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80746B - 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80746B
CN103780746B CN201210399213.7A CN201210399213A CN103780746B CN 103780746 B CN103780746 B CN 103780746B CN 201210399213 A CN201210399213 A CN 201210399213A CN 103780746 B CN103780746 B CN 1037807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screen
switch control
touch
pad pasting
backlight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992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80746A (zh
Inventor
李毓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acer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Apacer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acer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Apacer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20121039921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807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80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07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807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074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其适用于具有一触控屏幕的一便携式电子装置,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启动该便携式电子装置进入不用眼睛察看该触控屏幕即可进行操控的免视模式;(b)自动地将该触控屏幕的一背光模块关闭;以及(c)当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倾斜至一特定角度及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相机镜头侦测到人脸存在的至少一种情形存在时,自动地将该触控屏幕的该背光模块开启。本发明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案,可自动地在免视模式下将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关闭或开启,不但操作简单更可达省电的目的,极具产业的价值。

Description

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案关于一种背光开关控制方法,且特别关于一种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智能型手机在市场上已逐渐蔚为主流,而随着智能型手机市场的需求上升,各家智能型手机除了不断地强化产品的功能性,也提供越来越丰富的附加功能及应用程序(App)服务,以增加对智能型手机用户的吸引力。
而在众多的应用程序中,遥控器应用程序也被大量开发,其可针对不同电子产品设计专属的遥控器接口,并下载至智能型手机,使得智能型手机可变身成为家电的遥控器,例如变成电视、网络电视或媒体播放器的遥控器,不仅能自由切换频道及调整音量,更能方便快捷的在电视屏幕上浏览多功能选单并进行各种操作,甚至是浏览网页或是玩游戏,真正达到智能化需求。
以智能型手机作为遥控器主要是通过智能型手机的无线网络链接或红外线发射器来传送信号,并通过智能型手机的触控操作来达成遥控的目的。而由于智能型手机的触控屏幕系为平面设计,并多以点击方式进行输入,因此使用者在遥控时通常需要以眼睛察看触控屏幕上的按键位置,才能准确地点击目标按键以进行遥控。
为了察看触控屏幕上的按键位置,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必须处于持续开启的状态,且当智能型手机被用作遥控器来进行遥控时,不论是在观看电视、浏览网页或是玩游戏,其操控时间可能长达30分钟至数小时,而这样长时间的持续开启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将会造成智能型手机的电量消耗地非常快速,使得智能型手机在短时间内即必须充电,造成使用者相当程度的不便。
因此,如何让智能型手机在作为遥控器使用时,能适时地进入省电模式,将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关闭,并在需要察看触控屏幕时,再次将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开启,实为目前迫切需要研发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型手机遥控器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其启动智能型手机遥控器进入不用眼睛察看触控屏幕即可进行遥控的免视模式,故可将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关闭,并进行动态侦测,以于用户需观看触控屏幕时再度开启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或是调整触控屏幕的背光亮度,以达到省电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其适用于具有一触控屏幕的一便携式电子装置,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启动该便携式电子装置进入不用眼睛察看该触控屏幕即可进行操控的免视模式;(b)自动地将该触控屏幕的一背光模块关闭;以及(c)当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倾斜至一特定角度及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相机镜头侦测到人脸存在的至少一种情形存在时,自动地将该触控屏幕的该背光模块开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其适用于具有一触控屏幕的一电子装置,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设定该电子装置进入一免视模式;侦测该触控屏幕的一倾斜角度;以及依一预设的背光对该倾斜角度的对应关系调整该触控屏幕的背光亮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其适用于具有一触控屏幕的一电子装置,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设定该电子装置进入一免视模式;侦测该触控屏幕前的一人脸特征;以及依一预设的背光对该人脸特征的对应关系调整该触控屏幕在该免视模式下的背光亮度。
本发明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案,可自动地在免视模式下将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关闭或开启,不但操作简单更可达省电的目的,极具产业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案一实施例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
图2显示本案的贴膜贴附于智能型手机上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显示本案贴膜的局部结构剖面图。
