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03448A - 双镜头摄像装置、其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程序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双镜头摄像装置、其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程序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03448A
CN103503448A CN201280022298.5A CN201280022298A CN103503448A CN 103503448 A CN103503448 A CN 103503448A CN 201280022298 A CN201280022298 A CN 201280022298A CN 103503448 A CN103503448 A CN 1035034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ture
sign
portable terminal
eye image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22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森康司
锅谷海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5034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34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04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 H04N13/239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using two 2D image sensors having a relative position equal to or related to the interocular distan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18Signals indicating condition of a camera member or suitability of ligh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5/00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 G03B35/08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by simultaneous recording
    • G03B35/10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by simultaneous recording having single camera with stereoscopic-base-defining syst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 single or a set of motion sensors for pointer control or gesture input obtained by sensing movements of the portable compu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02Specific input/output arrangements not covered by G06F3/01 - G06F3/16
    • G06F3/005Input arrangements through a video camer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04Detection arrangeme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56Image reproducers having separate monoscopic and stereoscopic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04N23/632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for displaying or modifying preview images prior to image capturing, e.g. variety of image resolutions or capturing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4Warning ind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Stereoscopic And Panoramic Photography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Details Of Cameras Including Film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便携式终端(1)根据本装置的姿势是否为能由主摄像部(11)和副摄像部(12)进行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的摄像的正姿势,对在画面显示中变更能判别方向的标识的方向的2D摄影模式和将上述标识的显示的方向维持为在正姿势中显示的方向的3D摄影模式进行切换,在由上述2个摄像部进行上述右眼图像和上述左眼图像的摄像时,切换为3D摄影模式。

Description

双镜头摄像装置、其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程序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双镜头摄像机(twin-lens camera)的双镜头摄像装置、其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程序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市场中上市有具备通信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及其它各种功能的高功能便携式终端,即所谓的智能电话。
智能电话所具备的功能非常地繁多,例如,举出动态图像再生功能、浏览器功能、电子邮件功能、时间表功能及摄像机功能等。
此外,近年来,在许多智能电话中,对用户界面(以下,简称为UI [User Interface])采用触摸面板,由此,实现直观的操作。
与此相对地,在以往的许多便携式电话机中所采用的那样的物理性按钮的数量变少。
因此,在物理性按钮的数量少的智能电话中,存在难以区别终端的上下、左右的情况。因此,例如,在有对于执行智能电话的功能而适当的终端方向等的制约的情况下,有时用户难以识别适当的终端方向。
例如,在用摄像机功能进行摄影时,在用户上下颠倒地拿着终端的情况下,用户需要判断对于进行摄影而适当的终端方向。在该情况下,用户例如以通过摄像机功能而显示在画面内的文字、图标的位置关系等为线索来判断终端方向。
对于这个问题,以往,提出了在终端不处于适当的方向的情况下显示警告或者禁止摄影的技术(专利文献1~6)。
此外,还提出了与终端的上下方向对应地UI也自动地反转,在该方向的状态下成为能进行摄影的状态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7-189533号公报(2007年7月26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1-019028号公报(2011年1月27日公开)”;
专利文献3: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06-148764号公报(1994年5月27日公开)”;
专利文献4: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7-124548号公报(2007年5月17日公开)”;
专利文献5: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8-010898号公报(2008年1月17日公开)”;
专利文献6: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7-208854号公报(2007年8月16日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智能电话中,还有能进行平面图像的2D摄影和立体图像的3D摄影这两者的智能电话。
在此,针对2D摄影中的平面图像,还有能在不用特别意识到终端的上下左右、即姿势的情况下进行摄影的智能电话。
另一方面,针对3D摄影中的立体图像,存在如下这样的智能电话,即,在用双镜头摄像机对与左右镜头对应的图像进行摄影的情况下,当在终端的上下颠倒的状态下进行摄影时,图像的左右变得颠倒,无法获得良好的立体视觉。
作为这样的智能电话的例子,举出如下这样的智能电话,即,用主摄像机对与左对应的图像进行摄影,用副摄像机对与右对应的图像进行摄影,使用副摄像机进行摄影的图像相对于用主摄像机进行摄影的图像移动,合并该2个图像,由此制作立体图像。
像这样,因为可以不用特别意识到终端的姿势的2D摄影和需要意识到终端的姿势的3D摄影混合存在,所以存在用户不清楚是否应当识别终端的姿势的可能性。因此,期望在应当意识到终端的姿势时,使用户识别终端的姿势。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一种在有上下或左右的区别的立体图像的摄像时,能使用户利用标识的画面显示来识别终端的姿势的双镜头摄像装置、其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程序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在本发明的双镜头摄像装置中具备对用于生成立体图像的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进行摄像的2个摄像部,所述双镜头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姿势感测单元,感测本装置的姿势是否为能由所述2个摄像部进行所述右眼图像和所述左眼图像的摄像的正姿势;标识显示单元,进行能判别方向的标识的画面显示;以及模式切换单元,根据所述姿势感测单元感测的姿势,对所述标识显示单元变更所述画面显示中的标识的显示方向的姿势追随模式和所述标识显示单元将所述画面显示中的标识的显示方向维持为在正姿势中显示的方向的方向维持模式进行切换,在由所述2个摄像部进行所述右眼图像和所述左眼图像的摄像时,所述模式切换单元切换为所述方向维持模式。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在本发明的双镜头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中,所述双镜头摄像装置具备对用于生成立体图像的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进行摄像的2个摄像部,所述双镜头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姿势感测步骤,感测本装置的姿势是否为能由所述2个摄像部进行所述右眼图像和所述左眼图像的摄像的正姿势;姿势追随模式处理步骤,根据所述姿势感测步骤感测的姿势,在画面显示中变更能判别方向的标识的方向;方向维持模式处理步骤,将所述画面显示中的所述标识的显示的方向维持为在正姿势中显示的方向;以及
模式切换步骤,在由所述2个摄像部进行所述右眼图像和所述左眼图像的摄像时,从所述姿势追随模式处理步骤切换为所述方向维持模式步骤。
根据上述结构,对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这两个图像进行摄像,由此获取用于生成立体图像的摄像图像。再有,获取的摄像图像可以是静止图像,也可以是活动图像。
关于立体图像的生成方法的方法,只要是使用由双镜头摄像机进行摄像的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这两个图像的方法,就没有特别限制,能采用现有技术,例如,能采用并排(side-by-side)方式等。
此外,例如,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中的任一方是用于生成立体图像的主图像,另一方是用于生成立体图像的副图像也可。而且,可以是通过使上述副图像相对于上述主图像错开而能生成上述立体图像那样的结构。
此外,可以说本装置的上下是基于对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进行摄像的摄像部的左右的位置关系来确定的。
能对上述左眼图像和上述右眼图像进行摄像的正姿势是处于以下位置的姿势,即,用于对左眼图像进行摄像的摄像部相对于被拍摄***于左侧,用于对右眼图像进行摄像的摄像部相对于被拍摄***于右侧。
