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40014B - 抗干扰的发光单元控制 - Google Patents

抗干扰的发光单元控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40014B
CN103340014B CN201180053960.9A CN201180053960A CN103340014B CN 103340014 B CN103340014 B CN 103340014B CN 201180053960 A CN201180053960 A CN 201180053960A CN 103340014 B CN103340014 B CN 1033400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ontrol signal
operating means
interfac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39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40014A (zh
Inventor
R·波克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idonicatco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Tridonicatco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idonicatco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Tridonicatco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3340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40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40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400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7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remote control
    • H05B47/18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remote control via power line carrier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发光单元(5)的操作装置(1),其中操作装置(1)具有接口电路(2)和驱动电路(3),其中,接口电路(2)根据控制信号(Vn、10)生成接口信号(21、31、41、51),并且其中,驱动电路(3)根据接口信号(21、31、41、51)驱动至少一个发光单元(5),其中,控制信号(Vn、10)是在操作装置(1)外部产生的交流电压控制信号,其中,接口电路(2)检测控制信号(Vn、10)的两个半波中的仅一个半波对上阈值的超越,并且针对每次检测到对上阈值的超越,接口电路(2)生成接口信号(21、31、41、51)中的第一信号脉冲(22、55),并且识别另一半波对下阈值的超越。

Description

抗干扰的发光单元控制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发光单元的操作装置以及用于控制发光单元的方法。
为了控制发光单元,除传统的直接用电缆连接的开关外,还公知有大量的其他的操作装置。在这些操作装置中,通常由开关向操作装置传输控制信号。操作装置接收该信号并且对发光单元执行相应的控制。该控制可以是通电或者断电,也可以是调光过程。这里所指的控制信号通常要么是电源电压,要么是数字控制信号。对于数字控制信号来说经常使用标准化的传输方法,例如DALI。
此外公知在操作装置上使用不同的控制信号,例如,DALI和电源电压。这使操作装置的大的使用灵活性成为可能。然而,特别是在控制信号传输线较长的情况下,将产生一种不可靠的开关行为,因为容性杂散干扰或者感性杂散干扰可能会触发故障电路。
德国专利公报DE19748007A1公开了一种具有接口电路的常规操作装置。其缺点是,需要较高的实施费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阐明一种用于发光单元的操作装置和一种用于操作发光单元的方法,特别是可以在信号传输线较长的情况下,用较少的实施成本实现可靠的开关行为。
