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33459B - 电力平准化控制装置以及电力平准化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力平准化控制装置以及电力平准化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33459B
CN103733459B CN201180072834.8A CN201180072834A CN103733459B CN 103733459 B CN103733459 B CN 103733459B CN 201180072834 A CN201180072834 A CN 201180072834A CN 103733459 B CN103733459 B CN 1037334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lized
power level
battery power
value
desired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28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33459A (zh
Inventor
舟久保利昭
远藤康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33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34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334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34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8Battery or charger load switching, e.g. concurrent charging and load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在电源与蓄电装置以及负载连接的***中,对从电源供给的电力进行平准化的电力平准化控制装置,具有蓄电余量获取部、目标决定部以及控制部。蓄电余量获取部每隔监视时间获取蓄电装置的蓄电余量。目标决定部在平准化周期结束时,基于蓄电余量获取部获取的蓄电余量,计算代表周期的蓄电余量的变动的蓄电余量代表值,并基于蓄电余量代表值,决定相对于当前的平准化目标值的变化量。目标决定部决定变化了决定出的变化量的在下一个上述周期使用的用于电力平准化的平准化目标值。控制部基于由目标决定部决定出的在下一个周期使用的用于电力平准化的平准化目标值,来控制从电源以及蓄电装置向负载供给的电力。由此,能够进行与电源以及负载的电力使用状况对应的平准化控制。

Description

电力平准化控制装置以及电力平准化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平准化控制装置、电力平准化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需求电力的趋势因各种重要因素而改变。因此,电力设备为了在电力需求最大时也能够正常地动作,要根据需求峰值来设计。在这样的电力设备中,鉴于环境问题、成本的问题等,以利用蓄电装置在需求较大时以蓄电电力满足需求,在需求较小时向蓄电装置贮存电力的方式进行平准化,并尝试降低电力需求峰值。若像这样降低需求峰值,并能够使需求的变动平准化,则例如能够提高尽量不进行输出变动的运用方式的发电等的需求负担率,也会增加减少二氧化碳(CO2)排出量、削减成本的可能性。
在使用了蓄电装置的平准化控制中,有时设置输出目标值,在负载的需求电力比输出目标值小时,将剩余量充电到蓄电装置中,在需求电力比输出目标值大时,从蓄电装置放出不足量。此时,存在通过测定负载实际使用的电量,在偏离允许范围时变更蓄电装置的放电量的计划,来使电源的负担均匀的例子。也已知有检测电源的输出与蓄电装置的蓄电量,并以根据蓄电量设定的目标值来修正预先设定的期间的输出的平均值,来设定输出目标值的例子。另外,也有基于使用电力的信息计算从要求时限开始到当前的使用电力的平均值,若平均值超过第一规定值则使蓄电装置放电,若低于第二规定值则充电的例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4183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704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299247号公报
然而,在进行如上述那样的平准化控制时,如何确定输出目标值(以下,称为平准化目标值),在电力设备的运用上很重要。即,若平准化目标值过高,则对电力需求来说感觉供给电力过多,由于蓄电装置的放电量减少,所以通过蓄电装置的放电来使电力需求的峰值降低的效果降低。另一方面,若平准化目标值过低,则蓄电装置成为空的,而电力需求的峰值升高。因此,优选平准化目标值根据负载的电力使用状况适时更新。此时,优选使平准化目标值变化的量依据电力设备、负载的电力使用状况来决定。
然而,在变更放电量的计划的例子中,基于电力使用量的变化的预测和实际的使用量的测定值来修正计划,但预测未必适当,且未必能够适当地变更计划。在其他的例子中,具体是如何确定变化量的是不清楚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决定适合电力设备以及负载的电力使用状况的平准化目标值的平准化目标值变化量决定装置、平准化目标值变化量决定方法。
而且,作为一个方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是在电源与蓄电装置以及负载连接的***中,对从电源供给的电力进行平准化的电力平准化控制装置,具有蓄电余量获取部、目标决定部、以及控制部。蓄电余量获取部每隔监视时间获取蓄电装置的蓄电余量。目标决定部在预测为负载的电力需求较高的期间和较低的期间交替产生的周期结束时,基于蓄电余量获取部存储的蓄电余量,计算代表上述周期的蓄电余量的变动的蓄电余量代表值,并基于上述蓄电余量代表值,来决定相对于当前的平准化目标值的变化量。另外,目标决定部决定变化了决定出的变化量的在下一个上述周期使用的用于电力平准化的平准化目标值。控制部基于由目标决定部决定出的在下一个周期使用的用于电力平准化的平准化目标值,来控制从电源以及蓄电装置向负载供给的电力。
另外,作为一个方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在电源与蓄电装置以及负载连接的***中,对从电源供给的电力进行平准化的电力平准化控制方法,每隔监视时间获取蓄电装置的蓄电余量。另外,在预测为负载的电力需求较高的期间和较低的期间交替产生的周期结束时,基于获取的蓄电余量,计算代表上述周期的上述蓄电余量的变动的蓄电余量代表值,并基于上述蓄电余量代表值,来决定相对于当前的平准化目标值的变化量。并且,决定变化了变化量的在下一个上述周期使用的用于电力平准化的平准化目标值。基于变化了决定出的变化量的在下一个上述周期使用的用于电力平准化的平准化目标值,来控制从上述电源以及上述蓄电装置向上述负载供给的电力。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能够决定适合电力设备以及负载的电力使用状况的平准化目标值,即,能够提供峰值削减效果更高的平准化控制装置、平准化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平准化***的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平准化控制的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平准化控制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平准化周期中的电力平准化控制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余量不足的情况下的平准化控制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蓄电余量过多的情况下的平准化控制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减少第一实施方式的平准化目标值的情况下的变化量决定方法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平准化***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平准化***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平准化***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平准化目标值的增加量决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扩张蓄电余量进行说明的图。
图13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平准化目标值的增加量决定的处理的图。
图1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平准化目标值的减少量决定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平准化目标值的减少量决定的处理的图。
图1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增加量决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平准化目标值的增加量决定的处理的图。
图18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平准化目标值的增加量决定的处理的图。
图1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减少量决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力平准化***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力平准化***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增加量决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两个连续的平准化周期T0中的累积电量Ein、负载电力Pl、以及蓄电余量Br的变化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减少量决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2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两个连续的平准化周期T0中的累积电量Ein、负载电力Pl、以及蓄电余量Br的变化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6是表示标准的计算机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至图3,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平准化***1的结构以及电力平准化控制的概要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平准化***1的图。电力平准化***1将蓄电装置7以及变动负载13经由开关5与电源3连接,并且具备用于控制开关5的动作的平准化控制部20。
