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8406B - 电池组、用于对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以及功耗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组、用于对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以及功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68406B
CN103168406B CN201180049592.0A CN201180049592A CN103168406B CN 103168406 B CN103168406 B CN 103168406B CN 201180049592 A CN201180049592 A CN 201180049592A CN 103168406 B CN103168406 B CN 1031684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ondary cell
parallel
electric discharge
described secondary
auxiliary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95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68406A (zh
Inventor
小泽淳史
中村和夫
堀田慎
丸谷健太郎
上坂进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Northeast China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68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84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684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84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8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f two or more battery modules
    • B60L58/19Switching between serial connection and parallel connection of battery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1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02J7/0014Circuits for equalisation of charge betwee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02J7/0014Circuits for equalisation of charge between batteries
    • H02J7/0019Circuits for equalisation of charge between batteries using switched or multiplexed charge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02J7/0024Parallel/serial switching of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to charge or loa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8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H02J7/04Regulation of 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00/00Type of vehicles
    • B60L2200/26Rail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该充电/放电方法是关于具有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和电池组件的电池组的,其中,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二次电池的多个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串联连接。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将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任一二次电池并联模块。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任一二次电池中有异常时,在包括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的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中,解除到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的连接,并将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包括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的二次电池并联模块。

Description

电池组、用于对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以及功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池组、对该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以及功耗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组已被用于诸如移动电话、数码相机、掌上游戏机、膝上型个人计算机和电动工具等的各种便携式装置。因此,目前,电池组正被用于需要更高输出和更高容量的领域,诸如电动助力自行车和电动汽车且此外还有家用蓄电装置,但不限于此。
作为结合到电池组中的二次电池,目前最常使用的电池之一是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由于多种特性而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诸如其可通过充电而被反复使用、其具有高电压输出、其具有高能量密度、其具有较低自放电、以及其具有较长使用寿命。此外,为满足装置对于更高输出和更高容量的需求,将二次电池(单个电池)制成多个串联连接和多个并联连接且以电池组件的形式来使用它们的情况也正在增多。这种用法具有很大优势,但会导致能量的处理量大大增加。因此,相比于传统做法,需要更恰当地处理电池的使用。
通常,二次电池设置有保护电路,以监控过充电、过放电、过电流、以及温度的条件,且不在危险条件下使用或者导致特性下降。因此,传统上,当保护电路运行时,电池组的充电/放电操作整体停止,并从而实现保护功能。
然而,在具有多个二次电池的电池组中,由于仅一个二次电池或仅一些二次电池的异常,执行整个电池组的保护操作会导致由电池组供电的所有各种装置(被称为“功耗装置”)的操作停止。为此,考虑将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从电池组件断开。然而,当二次电池串联连接时,串联连接的所有二次电池均不能使用(参见图15的(A))。
从日本专利第3331529号中已知用于解决该问题的蓄电装置。该蓄电装置被配置为使得多个二次电池以阵列形并联和/或串联连接,且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检测每个二次电池的异常的装置、用于在串联连接的情况下将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的输出端电学断开且同时将异常的二次电池所连接的端子短路的装置、用于与断开的电池成比例地补偿电压的装置、以及用于防止逆流的二极管。
引用列表
专列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331529号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顺便地,当二次电池被并联连接时,例如,当在一个二次电池处出现异常时,提供到功耗装置的电力与一个二次电池成比例的减少,且正常二次电池的负担被加重(参见图15的(B))。存在对二次电池的运行时间和特性产生不良影响的风险。在日本专利第3331529号公开的蓄电装置中,未考虑这一在并联连接的情况下正常二次电池的负荷负担被加重的问题。此外,还存在如下问题:直到发生二次电池的断开之前,在对蓄电装置没有任何贡献的情况下,用于与断开的电池成比例地补偿电压的装置是无用的,且无法实现整个蓄电装置的有效充电/放电。
因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能实现连接有多个二次电池的整个电池组的有效充电/放电的电池组、用于对该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以及结合有该电池组的功耗装置。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其包括:电池组件,在所述电池组件中,多个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串联连接,每个所述二次电池并联模块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二次电池;以及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其中,所述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任意一个所述二次电池并联模块。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其包括:二次电池串联模块,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二次电池;以及辅助充电/放电装置,
其中,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所述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将所述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任一所述二次电池,以及
其中,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任一所述二次电池中有异常时,从所述二次电池串联模块断开已出现异常的所述二次电池,并将所述辅助充电/放电装置串联连接至所述二次电池串联模块。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其包括:
电池组件,在所述电池组件中,多个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串联连接,每个所述二次电池并联模块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二次电池;
充电/放电控制电路,经由连接部连接至所述电池组件;以及
电压测量装置和辅助充电/放电装置,从所述连接部分接并连接至所述电池组件,其中,所述电压测量装置测量跨所述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两端的电压。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对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
其中,所述电池组包括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和电池组件,在所述电池组件中,各自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二次电池的多个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串联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所述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将所述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任一所述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以及
