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44219A - 基站、通信***以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通信***以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44219A
CN103444219A CN2011800694924A CN201180069492A CN103444219A CN 103444219 A CN103444219 A CN 103444219A CN 2011800694924 A CN2011800694924 A CN 2011800694924A CN 201180069492 A CN201180069492 A CN 201180069492A CN 103444219 A CN103444219 A CN 1034442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velling carriag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handling part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694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44219B (zh
Inventor
田岛喜晴
田中良纪
河崎义博
太田好明
杉山胜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wa Kancai Co ltd
Fcnt Co ltd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44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42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442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42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H04W12/043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using a trusted network node as an anchor
    • H04W12/0431Key distribution or pre-distribution; Key agre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4Network layer protocols, e.g. mobile IP [Internet Protoc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基站(100)具有小区(110、120、130)和虚拟小区(140)。小区(110、120、130)具有进行与移动台(101)进行无线通信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处理的第一处理部(112、113)、以及进行控制无线通信的网络层的处理的第二处理部(114)。虚拟小区(140)的网络层处理部(141)对利用使用了小区(110、120、130)的第一处理部(112、113)的载波聚合的移动台(101)与基站(100)之间的一系列无线通信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基站、通信***以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通信***以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便携电话等的移动通信***中,如下的蜂窝方式成为主流:组合由基站可进行收发的范围构成的多个区(小区)而覆盖较宽的区,伴随移动站的移动而切换进行通信的基站来继续通信。目前,例如正在进行基于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码分多址)方式的第3代移动通信方式的服务。另一方面,研究了能够进行更高速的通信的下一代移动通信方式(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4)。
例如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中研究了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和作为LTE的发展版的LTE-advanced。在LTE-advanced中,以传输速率的提高为目的,研究了组合多个载波频率(CC:Component Carrier:成员载波)进行使用的载波聚合。
此外,在LTE中,考虑到例如与现有的移动台装置的兼容性和结构的便利性,研究了通过组合多个已有的小区进行载波聚合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被组合的各载波频率分别形成了单独的小区。因此,在载波聚合时,多个小区被组合而作为一个小区进行动作。此外,针对移动台设定一个进行移动台与小区之间的通信控制的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
因此,在载波聚合时所组合的多个小区中的任意一个设定RRC,将该小区称作主小区(Primary Cell)。此外,将多个小区中的主小区以外的小区称作副小区(Secondary Cell)。在移动台使用聚合进行了通信时,在根据通信品质的变动等而变更主小区的情况下,对主小区和副小区中的一个进行交换。该交换的步骤包含例如保密处理中的密钥信息的交换等,例如采用了越区切换的步骤。例如,主小区被设定为通信品质最高的小区,以稳定进行无线通信的控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5439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5799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9385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2468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通过组合多个已有的小区进行载波聚合的结构中,在根据例如通信品质的变动等而变更主小区的情况下,进行复杂的越区切换的步骤。因此,可能产生通信的瞬间断开或延迟,从而存在利用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变得不稳定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消除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无线通信稳定的基站、通信***以及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基站、通信***以及通信方法,在基站与移动台进行的通信中,通过第三处理部对利用使用了多个通信部的第一处理部的载波聚合的所述基站与所述移动台之间的一系列无线通信进行控制,其中,所述基站具有所述多个通信部和所述第三处理部,所述多个通信部具有进行与移动台之间的无线通信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处理的所述第一处理部、和进行所述无线通信的网络层的处理的所述第二处理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基站、通信***以及通信方法,在基站与移动台进行的通信中,通过多个通信部所包含的一个通信部的第二处理部对利用使用了所述多个通信部的所第一处理部的载波聚合的所述基站与所述移动台之间的一系列无线通信进行控制,其中,所述基站具有所述多个通信部,所述多个通信部具有进行与移动台之间的无线通信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处理的所述第一处理部、和进行所述无线通信的网络层的处理的所述第二处理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起到能够使无线通信稳定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通信***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基站的结构例1的图。