该目的是根据本发明使用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的特征和独立权利要求14的特征所述的操作装置、以及根据独立权利要求8的特征所述的方法来实现的。有利的改进方案是在这里后述的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本发明涉及的用于发光单元的操作装置包括接口电路和驱动电路。接口电路根据控制信号生成接口信号。驱动电路根据接口信号控制至少一个发光单元。在这里,控制信号是在操作装置外部产生的交流电压控制信号。接口电路检测控制信号的两个半波中的仅一个半波对上阈值的超越并且针对每次检测到对上阈值的超越生成接口信号中的第一信号脉冲,并且对两个半波的另一个半波对下阈值的超越进行检测。这样可以简单且同时抗干扰地评估控制信号。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发光单元的操作装置,其中,该操作装置具有接口电路和驱动电路,其中,接口电路根据控制信号生成接口信号,并且其中,驱动电路根据接口信号驱动至少一个发光单元,其中,控制信号是在操作装置外部产生的交流电压控制信号,其中,接口电路检测控制信号的两个半波中的一个半波在至少大部分持续时间内对下阈值的超越,并且该接口电路针对每次检测到对下阈值的超越,在接口信号中产生第二信号脉冲,它的电平低于第一信号脉冲,并且在这种第二信号脉冲相继重复的情况下识别出控制信号的施加。
有利的是,接口电路还具有峰值识别电路,它能够检测对上阈值的超越和其他可选峰值。另外优选的是,接口电路包括过零识别电路,它能够检测对下阈值的超越和其他可选的控制信号的过零。这样可以进一步改善开关状态的识别。
下面根据示出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方式的附图,举例说明本发明。附图中:
图1示出了示例性的照明***;
图2示出了示例性的操作装置;
图3示出在示例性的操作装置中的示例性信号曲线;
图4示出本发明涉及的操作装置的实施例;
图5示出本发明涉及的操作装置的实施例中的第一示例性信号曲线;
图6示出本发明涉及的操作装置的实施例中的第二示例性信号曲线;
图7示出本发明涉及的操作装置的实施例中的第三示例性信号曲线;
图8示出本发明涉及的操作装置的实施例中的第四示例性信号曲线;
图9示出本发明涉及的方法的实施例。
首先根据图1-3说明以目前的发明为集成的问题、示例性的操作装置的结构和工作方式。接着借助图4-8说明本发明涉及的操作装置的结构和工作方式。最后根据图9详细说明本发明涉及的方法的工作方式。相同的元件在相似的附图部分不作重复图示和描述。
示例性的照明***包括按钮4、操作装置1和发光单元5。按钮4也可以由开关或者其他输入装置代替。按钮4与操作装置1连接。操作装置1又与发光单元5连接。发光单元5可以涉及常规的白炽灯或者荧光灯或者一个或者若干个发光二极管、LED。此外,在这里也可以应用其他发光单元。操作装置1由接口电路2和驱动电路3组成。按钮4与操作装置1的接口电路2连接。接口电路2和驱动电路3在操作装置1内彼此连接。发光单元5与操作装置1的驱动电路3连接。按钮4和操作装置1通过导线彼此连接。此外,操作装置1可以持久地通过供电连接线与电源电压连接,从该电源电压给驱动电路3供电,用于给发光单元5供电。
按钮4一旦其被按下,就使电源电压与操作装置1的接口电路2接通。如果按钮4未被按下,则在按钮4和接口电路2之间的线路断开。无论开关4***作与否,都能够在该线路上产生杂散干扰。
接口电路2评估线路上的信号并且由此确定按钮4的开关操作。根据该开关操作,接口电路2产生接口信号并且将其向驱动电路3传送。驱动电路根据该接口信号驱动发光单元5。在此,接口电路2仅确定按钮4的开关状态并且将其转换为接口信号。首先驱动电路3从接口信号中的向其传送的开关状态确定要执行的开关操作。这样驱动电路3使用例如操作持续时间、操作序列或者操作节奏作为要执行的控制过程的指示。因此接口信号为驱动电路3预先规定参考值。
图2示出示例性的接口电路,其也可以用于如图1所示的照明***中。接通的电源电压Vn通过例如20Ω的电阻器R7a提供给整流电路100。此整流电路100由四个二极管D1a、D2a、D3a、D4a组成。它们以常见的桥式整流电路形式接地。整流后的信号提供给过零识别电路101。该过零识别电路101由两个晶体管Q1a、Q2a和两个电阻器R1a、R2a组成。晶体管Q1a的发射极和例如332Ω的电阻器R1a直接与整流后的信号连接。电阻器R1a还与晶体管Q1a的基极和晶体管Q2a的发射极连接。晶体管Q1a的集电极又与晶体管Q2a的基极和例如150KΩ的电阻器R2a连接。晶体管Q2a的集电极还与电阻器R2a的另一端连接。信号在该位置离开过零识别电路。离开过零识别电路后,该信号通过另一个二极管Z3a提供给光电耦合器Q4a。该光电耦合器Q4a通过另一个例如10KΩ的电阻器R3a与例如为15V的供电电压V2连接。接口信号可以从光电耦合器Q4a的未图示的二次侧提取。
每次当施加的信号过零时,过零识别电路101生成一个脉冲。根据电压过零点的陡度产生不同的宽脉冲。这种脉冲通常具有100微秒的持续时间。这样的脉冲能够很好地通过光电耦合器Q4a进行传输。
图3示出接口电路中的示例性的信号曲线,例如如图2所示的接口电路。控制信号10具有50Hz的频率,相应周期为20ms。接口信号11仅在控制信号10过零时具有单个的脉冲12。这里表示的是无干扰的情况。可以从现在起鉴于所识别的过零来评估位于光电耦合器Q4a的二次侧的接口信号。根据所识别的连续不断的过零可以由此推断按钮的操作,因为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例如在400微秒到1000微秒的区间内)向接口电路供给电源电压。
由于干扰而会在控制信号的过零区域内产生较陡的信号曲线。在这种情况下脉冲持续时间强烈减少。这会甚至于使得图2所示的光电耦合器Q4a不再能按规定来传输信号。
为了检测过零,通常规定电源电压的振幅在-6.5V到6.5V的阈值内。该阈值不应被更改,因为有利的是,该接口还应该用于数字DALI信号,并且数字式低信号在DALI的情况下低于6.5V。也就是说,本发明涉及的问题尤其针对用于发光单元的操作装置的接口,它们既可以用来处理数字信号也可以用于处理交流电压信号。
