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3449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3449B
CN103513449B CN201210210416.7A CN201210210416A CN103513449B CN 103513449 B CN103513449 B CN 103513449B CN 201210210416 A CN201210210416 A CN 201210210416A CN 103513449 B CN103513449 B CN 1035134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moulding
loading end
carrying
fram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1041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13449A (zh
Inventor
蔡永裕
王铭典
黄永升
蔡金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Innolu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Innolux Display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1041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134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13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34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134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34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该显示装置包括一背光模块、一显示面板、一第一框组以及至少一黏合层。第一框组包括至少一承载框条。承载框条包括一第一壁体以及一连接第一壁体的承载部,其中承载部位在显示面板与背光模块之间,并具有一承载面与一相对承载面的底面。显示面板配置在承载面上方,而第一壁体从底面往背光模块延伸。黏合层黏合显示面板与承载面。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显示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背光模块(backlight module)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大多包括一液晶面板(liquid panel)、一背光模块、一前框(frame)以及一外观框壳,其中液晶面板夹置在前框与背光模块之间,而前框遮盖液晶面板的周围区域。外观框壳围绕液晶面板,并装设在前框的上方。
一般而言,外观框壳通常会经过产品设计而具有特别的外型,以试图增加消费者购买的意愿。因此,外观框壳不仅具有保护液晶面板的功能,而且还具有外观美化的效果。所以,外观框壳会遮盖前框,以使前框不会显露于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周围,避免因前框的显露而影响产品外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具有能够承载显示面板的承载框条。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用来制造上述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一背光模块、一显示面板、一第一框组以及至少一黏合层。显示面板具有一显示区以及一外侧平面。第一框组包括至少一承载框条,并且位于该背光模块的外侧。承载框条包括一第一壁体以及一连接第一壁体的承载部,其中承载部位在显示面板与背光模块之间,并具有一承载面与一相对承载面的底面。显示面板配置在承载面的上方,而第一壁体从底面往背光模块延伸。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在此组装方法中,首先,将至少一承载框条与一背光模块连接。承载框条包括一第一壁体以及一连接第一壁体的承载部,其中承载部具有一承载面。接着,在承载面上形成至少一黏合层。之后,在黏合层上放置一显示面板,以使黏合层黏合显示面板与承载部。
基于上述,显示面板经由黏合层而黏合在第一框组的承载框条上,因此承载框条能承载显示面板而不遮盖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及非显示区。因此,本发明能使外观框壳不必针对裸露在显示区周围的前框作产品设计,并让外观框壳在外观上能有较为弹性的产品设计。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详细说明与图式,但是此等说明与所附图式仅用来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1B是图1A中沿线I-I剖面所示出的剖面示意图。
图1C是图1A中的显示装置在分解之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B是图2A中沿线II-II所示出的剖面示意图。
图2C是图2A中的显示装置在分解之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3A至图3D是图1A中的显示装置的组装流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200 显示装置
110、210 第一框组
111、112、211、212 承载框条
111a、211a 承载部
111b、211b 第一壁体
113 组装框条
113a 遮盖板
113b 第二壁体
120 显示面板
121 第一面外侧平面
122 第二面外侧平面
130、230 固定胶体
140 黏合层
150 缓冲层
160、260 背光模块
161、262 组装座
