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6186B - 一种无损吸收电路及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损吸收电路及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6186B
CN103516186B CN201210218304.6A CN201210218304A CN103516186B CN 103516186 B CN103516186 B CN 103516186B CN 201210218304 A CN201210218304 A CN 201210218304A CN 103516186 B CN103516186 B CN 1035161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bing circuit
diode
electric capacity
circuit
switching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183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16186A (zh
Inventor
王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ertiv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1830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161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16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61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161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61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损吸收电路及工作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无损吸收电路包括第一吸收电路,其中,第一吸收电路包含第一二极管(D7)和电容(C3),由于电容(C3)的电容量足够大,在开关管(Q1)处于断开状态时瞬间产生的电压尖峰,通过为电容(C3)充电得到抑制;在开关管(Q1)处于连通状态时,电容(C3)释放的电量被导向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一电容(C1),避免了由于电容(C3)释放的电量较大,回流至开关管(Q1)导致的电压应力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无损吸收电路及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损吸收电路及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学领域存在着一种比较理想的拓扑电路结构,即三相维也纳结构,由于这种结构的电路具有输入电流纹波小、器件需求少、控制较简单、成本需求比较低等优点,因此,在要求三相交流输入大功率的情况下被广泛应用。
如图1所示,为三相维也纳的电路结构图。该电路中有三相电路,一相电路的连接结构为:电感L1与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与二极管D4的阴极相连;二极管D1的阴极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4的阳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电容C1的负极和电容C2的正极相连;电感L1、二极管D1的阳极和二极管D4的阴极三者相连的交叉点与开关管Q1的漏极相连;开关管Q1的源极与电容C1和电容C2的连接点相连。
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其他两相电路中各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方式与上述一相电路的连接方式相同。
由于上述拓扑结构的电路使得开关管Q1的源极与漏极之间的电压差较大,再加上在实际应用该拓扑结构的电路时,开关管Q1的漏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4的阴极分别通过较长的导线相连,导致开关管Q1的漏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之间,以及开关管Q1的漏极与二极管D4的阴极之间存在隐性电感,使得开关管Q1在断开一瞬间会产生很高的电压尖峰。
为了避免开关管Q1在断开一瞬间产生很高的电压尖峰的问题,通常在开关管Q1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连接一个电感R1和一个电容C3,电感R1和电容C3串联后,与开关管Q1形成并联关系。通常称这种电路为RC吸收电路。工作原理为:当开关管Q1发生断开时,瞬间产生的电压尖峰通过电感R1为电容C3充电;当开关管Q1发生连通时,电容C3实施放电操作,释放的电量通过电感R1消耗。
这种RC结构的吸收电路,仍然存在以下缺点:
若电容C3的电容量较小,而当开关管Q1在断开时产生的电压尖峰太大时,RC吸收电路抑制电压尖峰的效果并不好。
若电容C3的电容量足够大,在开关管Q1断开时,产生的较大的电压尖峰能够被电容C3吸收,但是在开关管Q1再次连通时,电容C3将会实施放电操作,此时,由于电容C3的电容量足够大,因此电容C3释放的电量较大,这些释放的电量如果不能被电感R1消耗,则剩余的电量将会对开关管Q1中的输出结电容产生影响,增加开关管的损耗,使得整机效率受到影响。
由此可见,目前的RC吸收电路并不能同时解决在开关管Q1断开时很好的抑制产生的电压尖峰和在开关管Q1连通时电压应力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损吸收电路及工作方法,用于解决目前的RC吸收电路不能同时解决在开关管Q1断开时很好的抑制产生的电压尖峰和在开关管Q1连通时电压应力差的问题。
一种无损吸收电路,所述无损吸收电路与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一相电路相连,包括:第一吸收电路,其中:
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的阳极与开关管(Q1)的漏极相连,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一端与开关管(Q1)的源极相连;
第一吸收电路中的第一二极管(D7)的阴极与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的另一端相连,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的阴极与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相连的连接点与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一电容(C1)的正极相连。
一种无损吸收电路的工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输入电压为正向电压,且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的阳极与开关管(Q1)的漏极相连时,若开关管(Q1)处于断开状态,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导通,则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充电;
若开关管(Q1)处于连通状态,第一吸收电路中的第一二极管(D7)截止,则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释放的电量流向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一电容(C1)。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电容(C3)的电容量足够大时,在开关管(Q1)处于断开状态时,瞬间产生的电压尖峰能够被很好的抑制;在开关管(Q1)处于连通状态时,电容(C3)释放的电量被导向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一电容(C1),避免了由于电容(C3)释放的电量较大,回流至开关管(Q1)导致的电压应力差的问题,并且减少了整个电路的器件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三相维也纳结构的电路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无损吸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一种无损吸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无损吸收电路的工作方法的示意图;
