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75053A - 无线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75053A
CN103475053A CN201310396086XA CN201310396086A CN103475053A CN 103475053 A CN103475053 A CN 103475053A CN 201310396086X A CN201310396086X A CN 201310396086XA CN 201310396086 A CN201310396086 A CN 201310396086A CN 103475053 A CN103475053 A CN 1034750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side plate
support side
described support
current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9608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75053B (zh
Inventor
麦华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QY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麦华彬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麦华彬 filed Critical 麦华彬
Priority to CN20131039608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750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75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750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750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750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供电主体及至少一转接件,供电主体包括支撑主体及设置在支撑主体表面的两个供电电极,电极之间具有绝缘缝隙;转接件上设有至少两个导电触点;单个导电触点的边缘最短距离大于绝缘缝隙的大小,相邻的两个导电触点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单个供电电极的边缘的最大距离。本发明设置有与供电主体分离的转接件,转接件上设有与供电电极接触导电的导电触点,待充电设备充电时只需将转接件插在其供电接口中,通过转接件上的导电触点与供电电极接触即可为待充电设备供电,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电源插头所带来的不便,以及需要在待充电设备上增设导电触点的不便,具有使用方便、通用性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电设备在人们的生活中使用。在使用该等用电设备时,通常是直接通过电源插头等,直接接入电源为用电设备供电,或者为用电设备的电池供电。然而随着用电设备的增多,电源插头也会随之增加。且,不同的用电设备通常使用不同的电源插口,需要配备不同电源插头的适配器,因而,使得使用者有很多电源适配器,不利于节能环保,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另外,在需要进行多个用电设备同时充电时,要同时使用多个电源适配器,增加了插板的使用,而且电源适配器的连接线很容易发生缠绕,造成使用者的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通用性好的无线充电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供电主体、及至少一与所述供电主体可分离设置的供待充电设备插接的转接件,所述供电主体包括支撑主体及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表面的用于输出电源的至少两个供电电极,所述供电电极之间具有绝缘缝隙;所述转接件上设有用于与所述供电电极接触导电、将所述供电电极输出的电源供给所述待充电设备的至少两个导电触点;
单个所述导电触点的边缘最短距离大于所述绝缘缝隙的大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触点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单个所述供电电极的边缘的最大距离。
在本发明的无线充电装置中,所述支撑主体包括支撑底板及连接在所述支撑底板上的支撑侧板;所述供电电极设置在所述支撑侧板连接所述支撑底板的一端表面上,或/和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朝向所述支撑侧板的表面上、且靠近所述支撑侧板。
在本发明的无线充电装置中,所述支撑侧板连接在所述支撑底板的一侧;其中,
所述支撑侧板相对所述支撑底板垂直或倾斜而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底板上;或,
所述支撑侧板以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底板上,所述支撑侧板以其连接所述支撑底板的一端为轴相对所述支撑底板可转动。
在本发明的无线充电装置中,所述支撑侧板上设有活动支撑架,所述活动支撑架以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撑侧板背向所述支撑底板的表面上,使得所述活动支撑架相对所述支撑侧板可开合。
