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63438B - 通信方法、装置与***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装置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63438B
CN103563438B CN201280000870.8A CN201280000870A CN103563438B CN 103563438 B CN103563438 B CN 103563438B CN 201280000870 A CN201280000870 A CN 201280000870A CN 103563438 B CN103563438 B CN 1035634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business load
capacity
macro base
cove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08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63438A (zh
Inventor
杨安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63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34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634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34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6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 H04W28/0861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between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3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20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access points, e.g.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与***,通过监控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变化,自适应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网络负载变化,激活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或使覆盖范围内的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进入睡眠态,从而从整体上对无线网络进行智能的节能管理。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装置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装置与***。
背景技术
无线网络设备功耗占据的运营成本非常大,绿色节能方案是设备竞争力的重要参考指标。近几年各设备商在单个网元上的节能方案方面已经有很大的进步,比如基站载频智能关通道、基带板或载频定时上下电等。
如图1所示,基站包括基带控制单元(Base Band control Unit,BBU)110和射频拉远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120。现有节能方案为:网络规划或运维人员根据业务负载量统计闲忙情况,通过网络管理***(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NMS)130配置该基站RRU120定时上下电,以节省预计无业务负载量时间段的RRU120的能耗。
这种节能方案仅适用于单个网元,无法从整体上对无线网络进行智能的节能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与***,从整体上对无线网络进行智能的节能管理。
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获取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一业务负载,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设置有容量分担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业务负载,确定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一业务负载占用率;若所述第一业务负载占用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处于激活态,且所述容量分担基站的业务负载与所述宏基站业务负载之和小于或者等于负载门限,向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发送睡眠指令。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获取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一业务负载,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设置有容量分担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业务负载,确定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一业务负载占用率;若所述第一业务负载占用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且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处于睡眠态,向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发送激活指令。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设置有容量分担基站;第一运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确定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控制单元,若所述第一运算单元确定的业务负载占用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处于激活态,且所述容量分担基站的业务负载与所述宏基站业务负载之和小于或者等于负载门限,用于向发送单元发送控制指令;所述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发送睡眠指令。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设置有容量分担基站;第一运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确定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控制单元,若所述第一运算单元确定的业务负载占用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且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处于睡眠态,用于向发送单元发送控制指令;所述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发送激活指令。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包括:宏基站;至少一个容量分担基站,设置于所述宏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网络管理设备,用于配置和维护所述宏基站和所述至少一个容量分担基站;如上任一项所述通信装置,设置于所述宏基站或所述网络管理设备中。
可见,以上方法、装置或***,通过获取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来监控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变化,当该业务负载变化导致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时,如果宏基站覆盖范围内存在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且该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的业务切换到宏基站后,宏基站的业务负载未超出负载门限,便向该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发送睡眠指令,以触发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进入睡眠态,减少能源消耗;当该业务负载变化导致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时,如果宏基站覆盖范围内存在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便向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发送激活指令,以激活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分担宏基站的业务负载,保证用户体验。可见,该方法可以自适应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网络负载变化,激活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或使覆盖范围内的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进入睡眠态,从而从整体上对无线网络进行智能的节能管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现有的分布式宏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接入网络部署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过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过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宏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通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中的基站和/或网络管理设备包括的通用的部件,不再一一列出。这些通用的部件包括但不限于:基带处理部件;中射频处理部件;传输部件;处理器;内存;天线部件;输入输出装置。每个基站与一个或者多个小区对应。每个小区可以服务一个或多个终端。
