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87718A - 一种新型强化营养绿色“lb”功能肥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强化营养绿色“lb”功能肥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87718A
CN103787718A CN201310669361.0A CN201310669361A CN103787718A CN 103787718 A CN103787718 A CN 103787718A CN 201310669361 A CN201310669361 A CN 201310669361A CN 103787718 A CN103787718 A CN 1037877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tilizer
nutrient
soil
crop
nutr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693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发魁
史振业
孙矿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ZHOU WODEI DAMAGED LAND RESTORATION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GANSU JINYU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SU JINYU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NSU JINYU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6936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87718A/zh
Publication of CN103787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77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强化营养绿色“LB”功能肥料,该肥料包括富含人体和动物必需营养微量元素14种中的13种的“LB”材料,并以“LB”材料为基料或辅料,组配作物生长营养物质N、P、K的复合掺混肥。生物营养元素强化措施是对植物生长过程中进行营养和健康促进因子的强化过程。然后通过提高土壤营养素质,促进作物吸收水平,由膳食的高营养效果,矫正人和动物的缺素现象,是农业和营养部门对付营养失衡问题的首选。其中,最经济、最简单、最有效和可持续的方式是施用生物营养微量元素强化功能性肥料,改善土壤的营养微量元素供给能力,促进农作物吸收水平,满足人类和动物体健康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强化营养绿色“LB”功能肥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现代农业先进生产资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营养绿色功能肥料的创制。 
背景技术
目前困扰世界人口近一半(约30亿人口)的一种或多种必需微量元素摄入失衡,导致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癌症、中风和糖尿病等)呈现高发趋势。但是,通常人们很难发现和认识微量元素摄入不足的问题。为应对这一全球性的健康危机,一些国家和地区采取了在饮食中进行微量元素添加等营养强化措施,更为理想的方式是通过膳食予以补充。但是,由于环境的污染,化肥的滥施和土地过度使用等,造成土壤中微量元素缺失、分布不均和作物吸收低下,因而,对农作物采用营养和健康促进因子的强化手段。其中,最经济、最简单、最有效和可持续的方式是:施用具强化营养作用的绿色功能肥料。 
膳食中营养失衡的真正源头是农业***不能连续、足够地提供必需营养素和健康因子—人体必需微量元素。而且,农业和营养部门也从来没有将农业作为对抗营养失衡相关疾病的有力工具。但是,严酷的事实使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包括发展国家认识到土壤中微量元素分布不均、缺失和作物吸收低下等原因所引起的健康问题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因此,增加当前尚缺乏的必需微量元素(如、铁、碘、硒、锌等)的有效性和提高农产品、作物的营养,首先是土壤的营养水平。其中,创制强化营养绿色功能肥料,施用于土壤是最经济最有效和可持续的有力措施,在不改变农作物基因组成情况下增加农作物营养水平。 
