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22202B - 蒸发炉连续高效节能补液***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蒸发炉连续高效节能补液***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22202B
CN103822202B CN201410091532.0A CN201410091532A CN103822202B CN 103822202 B CN103822202 B CN 103822202B CN 201410091532 A CN201410091532 A CN 201410091532A CN 103822202 B CN103822202 B CN 1038222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fluid reservoir
liquid level
level sensor
reservo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915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22202A (zh
Inventor
翟永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09153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222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222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22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222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220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rtical, Hearth, Or Arc Furnaces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蒸发炉连续高效节能补液***属于热力学、能源和电力领域,要解决的是以往向蒸发炉补充液体消耗能量大的问题,从而使得低品质能源通过热交换的方式,使某种液体介质蒸发气化,推动气动装置作功更加可行,进而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本方案通过引入高压蒸发炉产生的高压蒸气,使高压蒸发炉和两个储液罐中的压力相等,储液罐中的液体靠自身重力或一个小功率动力单元带动液体泵即可把两个储液罐中的液体交替连续地补充到高压蒸发炉内,再由储液槽以同样的方式向两个储液罐分别注入液体,同时吸收储液罐中气体的热能。本发明能量消耗极小,仅相当于以往能耗的3.77%。本方案可以应用于所有需要向高压蒸发炉连续补充液体的场合。

Description

蒸发炉连续高效节能补液***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向蒸发炉连续高效节能补充液体的方式,属于热力学、能源和电力领域。
背景技术:目前,内燃机、汽轮机等动力设备排放的余热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工业生产(包括钢铁企业、焦化厂、化工厂等)中排放的余热量也非常大,也未得到充分的利用。这些余热属于低品质热能,利用难度大,大都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一方面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也加速了环境的恶化。
为利用这些余热,过去也曾有人提出过一些技术方案,其一是想通过热交换的方式,利用这些余热使某种液体介质蒸发气化(起蒸发气化作用的这一装置我们称之为蒸发炉),推动气动装置作功,但是都因为向蒸发炉连续补充液体需要一个高压液体泵,该泵压力必须高于蒸发炉内部压力,因而能耗较大,加之余热交换利用不够充分,使得能量得不偿失,或者说净能量所剩无几,不具有工业价值。
关于向蒸发炉连续补充液体的高压液体泵的能耗,我们以火力发电厂单机20万千瓦发电机组蒸发炉给水泵为例进行计算。
假设蒸发炉内部压力为P兆帕,每小时要向蒸发炉内部注入V立方米水,则
每小时需要的有用功为Ah=PV,
当蒸发炉内部压力P=13MPa,每小时要向蒸发炉内部注入水量V=600m3时,
则每小时需要的有用功为Ah=13×106×600=7.8×109J(焦耳),
所需动力单元的功率至少为Ah/t=7.8×109/3600=2167kw。
在实际应用中动力单元的功率必须远大于2167kw这个数值,才能将水注入蒸发炉,实际上给水泵电机功率为5000kw,这个数值相当于发电机组输出功率20万千瓦的2.5%,这是一个十分巨大的能耗。
上例中火力发电厂蒸发炉用的是煤炭,煤炭属化石能源,是高品质能源;而各种余热是低品质能源,低品质能源的可用程度很低,所以用各种余热加热蒸发炉,使其中的液体介质蒸发气化作功,再由液体泵将液体介质注入蒸发炉,液体泵所消耗的能量与输出能量之比,要远高于上面述及到的2.5%,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可用净能量所剩无几。
如果向蒸发炉注入液体不消耗能量,或者消耗的能量极少,那么不但发电厂等直接利用高品质能源加热蒸发炉的企业可以节省大量的能量,而且各种余热等低品质能源的利用前景也大为乐观。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目前向蒸发炉补充液体消耗能量大的问题,从而使得低品质能源通过热交换的方式,使某种液体介质蒸发气化,推动气动装置作功更加可行,进而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的蒸发炉连续高效节能补液***。其工作原理如下:
假设开始时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全部为关闭,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为空,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发出指令,打开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由于储液槽(1)的最低液面位置高于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高液面位置,储液槽(1)中的液体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通过第一阀门(21)、第五阀门(31)分别注入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中,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中的气体会分别通过第二阀门(22)、第六阀门(32)排出,都通入到储液槽(1)中液面以下,以便排出气体中的热量能被储液槽(1)中的液体充分吸收,当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注满液体时,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发出指令,关闭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然后打开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此时蒸发炉(4)中产生的蒸气会通过第三阀门(23)进入第一储液罐(2)中一部分,使得第一储液罐(2)中液体表面处的压力与蒸发炉(4)中的压力相等,由于第一储液罐(2)的最低液面位置高于蒸发炉(4)中的最高液面位置,第一储液罐(2)中的液体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很顺利地通过第四阀门(24)注入蒸发炉(4)中,当第一储液罐(2)中的液体全部注入蒸发炉(4)时,第一液位传感器(25)发出指令,关闭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然后打开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同理,第二储液罐(3)中液体表面处的压力等于蒸发炉(4)中的压力,第二储液罐(3)中的液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通过第八阀门(34)注入蒸发炉(4)中,同时,储液槽(1)通过第一阀门(21)向第一储液罐(2)再次注水,第一储液罐(2)中的气体通过第二阀门(22)通入到储液槽(1)中液面以下,第一储液罐(2)中气体的热量被储液槽(1)中的液体吸收。通过选择合适的阀门尺寸、管道内径及储液槽(1)、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和蒸发炉(4)之间的相对高度,可以保证做到在第一储液罐(2)注满之前,第二储液罐(3)尚未排空,在第二储液罐(3)注满之前,第一储液罐(2)尚未排空。当第二储液罐(3)排空时,关闭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然后打开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由第一储液罐(2)向蒸发炉(4)注入液体,储液槽(1)再次向第二储液罐(3)注入液体。如此反复,实现由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交替向蒸发炉(4)连续补充液体目的。
