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45884A - 一种具有双向形状记忆功能的智能肌腱修复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双向形状记忆功能的智能肌腱修复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45884A
CN103445884A CN2013102986171A CN201310298617A CN103445884A CN 103445884 A CN103445884 A CN 103445884A CN 2013102986171 A CN2013102986171 A CN 2013102986171A CN 201310298617 A CN201310298617 A CN 201310298617A CN 103445884 A CN103445884 A CN 1034458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 memory
fibre bundle
tendon
intelligent
bidirectional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986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45884B (zh
Inventor
张永明
胡克勤
胡金莲
朱勇
***
吕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YIBI TEXTILE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KPU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YIBI TEXTILE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KP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YIBI TEXTILE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KPU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YIBI TEXTILE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9861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458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45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58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458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588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向形状记忆功能的智能肌腱修复器件,包括肌腱器件,所述肌腱器件具有类似肌腱组织的级联结构,所述级联结构采用18根五级结构纤维束编织而成,所述五级结构纤维束由7根四级结构的纤维束加捻而成,所述四级结构的纤维束由3根三级结构的纤维束加捻而成,所述三级结构的纤维束由两根纤维束加捻而成;本发明还公开了智能肌腱修复器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具有双向拉伸或收缩形状记忆功能,给予细胞和支架材料复合物一定的机械应力刺激,促进细胞发挥功能,在体内诱导肌腱、韧带组织再生。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双向形状记忆功能的智能肌腱修复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双向形状记忆功能的智能肌腱修复器件,还涉及该智能肌腱修复器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肌腱本身结构和功能具有特殊性, 由少量的细胞和大量的基质及致密纤维等构成,实施连接和力学传导功能。由于自身修复能力有限,使得肌腱损伤的修复至今仍是临床医学的难点,除了传统的自体(来源受限)和异体(免疫排斥反应)组织移植外,目前主要的修复技术是采用生物医用材料来替代肌腱损伤。人工肌腱虽然研究历史悠久,材料多种多样,但绝大部分因在体内长期不能腱化、吸收、产生粘连、拉应力不足等缺点,只能作为暂时代用品,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寻找用于肌腱损伤的修复材料仍然是临床面临的难题。蓬勃发展起来的肌腱组织工程是一个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技术,可望从根本上解决肌腱损伤修复的难题。 
组织工程肌腱在组织形态学上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步,但要用于临床仍然面临很多技术困难。研究开发具有良好性能的支架材料是肌腱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天然高分子材料、人工合成材料各有优缺点,除材料的特性外,支架的微观结构、几何特征能否利于胶原纤维的平行排列。支架在一定时间内是否能够具有足够的强度承受生理负荷,以便适当的术后运动,促进细胞的黏附和增殖。目前组织工程肌腱支架材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组织工程支架能促进和支持肌腱组织再生,也能提高组织的修复能力。但如何解决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肌腱力学强度仍较天然组织差的问题,人工合成材料存在体内降解过程中局部酸性产物蓄积的问题,植入体内保证支架材料在体内降解的同时,能否提供肌腱再生过程中正常的力学刺激等问题。而解决该问题的关腱在于实现新生肌腱胶原纤维的有序排列,因为肌腱力学强度主要取决于其有序排列的胶原纤维。
