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95353A - 一种车载复合太阳能及尾气余热回收吸收式制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复合太阳能及尾气余热回收吸收式制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95353A
CN103395353A CN2013103469878A CN201310346987A CN103395353A CN 103395353 A CN103395353 A CN 103395353A CN 2013103469878 A CN2013103469878 A CN 2013103469878A CN 201310346987 A CN201310346987 A CN 201310346987A CN 103395353 A CN103395353 A CN 1033953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
water
tail gas
produc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4698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原
穆贻德
李晋文
韩勇
提博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34698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95353A/zh
Publication of CN103395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53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02A30/274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using waste energy, e.g. from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Landscapes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载复合太阳能及尾气余热回收吸收式制冷***,包括有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和发生器,其中,冷凝器的液态制冷剂出口连接蒸发器的液态制冷剂入口,所述蒸发器的气态制冷剂出口连接吸收器的气态制冷剂入口,所述吸收器的混合液体出口连接发生器的混合液体入口,吸收器的吸收剂入口连接发生器的吸收剂出口,所述发生器的气态制冷剂出口连接冷凝器的气态制冷剂入口,所述的发生器内设置有用于与发生器内的混合液体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管路,所述的发生器内的热交换管路通过设置在发生器外部的进出水管连接热能产生装置。本发明在开车前由太阳能提供能源,开车后由汽车尾气余热提供能源,节约能源,避免汽车尾气对大气的热污染,满足了人体对热环境的舒适性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复合太阳能及尾气余热回收吸收式制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制冷***。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复合太阳能及尾气余热回收吸收式制冷***。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空调技术通常是:汽车空调制冷***由压缩机、冷凝器、贮液干燥器、膨胀阀、蒸发器和鼓风机等组成。各部件之间采用铜管(或铝管)和高压橡胶管连接成一个密闭***。制冷***工作时,制冷剂以不同的状态在这个密闭***内循环流动,每个循环有四个基本过程:1、压缩过程:压缩机吸入蒸发器出口处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把它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排出压缩机。2、散热过程:高温高压的过热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由于压力及温度的降低,制冷剂气体冷凝成液体,并排出大量的热量。3、节流过程:温度和压力较高的制冷剂液体通过膨胀装置后体积变大,压力和温度急剧下降,以雾状(细小液滴)排出膨胀装置。4、吸热过程:雾状制冷剂液体进入蒸发器,因此时制冷剂沸点远低于蒸发器内温度,故制冷剂液体蒸发成气体。在蒸发过程中大量吸收周围的热量,而后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气又进入压缩机。上述过程周而复始的进行,达到降低蒸发器周围空气温度的目的。
