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41491A - 旋滚式运送法及其机构 - Google Patents

旋滚式运送法及其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41491A
CN103241491A CN 201310074671 CN201310074671A CN103241491A CN 103241491 A CN103241491 A CN 103241491A CN 201310074671 CN201310074671 CN 201310074671 CN 201310074671 A CN201310074671 A CN 201310074671A CN 103241491 A CN103241491 A CN 1032414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
tube
revolve
reverse
ro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1007467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元斌
孙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31007467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41491A/zh
Publication of CN1032414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414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3/00Devices, e.g. jacks, adapted for uninterrupted lifting of loads
    • B66F3/08Devices, e.g. jacks, adapted for uninterrupted lifting of loads screw oper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3/00Screw or rotary spiral conveyors
    • B65G33/02Screw or rotary spiral conveyors for art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5/00Gearings or mechanisms with other special functional fe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一种旋滚式运送法及其机械机构,多条软轴同向倾斜并列盘旋缠绕在共同的反向筒上做自转运动,形成园环形轴阵托运面;其机构主要由机架、驱动机构和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机架主要由机架、副机架、安装板等组成;执行机构主要由基筒、反向筒、旋滚软轴等组成;驱动机构主要是由动力源、传导机构组成;机架承载和安装执行机构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将动力传导给执行机构使其运行,执行机构将被托运物沿轴向和周向运出。旋滚的一端安装在机架上,另一端安装在固定设于基筒的端板上,只允许其旋转自由度;旋滚阵中部设有支撑环,保持各旋滚之间的间距和相对基筒的位置稳定;本运送法具体分为外旋滚和内旋滚两种机构。

Description

旋滚式运送法及其机构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机构的制作方法,是一种以柔性轴的缠绕和自转形成驱动机理的机构,尤其是以柔性条状体再缠绕在前述的驱动机构上所形成的机构或装置。
背景技术:
现实工作中,常常需要将物件悬挑运出或收回,且常采用推拉等方法实施,其结构构造松散且稳定性及精准度较差;同时,若想要使所运物件的运动状态为既有线性运动又有旋转运动要求的情况,则无能为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的旋滚式运送法,其典型的模型机构是采用多条软轴倾斜并列缠绕在共同的缠绕体(简称反转筒或反向筒)上做自转运动,形成园环形轴阵,形成相对园环轴阵中轴倾斜运动的***表面;各轴以自转的方式将被拖运物从其表面接力移出,运送被托运物,形成沿轴向和周向两个维度的搬运能力。
本旋滚式运送法的机构,主要由机架、驱动机构和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机架主要由机架、副机架(简称副架)、安装板等组成;执行机构具体为基筒、反向筒、旋滚软轴(简称旋滚,即弹性轴)等关键部件组成(图1)的***;驱动机构主要是由动力源、传导机构组成的***;机架承载和安装执行机构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将动力源的动力传导给执行机构使其运行,执行机构将被托运物沿轴向和周向运出。
所谓旋滚,概指在反向筒上呈盘旋缠绕状态自转的弹性轴。所谓旋滚运动,是指旋滚缠绕在反向筒上呈螺旋状态又同时自转(或自转又兼相对反向筒的公转)。
旋滚缠绕在反向筒上并与反向筒形成斜交,旋滚的一端安装在机架上,另一端安装在固定设于基筒上的端板上,只允许其旋转自由度;在旋滚中部设有支撑环,保持各旋滚之间的间距固定不变和同时相对基筒的位置稳定。
本运送法具体分为外旋滚和内旋滚两种机构,由此形成外表面运送和内表面运送两种空间模式;外旋滚机构是将旋滚设于反向筒之外,内旋滚机构是将旋滚设于反向筒内壁。外表面运送是将被托运物安放或缠绕在环形旋滚轴阵围成的呈螺旋状表面的旋滚的外表面,内表面运送则是将被托运物搭载或安放于其内表面上实施运送。两种空间模式所对应的机构的构造原理相同,唯旋滚所处的空间位置相异。
沿反向筒盘旋缠绕的各旋滚(图12),其垂直于反向筒轴向的横截面是一个变形的椭圆面。各旋滚之横截面的中心到反向筒轴心的距离相等,通过各旋滚截面中心形成的虚拟圆形包罗线,将旋滚截面分成相对于反向筒呈同向线速度和反向线速度的两部分,旋滚接触反向筒的部分其线速度与反向筒相同,远离反向筒的部分相对反向筒相反。各旋滚远离反向筒的部分形成的断续式的表面的运动方向与反向筒的线速度的方向筒相反,且成一定夹角;搭载于远离基筒的旋滚表面部分上的被托运物即产生沿反向筒轴向和向周的运动,形成沿该二维方向运行(图5),表现为螺旋运动轨迹。
就旋滚式运送机构之执行机构的横截面上的构件位置而言,各旋滚共同形成位于反向筒外壁或内壁的圆环,单旋滚是组成该圆环的一个节点;以该机构的轴向剖面而言,各旋滚形成包裹反向筒外壁或内壁的筒状表皮的一个线条状的扭转的斜面。将该机构沿轴向剖开展平,可见旋滚的运转与反向筒的运转呈倾斜夹角的状态(图2)。各旋滚连续的同速运转,将被托运物由前一个旋滚传递到后一个旋滚,形成沿环阵旋滚面的连续传递和运行。
基于上述原理,若给副架施加一个反转速度,可调节被托运物沿周向的运行状态,使其沿周向的旋转变快、变缓或停止。
驱动***将动力源的动力通过轴、齿轮的传导传递给旋滚,各旋滚产生同速(同向)旋转,形成依托反向筒而成型的包围面(内表面运送,则是被反向筒包围),将被托运物搭载于该包围面上即可形成沿反向筒轴向和周向的二维方向运动的运送轨迹。由动力源至旋滚之间的机械传动方式多种多样,属公知常识,不予赘述。
将源动力通过传导方式传递给反向筒,使之产生相对旋滚的反向旋转,可消除或减弱二者接触形成摩擦,消除不利影响。具体构造方式属公知常识,不予赘述。
若再旋滚面上增设支撑体等措施,在保证旋滚相对基筒的位置和形状不变的前提下,可利用旋滚与反向筒之间的摩擦因素简化机构;即只将动力源的动力传导给旋滚使其主动旋转,再由旋滚利用摩擦了驱动反向筒被动旋转,也能实现削减摩擦的不利影响;若使反向筒主动旋转,结果亦然(图3);均符合本机构的原理。
在此基础上,若在反向筒和旋滚之间增设过度滚(简称辅滚)(图4),也可起到削减旋滚受到反向筒周向摩擦力,同时也能起到保持各旋滚之间间隙稳定的作用。
软轴伸缩器设在软轴中间,调节旋滚软轴的长度值。驱动***即可与基筒分离也可固连在一起。
软轴的驱动力除直接的动力接入和反向筒的摩擦驱动之外,还可利用基筒和反向筒之间的相对转动来驱动(图6)。
旋滚形成的包罗面(即包围面)的运行方向相对反向筒呈斜向,在旋滚上设螺旋肋(图7)构造,用肋的盘旋方向矫正旋滚与反向筒的倾斜,使肋面与反向筒面呈平行的相对滚动,以消除旋滚与反向筒之间的轴向摩擦力。同理,在旋滚为光面的前提下,若将反向筒设成带有盘旋肋的表面同样能实现消除两者间轴向摩擦的目的。
