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89556A - 镜头装置 - Google Patents

镜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89556A
CN103389556A CN2013101684723A CN201310168472A CN103389556A CN 103389556 A CN103389556 A CN 103389556A CN 2013101684723 A CN2013101684723 A CN 2013101684723A CN 201310168472 A CN201310168472 A CN 201310168472A CN 103389556 A CN103389556 A CN 1033895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frame
frame
fixed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684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89556B (zh
Inventor
小山贵裕
高木裕基
高桥敬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Imag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0622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2776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2832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0982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Imaging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Imaging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89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95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895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95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镜头装置,其能够无关于使用环境的温度,防止在透镜上产生结露。镜头装置(300)与对被摄体进行摄像而生成该被摄体的图像数据的摄像装置以可自由拆装的方式连接,镜头装置(300)具有:透镜框(310),其使多个透镜的光轴一致地将该多个透镜在内部排列收纳并固定;第1透镜(320),其在透镜框(310)的一端被固定;第2透镜(330),其在透镜框(310)的光轴方向的中间部被固定;以及第3透镜(340),其在透镜框(310)的另一端被固定,透镜框(310)具有连接第1空间(K1)与第2空间(K2)的连接孔(318),透镜框(310)的外表面的表面积与透镜框(310)的体积的比率为4以上。

Description

镜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相对于对被摄体进行摄像并生成该被摄体的图像数据的摄像装置自由拆装,并从预定的视野区域聚光的镜头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等摄像装置中,公知可以安装在镜头镜筒上,并且相比于内置的光学***的焦点距离可以在广角侧进行摄影的转换镜头等镜头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技术中,将两片以上的透镜收纳在透镜框内,在相邻的透镜之间填充氮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213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镜头装置中存在如下问题:根据使用环境的温度,在透镜框的内部包含的水分成为饱和状态,由此在透镜上产生结露。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无关于使用环境的温度,防止在透镜上产生结露的镜头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达成目的,本发明的镜头装置与对被摄体进行摄像而生成该被摄体的图像数据的摄像装置以能自由拆装的方式连接,该镜头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透镜框,其使多个透镜的光轴一致地将该多个透镜在内部排列收纳并固定;第1透镜,其在所述透镜框的一端被固定;第2透镜,其在所述透镜框的光轴方向的中间部被固定;以及第3透镜,其在所述透镜框的另一端被固定,所述透镜框具有连接第1空间与第2空间的连接孔,该第1空间形成于所述第1透镜与所述第2透镜之间,该第2空间形成于所述第2透镜与所述第3透镜之间,将该透镜框的外表面的表面积除以该透镜框的体积得到的值为4以上。
此外,本发明的镜头装置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填充部件,其呈圆环状,被设于所述第1透镜与所述透镜框之间,填充所述第1透镜与所述透镜框之间的间隙;第2填充部件,其呈圆环状,被设于所述第3透镜与所述透镜框之间,填充所述第3透镜与所述透镜框之间的间隙;第1固定部件,其介于所述第1透镜与所述透镜框之间,将所述第1透镜向所述透镜框的另一端方向按压并相对于所述透镜框进行固定;以及第2固定部件,其介于所述第3透镜与所述透镜框之间,将所述第3透镜向所述透镜框的一端方向按压并相对于所述透镜框进行固定。
此外,本发明的镜头装置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框呈圆锥台状,该圆锥台具有向内周侧凸出地弯曲的斜面。
此外,本发明的镜头装置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透镜从所述透镜框露出的表面形成为平面,所述第3透镜从所述透镜框露出的表面形成为平面。
此外,本发明的镜头装置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该镜头装置是广角转接器。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镜头装置形成为,透镜框具有连接第1空间与第2空间的连接孔,该第1空间形成于第1透镜与第2透镜之间,该第2空间形成于第2透镜与第3透镜之间,将透镜框的外表面的表面积除以透镜框的体积得到的值为4以上。由此产生以下效果:能够无关于使用环境的温度,防止在第1透镜中产生结露。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前面侧观察在摄像装置上安装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镜头装置而得到的相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在摄像装置上安装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镜头装置而得到的相机***的侧视图。