农作物营养水平的提升,有效解决膳食营养水平,进而克服人体的微量营养元素的失衡。因此,增加农作物的微量元素营养水平,首要的是提升土壤的微量元素营养水平,在目前农用土地环境条件下,只有通过向土壤施用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绿色功能肥料,以强化土壤营养。 
微量元素虽然在作物灰分中仅占万分之九,甚至十万分之几,而常量、中量元素氮、磷、钾、钙、镁等,占有99%,但是其对生物的作用却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微量元素大多是促进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物质转化作用等的酶或辅酶的组成部分,是作物体和动物体内的活性中心,具有专一的生理功能,在作物和生命的生育过程中作用极大。 
当土壤中的某些微量元素不足时,作物就会出现缺乏症状,如苹果树缺铁,新梢黄化。缺锌,新稍叶小;葡萄缺铁幼叶黄化,穗轴呈浅黄色。葡萄缺钙,叶片黄绿、有黄斑, 缺锌形成小叶;特别是粮食作物,小麦缺铁,叶片褪黄化死亡,缺铜抽穗受阻,籽粒形成受限制;水稻缺硼叶尖呈黄,并枯死,缺锌,分蘖期新叶基部发白,老叶沿中变褐。 
仅就硼而言,大多作物对硼敏感,缺硼对作物生长,尤其对果实影响极大,但过量含硼会中毒,同样影响作物生长与果实的收获。硼对作物有特殊生理功能,但与其他微量元素不同,不是酶的组成部分,却有特殊的营养作用,硼酸盐类似磷酸盐,能和糖、醇及有机酸中的OH反应形成硼酸酯,因而,具有(1)参与碳水化合物的运输与代谢;(2)促进生殖器官的建成和发育;(3)调节体内氧化***;(4)提高根瘤菌的固氮能力;(5)促进细胞的伸长与***;(6)促进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生长素的运转以及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等。因而,硼的缺失过量几乎与所有化合物有较深刻的关联。 
土壤是作物所需微量元素的主要来源地。土壤中总是含有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微量元素,有些不一定是作物需要的,也不一定是作物吸收利用的形态,因此,必须通过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来补充。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提供了根据作物叶片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来判断其丰缺程度的研究结果(如下表) 
作物叶片中微元素含量的丰缺指标(单位:毫克/千克) 
尽管作物所需微量元素量很少,在一般情况下,植物体内只有万分之几到10万分之几(10-4—10-5),相当于1千克重的植物干体中仅含有1—10微克(1—10μg/kg)的微量元素,但作物仍然会产生微量元素的缺乏症。原因有三个:(1)N、P、K化肥的施用量大,农作物产量成倍提高,一方面从土壤中带走了较多的微量元素。另一方面作物对微量元素吸收的比例随N、P、K化肥施用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因而,会出现微量元素供给相对不足的现象;(2)土壤化学性质对微量元素可给性的影响,除钼(Mo)以外,大多数微量元素受 土壤pH值的影响而出现了可给性不同与变化的趋势,如锌(Zn)、铜(Cu)、硼(B)、铁(Fe)在酸性土壤才比较活跃,一般以水溶态或代换性存在,可给性比较强,因而,作物在含有这些元素的土壤中生长,不会产生缺乏症。但是,出于对土壤改造的农业技术措施的推广,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可给性有很大影响(降低)。如改良酸性土壤大量施用石灰,增加了土壤中的碱性物质,使大部分微量元素的可给性明显下降,出现了微量元素诱发性缺乏问题。所以,在施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时,要适当施用微量元素肥料;(3)微量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导致一些微量元素缺乏,如磷(P)与锌(Zn)或铜(Cu)之间有拮抗作用,在磷(P)含量丰富或大量施用磷(P)肥的土壤中,就会发生缺锌(Zn)或缺铜(Cu)现象。这时,如果加施锌(Zn)肥或铜(Cu)肥,就会有明显增产效果。 