图4A及图4B显示本案一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
图5A及图5B显示本案一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
图6A及图6B显示本案一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
图7A及图7B显示本案一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
图8显示本案一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
图9显示本案一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
图10显示本案一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
图11显示本案一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
图12显示本案一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
图13显示本案一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
图14显示本案一实施例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
图15显示本案一实施例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
图16显示本案一实施例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
图17显示本案一实施例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
图18显示本案一实施例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
图19显示本案一实施例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
图20显示本案一实施例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智能型手机
20:触控屏幕
21:停止键
22:左游戏杆
23:右游戏杆
24:环形控制键
30:贴膜
31:第一膜层
32:黏着层
33:第二膜层
40、41、42、43、44、45:第一触感单元
50、51、52:第二触感单元
61、62:第三触感单元
71、72:第四触感单元
S101-S103:步骤101-步骤103
S201-S203:步骤201-步骤203
S301-S303:步骤301-步骤303
S401-S403:步骤401-步骤403
S501-S503:步骤501-步骤503
S601-S604:步骤601-步骤604
S701-S703:步骤701-步骤703
S801-S803:步骤801-步骤803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案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案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案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式在本质上系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案。
在智能型手机走向多功能应用的潮流中,以智能型手机作为遥控器的应用也将会越来越普及,使用者可下载专属的遥控器应用程序至智能型手机,并以智能型手机的触控屏幕来进行操控,即可使得智能型手机变身成为家电的遥控器。为了避免智能型手机在作为遥控器使用的操控期间,因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长时间处于持续开启的状态,而造成智能型手机的电量快速消耗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型手机遥控器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主要启动智能型手机遥控器于不用眼睛察看触控屏幕即可进行操控的模式(eyes-free mode,以下简称免视模式),故可将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关闭,并进行动态侦测,以于用户需观看触控屏幕时再度开启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
当然,本案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除应用于智能型手机外,也可应用于其他具有触控屏幕且同样可加载遥控器应用程序以对其他电器进行遥控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例如平板计算机等。此外,本案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并非限定于便携式电子装置作为遥控器使用的情形,除加载遥控器应用程序以使用于遥控模式之外,其他应用程序或操控模式也可适用本案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
请参阅图1,其显示本案一实施例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如图1的流程图所示,本案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主要包含以下步骤:首先,启动便携式电子装置进入不用眼睛察看触控屏幕即可进行操控的免视模式(S101);自动地将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关闭(S102);以及当便携式电子装置倾斜至一特定角度及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相机镜头侦测到人脸存在的至少一种情形存在时,自动地将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开启(S103)。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启动便携式电子装置进入免视模式,本发明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触控屏幕上设置至少一可判别的触感表面,更具体地说,本发明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触控屏幕上设置一触感定位装置,其包含一贴膜,可贴附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触控屏幕上,且贴膜上设置有触感单元以提供不同的触感,使得使用者以手指在触控屏幕上滑移时,可以直接以手指的触感来感觉主要按键的位置,而可在不用眼睛察看的情况下即能进行操控,故可启动便携式电子装置进入免视模式。在免视模式下,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便可被关闭,以达成省电的目的。
另一方面,本案的触感定位装置并不限于必须通过贴膜来提供不同的触感。举例来说,本案的触感定位装置可直接将触感单元设置于前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触控屏幕上,也可达成相同功效。
为方便说明,以下实施例将以智能型手机作为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示范例,并以贴膜作为实施手段来说明本案的各种实施态样。
根据本案的实施例,该贴膜呈透明或半透明,故不会干扰智能型手机的触控屏幕的观看及操作,也可同时提供屏幕保护贴的功用,且不会影响智能型手机的触控功能。该贴膜也可根据需求而有各种不同的尺寸及形状,以方便贴附或作客制化设计。
当使用者不将智能型手机作为遥控器之用时,该贴膜可自触控屏幕上撕下,且在使用者再次将智能型手机作为遥控器之用时,该贴膜便可再贴附于触控屏幕上,故本案的贴膜可重复使用。
