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5616A - 感应加热煮饭器 - Google Patents

感应加热煮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15616A
CN103315616A CN2013100937024A CN201310093702A CN103315616A CN 103315616 A CN103315616 A CN 103315616A CN 2013100937024 A CN2013100937024 A CN 2013100937024A CN 201310093702 A CN201310093702 A CN 201310093702A CN 103315616 A CN103315616 A CN 1033156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sheet
pot
eddy
pan
current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937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奥田直
新田浩朗
桐石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15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56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感应加热煮饭器,能抑制锅中的加热不均,提高煮饭性能。在感应加热煮饭器中,锅(2)具备:使用高热传递材料的锅主体(2a);和与锅主体的底部接合的使用磁性金属材料的磁性板(16),所述感应加热煮饭器构成为,所述锅的底部的锅底面外周区域(2b)比锅底面内周区域(2c)接近所述加热线圈(5)。

Description

感应加热煮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一般家庭、餐馆等中用于煮饭的感应加热煮饭器。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感应加热煮饭器,已知如下结构:其具备产生用于对锅进行加热的感应磁场的加热线圈,加热线圈具有对锅的底部进行加热的底部侧线圈、和对锅的底部与侧面部分之间的斜面部分进行加热的外周部侧线圈,从而立体地对锅进行加热。
另外,在以往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已知如下技术:在加热线圈的下部具备铁氧体磁心、以及支承加热线圈和铁氧体磁心的线圈基座,以便立体地对锅进行加热,加热线圈、铁氧体磁心及线圈基座利用树脂嵌件成型,从而一体成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61986号公报
然而,如上所述,由于采用为了立体地加热锅而一体成型的加热部,所以存在利用以往的嵌件成型技术需要昂贵的嵌件成型装置等课题,难以廉价地制造煮饭器。
另一方面,若将加热锅的加热线圈形成为大致平面形状,则能够廉价地构成,但加热线圈所产生感应磁场集中于锅的底部的中心,具有在锅中产生加热不均、煮饭性能降低的课题。
另外,在利用大致平面形状的加热线圈加热锅的情况下,存在如下课题:由于加热集中于锅的底部的中心,所以锅的侧面部分的温度难以上升,在这一点上也降低了煮饭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以往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抑制锅中的加热不均、提高煮饭性能的感应加热煮饭器。
为解决上述以往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的课题,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煮饭器具备:主体;锅,其装卸自如地收纳于所述主体内;加热线圈,其与所述锅的底部对置配置,具有大致平面形状,用于产生对所述锅进行加热的感应磁场;逆变器,其对所述加热线圈施加高频电流;以及控制部,其控制向所述加热线圈施加的高频电流,所述锅具备:使用高热传递材料的锅主体;和与所述锅主体的底部接合的使用磁性金属材料的磁性板,所述感应加热煮饭器构成为,所述锅的底部的锅底面外周区域比锅底面内周区域接近所述加热线圈。
根据本发明,锅的底部的锅底面外周区域以比锅底面内周区域接近加热线圈的方式进行配置,因此,锅的底部的锅底面外周区域受到的磁通密度增高,在加热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磁场不会集中加热锅的底部的锅底面内周区域,从而能够抑制锅中的加热不均,提高煮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煮饭器的侧剖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煮饭器的锅、加热线圈和分隔板的侧剖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煮饭器的锅的侧剖视图和仰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煮饭器的锅的侧剖视图和仰视图。
标号说明
1:主体;
2:锅;
2a:锅主体;
2b:锅底面外周区域;
2c:锅底面内周区域;
5:加热线圈;
7:逆变器;
8:控制部;
16:磁性板;
16a:孔;
16b:磁性板外周区域;
16c:磁性板内周区域;
16d:长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的第一方式的感应加热煮饭器具备:
主体;
锅,其装卸自如地收纳于所述主体内;
加热线圈,其与所述锅的底部对置配置,具有大致平面形状,用于产生对所述锅进行加热的感应磁场;
逆变器,其对所述加热线圈施加高频电流;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向所述加热线圈施加的高频电流,