一些主要微量营养元素,如碘(I)是智慧元素、硒(Se)的抗氧化功能、锌(Zn)具助生长发育作用、铁(Fe)的造血生理生物特性,对植物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对人类的健康更至关重要。 
因此,针对目前农业种植生产活动中:(1)过量使用化肥;(2)N、P、K肥料比例失衡;(3)施用方法和肥料品种选择失当的技术性问题,遵循合理施肥的基本理论,施用功能性绿色肥料,同时,采用先进的施肥技术与工艺,实现改善农作物品质与提升农作物营养水平的目标。 
其中,合理施肥基本理论和采用先进技术至为重要。 
1、合理施肥的基本理论 
1)养分归还学论。法国科学家李比希提出的养分归还学说,是将农业看作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物质交换的基础,也就是由植物从土壤和大气中所吸收和同化的营养物质,被人类和动物作为食物而摄取,经过动植物自身和动物的***物的腐败和分解过程,再重新返回大地和大气中去,完成了物质归还,表明了农业生物质交换基础。此外,必须向大地归还摄取走的物质,归还的方式就是施肥,否则,会影响地力,影响正常的生产。 
2)最小养份律 
由于土壤中养分状况不同,施肥效果大不同。这是因为作物产量的高低,土壤相对于作物需要量而言,受含量最低养分(即最小养分)所制约。这一规律也是法国科学家李比希提出的。要点是:(1)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养分;(2)最小养分随条件变化而变化,最小养分由于增施针对性肥,使作物增产,但此时最小养分不再最小,而随条件发生了变化;(3)缺乏针对性,增施肥料中若不含最小养分成分,不仅不增产,反而适得其反。 
3)报酬递减率 
报酬递减率是18世纪后期欧洲经济学家杜尔哥和安德森同时提出的,是一个经济学普遍存在的法则,前提是在农业生产稳定状态下,施肥是可控的变动因素,有两个要点:(1)随施肥量增加总产量增加;(2)施肥增加、单位肥料的增产量,即肥料的报酬在逐渐减少。这里强调的是合理的科学用量。 
4)因子综合作用律 
在受综合因素前提下,强调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其要点是(1)作物丰产是诸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2)利用因子间综合作用中的交互效应提高肥效。例如,施肥和灌溉各具功效,若结合,增产效果则大于二者单独效果之和。 
2、先进的技术和措施 
1)以目标产量法确定施肥量。该方法将实现目标产量所需养分与土壤供应养分量的差额作为确定施肥量的的依据,以达到养分收支平衡,因此,目标产量法又称养分平衡法,计算式如下: 
F = ( Y × C ) - S N × E
其中:F:施用量(千克/公顷); 
Y:目标产量(千克/公顷); 
C: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千克); 
S:土壤供应养分量(千克/公顷)[基于土壤养分测定值×2.25(换算系数)×土壤养分利用系数]; 
N:所施肥料中养分含量(%); 
E:肥料当季利用率(%)。 
2)现代施肥的新措施 
(1)喷施多元微肥(或施用多元基肥与追肥) 
多元微肥含有多种作物所需各种重量元素养分,不仅全面补充微量元素养分,而且还体现养分的平衡供给。 
(2)灌溉施肥 
由于灌溉施肥是肥料随灌溉水进入土壤,具有肥效快,易吸收,节省水、肥资源、节省劳力,保护土壤结构的优点。 
(3)二氧化碳(CO2) 
在温棚中,增施CO2肥,提高光合作用效果,通过叶绿素就可形成最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单糖。化学反应式为下: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475956100000051
在相应酶的作用下,植物还可以利用单糖为原料,合成更复杂的双糖,淀粉或转化脂肪,也可以参与氮的代谢,进一步合成氨基酸、蛋白质。 
此外,施肥技术方法主要有: 
1、土壤施肥。即作基肥、种肥或追肥施入土壤,虽肥料利用率低,但后效较好。为节约肥料,一般采用穴施和条施。 
2、种子处理。包括浸种和拌种。 
3、根外施肥,即喷施。 
4、蘸秧根。多用于移载农作物,如水稻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强化营养绿色“LB”功能肥料。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强化营养绿色“LB”功能肥料,该肥料包括富含人体和动物必需营养微量元素14种中的13种的“LB”材料,并以“LB”材料为基料或辅料,组配作物生长营养物质N、P、K的复合掺混肥。 