图4为一种无损吸收电路的工作方法的示意图;
图5为一种无损吸收电路的工作方法的示意图;
图6为一种无损吸收电路的工作方法的示意图;
图7为利用现有技术中RC吸收电路测量得到的开关管Q1断开时漏源极两端的电压波形图;
图8为利用本发明无损吸收电路测量得到的开关管Q1断开时漏源极两端的电压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损吸收电路及工作方法,该无损吸收电路应用在三相维也纳电路结构中的每一相电路中,包括第一吸收电路,其中,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的阳极与开关管Q1的漏极相连,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一端与开关管Q1的源极相连;
第一吸收电路中的第一二极管D7的阴极与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的另一端相连,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的阴极与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相连的连接点与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一电容C1的正极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电容C3的电容量可以足够大,因此在开关管Q1处于断开状态时,瞬间产生的电压尖峰能够被抑制;在开关管Q1处于连通状态时,电容C3释放的电量被导向第一电容C1,避免了由于电容C3释放的电量较大,回流至开关管Q1导致的电压应力差的问题,并且减少了整个电路的器件消耗。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2(a)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无损吸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无损吸收电路应用在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每一相电路中,包括:第一吸收电路,其中:第一吸收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7和电容C3;
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的阳极与开关管Q1的漏极相连,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一端与开关管Q1的源极相连;
第一吸收电路中的第一二极管D7的阴极与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的另一端相连,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的阴极与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相连的连接点与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一电容C1的正极相连。
较优地,所述无损吸收电路中还包括:第二吸收电路,其中:第二吸收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9和电容C4;
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的阳极与开关管Q1的源极相连,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一端与开关管Q1的漏极相连;
第二吸收电路中的电容C4的另一端与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的阴极相连,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与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的阴极相连的连接点与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二电容C2的负极相连,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二电容C2的正极与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一电容C1的负极相连。
具体地,当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的阳极与开关管Q1的漏极相连,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的阴极与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的一端相连,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的另一端与开关管Q1的源极相连时,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的阳极与开关管Q1的源极相连,第二吸收电路中二极管D9的阴极与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的一端相连,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的另一端与开关管Q1的漏极相连。
此时,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的阴极与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的一端相连的连接点与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一电容C1的正极相连;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的阴极与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的一端相连的连接点与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二电容C2的负极相连。
较优地,如图2(b)所示,为一种无损吸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无损吸收电路应用在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每一相电路中,在图2(a)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吸收电路还包括: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8,其中: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8与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串联,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8与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的导通方向一致,接入第一吸收电路的位置在开关管Q1的漏极与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和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的连接点之间。
较优地,所述第二吸收电路还包括: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10,其中:
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10与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串联,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10与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的导通方向一致,接入第二吸收电路的位置在开关管Q1的源极与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和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的连接点之间。