根据本案的实施例,该贴膜具有一或多个触感单元,以提供用户不同的触感。触感单元可由形成于薄膜上的凸部或凹部所构成,或是具有不平整或不规则的表面,或是由与贴膜的其他部位不同的材质所形成。当然,本案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态样,其他可造成触感单元及贴膜上其他表面有不同触感的方式,皆可纳入本案的延伸应用。
当然,触感单元的外观形状及样式也不受限,例如可为圆形、椭圆形、各种规则或不规则的多边形,也可以是线条、文字、符号、图案、花纹等轮廓造型或纹路。
请参阅图2,其显示本案较佳实施例的触感定位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案的触感定位装置包含一贴膜30,该贴膜30贴附于智能型手机10的触控屏幕20上,且包含至少一触感单元,例如包含一第一触感单元40及一第二触感单元50。智能型手机10系可加载遥控器应用程序,并于触控屏幕20显示包含至少一按键的遥控器接口,且贴膜30上的第一及第二触感单元40、50可供用户察知触控屏幕20上主要按键的位置以进行操控。因此,当用户以手指在触控屏幕20上滑移时,可以直接利用手指的触感来感觉主要按键的位置,而可在不用眼睛察看触控屏幕20的情况下即能进行遥控,以提供更灵活的运用。而在此免视模式下,由于用户无须利用眼睛察看触控屏幕20,故此时触控屏幕20的背光模块即可关闭,以避免背光模块持续消耗电量,达成省电的目的。
请参阅图3,其显示本案一实施例中贴膜的局部结构剖面图。贴膜30的结构由上而下依序包含第一膜层31、黏着层32及第二膜层33,其中,黏着层32可为一胶层,系将第一膜层31及第二膜层33黏合在一起,第二膜层33的下表面具有平整表面且贴附于智能型手机10的触控屏幕20上,而第一膜层31的上表面则设有第一触感单元40及/或第二触感单元50。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膜层31可为但不限于热硬性材料或光硬性材料所一体成形,举例来说,该光硬性材料可为光硬化树脂。第二膜层33则为透明薄膜,例如由PET、PC、PVC或PP等材料所构成,但不以此为限。
在一实施例中,贴膜表面为玻璃材质,可提供与一般智能型手机触控屏幕表面相同的触感。
根据本案的实施例,贴膜上的触感单元的数量及配置方式可根据不同应用程序所加载的遥控器接口而设计,其中,触感单元可对应遥控器接口上的主要按键而设置,以供用户察知主要按键的位置,并可根据主要按键与其他按键的相对配置,而能一并进行其他按键的遥控操作。因此,贴膜上的触感单元可仅针对重要的或是常用的按键设置即可,而无须以一对一方式对所有遥控器接口上的按键都对应设置一触感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触感单元也可设计为线型触感单元,以此定义出控制键的操控行程路径,以在滑移操控时能遵循触感单元的路径指示进行操控,或是利用线型触感单元定义出操控的范围或边界。
当然,本案的贴膜可选择性贴附于智能型手机的触控屏幕的全部范围,也或是根据不同需求而仅贴附于触控屏幕的部分范围上。
以下将针对不同的遥控器接口来说明本案贴膜上的触感单元的配置方式,当然,下述实施例仅供示范说明的用,并非用以限制本案,其他据以延伸的设计,也当纳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4A及图4B,其显示本案一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触控屏幕20上所加载的遥控器接口为一五向导航板(5-way navigation pad),包括上、下、左、右的箭头键,以及中央的“ENTER”键,而贴膜30上则设置有一第一触感单元40,其系对应中央的“ENTER”键,当使用者以手指感知第一触感单元40的位置后,即可同时得知其所对应的“ENTER”键以及周围的上、下、左、右键的位置,故可在无须用眼睛察看的情况下即能进行遥控。在此实施例中,因遥控器接口相当简单,具有触感单元40的贴膜30可协助用户在免视模式下即可操作遥控器的所有功能,故遥控器应用程序即可设计为当应用程序启动时,即将触控屏幕20的背光模块关闭,以避免背光模块持续消耗电量,达成省电的目的。
第一触感单元40所形成的触感区域大小并不受限,且第一触感单元40呈现的形式也不受限。举例来说,图4A所示的第一触感单元40为一凸点,而图4B所示的第一触感单元40则形成一面积较大的圆形轮廓,且其圆心对应“ENTER”键的中心点。将触感区域缩小至一点状的好处在于可将触感区域对屏幕观看与其他操作的干扰影响降至最低。
在“释放才输入(release to enter)”的输入模式下,当欲输入中央的“ENTER”键时,使用者可先将手指接触触控屏幕上的任何一点,并在不离开触控屏幕状态下在触控屏幕上滑移,以搜寻并感觉触感单元所在的位置并停留在该位置,接着将手指离开触控屏幕即可达成“ENTER”键的输入。
而当欲输入右键时,使用者可先将手指接触触控屏幕上的任何一点,并在不离开触控屏幕状态下在触控屏幕上滑移,以搜寻并感觉触感单元所在的位置,再进一步滑移至触感单元右侧所对应的右键位置并停留在该位置,接着将手指离开触控屏幕即可达成右键的输入。
另一方面,在“单点击输入(single click to enter)”的输入模式下,遥控器应用程序可进一步设计为能区分以手指进行点击或以手指进行搜寻的差异。举例来说,以手指进行点击时,手指与触控屏幕接触在一定点且接触的时间非常短,而当以手指进行搜寻时,手指可在触控屏幕上滑移而非仅与触控屏幕在一定点接触,并且接触的时间较点击时长,例如持续超过0.5秒以上。因此,遥控器应用程序可据此辨别出使用者是在点击或是在搜寻触感单元的位置。当用户以手指搜寻到触感单元的位置时,手指便可离开触控屏幕,并接着在对应目标按键位置的触控屏幕表面上进行单点击,便可完成输入动作。
而在“双点击输入(double click to enter)”的输入模式下,当用户以手指搜寻到触感单元的位置时,手指便可离开触控屏幕,并接着在对应目标按键位置的触控屏幕表面上进行双点击,便可完成输入动作。
在此实施例中,第一触感单元40及“ENTER”键呈上下对应的关系,也即第一触感单元40所在位置即为“ENTER”键所在位置,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感单元并非直接对应按键位置,而是设置在按键的邻近位置,以作为按键的定位参考点。举例来说,在图4A及图4B所示的遥控器接口也可以是一个仅包括上、下、左、右键的遥控器接口,中央位置则不具按键功能,换言之,第一触感单元40所设置的中央位置并未对应任何按键,但可作为上、下、左、右键的定位参考点,当使用者以手指感知第一触感单元40的位置后,即可得知其周围的上、下、左、右键的位置,故同样可在无须用眼睛察看的情况下即能进行操控。
请参阅图5A及图5B,其显示本案一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触控屏幕20上所加载的遥控器接口为Google TV的遥控器接口,而贴膜30上则设置有多个第一触感单元41、42、43、44、45,其分别对应遥控器接口上的OK键、播放键、音量增加键、频道增加键及语音控制键。此外,邻近的第一触感单元可具有不同的触感表现(在图5A及图5B以不同符号表示),例如可具有不同形状或样式,以利用户加以区别并避免混淆,而此一设计在触感单元彼此的间过于靠近或是使用者手指太粗的情形下更显实用。
而在图5B所示实施例中,贴膜30上更设置有一第二触感单元50,其系为一直线型触感单元,用以将触控屏幕20区分为上部控制区及下部控制区,当使用者手指在贴膜30上滑移并感觉到跨过了第二触感单元50所定义的界线时,便可得知已进入了不同操作模式或程序的控制区域。
请参阅图6A及图6B,其显示本案一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Tankbot是Desk Pets推出的是一款遥控坦克玩具,可经由遥控的方式控制小坦克行走及转向,且玩家可以下载专属应用程序至智能型手机上来遥控Tankbot。如图6A及图6B所示,触控屏幕20上所加载的遥控器接口即为Tankbot于iPhone上的遥控器接口,主要包含停止键21、左游戏杆22及右游戏杆23,其中左游戏杆22控制坦克左履带的前进或后退,右游戏杆23则控制坦克右履带的前进或后退。
如图6A所示,贴膜30上设置有对应停止键21的一第一触感单元41、对应左右游戏杆22、23的启始位置(也即中点)的两第一触感单元42、对应左右游戏杆22、23的前进终端的两第三触感单元61、以及对应左右游戏杆22、23的后退终端的两第三触感单元62。因此,通过该等第一触感单元41、42的设置,使用者即可在无须用眼睛察看触控屏幕20的情况下进行遥控,故可专注地将目光停留在小坦克上,以更灵活地控制小坦克的行走及转向。
相较于图6A,图6B所示的贴膜30则还包含第二触感单元51、52,其为直线型触感单元,分别设置在控制左游戏杆22及右游戏杆23前进及后退的操控行程路径上,可导引用户的手指沿着第二触感单元51、52前进或后退,而不致偏离触控区域,以有效遥控小坦克的行走及转向。