电源3是工业电源。开关5被以能够通断的方式连接在电源3与蓄电装置7以及变动负载13之间,通过被平准化控制部20控制来通断连接,从而切换电源3、与蓄电装置7以及变动负载13之间的连接。蓄电装置7与开关5和变动负载13连接,具有受电电力测量部9、蓄电器11以及蓄电余量测量部12。受电电力测量部9测量来自电源3的受电电力,并输出至平准化控制部20。蓄电器11根据开关5的通断,利用从电源3接收的电力的一部分进行充电,或者通过放电来对变动负载13供给电力。蓄电余量测量部12测量蓄电器11的蓄电余量,并输出至平准化控制部20。变动负载13是一般家庭、企业等,接受电力供给的消耗电力变动的负载。另外,在图1中,在电源3的输出、蓄电器11的输入输出、变动负载13的输入因交流电力用与直流电力用而不同的情况下,适当地***交流/直流转换器。
平准化控制部20具有目标决定部22、存储部24以及开关控制部26。目标决定部22基于存储于后述的存储部24的蓄电余量、根据情况的不同还基于受电电力来决定平准化目标值,并输出至开关控制部26。另外,目标决定部22使蓄电余量、以及决定出的平准化目标值存储至存储部24。并且,目标决定部22具备未图示的平准化周期计时器、要求时限计时器、监视控制周期计时器,进行各周期的管理。对于平准化目标值的决定方法的详细内容后述。并且,目标决定部22基于从开关控制部获取的开关状态,检测蓄电器11的放电,并将放电实际结果储存至存储部24。另外,目标决定部22也可以将受电电力Pin储存至存储部24,并基于储存的受电电力Pin来计算峰值CF(最大累积电量Epk与平均累积电量Eav之比)。
存储部24例如是RandomAccessMemory(RAM:随机存储器)等。存储部24存储控制平准化控制部20的动作的程序、从蓄电装置7输入的蓄电余量、电量、决定出的平准化目标值等。
开关控制部26基于由目标决定部22决定出的平准化目标值以及从蓄电装置7输入的受电电力以及蓄电余量,输出切换开关5的连接状态的动作信号,来控制开关5。另外,开关控制部26构成为如箭头27所示,将开关5的开关状态输出至目标决定部22。
图2是将纵轴作为消耗电力、横轴作为时间,示意性地表示电力平准化控制的图。如图2所示,在消耗电力低于目标值时,对蓄电器11充电,在消耗电力高于目标值时,打开开关5而从蓄电器11向变动负载13供给电力。另外,消耗电力与目标值也可以是每单位时间的电量。
图3是将纵轴作为电力以及电量、将横轴作为时间,表示电力平准化控制的一个例子的图。在电力平准化控制中,例如,在规定的要求时限T1内例如每隔监视时间T2计量从工业电源接收的总电量,并基于计量出的受电电量与平准化目标值的比较,来控制来自电源的受电。在本实施方式中,受电电力测量部9计量变动负载13的消耗电力与蓄电器11的充电电力的和作为来自电源3的受电电力Pin。由此使用图3,对在要求时限T1期间的某一时刻,根据累积了来自电源3的受电电力Pin的累积电量Ein是否超过平准化目标值,来通断开关5的例子进行说明。在图3中,示有受电电力Pin、累积电量Ein、负载电力Pl的时间变化。受电电力Pin是由受电电力测量部9测量出的电力,累积电量Ein是视为由受电电力测量部9测量出的受电电力Pin持续监视时间T2,而在从要求时限T1的开始时经过的时间的期间累积的电量。另外,负载电力Pl是变动负载13的消耗电力。
如图3所示,在变动负载13的消耗电力像负载电力Pl那样变化时,受电电力Pin在累积电量Ein达到平准化目标值x之前的时刻t=0~t1,在蓄电器充满的前提下与负载电力Pl相等。另外,累积电量Ein是在要求时限T1内累积的电量,在未达到平准化目标值x的时刻t=0~2T1,在负载电力恒定的情况下描绘像锯齿波那样的轨迹。在图3的例子中,在时刻t=2T1附近负载电力Pl上升。由于负载电力Pl上升所以受电电力Pin也上升,在时刻t=t1,累积电量Ein超过平准化目标值x,开关5被打开,蓄电器11开始放电。在开关5被打开期间,受电电力Pin=0。蓄电器11在时刻t=t1~3T1期间,进行放电。
在变为下一个要求时限的时刻t=3T1时,累积电量Ein被复位,所以再次闭合开关5,开始来自电源3的受电,在时刻t=3T~t2期间,进行受电。在时刻t=t2,累积电量Ein再次超过平准化目标值x,开关5被打开,蓄电器11开始放电。以下,反复同样的动作。此外,在本例中在蓄电器11被放电后的时刻t=3T1以后,对蓄电器11充电,所以受电电力Pin成为使负载电力Pl与对蓄电器11的充电电力相加的电力。如以上那样,进行将要求时限内的受电电量Ein限制为与平准化目标值x同等的值的电力平准化控制。
对如以上那样构成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平准化***1中的平准化目标值的决定方法进行说明。在如上所述的电力平准化控制中,确定平准化周期,并进行基于过去的平准化周期来更新以后的平准化目标值的反馈控制。变动负载13通常根据人的活动状况发生变动,所以在例如1天的周期中电力需求较高的期间与较低的期间交替产生的情况较多。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预测为变动负载13的电力需求较高的期间与较低的期间交替产生的周期,例如白天需求较高而夜晚需求较低的1天(24小时)确定为平准化周期T0。在T0的其它的例子中也可以确定为夏天需求较高而冬天需求较低的1年。而且,优选电力平准化***1在平准化周期T0内,对蓄电器11蓄电到蓄电容量能够使用的上限,并且在平准化周期内,在成为蓄电容量能够使用的下限的状态,平准化周期结束时,与平准化周期的初始的蓄电余量相同。
图4是说明平准化周期中的电力平准化控制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4中,横轴是时间,纵轴是电力、电量以及蓄电余量。图4示有平准化周期T0中的受电电力Pin、累积电量Ein、负载电力Pl以及蓄电余量Br的变化的一个例子。另外,图4示有平准化目标值x、蓄电余量初始值B0、蓄电余量使用下限Bl以及蓄电余量使用上限Bu的一个例子。
这里,对蓄电余量使用下限Bl进行说明。在电力平准化***1中,在蓄电余量Br的容量用完之前,为了避免停电需要重新开始来自电源3的受电。但是例如,在产生平准化目标值x的控制误差,平准化目标值x降低所需程度以上的情况下,有时在累积电量Ein中产生受电电量较高的峰值。为了避免这样的累积电量Ein的峰值产生,如图4所示,判定为蓄电余量Br不足的值,必须相对于“零”设定为包含吸收控制误差的安全系数。将该值称为蓄电余量使用下限Bl,为预先指定的值,或者根据蓄电余量状态的超过或不足量来决定的值。
这样,在电力平准化***1中,目标决定部22设定蓄电余量使用下限Bl,在上一个平准化周期中的蓄电余量最小值低于该蓄电余量使用下限Bl时,判定为蓄电余量状态为不足。由此,缩小蓄电余量Br成为“零”的可能性,并且也能够防止累积电量Ein的较高的峰值的产生。
接下来,对蓄电余量使用上限Bu进行说明。蓄电器不是电源,所以为了平准化放出的电力需要通过充电来恢复。这里,存在若蓄电器维持充满电,则即使得到充电机会也不能充电,能够放电的电量也减少的情况。其结果峰值减少能力也同样恶化,所以与蓄电余量使用下限相同,对上限也需要通过安全系数来判定充满电。将该判定所使用的值称为蓄电余量使用上限Bu,在目标决定部22中被预先指定。另外,一般地,蓄电器的充电电压的上限被确定,若接近充满电则随着充电电压与蓄电器的电压的差值变小,充电电流也变小,所以充电速度降低。例如,若蓄电余量Br≈85(%),则蓄电余量Br的倾角发生变化,充电速度明显降低。将该充电速度降低的蓄电容量的区域,称为恒压充电区域。
然而,在包含恒压充电区域地最大限度地使用蓄电容量的情况下,为了在平准化周期内恢复释放出的电力,电力平准化***1必须根据充电速度抑制为了平准化而释放的电量。但是,恒压充电区域的充电速度呈指数函数减少,所以能够释放的电量显著减少,且峰值减少能力也同样恶化。因此,在电力平准化***1中,也可以不积极地使用恒压充电区域,而是只要蓄电余量到达该区域的下限就视为充满电。若将视为该充满电时的蓄电余量Br的值设定为蓄电余量使用上限Bu,则能够避免由维持充满电和充电速度的降低引起的性能恶化,所以优选。将恒压充电区域的下限一般表示为蓄电器11的规格。
在图4中,蓄电余量Br在平准化周期T0的开始时刻t=0,是蓄电余量初始值B0。而且,在电力平准化***1中进行了电力平准化控制的结果,蓄电余量Br在时刻t=t5,在蓄电余量Br=蓄电余量使用上限Bu附近成为最大。另外,在时刻t=t6,在蓄电余量Br=蓄电余量使用下限Bl附近成为最低,在平准化周期T0的结束时刻t=T0时,再次蓄电余量Br=B0。在成为了这样的动作结果的情况下的平准化目标值x是有效地利用蓄电器11的蓄电容量,并能够使要求时限内的受电电量的峰值降为最低的理想的值。
在如上所述的电力平准化***1中,基于蓄电余量Br的平准化周期T0中的变化来决定平准化目标值x的电力平准化控制,需要以下的基准输入要素。即,平准化周期T0中的蓄电余量最大值Bmax、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最终蓄电余量B以及蓄电余量收支Bd。最终蓄电余量B是平准化周期结束时的蓄电余量Br,蓄电余量收支Bd是平准化周期开始时与结束时的蓄电余量Br的差值。
图5是表示蓄电余量Br不足的情况下的平准化控制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5中,横轴是时间,纵轴是电力、电量以及蓄电余量。图5示有平准化周期T0中的受电电力Pin、累积电量Ein、负载电力Pl以及蓄电余量Br的变化的一个例子。另外,图5示有平准化目标值x、蓄电余量初始值B0、蓄电余量使用下限Bl以及蓄电余量使用上限Bu的一个例子。
在图5中,蓄电余量Br在平准化周期T0的开始时刻t=0时,是蓄电余量初始值B0。而且,在电力平准化***1中进行了电力平准化控制的结果,蓄电余量Br在区域5A在蓄电余量Br=蓄电余量使用上限Bu附近成为蓄电余量最大值Bmax。另外,在区域5B在低于蓄电余量Br=蓄电余量使用下限Bl的附近成为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在平准化周期T0的结束时刻t=T0时,如区域5C所示再次成为蓄电余量Br=最终蓄电余量B。在图5的例子中,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低于蓄电余量使用下限Bl,所以判别为蓄电余量Br不足。
图6是表示蓄电余量Br过多的情况下的平准化控制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6中,横轴是时间,纵轴是电力、电量以及蓄电余量。图6示有平准化周期T0中的受电电力Pin、累积电量Ein、负载电力Pl以及蓄电余量Br的变化的一个例子。另外,图6示有平准化目标值x、蓄电余量初始值B0、蓄电余量使用下限Bl以及蓄电余量使用上限Bu的一个例子。
