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93765A - 液晶屏 - Google Patents

液晶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93765A
CN103293765A CN2012105874559A CN201210587455A CN103293765A CN 103293765 A CN103293765 A CN 103293765A CN 2012105874559 A CN2012105874559 A CN 2012105874559A CN 201210587455 A CN201210587455 A CN 201210587455A CN 103293765 A CN103293765 A CN 1032937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wave plates
outside
layer
optic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874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93765B (zh
Inventor
任娇燕
马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8745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937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93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37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937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37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液晶屏,包括: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具有上基板和下基板以及位于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上基板或下基板与所述液晶层紧邻的一面为内侧,相对的一面为外侧,所述下基板的内侧具有金属电极;在所述液晶面板的上基板和下基板的外侧按从外而内的方向分别依次设置有一层线偏光片、m层λ/2波片和一层λ/4波片,所述m≥0。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屏蔽掉液晶面板中金属线的反光,提高液晶屏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液晶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屏。
背景技术
嵌入式触控技术为将触控面板和液晶面板结合为一体的技术,其中触控面板的触控技术可以采用电容式触控、电阻式触控或者红外触控等等,其中液晶面板结构也可以为常见的TN(Twisted Nematic liquid crystal,扭曲向列型液晶)模式、IPS(In Plane Switching liquid crystal,平面内切换液晶)模式或者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 liquid crystal,边缘电场切换液晶)模式等等。目前嵌入式触控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In-Cell(液晶内)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其为将触摸传感器嵌入到液晶像素中。其可以在TFT LCD标准制程中完成触控感测元件的制造技术,同时,也没有屏幕外观贴合及机构对准的问题,重量及厚度减少许多,产品将更轻更薄,且不会影响可阅读的视角,面板透光率及屏幕画质更佳。
但总的来说,目前所制造的In-Cell(液晶面板内)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不是太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液晶屏,尤其In-Cell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不是太理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屏,包括:
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具有上基板和下基板以及位于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上基板或下基板与所述液晶层紧邻的一面为内侧,相对的一面为外侧,所述下基板的内侧具有金属电极;
在所述液晶面板的上基板和下基板的外侧按从外而内的方向分别依次设置有一层线偏光片、m层λ/2波片和一层λ/4波片,所述m≥0。
可选的,所述液晶面板为TN液晶面板,所述上基板外侧的或下基板外侧的λ/4波片的光轴方向与所述线偏光片的透射轴方向间的角度Uq和按从外而内的顺序第i层λ/2波片的光轴方向与第i-l层λ/2波片的光轴方向之间的角度Ui满足关系:
Figure BDA00002679052200021
Figure BDA00002679052200022
其中,所述0<i≤m,0<l≤i,n为自然数。
可选的,当所述m为0时,所述线偏光片的透射轴方向与所述λ/4波片的光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
可选的,当所述m为1时,所述线偏光片的透射轴方向与所述λ/2波片的光轴方向的夹角j1的范围为10°≤j1≤25°和65°≤j1≤80°。
可选的,当所述m为2时,所述m层λ/2波片从外向内分别为第一λ/2波片和第二λ/2波片,所述线偏光片的透射轴方向与所述第一λ/2波片的光轴方向的夹角j1的范围为5°≤j1≤20°和30°≤j1≤40°。
可选的,所述位于上基板外侧与下基板外侧的线偏光片的透射轴方向之间互相垂直、位于上基板外侧与下基板外侧的第i层λ/2波片的光轴方向之间互相垂直以及位于上基板外侧与下基板外侧的λ/4波片的光轴方向之间互相垂直。