当前车用空调采用的是机械压缩式制冷,核心部件是机械压缩机,是运动部件,工作时要消耗机械能。并且,其在停车时,汽车的空调***不能运行,车内热量不能排除,当人们一进入车内时,难以忍受,当车启动快速制冷时,人的身体从热很快转变到冷的状态,这个过程比较短,易引起人体的某些疾病。
在汽车空调中,主要使用蒸汽压缩式空调***,一般要消耗8%~12%的汽车发动机动力,其中压缩机占80%~85%,风机占15%~20%,这样大的功耗不仅增加了油耗,而且可能引起水箱过热,影响汽车动力性汽车发动机的实用效率一般为35%~40%左右,约占燃料发热量1/2以上的能量被发动机循环冷却水及排气带走。回收和利用这部分余热来驱动制冷***,实现汽车空调,是理想的最佳节能方案,也是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利用停车时的太阳能提供能源,采用吸收式制冷***的车载复合太阳能及尾气余热回收吸收式制冷***。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复合太阳能及尾气余热回收吸收式制冷***,包括有冷凝器、蒸发器,还设置有吸收器和发生器,其中,冷凝器的液态制冷剂出口连接蒸发器的液态制冷剂入口,所述蒸发器的气态制冷剂出口连接吸收器的气态制冷剂入口,所述吸收器的混合液体出口连接发生器的混合液体入口,吸收器的吸收剂入口连接发生器的吸收剂出口,所述发生器的气态制冷剂出口连接冷凝器的气态制冷剂入口,所述的发生器内设置有用于与发生器内的混合液体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管路,所述的发生器内的热交换管路通过设置在发生器外部的进出水管连接热能产生装置。
所述的热能产生装置是太阳能中温集热器,所述太阳能中温集热器的出水口通过第一外部进水管和设置在第一外部进水管上的第一电磁阀连接所述发生器内的热交换管路的进水口,所述太阳能中温集热器的进水口通过第一外部出水管连接所述发生器内的热交换管路的出水口,所述的太阳能中温集热器安装在汽车的车顶上。
所述的热能产生装置是尾气换热装置,所述尾气换热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第二外部进水管和设置在第二外部进水管上的第二电磁阀连接所述发生器内的热交换管路的进水口,所述尾气换热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第二外部出水管连接所述发生器内的热交换管路的出水口,所述的尾气换热装置安装在汽车的尾气排放处。
所述的热能产生装置是太阳能中温集热器和尾气换热装置,所述太阳能中温集热器的出水口通过第一外部进水管和设置在第一外部进水管上的第一电磁阀连接所述发生器内的热交换管路的进水口,所述太阳能中温集热器的进水口通过第一外部出水管连接所述发生器内的热交换管路的出水口;所述尾气换热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第二外部进水管和设置在第二外部进水管上的第二电磁阀连接所述发生器内的热交换管路的进水口,所述尾气换热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第二外部出水管连接所述发生器内的热交换管路的出水口,所述的太阳能中温集热器安装在汽车的车顶上,所述的尾气换热装置安装在汽车的尾气排放处。
所述的太阳能中温集热器包括有用于吸收太阳能热量的板体和形成在板体内的水循环管,所述的水循环管的进水口连接外部出水管,所述水循环管的出水口连接外部进水管。
所述的尾气换热装置包括有两端口上分别设置有端板的筒状壳体,分别通过法兰对应连接在所述筒状壳体左、右两端的左壳帽和右壳帽,所述的筒状壳体内轴向平行设置有多条水管,所述的多条水管的两个端口分别嵌入在形成在端板上的通孔内,并与所述的左壳帽或右壳帽相连通,所述左壳帽上设置有与第二外部进水管相连接的出水口,所述右壳帽上设置有与第二外部出水管相连接的进水口,所述的左壳帽和右壳帽内分别设置有能够使多条水管的首尾连通并与所述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共同形成循环管路的2个以上的隔板,所述的筒状壳体的筒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导入与所述的水管内的循环水进行热交换的汽车尾气的进气口,以及用于排出与所述的水管内的循环水进行热交换后的汽车尾气的排气口。
所述的筒状壳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的水管相垂直的用于引导所述的汽车尾气流动的多个挡板。
所述的挡板上开有多个直径与所述的水管直径相同的通孔,所述的水管通过贯穿挡板上的通孔固定在筒状壳体内。