在图6中,蓄电余量Br在平准化周期T0的开始时刻t=0时,是蓄电余量初始值B0。而且,在电力平准化***1中进行了电力平准化控制的结果,蓄电余量Br在区域6A在蓄电余量Br=蓄电余量使用上限Bu附近成为蓄电余量最大值Bmax。另外,在区域6B超过蓄电余量Br=蓄电余量使用下限Bl的位置成为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在平准化周期T0的结束时刻t=T0时,如区域6C所示再次成为蓄电余量Br=最终蓄电余量B。在图5的例子中,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超过蓄电余量使用下限Bl,所以判别为蓄电余量Br过多。
图7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平准化***1中,使平准化目标值x减少的情况下的变化量决定方法的示意图。在图7中,横轴是时间,纵轴是电力以及电量,示有平准化周期T0中的变动负载13的相对于时间的变动。考虑使该平准化周期T0中的平准化目标值x减少了变化量dx的情况。
这里,以区域α表示的电量是由于使平准化目标值x减少了变化量dx而需要的放电电量,以区域β表示的电量是由于使平准化目标值x减少了变化量dx而减少的充电电量。此时,将区域α与区域β加在一起的电量相当于由于使平准化目标值x减少了变化量dx而减少的蓄电余量Br的过多量。以该蓄电余量Br的过多量,与变化量dx乘以平准化周期T0而得的值相当的方式,来决定变化量dx。
此外,在蓄电余量Br不足的情况下也相同。即,目标决定部22以由于使平准化目标值x增加了变化量dx而成为不需要的充电电量与需要的放电电量的和,与由于使平准化目标值x增加了变化量dx而增加的蓄电余量Br的不足量相当的方式来决定变化量dx。
以下,参照图8~图15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平准化***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8~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平准化***1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0是对蓄电器的余量用尽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如图8所示,在目标决定部22中,预先进行电力平准化控制的初始参数设定。即设定平准化周期T0、要求时限T1、监视时间T2、平准化周期开始时刻,并储存至存储部24。另外,设定用于控制平准化目标值决定的蓄电余量使用上限Bu(%)、蓄电余量使用下限Bl(%)、平准化目标值的初始值x=x0(Wh)、蓄电容量Bc(Wh),并储存至存储部24(S52)。
目标决定部22通过对未图示的时刻获取部和储存于存储部24的平准化周期开始时刻进行比较,来监视在S52中设定的平准化周期开始时刻是否到来(S53:否)。若平准化周期开始时刻到来(S53:是),则目标决定部22首先获取蓄电余量B(%)来作为蓄电余量Br的初始值(S54),并开始平准化控制(S55)。
进入图9的处理,目标决定部22对平准化周期计时器(未图示)进行复位(S61)。另外,目标决定部22复位为蓄电余量最大值Bmax=Br(%)、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Br(%)、蓄电余量初始值B0=Br(S62),并对要求时限计时器(未图示)进行复位(S63)。目标决定部22向开关控制部26,输出用于闭合开关5而开始受电的动作信号,开关5根据来自开关控制部26的指示信号闭合连接。此时蓄电器11检测输入正常,并开始或者继续充电和来自电源3的对负载的供电(S64)。目标决定部22复位为累积电量Ein=0(Wh)(S65),并且对监视控制周期计时器(未图示)进行复位(S66)。
目标决定部22进行监视直到监视控制周期计时器到期为止(S67:否),若到期(S67:是),则获取由蓄电余量测量部12测量出的蓄电余量Br(S68)。目标决定部22对获取的蓄电余量Br与蓄电余量最大值Bmax进行比较,在蓄电余量Br是蓄电余量最大值Bmax以下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71(S69:是)。在蓄电余量Br比蓄电余量最大值Bmax大的情况下(S69:否),目标决定部22将蓄电余量最大值Bmax更新为蓄电余量Br(S70),并存储至存储部24,并且使处理进入S71。目标决定部22对获取的蓄电余量Br与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进行比较,在蓄电余量Br是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以上的情况下,使处理进入S73(S71:是)。在蓄电余量Br比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小的情况下(S71:否),目标决定部22将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更新为蓄电余量Br(S72),并存储至23,并且使处理进入S73。目标决定部22通过受电电力测量部9获取受电电力Pin(W)(S73)。
进入图10的处理,目标决定部22计算累积受电电量Ein=Ein+Pin×T2,并且存储至存储部24(S81)。开关控制部26对在S81中计算出的累积受电电量Ein与当前的平准化目标值x进行比较,在累积受电电量Ein低于平准化目标值x的情况下(S82:否),使处理进入S84。在S81中计算出的累积受电电量Ein是平准化目标值x以上的情况下(S82:是),开关控制部26向开关5输出切断连接的动作信号,而开关5切断连接。此时蓄电器检测输入断开,而开始或者继续通过放电进行的向负载的供电(S83)。
目标决定部22在判别为要求时限计时器未到期期间(S84:否),重复S66至S84的处理。若目标决定部22判别要求时限计时器到期(S84:是),则判别平准化周期计时器是否到期(S85)。目标决定部22在判别为平准化周期计时器未到期期间(S85:否),重复S63至S85的处理。若目标决定部22判别出平准化周期计时器到期(S85:是),则计算蓄电余量收支Bd=Br-B0(S86),并使处理进入平准化目标值x的决定处理(S90)。此时,也可以将当前的蓄电余量Br作为最终蓄电余量B存储至存储部24。
在S90中,目标决定部22判别是否符合蓄电余量最大值Bmax<蓄电余量使用上限Bu,或者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蓄电余量使用下限Bl,或者蓄电余量收支Bd<0这样的条件(S87)。在判别结果符合条件的情况下,目标决定部22判断为增加平准化目标值x并使处理进入图11,在不符合的情况下使处理进入S88。
目标决定部22判别是否符合蓄电余量最大值Bmax>蓄电余量使用上限Bu,并且,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蓄电余量使用下限Bl,并且,蓄电余量收支Bd>0的条件(S88)。在判别结果符合条件的情况下(S88:是),目标决定部22判断为减少平准化目标值x,而使处理进入图13。在判别结果不符合条件的情况下,目标决定部22不变更平准化目标值x,而返回到图8的处理。
此外,在上述的处理中目标决定部22通过将蓄电余量最大值Bmax、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蓄电初始值B0等储存至存储部24、或者从存储部24读出来进行判别处理等。
这里,对是增加还是减少平准化目标值x的判断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图10的S87作为增加的条件、将S88作为减少的条件来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根据在下一个平准化周期T0中,是增加还是减少平准化目标值x,以如下的方式来确定与上述的基准输入要素相关的条件。
减少条件)在减少平准化目标值x的情况下
条件1a)蓄电余量最大值Bmax>蓄电余量使用上限Bu
条件1b)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蓄电余量使用下限Bl
条件1c)蓄电余量收支Bd>0
条件1d)最终蓄电余量B>蓄电余量使用上限Bu
增加条件)在增加平准化目标值x的情况下
条件2a)蓄电余量最大值Bmax<蓄电余量使用上限Bu
条件2b)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蓄电余量使用下限Bl
条件2c)蓄电余量收支Bd<0
条件2d)最终蓄电余量B<蓄电余量使用上限Bu
上述,对于减少条件从四个条件中选择至少一个来作为决定条件,对于增加条件从四个条件中选择至少一个来作为决定条件。在选择出多个条件的情况下,取它们的逻辑和或者逻辑积。在本变形例中,例如对于蓄电容量中没有充分的富余的情况,为了避免停电,使增加平准化目标值x的增加条件优先,在减少条件中取逻辑积,在增加条件中取逻辑和。若这样,则对于减少条件得到15个条件,对于增加条件得到15个条件。并且,若考虑首先判别是否适用于减少条件,即,是否适用于减少平准化目标值x的条件的情况,和首先判别是否适用于增加条件的情况,则得到15×15×2=450个条件。这些条件全部能够在电力平准化***1中应用,包含于第一实施方式。
例如,以如下方式表示在图10中说明的条件。
减少条件):条件1a、并且,条件1b、并且,条件1c(逻辑积)
增加条件):条件2a、或者,条件2b、或者,条件2c(逻辑和)
接下来,参照图11至图13,对平准化目标值x的增加量决定处理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平准化目标值x的增加量决定处理的流程图,图12是对扩张蓄电余量进行说明的图,图13是说明平准化目标值x的增加量决定的处理的图。如图11所示,在增加量决定处理100中,目标决定部22判别是否为蓄电余量使用下限Bl-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0-蓄电余量收支Bd(S91)。
在图12中,横轴是时间,纵轴是电力、电量以及蓄电余量。图12示有平准化周期T0中的受电电力Pin、累积电量Ein、负载电力Pl以及蓄电余量Br的变化的一个例子。另外,示有蓄电余量允许下限Blim。这里,关注蓄电余量Br。
这里,对蓄电余量允许下限Blim进行说明。在反复充放电的情况下,在与通过充电贮存的蓄电余量Br相比被释放的电力较大的情况下,例如即使在放电中的某一监视时刻蓄电余量Br≠0,也考虑在下一监视时刻前的时刻蓄电余量Br=0。即,监视时间T2有限,所以即使在某一监视时刻测量到存在蓄电余量Br,在下一监视时刻之前也用完余量,而对变动负载13的电力供给停止,且产生负载停止。因此,在变动负载13是像计算机那样不允许意外停止的负载的情况下,需要以监视蓄电余量Br,并通过在成为空之前闭合开关5来进行来自电源3的受电的方式切换的控制。
因此进行“没有蓄电余量”的判定的蓄电余量Br的下限,不是“零”,而需要设为剩余仅在下一监视时刻之前满足需求的余量的值。将该值称为蓄电余量允许下限Blim。蓄电余量允许下限Blim决定为仅满足监视时间T2与蓄电器11的能够放电最大电力Pmax或者变动负载13的最大电力的积的蓄电余量Br的值,为了安全也可以加上安全系数δ。例如由式1表示蓄电余量允许下限Blim。