此外,如果本装置的上下逆转,则左眼图像摄像用的摄像部位于被拍摄体的右侧,右眼图像摄像用的摄像部位于被拍摄体的左侧。
因此,能对上述左眼图像和上述右眼图像进行摄像的正姿势,换言之,是2个摄像部相对于地面位于水平且本装置的上下未反转的姿势。
此外,能判别方向的标识是识别上下左右那样的一个或多个标识。作为标识的例子,举出显示在画面中的图标、按钮及消息等。再有,在上述结构中,画面显示也可以由触摸面板来实现。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具有即使在本装置不是正姿势的情况下,也将画面显示上的标识的方向维持为在正姿势中显示的方向的方向维持模式。
而且,在上述结构中,具有根据本装置的姿势来变更画面显示上的标识的方向的姿势追随模式。这是因为,例如,即使本装置的上下姿势颠倒,从用户观察的上下也不变更的这种情况有时用户的使用便利性更好。例如,是对平面图像进行摄像的情况等。
在上述结构中,以能切换以上那样的姿势追随模式和方向维持模式的方式构成。
进而,根据上述结构,在获取用于生成立体图像的摄像图像时,切换为方向维持模式。
由此,在有上下或左右的区别的立体图像的摄像时,起到能使用户利用标识的画面显示来识别终端的姿势的效果。
再有,上述双镜头摄像装置可以由计算机来实现,在该情况下,通过使计算机作为上述各单元进行工作而用计算机来实现双镜头摄像装置的双镜头摄像装置控制程序及记录有该双镜头摄像装置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也落入本发明的范畴。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双镜头摄像装置是如下结构,即,具备:姿势感测单元,感测本装置的姿势是否为能由2个摄像部进行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的摄像的正姿势;标识显示单元,进行能判别方向的标识的画面显示;以及模式切换单元,根据所述姿势感测单元感测的姿势,对所述标识显示单元变更所述画面显示中的标识的显示方向的姿势追随模式和所述标识显示单元将所述画面显示中的标识的显示方向维持为在正姿势中显示的方向的方向维持模式进行切换,在由所述2个摄像部进行所述右眼图像和所述左眼图像的摄像时,所述模式切换单元切换为所述方向维持模式。
本发明的双镜头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是包含以下步骤的方法:姿势感测步骤,感测本装置的姿势是否为能由2个摄像部进行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的摄像的正姿势;姿势追随模式处理步骤,根据所述姿势感测步骤感测的姿势,在画面显示中变更能判别方向的标识的方向;方向维持模式处理步骤,将所述画面显示中的所述标识的显示的方向维持为在正姿势中显示的方向;以及模式切换步骤,在由所述2个摄像部进行所述右眼图像和所述左眼图像的摄像时,从所述姿势追随模式处理步骤切换为所述方向维持模式步骤。
因此,在有上下或左右的区别的立体图像的摄像时,起到能使用户利用标识的画面显示来识别终端的姿势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的概略性功能的一个例子的功能框图。
图2是示出上述便携式终端的外观的图。同图的(a)示出在上述便携式终端中设置有触摸面板显示部的面(表面),同图的(b)示出在上述便携式终端中设置有双镜头摄像机部的面(背面)。此外,同图的(c)示出上述便携式终端的触摸面板显示部与设置在背面的双镜头摄像机部的位置关系。
图3是示出上述便携式终端所存储的显示控制设定的具体例子的表。
图4是示出上述便携式终端中的标识显示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5示出2D摄影模式中的上述便携式终端的各姿势下的画面显示的一个例子。同图的(a)、(b)、(c)及(d)分别示出上述便携式终端的姿势为“回复原位(home)”、“向右旋转90度”、“向右旋转180度”及“向右旋转270度(向左旋转90度)”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
图6示出3D摄影模式中的上述便携式终端的各姿势下的画面显示的一个例子。同图的(a)、(b)、(c)及(d)分别示出上述便携式终端的姿势为“回复原位”、“向右旋转90度”、“向右旋转180度”及“向右旋转270度(向左旋转90度)”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
图7是针对3D摄影模式中的警告消息的通知进行例示的图。
图8示出动态图像/3D摄影模式中的上述便携式终端的各姿势下的画面显示的一个例子。同图的(a)、(b)、(c)及(d)分别示出上述便携式终端的姿势为“回复原位”、“向右旋转90度”、“向右旋转180度”及“向右旋转270度(向左旋转90度)”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
图9示出2D摄影模式中的上述便携式终端的各姿势下的画面显示的变形例子。同图的(a)、(b)、(c)及(d)分别示出上述便携式终端的姿势为“回复原位”、“向右旋转90度”、“向右旋转180度”及“向右旋转270度(向左旋转90度)”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
图10示出3D摄影模式中的上述便携式终端的各姿势下的画面显示的一个变形例子。同图的(a)、(b)、(c)及(d)分别示出上述便携式终端的姿势为“回复原位”、“向右旋转90度”、“向右旋转180度”及“向右旋转270度(向左旋转90度)”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
图11示出3D摄影模式中的上述便携式终端的各姿势下的画面显示的另一变形例子。同图的(a)、(b)、(c)及(d)分别示出上述便携式终端的姿势为“回复原位”、“向右旋转90度”、“向右旋转180度”及“向右旋转270度(向左旋转90度)”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
图12示出3D摄影模式中的上述便携式终端的各姿势下的画面显示的又一例子。同图的(a)、(b)、(c)及(d)分别示出上述便携式终端的姿势为“回复原位”、“向右旋转90度”、“向右旋转180度”及“向右旋转270度(向左旋转90度)”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
图13是示出2D/3D模式切换按钮的变形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图1~图13针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说明如下。
(便携式终端的外观)
首先,使用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双镜头摄像装置)1的外观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便携式终端1的外观的图。
便携式终端1例示性地是高功能便携式终端机、所谓的智能电话、输入板型信息终端等。此外,便携式终端1具备用于进行2D摄影及3D摄影的双镜头摄像机部(2个摄像部)10和用于进行触摸操作的触摸面板显示部(标识显示单元)20。
首先,参照图2的(a),对便携式终端1的显示画面进行说明。再有,以下,为了说明的方便,将图2的(a)所示的面作为便携式终端1的表面。同图示出便携式终端1的表面的外观。
如图2的(a)所示,在便携式终端1的表面设置有触摸面板显示部20及按钮部23。
触摸面板显示部20受理触摸输入,并且进行画面显示。
按钮部23是用于进行便携式终端1的各种操作的硬件性的按钮。
接着,参照图2的(b),对便携式终端1的背面进行说明。也就是说,同图示出在将图2的(a)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翻过来时的外观。
如图2的(b)所示,便携式终端1具备进行2D摄影及3D摄影的双镜头摄像机部10。此外,双镜头摄像机部10具备主摄像部(摄像部)11和副摄像部(摄像部)12。
在图2的(c)中,示出了在利用进行2D摄影的2D摄影模式(姿势追随模式)或进行3D摄影的3D摄影模式(方向维持模式)对被拍摄体进行摄影时的基本的姿势。此外,在图2的(c)中,用虚线示出设置在背面的双镜头摄像机部10的位置。此外,用箭头T、B、L及R示出便携式终端1的上下左右。
即,在由双镜头摄像机部10进行摄影时的基本的姿势中,使箭头B的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在该基本的姿势中,从用户观察,箭头B的方向为下方向。此外,箭头T的方向是在摄影时的基本的姿势中成为上的方向。此外,将主摄像部11定位在左侧(箭头L的方向),并且将副摄像部12定位在右侧(箭头R的方向)。
以下,将像这样的摄影时的基本的姿势称为回复原位姿势(正姿势)。再有,2D摄影模式的回复原位姿势与3D摄影模式的回复原位姿势也可以不同。例如,也可以将2D摄影模式的回复原位姿势设为图2的(a)所示的状态。
再有,在图2的(a)及(b)中也同样地标记有与回复原位姿势对应的箭头。
此外,在2D摄影时,主摄像部11对平面图像进行摄影。而且,在3D摄影时,主摄像部11对左眼图像(left-eye image)进行摄像,副摄像部12对右眼图像(right-eye image)进行摄像。
(便携式终端的结构)
接着,使用图1,对便携式终端1的功能进行说明。图1是针对便携式终端1的功能进行例示的功能框图。
如图1所示,便携式终端1具备双镜头摄像机部10、姿势感测部(姿势感测单元)13、触摸面板显示部20、按钮部23、存储部30及控制部40。
双镜头摄像机部10用于对被拍摄体进行摄影而获取图像。如上所述,双镜头摄像机部10具备主摄像部11和副摄像部12。
此外,主摄像部11和副摄像部12分别能由光学***及摄像元件(CCD(Charge Coupled Devices:电荷耦合器件)、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实现。
此外,双镜头摄像机部10与利用主摄像部11的2D摄影模式和利用主摄像部11及副摄像部12的3D摄影模式这两个摄影模式对应。
此外,双镜头摄像机部10不仅能进行静止图像的摄影,而且还能进行活动图像的摄影。再有,以下,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就针对静止图像的摄影进行说明。
在3D摄影模式中的3D摄影时,主摄像部11对左眼图像进行摄像,并且副摄像部12对右眼图像进行摄像。而且,主摄像部11将所摄像的左眼图像作为左眼图像数据发送到控制部40。此外,副摄像部12将所摄像的右眼图像作为右眼图像数据发送到控制部40。
另一方面,在2D摄影模式中的2D摄影时,只有主摄像部11进行被拍摄体的摄像,将通过摄像而得到的平面图像作为平面图像数据发送到控制部40。
再有,以下,在无需特别区别3D摄影时的左眼图像数据和右眼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或在无需区别3D摄影时和2D摄影时的情况下,将双镜头摄像机部10发送的数据称为摄影图像数据。
姿势感测部13用于感测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姿势感测部13例如能由感测重力方向等的3轴的加速度传感器来实现。
姿势例如是指以与触摸面板显示部20的显示画面垂直的轴为中心的终端框体的旋转。而且,姿势例如能利用回复原位姿势的下方向(图2的(a)~(c)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从重力方向旋转多少来示出。
姿势感测部13生成示出所感测的姿势的姿势数据,将生成的姿势数据发送到控制部40。
触摸面板显示部20具备受理接触操作的操作部21和进行画面显示的显示部(标识显示单元)22。
操作部21检测显示部22的显示画面的接触操作位置,将基于所检测的接触操作位置的操作数据发送到控制部40。再有,作为操作部21检测接触操作位置的方法,例如,举出矩阵/开关、电阻膜方式、表面弹性波方式、红外线方式、电磁感应方式、静电电容方式以及检测对象物的图像的方式(光传感器方式)等。然而,不限于此,在检测接触操作位置的方法中还能适当地应用各种方法。
显示部22具有用于显示图像数据的显示画面,从控制部40接收图像数据,基于接收的图像数据在该显示画面显示图像。显示部22例如能由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PDP(Plasma Display Panel:等离子体显示面板)、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等来实现。
按钮部23是如上所述设置在便携式终端1的表面的硬件性的按钮。按钮部23制作与用户的操作对应的操作数据并发送到控制部50。
存储部30存储各种数据及程序。此外,控制部40统一地控制便携式终端1的各种功能。在以下对存储部30及控制部40的结构细节进行说明。
(存储部的详细结构)
具体地说,存储部30是具备图像存储部31和显示控制设定存储部32的结构。
图像存储部31根据摄影控制部41的控制存储在双镜头摄像机部10中所摄影的图像数据。图像数据例如通过文件名等来识别。此外,关于图像数据,能根据是利用2D摄影模式的平面图像,还是利用3D摄影模式的立体图像,或者是动态图像数据,还是静止图像数据等来采用各种文件形式。在文件名中也可以包含示出文件形式的扩展名。
再有,虽然未图示,但图像存储部31存储的图像数据能经由控制部40被发送到触摸面板显示部20,并在显示部22中进行再生。