本方案与原有的采用高压液体泵向蒸发炉(4)补充液体的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节省能量的效果。本方案中储液槽(1)向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注入液体,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向蒸发炉(4)注入液体,均靠液体自身的重力,不需要消耗其他的能量;虽然在将液体从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注入高压蒸发炉(4)时需要消耗一部分蒸发炉(4)产生的蒸气,但是蒸气所含热量并没有散失,而是被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和储液槽(1)中的液体吸收。所以本方案需要消耗的能量就是将液体举升到储液槽(1)的高度所需要的能量。
如果储液槽(1)的高度设计为50米(已经足够高了),同样在1小时内将600立方米水注入储液槽(1),所需要的有用功仅为
Ah=mgh=600×1000×9.8×50=2.94×108J(焦耳),
功率仅为Ah/3600=2.94×108/3600=81667w(瓦)
这仅相当于原来有用功消耗量的(2.94×108)/(7.8×109)=3.77%。
本方案在具体应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储液槽(1)、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及蒸发炉(4)之间高度上的相对位置关系。除以上图1所示的情形外,还有以下几种情形。
如图2所示,当储液槽(1)的最低液面位置不高于或者高于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高液面位置,而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低液面位置高于蒸发炉(4)的最高液面位置时,储液槽(1)向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注入液体时,单凭液体自身重力不能将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注满或者注入速度过缓,此时需要在储液槽(1)向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注入液体的出口位置安装第一液体泵(7),由于储液槽(1)和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之间的压力相差不大,所以第一液体泵(7)并不需要消耗太大的能量。
如图3所示,当储液槽(1)的最低液面位置高于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高液面位置,而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低液面位置不高于或者高于蒸发炉(4)的最高液面位置时,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向蒸发炉(4)注入液体时,单凭液体自身重力不能将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中的液体全部注入蒸发炉(4)或者注入速度过缓,此时需要在第四阀门(24)、第八阀门(34)和蒸发炉(4)之间安装第二液体泵(8),由于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向蒸发炉(4)注入液体时,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和蒸发炉(4)之间的压力相差不大,所以第二液体泵(8)并不需要消耗太大的能量。
如图4所示,当储液槽(1)的最低液面位置不高于或者高于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高液面位置,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低液面位置不高于或者高于蒸发炉(4)的最高液面位置时,储液槽(1)向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注入液体时,单凭液体自身重力不能将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注满或者注入速度过缓,此时需要在储液槽(1)向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注入液体的出口位置安装第一液体泵(7),由于储液槽(1)和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之间的压力相差不大,所以第一液体泵(7)并不需要消耗太大的能量。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向蒸发炉(4)注入液体时,单凭液体自身重力不能将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中的液体全部注入蒸发炉(4)或者注入速度过缓,此时需要在第四阀门(24)、第八阀门(34)和蒸发炉(4)之间安装第二液体泵(8),由于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向蒸发炉(4)注入液体时,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和蒸发炉(4)之间的压力相差不大,所以第二液体泵(8)并不需要消耗太大的能量。
本方案可以应用于所有需要向蒸发炉补充液体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图4中的相同部分:
1:储液槽
2:第一储液罐,耐压能力与蒸发炉(4)相当
3:第二储液罐,耐压能力与蒸发炉(4)相当
4:蒸发炉,液体在其中被加热蒸发气化
5:气动装置,动力输出单元
6:冷凝器,用以冷却气动装置(5)排出的气体并使之液化
7:第一液体泵
8:第二液体泵
21:第一阀门
22:第二阀门
23:第三阀门
24:第四阀门
31:第五阀门
32:第六阀门
33:第七阀门
34:第八阀门
25:第一液位传感器,安装于第一储液罐(2)上
35:第二液位传感器,安装于第二储液罐(3)上
储液槽(1)通过第一阀门(21)、第五阀门(31)分别向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注入液体,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中的气体分别通过第二阀门(22)、第六阀门(32)通入到储液槽(1)中的液面以下,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分别通过第四阀门(24)、第八阀门(34)向蒸发炉(4)注入液体,蒸发炉(4)产生的蒸气一小部分分别通过第三阀门(23)、第七阀门(33)注入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中,大部分蒸气推动气动装置(5)作功,作功后的气体经冷凝器(6)冷却液化,回注到储液槽(1)中。
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连接第二阀门(22)、第六阀门(32)的出口位置高于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高液面位置。
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连接第四阀门(24)、第八阀门(34)的出口位置低于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低液面位置。