图3是示出与图2所示的结构例1对应的通信***的动作例的顺序图。
图4是示出与图2所示的结构例1对应的小区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基站的结构例2的图。
图6是示出与图5所示的结构例2对应的通信***的动作例的顺序图。
图7是示出与图5所示的结构例2对应的小区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通信***的结构例的图。
图9是示出图8所示的基站的结构例1的图。
图10是示出与图9所示的结构例1对应的通信***的动作例的顺序图。
图11是示出与图2所示的结构例1对应的小区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图1所示的基站的结构例2的图。
图13是示出与图12所示的结构例2对应的通信***的动作例的顺序图。
图14是示出与图12所示的结构例2对应的小区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基站、通信***以及通信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通信***的结构例的图。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的通信***包含基站110、移动台101和网关102。移动台101是例如在LTE中规定的UE(User Equipment:用户终端)。
基站100与移动台101之间进行无线通信。此外,基站100经由网关102与骨干网连接,对移动台101与骨干网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基站100是例如在LTE中规定的eNB(evolutional Node B:演进节点B)。
基站100具有天线111、121、131、小区110、120、130以及虚拟小区140。小区110是具有物理层处理部112(L1)、数据链路层处理部113(L2)和网络层处理部114(L3)的通信部。物理层处理部112和数据链路层处理部113是进行与移动台101之间的无线通信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处理的第一处理部。
具体而言,物理层处理部112使用天线111进行与移动台101之间的无线通信中的物理层(层1)的处理。物理层的处理中例如包含通过天线111发送电波的处理、和将由天线111接收到的电波转换为电信号的处理等。
数据链路层处理部113进行使用了天线111和物理层处理部112的与移动台101之间的无线通信中的数据链路层(层2)的处理。数据链路层的处理中包含例如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控制等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和进行无线链路的控制的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的处理等。
网络层处理部114是具有进行网络层(层3)的处理的RRC的功能的第二处理部,在该处理中,对使用了天线111、物理层处理部112和数据链路层处理部113的与移动台101之间的无线通信进行控制。网络层处理部114进行的无线通信的控制中包含例如物理层处理部112和数据链路层处理部113的动作控制和数据的保密处理等。并且,网络层处理部114经由网关102对移动台101与骨干网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
小区120是使用天线121与移动台101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部。小区130是使用天线131与移动台101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部。此外,小区120、130具有与小区110相同的物理层处理部112、数据链路层处理部113和网络层处理部114。
此外,基站100在预定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了小区110、120、130的各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进行与移动台101的无线通信。具体而言,基站100进行使用了小区110、120、130的各个物理层处理部112和数据链路层处理部113(第一处理部)的载波聚合。进行载波聚合的预定情况是指例如与移动台101之间收发的数据量超过了阈值的情况等。
虚拟小区140(Virtual Cell)是具有网络层处理部141(L3)的通信部。虚拟小区140是例如不具有天线、物理层处理部和数据链路层处理部等的虚拟的小区。网络层处理部141是具有RRC的功能的第三处理部。即,网络层处理部141进行对利用使用了小区110、120、130的各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的移动台101与基站100之间的一系列无线通信进行控制的网络层的处理。
移动台101与基站100之间的一系列无线通信例如是指移动台101与基站100之间的链路建立开始到移动台101与基站100之间的链路的切断为止的无线通信。具体而言,网络层处理部141进行利用小区110、120、130的各个物理层处理部112和数据链路层处理部113的与移动台101之间的一系列无线通信中的网络层的处理。并且,网络层处理部141经由网关102对移动台101与网络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
因此,在基站100与移动台101之间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小区110、120、130的各个网络层处理部114可以不进行与移动台101相关的网络层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基站100不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网络层处理部141可以不进行网络层的处理。
图1所示的基站100是通过组合包含物理层处理部112、数据链路层处理部113和网络层处理部114的多个小区而进行载波聚合的结构。因此,能够提高与现有的移动台装置的兼容性,并且能够通过现有的基站装置的变更容易地实现基站100。
此外,在一个小区(虚拟小区140)中对利用载波聚合的移动台101与基站100之间的一系列无线通信进行控制。即,在利用载波聚合的移动台101与基站100之间的通信中,不将无线通信的控制从虚拟小区140移交至其他小区。由此,即使不进行控制无线通信的主小区的复杂的切换动作也能够载波聚合。因此,能够抑制无线通信的瞬间断开或延迟而使无线通信稳定。
另外,说明了进行组合3个载波成员的载波聚合的情况,但在载波聚合中组合的载波成员不限于3个。
小区110、120、130的各个数据链路层处理部113以及网络层处理部114或虚拟小区140的网络层处理部141能够通过例如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或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的1个或多个运算单元实现。
移动台101例如在与小区110、120、130中的任意一个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测量从进行了无线通信的小区的接收品质,并将测量结果发送到进行了无线通信的小区。此外,移动台101例如在进行利用使用了小区110、120、130的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测量从小区110、120、130中的载波聚合的主小区的接收品质。并且,移动台101将测量结果(measurement report)发送到载波聚合的主小区。