因此可能在这种操作装置中发生不能识别过零的情况,这将导致错误的驱动,其在很大程度上可导致,当多个装置由同一个按钮操作激活时,由于在信号传输线路上的不同干扰,可能会对与同一个按钮或者开关相连接的装置执行不同的驱动。如果除了检测过零,增加对电源电压的峰值区的检测,则可以避免上述问题。例如,除了在接口信号中的过零区域内的相对较短的脉冲以外,还分别在电源电压的最大值区域内产生相对较长的峰值,这会改善控制可靠性。
然而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即电源振幅的大小不同时,在电源电压的峰值区域内产生不同长度的脉冲。此外在断路情况下,即在未按下按钮或者未接通开关的情况下,容性地耦合一个电压,该电压使得生成的信号不再能够与在接通开关或者按下按钮时产生的信号区分开。特别是在线路很长的情况下,当断路发生时,会出现开关错误。
图4示出了本发明涉及的用于发光单元的操作装置的实施方式。与图2所示的操作装置一样,接通的电源电压Vn通过例如20Ω的电源电阻器Rnetz供给整流电路200。该整流电路200在很大程度上与图2所示的整流电路100相对应。四个二极管D1-D4以常见的桥式整流电路的形式接地。整流后的控制信号从整流电路200向过零识别电路201传输。该过零识别电路201大体上与图2的过零识别电路101相对应。该整流后的信号被施加至例如332Ω的第一电阻器R1和第一晶体管Q1的发射极。电阻器R1的另一端与该第一晶体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一晶体管Q1的集电极与第二晶体管Q2的基极连接。另外,第一晶体管Q1的基极与第二晶体管Q2的发射极连接。此外,第二晶体管Q2的基极还与例如150kΩ的第二电阻器R2的第一端连接。该第二电阻器R2接地。该过零识别电路的输出信号施加在晶体管Q2的集电极上并且由它提供给齐纳二极管Z2。
控制信号Vn通过电源电阻器Rnetz还提供给峰值识别电路202。该控制信号首先通过齐纳二极管Z1。因为齐纳二极管Z1由于具有预定的击穿电压而构成阈值开关并且只有在超过预定阈值电压时才能导通,所以只有超过交流电压信号的两个半波中的一个半波的预定上阈值的峰值通过齐纳二极管Z1。低于齐纳二极管Z1的击穿电压的信号部分,即低于预定上阈值的信号部分不再进行进一步传输。这特别包括交流电压信号Vn的第二半波。在这里,也可以用电阻分压器来代替齐纳二极管Z1,电阻分压器按照晶体管Q3的阈值电压确定尺寸。
通过例如100kΩ的欧姆电阻器R4,把生成的信号提供给晶体管Q3的基极。晶体管Q3的发射极通过例如10kΩ的欧姆电阻器R5将信号反馈到晶体管Q3的基极并且还接地。收到该反馈的晶体管Q3生成规则的矩形脉冲形状。峰值识别电路202的输出信号施加在晶体管Q3的集电极上,并且由它同样提供给齐纳二极管Z2。
施加在齐纳二极管Z2上的信号也和图2中所示一样通过光电耦合器Q4向驱动电路传输,光电耦合器Q4通过例如7.5kΩ的欧姆电阻器R3被供给3.3V的供电电压V1。接口信号的实际传输通过光电耦合器Q4的这里未图示的二次侧进行。
图4的接口电路的产生信号可以在图5中看到。因此图5示出控制信号10,同时示出接口信号21,接口信号21与光电耦合器的输出信号相对应。为了方便查看,这两个信号使用不同的比例尺。此时接口信号21既具有位于控制信号10的过零处的脉冲23,也具有位于控制信号10的正半波的峰值区域内的宽脉冲22(即在超过上阈值的情况下)。通过峰值识别电路202与整流电路200的反相输入端口相连通,将会生成一个处于交流电压信号10的负半波的高度的宽脉冲22。
在控制信号10的过零处生成脉冲23,因为只有当控制信号10的电压超过了一定电位(既在正方向也在负方向)时,过零识别电路201结合齐纳二极管Z2一起使得有电流通过。只要控制信号10的电压如此小,使得因为未达到齐纳二极管Z2的阈值电压,所以过零识别电路201结合齐纳二极管Z2一起使得在光电耦合器Q4的一次侧没有电流通过,光电耦合器Q4在二次侧就不导通,因此在二次侧施加具有高电平(23)的接口信号21,其被解释为逻辑“1”。
当控制信号10的电压超过了一定电位(后面称为下阈值)(由于整流器D1-D4既在正方向也在负方向)时,流经过零识别电路201的电流足够使齐纳二极管Z2导通,并有电流流经光电耦合器Q4的一次侧,由此使光电耦合器Q4在二次侧导通。因此在二次侧施加具有低电平24的接口信号21,其被解释为逻辑“0”。如果按下按钮并且控制信号10的电压不是恰好非常接近过零,则由于与齐纳二极管Z2连接的过零识别电路201的激活而使电流流经光电耦合器Q4的一次侧并且光电耦合器Q4在二次侧导通。因此在二次侧施加具有低电平24的接口信号21,其被解释为逻辑“0”。
在由于按钮被按下而施加电源电压的情况下,因此在负半波期间针对该半波的大部分施加具有低电平24的接口信号21,其可以被解释为逻辑“0”。优选地由此施加电源电压,即针对接口信号21,总是在差不多为一个电源半波的持续时间,即至少9ms,施加具有低电平24的信号。因此通过评估施加具有低电平24的信号的较长阶段(即逻辑“0”的接收)来判断电源电压的施加,即按钮的操作。
当按钮未被按下,即处于断路状态时,在相对较长的线路中能够耦合容性干扰信号。然而该耦合的电源电压永远达不到齐纳二极管Z1的开关阈值,以致该支路决不会被激活,也就是说晶体管Q3绝不会导通,它把齐纳二极管Z2前面的开关点拉到0V电压。
相反,双极耦合的干扰电压仅在具有二极管D1-D4的整流器后面的分支内起作用,只要耦合的电压至少足够使得该电压超过下阈值,由此过零识别电路201结合齐纳二极管Z2一起允许电流通过即可。
因此,控制信号Vn的每一个整流过的半波从超过下阈值起借助晶体管Q1和Q2在光电耦合器Q4的输入端口产生一定的电流流动。通过光电电耦合器Q4的一次侧的电流流动在输出侧被解释为逻辑“0”(对应DALI标准,其在高状态下传输大于0V的电压)。不过此类具有逻辑“0”的信号的持续时间仅限制在5ms范围内。也就是说干扰信号在未按下开关的情况下,在应用根据过零相关现有技术的检测情况下,使电流可以在每一个半波中流动,其在输出侧可以解释为过零。