具体地,当所述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阳极与开关管Q1的漏极相连,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阴极与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8的阳极相连,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8的阴极与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的一端相连,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的另一端与开关管Q1的源极相连时,所述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阳极与开关管Q1的源极相连,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阴极与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10的阳极相连,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10的阴极与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的一端相连,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的另一端与开关管Q1的漏极相连。
此时,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8的阴极与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的一端相连的连接点与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一电容C1的正极相连;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10的阴极与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的一端相连的连接点与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二电容C2的负极相连。
不管无损吸收电路中包含了第一吸收电路和/或在第二吸收电路,其中,第一吸收电路中的二极管的数量与第二吸收电路中的二极管的数量是可变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不限于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例举的情形。
本实施例中涉及的电容C3和电容C4在接入无损吸收电路时,需要使用没有电容极性要求的电容,可以使用切片电容,也可以使用类似的切片电容,这里不做限定。
三相维也纳结构中另外两相电路中开关管上都存在上述的无损吸收电路,连接关系一致,这里不再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是一种无损吸收电路的工作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种情形:
该无损吸收电路中包含了第一吸收电路,其中,第一吸收电路包含了第一二极管D7和电容C3,第一二极管D7和电容C3的连接关系满足图2(a)所示的第一吸收电路的连接方式。
其中,电容C3的电容量小于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一电容C1的电容量。
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的电容量可根据开关管Q1在断开时产生的电压尖峰确定,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当输入电压为正向电压,且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的阳极与开关管Q1的漏极相连时,如图3所示,为一种无损吸收电路的工作方法的示意图,该无损吸收电路的工作方法为:
若开关管Q1处于断开状态,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导通,则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充电;
若开关管Q1处于连通状态,第一吸收电路中的第一二极管D7截止,则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释放的电量流向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一电容C1。
其中,当电流通过电感L1流入三相维也纳结构中开关管Q1所在一相的电路中时,确定开关管Q1漏极一端为高电势,源极一端为低电势,即当前输入的电压为正向电压。
若开关管Q1处于断开状态时,理论上开关管Q1产生的电压尖峰可以通过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与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一电容C1之间的通路传输给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一电容C1,但是根据电路中电容就近原则,在图2(a)的电路连接关系中,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与开关管Q1之间的距离相比于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一电容C1与开关管Q1之间的距离更近,因此,通过第一吸收电路中的第一二极管D7为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充电。
若开关管Q1处于连通状态,由于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吸收了开关管Q1断开瞬间产生的电压尖峰,因此,在开关管Q1处于连通状态时,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的阻抗大于开关Q1的导通阻抗,使得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此时处于不导通状态,属于电路中的开路,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释放的电量将通过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与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一电容C1之间的通路流向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一电容C1。
第二种情形:
该无损吸收电路中包含了第一吸收电路和第二吸收电路,其中,第一吸收电路包含了第一二极管D7和电容C3,第一二极管D7和电容C3的连接关系满足图2(a)所示的第一吸收电路的连接方式;第二吸收电路包含了第一二极管D9和电容C4,第一二极管D9和电容C4的连接关系满足图2(a)所示的第一吸收电路的连接方式。
其中,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的电容量小于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电容C2的电容量。
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的电容量可根据开关管Q1在断开时产生的电压尖峰确定,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当输入电压为反向电压、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的阳极与开关管Q1的漏极相连,且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的阳极与开关管Q1的源极相连时,如图4所示,为一种无损吸收电路的工作方法的示意图,该无损吸收电路的工作方法为:
若开关管Q1处于断开状态,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导通,则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充电;
若开关管Q1处于连通状态,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截止,则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释放的电量流向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二电容C2。
若开关管Q1处于断开状态时,理论上开关管Q1产生的电压尖峰可以通过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与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二电容C2之间的通路传输至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二电容C2,但是根据电路中电容就近原则,在图2(a)的电路连接关系中,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与开关管Q1之间的距离相比于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二电容C2与开关管Q1之间的距离更近,因此,通过第二吸收电路中的第一二极管D9为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充电。