161a 壳体
161b 容置架
162 发光组件
162f 光学膜片
162g 导光板
162l、262l 发光源
A1 显示区
B1 非显示区
C1 空洞
D1、D2、D3 距离
H1、H2 夹角
L1、L2 长度
L3、L4 参考平面
E1、E3 外侧边缘
E2、E4 内侧边缘
P1 承载件
P2 第二框组
P11 第一膜片承载部
P21 第二膜片承载部
S1、S4 承载面
S2、S5 底面
S3 外壁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而图1B是图1A中沿线I-I剖面所示出的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1A与图1B,显示装置100包括一第一框组110、一显示面板120、多层黏合层140与一背光模块160。第一框组110围绕显示面板120与背光模块160。显示面板120位在背光模块160上方,并与第一框组110结合。
第一框组110包括一条承载框条111与多条承载框条112,其中承载框条111与112二者结构与材料大致相同。例如,承载框条111与112皆包括一壁体与一连接此壁体的承载部,而且承载框条111与112二者的承载部皆用来承载显示面板120。其次,构成承载框条111与112的材料皆可以是陶磁、塑料或金属。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框条111与112之间仍有差异,其仅在于承载框条111的长度大于承载框条112的长度,如图1A所示。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承载框条111的长度也可以等于承载框条112的长度。
承上所述,由于承载框条111与112二者结构大致相同,因此以下将以承载框条111为例来介绍这些承载框条的壁体与承载部。至于承载框条112,由于承载框条111与112二者之间的差异仅在于长度的不同,因此即使只示出承载框条111的剖面结构来进行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仍可以了解承载框条112中的壁体及承载部二者的结构。
具体而言,各条承载框条111包括一承载部111a以及一第一壁体111b,其中承载部111a连接第一壁体111b,并位在显示面板120与背光模块160之间。承载部111a具有一承载面S1与一相对承载面S1的底面S2,而第一壁体111b从底面S2往背光模块160延伸。第一壁体111b可以利用锁固、卡合(buckle)或胶黏等方式来与背光模块160连接,而此胶黏的方式可采用胶带(例如双面胶)或流体胶材,其中此流体胶材可为液态或膏状。
显示面板120配置在承载面S1上方,并具有一面第一面外侧平面121与两面第二面外侧平面122,其中第一面外侧平面121邻接于这些第二面外侧平面122之间。承载面S1具有一内侧边缘E2与一外侧边缘E1,其中外侧边缘E1相对于内侧边缘E2。显示面板120遮盖内侧边缘E2,而第一面外侧平面121位在内侧边缘E2与外侧边缘E1之间,以至于显示面板120不会遮盖外侧边缘E1。所以,显示面板120局部遮盖承载面S1。第一壁体111b可不凸出于承载面S1,并具有一外壁面S3,而外壁面S3可与承载面S1的外侧边缘E1相连,其中第一壁体111b可与背光模块160贴近,如图1B所示。
显示面板120是利用至少一层黏合层140来与第一框组110结合,而这些黏合层140分别覆盖这些承载面S1上与这些承载框条112的承载面上,并黏合显示面板120、承载面S1及承载框条112的承载面,其中黏合层140例如是双面胶或流体胶材。利用黏合层140对承载框条111、112与显示面板120的黏合,显示面板120能固定在第一框组110上。另外,显示面板120可为液晶面板,但本发明不限定显示面板120仅为液晶面板。
显示面板120具有一显示区A1与一非显示区B1,其中非显示区B1围绕显示区A1,而显示装置100所产生的图像会呈现于显示区A1内。为了增强显示面板120与第一框组110之间的结合(bonding)强度,第一面外侧平面121至显示区A1的距离D1、第一面外侧平面121与外侧边缘E1之间的距离D2、以及承载面S1在内侧边缘E2与外侧边缘E1之间的长度L1满足以下数学式:
0.3 ≤ L 1 D 1 + D 2 ≤ 0.75
其中距离D1大致上也相当于第一面外侧平面121至非显示区B1与显示区A1交界处的最短距离。
另外,显示装置100可以还包括多个固定胶体130,而这些固定胶体130分别配置在承载面S1上与承载框条112的承载面上,并且黏合承载框条111、112的承载部(例如承载部111a)以及第一面外侧平面121与第二面外侧平面122,其中固定胶体130可以是由液态或膏状的胶材所形成,且固定胶体130例如是光硬化胶或热固化胶。
承上所述,各个固定胶体130的形状可以是条状,而这些固定胶体130可以沿着第一面外侧平面121与第二面外侧平面122而延伸,以增加这些固定胶体130接触于第一面外侧平面121、第二面外侧平面122与承载框条111、112的面积。如此,还可以增强显示面板120与第一框组110之间的结合强度。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第一实施例中,固定胶体130的数量为多个,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胶体130的数量可以仅为一个。其次,端视显示装置100的产品需求,显示装置100也可以不需要任何固定胶体130。因此,图1A与图1B所示的固定胶体130以及固定胶体130的数量仅供举例说明,并非限定本发明。
第一框组110可还包括至少一条组装框条113,而构成组装框条113的材料可相同于构成承载框条111、112的材料。组装框条113包括一遮盖板113a与一第二壁体113b,其中遮盖板113a连接第二壁体113b,而显示面板120位在背光模块160与遮盖板113a之间。第二壁体113b连接于背光模块160,其中第二壁体113b可利用锁固、卡合或胶黏等方式来与背光模块160连接。此外,显示装置100可还包括一位在显示面板120与遮盖板113a之间的缓冲层150,其中缓冲层150可连接于遮盖板113a。
须说明的是,根据图1A所示,承载框条111的数量仅为一条,组装框条113的数量也仅为一条,而承载框条112的数量为两条。然而,在图1A的显示装置100中,组装框条113可以更换成承载框条111,即第一框组110不一定要包括组装框条113。或者,图1A中的承载框条111也可更换成组装框条113,即显示装置100可包括两条组装框条113。