进一步的,所述“LB”材料富含碘、硒、锌、铁为代表的13种微量元素。 
进一步的,还包括“LB”材料为原料的“非传统矿物肥料”和组配N、P、K复合掺混(B、B)肥的制造。 
本发明针对这一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需求,创制了两种富含微营养素(微量元素)的两种功能性肥料。其一为采用富含人体必需微量营养元素14种中13种的“LB”材料直接加工为“非传统矿物微肥”;另一种以“LB”材料为基(辅)料,组配作物生长营养物质(N、P、K)加工生产复合掺混(B、B)肥。 
本发明利用“LB”材料含有以碘、硒、锌、铁为代表的人体必需营养微量元素14种中的13种特点(其中还含有作物必需的硼元素,是其重要特点),针对作物缺素现象,创制了营养强化绿色功能肥料体系。具体为制取两种类型肥料: 
1、非传统矿物微肥。由于“LB”材料本身富含作物和人体必需营养微量元素14种中的13种,而其物质属性为硅酸盐,与土壤为同质、同源,作为多种微量元素的提供者,本身即为优质的微量元素肥料—“非传统矿物微肥”。其应用符合合理施肥的“因子综合作用律”。 
2、利用“LB”材料为基(辅)料与N、P、K等作物所需营养物质组配,可根据不同作用需肥特征,制造出多种针对性功能肥料。 
通过科学施用以上肥料,达到对作物缺素症的矫治。 
综上,本发明的内容为两项:其一,“LB”材料制备技术工艺,即“非传统矿物微肥”制造,其二,以“LB”材料为基(辅)料的掺混(B、B)肥配方设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法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1、植物微量元素营养失调与缺素诊断 
1)植物微量元素营养失调症 
植物营养失调症包括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中毒)症两种。在农业生产中出现最多的是植物营养缺乏症,也称植物营养缺素症。其中,当前农业生产上微量营养元素缺乏面积越来越大,这是由于(1)作物产量越高,带走的微量元素养分就越多;(2)N、P、K化肥用量增加,加剧了微量元素供应的不平衡性,成为作物单产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3)有机肥料用量减少,微量元素养分难以得到补充。由于这种植(作)物微量元素缺素症的逐渐扩大,将影响作物减产和产品品质的下降。 
针对这一现象,从养分平衡和平衡施肥的肥料科学的角度出发,在增施N、P、K化肥的同时,科学施用微肥将是21世纪的一项重要施肥决策。 
2)缺素诊断 
(1)植(作)物缺素是生理性病害 
微量元素缺失,对于植(作)物是生理性病害。引起生长缓慢、叶片发黄、畸形,甚至落花落蕾;花生缺铁引起黄花病;果树缺锌引起小叶病;油菜缺硼,开花不结实;番茄缺硼,除主茎变黄外,中心部分还可能变黑;花椰菜缺钼,叶由黄斑变褐色,番茄缺钼,落花增多等等。 
(2)诊断方法 
①外观诊断 
叶色的异常是植物最明显的缺素症状。一般分为先黄化(缺绿)和在叶片上产生各种斑点两大类。例如,铁、锰、锌、铜等缺乏症,由于元素在植物体内不易移动,因而,多出现于幼叶;钼缺乏症,由于钼酸负离子的存在,缺乏症表现为先在下位老叶及中位叶出现。 
②根据土壤条件诊断 
●pH值 
耕地的pH值通常是5-8.随着pH值超过中性以上,必需元素的溶解度一般下降,就会出现缺乏症,以铁、锰、铜、锌缺乏为主,缺铁出现黄化病最为突出;如果土壤中pH值降至5以下,其中,锰、铝由于溶解度增加,元素过剩,而产生毒害。 
●氧化还原状态 
能发生化合价变化的元素,当在土壤中进行氧化还原而化合价发生改变时,溶解度也随之变化。Fe+3和Mn+4溶解度低,若还原为Fe+2和Mn+2,则溶解度增加,所以水田稻Fe+3和Mn+4被还原为Fe+2和Mn+2,而较之陆稻和麦类,不易出现缺铁、缺锰症。 
●水分状态 
土壤交换性锰在多湿状态下显著少于风干状态,这是由于土壤水分子与锰结合,提高水化度,使锰变成不可给态所致。实践证明有些情况下,土壤水状态是引起微量元素缺乏的原因之一。 
●有机物 
土壤有机物的量和质对微量元素可给度带来各种影响。 
易分解有机物的大量存在能够促进土壤还原,促进铁、锰的溶解;有些小分子有机物具有螯合作用,能够螯合溶出的难溶性金属,而且能够和微量元素形成复合体,向不溶性转化; 
另一方面,极端的有机质土壤或泥炭土壤有时发生锰、铜缺乏。例如,荷兰北部发生燕麦灰斑病的地区,是酸性沙质泥炭和碱性粘质土壤相互交接带,土壤有机物的分散使微量元素溶解产生复杂的结果。 
●共存离子 