图3是在摄像装置上安装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镜头装置而得到的相机***的后视图。
图4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5是从前面侧观察镜头镜筒单元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B-B线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镜头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镜头装置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的镜头装置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的镜头装置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镜头装置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镜头装置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透镜框的参数的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温度的解析结果的图。
图15是本发明的比较例1的镜头装置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比较例2的镜头装置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相机***
100:摄像装置
101:安装环
110:壳体
120:相机控制基板:
130:镜头镜筒单元
200:适配器装置
201:后方侧镜头安装环
202:槽部
300、400、420、430、500、600、700、800:镜头装置
301、401、501、601:突起部
310、410、421、431、510、610、710、810:透镜框
310a、410a、42la、43la、510a、610a、710a、810a:基端部
310b、410b、421b、431b、510b、610b、710b、810b:锥部
310c、410c、421c、431c、510c、610c、710c、810c:前端部
311、411、511、611:第1固定部
312、412、512、612:第2固定部
313、413、513、613:第3固定部
314、414、514、614:第4固定部
315、415、515、615:第5固定部
316、416、516、616:第6固定部
317、417、517、617:第7固定部
318、418、518、618:连接孔
319、701、819:倾斜面
320:第1透镜
330:第2透镜
340:第3透镜
350:第1按压环
360:第2按压环
370:第1O环
380:第2O环
K1:第1空间
K2:第2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作“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此外,在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此外,附图是示意性的,需要注意各部件的厚度与宽度的关系、各部件的比例等与实际不同。此外,在各个附图之间也包含彼此的尺寸或比例不同的部分。
(实施方式1)
图1是从前面侧观察在摄像装置中安装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镜头装置而得到的相机***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在摄像装置中安装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镜头装置而得到的相机***的侧视图。图3是在摄像装置中安装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镜头装置而得到的相机***的后视图。图4是图1的A-A线剖视图。另外,在图1~图4中,作为摄像装置的固有的坐标系,将摄像装置的宽度方向作为X轴、摄像装置的厚度方向作为Y轴、摄像装置的铅直方向作为Z轴。此外,在图1~图4中,将被摄体侧作为前方侧、摄影者(背面)侧作为后方侧进行说明。
图1~图4所示的相机***1具有:摄像装置100,其对被摄体进行摄像,生成该被摄体的图像数据;适配器装置200,其以可自由拆装的方式安装在摄像装置100上;以及镜头装置300,其经由适配器装置200以可自由拆装的方式安装在摄像装置100上。通过将设于适配器装置200的后方侧的后方侧镜头安装环201与设于摄像装置100的前方侧的安装环101结合,从而将适配器装置200安装在摄像装置100上。通过将设于镜头装置300的后方侧的突起部301与设于适配器装置200的前方侧的槽部202嵌合,从而将镜头装置300安装在适配器装置200上。由此,摄像装置100、适配器装置200以及镜头装置300被连接成一体。另外,上述安装环例如是卡口式即可。
首先,对摄像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摄像装置100具有:呈大致直方体的箱型形状的壳体110;收纳在壳体110内并对摄像装置100进行各种控制的相机控制基板120;以及具有用于对被摄体进行摄像的弯曲光学***的镜头镜筒单元130。
壳体110具有形成为覆盖前面、两侧面、上面以及底面的前面盖部件111,以及形成为覆盖背面侧的后面盖部件112。前面盖部件111与后面盖部件112在彼此相对的状态下结合,由此壳体110形成为在内部具有空间的大致直方体的箱型形状。
在前面盖部件111中设置有:摄影用窗部件111a,其用于使被摄体光束对内置于壳体110内的镜头镜筒单元130入射;以及发光用窗部111b,其使闪光灯发光装置(未图示)的光出射。此外,在前面盖部件111的上表面设置有:电源开关111c,其将摄像装置100的电源切换成接通状态或断开状态;以及释放开关111d,其向摄像装置100指示摄影动作。
在后面盖部件112上设置有:对摄影模式或操作菜单等进行设定的操作开关部112a;对摄像装置100的变焦倍率进行变更的变焦开关部112b;由液晶或者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构成的显示面板构成并显示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的显示部112c;防止因外力在显示部112c产生冲击的显示用窗部112d。