显示控制设定存储部32存储示出对触摸面板显示部20的显示设定的显示控制设定。显示控制设定是示出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与标识显示的方向的对应的信息。再有,关于标识的细节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显示控制设定大致区分为静止图像用设定和活动图像用设定这两个***。此外,在各个***中,在显示控制设定中有2D摄影模式中所使用的2D摄影模式显示控制设定和3D摄影模式中所使用的3D摄影模式显示控制设定这两种。
在此,使用图3针对显示控制设定的具体例子说明如下。图3是示出显示控制设定的具体例子的表。
如图3所示,在显示控制设定中,分别定义有静止图像用设定“静物摄像机(still camera)(静止图像)”和活动图像用设定“视频摄像机(video camera)(活动图像)”。此外,在静止图像用设定和活动图像用设定中,分别定义有2D摄影模式显示控制设定(在同图中标记为“2D”)和3D摄影模式显示控制设定(在同图中标记为“3D”)。
此外,在“2D”和“3D”中定义有显示于画面的图标设定(在同图中标记为“图标显示”)和消息设定(在同图中标记为“消息显示”)这两种。
此外,如图3所示,对“图标显示”和“消息显示”分别设定便携式终端1的各姿势中的动作。
在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中有“回复原位”、“向左旋转90度”、“向右旋转90度”以及“旋转180度”。
在“图标显示”中,能设定各个姿势中的标识的方向。
此外,在“消息显示”中,能设定在各个姿势中是否进行消息显示。
例如,在静止图像–2D–图标显示中,针对“回复原位”、“向左旋转90度”、“向右旋转90度”设定有“旋转”。“旋转”表示根据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使图标旋转,并使图标的下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因此,如果从用户的视点观察,不论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如何,图标的上下均不会改变。
此外,例如,在静止图像–3D–图标显示中,对4个姿势的每一个设定有“不旋转”。“不旋转”表示不根据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旋转图标。
(控制部的详细结构)
如图1所示,具体地说,控制部40是具备摄影控制部41、摄影模式切换控制部(模式切换单元)45、标识描绘部(标识显示单元、通知单元)46以及图像显示控制部47的结构。
摄影控制部41控制双镜头摄像机部10来获取摄影图像。此外,摄影控制部41将在主摄像部11中导入的图像数据转送到图像显示控制部47。
进而,摄影控制部41根据在主摄像部11及副摄像部12中导入的图像数据生成立体图像数据,将该立体图像数据转送到图像显示控制部47。
更详细地说,摄影控制部41具备进行3D摄影模式的控制的3D摄影控制部42和进行2D摄影模式的控制的2D摄影控制部(平面图像摄像单元)43。
3D摄影控制部42在3D摄影模式中获取摄像图像数据,根据所获取的摄像图像数据生成立体图像。
3D摄影控制部42像以下那样生成立体图像。首先,通过控制主摄像部11及副摄像部12,从而对被拍摄体进行摄像,从主摄像部11和副摄像部12分别接收左眼图像数据和右眼图像数据。
接着,3D摄影控制部42通过对左眼图像数据合并右眼图像数据,从而生成立体图像数据。即,在3D摄影控制部42中,在立体图像数据的生成中,例示性地以左眼图像数据为主、以右眼图像数据为从来进行处理。
再有,关于合并2个图像数据的方法,能采用现有技术,例如,能采用并排(side-by-side)方式等。3D摄影控制部42将生成的立体图像数据存储在图像存储部31中。
2D摄影控制部43在2D摄影模式中控制主摄像部11来进行摄影,从主摄像部11获取通过摄像而得到的平面图像数据。2D摄影控制部43将获取的平面图像数据存储在图像存储部31中。
摄影模式切换控制部45根据触摸面板显示部20中的操作,在2D摄影模式和3D摄影模式之间切换摄影模式。摄影模式切换控制部45根据从触摸面板显示部20发送的模式切换操作的操作数据,向摄影控制部41发送摄影模式的切换指示。
标识描绘部46描绘用于在触摸面板显示部20的显示部22中显示的标识。
标识是显示信息的标识,以用户能区别上下的方向的方式构成。作为标识的具体例子,举出用于显示各种信息的指示符、文字、图形、记号及由它们的结合构成的图标等区别上下的标识。此外,作为标识的其它具体例子,举出帮助或警告等的文字消息。此外,表示图标的图像数据、构成文字消息的文字信息等也可以被存储在存储部30中。
标识描绘部46决定标识在显示画面中的方向和配置。标识在显示画面中的方向例如是文字显示的方向。此外,标识在显示画面中的配置例如是将显示部22的左上坐标作为原点的二维坐标表现。
再有,标识的配置可以被预先定义,也能根据用户的设定而进行变更。
具体地说,标识描绘部46按照存储在显示控制设定存储部32中的显示控制设定,以规定的配置生成包含根据感测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旋转的图标的标识图像数据。此外,标识描绘部46按照存储在显示控制设定存储部32中的显示控制设定,根据感测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在规定的位置生成包含文字消息的标识图像数据。
标识描绘部46将所描绘的标识图像数据发送到图像显示控制部47。
图像显示控制部47控制触摸面板显示部20的显示部22中的画面显示。具体地说,图像显示控制部47对从摄影控制部41发送的图像数据和从标识描绘部46发送的标识的图像数据进行合成并发送到显示部22。
(画面显示的例子)
在此,再次参照图2,针对更具体的触摸面板显示部20的显示画面的例子说明如下。
按照标识描绘部46生成的标识图像数据,在图2的(a)、(c)所示的触摸面板显示部20的显示画面中显示有例如以下那样的标识。如同图所示,在触摸面板显示部20的显示画面中显示有指示符部(标识)D1、摄影按钮(标识)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标识)BT2。
标识描绘部46在指示符部D1中描绘与便携式终端1的摄像机功能相关的各种信息。
在指示符部D1中例示性地显示有3种设定信息和电池余量。关于在指示符部D1中示出的3种设定信息,从左侧起是清晰度、场景/焦点设定、摄影模式。
在图2的(a)中示出2D摄影模式中的指示符部D1的显示例子。即,在该情况下,在指示符部D1中作为设定信息从左侧起显示有“5M”、“标准自动(STDAUTO)”以及“2D模式”。
在图2的(c)中示出3D摄影模式中的指示符部D1的显示例子。即,在该情况下,在指示符部D1中作为设定信息从左侧起显示有“全高清(FULLHD)”、“标准自动”以及“3D模式”。
摄影按钮BT1和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是用于操作摄像机功能的软按钮。
摄影按钮BT1是用于在2D摄影模式和3D摄影模式的每一个中向摄影控制部41进行对静止图像进行摄影的指示的按钮。在摄影按钮BT1内示出“摄影”这样的字幕。
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是用于使摄影模式切换控制部45进行摄影模式的切换的按钮。
在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内,在3D摄影模式中示出“2D切换”(参照图2的(c))这样的字幕,在2D摄影模式中示出“3D切换”(参照图2的(a))这样的字幕。
再有,如图2的(a)及(c)所示,利用在摄影按钮BT1和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内示出的字幕的文字方向,用户能判别上下左右。
作为方向(上下左右)的判别的例子,虽然示出了利用文字方向进行的判别,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对字幕标注箭头等记号,利用该记号来进行方向的判别。此外,对于指示符部D1也是同样的。
此外,触摸面板显示部20的显示画面包含对双镜头摄像机部10导入的摄像图像进行显示的摄像机画面P1。
再有,进而也可以在显示画面中显示用于从菜单选择各种操作/选项的菜单按钮。
(处理流程)
接着,使用图4对便携式终端1中的标识显示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便携式终端1中的标识显示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首先,标识描绘部46判定摄影模式(S11)。在通过摄影模式切换控制部45使摄影模式成为2D摄影模式的情况下(在S11中2D),姿势感测部13检测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S12)。
即,在摄影模式切换控制部45对标识描绘部46通知2D摄影模式作为摄影模式的情况下(在S11中2D),标识描绘部46对姿势感测部13指示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的检测。接受了上述指示的姿势感测部13检测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S12),将所检测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通知给标识描绘部46。
然后,标识描绘部46按照图3所示的静止图像–2D–图标显示的显示控制设定,进行与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对应的图标的描绘(S13)。即,在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为“回复原位”、“向左旋转90度”以及“向右旋转90度”时,以图标的下方向总是与重力方向一致的方式描绘图标。
也就是说,标识描绘部46基于从显示控制设定存储部32读入的显示控制设定信息和从姿势感测部13接受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在显示部22中进行显示。
再有,在“旋转180度”时,因为被设定了“不旋转”,所以维持稍前的图标的方向。
另一方面,在通过摄影模式切换控制部45使摄影模式成为3D摄影模式的情况下(在S11中3D),因为在各姿势下被设定了“不旋转”,所以,标识描绘部46不论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如何,都在维持回复原位姿势中的图标的方向的状态下进行显示(S14)。
即,在摄影模式切换控制部45对标识描绘部46通知3D摄影模式作为摄影模式的情况下(在S11中3D),标识描绘部46从显示控制设定存储部32读入显示控制设定信息。在图3的显示控制设定信息中,因为静止图像–3D–图标显示在各姿势下被设定了“不旋转”,所以标识描绘部46不论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如何,都在维持回复原位姿势中的图标的方向的状态下进行显示(S14)。
此后,处理结束。
(具体例子)
使用图5以及图6示出2D摄影模式以及3D摄影模式中的画面显示的例子。
[2D摄影模式]
首先,使用图5示出2D摄影模式中的各姿势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在图5的(a)中示出在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为“回复原位”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
在摄像机画面P1中显示有由主摄像部11导入的图像。在该图像中显现有被拍摄体X。
此外,在触摸面板显示部20的显示画面中显示有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此时,在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按钮内所示出的字幕的文字方向、即上下左右与便携式终端1的上下左右(箭头T、B、L及R)一致。在指示符部D1中也是同样的。
再有,摄影按钮BT1配置在显示画面的下方中央。此外,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配置在显示画面的稍上方的左侧。
以下,针对在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从“回复原位”起进行旋转时的画面显示的例子进行说明。首先,在图5的(b)中示出在使“回复原位”姿势的便携式终端1向右旋转90度的姿势中的画面显示的例子。
此时,以使从用户观察的字幕的文字方向不改变的方式,在画面显示中使按钮等的方向旋转。即,在画面显示中使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内的字幕的文字方向旋转。对于指示符部D1的显示也是同样的。
接着,在图5的(c)中示出在从图5的(b)的状态起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再向右旋转90度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即,图5的(c)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为从“回复原位”姿势起向右旋转了180度的姿势。便携式终端1的下方向(箭头B)朝向纸面上方向。
此时,按照图3所示的静止图像–2D–图标显示的显示控制设定“不旋转”,维持稍前的在图5的(b)中所示的画面显示的状态。