其次,在图1A中,承载框条111与组装框条113皆可更换成承载框条112,或者两条承载框条112皆可更换成组装框条113。所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框组110所包括的承载框条(即承载框条111与112)的数量可以仅为一条。也就是说,第一框组110可以只包括一条承载框条111或112。第一框组110所包括的组装框条113的数量可以仅为一条或至少两条,甚至第一框组110可以只包括承载框条,而不包括任何组装框条113。因此,图1A与图1B所示的承载框条111、112与组装框条113仅供举例说明,并非限定本发明。
背光模块160包括一组装座161以及一发光组件162,而发光组件162配置在组装座161内。组装座161连接第一壁体111b。例如,组装座161可以利用锁固、卡合或胶黏(例如采用胶带或流体胶材)等方式来连接第一壁体111b。如此,第一壁体111b得以连接于背光模块160。
组装座161可以包括一壳体161a以及一容置架161b,而构成壳体161a与容置架161b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或塑料,其中壳体161a与容置架161b二者的材料可以彼此相同或相异。例如,构成壳体161a与容置架161b的材料可以皆为塑料或金属。或者是,构成壳体161a的材料为金属,但构成容置架161b的材料为塑料。
在图1B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壁体111b与壳体161a结合,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壁体111b也可以与容置架161b结合。容置架161b与壳体161a结合,例如容置架161b可利用锁固、卡合或胶黏等方式来与壳体161a结合。发光组件162装设于容置架161b中,所以容置架161b具有容置发光组件162的功能。此外,容置架161b的形状可为框形,所以容置架161b可包括至少一承载件P1与围绕于发光组件162的第二框组P2,其中第二框组P2的多条框条可以彼此相连或彼此分开。
容置架161b还可以具有承载显示面板120的功能。详细而言,显示面板120能配置在承载件P1上方。至少一层黏合层140黏合显示面板120与承载件P1,以将显示面板120固定在承载件P1上方。如此,容置架161b得以承载显示面板120。
不过,须说明的是,由于第一框组110可以只包括承载框条(即承载框条111及/或112),而不包括任何组装框条113,所以即使容置架161b不具有任何承载件P1,第一框组110所包括的多条承载框条也能承载显示面板120。因此,图1B所示的承载件P1仅供举例说明,并非限定本发明。
另外,第二框组P2能承载光学膜片162f,并位于第一框组110与发光组件162之间,而承载件P1也能承载光学膜片162f。详细而言,承载件P1具有一第一膜片承载部P11,而第二框组P2具有一第二膜片承载部P21,其中光学膜片162f可以配置在第一膜片承载部P11上与第二膜片承载部P21上,如图1B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160可以是一种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sidetype backlight module)。详细而言,发光组件162包括一导光板162g以及至少一发光源162l,而发光源162l配置在导光板162g旁。在图1B所示的实施例中,发光源162l例如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源162l也可以是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Fluorescent Lamp,CCFL),所以在此不限定发光源162l只能是发光二极管。
发光组件162还包括多片光学膜片162f,其中光学膜片162f配置在导光板162g上方,并且配置在容置架161b上,如图1B所示。此外,显示区A1与非显示区B1之间的交界处,以及光学膜片162f边缘皆位于同一参考平面L3。参考平面L3与光学膜片162f之间的夹角H1介于25°至50°之间,例如为45°,而承载部111a可以往内延伸,但不超过参考平面L3。
各片光学膜片162f可以是增亮膜(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或扩散片(diffuser),且这些光学膜片162f可以彼此不同。例如,其中一片光学膜片162f为增亮膜,而另一片光学膜片162f为扩散片。此外,在图1B的实施例中,背光模块160包括多片光学膜片162f,但在其他实施例中,背光模块160也可以只包括一片光学膜片162f。所以,图1B所示的光学膜片162f的数量仅供举例说明,并非限定本发明。
图1C是图1A中的显示装置在分解之后的俯视示意图。请参阅图1C,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框组110所包括的这些承载框条111、112彼此分开。详细而言,在第一框组110与背光模块160连接以前,第一框组110的承载框条111、112与组装框条113皆为彼此分开的独立元件,所以这时候的承载框条111、112并没有彼此相连。
图2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而图2B是图2A中沿线II-II所示出的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2A与图2B,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相似。例如,显示装置200也包括显示面板120。不过,显示装置200所包括的背光模块260却不同于显示装置100的背光模块160,其中背光模块260为直下式背光模块(direct type back light module)。
具体而言,背光模块260包括一组装座161以及一发光组件262,其中发光组件262配置在组装座161内,并包括至少一个发光源262l以及至少一片光学膜片162f,而光学膜片162f配置在发光源262l上方。举例而言,图2B中的发光组件262包括多个发光源262l与多片光学膜片162f,而这些光学膜片162f皆配置在这些发光源262l上方。此外,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组件162相比,发光组件262并没有包括任何导光板162g。
