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26196A - 多源多宿直通中继通信***中的跨层优化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源多宿直通中继通信***中的跨层优化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26196A
CN103826196A CN201410049834.1A CN201410049834A CN103826196A CN 103826196 A CN103826196 A CN 103826196A CN 201410049834 A CN201410049834 A CN 201410049834A CN 103826196 A CN103826196 A CN 1038261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user
bunch
link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4983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26196B (zh
Inventor
孙君
朱洪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04983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261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261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61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261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61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源多宿直通中继通信***中的跨层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能够增强D2D链路性能,提升***资源利用率,并且能够降低D2D发射方功率,降低对蜂窝用户干扰,通过跨层设计和中继辅助将带来更大性能提升。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是一种蜂窝用户与D2D用户共存时多源多宿D2D用户使用中继通信的实现方法,该方法为实现多源多宿D2D用户簇内各个用户公平使用资源,得到满意的用户体验提供方案,适用于下一代蜂窝***,该方法提出了使用图论分级和跨层设计的资源分配和利用问题。

Description

多源多宿直通中继通信***中的跨层优化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终端直通通信的多源多宿中继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蜂窝***中引入直通技术(D2D)可以克服IMT-Advanced***中随着无线多媒体业务发展带来的以基站为中心的小区业务提供模式在适应本地业务发展方面的局限性,D2D技术能够改善网络结构、增强覆盖、提高***容量。
但是,D2D技术的提出带来新的问题:直通用户很多应用场景是在高密度用户环境下对大流量多媒体数据大量需求的场景,这就需要1)、基站协助对其进行合适的资源分配;2)、在用户设备的体积功耗限制使D2D通信的功率和距离受限的情况下,高效利用资源;3)、保证直通服务的有效性、公平性和可靠性,提高每个直通用户的用户体验。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本发明提出通过图论和分级的方法解决资源分配问题,同时通过自适应编码调制和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结合方案可以很好地解决资源的高效利用问题。本发明中的方案一方面可以增强D2D链路性能,提升***容量,另一方面可降低D2D发射方功率,降低对蜂窝用户干扰。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多源多宿直通中继通信***中的跨层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能够增强D2D链路性能,提升***资源利用率,并且能够降低D2D发射方功率,降低对蜂窝用户干扰,通过跨层设计和中继辅助将带来更大性能提升。
技术方案: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是一种蜂窝用户与D2D用户共存时多源多宿D2D用户使用中继通信的实现方法,该方法为实现多源多宿D2D用户簇内各个用户公平使用资源,得到满意的用户体验提供方案,适用于下一代蜂窝***,该方法提出了使用图论分级和跨层设计的资源分配和利用问题。
方法流程:
首先,这里定义的术语定义如下:
BS:基站
D2D:端到端
Ci:第i个蜂窝用户
SINR:信干燥比
HARQ:混合自动请求重传
AMC:自适应编码调制方式
ACK:接收端发送给发送端的应答信号
M:在D2D链路层备选的AMC方案数
N0:加性白高斯噪声功率
α:路径损耗因子
G(V,E):端集为V,边集为E的图
vi,i=1,2,…n:端集V中的第i端点
ei,i=1,2,…n:边集E中的第i条边
n:端集中端点的个数
αij,i,j∈V,i≠j:节点i到节点j链路上传输单位比特数据所需要的费用
f1,f2:基站分配给直通用户的频率
G:由端和边组成的图
Gp:置定端集
i:簇内第i个节点
Gi:第i级置定端集
Ni:第i级置定端集中节点数