本发明的一种车载复合太阳能及尾气余热回收吸收式制冷***,通过利用停车时的太阳能提供能源,采用吸收式制冷***,并且采用智能控制,如在开车前半小时开启制冷***,不仅节约了能源,且满足了人体对热环境的舒适性要求。在车启动后,由太阳能提供能源切换到汽车尾气余热回收提供能源,这样既避免了汽车尾气对大气的热污染,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最重要的是为汽车内制冷提供了能源,节约了大量的燃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车载复合太阳能及尾气余热回收吸收式制冷***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太阳能中温集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尾气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没有采用本发明时车内温度随停车时间变化图;
图7是采用本发明时车内温度随停车时间变化图;
图8是本发明在汽车上设置的效果图。
1:冷凝器               2:蒸发器
3:第一电磁阀           4:发生器
5:吸收器               6:溶液泵
7:节流阀               8:太阳能中温集热器
9:尾气换热装置         10:第二电磁阀
11:开关阀              12:第一外部进水管
13:第一外部出水管      14:第二外部进水管
15:第二外部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车载复合太阳能及尾气余热回收吸收式制冷***做出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车载复合太阳能及尾气余热回收吸收式制冷***,包括有冷凝器1、蒸发器2、吸收器5和发生器4,其中,冷凝器1的液态制冷剂出口通过管路和设置在管路上的节流阀7连接蒸发器2的液态制冷剂入口,所述蒸发器2的气态制冷剂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吸收器5的气态制冷剂入口,所述吸收器5的混合液体出口通过管路和设置在该管路上的溶液泵6连接发生器4的混合液体入口,吸收器5的吸收剂入口通过管路和设置在该管路上的开关阀11连接发生器4的吸收剂出口,所述发生器4的气态制冷剂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冷凝器1的气态制冷剂入口,所述的发生器4内设置有用于与发生器4内的混合液体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管路,所述的发生器4内的热交换管路通过设置在发生器4外部的进出水管连接用于给所述的热交换管路提供热能的热能产生装置。
如图2所示,所述的热能产生装置是太阳能中温集热器8,所述太阳能中温集热器8的出水口通过第一外部进水管12和设置在第一外部进水管12上的第一电磁阀3连接所述发生器4内的热交换管路的进水口,所述太阳能中温集热器8的进水口通过第一外部出水管13连接所述发生器4内的热交换管路的出水口,所述的太阳能中温集热器8安装在汽车的车顶上。
上述实施例热能的来源是通过太阳能中温集热板将循环水加热,然后将热水通过发生器与之换热,使制冷剂与吸收剂分离,蒸发出来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送至冷凝器,进行冷凝,然后通过节流阀,变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送至蒸发器,产生制冷效果,同时制冷剂液体吸热形成制冷剂气体,送至吸收器,被吸收剂吸收形成混合液体,再通过溶液泵送至发生器,完成循环过程。
如图4所示,所述的热能产生装置是尾气换热装置9,所述尾气换热装置9的出水口通过第二外部进水管14和设置在第二外部进水管14上的第二电磁阀10连接所述发生器4内的热交换管路的进水口,所述尾气换热装置9的进水口通过第二外部出水管15连接所述发生器4内的热交换管路的出水口,所述的尾气换热装置9安装在汽车的尾气排放处。
上述实施例热能的来源是通过汽车尾气的热量为***提供能源,尾气进入尾气换热装置将热量传递给发生器,与之换热,使制冷剂与吸收剂分离,蒸发出来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送至冷凝器,进行冷凝,然后通过节流阀,变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送至蒸发器,产生制冷效果,同时制冷剂液体吸热形成制冷剂气体,送至吸收器,被吸收剂吸收形成混合液体,再通过溶液泵送至发生器,完成循环过程。
如图1所示,所述的热能产生装置可以是太阳能中温集热器8和尾气换热装置9共同构成,所述太阳能中温集热器8的出水口通过第一外部进水管和设置在第一外部进水管上的第一电磁阀3连接所述发生器4内的热交换管路的进水口,所述太阳能中温集热器8的进水口通过第一外部出水管连接所述发生器4内的热交换管路的出水口;所述尾气换热装置9的出水口通过第二外部进水管和设置在第二外部进水管上的第二电磁阀10连接所述发生器4内的热交换管路的进水口,所述尾气换热装置9的进水口通过第二外部出水管连接所述发生器4内的热交换管路的出水口,所述的太阳能中温集热器8安装在汽车的车顶上,所述的尾气换热装置9安装在汽车的尾气排放处。