<结构例1>
在基站100的结构例1中,不论小区110、120、130的通信品质的变动等如何,都将设定为主小区的小区固定为虚拟小区140。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基站的结构例1的图。在图2中,针对与图1所示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基站100具有的虚拟小区140的网络层处理部141例如具有控制部201和用户数据处理部202。
控制部201具有对经由小区110,120、130的各个物理层处理部112和数据链路层处理部113与移动台101之间建立的C-Plane(控制面,控制信号***)进行终结的RRC的功能。控制部201与网关102之间对通过C-Plane与移动台101之间收发的控制信号进行收发。
用户数据处理部202对经由小区110,120、130的各个物理层处理部112和数据链路层处理部113与移动台101之间建立的U-Plane进行终结。用户数据处理部202与网关102之间对通过U-Plane(用户面,主信号***)与移动台101之间收发的用户数据进行收发。
图3是示出与图2所示的结构例1对应的通信***的动作例的顺序图。如图3所示,首先设为移动台101与基站100的小区110之间进行了通信(步骤S301)。具体而言,移动台101与小区110之间建立了C-Plane和U-Plane。
接着,小区110将指示以虚拟小区140为主小区的载波聚合的开始的指示消息发送到移动台101(步骤S302)。通过步骤S302发送的指示消息例如为作为RRC信令发送的“RRC重配置(RRC Reconfiguration)”。
接着,移动台101将载波聚合的主小区设定为虚拟小区140,并向虚拟小区140发送完成消息(步骤S303)。通过步骤S303发送的完成消息例如为作为RRC信令发送的“RRC重配置完成(RRC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通过步骤S303发送的完成消息例如经由小区110、120、130而被虚拟小区140接收。
然后,移动台101与基站100的小区110、120、130之间开始利用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步骤S304)。具体而言,移动台101与虚拟小区140之间建立C-Plane。此外,移动台101分别与小区110、120、130之间建立无线链路,进行用户数据(U-Plane)的传输。
由此,在移动台101与小区110、120、130之间进行利用载波聚合的一系列无线通信的期间,主小区被固定为虚拟小区140。因此,不会产生伴随主小区的变更的越区切换的动作(保密密钥的变更等)。因此,在移动台101与小区110、120、130之间的利用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中,能够抑制通信的瞬间断开或延迟而使无线通信稳定。
由此,在结构例1中,将指示与虚拟小区140的网络层处理部141之间进行网络层的处理的指示消息发送到移动台101。在发送指示消息的发送部中,可采用例如小区110、120、130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的物理层处理部112和数据链路层处理部113。与此相对,虚拟小区140的网络层处理部141与移动台101之间进行网络层的处理。在网络层处理部141与移动台101之间进行的网络层的处理中包含例如通过无线通信传输的数据(例如用户数据)的保密处理。
图4是示出与图2所示的结构例1对应的小区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图2所示的小区110在使用单独的载波成员与移动台101进行了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执行例如图4所示的各步骤。另外,对小区110的处理进行说明,但小区120、130也可以进行相同的处理。
首先,小区110判断与移动台101之间是否开始载波聚合(步骤S401)。是否开始载波聚合的判断例如根据移动台101与基站100之间的通信品质和业务量进行。在判断为与移动台101之间未开始载波聚合的情况(步骤S401:否)下,小区110结束一系列处理。
在步骤S401中判断为与移动台101之间开始载波聚合的情况(步骤S401:是)下,小区110转移到步骤S402。即,小区110将与移动台101之间的无线通信中的RRC的功能移交到虚拟小区140(步骤S402),并结束一系列处理。在步骤S402后,小区110进行在移动台101与虚拟小区140之间进行的载波聚合所包含的载波成员之一的收发。
在步骤S402中,小区110控制虚拟小区140,使得例如进行基站100与移动台101之间的利用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中的RRC的处理。此外,小区110将指示开始载波聚合的指示消息发送到移动台101。此外,小区110停止使用单独的载波成员与移动台101进行的无线通信的RRC的处理。
<结构例2>
在基站100的结构例2中,根据小区110、120、130的通信品质的变动等,在小区110、120、130中变更设定为主小区的小区。其中,RRC的处理经由小区110、120、130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被虚拟小区140终结。
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基站的结构例2的图。在图5中,针对与图2所示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在开始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小区110、120、130中的被设定为主小区的小区的网络层处理部114可以将在RRC的处理中使用的小区信息(RRC参数)输出到虚拟小区140。小区信息是例如每个小区固有的参数。此外,小区信息是例如用于RRC中的数据的保密处理的密钥信息。
虚拟小区140的控制部201使用小区110、120、130中的被设定为主小区的小区的小区信息进行RRC的处理。由此,虚拟小区140能够进行与小区110、120、130中的被设定为主小区的小区相同的RRC的处理。
例如,在将小区110设定为了主小区的情况下,控制部201从小区110取得小区110固有的密钥信息作为小区信息。并且,控制部201进行包含使用了所取得的密钥信息的数据的保密处理的RRC的处理。此外,在将主小区从小区110变更为了小区120的情况下,控制部201从小区120取得小区120固有的密钥信息作为小区信息。并且,控制部201进行包含使用了所取得的密钥信息的数据的保密处理的RRC的处理。
图6是示出与图5所示的结构例2对应的通信***的动作例的顺序图。如图6所示,首先设为移动台101与基站100的小区110之间进行了通信(步骤S601)。具体而言,移动台101与小区110之间建立了C-Plane和U-Plane。
接着,小区110将小区110固有的小区信息输出到虚拟小区140(步骤S602)。然后,小区110将指示以小区110为主小区的载波聚合的开始的指示消息发送到移动台101(步骤S603)。进而,移动台101将载波聚合的主小区设定为小区110,并向小区110发送完成消息(步骤S604)。通过步骤S604发送的完成消息例如通过小区110、120、130传送到虚拟小区140。
然后,移动台101将小区110设定为主小区,与基站100的小区110、120、130之间开始利用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步骤S605)。具体而言,移动台101进行与设定为主小区的小区110之间建立C-Plane的处理。与此相对,虚拟小区140使用通过步骤S602输出的小区110固有的小区信息,与移动台101之间建立C-Plane。
移动台101与虚拟小区140之间的C-Plane例如由小区110、120、130中继。因此,在移动台101中,将小区110设定为主小区,另一方面,作为主小区的处理(RRC处理)由虚拟小区140进行。此外,移动台101与小区110、120、130之间分别建立U-Plane。
接着,将移动台101与基站100之间的载波聚合的主小区从小区110变更为小区120。该情况下,小区120将小区120固有的小区信息输出到虚拟小区140(步骤S606)。然后,虚拟小区140经由例如小区110、120、130将指示以小区120为主小区的载波聚合的开始的指示消息发送到移动台101(步骤S607)。进而,移动台101将载波聚合的主小区设定为小区120,并向小区120发送完成消息(步骤S608)。通过步骤S608发送的完成消息例如通过小区110、120、130传送到虚拟小区140。