相机控制基板120使用印刷基板而构成。相机控制基板120在印刷基板上安装了:进行与构成摄像装置100的各部对应的指示或数据传输等并总括地控制摄像装置100的动作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控制闪光灯装置的闪光灯发光控制部、对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图像处理引擎)、在存储卡等记录介质中写入图像数据的记录控制部以及抖动检测传感器等。
镜头镜筒单元130从预定的视野区域聚光,接收会聚的光并进行光电转换从而生成图像数据。在此,对镜头镜筒单元13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从前面侧观察镜头镜筒单元130的主视图。图6是图5的B-B线剖视图。另外,在图6中,左侧是前面侧,右侧是后方侧。
如图5和图6所示,镜头镜筒单元130具有:从预定的视野区域聚光的光学***131;接收光学***131会聚的光并进行光电转换从而生成图像数据的摄像单元132;收纳光学***131和摄像单元132的透镜框133;以及缓和外力对透镜框133施加的冲击的阻尼器单元134。
光学***131构成为弯曲光学***(屈曲光学***),通过光学元件131a使从设于前面盖部件111上的摄影用窗部件111a入射的被摄体光束向X轴方向大致直角地弯折,在镜头镜筒单元130的底面上配置了受光面的摄像单元132中对被摄体像进行成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以将直角棱镜作为光学元件131a为例进行说明,但例如也可以由可变反射镜或透镜等构成。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透过镜头装置300和摄影用窗部件111a而入射至镜头镜筒单元130的被摄体光束设为第1光轴L1,将通过光学元件131a使第1光轴L1弯折后的光束设为第2光轴L2。
对光学***131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光学***131从被摄体光束入射的入射侧朝向成像侧依次具有:具有光学元件131a(反射部件)的负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配置在第2光轴L2上的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配置在第2光轴L2上的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配置在第2透镜组G2与第3透镜组G3之间,并将摄像单元132的状态设定成曝光状态或者遮光状态的快门131b;以及配置在第2光轴L2上的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G4。
第1透镜组G1是使用双凹负透镜r11、光学元件131a、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凹凸透镜r12而构成的。第1透镜组G1沿着第1光轴L1和第2光轴L2从物体侧器依次配置有双凹负透镜r11、光学元件131a以及正凹凸透镜r12。第2透镜组G2是使用双凸透镜r21、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凹凸透镜r22、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凹凸透镜的接合透镜r23、双凸正透镜r24而构成的。第2透镜组G2沿着第2光轴L2从物体侧起依次配置有双凸透镜r21、正凹凸透镜r22、接合透镜r23以及双凸正透镜r24。第3透镜组G3是使用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凹凸透镜r31而构成的。第4透镜组G4是使用双凸正透镜r41而构成的。
摄像单元132配置在镜头镜筒单元130的下部,光学***131的下方。摄像单元132具有接收光学***131会聚的光并进行光电转换从而生成图像数据的摄像元件132a、保持摄像元件132a的摄像元件框132b、设置在摄像元件132a的前面的光学低通滤波器132c、以及安装了摄像元件132a的柔性印刷基板132d。摄像元件132a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或者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而构成。摄像元件框132b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装置在与光轴L2正交的XY平面上二维地位移,从而作为抖动校正单元发挥作用。
透镜框133具有保持第1透镜组G1的第1固定框133a,以及保持第2透镜组G2、第3透镜组G3、快门131b以及第4透镜组G4的第2固定框133b。第1固定框133a通过多个螺丝部件被固定在第2固定框133b上。
第2固定框133b具有保持第2透镜组G2的第2框133c、保持第3透镜组G3的第3框133d以及保持第4透镜组G4的第4框133e。第2框133c、第3框133d以及第4框133e以可以沿着第2光轴L2进退的方式被保持在透镜框133内。第2框133c、第3框133d以及第4框133e通过步进电机等驱动机构(未图示)在第2光轴L2方向上移动。摄像装置100在进行对焦动作时经由第4框133e使第4透镜组G4沿着第2光轴L2进退移动,由此能够拍摄焦点对准到被摄体上的图像。此外,摄像装置100在进行变焦动作时对驱动机构(未图示)进行驱动,使第2框133c的第2透镜组G2和第3框133d的第3透镜组G3沿着第2光轴L2进退移动,从而变更从广角端向望远端的光学变焦的倍率。
返回图1~图4,对适配器装置200进行说明。适配器装置200呈圆环状,具有后方侧镜头安装环201和槽部202。在槽部202的内面的一部分上实施了螺纹切削。由此,适配器装置200能够拆装自如地安装后述的镜头装置300。
接着,对镜头装置300进行说明。图7是镜头装置300的剖视图。另外,在图7中,将左侧作为前方侧、右侧作为后方侧来进行说明。
图7所示的镜头装置300具有透镜框310、第1透镜320、第2透镜330、第3透镜340、第1按压环350、第2按压环360、第1O环370以及第2O环380,所述透镜框310设有用于使多个透镜的光轴一致地将多个透镜在内部排列收纳并固定的结构。
透镜框310例如由铝这样的热传导率为137W/(m·k)的金属、高导热性的球状石墨、或者含有碳纤维的合成树脂(例如聚苯硫醚(PPS)树脂2W/(m·k)以上)等构成。透镜框310呈从前方侧朝向后方侧直径变小的大致圆锥台(锥状),在内部形成呈大致圆锥台的空间。具体而言,透镜框310具有呈圆环状的基端部310a、以从后方侧朝向前方侧直径向外周侧扩大的方式形成有向内周侧凸出地弯曲的倾斜面的锥部310b、以及呈圆环状的前端部310c。透镜框310以基端部310a、锥部310b以及前端部310c连续地连接的方式一体地形成。透镜框310形成为透镜框310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比率满足预定的条件。具体而言,透镜框310形成为满足将透镜框310的外表面的表面积除以透镜框310的体积得到的值为4以上。