上述实施例中的热能来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太阳能中温集热板将循环水加热,然后将热水通过发生器与之换热,使制冷剂与吸收剂分离,蒸发出来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送至冷凝器,进行冷凝,然后通过节流阀,变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送至蒸发器,产生制冷效果,同时制冷剂液体吸热形成制冷剂气体,送至吸收器,被吸收剂吸收形成混合液体,再通过溶液泵送至发生器,完成循环过程;另一部分是通过汽车尾气的热量为***提供能源,尾气进入尾气换热装置将热量传递给发生器,与之换热,使制冷剂与吸收剂分离,蒸发出来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送至冷凝器,进行冷凝,然后通过节流阀,变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送至蒸发器,产生制冷效果,同时制冷剂液体吸热形成制冷剂气体,送至吸收器,被吸收剂吸收形成混合液体,再通过溶液泵送至发生器,完成循环过程。
如图3所示,所述的太阳能中温集热器8包括有用于吸收太阳能热量的板体81和形成在板体81内的水循环管82,所述的水循环管82的进水口83连接外部出水管,所述水循环管82的出水口连接外部进水管。
如图5所示,所述的尾气换热装置9包括有两端口上分别设置有端板111的筒状壳体95,分别通过法兰对应连接在所述筒状壳体95左、右两端的左壳帽96和右壳帽97,所述的筒状壳体95内轴向平行设置有多条水管98,所述的多条水管98的两个端口分别嵌入在形成在端板111上的通孔内,并与所述的左壳帽96或右壳帽97相连通,所述左壳帽96上设置有与第二外部进水管相连接的出水口94,所述右壳帽97上设置有与第二外部出水管相连接的进水口93,所述的左壳帽96和右壳帽97内分别设置有能够使多条水管98的首尾连通并与所述的出水口94和进水口93共同形成循环管路的2个以上的隔板99,所述的筒状壳体95的筒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导入与所述的水管98内的循环水进行热交换的汽车尾气的进气口91,以及用于排出与所述的水管98内的循环水进行热交换后的汽车尾气的排气口92。
所述的筒状壳体95内设置有与所述的水管98相垂直的用于引导所述的汽车尾气流动的多个挡板910。所述的挡板910上开有多个直径与所述的水管98直径相同的通孔,所述的水管98通过贯穿挡板910上的通孔固定在筒状壳体95内。
尾气换热装置9,尾气从尾气入口进入,在换热器里面沿着隔板通过,同时冷水由冷水入口进入,在管路中流动,由尾气加热,温度升高,有热水口流出,通向发生器。
下面以轿车空调用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为例,说明本发明的效果。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中的冷却水,采用先通过吸收器,然后经发生器再进入冷凝器的串联方式,冷却水出入口温差取8~9℃,冷却水在吸收器和冷凝器的温升之比与这两个设备的热负荷之比相近,一般吸收器的热负荷与冷却水的温升稍大于冷凝器。
冷凝温度tk比冷凝器内冷却水出口温度高3~5℃,蒸发温度to比冷冻水出口温度低2~5℃;吸收器内溶液最低温度比冷却水出口温度高3~5℃;发生器内溶液最高温度t4比热媒温度低10~40℃;热交换器的浓溶液出口温度t5比稀溶液侧入口温度t2高12~25℃.
已知制冷量为3100W左右(见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微型汽车空调冷负荷计算)冷冻水出口温度tcw2=7℃,冷却水入口温度tw1=32℃,发生器热源为汽车尾气(温度取400℃)。
1.根据已知条件和经验关系确定如下设计参数
冷凝器冷却水出口温度tw3=tw1+9=41℃,
冷凝温度tk=tw3+5=46℃
冷凝压力pk=10.09kpa
蒸发温度to=tcw2-2=5℃
蒸发压力p0=0.87kpa
吸收器冷却水出口温度tw2=tw1+5=37℃
吸收器溶液最低温度t1=tw2+6.2=43.2℃
发生器溶液最高温度t4=119.6℃-17.4℃=102.2℃(此处按th=119.6℃的饱和蒸汽计算)
热交换器最大端部温差t5-t2=25℃
2.确定循环参数
溶液的循环倍率f=εs/(εs-εw)=0.64/(0.64-0.595)=14.2
热交换器出口浓溶液为过***液。由t5=t2+25=68.2℃.及εs=64%.求得焓值h5=332.43kJ/㎏,h6≈h5.热交换器出口稀溶液点3的比焓由热交换器热平衡式求得:h3=h2+(h4-h5)[(f-1)/f]=281.77+(393.56-332.43)[(14.2-1)/14.2]=338.43kJ/㎏
3.热力系数
ε=q0/qg=2317.56/3487.20=0.665
4.各设备的热负荷及流量
冷剂循环量
Figure BDA00003646046700051
稀溶液循环量F=fD=14.2×0.00134=0.019㎏/s
浓溶液循环量F-D=(f-1)D=0.0177㎏/s
各设备负荷
发生器
Figure BDA00003646046700061
吸收器
Figure BDA00003646046700062
冷凝器
Figure BDA00003646046700063
热交换器
Figure BDA00003646046700064