在本发明的无线充电装置中,背向所述支撑底板的所述支撑侧板的表面上设有供所述活动支撑架容置的凹槽。
在本发明的无线充电装置中,所述支撑侧板连接在所述支撑底板的中央位置上;其中,
所述支撑侧板相对所述支撑底板垂直而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底板上;或,
所述支撑侧板以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底板上,所述支撑侧板以其连接所述支撑底板的一端为轴相对所述支撑底板可转动。
在本发明的无线充电装置中,所述支撑侧板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对应所述待充电设备可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侧板表面上的至少两个卡块,所述至少两个卡块位于所述支撑侧板表面的至少两侧。
在本发明的无线充电装置中,所述供电主体还包括充电电源,所述充电电源包括与所述供电电极电连接的供电电路及与所述供电电路电连接的电源适配器;其中,
所述供电电路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上,所述电源适配器与所述供电电路分离设置,并通过导线与所述供电电路电连接;或,
所述供电电路与所述支撑主体分离设置;所述供电电路与所述电源适配器设置在同一壳体中,并通过导线与所述供电电极电连接;或,所述供电电路与所述电源适配器设置在不同壳体中,所述电源适配器通过导线与所述供电电路电连接,所述供电电路通过导线与所述供电电极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无线充电装置中,所述转接件包括用于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上的转接座及连接在所述转接座上、用于接入到所述待充电设备内的转接头;所述转接座与所述供电电极绝缘;所述导电触点与所述转接头电连接而设置在所述转接座上,并露出所述转接座的侧面及底面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本发明的无线充电装置中,所述供电电极呈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
本发明的无线充电装置,设置有与供电主体分离的转接件,转接件上设有与供电电极接触导电的导电触点,待充电设备充电时只需将转接件插在其供电接口中,通过转接件上的导电触点与供电电极接触即可为待充电设备供电,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电源插头所带来的不便,以及需要在待充电设备上增设导电触点的不便,具有使用方便、通用性好的优点。
另外,通过设置多个供电电极及转接件,实现了该无线充电装置同时为多个待充电设备供电的功能,避免了现有技术需要使用多个电源适配器的麻烦。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无线充电装置的后视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供电主体及至少一转接件40。供电主体用于为待充电设备供电;转接件40与供电主体可分离设置,用于与待充电设备插接,且转接件40上设有至少两个导电触点50,用于与供电主体电连接。该无线充电装置为待充电设备供电时,将转接件40插接到待充电设备上,然后放置到供电主体上,转接件40上的导电触点50与供电主体接触,使得电源自供电主体通过转接件40输入到待充电设备上。
如图1、2所示,供电主体包括支撑主体10及设置在支撑主体10表面的至少两个供电电极11,供电电极11用于输出电源。供电电极11之间具有绝缘缝隙110,以将多个供电电极11隔开,避免供电电极11之间接触导致短路等。供电电极11的形状可为规则形状,如矩形、圆形、梯形等,当然,其形状也可为不规则形状;多个供电电极11可等距或不等距排设在支撑主体10上。
支撑主体10为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支撑主体。支撑主体10包括支撑底板12及连接在支撑底板12上的支撑侧板13;供电电极11可设置在支撑侧板13连接支撑底板12的一端表面上,或设置在支撑底板12朝向支撑侧板13的表面上、且靠近支撑侧板13。当然,也可在支撑侧板13和支撑底板12的所述位置上都设置有供电电极11。优选地,为了方便供电电极11的布置,多个供电电极11采用等距排列,且形状优选为规则形状如矩形设置。
转接件40上的导电触点50,主要用于与供电电极11接触导电,优选设置两个导电触点50。导电触点50的形状不限定,可为规则形状如矩形、圆形、椭圆形等,或不规则形状。单个导电触点50的边缘最短距离大于供电电极11之间的绝缘缝隙110的大小,从而避免导电触点50整个落入绝缘缝隙110中,保证了在转接件40放置到支撑主体10上时,导电触点50始终与供电电极11接触导电。同时,相邻的两个导电触点50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单个供电电极11的边缘的最大距离,从而保证相邻的两个导电触点50不会同时与同一供电电极11接触导电,即,保证了相邻的两个导电触点50始终与两个不同的供电电极11接触导电,从而保证了两个供电电极11可以设置不同的极性,形成供电回路。使用时,转接件40上的一个导电触点50可跨越绝缘缝隙110而同时与两个相邻的供电电极11接触导电,另一个导电触点50则与该两个相邻供电电极11外的其他供电电极11接触导电。
如图3所示,该转接件40可包括转接座41及连接在转接座41上的转接头42。转接座41用于放置在支撑主体10上,转接头40用于接入到待充电设备内;且,转接座41与供电电极11绝缘,而导电触点50设置在转接座41上,并与转接头42电连接,以将电源通过转接头输入到待充电设备中。其中,导电触点50露出转接座41表面,以能与供电电极11接触导电,该导电触点50露出转接座41的表面包括转接座41的侧面和底面中一个或多个。可以理解,当导电触点50露出转接座41的侧面和底面中的两个或以上时,导电触点50也可从其中一侧面(或底面)贯穿转接座41至另一侧面或底面(或侧面)上。