所述锅具备:使用高热传递材料的锅主体;和与所述锅主体的底部接合的使用磁性金属材料的磁性板,
所述锅的底部的锅底面外周区域以比锅底面内周区域接近所述加热线圈的方式进行配置。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第一方式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锅的底部的锅底面外周区域以比锅底面内周区域接近加热线圈的方式进行配置,因此,锅的底部的锅底面外周区域受到的磁通密度增高,在加热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磁场不会集中加热锅的底部的锅底面内周区域,从而能够抑制锅中的加热不均,提高煮饭性能。
另外,在本发明涉及的第一方式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通过集中加热锅的底部的锅底面外周区域,能够加速从锅的底部向侧面部分的热传递,对锅立体地加热,提高煮饭性能。
而且,在本发明涉及的第一方式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具有加热线圈的成型、支承容易的结构,能够廉价地制造感应加热煮饭器。
本发明涉及的第二方式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第一方式的所述锅的底部,所述锅底面内周区域以比所述锅底面外周区域向竖直上方抬起的方式弯曲。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第二方式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在加热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磁场不会集中加热锅的底部的锅底面内周区域,从而能够抑制锅中的加热不均,提高煮饭性能。
本发明涉及的第三方式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第一方式的所述锅的底部,将以内侧底面的长度的大致1/2为通过所述内侧底面的中心的长度的圆形区域作为所述锅底面内周区域,并且将所述内侧底面的剩余的环状区域作为所述锅底面外周区域。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第三方式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能够对锅的底部的锅底面外周区域和锅底面内周区域均匀地加热,提高煮饭性能。
在本发明涉及的第四方式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方式的所述磁性板具有多个孔,且所述磁性板中的磁性板外周区域与磁性板内周区域相比,所述磁性板的单位面积的所述多个孔的开口面积之和小。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第四方式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关于由在加热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磁场引起的在磁性板中流动的涡电流,由于磁性板外周区域的磁性板的单位面积的多个孔的面积之和比磁性板内周区域的磁性板的单位面积的多个孔的面积之和小,所以在磁性板外周区域流过更多的涡电流。因此,在第四方式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构成为,磁性板外周区域比磁性板内周区域容易产生感应加热。
另外,在第四方式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在加热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磁场不会集中于锅的底部的锅底面内周区域,从而能够抑制加热不均,提高煮饭性能。
而且,在第四方式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通过集中加热锅的底部的锅底面外周区域,能够加速从锅的底部向侧面部分的热传递,对锅立体地加热,提高煮饭性能。
在本发明涉及的第五方式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也可以是:所述第四方式的所述磁性板的所述磁性板外周区域的所述孔的数量比所述磁性板内周区域的所述孔的数量少。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第五方式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关于由在加热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磁场引起的在磁性板中流动的涡电流,由于磁性板外周区域的孔的数量比磁性板内周区域的孔的数量少,所以在磁性板外周区域流过更多的涡电流。因此,在第五方式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构成为,磁性板外周区域比磁性板内周区域容易产生感应加热。
另外,在第五方式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在加热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磁场不会集中于锅的底部的锅底面内周区域,从而能够抑制加热不均,提高煮饭性能。
而且,在第五方式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通过集中加热锅的底部的锅底面外周区域,能够加速从锅的底部向侧面部分的热传递,对锅立体地加热,提高煮饭性能。