Blim=100×Pmax(W)×T2(h)/Bc(Wh)+δ(%)…(式1)
这里,Bc是蓄电容量。像这样,在图12中的区域12A中,蓄电余量Br成为蓄电余量允许下限Blim以下,而事实上为没有蓄电余量Br的状态。
此外,通常,设定为若蓄电余量Br低于蓄电余量使用下限Bl,则为了避免停电进行蓄电器11的充电。但是,如果蓄电余量Br中有富余,则像图12所示的扩张蓄电余量Br’那样变化,应该成为扩张最小蓄电余量B1。因此,在计算平准化目标值x的变化量dx时,不直接使用蓄电余量Br的值,而是作为蓄电余量Br基于扩张蓄电余量Br’发生变化后的值来处理。该扩张蓄电余量Br’例如通过从蓄电余量Br中减去为了避免停电而闭合了开关5期间的受电电量来计算。
在图13中,横轴是时间,纵轴是电力、电量以及蓄电余量。图13示有平准化周期T0中的受电电力Pin、累积电量Ein、负载电力Pl以及蓄电余量Br的变化的一个例子。这里,关注蓄电余量Br。
在图13中,示有图11的S91的判定中的最小值不足量=Bl-Bmin以及,收支不足量=0-Bd。在本实施方式中,目标决定部22参照储存于存储部24的蓄电余量Br来计算,并将最小值不足量与收支不足量中的较大的一方,作为蓄电余量Br的不足量,并判定为用于改变平准化目标值x的变化基准量Bx。
即,返回到图11,目标决定部22在最小值不足量=Bl-Bmin是收支不足量=0-Bd以上的情况下(S91:是),设为蓄电余量Br的变化基准量Bx=Bl-Bmin(S92)。目标决定部22在最小值不足量=Bl-Bmin不是收支不足量=0-Bd以上的情况下(S91:否),设为蓄电余量Br的变化基准量Bx=0-Bd(S93)。
这样目标决定部22将最小值不足量与收支不足量中的较大的一方,作为蓄电余量Br的不足量,并判定为用于改变平准化目标值x的变化基准量Bx。
另外,根据S87的平准化目标值增加条件、和增加时的变化基准量Bx的判定条件的选择方法,存在Bx为负的情况,但此时优选Bx=0。
此时,利用以下的式2表示平准化目标值x的变化量。
目标值增加量(变化量dx)(Wh)=0.01×由于目标值增加而减少的蓄电余量Br的不足量(%)×蓄电容量Bc(Wh)/平准化周期T0(h)…(式2)
即,目标决定部22设为变化量dx=0.01×Bx×Bc/T0(S94),且置换为平准化目标值x=x+dx,返回到图8的处理(S95)。
接下来,参照图14、图15对平准化目标值x的减少量决定处理进行说明。图14是表示平准化目标值x的减少量决定的处理的流程图,图15是说明平准化目标值x的减少量决定的处理的图。如图14所示,在减少量决定处理110中,目标决定部22判别蓄电余量最大值Bmax―蓄电余量使用上限Bu≥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蓄电余量使用下限Bl是否成立(S101)。
在图15中,横轴是时间,纵轴是电力、电量以及蓄电余量。图15示有平准化周期T0中的受电电力Pin、累积电量Ein、负载电力Pl以及蓄电余量Br的变化的一个例子。这里,关注蓄电余量Br。在图15中,示有图14的S101的判定中的余量过多量=Bmax―Bu,以及最小值富余量=Bmin-Bl。目标决定部22参照储存于存储部24的蓄电余量Br,将余量过多量与最小值富余量中较小的一方,作为蓄电余量Br的过多量,并判定为用于改变平准化目标值x的变化基准量Bx。
即,返回到图14,目标决定部22在余量过多量=蓄电余量最大值Bmax―蓄电余量使用上限Bu是最小值富余量=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蓄电余量使用下限Bl以上的情况下(S101:是),使处理进入S102。在S102中,设为变化基准量Bx=Bmin-Bl。目标决定部22在余量过多量=蓄电余量最大值Bmax―蓄电余量使用上限Bu小于最小值富余量=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蓄电余量使用下限Bl的情况下(S101:否),设为变化基准量Bx=Bmax-Bu(S103)。另外,根据S88的平准化目标值减少条件、和减少时的变化基准量Bx的判定条件的选择方法,存在Bx为负的情况,但此时优选Bx=0。
此时,利用以下的式3表示平准化目标值x的变化量。
目标值减少量(变化量dx)(Wh)=0.01×由于目标值减少而减少的蓄电余量Br的过多量(%)×蓄电容量Bc(Wh)/平准化周期T0(h)…(式3)
即,目标决定部22设为变化量dx=0.01×Bx×Bc/T0(S104),置换为平准化目标值x=x-dx,返回到图8的处理(S105)。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平准化***1,基于蓄电余量Br的平准化周期T0中的蓄电余量最大值Bmax、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以及蓄电余量收支Bd中的至少一个来计算下一个平准化周期T0中的平准化目标值x的变化量dx,并变更下一个平准化周期T0中的平准化目标值x。
即,在增加的情况下,目标决定部22基于最小值不足量=Bl-Bmin、与收支不足量=0-Bd的较大的一方,使平准化目标值x增加。在减少的情况下,目标决定部22基于余量过多量=Bmax―Bu与最小值富余量=Bmin-Bl之间的较小的一方,使平准化目标值x减少。
这样,以通过改变平准化目标值x而变化的蓄电器11的充电电量与变化的放电电量的和,与通过改变平准化目标值x而变化的电量相等的方式,来改变平准化目标值x。由此,电力平准化***1能够进行适合变动负载13的状态的平准化控制。
此时,根据蓄电余量Br的超过或不足的程度来决定变化量dx,所以在下一个平准化周期T0中,容易成为适合电源3、变动负载13的状况的平准化目标值x。因此,能够减少受电电力Pin的峰值,并能够防止由蓄电器11的余量不足引起的受电电力的上升、不能够确保到平准化周期T0的结束时为止所需要的蓄电余量Br的情况。因此,能够防止由蓄电器11的超过或不足引起的平准化效果的恶化,能够使电力平准化***1成为平准化效果较高的***。
另外,每当获取蓄电余量Br就更新蓄电余量Br的平准化周期T0中的蓄电余量最大值Bmax、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从而能够构成为不需要具有如存储所有蓄电余量Br那样的较大的存储容量的存储部。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接下来,参照图16至图18,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平准化***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本变形例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以及动作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说明。本变形例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平准化目标值x的变化量dx决定方法的变形例。因此,电力平准化***1的结构以及、到判断平准化目标值x的增减之前的图8至图11的处理,在本变形例中也相同。
首先,参照图16至图18,对本变形例的增加量决定处理进行说明。图16是表示增加量决定处理120的流程图。如图16所示,目标决定部22通过以下的式4来确定变化基准值Bx(S111)。
Bx=max(min(max(100-Bmax,Bl),Bl-Bmin),-Bd)…(式4)
这里,函数f(a,b)=max(a,b)输出变量a、b中较大的一方的值,函数g(a,b)=min(a,b)输出变量a、b中较小的一方的值。
即,变化基准值Bx通过以下的逻辑来决定。
(1)若(蓄电余量减少量:-Bd)≥(蓄电余量最小值低于使用下限的量:Bl-Bmin),则Bx=-Bd。这是补充相对于平准化周期T0的开始时的、结束时的蓄电余量Br的余量减少量的值。
(2)在不是(1)的情况下,若(蓄电余量最小值低于蓄电余量使用下限的量:Bl-Bmin)≤(使用下限:Bl),则Bx=Bl-Bmin。这是补充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低于蓄电余量使用下限Bl的量。
(3)在不是(1)以及(2)的情况下,若(蓄电余量最小值低于蓄电余量使用下限的量:Bl-Bmin)≤(蓄电容量与蓄电余量最大值的差值:100-Bmax),则Bx=Bl-Bmin。此时,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为负的值,所以只要是蓄电余量最大值Bmax较低,即使提高平准化目标值x也剩有充电的富余的情况,就补充该量。
图17是说明平准化目标值x的增加量决定的处理中的上述(3)的图。在图17中,横轴是时间,纵轴是电力、电量以及蓄电余量。图17示有平准化周期T0中的受电电力Pin、累积电量Ein、负载电力Pl以及蓄电余量Br的变化的一个例子。这里,关注蓄电余量Br。
在图17中,示有图16的S111的判定中的最小值不足量=Bl-Bmin、收支不足量=0-Bd以及蓄电容量与蓄电余量最大值的差值=100-Bmax。目标决定部22参照在平准化周期T0的结束时储存至存储部24的蓄电余量Br进行计算,在蓄电容量与蓄电余量最大值的差值比最小值不足量=Bl-Bmin大的情况下,蓄电器11的容量有富余,所以变化量基准值Bx=Bl-Bmin。此外此时,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使用参照图12说明的扩张蓄电余量Br’的最小值。
(4)在不是(1)至(3)中的任意一项的情况下,将(蓄电余量减少量:-Bd)、(蓄电容量与蓄电余量最大值的差值:100-Bmin)、(蓄电余量使用下限:Bl)中的最大的量设为变化基准值Bx。在不能够保持原样地补充作为负的值的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低于使用下限的量的情况下,根据这些值的最大的值来决定不足量。
图18是说明平准化目标值x的增加量决定的处理中的上述(4)的图。在图18中,横轴是时间,纵轴是电力、电量以及蓄电余量。图18示有平准化周期T0中的受电电力Pin、累积电量Ein、负载电力Pl以及蓄电余量Br的变化的一个例子。这里,关注蓄电余量Br。
在图18中,示有图16的S111的判定中的(最小值不足量:Bl-Bmin)、(收支不足量:0-Bd)以及(蓄电容量与蓄电余量最大值的差值:100-Bmax)、以及(蓄电余量使用下限:Bl)。目标决定部22参照在平准化周期T0结束时储存至存储部24的蓄电余量Br进行计算。即,目标决定部22将最小值不足量、收支不足量、蓄电容量与蓄电余量最大值的差值、以及蓄电余量使用下限中的最大值作为蓄电余量的不足量,判定为用于改变平准化目标值x的变化基准量Bx。此外此时,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为使用参照图12说明的扩张蓄电余量Br’的最小值的值。
如以上那样,蓄电余量减少量(-Bd)是不取决于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是否是负的值的不足量,所以保持原样地成为候补。蓄电容量与余量最大值的差值=100-Bmax是没有用完蓄电容量的量,作为可充电电力的富余而成为候补。蓄电余量使用下限Bl是实际的蓄电余量Br(不是扩张蓄电余量Br’)的最小值低于使用下限的量,以意味着确保使用下限量的电量而成为候补。此外,若用式子表示上述逻辑,则为上述式4。