可选的,所述位于上基板外侧和下基板外侧的线偏光片的透射轴方向之间的夹角、位于上基板外侧和下基板外侧位置相互对应λ/2波片的光轴方向之间的夹角以及位于上基板外侧和下基板外侧λ/4波片的光轴方向之间的夹角与液晶层上表面的取向方向和液晶层下表面的液晶取向方向之间的夹角相等且同向。
可选的,所述液晶面板为触控液晶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液晶屏的上下基板之外分别从内向外增加一层λ/4波片、m层λ/2波片和线偏光片。利用自然光透过线偏光片会变成线偏振光,线偏振光透过λ/4波片会变成圆偏振光的原理,本发明提供的液晶屏的结构会使得位于液晶屏下方的背投光经过线偏光片变成线偏振光,然后透过λ/4波片或者一λ/4波片和m层λ/2波片的组合变成圆偏振光。液晶层在施加电压后按一定角度扭曲排布,所述圆偏振光传入所述液晶层会被液晶分子传出,变成与液晶分子旋转方向相同的左旋圆偏振光或右旋圆偏振光,然后再通过处于液晶层上方的λ/4波片变成波长为λ的线偏振光,然后沿着透光轴方向与之平行的线偏光片传出。而外界光经过液晶屏上方的线偏光片和λ/4波片后成为圆偏振光,传到金属线表面的部分被金属线反射,然后所述反射光经过λ/4波片后,反射光再成为线偏振光,位相改变了90°,其偏振方向与偏光片的透射轴方向垂直,不能透过偏光片透出进入人眼。于是,利用这种方法,消除了金属线的反光对触控液晶面板的显示的影响。
其中,在线偏光片和λ/4波片之间增加λ/2波片,所述λ/2波片能够增加变成圆偏振光的波段的光,使得通过液晶屏的光波的波段增加,从而能够透过更丰富的颜色的光。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TN模式的In-cell的液晶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液晶触控面板中的触控电极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液晶触控面板中的电极层的示意图;
图4至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的液晶屏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7至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的液晶屏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二中的液晶层穿透率随线偏光片与第一波片的夹角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二中的液晶层色域随线偏光片与第一波片的夹角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3至图1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中的液晶屏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中所示的液晶屏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TN模式的In-cell的液晶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上下相对的下基板100和上基板200,所述下基板100和上基板200为透明基板,其中,下基板100为TFT阵列基板,上基板200为彩膜基板。在所述上基板200、下基板100之间的具有液晶层300,所述液晶层300为TN模式的液晶。在下基板100和液晶层300之间具有下线偏光片110,在上基板200和液晶层300之间从上至下具有彩膜210和上线偏光片220。在上基板200和彩膜210之间具有触控电极500。在所述上基板100和下基板200朝向液晶层300的一面具有电极层400,其中在所述上基板200朝向液晶层300的一面为公共电极,在所述下基板100朝向液晶层300的一面为像素电极。
其中,所述触控电极500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包括驱动电极层12和感应电极层14,所述驱动电极层12或感应电极层14分别由若干小块的“钻石型图案”的电极图形彼此相连连成一条一条平行排列的驱动电极或者与所述感应电极。所述驱动电极层12具有多条驱动电极12a、12b、12c、……,所述感应电极层14具有多条感应电极14a、14b、14c、……。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感应电极交叉设置。
所述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包括重叠的铟锡金属氧化物层和金属层,其中由铟锡金属氧化物层构成“钻石型图案”,金属层的金属覆盖在每个“钻石型图案”的边缘,形成为网状结构,其作用是增加触摸电极整体的导通性能。
所述像素电极位于所述TFT阵列基板(下基板100)上,主要由透明的铟锡金属氧化物构成。所述TFT阵列基板上还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TFT,每个所述TFT与每个像素对应,由如图3所示,一条一条横向连通的数据线和纵向连通的扫描线互相交叉,在交叉处连接一个TFT,每个TFT对应一个像素,所述数据线和扫描线相互作用以实现每个像素对应的TFT的选通。其中,数据线或者扫描线一般为金属线。
在上述液晶触控面板中,如果触摸电极集成在液晶层的TFT阵列一侧,使用时需要将显示器的阵列一侧朝上以便能够实现触控功能。而发明人发现,在这样的使用过程中,TFT阵列一侧的金属线以及触控电极的金属线的反射光会影响到液晶屏的正常显示。
经过发明人的探索和思考,发明人提出一种方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其利用自然光透过下线偏光片会变成线偏振光,线偏振光透过λ/4波片会变成波长为λ的圆偏振光的原理,以图1所示的液晶屏为例其在图1所示液晶屏的上下基板的外侧分别从内向外增加波片和线偏光片。所述波片由λ/4波片或者一片λ/4波片和若干片λ/4波片的组合而成。所述液晶层在施加电压后按一定角度扭曲排布,所述固定波长的圆偏振光传入所述液晶层会被液晶分子传出,变成与液晶分子旋转方向相同的左旋圆偏振光或右旋圆偏振光,然后再通过λ/4波片变成波长为λ的线偏振光,然后沿着透光轴方向与之平行的上线偏光片传出。其中,下线偏光片和上线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的夹角与液晶层的扭曲的角度相同。TFT阵列一侧的金属线以及触控电极的金属线的反光包括各种波长的光,在这样一个过程中,TFT阵列一侧的金属线以及触控电极的金属线的反光中与波长为λ不同的光不能通过液晶层上的λ/4波片变成与偏振片的透光轴平行的线偏振光,不能透过偏振片传出进入使用者的眼睛。于是,利用这种方法,消除了金属线的反光对触控液晶面板的显示的影响。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更好的理解,在介绍具体方案前先提供相关概念的解释,包括:
波片又称为相位延迟器,其具有使一束平行光形成相位不同的两束光(一般称为o光和e光)的特性。利用这样的特性,可以制得使得o光和e光的相位差为1/4个波长(λ/4)的λ/4波片,或者使得o光和e光的相位差为λ/2的λ/2波片。
让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得到振动方向平行于偏振片透射轴方向p的线偏振光,再让线偏振光通过一块λ/4波片,选取λ/4波片使得分解的o光和e光有±λ/2的相位差,波片的光轴方向q与入射的偏振光振动方向p为45°夹角,可使分解的o光和e光有相等振幅,自λ/4波片出射的为圆偏振光。其中,本说明书中的圆偏振光包括椭圆偏振光。
使圆偏振光通过一块λ/4波片,就能变成振动面与波片光轴q成45°角的线偏振光,圆偏振光可以分解成振动面沿λ/4波片光轴方向q和垂直于光轴方向q的两互相垂直的线偏振光,在λ/4波片的前表面,两者有±λ/2的相位延迟量,所以这两互相垂直的线偏振光过λ/4波片后相位差非零即为λ,合成光仍为线偏振光。
从上述理论中可知,通过λ/4波片,能够将圆偏振光转换为线偏振光,或者将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夹角指两个方向之间方向为沿一固定旋转方向,大小小于等于90°的角。
实施例一
具体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一种液晶屏的实施方式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液晶屏为如前所述的液晶触控面板。参考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其将上线偏光片220移至所述液晶触控面板的最表面,在上透明基板200和上线偏光片220之间增加一片上λ/4波片204,在下透明基板100的外面增加一片下λ/4波片104和下线偏光片110。即在所述液晶层的上表面,从最外层开始,依次具有上线偏光片220和上λ/4波片204。即在所述液晶层的下表面,从最外层开始,依次具有上线偏光片110和下λ/4波片104。
具体的,所述触控液晶面板从下至上包括:下线偏光片110、λ/4波片104、下透明基板100、液晶层300、彩膜210、触控电极500、上透明基板200、上λ/4波片204和上线偏光片220。其中,所述液晶层300的上下表面具有电极层400,电极层400包括位于下基板的像素电极和位于上基板的公共电极。
并且,所述液晶层300为TN模式,在TN模式的液晶层300被施加电压的情况下,液晶层300上表面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和下表面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的扭曲角度为90°。且下表面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和下线偏光片110的透光轴p1的方向相同,上表面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和上线偏光片220的透光轴p2的方向相同。
本实施例中,线偏光片记为PL,线偏光片PL的透射轴方向记为p、所述λ/4波片记为QWP,λ/4波片的光轴方向记为q,参考图5所示,其为位于液晶层300的同一侧的线偏光片PL的透射轴方向p和λ/4波片QWP的光轴方向q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偏光片PL透射轴方向p和λ/4波片QWP的光轴方向q之间的夹角记为j1,所述j1满足:j1=45°。
继续参考图6所示,其本实施例中穿过所述液晶屏(触控液晶面板)的光线的路径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下方的背投光9通过透光轴方向为p1的下线偏光片110成为偏光方向p1的线偏振光,然后透过液晶层300下方的下λ/4波片104变成波长为λ的圆偏振光,然后传入液晶层300。由于所述液晶层300为TN模式,在TN模式的液晶层300通电的情况下,液晶层300上下表面的液晶分子取向方向的夹角为90°,会使得透过液晶层300的圆偏振光的相位改变了90°,然后所述圆偏振光通过液晶层300上方的上λ/4波片204,恢复为线偏振光。正好通过透光轴方向为p2的上线偏光片220透出,被人眼识别到。
而外界光经过上线偏光片220和上λ/4波片204后成为圆偏振光,传到金属线表面的部分被金属线反射,然后所述反射光经过上λ/4波片204后,位相改变了90°,此时反射光再成为线偏振光,但其偏振方向与上偏光片220的透射轴方向垂直,所以不能透过上偏光片220透出进入人眼。从而不会影响液晶屏的显示效果。故所述λ/4波片和线偏光片的结合,可以消除金属线的反光。
实施例二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具体如图7至图10所示。参考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位于上线偏光片220和上λ/4波片204之间的上λ/2波片215,和位于下线偏光片110和下λ/4波片104之间的下λ/2波片115。即在所述液晶层的上表面,从最外层开始,依次具有上线偏光片220、上λ/2波片215和上λ/4波片204。即在所述液晶层的下表面,从外向内,依次具有上线偏光片110、下λ/2波片115和下λ/4波片10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偏光片记为PL,线偏光片的透射轴方向记为p、所述λ/4波片记为QWP,λ/4波片的光轴方向记为q,所述λ/2波片记为HWP,λ/2波片的光轴方向记为h,参考图8所示,其为线偏光片PL的透射轴方向p、λ/4波片QWP的光轴方向q和λ/2波片HWP的光轴方向h的示意图。
参考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线偏光片220的透射轴方向p22和液晶层300上表面的上λ/2波片215的光轴方向h22之间的夹角记为a1,上线偏光片220的透射轴方向p22和液晶层300上表面的上λ/4波片204的光轴方向q22之间的夹角记为a2;所述下线偏光片110透射轴方向p21和液晶层300下表面的下λ/2波片115的光轴方向h21之间的夹角记为b1,下线偏光片110的透射轴方向p21和液晶层300下表面的下λ/4波片104的光轴方向q21之间的夹角记为b2。所述a1、a2,b1和b2满足关系:
a2=2×a1+45°
b1=a1+90°
b2=a2+90°
继续参考图9所示,所述液晶屏(触控液晶面板)下方的背投光9通过透光轴方向为p21的下线偏光片110成为偏光方向p21的线偏振光,然后透过液晶层300下方的光轴方向为h21的λ/2波片115和光轴方向为q21的λ/4波片104变成波长为λ的圆偏振光,然后传入液晶层300。由于所述液晶层300为TN模式,液晶层300的上下表面的取向方向互相垂直。在施加电压的情况下,液晶层300上下表面的液晶分子的扭曲角度为90°,会使得透过液晶层300的圆偏振光的相位改变了90°,然后所述圆偏振光通过液晶层300上方的光轴方向为q22的λ/4波片204和光轴方向为h22的λ/2波片215,恢复为线偏振光。正好通过透光轴方向为p22的上线偏光片220透出,被人眼识别到。而外界光经过上线偏光片220和上λ/4波片204后成为圆偏振光,传到金属线表面的部分被金属线反射,然后所述反射光经过上λ/4波片204后,位相改变了90°,此时反射光再成为线偏振光,但其偏振方向与上偏光片220的透射轴方向垂直,所以不能透过上偏光片220透出进入人眼。从而不会影响液晶屏的显示效果。故所述λ/4波片和线偏光片的结合,可以消除金属线的反光。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比,增加的下λ/2波片能够增加变成圆偏振光的光的波段,使得透过波片变成圆偏振光的波段增加,所述圆偏振光变成更宽波段的圆偏振光,从而使得通过液晶屏的光波的波段增加,从而能够透过更丰富的颜色的光。
同时,外界光在通过上偏光片、上λ/2玻片和上λ/4玻片后,更多波段上的光线成为圆偏振光,经金属反射后再次通过上λ/2玻片和上λ/4玻片后,反射光转变为振动方向与上偏光片的透过轴方向垂直的线偏振光,所以所有波段上的反射光不能够透过上偏光片透出进入人眼,从而不会影响显示效果。
另外,为了得到最优的实际效果,经过发明人在满足上述角度关系的前提下,以线偏光片和最外层的波片之间的夹角j1(本实施例中为线偏光片与λ/2波片的夹角a1或b1)为变量进行多次实验,得到如图11和图12的关系。其中图11为j1的变化引起本实施例中的液晶层300中穿透率的关系,图12为j1的变化引起本实施例中的液晶层300色域(colour gamut)的变化情况。从图11中可见,当j1在10°~25°和65°~75°的范围内,液晶器件的穿透率高于j1在25°~65°范围内时的穿透率。从图12中可见,j1在10°~25°和65°~75°的范围内时,液晶器件的色域高于j1在25°~65°范围内时的色域。
其中,经过发明人实验,在本实施例中,一种透过率高、色域表现很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角度关系为:在液晶层上表面的上线偏光片透射轴方向p2和上λ/2波片光轴方向的夹角j1=70°,上线偏光片透射轴方向p2与上λ/4波片光轴方向的夹角j2=5°,相应的,液晶层下表面的线偏光片透射轴方向与波片的光轴方向的夹角与液晶上下表面的液晶分子的扭曲角度同向旋转相同的角度(本实施例中为90°)。
实施例三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具体如图13至图14所示,其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增加了位于上线偏光片220和λ/4波片204之间多增加了一片λ/2波片225,和位于下线偏光片110和下λ/4波片104之间多增加了一片λ/2波片125。即在所述液晶层的上表面,从最外层开始,依次具有上线偏光片220、λ/2波片215和225,以及λ/4波片204。即在所述液晶层的下表面,从外向内,依次具有上线偏光片110、λ/2波片115和125,以及λ/4波片104。新增加的λ/2能够增加新的变成圆偏振光的波长,使得通过液晶屏的光波的波段增加,从而能够透过更丰富的颜色的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偏光片记为PL,线偏光片的透射轴方向记为p、所述λ/4波片记为QWP,λ/4波片的光轴方向记为q,所述λ/2波片记为HWP,λ/2波片的光轴方向记为h,其中,靠近线偏光片的λ/2波片为第一层λ/2波片,记为HWP1,光轴方向记为h1,另一线偏光片的λ/2波片为第二层λ/2波片,记为HWP2,光轴方向记为h2。参考图14所示,其为位于液晶层300某一侧的线偏光片PL的透射轴方向p、λ/4波片QWP的光轴方向q和λ/2波片HWP的光轴方向h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以液晶层的上表面一侧为例,所述上线偏光片透射轴方向p和液晶层上表面的第一层λ/2波片HWP1的光轴方向h1之间的夹角记为U1,液晶层上表面的第一层λ/2波片HWP1的光轴方向h1和液晶层上表面的第二层λ/2波片HWP2的光轴方向h2之间的夹角记为U2,上线偏光片透射轴方向p和液晶层上表面的λ/4波片的光轴方向q之间的夹角记为Uq,所述U1、U2和Uq满足关系:
2(U1+U2)±45°=Uq
为了得到最优的实际效果,经过发明人在满足上述角度关系的前提下,以线偏光片和最外层的波片之间的夹角j1(本实施例中为线偏光片PL与第一层λ/2波片HWP1的夹角U1)为变量进行多次实验,得到j1在5°~20°和30°~40°范围内时,液晶层300的穿透率和色域的效果最好。
其中,本实施例中,一种较优的角度关系为:在液晶层上表面的线偏光片透射轴方向p2和第一层λ/2波片光轴方向的夹角j1=6.5°,线偏光片透射轴方向p2和第二层λ/2波片光轴方向的夹角j2=34°,线偏光片透射轴方向p2与λ/4波片光轴方向的夹角j3=80°,相应的,液晶层下表面的线偏光片透射轴方向与波片的光轴方向的夹角与液晶上下表面的液晶分子的扭曲角度同向旋转相同的角度(本实施例中为90°)。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液晶屏的结构和实施例三类似,不同的是,在所述液晶层的某一侧的线偏光片和λ/4波片之间具有大于两层的λ/2波片,以最靠近线偏光片的一层λ/2波片为第一层λ/2波片,依次为第二层λ/2波片,第三层λ/2波片……新增加的λ/2波片能够增加新的波长的变成圆偏振光的光,使得通过液晶屏的光的波段增加,从而能够透过更丰富的颜色的光。增加的λ/2波片越多,所述液晶屏能过透过更丰富的颜色。所述液晶层的某一侧的λ/4波片与线偏光片间的角度Uq和按从外而内的顺序第i层λ/2波片与第i-l层λ/2波片间的角度Ui满足关系:
Figure BDA00002679052200121