在一实施例中,线型触感可通过断续而非连续线条来达成。在另一实施例中,线型触感可通过一具有宽度的带状线型触感区域来达成,然而将触感区域缩小至一线状的好处在于可将触感区域对屏幕观看与其他操作的干扰影响降至最低。
请参阅图7A及图7B,其显示本案一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触控屏幕20上所加载的遥控器界面除了具有中央的停止键21及其周围的上、下、左、右键的外,还有一个环形控制键24,其用于连续性的操控功能,例如方向控制、喇叭音量调整、或是作为飞梭转盘以上下浏览选单等。而贴膜30上除了设置一对应停止键21的第一触感单元40之外,更设置有一第二触感单元50,其为定义出一圆形路径的线型触感单元,用以指示环形控制键24的操控行程路径,以此导引用户的手指沿着第二触感单元50进行连续的操控模式。
而在图7B所示的实施例中,贴膜30上除设置有第一触感单元40及第二触感单元50的外,更增设多个第四触感单元,其设置于第二触感单元50所定义的操控行程路径上,例如可贴近第二触感单元50而设置于第二触感单元50的外周围,且包含以十字形表示的四个第四触感单元71以及以星形表示的四个第四触感单元72,其分别设置于第二触感单元50所定义出的圆形路径的等分割点上。例如以十字形表示的四个第四触感单元71设置在圆的0、90、180及270度的位置,而以星形表示的四个第四触感单元72则设置在圆的45、135、225及315度的位置。通过该多个第四触感单元71、72所提供的定位功能,可方便用户得以感知手指位在操控行程路径上的相对位置,以此辅助对环形控制键24的操控。
请参阅图8,其显示本案一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触控屏幕20上所加载的遥控器接口为遥控飞行仿真器(RC flight simulator)的遥控器接口,具有左游戏杆22及右游戏杆23,使用者通常利用两手拇指来控制两游戏杆22、23的上下及左右移动,藉此控制飞机的油门、方向舵、升降舵及副翼。每个游戏杆都具有一中点,以及上下及左右两方向各两个端点。贴膜30即在对应两游戏杆22、23的中点位置上设置一第一触感单元40,且在第一触感单元40的周围设有一第二触感单元50,其系为定义出一矩形边界的线型触感单元,该第二触感单元50所框选出来的范围即为两游戏杆22、23在触控屏幕20上的操控范围。
因此,第一触感单元40可协助使用者将游戏杆22、23准确地推回到中点,而第二触感单元50则可协助使用者在操控过程中,通过触及第二触感单元50而得知游戏杆22、23已达操控终端,也即可得知油门已往上加到最大值、方向舵已往右转到最大值、升降舵已往下降到最低点、以及副翼已往左转到最大值等。若无第一触感单元40及第二触感单元50的设置,则使用者在遥控过程中就必须不断地将目光从飞机上移回触控屏幕20上,以观测两游戏杆22、23的位置,且由于两个拇指会一直摆放在两游戏杆22、23的位置上,也因此不容易看清楚游戏杆的实际位置。故有了本案的贴膜30与第一触感单元40及第二触感单元50的设计,使用者即可轻易以拇指感知游戏杆22、23的中点及控制范围的边界,而能在无须用眼睛察看触控屏幕20的情况下进行遥控,故可专注地将目光停留在飞机上,以更灵活地进行飞机的各项操控。
在前述实施例中,贴膜30贴附于触控屏幕20的全部范围,当然,贴膜30也可选择性地仅贴附于触控屏幕20的部分范围。以下便说明本案贴膜30仅贴附于触控屏幕20的部分范围的示范实施例。
请参阅图9,其显示本案一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触控屏幕20上所加载的遥控器接口为Mobile Mouse Pro的遥控器接口,该接口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上半部提供触摸板(trackpad)功能,下半部则有多个控制键,而贴膜30仅贴附于下半部的按键区,并设置有多个第一触感单元41、42,其分别对应播放/暂停键以及音量增加键。在此实施例中,贴膜30的上方边缘所形成的自然边界也相当于一线型触感单元,可用以区隔遥控器接口的上半部及下半部,故当使用者的手指在触摸板上滑移操作时,若触碰到贴膜30的上方边缘,即可得知已到达触摸板的最下方边界。因此,除在贴膜30上形成触感单元,以供用户察知特定按键的位置外,也可利用贴膜30的边缘所提供的触感,让使用者察知触控范围的边界,而更能灵活地进行各项操控。
请参阅图10,其显示本案一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触控屏幕20上所加载的遥控器接口为Google TV的另一遥控器接口,该接口也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上半部系提供触摸板(trackpad)功能,下半部则有多个控制键,而贴膜30仅贴附于下半部的按键区,并设置有多个第一触感单元41、42,其分别对应OK键以及语音控制键。同样地,贴膜30的上方边缘所形成的自然边界也相当于一线型触感单元,可用以区隔遥控器接口的上半部及下半部,故当使用者的手指在触摸板上滑移操作时,若触碰到贴膜30的上方边缘,即可得知已到达触摸板的最下方边界。因此,除在贴膜30上形成触感单元,以供用户察知特定按键的位置外,也可利用贴膜30的边缘所提供的触感,让使用者察知触控范围的边界,而更能灵活地进行各项操控。
请参阅图11,其显示本案一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触控屏幕20上所加载的遥控器接口为遥控飞行仿真器(RC flight simulator)的遥控器接口,具有左游戏杆22及右游戏杆23,使用者通常利用两手拇指来控制两游戏杆22、23的上下及左右移动,以此控制飞机的油门、方向舵、升降舵及副翼。每个游戏杆都具有一中点,以及上下及左右两方向各两个端点。在此实施例中,触控屏幕20上贴附两片矩形贴膜30,分别对应地覆盖在两游戏杆22、23的操控范围上,且贴膜30在对应两游戏杆22、23的中点位置上设置第一触感单元40,而贴膜30的矩形边缘所框选出来的范围即为两游戏杆22、23在触控屏幕20上的操控范围,且可提供作为一线型触感单元,以提示用户已到达操控范围的终端。
因此,第一触感单元40可协助使用者将游戏杆22、23准确地推回到中点,而贴膜30的边缘则可协助使用者在操控过程中,通过触及贴膜30的边缘而得知游戏杆22、23已达操控终端,也即可得知油门已往上加到最大值、方向舵已往右转到最大值、升降舵已往下降到最低点、以及副翼已往左转到最大值等。若无贴膜30的设置,则使用者在遥控过程中就必须不断地将目光从飞机上移回触控屏幕20上,以观测两游戏杆22、23的位置,且由于两个拇指会一直摆放在两游戏杆22、23的位置上,也因此不容易看清楚游戏杆的实际位置。故有了本案贴膜30及第一触感单元40的设计,使用者即可轻易以拇指感知游戏杆22、23的中点及控制范围的边界,而能在无须用眼睛察看触控屏幕20的情况下进行遥控,故可专注地将目光停留在飞机上,以更灵活地进行飞机的各项操控。
请参阅图12,其显示本案一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相较于图11所示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贴膜30更设置有第二触感单元50,其以第一触感单元40为中心所形成呈十字形的线型触感单元,包含垂直线及水平线,以分别定义出游戏杆22、23上下及左右的操控行程路径,以此导引用户的手指沿着第二触感单元50所定义的路径来进行操控,故可避免使用者在操控过程中偏离准确的操控行程路径。
请参阅图13,其显示本案一实施例的贴膜示意图。触控屏幕20上所加载的遥控器界面除了具有中央的停止键21及其周围的上、下、左、右键的外,还有一个环形控制键24,其用于连续性的操控功能,例如方向控制、喇叭音量调整、或是作为飞梭转盘以上下浏览选单等。而贴膜30上设置一对应停止键21的第一触感单元40,且贴膜30呈圆形,其边缘即对应环形控制键24的操控行程路径,故可藉此导引使用者的手指沿着贴膜30的边缘进行连续的操控模式。
另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感定位装置可不通过贴膜而直接将触感单元设置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触控屏幕上,且触感单元也并非以对应触控屏幕上的按键位置为必要。触感单元系可以卡合、胶合或静电结合方式设置于触控屏幕上,抑或是与触控屏幕一体成型,例如直接于触控屏幕的玻璃或塑料材质上形成触感点或触感线。
