CN103853009B - 显影剂收容容器及应用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剂收容容器及应用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53009B
CN103853009B CN201310617049.7A CN201310617049A CN103853009B CN 103853009 B CN103853009 B CN 103853009B CN 201310617049 A CN201310617049 A CN 201310617049A CN 103853009 B CN103853009 B CN 1038530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toner
developer
container
flexibl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1704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53009A (zh
Inventor
牧江郁雄
玉置贤
玉置贤一
和田実
冈田静
清水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853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30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530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300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79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for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not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03G2215/0816Agitator type
    • G03G2215/0827Aug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03G2215/0816Agitator type
    • G03G2215/0827Augers
    • G03G2215/083Augers with two opposed pitches on one shaf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03G2215/0816Agitator type
    • G03G2215/0827Augers
    • G03G2215/0833Augers with varying pitch on one shaf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影剂收容容器,其包括容器主体、从所述容器主体突出设置的筒状部以及从所述容器主体延伸架设至所述筒状部的旋转构件。所述旋转构件包括旋转轴,该旋转轴具备位于所述容器主体内的第1部分和位于所述筒状部内的第2部分。在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2部分配置有向第1输送方向输送显影剂的第1输送构件,在所述第1部分配置有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显影剂的第2输送构件,该第2输送构件配置于比所述第1输送构件更靠径向外侧。在所述旋转轴上还安装有在径向上延伸至所述第2输送构件的外侧的第1挠性构件以及以比所述第1挠性构件短的长度延伸至所述第2输送构件的外侧的第2挠性构件。

Description

显影剂收容容器及应用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贮存显影剂的显影剂收容容器、以及安装了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显影剂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调色剂容器等显影剂收容容器。调色剂容器是贮存向显影装置补给的调色剂(显影剂)的容器,以由用户自由装卸的状态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一般,调色剂容器具备作为调色剂的贮存空间的容器主体、设置于容器主体的底壁的适当位置的调色剂排出口以及向该调色剂排出口输送调色剂的螺旋式输送器。另外,已知将所述螺旋式输送器设为内侧和外侧的双重结构。
在如上所述的具有双重结构的螺旋式输送器被设置于调色剂容器内的情况下,螺旋式输送器在向朝着调色剂排出口的输送方向输送调色剂的同时,向与所述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输送该调色剂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在螺旋式输送器的外周附近和内部,分别向相反方向输送调色剂。在调色剂容器内的调色剂的流动性差的条件下,有时与螺旋式输送器的旋转区域对应的圆筒形状内的调色剂流动,而位于其外侧的调色剂难以流动。由此,存在调色剂容器内的调色剂在螺旋式输送器的周围以隧道状凝集的问题。
为了抑制这种调色剂容器内的调色剂的凝集,可考虑设置从螺旋式输送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挠性构件。在该情况下,随着挠性构件的旋转,螺旋式输送器周边的调色剂被搅拌,从而抑制调色剂的凝集。然而,在设置了所述挠性构件的情况下,随着螺旋式输送器的旋转,挠性构件容易卷绕于螺旋式输送器的外周部。由此,产生如下问题:螺旋式输送器的内部被挠性构件局部地封闭,导致内部的调色剂滞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影剂收容容器以及应用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包括具有双重结构的旋转构件和从该旋转构件向径向外侧突出设置的挠性构件的所述显影剂收容容器,能够抑制所述旋转构件内部的显影剂的滞留。
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包括容器主体、筒状部以及旋转构件。所述容器主体具有沿一个方向延伸的底壁,收容显影剂。筒状部与所述底壁连接而从所述容器主体突出设置,具备用于排出所述显影剂的显影剂排出口。旋转构件从所述容器主体延伸架设至所述筒状部,用于输送所述容器主体内的显影剂。所述旋转构件包括旋转轴、第1输送构件、第2输送构件、第1挠性构件以及第2挠性构件。
所述旋转轴沿所述底壁的延伸方向而延伸,具备位于所述容器主体内的第1部分和位于所述筒状部内的第2部分。所述第1输送构件以螺旋状突出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2部分的周面上,与所述旋转轴一体旋转,并将所述显影剂沿从所述筒状部侧向所述容器主体侧的第1输送方向输送。所述第2输送构件在比所述第1输送构件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以螺旋状配置于所述第1部分,包括让具备所述第1输送构件的所述旋转轴插通的中空部,与所述旋转轴一体旋转,并将所述显影剂沿从所述容器主体侧向所述筒状部侧的第2输送方向输送。所述第1挠性构件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1部分的周面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突出设置,具有在所述径向上延伸至所述第2输送构件的外侧的第1端部。所述第2挠性构件在所述旋转轴的周向上与所述第1挠性构件隔开间隔,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1部分的周面向所述径向突出设置,具有在所述径向上以比所述第1挠性构件短的长度延伸至所述第2输送构件的外侧的第2端部。