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78235A - 可再充电电池 - Google Patents

可再充电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78235A
CN103178235A CN2012105632070A CN201210563207A CN103178235A CN 103178235 A CN103178235 A CN 103178235A CN 2012105632070 A CN2012105632070 A CN 2012105632070A CN 201210563207 A CN201210563207 A CN 201210563207A CN 103178235 A CN103178235 A CN 1031782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onnecting portion
electrode assemblie
assemblie
inne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632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78235B (zh
Inventor
金仁
金德中
金重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bert Bosch GmbH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obert Bosch GmbH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bert Bosch GmbH,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Robert Bosch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3178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82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782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82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86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inside the batteries, e.g. incorrect connections of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9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tection means
    • H01M50/593Spacers; Insulating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ell Electrode Carriers And Collec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池包括:布置在壳体中的多个电池组件,每个电池组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隔板;和内部安全构件,该内部安全构件包括位于所述电极组件之间的内部板,所述内部安全构件被电连接到所述多个电极组件中的至少一个。

Description

可再充电电池
技术领域
所描述的技术大体涉及可再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与不能被再充电的一次电池不同,可再充电电池能够被充电和放电。低容量可再充电电池被用于便携式紧凑电子设备,比如移动电话或笔记本电脑和便携式摄像机。高容量可再充电电池被广泛用作用于驱动混合动力车辆等的电机的电源,或用于高容量储存装置。
近来,使用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非水电解质的高输出可再充电电池已被开发。高输出可再充电电池通过将多个可再充电电池串联连接而被配置为具有高容量电池模块,以被用于驱动需要大量电力的设备的电机,即电动车辆等的电机。可再充电电池可具有圆柱形状、棱角形状等。
本背景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所描述的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不构成在本国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根据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布置在壳体中的多个电池组件,每个电池组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隔板;和内部安全构件,所述内部安全构件包括位于所述电极组件之间的内部板,所述内部安全构件被电连接到所述多个电极组件中的至少一个电极组件。
所述内部安全构件可被电连接到所述多个电极组件的至少一个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二电极。
所述第二电极可包括涂覆在金属板上的活性物质。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金属板和所述内部安全构件的所述内部板可由相同金属形成。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金属板和所述内部安全构件的所述内部板可由铜形成。
每个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隔板被卷绕或堆叠在一起,使得每个电极组件的面向最外的电极是第二电极。
每个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可分别包括第一电极未涂覆区域和第二电极未涂覆区域。所述内部安全构件包括连接部,该连接部从所述内部板的端部伸出以电连接到所述多个电极组件的至少一个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二电极未涂覆区域。
所述内部安全构件的所述内部板可在所述电极组件的相邻的电极组件之间延伸。所述连接部可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的相邻的电极组件之一的所述第二电极未涂覆区域,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的相邻的电极组件中的另一个的所述第二电极未涂覆区域。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可从所述内部板的所述端部沿着所述内部板的整个高度延伸。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可从所述内部板的所述端部仅沿着所述内部板的整个高度的一部分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内部板的高度方向上相互分开。
所述连接部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可具有连续的、蜿蜒的构造。所述连接部可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板。