接着,在图5的(d)中示出从图5的(c)的状态起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再向右旋转90度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即,图5的(d)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为从“回复原位”姿势起向右旋转了270度的姿势。或者,换言之,图5的(d)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为从“回复原位”姿势起将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向左旋转了90度的状态。
此时,按照图3所示的静止图像–2D–图标显示的显示控制设定“旋转”,使画面显示中的按钮等的方向旋转。
即,以使从用户观察的字幕的文字方向不改变的方式,在画面显示中使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内的字幕的文字方向旋转。对于指示符部D1的显示也是同样的。
如果从图5的(d)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起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再向右旋转90度,则返回到图5的(a)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
[3D摄影模式]
使用图6示出3D摄影模式中的各姿势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在图6的(a)中示出在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为“回复原位”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
再有,在图6中示出画面显示的例子的便携式终端1也设为按照图3的显示控制设定信息的便携式终端,也就是说,设为按照图3的静止图像–3D–图标显示的显示控制设定的便携式终端。
在摄像机画面P1中显示有由主摄像部11导入的图像。在该图像中显现有被拍摄体X。
此外,在触摸面板显示部20的显示画面中显示有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此时,在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按钮内所示出的字幕的文字方向、即上下左右与便携式终端1的上下左右(箭头T、B、L及R)一致。在指示符部D1中也是同样的。
再有,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配置与图5的(a)所示的配置相同。即,摄影按钮BT1配置在显示画面的下方中央。此外,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配置在显示画面的稍上方左侧。
以下,针对在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从“回复原位”起进行旋转时的画面显示的例子进行说明。首先,在图6的(b)中示出使“回复原位”姿势的便携式终端1向右旋转90度的姿势中的画面显示的例子。
此时,在画面显示中维持“回复原位”姿势中的(参照图6的(a))按钮等的显示状态。其结果是,从用户看起来像是按钮等的显示状态伴随着便携式终端1的旋转而向右旋转了90度。对于指示符部D1的显示也是同样的。
再有,从用户观察的摄像机画面P1中的被拍摄体X的样子与图6的(a)所示的情况相同。
接着,在图6的(c)中示出从图6的(b)的状态起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再向右旋转90度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即,图6的(c)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为从“回复原位”姿势起向右旋转了180度的姿势。
在该情况下,也在画面显示中维持“回复原位”姿势中的(参照图6的(a))按钮等的显示状态。其结果是,从用户看起来像是按钮等的方向与“回复原位”姿势中的方向上下颠倒。
接着,在图6的(d)中示出从图6的(c)的状态起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再向右旋转了90度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即,图6的(d)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为从“回复原位”姿势起向右旋转了270度的姿势。或者,换言之,图6的(d)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为从“回复原位”姿势起将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向左旋转了90度的状态。
在该情况下,也在画面显示中维持“回复原位”姿势中的(参照图6的(a))按钮等的显示状态。
如果从图6的(d)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起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再向右旋转90度,则返回到图6的(a)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
(作用/效果)
像以上所示的那样,在便携式终端1中,具备对用于生成立体图像的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进行摄像的2个摄像部即主摄像部11和副摄像部12,所述便携式终端1是如下的结构,即,具备:姿势感测部13,感测本装置的姿势是否为能由主摄像部11和副摄像部12进行上述右眼图像和上述左眼图像的摄像的“回复原位”姿势;标识描绘部46,进行能判别方向的标识的画面显示;以及摄影模式切换控制部45,根据姿势感测部13感测的姿势,对标识描绘部46变更画面显示中的标识的显示方向的2D摄影模式和标识描绘部46将画面显示中的标识的显示方向维持为在“回复原位”姿势中显示的方向的3D摄影模式进行切换,摄影模式切换控制部45在由主摄像部11和副摄像部12进行上述右眼图像和上述左眼图像的摄像时切换为3D摄影模式。
因此,在3D摄影模式中,在对存在上下或左右的区别的立体图像进行摄像时,起到能使用户利用标识的画面显示来识别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的上下左右的效果。
(变形例子)
以下,针对便携式终端1的优选变形例子进行说明。
[警告消息的通知]
使用图7对警告消息的通知的例子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在3D摄影模式中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上下颠倒的情况下通知警告消息的例子的图。
如图7所示,也可以在图6的(c)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中通知“正上下颠倒地拿着终端”这样的警告消息(警告通知)MSG1。
此外,在该情况下,例如,在图3所示的显示控制设定中,对静止图像–3D–消息显示的姿势“旋转180度”定义“是”。
由此,除了按钮等的方向变为上下颠倒以外,还能通过警告消息使用户识别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变为上下颠倒的情况。
再有,更加优选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也能利用摄影按钮BT1进行摄影。这是因为,也存在有意地欲对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变为上下颠倒的情况下的图像进行摄影的情况。
此外,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在利用摄影按钮BT1进行摄影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警告消息设为不显示。这是因为,设想在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变为上下颠倒的状态下用户有意地进行摄影。
进而,也可以在摄影结束时或经过规定时间后再次通知警告消息MSG1。
此外,除了利用字符串的警告消息MSG1以外,还可以通过声音来进行警告。
[关于动态图像摄影时的画面显示]
在以上的说明中,对静止图像的摄影时的画面显示进行了说明。然而,不限于此,在动态图像摄影时也能进行上述的画面显示。
使用图8对动态图像摄影时的各姿势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说明如下。再有,在以下的说明中,例示性地说明对3D的动态图像进行摄影的模式。因此,应用图3所示的活动图像–3D的显示控制设定。
在图8的(a)中示出在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为“回复原位”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
在触摸面板显示部20的显示画面显示有活动图像摄影图标IC01和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
活动图像摄影图标IC01是示出为动态图像摄影模式的图标。活动图像摄影图标IC01配置在显示画面的下方。
此外,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对动态图像摄影中的2D摄影模式和3D摄影模式进行切换。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配置在显示画面的左侧。在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内示出“2D切换”这样的字幕。
此外,在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按钮内示出的字幕的文字方向、即上下左右与便携式终端1的上下左右(箭头T、B、L及R)一致。
以下,对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从“回复原位”起进行旋转时的画面显示的例子进行说明。首先,在图8的(b)中示出使“回复原位”姿势的便携式终端1向右旋转了90度的姿势中的画面显示的例子。
此时,在画面显示中维持“回复原位”姿势下的(参照图8的(a))按钮等的显示状态。其结果是,从用户看起来像是按钮等的显示状态伴随着便携式终端1的旋转而向右旋转了90度。对于指示符部D1的显示也是同样的。
再有,活动图像摄影图标IC01以从用户观察的方向不改变的方式根据姿势的旋转而旋转画面显示上的方向。
此外,在图8的(b)中,为了说明的方便而省略了图示,但是,也可以在图3所示的显示控制设定的姿势“向右旋转90度”中按照活动图像–3D–消息显示“是”的定义,通知警告消息(警告通知)。此外,在图8的(b)所示的姿势中通知的警告消息可以与在以下说明的图8的(c)的警告消息MSG2相同,也可以是示出“向右旋转90度的姿势”的意思的消息。
接着,在图8的(c)中示出从图8的(b)的状态起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再向右旋转90度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即,图8的(c)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为从“回复原位”姿势起向右旋转180度的姿势。
在该情况下,也在画面显示中维持“回复原位”姿势中的(参照图8的(a))按钮等的显示状态。其结果是,从用户看起来像是按钮等的方向与“回复原位”姿势中的方向上下颠倒。
再有,活动图像摄影图标IC01以从用户观察的方向不改变的方式根据姿势的旋转使画面显示上的方向旋转。
进而,因为在图3所示的显示控制设定的姿势“旋转180度”中对活动图像–3D–消息显示定义为“是”,所以在图8的(c)所示的姿势中,按照该定义,通知警告消息(警告通知)MSG2。警告消息MSG2的内容与上述的警告消息MSG1是同样的。
接着,在图8的(d)中示出从图8的(c)的状态起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再向右旋转90度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即,图8的(d)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为从“回复原位”姿势起向右旋转了270度的姿势。或者,换言之,图8的(d)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为从“回复原位”姿势起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向左旋转了90度的状态。
在该情况下,也在画面显示中维持“回复原位”姿势中的(参照图8的(a))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显示状态。
再有,活动图像摄影图标IC01以从用户观察的方向不改变的方式根据姿势的旋转而旋转画面显示上的方向。
如果从图8的(d)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起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再向右旋转90度,则返回到图8的(a)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