其中,所述0<i≤m,0<l≤i,n为自然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的利用在液晶层上下表面线偏光片和波片的组合消除液晶层上表面金属线或者别的材质的反光的方法也可以是别的具有液晶屏的结构。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液晶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具有上基板和下基板以及位于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上基板或下基板与所述液晶层紧邻的一面为内侧,相对的一面为外侧,所述下基板的内侧具有金属电极;
在所述液晶面板的上基板和下基板的外侧按从外而内的方向分别依次设置有一层线偏光片、m层λ/2波片和一层λ/4波片,所述m≥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为TN液晶面板,所述上基板外侧的或下基板外侧的λ/4波片的光轴方向与所述线偏光片的透射轴方向之间的角度Uq和按从外而内的顺序的第i层λ/2波片的光轴方向与第i-l层λ/2波片的光轴方向之间的角度Ui满足关系:
Figure FDA00002679052100011
Figure FDA00002679052100012
其中,所述0<i≤m,0<l≤i,n为自然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m为0时,所述线偏光片的透射轴方向与所述λ/4波片的光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m为1时,所述线偏光片的透射轴方向与所述λ/2波片的光轴方向之间的夹角j1的范围为10°≤j1≤25°和65°≤j1≤80°。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m为2时,所述m层λ/2波片从外向内分别为第一λ/2波片和第二λ/2波片,所述线偏光片的透射轴方向与所述第一λ/2波片的光轴方向之间的夹角j1的范围为5°≤j1≤20°和30°≤j1≤40°。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上基板外侧与下基板外侧的线偏光片的透射轴方向之间互相垂直、位于上基板外侧与下基板外侧的第i层λ2波片的光轴方向之间互相垂直以及位于上基板外侧与下基板外侧的λ/4波片的光轴方向之间互相垂直。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上基板外侧和下基板外侧的线偏光片的透射轴方向之间的夹角、位于上基板外侧和下基板外侧位置相互对应λ/2波片的光轴方向之间的夹角以及位于上基板外侧和下基板外侧λ/4波片的光轴方向之间的夹角与液晶层上表面的取向方向和液晶层下表面的液晶取向方向之间的夹角相等且同向。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为触控液晶面板。
CN201210587455.9A 2012-12-28 2012-12-28 液晶屏 Active CN1032937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87455.9A CN103293765B (zh) 2012-12-28 2012-12-28 液晶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87455.9A CN103293765B (zh) 2012-12-28 2012-12-28 液晶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93765A true CN103293765A (zh) 2013-09-11
CN103293765B CN103293765B (zh) 2016-04-20

Family

ID=49094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87455.9A Active CN103293765B (zh) 2012-12-28 2012-12-28 液晶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9376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28119A (zh) * 2016-02-26 2016-04-2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
WO2018129939A1 (zh) * 2017-01-13 2018-07-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对应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309114A (zh) * 2013-11-12 2019-02-05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
CN109324438A (zh) * 2018-11-21 2019-02-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2746A (zh) * 1998-02-04 2000-08-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675580A (zh) * 2002-08-20 2005-09-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光导板和具有该光导板的液晶显示器
US20050275779A1 (en) * 2004-06-09 2005-12-15 Yutaka Nanno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200608087A (en) * 2004-08-23 2006-03-01 Innolux Display Corp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2707489A (zh) * 2011-06-09 2012-10-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2746A (zh) * 1998-02-04 2000-08-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675580A (zh) * 2002-08-20 2005-09-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光导板和具有该光导板的液晶显示器