所述电池可包括两个以上所述电池组件和多个所述内部安全构件。
所述内部安全构件的所述内部板可包括面向所述电极组件中的所述相邻的电极组件的面对表面。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相邻的电极组件可包括面向所述内部板的所述面对表面的外侧表面。所述内部板的所述面对表面具有的长度和高度基本上对应于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相邻的电极组件的所述外侧表面的长度和高度。
所述内部安全构件可包括绝缘膜,该绝缘膜将所述内部板的所述面对表面与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相邻的电极组件的所述外侧表面绝缘。
所述多个电极组件可被布置在所述壳体内以包括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端电极组件和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端电极组件。所述电池可进一步包括:第一端部安全构件,包括位于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一端电极组件与所述壳体的第一内侧之间的第一端板和电连接到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一端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二电极未涂覆区域的第一端连接部,和第二端部安全构件,包括位于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二端电极组件与所述壳体的第二内侧之间的第二端板和电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二端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二电极未涂覆区域的第二端连接部。
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均可包括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一端电极组件和所述第二端电极组件中的对应一个的面对表面。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均具有可基本上对应于所述电极组件的长度和高度的长度和高度。
所述第一端部安全构件和所述第二端部安全构件均可包括绝缘膜,该绝缘膜将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的所述面对表面与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一端电极组件和所述第二端电极组件中的对应一个电绝缘。
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一电极可被电连接到所述壳体。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二电极、所述内部安全构件、所述第一端部安全构件和所述第二端部安全构件可与所述壳体电绝缘。
所述电池可进一步包括:第一电极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端子与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集流体、第二电极端子和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集流体。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各示例性实施例,各特征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明显,其中:
图1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
图2示出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3示出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极组件和安全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4示出第一安全构件的透视图。
图5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水平剖视图。
图6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第一安全构件的透视图。
图7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第一安全构件的透视图。
图8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安全构件的透视图。
图9示出根据图9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加充分地描述各示例实施例;然而,各示例实施例可以被实施为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本文所提出的各实施例。相反,这些实施例被提供使得本公开将是全面且完整的,并将本发明的范围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在附图中,为了图示清楚,层和区域的尺寸可能被夸大。相似的附图标记自始至终指代相似的元件。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图2是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参见图1和图2,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1包括:多个电极组件10,电极组件10通过将隔板13置于正电极11与负电极12之间同时卷绕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而形成;壳体34,电极组件10被安装在壳体34中;和盖组件20,被联接到壳体34的开口。
根据图1的可再充电电池101被示出为形成为方形。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包括锂聚合物电池或圆柱形电池的各种其它类型的电池。
正电极11包括正极涂覆区域和未涂覆活性物质的正极未涂覆区域11a,在正极涂覆区域,在由铝等制成的薄金属箔所形成的集流体上涂覆有活性物质。负电极12包括负极涂覆区域和未涂覆活性物质的负极未涂覆区域12a,在负极涂覆区域,在由铜等制成的薄金属箔所形成的集流体上涂覆有活性物质。
正电极11可以被连接到壳体34,且负电极12可以被连接到安全构件41、42和43。在这种情况下,正电极11可以被称作“第二电极”,而负电极12可以被称作“第一电极”。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正电极11可以是被连接到安全构件41、42、43的第一电极,负电极12可以是被连接到壳体34的第二电极。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四个电极组件10可以被安装在壳体34内。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其它数量的电极组件10可以被安装在壳体34内。