在本发明涉及的第六方式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也可以是:所述第四方式的所述磁性板的所述磁性板外周区域的各个所述孔的开口面积比所述磁性板内周区域的各个所述孔的开口面积小。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第六方式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关于由在加热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磁场引起的在磁性板中流动的涡电流,由于磁性板外周区域的各个孔的开口面积比磁性板内周区域的各个孔的开口面积小,所以在磁性板外周区域流过更多的涡电流。因此,在第六方式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构成为,磁性板外周区域比磁性板内周区域容易产生感应加热。
另外,在第六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在加热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磁场不会集中于锅的底部的锅底面内周区域,从而能够抑制加热不均,提高煮饭性能。
而且,在第六方式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通过集中加热锅的底部的锅底面外周区域,能够加速从锅的底部向侧面部分的热传递,对锅立体地加热,提高煮饭性能。
在本发明涉及的第七方式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方式至第六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所述磁性板的所述磁性板内周区域具有从所述锅的中心沿半径方向较长地延伸的多个长形孔。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涉及的第七方式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关于由在加热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磁场引起的在磁性板中流动的涡电流,能够遮断在磁性板的圆周方向流动的涡电流,从而在磁性板内周区域涡电流难以流动。因此,在第七方式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构成为,磁性板内周区域与磁性板外周区域相比,不容易进行感应加热。
另外,在第七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在加热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磁场不会集中于锅的底部的锅底面内周区域,从而能够抑制加热不均,提高煮饭性能。
而且,在第七方式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通过集中加热锅的底部的锅底面外周区域,能够加速从锅的底部向侧面部分的热传递,对锅立体地加热,提高煮饭性能。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作为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煮饭器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感应加热煮饭器的结构,也包括基于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技术思想等同的技术思想而构成的感应加热装置。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所附的图1和图2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煮饭器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煮饭器的侧剖视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的锅和加热线圈等的侧剖视图。
在图1中,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的主体1形成为竖直上方的上表面开口的大致圆筒状。在主体1的内部具备作为锅收纳部的保护框10,并且构成为在该保护框10的内部能够收纳锅2。锅2相对于保护框10装卸自如,在锅2的内周面绘有作为水量的标记的水位线。并且,保护框10以内置锅2和配置于锅2的正下方的加热线圈5的方式设于主体1的内部。
如图1所示,加热线圈5配设成与锅2的底部对置,并构成为大致平面形状。在加热线圈5的下表面设有铁氧体磁心(ferrite)14,利用铁氧体磁心14对加热线圈5所产生的感应磁场进行集束。另外,在锅2和加热线圈5之间设有分隔板15。
向加热线圈5输入来自逆变器7的高频电流,作为控制单元的控制部8控制逆变器7来确定应输入至加热线圈5的高频电流。这样向加热线圈5输入期望的高频电流,从而对锅2进行加热。
在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在主体1的上部开闭自如地安装有盖3。盖3经由铰链3a转动自如地安装于保护框10的后部(背面侧),利用转动弹簧向打开方向对盖3施力。在盖3中与铰链3a对置的相反侧的前部(正面侧)设有卡合部(未图示),并配设有勾扣(未图示),所述勾扣转动自如地轴支承于处于保护框10的前方侧(正面侧)的主体1。构成为该勾扣与盖3的卡合部卡合,来维持盖3的关闭状态。当勾扣这样地卡合于盖3的卡合部时,盖3不会被打开,利用勾扣禁止打开,从而主体1内的锅2成为封闭状态。
如图1所示,在盖3的下部配设有具有蒸汽口4b的内盖4,在煮饭中和保温中,所述蒸汽口4b用于排出在锅2内产生的蒸汽。在内盖4的蒸汽口4b的上方配设有筒状的蒸汽筒11。蒸汽筒11具有用于经由蒸汽口4b将主体外部和主体内部连通的蒸汽筒口11a。
在蒸汽筒11和内盖4之间配设有蒸汽口衬垫6,从而在盖3的内部确定了蒸汽排出路径,所述蒸汽排出路径用于将在锅2内产生的蒸汽从内盖4的蒸汽口4b通过蒸汽筒11的蒸汽筒口11a排出至装置外部。通过将蒸汽口衬垫6设于盖3的内部,防止从锅2内通过蒸汽口4b后的蒸汽流出至盖3的内部的蒸汽排出路径之外。
