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80841A - 分时双工***中处理通信运作的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分时双工***中处理通信运作的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80841A
CN103580841A CN201310350449.6A CN201310350449A CN103580841A CN 103580841 A CN103580841 A CN 103580841A CN 201310350449 A CN201310350449 A CN 201310350449A CN 103580841 A CN103580841 A CN 1035808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sl configuration
shang
configuration under
road
u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5044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80841B (zh
Inventor
谢佳妏
李建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ublication of CN103580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808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808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808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来处理一通信运作的方法,用于一无线通信***的一网络端中,该方法包括决定包括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重组态集合;排定该重组态集合中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予一帧;根据该重组态集合,决定一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传送相关于该重组态集合的资讯至该无线通信***中一通信装置;以及在不考虑排定予该帧的该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根据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该帧中,与该通信装置进行一通信运作,该通信运作为一传送或一接收。

Description

分时双工***中处理通信运作的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一无线通信***的方法,尤其涉及种在一分时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ing,TDD)***中处理一通信运作的方法。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画(the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为了改善通用行动电信***(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制定了具有较佳效能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其支援第三代合作伙伴计画第八版本(3GPP Rel-8)标准及/或第三代合作伙伴计画第九版本(3GPP Rel-9)标准,以满足日益增加的使用者需求。长期演进***被视为提供高数据传输率、低潜伏时间、封包最佳化以及改善***容量和覆盖范围的一种新无线介面及无线网络架构,包括由多个演进式基地台(evolved Node-Bs,eNBs)所组成的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其一方面与用户端(user equipment,UE)进行通信,另一方面与处理非存取层(NonAccess Stratum,NAS)控制的核心网路进行通信,而核心网络包括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及行动管理单元(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等实体。
先进长期演进(LTE-advanced,LTE-A)***由长期演进***进化而成,其包括载波集成(carrier aggregation,CA)、协调多点(coordinated multipoint,CoMP)传送/接收以及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等先进技术,以延展频宽、提供快速转换功率状态及提升细胞边缘效能。为了使先进长期演进***中的用户端及演进式基地台能相互通信,用户端及演进式基地台必须支援为了先进长期演进***所制定的标准,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画第十版本(3GPP Rel-10)标准或较新版本的标准。
不同于分频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FDD)的长期演进***/先进长期演进***,在分时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ing,TDD)的长期演进***/先进长期演进***中,同一频带中子帧(subframes)的传输方向可不相同。也就是说,根据第三代合作伙伴计画标准所规范的上链路(uplink,UL)/下链路(downlink,DL)组态(UL/DL configuration),子帧可分为上链路子帧、下链路子帧及特殊子帧。
请参考图1,其为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子帧及其所对应的方向的对应表10。图1绘示有7个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其中每个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指示分别用于10个子帧的传输方向。详细来说,“U”表示该子帧是一上链路子帧,其用来传送上链路数据。“D”表示该子帧是一下链路子帧,其用来传送下链路数据。“S”表示该子帧是一特殊子帧,其用来传送控制资讯及可能的数据(根据特殊子帧组态而定),特殊子帧也可被视为下链路子帧。
除此之外,演进式基地台所传送的***资讯区块型态1(SystemInformation Block Type1,SIB1)可用来改变传统用户端(legacy UE)的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例如从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改为上链路/下链路组态3。由于用来传送***资讯区块型态1的最小周期性通常较大(例如640毫秒),传统用户端仅能以相同或大于640毫秒的周期来改变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由于此种半静态配置(semi-static allocation)难以匹配快速变化的数据流(traffic)特性及环境,产生了改善***效能的空间。因此,以更小的周期性(例如小于640毫秒)来改变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是目前讨论中的议题。
然而,当一先进用户端欲快速切换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如根据流量特性切换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或者经历一快速的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改变时,先进用户端可能会无法在下列情况中正常工作。举例来说,用户端可能会遗失用来改变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通知(如下链路控制资讯(DL controlinformation,DCI))。也就是说,用户端未能得知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改变。在另一实施例中,用户端可能会因为误报(false alarm),而错误地改变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换言之,虽用户端判断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改变,然实际上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并未改变。在另一实施例中,用户端可能因为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改变,而未能传送或接收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回传(即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中断(HARQdiscontinuity))。
此外,当该先进用户端未能成功解码接一收到的封包时,一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会开始运作。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先进用户端会将(由演进式基地台)传送╱重传的封包的软数值(soft value)储存于先进用户端的一软缓冲器(soft buffer),并合并所储存的软数值以提高成功解码的机率。先进用户端持续执行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直至封包被正确解码;或者直到重传的次数到达一最大值,此时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宣告失败,先进用户端会利用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的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来再次尝试。然而,先进用户端应当根据先进用户端的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划分且使用软缓冲器。换言之,当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改变时,先进用户端应重新划分软缓冲器。因此,若上链路╱下链路组态频繁地改变,软缓冲器可能会经常地被重新划分。在此状况下,软数值可能会无法正确地被储存于软缓冲器。举例来说,软数值可能会被覆写,或者是软数值会由于分区数量不足而未能被储存。
因此,亟需一种用来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一分时双工***中处理一通信运作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来处理一通信运作的方法,用于一无线通信***的一网络端中,该方法包括决定包括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重组态集合;排定该重组态集合中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予一帧;根据该重组态集合,决定一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传送相关于该重组态集合的资讯至该无线通信***中一通信装置;以及在不考虑排定予该帧的该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根据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该帧中,与该通信装置进行一通信运作,其中该通信运作为一传送或一接收。
本发明另公开一种处理一通信运作的方法,用于一无线通信***的一通信装置中,该方法包括接收由该无线通信***中一网络端传送的第一资讯,用来排定一重组态集合中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予一帧,其中该重组态集合包括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获得相关于该重组态集合的第二资讯;根据该第二资讯,决定一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以及在不考虑排定予该帧的该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根据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该帧中,与该网络端进行一通信运作,其中该通信运作可为一传送或一接收。
本发明另公开一种处理一通信装置的一软缓冲器的方法,该方法用于一网络端中,包括决定包括至少一╱下链路组态的一重组态集合;以及传送该重组态集合的一子集合的第一资讯至该通信装置。
本发明另公开一种处理一无线通信***中一通信装置的一软缓冲器的方法,该方法用于该通信装置中,包括接收由该无线通信***的一网络端所传送的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第一资讯;获得分别对应于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至少一机率的第二资讯;以及根据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及该至少一机率,划分该软缓冲器。
附图说明