图6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根据图4所示的操作装置在断路状态下的示例性的信号曲线以及容性干扰的信号曲线。容性耦合电源电压31相对于控制信号10具有90°的相移。由于在此情况下,未按下按钮,所以接口电路检测不到实际的电源电压10的过零。取而代之,可检测到接口信号30中的容性耦合信号31的过零,其中,该信号与光电耦合器的输出信号相适应。由此在接口信号中产生脉冲32、33。然而因为在接口信号中不存在与每个半波超过上阈值(峰值)相对应的长脉冲,或/和在接口信号中不存在持续不断的具有低电平的相位,所以后继的驱动电路不将该信号识别为有效信号,从而不能作为开关或者按钮的操作的提示。
相反当通过按压开关或者按钮,施加真正的电源电压作为控制信号时,齐纳二极管Z1的接通阈值(上阈值)被超过并且晶体管Q3导通,由此齐纳二极管Z2前方的点具有0V的电压,其在接口信号30的输出侧中解释为逻辑“1”。在相反极性的半波中,上述电路分支无此效应,也就是说晶体管Q3不会导通。相反在该半波中由于过零识别电路201与齐纳二极管Z2连通,借助晶体管Q1、Q2针对大部分该电源半波始终供给电流的流动,其在输出侧解释为逻辑“0”。
因此仅在施加真正的电源电压并且在不存在耦合干扰电压的情况下,才产生不同极性的半波之间的区别。仅在一个半波的情况下,才会由于上部电路分支的激活在输出侧施加逻辑“1”。相反,当存在耦合干扰电压时,与半波的极性无关,取决于耦合的干扰电压的振幅总是在明显少于电源半波的持续时间的时间段内流过电流,也就是说,当电流流动时在输出侧总是施加逻辑“0”。
仅在有意地施加电源电压时,才能够在第一半波内产生持续时间超过例如9ms的阈值的逻辑“0”。当滤除掉过零时,具有逻辑“0”的电平的脉冲,即具有低电平的脉冲持续至少10ms。此外仅在有意地施加电源电压时,才可能激活具有齐纳二极管的上部电路分支。也就是说在干扰电压存在的情况下,在每一半波内,在明显短于电源半波的持续时间的时间段内在一次侧流过电流。通过对按钮的操作,而产生电源电压信号,在此情况下,在至少每一第二半波中,下分支201内流过电流,该过程几乎占据该半波的全部持续时间,并且在每一第二半波(规定的持续时间)中,没有电流流过光电耦合器,其中电源振幅超过齐纳二极管Z1的阈值电压。因此为鉴别开关的操作状态规定,只要超过规定的例如-6.5V或者+6.5V的阈值,则在每一第二半波的某个规定部分内,光电耦合器Q4的一次侧没有电流流过,和/或在另一半波内始终有电流流过光电耦合器。
因此还可以由接口电路2检测在控制信号10的两个半波之一的至少大部分持续时间内对下阈值的超越,并且针对每次检测到对下阈值的超越,接口电路2生成接口信号21内的一个低电平的信号脉冲24,通过多个这种低电平的信号脉冲24重复连续出现,来识别控制信号10的施加。
图7示出如图4所示的本发明涉及的操作装置的示例性的信号曲线,其中,电路处于断路状态,导线长350m。在接口电路的输入端口处未施加控制信号10。取而代之,仅施加耦合信号41。接口信号40的脉冲42、43在使用长导线的情况下总是很短。在此情况下,可以区分刻意施加的电源电压和耦合信号。
与此相对应,图8示出由处于断路状态的电路产生的信号曲线,其中导线长为550m。在此,耦合信号51的峰值54达到某数值,此数值大小超过图4所示的齐纳二极管Z1的击穿电压。因此也和施加电源信号10的情况相同,在耦合信号51的一个半波的区域内可生成脉冲55。另外在耦合信号51的过零区域内产生脉冲52、53。同时,不再能够区分耦合信号51和施加的电源电压信号10。特别是,由于电源电压信号10和耦合信号51之间的相移会导致不同的连接设备的异步性,并出现故障电路。不过对于发光或者照明设施来说,大于500m的导线长度并不多见,因此不必进一步关注这种情况。
图9示出本发明涉及的方法的实施方式。在第一个步骤300中,检测控制信号的两个半波中的一个半波的峰值。超过阈值电压的所有值都可作为峰值。在第二步骤301中对控制信号进行整流。整流后的控制信号由持续不断的具有相同符号的半波组成。
在第三步骤302中,提供了不同的可选方案,可以通过确定整流后的控制信号的零点来检测控制信号的过零。同时,在另外一种可选的方案中也可以简单地滤除控制信号的过零(例如通过滤除持续时间低于150μs的脉冲)。在第四步骤303中,将已确定的峰值(对上阈值的超越)和下部支路202的激活信息以及可选的已确定的过零信息包括在同一个接口信号中。在第五步骤304中对接口信号进行评估,其中涉及对逻辑状态和与此相关的开关操作的评估。在第六步骤305中,根据在前面的步骤中确定的控制要求对发光单元进行控制。
本发明不限于所示实施方式。可以根据本发明控制不同类型的发光单元。同时也可以考虑使用非常规的输入设备,例如触摸屏。所有上述特征或者在附图中表示的特征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都可以有利地彼此任意组合。

Claims (17)

1.一种用于发光单元(5)的操作装置(1),
其中,所述操作装置(1)具有接口电路(2)和驱动电路(3),
其中,所述接口电路(2)根据控制信号(Vn、10)生成接口信号(21、31、41、51),并且
其中,所述驱动电路(3)根据所述接口信号(21、31、41、51)控制至少一个所述发光单元(5),