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任一所述二次电池中有异常时,在包括已出现异常的所述二次电池的所述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中,解除到已出现异常的所述二次电池的连接,并将所述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包括已出现异常的所述二次电池的所述二次电池并联模块。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对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
其中,所述电池组包括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和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二次电池的二次电池串联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所述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将所述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任一所述二次电池;以及
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任一所述二次电池中有异常时,将已出现异常的所述二次电池的两端短路,并将所述辅助充电/放电装置串联连接至所述二次电池串联模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在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电池组中,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任意一个二次电池并联模块。此外,在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电池组中,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将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任一二次电池。此外,在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的电池组中,设置有电压测量装置和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因此,在二次电池的充电/放电期间,辅助充电/放电装置也可有助于充电/放电,并可实现对连接有多个二次电池的整个电池组的充电/放电过程中的电池平衡的最优化。可获得整个电池组的效率。此外,在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电池组中,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任何二次电池中有异常时,将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从二次电池串联模块断开,并将辅助充电/放电装置串联连接至二次电池串联模块。因此,不必停止使用电池组。此外,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充当结合冗余的保护装置,且不会对构成二次电池串联模块的二次电池施加较大的负担。
在用于对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中,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将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任一二次电池并联模块。此外,在用于对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中,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将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任一二次电池。因此,在二次电池的充电/放电期间,辅助充电/放电装置还可有助于该充电/放电,并可实现对连接有多个二次电池的整个电池组的充电/放电过程中的电池平衡的最优化。可获得整个电池组的效率。此外,在用于对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中,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任一二次电池中有异常时,在包括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的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中解除至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的连接,并将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包括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的二次电池并联模块。在用于对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中,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任一二次电池中有异常时,将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的两端短路,并将辅助充电/放电装置串联连接至二次电池串联模块。因此,不必停止电池组的使用。此外,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充当结合冗余的保护装置,且不会对构成二次电池模块的二次电池施加较大的负担。
如上所述,在本技术中,对于辅助充电/放电装置不需要特殊的充电或管理机制。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可被用作电池组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可有效获得电池平衡。此外,由于二次电池与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在使用状态下同步,所以当二次电池的异常发生时,可平稳执行辅助充电/放电装置的替代。由于易于控制,可显著增加二次电池的冗余。
此外,在以下将描述的本技术的功耗装置中,设置有根据本技术第一至第三方面的电池组。因此,该功耗装置可产生与根据本技术第一至第三方面的电池组具有的上述效果类似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图1的(A)和(B)分别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概念图以及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配置图。
[图2]图2是当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中的二次电池有异常时的概念图。
[图3]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在充电期间的概念图。
[图4]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在充电期间的概念图。
[图5]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在放电期间的概念图。
[图6]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在放电期间的概念图。
[图7]图7的(A)、(B)和(C)分别是开关装置的等效电路图、用于描述在充电期间的电流流动的概念图以及用于描述在放电期间的电流流动的概念图。
[图8]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概念图。
[图9]图9是当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中的二次电池有异常时的概念图。
[图10]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在充电期间的概念图。
[图11]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在放电期间的概念图。
[图12]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变形的概念图。
[图13]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另一变形的概念图。
[图14]图14是用于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5]图15的(A)和(B)是用于描述当在传统电池组中的二次电池有异常时的问题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基于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描述。然而,本技术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且在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各个值和各种材料均是说明性的。注意,将按照以下顺序给予描述。
1.根据本技术第一至第三方面的电池组以及用于对根据本技术第一和第二方面的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的总体描述。
2.第一实施方式(根据本技术第一和第三方面的电池组以及用于对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
3.第二实施方式(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电池组以及用于对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等
[根据本技术第一至第三方面的电池组以及用于对根据本技术第一和第二方面的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的总体描述]
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电池组可以以下形式来使用:
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任何一个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以及
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任何一个二次电池中存在异常时,在具有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的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中解除到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的连接,且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具有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的二次电池并联模块。
因此,在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电池组的优选形式中,在充电期间,当在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可被配置为并联连接至在其两端之间具有最高电压的二次电池并联模块。此外,在包括该优选配置的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电池组的优选形式中,在放电期间,当在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可被配置为并联连接至在其两端之间具有最低电压的二次电池并联模块。
在用于对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中,在充电期间,当在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可被配置为并联连接至在其两端之间具有最高电压的二次电池并联模块。因此,在用于对包括该优选配置的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中,在放电期间,当在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可被配置为并联连接至在其两端之间具有最低电压的二次电池并联模块。