图1为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子帧及其所对应的方向的对应表。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无线通信***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重组态集合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的一时程表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重组态集合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上链路允量排程的一时程表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上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的一时程表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重组态集合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重组态集合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                              表
20                              无线通信***
30                              通信装置
300                             处理装置
310                             储存单元
314                             程序代码
320                             通信介面单元
40、120、130、140               流程
400、402、404、406、408、410、  步骤
412、1200、1202、1204、1206、
1208、1210、1300、1302、1304、
1306、1308、1400、1402、1404、
1406
m-1、m、m+1                     帧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无线通信***20的示意图,其简略地由一网络端及多个通信装置所组成。无线通信***20支援分时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ing,TDD)模式。也就是说,网络端及用户端之间可根据一或多种上链路/下链路组态,通过上链路子帧以及下链路子帧进行通信。较佳地,通信装置可为先进用户端(user equipment)或先进通信装置,可以较低的周期来改变其上链路(uplink,UL)/下链路(downlink,DL)组态(UL/DL configuration),例如200毫秒、100毫秒、10毫秒等低于640毫秒的周期。也就是说,根据快速变化的数据流(traffic)特性及环境,先进用户端可快速地改变其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举例来说,先进用户端为支援第三代合作伙伴计画(the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第十一版本(3GPP Rel-11)或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画第十一版本以后版本的通信装置,但不限于此。并且,传统用户端可通过更新,取得类似于先进用户端所支援的功能,但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先进用户端可为支援先进干扰降低及数据流适应(enhance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and traffic adaption,EIMTA)功能的通信装置。在此状况下,传统用户端可为未启动(如未支援)加强式干扰降低及数据流调适的通信装置。
在图2中,网络端及通信装置是用来说明无线通信***20的架构。在通用行动电信***(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中,网络端可为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Network,UTRAN),其包括多个基地台(Node-Bs,NBs),在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或先进长期演进(LTE-Advanced,LTE-A)***中,网络端可为一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其可包括多个演进式基地台(evolved NBs,eNBs)及/或中继站(relays)。
除此之外,网络端也可同时包括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及核心网络,其中核心网络可包括服务网关(servinggateway,S-GW)、行动管理单元(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封包数据网络(packet data network,PDN)闸道器(PDN gateway,P-GW)、本地闸道器(local gateway,L-GW)、自我组织网络(Self-Organizing Network,SON)及/或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等网络实体。换句话说,在网络端接收用户端所传送的资讯后,可由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来处理资讯及产生对应于该资讯的决策。或者,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可将资讯转发至核心网络,在核心网络处理该资讯后,由核心网络来产生对应于该资讯的决策。此外,也可在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存取网络及核心网络在合作及协调后,共同处理该资讯,以产生决策。通信装置可为移动电话、笔记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电子书及可移动式计算机***等装置。此外,根据传输方向,可将网络端及通信装置分别视为传送端或接收端。举例来说,对于一上链路而言,通信装置为传送端而网络端为接收端;对于一下链路而言,网络端为传送端而通信装置为接收端。更具体来说,对于一网络端而言,传送的方向为下链路而接收的方向为上链路;对于一通信装置而言,传送的方向为上链路而接收的方向为下链路。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通信装置30的示意图。通信装置30可为图2中的先进客户端、传统客户端或网络端,包括一处理装置300、一储存单元310以及一通信接口单元320。处理装置300可为一微处理器或一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储存单元310可为任一数据储存装置,用来储存一程序代码314,处理装置300可通过储存单元310读取及执行程序代码314。举例来说,储存单元310可为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只读式内存(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内存(Random-Access Memory,RAM)、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DVD-ROM)、磁带(magnetic tape)、硬盘(hard disk)及光学数据储存装置(optical data storage device)等,而不限于此。通信接口单元320可为一无线收发器,其是根据处理装置300的处理结果,用来传送及接收信息(如讯息或封包)。
当无线通信***20运作于分时双工模式时,无线通信***20可支援数种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如图1所示的上链路╱下链路组态0~6)。然而,通信装置可能遗失用于改变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通知(如下链路控制资讯(DL control information,DCI))。或者,通信装置可能会由于误报(falsealarm)(如错误侦测),错误地改变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上述情况可能会发生于当通信装置欲快速改变(如重组态)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时。如此一来,当重新组态发生时,通信装置的效能可能会遭受损失。
请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40的流程图。流程40用于图2所示的网络端中,用来处理网络端的一通信运作,以解决上述问题。流程40可被编译成程序代码314,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0:开始。
步骤402:决定包括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重组态集合。
步骤404:排定该重组态集合中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予一帧(frame)。
步骤406:根据该重组态集合,决定一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
步骤408:传送相关于该重组态集合的资讯至一通信装置。
步骤410:在不考虑排定予该帧的该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根据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该帧中,与该通信装置进行一通信运作,其中该通信运作为一传送或一接收。
步骤412:结束。
根据流程40,网络端决定包括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重组态集合,以利用重组态集合中任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与一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网络端可能会排定重组态集合中的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予一帧。此外,网络端会根据重组态集合,决定一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并将相关于重组态集合的资讯传送至通信装置。随后,在不考虑排定予帧的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网络端根据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此帧中与通信装置进行一通信运作。其中,此通信运作可为一传送或一接收。换言之,在此帧中,无论排定(或配置)予此帧的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为何,网络端会根据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与通信装置进行通信(如传送一封包或接收一封包)。因此,即使通信装置遗失用来排定(如设定、改变等)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通知(如下链路控制资讯)或是通信装置由于误报而错误地改变上链路╱下链路组态,通过使用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网络端与通信装置间的通信将不会受到影响。如此一来,通信装置的效能(如输出率(throughput))可获得改善。
需注意的是,流程40的实现方式未有所限。举例来说,资讯可包括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使通信装置可直接根据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执行通信运作。在另一实施例中,资讯可包括重组态集合。通信装置首先需根据重组态集合决定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然后再根据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执行通信运作。
此外,实现流程40的时间区间未有所限。举例来说,网络端可在此帧之后的至少一帧中,在不考虑排定予此帧的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根据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与通信装置进行通信运作。也就是说,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会被使用在此帧后的前几个帧。在另一实施例中,网络端可在重组态集合被决定之后,在不考虑排定予该帧的该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根据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与通信装置进行通信运作。换言之,在重组态集合被决定后,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会被决定且被使用于所有的帧中。需注意的是,上述帧可为任意的帧。举例来说,此帧可为发生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改变的帧。