然后,移动台101将小区120设定为主小区,与基站100的小区110、120、130之间开始利用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步骤S609)。具体而言,移动台101进行与设定为主小区的小区120之间建立C-Plane的处理。与此相对,虚拟小区140使用通过步骤S606输出的小区120固有的小区信息,与移动台101之间建立C-Plane。
移动台101与虚拟小区140之间的C-Plane例如由小区110、120、130中继。因此,在移动台101中,将小区120设定为主小区,但作为主小区的处理(RRC处理)由虚拟小区140进行。此外,移动台101与小区110、120、130之间分别建立U-Plane。
由此,在移动台101与小区110、120、130之间进行利用载波聚合的通信的期间,即使变更主小区,作为主小区的处理也由虚拟小区140进行。因此,不会产生伴随主小区的变更的复杂越区切换的动作(保密密钥的变更等)。因此,在移动台101与小区110、120、130之间的利用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中,能够抑制通信的瞬间断开或延迟而使无线通信稳定。
另外,在步骤S602、S606中,小区信息通过例如X2接口输出。通过步骤S603、S607发送的指示消息例如为作为RRC信令发送的“RRC重配置(RRCReconfiguration)”。通过步骤S604、S608发送的完成消息例如为作为RRC信令发送的“RRC重配置完成(RRC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
由此,在结构例2中,将指示与小区110、120、130所包含的预定小区(主小区)之间进行网络层的处理的指示消息发送到移动台101。在发送指示消息的发送部中,可采用例如小区110、120、130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的物理层处理部112和数据链路层处理部113。
与此相对,小区110的网络层处理部114取得预定的小区固有的、用于网络层的处理的参数(小区信息),并使用所取得的参数与移动台101之间进行网络层的处理。在网络层处理部114与移动台101之间进行的网络层的处理中包含例如通过无线通信传输的数据(例如用户数据)的保密处理。该情况下,用于网络层的处理的参数包含例如保密处理的密钥信息。
图7是示出与图5所示的结构例2对应的小区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图5所示的小区110在使用单独的载波成员与移动台101进行了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执行例如图7所示的各步骤。另外,对小区110的处理进行说明,但小区120、130也可以进行相同的处理。
图7所示的步骤S701、S702与图4所示的步骤S401、S402相同。接着步骤S702,小区110判断本小区是否为载波聚合的主小区(步骤S703)。载波聚合的主小区例如为被设定为紧接着之前与移动台101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小区。例如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开始载波聚合时,小区110为载波聚合的主小区。
在步骤S703中,本小区不是载波聚合的主小区的情况(步骤S703:否)下,小区110结束一系列处理。之后,小区110进行在移动台101与虚拟小区140之间进行的载波聚合所包含的载波成员之一的收发。
在步骤S703中,本小区是载波聚合的主小区的情况(步骤S703:是)下,小区110将本小区固有的小区信息输出到虚拟小区140(步骤S704),并结束一系列处理。之后,小区110进行在移动台101与虚拟小区140之间进行的载波聚合所包含的载波成员之一的收发。
由此,根据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能够在虚拟小区140中对利用载波聚合的移动台101与基站100之间的一系列无线通信进行控制。由此,即使不进行控制无线通信的主小区的复杂的切换动作也能够载波聚合。因此,能够抑制无线通信的瞬间断开或延迟而使无线通信稳定。
(实施方式2)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通信***的结构例的图。在图8中,针对与图1所示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如图8所示,实施方式2的基站100具有天线111、121、131以及小区110、120、130。
在实施方式2中,在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将小区110、120、130中的任意一个作为共享小区,在小区110、120、130中共用共享小区的网络层处理部114。例如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将小区110设为共享小区,通过小区110的网络层处理部114进行控制利用载波聚合的与移动台101的无线通信的网络层的处理。
具体而言,小区110的网络层处理部114进行利用小区110、120、130的各个物理层处理部112和数据链路层处理部113的与移动台101之间的无线通信中的网络层的处理。因此,在基站100与移动台101之间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小区120、130的各个网络层处理部114可以不进行与移动台101相关的网络层的处理。
由此,在实施方式2中,通过小区110、120、130中的一个小区对利用载波聚合的移动台101与基站100之间的一系列无线通信进行控制。由此,即使不进行控制无线通信的主小区的复杂的切换动作也能够载波聚合。因此,能够抑制无线通信的瞬间断开或延迟而使无线通信稳定。
另外,控制利用载波聚合的一系列无线通信的小区不限于小区110,也可以是小区120或小区130。例如可以通过小区110控制与移动台101的利用载波聚合的一系列无线通信,并且通过小区120或小区130控制与移动台101不同的移动台的利用载波聚合的一系列无线通信。
<结构例1>
在基站100的结构例1中,不论小区110、120、130的通信品质的变动等如何,都将设定为主小区的小区固定为小区110、120、130中的任意一个。
图9是示出图8所示的基站的结构例1的图。在图9中,针对与图2或图8所示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基站100具有的小区110的网络层处理部114例如具有控制部201和用户数据处理部202。
控制部201具有对经由小区110,120、130的各个物理层处理部112和数据链路层处理部113与移动台101之间建立的C-Plane(控制信号***)进行终结的RRC的功能。控制部201与网关102之间对通过C-Plane与移动台101之间收发的控制信号进行收发。
用户数据处理部202对经由小区110,120、130的各个物理层处理部112和数据链路层处理部113与移动台101之间建立的U-Plane进行终结。用户数据处理部202与网关102之间对通过U-Plane(主信号***)与移动台101之间收发的用户数据进行收发。
图10是示出与图9所示的结构例1对应的通信***的动作例的顺序图。如图10所示,首先设为移动台101与基站100的小区110之间进行了通信(步骤S1001)。具体而言,移动台101与小区110之间建立了C-Plane和U-Plane。
然后,小区110将指示以小区110为主小区的载波聚合的开始的指示消息发送到移动台101(步骤S1002)。通过步骤S1002发送的指示消息例如为作为RRC信令发送的“RRC重配置(RRC Reconfiguration)”。
进而,移动台101将载波聚合的主小区设定为小区110,并向小区110发送完成消息(步骤S1003)。通过步骤S1003发送的完成消息例如为作为RRC信令发送的“RRC重配置完成(RRC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