在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电池组中,在充电期间,当在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可被配置为并联连接至在其两端之间具有最高电压的二次电池。因此,在包括该优选配置的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电池组中,在放电期间,当在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可被配置为并联连接至在其两端之间具有最低电压的二次电池。
在用于对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中,在充电期间,当在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可被配置为并联连接至在其两端之间具有最高电压的二次电池。因此,在用于对包括该优选配置的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中,在放电期间,当在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可被配置为并联连接至在其两端之间具有最低电压的二次电池。
在包括上述各种优选配置的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电池组的优选形式中,或者在用于对包括上述各种优选配置的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中,每个二次电池的一端均设置有开关装置,且由于开关装置的操作,可在具有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的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中解除到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的连接(例如,详细地,在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中物理解除到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的连接)。在该情况下,其还可被配置为通过测量跨开关装置两端的电压来检测在二次电池中是否有异常。可通过以下将描述的电压测量装置来执行对开关装置的控制,或者可提供开关装置的控制装置。可选地,其可被配置为通过测量二次电池的温度来检测在二次电池中是否有异常。
此外,在包括上述各优选配置的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电池组的优选形式中,或者在用于对包括上述各优选配置的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中,其可被配置为提供测量跨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两端的电压的电压测量装置。
在包括上述各优选配置的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电池组中,或者在用于对包括上述各优选配置的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中,每个二次电池均设置有开关装置。由于开关装置的操作,可将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的相对端配置为短路。可选地,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的相对端可被配置为短路,且此外,可将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与二次电池串联模块之间的连接配置为物理上被解除。此外,在这些情况下,其可被配置为通过测量跨开关装置两端的电压来检测在二次电池中是否有异常。可通过以下将描述的电压测量装置来执行对开关装置的控制,或者可提供开关装置的控制装置。可选地,其可被配置为通过测量二次电池的温度来检测在二次电池中是否有异常。
在包括上述各优选配置的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电池组的优选形式中,或者在用于对包括上述各优选配置的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中,可将检测二次电池异常的异常检测电路配置为安装在辅助充电/放电装置上。
此外,在包括上述各优选配置的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电池组中,或者在用于对包括上述各优选配置的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中,其可被配置为提供测量跨二次电池两端的电压的电压测量装置。
这里,例如,异常二次电池是指发生内部短路且在充电期间流过其中的电流值比正常二次电池高以及在放电期间流过其内部的电流方向与流过正常二次电池的电流方向相反的二次电池。
在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电池组中或者在用于对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中,辅助充电/放电装置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两个或者更多个。因此,为将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例如,第二开关装置可被置于辅助充电/放电装置与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之间,且辅助充电/放电装置与第二开关装置、以及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与第二开关装置可通过布线来连接。
在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电池组中或者在用于对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中,二次电池串联模块的数量不限于一个,且可以是两个或更多个。在后一种情况下,多个二次电池串联模块可并联连接。辅助充电/放电装置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两个或者更多个。因此,为将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二次电池,例如,可在辅助充电/放电装置与二次电池之间设置开/关控制装置,且辅助充电/放电装置与开/关控制装置、以及二次电池与开/关控制装置可通过布线来连接。当辅助充电/放电装置串联连接至二次电池串联模块时,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可经由第二开/关控制装置串联连接至二次电池串联模块。二次电池串联模块与辅助充电/放电装置串联连接的位置基本上是任意的。例如,可例举出辅助充电/放电装置串联连接至二次电池串联模块的一端的形式。
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可以是二次电池,其规格与构成电池组的二次电池的规格相同或不同。根据情况,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可由电容器(condenser)(或电容)组成,且还可结合用于调节内部电阻的电阻器与电容器。当耐受电压对于二次电池不足时,可通过串联连接来使用多个电容器。
可将锂离子二次电池作为二次电池的一个实例。然而,不限于锂离子二次电池,可根据所需特性来适当选择要使用的二次电池类型。二次电池的配置和结构可以是公知的配置和结构。二次电池的形状也可以是公知的圆柱形或角形。充电/放电控制电路可由具有微处理单元(MPU)或存储装置(例如,由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组成)的公知电路组成。用于测量跨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两端的电压的电压测量装置也可由公知电路组成。充电/放电控制电路和电压测量装置的电源可以是构成电池组的二次电池。此外,充电/放电控制电路可装配有公知的电池保护电路,并可运行电池保护电路以在必要时停止电池组的功能。作为开关装置、第二开关装置、开/关控制装置、第二开/关控制装置或者以下将描述的第三开/关控制装置,例如,可例举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作为连接电池组件与充电/放电控制电路的连接部分,例如,可例举出具有分接头部分的连接器。根据情况,电压测量装置可被包括在充电/放电控制电路中。
在本技术中,例如,可将电池组应用于各种功耗装置,诸如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高尔夫球车、电动车、电动摩托车、电动助力自行车、铁路车辆、诸如电钻的电动工具、电源单元或家庭能源服务器(家用蓄电装置)、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数码相机或摄像机、摄录一体机、电子书、电子词典、音乐播放器、收音机、耳机、无绳电话分机、电动剃须刀、电冰箱、空调、电视接收器或图形显示装置、监视器、立体声装置、热水器、微波炉、洗碗机、洗衣机、烘干机、诸如室内灯具的照明设备、游戏机、导航***、存储卡、心脏起搏器、助听器、医疗器械、玩具、机器人、负载调节器以及交通灯,且可作为用于这些功耗装置的驱动电源或辅助电源。即,本技术的功耗装置具有包括上述各优选形式和配置的根据本技术第一至第三方面的电池组。可选地,例如,本技术中的电池组可被应用于诸如用于建筑物(包括房屋或发电厂)的蓄电电源的设备,可被用于这些设备的电源,以及可在所谓的智能电网中被用作蓄电装置。该蓄电装置可不仅供电,还可通过从其他电源供电来蓄电。此外,还可将本技术中的电池组结合到家庭能源管理***(HEMS)和建筑物能源管理***(BEMS)中。此外,作为用于对构成电池组的二次电池充电的电源,除商用电源之外,还可例举出各种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火力发电设施、核发电设施、水力发电设施、风力发电设施、微水发电设施和地热发电设施。还可例举出功耗装置产生的可再生能源。然而,该电源不限于这些。
[第一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涉及根据本技术第一至第三方面的电池组以及用于对该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图1的(A)中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概念图,以及图1的(B)中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配置图。
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包括电池组件10和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在电池组件10中,由并联连接的多个二次电池12(在附图所示的实例中,21个二次电池1211、1212、1213、1221、1222、1223、1231、1232、1233、1241、1242、1243、1251、1252、1253、1261、1262、1263、1271、1272和1273)组成的多个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在附图所示的实例中,7个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1、112、113、114、115、116和117)串联连接。因此,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基本上并联连接至任一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此外,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具有测量跨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两端的电压的电压测量装置14。二次电池12由锂离子二次电池组成,但不限于此。
此外,如图1的(B)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包括:
电池组件10,在该电池组件中,多个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串联连接,每个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均由并联连接的多个二次电池12组成,
充电/放电控制电路15,经由连接部分(特别地,具有分接头部分的连接器16)连接至电池组件10,以及