另一方面,在不考虑排定予帧的该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根据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此帧中,与通信装置进行通信运作的步骤可包括根据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帧中一非冲突(non-conflicting)上链路子帧中,接收对应于至少一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hysical DL sharedchannel,PDSCH)传输的一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HARQ)回传。其中,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是由通信装置所传送。需注意的是,非冲突上链路子帧是指在重组态集合的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所有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都为上链路的子帧。在此状况下,网络端可决定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以使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的每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具有一相同子帧指标的每一下链路子帧对应于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下链路子帧。举例来说,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下链路子帧可为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每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下链路子帧的一超集合(superset)。
请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重组态集合的一示意图。如图5所示,重组态集合包括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2、5。上链路子帧及下链路子帧分别由子帧指标所指示。根据前述,由于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2、5中每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具有相同子帧指标的下链路子帧都对应于上链路╱下链路组态5的一下链路子帧,因此网络端决定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为上链路╱下链路组态5。此外,网络端可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5,在帧中一非冲突上链路子帧中,接收对应于至少一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physicalDL shared channel,PDSCH)传输的一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其中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是由通信装置所传送。举例来说,至少一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传输表示网络端通过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传输数据至通信装置。需注意的是,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5,子帧2为唯一的非冲突上链路子帧。
请参考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的时程表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无论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2或5是否被排定予(或设定予)帧(m-1)、m及(m+1),在帧(m+1)的子帧2中,网络端仍会根据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即上链路/下链路组态5),接收(或者欲接收)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也就是说,上链路/下链路组态5中用来接收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的时程表会被用于同一重组态集合中其余的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举例来说,若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被排定予帧(m-1)、m及(m+1),网络端可在子帧(m+1)的子帧2中,接收由通信装置传送的一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其中,此下链路混合自动重请求回传对应于帧(m-1)的子帧9及╱或帧m的子帧0、1、3、4、5、6及╱或8中的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传输。由于在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中子帧3、7及8为上链路子帧,且在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中子帧7为上链路子帧,因此在这些子帧中未有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传输发生,也不会预期有用于这些子帧的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被接收。
另一方面,在不考虑排定予帧的该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根据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帧中,与通信装置进行通信运作的步骤可包括根据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帧中一第一非冲突下链路子帧中,传送一上链路允量(grant)至通信装置;或者根据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帧中一第二非冲突下链路子帧中,传送对应于(即用来回应)至少一实体上链路共享通道(physical UL shared channel,PUSCH)接收的一上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至该通信装置。举例来说,至少一实体上链路共享通道接收代表通信装置通过实体上链路共享通道传送数据至网络端。需注意的是,非冲突下链路子帧为在重组态集合的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所有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都为下链路的子帧。在此情况下,网络端可决定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以使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每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具有一相同子帧指标的每一上链路子帧对应于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上链路子帧。举例来说,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上链路子帧可为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每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上链路子帧的一超集合。
请参考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重组态集合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重组态集合包括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2及5。上链路子帧及下链路子帧分别由子帧指标所指示。如上所述,由于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2、5中具有相同子帧指标的上链路子帧都对应于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的一上链路子帧,因此网络端决定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为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此外,网络端可在帧的一非冲突下链路子帧中,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传送一上链路允量至通信装置。需注意的是,非冲突下链路子帧为子帧0、1、4、5、6及9。
请参考图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上链路允量排程的时程表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无论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2或5是否被排定予(或设定予)帧m及(m+1),在帧m中一非冲突下链路子帧中,网络端根据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即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传送(或者欲传送)上链路允量。也就是说,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中用来排定对应于上链路允量的实体上链路共享通道的时程表会被用于相同重组态集合中其余的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举例来说,若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被排定予帧m及(m+1),网络端可在帧m的子帧1中,传送一上链路允量至通信装置。其中,此上链路允量用来排定帧m的子帧7中的一实体上链路共享通道传输。由于在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中子帧3及8为下链路子帧,当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被排定予(或设定予)帧m及(m+1)时,用来配置这些子帧予通信装置的上链路允量不应被传送。相似地,由于在上链路/下链路组态5中子帧3、7及8为下链路子帧,当上链路/下链路组态5被排定予(或设定予)帧m及(m+1)时,用来配置这些子帧予通信装置的上链路允量不应被传送。
在另一实施例中,网络端可根据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如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在帧中一非冲突下链路子帧中,传送对应于至少一实体上链路共享通道接收的一上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至通信装置
请参考图9,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上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的一时程表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无论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2或5是否被排定予(或设定予)帧m及(m+1),在帧m或(m+1)的一非冲突下链路子帧中,网络端根据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即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传送(或者欲传送)上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也就是说,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中用来传送上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的时程表会被用于相同重组态集合内其余的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举例来说,若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被排定予帧m,网络端可在帧m的子帧6中传送一上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至通信装置。其中,此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对应于帧m的子帧2中的实体上链路共享通道传输。由于在上链路/下链路组态2中子帧3及8为下链路子帧,因此这些子帧中未有实体上链路分享通道传输发生,也不会预期会有用于这些子帧的上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被传送。相似地,由于在上链路/下链路组态5中子帧3、7及8为下链路子帧,因此这些子帧中未有实体上链路分享通道传输发生,也不会预期会有上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被传送。