请参考图2,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接入网络部署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接入网络部署有一个宏基站(macro base station)M0,用来保证基础覆盖。然后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部署一些容量分担基站(volume-sharing base station),例如s0~s2,用来分担宏基站M0的业务负载,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业务体验。例如,在中央商务区(CentralBusiness District,CBD)的大楼里,部署大量的容量分担基站来做室内覆盖。另外,由于前期对基站的布局,可能存在盲区,因此,较佳的,还可以部署补盲基站(Blind-fillingeNB),例如f0~f1。
可见,宏基站为提供基础覆盖的基站。容量分担基站为用于分担宏基站业务负载的基站,设置于所述宏基站的覆盖范围内。补盲基站为保证盲区覆盖的基站,其位置主要和盲区的位置有关,如果盲区位于宏基站的覆盖范围的边缘,则补盲基站设置于宏基站的覆盖范围的边缘;如果盲区位于宏基站的覆盖范围外,则补盲基站设置于宏基站的覆盖范围外。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所示的容量分担基站与补盲基站的数量仅为举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当知,容量分担基站与补盲基站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在以上接入网络部署的初期,配置宏基站和补盲基站永久上电,保证网络的基础覆盖。对于容量分担基站,配置其可以参与网络节能模式,即将容量分担基站的初始状态配置为激活态或者睡眠态。本发明实施例便通过对容量分担基站的激活态与睡眠态管理,提供针对以上部署结构的接入网络的整体节能解决方案,并结合附图加以描述。
请参考图3,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310:获取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设置有容量分担基站。
为方便表述,步骤S310中获得的业务负载可以记为第一业务负载。
S320:根据步骤S310中获取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确定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
S330:若步骤S320中确定的业务负载占用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处于激活态,且所述容量分担基站的业务负载与所述宏基站业务负载之和小于或者等于负载门限,向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发送睡眠指令。
请参考图4,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310:获取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设置有容量分担基站。
为方便表述,步骤S310中获得的业务负载可以记为第一业务负载。
S320:根据步骤S310中获取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确定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
S340:若步骤S320中确定的业务负载占用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且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处于睡眠态,向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发送激活指令。
以上方法通过获取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来监控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变化,当该业务负载变化导致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时,如果宏基站覆盖范围内存在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且该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的业务切换到宏基站后,宏基站的业务负载未超出负载门限,便向该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发送睡眠指令,以触发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进入睡眠态,减少能源消耗;当该业务负载变化导致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时,如果宏基站覆盖范围内存在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便向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发送激活指令,以激活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分担宏基站的业务负载,保证用户体验。可见,该方法可以自适应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网络负载变化,激活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或使覆盖范围内的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进入睡眠态,从而从整体上对无线网络进行智能的节能管理。
在以上步骤S310中,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可以是通过宏基站的小区和宏基站覆盖范围内处于激活态的容量分担基站的小区周期上报它们的业务负载而获得的。也可以是应宏基站或网络管理设备的调用指令而上报,且这个调用指令可以周期下发,也可以按照事先规划的下发时间而下发,例如在办公大厦区域,业务负载在上下班时间段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则可以在早、中、晚三个时段内下发调用指令,获取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本实施例不做任何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业务负载可以是无线承载(Radio Bearer,RB)利用率、用户数(所述用户数是指网元所服务的活动用户数),或者两者的综合平衡。当然,此处仅为举例,本实施例也可以采用其它能够反应业务负载情况的统计量,比如统计基站的CPU占有率。
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是指宏基站覆盖范围内所有处于激活态的基站所覆盖的所有小区上报的业务负载,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是指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满业务负载的比率。以RB利用率和用户数为例,详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的计算方法,此时,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为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平均RB利用率和平均用户数占有率。
需要说明的是,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包括宏基站和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如果宏基站覆盖范围内还设置有补盲基站等其它类型的接入网设备,则且这些设备处于激活态,则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还包括这些设备的业务负载。
假设宏基站覆盖m个小区,每个小区支持的满RB数为MRB,满用户数为MUSR。该宏基站覆盖范围内有N个容量分担基站,所有容量分担基站小区的宽带和用户数规格一致;每个容量分担基站有n个小区,每个小区支持的满RB数为SRB、满用户数为SUSR,其中,m、n和N均为正整数。某时刻,宏基站的第i个小区上报的RB利用率为MRBRate[i]、用户数占有率为MUSRRate[i];且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的第j个小区上报的RB利用率为SRBRate[j]、用户数占有率为SUSRRate[j],则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平均RB利用率AREA_RBUsed_Rate和平均用户数占有率AREA_UserUsed_Rate计算公式如下:
在以上步骤S320中,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的确定,本领域计算人员可以参照以上计算方法,在此不再详述。
在以上步骤S330和S340中,第一门限和第二门限分别是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满业务负载的比率的两个取值,第一门限对应的取值表征了一个临界点,当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满业务负载的比率低于这个临界点时,可以使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一个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进入睡眠态。且第一门限可以根据经验值设定,也可以根据运营商对于服务质量的需求而确定,例如可以设置在50%以下。第二门限对应的取值表征了另一个临界点,当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满业务负载的比率高于这个临界点时,需要激活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以分担宏基站的业务负载。可见,第一门限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负载门限可以根据宏基站最大业务负载能力而设定,或者,可以根据运营商的服务质量需求,将负载门限设置为一定比例(例如60%~80%)的宏基站最大业务负载能力,本实例不做任何限制。
在以上步骤S330中,当步骤S320中确定的业务负载占用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时,可以直接向业务负载与宏基站业务负载之和小于或等于负载门限的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发送睡眠指令,也可以继续监控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一段时间之后,在该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仍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时,再向业务负载与宏基站业务负载之和小于或等于负载门限的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发送睡眠指令,此时,以上步骤S330进一步包括如图5所示的步骤:
S331:若步骤S320中确定的业务负载占用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处于激活态,且所述容量分担基站的业务负载与所述宏基站业务负载之和小于或者等于负载门限,获取预设次数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其中,对于预设次数的选取,本实施例不做任何限制,具体可根据日常统计中宏基站覆盖范围的业务负载变化较为明显的时间的长短来确定预设次数的多少,当然也可以根据运营商的需求而设定。
为便于表述,步骤S331中获取的预设次数业务负载可统一记为第二业务负载,以和上述步骤S310中获取的第一业务负载进行区分。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331中获取的预设次数业务负载统一记为第二业务负载,并不表明每次获取的业务负载是相同的,预设次数的第二业务负载中,每次获取的业务负载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取决于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实际业务负载情况。
S332:根据步骤S331中获取的预设次数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确定预设次数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
S333:若步骤S332中确定的所述业务负载占用率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向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发送睡眠指令。
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监控,可以避免宏基站覆盖范围内临时的业务负载降低,很快又恢复到较高的业务负载的情况下,对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发送睡眠指令,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进入睡眠态后,宏基站业务负载偏高,还需要重新激活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的重复操作。
在较佳实施例中,可以为宏基站和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的小区配置两个业务负载上报周期第一周期Tlong和第二周期Tshort。其中第一周期Tlong大于第二周期Tshort。在日常监控中,将宏基站和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的小区的业务负载上报周期配置第一周期Tlong。即以上步骤S310中,采用第一周期Tlong获取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当发现业务负载占用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时,将宏基站和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的小区的业务负载上报周期调整为第二周期Tshort,以利用较短的周期监控所述宏基站的业务负载,即在以上步骤S331中,采用第二周期获取预设次数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缩短业务负载上报周期的好处在于,如果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存在快速下降的趋势,缩短业务负载上报周期,可以适应这种趋势,以达到业务负载量降低时快速使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进入睡眠态的效果。举例而言,在办公大厦区域,业务负载量在下班时间段会出现明显的降低趋势,且这个趋势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会出现高峰,过了这个高峰之后,业务负载量会极大的减少,因此,缩短业务负载上报周期,将有利于适应业务负载降低趋势,从而快速使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进入睡眠态,到达快速节能的效果。
此外,宏基站覆盖范围内可能不止一个激活态的容量分担基站。且宏基站覆盖范围内可能存在业务负载量减少的趋势,那么随着业务负载量的逐渐减少,可以节能的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可能不止一个,甚至随着业务负载量减少到仅宏基站便可以支持的情况下,可以使所有激活态的容量分担基站进入睡眠状态。这种情况下,可以一次性向所有激活态的容量分担基站发送睡眠指令,也可以逐个发送。具体策略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当所有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的业务负载与宏基站的业务负载之和小于或等于负载门限时,同时向所有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发送睡眠指令。或者,按业务负载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排除一个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计算剩余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与宏基站的业务负载之和,并在计算得到的业务负载之和小于或等于负载门限时,向对应于此时业务负载之和的所有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发送睡眠指令。或者,根据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的业务负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发送睡眠指令。
较佳的,可以根据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的业务负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发送睡眠指令。这种算法简单,***开销相对较小,且更适于网络的负载变化随机性的特点。此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包括如图6所示的步骤:
S610:获取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宏基站覆盖范围内设置有多个激活态的容量分担基站。
S620:根据步骤S610中获取的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确定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
S630:判断步骤S620中确定的业务负载占用率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若是执行步骤S640,否则结束。