目前,研究证实,肌腱再生过程中正常的力学刺激对新生肌腱的“塑形”非常重要, 其可诱导新生胶原纤维生长并取向排列, 进而提高新生肌腱力学强度。许多科研单位(如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匹兹堡大学、辛辛那提大学和四川大学等)都开展了力学刺激尤其是周期性力学应变用于肌腱组织工程的研究。但目前只能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肌腱时,借助额外的机械装置,给支架提供应力刺激。支架植入体内后,在术后早期需制动,以防缝合处发生断裂;而造成肌腱无法得到正常力学刺激(功能刺激),发生粘连,导致功能恢复差,二次手术率很高。因此,如何在术后早期提供肌腱再生过程中可控的力学刺激和功能锻炼是目前组织工程肌腱修复研究的十分重要问题。
由上可知,解决这些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提供一种具有双向形状记忆功能的智能肌腱修复器件,具有双向拉伸或收缩形状记忆功能,给予细胞和支架材料复合物一定的机械应力刺激,上述级联结构、细胞外基质、应力刺激共同构成修复细胞的微环境条件,使细胞向目标组织正常分化,促进细胞发挥功能,在体内诱导肌腱、韧带组织再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双向形状记忆功能的智能肌腱修复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肌腱器件,所述肌腱器件具有类似肌腱组织的级联结构,所述级联结构采用18根五级结构纤维束编织而成,其编织角为20-40度,直径为8-10mm,所述五级结构纤维束由7根四级结构的纤维束加捻而成,所述四级结构的纤维束由3根三级结构的纤维束加捻而成,所述三级结构的纤维束由两根纤维束加捻而成,所述纤维束包括具有双向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构成的基体,并经过细胞外基质进行修饰。
进一步,所述基体是一包括聚乙交酯、聚乳酸、聚己内酯及其共聚物所组成的多嵌段共聚物,所述多嵌段共聚物具有软硬两种链段,其中所述软链段的熔点温度为30度-40度,硬链段的熔点温度或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40度-230度。
进一步,所述细胞外基质包括胶原、纤维黏连蛋白和层黏连蛋白。
进一步,所述纤维束的直径为200nm-1.5μm。
进一步,所述智能肌腱修复器件的形状为条绳状或扁平状,直径范围1mm-8mm,长度范围10mm-50mm。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向形状记忆功能的智能肌腱修复器件的制备方法,制备简单,成本低,所得产品性能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双向形状记忆功能的智能肌腱修复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基体多嵌段聚酯共聚物的制备:
第一步,端羟基聚酯均聚物和共聚物的合成:
1、聚已内酯(PCL)的制备:
在已充分干燥并带有搅拌装置的反应器中,在氮气的保护下,先加入引发剂乙二醇和催化剂辛酸亚锡,搅拌5-10min后,再加入的单体,然后将体系置于110-130℃油浴里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体系降至60℃,此时加入四氢呋喃释析,然后,倒入大量冰甲醇中沉淀,过滤,在35 ℃下干燥至恒重,得到端羟基聚酯共聚物;
其中,所述单体为己内酯(CL),单体与乙二醇摩尔比为26:1-35:1,乙二醇与辛酸亚锡摩尔比为100:1-110:1;
上述所得聚已内酯(PCL)分子量为3000-4000、熔点为40-46℃;
2、L-丙交酯-co-乙交酯(PLLGA)的制备:
在已充分干燥并带有搅拌装置的反应器中,在氮气的保护下,先加入引发剂乙二醇和催化剂辛酸亚锡,搅拌5-10min后,再加入的单体,然后将体系置于110-130℃油浴里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体系降至60℃,此时加入四氢呋喃释析,然后,倒入大量冰甲醇中沉淀,过滤,在35 ℃下干燥至恒重,得到端羟基聚酯共聚物;
其中,所述单体为L-丙交酯(LLA)和乙交酯(GL)的组合物,其中LLA与GL单体摩尔比为3:1-4:1,总单体与乙二醇摩尔比为86:1-95:1,乙二醇与辛酸亚锡摩尔比为100:1-110:1;
上述所得L-丙交酯-co-乙交酯(PLLGA)分子量为6500-7200、熔点为160℃;
第二步,进行缩聚反应:
按端羟基聚酯共聚物中羟基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中异氰酸的摩尔比为1:1.1-1:1.5的比例进行以下缩聚反应,将上述所得的PCL均聚物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在85℃下搅拌反应1小时,再加入PLLGA共聚物,继续反应6小时,然后降温,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配成重量百分比为10-15wt%的溶液,倒入聚四氟乙烯磨具里,在80℃烘箱烘24小时后,放入80℃真空烘箱抽真空继续干燥到恒重,最后,得到分子量高达55-60万的PCL均聚物含量为70wt%的具有两熔点的(低熔点为35-38℃和高熔点155-157℃)的多嵌段聚酯共聚物的双向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
步骤二:
首先将步骤一中制的基体,即具有双向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的多嵌段聚酯共聚物作为岛相,将增塑改性聚乙烯醇为海相,采用定岛型海岛双组份熔融纺丝法制备微纳米级形状记忆纤维;
其中端羟基聚酯共聚物与聚乙烯醇体积比在7:3-9:3,纺丝温度为200-220℃。最终可得到直径约10-15微米的形状记忆微米纤维束,微米纤维束在海相材料的支撑下完成后续加捻后,再进行海相PVA的热水溶解,可获得微纳米纤维束结构,其直径为200纳米—1微米。