另一方面,在不考虑排定予帧的该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根据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帧中,与通信装置进行通信运作的步骤可包括根据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帧中一下链路子帧中,传送控制资讯(如下链路控制资讯)至通信装置。需注意的是,下链路子帧可为一非冲突下链路子帧,或者是一冲突下链路子帧。在此状况下,网络端可决定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以使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每一下链路子帧对应于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每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具有一相同子帧指标的一下链路子帧。举例来说,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下链路子帧可为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每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下链路子帧的一子集合(subset)。
请参考图10,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重组态集合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重组态集合包括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2及5。上链路子帧及下链路子帧分别由子帧指标所指示。根据以上叙述,由于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的每一下链路子帧都对应于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2、5中每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具有相同子帧指标的一下链路子帧,因此网络端决定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为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此外,网络端可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在帧的一下链路子帧中,传送控制资讯(如下链路控制资讯)至通信装置。其中,此下链路子帧可为如子帧0、1、4、5、6或9等非冲突子帧。举例来说,网络端可在子帧1中传送控制资讯,以执行子帧3的一跨子帧(cross-subframe)排程。
在另一状况中,网络端决定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以使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每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具有一相同子帧指标的每一下链路子帧对应于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下链路子帧。举例来说,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下链路子帧可为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每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下链路子帧的一超集合。
请参考图11,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重组态集合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重组态集合包括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2及5。上链路子帧及下链路子帧分别由子帧指标所指示。根据以上叙述,由于上链路╱下链路组态1、2、5中每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具有相同子帧指标的每一下链路子帧都对应于上链路╱下链路组态5的一下链路子帧,因此网络端决定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为上链路╱下链路组态5。此外,网络端可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5,在帧的一下链路子帧中,传送控制资讯(如下链路控制资讯)至通信装置。其中此下链路子帧可为如子帧0、1、4、5、6或9等非冲突子帧或者是如子帧3、7或8等冲突下链路子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第6、8、9图中的帧m及(m+1)的上链路╱下链路组态都相同,然本发明不限于此。以上叙述可应用于帧m及(m+1)的上链路╱下链路组态都不同的状况中,即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改变发生在帧(m+1)中(即发生在帧m与帧(m+1)之间)。此外,不同实施例中的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可不必相同。也就是说,用于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上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及上链路允量的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可分别被决定,且这些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可为不同的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进一步地,本发明不需实现于全部的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上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及上链路允量中,而可实现于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上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及上链路允量的任意集合中。举例来说,本发明可仅实现于上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
根据以上叙述,通信装置的运作可被归纳为一流程120。如图12所示,流程120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200:开始。
步骤1202:接收由该网络端传送的第一资讯,用来排定一重组态集合中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予一帧,其中该重组态集合包括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
步骤1204:获得相关于该重组态集合的第二资讯。
步骤1206:根据该第二资讯,决定一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
步骤1208:在不考虑排定予该帧的该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根据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该帧中,与该网络端进行一通信运作,其中该通信运作可为一传送或一接收。
步骤1210:结束。
流程120的运作及变化可参照前述。在后续段落中,将以通信装置的角度解说流程120的实施例。
举例来说,第二资讯可包括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使通信装置可直接根据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执行通信运作。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资讯可包括重组态集合。通信装置首先需根据重组态集合决定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然后再根据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执行通信运作。此外,通信装置可通过接收由网络端传送的第二资讯,获得第二资讯。在又另一实施例中,通信装置可根据一预先决定的规则,获得该第二资讯
除此之外,实现流程120的时间区间未有所限。举例来说,通信装置可在帧之后的至少一帧中,在不考虑排定予此帧的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根据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与网络端进行通信运作。也就是说,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会被使用于位在此帧后的前几个帧。在另一实施例中,通信装置可在接受第二资讯后,在不考虑排定予帧的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根据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与网络端进行通信运作。换言之,在接收第二资讯后,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会被决定且被使用于所有的帧中。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通信装置因跨越网络端的至少一细胞(cell)而经历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改变时,在不考虑排定予该帧的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根据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帧中,通信装置会与网络端进行通信运作。也就是说,至少一细胞可具有不同的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其可被固定、半固定(semi-static)或是动态改变。由于通信装置跨越包括多种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至少一细胞,因此通信装置会经历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改变。
另一方面,在不考虑排定予帧的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根据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帧中,与网络端进行通信运作的步骤可包括根据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帧中一非冲突上链路子帧中,传送对应于至少一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接收的一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至网络端。值得注意的是,非冲突上链路子帧是指在重组态集合的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所有的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都为上链路的子帧。在此情况下(如若第二资讯未包括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通信装置可决定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以使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每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具有一相同子框指标的每一下链路子帧对应于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下链路子帧。举例来说,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下链路子帧可为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每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的下链路子帧的一超集合。关于此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可参照图5及图6的叙述,为求简洁,在此不赘述。举例来说,若将关于图5及图6的叙述中的〝通信装置〞与〝网络端〞、〝传送〞与〝接收〞及其余互相对应的词组互换,即可获取关于此实施例的叙述。