在本实施例中,发光源262l的数量为多个,且发光源262l为冷阴极荧光灯管。不过,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源262l的数量可以仅为一个,且发光源262l不仅可以是冷阴极荧光灯管,也可以是发光二极管(如图1B所示),即图2B中的发光源262l可更换成图1B中的发光源162l。因此,图2B所示的发光源262l的数量及种类仅供举例说明,非限定本发明。此外,图2B所示的光学膜片162f的数量也可以仅为一片,所以光学膜片162f的数量并不限定是多片。
另外,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是,显示区A1与非显示区B1之间的交界处,以及光学膜片162f边缘皆位于同一参考平面L4。参考平面L4与光学膜片162f之间的夹角H2介于20°至50°之间,例如为45°,而承载部211a可以往内延伸至多不超过参考平面L4的距离。
显示装置200还包括一第一框组210与多层黏合层140,而第一框组210包括一条承载框条211与多条承载框条212,其中承载框条211与212二者结构大致相同。例如,承载框条211与212皆包括一壁体与一连接此壁体的承载部。然而承载框条211与212二者之间的差异主要仅在于长度的不同,所以以下仅以承载框条211为例,并仅示出承载框条211的剖面结构,来介绍这些承载框条211、212的壁体与承载部。
相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承载框条111,各条承载框条211也包括一承载部211a与一第一壁体211b。承载部211a连接第一壁体211b,并位在显示面板120与背光模块260的光学膜片162f之间。承载部211a具有一承载面S4与一相对承载面S4的底面S5,而第一壁体211b从底面S5往背光模块260延伸,并连接于背光模块260,其中第一壁体211b可利用锁固、卡合或胶黏等方式来与背光模块260连接。此外,构成承载框条211与212的材料也可以相同于前述实施例中构成承载框条111与112的材料。
承上所述,承载面S4也具有一内侧边缘E4与一外侧边缘E3,其中外侧边缘E3相对于内侧边缘E4,而显示面板120遮盖内侧边缘E4,但不遮盖外侧边缘E3。其次,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壁体211b的一部分可以不与背光模块260贴近,从而在与背光模块260之间形成一空洞C1。另外,第一壁体211b可不凸出于承载面S4,如图2B所示,而显示面板120也是利用这些黏合层140来与承载框条211、212的承载部(例如承载部211a)结合。
另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为了增强显示面板120与第一框组210之间的结合强度,第一面外侧平面121至显示区A1的距离D1、第一面外侧平面121与外侧边缘E3之间的距离D3、以及承载面S4在内侧边缘E4与外侧边缘E3之间的长度L2,根据此述,显示装置200的尺寸规格同样也满足以下数学式:
0.3 ≤ L 2 D 1 + D 3 ≤ 0.75
由此可知,第一框组210的结构与前述实施例的第一框组110的结构相似。然而,第一框组210与110二者之间仍存有差异,其在于第一框组210的这些承载框条211、212是彼此相连,而非彼此分离,如图2C所示。
图2C是图2A中的显示装置在分解之后的俯视示意图。请参阅图2C,在第一框组210与背光模块260连接以前,第一框组210的这些承载框条211、212已经彼此相连,进而形成一个U形框。另外,这些承载框条211、212可以是一体成型,并且是在同一道制造流程中形成。例如,这些承载框条211、212可以是在同一道射出成型中形成。此外,当构成承载框条211、212的材料为金属时,这些承载框条211、212也可以是经由焊接而彼此相连。
第一框组210也可以还包括至少一根组装框条113,而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框条211与212为彼此相连的元件,但却皆与组装框条113彼此分开,如图2C所示。不过,在其他实施例中,承载框条211、212与组装框条113也可以彼此相连。此外,图2C中的组装框条113可以更换成承载框条211,即第一框组210不一定要包括组装框条113,而第一框组210可包括两条承载框条211与两条承载框条212,其中这些承载框条211与212彼此相连。
此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只有相邻两根承载框条(例如承载框条211与212)彼此相连,或是组装框条113连接至少一根承载框条。以图2C为例,在第一框组210与背光模块260连接以前,组装框条113可以连接两根承载框条212,而这些承载框条212皆与承载框条211分开。此外,组装框条113也可以只连接一根承载框条212,而承载框条211连接另一根承载框条212,以形成两个L形框。
请参阅图2A与图2C,须说明的是,在第二实施例中,承载框条211的数量仅为一条,组装框条113的数量也仅为一条,而承载框条212的数量为两条。然而,在图2A与图2C中,承载框条211可更换成组装框条113,即显示装置200可包括两条组装框条113。其次,承载框条211与组装框条113皆可更换成承载框条212,以形成四根长度相同且彼此相连的承载框条212。此外,两条承载框条212皆可更换成组装框条113,以形成三条彼此相连的组装框条113。
由此可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框组210所包括的承载框条(即承载框条211与212)的数量可以仅为一条,而第一框组210所包括的组装框条113的数量可以仅为一条或是至少两条,甚至第一框组210可以只包括承载框条,而不包括任何组装框条113。因此,图2A至图2C所示的承载框条211、212与组装框条113仅供举例说明,并非限定本发明。
请再次参阅图2A与图2B,显示装置200也可包括多个固定胶体230。固定胶体23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固定胶体130二者材料相同,且这些固定胶体230皆黏合承载框条211、212的承载部(例如承载部211a)以及第一面外侧平面121与第二面外侧平面122。不过,固定胶体130与固定胶体230仍有所不同。