j:未置定端集中的任意一点
Gi+1:第i+1级置定端集
Ni+1:第i+1级置定端集中节点数
fij:节点i到节点j链路上的流量
dij:节点i到节点j的通信距离
Pij:节点i发送单位比特数据到节点j所需要的功率
αij:在链路ij上传输单位比特数据产生的费用
rij:在链路ij上的数据传输速率
vi,l,l=1,2,…Ni:集合Gi中的元素,表示第i级节点集合中的第l个节点
vi+1,l,l=1,2,…Ni+1:集合Gi+i中的元素表示第i+1级节点集合中的第l个节点,Φ(fij,Pij):链路ij上产生的总费用函数
fki:上一级节点k到本级节点i链路上的流量
fmaxi:节点i的最大节点流量
fmaxij:链路ij上的最大链路流量
dij:节点i和j之间的距离
hij:节点i和j之间的路径衰落因子
I:j节点接收的干扰功率
γjth:j节点正确接收信号的接收信噪比(SINR)门限值
Pmini:节点i的最小单位比特发送功率
Pmaxi:节点i的最大单位比特发送功率
本发明的多源多宿直通中继通信***中的跨层优化设计方法实现如下:
1)通信场景
在蜂窝小区中,可能会存在一个区域内集中分布大量密集直通用户的场景,该区域内用户有相同的或者不同的多媒体业务下载需求,将这样的区域称为一个簇,簇内的用户实现分布式的直通通信;具体的通信方式为:簇内有一个簇首用户,该用户首先通过其附近的蜂窝用户向基站请求获得信道资源和相应的多媒体业务,簇首向基站申请的是一组可用的信道资源,信道根据簇所在的位置,采用网格化频谱资源分配方法向该簇分配所需要的一组频率资源;
簇内的用户对多媒体业务数据进行分级中继转发,对于簇首用户节点,簇首节点称为零级节点,零级节点对通信距离范围内的向其申请转发数据服务的节点根据端间最佳路径原则进行选择,被选的节点从簇首节点处下载数据,同时,从簇首节点处下载数据的节点成为一级节点,一级节点用同样的方式为下一级节点转发数据,以此类推;在同一级节点中,没有申请到服务的节点,继续在其通信距离范围内寻找下一级节点中可以转发服务的节点,直到找到为止;
2)基站对直通用户的资源分配流程:
簇首向基站申请资源分配时,除了告知基站本簇的地理位置外,还需要向基站申请可使用足够长时间的、不能在簇内和簇外对蜂窝***产生干扰的频率资源,将基站覆盖范围划分为若干网格区域,基站根据“不在有效通信范围内不产生干扰”的距离原则为簇内用户分配频率资源;如果簇内用户都使用相同的频率资源,在用户申请同一种业务时是有利的,如果用户之间需要转发的业务数据类型不一样,同一个频率资源就会在簇内用户间产生干扰,因此,基站在分配频率资源的时候,需要根据簇内用户的业务状况进行分配;如果是相同类型业务,基站可以向簇首分配相距所在簇区域较远的区内的频率资源,如果簇内用户所转发的数据类型不相同,则基站根据情况向簇首分配两个以上的频率资源;
直通用户簇的簇首用户向基站发送资源请求后,基站根据簇首用户所在的位置和簇首用户发来的关于簇的范围的信息,将簇所在的区域定义为0区域,以簇所在区域对应的圆心角为准,将整个蜂窝***按该圆心角划分为若干区域,与0区相邻的区域定义为I区,与I区相邻的区域定义为II区,以此类推;基站将与0区不相邻区域的频率资源分配给簇内用户,以此避免簇内用户之间以及簇内用户和蜂窝用户之间的干扰;
3)簇内节点用户分级方案
首先定义簇首节点为0级节点,通过0级节点转发数据的节点定义为1级节点,所有同级节点定义为置定端集Gi,置定端集中端的个数即为该级中节点的个数,根据这种划分,在簇内节点在转发数据的链路连接过程中可以协调使用基站分配的资源,即:第一级转发使用频率f1,第二级转发使用频率f2,第三级转发使用频率f1,第四级转发使用频率f2,以此类推,有效地避免簇内的相互干扰;
簇内节点按照端间优化的原则进行节点的分级,具体方法如下:
假设节点i为置定端集中的一个元素,该置定端集定义为i级置定端集Gi,假设集合中一共有Ni个节点;节点j是未置定端集中的任意一点,该未置定端集定义为Gi+1,该集合中的端点由向Gi由节点申请转发数据的节点构成,假设集合中一共有Ni+1个节点;通过优化方案选出的节点保留在集合Gi+1中,同时更新集合中节点数Ni+1,剩余节点放在下一级未置定端集Gi+2中,进入选择程序,依此类推;定义fij表示节点i到节点j链路上的流量,dij表示节点i到节点j的通信距离,Pij表示从节点i发送单位比特数据到节点j所需要的功率,αij表示在链路ij上传输单位比特数据产生的费用,rij表示在链路ij上的数据传输速率,集合Gi中的元素vi,l,l=1,2,…Ni表示第i级节点集合中的第l个节点,集合Gi+1中的元素vi+1,l,l=1,2,…Ni+1表示第i+1级节点集合中的第l个节点,定义函数Φ(fij,Pij)表示链路ij上产生的总费用;
Φ ( f ij , P ij ) = Σ j ∈ G i + 1 α ij f ij + Σ j ∈ G i + 1 r ij P ij , G i + 1 = { v i + 1,1 , v i + 1,2 , . . . v i + 1 , N i + 1 } i ∈ G i , G i = { v i , 1 , v i , 2 , . . . v i , N i } - - - ( 1 )
优化方程为
min imize Φ ( f ij , P ij ) subjectto Σ j ∈ G i + 1 f ij - Σ k ∈ G i - 1 f ki = f max i - - - ( a ) 0 ≤ f ij ≤ f max ij , f ij ≤ r ij - - - ( b ) d ij - α | h ij | 2 P ij ≥ I γ jth - - - ( c ) f max i P min i ≤ Σ j ∈ G i + 1 r ij P ij ≤ f max i P max i - - - ( d ) - - - ( 2 )
其中,符号fki表示上一级节点k到本级节点i链路上的流量,fmaxi表示节点i的最大节点流量,fmaxij表示链路ij上的最大链路流量,dij表示节点i和j之间的距离,hij表示节点i和j之间的路径衰落因子,I表示j节点接收的干扰功率,γjth表示j节点正确接收信号的接收信噪比SINR门限值,Pmini表示节点i的最小单位比特发送功率,Pmaxi表示节点i的最大单位比特发送功率;