此外,在透镜框310的内面设置有:固定第1透镜320的第1固定部311、固定第2透镜330的第2固定部312、固定第3透镜340的第3固定部313、固定第1O环370的第4固定部314、固定第1按压环350的第5固定部315、固定第2O环380的第6固定部316、以及固定第2按压环360的第7固定部317。第1固定部311~第7固定部317各自的直径与第1透镜320、第2透镜330、第3透镜340、第1按压环350、第2按压环360、第1O环370以及第2O环380的外径对应地形成。例如,第1固定部311形成为其内面的直径与第1透镜320的外径大致一致,且截面呈大致C字状。此外,在第2固定部312设有多个连接孔318,其连接第1空间K1与第2空间K2,其中第1空间K1形成于第1透镜320和第2透镜330之间,第2空间K2形成于第2透镜330和第3透镜340之间。
此外,在透镜框310中的锥部310b的外表面设有实施了R加工而得到的平滑地弯曲的倾斜面319,以及与适配器装置200的槽部202嵌合的突起部301。突起部301的外表面实施了螺纹切削。
第1透镜320是使用例如热传导率为0.85W/(m·k)的玻璃等而构成的。第1透镜320是使用从透镜框310露出的面呈平面,另一个面呈凹面的负透镜而构成的。第1透镜320由第1固定部311的固定面31la支撑而被固定。此外,在第1透镜320中形成有呈圆环状并保持第1O环370的槽部320a。
第2透镜330是使用热传导率为0.90W/(m·k)的玻璃等而构成的。第2透镜330是使用一个面呈平面,另一个面呈凹面的负透镜而构成的。第2透镜330由第2固定部312的固定面312a支撑而被固定。
第3透镜340是使用热传导率为1.02W/(m·k)的玻璃等而构成的。第3透镜340是使用从透镜框310露出的面呈平面,另一个面呈凸面的正透镜而构成的。第3透镜340由第3固定部313的固定面313a支撑而被固定。此外,在第3透镜340中形成有呈圆环状并保持第2O环370的槽部340a。
第1按压环350例如由热传导率为137W/(m·k)的铝这样的金属、或高导热性的球状石墨、或者含有碳纤维的合成树脂(例如聚苯硫醚(PPS)树脂2W/(m·k)以上)等构成,呈圆环状。第1按压环350具有从内面朝向中心突起的突起部350a。第1按压环350介于第1透镜320与透镜框310之间,将第1透镜320向透镜框310的后方侧(另一端方向)按压并相对于透镜框310固定。具体而言,第1按压环350的突起部350a将第1透镜320向透镜框310的后方侧按压并相对于透镜框310固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第1按压环350作为第1固定部件发挥作用。
第2按压环360例如由热传导率为137W/(m·k)的铝这样的金属、或高导热性的球状石墨、或者含有碳纤维的合成树脂(例如聚苯硫醚(PPS)树脂2W/(m·k)以上)等构成,呈圆环状。第2按压环360具有从一个面形成为圆环状的突起部360a。第2按压环360介于第3透镜340与透镜框310之间,将第3透镜340向透镜框310的前方侧(一端方向)按压并相对于透镜框310固定。具体而言,第2按压环360的突起部360a将第3透镜340向透镜框310的前方侧按压并相对于透镜框310固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第2按压环360作为第2固定部件发挥作用。
作为密封部件的第1O环370使用高导热性的乙烯/丙烯/三元乙丙橡胶(EPDM)等热传导率为0.36W/(m·k)的树脂而构成,呈圆环状。第1O环370设于第1透镜320与透镜框310之间,填充第1透镜320与透镜框310之间的间隙。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第1O环370作为第1填充部件发挥作用。
作为密封部件的第2O环380使用高导热性的乙烯/丙烯/三元乙丙橡胶(EPDM)等热传导率为0.36W/(m·k)的树脂而构成,呈圆环状。第2O环380介于第3透镜340与透镜框310之间,填充第3透镜340与透镜框310之间的间隙。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第2O环380作为第2填充部件发挥作用。
在这样构成的镜头装置300中,首先,用粘接剂将第2透镜330固定在透镜框310的第2固定部312上,然后,用粘接剂将第1透镜320固定在透镜框310的第1固定部311上。接着,将第1O环370***第4固定部314和槽部320a,然后用粘接剂进行固定。然后,在将第1按压环350固定于第5固定部315并且通过突起部350a按压住第1透镜320的前方侧的状态下,用螺丝(未图示)等固定到透镜框310上。
接着,将第3透镜340从后方侧***到透镜框310中,用粘接剂固定在第3固定部313上。然后,将第2O环380***到透镜框310中,并***到第6固定部316和槽部340a中,然后用粘接剂进行固定。接着,在将第2按压环360固定到第7固定部317并且通过突起部360a按压住第3透镜340的后方侧的状态下,用螺丝(未图示)等固定到透镜框310上。由此,透镜框310的内部成为水密状态,能够防止水等从外部浸入。此外,第1透镜320和第3透镜340的从透镜框310露出的面形成为平面,因此,能够防止产生外力引起的伤痕等。此外,镜头装置300作为广角转换镜头发挥作用。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镜头装置300形成为具有连接孔318,在透镜框310从被摄体侧起依次分别收纳第1透镜320、第2透镜330以及第3透镜340时,该连结孔318连接第1空间K1与第2空间K2,将透镜框310的外表面的表面积除以透镜框310的体积得到的值为4以上,因此,能够无关于使用环境的温度,防止在第1透镜320中产生结露。
(实施方式2)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镜头装置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仅在于透镜框的形状。因此,以下仅对本实施方式2的镜头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进行说明。
图8是本实施方式2的镜头装置的剖视图。另外,在图8中将左侧作为前方侧、右侧作为后方侧进行说明。
图8所示的镜头装置400具有透镜框410、第1透镜320、第2透镜330、第3透镜340、第1按压环350、第2按压环360、第1O环370以及第2O环380,所述透镜框410设有用于使多个透镜的光轴一致地将多个透镜在内部排列收纳并固定的结构。
透镜框410呈从前方侧朝向后方侧直径变小的大致圆锥台,在内部形成有呈大致圆锥台的空间。具体而言,透镜框410具有:呈圆环状的基端部410a、以从后方侧朝向前方侧直径向外周侧扩大的方式形成有向内周侧凸出地弯曲的倾斜面的锥部410b、以及呈圆环状的前端部410c。透镜框410以基端部410a、锥部410b以及前端部410c连续地连接的方式一体地形成。透镜框410由不锈钢和树脂或者复合材料例如ABS树脂等形成。透镜框410形成为透镜框410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比率满足预定的条件。具体而言,透镜框410形成为满足将透镜框410的外表面的表面积除以透镜框410的体积得到的值为4以上。