再次参照图16,目标决定部22设为变化量dx=0.01×Bx×Bc/T0(S112),置换为平准化目标值x=x+dx,返回到图8的处理(S113)。
接下来,参照图19,对本变形例的平准化目标值x的减少量的决定方法进行说明。图19是表示减少量决定处理130的流程图。如图19所示,目标决定部22通过以下的式5来确定变化基准值Bx(S121)。
Bx=min(Bmax-Bu,Bmin-Bl)…(式5)
式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减少量决定处理110中的S101~S103的处理相同。
目标决定部22设为变化量dx=0.01×Bx×Bc/T0(S122),置换为平准化目标值x=x-dx,返回到图8的处理(S123)。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变形例,基于蓄电余量Br的平准化周期T0中的蓄电余量最大值Bmax、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蓄电余量收支Bd以及蓄电余量使用下限Bl中的至少一个来计算下一个平准化周期T0中的平准化目标值x的变化量dx,变更下一个平准化周期T0中的平准化目标值x。
例如,在增加的情况下,目标决定部22通过基于式4计算变化基准值Bx来使平准化目标值x增加。在减少的情况下,目标决定部22通过基于式5计算变化基准值Bx来使平准化目标值x减少。
这样,以通过改变平准化目标值x而变化的蓄电器11的充电电量与变化的放电电量的和,与通过改变平准化目标值x而变化的电量相等的方式,来改变平准化目标值x。由此,电力平准化***1能够进行适合变动负载13的状态的平准化控制。
此时,根据蓄电余量Br的超过或不足的程度来决定变化量dx,所以在下一个平准化周期T0中,容易成为适合电源3、变动负载13的状况的平准化目标值x。因此,能够减少受电电力Pin的峰值,并能够防止由蓄电器11的余量不足引起的受电电力的上升、不能够确保到平准化周期T0的结束时为止所需要的蓄电余量Br的情况。因此,能够防止由蓄电器11的超过或不足引起的平准化效果的恶化,能够使电力平准化***1成为平准化效果较高的***。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20至图25,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力平准化***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以及动作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平准化目标值x的变化量dx决定方法的变形例。因此,电力平准化***1的结构以及图8的处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相同。
图20是接着图8的处理进行的处理。如图20所示,目标决定部22对平准化周期计时器(未图示)进行复位(S161)。另外,目标决定部22复位为蓄电余量最大值Bmax=Br(%)、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Br(%),蓄电余量初始值B0=Br,并且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没有设定,但设定为累积电量最大值Emax=0(Wh)(S162)。并且,目标决定部22对要求时限计时器(未图示)进行复位(S163)。
目标决定部22向开关控制部26输出用于闭合开关5而开始受电的动作信号,开关5根据来自开关控制部26的指示信号闭合连接。此时蓄电器11检测输入正常,开始或者继续充电和来自电源3的对负载的供电(S164)。目标决定部22复位为累积电量Ein=0(Wh)(S165),并且对监视控制周期计时器(未图示)进行复位(S166)。
目标决定部22到监视控制周期计时器到期为止进行监视(S167:否),若到期(S167:是),则获取由蓄电余量测量部12测量出的蓄电余量Br,并且存储至存储部24(S168)。目标决定部22对获取的蓄电余量Br和蓄电余量最大值Bmax进行比较,在蓄电余量Br是蓄电余量最大值Bmax以下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71(S169:是)。在蓄电余量Br比蓄电余量最大值Bmax大的情况下(S169:否),目标决定部22将蓄电余量最大值Bmax更新为蓄电余量Br(S170),并存储至存储部24,处理进入S171。
目标决定部22对获取蓄电余量Br和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进行比较,在蓄电余量Br是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以上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173(S171:是)。在蓄电余量Br比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小的情况下(S171:否),目标决定部22将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更新为蓄电余量Br(S172),并存储至存储部24,并且使处理进入S173。目标决定部22通过受电电力测量部9获取受电电力Pin(W)(S173)。
进入图21的处理,目标决定部22计算累积受电电量Ein=Ein+Pin×T2并且存储至存储部24(S181)。开关控制部26判别累积受电电量Ein是否是累积电量最大值Emax以下(S182)。若判别为累积受电电量Ein是累积电量最大值Emax以下(S182:是),则开关控制部26使处理进入S184。若判别为累积受电电量Ein比累积电量最大值Emax大(S182:否),则开关控制部26设定为累积电量最大值Emax=累积受电电量Ein(S183),并使处理进入S184。
开关控制部26对在S181中计算出的累积受电电量Ein和当前的平准化目标值x进行比较,在累积受电电量Ein低于平准化目标值x的情况下(S184:否),使处理进入S186。开关控制部26在S181中计算出的累积受电电量Ein是平准化目标值x以上的情况下(S182:是),向开关5输出切断连接的动作信号,开关5切断连接。此时蓄电器检测输入断开,开始或者继续通过放电进行的对负载的供电(S183)。
目标决定部22在判别为要求时限计时器未到期期间(S186:否),重复S166至S186的处理。若目标决定部22判别为要求时限计时器到期(S186:是),则判别平准化周期计时器是否到期(S187)。目标决定部22在判别为平准化周期计时器未到期期间(S187:否),重复S163至S187的处理。若目标决定部22判别为平准化周期计时器到期(S187:是),则计算蓄电余量收支Bd=B-B0(S188),并使处理进入平准化目标值x的决定处理200。此时,也可以将当前的蓄电余量Br作为最终蓄电余量B存储至存储部24。
在平准化目标值x的决定处理200中,目标决定部22判别是否符合蓄电余量最大值Bmax<蓄电余量使用上限Bu,或者,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蓄电余量使用下限Bl,或者,蓄电余量收支Bd<0的条件(S189)。在判别结果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使处理进入图22(S189:是),在不符合的情况下,使处理进入S190(S189:否)。判别是否符合蓄电余量最大值Bmax>蓄电余量使用上限Bu,并且,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蓄电余量使用下限Bl,并且,蓄电余量收支Bd>0的条件(S190)。在判别结果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使处理进入图24,在不符合的情况下返回到图20的处理。
参照图22、图23,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增加量决定处理进行说明。图22是表示增加量决定处理140的流程图,图23是说明增加量决定处理的图。在图22的处理中,S111至S113是与图16的S111至S113相同的处理。即,如图22所示,目标决定部22通过上述式4确定变化基准值Bx(S111)。
目标决定部22设为变化量dx=0.01×Bx×Bc/T0(S112),置换为平准化目标值x=x+dx(S113)。目标决定部22判别累积电量最大值Emax是否是平准化目标值x以上(S114),若Emax≥x(S114:是),则设定为平准化目标值x=累积电量最大值Emax(S115),返回到图8的处理。若Emax≥x不成立(S114:否),则保持原样地返回到图8的处理。
这里,参照图23,对将累积电量最大值Emax设定为平准化目标值x的情况进行说明。图23示有两个连续的平准化周期T0中的累积电量Ein、负载电力Pl、以及蓄电余量Br的变化的一个例子。在图23中,横轴是时间,纵轴是电力、电量以及蓄电余量。这里,关注累积电量Ein、蓄电余量Br。
目标决定部22如S111所示,参照储存于存储部24的蓄电余量Br计算基于式4计算出的变化基准值Bx。在图23中,示有在第一周期的平准化周期T0中计算出的变化基准值Bx=收支不足量=-Bd。例如,计算出基于该变化基准值Bx计算出的变化量为dx=0.42%。另一方面,在该第一周期的平准化周期T0中,产生比平准化目标值x高的累积电量最大值Emax。该累积电量最大值Emax比成为下一个平准化目标值的x+dx=x+0.42(%)高。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平准化***1中,存在采用基于前一天的累积电量Ein中的累积电量最大值Emax作为以后的一年间的契约电量决定基本费用的要求契约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前一天的累积电量最大值Emax影响以后一年间。因此,在产生比前一天以前的累积电量最大值Emax高的峰值电量之后,通过降低峰值,来使得不超过该值很重要。因此,在通过基本方式决定出的目标值低于前一天的峰值电量的情况下,将目标值设为前一天的峰值电量的值。因此,如图22的S115的处理那样,设为平准化目标值x=累积电量最大值Emax。
此外,严格来说,为了不超过前一天的累积电量最大值Emax,应用的值也能够为以下的式6。
下一次平准化目标值(x+dx)=这一次的累积电量最大值Emax-这一次的累积电量最大值Emax×监视时间T2/要求时限T1…(式6)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累积电量Ein的峰值,能够防止超过前一次的累积电量最大值Emax。
接下来,参照图24、图25对平准化目标值x的减少量决定处理进行说明。图24是表示平准化目标值x的减少量决定的处理150的流程图,图25是说明平准化目标值x的减少量决定的处理的图。如图24所示,目标决定部22通过上述式5来确定变化基准值Bx(S121)。