详细而言,在显示装置200中,固定胶体230的数量为多个,且各个固定胶体230的形状为点状或长条形,其中这些固定胶体230会沿着显示面板120的侧边排列,且也可以只分布在显示面板120的其中一侧。以图2A为例,在这些形状为点状的固定胶体230当中,其中一些固定胶体230会沿着显示面板120的两面第二面外侧平面外侧平面122而排列,而另一些固定胶体230则会沿着第一面外侧平面121而排列。此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是,这些固定胶体230也能增强显示面板120与第一框组210之间的结合强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0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固定胶体130。也就是说,第一实施例的固定胶体130可以使用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反之,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形状为点状的固定胶体230,即第二实施例的固定胶体230可以使用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
另外,必须强调的是,端视显示装置200的产品需求,显示装置200也可以不需要任何固定胶体230,。因此,图2A与图2B所示的固定胶体230仅供举例说明,并非限定本发明。
以上配合图1A至图1C以及图2A至图2C,详细介绍显示装置100、200的结构。接下来,将配合图3A至图3D,详细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由于显示装置100、200二者组装方法实质上都相同,因此以下仅以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为例,详细说明显示装置100的组装方法。
图3A至图3D是图1A中的显示装置的组装流程示意图,其中图3B至图3D是根据图3A中沿线III-III剖面所绘制。请参阅图3A与图3B,在显示装置100的组装方法中,首先,将这些承载框条111、112与背光模块160连接,其中承载框条111的第一壁体111b与承载框条112的第一壁体二者连接于背光模块160,而达成此连接的方法可以是锁固、卡合或胶黏等。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框条111与112可以是与背光模块160的壳体161a连接,或者也可以与背光模块160的容置架161b连接。
请参阅图3C,接着,在承载框条111、112的承载面(例如承载面S1)上以及在容置架161b的承载件P1上皆形成黏合层140,其中形成黏合层140的方法可以将双面胶贴合在承载框条111的承载面S1、承载框条112的承载面以及承载件P1上。
不过,须说明的是,由于第一框组110可只包括承载框条(即承载框条111及/或112),而容置架161b可以不具有任何承载件P1,因此第一框组110能单独承载显示面板120。所以,当容置架161b不具有任何承载件P1时,黏合层140可只形成在承载框条111与112上,而不形成在承载件P1上。
接着,在这些黏合层140上放置显示面板120,以使黏合层140黏合显示面板120、承载框条111与112二者的承载部(例如承载部111a)以及承载件P1。如此,显示面板120得以固定在背光模块160上方。至此,显示装置100的组装已大致完成。
请参阅图3D,在黏合层140黏合显示面板120与承载框条111、112之后,可在这些承载框条111、112的承载面(例如承载面S1)上形成固定胶体130。固定胶体130会黏合显示面板120以及承载框条111与112二者的承载部,其中固定胶体130可用涂布(coating)方式形成在承载面(例如承载面S1)上,而上述涂布方式可由点胶机来执行。
另外,在形成固定胶体130之后,可将组装框条113与背光模块160连接,并使组装框条113的遮盖板113a局部遮盖显示面板120,其中组装框条113的第二壁体113b与背光模块160连接,而达成此连接的方法可以是锁固、卡合或胶黏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壁体113b可与壳体161a连接,或是与容置架161b连接。此外,在组装框条113与背光模块160连接以前,缓冲层150可事先形成于遮盖板113a,其中形成缓冲层150的方法可贴合软性片材于遮盖板113a,而此软性片材例如是泡棉片或海棉片等。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第一框组110不一定要包括组装框条113,所以第一框组110可以不包括任何组装框条113。因此,本实施例的组装方法可省略将组装框条113与背光模块160连接的步骤。此外,形成固定胶体130的步骤也可在组装框条113与背光模块160连接之后才进行,所以形成固定胶体130及连接组装框条113的时间顺序在此不作限定。
综上所述,显示面板经由黏合层而黏合在第一框组的承载框条上,所以承载框条能承载显示面板,从而不会遮盖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及非显示区,即第一框组不会裸露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及非显示区内。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能使外观框壳不必针对裸露在显示区周围的前框作产品设计,并使外观框壳在外观上能有较为弹性的产品设计,以试图提升外观框壳在外观上的美化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知详细说明及图是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的所有范围应以下述的申请专利范围为准,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变化或是修饰皆可涵盖在以下本发明所界定的申请专利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背光模块,所述背光模块包括一组装座以及一发光组件;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以及外侧平面;