将旋滚上的盘旋肋变形成环状,利用弹性材料制成环状体套接在园柱状的旋滚上(图8),该环与反向筒的接触点因轴向摩擦力而产生变形,当该点因滚动而离开反向筒后,因自身弹性而回复原状,等再次与反向筒接触滚动时再产生同样的轴向变形,可减小旋滚相对反向筒的轴向位移;如此循环往复,可避免旋滚相对反向筒轴向位移的累加。
前述的各种旋滚形式还可具具体需求作一定改变,若将旋滚设成由轴芯和套筒的组合形式(图9),同时采用反向筒摩擦驱动的驱动方式,同样可以实现二维运送。
将反向筒变形为由若干圆形环片沿同轴排列组成的组合圆筒(图10),同样适用于旋滚运送法的执行机构。在此基础上,将各圆形环片间隔设置,同时以可产生横向变形的基筒(或基轴)替代原来的刚性筒,则可使执行机构产生横向变形,使被托运物沿曲线轨迹运出或收回。
基于本运送法所述的执行机构及由此产生的变形机构,若增设一个轴向平行且线速度相等的反向筒(图11),使一条旋滚同时盘旋缠绕在两个反向筒上,同样可以实现二维运送。增设一个或多个反向筒,可改变执行机构旋滚包罗面的外形。
基于上述原理,将基筒、反向筒替换成横向可变形材料,则执行机构相应的能产生横向可变,改变被托运物的运行轨迹。
附图说明:
通用标号:
‘→’代表运动方向;
1代表机架;2副机架;3旋滚安装架;4基筒,其中4.1为基筒连接板;5反向筒;6旋滚;7被托运物,本图所示的为柔性条状体;8同步齿轮;9端板,呈环状;10同步齿轮的驱动齿轮(简称同步驱动齿轮);11副架从动齿轮;12副架驱动齿轮;13旋滚齿轮;14张紧旋滚的伸缩器;15反向筒驱动齿轮;16轴承及滚动体;17导向论;18被托运物
图1:是旋滚式运送法的基本机构的构造示意图,是沿反向筒轴向的剖面图。
表示该运送法的基本机构的组成要素,机构主要由机架和动力机构部分、运送机构部分两部分组成。本图中动力机构、运送机构部分相连接,动力机构部分和运送机构均设在机架上,动力机构向运送机构提供运行动力,形成完整逻辑的运送机构。
若将该机构设成驱动机构、执行机构分离的形式,则基筒连接板4.1作适当变形,作为连接件或握持把手控制执行机构。
机架和动力机构部分和运送机构部分均设有贯通孔,两者之间相连通,成为内孔面运送形式的通道供被托运物通行。
动力机构主要由机架1和副架2以及旋滚安装架3组成,副架2安装在机架1上,两者间可相对旋转;旋滚安装架3固定安装在副架2上。副架驱动齿轮12驱动副架从动齿轮11旋转,进而带动副架2旋转。
运送机构主要由基筒4、反向筒5、端板9、旋滚6组成;反向筒5套接在基筒4上,两者相对旋转;旋滚6安装在端板9和基筒连接板4.1上,同时旋滚6与反向筒5接触并盘旋缠绕其上,两者间相对旋转。端板9固定安装在基筒4的悬挑端。
副架驱动齿轮12安装在机架1上,12驱动副架从动齿轮11运转,带动副架2旋转,继而带动基筒4和呈盘旋状态的旋滚6同轴旋转;通过驱使呈环形阵状态排列的旋滚6的旋转,实现对其上搭载物沿周向维度运行速度的调整。
旋滚6的动力可由动力源直接接入,本图表示旋滚6的动力是由旋滚齿轮13啮合同步齿轮8而获得。同步驱动齿轮10驱动同步齿轮8旋转,同步齿轮8驱动旋滚齿轮13旋转,旋滚齿轮13带动旋滚轴6.1旋转,通过伸缩器14的传导将动力传递到旋滚接头6.2上,旋滚接头6.2带动旋滚6旋转,旋转6盘旋缠绕反向筒5自转,呈环形阵列的旋滚形成同速同向的包围面运载被托运物。软轴中间所设的伸缩器14,用以调节旋滚软轴6缠绕反向筒5的张紧程度和变形量,进而调节旋滚6缠绕反向筒5的力度。
反向筒5可设动力驱动而使之主动旋转,产生和旋滚6呈反向的旋转,消除旋滚6在周向的摩擦阻力,保持旋滚6的盘旋形态不变;若使之在旋滚6的摩擦反力作用下被动地反向旋转,也可有效削减旋滚6在周向的摩擦阻力。
被托运的条状搭载物7,由缠入端7.1缠绕在旋滚6形成的圆柱面上也形成螺旋体,通过呈螺旋状的旋滚6盘旋旋转的驱动由基筒4的左端流动循环至右端脱开,然后脱开7.2经导向轮15折返并通过基筒4和副架2及同步齿轮8形成的通孔回输到机构左端。将7.1和7.2连接形成闭合圈,此时若在该闭合圈上再搭载被托运物,则可形成循环的再搭载运送。
同步齿轮8与直接与动力源对接的驱动齿轮10啮合,同时齿轮8又和旋滚齿轮13啮合,将动力同等分配给各旋滚,使各旋滚6同速运行,并形成均匀运转的表面。
若改变该均匀运转面中的一条旋滚6的自转速度,则被托运物可在该旋滚与相邻旋滚的交接处形成扭转运行的状态。
图中6.1旋滚的动力输入端,属刚性轴;6.2旋滚穿过基筒连接板或副架上所设的孔6.3与动力输入端连接,该段也是旋滚由刚性向柔性的过度段。