[按钮等的显示位置的变形例子]
使用图9~图12对标识描绘部46描绘的按钮等的显示位置的优选变形例子进行说明。
再有,在图9~图12中,因为目的是对按钮等的显示位置进行说明,所以,为了避免附图变得繁杂而未图示警告消息。
[1] 2D的情况
使用图9对2D摄影模式中的按钮等的显示位置的变形例子说明如下。
再有,在图9中,为了说明的方便,省略摄像机画面P1及指示符部D1的标记。此外,以下,在图3所示的显示控制设定中对静止图像–2D–图标显示的姿势“旋转180度”定义“旋转”。
在本变形例子中,标识描绘部46不论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如何都将摄影按钮BT1配置在从用户观察的显示画面的右上,并且,使文字的方向看上去在从用户观察的相同的方向。以下,参照图9的(a)~(d)来具体地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9的(a)中示出在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为“回复原位”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的变形例子。
此外,在触摸面板显示部20的显示画面中显示有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
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字幕分别例示性地设为“摄影”以及“3D切换”。
此时,在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按钮内所示出的字幕的文字方向、即上下左右与便携式终端1的上下左右(箭头T、B、L及R)一致。
再有,摄影按钮BT1配置在显示画面的右上。此外,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配置在显示画面的左侧中央。
像这样,通过将摄影按钮BT1配置在从用户观察的显示画面的右上,从而使得用户通过右手的操作容易触摸摄影按钮BT1。当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为与上述相反的配置以使通过左手的操作容易触摸。此外,也可以以能通过设定而调换左右的位置的方式构成。
以下,针对在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从“回复原位”起进行旋转时的画面显示的例子进行说明。首先,在图9的(b)中示出在使“回复原位”姿势的便携式终端1向右旋转了90度的姿势中的画面显示的例子。
此时,以从用户观察的字幕的文字方向不改变的方式在画面显示中使按钮等的方向旋转。即,在画面显示中使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内的字幕的文字方向旋转。
进而,摄影按钮BT1配置在从用户观察的显示画面的右上。此外,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配置在从用户观察的显示画面的左侧中央。
像这样,即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向右旋转90度,从用户观察的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位置关系也不会改变。此外,因此,使得用户通过右手的操作容易触摸摄影按钮BT1。
接着,在图9的(c)中示出在从图9的(b)的状态起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再向右旋转90度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即,图9的(c)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为从“回复原位”姿势起向右旋转180度的姿势。便携式终端1的下方向(箭头B)朝向纸面上方向。
此时,按照静止图像–2D–图标显示的显示控制设定“旋转”,使画面显示中的按钮等的方向旋转。
此外,摄影按钮BT1配置在从用户观察的显示画面的右上。此外,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配置在从用户观察的显示画面的左侧中央。
接着,在图9的(d)中示出在从图9的(c)的状态起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再向右旋转90度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即,图9的(d)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为从“回复原位”姿势起向右旋转了270度的姿势。或者,换言之,图9的(d)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为从“回复原位”姿势起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向左旋转了90度的状态。
此时,按照图3所示的静止图像–2D–图标显示的显示控制设定“旋转”,使画面显示中的按钮等的方向旋转。
即,以从用户观察的字幕的文字方向不改变的方式,在画面显示中使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内的字幕的文字方向旋转。
此外,摄影按钮BT1配置在从用户观察的显示画面的右上。此外,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配置在从用户观察的显示画面的左侧中央。
如果从图9的(d)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起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再向右旋转90度,则返回到图9的(a)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
根据本变形例子,不论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如何,摄影按钮BT1都配置在从用户观察的显示画面的右上。因此,不论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如何,用户通过右手的操作都容易触摸摄影按钮BT1。
[2] 3D的情况
接着,使用图10~12对3D摄影模式中的按钮等的显示位置的变形例子1~3说明如下。
[变形例子1]
在变形例子1中,使用图10来说明谋求“回复原位”姿势中的操作方便的结构例子。图10是示出3D摄影模式中的各姿势下的画面显示的一个变形例子的图。再有,在图10中,为了说明的方便,省略了摄像机画面P1和指示符部D1的标记。
在本变形例子中,标识描绘部46在“回复原位”姿势中将摄影按钮BT1配置在从用户观察的显示画面的右上。此外,标识描绘部46不论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如何都维持“回复原位”姿势中的摄影按钮BT1的位置。以下,参照图10的(a)~(d)来具体地进行说明。
在图10的(a)中示出在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为“回复原位”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如图10的(a)所示,在触摸面板显示部20的显示画面中显示有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
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字幕分别例示性地设为“摄影”以及“3D切换”。
此时,在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按钮内所示出的字幕的文字方向、即上下左右与便携式终端1的上下左右(箭头T、B、L及R)一致。
再有,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配置与图9的(a)所示的配置相同。即,摄影按钮BT1配置在显示画面的右上。此外,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配置在显示画面的左侧中央。
像这样,通过将摄影按钮BT1配置在从用户观察的显示画面的右上,从而使得用户通过右手的操作容易触摸摄影按钮BT1。
以下,针对在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从“回复原位”起进行旋转时的画面显示的例子进行说明。首先,在图10的(b)中示出使“回复原位”姿势的便携式终端1向右旋转90度的姿势中的画面显示的例子。
此时,在画面显示中维持“回复原位”姿势中的(参照图10的(a))按钮等的显示状态。其结果是,从用户看起来像是按钮等的显示状态伴随着便携式终端1的旋转而向右旋转了90度。由此,摄影按钮BT1配置在从用户观察的显示画面的右下。
接着,在图10的(c)中示出在从图10的(b)的状态起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再向右旋转90度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即,图10的(c)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为从“回复原位”姿势起向右旋转了180度的姿势。
在该情况下,也在画面显示中维持“回复原位”姿势中的(参照图10的(a))按钮等的显示状态。其结果是,从用户看起来像是按钮等的方向与“回复原位”姿势中的方向上下颠倒。由此,摄影按钮BT1配置在从用户观察的显示画面的左下。
接着,在图10的(d)中示出在从图10的(c)的状态起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再向右旋转90度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即,图10的(d)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为从“回复原位”姿势起向右旋转270度的姿势。或者,换言之,图10的(d)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为从“回复原位”姿势起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向左旋转了90度的状态。
在该情况下,也在画面显示中维持“回复原位”姿势中的(参照图10的(a))按钮等的显示状态。摄影按钮BT1配置在从用户观察的显示画面的左上。
如果从图10的(d)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起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再向右旋转90度,则返回到图10的(a)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
在本变形例子中,在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为“回复原位”时,摄影按钮BT1配置在从用户观察的显示画面的右上。因此,在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为“回复原位”时,用户通过右手的操作容易触摸摄影按钮BT1。
在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不是“回复原位”时,与是“回复原位”时相比,变得比较难以进行右手的操作,因此,能对用户强调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不是“回复原位”。
[变形例子2]
在变形例子2中,使用图11来说明谋求各姿势中的操作方便的结构例子。图11是示出3D摄影模式中的各姿势下的画面显示的另一变形例子的图。再有,在图11中,为了说明的方便,省略了摄像机画面P1以及指示符部D1的标记。
在本变形例子中,标识描绘部46不论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如何都将摄影按钮BT1配置在从用户观察的显示画面的右上,并且将摄影按钮BT1的文字方向维持为“回复原位姿势”中的方向。换言之,标识描绘部46根据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对摄影按钮BT1变更触摸面板部20的显示画面上的配置,并且将摄影按钮BT1的文字方向维持为“回复原位姿势”中的方向。
以下,参照图11的(a)~(d)来具体地进行说明。
在图11的(a)中示出在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为“回复原位”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因为显示在画面显示中的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字幕和配置与图10的(a)所示的例子相同,所以在此省略其说明。
以下,针对在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从“回复原位”起进行旋转时的画面显示的例子进行说明。首先,在图11的(b)中示出使“回复原位”姿势的便携式终端1向右旋转了90度的姿势中的画面显示的例子。