5.水量及加热蒸汽量
冷却水量(冷凝器)
Figure BDA00003646046700065
或冷却水量(吸收器)
Figure BDA00003646046700066
二者的冷却水量基本吻合
6.汽车尾气的参数及计算
以奥迪A62.0T为例来说明,其发动机的最大功率是132kW,假设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热力系数为0.60,则奥迪轿车发动机汽缸能提供的有效余热为:
Qy=(N/ηe)·ηw·COP
式中:Qy是有效余热;N是汽车发动机的功率;ηe发动机的有效功率;ηw汽车排放尾气所带走的热量占燃料发热量比例;COP是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热力系数。则有
Qy=132÷0.4×20%×0.6=39.6kW
而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中发生器热负荷的为:
Figure BDA00003646046700067
Figure BDA00003646046700068
显然,发动机提供的有效余热足以满足汽车空调的冷负荷。
在利用太阳能停车制冷方面,汽车空调冷负荷包括围护结构得热量Qa、车窗得热量Qb、门窗漏风得热量Qc、人体散热量Qd、发动机传入车室热量Qe、车内其他设备散热量Qf等6部分组成。当汽车未启动时,只考虑围护结构得热量Qa、车窗得热量Qb两部分得热量。
以小型轿车为例,下午14:00时车内冷负荷最大,其分别包括为Qa=0.701kW,Qb=0.774kW;则汽车未启动时,车内总冷负荷为Q=Qa+Qb=1.475kW
太阳能中温集热器能够提供的热水温度为150℃,制冷机回水温度约为50℃;一般夏季汽车空调在20-30分钟内达到停车时的车内空气温度,所以在汽车启动之前30分钟进行提前制冷,则消除车室内余热量所需要的循环水量为G=1.475×1800/[0.6×4.19×(150-50)]=10.56kg;太阳能中温集热器面积为2m2,集热效率为51.3%,夏季太阳辐射强度为I=854W/m2(以北京为例),则需要集热器加热的时间为T=4.19×10.56×(150-50)/(2×0.854×51.3%×3600)=1.4h
图6为夏季汽车停车时车内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此数据来自重庆建筑大学学报《夏季户外停放空调汽车的车内温变特性研究》),图7是开启太阳能空调制冷时车内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此数据根据理论计算得来)。
7.压缩式制冷与吸收式制冷换热面积比较
压缩式制冷轿车空调***参数:
蒸发压力:308.61kPa,蒸发温度:0℃,冷凝压力:1628kPa,冷凝温度:63℃,暖风用热交换器进口
空气温度tc1=18℃,出口空气温度tc2=33℃,暖风用热交换器内热水的平均温度tj=85℃。
以下是压缩式汽车空调及发动机冷却水***换热器的面积和吸收式***换热器的面积比较
传热计算结果
从上表可以看出,轿车空调用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比现有轿车空调***的面积略小,若再考虑到现有轿车空调***中的压缩机,则轿车空调用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体积比现有轿车空调***的体积小。
随着技术的进步,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效率正在逐步提高,对于压缩式制冷的优点也越来越明显,已经可以应用于汽车空调。而且经过前面的理论计算与分析,汽车尾气的温度在400—600℃之间,在与溴化锂制冷剂充分进行热交换后依然可以达到很高的温度,可以满足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的温度要求,还有汽车尾气提供的能量可以满足汽车空调制冷所需能量;另一部分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温度可以达到150℃,远远超过了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所需的最低温度,并且相对于太阳能电池板来说,因为只有一次转化,效率远高于高于太阳能电池板,应用于采用吸收式制冷的汽车空调***已没有任何问题。
该汽车空调采用的是吸收式制冷,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吸收剂对制冷剂的吸收性能和解吸性能来工作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是以溴化锂溶液为吸收剂,以水为制冷剂,利用水在高真空下蒸发吸热达到制冷的目的。为使制冷过程能连续不断的进行下去,蒸发后的冷剂水蒸气被溴化锂溶液吸收,溶液变稀,这一过程是在吸收器中发生的,然后以热能为动力,将溶液加热使其水分分离出来,而溶液变浓,这一过程是在发生器中进行的。发生器得到的蒸汽在冷凝器中凝结成水,经节流后再送至蒸发器中蒸发。正是这样的工作原理可以省去压缩式制冷中的压缩机,同时也由热能代替压缩式制冷的机械能。热源利用太阳能中温集热器产生的150℃热水以及汽车尾气余热回收的热量。在汽车的尾气中的热量约占燃料燃烧总热量的35%-45%,温度在400-600℃之间,汽车尾气中蕴含大量的热量,经过对汽车发动机排气余热驱动的吸收式制冷的理论计算,利用汽车尾气的热量来驱动空调制冷的方案可行,而且汽车尾气的热量大大超过了汽车所需冷量。