通常,待充电色设备上都设有供充电用的充电接口,因此转接头42具体可根据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进行设置。多个转接件40的设置,用于多个待充电设备的插接,实现该无线充电装置同时对多个待充电设备进行供电的功能。此外,转接件40可在满足有转接头40、导电触点50等设置的情况下,可小尺寸设置,减小该转接件40整体体积,从而可减小转接件40在支撑主体10上所占用的空间,也可利于收纳。
该供电主体还包括充电电源(未图示),充电电源包括与供电电极11电连接的供电电路及与供电电路电连接的电源适配器。电源适配器用于外接电源,该供电电路可包括检测电路、控制电路等,其根据不同待充电设备,将外接电源转换成对应电源输送至供电电极11,通过供电电极11及转接件40输出至待充电设备。
其中,供电电路可设置在支撑主体10上或与支撑主体10分离设置。当供电电路设置在支撑主体10上时,电源适配器与供电电路分离,并可通过导线与供电电路电连接。当供电主体与与支撑主体10分离设置时,利于支撑主体10薄型化设计,且当支撑主体10遭受一点损坏时不会影响该无线充电装置的电路,仍可保证该无线充电装置的正常使用,减少维修量和更换频率。与支撑主体10分离设置的该供电电路,可与电源适配器设置在同一壳体中,并通过导线与供电电极11电连接;或,与电源适配器设置在不同壳体中,电源适配器通过导线与供电电路电连接,而供电电路通过导线与供电电极11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支撑侧板13连接在支撑底板12的一侧;供电电极11设置在位置支撑底板12朝向支撑侧板13的表面或支撑侧板13朝向支撑底板12的表面,导电触点50露出在转接座41的一侧面、或一侧面和底面、或相对两侧面和底面上。其中,如图1所示,支撑侧板13相对支撑底板12垂直而固定连接在支撑底板12上,从而支撑主体10呈L形。该L形的支撑主体10使用时,可通过支撑底板12相对平台垂直放置在平台上;也可倾斜放置在平台上,而支撑侧板13则抵靠在平台的侧壁上,或在支撑侧板13后放置支撑物品供支撑侧板13抵靠;当然,也可通过支撑侧板13平行平台放置在平台上。待充电设备插接上转接件40后放置在支撑主体10上,待充电设备通过其一侧面置于支撑底板12上,后表面抵靠在支撑侧板13上为稳定放置在支撑主体10上。支撑主体10的放置方式可不限定,只要使得转接件40上的导电触点50不脱离与供电电极11的接触即可。
可以理解地,支撑侧板13也可相对支撑底板12倾斜而固定连接在支撑底板12上,且支撑侧板13与支撑底板12之间的夹角为一钝角,该种连接结构的支撑底板12和支撑侧板13,可以使待充电设备放置更稳定,不易倾倒。使用时,可通过支撑侧板13抵靠在平台的侧壁上,或在支撑侧板13后放置支撑物品将支撑主体10放置在平台上。支撑侧板13也可以一端活动连接在支撑底板12上,支撑侧板13可以其连接支撑底板12的一端为轴相对支撑底板12转动,可根据需要的倾斜角度转动支撑侧板13相对支撑底板12倾斜。活动连接方式可采用铰接、转轴连接等方式。
该无线充电装置使用时,将转接件40插接到待充电设备上,通过导电触点50与供电电极11对准接触导电而将带有待充电设备的转接件40放置在支撑主体10上,具体放置在支撑侧板13和支撑底板12夹角处。通常,待充电设备如手机的充电接口设置在其侧面,因此放置后,手机的后表面或前表面(具有显示屏一面)抵靠在支撑侧板13上,而手机的侧面则朝向支撑底板12。充电电源外接电源后,即可为待充电设备供电。
如图4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供电主体及至少一转接件40,该供电主体的支撑主体10及转接件40等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所述。而该实施例不同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是:供电电极11设置在支撑底板12朝向支撑侧板13的表面和支撑侧板13朝向支撑底板12的表面上。该实施例中,支撑侧板13上的供电电极11和支撑底板12上的供电电极11一一对应,一一对应的供电电极11具相同极性;导电触点50露出在转接座41的一侧面、或一侧面和底面、或相对两侧面和底面上。使用时,每一导电触点50可与支撑侧板13上的供电电极11接触导电、或同时与支撑侧板13和支撑底板12上相对应的供电电极11接触导电。
如图5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供电主体及至少一转接件40,该供电主体的支撑主体10及转接件40等结构参照第一实施例所述。且,供电电极11设置在支撑底板12朝向支撑侧板13的表面和支撑侧板13朝向支撑底板12的表面上;而该实施例不同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是:支撑侧板13上的供电电极11和支撑底板12上的供电电极11间隔;导电触点50可包括第一导电触点51和第二导电触点52,第一导电触点51对应支撑底板12上的供电电极11而露出在转接座41的底面,第二导电触点52对应支撑侧板13上的供电电极11而露出在转接座的至少一侧面上。使用时,第一导电触点51与支撑底板12上的供电电极11接触导电,第二导电触点52则与支撑侧板13上的供电电极11接触导电。
如图6、7所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供电主体及至少一转接件40。该供电主体的支撑主体10、供电电极11及转接件40等结构可参照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所述。该实施例不同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是:在支撑主体10上设有活动支撑架20。