此时,在画面显示中维持“回复原位”姿势中的(参照图11的(a))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字幕的方向。其结果是,从用户看起来像是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字幕的方向伴随着便携式终端1的旋转而向右旋转了90度。
另一方面,关于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配置,以从用户观察相对的位置关系与“回复原位”姿势的情况无改变的方式进行显示。即,摄影按钮BT1配置在从用户观察的显示画面的右上。此外,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配置在从用户观察的显示画面的左侧中央。
像这样,即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从“回复原位”起向右旋转了90度,从用户观察的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位置关系也不会改变。此外,因此,用户通过右手的操作容易触摸摄影按钮BT1。
接着,在图11的(c)中示出在从图11的(b)的状态起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再向右旋转90度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即,图11的(c)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为从“回复原位”姿势起向右旋转了180度的姿势。
在该情况下,也在画面显示中维持“回复原位”姿势中的(参照图11的(a))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字幕的方向。
其结果是,从用户看起来像是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字幕的方向与“回复原位”姿势中的方向上下颠倒。
另一方面,关于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配置,以从用户观察相对的位置关系与“回复原位”姿势的情况无改变的方式进行显示。即,摄影按钮BT1配置在从用户观察的显示画面的右上。此外,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配置在从用户观察的显示画面的左侧中央。
接着,在图11的(d)中示出在从图11的(c)的状态起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再向右旋转90度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即,图11的(d)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为从“回复原位”姿势起向右旋转了270度的姿势。或者,换言之,图11的(d)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为从“回复原位”姿势起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向左旋转了90度的状态。
在该情况下,也在画面显示中维持“回复原位”姿势中的(参照图11的(a))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字幕的方向。
另一方面,关于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配置,以从用户观察相对的位置关系与“回复原位”姿势的情况无改变的方式进行显示。即,摄影按钮BT1配置在从用户观察的显示画面的右上。此外,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配置在从用户观察的显示画面的左侧中央。
如果从图11的(d)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起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再向右旋转90度,则返回到图11的(a)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
在本变形例子中,在便携式终端1的各姿势中,摄影按钮BT1配置在从用户观察的显示画面的右上。因此,在便携式终端1的各姿势中,用户通过右手的操作容易触摸摄影按钮BT1。
[变形例子3]
在变形例子3中,使用图12来针对在各姿势中无论是从用户观察,还是从标识描绘部46观察,都将摄影按钮BT1显示在相同位置的结构例子进行说明。图12是示出3D摄影模式中的各姿势下的画面显示的又一变形例子的图。再有,在图12中,为了说明的方便,省略了摄像机画面P1以及指示符部D1的标记。
在本变形例子中,标识描绘部46不论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如何都将摄影按钮BT1配置在显示画面的中央,并且将摄影按钮BT1的文字的方向维持为“回复原位姿势”中的方向。以下,参照图12的(a)~(d)来具体地进行说明。
在图12的(a)中示出在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为“回复原位”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如图12的(a)所示,在触摸面板显示部20的显示画面中显示有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
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字幕分别例示性地设为“摄影”以及“3D切换”。
此时,在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按钮内所示出的字幕的文字方向、即上下左右与便携式终端1的上下左右(箭头T、B、L及R)一致。
摄影按钮BT1配置在显示画面的中央。此外,此外,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配置在显示画面的左侧中央。
以下,针对在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从“回复原位”起进行旋转时的画面显示的例子进行说明。首先,在图12的(b)中示出使“回复原位”姿势的便携式终端1向右旋转了90度的姿势中的画面显示的例子。
此时,在画面显示中维持“回复原位”姿势中的(参照图12的(a))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字幕的方向。其结果是,从用户看起来像是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字幕的方向伴随着便携式终端1的旋转而向右旋转了90度。
另一方面,关于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配置,以从用户观察相对的位置关系与“回复原位”姿势的情况无改变的方式进行显示。即,摄影按钮BT1配置在从用户观察的显示画面的中央。
进一步说,标识描绘部46在显示画面上将摄影按钮BT1配置在与“回复原位”姿势的情况相同的位置。
此外,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配置在从用户观察的显示画面的左侧中央。
接着,在图12的(c)中示出在从图12的(b)的状态起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再向右旋转90度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即,图12的(c)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为从“回复原位”姿势起向右旋转了180度的姿势。
在该情况下,也在画面显示中维持“回复原位”姿势中的(参照图12的(a))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字幕的方向。
其结果是,从用户看起来像是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字幕的方向与“回复原位”姿势中的方向上下颠倒。
另一方面,关于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配置,以从用户观察相对的位置关系与“回复原位”姿势的情况无改变的方式进行显示。即,摄影按钮BT1配置在从用户观察的显示画面的右上。此外,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配置在从用户观察的显示画面的左侧中央。
进一步说,标识描绘部46在显示画面上将摄影按钮BT1配置在与“回复原位”姿势的情况相同的位置。
接着,在图12的(d)中示出在从图12的(c)的状态起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再向右旋转90度的情况下的画面显示的例子。即,图12的(d)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为从“回复原位”姿势起向右旋转了270度的姿势。或者,换言之,图12的(d)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为从“回复原位”姿势起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向左旋转了90度的状态。
在该情况下,也在画面显示中维持“回复原位”姿势中的(参照图12的(a))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字幕的方向。
另一方面,关于摄影按钮BT1以及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配置,以从用户观察相对的位置关系与“回复原位”姿势的情况无改变的方式进行显示。即,摄影按钮BT1配置在从用户观察的显示画面的右上。此外,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配置在从用户观察的显示画面的左侧中央。
进一步说,标识描绘部46在显示画面上将摄影按钮BT1配置在与“回复原位”姿势的情况相同的位置。
如果从图12的(d)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起使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再向右旋转90度,则返回到图12的(a)所示的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
在本变形例子中,不论便携式终端1的各姿势如何,摄影按钮BT1都配置在从用户观察的显示画面中的相同位置。此外,标识描绘部46不论便携式终端1的各姿势如何都将摄影按钮BT1配置在显示画面中的与“回复原位”姿势的情况相同的位置。
[其它变形例子]
再有,还能如以下那样变更变形例子1~3。即,在图10的(c)、图11的(c)及图12的(c)所示的姿势中,也可以通知示出便携式终端1的姿势上下颠倒的警告消息。
此外,例如,在2D摄影模式中应用上述变形例子并且在3D摄影模式中应用上述变形例子1的情况下,设想如下的情况。
即,在图9的(c)所示的姿势中,在用户利用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进行了摄影模式切换的情况下,显示画面变成图10的(c)所示的状态。
此时,关于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配置,在摄影模式切换前,为从用户观察的显示画面的左侧中央,但是在摄影模式切换后,为从用户观察的显示画面的右侧中央。
因此,在用户欲从3D摄影模式再次向2D摄影模式进行摄影模式切换的情况下,存在难以识别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位置的可能性。
为了谋求在这样的情况下的摄影模式切换的方便,也可以像以下那样对便携式终端1进行结构变更。
首先,如图13所示,可以对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进行灰视(grayout)显示(在同图中,用虚线标记)等,在摄影模式切换后,示出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的配置改变的情况。此外,还可以禁止利用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进行的摄影模式切换。
此外,除了利用2D/3D模式切换按钮BT2进行的摄影模式切换以外,还可以通过触摸面板显示部20中的轻敲(flick)操作等来受理摄影模式切换。此外,也可以在姿势感测部13中感测便携式终端1的摇晃来进行摄影模式切换。
像以上那样,便携式终端1具备:姿势感测部13,感测本装置的姿势是否为能由主摄像部11和副摄像部12进行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的摄像的“回复原位”姿势;标识描绘部46,进行能判别方向的标识的画面显示;以及摄影模式切换控制部45,根据姿势感测部13感测的姿势,对标识描绘部46变更画面显示中的标识的显示方向的2D摄影模式和标识描绘部46将画面显示中的标识的显示方向维持为在“回复原位”姿势中显示的方向的3D摄影模式进行切换,摄影模式切换控制部45在由主摄像部11和副摄像部12进行上述右眼图像和上述左眼图像的摄像时切换为3D摄影模式。