电压测量装置14和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从连接部分(特别地,具有分接头部分的连接器16)分接并连接至电池组件10,其中,电压测量装置14测量跨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两端的电压。
这里,充电/放电控制电路15由具有MPU或存储装置(例如,由EEPROM组成)的公知电路组成。测量跨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两端的电压的电压测量装置14也由公知电路组成。充电/放电控制电路15和电压测量装置14中的每一个的电源是构成电池组的二次电池12。此外,充电/放电控制电路15配备有公知的电池保护电路(未示出)。在必要时,运行电池保护电路以停止电池组的功能。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中,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的数量为一个,但不限于此。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由二次电池组成,其规格与构成电池组件10的二次电池12的规格相同。为将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并联连接至二次电池并联模块,在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与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之间设置有第二开关装置SW-A和SW-B(具体地,七组第二开关装置SW-A1、SW-B1、SW-A2、SW-B2、SW-A3、SW-B3、SW-A4、SW-B4、SW-A5、SW-B5、SW-A6、SW-B6、SW-A7和SW-B7)。因此,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与第二开关装置SW-A和SW-B、以及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与第二开关装置SW-A和SW-B通过布线来连接。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电压测量装置14来控制第二开关装置SW-A和SW-B的导通/不导通,但不限于此。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中,二次电池12的一端设置有开关装置SW(开关装置SW11、SW12、SW13、SW21、SW22、SW23、SW31、SW32、SW33、SW41、SW42、SW43、SW51、SW52、SW53、SW61、SW62、SW63、SW71、SW72和SW73)。因此,由于开关装置的操作,在包括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12的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中,解除到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12的连接。具体地,将开关装置SW设置为不导通状态,并从而物理上解除到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中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12的连接。通过电压测量装置14来执行对开关装置SW的控制,但不限于此。开关装置SW和电压测量装置14通过布线(未示出)来连接。然而,不限于此,开关装置SW和电压测量装置14可不用布线来连接。
这里,通过测量跨开关装置SW两端的电压,检测在二次电池12中是否已出现异常。例如,如图7的(A)所示,开关装置SW由p-沟道MOSFET组成。在异常二次电池中,例如,会发生内部短路。为此,如图7的(C)所示,在放电期间,沿内部流动的电流的方向与沿正常二次电池的内部流动的电流的方向相反。因此,通过测量沿开关装置SW流动的电流的方向,可以检查在二次电池中是否已出现异常。此外,如图7的(B)所示,在异常二次电池中,在充电期间,流动电流的值高于正常二次电池的值。因此,通过测量跨开关装置SW两端的电位,即,通过测量MOSFET的导通(ON)电阻的值,可以检查在二次电池中是否已出现异常。由于电流和温度,MOSFET的导通电阻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但若仅测量到电流方向或极大的电流量差,则可充分使用。即,在电压测量装置14的控制下,将导通/截止控制信号发送到开关装置SW,且开关装置SW被置于导通状态(导电状态)。测量MOSFET的相对端(端子“A”与端子“B”)之间的电位,或者测量在MOSFET的相对端的电流的流动方向。从而,可以检查在二次电池12中是否已出现异常。在图7的(B)和图7的(C)中,用白色箭头示出了沿正常二次电池流动的电流,以及用黑色箭头示出了沿异常二次电池流动的电流。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中,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二次电池12中没有异常时,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并联连接至任一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另一方面,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任一二次电池中有异常时,在包括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的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中,解除到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的连接,且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并联连接至包括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的二次电池并联模块。此外,在充电期间,当在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并联连接至在其两端之间具有最高电压的二次电池并联模块。此外,在放电期间,当在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并联连接至在其两端之间具有最低电压的二次电池并联模块。
下文中,将参照作为电池组的概念图的图2至图6和作为流程图的图14来描述用于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
在用于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充电/放电的方法中,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并联连接至任一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具体地,在充电期间,当在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并联连接至在其两端之间具有最高电压的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在充电期间,随时通过电压测量装置14来测量跨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两端的电压,并随时监控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的充电状态。因此,电压测量装置14以所需的时间间隔来评估测量跨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两端的电压的结果。
例如,如图3所示,当跨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5两端的电压是最高值时,第二开关装置SW-A5和SW-B5在电压测量装置14的控制下切换到导电状态,且其他第二开关装置SW-A和SW-B被置于不导电状态。因此,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并联连接至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5。因此,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并联连接,且因此其两端之间的电压为最高值的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5中的充电速度变慢。因此,可以实现跨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两端的特性和电压的一致性,并可实现电池平衡。可执行对由二次电池组成的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的充电。另外,可将由二次电池组成的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的充电状态(SOC)保持为与二次电池相同的程度。异常二次电池可被随时替换,并可被平稳地交换和使用。
随着对电池组的充电进行,其两端之间的电压为最高值的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也会改变。因此,电压测量装置14以所需的时间间隔来评估测量跨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两端的电压的结果。如图4所示,当跨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2两端的电压达到最高值时,第二开关装置SW-A2和SW-B2在电压测量装置14的控制下切换到导电状态,且其他第二开关装置SW-A和SW-B被置于不导电状态。因此,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并联连接至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2。依次重复该操作以完成对电池组的充电。
另一方面,在放电期间,当在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并联连接至在其两端之间具有最低电压的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例如,如图5所示,当跨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5两端的电压为最低值时,第二开关装置SW-A5和SW-B5在电压测量装置14的控制下切换到导电状态,且其他第二开关装置SW-A和SW-B被置于不导电状态。因此,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并联连接至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5。因此,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并联连接,且因此其两端之间的电压为最低值的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5中的放电速度变慢。因此,可实现跨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两端的特性和电压的一致性,并可实现电池平衡。由二次电池组成的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有助于放电。即,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作为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中的额外容量(capacity)来运行。
随着对电池组放电的进行,其两端之间的电压为最低值的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也会改变。因此,电压测量装置14以所需的时间间隔来评估测量跨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两端的电压的结果。如图6所示,当跨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2两端的电压达到最低值时,第二开关装置SW-A2和SW-B2在电压测量装置14的控制下切换到导电状态,且其他第二开关装置SW-A和SW-B被置于不导电状态。因此,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并联连接至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2。依次重复该操作以完成对电池组的放电。