其次是制作双向形状记忆纤维束:以上述双向形状记忆微米纤维束为基础,第一是将两根纤维束一起加捻,捻度为每米5-15个,得到直径为0.31毫米的三级结构的纤维束,第二将三根三级结构的纤维束一起加捻,捻度为每米8-10个,得到直径为0.67毫米的四级结构的纤维束,第三是将七根四级结构的纤维束加捻,捻度为每米8-10个捻,形成了直径为2毫米的五级结构的纤维束;第四,五级结构的纤维束在热水浸泡3小时,除去PVA,经干燥后负载上重量含量为2-3wt%胶原。
最后,通过编织技术,采用18根五级结构的纤维束,编织角为20-40度,直径为8-10mm圆形截面肌腱器件。
本发明在使用时,植入动物体或人体的智能器件,通过简单的热敷/冷敷皮肤的方法,器件可相应进行伸长或收缩。当热敷温度为40度-55度,冷敷温度为35度-10度,智能器件伸缩范围在1%-15%内,便于肌腱修复,提高诱导肌腱组织再生概率,实现智能修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微纳米纤维复合生物活性因子后,加捻成纤维束,经细胞外基质表面修饰后再由编织技术制备智能肌腱修复器件,该器件由于赋予了双向形状记忆功能可使器件产生拉伸、收缩应力作用;同时该器件修饰细胞外基质蛋白有利于修复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诱导肌腱组织再生,实现智能修复。因此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器件具有双向拉伸的形状记忆功能,在体内容易实现器件的伸长与收缩,使修复细胞能受到相应的机械应力刺激,诱导修复细胞的正常分化和肌腱组织再生。
2)本发明利用双向形状记忆高分子制备微纳米纤维,再加捻成纤维束,进一步编织成为肌腱修复器件,具有与肌腱组织近似的级联结构特征,确保制备的肌腱修复器件在结构上与天然肌腱组织相似。
3)本发明的器件由纤维束编制而成,由于纤维束表面修饰了细胞外基质,有利于修复细胞的黏附、增殖和迁移。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附图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向形状记忆功能的智能肌腱修复器件,包括肌腱器件1,所述肌腱器件1具有类似肌腱组织的级联结构。级联结构采用18根五级结构纤维束2编织而成,其编织角为20-40度,直径为8-10mm,五级结构纤维束2由7根四级结构的纤维束3加捻而成,四级结构的纤维束3由3根三级结构的纤维束加捻而成,三级结构的纤维束由两根纤维束4加捻而成,纤维束4包括具有双向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构成的基体,并经过细胞外基质5进行修饰。
其中,基体是一包括聚乙交酯、聚乳酸、聚己内酯及其共聚物所组成的多嵌段共聚物,多嵌段共聚物具有软硬两种链段,其中软链段的熔点温度为30度-40度,硬链段的熔点温度或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40度-230度。
细胞外基质5包括胶原、纤维黏连蛋白和层黏连蛋白。
纤维束4的直径为200nm-1.5μm。
智能肌腱修复器件的形状为条绳状或扁平状,直径范围1mm-8mm,长度范围10mm-50mm。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向形状记忆功能的智能肌腱修复器件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实施例一:
一种具有双向形状记忆功能的智能肌腱修复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基体多嵌段聚酯共聚物的制备:
第一步,端羟基聚酯均聚物和共聚物的合成:
1、聚已内酯(PCL)的制备:
在已充分干燥并带有搅拌装置的反应器中,在氮气的保护下,先加入引发剂乙二醇和催化剂辛酸亚锡,搅拌10min后,再加入的单体,然后将体系置于110℃油浴里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体系降至60℃,此时加入四氢呋喃释析,然后,倒入大量冰甲醇中沉淀,过滤,在35 ℃下干燥至恒重,得到端羟基聚酯共聚物;
其中,所述单体为己内酯(CL),单体与乙二醇摩尔比为35:1,乙二醇与辛酸亚锡摩尔比为100:1;
上述所得聚已内酯(PCL)分子量为4000、熔点为46℃;
2、L-丙交酯-co-乙交酯(PLLGA)的制备:
在已充分干燥并带有搅拌装置的反应器中,在氮气的保护下,先加入引发剂乙二醇和催化剂辛酸亚锡,搅拌5min后,再加入的单体,然后将体系置于110℃油浴里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体系降至60℃,此时加入四氢呋喃释析,然后,倒入大量冰甲醇中沉淀,过滤,在35 ℃下干燥至恒重,得到端羟基聚酯共聚物;
其中,单体为L-丙交酯(LLA)和乙交酯(GL)的组合物,其中LLA与GL单体摩尔比为3:1,总单体与乙二醇摩尔比为95:1,乙二醇与辛酸亚锡摩尔比为100:1;
上述所得L-丙交酯-co-乙交酯(PLLGA)分子量为7200、熔点为160℃;
第二步,进行缩聚反应:
按端羟基聚酯共聚物中羟基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中异氰酸的摩尔比为1:1.5的比例进行以下缩聚反应,将上述所得的PCL均聚物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在85℃下搅拌反应1小时,再加入PLLGA共聚物,继续反应6小时,然后降温,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配成重量百分比为15wt%的溶液,倒入聚四氟乙烯磨具里,在80℃烘箱烘24小时后,放入80℃真空烘箱抽真空继续干燥到恒重,最后,得到分子量高达60万的PCL均聚物含量为70wt%的具有两熔点的(低熔点为38℃和高熔点157℃)的多嵌段聚酯共聚物的双向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