由此,在存在上下或左右的区别的立体图像的摄像时,用户能通过标识的画面显示来识别终端的姿势。
在本发明的双镜头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标识显示单元在上述方向维持模式中根据上述姿势感测单元感测的姿势变更上述画面显示中的上述标识的显示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根据终端的姿势,变更标识的位置。优选的是,例如,根据终端的姿势,画面显示上的显示位置变更,但是从用户观察标识的位置不改变。例如,标识的显示位置也可以是画面显示的中央。具体地说,当从用户观察时,可以与终端的姿势无关地,在画面显示上将标识显示于右上的位置。在像这样构成的情况下,此外,与终端的姿势无关地,从用户观察标识的位置不改变,因此,上述结构能谋求在标识是指示操作的软键时的操作中的方便性的提高。
其结果是,起到能在用户容易观察的位置显示标识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双镜头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在上述方向维持模式中,即使在上述姿势感测单元感测的姿势不是正姿势的情况下,也将由上述标识显示单元进行的上述标识的显示的位置维持为在正姿势中显示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不是正姿势的情况下,也将上述标识的显示的位置维持为在正姿势中显示的位置。
由此,当从用户观察时,因为标识的位置按照终端的姿势而改变,所以起到能使用户更容易地识别终端的方向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双镜头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具备通知单元,所述通知单元在指示由上述2个摄像部进行的上述右眼图像和上述左眼图像的摄像时,在本装置的上下姿势颠倒时,在与上述姿势感测单元感测的姿势对应的方向上进行本装置的上下姿势颠倒的意思的警告通知。
根据上述结构,进行与终端的姿势对应的方向的警告通知。警告通知的方向例如是文字的方向。
因此,在对用户通知某种消息的情况下,即使终端姿势的上下颠倒,也能够以从用户观察容易识别消息的方式进行通知。
在本发明的双镜头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具备通过上述2个摄像部的一方对平面图像进行摄像的平面图像摄像单元,在由上述平面图像摄像单元进行摄像时,上述模式切换单元切换为上述姿势追随模式。
根据上述结构,能适宜地构成能利用所谓的2D模式及3D模式进行摄影的双镜头摄像装置。作为双镜头摄像装置的例子,举出双镜头数字摄像机、高功能便携式电话机,即,智能电话、输入板型的终端。
在本发明的双镜头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在上述标识中包含用于指示由上述2个摄像部进行的上述右眼图像和上述左眼图像的摄像的标识。
根据上述结构,标识中的一个是用于由双镜头摄像机进行3D摄影的软键。能使软键的使用便利性提高。
在本发明的双镜头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在上述标识中包含用于对上述模式切换单元指示模式切换的标识。
根据上述结构,标识中的一个例如是用于切换3D模式和2D模式的软键。能使软键的使用便利性提高。
在本发明的双镜头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在上述标识中包含用于对上述模式切换单元指示模式切换的标识,在姿势追随模式中,在本装置的上下姿势颠倒的情况下,上述模式切换单元执行上下姿势颠倒的意思的显示和向方向维持模式的变更的禁止中的至少一方。
在从没有上下左右的区别的姿势追随模式切换到有上下左右的区别的方向维持模式时,在方向维持模式中有时终端的上下会颠倒。
根据上述结构,在像这样的情况下,能显示上下姿势颠倒的意思来对用户唤起注意。此外,根据上述结构,在像这样的情况下,能避免终端的上下颠倒的情况。
由此,能谋求模式切换时的方便性的提高。
[关于各模块的实现方式]
此外,上述的便携式终端1的各模块可以通过形成在集成电路(IC芯片)上的逻辑电路在硬件上实现,也可以使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在软件上实现。
在后者的情况下,上述各装置具备:执行实现各功能的程序的命令的CPU、储存有上述程序的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展开上述程序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储存上述程序及各种数据的存储器等存储装置(记录介质)等。而且,本发明的目的还能通过以下方式来达成:将以用计算机可读取的方式记录有实现上述的功能的软件即上述各装置的控制程序的程序代码(执行形式程序、中间代码程序、源程序)的记录介质供给到上述各装置,该计算机(或CPU、MPU)读出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代码并执行。
作为上述记录介质,例如能使用磁带或盒式磁带等带类、包括软(注册商标)盘/硬盘等磁盘或CD–ROM/MO/MD/DVD/CD–R/蓝光光盘(Blu-ray Disc)(注册商标)等光盘的盘类、IC卡(包含存储卡)/光卡等卡类、掩模ROM/EPROM/EEPROM/闪速ROM等半导体存储器类或者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可编程逻辑器件)或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逻辑电路类等。
此外,可以以能与通信网络连接的方式构成上述各装置,经由通信网络供给上述程序代码。关于该通信网络,只要能传输程序代码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利用互联网、内联网、外联网、LAN、ISDN、VAN、CATV通信网、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电话线路网、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此外,关于构成该通信网络的传输介质,也只要是能传输程序代码的介质即可,不限定于特定结构或种类的介质。例如,既能利用IEEE 1394、USB、电力线输送、电缆TV线路、电话线、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线路等有线,也能利用IrDA或遥控器那样的红外线、Bluetooth(注册商标)、IEEE 802.11无线、HDR(High Data Rate:高数据速率)、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DLNA(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数字生活网络联盟)、便携式电话网、卫星线路、地面波数字网等无线。再有,本发明还能以用电子传输体现上述程序代码的被埋入到载波中的计算机数据信号的方式来实现。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用于具备双镜头摄像机部及触摸面板显示部的智能电话等。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便携式终端(双镜头摄像装置);
10 双镜头摄像机部(2个摄像部);
11 主摄像部(摄像部);
12 副摄像部(摄像部);
13 姿势感测部(姿势感测单元);
20 触摸面板显示部(标识显示单元);
21 操作部;
22 显示部(标识显示单元);
40 控制部;
41 摄影控制部;
42 3D摄影控制部;
43 2D摄影控制部(平面图像摄像单元);
45 摄影模式切换控制部(模式切换单元);
46 标识描绘部(标识显示单元、通知单元);
47 图像显示控制部;
50 控制部;
D1 指示符部(标识);
BT1 摄影按钮(标识);
BT2 3D模式切换按钮(标识);
MSG1、MSG2 警告消息(警告通知)。

Claims (11)

1.一种双镜头摄像装置,具备对用于生成立体图像的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进行摄像的2个摄像部,所述双镜头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姿势感测单元,感测本装置的姿势是否为能由所述2个摄像部进行所述右眼图像和所述左眼图像的摄像的正姿势;
标识显示单元,进行能判别方向的标识的画面显示;以及
模式切换单元,根据所述姿势感测单元感测的姿势,对所述标识显示单元变更所述画面显示中的标识的显示方向的姿势追随模式和所述标识显示单元将所述画面显示中的标识的显示方向维持为在正姿势中显示的方向的方向维持模式进行切换,
在由所述2个摄像部进行所述右眼图像和所述左眼图像的摄像时,所述模式切换单元切换为所述方向维持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镜头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方向维持模式中,所述标识显示单元根据所述姿势感测单元感测的姿势,变更所述画面显示中的所述标识的显示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镜头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方向维持模式中,即使在所述姿势感测单元感测的姿势不是正姿势的情况下,也将由所述标识显示单元进行的所述标识的显示的位置维持为在正姿势中显示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双镜头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通知单元,在指示由所述2个摄像部进行的所述右眼图像和所述左眼图像的摄像时,在本装置的上下姿势颠倒时,在与所述姿势感测单元感测的姿势对应的方向上进行本装置的上下姿势颠倒的意思的警告通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双镜头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平面图像摄像单元,通过所述2个摄像部的一方对平面图像进行摄像,
在由所述平面图像摄像单元进行摄像时,所述模式切换单元切换为所述姿势追随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双镜头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标识中包含用于指示由所述2个摄像部进行的所述右眼图像和所述左眼图像的摄像的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双镜头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标识中包含用于对所述模式切换单元指示模式切换的标识。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双镜头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标识中包含用于对所述模式切换单元指示模式切换的标识,
在姿势追随模式中,在本装置的上下姿势颠倒的情况下,所述模式切换单元执行上下姿势颠倒的意思的显示和向方向维持模式的变更的禁止中的至少一方。
9.一种双镜头摄像装置控制程序,使权利要求1至8的任一项所述的双镜头摄像装置工作,其中,所述双镜头摄像装置控制程序用于使计算机作为所述的各单元来发挥作用。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中,记录有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镜头摄像装置控制程序。
11.一种双镜头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双镜头摄像装置具备对用于生成立体图像的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进行摄像的2个摄像部,所述双镜头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
姿势感测步骤,感测本装置的姿势是否为能由所述2个摄像部进行所述右眼图像和所述左眼图像的摄像的正姿势;
姿势追随模式处理步骤,根据所述姿势感测步骤感测的姿势,在画面显示中变更能判别方向的标识的方向;
方向维持模式处理步骤,将所述画面显示中的所述标识的显示的方向维持为在正姿势中显示的方向;以及
模式切换步骤,在由所述2个摄像部进行所述右眼图像和所述左眼图像的摄像时,从所述姿势追随模式处理步骤切换为所述方向维持模式步骤。
CN201280022298.5A 2011-05-11 2012-05-11 双镜头摄像装置、其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程序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Pending CN1035034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06314A JP5766019B2 (ja) 2011-05-11 2011-05-11 2眼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11-106314 2011-05-11