图2:是执行机构的旋滚环形阵围成的筒状面和反向筒沿轴向剖开展平观察的示意图,表述反向筒、旋滚、支撑体之间的关系。本图由左右两图组成,左图是展开图,右图是节点图。
单条旋滚a、b、c、d、e、f、g、h、m、n、q、p共同包裹反向筒5形成环形阵列,各旋滚与反向筒5呈一定夹角;环状支撑体w1-4设于反向筒5之外,二者之间留有一定间隙;环状支撑体w1-4上设轴孔供各旋滚穿过,二者呈一定夹角相交;环状支撑体w1-4两端分别固定于端板和基筒连接板上,使旋滚保持固定间距,支撑体与旋滚呈一定夹角横向轴承旋滚,同时保证各旋滚相对基筒位置的稳定不变。
图中虚线表示该图左右对称,折断线表示将旋滚形成的围面和反向筒剖开线。
右图所示,表示在旋滚和支撑体的接触点上,旋滚设成细轴穿过支撑体,同时支撑体的径向尺寸小于旋滚直径,使支撑体形成的螺旋体既不接触反向筒,避免与反向筒摩擦,同时也不露出旋滚面,避免阻碍被托运物的运行。
图3:是反向筒采用主动旋转方案时,利用反向筒的周向摩擦力驱动旋滚被动旋转,即在旋滚不经动力源直接传导而直接获得动力的情况下,也能形成完整逻辑的运送机构。
动力源将动力传导至反向筒驱动齿轮15,齿轮15驱动反向筒齿轮5.1,齿轮5.1带动反向筒5旋转,反向筒5通过周向摩擦力驱动旋滚6旋转。
图4:是在图3基础上的改进,是在反向筒和旋滚之间设辅滚的示意图。
辅滚6.4设在反转筒5和旋滚6之间,反转筒5的主动自转和摩擦力驱动辅滚6.4旋转,辅滚6.4再利用摩擦力驱动旋滚6旋转。
若反转筒5和旋滚6均为主动旋转时,辅滚6.4主要起到控制旋滚环形阵中各旋滚6之间的间隙的作用。
若只有旋滚6为主动旋转时,反转筒5通过反转而消除辅滚6.4的周向摩擦力。
图5:是本运送法之旋滚托运的原理示意图。
其一表示:旋滚和反向筒各自单独获得动力,同步反向旋转,形成运送机构;在虚线形成的圆形分界线以外,各旋滚沿同一方向形成接力运行,表现为缠绕反向筒运行的呈螺旋轨迹的表面,被托运物18产生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合成轨迹运动,表现为螺旋运动。
其二表示:只将源动力输入给反向筒或旋滚中的一者,而另一者的运转可由二者间的摩擦力来获得驱动动力。
在旋滚和反向筒的接触点上,反向筒的线速度V0垂直于轴向,旋滚的线速度V1与反向筒的轴向呈一定夹角;执行机构以园形虚线之外的旋滚面搭载被托运物18,其托运物18运行的线速度为沿反向筒轴向的线速度Vh和反向筒周向的线速度Vv的合成,记作Vh+v。
图6:是执行机构的轴向剖面图。表示利用基筒和反向筒之间的相对转动来驱动旋滚转动的一种构造方式。
该机构表示,在固定的基筒(或轴)4上设驱动齿轮24于设在反向筒5上的齿轮23啮合传动,带动反向筒5相对旋转;设在反向筒5上的旋滚齿轮13随之旋转,齿轮13与固设在基筒上的齿轮20啮合,促成齿轮13的被动旋转,进而带动旋滚轴6.1和旋滚6的旋转。
旋滚驱动齿轮13安装在反向筒5上的安装板21上,16a是齿轮轴6.1a的轴承,16c是约束反向筒5与基筒4三维自由度的轴承,只允许其旋转自由度;基筒4上设安装板22安装驱动轴25,轴承16d约束轴25除旋转以外的自由度;旋滚6缠绕反向筒5向右延伸并连接右端的接入轴19上,形成包罗反向筒5的旋滚面。可在该机构的左右两端设推理轴承等构造,以减小旋滚6与执行机构端部的摩擦。
图7:是在反向筒上设盘旋肋以消除其对旋滚轴向摩擦的示意图。
反向筒5以顺时针旋转,旋滚6对应的以逆时针旋转;反向筒5上的肋(接触点)的运行方向与旋滚6的呈垂直,形成两接触面呈平行滚动状态,消除了轴向摩擦。
Vh表示接触点上肋的水平分速度,Vv表示竖直分速度,Vh+v表示合成速度。
图8:是以环状体替代旋滚上设盘旋肋的示意图。
旋滚由轴芯6.6和环状肋6.5构成,盘旋反向筒自转,接触点受反向筒5的轴向摩擦产生向右的变形量6.7,在当前变形点滚离反向筒时恢复原有状态,能消除旋滚沿反向筒轴向变形量的累积。
图9:是旋滚的变形示意图。
将前述的各种连体旋滚设成轴芯6.9和套筒6.8的组合体,由固定的轴芯6.9控制旋滚的盘旋方向和形状,套筒6.8相对轴芯6.9和反向筒旋转,同样能形成符合本运送法原理的运送机构。
图10:是将反向筒变形成圆环片组合体的示意图。
反向筒由若干圆环片5.2沿基筒4轴向排列而成,相邻的两个圆环片5.2之间设间隔构造5.3,使两个圆环片间拉开间隙。
若将基筒4替换成横向可变形的圆柱体或筒体,则本执行机构可产生横向变形,使被托运物的运行轨迹发生曲线变化。