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的所述第1挠性构件所配置的区域中,从与所述旋转轴交叉的截面观察时所述第2输送构件的外缘部的旋转轨道与所述第1挠性构件相交叉的区域中不设置所述第2输送构件的螺旋部分,从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相交叉的正面观察,所述第2输送构件的所述螺旋部分的所述第2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被以相对于所述旋转轴具有第1倾斜角度的方式而配置在所述轴向上的被配置有所述第1挠性构件的区域,所述显影剂收容容器还包括第3输送构件,该第3输送构件在与所述第2输送构件的所述端部相交叉的方向上被以相对于所述旋转轴具有第2倾斜角度的方式螺旋状地隔开间隔地配置在比所述第2输送构件的所述端部更位于所述第2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用于向所述第1输送方向输送所述显影剂,其中,所述第1挠性构件,在所述轴向上至少配置于所述第2输送构件与所述第3输送构件之间,并且随着所述旋转构件绕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而向所述旋转轴的周向弯曲,从而与所述第2输送构件和所述第3输送构件之间的空间沿着所述第2输送构件和第3输送构件的倾斜被扩大而成的区域相对,所述第2挠性构件在由所述第2输送构件、所述第3输送构件以及所述弯曲的第1挠性构件包围的空间中从所述旋转轴向所述径向突出设置。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像载体,在周面上承载显影剂像;显影装置,具有向所述像载体的周面提供显影剂的显影辊;以及显影剂收容容器,安装于所述显影装置而向所述显影装置补给显影剂。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结构,能够抑制所述旋转构件内部的显影剂的滞留。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组装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装置和调色剂容器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显影装置和调色剂容器的立体图。
图4是显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显影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调色剂容器的立体图。
图7是相对于图6将视线方向改变180度时的调色剂容器的立体图。
图8是调色剂容器的侧视图。
图9是调色剂容器的侧剖视图。
图10是配置于调色剂容器内的旋转构件的俯视图。
图11是所述旋转构件的主视图。
图12是所述旋转构件的立体图。
图13是所述旋转构件的立体图。
图14是所述旋转构件的立体图。
图15中(a)是调色剂容器的示意性侧剖视图,用于说明由旋转构件进行的调色剂输送动作,(b)是其剖视图。
图16中(a)至(d)是用于说明第1薄膜和第2薄膜的运动的调色剂容器的剖视图。
图17中(a)和(b)是表示在调色剂容器内产生的隧道状凝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其中示出单色打印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的例子,但是图像形成装置既可以是复印机、传真装置、或具备它们的功能的数码复合机,也可以是形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箱体结构的主体外壳10、收容于该主体外壳10内的供纸部20、图像形成部30、定影部40以及调色剂容器50(显影剂收容容器)。
在主体外壳10的前面侧(图1的右侧)设有前盖11,在后面侧设有后盖12。用户通过敞开前盖11,在调色剂用尽时可以从主体外壳10的前面侧取出调色剂容器50。后盖12是在卡纸、维修时被敞开的盖。通过敞开后盖12,可从主体外壳10的后面侧取出图像形成部30和定影部40的各单元。另外,在主体外壳10的顶面设有排出形成有图像的薄片体的排纸部13。
供纸部20包括供纸盒21,用于收容要实施图像形成处理的薄片体。该供纸盒21的一部分从主体外壳10的前面进一步向前方突出。供纸盒21设有***述薄片体摞的薄片体收容空间、以及为了供纸而提升所述薄片体摞的提升板等。在供纸盒21的后端侧的上部设置有薄片体抽出部21A。在该薄片体抽出部21A设置有搓辊(图中省略),用于将供纸盒21内的薄片体摞中最上层的薄片体逐张抽出。
图像形成部30进行对从供纸部20送来的薄片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处理。图像形成部30包括感光鼓31(像载体)、配置于该感光鼓31的周围的带电装置32、曝光装置(图1中未示出)、显影装置33、转印辊34以及清洁装置35。
感光鼓31绕其轴进行旋转,在其周面承载静电潜像和调色剂像(显影剂像)。感光鼓31可以是利用非晶硅(a-Si)系材料的感光鼓。带电装置32用于使感光鼓31的表面均匀地带电,包括与感光鼓31抵接的带电辊。曝光装置具有激光光源以及反射镜、透镜等光学设备,向感光鼓31的周面照射基于从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装置提供的图像数据调制的光,来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33为了使感光鼓31上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来形成调色剂像,向感光鼓31的周面提供调色剂。显影装置33包括承载向感光鼓31提供的调色剂的显影辊331以及在显影外壳60(参照图2至图5)的内部将显影剂一边搅拌一边循环输送的第1螺旋式输送器332和第2螺旋式输送器333。关于该显影装置33,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转印辊34是用于使形成在感光鼓31的周面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薄片体上的辊,转印辊34与感光鼓31一起形成转印夹缝部。该转印辊34被施加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转印偏压。清洁装置35具有清洁辊等,清扫调色剂像转印后的感光鼓31的周面。
定影部40进行将转印的调色剂像定影到薄片体上的定影处理。定影部40包括在内部具备加热源的定影辊41以及压接于该定影辊41而在与定影辊41之间形成定影夹缝部的加压辊42。当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薄片体经过所述定影夹缝部时,通过由定影辊41进行的加热以及由加压辊42进行的按压,调色剂像定影到薄片体上。
调色剂容器50安装于显影装置33,贮存向显影装置33补给的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容器50包括作为调色剂的主要贮存位置的容器主体51(容器主体)、从容器主体51的一侧面的下部突出设置的筒状部52、覆盖容器主体51的另一侧面的盖构件53以及收容于容器内部而输送调色剂的旋转构件54。通过旋转构件54进行旋转驱动,贮存在调色剂容器50内的调色剂从设置于筒状部52的顶端底面的调色剂排出口521(显影剂排出口)被提供给显影装置33内。关于该调色剂容器50,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在主体外壳10内,为了输送薄片体而设有主输送路22F和反转输送路22B。主输送路22F从供纸部20的薄片体抽出部21A经由图像形成部30和定影部40而延伸至与主体外壳10顶面的排纸部13相对设置的排纸口14。反转输送路22B是在要对薄片体进行双面打印的情况下使单面打印后的薄片体返回到主输送路22F中的图像形成部30的上游侧的输送路。
在主输送路22F中比感光鼓31与转印辊34之间的转印夹缝部更靠上游侧的位置配置有校准辊对23。薄片体在校准辊对23处暂时停止,在接受偏离矫正之后,以图像转印的规定的时机被向所述转印夹缝部送出。在主输送路22F和反转输送路22B的适当位置处配置有多个用于输送薄片体的输送辊。例如在排纸口14的附近配置有排纸辊对24。
反转输送路22B形成在反转单元25的外侧面与主体外壳10的后盖12的内面之间。此外,在反转单元25的内侧面搭载有转印辊34和校准辊对23的一个辊。后盖12和反转单元25可分别绕设置于它们的下端的支点部121的轴转动。在反转输送路22B中发生了卡纸的情况下,敞开后盖12。在主输送路22F中发生了卡纸的情况下,或者要将感光鼓31的单元或显影装置33取出到外部的情况下,除了后盖12以外还敞开反转单元25。