活动支撑架20设置在支撑侧板13上,且活动支撑架20以一端活动连接在支撑侧板13背向支撑底板12的表面上,使得活动支撑架20相对支撑侧板13可开合。当支撑侧板13相对支撑底板12倾斜或支撑主体10相对平台倾斜放置时,该活动支撑架20可相对支撑侧板13转动,与支撑侧板13之间形成所需角度而支撑在平台上,使得支撑主体10在平台上稳定放置。
活动支撑架20可相对支撑侧板13凸设在其上。为了保持支撑侧板13表面的整体性,可在背向支撑底板12的支撑侧板13的表面上设有凹槽130,供活动支撑架20容置。在不需使用活动支撑架20时,即可将活动支撑架20容置在凹槽130中。
该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8、9所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供电主体及至少一转接件40。供电主体用于为待充电设备供电;转接件40与供电主体可分离设置,用于与待充电设备插接,且转接件40上设有至少两个导电触点50,用于与供电主体电连接。该无线充电装置为待充电设备供电时,将转接件40插接到待充电设备上,然后放置到供电主体上,转接件40上的导电触点50与供电主体接触,使得电源自供电主体通过转接件40输入到待充电设备上。
供电主体包括支撑主体30及设置在支撑主体30表面的至少两个供电电极31,供电电极31用于输出电源。供电电极31之间具有绝缘缝隙310,以将多个供电电极31隔开,避免供电电极31之间接触导致短路等。供电电极31的形状可为规则形状,如矩形、圆形、梯形等,当然,其形状也可为不规则形状;多个供电电极31可等距或不等距排设在支撑主体30上。
支撑主体30为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支撑主体30。支撑主体30包括支撑底板32及连接在支撑底板32上的支撑侧板33;供电电极31可设置在支撑侧板33连接支撑底板32的一端表面上,或设置在支撑底板32朝向支撑侧板33的表面上、且靠近支撑侧板33。当然,也可在支撑侧板33和支撑底板32的所述位置上都设置有供电电极31。优选地,为了方便供电电极31的布置,多个供电电极31采用等距排列,且形状优选为规则形状如矩形设置。
转接件40上的导电触点50,主要用于与供电电极31接触导电,优选设置两个导电触点50。导电触点50的形状不限定,可为规则形状如矩形、圆形、椭圆形等,或不规则形状。单个导电触点50的边缘最短距离大于供电电极31之间的绝缘缝隙310的大小,从而避免导电触点50整个落入绝缘缝隙310中,保证了在转接件40放置到支撑主体30上时,导电触点50始终与供电电极31接触导电。同时,相邻的两个导电触点50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单个供电电极31的边缘的最大距离,从而保证相邻的两个导电触点50不会同时与同一供电电极31接触导电,即,保证了相邻的两个导电触点50始终与两个不同的供电电极31接触导电,从而保证了两个供电电极31可以设置不同的极性,形成供电回路。
该转接件40的结构及导电触点50的设置等可参照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转接件40的设置,用于多个待充电设备的插接,实现该无线充电装置同时对多个待充电设备进行供电的功能。
该实施例与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不同的是:支撑侧板33连接在支撑底板32的中央位置上,这样,使得支撑主体30的放置更加稳定,不需如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活动支撑架或其他支撑结构进行支撑。此外,供电电极31可设置在支撑侧板33连接支撑底板32的一端相对两表面中一表面或两表面上;或,设置在朝向支撑侧板33的支撑底板32表面上且靠近支撑侧板33,供电电极31在支撑底板32上的位置包括分别朝向支撑侧板33该两表面的支撑底板32表面两侧中的一侧或两侧;当然,供电电极31也可在支撑侧板33和支撑底板32的所述位置上都设置有供电电极31。
优选地,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侧板33以一端活动连接在支撑底板32上,支撑侧板33以其连接支撑底板32的一端为轴相对支撑底板32可转动。使用时,转动支撑侧板33使其相对支撑底板32倾斜,而在要放置待充电设备的支撑侧板33和支撑底板32的夹角则为钝角,这样可以使待充电设备放置更稳定,不易倾倒。活动连接方式可采用铰接、转轴连接等方式
可以理解地,支撑侧板33也可相对支撑底板32垂直而固定连接在支撑底板32上,从而支撑主体30呈倒T形。该T形的支撑主体30,在支撑侧板33的相对两表面处可同时放置待充电设备。
上述各实施例中,在支撑侧板13、33上还可设有固定结构,用于固定待充电设备,防止待充电设备在充电过程中发生倾倒等位移,致使导电触点50脱离与供电电极11、31的接触。该固定结构可包括对应待充电设备可滑动设置在支撑侧板13、33表面上的至少两个卡块,所述的支撑侧板13、33表面为设置有供电电极11、31的表面、或支撑侧板13、33的朝向设置有供电电极11、31的支撑底板12、32的表面。卡块于支撑侧板13、33上可滑动设置可通过在支撑侧板13、33上设滑槽与卡块相配合来实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个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主体、及至少一与所述供电主体可分离设置的供待充电设备插接的转接件(40),所述供电主体包括支撑主体(10、30)及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10、30)表面的用于输出电源的至少两个供电电极(11、31),所述供电电极(11、31)之间具有绝缘缝隙(110、310);所述转接件(40)上设有用于与所述供电电极(11、31)接触导电、将所述供电电极(11、31)输出的电源供给所述待充电设备的至少两个导电触点(50);