公式(2)中条件(a)是对节点流量进行约束,表明对簇内的任意节点用户而言,从该用户出流入的流量,即从上一级节点下载到该节点的流量,与该节点用户发送的流量之和应该等于该节点的最大节点流量;
公式(2)中条件(b)是对链路上的流量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速率的限制,链路上的实际流量不应该大于链路上的最大流量,链路流量应该小于数据传输速率;
公式(2)中条件(c)是对链路上的传输条件进行限制,链路上的SINR值必须满足在直通用户的接收端能够被正确解码的条件;
公式(2)中条件(d)是对i节点用户发送功率的限制,从i节点出发的各个链路上发送rij比特数据的总功率之和不能超过i节点用户的最大发送总功率;
通过以上优化,第i级节点中的各个节点都可以选出自己的下一级节点集合,同时更新各自下一级节点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并写在i节点的路由表中,为之后的数据传输做好准备;
4)簇内节点用户分级流程
簇首用户向基站申请资源的流程:
步骤一:第i级节点的用户向其通信范围内的用户广播信息;
步骤二:如果在其有效通信范围内存在有下载需要的节点用户,那么该用户就向该i级用户回复一个确认信号;
步骤三:该i级用户根据端间优化准则对所有的申请用户进行选择,并向被选用户发送确认信息,建立通信链路,同时被选节点定义为置定端集Gi+1
步骤四:没有申请到的用户继续发送服务申请,向其通信范围内的Gi+1集合中选择接受服务的节点;
5)直通链路高效传输方案
一旦通信链路建立成功,链路上的高效传输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为:
步骤501:节点间建立通信链路;
步骤502:i级节点用户向其所属的i+1级节点用户发送数据;
步骤503:i级节点用户首先根据当前检测的SINR值选择相应的AMC方案,根据相应的方案对数据进行调整编码;
步骤504:发送数据;
步骤505:i级节点用户等待接收端是否正确接收到信号的确认信息,如果正确接收,转向步骤507,否则转向步骤506;
步骤506:如果发送端没有收到接收端的确认ACK,则发送端启动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ARQ机制,判断是否超过最大重传次数,如果没有则转向步骤504,直到达到最大传输次数,如果在没有达到最大传输次数时就已经收到ACK,则进入步骤504,否则结束HARQ,转向步骤516;
步骤507:判断数据是否传输完毕,如果传输完毕则转向步骤509,否则,转向步骤508;
步骤508:重新估价SINR;
步骤509:判断SINR是否变化,如果SINR值没变,说明该信道不适合直通传输,转向步骤501,直通用户重新向基站申请可用资源,如果SINR值改变,则转向步骤503,直通用户发送端根据变化的SINR值,调整AMC方案,继续使用该信道发送数据,直到数据传输结束;
步骤510:释放信道。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出了使用图论分级和跨层设计的资源分配和利用问题,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蜂窝***的资源利用率,增加了***吞吐量,扩大了***容量和小区的覆盖范围。
2、本发明采用自适应编码调制和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在同一区域D2D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直通多源多宿中继通信场景图;
图2是本发明采用的基站对频率资源的区域划分图;
图3是本发明采用的基站对直通用户簇的资源分配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采用的簇内节点用户分级图;
图5是本发明的直通用户采用AMC和HARH结合方案使用资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源多宿直通中继通信***中的跨层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为基于蜂窝***的多源多宿中继实现方法:
通信场景(如图1所示)
在蜂窝小区中,可能会存在一个区域内集中分布大量密集直通用户的场景,例如大型会议场所、商场或者大型体育场所等,该区域内用户有相同的或者不同的多媒体业务下载需求,我们将这样的区域称为一个簇,簇内的用户实现分布式的直通通信。具体的通信方式为:簇内有一个簇首用户,该用户首先通过其附近的蜂窝用户向基站请求获得信道资源和相应的多媒体业务,簇首向基站申请的是一组可用的信道资源,信道根据簇所在的位置,采用网格化频谱资源分配方法向该簇分配所需要的一组频率资源。
簇内的用户对多媒体业务数据进行分级中继转发,以簇首用户节点为例,簇首节点称为零级节点,零级节点对通信距离范围内的向其申请转发数据服务的节点根据端间最佳路径原则进行选择,被选的节点可以从簇首节点处下载数据,同时,从簇首节点处下载数据的节点成为一级节点,一级节点用同样的方式为下一级节点转发数据,以此类推。在同一级节点中,没有申请到服务的节点,继续在其通信距离范围内寻找下一级节点中可以转发服务的节点,直到找到为止。
1、基站对频率资源的区域划分方案
如图2所示,直通用户簇的簇首用户向基站发送资源请求后,基站根据簇首用户所在的位置和簇首用户发来的关于簇的范围的信息,将簇所在的区域定义为0区域,以簇所在区域对应的圆心角为准,将整个蜂窝***按该圆心角划分为若干区域,与0区相邻的区域定义为I区,与I区相邻的区域定义为II区,以此类推。基站将距离0区距离较远的区域的频率资源分配给簇内用户,以此避免簇内用户之间以及簇内用户和蜂窝用户之间的干扰。