和元素缺乏或过剩有关的是土壤中的“可给态”量,此外离子间存在生理的协同和拮抗作用,因此,共存离子的本质是其含有的量。北美大面积存在富硒土壤,通过施用硫酸盐进行抑制。此外,铜盐可以抑制牧草对钼的吸收,这些都利用了共存离子间拮抗作用。 
③作物体分析 
当土壤中可给态成分量增加时,作物吸收量当然也随之增加。作物中元素浓度存在几个阶段:随着作物体中元素浓度的上升,生育产量逐步增加,这是作物没有吸收到正常生育所需量的缺乏阶段。此后,维持体内浓度,并使生育产量增加(吸收量也增加),这是保持体内浓度进行生长的适宜阶段。若随着土壤浓度提高而吸收过剩,最终发生障碍,生长反而下降,这种关系原则上在任何元素、任何作物上都成立。 
如果能调控从缺乏阶段向适宜阶段、从适宜阶段向过剩阶段转移时的临界浓度,就便于做缺乏,过剩诊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将解决这一问题。 
2、测土配方施肥 
针对粮食安全关系人民福祉、国家富强和社会稳定,施肥在粮食增产中作用高达40%—50%,以及化肥盲目和过量使用带来的严重负面效应,2005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为我国农业领域近年来最为重要的国家科技行动之一。 
农业部2007年3月修改印发的“测土配方肥技术规范”,至今已历时8年。当前,测土配方施肥中的许多关键的技术环节已取得突破,建立了“大配方、小调整”的区域配肥技术,并深化测土配方工作,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本技术路线(工作要点)。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主要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指导”五个环节和开展,“野外调查、采样测施、田间试验、配方设计、配方加工、示范推广、宣传培训、数据库建设、耕地地力评价、效果评价和技术研发”等十一项工作。 
本发明专利内容遵循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和相关技术路线实施。 
3、产品制造 
1)非传统矿物肥料制备技术与工艺 
(1)选矿与提纯 
由于“LB”材料的原料矿物(简称原料矿物)受生成环境影响,而伴生有白云石、方解石、伊利石、石英及少量重矿物。此外,高纯度“LB”材料原料矿物较少,中低品位矿石居多,因而,需要选矿、提纯。通常采用干法技术工艺与湿法技术工艺。 
法技术工艺 
原矿经粉碎、分级,加工为颗粒料或粉体。颗粒料粒度为270μm—300μm(50—48目);粉体粒度为45μm—75μm(325—200目)。 
干法选矿提纯加工技术工艺流程为:原矿→手选→干燥→破碎→磨矿→分级→包装。 
其加工的主要作业是磨粉和分级。45—75μm产品一般采用悬辊式磨粉机(雷蒙磨),旋风集料器进行分级。“LB”材料原料矿物含有硬矿粒(如石英等),不易磨碎。可通过选择旋风集料器的“尺寸丢弃”而除去。由于干法选矿提纯技术工艺的选别效果有限,所以该方法仅适用于原矿质量较好或对产品质量要求不甚高的情况。 
②湿法技术工艺 
湿法技术工艺在对矿物粉碎、分级基础上,通过捣浆分散→分级提纯→脱水干燥等工序流程,完成对“LB”材料纯度要求较高的产品的加工,如在饲料、饲料添加剂和部分替代抗生素中的应用。 
“LB”材料原料矿物是微晶矿物,在提纯前需制备为均匀矿浆或分散良好的悬浮液, 将“LB”材料矿物和杂质颗粒充分分散,并施以高剪力的搅拌。充分的分散,是高效分离杂质的根本。 
常用的分级提纯设备是水力旋流器、卧式离心机、摇床等。 
“LB”材料原料矿物是硅酸盐,其与非硅酸盐的分离是比较容易的,但与同类矿物的分离难度较大。例如蒙脱石与“LB”材料矿物是结构相近,容易互成和共生的矿物,而且,两种矿物的密度和嵌布粒度相近,因而,分离必须采取非常规的方法。 
通过提纯,土壤、作物(包括)人体必需营养微量元素也得到了富集,可作为“非传统矿物肥料”直接施用。 
(2)酸处理 
酸处理的目的是除去可溶于酸的碳酸盐等杂质,提升纯度,增大其比表面积,提高脱色能力。所用酸主要为盐酸、硫酸和硝酸等无机酸、或单独使用,或者混用。性能方面盐酸强于硫酸,成本方面硫酸优于盐酸。 
酸处理即为酸活化,影响其效能的主要因素为矿物的纯度、粒度、化学成分、以及酸的浓度、固液比、活化时间等。 
(3)热处理(煅烧) 
“LB”材料原料矿物加热到≤量200℃,失去吸附水;在200℃—400℃温度下煅烧,可大大提高矿物的吸附性能,其机理是矿物纤维间的吸附水和结构孔道中的沸石水被脱除,而内、外比表面积大幅增加之故。而且,随着温度升高,比表面积逐步增大,至252℃时为最大,此后,随着温度升高,比表面积反而急剧下降。“LB”材料原料矿物比表面积随加热温度变化的关系如下表: 
煅烧温度/℃ 未烧 130 200 250 320 400
失水% 0 8.5 10.0 12.5 16.7 18.9