上述所得产品,该多嵌段聚酯共聚物的双向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通过DMA测定在1190kPa和900kPa预应力下,温度刺激范围10-40℃或者10-42℃间实现双向形状记忆功能,双向应变幅度为8%-10%,符合肌腱力学刺激的要求。
步骤二:
首先将步骤一中制的基体,即具有双向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的多嵌段聚酯共聚物作为岛相,将增塑改性聚乙烯醇为海相,采用定岛型海岛双组份熔融纺丝法制备微纳米级形状记忆纤维;
其中端羟基聚酯共聚物与聚乙烯醇体积比在7:3,纺丝温度为200℃,最终可得到直径约10-15微米的形状记忆微米纤维束,微米纤维束在海相材料的支撑下完成后续加捻后,再进行海相PVA的热水溶解,可获得微纳米纤维束结构,其直径为200纳米—1微米。
其次是制作双向形状记忆纤维束:以上述双向形状记忆微米纤维束为基础,第一是将两根纤维束一起加捻,捻度为每米5-15个,得到直径为0.31毫米的三级结构的纤维束,第二将三根三级结构的纤维束一起加捻,捻度为每米8-10个,得到直径为0.67毫米的四级结构的纤维束,第三是将七根四级结构的纤维束加捻,捻度为每米8-10个捻,形成了直径为2毫米的五级结构的纤维束;第四,五级结构的纤维束在热水浸泡3小时,除去PVA,经干燥后负载上重量含量为2-3wt%胶原。
最后,通过编织技术,采用18根五级结构的纤维束,编织角为40度,直径为10mm圆形截面肌腱器件。
实施例二:
一种具有双向形状记忆功能的智能肌腱修复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基体多嵌段聚酯共聚物的制备:
第一步,端羟基聚酯均聚物和共聚物的合成:
1、聚已内酯(PCL)的制备:
在已充分干燥并带有搅拌装置的反应器中,在氮气的保护下,先加入引发剂乙二醇和催化剂辛酸亚锡,搅拌5min后,再加入的单体,然后将体系置于110℃油浴里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体系降至60℃,此时加入四氢呋喃释析,然后,倒入大量冰甲醇中沉淀,过滤,在35 ℃下干燥至恒重,得到端羟基聚酯共聚物;
其中,单体为己内酯(CL),单体与乙二醇摩尔比为26:1,乙二醇与辛酸亚锡摩尔比为100:1;
上述所得聚已内酯(PCL)分子量为3000、熔点为40℃;
2、L-丙交酯-co-乙交酯(PLLGA)的制备:
在已充分干燥并带有搅拌装置的反应器中,在氮气的保护下,先加入引发剂乙二醇和催化剂辛酸亚锡,搅拌5min后,再加入的单体,然后将体系置于110℃油浴里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体系降至60℃,此时加入四氢呋喃释析,然后,倒入大量冰甲醇中沉淀,过滤,在35 ℃下干燥至恒重,得到端羟基聚酯共聚物;
其中,所述单体为L-丙交酯(LLA)和乙交酯(GL)的组合物,其中LLA与GL单体摩尔比为3:1,总单体与乙二醇摩尔比为86:1,乙二醇与辛酸亚锡摩尔比为100:1;
上述所得L-丙交酯-co-乙交酯(PLLGA)分子量为6500、熔点为160℃;
第二步,进行缩聚反应:
按端羟基聚酯共聚物中羟基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中异氰酸的摩尔比为1:1.1的比例进行以下缩聚反应,将上述所得的PCL均聚物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在85℃下搅拌反应1小时,再加入PLLGA共聚物,继续反应6小时,然后降温,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配成重量百分比为10wt%的溶液,倒入聚四氟乙烯磨具里,在80℃烘箱烘24小时后,放入80℃真空烘箱抽真空继续干燥到恒重,最后,得到分子量高达60万的PCL均聚物含量为70wt%的具有两熔点的(低熔点为35℃和高熔点155℃)的多嵌段聚酯共聚物的双向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
上述所得产品,该多嵌段聚酯共聚物的双向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通过DMA测定在1190kPa和900kPa预应力下,温度刺激范围10-40℃或者10-42℃间实现双向形状记忆功能,双向应变幅度为8%-10%,符合肌腱力学刺激的要求。
步骤二:
首先将步骤一中制的基体,即具有双向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的多嵌段聚酯共聚物作为岛相,将增塑改性聚乙烯醇为海相,采用定岛型海岛双组份熔融纺丝法制备微纳米级形状记忆纤维;
其中端羟基聚酯共聚物与聚乙烯醇体积比在7:3,纺丝温度为200℃。最终可得到直径约10-15微米的形状记忆微米纤维束,微米纤维束在海相材料的支撑下完成后续加捻后,再进行海相PVA的热水溶解,可获得微纳米纤维束结构,其直径为200纳米—1微米。
其次是制作双向形状记忆纤维束:以上述双向形状记忆微米纤维束为基础,第一是将两根纤维束一起加捻,捻度为每米5-15个,得到直径为0.31毫米的三级结构的纤维束,第二将三根三级结构的纤维束一起加捻,捻度为每米8-10个,得到直径为0.67毫米的四级结构的纤维束,第三是将七根四级结构的纤维束加捻,捻度为每米8-10个捻,形成了直径为2毫米的五级结构的纤维束;第四,五级结构的纤维束在热水浸泡3小时,除去PVA,经干燥后负载上重量含量为2-3wt%胶原。
最后,通过编织技术,采用18根五级结构的纤维束,编织角为20度,直径为8mm圆形截面肌腱器件。
实施例三:
一种具有双向形状记忆功能的智能肌腱修复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基体多嵌段聚酯共聚物的制备:
第一步,端羟基聚酯均聚物和共聚物的合成:
1、聚已内酯(PCL)的制备:
在已充分干燥并带有搅拌装置的反应器中,在氮气的保护下,先加入引发剂乙二醇和催化剂辛酸亚锡,搅拌7min后,再加入的单体,然后将体系置于120℃油浴里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体系降至60℃,此时加入四氢呋喃释析,然后,倒入大量冰甲醇中沉淀,过滤,在35 ℃下干燥至恒重,得到端羟基聚酯共聚物;
其中,所述单体为己内酯(CL),单体与乙二醇摩尔比为30:1,乙二醇与辛酸亚锡摩尔比为110:1;