然后,移动台101与基站100的小区110、120、130之间开始利用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步骤S1004)。具体而言,移动台101与小区110之间建立C-Plane。此外,移动台101分别与小区110、120、130之间建立无线链路,进行用户数据的传输。
由此,在移动台101与基站100之间进行利用载波聚合的一系列无线通信的期间,主小区被固定为小区110。因此,不会产生伴随主小区的变更的越区切换的动作(保密密钥的变更等)。因此,在移动台101与小区110、120、130之间的利用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中,能够抑制通信的瞬间断开或延迟而使无线通信稳定。
图11是示出与图2所示的结构例1对应的小区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图9所示的小区110在使用单独的载波成员与移动台101进行了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执行例如图11所示的各步骤。另外,对小区110的处理进行说明,但小区120、130也可以进行相同的处理。
首先,小区110判断与移动台101之间是否开始载波聚合(步骤S1101)。是否开始载波聚合的判断例如根据移动台101与基站100之间的业务量进行。在判断为与移动台101之间未开始载波聚合的情况(步骤S1101:否)下,小区110结束一系列处理。
在步骤S1101中判断为与移动台101之间开始载波聚合的情况(步骤S1101:是)下,小区110转移到步骤S1102。即,小区110将与移动台101之间的无线通信中的RRC的功能移交到控制利用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的共享小区(步骤S1102),并结束一系列处理。此外,在步骤S1102后,小区110进行在移动台101与共享小区之间进行的载波聚合所包含的载波成员之一的收发。
在步骤S1102中,例如图10所示的例子那样,在共享小区为小区110的情况下,小区110在自身设定与移动台101之间的利用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中的RRC的功能。另一方面,在共享小区不是小区110的情况下,小区110控制共享小区,以开始与移动台101之间的利用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中的RRC的处理。
此外,小区110将指示开始载波聚合的指示消息发送到移动台101。此外,小区110停止使用单独的载波成员与移动台101进行的无线通信的RRC的处理。
<结构例2>
在基站100的结构例2中,根据小区110、120、130的通信品质的变动等,在小区110、120、130中变更设定为主小区的小区。其中,RRC的处理由小区110、120、130中的任意一个来进行。
图12是示出图1所示的基站的结构例2的图。在图12中,针对与图9所示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这里将小区110设为共享小区。在将小区120作为主小区来开始使用了小区110、120、130的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小区120的网络层处理部114将在RRC的处理中使用的小区120固有的小区信息输出到小区110。
此外,在将小区130作为主小区来开始使用了小区110、120、130的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小区130的网络层处理部114将在RRC的处理中使用的小区130固有的小区信息输出到小区110。此外,在将小区110作为主小区来开始使用了小区110、120、130的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小区110取得在自身设定的固有的小区信息。
小区110的控制部201使用小区110、120、130中的被设定为主小区的小区的小区信息进行RRC的处理。由此,小区110能够进行与小区110、120、130中的被设定为主小区的小区相同的RRC的处理。
例如,在将小区120设定为了主小区的情况下,控制部201从小区120取得小区120固有的密钥信息作为小区信息。并且,控制部201进行包含使用了所取得的密钥信息的数据的保密处理的RRC的处理。此外,在将主小区从小区120变更为了小区130的情况下,控制部201从小区130取得小区120固有的密钥信息作为小区信息。并且,控制部201进行包含使用了所取得的密钥信息的数据的保密处理的RRC的处理。
图13是示出与图12所示的结构例2对应的通信***的动作例的顺序图。如图13所示,首先设为移动台101与基站100的小区110之间进行了通信(步骤S1301)。具体而言,移动台101与小区110之间建立了C-Plane和U-Plane。
然后,小区110将指示以小区110为主小区的载波聚合的开始的指示消息发送到移动台101(步骤S1302)。进而,移动台101将载波聚合的主小区设定为小区110,并向小区110发送完成消息(步骤S1303)。
然后,移动台101将小区110设定为主小区,与基站100的小区110、120、130之间开始利用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步骤S1304)。具体而言,移动台101进行与设定为主小区的小区110之间建立C-Plane的处理。与此相对,小区110使用小区110固有的小区信息,与移动台101之间建立C-Plane。
接着,将移动台101与基站100之间的载波聚合的主小区从小区110变更为小区120。该情况下,小区120将小区120固有的小区信息输出到小区110(步骤S1305)。
然后,小区110经由例如小区110、120、130将指示以小区120为主小区的载波聚合的开始的指示消息发送到移动台101(步骤S1306)。进而,移动台101将载波聚合的主小区设定为小区120,并向小区120发送完成消息(步骤S1307)。通过步骤S1307发送的完成消息例如通过小区110、120、130传送到小区120。
然后,移动台101将小区120设定为主小区,与基站100的小区110、120、130之间开始利用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步骤S1308)。具体而言,移动台101进行与设定为主小区的小区120之间建立C-Plane的处理。与此相对,小区110使用通过步骤S1305输出的小区120固有的小区信息,与移动台101之间建立C-Plane。
与移动台101之间的C-Plane可以通过小区110直接终结,也可以经由小区120、130而通过小区110终结。因此,在移动台101中,将小区120设定为主小区,但作为主小区的处理(RRC处理)由小区110进行。此外,移动台101分别与小区110、120、130之间建立无线链路,进行用户数据的传输。
由此,在移动台101与小区110、120、130之间进行利用载波聚合的通信的期间,即使变更主小区,作为主小区的处理也由小区110进行。因此,不会产生伴随主小区的变更的复杂越区切换的动作(保密密钥的变更等)。因此,在移动台101与小区110、120、130之间的利用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中,能够抑制通信的瞬间断开或延迟而使无线通信稳定。
另外,在步骤S1305中,小区信息通过例如X2接口输出。通过步骤S1302、S1306发送的指示消息例如为作为RRC信令发送的“RRC重配置(RRCReconfiguration)”。通过步骤S1303、S1307发送的完成消息例如为作为RRC信令发送的“RRC重配置完成(RRC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
图14是示出与图12所示的结构例2对应的小区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2所示的小区110在使用单独的载波成员与移动台101进行了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执行例如图14所示的各步骤。另外,对小区110的处理进行说明,但小区120、130也可以进行相同的处理。图14所示的步骤S1401、S1402与图11所示的步骤S1101、S1102相同。