另外,在内盖4的外周部分配设有内盖衬垫4a,当盖3关闭时,所述内盖衬垫4a与安装于保护框10内的锅2的凸缘部分(锅2的外周部分)的上表面抵接。在煮饭中和保温中,该内盖衬垫4a防止在锅2内产生的蒸汽从内盖4的蒸汽口4b以外流出至外部。
作为锅温度检测单元的锅温度检测部9配设成与锅2的外侧底面的大致中心部抵接,利用来自锅2的热传递检测锅2的温度。作为盖温度检测单元的盖检测部12配设成与盖3的内盖4抵接,利用来自内盖4的热传递检测锅2的温度。
设于盖3的上表面的操作显示部13是供使用者操作的部位,以便使用者选择该感应加热煮饭器的各种煮饭模式等,并且,操作显示部13用于向使用者报告该感应加热煮饭器的各种动作状态等。
在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可以构成为:使用树脂制外壳材料作为主体1、盖3和蒸汽筒11,使用树脂制板材作为分隔板15,使用金属制板材作为内盖4,使用橡胶制衬垫作为内盖衬垫4a和蒸汽口衬垫6。另外,作为实施方式1中的加热线圈5的材料,使用将利兹线捆束形成为线圈状而成的材料。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使用高频逆变器装置作为逆变器7,并使用微型计算机作为控制部8。而且,使用热敏电阻作为实施方式1中的锅温度检测部9和盖温度检测部12,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各个被测定物的温度。作为主体1内的保护框10可以由铝材成型构成。可以使用触摸面板构成为设于盖3的上表面的操作显示部13。利用如上所述的结构,能够容易地构成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的各个要素。
图2示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的锅、加热线圈和分隔板的侧剖视图。
在图2中,锅2具备锅主体2a和与该锅主体2a的底部接合的磁性板16。而且,如图2所示,在锅2的底部,将锅2的内侧底面的从中心起半径为T2的圆形区域定义为锅底面内周区域2c,将锅2的内侧底面的剩余的环状区域定义为锅底面外周区域2b。另外,锅2的侧面部分定义为锅侧面区域2d。在实施方式1中,设锅2的内侧底面的半径为T1,锅底面内周区域2c和锅底面外周区域2b具有如下关系。
2×T2≥T1
即,在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在锅2的底部,将以内侧底面的长度(2×T1)的1/2为通过内侧底面的中心的直径的长度的圆形区域作为锅底面内周区域2c,将内侧底面的剩余的环状区域作为锅底面外周区域2b。而且,在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说明锅底面内周区域2c的直径(2×T2)是锅2的内侧底面的长度的1/2的情况,但不必精确地是1/2,可以根据该感应加热煮饭器的规格和锅的形状适当设定。作为锅2的底部形状不特别限定于圆形,在大致四边形状等锅中也可以应用本发明,并将锅的底部的实质的被加热区域形成为圆形的内侧底面,锅底面外周区域2b及锅底面内周区域2c可根据锅形状适当设定。
在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如图2所示,具有如下弯曲形状:锅2的底面的中心部分(锅底面内周区域2c)向竖直方向的上方抬起,外周部分(锅底面外周区域2b)向竖直方向的下方降低。即,作为锅2的底面形状的整体具有向上方凸起的弯曲形状。通过这样地使锅2的底面弯曲,形成了锅底面外周区域2b比锅底面内周区域2c更接近配置于锅2的正下方的加热线圈5的结构。
而且,作为实施方式1的锅,可以在锅主体2a使用铝等高热传递材料,并在磁性板16使用不锈钢板等磁性金属材料,由此能够容易地构成锅。
在缠绕导体并形成为涡旋状的加热线圈5中,产生的感应磁场的磁通产生于加热线圈5的半径方向上的线圈周围。而且,由于加热线圈5为涡旋状,所以在锅底面内周区域2c比在锅底面外周区域2b中磁通更集中。
在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煮饭器的结构中,锅底面外周区域2b配设成比锅底面内周区域2c接近加热线圈5。因此,关于在加热线圈5产生的磁通,使处于锅底面外周区域2b的正下方的磁性板16的区域(磁性板外周区域)受到影响的磁通的密度增高,相反地,使处于锅底面内周区域2c的正下方的磁性板16的区域(磁性板内周区域)受到影响的磁通的密度变低。
因此,将从加热线圈5至锅2的底部的锅底面外周区域2b的最短距离、及从加热线圈5至锅2的底部的锅底面外周区域2c的最短距离分别形成为适当的距离,由此能够对锅2的底部大致均匀地进行感应加热。另外,通过使加热线圈5和锅底面外周区域2b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接近,将感应加热更集中于锅底面外周区域2b,加速从锅底面外周区域2b向锅侧面区域2d的热传递,能够对锅2立体地加热而提高煮饭性能。
在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锅温度检测部9配设成与锅2的外侧底面的大致中心部分抵接,因此锅温度检测部9利用来自锅2的热传递可靠地检测锅2的温度,并向控制部8输出该检测信息。控制部8基于检测信息,推测锅2内的水和米的温度,进行该感应加热煮饭器的各种煮饭工序的控制。
如上所述,在以往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为加热集中于锅的底部中心部分的结构。因此,在以往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当以使锅温度检测单元抵接于锅的底部中心部分的方式检测该锅的温度时,检测了锅中的片面的温度,难以正确地推测锅内的水和米的温度,结果存在煮饭性能降低的问题。
在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构成为能够对锅2的底部大致均匀地产生加热线圈5所产生的感应磁场,从而大致均匀地加热锅2的整体。因此,在实施方式1的结构中,通过使锅温度检测部9抵接于锅2,能够准确地检测锅2的温度,能够准确地推测锅2内的水和米的温度,提高煮饭性能。