另一方面,在不考虑排定予帧的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根据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帧中,与网络端进行通信运作的步骤可包括根据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帧中一第一非冲突下链路子帧中,接收网络端所传送的一上链路允量;或者可包括根据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帧中一第二非冲突下链路子帧中,接收对应于至少一实体上链路共享通道传送的一上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其中此上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是由网络端所传送。在此状况下(例如若第二资讯未包括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通信装置可决定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以使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每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具有一相同子帧指标的每一上链路子帧对应于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上链路子帧。举例来说,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上链路子帧可为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每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上链路子帧的一超集合。关于此实施例的详细叙述可参照图7~图9的叙述,为求简洁,在此不赘述。举例来说,若将关于图7~图9的叙述中的〝通信装置〞与〝网络端〞、〝传送〞与〝接收〞及其余互相对应的词组互换,即可获取关于此实施例的叙述。
另一方面,在不考虑排定予帧的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根据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帧中,与网络端进行该通信运作的步骤可包括根据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帧的一下链路子帧中,接收由网络端传送的控制资讯(如下链路控制资讯)。需注意的是,此下链路子帧可为一非冲突下链路子帧。在此状况下(如支援跨子帧排程(cross-subframe scheduling)时),通信装置可决定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以使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每一下链路子帧对应于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每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具有一相同子帧指标的一下链路子帧。此实施例可实现于第二资讯未包括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举例来说,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下链路子帧可为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每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的下链路子帧的一子集合。关于此实施例的详细叙述可参照图10的叙述,为求简洁,在此不赘述。举例来说,若将关于图10的叙述中的〝通信装置〞与〝网络端〞、〝传送〞与〝接收〞及其余互相对应的词组互换,即可获取关于此实施例的叙述。
在另一情况下(如不支援跨子帧排程时),通信装置可决定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以使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每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具有一相同子帧指标的每一下链路子帧对应于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下链路子帧。此实施例可实现于第二资讯未包括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举例来说,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下链路子帧可为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每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下链路子帧的一超级合。关于此实施例的详细叙述可参照图11的叙述,为求简洁,在此不赘述。举例来说,若将关于图11的叙述中的〝通信装置〞与〝网络端〞、〝传送〞与〝接收〞及其余互相对应的词组互换,即可获取关于此实施例的叙述。
请参考图13,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130的流程图。流程130用于图2所示的通信装置中,用来处理(如划分)通信装置的一软缓冲器(softbuffer)。流程130可被编译成程序代码314,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300:开始。
步骤1302:接收由一网络端所传送的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第一资讯。
步骤1304:获得分别对应于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至少一机率的第二资讯。
步骤1306:根据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及该至少一机率,划分该软缓冲器。
步骤1308:结束。
根据流程130,通信装置接收由网络端传送的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第一资讯,并获得分别对应于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至少一机率的第二资讯。也就是说,每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对应于一机率。此外,第一资讯可为一指示符(如指示表中一或多个元素)、至少一机率的至少一数值,且不限于此。随后,通信装置可根据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及至少一机率,划分软缓冲器。换言之,通信装置并非根据配置予(即设定予)通信装置的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来划分软缓冲器,而是根据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及至少一机率来划分软缓冲器。因此,由根据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改变而造成频繁地重新划分软缓冲器的问题可获得解决。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的软数值可被正确地储存于软缓冲器中,从而避免发生由分区的数量不足造成被覆写或是被丢弃的情况。如此一来,通信装置的效能(如输出量)可获得改善。
流程130的实现方式未有所限。举例来说,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可为一重组态集合的一子集合。也就是说,重组态集合可包括一或多个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且网络端将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子集合传送至通信装置。在另一实施例中,至少一机率可根据一流量负载、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及╱或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数量所决定。换言之,每一机率可根据上述参数的任意组合所决定。此外,通信装置可通过接收自网络端所传送的第二资讯,来取得第二资讯;或者通信装置可根据一预先决定的规则,取得该第二资讯。举例来说,预先决定的规则可为至少一机率都相同(即机率均等)。
另一方面,通信装置可通过执行下列两个步骤,以根据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及至少一机率,划分软缓冲器。首先,通信装置根据该至少一机率及分别对应于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至少一最大数量,决定该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一等效最大数量。接着,通信装置根据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等效最大数量,划分软缓冲器。
举例来说,当根据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等效最大数量,划分软缓冲器时,通信装置可根据下列公式,划分软缓冲器:
Figure BDA0000365584460000201
    (式1)
其中,NIR为用来储存一传输区块的一分区的一尺寸;Nsoft为通信装置的软通道位元的一总数量;KMIMO为在一传输时间区间(transmission timeinterval,TTI)中传送至通信装置的传输区块的一最大数量;KC为取决于Nsoft的一正数;Mlimit为一正值;min(x,y)回传x及y中具有较小数值的一者;
Figure BDA0000365584460000202
回传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以及
Figure BDA0000365584460000203
为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等效最大数量。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根据至少一机率及分别对应于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至少一最大数量,决定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等效最大数量时,通信装置可根据下列公式,决定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该等效最大数量:
Figure BDA0000365584460000204
    (式2)
其中
Figure BDA0000365584460000205
为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等效最大数量;p(i)为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第i个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机率;为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第i个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至少一最大数量;以及NConfig为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数量。举例来说,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包括上链路╱下链路组态0、1及2,可得NConfig=3。进一步地,上链路╱下链路组态0、1及2分别对应于
Figure BDA0000365584460000207
Figure BDA0000365584460000208
以及p(1)、p(2)及p(3)。假设
Figure BDA0000365584460000209
M DL _ HARQ ( 2 ) = 7 , M DL _ HARQ ( 3 ) = 10 , p(1)=0.5、p(2)=0.2且p(3)=0.3,可得 M DL _ HARQ * = 6 . 在设定KC、KMIMO、Nsoft及Mlimit等***参数后,即可获得
Figure BDA00003655844600002013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根据至少一机率及分别对应于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至少一最大数量,决定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等效最大数量时,通信装置可根据下列公式,决定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等效最大数量:
l = arg i = 1 , . . . , N Config max { p ( i ) } ,
M DL _ HARQ * = M DL _ HARQ ( 1 ) ; - - - ( 3 )
其中,
Figure BDA0000365584460000213
为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等效最大数量;p(i)为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第i个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机率;l为具有最大机率的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指标;
Figure BDA0000365584460000214
为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具有最大机率的的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等效最大数量;以及NConfig为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数量。继续使用前一实施例所假设的参数,即 M DL _ HARQ ( 1 ) = 4 , M DL _ HARQ ( 2 ) = 7 , M DL _ HARQ ( 3 ) = 10 , p(1)=0.5、p(2)=0.2及p(3)=0.3,可得
Figure BDA0000365584460000218
l=1及
Figure BDA0000365584460000219
在于设定KC、KMIMO、Nsoft及Mlimit等***参数后,即可获得