S640:若步骤S630中确定的业务负载占用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判断宏基站覆盖范围内当前业务负载最低的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的业务负载与宏基站的业务负载之和是否小于或者等于负载门限;若是,可以执行步骤651至654,也可以直接向宏基站覆盖范围内当前业务负载最低的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发送睡眠指令,否则结束。
S651:获取预设次数的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
S652:根据步骤S651中获取的预设次数的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确定预设次数的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
S653:判断步骤S652中确定的业务负载占用率是否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若是执行步骤S654,否则结束。
S654:向宏基站覆盖范围内当前业务负载最低的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发送睡眠指令。
而后,重复以上步骤S640至654,直至步骤S640或步骤S653的判断结果为否,或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全部进入睡眠态。
为便于表述,步骤S652中获取的预设次数的业务负载同步骤S331中获取的预设次数业务负载可统一记为第二业务负载,以和上述步骤S310中获取的第一业务负载进行区分。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331中获取的预设次数业务负载统一记为第二业务负载,并不表明每次获取的业务负载是相同的,预设次数的第二业务负载中,每次获取的业务负载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取决于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实际业务负载情况。同样,在重复以上步骤S640至654的过程中,重复进行步骤S652获取的预设次数的业务负载在每次重复的获得的业务负载可以统一记之。例如,第一次重复步骤S652获取的预设次数的业务负载可以统一记为第三业务负载,以和上述步骤S310中获取的第一业务负载以及第一次执行步骤S652获取的第二业务负载进行区分。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次以及重复执行步骤S652中获取的预设次数第二业务负载和第三业务负载,并不表明每次获取的业务负载是相同的,预设次数的第二业务负载和第三业务负载中,每次获取的业务负载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取决于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实际业务负载情况。
在以上步骤S340中,当步骤S320中确定的业务负载占用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时,可以直接向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发送激活指令,也可以继续监控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一段时间之后,在该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仍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时,再向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发送激活指令,此时,以上步骤S340进一步包括如图7所示的步骤:
S341:若步骤S320中确定的业务负载占用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且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处于睡眠态,获取预设次数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其中,对于预设次数的选取,本实施例不做任何限制,具体可根据日常统计中宏基站覆盖范围的业务负载变化较为明显的时间的长短来确定预设次数的多少,当然也可以根据运营商的需求而设定。
S342:根据步骤S341中获取的预设次数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确定预设次数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
S343:若步骤S342中确定的所述业务负载占用率均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向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发送激活指令。
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监控,可以避免宏基站覆盖范围内临时的业务负载升高,很快又恢复到较低的业务负载的情况下,对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发送激活指令,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进入激活态后,宏基站业务负载较低,还需要重新使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进入睡眠态的重复操作。
在较佳实施例中,可以为宏基站和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的小区配置两个业务负载上报周期第一周期Tlong和第二周期Tshort。其中第一周期Tlong大于第二周期Tshort。在日常监控中,将宏基站和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的小区的业务负载上报周期配置第一周期Tlong。即以上步骤S310中,采用第一周期Tlong获取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当发现业务负载占用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时,将宏基站和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的小区的业务负载上报周期调整为第二周期Tshort,以利用较短的周期监控所述宏基站的业务负载,即在以上步骤S341中,采用第二周期获取预设次数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缩短业务负载上报周期的好处在于,如果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存在快速上升的趋势,缩短业务负载上报周期,可以适应这种趋势,以达到业务负载量上升时快速激活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的效果。举例而言,在办公大厦区域,业务负载量在上班时间段会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且这个趋势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会出现高峰,过了这个高峰之后,业务负载量会保持平衡,因此,缩短业务负载上报周期,将有利于适应业务负载上升趋势,从而快速激活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
此外,宏基站覆盖范围内可能不止一个睡眠态的容量分担基站。且宏基站覆盖范围内可能存在业务负载量上升的趋势,那么随着业务负载量的上升,激活的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可能不止一个,甚至随着业务负载量上升到一定程度,需要激活所有睡眠态的容量分担基站。这种情况下,可以一次性向所有或部分睡眠态的容量分担基站发送激活指令,也可以逐个发送。
较佳的,可以根据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激活后可分担的业务负载大小,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发送激活指令。相对于一次激活多个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的情况下,当某个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激活后,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已经满足要求,则可以不必再开启其它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此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包括如图8所示的步骤:
S810:获取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宏基站覆盖范围内设置有多个睡眠态的容量分担基站。
S820:根据步骤S810中获取的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确定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
S830:判断步骤S820中确定的业务负载占用率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若是,可以执行步骤841至844,也可以直接向宏基站覆盖范围内当前激活后可分担最多业务负载的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发送激活指令,否则结束。
关于宏基站覆盖范围内当前激活后可分担最多业务负载的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的确定,可以借助最小化路测(Minimization of Drive-Tests,MDT)数据,获取宏基站覆盖范围内业务负载分布的情况,根据业务负载分布的情况,找到距离业务负载量最多的区域最近的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即为激活后可分担最多业务负载的容量分担基站。