(实施方式2)
以下,参照所附的图3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煮饭器进行说明。与前述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煮饭器的不同点为设于锅的磁性板的形状。
以下,以与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煮饭器的不同点为中心,对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煮饭器进行说明。另外,在实施方式2的说明中,对具有与前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功能的结构要素标记相同的参照标号,并省略对其说明。图3示出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的锅的侧剖视图和仰视图。
在图3中,与前述实施方式1同样,锅2具备锅主体2a和与该锅主体2a的外侧底面接合的磁性板16。而且,如图3所示,在实施方式2的锅2中,也以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方式在锅2的底部定义作为圆形区域的锅底面内周区域2c、及作为环形区域的锅底面外周区域2b。
在图3中,在锅主体2a的底部的外表面配设有多个凸部2e。在锅主体2a的外侧底面突出设置的凸部2e为圆形形状,并形成为比磁性板16的厚度低的高度。另一方面,在安装于锅主体2a的底部的磁性板16中,在与锅主体2a的凸部2e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多个圆形的孔16a。磁性板16中的孔16a开口形成为飞边朝向安装的锅主体2a的底面突出的大致翻边形状。即,利用翻边加工形成磁性板16中的多个孔16a。
在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是如下结构:将磁性板16的孔16a对应地压接于在锅主体2a的底部突出设置的凸部2e,从而将磁性板固定于锅主体2a。
在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除了将磁性板16的孔16a压接于锅主体2a的底部的凸部2e来进行固定的结构以外,其他与前述图1及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热煮饭器的结构相同。
在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煮饭器的磁性板16中,将固定于锅底面外周区域2b的部分定义为磁性板外周区域16b,将固定于锅底面内周区域2c的部分定义为磁性板内周区域16c。在实施方式2的结构中设定成,磁性板外周区域16b的孔16a的数量比磁性板内周区域16c的孔16a的数量少。在如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2中,在磁性板外周区域16b有16个孔16a,在磁性板内周区域16c有17个孔16a。而且,在本发明中,根据感应加热煮饭器的规格和锅形状等适当设定磁性板外周区域16b和磁性板内周区域16c的孔16a的数量及形状。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关于由在加热线圈5中产生的感应磁场引起的在磁性板16中流动的涡电流,磁性板外周区域16b的单位面积的孔16a的开口面积之和由于比磁性板内周区域16c的单位面积的孔16a的开口面积之和小,因此流过更多的涡电流,成为容易感应加热的状态。
而且,在磁性板外周区域16b,即便是构成为各个孔16a的开口面积比磁性板内周区域16c的各个孔16a的开口面积小,多个孔16a的开口面积的总和小,也能够取得同样的效果。
而且,在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煮饭器的磁性板16中,说明了孔16a的开口形状为圆形,但在本发明中不将孔16a的形状特别限定为圆形,考虑到加工性和成本等可以使用各种开口形状的孔。另外,在锅主体2a的外侧底面突出设置的凸部2e的形状也可根据磁性板16的孔16a的形状而适当设定,以便能够容易压接。
另外,在磁性板16中,也可以构成为,在磁性板16的大致中心部分形成孔16a,并将作为锅温度检测单元的锅温度检测部9的检测部以不与磁性板16接触的方式直接抵接于锅主体2a。利用这样的结构,检测锅2的温度,能够更高精度地推定锅2内的水和米的温度。
(实施方式3)
以下,参照所附的图4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煮饭器进行说明。与前述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煮饭器的不同点为设于锅的磁性板的形状。
以下,以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煮饭器的不同点为中心,对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煮饭器进行说明。此外,在实施方式3的说明中,对具有与前述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相同的功能的结构要素标记相同的参照标号,并省略对其说明。图4示出了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的锅的侧剖视图和仰视图。
在图4中,与前述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同样地,锅2具备锅主体2a和与该锅主体2a的外侧底面接合的磁性板16。而且,如图4所示,在实施方式3的锅2中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锅2的底部定义了作为圆形区域的锅底面内周区域2c、及作为环形区域的锅底面外周区域2b。另外,在实施方式3的磁性板16中,与实施方式2同样地将固定于锅底面外周区域2b的部分定义为磁性板外周区域16b,并且将固定于锅底面内周区域2c的部分定义为磁性板内周区域16c。