若开关管Q1处于连通状态,由于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吸收了开关管Q1断开瞬间产生的电压尖峰,因此,在开关管Q1处于连通状态时,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的导通阻抗大于开关管Q1的导通阻抗,使得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此时处于不导通状态,属于电路中的开路,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释放的电量将通过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与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二电容C2之间的通路流向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二电容C2。
其中,当电流通过电感L1流出三相维也纳结构中开关管Q1所在一相的电路中时,确定开关管Q1漏极一端为低电势,源极一端为高电势,即当前输入的电压为负向电压。
第三种情形:
该无损吸收电路中包含了第一吸收电路,其中,第一吸收电路包含了第一二极管D7、第二二极管D8和电容C3,第一二极管D7、第二二极管D8和电容C3的连接关系满足图2(b)所示的第一吸收电路的连接方式。
其中,电容C3的电容量小于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一电容C1的电容量。
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的电容量可根据开关管Q1在断开时产生的电压尖峰确定,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当输入电压为正向电压、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的阳极与开关管Q1的漏极相连,且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阴极与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8的阳极相连,如图5所示,为一种无损吸收电路的工作方法的示意图,该无损吸收电路的工作方法为:
若开关管Q1处于断开状态,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和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8导通,则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充电;
若开关管Q1处于连通状态,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和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8截止,则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释放的电量流向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一电容C1。
第四种情形:
该无损吸收电路中包含了第一吸收电路和第二吸收电路,其中,第一吸收电路包含了第一二极管D7、第二二极管D8和电容C3,第一二极管D7、第二二极管D8和电容C3的连接关系满足图2(b)所示的第一吸收电路的连接方式;第二吸收电路包含了第一二极管D9、第二二极管D10和电容C4,第一二极管D9、第二二极管D10和电容C4的连接关系满足图2(b)所示的第一吸收电路的连接方式。
其中,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的电容量小于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电容C2的电容量。
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的电容量可根据开关管Q1在断开时产生的电压尖峰确定,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当输入电压为反向电压、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的阳极与开关管Q1的漏极相连,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的阳极与开关管Q1的源极相连,且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阴极与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10的阳极相连,如图6所示,为一种无损吸收电路的工作方法的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若开关管Q1处于断开状态,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和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10导通,则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充电;
若开关管Q1处于连通状态,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和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10截止,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释放的电量流向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二电容C2。
通过实施例一的无损吸收电路的结构和实施例二的无损吸收电路的工作原理可知,当输入电压为正向电压时,若开关管Q1处于断开状态,则通过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为电容C3充电,在电容C3充电的过程中,由于在本发明中电容C3的电容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因此,在电容C3的电容量足够大时,能吸收的电量也相应增加,使得开关管Q1在断开时产生的电压尖峰可以得到很好的抑制;此时若开关管Q1处于连通状态,电容C3的电压高于开关管Q1漏极端的电压,使得第一吸收电路中的第一二极管D7处于短路状态,则电容C3释放的电量流向电容C1,避免了由于电容C3释放的电量较大,回流至开关管Q1导致的电压应力差的问题,并且减少了整个电路的器件消耗;当输入电压为负向电压时,若开关管Q1处于断开状态,则通过第二吸收电路中的第一二极管D9为电容C4充电,若开关管Q1处于连通状态,则电容C4释放的电量流向电容C2,达到的效果与输入电压为正向电压时相同。
实施例三:
在三相维也纳结构的电路中包含了一种无损吸收电路,该无损吸收电路包括:第一吸收电路和第二吸收电路,其中,第一吸收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7和电容C3,第二吸收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D9和电容C4。
在所述无损吸收电路中,第一吸收电路中的第一二极管D7的阳极与开关管Q1的漏极相连,第一二极管D7的阴极与电容C3的一端相连,电容C3的另一端与开关管Q1的源极相连,第一二极管D7的阴极与电容C3一端的连接点与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电容C1正极相连;
在所述无损吸收电路中,第二吸收电路中的第一二极管D9的阳极与开关管Q1的源极相连,第一二极管D9的阴极与电容C4的一端相连,电容C4的另一端与开关管Q1的漏极相连,第一二极管D,9的阴极与电容C4一端的连接点与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电容C2负极相连。
所述方法包括:
当输入电压为正向电压时,
判断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和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的工作状态;
在第一吸收电路中的第一二极管D7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处于截止状态时,若开关管Q1处于断开状态,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导通,则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充电;
若开关管Q1处于连通状态,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截止,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释放的电量流向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二电容C1。
当输入电压为反向电压时,
判断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和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的工作状态;