在图25中,横轴是时间,纵轴是电力、电量以及蓄电余量。图25示有两个连续的平准化周期T0中的累积电量Ein、负载电力Pl以及蓄电余量Br的变化的一个例子。这里,关注蓄电余量Br。在图25的例子中,蓄电余量Br在整个期间为几乎接近100%的值,若考虑蓄电余量使用上限Bu约为85%,蓄电余量使用下限Bl约为30%,则余量过多量<最小值富余量=Bmin-Bl。因此在图25中,示有在图24的S121的判定中的余量过多量=Bmax―Bu。
返回到图24,目标决定部22参照储存于存储部24的蓄电余量Br,将余量过多量作为蓄电余量Br的过多量,判定为用于改变平准化目标值x的变化基准量Bx。而且,目标决定部22设为变化量dx=0.01×Bx×Bc/T0(S122),置换为平准化目标值x=x-dx,并进入S124的处理(S123)。
目标决定部22判别是否符合蓄电余量最大值Bmax=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并且,累积电量最大值Emax≤平准化目标值x的条件(S124)。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目标决定部22设定为平准化目标值x=累积电量最大值Emax(S125),在不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保持原样地返回到图20的处理。
在图25的例子中,在最初的平准化周期T0中,在整个平准化周期T0通常为充满电状态。即,意味着在平准化周期T0中完全不发生充放电,仅根据蓄电余量Br不能够推断过多量。作为可能性,在平准化目标值x过大的情况下,也像这样,成为不发生充放电的状态。
在图25的最初的平准化周期T0的情况下,通常是充满电状态,但通过第一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的方式决定出的平准化目标值x,例如是dx=0.13(%)。另一方面,在最初的平准化周期T0中,累积电量最大值Emax超过平准化目标值x的量为4.5%。此时,从通过第一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决定的平准化目标值x来看,超过前一天的峰值电量。这是图24为是的情况,目标决定部22将下一个平准化周期T0的平准化目标值x,设为之前的平准化周期T0的累积电量最大值Emax的值。
此外,严格来说,也能够与平准化目标初始值决定方法相同地,通过以下的式7设定应用的值。
下一次平准化目标值(x-dx)=这一次的累积电量最大值Emax-这一次的累积电量最大值Emax×监视时间T2/要求时限T1…(式7)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累积电量Ein的峰值,并能够防止超过前次的累积电量最大值Emax。此外,也可以为目标决定部22基于开关5的状态来检测蓄电器11的放电,并将放电实际结果储存于存储部24。另外,目标决定部22也可以将受电电力Pin储存于存储部24,并基于储存的受电电力Pin来计算峰值CF,基于峰值CF来判别放电的有无。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力平准化***1,基于蓄电余量Br的平准化周期T0中的蓄电余量最大值Bmax、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以及蓄电余量收支Bd中的至少一个来计算下一个平准化周期T0中的平准化目标值x的变化量dx,并变更下一个平准化周期T0中的平准化目标值x。
例如,在增加的情况下,目标决定部22基于最小值不足量=Bl-Bmin、或收支不足量=0-Bd的较大的一方,使平准化目标值x增加。或者,基于Bx=max(min(max(100-Bmax,Bl),Bl-Bmin,-Bd)使平准化目标值x增加。在减少的情况下,目标决定部22基于余量过多量=Bmax-Bu和最小值富余量=Bmin-Bl之间的较小的一方,使平准化目标值x减少。
这样,以通过改变平准化目标值x而变化的蓄电器11的充电电量与变化的放电电量的和、与通过改变平准化目标值x而变化的电量相等的方式,来改变平准化目标值x。由此,电力平准化***1能够进行适合于变动负载13的状态的平准化控制。
此时,根据蓄电余量Br的超过或不足的程度来决定变化量dx,所以在下一个平准化周期T0中,容易成为适合电源3、变动负载13的状况的平准化目标值x。因此,能够减少受电电力Pin的峰值,能够防止由蓄电器11的余量不足引起的受电电力的上升、不能够确保到平准化周期T0的结束时为止所需要的蓄电余量Br的情况。因此,能够防止由蓄电器11的超过或不足引起的平准化效果的恶化,能够使电力平准化***1成为平准化效果较高的***。
并且,对通过上述的方法增加的下一个平准化目标值x+dx、和这一次的累积电量最大值Emax进行比较,在累积电量最大值Emax一方较大的情况下,将下一个平准化目标值x设定为基于累积电量最大值Emax的值。这样,作为代表累积电量Ein的变动的值,通过参照累积电量最大值Emax,来决定变化量dx。由此,能够防止在下一个平准化周期T0中产生超过这一次的累积电量最大值Emax的峰值电量。
在平准化周期T0中的蓄电余量最大值Bmax=蓄电余量最小值Bmin的情况下,对用于通过上述的方法减少的下一个平准化目标值的变化量dx、和这一次的累积电量最大值Emax与平准化目标值x的差进行比较,将较大的一方作为变化量dx。这样,作为代表累积电量Ein的变动的值,通过参照累积电量最大值Emax以及累积电量最小值Emin,来决定变化量dx。由此,在平准化周期T0中一次也未产生放电而蓄电余量Br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下一个平准化目标值x决定为适合变动负载13的状况的值。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存在根据平准化目标值增加条件、和增加时的变化基准量Bx的判定条件的选择方法,或者,平准化目标值减少条件、和减少时的变化基准量Bx的判定条件的选择方法,Bx成为负的情况,但此时优选Bx=0。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还有第二实施方式中,目标决定部22是蓄电余量获取部、目标决定部以及电力计算部的一个例子,存储部24是电力存储部的一个例子。
这里,为了使计算机进行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其变形例、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平准化控制,对被共用地应用的计算机的例子进行说明。图26是表示标准的计算机的硬件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框图。如图26所示,计算机300经由总线310与CentralProcessingUnit(CPU:中央处理器)302、存储器304、输入装置306、输出装置308、外部存储装置312、介质驱动装置314、网络连接装置318等连接。
CPU302是控制计算机300整体的动作的运算处理装置。存储器304是用于预先存储控制计算机300的动作的程序,或者在执行程序时根据需要作为作业区域来使用的存储部。存储器304例如是RandomAccessMemory(RAM:随机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只读存储器)等。输入装置306是若被计算机的使用者操作,则获取与该操作内容对应的来自使用者的各种信息的输入,并将获取的输入信息发送至CPU302的装置,例如是键盘装置、鼠标装置等。输出装置308是输出计算机300的处理结果的装置,包含显示装置等。例如显示装置根据由CPU302发送的显示数据显示文本、图像。
外部存储装置312例如是硬盘等存储装置,是存储由CPU302执行的各种控制程序、获取的数据等的装置。介质驱动装置314是用于进行向便携式记录介质316写入以及读出的装置。CPU302也能够通过经由记录介质驱动装置314读出并执行记录于便携式型记录介质316的规定的控制程序,来进行各种控制处理。便携式记录介质316例如是ConpactDisc(CD)-ROM(光盘只读存储器)、DigitalVersatileDisc(DVD:数字通用光盘)、UniversalSerialBus(USB:通用串行总线)存储器等。网络连接装置318是进行通过有线或者无线在与外部之间进行的各种数据的授受的管理的接口装置。总线310是相互连接上述各装置等,并进行数据的交换的通信路径。
使计算机300执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其变形例、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平准化控制的程序,被存储在例如外部存储装置312。CPU302从外部存储装置312读出程序,并进行电力平准化控制的动作。此时,首先,制作用于使CPU302进行平准化控制的处理的控制程序并存储至外部存储装置312。而且,从输入装置306将规定的指示给予CPU302,从外部存储装置312读出并执行该控制程序。另外,该程序也可以存储于便携式记录介质316。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叙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采取各种结构或者实施方式。例如,平准化目标值x的变化量dx并不限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决定方法。基于代表蓄电余量Br的变动的值决定的变化量dx,例如也可以基于平准化周期T0中的上述蓄电余量的最大值、最小值、以及最初的值与最后的值的差值中的至少一个来决定。
对于在决定变化量dx时所参照的电力,以参照来自电源3的受电电力累积而成的累积电量Ein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以按照每个规定时间平均来自电源3的受电电力Pin的量。另外,也可以为参照按照每个规定时间平均变动负载13的消耗电力的量、规定时间累积的电量。
变化量dx中的增加量、减少量并不限于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组合,也可以以任意的方式组合来使用。另外,增加还是减少平准化目标值x的决定,也能够将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决定方法应用于其他的变形例以及实施方式。
扩张蓄电余量Br’在蓄电余量Br中没有富余的情况下,存在即使保持原样地应用该值也不能够补充不足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基于实际的Br的“蓄电余量最小值低于使用下限的量”。
并且,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方式中,平准化控制部20也可以作为像微型控制器那样的硬件来实现。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力平准化***;3…电源;5…开关;7…蓄电装置;9…受电电力测量部;11…蓄电器;12…蓄电余量测量部;13…变动负载;20…平准化控制部;22…目标决定部;24…存储部;26…开关控制部;27…箭头;29…箭头;Bl…蓄电余量使用下限;Bu…蓄电余量使用上限;Br…蓄电余量;Pin…受电电力;Ein…累积电量;Bmin…蓄电余量最小值;Bmax…蓄电余量最大值;B…最终蓄电余量;T0…平准化周期;Bd…蓄电余量收支;x…平准化目标值;dx…变化量;Bx…变化基准值;Emax…累积电量最大值