其中,所述控制信号(Vn、10)是在所述操作装置(1)外部产生的交流电压控制信号,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口电路(2)检测所述控制信号(Vn、10)的两个半波中的仅一个半波对上阈值的超越,其中所述上阈值大于零,并且针对每次检测到对所述上阈值的超越,所述接口电路(2)生成所述接口信号(21、31、41、51)中的第一信号脉冲(22、55),其中,所述接口信号(21、31、41、51)还包括位于所述控制信号(Vn、10)的每个过零处的脉冲(23、53),并且其中所述第一信号脉冲位于所述控制信号的正半波的峰值区域内,
并且其中,所述接口电路(2)在所述两个半波的另一个半波的至少大部分持续时间检测所述两个半波中的所述另一个半波对下阈值的超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号(Vn、10)具有第一开关状态和第二开关状态,
所述第一开关状态是指所述交流电压信号持续存在,所述第二开关状态是指无所述交流电压信号存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操作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口电路(2)包括峰值识别电路(202),
所述峰值识别电路(202)识别所述控制信号(Vn、10)的正半波或负半波对所述上阈值的超越,以及
所述峰值识别电路(202)生成所述接口信号(21、31、41、51)中的所述第一信号脉冲(22、5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号脉冲(22、55)具有至少1ms的长度,以及
所述第一信号脉冲(22、55)具有最长为10ms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号脉冲(22、55)具有至少为3ms的长度,以及
所述第一信号脉冲(22、55)具有最长为8ms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口电路(2)包括过零识别电路(201),
所述过零识别电路(201)与齐纳二极管(Z2)相连,识别所述控制信号(Vn、10)对所述下阈值的超越,
所述过零识别电路(201)针对每次检测到所述控制信号(Vn、10)对所述下阈值的超越,生成所述接口信号(21、31、41、51)中的低电平的第二信号脉冲(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操作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号脉冲(24)具有至少9ms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操作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号脉冲(24)具有至少9.5ms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口电路(2)包括整流电路(200),以及
所述整流电路(200)对所述控制信号(Vn、10)进行整流。
10.一种用于操作发光单元(5)的方法,
其中,根据控制信号(Vn、10)生成接口信号(21、31、41、51),并且其中,根据所述接口信号(21、31、41、51)控制所述发光单元(5),其中,所述控制信号(Vn、10)是在操作装置(1)外部产生的交流电压控制信号,
其特征在于,
检测所述控制信号(Vn、10)的两个半波中的仅一个半波对上阈值的超越,并且
针对每次检测到对所述上阈值的超越,生成所述接口信号(21、31、41、51)中的第一信号脉冲(22、55),其中,所述接口信号还包括位于所述控制信号的每个过零处的脉冲(23、53),并且所述第一信号脉冲位于所述控制信号(Vn、10)的正半波的峰值区域内,其中,所述上阈值大于零,
并且在所述两个半波的另一个半波的至少大部分持续时间检测所述两个半波中的另一个半波对下阈值的超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号(Vn、10)具有第一开关状态和第二开关状态,
所述第一开关状态是指所述交流电压信号持续存在,
所述第二开关状态是指无所述交流电压信号存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号脉冲(22、55)具有至少1ms的长度,
所述第一信号脉冲(22、55)具有最长为10ms的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号脉冲(22、55)具有至少3ms的长度,
所述第一信号脉冲(22、55)具有最长为8ms的长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控制信号(Vn、10)的过零进行识别,以及
针对每次检测到对所述下阈值的超越,生成所述接口信号(21、31、41、51)中的第二信号脉冲(24)。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号脉冲(24)具有至少9ms的长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号脉冲(24)具有至少9.5ms的长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控制信号(Vn、10)进行整流。
CN201180053960.9A 2010-11-09 2011-11-04 抗干扰的发光单元控制 Active CN1033400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0043613.5 2010-11-09