PCT/JP2012/062225 WO2012153853A1 (ja) 2011-05-11 2012-05-11 2眼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3448A true CN103503448A (zh) 2014-01-08

Family

ID=47139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2298.5A Pending CN103503448A (zh) 2011-05-11 2012-05-11 双镜头摄像装置、其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程序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85430A1 (zh)
JP (1) JP5766019B2 (zh)
CN (1) CN103503448A (zh)
WO (1) WO201215385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39934A (zh) * 2015-01-22 2015-05-20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立体图像反视处理方法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41150B2 (en) * 2013-07-25 2017-08-22 Duelight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playing representative images
US10168882B2 (en) * 2013-06-09 2019-01-01 Apple Inc.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switching between camera interfaces
JP6150652B2 (ja) * 2013-07-29 2017-06-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KR20150057645A (ko) * 2013-11-20 2015-05-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도킹 장치, 구동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기록매체
US20150215530A1 (en) * 2014-01-27 2015-07-30 Microsoft Corporation Universal capture
EP3048601A1 (en) * 2015-01-22 2016-07-27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for displaying video frames on a portable video capturing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
JP2019219904A (ja) * 2018-06-20 2019-12-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ム、認識装置、及び、認識方法
CN109144393B (zh) * 2018-08-28 2020-08-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JP2020006954A (ja) * 2019-10-18 2020-01-1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ドラブレコーダ、撮影画像表示装置、撮影画像表示方法、撮影画像表示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7279232B2 (ja) * 2020-10-14 2023-05-22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連動システム
JP7096308B2 (ja) * 2020-10-14 2022-07-05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連動システ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5613A (zh) * 2002-04-26 2003-11-1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具有显示部分和一对正面摄像机部分的可折叠便携式电话
CN101291352A (zh) * 2007-04-18 2008-10-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适于改变工作模式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1577783A (zh) * 2008-05-09 2009-11-11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画面的处理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CN101616210A (zh) * 2008-06-26 2009-12-30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触控式手机方向感测***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48764A (ja) * 1992-11-10 1994-05-27 Konica Corp 縦位置撮影の防止装置付ステレオカメラ
JP2008010898A (ja) * 2005-03-03 2008-01-17 Nikon Corp カメラ付き携帯電話
JP2007124548A (ja) * 2005-10-31 2007-05-17 Toshiba Corp 撮像装置
JP5064686B2 (ja) * 2006-01-13 2012-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当該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JP5074694B2 (ja) * 2006-02-03 2012-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JP2010141447A (ja) * 2008-12-10 2010-06-24 Casio Computer Co Ltd カメラ付携帯情報端末
JP5582283B2 (ja) * 2009-04-30 2014-09-0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383356B2 (ja) * 2009-07-08 2014-0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情報処理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5613A (zh) * 2002-04-26 2003-11-1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具有显示部分和一对正面摄像机部分的可折叠便携式电话
CN101291352A (zh) * 2007-04-18 2008-10-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适于改变工作模式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1577783A (zh) * 2008-05-09 2009-11-11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画面的处理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CN101616210A (zh) * 2008-06-26 2009-12-30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触控式手机方向感测***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39934A (zh) * 2015-01-22 2015-05-20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立体图像反视处理方法及显示装置
US9743063B2 (en) 2015-01-22 2017-08-22 Superd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three-dimensional (3D) pseudoscopic imag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66019B2 (ja) 2015-08-19
JP2012239013A (ja) 2012-12-06
US20140085430A1 (en) 2014-03-27
WO2012153853A1 (ja) 2012-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3448A (zh) 双镜头摄像装置、其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程序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US10136057B2 (en) Image management system, image management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20200228717A1 (en) User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6506935B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2467341B (zh) 移动终端以及在其中控制图像拍摄的方法
US10116840B2 (en) Array camera, electric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EP3364645A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8604175B (zh) 装置和关联方法
US20180097682A1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of imag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8737897B (zh) 视频播放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392165B2 (en) Array camera,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the same
CN105245640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WO2014022905A1 (en) Stacked device position identification
CN105391842B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4205825B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以及摄像装置
CN107092359A (zh) 虚拟现实视角重定位方法、装置及终端
KR20180020452A (ko)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1669640B (zh) 虚拟物品转移特效的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170048A (zh) 信息展示方法及装置
US20220400243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CN111083039A (zh) 消息的未读标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6724558A (zh) 由手持式设备以横向模式拍摄视频的技术
CN112612405B (zh) 窗口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2219798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동작방법
KR20170073273A (ko) 헤드 마운트 디스플레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