以我国的出租车市场为例,在全空调城市工况下,日平均行驶300-400公里,每百公里节省0.68L,每日省油2.04-2.72升,以93号汽油每升7.47元,相当于每日节省油费15.24-20.32元;每年120天需要开启冷气(南方城市如广州深圳需要180天以上),每车每年省油245-326升,节省油料费1830.15-2435.22元,***平均使用寿命7年计算,每辆车平均节省燃油消费17047元左右。

Claims (8)

1.一种车载复合太阳能及尾气余热回收吸收式制冷***,包括有冷凝器(1)、蒸发器(2),还设置有吸收器(5)和发生器(4),其中,冷凝器(1)的液态制冷剂出口连接蒸发器(2)的液态制冷剂入口,所述蒸发器(2)的气态制冷剂出口连接吸收器(5)的气态制冷剂入口,所述吸收器(5)的混合液体出口连接发生器(4)的混合液体入口,吸收器(5)的吸收剂入口连接发生器(4)的吸收剂出口,所述发生器(4)的气态制冷剂出口连接冷凝器(1)的气态制冷剂入口,所述的发生器(4)内设置有用于与发生器(4)内的混合液体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管路,所述的发生器(4)内的热交换管路通过设置在发生器(4)外部的进出水管连接热能产生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复合太阳能及尾气余热回收吸收式制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能产生装置是太阳能中温集热器(8),所述太阳能中温集热器(8)的出水口通过第一外部进水管和设置在第一外部进水管上的第一电磁阀(3)连接所述发生器(4)内的热交换管路的进水口,所述太阳能中温集热器(8)的进水口通过第一外部出水管连接所述发生器(4)内的热交换管路的出水口,所述的太阳能中温集热器(8)安装在汽车的车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复合太阳能及尾气余热回收吸收式制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能产生装置是尾气换热装置(9),所述尾气换热装置(9)的出水口通过第二外部进水管和设置在第二外部进水管上的第二电磁阀(10)连接所述发生器(4)内的热交换管路的进水口,所述尾气换热装置(9)的进水口通过第二外部出水管连接所述发生器(4)内的热交换管路的出水口,所述的尾气换热装置(9)安装在汽车的尾气排放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复合太阳能及尾气余热回收吸收式制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能产生装置是太阳能中温集热器(8)和尾气换热装置(9),所述太阳能中温集热器(8)的出水口通过第一外部进水管和设置在第一外部进水管上的第一电磁阀(3)连接所述发生器(4)内的热交换管路的进水口,所述太阳能中温集热器(8)的进水口通过第一外部出水管连接所述发生器(4)内的热交换管路的出水口;所述尾气换热装置(9)的出水口通过第二外部进水管和设置在第二外部进水管上的第二电磁阀(10)连接所述发生器(4)内的热交换管路的进水口,所述尾气换热装置(9)的进水口通过第二外部出水管连接所述发生器(4)内的热交换管路的出水口,所述的太阳能中温集热器(8)安装在汽车的车顶上,所述的尾气换热装置(9)安装在汽车的尾气排放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一种车载复合太阳能及尾气余热回收吸收式制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中温集热器(8)包括有用于吸收太阳能热量的板体(81)和形成在板体(81)内的水循环管(82),所述的水循环管(82)的进水口(83)连接外部出水管,所述水循环管(82)的出水口连接外部进水管。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车载复合太阳能及尾气余热回收吸收式制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气换热装置(9)包括有两端口上分别设置有端板(111)的筒状壳体(95),分别通过法兰对应连接在所述筒状壳体(95)左、右两端的左壳帽(96)和右壳帽(97),所述的筒状壳体(95)内轴向平行设置有多条水管(98),所述的多条水管(98)的两个端口分别嵌入在形成在端板(111)上的通孔内,并与所述的左壳帽(96)或右壳帽(97)相连通,所述左壳帽(96)上设置有与第二外部进水管相连接的出水口(94),所述右壳帽(97)上设置有与第二外部出水管相连接的进水口(93),所述的左壳帽(96)和右壳帽(97)内分别设置有能够使多条水管(98)的