DE102010043613A DE102010043613A1 (de) 2010-11-09 2010-11-09 Störsichere Leuchtmittelsteuerung
PCT/EP2011/069456 WO2012062664A1 (de) 2010-11-09 2011-11-04 Störsichere leuchtmittelsteuer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40014A CN103340014A (zh) 2013-10-02
CN103340014B true CN103340014B (zh) 2016-03-16

Family

ID=44999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3960.9A Active CN103340014B (zh) 2010-11-09 2011-11-04 抗干扰的发光单元控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79521B2 (zh)
EP (1) EP2638783B1 (zh)
CN (1) CN103340014B (zh)
DE (2) DE102010043613A1 (zh)
WO (1) WO20120626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16197U1 (de) * 2015-02-12 2019-03-15 Tridonic Gmbh & Co Kg Betriebsgerät für ein Leuchtmittel,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Betriebsgeräts
DE102016224349A1 (de) * 2016-12-07 2018-06-07 Tridonic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Identifizieren des Typs einer einem Betriebsgerät für Leuchtmittel zugeführten Versorgungsspannung
US10439509B1 (en) * 2018-12-07 2019-10-08 Varroc Engineering Limited Circuit for generating a control voltage depending on voltage phase of an input signal
US11602022B2 (en) * 2020-12-23 2023-03-07 B/E Aerospace, Inc. Isolated voltage detection with current limiter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23858A1 (de) * 1997-10-30 1999-05-14 Tridonic Bauelemente Gmbh Schnittstelle für ein lampenbetriebsgerät
CN101568222A (zh) * 2008-04-21 2009-10-28 纵领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荧光灯两线制调光控制方法及其调光控制装置
WO2009156952A1 (en) * 2008-06-26 2009-12-30 B.S.N Pro Ltd. Electrical device control
CN201374864Y (zh) * 2009-03-03 2009-12-3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切换式调光架构的电子镇流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20023B1 (en) * 1985-10-08 1993-07-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magnetic memory device
US5640143A (en) * 1995-02-06 1997-06-17 Mytech Corporation Occupancy senso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FR2767017B1 (fr) * 1997-07-31 1999-10-15 Sgs Thomson Microelectronics Circuit limiteur de courant d'appel
TWI268123B (en) * 2004-03-18 2006-12-01 Logah Technology Corp Feedback sampling control circuit for lamp driving system
JP4430084B2 (ja) * 2007-02-28 2010-03-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Led発光装置及びled発光装置を用いた機器及び灯具
EP2104401B1 (en) * 2008-03-17 2013-08-14 Universal Lighting Technologies, Inc. Zero crossing detection of line voltage/current of variable amplitude