此外,在透镜框410的内面设置有:固定第1透镜320的第1固定部411、固定第2透镜330的第2固定部412、固定第3透镜340的第3固定部413、固定第1O环370的第4固定部414、固定第1按压环350的第5固定部415、固定第2O环380的第6固定部416、以及固定第2按压环360的第7固定部417。第1固定部411~第7固定部417各自的直径与第1透镜320、第2透镜330、第3透镜340、第1按压环350、第2按压环360、第1O环370以及第2O环380的外径对应地形成。此外,在第2固定部412上设有多个连接第1空间K1与第2空间K2的连接孔418。
此外,在透镜框410的外表面上设有以平滑的角度弯曲的倾斜面419和与适配器装置200的槽部202嵌合的突起部401。在突起部401的外表面实施了螺纹切削。在包含锥部410b的倾斜面419在内的透镜框410的外表面整体上实施了凹凸加工。由此,透镜框410的表面积与体积相比增大,热传导率优异。
在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透镜框410具有连接孔418,在透镜框410从被摄体侧起依次分别收纳第1透镜320、第2透镜330以及第3透镜340时,该连接孔418连接第1空间K1与第2空间K2,形成为将透镜框410的外表面的表面积除以透镜框410的体积得到的值为4以上,因此能够无关于使用环境的温度,防止在第1透镜320上产生结露。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在透镜框410的外表面整体上实施了凹凸加工,但也可以仅在透镜框410的一部分上实施凹凸加工。图9是本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的镜头装置的剖视图。图9所示的镜头装置420具有透镜框421。透镜框421呈从前方侧朝向后方侧直径变小的大致圆锥台,在内部形成有呈大致圆锥台的空间。具体而言,透镜框421具有:呈圆环状的基端部421a、以从后方侧朝向前方侧直径向外周侧扩大的方式形成有向内周侧凸出地倾斜的倾斜面的锥部421b、以及呈圆环状的前端部421c。透镜框421以基端部421a、锥部421b以及前端部421c连续地连接的方式一体地形成。此外,在锥部421b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上实施了凹凸加工。具体而言,在锥部421b的外表面实施的凹凸加工是在第2透镜330与第3透镜340之间的外表面上实施的。由此,透镜框421的表面积与体积相比增大,热传导率优异。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
图10是本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的镜头装置的剖视图。图10所示的镜头装置430具有透镜框431。透镜框431呈从前方侧朝向后方侧直径变小的大致圆锥台,在内部形成有呈大致圆锥台的空间。具体而言,透镜框431具有:呈圆环状的基端部431a、以从后方侧朝向前方侧直径向外周侧扩大的方式形成有向内周侧凸出地弯曲的倾斜面的锥部431b、以及呈圆环状的前端部431c。透镜框431以基端部431a、锥部431b以及前端部431c连续地连接的方式一体地形成。此外,在锥部431b的外表面实施了凹凸加工。由此,透镜框431的表面积与体积相比增大,热传导率优异。
(实施方式3)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3的镜头装置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仅在于透镜框的形状。因此,以下仅对本实施方式3的镜头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进行说明。
图11是本实施方式3的镜头装置的剖视图。另外,在图11中将左侧作为前方侧、右侧作为后方侧进行说明。
图11所示的镜头装置500具有透镜框510、第1透镜320、第2透镜330、第3透镜340、第1按压环350、第2按压环360、第1O环370以及第2O环380,所述透镜框510设有用于使多个透镜的光轴一致地将多个透镜在内部排列收纳并固定的结构。
透镜框510呈从前方侧朝向后方侧直径变小的大致圆锥台,在内部形成有呈大致圆锥台的空间。具体而言,透镜框510具有:呈圆环状的基端部510a、以从后方侧朝向前方侧直径向外周侧扩大的方式形成有向内周侧凸出地弯曲的倾斜面的锥部510b、以及呈圆环状的前端部510c。透镜框510以基端部510a、锥部510b以及前端部510c连续地连接的方式一体地形成。透镜框510由不锈钢和树脂或者复合材料例如ABS树脂等形成。透镜框510形成为透镜框510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比率满足预定的条件。具体而言,透镜框510形成为满足将透镜框510的外表面的表面积除以透镜框510的体积得到的值为4以上。
此外,在透镜框510的内面设有:固定第1透镜320的第1固定部511、固定第2透镜330的第2固定部512、固定第3透镜340的第3固定部513、固定第1O环370的第4固定部514、固定第1按压环350的第5固定部515、固定第2O环380的第6固定部516、以及固定第2按压环360的第7固定部517。第1固定部511~第7固定部517各自的直径与第1透镜320、第2透镜330、第3透镜340、第1按压环350、第2按压环360、第1O环370以及第2O环380的外径对应地形成。此外,在第2固定部512上设有多个连接第1空间K1与第2空间K2的连接孔518。
此外,在透镜框510的外表面上设有以平滑的角度倾斜的倾斜面519和与适配器装置200的槽部202嵌合的突起部501。在突起部501的外表面实施了螺纹切削。此外,锥部510b的倾斜面519与其他的侧面相比形成得较薄。由此,透镜框510的表面积与体积相比增大。
在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透镜框510具有连接孔518,在透镜框510从被摄体侧起依次收纳第1透镜320、第2透镜330以及第3透镜340时,该连接孔518连接第1空间K1与第2空间K2,形成为将透镜框510的外表面的表面积除以透镜框510的体积得到的值为4以上,锥部510b的倾斜面519与其他的侧面相比形成得较薄,因此,能够无关于使用环境的温度,可靠地防止在第1透镜320中产生结露。
(实施方式4)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4的镜头装置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仅在于透镜框的形状。因此,以下仅对本实施方式4的镜头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
图12是本实施方式4的镜头装置的剖视图。另外,在图12中将左侧作为前方侧、右侧作为后方侧进行说明。
图12所示的镜头装置600具有透镜框610、第1透镜320、第2透镜330、第3透镜340、第1按压环350、第2按压环360、第1O环370以及第2O环380,所述透镜框610设有用于使多个透镜的光轴一致地将多个透镜在内部排列收纳并固定的结构。