正极未涂覆区域11a可以形成在正电极11的按照正电极1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端部,而负极未涂覆区域12a可以形成在负电极12的按照负电极1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端部。在绝缘隔板13被***到正电极11与负电极12之间之后,电极11和12与隔板13可以被螺旋地卷绕。此外,支撑电极组件10的形状的完成带(未示出)可以被附接到电极组件10的外表面。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电极组件10可以具有结构:其中正电极和负电极被形成为多个片并且在隔板置于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的情况下被交替层叠。
壳体34可以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并且在其一个表面上可具有开口。用于绝缘的绝缘封装件17可以被安装在壳体34与电极组件10之间。绝缘封装件17可以具有膜形状,并且绝缘封装件17的顶部可以是敞开的。
盖组件20可以包括覆盖壳体34的开口的盖板30、从盖板30向外伸出并与正电极11电连接的正极端子21、从盖板向外伸出并与负电极电连接的负极端子22和带有凹痕39a以便根据设定内压破裂的排气构件39。
盖板30可以形成为薄片。用于注入电解质的电解质注入孔27可以形成在一侧,并且密封塞38可以安装在电解质注入孔27中。
下衬垫28可以被安装在盖板30与端子21和22之间以密封盖板30与端子21和22之间的空间。(在此,为了方便,用语“端子21和22”可被用于共同指代正极端子21和负极端子22)。
下衬垫28可以到端子孔中并可以紧密地设置在盖板30的底部上。端子21和22可以具有圆柱形形状。将端子21和22支撑在顶部的螺母可以被安装在端子21和22处,并且端子的外周上可以形成螺纹使得螺母29可以被紧固到端子21和22的外周。
正极端子21可以被***到连接板35中。连接板35可以被安装在螺母29与盖板30之间以将正极端子21与盖板30电连接。结果是,盖板30和壳体34可以被电连接到正电极11。
上衬垫25可被安装为围绕负极端子22。上衬垫25可以被设置在下衬垫28上以接触盖板30的顶部并且以将负极端子22与盖板30彼此绝缘。用来缓冲螺母29与上衬垫25之间的紧固力的垫圈24可以被安装在上衬垫25上。
下绝缘构件26可以安装在盖板30下面围绕端子21和22。
与正电极11电连接的集流构件51可以通过焊接被附接到正极端子21。正极端子21和集流构件51可以被装配到形成在下绝缘构件26的底部上的槽中。集流构件51可以配备有向下伸出的多个接线片51a。多个接线片51a可以通过焊接被附接到正极未涂覆区域11a。
与负电极12电连接的集流构件52可以通过焊接被附接到负极端子22。负极端子22和集流构件52可以被装配到形成在下绝缘构件26的底部上的槽中。集流构件52可以配备有向下伸出的多个接线片52a。多个接线片52a可以通过焊接被附接到负极未涂覆区域12a。
电连接到负电极12的安全构件可以被安装在电极组件10之间,并且可以被设置在电极组件10的外表面之外。
图3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极组件和安全构件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第一安全构件的透视图。
参见图3和图4,安全构件可包括设置在电极组件10之间的至少一个内部安全构件41、设置在电极组件10的一侧端的第一端部安全构件42和设置在电极组件10的另一侧端的第二端部安全构件43。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端部安全构件42和第二端部安全构件43可以被省略。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每个内部安全构件41可以被设置在四个电极组件10中的两个相邻的电极组件之间,使得内部安全构件41的两个表面接触相邻的电极组件。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关于四个电极组件可以仅设置一个内部安全构件41。这种内部安全构件41可以被设置在四个电极组件10的其中两个相邻的电极组件之间。
内部安全构件41可以包括内部板411,内部板411被附接到在电极组件10中宽地形成的平坦表面10a上。内部安全构件41可以包括连接到内部板411并形成在内部板411处且附接到负极未涂覆区域12a的第一连接部413和第二连接部414中的至少一个。
内部板411、第一连接部413和第二连接部414可以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比如铜或不锈钢制成。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内部板411、第一连接部413和第二连接部414可以整体形成。第一连接部413和第二连接部414可以在内部板411的高度方向上分开地设置,使得第一连接部413形成在内部板411的一侧端的上部,第二连接部414形成在内部板411的该一侧端的下部。
第一连接部413可以朝向相邻的电极组件10中的一个电极组件10的负极未涂覆区域12a弯折,并且第二连接部414可以朝向相邻的电极组件10中的另一个电极组件10的未涂覆区域弯折。于是,在内部板411的高度方向上分开地设置的第一连接部413和第二连接部414可以沿相对于内部板411的厚度方向的不同方向伸出。
第一连接部413可以具有从内部板411朝向一个负极未涂覆区域12a倾斜弯折的倾斜部和从该倾斜部弯折并平行于内部板411的焊接部。第二连接部414可以具有从内部板411朝向另一负极未涂覆区域12a倾斜弯折的倾斜部和从该倾斜部弯折并平行于内部板的焊接部。
第一连接部413和第二连接部414可以被焊接到相邻的负极未涂覆区域12a从而被电连接到负极未涂覆区域12a。于是,内部安全构件41可以被电连接到设置在该内部安全构件41两侧的两个电极组件10的负电极12。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413和第二连接部414中的一个可以被焊接到负极未涂覆区域12a并电连接到电极组件10的负电极12。
绝缘膜45可以被附接并安装在内部板411的接触电极组件10的两个表面上,绝缘膜45可以由聚合物制成并可以用于防止电极组件10的正电极11与内部安全构件41彼此电连接。
第一端部安全构件42可以被安装为接触电极组件10中的设置在一侧端处的电极组件10的外表面。第一端部安全构件42可以包括附接到平坦表面10a且朝向电极组件10的外侧的第一端板421和形成并连接到第一端板421且附接到负极未涂覆区域12a的连接部424。
在此,关于电极组件10的术语“平坦表面10a”可以指代电极组件10的外侧平表面,并可排除沿电极组件10的外表面的上端和下端的弯曲部分。
第一端板421和连接部424可以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比如铜或不锈钢制成。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端板421和连接部424可以整体形成。连接部424可以形成在侧板421的一侧端的下部。
连接部424可以朝向位于电极组件10的侧端的相邻的电极组件10的负极未涂覆区域12a弯折。连接部424可以包括可以从第一端板421倾斜地弯折的倾斜部和可以从该倾斜部弯折并可以形成为平行于第一板421的焊接部。连接部424可以被焊接到负极未涂覆区域12a从而与负极未涂覆区域12a电连接,并可以支撑负极未涂覆区域12a以防止负极未涂覆区域12a因外部冲击或振动而颤动。
绝缘膜45可以被附接到第一端板421的接触电极组件10的表面。绝缘膜45可以由聚合物制成并可以用于防止电极组件10的正电极与第一端部安全构件42彼此电连接。
第二端部安全构件43可以被安装为接触电极组件10中的设置在第二侧端处的电极组件10的外表面。第二端部安全构件43可以包括附接到平坦表面10a且朝向电极组件10的外侧的第二端板431和形成并连接在第二端板431上且附接到负极未涂覆区域12a的连接部433。