接着,参照图2至图5说明显影装置33和调色剂容器50的结构、以及它们的配置关系。图2是表示显影装置33与调色剂容器50的安装状态的俯视图,图3是其立体图,图4是显影装置33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显影装置33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显影装置33包括呈在一方向(显影辊331的轴向)上长的箱形形状的显影外壳60。显影外壳60上形成有沿其长边方向延伸的开口部,从该开口部露出显影辊331的周面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显影外壳60以其长边方向与主体外壳10的左右方向一致的方式安装于主体外壳10。
在显影外壳60的左端附近的顶板60T上穿孔形成有用于将调色剂容器50提供的调色剂收入该外壳内的调色剂补给口60H。以使该调色剂补给口60H与调色剂容器50的调色剂排出口521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方式组装显影装置33与调色剂容器50。调色剂容器50如图2中用箭头A所示那样在与显影外壳60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前后方向/第2方向)上可对显影装置33进行装卸。调色剂容器50俯视呈在一方向上长的外壳形状,因此在调色剂容器50安装于显影装置33的状态下,形成俯视大致呈L字型的结构体(参照图2)。
在顶板60T的顶面配置有可在左右方向上滑动的显影遮板61。显影遮板61始终被施力弹簧62施加向左方的力。施力弹簧62是螺旋弹簧,各端部分别安装于弹簧座621、622,该弹簧座621、622分别设置于显影遮板61的右端缘以及与该显影遮板61邻接的肋。在图4中示出调色剂补给口60H被敞开的状态,但是在未安装调色剂容器50的状态下,显影遮板61被施力弹簧62施力而位于左方,堵塞调色剂补给口60H。
在调色剂容器50的筒状部52的顶端缘(另一端部524)下部安装有按压板522。另外,在筒状部52的顶端面,露出地配置有用于向旋转构件54输入旋转驱动力的容器齿轮54G。在显影外壳60的调色剂补给口60H的左里侧部配置有具备输入齿轮631和联接器632的齿轮托架63。联接器632接受从设于主体外壳10的图中省略的马达提供的旋转驱动力。在调色剂容器50安装于显影装置33的状态下输入齿轮631与容器齿轮54G啮合,将所述旋转驱动力传递给容器齿轮54G。
在要将调色剂容器50安装到显影装置33时,调色剂容器50的筒状部52从前方向后方进入调色剂补给口60H。此时,调色剂容器50的按压板522与堵塞着调色剂补给口60H的状态的显影遮板61发生干扰,使该显影遮板61向右方移动。具体地说,在显影遮板61的顶面突出设置的倾斜条形凸起623与按压板522发生干扰,显影遮板61克服施力弹簧62的施力而推向右方。当调色剂容器50的筒状部52进入到规定位置时,调色剂补给口60H被完全敞开,并且容器齿轮54G与输入齿轮631啮合。
参照图5,显影外壳60具备内部空间600。在双成分显影方式的情况下,在该内部空间600中填充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载体在内部空间600中与调色剂被搅拌混合而使调色剂带电,并且将调色剂输送至显影辊331。调色剂逐步被提供至显影辊331而被消耗,该被消耗的量是从调色剂容器50而被适当地提供。
显影外壳60的内部空间600通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隔板601划分为在左右方向上长的第1通路602和第2通路603。隔板601比显影外壳60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短,在隔板601的右端和左端设有分别使第1通路602与第2通路603连通的第1连通部604和第2连通部605。由此,在显影外壳60的内部形成有到达第1通路602、第1连通部604、第2通路603以及第2连通部605的循环路径。
所述调色剂补给口60H配置于第1通路602的左端附近的上方。在第1通路602中收容第1螺旋式输送器332,在第2通路603中收容第2螺旋式输送器333。第1螺旋式输送器332和第2螺旋式输送器333分别包括轴以及在该轴的圆周上以螺旋状突出设置的叶片构件。第1螺旋式输送器332通过绕轴进行旋转驱动,向图5的箭头a方向输送显影剂。另一方面,第2螺旋式输送器333通过绕轴进行旋转驱动,向箭头b方向输送显影剂。
通过第1螺旋式输送器332和第2螺旋式输送器333进行旋转驱动,沿着所述循环路径循环输送显影剂。说明从调色剂补给口60H新补给的调色剂,该调色剂落到第1通路602而与已有的显影剂混合,并被第1螺旋式输送器332向箭头a方向输送。此时,调色剂与载体被搅拌而带电。接着,调色剂从第1通路602的下游端经由第1连通部604进入第2通路603,并被第2螺旋式输送器333向箭头b方向输送。在该输送时,调色剂同样地被带电,另一方面,一部分被提供至显影辊331的周面。然后,剩余部分的调色剂与载体经由第2连通部605返回到第1通路602的上游端。
接着,参照图6至图14说明调色剂容器50的详细结构。图6是从筒状部52侧(在图1中为后方侧)观察调色剂容器50的立体图,图7是将视线方向改变180度来从盖构件53侧观察的立体图,图8是调色剂容器50的侧视图,图9是其侧剖视图,图10和图11分别是配置于调色剂容器50内的旋转构件54的俯视图和主视图,图12至图14是其立体图。
如已经说明的那样,调色剂容器50包括容器主体51、筒状部52、盖构件53以及旋转构件54。容器主体51为了形成贮存调色剂的空间而具备:沿一个方向延伸的截面为半圆形状的底壁511;从该底壁511的一端缘向上方延伸的第1侧壁512;从所述底壁511的另一端缘向上方延伸并与所述第1侧壁512相对的第2侧壁513;在筒状部52侧的端缘部将第1侧壁512与第2侧壁513连接的第3侧壁514;将第1侧壁512与第2侧壁513的上端缘相连接的顶壁515;以及形成于与盖构件53相对一侧的端缘上的第1凸缘部516。其中,容器主体51的第1凸缘部516侧被设为侧部开口面。
容器主体51具有纵长的外观形状,其中底壁511的部分的宽度最窄,随着从该底壁511朝向上方,第1侧壁512与第2侧壁513的间隔越来越变大。第1侧壁512和第2侧壁513是平板状的构件,该第1侧壁512和第2侧壁513从截面看具备直线状的内面。
在第3侧壁514的上部安装有盖517,该盖517堵塞用于将调色剂填充到容器主体51内的开口。在第2侧壁513上安装有记录了该调色剂容器50的管理信息的无线标签518。另外,在第1侧壁512和第2侧壁513的上端部附近形成有与底壁511的延伸方向平行的一对槽部519。该槽部519是在将调色剂容器50安装到主体外壳10时被主体外壳10侧的图中省略的导向构件导向的部分。
筒状部52是与底壁511相连地从第3侧壁514突出设置的圆筒状的部分。筒状部52的一端部523与第3侧壁514的下端部相连接设置,容器主体51的内部空间与筒状部52的内部空间处于连通状态。筒状部52的另一端部524是筒状部52的突出端,容器齿轮54G被配置成从另一端部524更向外侧突出的状态。
筒状部52的底部525位于与容器主体51的底壁511同一高度的面上。由此,截面为半圆形状的槽状部分从第1凸缘部516形成至另一端部524。筒状部52具备在旋转轴541的径向上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内壁面,被设为从其一端部523向另一端部524稍微变细的锥形形状。容器主体51的半圆形状的底壁511的内壁面与该筒状部52的圆形状的内壁面连接设置。
如上所述,在筒状部52上设置有排出调色剂的调色剂排出口521(显影剂排出口),该筒状部52安装到显影装置33。其中,调色剂排出口521是配置于筒状部52的底部525(底面)的降落口。在所述安装时与显影外壳60的一部分卡合的卡合部526配置于底部525。贮存在容器主体51内的调色剂通过后述的旋转构件54的旋转驱动而向筒状部52送出,并从调色剂排出口521被排出。
如图9所示,调色剂排出口521设置于底部525的另一端部524的附近。在调色剂排出口521的下面安装有沿着筒状部52的延伸方向滑动的遮板527。遮板527始终被图中省略的施力构件施加向另一端部524的方向的力,从而堵塞调色剂排出口521。另一方面,在将筒状部52安装到显影装置33时,遮板527与显影外壳60的一部分干扰而向一端部523的方向滑动。图9示出遮板527后退而敞开调色剂排出口521的状态。此外,遮板527与所述卡合部526是一体的构件。