第一框组,所述第一框组包括至少一承载框条,并且位于所述背光模块的外侧,所述至少一承载框条包括第一壁体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壁体的承载部,其中所述承载部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背光模块之间,并具有承载面及与所述承载面相对的底面,且所述底面抵靠所述组装座,所述显示面板配置在所述承载面的上方,而所述第一壁体从所述底面往所述背光模块延伸;以及
至少一黏合层,用于黏合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承载面;
其中,所述组装座包括:
一容置架,所述发光组件装设于所述容置架中,其中所述容置架包括第二框组及第一膜片承载部,而所述第二框组位于所述第一框组与所述发光组件之间,且所述第二框组包括第二膜片承载部;
其中,所述发光组件包括:
导光板;
至少一发光源,所述至少一发光源配置在所述导光板旁;
以及
至少一光学膜片,所述至少一光学膜片配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上方,而所述第二框组承载所述至少一光学膜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面具有内侧边缘及与所述内侧边缘相对的外侧边缘,所述显示面板遮盖所述内侧边缘,而所述外侧平面位于所述内侧边缘与所述外侧边缘之间,所述外侧平面至所述显示区的距离、所述外侧平面与所述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承载面在所述内侧边缘与所述外侧边缘之间的长度三者满足以下数学式:
0.3 ≤ C A + B ≤ 0.75
其中A为所述外侧平面至所述显示区的距离,B为所述外侧平面与所述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而C为所述承载面在所述内侧边缘与所述外侧边缘之间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体具有外壁面,而所述外壁面与所述承载面的所述外侧边缘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承载框条的数量为多个,而所述黏合层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黏合层分别覆盖所述承载框条的所述承载面上并黏合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承载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条彼此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条彼此分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固定胶体,所述至少一固定胶体配置在所述承载面上,并黏合所述承载部与所述外侧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固定胶体的形状为条状,且所述至少一固定胶体沿着所述外侧平面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胶体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固定胶体的形状为点状,而形状为点状的所述固定胶体沿着所述外侧平面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缓冲层,而所述第一框组还包括至少一组装框条,所述至少一组装框条包括第二壁体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壁体的遮盖板,所述第二壁体连接于所述背光模块,而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模块与所述遮盖板之间,其中所述缓冲层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遮盖板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架还包括至少一承载件,所述黏合层用以黏合所述显示面板、所述承载面与所述至少一承载件,且所述显示面板配置在所述至少一承载件的上方。
CN201210210416.7A 2012-06-25 2012-06-25 显示装置 Active CN1035134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10416.7A CN103513449B (zh) 2012-06-25 2012-06-25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10416.7A CN103513449B (zh) 2012-06-25 2012-06-25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3449A CN103513449A (zh) 2014-01-15
CN103513449B true CN103513449B (zh) 2016-11-23

Family

ID=49896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10416.7A Active CN103513449B (zh) 2012-06-25 2012-06-25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134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59155B2 (en) 2016-06-28 2019-10-29 Radiant Opto-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7543068B (zh) * 2016-06-28 2019-10-15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9224B (en) * 2002-09-10 2005-03-11 Au Optronics Corp Light guide plate capable of supporting image displaying module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10060591A (ja) * 2008-09-01 2010-03-18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及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2224445A (zh) * 2008-11-27 2011-10-19 协立化学产业株式会社 显示组件及显示组件的制造方法