TWI495389B (zh) * 2008-09-05 2015-08-01 Eldolab Holding Bv 以發光二極體為光源之照明系統
WO2011135098A1 (de) * 2010-04-30 2011-11-03 Tridonic Gmbh & Co Kg Spannungsfeste schnittstellenschaltu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23858A1 (de) * 1997-10-30 1999-05-14 Tridonic Bauelemente Gmbh Schnittstelle für ein lampenbetriebsgerät
CN101568222A (zh) * 2008-04-21 2009-10-28 纵领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荧光灯两线制调光控制方法及其调光控制装置
WO2009156952A1 (en) * 2008-06-26 2009-12-30 B.S.N Pro Ltd. Electrical device control
CN201374864Y (zh) * 2009-03-03 2009-12-3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切换式调光架构的电子镇流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62664A1 (de) 2012-05-18
CN103340014A (zh) 2013-10-02
US20130293132A1 (en) 2013-11-07
DE102010043613A1 (de) 2012-05-10
DE112011103714A5 (de) 2013-08-08
EP2638783B1 (de) 2018-02-21
EP2638783A1 (de) 2013-09-18
US9179521B2 (en) 2015-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18530B2 (en) LED light controller system and method
US7391168B1 (en) Digital control of electronic ballasts using AC power lines as a communication medium
US7336463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mming service loads
EP2604095B1 (en) Interface circuit for a lighting device
CN103340014B (zh) 抗干扰的发光单元控制
US1084539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load coupling and for detecting a load type
TWI574580B (zh) 用於控制相控負載的導通角度的調光器系統及方法
US20090027175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C Systems
US7855518B2 (en) Dimming algorithms based upon light bulb type
CN104904318A (zh) 用于经由负载电路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照明***
AU2017314486B2 (en) A signalling method for dimmers controlling a load
CN106796254B (zh) 供电电压探测装置和用于探测供电电压的方法
US2018021720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switching circuitry failure
EP2104240B2 (en) Digital control of electronic ballasts using AC power lines as a communication medium
CN105098805B (zh) 一种电压过零投切控制验证方法及投切控制装置
CN102820789B (zh) 交流电零火线识别转换电路
US9854649B2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lamps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US20110194856A1 (en) Control for a device
CN204256983U (zh) 一种交通信号灯故障检测电路
JP6211369B2 (ja) 電力線通信方式
WO2017089120A1 (en) A driver circuit
CN203759232U (zh) 退磁检测电路及应用该电路的恒流驱动器
CN206023352U (zh) 一种总线电源及供电***
CN106413176B (zh) 照明设备的调光
CN108848596B (zh) 一种兼容可控硅调光器的led应急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