在第一吸收电路中的第一二极管D7处于截止状态,且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处于导通状态时,若开关管Q1处于断开状态,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导通,则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充电;
若开关管Q1处于连通状态,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截止,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释放的电量流向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二电容C2。
如图7所示,为利用现有技术中RC吸收电路测量得到的开关管Q1断开时漏源极两端的电压波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通过RC吸收电路后开关管Q1断开时漏源极两端的电压尖峰可达到573伏;
如图8所示,为利用本发明无损吸收电路测量得到的开关管Q1断开时漏源极两端的电压波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通过无损吸收电路后开关管Q1断开时漏源极两端的电压尖峰可达到542伏;由此可见无损吸收电路有效抑制了开关管Q1断开时漏源极两端的电压的尖峰。
需要说明的是,三相维也纳结构中另外两相电路中开关管上都存在上述的无损吸收电路,连接关系一致,并且每一相电路中无损吸收电路的工作方法相同,这里不再做详细描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无损吸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损吸收电路与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一相电路相连,包括:第一吸收电路,其中:
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的阳极与开关管(Q1)的漏极相连,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第一端与开关管(Q1)的源极相连;
第一吸收电路中的第一二极管(D7)的阴极与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的第二端相连,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的阴极与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相连的连接点与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一电容(C1)的正极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损吸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损吸收电路还包括:第二吸收电路,其中:
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的阳极与开关管(Q1)的源极相连,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第一端与开关管(Q1)的漏极相连;
第二吸收电路中的电容(C4)的第二端与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的阴极相连,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与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的阴极相连的连接点与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二电容(C2)的负极相连,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二电容(C2)的正极与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一电容(C1)的负极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损吸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收电路还包括: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8),其中:
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8)与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串联,并且导通方向一致,接入第一吸收电路的位置在开关管(Q1)的漏极与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和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的连接点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损吸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收电路还包括: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10),其中:
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10)与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串联,并且导通方向一致,接入第二吸收电路的位置在开关管(Q1)的源极与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和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的连接点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损吸收电路,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阳极与开关管(Q1)的漏极相连,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阴极与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8)的阳极相连,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8)的阴极与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的第二端相连,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的第一端与开关管(Q1)的源极相连时,所述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阳极与开关管(Q1)的源极相连,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阴极与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10)的阳极相连,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10)的阴极与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的第二端相连,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的第一端与开关管(Q1)的漏极相连。
6.一种无损吸收电路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输入电压为正向电压,且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的阳极与开关管(Q1)的漏极相连时,若开关管(Q1)处于断开状态,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导通,则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充电;
若开关管(Q1)处于连通状态,第一吸收电路中的第一二极管(D7)截止,则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释放的电量流向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一电容(C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输入电压为反向电压、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的阳极与开关管(Q1)的漏极相连,且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的阳极与开关管(Q1)的源极相连时,若开关管(Q1)处于断开状态,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导通,则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充电;