在充电/放电期间,当通过开关装置SW检测到在任一二次电池处已出现异常时(在图2示出的实例中,当在二次电池1252中有异常时),在包括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1252的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5中,解除到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1252的连接。具体地,开关装置SW52被设置为不导电状态,并从而物理上解除到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5中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1252的连接。因此,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并联连接至包括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1252的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5。具体地,在电压测量装置14的控制下,第二开关装置SW-A5和SW-B5切换至导电状态,且其他第二开关装置SW-A和SW-B被置于不导电状态。因此,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并联连接至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5。因此,二次电池并联模块115的操作表现出与在二次电池处出现异常之前等同的充电/放电功能。
随后,在该状态下,无需执行用于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而执行传统电池组的充电/放电。因此方式,当存在异常二次电池时,优选给出需要替换或维护二次电池的警告标记,并引起用户注意。此外,当设置有多个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时,也可在该状态下执行用于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
以此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或者在用于对该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中,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任一二次电池并联模块。因此,在对二次电池充电/放电期间,辅助充电/放电装置还可有助于充电/放电,并可实现对连接多个二次电池的整个电池组充电/放电时的电池平衡的最优化。可使整个电池组的充电/放电更有效。此外,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任一二次电池中有异常时,在包括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的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中解除到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的连接,且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包括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的二次电池并联模块。因此,可不中断地使用该电池组,且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可充当具有冗余的保护装置。可防止对构成二次电池并联模块的二次电池施加更大的负担,并可将二次电池并联模块维持在与在二次电池处出现异常之前相同的使用状态。
作为检测异常二次电池的方法,除使用上述开关装置的方法之外,还可采用以下方法:在一个二次电池中瞬时将开关装置设置为不导电状态、在所有其余的二次电池中将开关装置设置为导电状态、以及例如基于电压测量装置14来检查开关装置被设置为不导电状态的二次电池的开路电压(OCV)的变化状态。当在二次电池中有异常时,开路电压(OCV)的变化大于正常二次电池的变化。因此,通过对所有二次电池执行该操作,可检测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
可选地,例如,可采用如下方法:将具有温度检测装置(例如,具有pn结并基于pn结的电阻值的温度依赖性来测量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的集成电路(IC)芯片贴附至二次电池的外表面,并将由IC芯片测量的温度信息利用或不利用布线发送到电压测量装置14。在发生内部短路的异常二次电池中,产生的热很高。为此,基于测量二次电池的温度的结果,可以检测是否已出现二次电池的异常。当开关装置SW和电压测量装置14不用布线连接时,IC芯片可干预由电压测量装置14引起的开关装置SW的控制。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涉及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电池组以及用于对该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图8中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概念图。
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包括二次电池串联模块,每个二次电池串联模块均由串联连接的多个二次电池和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组成。具体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一个二次电池串联模块21D由串联连接的七个二次电池12(12D1、12D2、12D3、12D4、12D5、12D6和12D7)组成。类似地,一个二次电池串联模块21E由串联连接的七个二次电池12(12E1、12E2、12E3、12E4、12E5、12E6和12E7)组成。此外,类似地,一个二次电池串联模块21F由串联连接的七个二次电池12(12F1、12F2、12F3、12F4、12F5、12F6和12F7)组成。因此,三个二次电池串联模块21D、21E和21F并联连接。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包括电压测量装置(图8中未示出),该电压测量装置测量跨二次电池12两端的电压。二次电池12由锂离子二次电池组成,但不限于此。
此外,与图1的(B)中所示类似,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包括:
电池组件10,由二次电池串联模块21组成,该二次电池串联模块21各自均由多个二次电池12组成且并联连接,
充电/放电控制电路15,经由连接部分(特别地,具有分接头部分的连接器16)连接至电池组件10,以及
电压测量装置14和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从连接部分(特别地,具有分接头部分的连接器16)分接并连接至电池组件10,其中,电压测量装置14测量跨二次电池12两端的电压。这里,充电/放电控制电路15和电压测量装置14可具有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充电/放电控制电路15和电压测量装置14两者类似的配置和结构。
即使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中,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的数量也为一个,但不限于此。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由二次电池组成,其规格与构成电池组件10的二次电池12的规格相同。为将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并联连接至二次电池12,在二次电池12的相对端上安装有端子部TM(端子部TMD1、TMD2、TMD3、TMD4、TMD5、TMD6、TMD7、TME1、TME2、TME3、TME4、TME5、TME6、TME7、TMF1、TMF2、TMF3、TMF4、TMF5、TMF6和TMF7)。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经由端子部TM和开/关控制装置(未示出)并联连接至二次电池12。通过电压测量装置14来执行对开/关控制装置的控制,但不限于此。
此外,第二开/关控制装置SW’(第二开/关控制装置SW’D1、SW’D2、SW’D3、SW’D4、SW’D5、SW’D6、SW’D7、SW’E1、SW’E2、SW’E3、SW’E4、SW’E5、SW’E6、SW’E7、SW’F1、SW’F2、SW’F3、SW’F4、SW’F5、SW’F6和SW’F7)安装在相应的二次电池12上。由于第二开/关控制装置SW’的操作,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的相对端被短路。通过电压测量装置14来执行对第二开/关控制装置SW’的控制,但不限于此。第二开/关控制装置SW’与电压测量装置14通过布线来连接。然而,不限于此,第二开/关控制装置SW’与电压测量装置14可不用布线来连接。
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中,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二次电池12中没有异常时,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并联连接至任一二次电池12。另一方面,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任一二次电池中有异常时,将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从二次电池串联模块21断开,且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串联连接至二次电池串联模块21。在电压测量装置14的控制下,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通过第三开/关控制装置SW’DA、SW’DB、SW’EA、SW’EB、SW’FA和SW’FB的操作来串联连接至二次电池串联模块21。此外,在充电期间,当在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并联连接至在其两端之间具有最高电压的二次电池。此外,在放电期间,当在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并联连接至在其两端之间具有最低电压的二次电池。与第一实施方式类似,例如,开/关控制装置、第二开/关控制装置和第三开/关控制装置可由MOSFET组成。
下文中,将参照作为电池组的概念图的图9至图11来描述用于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
在用于对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充电/放电的方法中,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并联连接至任一二次电池12。具体地,在充电期间,当在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并联连接至在其两端之间具有最高电压的二次电池12。在充电期间,随时通过电压测量装置14来测量跨二次电池12两端的电压,并随时监控二次电池12的充电状态。因此,电压测量装置14以所需的时间间隔来评估测量跨二次电池12两端的电压的结果。
例如,如图10所示,当在二次电池串联模块21D中跨二次电池12D2两端的电压、在二次电池串联模块21E中跨二次电池12E4两端的电压、以及在二次电池串联模块21F中跨二次电池12F6两端的电压为最高值时,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D、13E和13F在电压测量装置14的控制下经由开/关控制装置(未示出)和端子部TMD2、TME4和TMF6并联连接至二次电池12D2、12E4、12F6。因此,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D、13E和13F并联连接,且因此其两端之间的电压为最高值的二次电池12的充电速度变慢。因此,可实现跨二次电池两端的特性和电压的一致性,并可实现电池平衡。可对各自均由二次电池组成的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D、13E和13F充电。另外,可将由二次电池组成的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D、13E和13F的充电状态(SOC)保持为与二次电池相同的程度。异常二次电池可随时被替换,并可平稳地交换和使用。