盖构件53覆盖容器主体51的侧部开口面,包括呈凹形状的盖主体部531以及设置于盖主体部531的周缘而与第1凸缘部516对接的第2凸缘部532。盖主体部531具备以从下方朝上方鼓起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以及与该倾斜面的上端连接的垂直面。盖主体部531的所述垂直面为从第2凸缘部532较大突出的部分,用户能抓住该部分来进行调色剂容器50对于主体外壳10的装卸操作。在盖主体部531的内面下端设置有轴支承部533,用于将后述的旋转构件54的旋转轴541的第1端部542旋转自如地予以支承。在第1端部542***到轴支承部533的状态下,第2凸缘部532与第1凸缘部516熔接。
<旋转构件的结构>
旋转构件54是从容器主体51的底壁511延伸架设至筒状部52并通过绕轴进行旋转驱动而输送容器主体51内的调色剂的构件。如图9至图14所示,旋转构件54具备旋转轴541、与该旋转轴541一体旋转的薄膜构件546、第1输送构件55、第2输送构件56以及一对分散构件57。旋转构件54还具备与旋转轴541一体旋转的螺旋片56R(第3输送构件)、第1薄膜80(第1挠性构件)以及第2薄膜81(第2挠性构件)。
旋转轴541被配置成沿底壁511的延伸方向而延伸,在其两端具备第1端部542和第2端部543。第1端部542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盖构件53的轴支承部533。在第2端部543上一体地安装有筒状保持片544。通过使容器齿轮54G的胴部545嵌入于该筒状保持片544,容器齿轮54G与旋转轴541一体化。胴部545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筒状部52的另一端部524。旋转轴541从容器主体51延伸架设至筒状部52,分为配置于容器主体51内的第1部分54A和配置于筒状部52内的第2部分54B。
薄膜构件546设于筒状保持片544,具备向调色剂排出口521送出调色剂的功能。薄膜构件546是矩形较薄的挠性PET薄膜,向与旋转轴541的轴向正交的方向突出,安装于筒状保持片544的周面。薄膜构件546在旋转轴541旋转时进行旋转,使存在于筒状部52的另一端部524附近的调色剂流动来送出至调色剂排出口521。
第1输送构件55是与旋转轴541一体地形成而以螺旋状突出设置在旋转轴541的周面的输送构件。第1输送构件55在旋转轴541的轴向的几乎整个长度上形成。也就是说,在旋转轴541的相当于第1部分54A和第2部分54B的部分的周面上都形成有第1输送构件55。第1输送构件55与旋转轴541一体旋转,沿从筒状部52侧向容器主体51侧的第1输送方向输送调色剂。
第2输送构件56是中空的螺旋状输送构件,在旋转轴541的外周上与旋转轴541及第1输送构件55之间隔开间隙地配置。换言之,第2输送构件56配置于比第1输送构件55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包括让具备第1输送构件55的旋转轴541插通的中空部。第2输送构件56仅配置在相当于第1部分54A的区域。第2输送构件56与旋转轴541一体旋转,沿从容器主体51侧向筒状部52侧的第2输送方向输送调色剂。容器主体51的底壁511具有与该第2输送构件56的径向上的最突出部分的旋转轨迹相对应的半圆形状的内壁面。
一对分散构件57是棒状构件,具有与旋转轴541几乎相同的长度,且与旋转轴541平行地配置。各分散构件57在第2输送构件56的侧部将螺旋片(拱形输送片)相连结。一个分散构件57与另一分散构件57在旋转轴541的周向上隔开180度的间隔而配置。一对分散构件57在其端部571A通过连结零件572A相连结。连结零件572A通过其中央部固定于旋转轴541的第1端部542附近。在第2端部543侧也通过同样的连结零件572B连结有一对分散构件57的端部571B。即,旋转轴541与第2输送构件56及分散构件57通过连结零件572A和572B一体化,当旋转轴541旋转时,第2输送构件56和分散构件57也一体旋转。分散构件57跨第1部分54A和第2部分54B双方而设置(图10至图14)。
更详细说明第1输送构件55、第2输送构件56以及一对分散构件57的结构。第2输送构件56由多个半圆形的拱形输送片构成。这些拱形输送片通过一对分散构件57一体化,由此形成在轴心附近具备中空部的螺旋状的第2输送构件56。所述第2输送构件56的中空部的内径大于第1输送构件55的螺旋外径。本实施方式的旋转构件54的结构是让在周面具备第1输送构件55的旋转轴541以同心状插通于所述中空部中。此外,第1输送构件55的螺旋方向与第2输送构件56的螺旋方向是相反方向。
螺旋片56R是跨在一对分散构件57间的半圆形的拱形输送片。螺旋片56R从第2输送构件56向第2端部543侧(第2输送方向下游侧)隔开规定的间隔而设置。该螺旋片56R具有与第2输送构件56的拱形输送片大致相同的尺寸。但是,螺旋片56R被设置成螺旋方向与第2输送构件56的拱形输送片的螺旋方向相反。螺旋片56R在旋转轴541的轴向上与第2输送构件56的端部561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在第1部分54A中与第2部分54B的边界部附近。随着旋转轴541的旋转,螺旋片56R与分散构件57一起旋转。螺旋片56R沿从筒状部52侧向容器主体51侧的第1输送方向输送调色剂。
第1薄膜80在旋转轴541的轴向上配置于第2输送构件56与螺旋片56R之间,具备搅拌容器主体51内的调色剂的功能。换言之,第1薄膜80配置于旋转构件54的第1部分54A上的、从容器主体51侧向筒状部52侧的第2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第1薄膜80是如图10至图14所示那样具有T字形状的薄的挠性PPS(Polyphenylene sulfide,聚苯硫醚)树脂薄膜。第1薄膜80还具备清扫后述的传感器90所相对的容器主体51的内壁的功能。第1薄膜80从旋转轴541的第1部分54A的周面向与该旋转轴541的轴向正交的方向(旋转轴541的径向)突出设置。第1薄膜80具备固定于旋转轴541的周面上的第1固定端部80a以及比第2输送构件56更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1自由端部80b(第1端部)(参照图10和图15的(b))。
第1薄膜80的T字形状由底端部80d和顶端部80e构成,所述底端部80d从第1固定端部80a向径向延伸,宽度较窄,所述顶端部80e从该底端部80d进一步向径向外侧延伸,宽度比底端部80d大。顶端部80e配置于比第2输送构件56的最外径部分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第1自由端部80b在旋转轴541的轴向上的长度被设定为比第1固定端部80a在所述轴向上的长度长。在第1固定端部80a的底边设置有长孔部80c(图10)。长孔部80c与设于旋转轴541的保持片541a(图13)卡合。通过该卡合,第1薄膜80与旋转轴541一体化,与旋转轴541一体地旋转驱动。另外,第1薄膜80与容器主体51的内壁面抵接。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薄膜80与容器主体51的内壁面抵接时的假想咬入量优选为13mm以上且23mm以下。
第2薄膜81在旋转轴541的周向上与第1薄膜80隔开间隔而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薄膜81在旋转轴541的径向上向与第1薄膜80相反的一侧延伸设置。更详细地说,第2薄膜81在周向上与第1薄膜80隔开180度的间隔而配置。第2薄膜81从旋转轴541的第1部分54A的周面向径向突出设置,在径向上延伸至第2输送构件56的外侧。第2薄膜81的延伸长度比第1薄膜80的延伸长度短。第2薄膜81呈矩形形状,在轴向上具有比第1薄膜80的固定端部80a小的宽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薄膜81由比第1薄膜80更硬的PET薄膜构成。
如图10、图15的(b)所示,第2薄膜81具备第2固定端部81a。第2固定端部81a与第1薄膜80的第1固定端部80a一体地固定于旋转轴541。由此,第2薄膜81与旋转轴541一体地旋转驱动。另外,第2薄膜81具备第2自由端部81b(第2端部)。该第2自由端部81b向与第1薄膜80的第1自由端部80b相反的一侧延伸。第2自由端部81b与第1自由端部80b同样是比第2输送构件56更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端部,但其延伸长度比第1自由端部80b的延伸长度短。第2薄膜81与容器主体51的内壁面抵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薄膜81与容器主体51的内壁面抵接时的假想咬入量被设为5mm以下。