2、簇内节点用户分级方案
簇内节点分级方案如图3所示,首先定义簇首节点为0级节点,通过0级节点转发数据的节点定义为1级节点,所有同级节点定义为置定端集Gi,置定端集中端的个数即为该级中节点的个数。根据这种划分,在簇内节点在转发数据的链路连接过程中可以协调使用基站分配的资源,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案为:第一级转发使用频率f1,第二级转发使用频率f2,第三级转发使用频率f1,第四级转发使用频率f2,以此类推,可以有效地避免簇内的相互干扰。
簇内节点按照端间优化的原则进行节点的分级,具体方法如下:
假设节点i为置定端集中的一个元素,该置定端集定义为i级置定端集Gi,假设集合中一共有Ni个节点。节点j是未置定端集中的任意一点,该未置定端集定义为Gi+1,该集合中的端点由向Gi由节点申请转发数据的节点构成,假设集合中一共有Ni+1个节点。通过优化方案选出的节点保留在集合Gi+1中,同时更新集合中节点数Ni+1,剩余节点放在下一级未置定端集Gi+2中,进入选择程序,依此类推。定义fij表示节点i到节点j链路上的流量,dij表示节点i到节点j的通信距离,Pij表示从节点i发送单位比特数据到节点j所需要的功率,αij表示在链路ij上传输单位比特数据产生的费用,rij表示在链路ij上的数据传输速率,集合Gi中的元素vi,l,l=1,2,…Ni表示第i级节点集合中的第l个节点,集合Gi+1中的元素vi+1,l,l=1,2,…Ni+1表示第i+1级节点集合中的第l个节点,定义函数Φ(fij,Pij)表示链路ij上产生的总费用。
Φ ( f ij , P ij ) = Σ j ∈ G i + 1 α ij f ij + Σ j ∈ G i + 1 r ij P ij , G i + 1 = { v i + 1,1 , v i + 1,2 , . . . v i + 1 , N i + 1 } i ∈ G i , G i = { v i , 1 , v i , 2 , . . . v i , N i } - - - ( 1 )
优化方程为
min imize Φ ( f ij , P ij ) subjectto Σ j ∈ G i + 1 f ij - Σ k ∈ G i - 1 f ki = f max i - - - ( a ) 0 ≤ f ij ≤ f max ij , f ij ≤ r ij - - - ( b ) d ij - α | h ij | 2 P ij ≥ I γ jth - - - ( c ) f max i P min i ≤ Σ j ∈ G i + 1 r ij P ij ≤ f max i P max i - - - ( d ) - - - ( 2 )
其中,符号fki表示上一级节点k到本级节点i链路上的流量,fmaxi表示节点i的最大节点流量,fmaxij表示链路ij上的最大链路流量,dij表示节点i和j之间的距离,hij表示节点i和j之间的路径衰落因子,I表示j节点接收的干扰功率,γjth表示j节点正确接收信号的接收信噪比(SINR)门限值,Pmini表示节点i的最小单位比特发送功率,Pmaxi表示节点i的最大单位比特发送功率。
公式中条件(2.a)是对节点流量进行约束,表明对簇内的任意节点用户而言,从该用户出流入的流量,即从上一级节点下载到该节点的流量,与该节点用户发送的流量之和应该等于该节点的最大节点流量。
公式中条件(2.b)是对链路上的流量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速率的限制,链路上的实际流量不应该大于链路上的最大流量,链路流量应该小于数据传输速率;
公式中条件(2.c)是对链路上的传输条件进行限制,链路上的SINR值必须满足在直通用户的接收端能够被正确解码的条件。
公式中条件(2.d)是对i节点用户发送功率的限制,从i节点出发的各个链路上发送rij比特数据的总功率之和不能超过i节点用户的最大发送总功率。
通过以上优化,第i级节点中的各个节点都可以选出自己的下一级节点集合,同时更新各自下一级节点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并写在i节点的路由表中,为之后的数据传输做好准备。
3、簇内节点用户分级流程
簇首用户向基站申请资源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
步骤一:第i级节点的用户向其通信范围内的用户广播信息;
步骤二:如果在其有效通信范围内存在有下载需要的节点用户,那么该用户就向该i级用户回复一个确认信号;
步骤三:该i级用户根据端间优化准则对所有的申请用户进行选择,并向被选用户发送确认信息,建立通信链路,同时被选节点定义为置定端集Gi+1
步骤四:没有申请到的用户继续发送服务申请,向其通信范围内的Gi+1集合中选择接受服务的节点;
4、直通链路高效传输方案
一旦通信链路建立成功,链路上的高效传输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为:
步骤502:节点间建立通信链路;
步骤504:i级节点用户向其所属的i+1级节点用户发送数据;
步骤506:i级节点用户首先根据当前检测的SINR值选择相应的AMC方案,根据相应的方案对数据进行调整编码;
步骤508:发送数据;
步骤510:i级节点用户等待接收端是否正确接收到信号的确认信息,如果正确接收,转向步骤514,否则转向步骤512;
步骤512:如果发送端没有收到接收端的ACK,则发送端启动HARQ机制,判断是否超过最大重传次数,如果没有则转向步骤508,直到达到最大传输次数,如果在没有达到最大传输次数时就已经收到ACK,则进入步骤508,否则结束HARQ,转向步骤516;
步骤514:判断数据是否传输完毕,如果传输完毕则转向步骤518,否则,转向步骤508;
步骤516:重新估价SINR;
步骤518:判断SINR是否变化,如果SINR值没变,说明该信道不适合直通传输,转向步骤502,直通用户重新向基站申请可用资源,如果SINR值改变,则转向步骤506,直通用户发送端根据变化的SINR值,调整AMC方案,继续使用该信道发送数据,直到数据传输结束;