接着步骤S1402,小区110判断本小区是否为载波聚合的主小区(步骤S1403)。载波聚合的主小区例如为被设定为紧接着之前与移动台101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小区。例如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开始载波聚合时,小区110为载波聚合的主小区。
在步骤S1403中,本小区不是载波聚合的主小区的情况(步骤S1403:否)下,小区110结束一系列处理。之后,小区110进行在移动台101与基站100之间进行的载波聚合所包含的载波成员之一的收发。
在步骤S1403中,本小区是载波聚合的主小区的情况(步骤S1403:是)下,小区110转移到步骤S1404。即,小区110将本小区固有的小区信息输出到控制利用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的共享小区(步骤S1404),并结束一系列处理。之后,小区110进行在移动台101与基站100之间进行的载波聚合所包含的载波成员之一的收发。
由此,根据实施方式2的基站100,能够在小区110、120、130的任意一个中对利用载波聚合的移动台101与基站100之间的一系列无线通信进行控制。由此,即使不进行控制无线通信的主小区的复杂的切换动作也能够载波聚合。因此,能够抑制无线通信的瞬间断开或延迟而使无线通信稳定。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基站、通信***以及通信方法,能够使无线通信稳定。
标号说明
100:基站
101:移动台
102:网关
110、120、130:小区
111、121、131:天线
112:物理层处理部
113:数据链路层处理部
114、141:网络层处理部
140:虚拟小区
201:控制部
202:用户数据处理部

Claims (13)

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通信部,它们分别具有第一处理部和第二处理部,该第一处理部进行该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无线通信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处理,该第二处理部进行所述无线通信的网络层的处理;以及
网络层的第三处理部,其对利用使用了所述多个通信部的所述第一处理部的载波聚合而进行的本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一系列无线通信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具有发送部,该发送部将指示消息发送给所述移动台,该指示消息是指示该移动台与所述第三处理部之间进行所述网络层的处理的消息,
所述第三处理部与所述移动台之间进行所述网络层的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具有发送部,该发送部将指示消息发送给所述移动台,该指示消息是指示该移动台与所述多个通信部所包含的预定通信部之间进行所述网络层的处理的消息,
所述第三处理部取得所述网络层的处理所使用的所述预定通信部固有的参数,并使用所取得的参数与所述移动台之间进行所述网络层的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层的处理中包含通过所述无线通信传输的数据的保密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层的处理中包含通过所述无线通信传输的数据的保密处理,
所述参数中包含所述保密处理的密钥信息。
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通信部,所述多个通信部分别具有第一处理部和第二处理部,该第一处理部进行该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无线通信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处理,该第二处理部进行所述无线通信的网络层的处理,
通过所述多个通信部所包含的一个通信部的所述第二处理部对利用使用了所述多个通信部的所述第一处理部的载波聚合而进行的本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一系列无线通信进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具有发送部,该发送部将指示消息发送给所述移动台,该指示消息是指示该移动台与所述一个通信部之间进行所述网络层的处理的消息,
所述一个通信部与所述移动台之间进行所述网络层的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将指示消息发送给所述移动台,该指示消息是指示该移动台与所述多个通信部所包含的预定通信部之间进行所述网络层的处理的消息,
所述一个通信部的所述第二处理部取得所述预定通信部固有的所述网络层的处理所使用的参数,并使用所取得的参数与所述移动台之间进行所述网络层的处理。
9.一种通信***,其特征在于包含:
基站,其具有多个通信部和网络层的第三处理部,该多个通信部分别具有第一处理部和第二处理部,该第一处理部进行该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无线通信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处理,该第二处理部进行所述无线通信的网络层的处理,该网络层的第三处理部对利用使用了所述多个通信部的所述第一处理部的载波聚合而进行的本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一系列无线通信进行控制;以及
移动台,其与所述基站之间利用所述载波聚合进行无线通信。
10.一种通信***,其特征在于包含:
基站,其具有多个通信部,所述多个通信部分别具有第一处理部和第二处理部,该第一处理部进行该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无线通信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处理,该第二处理部进行所述无线通信的网络层的处理,通过所述多个通信部所包含的一个通信部的所述第二处理部对利用使用了所述多个通信部的所述第一处理部的载波聚合而进行的本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一系列无线通信进行控制;以及
移动台,其与所述基站之间利用所述载波聚合进行无线通信。
11.一种由基站和移动台执行的通信方法,该基站具有多个通信部和第三处理部,所述多个通信部分别具有第一处理部和第二处理部,该第一处理部进行该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无线通信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处理,该第二处理部进行所述无线通信的网络层的处理,所述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第三处理部对利用使用了所述多个通信部的所述第一处理部的载波聚合而进行的所述基站与所述移动台之间的一系列无线通信进行控制。
12.一种由基站和移动台执行的通信方法,该基站具有多个通信部,所述多个通信部分别具有第一处理部和第二处理部,该第一处理部进行该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无线通信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处理,该第二处理部进行所述无线通信的网络层的处理,所述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多个通信部所包含的一个通信部的所述第二处理部对利用使用了所述多个通信部的所述第一处理部的载波聚合而进行的所述基站与所述移动台之间的一系列无线通信进行控制。
13.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通信部,它们分别进行与移动台之间的无线通信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处理;以及
网络层的处理部,其对利用使用了所述多个通信部的载波聚合而进行的本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一系列无线通信进行控制。