S841:获取预设次数的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
S842:根据步骤S841中获取的预设次数的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确定预设次数的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
S843:判断步骤S842中确定的业务负载占用率是否均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若是执行步骤S844,否则结束。
S844:向宏基站覆盖范围内当前激活后可分担最多业务负载的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发送激活指令。
而后,重复以上步骤S841至844,直至步骤S843的判断结果为否,或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全部进入激活态。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宏基站,也可以为配置和维护各个基站的网络管理设备。当执行主体为宏基站时,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将其各个小区上报的业务负载发送给宏基站,以便宏基站根据自身的业务负载和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的上报的业务负载,确定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以及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进而判断是否发送睡眠指令或激活指令。当执行主体为网络管理设备时,宏基站以及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将其各个小区上报的业务负载发送给网络管理设备,以便网络管理设备根据宏基站和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的上报的业务负载,确定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以及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进而判断是否发送睡眠指令或激活指令。当然,也可以由宏基站根据自身的业务负载和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的上报的业务负载,确定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以及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进而判断是否发送睡眠指令或激活指令;并将判断结果发送给网络管理设备,由网络管理设备根据宏基站的判断结果发生睡眠指令或激活指令,以控制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的状态变化。反过来,也可以由网络管理设备根据宏基站和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的上报的业务负载,确定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以及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进而判断是否发送睡眠指令或激活指令,再控制宏基站向容量分担基站发送睡眠指令或激活指令。本实施例不做任何限制。
下面以执行主体为网络管理设备为例,结合图9描述,当宏基站内业务负载回落时,使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进入睡眠态的过程。如图9所示,该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S910:宏基站上报业务负载。
步骤S920:处于激活态的第一容量分担基站上报业务负载,当然,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其它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也会上报业务负载。另外,步骤S910和S920之间没有顺序要求。可以宏基站先上报,也可以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先上报,也可以同时上报。
步骤S930:网络管理设备根据宏基站和所有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上报的业务负载,判断是否使第一容量分担基站进入睡眠态。其判断方法同图3或图5所示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若是,执行步骤S940。
步骤S940:网络管理设备向第一容量分担基站发送睡眠指令。
步骤S950:第一容量分担基站收到网络管理设备发送的睡眠指令后,如果第一容量分担基站上还有服务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需要把UE切换到宏基站上。然后进行步骤S960和S970。
步骤S960:第一容量分担基站通知网络管理设备第一容量分担基站已进入睡眠态。
步骤S970:第一容量分担基站进入睡眠态。
步骤S980:网络管理设备接收到第一容量分担基站的通知后,通知宏基站第一容量分担基站已进入睡眠态,以避免多余的切换操作。
以上步骤S960为可选过程,即,第一容量分担基站在进入睡眠态之前可以不通知网络管理设备。网络管理设备由于已发送了睡眠指令,因此可以不根据第一容量分担基站的通知,而直接进行步骤S980,通知宏基站第一容量分担基站进入睡眠态,以避免多余的切换操作。如果根据步骤S960的通知进行步骤S980,可以保证各个网元实时状态的反馈,避免第一容量分担基站未能成功进入睡眠态的情况下的误操作。
下面以执行主体为网络管理设备为例,结合图10描述,当宏基站内业务负载上升时,使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进入激活态的过程。如图10所示,该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S101:宏基站上报的业务负载,此时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所有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也需要上报业务负载。
步骤S102:网络管理设备根据宏基站和所有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上报的业务负载,判断是否激活处于睡眠态的第一容量分担基站。其判断方法同图4或图7所示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若是,执行步骤S103。
步骤S103:网络管理设备向第一容量分担基站发送激活指令。
步骤S104:第一容量分担基站激活指令后,先上电并激活小区。然后进行步骤S105。
步骤S105:第一容量分担基站通知网络管理设备第一容量分担基站已进入激活态。
步骤S106:网络管理设备接收到第一容量分担基站的通知后,通知宏基站第一容量分担基站已上电,方便进行业务的切换。
步骤S107:宏基站得知第一容量分担基站上电后,将部分UE切换到第一容量分担基站上。
另外,第一容量分担基站上电后,便处于激活态,此时,可以向网络管理设备上报业务负载(步骤S108)。
以上步骤S105为可选过程,即,第一容量分担基站在进入激活态之前可以不通知网络管理设备。网络管理设备由于已发送了上电指令,因此可以不根据上电响应,而直接进行步骤S106,通知宏基站第一容量分担基站已激活,以方便宏基站进行业务的切换。如果网络管设备收到第一容量分担基站的通知后,再通知宏基站第一容量分担基站已激活,可以保证各个网元实时状态的反馈,避免第一容量分担基站未能成功激活情况下的误操作。
请参考图11,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通信装置110包括第一获取单元111、第一运算单元112、发送单元113和控制单元114。其中,第一获取单元111用于获取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宏基站覆盖范围内设置有容量分担基站;第一运算单元112用于根据第一获取单元111获取的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确定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发送单元113用于向容量分担基站发送睡眠指令;若第一运算单元112确定的业务负载占用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容量分担基站处于激活态,且容量分担基站的业务负载与宏基站业务负载之和小于或者等于负载门限,控制单元114用于控制发送单元113向容量分担基站发送睡眠指令。