步骤520:释放信道。

Claims (1)

1.一种多源多宿直通中继通信***中的跨层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实现如下:
1)通信场景
在蜂窝小区中,可能会存在一个区域内集中分布大量密集直通用户的场景,该区域内用户有相同的或者不同的多媒体业务下载需求,将这样的区域称为一个簇,簇内的用户实现分布式的直通通信;具体的通信方式为:簇内有一个簇首用户,该用户首先通过其附近的蜂窝用户向基站请求获得信道资源和相应的多媒体业务,簇首向基站申请的是一组可用的信道资源,信道根据簇所在的位置,采用网格化频谱资源分配方法向该簇分配所需要的一组频率资源;
簇内的用户对多媒体业务数据进行分级中继转发,对于簇首用户节点,簇首节点称为零级节点,零级节点对通信距离范围内的向其申请转发数据服务的节点根据端间最佳路径原则进行选择,被选的节点从簇首节点处下载数据,同时,从簇首节点处下载数据的节点成为一级节点,一级节点用同样的方式为下一级节点转发数据,以此类推;在同一级节点中,没有申请到服务的节点,继续在其通信距离范围内寻找下一级节点中可以转发服务的节点,直到找到为止;
2)基站对直通用户的资源分配流程:
簇首向基站申请资源分配时,除了告知基站本簇的地理位置外,还需要向基站申请可使用足够长时间的、不能在簇内和簇外对蜂窝***产生干扰的频率资源,将基站覆盖范围划分为若干网格区域,基站根据“不在有效通信范围内不产生干扰”的距离原则为簇内用户分配频率资源;如果簇内用户都使用相同的频率资源,在用户申请同一种业务时是有利的,如果用户之间需要转发的业务数据类型不一样,同一个频率资源就会在簇内用户间产生干扰,因此,基站在分配频率资源的时候,需要根据簇内用户的业务状况进行分配;如果是相同类型业务,基站可以向簇首分配相距所在簇区域较远的区内的频率资源,如果簇内用户所转发的数据类型不相同,则基站根据情况向簇首分配两个以上的频率资源;
直通用户簇的簇首用户向基站发送资源请求后,基站根据簇首用户所在的位置和簇首用户发来的关于簇的范围的信息,将簇所在的区域定义为0区域,以簇所在区域对应的圆心角为准,将整个蜂窝***按该圆心角划分为若干区域,与0区相邻的区域定义为I区,与I区相邻的区域定义为II区,以此类推;基站将与0区不相邻区域的频率资源分配给簇内用户,以此避免簇内用户之间以及簇内用户和蜂窝用户之间的干扰;
3)簇内节点用户分级方案
首先定义簇首节点为0级节点,通过0级节点转发数据的节点定义为1级节点,所有同级节点定义为置定端集Gi,置定端集中端的个数即为该级中节点的个数,根据这种划分,在簇内节点在转发数据的链路连接过程中可以协调使用基站分配的资源,即:第一级转发使用频率f1,第二级转发使用频率f2,第三级转发使用频率f1,第四级转发使用频率f2,以此类推,有效地避免簇内的相互干扰;
簇内节点按照端间优化的原则进行节点的分级,具体方法如下:
假设节点i为置定端集中的一个元素,该置定端集定义为i级置定端集Gi,假设集合中一共有Ni个节点;节点j是未置定端集中的任意一点,该未置定端集定义为Gi+1,该集合中的端点由向Gi由节点申请转发数据的节点构成,假设集合中一共有Ni+1个节点;通过优化方案选出的节点保留在集合Gi+1中,同时更新集合中节点数Ni+1,剩余节点放在下一级未置定端集Gi+2中,进入选择程序,依此类推;定义fij表示节点i到节点j链路上的流量,dij表示节点i到节点j的通信距离,Pij表示从节点i发送单位比特数据到节点j所需要的功率,αij表示在链路ij上传输单位比特数据产生的费用,rij表示在链路ij上的数据传输速率,集合Gi中的元素vi,l,l=1,2,…Ni表示第i级节点集合中的第l个节点,集合Gi+1中的元素vi+1,l,l=1,2,…Ni+1表示第i+1级节点集合中的第l个节点,定义函数Φ(fij,Pij)表示链路ij上产生的总费用;
Φ ( f ij , P ij ) = Σ j ∈ G i + 1 α ij f ij + Σ j ∈ G i + 1 r ij P ij , G i + 1 = { v i + 1,1 , v i + 1,2 , . . . v i + 1 , N i + 1 } i ∈ G i , G i = { v i , 1 , v i , 2 , . . . v i , N i } - - - ( 1 )
优化方程为
min imize Φ ( f ij , P ij ) subjectto Σ j ∈ G i + 1 f ij - Σ k ∈ G i - 1 f ki = f max i - - - ( a ) 0 ≤ f ij ≤ f max ij , f ij ≤ r ij - - - ( b ) d ij - α | h ij | 2 P ij ≥ I γ jth - - - ( c ) f max i P min i ≤ Σ j ∈ G i + 1 r ij P ij ≤ f max i P max i - - - ( d ) - - - ( 2 )
其中,符号fki表示上一级节点k到本级节点i链路上的流量,fmaxi表示节点i的最大节点流量,fmaxij表示链路ij上的最大链路流量,dij表示节点i和j之间的距离,hij表示节点i和j之间的路径衰落因子,I表示j节点接收的干扰功率,γjth表示j节点正确接收信号的接收信噪比SINR门限值,Pmini表示节点i的最小单位比特发送功率,Pmaxi表示节点i的最大单位比特发送功率;
公式(2)中条件(a)是对节点流量进行约束,表明对簇内的任意节点用户而言,从该用户出流入的流量,即从上一级节点下载到该节点的流量,与该节点用户发送的流量之和应该等于该节点的最大节点流量;
公式(2)中条件(b)是对链路上的流量和链路上的数据传输速率的限制,链路上的实际流量不应该大于链路上的最大流量,链路流量应该小于数据传输速率;
公式(2)中条件(c)是对链路上的传输条件进行限制,链路上的SINR值必须满足在直通用户的接收端能够被正确解码的条件;
公式(2)中条件(d)是对i节点用户发送功率的限制,从i节点出发的各个链路上发送rij比特数据的总功率之和不能超过i节点用户的最大发送总功率;