进一步说明第1薄膜80、第2薄膜81、第2输送构件56以及螺旋片56R的关系。在旋转轴541的轴向上的第1薄膜80所配置的区域,当从与旋转轴541交叉的截面观察时在第2输送构件56的外缘部的旋转轨道与第1薄膜80相交叉的区域没有设置第2输送构件56的螺旋部分。因此,即使在第1薄膜80随着旋转构件54的旋转而向旋转方向下游侧弯曲的情况下,第2输送构件56的螺旋部分与第1薄膜80也难以发生干扰。在图16的(a)和图16的(b)中示出这一点。在第2输送构件56的外缘部的旋转轨道56M与第1薄膜80相交叉的区域56C中不存在第2输送构件56的螺旋部分,因此第1薄膜80不受第2输送构件56的干扰而能够向旋转方向下游侧弯曲。
从与旋转轴541的轴向相交叉的正面观察,第2输送构件56的螺旋部分的所述第2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561(参照图10、图11、图13)被以相对于旋转轴541具有第1倾斜角度θ1的方式配置在所述轴向上被配置有第1薄膜80的区域(图11)。对此,螺旋片56R在与所述端部561相交叉的方向上以相对于旋转轴541具有第2倾斜角度θ2(图11)的方式而被局部地螺旋状地隔开间隔地配置在比第2输送构件56的所述端部561更位于所述第2输送方向的下游侧。
第1薄膜80在旋转轴541的轴向上至少配置于第2输送构件56与螺旋片56R之间(图10)。当旋转构件54绕旋转轴541旋转时(图13、图14的箭头R1),第1薄膜80一边与容器主体51的内壁面抵接一边向周向弯曲(图13、图14的箭头R2)。由此,第1薄膜80以与区域80Z相对的方式弯曲,该区域80Z是第2输送构件56与螺旋片56R之间的空间沿着第2输送构件56(端部561)和螺旋片56R的倾斜所扩大的区域。第2薄膜81在由第2输送构件56和螺旋片56R以及所述弯曲的第1薄膜80包围的空间81Z中从旋转轴541突出设置(图13)。因而,在旋转轴541的周向上,在第2薄膜81所延伸的区域配置有第2输送构件56和螺旋片56R。
<各构件的调色剂输送方向>
当向容器齿轮54G提供使旋转轴541向规定的旋转方向旋转的旋转驱动力时,第1输送构件55和第2输送构件56按照各自的螺旋方向产生调色剂输送力。第2输送构件56沿从容器主体51侧向筒状部52(调色剂排出口521)侧的方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调色剂。也就是说,第2输送构件56从旋转轴541的第1端部542侧向第2端部543侧输送调色剂。而第1输送构件55沿使调色剂从筒状部52侧向容器主体51侧返回的方向(第1输送方向)输送调色剂。也就是说,第1输送构件55从旋转轴541的第2端部543侧向第1端部542侧输送调色剂。
另一方面,分散构件57起到使通过第1输送构件55和第2输送构件56输送的调色剂向旋转轴541的径向外侧分散的作用。即,分散构件57使在从第1输送构件55或第2输送构件56的螺旋片接受推进力的调色剂的周围所存在的调色剂向径向外侧分散。由此,促进调色剂向所述第1输送方向或第2输送方向移动。
由于螺旋片56R的螺旋方向被配置成与第2输送构件56的螺旋方向相反,因此如前所述那样向第1输送方向输送调色剂。螺旋片56R在容器主体51中的与筒状部52的边界部附近产生使调色剂积极地从筒状部52向容器主体返回的输送力。
<旋转构件的动作说明>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旋转构件54具有径向内侧(第1输送构件55)和外侧(第2输送构件56)向互不相同的方向输送调色剂的能力。接着,基于图15的(a)和图15的(b)说明由该旋转构件54进行的调色剂输送动作。图15的(a)是调色剂容器50的沿旋转轴541的轴向的侧剖视图,用于说明由旋转构件54进行的调色剂输送动作的,图15的(b)是与旋转轴541正交的方向上的剖视图。
参照图15的(a),第2输送构件56通过旋转驱动而对调色剂提供朝向第2输送方向的按压力。通过第2输送构件56而向筒状部52移动的调色剂如图中用箭头C1所示那样主要在旋转构件54的外周部附近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筒状部52内不存在第2输送构件56。但是,从旋转轴541的径向观察,在与第2输送构件56几乎相同的旋转轨道上所存在的分散构件57使接近筒状部52的内周壁的部分的调色剂流动。因此,调色剂向第2输送方向的推进力得以维持。因而,调色剂在筒状部52内的接近内周壁的部分也如用箭头C1所示那样向另一端部524移动。
被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的调色剂终于到达筒状部52的另一端部524。到达的调色剂的一部分被薄膜构件546按压,从调色剂排出口521落到显影外壳60内。
另一方面,未从调色剂排出口521排出的调色剂通过第1输送构件55的驱动而如图中用箭头C2所示那样主要在接近筒状部52的旋转轴541的部分向第1输送方向反向输送。被反向输送的调色剂终于通过筒状部52与容器主体51的边界,再加上分散构件57起到的分散效果而返回到容器主体51。
此时,螺旋片56R进一步促进所述反向输送的功能。在筒状部52内调色剂向旋转轴541的径向外侧的逃避场所受到限制,在筒状部52与容器主体51的边界部附近调色剂的逃避场所也比较少。在这种边界部附近,可以通过螺旋片56R的旋转而产生将调色剂从筒状部52向容器主体51送出的图15中(a)的箭头C3方向的按压力。向箭头C3方向推回的调色剂通过分散构件57的旋转驱动而向旋转构件54的径向外侧分散。因而,通过第2输送构件56被向第2输送方向正向输送的调色剂与通过第1输送构件55被向第1输送方向反向输送的调色剂的碰撞得以缓和,能够顺利地使调色剂从筒状部52返回到容器主体51。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50中,具备通过第2输送构件56先送出至筒状部52的调色剂再通过第1输送构件55返回到容器主体51的循环输送功能。因此,即使是在筒状部52的顶端设置有调色剂排出口521的结构的调色剂容器50,也能够抑制调色剂凝集在调色剂排出口521的附近。
即,筒状部52是具备狭小的筒状内部空间的部位,该狭小的筒状内部空间具有比第2输送构件56的螺旋外径稍大的内径。在具有这种筒状部52的调色剂容器50中,在旋转构件54仅设有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调色剂的功能的情况下,如果调色剂的排出量相对于送入量少,则调色剂会失去去处而在筒状部52内被压硬,最终会凝集。于是,调色剂排出口521被调色剂的凝集体堵塞,发生无法排出调色剂的故障。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50中,第1输送构件55配置于筒状部52内,具备将调色剂向第1输送方向反向输送的输送功能,因此调色剂不会被压硬。即,在筒状部52中,在径向外侧不存在调色剂的退避场所,因此调色剂欲朝向筒状部52的轴心方向。在其轴心部分配置有第1输送构件55,将调色剂向第1输送方向输送。因而,能够在调色剂凝集之前高效地使调色剂从筒状部52返回到容器主体51。
<关于第1薄膜和第2薄膜的作用>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构件54具备第1输送构件55和第2输送构件56。通过旋转构件54的旋转,形成假想的圆筒形状部,该假想的圆筒形状部的大小相当于第2输送构件56的径向最突出部的旋转区域。在该圆筒形状部的内侧和外侧附近的区域,通过旋转构件54的旋转,调色剂顺利地在轴向上的移动。另一方面,根据调色剂容器50的设置环境等,有时产生调色剂的流动性变差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有时贮存在调色剂容器51内的调色剂以隧道状凝集在第2输送构件56的旋转力难以波及的比圆筒形状部的所述附近更靠外侧的区域。
图17的(a)是调色剂容器51的沿旋转轴541的轴向的示意性侧剖视图,用于说明上述调色剂的凝集,图17的(b)是与旋转轴541正交的方向的剖视图。在图17的(a)和图17的(b)的区域D中示出隧道状的调色剂的凝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旋转轴541的第1薄膜80(第1挠性构件)也可以搅拌配置于圆筒形状部的外侧的调色剂。图16的(a)至图16的(d)是示出伴随旋转构件54绕旋转轴541的旋转的第1薄膜80和第2薄膜81的运动的剖视图。
第1薄膜80在容器主体51内与旋转轴541一体地向箭头R1方向旋转。此时,当旋转轴541从图16的(a)的状态至图16的(b)的状态向箭头R1方向旋转90度时,第1薄膜80一边向旋转方向上游侧(箭头R1的相反方向)弯曲一边与第2侧壁513的内面抵接。