透镜框610呈从前方侧朝向后方侧直径变小的大致圆锥台,在内部形成有呈大致圆锥台的空间。具体而言,透镜框610具有呈圆环状的基端部610a、以从后方侧朝向前方侧直径向外周侧扩大的方式形成有向内周侧凸出地弯曲的倾斜面的锥部610b、以及呈圆环状的前端部610c。透镜框610以基端部610a、锥部610b以及前端部610c连续地连接的方式一体地形成。透镜框610由不锈钢和树脂或者复合材料例如ABS树脂等形成。透镜框610形成为透镜框610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比率满足预定的条件。具体而言,透镜框610形成为满足将透镜框610的外表面的表面积除以透镜框610的体积得到的值为4以上。
此外,在透镜框610的内面设有:固定第1透镜320的第1固定部611、固定第2透镜330的第2固定部612、固定第3透镜340的第3固定部613、固定第1O环370的第4固定部614、固定第1按压环350的第5固定部615、固定第2O环380的第6固定部616、以及固定第2按压环360的第7固定部617。第1固定部611~第7固定部617各自的直径与第1透镜320、第2透镜330、第3透镜340、第1按压环350、第2按压环360、第1O环370以及第2O环380的外径对应地形成。此外,在第2固定部612上设有多个连接第1空间K1与第2空间K2的连接孔618。
此外,在透镜框610的外表面上设有以平滑的角度向内弯曲的倾斜面619和与适配器装置200的槽部202嵌合的突起部601。在突起部601的外表面实施了螺纹切削。此外,透镜框610的倾斜面619与其他的侧面相比形成得较薄。此外,在包含锥部610b的倾斜面619在内的透镜框610的外表面实施了凹凸加工。由此,透镜框610的表面积与体积相比增大。
在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透镜框610具有连接第1空间K1与第2空间K2的连接孔618,形成为将透镜框610的外表面的表面积除以透镜框610的体积得到的值为4以上,倾斜面619与其他的侧面相比形成得较薄并实施了凹凸加工,因此,能够无关于使用环境的温度,可靠地防止在第1透镜320上产生结露。
【实施例】
以下,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对应的模拟结果进行说明。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透镜框的参数值的图。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温度的解析结果的图。在图14中,横轴表示将透镜框的外表面的表面积除以该透镜框的体积得到的值,另一方面,纵轴表示在使镜头装置的温度成为40℃后移动至-10℃的环境中,在移动后经过了420秒时的透镜框与第1透镜320之间的温度差(以下,简称为温度差)。以下,参照图13和图14,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6和比较例1~2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对本发明的实施例l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1中,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镜头装置300的形状中,将锥部310b的最小厚度设为2.21mm、透镜框310的外表面的表面积设为62.0cm2、透镜框310的体积设为15.0cm3、并且第1透镜320的中心部的厚度设为1.8mm。将透镜框310的外表面的表面积除以透镜框310的体积得到的值是4.13。在以上的条件下进行模拟的结果,温度差为0.9℃,在第1透镜320中没有发生结露。在图14中,本实施例1的结果由点P1表示。
(实施例2)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本实施例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2的镜头装置400的形状中,将锥部410b的最小厚度设为2.5mm(凹凸的厚度设为1mm)、透镜框410的外表面的表面积设为307cm2、透镜框410的体积设为16.9cm3、并且第1透镜320的中心部的厚度设为1.8mm。将透镜框410的外表面的表面积除以透镜框410的体积得到的值是18.17。在以上的条件下进行模拟的结果,温度差为-8.8℃,在第1透镜320中没有发生结露。在图14中,本实施例2的结果由点P5表示。
(实施例3)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例3进行说明。本实施例3在上述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的镜头装置420的形状中,将锥部421b的最小厚度设为2.5mm(凹凸的厚度设为1mm)、透镜框421的外表面的表面积设为145cm2、透镜框421的体积设为16.9cm3、并且第1透镜320的中心部的厚度设为1.8mm。将透镜框421的外表面的表面积除以透镜框421的体积得到的值是8.58。在以上的条件下进行模拟的结果,温度差为-3.8℃,在第1透镜320中没有发生结露。在图14中,本实施例3的结果由点P3表示。
(实施例4)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例4进行说明。本实施例4在上述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的镜头装置430的形状中,将锥部431b的最小厚度设为2.5mm(凹凸的厚度设为1mm)、透镜框431的外表面的表面积设为199cm2、透镜框431的体积设为16.9cm3、并且第1透镜320的中心部的厚度设为1.8mm。将透镜框431的外表面的表面积除以透镜框431的体积得到的值是11.78。在以上的条件下进行模拟的结果,温度差为-6.1℃,在第1透镜320中没有发生结露。在图14中,本实施例4的结果由点P4。
(实施例5)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例5进行说明。本实施例5在上述的实施方式3的镜头装置500的形状中,将锥部510b的最小厚度设为0.47、透镜框510的外表面的表面积设为56.9cm2、透镜框510的体积设为8.53cm3、并且第1透镜320的中心部的厚度设为1.8mm。将透镜框510的外表面的表面积除以透镜框510的体积得到的值是6.67。在以上的条件下进行模拟的结果,温度差为-0.2℃,在第1透镜320中没有发生结露。在图14中,本实施例5的结果由点P2表示。
(实施例6)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例6进行说明。本实施例6在上述的实施方式4的镜头装置600的形状中,将锥部610b的最小厚度设为1.5(凹凸的厚度设为1mm)、透镜框610的外表面的表面积设为286cm2、透镜框610的体积设为10.8cm3、并且第1透镜320的中心部的厚度设为1.8mm。将透镜框610的外表面的表面积除以透镜框610的体积得到的值是26.48。在以上的条件下进行模拟的结果,温度差为-9.6℃,在第1透镜320中没有发生结露。在图14中,本实施例6的结果由点P6表示。