CN201180069492.4A 2011-03-25 2011-03-25 基站、通信***以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034442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57481 WO2012131857A1 (ja) 2011-03-25 2011-03-25 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4219A true CN103444219A (zh) 2013-12-11
CN103444219B CN103444219B (zh) 2017-10-24

Family

ID=46929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9492.4A Active CN103444219B (zh) 2011-03-25 2011-03-25 基站、通信***以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504094B2 (zh)
EP (1) EP2690901A4 (zh)
JP (1) JP5692360B2 (zh)
KR (1) KR101540530B1 (zh)
CN (1) CN103444219B (zh)
WO (1) WO201213185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0789A (zh) * 2014-10-10 2016-04-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69026A1 (en) * 2013-11-05 2015-05-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dual connectivity
CN107277874B (zh) * 2013-11-22 2019-12-17 索尼公司 通信***中的电子装置和通信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182430B2 (en) 2014-09-12 2019-01-15 Nec Corporation Radio station, radio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terminal measurem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9216A (zh) * 2009-07-20 2011-01-2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分载波配置增强cell_fach的方法、***和设备
US20110032890A1 (en) * 2009-08-06 2011-02-10 Chih-Hsiang Wu Method of Handling Resource Assignment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88043B2 (ja) * 2002-12-12 2007-10-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
US7916715B2 (en) 2002-12-18 2011-03-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protocol to support communications with multiple networks
KR20050020458A (ko) * 2003-08-22 2005-03-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미디어 방송/멀티캐스트 서비스를 지원하는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전용 채널을 이용한 단말기의 호출 방법
US20060142051A1 (en) * 2004-12-28 2006-06-29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optimize the utilization of the carriers in a flexible multi-carrier system
JP2008079311A (ja) * 2006-09-21 2008-04-03 Asustek Computer Inc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無線リンク障害を検出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BRPI0721302A2 (pt) * 2007-02-12 2014-03-25 Lg Electronics Inc Métodos e procedimentos para acesso de ue de alta velocidade
CN101489306A (zh) 2008-01-15 2009-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高速分组接入增强技术的初始接入方法
JP5093671B2 (ja) 2008-03-31 2012-12-12 独立行政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ネットワーク通信方法、通信管理装置
KR100956828B1 (ko) * 2008-11-13 2010-05-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半)-지속적 스케줄링의 비활성화를 지시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장치
FR2939005A1 (fr) 2008-11-21 2010-05-28 Thomson Licensing Procede d'emission de donnees et procede de reception correspondant
KR101156164B1 (ko) 2008-12-22 2012-06-1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주파수 집합 통신 환경에서의 단말 및 기지국, 이를 이용한호 접속 처리 방법
JP2010154399A (ja) 2008-12-26 2010-07-08 Sharp Corp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局装置
KR101582696B1 (ko) * 2009-04-21 2016-0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무선통신의 수행장치 및 방법
KR101717522B1 (ko) * 2009-04-27 2017-03-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를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채널을 모니터링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2010278565A (ja) * 2009-05-26 2010-12-09 Fujitsu Ltd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制御装置
WO2010137155A1 (ja) * 2009-05-28 2010-12-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038366B2 (ja) * 2009-07-16 2012-10-0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JP2011040851A (ja) * 2009-08-07 2011-02-24 Sharp Corp 移動局装置の無線リンク障害回復方法、移動局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CN102026324B (zh) * 2009-09-18 2014-01-2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聚合小区的重配置方法、设备和***