通过以上优化,第i级节点中的各个节点都可以选出自己的下一级节点集合,同时更新各自下一级节点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并写在i节点的路由表中,为之后的数据传输做好准备;
4)簇内节点用户分级流程
簇首用户向基站申请资源的流程:
步骤一:第i级节点的用户向其通信范围内的用户广播信息;
步骤二:如果在其有效通信范围内存在有下载需要的节点用户,那么该用户就向该i级用户回复一个确认信号;
步骤三:该i级用户根据端间优化准则对所有的申请用户进行选择,并向被选用户发送确认信息,建立通信链路,同时被选节点定义为置定端集Gi+1
步骤四:没有申请到的用户继续发送服务申请,向其通信范围内的Gi+1集合中选择接受服务的节点;
5)直通链路高效传输方案
一旦通信链路建立成功,链路上的高效传输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为:
步骤501:节点间建立通信链路;
步骤502:i级节点用户向其所属的i+1级节点用户发送数据;
步骤503:i级节点用户首先根据当前检测的SINR值选择相应的AMC方案,根据相应的方案对数据进行调整编码;
步骤504:发送数据;
步骤505:i级节点用户等待接收端是否正确接收到信号的确认信息,如果正确接收,转向步骤507,否则转向步骤506;
步骤506:如果发送端没有收到接收端的确认ACK,则发送端启动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ARQ机制,判断是否超过最大重传次数,如果没有则转向步骤504,直到达到最大传输次数,如果在没有达到最大传输次数时就已经收到ACK,则进入步骤504,否则结束HARQ,转向步骤516;
步骤507:判断数据是否传输完毕,如果传输完毕则转向步骤509,否则,转向步骤508;
步骤508:重新估价SINR;
步骤509:判断SINR是否变化,如果SINR值没变,说明该信道不适合直通传输,转向步骤501,直通用户重新向基站申请可用资源,如果SINR值改变,则转向步骤503,直通用户发送端根据变化的SINR值,调整AMC方案,继续使用该信道发送数据,直到数据传输结束;
步骤510:释放信道。
CN201410049834.1A 2014-02-13 2014-02-13 多源多宿直通中继通信***中的跨层优化设计方法 Active CN1038261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49834.1A CN103826196B (zh) 2014-02-13 2014-02-13 多源多宿直通中继通信***中的跨层优化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49834.1A CN103826196B (zh) 2014-02-13 2014-02-13 多源多宿直通中继通信***中的跨层优化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26196A true CN103826196A (zh) 2014-05-28
CN103826196B CN103826196B (zh) 2017-02-22

Family

ID=50760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49834.1A Active CN103826196B (zh) 2014-02-13 2014-02-13 多源多宿直通中继通信***中的跨层优化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26196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4569A (zh) * 2014-11-14 2015-03-04 西安交通大学 无线d2d网络中基于角度和干扰控制建立多播路由的方法
CN104980989A (zh) * 2015-04-30 2015-10-14 北京海尔广科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令转发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5992157A (zh) * 2015-02-06 2016-10-05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辅助的d2d中继多播方法
CN106211023A (zh) * 2015-04-10 2016-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邻近直接发现的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06688289A (zh) * 2014-11-06 2017-05-1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无线资源管理方法、管理装置、监测方法和监测装置
CN106797633A (zh) * 2015-04-30 2017-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及***
CN107493598A (zh) * 2017-05-12 2017-12-19 上海师范大学 在异构通信共存网络中基于运动模型的基站功率控制方法
CN107835514A (zh) * 2017-08-31 2018-03-23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多宿主业务场景下无线网络资源匹配的建模方法