单个所述导电触点(50)的边缘最短距离大于所述绝缘缝隙(110、310)的大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触点(50)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单个所述供电电极(11、31)的边缘的最大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10、30)包括支撑底板(12、32)及连接在所述支撑底板(12、32)上的支撑侧板(13、33);所述供电电极(11、31)设置在所述支撑侧板(13、33)连接所述支撑底板(12、32)的一端表面上,或/和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12、32)朝向所述支撑侧板(13、33)的表面上、且靠近所述支撑侧板(13、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侧板(13)连接在所述支撑底板(12)的一侧;其中,
所述支撑侧板(13)相对所述支撑底板(12)垂直或倾斜而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底板(12)上;或,
所述支撑侧板(13)以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底板(12)上,所述支撑侧板(13)以其连接所述支撑底板(12)的一端为轴相对所述支撑底板(12)可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侧板(13)上设有活动支撑架(20),所述活动支撑架(20)以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撑侧板(13)背向所述支撑底板(12)的表面上,使得所述活动支撑架(20)相对所述支撑侧板(13)可开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背向所述支撑底板(12)的所述支撑侧板(13)的表面上设有供所述活动支撑架(20)容置的凹槽(13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侧板(33)连接在所述支撑底板(32)的中央位置上;其中,
所述支撑侧板(33)相对所述支撑底板(32)垂直而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底板(32)上;或,
所述支撑侧板(33)以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底板(32)上,所述支撑侧板(33)以其连接所述支撑底板(32)的一端为轴相对所述支撑底板(32)可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侧板(13、33)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对应所述待充电设备可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侧板(13、33)表面上的至少两个卡块,所述至少两个卡块位于所述支撑侧板(13、33)表面的至少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主体还包括充电电源,所述充电电源包括与所述供电电极(11、31)电连接的供电电路及与所述供电电路电连接的电源适配器;其中,
所述供电电路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10、30)上,所述电源适配器与所述供电电路分离设置,并通过导线与所述供电电路电连接;或,
所述供电电路与所述支撑主体(10、30)分离设置;所述供电电路与所述电源适配器设置在同一壳体中,并通过导线与所述供电电极(11、31)电连接;或,所述供电电路与所述电源适配器设置在不同壳体中,所述电源适配器通过导线与所述供电电路电连接,所述供电电路通过导线与所述供电电极(11、31)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40)包括用于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10、30)上的转接座(41)及连接在所述转接座(41)上、用于接入到所述待充电设备内的转接头(42);所述转接座(41)与所述供电电极(11、31)绝缘;所述导电触点(50)与所述转接头(42)电连接而设置在所述转接座(41)上,并露出所述转接座(41)的侧面及底面中的一个或多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极(11、31)呈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
CN201310396086.XA 2013-09-03 2013-09-03 无线充电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750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96086.XA CN103475053B (zh) 2013-09-03 2013-09-03 无线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96086.XA CN103475053B (zh) 2013-09-03 2013-09-03 无线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75053A true CN103475053A (zh) 2013-12-25
CN103475053B CN103475053B (zh) 2016-03-02

Family