US20050275779A1 (en) * 2004-06-09 2005-12-15 Yutaka Nanno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200608087A (en) * 2004-08-23 2006-03-01 Innolux Display Corp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2707489A (zh) * 2011-06-09 2012-10-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9114A (zh) * 2013-11-12 2019-02-05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
CN105528119A (zh) * 2016-02-26 2016-04-2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
CN105528119B (zh) * 2016-02-26 2018-11-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
WO2018129939A1 (zh) * 2017-01-13 2018-07-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对应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656487B2 (en) 2017-01-13 2020-05-19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rray substrate with patterned light-blocking layer for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orrespond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324438A (zh) * 2018-11-21 2019-02-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324438B (zh) * 2018-11-21 2021-03-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93765B (zh) 2016-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74784B1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3941952B (zh) 一种电磁感应式触控基板以及电感式触控显示装置
KR101022065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CN104880847B (zh) IPS型On Cell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3488361B (zh) 增加触控位置准确度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CN202795318U (zh) 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
US20130314371A1 (en) In-Cell Touch Display Panel Structure with Metal Layer for Sensing
JPH05297368A (ja) フェースプレート装置、これを使用した表示装置、その表示装置を使用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装置、フェースプレート製造方法及び画面ひずみを減少させる方法。
CN101960343A (zh) 具有内置视角补偿膜的偏振片以及包括该偏振片的ips-lcd
US20140192275A1 (en) In-Cell Touch Display Panel Structure with Metal Layer on Lower Substrate for Sensing
CN106501982A (zh) 复合型液晶显示装置
WO2013189140A1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器
CN11042688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3293765B (zh) 液晶屏
CN101539692A (zh) 透反液晶显示装置
US20160266438A1 (en)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0168438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3293734B (zh) 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
CN101299102A (zh) 电容式触控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426886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6662776A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972027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969659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US925610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liquid crystal with different pretilt angl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4041841A1 (ja) 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