而在前述实施例中,当遥控器接口较为复杂时,贴膜及触感单元的设置仅能协助用户在免视模式下进行一些主要或常用功能的操作,而当要操作其他非触控单元所对应的按键或其邻近按键时,由于无法通过触感来察知按键位置,故用户仍须察看触控屏幕上所显示的按键位置,或是须察看应用程序所提供的其他信息,此时便必须再将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开启。因此,为达成省电目的并提供人性化及用户友善的操作接口,实有必要发展一种可以在免视模式下将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关闭,并在有需要时将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开启的方法。
在一实施例中,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可设计为于智能型手机平放及/或智能型手机的相机镜头侦测不到人脸存在时关闭,并于智能型手机倾斜至一特定角度及/或智能型手机的相机镜头侦测到人脸存在时开启。此一方法将智能型手机平放及/或智能型手机的相机镜头侦测不到人脸存在时视为使用者可不用眼睛察看触控屏幕即可进行遥控或是暂时不用使用遥控器,并将智能型手机倾斜至一特定角度及/或智能型手机的相机镜头侦测到人脸存在时视为用户须察看触控屏幕以进行操控。
在一实施例中,智能型手机的倾斜角度可利用重力传感器(G sensor)来侦测,而所谓平放可依使用者***面正负5度或10度内视为平放,而表示使用者须用眼睛察看触控屏幕的特定角度也同样可依使用者习惯来设定,例如在30度到60度之间。另外,人脸侦测可利用智能型手机内建的相机镜头来侦测,并利用人脸辨识运算法来判断是否有人脸存在,而该相机较佳为数字相机,例如CMOS相机、CCD相机或其他数字相机。
根据本案的方法,智能型手机的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可自动地在免视模式下将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关闭,并自动地在有需要时将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开启,故用户无须触碰触控屏幕或按压特定按钮及选单操作来开启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换言之,使用者只要握持智能型手机并稍稍扬起,及/或注视着触控屏幕,即可简单进行遥控器的各项操作。
请参阅图14,其显示本案一实施例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当用户在免视模式下对智能型手机遥控器进行操作时,通常会将智能型手机以大致呈水平且触控屏幕朝上的方式握持在手中,而当用户需要察看触控屏幕时,便会将智能型手机朝垂直方向扬起并使触控屏幕朝向用户的脸部。因此,遥控器应用程序即可设计为当智能型手机平放时(SCREEN DOWN)即自动关闭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且当智能型手机扬起时(SCREEN UP)即自动开启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以达成省电的目的。
换言之,本案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系包含下列步骤:启动智能型手机进入不用眼睛察看触控屏幕即可进行操控的免视模式(S201);当侦测到智能型手机为平放时,自动地将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关闭(S202);以及当侦测到智能型手机为扬起时,自动地将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开启(S203),并当再次侦测到智能型手机为平放时,可再度自动地将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关闭。
智能型手机在平放或扬起时的倾斜角度可根据使用者握持手机的习惯而客制化设定,举例来说,扬起角度可设定为30度,因此,只要将智能型手机朝使用者脸部稍稍扬起,便可自动开启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另外,此一设定不论智能型手机系直向设置或横向设置皆可适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智能型手机在平放或扬起时的倾斜角度也可根据被遥控物与用户的相对位置方向或用户遥控操作时的面向方位来客制化设定。例如,用户通过一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播放一影音数据并利用一投影机将画面投影在天花板上,使用者以仰卧的姿势仰视观赏投影在天花板上的画面并手握智能型手机遥控媒体播放器,此时平放或扬起时角度设定与端坐在客厅沙发上平视电视屏幕时的角度设定可以不同。
此外,在侦测到智能型手机为平放或扬起以及执行自动关闭或开启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之间的延迟时间(time lag)也可根据使用者需求而客制化设定。举例来说,遥控器应用程序可设计为当侦测到智能型手机为平放后经过3秒,再执行自动关闭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当然,前述延迟时间系依不同需求设定而不受限,例如可为2秒至5秒。另一方面,为了在用户需要察看触控屏幕时尽快开启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遥控器应用程序可设计为当侦测到智能型手机为扬起时,即立刻执行自动开启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
请参阅图15,其显示本案一实施例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遥控器应用程序设计为可侦测使用者是否注视着智能型手机的触控屏幕,其利用人脸辨识运算法来分析智能型手机内建的相机镜头所捕捉到的影像,来判断是否有人脸存在。当使用者没有注视着智能型手机的触控屏幕时(FACEOFF),即自动关闭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且当用户注视着智能型手机的触控屏幕时(FACE ON),即自动开启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
换言之,本案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系包含下列步骤:启动智能型手机进入不用眼睛察看触控屏幕即可进行操控的免视模式(S301);当智能型手机的相机镜头侦测到没有人脸存在时,自动地将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关闭(S302);以及当智能型手机的相机镜头侦测到有人脸存在时,自动地将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开启(S303),并当智能型手机的相机镜头再次侦测到没有人脸存在时,可再度自动地将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关闭。
遥控器应用程序系设计为可根据脸部轮廓及眼睛、眉毛、鼻子、嘴巴、耳朵等相对位置及大小,或是捕捉影像中的其他特征来分析,以判断是否有人脸存在。
此外,遥控器应用程序更可设计为可辨识不同用户的脸部特征,如此一来便可在判断出使用者后,自动加载特定使用者的各种客制化设定,或偏好的遥控器按键配置等,故在每次执行遥控器应用程序时,便无须经由使用者再次设定,即可自动加载该使用者预先输入的各项设定。因此,本案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还包含下列步骤:当侦测到有人脸存在时,进行使用者身份的辨识;以及根据使用者身份加载使用者预先输入的设定。
当然,在侦测到人脸存在与否以及执行自动关闭或开启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之间的延迟时间(time lag)也可根据使用者需求而客制化设定。举例来说,遥控器应用程序可设计为当侦测到没有人脸存在后经过2秒,再执行自动关闭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当然,前述延迟时间系依不同需求设定而不受限,例如可为2秒至5秒。另一方面,为了在用户需要察看触控屏幕时尽快开启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遥控器应用程序可设计为当侦测到有人脸存在时,即立刻执行自动开启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