ID=49799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9608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75053B (zh) 2013-09-03 2013-09-03 无线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7505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6262A (zh) * 2015-01-14 2016-08-10 廖生兴 电气装置的转接器结构
CN108429326A (zh) * 2018-03-23 2018-08-21 无锡全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方波充电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94543A2 (en) * 1996-03-07 1997-09-10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Inc. Electromechanical switch
CN102647015A (zh) * 2012-04-24 2012-08-22 深圳市非凡创新实业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功率接收装置及无线平板充电***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94543A2 (en) * 1996-03-07 1997-09-10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Inc. Electromechanical switch
CN102647015A (zh) * 2012-04-24 2012-08-22 深圳市非凡创新实业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功率接收装置及无线平板充电***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6262A (zh) * 2015-01-14 2016-08-10 廖生兴 电气装置的转接器结构
CN105846262B (zh) * 2015-01-14 2018-11-02 廖生兴 电气装置的转接器结构
CN108429326A (zh) * 2018-03-23 2018-08-21 无锡全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方波充电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75053B (zh) 2016-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088555A1 (en) Wireless charging equipment for mobile phones
US10630102B2 (en) Battery device for 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uch a battery device
CN105515075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2647015A (zh) 无线充电装置、功率接收装置及无线平板充电***
CN103855763A (zh) 底座和平板电脑
JP3127310U (ja) マルチコンセント電気装置
CN103475053B (zh) 无线充电装置
CN204407968U (zh) 无线充电座及无线充电装置
CN101399449B (zh) 一种应用于便携式设备的供电装置
US20060244417A1 (en) Battery
CN207819522U (zh) 可分离式移动电源
CN104767250A (zh) 带有手机支架的移动电源
CN204145007U (zh) 带有手机支架的充电器
CN202772340U (zh) 多功能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07304113U (zh) 一种手机充电装置
CN207559221U (zh) 一种多功能数据线
CN206922442U (zh) 移动电源及充放电***
CN205004783U (zh) 插脚可反向折叠的充电器
CN203166558U (zh) 无线充电装置应用终端
CN218243044U (zh) 一种模块化移动电源
CN202443375U (zh) 一种适用于叠加充电的平板电脑
CN204615443U (zh) 带有手机支架的移动电源
CN213276424U (zh) 多功能扩展坞及计算机设备
CN104659842A (zh) 一种多功能笔记本电源适配器
CN204833249U (zh) 多传输模式的信息传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122

Address after: Office building No. 5003 Guangdong Futian District Aidi building 518000 Binhe Road, Shenzhen City 1201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QYG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province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Binhe Road, No. 5003 East Building 1201.

Applicant before: Mai Huabi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Termination date: 201809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