第二端板431和连接部433可以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比如铜或不锈钢制成。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端板431和连接部433可以整体形成,并且连接部433可以形成在第二端板431的一侧端上。
连接部414可以朝向相邻的电极组件10的负极未涂覆区域12a弯折。连接部414可以具有从第二端板431倾斜地弯折的倾斜部和从该倾斜部弯折并形成为平行于第二端板431的部分。连接部可以被焊接到负极未涂覆区域12a从而被电连接到负极未涂覆区域12a。第二端部安全构件43的连接部433可以沿着与第一端部安全构件42的连接部424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地形成。
绝缘膜45可以被附接到第二端板431的接触电极组件10的表面。绝缘膜45可以由聚合物制成并可以用于防止电极组件10的正电极与第二端部安全构件43彼此电连接。
集流构件52可以在负极未涂覆区域12a的没有形成连接部的部分处被焊接到负极未涂覆区域12a。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集流构件52的接线片52a可以被焊接到连接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与电极组件10中的设置在相反侧端处的电极组件10的外表面接触的第一端部安全构件42和第二端部安全构件43可以被省略。
在典型的可再充电电池中,当导电性异物比如钉子因冲击或意外从可再充电电池101的外侧刺入时,正电极和负电极可能通过该导电性异物相互短路。在可再充电电池101中可能产生过热,从而可能***或燃烧。然而,如在图5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那样,当导电性异物60从安装有安全构件的可再充电电池101的外侧刺入时,内部安全构件41的内部板或第二端部安全构件42的第二端板与壳体34可能相互短路,从而可以使安全地释放电流成为可能。
根据各实施例,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以及隔板13可以被螺旋地卷绕使得负电极12被设置在电极组件10的最外表面上。于是,内部安全构件41和负电极12可被设置在隔板13的各侧上以相互面对。
从外侧刺入可再充电电池的导电性异物60在刺入正电极11之前可能会依次刺入内部安全构件41和负电极12。
内部安全构件41可吸收在导电性异物60与负电极12之间可能产生的热,并且可以抑制电极组件10的内部温度升高。
内部安全构件41可以由铜形成。
这样,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当异物60刺入可再充电电池101而引起短路时,电流可以被释放以消除燃烧风险,并且热可以被安全构件41、42、43吸收,从而提高可再充电电池10的安全性。
当异物60从可再充电电池101的任一侧刺入可再充电电池101时,充斥到电极组件10的电流可以被迅速释放,而不管异物60从哪个方向刺入。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果之间放置有内部安全构件41的电极组件10被全部电连接,则不管异物60从哪个方向刺入,安全构件41、42、43可以首先被接触,从而防止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因异物60直接短路,由此提高可再充电电池101的安全性。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内部安全构件41可以被电连接到相邻的电极组件10中的一个。
图6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内部安全构件的透视图。
除了内部安全构件71的结构之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与根据图1至图5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1相同,所以相同结构的重复描述不再复述。
参见图6,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内部安全构件71可以被设置在电极组件10之间,使得该内部安全构件71的两个表面接触相邻的电极组件10。内部安全构件71可以包括:内部板711,附接到相邻的电极组件10的宽地形成的平坦表面10a;第一连接部713和第二连接部714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713和第二连接部714连接且形成在内部板711处以被附接到相邻的电极组件10的负极未涂覆区域12a。
内部板711和第一连接部713及第二连接部714可以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比如铜或不锈钢制成。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内部板711、第一连接部713及第二连接部714可以整体形成。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714可以通过焊接方法被附接到内部板711或第一连接部713。
第一连接部713和第二连接部714可以形成在内部板711的一侧端处,并且第一连接部713和第二连接部714可以沿内部板711的高度方向被连接。第一连接部714和第二连接部714可以从内部板711伸出,并可以在内部板711的侧端处分开。第一连接部714和第二连接部714可以在一侧端处沿着内部板711的整个高度从内部板711伸出。于是,第一连接部713和第二连接部714可以被容易地连接到内部板711。
第一连接部713可以朝向相邻的电极组件10中的一个电极组件10的负极未涂覆区域12a弯折,并且第二连接部714可以朝向相邻的电极组件10中的另一个电极组件10的负极未涂覆区域12a弯折。于是,第一连接部713和第二连接部714沿相对于内部板711的厚度方向的不同方向伸出。
第一连接部713可以包括从内部板711朝向一个负极未涂覆区域12a倾斜地弯折的倾斜部和从该倾斜部弯折且平行于侧板的焊接部。第二连接部714可以包括朝向另一负极未涂覆区域12a倾斜地弯折的倾斜部和从该倾斜部弯折且平行于侧板的焊接部。
第一连接部713的倾斜部和第二连接部714的倾斜部可以沿侧向方向伸出,并且第一连接部713的焊接部和第二连接部714的焊接部可以相互平行。
第一连接部713和第二连接部714可以被焊接到相邻的负极未涂覆区域12a从而被电连接到负极未涂覆区域12a。由此,内部板711可以被电连接到设置在内部板711的各侧的两个电极组件10的负电极12。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713和第二连接部714中的一个可以被焊接到负极未涂覆部分12a并电连接到电极组件的负电极12。
绝缘膜75可以被附接到内部板的接触相邻的电极组件10的两个表面。绝缘膜75可以由聚合物制成并可以用于防止电极组件10的正电极11与安全构件71彼此电连接。
图7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内部安全构件的透视图。
除了内部安全构件72之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具有与根据先前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相同的结构,所以重复描述不再复述。