比表面积(BED)m2·g-1 71.1 2.7 268 320 282 241
2)本发明专利所涉以“LB”材料为基(辅)料的掺混肥料的生产按照复混肥料的“掺合肥料”(B、B肥料)的生产工艺加工制造。 
应用效果 
1、“LB”材料为基料的生态长效缓释肥对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沟播技术配套的应用效果经试验证明,施用“LB”材料为基(辅)料制造的“生态长效缓释肥”与施传统肥比较,可增产10%以上;玉米果穗秃顶率下降1—2.8个百分点,颗粒数增加25—26粒;玉米籽粒中碘、硒、锌、铁等有益微量元素,粗蛋白、脂肪、淀粉含量均有明显增加,分别达到0.401mg/kg、0.015mg/kg、22.87mg/kg、9.92mg/kg、12.3%、3.9%和61.3%(对照组分别达 到0.0231mg/kg、0.0101mg/kg、15.031mg/kg、8.771mg/kg、9.3%、3.7%和55.7%)。重金属元素含量均达到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要求范围内。“生态长效缓释肥”由于含硅、含硼及特质微观结构,还具有保茎秆生长、抗倒伏、提高土壤保墒、保水的能力、增加透气性。 
2、粮食作物应用效果 
马铃薯、小麦、水稻增产与品质提高 
1)马铃薯增产与品质提高 
在甘肃、青海、内蒙等11个地区共26个试验点进行了大田多点推广试验,种植示范面积407亩,结果表明:①“LB”材料马铃薯缓释增效专用肥与施传统肥比较,增产率11.2%~31.76%,成商率提高11%~33%;经检测,施用“LB”材料马铃薯缓释增效专用肥后,马铃薯体内有益元素含量提高(如锌提高10%),有害元素降低(如铅降低6.8%)。②与传统肥比较,施用“LB”材料马铃薯缓释增效专用肥后,马铃薯出苗整齐,长势良好,抗倒伏,薯形圆滑,芽眼浅,有效地预防了马铃薯的烂心病,并对土壤有明显改良作用。 
2)小麦增产与品质提高 
单施“LB”材料时,小麦较对照组增产21.4%;在和化肥、农肥配施时,小麦增产5.9%。同时小麦品质提高,小麦籽粒种营养微量元素提升10.3%—70.5%,有害元素(铅、镉等)降低,均未超过国家对粮食规定的污染指标范围内。 
3)水稻增产与品质提高 
施用“LB”材料硅肥的稻谷产量增产率10.5%—29.9%,经检测稻米品质明显提高,其中精米率达到75.2%(三等提高至二等)、整精米率64.3%(四等提高至一等)、垩白粒率10%(三等提高至一等)、垩白度0.8%(三等提高至一等)、直链淀粉17.1%(二等提高至一等)、蛋白质9.2%(二等提高至一等);主要营养元素硒、锌分别达到0.03mg/kg、20.21mg/kg,重金属元素铅镉均未检出。 
3、蔬菜与果类应用效果 
单施“LB”材料可使圆茄增产4.6%~16.3%、番茄增产8.0%~15.3%、黄瓜2.2%~6.1%、籽瓜5.5%、芹菜11.0%~14.8%。在和化肥、农肥配施时,番茄增产4.8%~7.9%、黄瓜增产3.5%、辣椒增产4.1%、草莓增产10.3%~16.2%; 
圆茄提高粗蛋白质4.2%、粗脂肪12.5%~25.0%、维生素4.6%~2.3%、可溶性糖3.9%~8.9%;番茄提高粗蛋白质10.8%~12.2%、粗脂肪11.1%、可溶性糖6.6%~9.2%;黄瓜提高维生素C5.1%~12.7%、可溶性糖1.3%;草莓提高粗蛋白质10.6%、粗脂肪5.4%、维生素3.8%~1.3%、可溶性糖4.0%,粗纤维下降1.5%~2.9%。 
圆茄碘的增加135.0%~183.3%,硒的含量增加7.3%~182.9%,锰、铁、钙的含量分别提高8.6%、25.8%、10.2%,而锌和铜含量下降5.6%和16.4%;番茄碘的含量增加155.4%~179.0%,硒含量增加17.6%~254.7%,锰含量提高8.3%、铁含量提高12.7%~38.7%,锌含量下降29.5%~46.57%,铜含量下降10.3%,钙含量下降11.8%~23.5%;黄瓜碘的含量增加84.3%~251.0%,硒的含量增加14.1%~196.4%,锌、锰、铜的含量分别提高26.0%、18.4%、25.8%;草莓碘的含量增加116.2%~239.5%,硒含量增加16.3%~328.5%,锌、铜、铁含量分别提高77.1%、72.1%、4.0%。 
圆茄砷的含量较对照增加7.7%~23.1%,但铅较对照降低55.0%,汞较对照净降低17.4%~87.2%;番茄砷含量增加46.7%,铅降低21.0%,汞降低33.3%;黄瓜砷增加17.1%,铅增加39.1%~56.5%,而汞降低33.3%;草莓砷、铅、汞的含量分别降低53.1%~65.6%、35.9%~44.9%和81.8%~89.8%。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3)