(比较例1)
接着,对本发明的比较例1进行说明。图15是本发明的比较例1的镜头装置的剖视图。另外,以下仅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此外,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进行说明。
图15所示的镜头装置700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镜头装置300相比,倾斜面701形成得较厚。具体而言,倾斜面701是未进行R加工的状态,呈直线。
在这样构成的比较例1的镜头装置700的形状中,将锥部710b的最小厚度设为2.54mm、透镜框710的外表面的表面积设为61.8cm2、透镜框710的体积设为17.1cm3、并且第1透镜320的中心部的厚度设为1.8mm。将透镜框710的外表面的表面积除以透镜框710的体积得到的值是3.61。在以上的条件下进行模拟的结果,温度差为1.3℃,在第1透镜320中产生了结露。在图14中,本比较例1的结果由点R1表示。
(比较例2)
接着,对本发明的比较例2进行说明。图16是本发明的比较例2的镜头装置的剖视图。另外,以下仅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2~4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此外,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进行说明。
在图16所示的镜头装置800中,透镜框810的锥部810b的倾斜面819与实施例2的镜头装置400的透镜框410的锥部410b的倾斜面419相比形成得较厚。此外,在镜头装置800的透镜框810的外表面未实施凹凸加工。
在这样构成的比较例2的镜头装置800的形状中,将锥部810b的最小厚度设为2mm、透镜框810的外表面的表面积设为64.8cm2、透镜框810的体积设为16.9cm3、并且第1透镜320的中心部的厚度设为1.8mm。将透镜框810的外表面的表面积除以透镜框810的体积得到的值是3.83。在以上的条件下进行模拟的结果,温度差为2℃,在第1透镜320中产生了结露。在图14中,本比较例2的结果由点R2表示。
通过以上说明的实施例1~6、比较例1~2可知,如果将透镜框的外表面的表面积除以该透镜框的体积得到的值为4以上,并且在使镜头装置的温度成为40℃以后移动至-10℃的环境,在移动后经过了420秒时的透镜框与第1透镜320之间的温度差小于1℃,则在第1透镜320中不会产生结露。

Claims (6)

1.一种镜头装置,其与对被摄体进行摄像而生成该被摄体的图像数据的摄像装置以能自由拆装的方式连接,该镜头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透镜框,其使多个透镜的光轴一致地将该多个透镜在内部排列收纳并固定;
第1透镜,其在所述透镜框的一端被固定;
第2透镜,其在所述透镜框的光轴方向的中间部被固定;以及
第3透镜,其在所述透镜框的另一端被固定,
所述透镜框具有连接第1空间与第2空间的连接孔,该第1空间形成于所述第1透镜与所述第2透镜之间,该第2空间形成于所述第2透镜与所述第3透镜之间,将该透镜框的外表面的表面积除以该透镜框的体积得到的值为4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镜头装置具有:
第1填充部件,其呈圆环状,被设于所述第1透镜与所述透镜框之间,填充所述第1透镜与所述透镜框之间的间隙;
第2填充部件,其呈圆环状,被设于所述第3透镜与所述透镜框之间,填充所述第3透镜与所述透镜框之间的间隙;
第1固定部件,其介于所述第1透镜与所述透镜框之间,将所述第1透镜向所述透镜框的另一端方向按压并相对于所述透镜框进行固定;以及
第2固定部件,其介于所述第3透镜与所述透镜框之间,将所述第3透镜向所述透镜框的一端方向按压并相对于所述透镜框进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框呈圆锥台状,该圆锥台具有向内周侧凸出地弯曲的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透镜从所述透镜框露出的面形成为平面,
所述第3透镜从所述透镜框露出的面形成为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镜头装置是广角转接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透镜与所述透镜框之间以及第3透镜与所述透镜框之间还夹有热传导性高的按压环和密封部件。
CN201310168472.3A 2012-05-07 2013-05-06 镜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895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6220 2012-05-07
JP2012106220A JP6027766B2 (ja) 2012-05-07 2012-05-07 レンズ装置
JP2012-128323 2012-06-05
JP2012128323A JP6009826B2 (ja) 2012-06-05 2012-06-05 レン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9556A true CN103389556A (zh) 2013-11-13
CN103389556B CN103389556B (zh) 2015-07-22

Family

ID=49533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6847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89556B (zh) 2012-05-07 2013-05-06 镜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89556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2480B (zh) * 2015-06-18 2017-05-11 Quick dew dissipation of the lens module
CN108037578A (zh) * 2018-01-10 2018-05-1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透镜***
CN111443411A (zh) * 2020-04-21 2020-07-24 南昌嘉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二向分光镜
CN112859277A (zh) * 2021-02-26 2021-05-28 广州立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镜头模块