图11:是双反向筒形成的执行机构的(横截面)示意图。
旋滚6同时盘旋缠绕反向筒5.4和反向筒5.5,上部旋滚形成平面的运送面。
图12:是执行机构的轴向剖面示意图。该机构是反向筒5和旋滚6均为主动旋转。
基筒4内设反向筒5之驱动轴25的安装板21,驱动齿轮24与固定设置在反向筒内壁上的从动齿轮23啮合传动,驱动反向筒5旋转。
反向筒5与基筒4同轴,基筒4上设开口26供驱动齿轮24露出与反向筒的从动齿轮23啮合。
旋滚6自驱动机构获得动力主动旋转,方向与反向筒相反。
具体实施方式:
以图1方案为实施例,忽略伸缩器机构:
一、驱动机构和机架机构的制作(拟为圆柱形机架机构)
1、选恰当类型的电机作动力源,购置轴承、滚珠、导轮等成品构件;拟定反向筒外径、旋滚径向尺寸。
2、确定旋滚数量。按预计的反向筒外径和旋滚直径尺寸,算出以旋滚中心为半径的包罗圆的周长。以该尺寸除以按旋滚直径和间距的合值,得出旋滚数量。
3、拟定旋滚齿轮的模数、齿顶圆、分度圆尺寸。
4、制作旋滚齿轮轴安装架。以旋滚数量和旋滚齿轮的尺寸确定安装架(圆形板)的径向尺寸;选适当厚度的板材加工成圆环状,其外径与副架的孔径相吻合,中心设一中心孔。(若采用单面齿的同步齿轮时,确定安装架圆形板的径向尺寸时,需计入动力输入齿轮所占用的空间和尺度。
5、选适当筒状材料分别制作(筒状的)机架、副架,将副架用轴承安装在机架的筒孔中,使两者可相对转动。副架的内孔径与旋滚齿轮轴安装架的外径吻合。副架安装在孔状机架的孔内,机架的孔径考虑安装轴承的外径,使之吻合。
6、制作同步齿轮。根据旋滚齿轮(含动力输入齿轮)尺寸、安装轴承内径等因素,确定同步齿轮的外径、内齿齿顶圆、模数等因素,制作同步齿轮。
7、制作同步齿轮安装架。考虑安装同步齿轮的轴承的外径、副架孔径尺寸,制作圆环状安装板,使同步齿轮居于副架孔中心。
8、制作旋滚齿轮轴安装板(架)。参照旋滚数量和动力输入齿轮尺寸、相邻齿轮间隙、同步齿轮外径(筒状内齿齿轮)、轴承安装尺寸等因素,确定安装板的径向尺寸,保证旋滚齿轮与同步齿轮的有效啮合。
9、制作旋滚齿轮轴安装孔。按旋滚齿轮(含动力输入齿轮)数量将包罗圆分匀,标记;以各标记点为圆心,以旋滚齿轮轴所对应的轴承为依据,制作轴承位。
10、制作旋滚齿轮。依据上述条件制作两端悬挑的连轴旋滚齿轮、动力输入齿轮;同时,在连轴旋滚齿轮的一个轴端设软轴连接构造。
11、制作副架旋转齿轮。具副架外径,拟定一外齿齿轮安装在副架圆筒上,作驱动副架旋转之用。依据该齿轮尺寸,驱动副架驱动动力齿轮。同时,在机架上设动力齿轮轴的安装位。
11、将安装板安装在副架上,依序将旋滚齿轮(含动力输入齿轮)、同步齿轮分别安装到对应的安装板上;将副架齿轮安装在副架上,再将副架安装在机架上。
12、将副架齿轮齿轮安装在副架上,将副架驱动齿轮安装在机架上,使两者啮合。
13、将动力源安装在机架上。采用一个动力源,对应设副架动力输出、同步齿轮动力输出机构,使旋滚和副架均能获得动力。
14、将动力源的动力连接到同步齿轮的驱动齿轮、副架驱动齿轮上。
二、执行机构的制作
1、依据前述拟定的旋滚尺寸、反向筒外径,确定反向筒尺寸(考虑旋滚长度等因素)并制作。
2、依据反向筒尺寸、基筒轴承尺寸等,确定基筒尺寸并制作。
3、制作端板。依据旋滚数量、径向尺寸等因素,确定旋滚轴芯位置;依据该尺寸制作环形板,以旋滚相对反向筒的倾斜角、环形板的轴心为中心为依据,设旋滚安装孔。
4、制作基筒于副架的连接板。按制作端板的方法,以副架筒孔的内径为外径,制作安装板(设基筒孔于旋滚安装板的中心孔同轴。
5、制作旋滚。选可横向变形的弹性材料制作圆柱状条形体,两端设端板安装位、连接板安装位、旋滚轴连接构造等。
6、依序安装基筒、反向筒、端板和连接板、旋滚。
三、机架及驱动机构与执行机构的连接及运行
1、用连接板将执行机构和驱动机构连接成一体。
2、旋滚与旋滚轴连接。
3、将电源连接到电机上,启动,作业。

Claims (8)