随着电池组充电的进行,在二次电池串联模块中,其两端之间的电压为最高值的二次电池也会改变。电压测量装置14以所需的时间间隔来评估测量跨二次电池12两端的电压的结果,且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并联连接至其两端之间的电压为最高值的二次电池。依次重复该操作以完成对电池组的充电。
另一方面,在放电期间,当在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并联连接至在其两端之间具有最低电压的二次电池。例如,如图11所示,当在二次电池串联模块21D中跨二次电池12D1两端的电压、在二次电池串联模块21E中跨二次电池12E3两端的电压、以及在二次电池串联模块21F中跨二次电池12F5两端的电压为最低值时,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D、13E和13F在电压测量装置14的控制下经由开/关控制装置(未示出)和端子部TMD1、TME3和TMF5并联连接至二次电池12D1、12E3和12F5。因此,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D、13E和13F并联连接,且因此其两端之间的电压为最低值的二次电池12D1、12E3和12F5的放电速度变慢。因此,可实现跨二次电池两端的特性和电压的一致性,并可实现电池平衡。各自均由二次电池组成的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D、13E和13F有助于放电。即,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D、13E和13F作为二次电池串联模块中的额外容量来运行。
随着电池组的放电的进行,其两端之间的电压为最低值的二次电池也会改变。因此,电压测量装置14以所需的时间间隔来评估测量跨二次电池12两端的电压的结果。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并联连接至其两端之间的电压为最低值的二次电池。依次重复该操作以完成对电池组的放电。
在充电/放电期间,当检测到在任一二次电池中存在异常时(在图9示出的实例中,当在二次电池12D2中存在异常时),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12D2的相对端被短路,且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D串联连接至二次电池串联模块21D。具体地,在电压测量装置14的控制下,将第二开/关控制装置SW’D2设置为导电状态,并将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12D2的相对端短路。因此,在电压测量装置14的控制下,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D经由第三开/关控制装置SW’DA和SW’DB串联连接至包括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12D2的二次电池串联模块21D,更具体地,连接至二次电池串联模块21D的一端。因此,二次电池串联模块21D的操作表现出与在二次电池处出现异常之前等同的充电/放电功能。注意,在图9中,省略了对在其他二次电池串联模块21E和21F中的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E和13F的连接状态的说明。
随后,在该状态下,无需执行用于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而执行传统电池组的充电/放电。以此方式,当存在异常二次电池时,优选给出需要交换或维护二次电池的警告标记,并引起用户注意。此外,当为一个二次电池串联模块设置多个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时,也可在该状态下执行用于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
以此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中或者在用于对该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中,在对二次电池的充电/放电期间,辅助充电/放电装置也可有助于充电/放电。在对连接有多个二次电池的整个电池组的充电/放电中,可实现电池平衡的最优化。可实现对整个电池组的充电/放电的效率。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中或者在用于对该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中,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任一二次电池中有异常时,将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从二次电池串联模块断开,且辅助充电/放电装置串联连接至二次电池串联模块。因此,可以无中断地使用电池组,且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可充当具有冗余的保护装置。可防止对构成二次电池并联模块的二次电池施加较大的负担,并可将二次电池串联模块维持在与在二次电池处出现异常之前相同的使用状态。
如图12所示,可为多个二次电池串联模块设置一个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
此外,如图13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类似,开关装置SW被安装在相应二次电池的一端。基于开关装置SW(开关装置SWD1、SWD2、SWD3、SWD4、SWD5、SWD6、SWD7、SWE1、SWE2、SWE3、SWE4、SWE5、SWE6、SWE7、SWF1、SWF2、SWF3、SWF4、SWF5、SWF6和SWF7)的操作,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可被配置为从二次电池串联模块断开。例如,具体地,在二次电池串联模块中,物理上解除到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的连接。因此,在该情况下,与第一实施方式类似,测量跨每个开关装置SW两端的电压。从而,可以检测到是否出现二次电池的异常。对开关装置SW的控制可由电压测量装置14来执行,或者通过提供开关装置的控制装置来执行。可选地,测量二次电池的温度,并从而可检测到二次电池是否出现异常。
此外,作为检测异常二次电池的方法,除使用上述开关装置的方法之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类似,可采用以下方法:在一个二次电池中瞬时将开关装置设置为不导电状态、在所有其余的二次电池中将开关装置设置为导电状态、以及例如基于电压测量装置14来检查开关装置被设置为不导电状态的二次电池的开路电压的变化状态。因此,通过对所有二次电池执行该操作,可检测到已出现异常的二次电池。
可选地,可在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上安装检测二次电池异常的异常检测电路(例如,由电阻器和模拟/数字转换器(ADC)组成的异常检测电路)。该异常检测电路串联连接至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因此,当流过异常检测电路的电流有异常时,可以知晓辅助充电/放电装置13并联连接到的二次电池已出现异常。
尽管已基于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技术,但本技术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电池组、电池组件、二次电池、辅助充电/放电装置以及电压测量装置的配置、结构和连接关系是说明性的,且可被适当修改。在本技术中,例如,电池组可被应用于功耗装置,诸如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高尔夫球车、电动车、电动摩托车、电动助力自行车、铁路车辆。因此,为驱动设置在这些装置中并通过供电将电力转换成驱动力的转换装置(特别地,例如,电机),可使用从这种装置生成的能量来对电池组放电或充电。例如,这些功耗装置各自均设置有包括电池电平显示器的控制装置或基于关于二次电池的信息进行与功耗装置的控制相关联的信息处理的控制装置。
附图标记列表
10  电池组件
12、1211至1273、12D1至12F7  二次电池
11、111至117  二次电池并联模块
13、13D、13E、13F  辅助充电/放电装置
14  电压测量装置
15  充电/放电控制电路
16  连接器
21、21D至21F  二次电池串联模块
SW、SW11至SW73、SWD1至SWF7  开关装置
SW-A、SW-B、SW-A1至SW-A7、SW-B1至SW-B7  第二开关装置
TM、TMD1至TMF7  端子部
SW’、SW’D1至SW’F7  第二开/关控制装置
SW’DA至SW’FB  第三开/关控制装置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对具有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和电池组件的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在所述电池组件中,各自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二次电池的多个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串联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所述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将所述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任一所述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以及
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任一所述二次电池中有异常时,在包括已出现异常的所述二次电池的所述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中,解除到已出现异常的所述二次电池的连接,并将所述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包括已出现异常的所述二次电池的所述二次电池并联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对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其中,在充电期间,当在所述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将所述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在两端之间具有最高电压的二次电池并联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对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其中,在放电期间,当在所述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将所述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在两端之间具有最低电压的二次电池并联模块。
4.一种用于对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所述电池组具有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和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二次电池的二次电池串联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所述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将所述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任一所述二次电池;以及
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任一所述二次电池中有异常时,将已出现异常的所述二次电池的两端短路,并将所述辅助充电/放电装置串联连接至所述二次电池串联模块,
其中,在充电期间,当在所述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将所述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在两端之间具有最高电压的二次电池,并且
在放电期间,当在所述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将所述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在两端之间具有最低电压的二次电池。