为了更精准地判断出使用者是否意图察看触控屏幕上的图像、按键或其他信息,对于智能型手机为平放或扬起,也或是人脸存在与否的侦测,系可以更多样的方式来灵活运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本案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可包含下列步骤:启动智能型手机进入不用眼睛察看触控屏幕即可进行操控的免视模式(S401);当侦测到智能型手机为平放或没有人脸存在时,自动地将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关闭(S402);以及当侦测到智能型手机为扬起或有人脸存在时,自动地将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开启(S403),并当再次侦测到智能型手机为平放或没有人脸存在时,可再度自动地将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关闭。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本案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可包含下列步骤:启动智能型手机进入不用眼睛察看触控屏幕即可进行操控的免视模式(S501);当侦测到智能型手机为平放且没有人脸存在时,自动地将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关闭(S502);以及当侦测到智能型手机为扬起且有人脸存在时,自动地将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开启(S503),并当再次侦测到智能型手机为平放且没有人脸存在时,可再度自动地将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关闭。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本案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可包含下列步骤:启动智能型手机进入不用眼睛察看触控屏幕即可进行操控的免视模式(S601);当侦测到智能型手机为平放且没有人脸存在时,自动地将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关闭(S602);当侦测到智能型手机为扬起时,自动地将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开启(S603),以及在智能型手机扬起3秒后仍侦测到没有人脸存在时,再度自动关闭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S604)。当然,前述延迟时间系依不同需求而设定而不受限,例如可为2秒至5秒。
从上述实施例可知,本案的应用不限于遥控器应用程序,其应用范围可涵盖所有可在免视模式下操作的应用程序及其他操控功能。举例来说,当利用一音乐播放应用程序听音乐时,因为用户可能操控的功能也仅有播放、暂停、调整音量变大或变小,以及跳下一首或上一首,故使用者通常无须察看触控屏幕,因此,音乐播放应用程序可设计为:当用户以手指往上滑移时即调整音量变大;当使用者以手指往下滑移时即调整音量变小;当使用者以手指往右滑移时即跳下一首;当使用者以手指往左滑移时即跳上一首;以及当用户以手指点击触控屏幕时即进行播放或暂停。是以,音乐播放应用程序也可运用本案所提供的方法来达到省电的目的。
又,一般遥控电视最主要用到的功能键即为调整音量变大或变小,以及频道增加或减少,因此,简易版的电视遥控器应用程序可设计为:当用户以手指往上滑移时即调整音量变大;当使用者以手指往下滑移时即调整音量变小;当使用者以手指往右滑移时即增加频道;以及当使用者以手指往左滑移时即减少频道。故此种电视遥控器应用程序也可运用本案所提供的方法来达到省电的目的。
另一方面,除了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的开启与关闭之外,触控屏幕的背光亮度也可以设计成随着触控屏幕的倾斜角度而渐亮或渐暗。举例来说,当电子装置的触控屏幕与水平面呈0度时,触控屏幕的背光亮度设定为全暗,而当电子装置的触控屏幕与水平面呈45度时,触控屏幕的背光亮度则可设定为全亮,而在0度到45度间时,触控屏幕的背光亮度则依比例设定。换言之,可预设触控屏幕的背光对倾斜角度的对应关系,以根据该对应关系渐进式调整触控屏幕的背光亮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本案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可包含下列步骤:设定电子装置进入免视模式(S701);侦测触控屏幕的倾斜角度(S702);以及依预设的背光对倾斜角度的对应关系调整触控屏幕的背光亮度(S703),例如以渐进式的方式调整触控屏幕的背光亮度。
由于不同用户所习惯使用的屏幕亮度不同,故也可预设背光对人脸特征的对应关系,因此,前述方法可还包含侦测触控屏幕前的人脸特征,以及依默认的背光对人脸特征的对应关系调整触控屏幕的背光亮度,或是加载与该人脸特征相对应的各种预设设定。当然,前述方法同样可在触控屏幕上设置触感定位装置,例如包含触感单元的贴膜,使得电子装置可在免视模式下运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本案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可包含下列步骤:设定电子装置进入免视模式(S801);侦测触控屏幕前的人脸特征(S802);以及依默认的背光对人脸特征的对应关系调整触控屏幕在免视模式下的背光亮度(S803)。
同样地,前述方法可还包含加载与该人脸特征相对应的各种预设设定,以及在触控屏幕上设置触感定位装置,例如包含触感单元的贴膜,使得电子装置可在免视模式下运作。
综上所述,本案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其启动电子装置进入不用眼睛察看触控屏幕即可进行操控的免视模式,故可将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关闭,并进行动态侦测,以于用户需观看触控屏幕时再度开启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或是调整触控屏幕的背光亮度,达到省电的目的。根据本案的各种不同实施例,当侦测到电子装置为平放及/或没有人脸存在时,即自动地将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关闭,以及当侦测到电子装置为扬起及/或有人脸存在时,即自动地将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开启,故可自动地在免视模式下将触控屏幕的背光模块关闭或开启,不但操作简单更可达省电的目的。因此,本案技术极具产业的价值,且符合各项专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
本案得由熟习此技术的人士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皆不脱如附申请专利范围所欲保护者。

Claims (25)

1.一种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其适用于具有一触控屏幕的一便携式电子装置,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a)启动该便携式电子装置进入不用眼睛察看该触控屏幕即可进行操控的免视模式;
(b)自动地将该触控屏幕的一背光模块关闭;以及
(c)当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倾斜至一特定角度及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相机镜头侦测到人脸存在的至少一种情形存在时,自动地将该触控屏幕的该背光模块开启;