CN110261856A (zh) * 2019-07-31 2019-09-20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多雷达协同探测的雷达探测方法及装置
CN111224767A (zh) * 2015-06-12 2020-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及资源分配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3451A (zh) * 2012-10-12 2013-01-16 南京邮电大学 终端直通技术共享***上行资源的跨层设计方法
WO2013140354A1 (en) * 2012-03-21 2013-09-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ynamic resource selection to reduce interference that results from direct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US20130288608A1 (en) * 2012-04-30 2013-10-31 Jong-Kae Fwu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enable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in cellular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40354A1 (en) * 2012-03-21 2013-09-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ynamic resource selection to reduce interference that results from direct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US20130288608A1 (en) * 2012-04-30 2013-10-31 Jong-Kae Fwu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enable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in cellular networks
CN102883451A (zh) * 2012-10-12 2013-01-16 南京邮电大学 终端直通技术共享***上行资源的跨层设计方法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8289A (zh) * 2014-11-06 2017-05-1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无线资源管理方法、管理装置、监测方法和监测装置
CN106688289B (zh) * 2014-11-06 2020-07-0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无线资源管理方法、管理装置、监测方法和监测装置
CN104394569B (zh) * 2014-11-14 2017-10-20 西安交通大学 无线d2d网络中基于角度和干扰控制建立多播路由的方法
CN104394569A (zh) * 2014-11-14 2015-03-04 西安交通大学 无线d2d网络中基于角度和干扰控制建立多播路由的方法
CN105992157A (zh) * 2015-02-06 2016-10-05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辅助的d2d中继多播方法
CN106211023A (zh) * 2015-04-10 2016-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邻近直接发现的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06797633B (zh) * 2015-04-30 2020-04-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及***
CN104980989A (zh) * 2015-04-30 2015-10-14 北京海尔广科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令转发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6797633A (zh) * 2015-04-30 2017-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及***
CN104980989B (zh) * 2015-04-30 2019-02-01 海尔优家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令转发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224767A (zh) * 2015-06-12 2020-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及资源分配方法
CN111224767B (zh) * 2015-06-12 2021-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及资源分配方法
CN107493598A (zh) * 2017-05-12 2017-12-19 上海师范大学 在异构通信共存网络中基于运动模型的基站功率控制方法