1.一种新型强化营养绿色“LB”功能肥料,其特征在于:该肥料包括富含人体和动物必需营养微量元素14种中的13种的“LB”材料,并以“LB”材料为基料或辅料,组配作物生长营养物质N、P、K的复合掺混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LB”材料富含碘、硒、锌、铁为代表的13种微量元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肥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LB”材料为原料的“非传统矿物肥料”和组配N、P、K复合掺混(B、B)肥的制造。
CN201310669361.0A 2013-12-11 2013-12-11 一种新型强化营养绿色“lb”功能肥料 Pending CN1037877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69361.0A CN103787718A (zh) 2013-12-11 2013-12-11 一种新型强化营养绿色“lb”功能肥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69361.0A CN103787718A (zh) 2013-12-11 2013-12-11 一种新型强化营养绿色“lb”功能肥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87718A true CN103787718A (zh) 2014-05-14

Family

ID=50663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69361.0A Pending CN103787718A (zh) 2013-12-11 2013-12-11 一种新型强化营养绿色“lb”功能肥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8771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87417A (zh) * 2018-07-27 2019-02-0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一种马铃薯缺锌的盆栽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59379A (ja) * 1994-08-12 1996-03-05 Bio Baransu:Kk 動物***物の浄化処理方法並びにその処理化物
CN1203210A (zh) * 1998-03-05 1998-12-30 户振卿 植物矿质元素复合选矿提取及利用法
CN101353285A (zh) * 2008-08-29 2009-01-28 薛立成 天然多功能矿物质复合肥
CN101709007A (zh) * 2009-11-12 2010-05-19 谢浩 一种麦饭石矿物复混肥
CN102503726A (zh) * 2011-11-16 2012-06-20 元向尧 一种高效增养控养保水透气剂和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59379A (ja) * 1994-08-12 1996-03-05 Bio Baransu:Kk 動物***物の浄化処理方法並びにその処理化物
CN1203210A (zh) * 1998-03-05 1998-12-30 户振卿 植物矿质元素复合选矿提取及利用法
CN101353285A (zh) * 2008-08-29 2009-01-28 薛立成 天然多功能矿物质复合肥
CN101709007A (zh) * 2009-11-12 2010-05-19 谢浩 一种麦饭石矿物复混肥
CN102503726A (zh) * 2011-11-16 2012-06-20 元向尧 一种高效增养控养保水透气剂和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87417A (zh) * 2018-07-27 2019-02-0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一种马铃薯缺锌的盆栽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51079B (zh) 葡萄专用有机-无机微生物水溶性肥料的制备方法
CN102356739B (zh) 降低水稻中砷、铅、镉、汞重金属污染的方法
CN101791081B (zh) 一种富硒米及其生产方法