Claims (15)

1.一种电力平准化控制装置,在电源与蓄电装置以及负载连接的***中对从所述电源供给的电力进行平准化,其特征在于,具有:
蓄电余量获取部,其每隔监视时间获取所述蓄电装置的蓄电余量;
目标决定部,其在预测为所述负载的电力需求较高的期间和较低的期间交替产生的周期结束时,基于所述蓄电余量获取部获取的所述蓄电余量,计算代表所述周期的所述蓄电余量的变动的蓄电余量代表值,并基于所述蓄电余量代表值,来决定相对于当前的平准化目标值的变化量,从而决定变化了所述变化量的在下一个所述周期使用的用于电力平准化的平准化目标值;以及
控制部,其基于由所述目标决定部决定的在下一个所述周期使用的用于电力平准化的平准化目标值,来控制从所述电源以及所述蓄电装置向所述负载供给的电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平准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决定部,
计算所述蓄电余量的最大值、最小值、最初的值以及最后的值中的至少一个,作为所述周期中的所述蓄电余量代表值,
基于计算出的值,计算所述最大值与预先确定的第一阈值之间的第一差值、所述最小值与预先确定的第二阈值之间的第二差值、以及所述最初的值与所述最后的值之间的第三差值中的至少一个;
通过将用计算出的所述差值除以所述周期所得的值决定为相对于当前的值的变化量来决定在下一个周期使用的平准化目标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平准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阈值是所述蓄电余量使用上限,所述第二阈值是蓄电余量使用下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平准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电力获取部,其获取来自所述电源的受电电力、到按监视时间预先确定的单位时间为止所累积的所述受电电力的累积受电电量、被所述负载消耗的消耗电力以及到预先确定的单位时间为止所累积的所述消耗电力的累积消耗电量中的至少任意一个;
电力计算部,其根据获取的所述受电电力、所述累积受电电量、所述消耗电力以及所述消耗电量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计算各个每单位时间的平均电力或者电量;以及
电力存储部,其存储计算出的所述平均电力或者电量,
所述目标决定部进一步基于代表所述电力存储部存储的所述平均电力或者所述电量内的所述平均电力或者所述电量的变动的值,来决定在下一个所述周期使用的用于电力平准化的平准化目标值相对于当前的平准化目标值的变化量,从而决定在下一个周期使用的平准化目标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平准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决定部通过将基于所述周期的所述蓄电余量代表值的第一变化量候补、和基于代表所述周期的所述平均电力或者所述电量的变动的值的第二变化量候补双方中较大的一方决定为所述变化量,从而决定在下一个周期使用的平准化目标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平准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决定部基于所述电力存储部存储的每单位时间的平均电力或者每单位时间的电量内的所述平均电力的最大值或者所述电量的最大值,来决定在下一个所述周期使用的用于电力平准化的平准化目标值相对于当前的平准化目标值的变化量,从而决定在下一个周期使用的平准化目标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平准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决定部将所述电力存储部存储的每单位时间的平均电力的最大值或者每单位时间的电量的最大值与所述平准化目标值的当前的值之差,决定为在下一个所述周期使用的用于电力平准化的平准化目标值相对于当前的平准化目标值的变化量,从而决定在下一个周期使用的平准化目标值。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力平准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基于用所述第二差值与所述第三差值双方中较大的一方除以所述周期所得的值来决定增加量,从而决定在下一个周期使用的平准化目标值。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力平准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基于用所述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二差值双方中较小的一方除以所述周期所得的值来决定减少量,从而决定在下一个周期使用的平准化目标值。
10.一种电力平准化控制方法,在电源与蓄电装置以及负载连接的***中对从所述电源供给的电力进行平准化,其特征在于,
每隔监视时间获取所述蓄电装置的蓄电余量;
在预测为所述负载的电力需求较高的期间和较低的期间交替产生的周期结束时,基于获取的所述蓄电余量,计算代表所述周期的所述蓄电余量的变动的蓄电余量代表值,并基于所述蓄电余量代表值,来决定相对于当前的平准化目标值的变化量,从而决定变化了所述变化量的在下一个所述周期使用的用于电力平准化的平准化目标值;以及
基于决定出的变化了所述变化量的在下一个所述周期使用的用于电力平准化的平准化目标值,来控制从所述电源以及所述蓄电装置向所述负载供给的电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力平准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决定所述平准化目标值的处理中,
计算所述蓄电余量的最大值、最小值、最初的值以及最后的值中的至少一个,作为所述周期中的所述蓄电余量代表值;
基于计算出的值,计算所述最大值与预先确定的第一阈值之间的第一差值、所述最小值与预先确定的第二阈值之间的第二差值以及所述最初的值与所述最后的值之间的第三差值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通过将用计算出的所述差值除以所述周期所得的值决定为相对于当前的值的变化量来决定在下一个周期使用的平准化目标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力平准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阈值是所述蓄电余量使用上限,所述第二阈值是蓄电余量使用下限。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平准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
获取来自所述电源的受电电力或受电电量、或者被所述负载消耗的消耗电力或消耗电量;
根据获取的所述受电电力、所述受电电量、所述消耗电力或所述消耗电量计算每单位时间的平均电力或者每单位时间的电量并进行存储;
存储计算出的所述平均电力或者所述电量;
通过基于代表存储的所述平均电力或者所述电量内的所述平均电力或者所述电量的变动的值,来决定相对于当前的平准化目标值的变化量,从而决定变化了所述变化量的在下一个所述周期使用的用于电力平准化的平准化目标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力平准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决定所述平准化目标值的处理中,通过将基于所述周期的所述蓄电余量代表值的第一变化量候补、和基于代表所述周期的所述平均电力或者所述电量的变动的值的第二变化量候补双方中较大的一方决定为所述变化量,来决定在下一个所述周期使用的用于电力平准化的平准化目标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力平准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决定所述平准化目标值的处理中,
基于存储的所述平均电力或者所述电量内的所述平均电力的最大值或者所述电量的最大值,决定相对于当前的平准化目标值的变化量,从而决定在下一个周期使用的平准化目标值。
CN201180072834.8A 2011-08-23 2011-08-23 电力平准化控制装置以及电力平准化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334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68992 WO2013027272A1 (ja) 2011-08-23 2011-08-23 電力平準化制御装置および電力平準化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33459A CN103733459A (zh) 2014-04-16
CN103733459B true CN103733459B (zh) 2016-04-06

Family

ID=47746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7283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33459B (zh) 2011-08-23 2011-08-23 电力平准化控制装置以及电力平准化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02916B2 (zh)
JP (1) JP5737409B2 (zh)
CN (1) CN103733459B (zh)
WO (1) WO20130272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07856B2 (en) 2013-03-11 2017-07-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Vehicle power management device
JP5995804B2 (ja) * 2013-08-09 2016-09-2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蓄電システムの管理装置及び制御目標値決定方法
JP6239631B2 (ja) * 2013-09-11 2017-11-29 株式会社東芝 管理システム、管理方法、管理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9629104B2 (en) 2013-11-27 2017-04-1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lient-side scheduling for media transmissions according to client device states