CN107493598B (zh) * 2017-05-12 2020-07-21 上海师范大学 在异构通信共存网络中基于运动模型的基站功率控制方法
CN107835514A (zh) * 2017-08-31 2018-03-23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多宿主业务场景下无线网络资源匹配的建模方法
CN107835514B (zh) * 2017-08-31 2021-05-18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多宿主业务场景下无线网络资源匹配的建模方法
CN110261856A (zh) * 2019-07-31 2019-09-20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多雷达协同探测的雷达探测方法及装置
CN110261856B (zh) * 2019-07-31 2021-06-1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多雷达协同探测的雷达探测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26196B (zh) 2017-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26196A (zh) 多源多宿直通中继通信***中的跨层优化设计方法
CN106937256B (zh) 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协作多播传输方法
CN103476140B (zh) 蜂窝***中d2d和固定中继两种协作多播模式的选择方法
Zhou et al. Uplink multicell processing with limited backhaul via per-base-station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N104284407B (zh) 嵌入d2d的蜂窝网络中基于全双工中继的功率控制方法
CN101291169B (zh) 无线中继站的选择方法
CN108112084A (zh) 一种蜂窝d2d通信***中联合模式选择和资源分配方法
CN104301984A (zh) D2d蜂窝网络中基于时域半双工中继的功率控制方法
Xia et al. Relay selection strategy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3796192A (zh) 单源单宿直通中继通信***中的跨层优化设计方法
CN104967472A (zh) 全双工双向译码转发中继的最优功率分配和中继部署方法
Zafar et 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two source-destination pairs sharing a single relay with a buffer
CN106304111A (zh) 基于能量采集中继站的异构蜂窝网络功率指派方法
CN109451571A (zh) 一种noma中继***中的联合资源分配方法
CN106170140A (zh) 一种最小化***功耗的d2d协作传输方法
Raziah et al. An adaptive best relay selection for energy efficient cooperative D2D communications
CN104822170A (zh) 一种基于节点类型的协作中继选择方法
CN107124217A (zh) 一种充分利用时隙传输信息的df多中继ofdm***的多种资源优化算法
Swetha et al. Fai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2D communication in mmwave 5G networks
CN102300234B (zh) 一种新型多跳路由传输方法
Zhang et al. Using full duplex relaying in device-to-device (D2D) based wireless multicast services: a two-user case
CN103237309B (zh) 用于lte-a中继***干扰协调的准动态频率资源划分方法
CN106973428A (zh) 一种提升***吞吐量的d2d协作传输方法
CN109257825B (zh) 一种基于二元逻辑关系的无线数据发送方法
Kim et al. Two-way cognitive relay networks with multiple licensed us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8

Assignee: Jiangsu Nanyou October Science Park Management Co., Ltd.

Assignor: Nanjing Post & Telecommunication Univ.

Contract record no.: X2019980001254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ross-layer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 in multi-source multi-sink device-to-device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91224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