参见图7,内部安全构件72可以被设置在相邻的电极组件10之间,使得内部安全构件72的两个表面接触相邻的电极组件。内部安全构件72可以包括:内部板721,附接到相邻的电极组件10的宽地形成的平坦表面10a;第一连接部723和第二连接部724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723和第二连接部724可连接且形成在内部板721处从而被附接到负极未涂覆区域12a。
内部板721和第一连接部723及第二连接部724可以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比如铜或不锈钢制成。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内部板721、第一连接部723及第二连接部724可以整体形成。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724可以通过焊接被附接到内部板721或第一连接部723。
第一连接部723可以在内部板721的高度方向上被连接到内部板721的一侧端。第二连接部724可以从第一连接部723弯折。连接第一连接部723和第二连接部724的连接板725可以形成在第一连接部723与第二连接部724之间。
第一连接部723、连接板725和第二连接部724可以按顺序弯折为之字形。内部板721可以具有小于大约80μm的厚度,使得第一连接部723和第二连接部724可以易于弯折。
于是,第一连接部723和第二连接部724可以经由***在第一连接部723和第二连接部724之间的连接板725沿相对于内部板721的厚度方向的不同方向伸出。
第一连接部723可以被焊接到位于内部安全构件72的一侧的电极组件10的负极未涂覆区域12a,并且第二连接部724可以被焊接到位于内部安全构件72的另一侧的电极组件10的负极未涂覆区域12a。于是,内部板721可以被电连接到设置在各侧的两个电极组件10的负电极12。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723和第二连接部724中的一个可以被焊接到负极未涂覆区域12a并电连接到电极组件10的负电极12。
在内部板721中,绝缘膜76可以被附接到接触相邻的电极组件10的两个表面。绝缘膜76可以由聚合物制成并可以用于防止电极组件10的正电极与内部安全构件72彼此电连接。
图8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安全构件的透视图,图9示出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剖视图。
除了***在壳体134内的电极组件10的数量以及安全构件的数量之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2与根据先前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具有相同结构,所以重复描述不再重复。
参见图8和图9,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2可以包括壳体134、***在壳体134内的两个电极组件10和设置在电极组件10之间且设置在电极组件10的外部的安全构件。
每个电极组件可以包括位于电极组件10的一侧端的正极未涂覆区域11a和位于另一侧端的负极未涂覆区域12a。电连接正电极和正极端子的集流构件151可以被安装在正极未涂覆区域11a中,并且电连接负电极和负极端子的集流构件152可以被安装在负极未涂覆区域中。绝缘封装件137可以被安装在壳体134与电极组件10之间。绝缘封装件137可以具有膜形状,并且其上部可以是敞开的。
安全构件可以包括设置在堆叠的电极组件10之间的内部安全构件81、设置在电极组件10的一侧端的第一端部安全构件82和设置在电极组件10的另一端的第二端部安全构件83。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端部安全构件82和第二端部安全构件83可以被省略。
内部安全构件81可以被设置在电极组件10之间,使得内部安全构件81的两个表面接触相邻的电极组件10。内部安全构件81可以包括:内部板811,附接到每个电极组件10的宽地形成的平坦表面10a;和第一连接部813和第二连接部814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813和第二连接部814连接且形成在侧板811上并附接到相邻的电极组件10中的一个电极组件的负极未涂覆区域12a。
内部板811和第一连接部813以及第二连接部814可以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比如铜或不锈钢制成。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内部板811、第一连接部813和第二连接部814可以整体形成。第一连接部813可以形成在内部板811的一侧端的上部,且第二连接部814可以形成在内部板811的该一侧端的下部。
第一连接部813可以朝向相邻的电极组件10中的一个电极组件10的负极未涂覆区域12a弯折,并且第二连接部814可以朝向相邻的电极组件10中的另一个电极组件10的负极未涂覆区域12a弯折。于是,第一连接部813和第二连接部814可以在内部板811的高度方向上分开地设置,并且可以沿相对于内部板411的厚度方向的不同方向伸出。
第一连接部813可以具有从内部板811朝向一个电极组件10的负极未涂覆区域12a倾斜弯折的倾斜部和从该倾斜部弯折并平行于内部板811的焊接部。第二连接部814可以具有从内部板811朝向另一个电极组件10的负极未涂覆区域12a倾斜弯折的倾斜部和从该倾斜部弯折并平行于内部板811的焊接部。
第一连接部813和第二连接部814可以被结合到相邻的负极未涂覆区域12a从而被电连接到负极未涂覆区域12a。于是,内部安全构件81可以被电连接到设置在内部安全构件81的各侧的两个电极组件10的负电极12。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813和第二连接部814中的一个可以被焊接到负极未涂覆区域12a中的一个并电连接到电极组件10中的一个的负电极12。
绝缘膜85可以被附接到内部板811的接触电极组件10的两个表面。绝缘膜85可以由聚合物制成并可以用于防止电极组件10的正电极与内部安全构件81彼此电连接。
第一端部安全构件82可以与电极组件10中的设置在一侧端的电极组件10的外表面接触。第一端部安全构件82可以包括附接到电极组件10的外侧的平坦表面10a的第一端板821和形成并连接在第一端板821上且附接到负极未涂覆区域12a的连接部824。
第一端板821和连接部824可以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比如铜或不锈钢制成。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端板821和连接部824可以整体形成,并且连接部824可以形成在第一端板821的一侧端处。
连接部824可以朝向相邻的电极组件10的负极未涂覆区域12a弯折。连接部824可以包括从第一端板821倾斜地弯折的倾斜部和从该倾斜部弯折并形成为平行于第一端板821的焊接部。连接部824可以被焊接到负极未涂覆区域12a从而与负极未涂覆区域12a电连接,并可以支撑负极未涂覆区域12a以防止负极未涂覆区域12a因外部冲击或振动而颤动。
绝缘膜85可以被附接到第一端板821的接触电极组件10的表面。绝缘膜85可以由聚合物制成并可以用于防止电极组件10的正电极与第一端部安全构件82彼此电连接。
第二端部安全构件83可以被安装为与电极组件10中的设置在另一侧端的电极组件10的外表面接触。第二端部安全构件83可以包括附接到电极组件10的外侧的平坦表面10a的第二端板831和形成并连接在第二端板831上且附接到负极未涂覆区域12a的连接部833。