较佳的,通信装置110还可以包括第二获取单元121和第二运算单元122。其中,第二获取单元121用于获取预设次数的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第二运算单元122用于根据第二获取单元121获取的预设次数的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确定预设次数的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若第一运算单元112确定的业务负载占用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容量分担基站处于激活态,且容量分担基站的业务负载与宏基站业务负载之和小于或者等于负载门限,控制单元114还用于控制第二获取单元121获取预设次数的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且控制第二运算单元122根据第二获取单元121获取的预设次数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确定预设次数的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且若第二运算单元122确定的业务负载占用率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控制单元114用于控制发送单元113向容量分担基站发送睡眠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获取单元111和第二获取单元121可以整合为一个获取单元,第一运算单元112和第二运算单元122可以整合为一个运算的单元。本实施例不做任何限制。且在宏基站覆盖范围内设置有多个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且至少两个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与宏基站业务负载之和小于或等于负载门限时,第二获取单元121和第二运算单元122可以重复执行其功能,以执行图6所示的通信方法。
图11所示的通信装置110可以用于执行图3所示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也可以用于执行图4所示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区别在于:此时发送单元113用于向容量分担基站发送激活指令;控制单元114在第一运算单元112确定的业务负载占用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且容量分担基站处于睡眠态的条件下,用于控制发送单元113向容量分担基站发送激活指令。通信装置110进一步可以包括如图12所示的第二获取单元121和第二运算单元122,以执行图5所示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同样,也可以用于执行图7所示实施例的方法,区别在于:控制单元114执行操作的条件不同。即若所述第一运算单元确定的业务负载占用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处于激活态,且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处于睡眠态,控制单元114用于控制第二获取单元121获取预设次数的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且控制第二运算单元122根据第二获取单元121获取的预设次数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确定预设次数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且若第二运算单元122确定的业务负载占用率均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控制单元114用于控制发送单元113向容量分担基站发送激活指令。且在宏基站覆盖范围内设置有多个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时,第二获取单元121和第二运算单元122可以重复执行其功能,以执行图8所示的通信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通信装置的各个单元可以设置于宏基站内,也可以设置于网络管理设备中;且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作为一个逻辑模块整体设置。例如,宏基站(或网络管理设备)130包括接收机131,发射机132以及处理器133。其中,第一获取单元111和第二获取单元121的功能通过接收机131来实现;发送单元113的功能通过发送机132来实现;第一运算单元112和第二运算单元122的功能通过一个逻辑实体——运算单元1331来实现,且运算单元1331内嵌于处理器133中;控制单元114也内嵌于处理器133中。且运算单元1331和控制单元114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在,通过处理器133的调用来实现其功能;也可以以硬件逻辑实体的形式内嵌于处理器133中。本实施例不做任何限制。
请参考图14,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通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包括宏基站141、容量分担基站142与网络管理设备143。其中网络管理设备143用于配置和维护所有的网元(包括宏基站141和容量分担基站142),且宏基站141或网络管理设备143包括如图11至1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
另外,由于前期对基站的布局,可能存在盲区,因此,较佳的,该通信***还可以包括补盲基站,以覆盖可能存在的盲区。且容量分担基站与补盲基站的数量仅为举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当知,其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硬件模块或硬件模块的组合,处理器和内存等芯片组的组合,或者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处理器、芯片组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内存(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包括一组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以上实施例所描述的任一种通信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获取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一业务负载,所述第一业务负载为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所有处于激活态的基站所覆盖的所有小区上报的业务负载,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设置有容量分担基站;
根据所述第一业务负载,确定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一业务负载占用率;
若所述第一业务负载占用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处于激活态,且所述容量分担基站的业务负载与所述宏基站业务负载之和小于或者等于负载门限,向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发送睡眠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若所述第一业务负载占用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处于激活态,且所述容量分担基站的业务负载与所述宏基站业务负载之和小于或者等于负载门限,向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发送睡眠指令,包括:
若所述第一业务负载占用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处于激活态,且所述容量分担基站的业务负载与所述宏基站业务负载之和小于或者等于负载门限,获取预设次数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二业务负载;
根据预设次数的所述第二业务负载,确定预设次数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二业务负载占用率;
若预设次数的所述第二业务负载占用率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向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发送睡眠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业务负载以第一周期周期性获取,所述第二业务负载以第二周期周期性获取,所述第一周期大于所述第二周期。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当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设置有多个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时,所述容量分担基站为第一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所述第一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为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业务负载最少的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进入睡眠态后,若第二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的业务负载与所述宏基站业务负载之和小于或者等于负载门限,获取预设次数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三业务负载,所述第二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为所述第一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进入睡眠态后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业务负载最少的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
根据预设次数的所述第三业务负载,确定预设次数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三业务负载占用率;
若预设次数的所述第三业务负载占用率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向所述第二激活态容量分担基站发送睡眠指令。