KR101781853B1 (ko) * 2010-02-09 2017-09-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셀의 구성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8660107B2 (en) * 2010-06-18 2014-02-25 Mediatek Inc. Uplink HARQ feedback channel design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in OFDMA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9216A (zh) * 2009-07-20 2011-01-2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分载波配置增强cell_fach的方法、***和设备
US20110032890A1 (en) * 2009-08-06 2011-02-10 Chih-Hsiang Wu Method of Handling Resource Assignment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IKIO IWAMURA 等: "Carrier aggregation framework in 3GPP LTE-Advanced", 《WIMAX/LTE UPDATE》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0789A (zh) * 2014-10-10 2016-04-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490789B (zh) * 2014-10-10 2019-08-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660113B2 (en) 2014-10-10 2020-05-19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2131857A1 (ja) 2014-07-24
KR20130126990A (ko) 2013-11-21
EP2690901A1 (en) 2014-01-29
EP2690901A4 (en) 2015-05-06
US20140022998A1 (en) 2014-01-23
JP5692360B2 (ja) 2015-04-01
US9504094B2 (en) 2016-11-22
WO2012131857A1 (ja) 2012-10-04
KR101540530B1 (ko) 2015-07-29
CN103444219B (zh) 2017-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39112B (zh) 用于通信网络中的小区选择的方法和设备
CN103200615B (zh) 一种在通信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EP3843312B1 (e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for implemen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9041104B (zh) 测量方法、小区测量方法、装置及通信节点
CN102076041B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和设备
CN102123480B (zh) 中继节点接入能力的通知及传输方法
CN111770554B (zh) 一种网络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CN104427566B (zh) 一种切换方法及载波聚合***
CN104469775B (zh) 无线局域网接入方法、基站控制器和用户设备
CN103067050B (zh) 一种通信***及方法
CN108934076A (zh) 无线电终端、基站、无线电通信***及其方法
CN102088740B (zh) 一种基于中继设备切换的资源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4904267B (zh) 通信***、基站、移动站、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JP2014533908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端末との通信認証のためのセキュリティキーを管理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EP2938118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node for measurement
EP3457722B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306455B (zh) 一种双连接操作的方法、基站、ue及mme
CN107786597B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3444219A (zh) 基站、通信***以及通信方法
CN108282792A (zh) 移动台、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13498125A (zh) 一种通信方法、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和核心网设备
CN102186157B (zh) 一种csg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1959265A (zh) 一种中继切换方法、***和设备
CN105101154A (zh) 一种设备到设备授权信息配置方法、装置及网元设备
CN103458458A (zh) 载波测量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12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Fujitsu Interne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Kawasaki,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tsu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Daiwa Kancai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FC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FC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tsu Interne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6

Address after: Singapore City

Patentee after: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Singapore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Daiwa Kancai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