第二端板831和连接部833可以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比如铜或不锈钢制成。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端板831和连接部833可以整体形成,并且连接部833可以形成在第二端板831的一侧端处。
连接部833可以朝向相邻的电极组件10的负极未涂覆区域12a弯折。连接部833可以包括从第二端板831倾斜地弯折的倾斜部和从该倾斜部弯折并形成为平行于第二端板831的焊接部。连接部833可以被焊接到负极未涂覆区域12a从而被电连接到负极未涂覆区域12a。第二端部安全构件83的连接部833可以沿着与第一端部安全构件82的连接部824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地形成。
绝缘膜85可以被附接到第二端板831中的接触电极组件10的表面。绝缘膜85可以由聚合物制成并可以用于防止电极组件10的正电极与第二端部安全构件83彼此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与电极组件10中的设置在另一侧的电极组件10的外表面接触的第一端部安全构件82和第二端部安全构件83可以被省略。
如图9所示,当导电性异物60比如钉子因冲击或意外从可再充电电池的外侧刺入时,并且当因此正电极和负电极通过导电性异物60相互短路时,在可再充电电池中可能产生过热,从而可能***或燃烧。然而,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那样,当安装有安全构件时,内部安全构件81或第一端部安全构件82或第二端部安全构件83与壳体134可能相互短路。从而可以使安全地释放电流成为可能。
根据各实施例,在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以及隔板13被螺旋地卷绕后,负电极12可以被设置在电极组件10的最外表面上。于是,内部安全构件41和负电极12可以被设置在隔板13的各侧上以相互面对。在依次刺入内部安全构件81和负电极12之后,导电性异物60会刺入正电极11。安全构件81、82、83可吸收在导电性异物60与负电极12之间产生的热,并且可以抑制电极组件10的内部温度。
内部安全构件81可以由铜形成。
这样,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当异物比如钉子刺入而引起短路时,电流可以被释放从而清除燃烧风险,并且热可以被安全构件吸收,从而提高可再充电电池102的安全性。
在此公开了各示例实施例,尽管采用了具体术语,具体术语仅以一般且描述性的含义来使用和理解而并非为了限制的目的。在一些情况下,如对在本申请被提交之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那样,除非具体声明之外,结合特定实施例描述的各特征、特性和/或元件可以单独使用或与结合其它实施例描述的各特征、特性和/或元件组合使用。于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中提出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改变。

Claims (19)

1.一种电池,包括:
布置在壳体中的多个电池组件,每个电池组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隔板;和
内部安全构件,所述内部安全构件包括位于所述电极组件之间的内部板,所述内部安全构件被电连接到所述多个电极组件中的至少一个电极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内部安全构件被电连接到所述多个电极组件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二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第二电极包括涂覆在金属板上的活性物质,并且
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金属板和所述内部安全构件的所述内部板由相同的金属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金属板和所述内部安全构件的所述内部板由铜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中每个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隔板被卷绕或堆叠在一起,使得每个电极组件的面向最外的电极是第二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中:
每个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包括第一电极未涂覆区域和第二电极未涂覆区域,并且
所述内部安全构件包括连接部,该连接部从所述内部板的端部伸出以电连接到所述多个电极组件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二电极未涂覆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内部安全构件的所述内部板在所述电极组件中的相邻的电极组件之间延伸,并且
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中的相邻的电极组件中的一个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二电极未涂覆区域,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中的相邻的电极组件中的另一个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二电极未涂覆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从所述内部板的所述端部沿着所述内部板的整个高度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从所述内部板的所述端部仅沿着所述内部板的整个高度的一部分延伸,并且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内部板的高度方向上相互分开。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连接部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连续的、蜿蜒的构造,并且
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板。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电池包括两个以上所述电池组件和多个所述内部安全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内部安全构件的所述内部板包括面向所述电极组件中的所述相邻的电极组件的面对表面,
所述电极组件中的所述相邻的电极组件包括面向所述内部板的所述面对表面的外侧表面,并且
所述内部板的所述面对表面具有的长度和高度基本上对应于所述电极组件中的所述相邻的电极组件的所述外侧表面的长度和高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内部安全构件包括绝缘膜,该绝缘膜将所述内部板的所述面对表面与所述电极组件中的所述相邻的电极组件的所述外侧表面绝缘。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多个电极组件被布置在所述壳体内以包括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端电极组件和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端电极组件,并且