6.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获取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一业务负载,所述第一业务负载为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所有处于激活态的基站所覆盖的所有小区上报的业务负载,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设置有容量分担基站;
根据所述第一业务负载,确定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一业务负载占用率;
若所述第一业务负载占用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且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处于睡眠态,向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发送激活指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若所述第一业务负载占用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且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处于睡眠态,向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发送激活指令,包括:
若所述第一业务负载占用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且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处于睡眠态,获取预设次数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二业务负载;
根据预设次数的所述第二业务负载,确定预设次数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二业务负载占用率;
若所述第二业务负载占用率均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向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发送激活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业务负载以第一周期周期性获取,所述第二业务负载以第二周期周期性获取,所述第一周期大于所述第二周期。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当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设置有多个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时,所述容量分担基站为第一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所述第一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为所述多个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中激活后可分担最多业务负载的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激活后,获取预设次数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三业务负载;
根据预设次数的所述第三业务负载,确定预设次数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第三业务负载占用率;
若预设次数的所述第三业务负载占用率均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向第二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发送激活指令,所述第二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为所述第一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激活后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激活后可分担最多业务负载的睡眠态容量分担基站。
11.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所述业务负载为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所有处于激活态的基站所覆盖的所有小区上报的业务负载,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设置有容量分担基站;
第一运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确定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
控制单元,若所述第一运算单元确定的业务负载占用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处于激活态,且所述容量分担基站的业务负载与所述宏基站业务负载之和小于或者等于负载门限,用于向发送单元发送控制指令;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发送睡眠指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设次数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
第二运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获取的预设次数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确定预设次数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
若所述第一运算单元确定的业务负载占用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处于激活态,且所述容量分担基站的业务负载与所述宏基站业务负载之和小于或者等于负载门限,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获取预设次数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且控制所述第二运算单元根据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获取的预设次数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确定预设次数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且若所述第二运算单元确定的所述业务负载占用率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发送睡眠指令。
13.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所述业务负载为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所有处于激活态的基站所覆盖的所有小区上报的业务负载,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设置有容量分担基站;
第一运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确定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
控制单元,若所述第一运算单元确定的业务负载占用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且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处于睡眠态,用于向发送单元发送控制指令;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发送激活指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设次数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
第二运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获取的预设次数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确定预设次数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
控制单元,若所述第一运算单元确定的业务负载占用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且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处于睡眠态,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获取预设次数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且控制所述第二运算单元根据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获取的预设次数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确定预设次数的所述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负载占用率,且若所述第二运算单元确定的所述业务负载占用率均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容量分担基站发送激活指令。