根据以上叙述,网络端的运作可被归纳为一流程140。如图14所示,流程14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400:开始。
步骤1402:决定包括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重组态集合。
步骤1404:传送该重组态集合的一子集合的第一资讯至该通信装置。
步骤1406:结束。
流程140的详细运作及变化可参照前述,为求简洁,在此不赘述。根据流程140,通信装置可在接收到第一资讯后,根据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划分软缓冲器。
如同前述,网络端可进一步决定对应于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至少一机率,并将至少一机率的第二资讯传送至通信装置。藉此,通信装置可根据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及至少一机率,划分软缓冲器。此外,决定分别对应于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至少一机率的步骤可包括根据一流量负载、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及╱或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数量,决定至少一机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当可依本发明的精神加以结合、修饰或变化以上所述的实施例,而不限于此。前述的所有流程的步骤(包括建议步骤)可通过装置实现,装置可为硬件、固件(为硬件装置与计算机指令与数据的结合,且计算机指令与数据属于硬件装置上的唯读软件)或电子***。硬件可为类比微计算机电路、数位微计算机电路、混合式微计算机电路、微计算机芯片或硅芯片。电子***可为***单芯片(system on chip,SOC)、***级封装(systemin package,SiP)、嵌入式计算机(computer on module,COM)及通信装置30。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来于一分时双工***中处理一通信运作的方法。因误侦测、误报及划分软缓冲器所产生的问题可获得解决。如此一来,通信装置的效能(如输出量)可获得提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6)

1.一种用来处理一通信运作的方法,用于一无线通信***的一网络端中,该方法包括:
决定包括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重组态集合;
排定该重组态集合中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予一帧;
根据该重组态集合,决定一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
传送相关于该重组态集合的资讯至该无线通信***中一通信装置;以及
在不考虑排定予该帧的该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根据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该帧中,与该通信装置进行一通信运作,其中该通信运作为一传送或一接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资讯包括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及╱或该重组态集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帧之后的至少一帧中,在不考虑排定予该帧的该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根据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该网络端与该通信装置进行该通信运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重组态集合被决定之后,在不考虑排定予该帧的该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根据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该网络端与该通信装置进行该通信运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不考虑排定予该帧的该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根据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该帧中,与该通信装置进行该通信运作的步骤包括:
根据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该帧中一非冲突上链路子帧中,接收对应于至少一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传输的一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其中该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是由该通信装置所传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重组态集合,决定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步骤包括:
决定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以使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的每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具有一相同子帧指标的每一下链路子帧对应于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下链路子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不考虑排定予该帧的该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根据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该帧中,与该通信装置进行该通信运作的步骤包括:
根据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该帧中一第一非冲突下链路子帧中,传送一上链路允量至该通信装置;或者
根据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该帧中一第二非冲突下链路子帧中,传送对应于至少一实体上链路共享通道接收的一上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至该通信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重组态集合,决定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步骤包括:
决定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以使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每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具有一相同子帧指标的每一上链路子帧对应于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上链路子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不考虑排定予该帧的该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根据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该帧中,与该通信装置进行该通信运作的步骤包括:
根据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该帧中一下链路子帧中,传送控制资讯至该通信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重组态集合,决定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步骤包括:
决定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以使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每一下链路子帧对应于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每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具有一相同子帧指标的一下链路子帧。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重组态集合,决定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步骤包括:
决定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以使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每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具有一相同子帧指标的每一下链路子帧对应于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下链路子帧。
12.一种处理一通信运作的方法,用于一无线通信***的一通信装置中,该方法包括:
接收由该无线通信***中一网络端传送的第一资讯,用来排定一重组态集合中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予一帧,其中该重组态集合包括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
获得相关于该重组态集合的第二资讯;
根据该第二资讯,决定一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以及
在不考虑排定予该帧的该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根据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该帧中,与该网络端进行一通信运作,其中该通信运作可为一传送或一接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资讯包括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及╱或该重组态集合。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通信装置是通过接收由该网络端传送的该第二资讯或是根据一预先决定的规则,获得该第二资讯。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帧后的至少一帧中,在不考虑排定予该帧的该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根据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该通信装置与该网络端进行该通信运作。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受该第二资讯后,在不考虑排定予该帧的该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根据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该通信装置与该网络端进行该通信运作。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通信装置因跨越该网络端的至少一细胞而改变该上链路╱下链路组态时,在不考虑排定予该帧的该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根据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该帧中,该通信装置与该网络端进行该通信运作。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不考虑排定予该帧的该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根据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该帧中,与该网络端进行该通信运作的步骤包括:
根据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该帧中一非冲突上链路子帧中,传送对应于至少一实体下链路共享通道接收的一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传至该网络端。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第二资讯,决定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步骤包括:
决定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以使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每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具有一相同子框指标的每一下链路子帧对应于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下链路子帧。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不考虑排定予该帧的该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根据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该帧中,与该网络端进行该通信运作的步骤包括:
根据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该帧中一第一非冲突下链路子帧中,接收该网络端所传送的一上链路允量;或是
根据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该帧中一第二非冲突下链路子帧中,接收对应于至少一实体上链路共享通道传送的一上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其中该上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是由该网络端所传送。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第二资讯,决定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步骤包括:
决定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以使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每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具有一相同子帧指标的每一上链路子帧对应于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上链路子帧。
22.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不考虑排定予该帧的该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情况下,根据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该帧中,与该网络端进行该通信运作的步骤包括:
根据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在该帧的一下链路子帧中,接收由该网络端传送的控制资讯。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第二资讯,决定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步骤包括:
决定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以使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每一下链路子帧对应于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每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具有一相同子帧指标的一下链路子帧。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第二资讯,决定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步骤包括:
决定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以使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每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具有一相同子帧指标的每一下链路子帧对应于该参考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下链路子帧。
25.一种处理一通信装置的一软缓冲器的方法,该方法用于一网络端中,包括:
决定包括至少一╱下链路组态的一重组态集合;以及
传送该重组态集合的一子集合的第一资讯至该通信装置。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决定分别对应于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至少一机率;以及
传送该至少一机率的第二资讯至该通信装置。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决定分别对应于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该至少一机率的步骤包括:
根据一流量负载、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及╱或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数量,决定该至少一机率。
28.一种处理一无线通信***中一通信装置的一软缓冲器的方法,该方法用于该通信装置中,包括:
接收由该无线通信***的一网络端所传送的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第一资讯;
获得分别对应于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至少一机率的第二资讯;以及
根据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及该至少一机率,划分该软缓冲器。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为一重组态集合的一子集合。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机率是根据一流量负载、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及╱或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数量所决定。
31.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通信装置是通过接收自该网络端所传送的该第二资讯或是根据一预先决定的规则,取得该第二资讯。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预先决定的规则为该至少一机率都相同。
33.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及该至少一机率,划分该软缓冲器的步骤包括:
根据该至少一机率及分别对应于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至少一最大数量,决定该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一等效最大数量;以及
根据该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该等效最大数量,划分该软缓冲器。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该等效最大数量,划分该软缓冲器的步骤包括:
根据下列公式,划分该软缓冲器:
Figure FDA0000365584450000071
其中,NIR为用来储存一传输区块的一分区的一尺寸;Nsoft为该通信装置的软通道位元的一总数量;KMIMO为在一传输时间区间中传送至该通信装置的传输区块的一最大数量;KC为取决于Nsoft的一正数;Mlimit为一正值;min(x,y)回传x及y中具有较小数值的一者;回传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以及
Figure FDA0000365584450000082
为该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该等效最大数量。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至少一机率及分别对应于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该至少一最大数量,决定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该等效最大数量的步骤包括:
根据下列公式,决定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该等效最大数量:
Figure FDA0000365584450000083
其中
Figure FDA0000365584450000084
为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该等效最大数量;p(i)为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第i个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机率;
Figure FDA0000365584450000085
为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第i个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该至少一最大数量;以及NConfig为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数量。
36.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至少一机率及分别对应于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该至少一最大数量,决定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该等效最大数量的步骤包括:
根据下列公式,决定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该等效最大数量:
l = arg i = 1 , . . . , N Config max { p ( i ) } ,
M DL _ HARQ * = M DL _ HARQ ( 1 ) ,
其中,
Figure FDA0000365584450000088
为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该等效最大数量;p(i)为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第i个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机率;l为具有最大机率的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指标;
Figure FDA0000365584450000091
为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中具有最大机率的的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下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程序的该等效最大数量;以及NConfig为该至少一上链路╱下链路组态的一数量。
CN201310350449.6A 2012-08-10 2013-08-12 分时双工***中处理通信运作的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Active CN1035808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81644P 2012-08-10 2012-08-10
US61/681,644 2012-08-10
US13/962,923 US10397942B2 (en) 2012-08-10 2013-08-08 Method of handling communication operation in TDD system and related apparatus
US13/962,923 2013-08-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80841A true CN103580841A (zh) 2014-02-12
CN103580841B CN103580841B (zh) 2019-01-18

Family

ID=49000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50449.6A Active CN103580841B (zh) 2012-08-10 2013-08-12 分时双工***中处理通信运作的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97942B2 (zh)
EP (1) EP2696529B1 (zh)
CN (1) CN103580841B (zh)
TW (1) TWI5652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1708B (zh) * 2012-04-12 2022-09-0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EP2876957B1 (en) 2012-07-17 2023-08-02 Sun Patent Trust Terminal device, and buffer partitioning method
US20140274011A1 (en) * 2013-03-14 2014-09-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a user equipment based on physical layer parameters
US9179445B2 (en) * 2013-04-02 2015-11-03 Blackberry Limited Communic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 change