CN102236181A (zh) * 2010-04-27 2011-11-0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60150B1 (ko) * 2008-04-15 2014-11-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5329378B2 (ja) * 2009-12-02 2013-10-3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9224B (en) * 2002-09-10 2005-03-11 Au Optronics Corp Light guide plate capable of supporting image displaying module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10060591A (ja) * 2008-09-01 2010-03-18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及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2224445A (zh) * 2008-11-27 2011-10-19 协立化学产业株式会社 显示组件及显示组件的制造方法
CN102236181A (zh) * 2010-04-27 2011-11-0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3449A (zh) 2014-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8233B (zh) 显示装置、多显示器***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2867461B (zh) 平板型图像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223715B (zh) 显示装置
CN108957855A (zh) 显示装置
CN102338944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4464523B (zh) 曲面显示装置
CN104375324A (zh) 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器
CN102506358B (zh) 背光模块以及显示模块
CN104344292A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4728680B (zh)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TWI460497B (zh) 顯示模組
CN107179577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6010336A (zh) 遮光胶带、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5116594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1603657A (zh) 背光模块及包含其的光电装置
CN103513449B (zh) 显示装置
WO2021017993A1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6773200A (zh) 显示设备
CN103513450B (zh) 显示装置
CN106970487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5372870B (zh) 具有用于光学片的固定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4965334B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CN109477933A (zh) 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US20110286242A1 (en) Light guide panel, front-light module and reflective display apparatus
CN104714316A (zh) 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109 Guangdong, Shenzhen, town, Foxco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E District, building 4, building 1, building

Applicant after: Qunkang Technology (Shenzhen) Limited company

Applicant after: Innolux Display Group

Address before: 518109 Guangdong, Shenzhen, town, Foxco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E District, building 4, building 1, building

Applicant before: Qunkang Technology (Shenzhen) Limited company

Applicant before: Chimei Optoelectronics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