若开关管(Q1)处于连通状态,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截止,则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释放的电量流向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二电容(C2)。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输入电压为正向电压、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的阳极与开关管(Q1)的漏极相连,且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阴极与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8)的阳极相连,若开关管(Q1)处于断开状态,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和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8)导通,则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充电;
若开关管(Q1)处于连通状态,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和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8)截止,则第一吸收电路中电容(C3)释放的电量流向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一电容(C1)。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输入电压为反向电压、第一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7)的阳极与开关管(Q1)的漏极相连,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的阳极与开关管(Q1)的源极相连,且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阴极与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10)的阳极相连,若开关管(Q1)处于断开状态,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和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10)导通,则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充电;
若开关管(Q1)处于连通状态,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9)和第二吸收电路中第二二极管(D10)截止,第二吸收电路中电容(C4)释放的电量流向三相维也纳结构中的第二电容(C2)。
CN201210218304.6A 2012-06-28 2012-06-28 一种无损吸收电路及工作方法 Active CN1035161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18304.6A CN103516186B (zh) 2012-06-28 2012-06-28 一种无损吸收电路及工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18304.6A CN103516186B (zh) 2012-06-28 2012-06-28 一种无损吸收电路及工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6186A CN103516186A (zh) 2014-01-15
CN103516186B true CN103516186B (zh) 2016-08-17

Family

ID=49898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18304.6A Active CN103516186B (zh) 2012-06-28 2012-06-28 一种无损吸收电路及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161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3633A (zh) * 2018-07-10 2018-11-30 深圳市新威尔电子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缓冲电路及其电源缓冲模块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1419A (zh) * 2009-08-25 2010-02-17 陆东海 开关电源电路
CN201985753U (zh) * 2011-03-24 2011-09-21 成都英格瑞德电气有限公司 无损吸收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97230A (en) * 1986-06-23 1987-09-29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AC power supplied static switching apparatus having energy recovery capability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1419A (zh) * 2009-08-25 2010-02-17 陆东海 开关电源电路
CN201985753U (zh) * 2011-03-24 2011-09-21 成都英格瑞德电气有限公司 无损吸收电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解耦模式单周控制的VIENNA整流器研究;高燃等;《电源技术》;20120331;392-39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6186A (zh) 2014-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71904U (zh) 一种电压尖峰无损吸收电路与开关电源
CN104158243B (zh) 不间断电源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1771353B (zh) 一种适用于开关电源的辅助源电路
CN206004524U (zh) 一种三相不平衡调节模块的igbt吸收电路
CN201656780U (zh) 一种适用于开关电源的辅助源电路
CN105006860A (zh) 一种可控充放电装置及基于此装置的超级电容的均压电路
CN104882877A (zh) 一种高压直流断路器
CN103516186B (zh) 一种无损吸收电路及工作方法
CN104201874B (zh) 一种开关电源输出整流管的无损吸收电路及开关电源
CN208691000U (zh) 一种用于带电池功能设备的切换电路
CN204794241U (zh) 一种可控充放电装置及基于此装置的超级电容的均压电路
CN209642543U (zh) 一种开关电源低边有源钳位电路
CN207304498U (zh) 一种逆e类功率放大电路
CN104868716A (zh) 一种升压变换器
CN207283501U (zh) 一种逆e类功率放大电路
CN105099151A (zh) 变换器
CN208158417U (zh) 一种开关电源关机输出放电线路
CN206180840U (zh) 一种降低开关电源开机冲击电流的高效电路
CN203504406U (zh) 双向直流/直流电压转换装置
CN105529938A (zh) 一种用于大功率直流电源的高压整流电路
CN101783605B (zh) 一种开关电源中输出吸收电路及开关电源
CN213990502U (zh) 有源钳位电路、开关电源装置及车载设备
CN209283085U (zh) 一种二极管吸收电路
CN107508457A (zh) 直流双电源起动和切换限流电路
CN103929067A (zh) 一种新型的隔离式双向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ansh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in Shenzhe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518055 No. 1001 Nanshan Chi Park building B2

Patentee after: Vitami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Guangdong, Shenzhen Branch Road, No.

Patentee before: Aimosheng Network Energy Source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