并且,随着旋转轴541的旋转,第1薄膜80一边与第2侧壁513、底壁511、第1侧壁512的各内面依次抵接一边使内面附近的调色剂向箭头R1方向移动(图16的(b)至图16的(d))。另外,第1薄膜80由PPS薄膜构成,因此在顶端部(第1自由端部80b)离开第1侧壁512的内面时第1薄膜80的弹性力被释放,第1薄膜80发挥弹开周围的调色剂的作用。据此,促进周围的调色剂的流动。其中,在第1薄膜80中,第1自由端部80b在旋转轴541的轴向上的长度被设定为比第1固定端部80a在旋转轴541的轴向上的长度长。因此,第1薄膜80的第1自由端部80b能够在容器主体51中的更大范围内搅拌调色剂。
另外,第1薄膜80在旋转轴541的轴向上配置于第1部分54A的第2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即第1部分54A与第2部分54B的边界附近。因此,通过第1输送构件55、分散构件57以及螺旋片56R,从第2部分54B移动到第1部分54A侧的调色剂借助第1薄膜80的旋转力而被推向容器主体51中的上方。被推向第1薄膜80的上方的调色剂在容器主体51内以使调色剂的堆积向第1输送方向侧崩塌的方式移动(参照图15的(a)中的虚线S),并且,调色剂再次通过第2输送构件56被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这样,通过第1薄膜80的旋转,在位于比旋转构件54更靠上方的位置的调色剂中产生循环流动。因而,在调色剂的流动性变差的环境下,也能够抑制调色剂在容器主体51内以隧道状凝集。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的(b)所示,传感器90与第2侧壁513的由第1薄膜80的第1自由端部80b所抵接的位置相对设置。传感器90用于检测收容在调色剂容器50内的调色剂来通知调色剂容器50的更换时期。
传感器90是平板状的磁传感器,输出与调色剂容器50内的调色剂余量相应的电压信号。即,当在与传感器90相对的位置存在调色剂时,传感器90输出高电压,当不存在调色剂时,传感器90输出低电压。然而,有时调色剂附着于调色剂容器50的各内面。并且,当在与传感器90相对的第2侧壁513的内面附着有调色剂的状态下调色剂容器50内的调色剂接近空时,传感器90错误地持续输出高电压,无法正确地检测调色剂容器50内的调色剂为空。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薄膜80的第1自由端部80b也一边与第2侧壁513的内面的、传感器90所相对的部分抵接一边旋转。因此,第1自由端部80b能够刮除附着于第2侧壁513的内面的调色剂。因而,能够抑制调色剂容器50内的调色剂量的误检测。
另一方面,如图16的(a)至(d)所示,当第1薄膜80一边沿着底壁511的内面、换言之沿着旋转构件54的第2输送构件56的外周缘弯曲一边旋转时,有时调色剂滞留于旋转构件54的内部。如前所述,当旋转构件54绕旋转轴541旋转时(图13、图14的箭头R1),第1薄膜80以与区域80Z相对的方式弯曲,该区域80Z是第2输送构件56与螺旋片56R之间的空间沿着第2输送构件56(端部561)和螺旋片56R的倾斜所扩大的区域。此时,随着旋转构件54的旋转,第2输送构件56向图13的箭头AD1表示的方向输送调色剂。另外,螺旋片56R向图13的箭头AD2所示的方向输送调色剂。这两个调色剂的流动在第2输送构件56与螺旋片56R之间碰撞。并且,如上所述,第1薄膜80以与第2输送构件56和螺旋片56R之间相对的方式弯曲。由此,所碰撞的调色剂被封入由第2输送构件56、螺旋片56R以及第1薄膜80包围的空间而容易滞留。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薄膜81也在由第2输送构件56、螺旋片56R以及所述弯曲的第1薄膜80包围的空间81Z中从旋转轴541向径向外侧突出设置(图13)。换言之,第2薄膜81以从旋转轴541进入空间81Z的方式从旋转轴541突出设置。因此,具备如下功能:随着旋转构件54的旋转,第2薄膜81向旋转轴541的径向外侧送出所述中空部的调色剂。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调色剂滞留于旋转构件54的所述中空部(空间81Z)。
第2薄膜81以比第1薄膜80短的长度从旋转轴541延伸(第2自由端部81b的延伸长度比第1自由端部80b的延伸长度短)。因此,能够抑制第2薄膜81在第2输送构件56与螺旋片56R之间形成如第1薄膜80所形成那样的封闭空间从而产生调色剂的滞留。另外,与第1薄膜80同样地,随着旋转构件54的旋转,第2薄膜81的顶端部(第2自由端部81b)离开第1侧壁512的内面时第2薄膜81的弹性力被释放,第2薄膜81发挥弹开周围的调色剂的作用。由此,所述第2薄膜81能进一步发挥作用,第2薄膜81能够将中空部的调色剂向径向外侧刮出。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容器50和图像形成装置1,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变形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调色剂容器50作为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具体例子。显影剂收容容器既可以是例如调色剂贮存部与显影辊等一体化的显影单元,也可以是设置于调色剂容器与显影装置之间的中间漏斗等。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分散构件57在旋转轴541的轴向的整个长度上形成的例子。分散构件57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仅设于第1部分54A。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2薄膜81在旋转构件54的径向上向与第1薄膜80相反的一侧延伸的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第2薄膜81在周向上与第1薄膜80隔开规定的角度的间隔而从旋转轴541延伸即可。
<实施例>
接着,说明利用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构件54实施的实施例的结果。其中,各实验是在以下各种因素和条件下进行的。
旋转构件54:
·转速:120rpm
·第1输送构件55:直径7mm、螺旋间距10mm、轴径5mm
·第2输送构件56:最大外径21mm、最小外径17mm、内径14mm、螺旋间距20mm。其中,第2输送构件56是通过树脂成型从模具向旋转轴541的轴向拔出而形成的。因此,第2输送构件56的外径随着从容器主体51向筒状部52而逐渐缩小。
·分散构件57:圆周方向厚度1mm
调色剂容器50:
·容器主体51:最大厚度40mm、最小厚度20mm、长度100mm
·筒状部52:最小内径18mm、长度65mm
第1薄膜80:
·材质:PPS树脂薄膜、厚度0.1mm、向容器主体51的壁面的咬入量可变。
第2薄膜81:
·材质:PET树脂薄膜、厚度0.1mm、向容器主体51的壁面的咬入量可变。
<实验1>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改变有无第1薄膜80和第2薄膜81的条件,测定了从调色剂容器50排出的调色剂排出量。实验是在堵塞调色剂排出口521的状态下,使旋转构件54事先驱动1小时后和不事先驱动旋转构件54的情况下分别进行的。
表1
如表1所示,在事先使旋转构件54驱动1小时来设定调色剂容易凝集的条件的情况下,调色剂排出量根据有无第2薄膜81而发生变化。即,在没有第2薄膜81的情况下,起因于旋转构件54的中空部中的调色剂的滞留,调色剂排出量降低至0.05(g/sec)。另一方面,由于具备第2薄膜81,所述调色剂排出量恢复至与不进行事先驱动的情况同等水平。
<实验2>
在前述实验条件下,同样地在封闭调色剂容器50的调色剂排出口521的状态下事先使旋转构件54驱动1小时,确认因旋转构件54的扭矩上升引起的驱动不良,并且将显影装置33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来进行打印动作。在此基础上,确认了容器主体51的壁面的清扫不良。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发生了所述壁面的清扫不良的情况下,会发生调色剂变空检测不良,即尽管调色剂容器50内的调色剂为空,但该状态不被正常地检测。此外,本实验是将第2薄膜81的咬入量Y设为1mm、将第1薄膜80所配置的区域中的第2输送构件56的平均外径Z设为18mm、并改变第1薄膜80的咬入量X来进行的。表2中示出该实验的结果。
表2