如图4所示,在磁性板内周区域16c呈放射状地形成有从锅2的中心沿半径方向较长地延伸的多个长形孔16d。并且,在锅主体2a的底部的锅底面内周区域2c,以与磁性板16的多个长形孔16d对应的方式突出设有多个凸部2f,凸部2f的突出高度为比磁性板16的厚度低的高度。作为在锅主体2a的底部外表面突出设置的凸部2e及凸部2f的形状,只要是能够根据磁性板16的孔16a和长形孔16d的形状容易地压接的形状即可。
在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如上所述地在磁性板16的磁性板内周区域16c形成有多个长形孔16d,因此在由在加热线圈5产生的感应磁场引起的在磁性板16中流动的涡电流中,能够遮断在磁性板16的圆周方向流动的涡电流。其结果为,在磁性板16的磁性板内周区域16c,涡电流难以流动,磁性板内周区域16c成为比磁性板外周区域16b难以产生感应加热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以锅的底部的外周区域比内周区域接近加热线圈的方式进行配置,因此,锅的底部的外周区域受到的磁通密度增高,在加热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磁场不会集中地加热锅的底部的内周区域,从而能够抑制锅中的加热不均,提高煮饭性能。
另外,在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通过集中加热锅的底部的外周区域,能够加速从锅的底部向侧面部分的热传递,对该锅立体地加热,提高煮饭性能。
另外,在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具有加热线圈的成型、支承容易的结构,能够廉价地制造感应加热煮饭器。
在各实施方式中以某种详细程度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的公开内容可以在结构的细节部分变化,可以在不脱离所请求的本发明的范围及思想的前提下实现各实施方式中要素的组合和顺序的变化。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在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煮饭器中,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抑制加热不均,提高煮饭性能,因此作为在一般家庭、餐馆等中使用的煮饭器是有用的。

Claims (7)

1.一种感应加热煮饭器,所述感应加热煮饭器具备:
主体;
锅,其装卸自如地收纳于所述主体内;
加热线圈,其与所述锅的底部对置配置,具有大致平面形状,用于产生对所述锅进行加热的感应磁场;
逆变器,其对所述加热线圈施加高频电流;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向所述加热线圈施加的高频电流,
所述锅具备:使用高热传递材料的锅主体;和与所述锅主体的底部接合的使用磁性金属材料的磁性板,
所述感应加热煮饭器构成为,所述锅的底部的锅底面外周区域比锅底面内周区域接近所述加热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煮饭器,
在所述锅的底部,所述锅底面内周区域以比所述锅底面外周区域向竖直上方抬起的方式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煮饭器,
在所述锅的底部,将以内侧底面的长度的大致1/2为通过所述内侧底面的中心的长度的圆形区域作为所述锅底面内周区域,并且将所述内侧底面的剩余的环状区域作为所述锅底面外周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煮饭器,
所述磁性板具有多个孔,且所述磁性板中的磁性板外周区域与磁性板内周区域相比,所述磁性板的单位面积的所述多个孔的开口面积之和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应加热煮饭器,
所述磁性板的所述磁性板外周区域的所述孔的数量比所述磁性板内周区域的所述孔的数量少。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应加热煮饭器,
所述磁性板的所述磁性板外周区域的各个所述孔的开口面积比所述磁性板内周区域的各个所述孔的开口面积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煮饭器,
所述磁性板的所述磁性板内周区域具有从所述锅的中心沿半径方向较长地延伸的多个长形孔。
CN2013100937024A 2012-03-22 2013-03-22 感应加热煮饭器 Pending CN1033156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64992A JP5816796B2 (ja) 2012-03-22 2012-03-22 誘導加熱炊飯器
JP2012-064992 2012-03-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5616A true CN103315616A (zh) 2013-09-25

Family

ID=49184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937024A Pending CN103315616A (zh) 2012-03-22 2013-03-22 感应加热煮饭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16796B2 (zh)
CN (1) CN10331561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7602B (zh) * 2017-05-26 2023-09-0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的煲体和电饭煲