图1~图4中的不同部分:
图1:
储液槽(1)的最低液面位置高于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高液面位置。
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低液面位置高于蒸发炉(4)的最高液面位置。
图2:
储液槽(1)的最低液面位置不高于或者高于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高液面位置,此时需要在储液槽(1)和第一阀门(21)、第五阀门(31)之间的管路上安装第一液体泵(7)。
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低液面位置高于蒸发炉(4)的最高液面位置。
图3:
储液槽(1)的最低液面位置高于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高液面位置。
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低液面位置不高于或者高于蒸发炉(4)的最高液面位置,此时需要在第四阀门(24)、第八阀门(34)和蒸发炉(4)之间的管路上安装第二液体泵(8)。
图4:
储液槽(1)的最低液面位置不高于或者高于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高液面位置,此时需要在储液槽(1)和第一阀门(21)、第五阀门(31)之间的管路上安装第一液体泵(7)。
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低液面位置不高于或者高于蒸发炉(4)的最高液面位置,此时需要在第四阀门(24)、第八阀门(34)和蒸发炉(4)之间的管路上安装第二液体泵(8)。
具体实施方式:
一、蒸发炉连续高效节能补液***的四种形式
图1~图4是蒸发炉连续高效节能补液***的四种形式,他们的相同部分如下:
由储液槽(1),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蒸发炉(4),气动装置(5),冷凝器(6),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和管路组成。储液槽(1)通过第一阀门(21)、第五阀门(31)分别向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中注入液体,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中的气体分别通过第二阀门(22)、第六阀门(32)通入到储液槽(1)中的液面以下位置,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连接第二阀门(22)、第六阀门(32)的出口位置高于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高液面位置,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中的液体分别通过第四阀门(24)、第八阀门(34)注入蒸发炉(4)中,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连接第四阀门(24)、第八阀门(34)的出口位置低于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低液面位置,蒸发炉(4)排出蒸气的一部分分别通过第三阀门(23)、第七阀门(33)注入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中。
当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指示均为空时,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共同发出指令,关闭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打开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
当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指示均为满时,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共同发出指令,关闭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打开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
当第一储液罐(2)的第一液位传感器(25)指示为空,第二储液罐(3)的第二液位传感器(35)指示为满时,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共同发出指令,关闭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打开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
当第一储液罐(2)的第一液位传感器(25)指示为满,第二储液罐(3)的第二液位传感器(35)指示为空时,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共同发出指令,关闭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打开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
图1~图4中不同部分如下:
1、在图1中,储液槽(1)的最低液面位置高于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高液面位置,由储液槽(1)向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中注入液体时,靠液体自身的重力即可完成,不需要液体泵;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低液面位置高于蒸发炉(4)中的最高液面位置,由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向蒸发炉(4)中注入液体时,靠液体自身的重力即可完成,不需要液体泵。
2、在图2中,储液槽(1)的最低液面位置不高于或者高于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高液面位置,此时需要在储液槽(1)和第一阀门(21)、第五阀门(31)之间的管路上安装第一液体泵(7),实现由储液槽(1)分别向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注入液体的目的;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低液面位置高于蒸发炉(4)中的最高液面位置,由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向蒸发炉(4)中注入液体时,靠液体自身的重力即可完成,不需要液体泵。
3、在图3中,储液槽(1)的最低液面位置高于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高液面位置,由储液槽(1)向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中注入液体时,靠液体自身的重力即可完成,不需要液体泵;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低液面位置不高于或者高于蒸发炉(4)中的最高液面位置,此时需要在第四阀门(24)、第八阀门(34)和蒸发炉(4)之间的管路上安装第二液体泵(8),实现由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向蒸发炉(4)注入液体的目的。
4、在图4中,储液槽(1)的最低液面位置不高于或者高于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高液面位置,此时需要在储液槽(1)和第一阀门(21)、第五阀门(31)之间的管路上安装第一液体泵(7),实现由储液槽(1)分别向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注入液体的目的;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低液面位置不高于或者高于蒸发炉(4)中的最高液面位置,此时需要在第四阀门(24)、第八阀门(34)和蒸发炉(4)之间的管路上安装第二液体泵(8),实现由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向蒸发炉(4)注入液体的目的。