平均直径(mm)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第1薄膜咬入量X(mm) 12.5 13 14 16 18 20 22 23 24
比率 0.69 0.72 0.78 0.89 1.00 1.11 1.22 1.28 1.33
驱动不良
清扫不良
由此,如表2所示,确认出:在0.7×Z<X<1.3×Z的范围内,旋转构件54的旋转扭矩稳定地维持为低,而且不产生调色剂变空不良。此外,在第1薄膜80的咬入量X为12.5mm的情况下,发生了轻微的调色剂变空不良(表2中△),在第1薄膜80的咬入量X为24mm的情况下,产生若干的扭矩上升(表2中△)。
<实验3>
接着,在前述实验条件下,评价了改变第2薄膜81的长度的情况下的旋转构件54内的调色剂的滞留。此外,本实验是将第1薄膜80的咬入量X设为18mm、将第1薄膜80所配置的区域中的第2输送构件56的平均外径Z设为18mm、并改变第2薄膜81的咬入量Y来进行的。表3中示出该实验的结果。
表3
第2薄膜咬入量Y(mm) 0 0.5 1 1.5 2 2.5 3 4 5
驱动后调色剂排出量(g/s) 0.15 0.35 0.4 0.42 0.4 0.41 0.39 0.35 0.16
评价
由此,如表3所示,发现在0mm<Y<5mm的范围内第2薄膜81将旋转构件54的中空部的调色剂稳定地向径向外侧刮出,调色剂排出量保持稳定。此外,在第2薄膜81的咬入量Y为0mm的情况下,第2薄膜81不与容器主体51的内壁抵接,因此第2薄膜81不弯曲。因此,虽然不产生调色剂的凝集,但是调色剂的排出效果稍微降低。另外,在第2薄膜81的咬入量Y为5mm的情况下,第2薄膜81局部地卷绕于第2输送构件56的外周缘,因此,虽然同样地不产生调色剂的凝集,但是调色剂的排出效果稍微降低。此外,虽然在表3中没有示出,但是在不具备第2薄膜81的情况下,在旋转构件54的中空部确认出调色剂的凝集。

Claims (7)

1.一种显影剂收容容器,包括:
容器主体,具有沿一个方向延伸的底壁,用于收容显影剂;
筒状部,与所述底壁连接而从所述容器主体突出设置,具备用于排出所述显影剂的显影剂排出口;以及
旋转构件,从所述容器主体延伸架设至所述筒状部,用于输送所述容器主体内的显影剂,
所述显影剂收容容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构件包括:
旋转轴,沿所述底壁的延伸方向而延伸,具备位于所述容器主体内的第1部分和位于所述筒状部内的第2部分;
第1输送构件,以螺旋状突出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2部分的周面上,与所述旋转轴一体旋转,并将所述显影剂沿从所述筒状部侧向所述容器主体侧的第1输送方向输送;
第2输送构件,在比所述第1输送构件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以螺旋状配置于所述第1部分,具有让具备所述第1输送构件的所述旋转轴插通的中空部,与所述旋转轴一体旋转,并将所述显影剂沿从所述容器主体侧向所述筒状部侧的第2输送方向输送;
第1挠性构件,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1部分的周面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突出设置,具有在所述径向上延伸至所述第2输送构件的外侧的第1端部;以及
第2挠性构件,在所述旋转轴的周向上与所述第1挠性构件隔开间隔,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1部分的周面向所述径向突出设置,具有在所述径向上以比所述第1挠性构件短的长度延伸至所述第2输送构件的外侧的第2端部,
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的所述第1挠性构件所配置的区域中,从与所述旋转轴交叉的截面观察时所述第2输送构件的外缘部的旋转轨道与所述第1挠性构件相交叉的区域中不设置所述第2输送构件的螺旋部分,
从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相交叉的正面观察,所述第2输送构件的所述螺旋部分的所述第2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被以相对于所述旋转轴具有第1倾斜角度的方式而配置在所述轴向上的被配置有所述第1挠性构件的区域,
所述显影剂收容容器还包括第3输送构件,该第3输送构件在与所述第2输送构件的所述端部相交叉的方向上被以相对于所述旋转轴具有第2倾斜角度的方式螺旋状地隔开间隔地配置在比所述第2输送构件的所述端部更位于所述第2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用于向所述第1输送方向输送所述显影剂,其中,
所述第1挠性构件,在所述轴向上至少配置于所述第2输送构件与所述第3输送构件之间,并且随着所述旋转构件绕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而向所述旋转轴的周向弯曲,从而与所述第2输送构件和所述第3输送构件之间的空间沿着所述第2输送构件和第3输送构件的倾斜被扩大而成的区域相对,
所述第2挠性构件在由所述第2输送构件、所述第3输送构件以及所述弯曲的第1挠性构件包围的空间中从所述旋转轴向所述径向突出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挠性构件和所述第2挠性构件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1部分的、所述第2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所述周面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挠性构件在所述旋转轴的径向上向与所述第1挠性构件相反的一侧从所述旋转轴突出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部具有截面为圆形状的内壁面,
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底壁具有与所述第2输送构件在径向上的最突出部分的旋转轨迹相对应的半圆形状的内壁面,该半圆形状的内壁面与所述筒状部的所述圆形状的内壁面连接设置,
所述容器主体具有从所述底壁的一端缘向上方延伸的第1侧壁以及从所述底壁的另一端缘向上方延伸并与所述第1侧壁相对的第2侧壁,
通过让所述第1挠性构件和所述第2挠性构件与所述旋转轴一起旋转,所述第1挠性构件和所述第2挠性构件的顶端部依次从所述第1侧壁的内面起经由所述底壁与所述第2侧壁的内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传感器,检测收容在所述容器主体内的所述显影剂,该传感器与所述第1侧壁或所述第2侧壁的由所述第1挠性构件的顶端部所抵接的位置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挠性构件和所述第2挠性构件在与所述旋转轴正交的截面,满足下述方程式,
0.7×Z<X<1.3×Z
其中,
X表示所述第1挠性构件对所述容器主体的最大咬入量,单位为mm,
Y表示所述第2挠性构件对所述容器主体的最大咬入量,单位为mm,且,0mm<Y<5mm,
Z表示在配置有所述第1挠性构件的区域所述第2输送构件的平均外径,单位为mm。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像载体,在周面上承载显影剂像;
显影装置,具有向所述像载体的周面提供显影剂的显影辊;以及
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安装于所述显影装置而向所述显影装置补给显影剂。
CN201310617049.7A 2012-11-28 2013-11-27 显影剂收容容器及应用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530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59584A JP5740385B2 (ja) 2012-11-28 2012-11-28 現像剤収容容器及びこれが適用され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59584 2012-11-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3009A CN103853009A (zh) 2014-06-11
CN103853009B true CN103853009B (zh) 2017-04-12