上述所得聚已内酯(PCL)分子量为3500、熔点为46℃;
2、L-丙交酯-co-乙交酯(PLLGA)的制备:
在已充分干燥并带有搅拌装置的反应器中,在氮气的保护下,先加入引发剂乙二醇和催化剂辛酸亚锡,搅拌5min后,再加入的单体,然后将体系置于120℃油浴里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体系降至60℃,此时加入四氢呋喃释析,然后,倒入大量冰甲醇中沉淀,过滤,在35 ℃下干燥至恒重,得到端羟基聚酯共聚物;
其中,所述单体为L-丙交酯(LLA)和乙交酯(GL)的组合物,其中LLA与GL单体摩尔比为4:1,总单体与乙二醇摩尔比为90:1,乙二醇与辛酸亚锡摩尔比为105:1;
上述所得L-丙交酯-co-乙交酯(PLLGA)分子量为7000、熔点为160℃;
第二步,进行缩聚反应:
按端羟基聚酯共聚物中羟基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中异氰酸的摩尔比为1:1.3的比例进行以下缩聚反应,将上述所得的PCL均聚物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在85℃下搅拌反应1小时,再加入PLLGA共聚物,继续反应6小时,然后降温,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配成重量百分比为12wt%的溶液,倒入聚四氟乙烯磨具里,在80℃烘箱烘24小时后,放入80℃真空烘箱抽真空继续干燥到恒重,最后,得到分子量高达60万的PCL均聚物含量为70wt%的具有两熔点的(低熔点为38℃和高熔点155℃)的多嵌段聚酯共聚物的双向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
上述所得产品,该多嵌段聚酯共聚物的双向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通过DMA测定在1190kPa和900kPa预应力下,温度刺激范围10-40℃或者10-42℃间实现双向形状记忆功能,双向应变幅度为8%-10%,符合肌腱力学刺激的要求。
步骤二:
首先将步骤一中制的基体,即具有双向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的多嵌段聚酯共聚物作为岛相,将增塑改性聚乙烯醇为海相,采用定岛型海岛双组份熔融纺丝法制备微纳米级形状记忆纤维;
其中端羟基聚酯共聚物与聚乙烯醇体积比在8:3,纺丝温度为210℃。最终可得到直径约10-15微米的形状记忆微米纤维束,微米纤维束在海相材料的支撑下完成后续加捻后,再进行海相PVA的热水溶解,可获得微纳米纤维束结构,其直径为200纳米—1微米。
其次是制作双向形状记忆纤维束:以上述双向形状记忆微米纤维束为基础,第一是将两根纤维束一起加捻,捻度为每米5-15个,得到直径为0.31毫米的三级结构的纤维束,第二将三根三级结构的纤维束一起加捻,捻度为每米8-10个,得到直径为0.67毫米的四级结构的纤维束,第三是将七根四级结构的纤维束加捻,捻度为每米8-10个捻,形成了直径为2毫米的五级结构的纤维束;第四,五级结构的纤维束在热水浸泡3小时,除去PVA,经干燥后负载上重量含量为2-3wt%胶原。
最后,通过编织技术,采用18根五级结构的纤维束,编织角为30度,直径为9mm圆形截面肌腱器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腱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具有双向形状记忆功能的智能肌腱修复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肌腱器件,所述肌腱器件具有类似肌腱组织的级联结构,所述级联结构采用18根五级结构纤维束编织而成,其编织角为20-40度,直径为8-10mm,所述五级结构纤维束由7根四级结构的纤维束加捻而成,所述四级结构的纤维束由3根三级结构的纤维束加捻而成,所述三级结构的纤维束由两根纤维束加捻而成,所述纤维束包括具有双向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构成的基体,并经过细胞外基质进行修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双向形状记忆功能的智能肌腱修复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是一包括聚乙交酯、聚乳酸、聚己内酯及其共聚物所组成的多嵌段共聚物,所述多嵌段共聚物具有软硬两种链段,其中所述软链段的熔点温度为30度-40度,硬链段的熔点温度或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40度-23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双向形状记忆功能的智能肌腱修复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外基质包括胶原、纤维黏连蛋白和层黏连蛋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双向形状记忆功能的智能肌腱修复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束的直径为200nm-1.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双向形状记忆功能的智能肌腱修复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肌腱修复器件的形状为条绳状或扁平状,直径范围1mm-8mm,长度范围10mm-50mm。
6.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双向形状记忆功能的智能肌腱修复器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基体多嵌段聚酯共聚物的制备:
第一步,端羟基聚酯均聚物和共聚物的合成:
1、聚已内酯(PCL)的制备:
在已充分干燥并带有搅拌装置的反应器中,在氮气的保护下,先加入引发剂乙二醇和催化剂辛酸亚锡,搅拌5-10min后,再加入的单体,然后将体系置于110-130℃油浴里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体系降至60℃,此时加入四氢呋喃释析,然后,倒入大量冰甲醇中沉淀,过滤,在35 ℃下干燥至恒重,得到端羟基聚酯共聚物;
其中,所述单体为己内酯(CL),单体与乙二醇摩尔比为26:1-35:1,乙二醇与辛酸亚锡摩尔比为100:1-110:1;
上述所得聚已内酯(PCL)分子量为3000-4000、熔点为40-46℃;
2、L-丙交酯-co-乙交酯(PLLGA)的制备:
在已充分干燥并带有搅拌装置的反应器中,在氮气的保护下,先加入引发剂乙二醇和催化剂辛酸亚锡,搅拌5-10min后,再加入的单体,然后将体系置于110-130℃油浴里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体系降至60℃,此时加入四氢呋喃释析,然后,倒入大量冰甲醇中沉淀,过滤,在35 ℃下干燥至恒重,得到端羟基聚酯共聚物;
其中,所述单体为L-丙交酯(LLA)和乙交酯(GL)的组合物,其中LLA与GL单体摩尔比为3:1-4:1,总单体与乙二醇摩尔比为86:1-95:1,乙二醇与辛酸亚锡摩尔比为100:1-110:1;
上述所得L-丙交酯-co-乙交酯(PLLGA)分子量为6500-7200、熔点为160℃;
第二步,进行缩聚反应:
按端羟基聚酯共聚物中羟基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中异氰酸的摩尔比为1:1.1-1:1.5的比例进行以下缩聚反应,将上述所得的PCL均聚物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在85℃下搅拌反应1小时,再加入PLLGA共聚物,继续反应6小时,然后降温,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配成重量百分比为10-15wt%的溶液,倒入聚四氟乙烯磨具里,在80℃烘箱烘24小时后,放入80℃真空烘箱抽真空继续干燥到恒重,最后,得到分子量高达55-60万的PCL均聚物含量为70wt%的具有两熔点的(低熔点为35-38℃和高熔点155-157℃)的多嵌段聚酯共聚物的双向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
步骤二:
首先将步骤一中制的基体,即具有双向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的多嵌段聚酯共聚物作为岛相,将增塑改性聚乙烯醇为海相,采用定岛型海岛双组份熔融纺丝法制备微纳米级形状记忆纤维;
其中端羟基聚酯共聚物与聚乙烯醇体积比在7:3-9:3,纺丝温度为200-220℃;
最终可得到直径约10-15微米的形状记忆微米纤维束,微米纤维束在海相材料的支撑下完成后续加捻后,再进行海相PVA的热水溶解,可获得微纳米纤维束结构,其直径为200纳米—1微米;
其次是制作双向形状记忆纤维束:以上述双向形状记忆微米纤维束为基础,第一是将两根纤维束一起加捻,捻度为每米5-15个,得到直径为0.31毫米的三级结构的纤维束,第二将三根三级结构的纤维束一起加捻,捻度为每米8-10个,得到直径为0.67毫米的四级结构的纤维束,第三是将七根四级结构的纤维束加捻,捻度为每米8-10个捻,形成了直径为2毫米的五级结构的纤维束;第四,五级结构的纤维束在热水浸泡3小时,除去PVA,经干燥后负载上重量含量为2-3wt%胶原;
最后,通过编织技术,采用18根五级结构的纤维束,编织角为20-40度,直径为8-10mm圆形截面肌腱器件。
CN201310298617.1A 2013-07-17 2013-07-17 一种具有双向形状记忆功能的智能肌腱修复器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458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98617.1A CN103445884B (zh) 2013-07-17 2013-07-17 一种具有双向形状记忆功能的智能肌腱修复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98617.1A CN103445884B (zh) 2013-07-17 2013-07-17 一种具有双向形状记忆功能的智能肌腱修复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5884A true CN103445884A (zh) 2013-12-18
CN103445884B CN103445884B (zh) 2018-07-31

Family

ID=49729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9861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45884B (zh) 2013-07-17 2013-07-17 一种具有双向形状记忆功能的智能肌腱修复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45884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56774A1 (zh) * 2017-09-21 2019-03-28 上海松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十字交叉韧带再生性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344151A (zh) * 2019-07-25 2019-10-18 东华大学 模拟天然肌腱组织纤维层次结构的仿生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95888A (zh) * 2021-09-23 2022-02-01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一种组织工程肌腱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194124A1 (zh) * 2021-03-16 2022-09-22 