15.一种通信***,包括:
宏基站;
至少一个容量分担基站,设置于所述宏基站的覆盖范围内;
网络管理设备,用于配置和维护所述宏基站和所述至少一个容量分担基站;
如权利要求11至14任一项所述通信装置,设置于所述宏基站或所述网络管理设备中。
CN201280000870.8A 2012-05-18 2012-05-18 通信方法、装置与*** Active CN1035634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2/075763 WO2013170486A1 (zh) 2012-05-18 2012-05-18 通信方法、装置与***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63438A CN103563438A (zh) 2014-02-05
CN103563438B true CN103563438B (zh) 2017-11-17

Family

ID=49583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0870.8A Active CN103563438B (zh) 2012-05-18 2012-05-18 通信方法、装置与***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63438B (zh)
WO (1) WO201317048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035330A1 (en) * 2017-05-22 2023-02-02 Teko Telecom S.R.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 for processing uplink fronthaul data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61241B (zh) * 2015-01-05 2018-05-22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小区休眠决策方法、实现方法及***
CN106231660B (zh) * 2016-08-30 2019-08-27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长短休眠周期的基站关断机制
CN108271218A (zh) * 2016-12-30 2018-07-10 ***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资源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728588A (zh) * 2018-07-17 2020-01-24 新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表计抄表的方法、远程管理平台及业务***
CN112118587B (zh) * 2019-06-19 2022-08-2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管理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0906C (zh) * 2003-09-10 2006-06-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码分多址通信***中的负载控制方法及其***
CN101083496B (zh) * 2007-07-17 2010-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同一功放中载波间功率分配方法及其***
CN101742707B (zh) * 2008-11-25 2013-05-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te***下网络节能的方法
CN101541041A (zh) * 2009-04-23 2009-09-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负载分担方法、装置及***
CN101998468B (zh) * 2009-08-21 2015-08-1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中自优化的实现方法、***和基站
KR101555718B1 (ko) * 2010-02-11 2015-09-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기지국의 전력 절감 방법 및 장치
CN101977403B (zh) * 2010-09-09 2014-06-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中继***中均衡优先的微小区节能方法
KR101661164B1 (ko) * 2010-10-11 2016-09-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송신 용량 증대를 위한 셀 선택 방법 및 장치
EP2701426A4 (en) * 2011-05-16 2014-07-02 Huawei Tech Co Ltd METHOD, SYSTEM AND ENERGY SAVING DEVICE FOR BASE STATIONS
CN102340825A (zh) * 2011-08-12 2012-02-0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移动通信***中基于负载转移的节能控制方法和***
CN102413554B (zh) * 2011-12-23 2014-10-15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异构蜂窝无线网络的节能方法及其实现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035330A1 (en) * 2017-05-22 2023-02-02 Teko Telecom S.R.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 for processing uplink fronthaul dat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70486A1 (zh) 2013-11-21
CN103563438A (zh) 2014-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63438B (zh) 通信方法、装置与***
CN112804739B (zh) 一种基站节能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RU2502188C2 (ru) Аппаратура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узлом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Zhou et al. Green mobile access network with dynamic base station energy saving
CN104333892B (zh) 一种微基站状态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0213812A (zh) 节能控制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Tombaz et al. Energy efficient network deployment with cell DTX
CN110149680A (zh) 省电处理方法、服务器、基站及终端设备
CN103079235A (zh) 在lte***中实现负荷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CN105578579B (zh) 基于业务流量预测的蜂窝网基站和中继站联合休眠调度方法
CN2847709Y (zh) 执行无线资源管理的集成电路与自行配置接入点
CN106489288A (zh) 一种站点设备的节能控制方法、装置及***
CN103188715B (zh) 无线资源自动监控调度的方法及装置
US1171668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ggregating power outage data and utilization
CN111817331B (zh) 基于智能充电能源路由器的配电协同***及其协同方法
WO2021109746A1 (zh) 一种有源室分***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Gong et al. Energy-aware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energy harves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5472634A (zh) 载波聚合小区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Rumeng et al. Intelligent energy saving solution of 5G base station bas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ies
CN103369640B (zh) 基站节电方法及装置
CN104411002A (zh) 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4303559B (zh) 基站节能方法、装置和基站
CN103167577A (zh) 一种关闭小区的方法、站点装置
CN103298046B (zh) 异***小区的管理方法、装置与***
US1184939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ower management based on full RF condi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