Family

ID=50773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1704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53009B (zh) 2012-11-28 2013-11-27 显影剂收容容器及应用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35162B2 (zh)
JP (1) JP5740385B2 (zh)
CN (1) CN1038530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86460B2 (ja) * 2011-04-15 2012-11-2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20160115021A (ko) * 2015-03-25 2016-10-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현상기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CN106773569A (zh) * 2016-12-16 2017-05-31 中山市宇之来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影剂的传送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46021A (ja) 1991-08-08 1993-02-26 Mita Ind Co Ltd 現像容器内に設けられる現像剤攪拌装置
JPH05346735A (ja) * 1992-06-16 1993-12-27 Konica Corp 現像装置
JP2002268368A (ja) * 2001-03-14 2002-09-18 Kyocera Mita Corp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78234A (ja) * 2001-03-19 2002-09-27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
JP4208645B2 (ja) * 2003-06-03 2009-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
JP2005250517A (ja) * 2005-06-01 2005-09-15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5256937B2 (ja) * 2008-08-26 2013-08-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60312B2 (ja) * 2011-01-26 2015-01-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搬送装置、現像剤収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77612B2 (ja) * 2011-04-15 2013-12-2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容器及びこれが適用され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740324B2 (ja) * 2011-04-15 2015-06-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容器及びこれが適用され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526103B2 (ja) * 2011-10-24 2014-06-1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容器及びこれが適用された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40385B2 (ja) 2015-06-24
US9235162B2 (en) 2016-01-12
US20140147175A1 (en) 2014-05-29
CN103853009A (zh) 2014-06-11
JP2014106396A (ja) 2014-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26103B2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及びこれが適用された画像形成装置
KR101381668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KR101457760B1 (ko) 현상제 수용 용기 및 이것이 장착된 화상 형성 장치
KR101457759B1 (ko) 현상제 수용 용기 및 이것이 장착된 화상 형성 장치
US20120128391A1 (en) Developer collection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CN103853009B (zh) 显影剂收容容器及应用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JP5540142B2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及びこれが適用された画像形成装置
US9304438B2 (en) Develop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30101317A1 (en) Developer cas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 which developer case is applied
US907534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oner container with shutter that is movable along an assembly direction of the container and parallel to a conveying screw for opening a toner discharge opening
JP2005070702A (ja) トナー補給装置
JP2008083516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剤収容ボックス
JP5619246B2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及びこれが適用され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663452B2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及びこれが適用された画像形成装置
EP2942671B1 (en) Developing unit, image form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8017749A (ja) トナー容器、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26596A (ja) トナー搬送装置、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377564B2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及びこれが適用され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675553B2 (ja) 現像剤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が適用され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68782A (ja)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