5.一种电池组,包括:
电池组件,在所述电池组件中,多个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串联连接,每个所述二次电池并联模块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二次电池;以及
辅助充电/放电装置,
其中,所述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任一二次电池并联模块,
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所述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将所述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任一所述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以及
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任一所述二次电池中有异常时,在包括已出现异常的所述二次电池的所述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中,解除到已出现异常的所述二次电池的连接,并将所述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包括已出现异常的所述二次电池的所述二次电池并联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在充电期间,当在所述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将所述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在两端之间具有最高电压的二次电池并联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在放电期间,当在所述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将所述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在两端之间具有最低电压的二次电池并联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开关装置被安装在每个所述二次电池的一端;以及
基于所述开关装置的操作,在包括已出现异常的所述二次电池的所述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中,解除到已出现异常的所述二次电池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测量跨所述开关装置两端的电压,以检测在所述二次电池中是否已出现异常。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组,还包括测量跨每个所述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两端的电压的电压测量装置。
11.一种电池组,包括:
二次电池串联模块,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二次电池;以及
辅助充电/放电装置,
其中,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所述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将所述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任一所述二次电池,
其中,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任一所述二次电池中有异常时,从所述二次电池串联模块断开已出现异常的所述二次电池,并将所述辅助充电/放电装置串联连接至所述二次电池串联模块,
其中,在充电期间,当在所述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将所述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在两端之间具有最高电压的二次电池,以及
其中,在放电期间,当在所述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将所述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在两端之间具有最低电压的二次电池。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每个所述二次电池包括开关装置;以及
基于所述开关装置的操作,将已出现异常的所述二次电池的两端短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测量跨所述开关装置两端的电压,以检测在所述二次电池中是否已出现异常。
14.一种电池组,包括:
电池组件,在所述电池组件中,多个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串联连接,每个所述二次电池并联模块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二次电池;
充电/放电控制电路,经由连接部连接至所述电池组件;以及
电压测量装置和辅助充电/放电装置,从所述连接部分接并连接至所述电池组件,所述电压测量装置测量跨每个所述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两端的电压,
其中,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所述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将所述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任一所述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以及
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任一所述二次电池中有异常时,在包括已出现异常的所述二次电池的所述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中,解除到已出现异常的所述二次电池的连接,并将所述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包括已出现异常的所述二次电池的所述二次电池并联模块。
15.一种功耗装置,包括:
电池组,
其中,所述电池组包括:
电池组件,在所述电池组件中,多个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串联连接,每个所述二次电池并联模块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二次电池,以及
辅助充电/放电装置,
其中,所述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任一二次电池并联模块,
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所述二次电池中没有异常时,将所述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任一所述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以及
在充电/放电期间,当在任一所述二次电池中有异常时,在包括已出现异常的所述二次电池的所述二次电池并联模块中,解除到已出现异常的所述二次电池的连接,并将所述辅助充电/放电装置并联连接至包括已出现异常的所述二次电池的所述二次电池并联模块。
CN201180049592.0A 2010-10-20 2011-09-08 电池组、用于对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以及功耗装置 Active CN1031684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35129 2010-10-20
JP2010235129A JP5625727B2 (ja) 2010-10-20 2010-10-20 電池パック及びその充放電方法、並びに、電力消費機器
PCT/JP2011/070453 WO2012053292A1 (ja) 2010-10-20 2011-09-08 電池パック及びその充放電方法、並びに、電力消費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8406A CN103168406A (zh) 2013-06-19
CN103168406B true CN103168406B (zh) 2015-09-02

Family

ID=45975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9592.0A Active CN103168406B (zh) 2010-10-20 2011-09-08 电池组、用于对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以及功耗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30249B2 (zh)
EP (1) EP2632016B1 (zh)
JP (1) JP5625727B2 (zh)
CN (1) CN103168406B (zh)
WO (1) WO20120532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3750A (zh) * 2012-05-02 2012-10-10 清华大学 混合成组型动力电池组
CN103427121A (zh) * 2012-05-23 2013-12-04 固纬电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块
JP6196756B2 (ja) * 2012-06-18 2017-09-13 ローム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電池制御回路、それを用いた家庭用蓄電池および車両
US20140008985A1 (en) * 2012-07-06 2014-01-09 Robert Bosh Gmbh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 of energy storage devices
US9831691B2 (en) * 2012-09-18 2017-11-28 Nec Energy Devices, Ltd. Power storage system and cell protection method which protects the cell by both cutting from the cell pack and the cell pack from the system
KR20140064487A (ko) * 2012-11-20 2014-05-2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모듈
US10106038B2 (en) 2012-12-28 2018-10-23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Dual function battery system and method
JP5890341B2 (ja) * 2013-02-26 2016-03-22 東芝三菱電機産業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
JP6132240B2 (ja) * 2013-07-02 2017-05-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蓄電池システム及び制御装置
US9726731B2 (en) * 2013-12-31 2017-08-08 Chervon (Hk) Limited Battery pack, method for detecting battery pack, charging assembly and electric tool
WO2016147323A1 (ja) * 2015-03-17 2016-09-22 株式会社東芝 蓄電池システム
DE102015106773A1 (de) * 2015-04-30 2016-11-03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Batteriesystem mit Batteriesteuerung
JP2016220449A (ja) * 2015-05-22 2016-12-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二次電池システム、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622598B2 (en) 2015-10-02 2020-04-14 Simple Products Corporation Variable battery system for flashlights