其中,步骤(a)通过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该触控屏幕上设置一触感定位装置来达成,其中该触感定位装置包含一贴膜,该贴膜可贴附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该触控屏幕上,且该贴膜包含至少一第一触感单元,该至少一第一触感单元作为该触控屏幕上的一按键的定位参考点,该贴膜还包含至少一第二触感单元,其为一线型触感单元,用以定义出一操控行程路径或一操控范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其中该便携式电子装置为智能型手机或平板计算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还包含步骤: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中载入一遥控器应用程序,使该便携式电子装置作为一遥控器之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其中该贴膜呈透明或半透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其中该贴膜包含一第一膜层、一黏着层及一第二膜层,该黏着层将该第一膜层及该第二膜层黏合在一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其中该第二膜层的下表面具有平整表面且贴附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该触控屏幕上,而该第一膜层的上表面则设有该第一触感单元。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其中该贴膜贴附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该触控屏幕的全部范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其中该贴膜贴附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该触控屏幕的部分范围,且该贴膜的边缘定义出一操控行程路径或一操控范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其中该贴膜包含多个该第一触感单元,分别作为该触控屏幕上不同按键的定位参考点,且该多个第一触感单元具有不同形状或样式,以提供不同的触感。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其中该第二触感单元呈直线形、圆形、矩形或十字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其中该贴膜还包含至少一第四触感单元,其设置于该第二触感单元所定义的该操控行程路径上以提供定位。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其中该第四触感单元与该操控行程路径的端点、中点、等分割点其中之一相对应。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其中步骤(b)当侦测到该便携式电子装置为平放时,自动地将该触控屏幕的该背光模块关闭。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其中该便携式电子装置为平放是指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置放于水平面正负10度内。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其中步骤(b)当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该相机镜头侦测到没有人脸存在时,自动地将该触控屏幕的该背光模块关闭。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其中步骤(b)当侦测到该便携式电子装置为平放且该相机镜头侦测到没有人脸存在时,自动地将该触控屏幕的该背光模块关闭。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其中步骤(c)的该特定角度为30度至60度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其中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倾斜状态通过一重力传感器来侦测。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其中该人脸存在与否通过人脸辨识运算法来判断。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还包含下列步骤:当辨识出使用者身份时,自动加载该使用者预先输入的各项设定。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还包含下列步骤:
(c1)当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倾斜至该特定角度时,自动地将该触控屏幕的该背光模块开启;以及
(d)在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倾斜至该特定角度并经一预设延迟时间后仍侦测到没有人脸存在时,再度自动地将该触控屏幕的该背光模块关闭。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其中该预设延迟时间为2秒至5秒。
23.一种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其适用于具有一触控屏幕的一电子装置,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设定该电子装置进入一免视模式;
侦测该触控屏幕的一倾斜角度及该触控屏幕前的一人脸特征;以及
依一预设的背光对该倾斜角度及该人脸特征的对应关系调整该触控屏幕的背光亮度;以及
于该电子装置的该触控屏幕上设置一触感定位装置;
其中该触感定位装置包含一贴膜,其可贴附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该触控屏幕上,且该贴膜包含至少一第一触感单元,其系作为该触控屏幕上的一按键的定位参考点,该贴膜还包含至少一第二触感单元,其为一线型触感单元,用以定义出一操控行程路径或一操控范围。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其中该触控屏幕的背光亮度依该对应关系而以渐进式方式进行调整。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还包含下列步骤:
侦测该触控屏幕前的一人脸特征;以及
加载与该人脸特征相对应的默认设定。
CN201210399213.7A 2012-10-19 2012-10-19 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807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99213.7A CN103780746B (zh) 2012-10-19 2012-10-19 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99213.7A CN103780746B (zh) 2012-10-19 2012-10-19 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80746A CN103780746A (zh) 2014-05-07
CN103780746B true CN103780746B (zh) 2016-12-21

Family

ID=50572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9921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80746B (zh) 2012-10-19 2012-10-19 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807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5594A (zh) * 2014-05-26 2014-08-20 董顺杰 一种手持设备触摸屏和背光的关闭方式
CN104571509A (zh) * 2014-12-29 2015-04-29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唤醒方法