EP3031160B1 (en) * 2013-08-09 2019-11-20 Sun Patent Trust Tdd uplink/downlink re-configuration mechanism
US10779265B2 (en) * 2013-08-09 2020-09-1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base station, integrated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9692561B2 (en) 2014-03-07 2017-06-27 Acer Incorporated Method of handling soft buffer size for a transport block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948431B2 (en) * 2015-01-12 2018-04-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soft buffer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P3282621B1 (en) 2016-08-11 2023-07-19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imi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5707A (zh) * 2008-03-24 2011-02-02 诺基亚公司 通信***中的软缓冲存储器配置
CN102076031A (zh) * 2011-01-13 2011-05-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小区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20110176461A1 (en) * 2009-12-23 2011-07-21 Telefonaka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termining configuration of subframe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2204154A (zh) * 2008-10-31 2011-09-28 诺基亚公司 在基于分组的无线通信***中用于时分双工操作的子帧调度的动态分配
TW201228420A (en) * 2010-12-23 2012-07-01 Qualcomm Inc TDD-LTE measurement gap for performing TD-SCDMA measur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741177T3 (es) * 2007-09-14 2020-02-1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Uso mejorado de subtramas en un sistema celular de comunicaciones
KR20150063604A (ko) * 2010-11-15 2015-06-09 노키아 솔루션스 앤드 네트웍스 오와이 서브­프레임 구성
KR101191216B1 (ko) * 2010-11-24 2012-10-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전송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수신방법 및 기지국
WO2012084001A1 (en) * 2010-12-20 2012-06-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nodes for setting values of system parameters use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075949B (zh) 2010-12-22 2013-03-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a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EP2706679B1 (en) * 2011-05-03 2019-09-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erminal to transmit/receive signal to/from base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4067667A (zh) * 2012-01-23 2014-09-24 英特尔公司 用于集成的多rat异类网络的网络辅助的用户关联和卸载技术
US9602251B2 (en) * 2012-01-27 2017-03-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s for reconfiguring uplink and downlink allocations in time domain duplexing wireless systems
WO2013125860A1 (ko) * 2012-02-20 2013-08-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집성 시스템에서 ack/nack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2217646B1 (ko) * 2012-05-24 2021-02-1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US9526091B2 (en) * 2012-03-16 2016-12-20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on of self-optimization func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521669B2 (en) * 2012-04-16 2016-12-13 Blackberry Limited HARQ for dynamic change of the TDD UL/DL configuration in LTE TDD systems
US9749094B2 (en) * 2012-06-14 2017-08-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WO2014005632A1 (en) * 2012-07-04 2014-01-09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ling of harq timing at ul/dl subframe reconfiguration
DE102015112217B3 (de) * 2015-07-27 2016-09-29 Borgwarner Ludwigsburg Gmbh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r Koronazündein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5707A (zh) * 2008-03-24 2011-02-02 诺基亚公司 通信***中的软缓冲存储器配置
CN102204154A (zh) * 2008-10-31 2011-09-28 诺基亚公司 在基于分组的无线通信***中用于时分双工操作的子帧调度的动态分配
US20110176461A1 (en) * 2009-12-23 2011-07-21 Telefonaka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termining configuration of subframe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TW201228420A (en) * 2010-12-23 2012-07-01 Qualcomm Inc TDD-LTE measurement gap for performing TD-SCDMA measurement
CN102572734A (zh) * 2010-12-23 2012-07-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执行td-scdma测量的tdd-lte测量间隙
CN102076031A (zh) * 2011-01-13 2011-05-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小区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Remaining issues in general frame work for aggregation of carriers with different UL/DL configurations》", 《3GPP》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96529A2 (en) 2014-02-12
TWI565282B (zh) 2017-01-01
CN103580841B (zh) 2019-01-18
TW201408029A (zh) 2014-02-16
EP2696529B1 (en) 2024-07-03
US10397942B2 (en) 2019-08-27
US20140044066A1 (en) 2014-02-13
EP2696529A3 (en) 2017-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80841A (zh) 分时双工***中处理通信运作的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TWI530144B (zh) 處理通訊運作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I492570B (zh) 處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CN106537995A (zh) 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用户设备、以及接收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基站
CN104901900B (zh) 处理传输区块的软缓冲器尺寸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KR20180129788A (ko) 디바이스를 위한 인터레이스 결정
CN105490789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TWI527400B (zh) 處理分頻雙工載波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資源的方法及其相關通訊裝置
CN108347321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9565844A (zh) 用户设备、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9075940A (zh) 非同步部署中的测量配置
CN103517435A (zh) 处理下链路控制资讯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CN104935416A (zh) 处理装置对装置运作的方法
CN103139781A (zh) 处理用于机器型态通信的资源配置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KR20180131547A (ko) 디바이스를 위한 캐리어 결정
CN103475456B (zh) 处理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CN106102097B (zh) 处理非执照频带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运作的装置及方法
TWI479838B (zh) 處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CN103384403A (zh) 处理分时双工***中资源配置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CN103929814A (zh) 处理通信运作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03475457B (zh) 处理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资源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TWI472254B (zh) 處理分時雙工系統中資源配置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CN103001750A (zh) 一种传输harq-ack信息的方法
CN103384185A (zh) 处理分时双工***中资源配置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WO2021093212A1 (en)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4

Address after: Chinese Taiwan New Taipei City

Patentee after: Acer Inc.

Address before: Hsinchu Coun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