JP6624416B2 (ja) * 2014-09-11 2019-12-25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需要電力の目標値算出方法及び目標値算出装置
JP5943114B1 (ja) * 2015-03-27 2016-06-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
US10095298B2 (en) 2015-03-27 2018-10-09 Nec Corporation Control device
JP6048527B2 (ja) * 2015-03-27 2016-12-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
JP6485172B2 (ja) * 2015-04-01 2019-03-20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充放電期間設定装置、充放電期間設定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充放電期間設定方法
JP2018113829A (ja) * 2017-01-13 2018-07-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蓄電制御装置
JP6796536B2 (ja) * 2017-04-04 2020-12-0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電源システム
US20220407329A1 (en) * 2021-06-16 2022-12-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Battery charge regulation
CN114268172B (zh) * 2021-12-02 2022-09-30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一种多类型储能运营控制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7079A (zh) * 2006-12-18 2009-08-12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电力储存装置和混合型分布电源***
CN102104251A (zh) * 2011-02-24 2011-06-22 浙江大学 一种并网运行模式下的微电网实时能量优化调度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41831A (ja) 1997-07-11 1999-02-12 N T T Facilities:Kk 電力貯蔵装置、及び電力貯蔵装置の運転方法
JP2001327080A (ja) * 2000-05-10 2001-11-22 Kansai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電力貯蔵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分散電源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4170565B2 (ja) * 2000-06-30 2008-10-22 株式会社ダイヘン 電力変動平滑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分散電源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3708498B2 (ja) * 2002-03-29 2005-10-1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 ファシリティーズ 交流電源供給システム
JP5127513B2 (ja) * 2008-03-06 2013-01-23 株式会社東芝 自然エネルギー発電装置の出力変動抑制装置
US8219259B2 (en) * 2009-06-03 2012-07-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aintaining uniform power consumption from an electric utility by a local load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JP5570782B2 (ja) * 2009-10-16 2014-08-1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車両並びに電源装置の充放電制御方法
EP2521238B1 (en) * 2009-12-28 2014-11-12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Household electricity storage system
US20140015469A1 (en) * 2010-03-11 2014-01-16 Virgil L. Beaston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US9071068B2 (en) * 2010-06-30 2015-06-3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harge/discharge control apparatus
US8854004B2 (en) * 2011-01-12 2014-10-07 Samsung Sdi Co., Ltd.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7079A (zh) * 2006-12-18 2009-08-12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电力储存装置和混合型分布电源***
CN102104251A (zh) * 2011-02-24 2011-06-22 浙江大学 一种并网运行模式下的微电网实时能量优化调度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132071A1 (en) 2014-05-15
JP5737409B2 (ja) 2015-06-17
US9502916B2 (en) 2016-11-22
WO2013027272A1 (ja) 2013-02-28
CN103733459A (zh) 2014-04-16
JPWO2013027272A1 (ja) 2015-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33459B (zh) 电力平准化控制装置以及电力平准化控制方法
KR101661704B1 (ko) 마이크로그리드 에너지관리시스템 및 에너지저장장치에 대한 전력 저장 방법
JP5664763B2 (ja) 電力平準化制御装置、電力平準化蓄電装置、電力平準化制御方法、及び平準化プログラム
Soares et al. A customized evolutionary algorithm for multiobjectiv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energy resources
JP5856666B2 (ja) 電力需給制御装置及び電力需給制御方法
US8571720B2 (en) Supply-demand balance controller
US10140670B2 (en) Energy management methods and systems based on financial impact
EP2509189A1 (en) Control apparatus,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US20150115969A1 (en) Storage battery analysis system, storage battery analysis method and storage battery analysis program
US20130030590A1 (en) Peak Mitigation Extension Using Energy Storage and Load Shedding
US20160118804A1 (en) Equipment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CN102163305A (zh) 需求响应方法、计算机可读介质和***
US20130297090A1 (en) Electrical energy distribution apparatus
US948869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a low battery level
EP2953232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charge capacity of secondary battery
KR102280514B1 (ko) 요금제 기반의 ess 충방전 최적화 시스템
JP2019193480A (ja) 蓄電池制御装置、蓄電池制御プログラム
KR101787538B1 (ko) 수요 전력의 불확정성을 고려한 에너지 저장 장치의 충방전 방법 및 그 방법에 따른 장치
CN115250000A (zh) 用于控制电池组放电的***、方法、控制器及介质
CN115833087A (zh) 储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储能设备
KR102502724B1 (ko) 인공지능 기반 수요 예측을 이용한 배터리 스케줄링 장치 및 방법
CN103999318B (zh) 电力均衡化控制装置和电力均衡化控制方法
KR101729273B1 (ko) 복수의 무정전 전원 공급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의 최대 수요 전력을 제어하는 에너지 관리 시스템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KR102029030B1 (ko) 장주기 및 단주기 특성을 모두 고려하는 전력저장시스템 운전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JP7423977B2 (ja) 電力管理システム、電力管理装置、電力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808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