所述电池进一步包括:
第一端部安全构件,包括位于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一端电极组件与所述壳体的第一内侧之间的第一端板和电连接到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一端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二电极未涂覆区域的第一端连接部,和
第二端部安全构件,包括位于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二端电极组件与所述壳体的第二内侧之间的第二端板和电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二端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二电极未涂覆区域的第二端连接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由铜制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均包括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一端电极组件和所述第二端电极组件中的对应一个的面对表面,并且
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均具有基本上对应于所述电极组件的长度和高度的长度和高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安全构件和所述第二端部安全构件均包括绝缘膜,该绝缘膜将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的所述面对表面与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一端电极组件和所述第二端电极组件中的对应一个电绝缘。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一电极被电连接到所述壳体,并且
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二电极、所述内部安全构件、所述第一端部安全构件和所述第二端部安全构件与所述壳体电绝缘。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进一步包括:
第一电极端子;
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端子与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集流体;
第二电极端子;和
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集流体。
CN201210563207.0A 2011-12-23 2012-12-21 可再充电电池 Active CN1031782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579787P 2011-12-23 2011-12-23
US61/579,787 2011-12-23
US13/469,186 2012-05-11
US13/469,186 US9627677B2 (en) 2011-12-23 2012-05-11 Rechargeable batter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8235A true CN103178235A (zh) 2013-06-26
CN103178235B CN103178235B (zh) 2016-12-28

Family

ID=47435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63207.0A Active CN103178235B (zh) 2011-12-23 2012-12-21 可再充电电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27677B2 (zh)
EP (1) EP2608293B1 (zh)
JP (1) JP6161283B2 (zh)
KR (1) KR101683198B1 (zh)
CN (1) CN10317823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8913A (zh) * 2015-03-06 2016-09-14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CN111697261A (zh) * 2019-03-15 2020-09-22 Tdk株式会社 锂二次电池
CN115036648A (zh) * 2022-08-15 2022-09-09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66284A (ko) * 2012-11-22 2014-06-0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US9711777B2 (en) * 2013-02-27 2017-07-18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JP6273761B2 (ja) * 2013-10-18 2018-02-07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
KR102257679B1 (ko) * 2014-09-17 2021-05-2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JP6217987B2 (ja) * 2015-06-15 2017-10-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組電池
JP6414577B2 (ja) * 2016-09-16 2018-10-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積層型電池
CN109728346B (zh) * 2017-10-30 2022-01-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
CN110190340B (zh) * 2019-03-01 2024-04-19 青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08927A1 (en) * 2006-07-10 2008-01-10 Lg Chem, Ltd. Safety kit for secondary battery
US20100291421A1 (en) * 2009-05-14 2010-11-18 Sang-Won Byu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2005598A (zh) * 2009-08-27 2011-04-06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具有提高的抗刺穿和压溃的安全性的可再充电二次电池
CN102005596A (zh) * 2009-08-27 2011-04-06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具有提高的抗刺穿和压溃的安全性的可再充电二次电池