二、蒸发炉连续高效节能补液***的使用方法
1、当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指示均为空时,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共同发出指令,关闭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打开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
2、当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指示均为满时,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共同发出指令,关闭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打开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
3、当第一储液罐(2)的第一液位传感器(25)指示为空,第二储液罐(3)的第二液位传感器(35)指示为满时,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共同发出指令,关闭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打开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
4、当第一储液罐(2)的第一液位传感器(25)指示为满,第二储液罐(3)的第二液位传感器(35)指示为空时,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共同发出指令,关闭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打开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
三、蒸发炉连续高效节能补液***的两类应用
1、是利用高品质能源如煤炭、石油、核能等加热蒸发炉(4)中的液体使之蒸发气化,推动气动装置(5)作功。
2、是利用低品质能源如内燃机、汽轮机等动力设备排放的余热和工业生产(包括钢铁企业、焦化厂、化工厂等)排放的余热使蒸发炉(4)中的液体蒸发气化,推动气动装置(5)作功。
另外,为了减少能量损失,提高能量利用率,不论采用哪种具体实施方式,储液槽(1)、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蒸发炉(4)、气动装置(5)、冷凝器(6)、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和管道等都应做好保温隔热处理。
经冷凝器(6)冷却液化的液体,如果在常压下不气化,例如水,储液槽(1)可以采用非密闭的形式,当然也可以采用密闭的形式;如果经冷凝器(6)冷却液化的液体,在常压下很容易气化,例如氟里昂,则储液槽(1)必须采用密闭的形式。
储液槽可以使用一个以上,储液罐可以使用两个以上。

Claims (8)

1.一种蒸发炉连续高效节能补液***,由储液槽(1)、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蒸发炉(4)、气动装置(5)、冷凝器(6)、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和管路组成,其特征在于:储液槽(1)的最低液面位置高于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高液面位置,储液槽(1)通过第一阀门(21)和第五阀门(31)分别向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中注入液体,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中的气体分别通过第二阀门(22)和第六阀门(32)通入到储液槽(1)中的液面以下位置,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连接第二阀门(22)和第六阀门(32)的出口位置高于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的最高液面位置,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低液面位置高于蒸发炉(4)中的最高液面位置,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中的液体分别通过第四阀门(24)和第八阀门(34)注入蒸发炉(4)中,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连接第四阀门(24)和第八阀门(34)的出口位置低于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的最低液面位置,蒸发炉(4)排出蒸气的一部分分别通过第三阀门(23)和第七阀门(33)注入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发炉连续高效节能补液***,其使用方法是:当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指示均为空时,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共同发出指令,关闭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打开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当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指示均为满时,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共同发出指令,关闭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打开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当第一储液罐(2)的第一液位传感器(25)指示为空,第二储液罐(3)的第二液位传感器(35)指示为满时,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共同发出指令,关闭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打开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当第一储液罐(2)的第一液位传感器(25)指示为满,第二储液罐(3)的第 二液位传感器(35)指示为空时,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共同发出指令,关闭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打开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
3.一种蒸发炉连续高效节能补液***,由储液槽(1)、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蒸发炉(4)、气动装置(5)、冷凝器(6)、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第一液体泵(7)和管路组成,其特征在于:储液槽(1)的最低液面位置不高于或者高于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高液面位置,储液槽(1)通过第一液体泵(7)和第一阀门(21)、第五阀门(31)分别向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中注入液体,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中的气体分别通过第二阀门(22)和第六阀门(32)通入到储液槽(1)中的液面以下位置,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连接第二阀门(22)和第六阀门(32)的出口位置高于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的最高液面位置,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低液面位置高于蒸发炉(4)中的最高液面位置,