首尾连通并与所述的出水口(94)和进水口(93)共同形成循环管路的2个以上的隔板(99),所述的筒状壳体(95)的筒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导入与所述的水管(98)内的循环水进行热交换的汽车尾气的进气口(91),以及用于排出与所述的水管(98)内的循环水进行热交换后的汽车尾气的排气口(9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载复合太阳能及尾气余热回收吸收式制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状壳体(95)内设置有与所述的水管(98)相垂直的用于引导所述的汽车尾气流动的多个挡板(9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车载复合太阳能及尾气余热回收吸收式制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板(910)上开有多个直径与所述的水管(98)直径相同的通孔,所述的水管(98)通过贯穿挡板(910)上的通孔固定在筒状壳体(95)内。
CN2013103469878A 2013-08-09 2013-08-09 一种车载复合太阳能及尾气余热回收吸收式制冷*** Pending CN1033953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469878A CN103395353A (zh) 2013-08-09 2013-08-09 一种车载复合太阳能及尾气余热回收吸收式制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469878A CN103395353A (zh) 2013-08-09 2013-08-09 一种车载复合太阳能及尾气余热回收吸收式制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95353A true CN103395353A (zh) 2013-11-20

Family

ID=49559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469878A Pending CN103395353A (zh) 2013-08-09 2013-08-09 一种车载复合太阳能及尾气余热回收吸收式制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95353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8595A (zh) * 2014-05-15 2014-08-06 上海理工大学 吸收式汽车空调
CN105109306A (zh) * 2015-09-15 2015-12-02 天津大学 一种汽车尾气余热回收正逆联合循环冷热电自耦合***
CN107097605A (zh) * 2017-02-23 2017-08-29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空气循环***及车辆
CN108909404A (zh) * 2018-07-24 2018-11-30 安徽宜万丰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空调制冷装置
CN110068170A (zh) * 2019-04-30 2019-07-3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吸收式制冷的油田余热利用***
CN110612421A (zh) * 2017-02-27 2019-12-24 博塔驻车株式会社 热交换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8404U (zh) * 1991-05-24 1992-03-11 于贵泉 汽车尾气热交换器
JPH05172437A (ja) * 1990-08-10 1993-07-09 Roberto Gianfrancesco 分離した2つの吸収冷却システムによって、流体、特に空気を冷却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US20050016193A1 (en) * 2003-07-22 2005-01-27 Deere & Company, A Delaware Corporation Cooling system
CN201363960Y (zh) * 2009-03-16 2009-12-16 浙江工商大学 汽车用太阳能和发动机余热双能制冷空调
CN102478322A (zh) * 2010-11-23 2012-05-30 大连创达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 环保型综合利用太阳能和汽车发动机余热的制冷空调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72437A (ja) * 1990-08-10 1993-07-09 Roberto Gianfrancesco 分離した2つの吸収冷却システムによって、流体、特に空気を冷却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2098404U (zh) * 1991-05-24 1992-03-11 于贵泉 汽车尾气热交换器