CN102097644A (zh) * 2009-12-07 2011-06-15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可再充电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15571B1 (ko) * 2000-02-08 2005-09-2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중첩 전기 화학 셀
US6759163B2 (en) * 2000-05-04 2004-07-06 Wilson Greatbatch Ltd. Mismatched compression glass-to-metal seal
US20050271934A1 (en) * 2004-06-05 2005-12-08 Kiger William B Battery pack assembly
KR20050121914A (ko) * 2004-06-23 2005-12-2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와 이에 사용되는 전극 조립체
KR100874385B1 (ko) 2006-07-10 2008-12-1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전지용 안전부재
KR100917750B1 (ko) * 2007-09-17 2009-09-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US8420254B2 (en) * 2007-12-25 2013-04-16 Byd Co. Ltd. End cover assembly for an electrochemical cell
KR101132155B1 (ko) 2009-01-09 2012-04-0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신규한 구조의 대용량 전지팩
US20110136003A1 (en) 2009-12-07 2011-06-09 Yong-Sam Kim Rechargeable Battery
KR20110123462A (ko) 2010-05-07 2011-11-15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KR101223516B1 (ko) 2009-12-07 2013-01-17 로베르트 보쉬 게엠베하 이차 전지
JP5297441B2 (ja) 2009-12-07 2013-09-25 三星エスディアイ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KR101293943B1 (ko) 2009-12-22 2013-08-0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강성이 향상된 전지팩
KR101155888B1 (ko) 2010-07-23 2012-06-21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08927A1 (en) * 2006-07-10 2008-01-10 Lg Chem, Ltd. Safety kit for secondary battery
US20100291421A1 (en) * 2009-05-14 2010-11-18 Sang-Won Byu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2005598A (zh) * 2009-08-27 2011-04-06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具有提高的抗刺穿和压溃的安全性的可再充电二次电池
CN102005596A (zh) * 2009-08-27 2011-04-06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具有提高的抗刺穿和压溃的安全性的可再充电二次电池
CN102097644A (zh) * 2009-12-07 2011-06-15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可再充电电池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8913A (zh) * 2015-03-06 2016-09-14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CN105938913B (zh) * 2015-03-06 2019-10-11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CN111697261A (zh) * 2019-03-15 2020-09-22 Tdk株式会社 锂二次电池
CN115036648A (zh) * 2022-08-15 2022-09-09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5036648B (zh) * 2022-08-15 2022-11-22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8235B (zh) 2016-12-28
EP2608293A1 (en) 2013-06-26
US9627677B2 (en) 2017-04-18
EP2608293B1 (en) 2014-11-19
US20130164574A1 (en) 2013-06-27
JP6161283B2 (ja) 2017-07-12
JP2013134994A (ja) 2013-07-08
KR101683198B1 (ko) 2016-12-07
KR20130073856A (ko) 2013-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78235A (zh) 可再充电电池
CN102347467B (zh) 可再充电电池
JP5297441B2 (ja) 二次電池
EP2590189A1 (en) Power storage cell and power storage module
US9246143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module
CN101924239B (zh) 二次电池
KR20140065956A (ko) 이차 전지
US8877371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JP6334893B2 (ja) 二次電池
KR101783914B1 (ko) 파우치형 이차 전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KR101223516B1 (ko) 이차 전지
KR101576597B1 (ko) 이차 전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EP2330660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4347844A (zh) 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可再充电电池
EP3001481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KR102603907B1 (ko) 이차 전지 모듈 케이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