CN103787776B (zh) 一种生物冲施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70371B (zh) 环保型天然多元素岩石肥
CN103214317A (zh) 一种活性氨基酸水溶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503632A (zh) 一种用于生产富硒米的富硒有机无机肥料及其施用方法
CN101913947B (zh) 一种含氨基酸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98619B (zh) 一种玉米花生间作的花生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08018A (zh) 一种石墨烯新型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7181A (zh) 高效抗旱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82300A (zh) 一种黄土高原产区苹果专用套餐肥施用方法
CN103224420A (zh) 一种水稻专用肥
CN107935740A (zh) 一种大樱桃专用生物质炭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50641A (zh) 枸杞测土配方施肥方法
CN102731220A (zh) 一种新型柑橘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91908C (zh) 用于紫色土区柑橘滴灌***的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6150B (zh) 一种富硒锌铁玉米的栽培方法
CN106831261A (zh) 枸杞套餐肥及其施肥方法
CN101391916B (zh) 高效多元素复混肥的生产方法
CN102557842A (zh) 一种蔬菜种植用氮肥增效剂及其应用方法
CN104206142B (zh) 一种富硒锌铁小麦的栽培方法
CN103408374B (zh) 一种肥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973904A (zh) 一种水溶性硅钙钾矿元素生态有机肥及制备方法
CN102531799A (zh) 一种颗粒复合肥及其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ANZHOU WOODY RESEARCH INSTITUTE OF DAMAGED LAND R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GANSU JINYU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5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ao Fakui

Inventor after: Shi Zhenye

Inventor after: Yue Dachang

Inventor before: Cao Fakui

Inventor before: Shi Zhenye

Inventor before: Sun Kuangshe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CAO FAKUI SHI ZHENYE SUN KUANGSHENG TO: CAO FAKUI SHI ZHENYE YUE DACHA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504

Address after: Chengguan District of Gansu city of Lanzhou province Donggang West Road 730000 No. 382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Institute of Geology) 7 Building 713 room

Applicant after: LANZHOU WODEI DAMAGED LAND RESTORATION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730000 weft three, Lanzhou New District, Gansu, Lanzhou

Applicant before: GANSU JINYU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