TWI783388B (zh) * 2021-02-26 2022-11-11 大陸商廣州立景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鏡頭模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59895A (ja) * 1995-12-04 1997-06-20 Nikon Corp レンズ鏡筒
CN1601357A (zh) * 2001-08-31 2005-03-30 富士通显示技术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JP2008139559A (ja) * 2006-12-01 2008-06-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2008233512A (ja) * 2007-03-20 2008-10-02 Hitachi Maxell Ltd レンズユニット
CN101517448A (zh) * 2006-09-20 2009-08-26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摄像单元和应用该摄像单元的内窥镜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59895A (ja) * 1995-12-04 1997-06-20 Nikon Corp レンズ鏡筒
CN1601357A (zh) * 2001-08-31 2005-03-30 富士通显示技术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17448A (zh) * 2006-09-20 2009-08-26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摄像单元和应用该摄像单元的内窥镜
JP2008139559A (ja) * 2006-12-01 2008-06-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2008233512A (ja) * 2007-03-20 2008-10-02 Hitachi Maxell Ltd レンズユニット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2480B (zh) * 2015-06-18 2017-05-11 Quick dew dissipation of the lens module
CN108037578A (zh) * 2018-01-10 2018-05-1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透镜***
WO2019137055A1 (zh) * 2018-01-10 2019-07-18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透镜***
CN108037578B (zh) * 2018-01-10 2019-10-18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透镜***
CN111443411A (zh) * 2020-04-21 2020-07-24 南昌嘉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二向分光镜
CN112859277A (zh) * 2021-02-26 2021-05-28 广州立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镜头模块
CN112859277B (zh) * 2021-02-26 2022-08-02 广州立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镜头模块
TWI783388B (zh) * 2021-02-26 2022-11-11 大陸商廣州立景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鏡頭模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9556B (zh) 2015-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22037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JP4917060B2 (ja) 撮像ユニット及び携帯用電子機器
CN101842728B (zh) 镜头镜筒以及透镜支撑构造
CN103389556B (zh) 镜头装置
CN111835953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US7929851B2 (en) Camera module with selectable imaging units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imaging capability of camera module
US7957073B2 (en) Lens apparatus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117555191A (zh) 遮光结构与成像镜头模块
CN101162286A (zh) 观察光学***、镜筒以及照相机
CN101750853B (zh) 电子装置及取像模组
CN102967916B (zh) 能改变拍摄倍率的变焦镜筒和具有该变焦镜筒的摄像设备
JP4910454B2 (ja) レンズ鏡胴及び撮像装置
JP2007140012A (ja) 電子機器
JP6009826B2 (ja) レンズ装置
JP2015034857A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3197974A (ja) 撮像装置
US8014088B2 (en) Lens group positioning method an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JP2011215279A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CN113467043B (zh) 一种活动件、马达、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JP6027766B2 (ja) レンズ装置
US8149521B2 (en) Lens apparatus and imaging apparatus
TWI426338B (zh) 電子裝置及取像模組
CN110389421A (zh) 镜筒
KR100973004B1 (ko) 카메라 모듈
JP4873134B2 (ja) レンズ鏡胴及び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20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Imaging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