KR102511224B1 (ko) * 2015-11-05 2023-03-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배터리 전류량을 측정하는 퓨얼 게이지 시스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전자장치
JP6707843B2 (ja) 2015-11-17 2020-06-1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残量表示装置、バッテリシステムおよびバッテリ残量表示方法
JP6392997B2 (ja) * 2015-11-18 2018-09-19 NExT−e Solutions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蓄電装置及び蓄電システム
JP6623725B2 (ja) 2015-12-01 2019-12-2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残量推定システムおよびバッテリ残量推定方法
JP6883396B2 (ja) * 2016-08-25 2021-06-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急速充電装置
CN106696748B (zh) * 2017-01-25 2019-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
JP7079129B2 (ja) * 2018-03-28 2022-06-01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ッテリ装置
CN110380459B (zh) * 2018-04-13 2022-12-16 大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载具的电池稳定充电及延长供电时效的充电方法
US11211814B2 (en) * 2018-04-23 2021-12-28 Spiers New Technologies, Inc. Circuitry to prevent lithium plating within a lithium ion battery
JP7466198B2 (ja) 2018-10-05 2024-04-12 NExT-e Solutions株式会社 蓄電システム
CN112119562B (zh) 2018-10-19 2023-11-24 艾达司股份有限公司 蓄电***
US10998595B2 (en) * 2018-11-08 2021-05-0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odular vehicle battery
US11228059B2 (en) * 2018-11-08 2022-01-1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Battery with multiple sets of output terminals and adjustable capacity
US11152813B2 (en) 2018-11-08 2021-10-1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attery with adjustable capacity
US11235748B2 (en) 2019-03-01 2022-02-0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Use of adjustable battery system within a vehicle with an HV battery or fuel cell system
US10723235B1 (en) * 2019-08-30 2020-07-28 Kitty Hawk Corporation Flexible battery system for a vehicle
EP4106074A4 (en) * 2020-02-12 2024-03-27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DEGRADATION DETERMINATION DEVICE FOR STORAGE BATTERY SYSTEM, DEGRADATION DETERMINATION METHOD FOR STORAGE BATTERY SYSTEM, STORAGE BATTERY SYSTEM, AND STORAGE BATTERY MONITORING DEVICE
KR20220045440A (ko) * 2020-10-05 2022-04-12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전지 셀의 손상 방지를 위한 완충 패드를 포함하는 전지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 팩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80575A (en) * 1996-02-13 1999-03-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Charge-discharge control circuit, over-charge prevention circuit, and over-discharge prevention circuit
CN101359837A (zh) * 2008-09-19 2009-02-04 哈尔滨工业大学 蓄电池组或超级电容器组充放电快速均衡装置
CN201490741U (zh) * 2009-09-03 2010-05-26 深圳市晖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均衡充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5232A (en) * 1989-03-03 1993-08-10 E. F. Johnson Company Adjustable-output electrical energy source using light-emitting polymer
JPH06225463A (ja) * 1993-01-20 1994-08-12 Hitachi Ltd 二次電池装置
JP3331529B2 (ja) 1993-01-29 2002-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及び電力システム
AU680210B2 (en) 1993-01-29 1997-07-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 power accumulating apparatus and electric power system
US8026637B2 (en) 2001-01-24 2011-09-27 Cochlear Limited Power supply having an auxiliary power cell
KR101081255B1 (ko) * 2007-02-09 2011-11-08 한국과학기술원 전하 균일 장치
US7777451B2 (en) * 2007-04-17 2010-08-17 Chun-Chieh Chang Rechargeable battery assembly and power system using same
JP5319224B2 (ja) * 2008-09-25 2013-10-16 株式会社東芝 組電池システム
JP5722875B2 (ja) * 2009-04-10 2015-05-27 ザ リージェンツ オブ ザ ユニバーシティ オブ ミシガン 大規模バッテリシステムのための動的に再構成可能な構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80575A (en) * 1996-02-13 1999-03-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Charge-discharge control circuit, over-charge prevention circuit, and over-discharge prevention circuit
CN101359837A (zh) * 2008-09-19 2009-02-04 哈尔滨工业大学 蓄电池组或超级电容器组充放电快速均衡装置
CN201490741U (zh) * 2009-09-03 2010-05-26 深圳市晖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均衡充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90436A (ja) 2012-05-10
WO2012053292A1 (ja) 2012-04-26
US10230249B2 (en) 2019-03-12
JP5625727B2 (ja) 2014-11-19
EP2632016A1 (en) 2013-08-28
CN103168406A (zh) 2013-06-19
US20130200848A1 (en) 2013-08-08
EP2632016A4 (en) 2014-07-23
EP2632016B1 (en) 2016-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68406B (zh) 电池组、用于对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以及功耗装置
CN103329338B (zh) 电池组和电力消耗设备
EP3183791B1 (en) Electric storage system
US9000612B2 (en) Energy storage system
JP6225986B2 (ja) 蓄電装置および蓄電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929526B2 (ja) 電源供給装置および電源切り換え方法
CN100428606C (zh) 一种对串联电池组充电和放电进行控制的电路
JP2014230488A (ja) バッテリラック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KR102179317B1 (ko) 축전 시스템, 축전 모듈 및 제어 방법
CN105431994A (zh) 蓄电装置、蓄电***及用于控制蓄电装置的方法
CN211790810U (zh) 充电***、充电器、电池组及可移动平台
CN202309118U (zh) 变压器扫描链式蓄电池组均衡电路
KR102284859B1 (ko) 다수의 충전기 관리가 용이한 그리드 참여형 전기자동차 충전시스템
CN103165960B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电池的加热保温***
CN109274149B (zh) 电能量交换设备、电池装置及电池维护***
KR20200088524A (ko) 통합커넥터가 구비된 그리드 참여형 전기자동차 충전시스템
Pany A Novel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for Series Parallel Connected Li-Ion Battery Pack for Electric Vehicle Application
CN201667548U (zh) 防止过载的智能电池组
CN203536996U (zh) 一种给串联锂电池组中的单体电池充电装置
CN114368293B (zh) 充电终端、设备、***、场站、储能包及充电控制方法
CN220273367U (zh) 一种储能装置及供电***
CN117614056A (zh) 一种带主动均衡功能的电池管理***及方法
CN116885812A (zh) 一种电池单元、电池模块、电池簇和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27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Murata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Fukushima

Patentee before: Murata, Northeast China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27

Address after: Fukushima

Patentee after: Murata, Northeast China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Sony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