KR20200101804A (ko) * 2019-02-20 2020-08-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열전도 효율이 향상된 무선 유도가열 밥솥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58192A (ja) * 1984-08-30 1986-03-25 アサヒ軽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電磁調理器兼用なべ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H05245038A (ja) * 1992-03-02 1993-09-24 Sharp Corp 調理器
JPH0613720U (ja) * 1992-07-27 1994-02-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式炊飯器
JPH11267011A (ja) * 1998-03-25 1999-10-05 Toshiba Home Techno Corp 炊飯器
JP2004305547A (ja) * 2003-04-09 2004-11-04 Chubu Electric Power Co Inc 誘導加熱用調理鍋
KR101077419B1 (ko) * 2007-02-15 2011-10-26 산요덴키 콘슈머 일렉트로닉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조리 용기 및 그 제조 방법과 상기 조리 용기를 사용한조리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13420A (ja) * 1994-01-31 1995-08-15 Toshiba Home Technol Corp 電磁誘導加熱式容器
JP2908705B2 (ja) * 1994-08-17 1999-06-21 株式会社東芝 炊飯器
JPH09140566A (ja) * 1995-11-29 1997-06-03 Toshiba Home Technol Corp 電磁誘導加熱式炊飯器
JPH08224163A (ja) * 1995-12-21 1996-09-03 Toshiba Home Technol Corp 電磁誘導加熱式調理器の調理容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58192A (ja) * 1984-08-30 1986-03-25 アサヒ軽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電磁調理器兼用なべ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H05245038A (ja) * 1992-03-02 1993-09-24 Sharp Corp 調理器
JPH0613720U (ja) * 1992-07-27 1994-02-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式炊飯器
JPH11267011A (ja) * 1998-03-25 1999-10-05 Toshiba Home Techno Corp 炊飯器
JP2004305547A (ja) * 2003-04-09 2004-11-04 Chubu Electric Power Co Inc 誘導加熱用調理鍋
KR101077419B1 (ko) * 2007-02-15 2011-10-26 산요덴키 콘슈머 일렉트로닉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조리 용기 및 그 제조 방법과 상기 조리 용기를 사용한조리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92838A (ja) 2013-09-30
JP5816796B2 (ja) 2015-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03940B2 (en) Cooking appliance
US20090084777A1 (en) Cooking device having an induction heating element
KR20170072632A (ko) 전기밥솥
CN102792769A (zh) 具有至少一个炉灶区的炉灶以及用于运行炉灶的方法
KR20170071837A (ko) 전기밥솥
CN103315616A (zh) 感应加热煮饭器
EP2095022B1 (en) Cooking apparatus
CN206687599U (zh) 液体加热容器
EP3927114A1 (en) Induction heating cooker
JP2017113102A (ja) 炊飯器
KR101420875B1 (ko) 조리기기
CN206294364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CN103462481B (zh) 感应加热煮饭器
CN210673004U (zh) 烹饪器具
JP7050442B2 (ja) 加熱調理器
CN206234870U (zh) 新型电磁炉灶具组件
CN220423751U (zh) 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KR101033743B1 (ko) 고주파 유도 가열 감응장치
KR102070227B1 (ko) 조리용 용기
CN220141337U (zh) 煲体和烹饪器具
CN105491919B (zh) 加热烹调器
KR102057041B1 (ko) 인덕션 가열 방식의 조리장치 및 조리 방법
JP7300591B2 (ja) 加熱コイルユニット及び加熱調理器
KR20180021296A (ko) 전기압력밥솥
CN212996072U (zh) 烹饪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92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