1.一种旋滚式运送法及其机械机构,是一种以弹性轴的盘旋缠绕和自转形成托运面的机构,其特征在于:采用多条软轴倾斜并列缠绕在共同的反向筒上做自转运动,形成园环形轴阵表面运送被托运物;其机构主要由机架、驱动机构和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机架主要由机架、副机架、安装板等组成;执行机构具体为基筒、反向筒、旋滚软轴等关键部件组成的***;驱动机构主要是由动力源、传导机构组成的***;机架承载和安装执行机构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将动力源的动力传导给执行机构使其运行,执行机构将被托运物沿轴向和周向运出;旋滚缠绕在反向筒上并与反向筒形成斜交,旋滚的一端安装在机架上,另一端安装在固定设于基筒的端板上,只允许其旋转自由度;在旋滚阵的中部设有支撑环,保持各旋滚之间的间距固定不变和同时相对基筒的位置稳定;本运送法具体分为外旋滚和内旋滚两种机构,由此形成外表面运送和内表面运送两种空间模式;外旋滚机构是将旋滚设于反向筒之外,内旋滚机构是将旋滚设于反向筒内壁;外表面运送是将被托运物安放或缠绕在环形旋滚轴阵围成的呈螺旋状表面的旋滚的外表面,内表面运送则是将被托运物搭载或安放于其内表面上实施运送;其执行机构的横截面上,各旋滚共同形成依附于反向筒外壁或内壁的圆环,单旋滚是组成该圆环的一个节点;其执行机构的轴向剖面上,各旋滚形成包裹反向筒外壁或内壁的筒状表皮的一个线条状的扭转的斜面,旋滚的运转与反向筒的运转呈倾斜夹角的状态;各旋滚连续的同速运转,将被托运物由前一个旋滚传递到后一个旋滚,形成沿环阵旋滚面的连续传递和运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滚式运送法及其机械机构,其特征在于:若给副架施加一个反转速度,可调节被托运物沿周向的运行状态,使其沿周向的旋转变快、变缓或停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滚式运送法及其机械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保证旋滚相对基筒的位置和形状不变的前提下,先将动力源的动力传导给旋滚使其主动旋转,再由旋滚利用摩擦了驱动反向筒被动旋转,也能实现削减摩擦的不利影响;若使反向筒主动旋转,而旋滚被动旋转也能符合本运送法的原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滚式运送法及其机械机构,其特征在于:利用基筒和反向筒之间的相对转动来驱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滚式运送法及其机械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旋滚上设螺旋肋构造,使螺旋肋面与反向筒面呈平行的相对滚动,看以消除旋滚与反向筒之间的轴向摩擦力;同理,将反向筒设成带有螺旋肋的表面同样能实现消除两者间轴向摩擦的目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滚式运送法及其机械机构,其特征在于:将旋滚上的盘旋肋变形成环状,利用弹性材料制成环状体套接在园柱状的旋滚上,可减小旋滚相对反向筒的轴向位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滚式运送法及其机械机构,其特征在于:若将旋滚设成由轴芯和套筒的组合形式,同样符合本运送法原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滚式运送法及其机械机构,其特征在于:若增设一个轴向平行且线速度相等的反向筒,使一条旋滚同时盘旋缠绕在两个反向筒上,同样符合本运送法原理。
CN 201310074671 2012-02-13 2013-02-14 旋滚式运送法及其机构 Pending CN1032414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10074671 CN103241491A (zh) 2012-02-13 2013-02-14 旋滚式运送法及其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38352.7 2012-02-13
CN201210038352 2012-02-13
CN 201310074671 CN103241491A (zh) 2012-02-13 2013-02-14 旋滚式运送法及其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41491A true CN103241491A (zh) 2013-08-14

Family

ID=48921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10074671 Pending CN103241491A (zh) 2012-02-13 2013-02-14 旋滚式运送法及其机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41491A (zh)