US20050016193A1 (en) * 2003-07-22 2005-01-27 Deere & Company, A Delaware Corporation Cooling system
CN201363960Y (zh) * 2009-03-16 2009-12-16 浙江工商大学 汽车用太阳能和发动机余热双能制冷空调
CN102478322A (zh) * 2010-11-23 2012-05-30 大连创达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 环保型综合利用太阳能和汽车发动机余热的制冷空调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8595A (zh) * 2014-05-15 2014-08-06 上海理工大学 吸收式汽车空调
CN105109306A (zh) * 2015-09-15 2015-12-02 天津大学 一种汽车尾气余热回收正逆联合循环冷热电自耦合***
CN105109306B (zh) * 2015-09-15 2017-08-25 天津大学 一种汽车尾气余热回收正逆联合循环冷热电自耦合***
CN107097605A (zh) * 2017-02-23 2017-08-29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空气循环***及车辆
CN110612421A (zh) * 2017-02-27 2019-12-24 博塔驻车株式会社 热交换设备
CN110612421B (zh) * 2017-02-27 2021-07-09 博塔驻车株式会社 热交换设备
CN108909404A (zh) * 2018-07-24 2018-11-30 安徽宜万丰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空调制冷装置
CN110068170A (zh) * 2019-04-30 2019-07-3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吸收式制冷的油田余热利用***
CN110068170B (zh) * 2019-04-30 2020-05-2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吸收式制冷的油田余热利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95353A (zh) 一种车载复合太阳能及尾气余热回收吸收式制冷***
CN102261762B (zh) 一种利用汽车发动机排气废热和发动机冷却液为热动力源的吸收式车载空调***
CN103743151B (zh) 基于吸附式制冷的汽车废热回收停车空调及其工作方法
CN202002391U (zh) 喷液增焓式热泵热水器机组
CN101566407A (zh) 一种喷射式汽车空调装置
CN101571330B (zh) 一种无霜型多功能太阳能辅助热泵***
CN201363960Y (zh) 汽车用太阳能和发动机余热双能制冷空调
CN1737454A (zh) 吸收式循环与有机物朗肯循环的联合循环装置
CN101576331A (zh) 太阳能吸附式空调装置
CN103912946A (zh) 基于相变蓄热的回质型吸附制冷空调***
CN101876496B (zh) 一种双蒸发器直燃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CN203785150U (zh) 基于相变蓄热的回质型吸附制冷空调***
CN201357734Y (zh) 混合动力电动车用吸收式空调器
CN101504224B (zh) 汽车用太阳能和发动机余热双能制冷空调
CN200975804Y (zh) 汽车溴化锂吸收式空调装置
CN203785313U (zh) 一种利用汽车废热驱动的吸附及压缩混合制冷空调***
CN208567198U (zh) 车载吸收式制冷装置及汽车
CN102287958B (zh) 一种溴化锂溶液吸收式空调的制冷方法
CN102478322A (zh) 环保型综合利用太阳能和汽车发动机余热的制冷空调装置
CN2763755Y (zh) 一种溴化锂吸收式双效汽车余热制冷机
CN201407858Y (zh) 一种喷射式汽车制冷装置
CN1166906C (zh) 利用内燃机余热的吸收式制冷装置
CN105783329A (zh) 一种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与吸附式制冷复合的制冷***
CN200968743Y (zh) 双效溴化锂吸收式汽车空调
CN202547182U (zh) 汽车、船舶尾气热能转换成其空调能量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