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中的液体分别通过第四阀门(24)和第八阀门(34)注入蒸发炉(4)中,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连接第四阀门(24)和第八阀门(34)的出口位置低于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的最低液面位置,蒸发炉(4)排出蒸气的一部分分别通过第三阀门(23)和第七阀门(33)注入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发炉连续高效节能补液***,其使用方法是:当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指示均为空时,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共同发出指令,关闭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打开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当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指示均为满时,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共同发出指令,关闭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打开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当第一储液罐(2)的第一液位传感器(25)指示为空,第二储液罐(3)的第二液位传感器(35)指示为满时,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共 同发出指令,关闭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打开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当第一储液罐(2)的第一液位传感器(25)指示为满,第二储液罐(3)的第二液位传感器(35)指示为空时,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共同发出指令,关闭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打开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
5.一种蒸发炉连续高效节能补液***,由储液槽(1)、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蒸发炉(4)、气动装置(5)、冷凝器(6)、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第二液体泵(8)和管路组成,其特征在于:储液槽(1)的最低液面位置高于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高液面位置,储液槽(1)通过第一阀门(21)、第五阀门(31)分别向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中注入液体,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中的气体分别通过第二阀门(22)和第六阀门(32)通入到储液槽(1)中的液面以下位置,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连接第二阀门(22)和第六阀门(32)的出口位置高于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的最高液面位置,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低液面位置不高于或者高于蒸发炉(4)中的最高液面位置,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中的液体分别通过第四阀门(24)、第八阀门(34)和第二液体泵(8)注入蒸发炉(4)中,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连接第四阀门(24)和第八阀门(34)的出口位置低于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的最低液面位置,蒸发炉(4)排出蒸气的一部分分别通过第三阀门(23)和第七阀门(33)注入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蒸发炉连续高效节能补液***,其使用方法是:当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指示均为空时,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共同发出指令,关闭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打开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当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指示均为满时,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共同发出指令,关闭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 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打开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当第一储液罐(2)的第一液位传感器(25)指示为空,第二储液罐(3)的第二液位传感器(35)指示为满时,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共同发出指令,关闭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打开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当第一储液罐(2)的第一液位传感器(25)指示为满,第二储液罐(3)的第二液位传感器(35)指示为空时,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共同发出指令,关闭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打开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
7.一种蒸发炉连续高效节能补液***,由储液槽(1)、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蒸发炉(4)、气动装置(5)、冷凝器(6)、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第一液体泵(7)、第二液体泵(8)和管路组成,其特征在于:储液槽(1)的最低液面位置不高于或者高于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高液面位置,储液槽(1)通过第一液体泵(7)和第一阀门(21)、第五阀门(31)分别向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中注入液体,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中的气体分别通过第二阀门(22)和第六阀门(32)通入到储液槽(1)中的液面以下位置,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连接第二阀门(22)和第六阀门(32)的出口位置高于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的最高液面位置,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最低液面位置不高于或者高于蒸发炉(4)中的最高液面位置,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中的液体分别通过第四阀门(24)、第八阀门(34)和第二液体泵(8)注入蒸发炉(4)中,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连接第四阀门(24)和第八阀门(34)的出口位置低于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的最低液面位置,蒸发炉(4)排出蒸气的一部分分别通过第三阀门(23)和第七阀门(33)注入第一储液罐(2)和第二储液罐(3)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蒸发炉连续高效节能补液***,其使用方法是:当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指示均为空时,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共同发出指令,关闭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 (34),打开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当第一储液罐(2)、第二储液罐(3)的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指示均为满时,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共同发出指令,关闭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打开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当第一储液罐(2)的第一液位传感器(25)指示为空,第二储液罐(3)的第二液位传感器(35)指示为满时,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共同发出指令,关闭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打开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当第一储液罐(2)的第一液位传感器(25)指示为满,第二储液罐(3)的第二液位传感器(35)指示为空时,第一液位传感器(25)、第二液位传感器(35)共同发出指令,关闭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七阀门(33)、第八阀门(34),打开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第五阀门(31)、第六阀门(32)。
CN201410091532.0A 2014-03-05 2014-03-05 蒸发炉连续高效节能补液***及其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222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91532.0A CN103822202B (zh) 2014-03-05 2014-03-05 蒸发炉连续高效节能补液***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91532.0A CN103822202B (zh) 2014-03-05 2014-03-05 蒸发炉连续高效节能补液***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22202A CN103822202A (zh) 2014-05-28
CN103822202B true CN103822202B (zh) 2015-10-21

Family

ID=50757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9153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22202B (zh) 2014-03-05 2014-03-05 蒸发炉连续高效节能补液***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222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14142B (zh) * 2021-03-05 2023-04-07 重庆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涪陵卷烟厂 烘丝机热交换器冷凝水的排放方法
CN113091044A (zh) * 2021-04-01 2021-07-09 上海美福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增压补液***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85001338A1 (en) * 1983-09-19 1985-03-28 Chen Thomas Y 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liquid against high pressure resistance
CN2065716U (zh) * 1989-02-04 1990-11-14 苏学才 自动连续节能锅炉给水器
CN2093967U (zh) * 1991-04-07 1992-01-22 孙鋆 锅炉给水装置
JPH08285213A (ja) * 1995-04-11 1996-11-01 Samuson:Kk 多缶設置ボイラーの給水システム
CN102759098B (zh) * 2012-05-09 2014-05-07 杨子路 非动能给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22202A (zh) 201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57492U (zh) 压缩空气电力储能***
CN106224040B (zh) 一种电热储能多联产***
CN108930627B (zh) 一种定压抽水压缩气体储能***及储能方法
CN106499612B (zh) 无外加热源的压缩空气双储能***
CN104121049B (zh) 压缩空气电力储能***
CN202970911U (zh) 一种新型流程的超临界空气储能***
CN106907203A (zh) 风光互补的空气压缩储能与发电一体化***
CN103867894B (zh) 一种利用液化天然气冷能发电及co2捕集的方法与装置
CN106677969A (zh) 一种储能装置
CN110259625A (zh) 一种利用地下含水层的抽水压缩空气蓄能***及方法
CN109306963A (zh) 一种压缩空气储能方法及储能***
CN115289393B (zh) 基于中深层干热岩的地热能压缩二氧化碳储能***及方法
CN103822202B (zh) 蒸发炉连续高效节能补液***及其应用
Zhang et 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two-stage compression and two-stage expansion Compressed Carbon dioxide energy storage system under sliding pressure operation
CN204716420U (zh) 箱撬式天然气发电机组装置
Hao et al. Thermal parameter optimization design of an energy storage system with CO2 as working fluid
CN113063094B (zh) 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储存与分解一体化装置
CN207999295U (zh) 一种压缩空气电力储能***
CN101769179A (zh) 一种环保节能减排***
Mozayeni Development of a combined pumped hydro and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system
Zhang et al. Research of waste heat energy efficiency for absorption heat pump recycling thermal power plant circulating water
CN103835766A (zh) 一种高效储能发电方法和***
CN201386572Y (zh) 利用低沸点工质的双循环螺杆膨胀动力机***
CN203730075U (zh) 一种高效储能发电***
CN201874629U (zh) 一种节流热能回收利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1

Termination date: 201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