WO (1) WO201312039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1778051C (ru) * 1991-01-22 1992-11-30 Минский Филиал Всесоюзного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ого И Проектно-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ого Института Механизированного И Ручного Строительно-Монтажного Инструмента, Вибраторов И Строительно-Отделочных Машин Спирально-винтовой конвейер
EP0560299B1 (en) * 1992-03-11 1995-12-06 Mitsubishi Cable Industries, Ltd. Flexible screw for conveyors
US5336032A (en) * 1992-09-16 1994-08-09 Eaton Corporation Article handling system
JPH10305912A (ja) * 1997-05-02 1998-11-17 N M K:Kk 物品の個別供給装置
CN102583187A (zh) * 2011-01-12 2012-07-18 孙长顺 簧条式运送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20397A1 (zh) 201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65135B (zh) 叶片式抹地机
CN105459755B (zh) 车辆的能动旋转型稳定器及稳定杆连接组件
JP2667043B2 (ja) 圧延機のロールスタンド
CN101832363A (zh) 章动型齿轮装置、传动比可变机构以及车辆用操舵装置
CN106115343B (zh) 片状材料输送机构
CN107176202A (zh) 转向装置
CN201347300Y (zh) 纠偏装置
CN104736893A (zh) 无级变速器
CN101233343A (zh) 无级变速箱及其工作方法
JP2022046581A (ja) 歯車装置
JP2021178631A (ja) 運搬台車用の駆動装置
CN106513938A (zh) 一种送丝机构及焊枪
CN103241491A (zh) 旋滚式运送法及其机构
CN106051375A (zh) 一种管道机器人的主动转向装置
CN101476276A (zh) 一种新型压路机激振器
CN105508533B (zh) 无级变速器的外壳运行装置
ITMI20110344A1 (it) Testa forma-spire
JP2013071612A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ユニット
CN211079528U (zh) 电脑横机的罗拉轴及其罗拉皮辊单元
CN107709830A (zh) 传动装置
CN100548529C (zh) 用于回线形地弯曲一种连续的线材的装置
CN207205841U (zh) 数控机床的回转工作台结构
CN102583187A (zh) 簧条式运送法
CN103502690A (zh) 减速装置
CN205998734U (zh) 片状材料输送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814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Sun Yuanbin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hat Application Deemed to be Withdra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