南通纺织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光驱致动的人工肌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094528A (zh) * 2022-06-10 2022-09-23 东华大学 一种促进干细胞成肌腱分化的力学活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6239753A (zh) * 2023-02-03 2023-06-09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双向形状记忆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6239753B (zh) * 2023-02-03 2024-05-28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双向形状记忆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3006790A2 (en) * 1991-10-04 1993-04-15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Tissue augmentation device and method
CN1398643A (zh) * 2002-08-12 2003-02-26 天津大学 多组分杂化三维编织肌腱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693362A (zh) * 2004-05-08 2005-11-09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生物可降解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75677A (zh) * 2008-12-18 2009-07-08 浙江大学 结构规整的多嵌段可生物降解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WO2010134943A1 (en) * 2009-05-22 2010-11-25 Soft Tissue Regeneration, Inc. Mechanically competent scaffold for ligament and tendon regener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3006790A2 (en) * 1991-10-04 1993-04-15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Tissue augmentation device and method
CN1398643A (zh) * 2002-08-12 2003-02-26 天津大学 多组分杂化三维编织肌腱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693362A (zh) * 2004-05-08 2005-11-09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生物可降解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75677A (zh) * 2008-12-18 2009-07-08 浙江大学 结构规整的多嵌段可生物降解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WO2010134943A1 (en) * 2009-05-22 2010-11-25 Soft Tissue Regeneration, Inc. Mechanically competent scaffold for ligament and tendon regener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双全: "PGA、PLA纤维及纺织结构肌键支架的降解性能研究", 《东华大学硕士论文》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56774A1 (zh) * 2017-09-21 2019-03-28 上海松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十字交叉韧带再生性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344151A (zh) * 2019-07-25 2019-10-18 东华大学 模拟天然肌腱组织纤维层次结构的仿生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44151B (zh) * 2019-07-25 2024-04-16 东华大学 模拟天然肌腱组织纤维层次结构的仿生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194124A1 (zh) * 2021-03-16 2022-09-22 南通纺织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光驱致动的人工肌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995888A (zh) * 2021-09-23 2022-02-01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一种组织工程肌腱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95888B (zh) * 2021-09-23 2023-07-28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一种组织工程肌腱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94528A (zh) * 2022-06-10 2022-09-23 东华大学 一种促进干细胞成肌腱分化的力学活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6239753A (zh) * 2023-02-03 2023-06-09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双向形状记忆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6239753B (zh) * 2023-02-03 2024-05-28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双向形状记忆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5884B (zh) 2018-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45884A (zh) 一种具有双向形状记忆功能的智能肌腱修复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Williamson et al. Gravity spinning of polycaprolactone fibres for applications in tissue engineering
JP2010075717A5 (zh)
CN100551449C (zh) 柞蚕丝素蛋白生物医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Bosworth et al. Dynamic loading of electrospun yarns guides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owards a tendon lineage
CN104043151B (zh) 一种复合人工韧带及其制备方法
JP2013506058A (ja) 延伸したシルクegel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Ng et al. Wet spinning of silk fibroin-based core–sheath fibers
CN105504248B (zh) 可调控弹性和形状记忆效应的线性可降解聚酯弹性体的制备及应用
CN111821514A (zh) 一种丝素丝胶蛋白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61355A (zh) 一种可加速创面愈合的功能性创伤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10370A (zh) 一种弹性可降解生物医用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934095A (zh) 一种可注射强化型磷石灰/水凝胶微囊组织工程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Gugerell et al. Electrospun poly (ester-urethane)-and poly (ester-urethane-urea) fleeces as promising 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s for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CN101897489B (zh) 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假发、制作方法及其应用
WO2015043496A1 (zh) 一种骨损伤修复固定器械及其制备方法
JP7235248B2 (ja) 組織工学及び外科的応用のための整列多孔質繊維状足場
CN109183191A (zh) 一种柔性p3hb4hb/pla共混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97477A (zh) 一种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纳米纤维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1274105A (zh) 利用柞蚕丝制备肌腱组织人工替代物的方法
CN102746483A (zh) 2,2-二羟甲基丙酸改性形状记忆聚氨酯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20848A (zh) 超细聚乙交酯纤维、其制备方法和装置、用途、补片
Xiao et al. Strong and Tough Biofibers Designed by Dual Crosslinking for Sutures
CN102475909A (zh) 一种组织工程用多孔支架材料
CN108976396A (zh) 热致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2000 No. 1301, thirteenth floor, Ke Chuang building, West Ring Road, Keqiao District, Shaoxing, Zhejiang.

Applicant after: Shaoxing Yi Bi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nt after: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312000 13 13, Zhe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586 North West Ring Road, Shaoxing County, Shaoxing.

Applicant before: Shaoxing Yibi Textile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31

Termination date: 201907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