CN104898943A (zh) * 2015-05-20 2015-09-09 天脉聚源(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锁屏状态的屏幕激活方法和装置
CN104951046A (zh) * 2015-06-08 2015-09-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527658A (zh) * 2016-10-24 2017-03-22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06502612B (zh) * 2016-10-31 2019-07-26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显示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6797416B (zh) * 2016-10-31 2020-06-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屏幕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566643B (zh) * 2017-08-31 2020-02-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CN109040417B (zh) 2018-06-06 2022-01-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7931A (zh) * 2008-04-23 2009-10-28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显示控制方法
CN101697563A (zh) * 2009-10-26 2010-04-2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节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CN202166996U (zh) * 2011-06-28 2012-03-14 昆山榕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触控装置
CN202372956U (zh) * 2011-12-09 2012-08-08 无锡知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触摸识别的视障手机用触摸屏
CN102630036A (zh) * 2012-04-01 2012-08-08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设备及控制其显示屏显示亮度的方法
CN102646325A (zh) * 2012-03-28 2012-08-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遥控的方法、***和智能终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7931A (zh) * 2008-04-23 2009-10-28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显示控制方法
CN101697563A (zh) * 2009-10-26 2010-04-2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节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CN202166996U (zh) * 2011-06-28 2012-03-14 昆山榕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触控装置
CN202372956U (zh) * 2011-12-09 2012-08-08 无锡知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触摸识别的视障手机用触摸屏
CN102646325A (zh) * 2012-03-28 2012-08-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遥控的方法、***和智能终端
CN102630036A (zh) * 2012-04-01 2012-08-08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设备及控制其显示屏显示亮度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80746A (zh) 201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80746B (zh) 触控屏幕背光开关控制方法
US20150029124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eyes-free operation of touch surface
US10917455B2 (en) File transfer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rresponding terminal
US1008287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putting contents based on virtual keyboard, and touch device
CN104866199B (zh) 单手模式下的按键操作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5306709B (zh) 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A2904015C (en) Mechanical actuator apparatus for a touchscreen
US20150269944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4239029A (zh) 用于控制摄像头模式的装置和关联的方法
CN104737096A (zh) 显示装置
CN103347134B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按键的控制***及控制方法
CN107300973A (zh) 屏幕旋转控制方法、***以及装置
US2013028592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Rollable Illumination Device
CN105955494A (zh) 游戏操作的处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9558061A (zh) 一种操作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3957441A (zh) 移动终端控制显示终端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446156A (zh) 一种应用程序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10221799A (zh) 一种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76640A (zh) 一种内容复制方法及终端
CN108052258B (zh) 一种终端任务的处理方法、任务处理装置及移动终端
KR102344353B1 (ko) 불투명 커버를 통해 작동되는 디바이스 및 시스템
CN108733275A (zh) 一种对象显示方法及终端
CN107694087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6257389B (zh) 实现文件夹图标交互的方法及触控终端
CN103777795B (zh) 触感定位装置及包含触感定位装置的操控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1

Termination date: 2019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