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05697A - 光源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源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05697A
CN103105697A CN2012104469438A CN201210446943A CN103105697A CN 103105697 A CN103105697 A CN 103105697A CN 2012104469438 A CN2012104469438 A CN 2012104469438A CN 201210446943 A CN201210446943 A CN 201210446943A CN 103105697 A CN103105697 A CN 1031056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source
display device
ligh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4694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弘真
铃木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056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056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0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G02F1/0105Illumin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8Linear indentations or grooves, e.g. arc-shaped grooves or meandering grooves, extending over the full length or width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62-D arrangement of prisms, protrusions, indentations or roughened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 G02B6/0043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8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1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to provide homogeneous light output intensit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10Intensity circui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光源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部和光源装置,显示部被配置为显示图像,光源装置用于向显示部发出用于显示图像的光。光源装置包括:第一光源,用于施加第一照明光;导光板,具有多个散射区,通过将第一照明光在多个散射区散射,导光板将从导光板侧面的方向施加的第一照明光发射到外部。通过在散射区的表面形成多个凹陷和凸出形状或在散射区中散布光散射材料而给散射区增加光散射特性,散射区内的凹陷和凸出形状的密度或光散射材料的浓度根据位置而改变。

Description

光源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视差屏障(parallax barrier)***使立体视觉成为可能的光源装置和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具有视差屏障***的立体显示装置是公知的,该视差屏障***是一种不需要佩戴特殊眼镜,用裸眼就可产生立体视觉的立体显示***。这种立体显示装置具有视差屏障,视差屏障被设置为与二维显示面板的前表面(显示面侧)相对。通过在水平方向交替地排列用于遮挡来自二维显示面板的显示图像光的遮挡部件和用于透射显示图像光的条状开口部件(狭缝部件)形成视差屏障的普通结构。
在视差屏障***中,用于立体视觉的视差图像(在两个视点的情况下是用于右眼的视点图像和用于左眼的视点图像)以空间分割方式在二维显示面板上显示,这些视差图像通过视差屏障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分离,从而产生了立体视觉。当观众从预定位置或预定方向观看立体显示装置时,适当设定视差屏障中的隙缝宽度等可使不同视差图像的光通过狭缝部分别入射到观众的左眼和右眼中。
另外,例如,当透射式液晶显示面板被用作二维显示面板时,视差屏障还可以布置在二维显示面板的背面侧(参见日本专利No.3565391的图10,和日本专利公开No.2007-187823的图3)。在这种情况下,视差屏障布置在透射式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源之间。
发明内容
然而,视差屏障***的立体显示装置需要把专用部件(即视差屏障)用于三维显示,因此比用于普通二维显示的显示装置需要更多部件和更大的排列空间。
希望提供能用导光板实现与视差屏障的功能相当的功能,并能提供具有所期望亮度分布的照明光的光源装置和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光源装置,包括:第一光源,用于施加第一照明光;导光板,具有多个散射区,通过将从导光板的一侧的方向施加的第一照明光在多个散射区散射,导光板将第一照明光发射到外部。通过在散射区的表面形成多个凹陷和凸出形状或在散射区中散布光散射材料来给散射区增加光散射特性,散射区内的凹陷和凸出形状的密度或光散射材料的浓度根据位置而改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
显示部,被配置为显示图像;光源装置,用于向显示部发出用于显示图像的光并被布置为与显示部相对。该光源装置是由根据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源装置形成的。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显示装置。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源装置、显示装置或电子设备中,来自第一光源的第一照明光被这些散射区散射,并被射出到导光板的外部。从而,导光板本身可具有用于第一照明光的视差屏障的功能。也就是说,可使导光板发挥与视差屏障等同的功能,使得散射区形成开口部件(狭缝部件)。从而提供三维显示。此外,散射区中的凹陷和凸出形状的密度或光散射材料的浓度根据位置而改变,因此可获得具有所期望的亮度分布的照明光。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源装置、显示装置或电子设备,导光板具有多个用于散射第一照明光的散射区。因此,导光板本身相当于可具有针对第一照明光的视差屏障的功能。此外,由于散射区中的凹陷和凸出形状的密度或光散射材料的浓度根据位置而改变,因此可获得具有所期望的亮度分布的照明光。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构造的示例的剖视图,其中示出了当只有第一光源处于打开(发光)状态时,来自光源装置的光线的发射状态;
图2是示出图1中所示显示装置的构造的示例的剖视图,其中示出了当只有第二光源处于打开(发光)状态时,来自光源装置的光线的发射状态;
图3是示出显示部的像素结构的示例的平面图;
图4A是图1中所示显示装置中的导光板的平面图,图4B是在侧向拍摄的导光板的剖视图,图4C是辅助解释散射区的基本结构的示意图,图4D是辅助解释散射区内凹陷和凸出形状的密度分布的示意图;
图5A是图1中所示显示装置中的导光板的平面图,图5B是在侧向拍摄的导光板的剖视图,图5C是辅助解释导光板在X方向的亮度分布的示意图;
图6是辅助解释散射区内X方向上的亮度分布的示意图;
图7A是根据比较示例的显示装置中的导光板的平面图,图7B是在侧向拍摄的根据比较示例的导光板的剖视图,图7C是辅助解释根据比较示例的导光板在Y方向上的亮度分布和其散射区内的凹陷和凸出形状的密度分布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8A是图1中所示显示装置中的导光板的平面图,图8B是在侧向拍摄的导光板的剖视图,图8C辅助解释导光板在Y方向上的亮度分布和其散射区内的凹陷和凸出形状的密度分布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9是辅助解释散射区内的凹陷和凸出形状的密度分布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0是辅助解释导光板在Y方向上的亮度分布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1A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导光板的平面图,图11B是在侧向拍摄的导光板的剖视图,图11C是辅助解释散射区的基本结构的示意图,图11D是辅助解释散射区内的光散射材料的浓度分布的示意图;
图12A是根据比较示例的显示装置中的导光板的平面图,图12B是在侧向拍摄的根据比较示例的导光板的剖视图,图12C是辅助解释根据比较示例的导光板在Y方向上的亮度分布和其散射区内的光散射材料的浓度分布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3A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导光板的平面图,图13B是在侧向拍摄的导光板的剖视图,图13C是辅助解释导光板在Y方向上的亮度分布和其散射区内的光散射材料的浓度分布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4A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构造的第一示例的显示装置中的导光板的平面图,图14B是是在侧向拍摄的导光板的剖视图,图14C、14D和14E是辅助解释散射区内的凹陷和凸出形状的密度分布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5A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构造的第二示例的显示装置中的导光板的平面图,图15B是在侧向拍摄的导光板的剖视图,图15C和15D是辅助解释散射区内的凹陷和凸出形状的密度分布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6A是辅助解释与图15C相对应的部分的亮度分布的示例的示意图,图16B是辅助解释与图15D相对应部分的亮度分布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7A和17B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构造示例的剖视图,其中示出了来自光源装置的光线的发射状态,图17A示出了三维显示时光线的发射状态,图17B示出了二维显示时光线的发射状态;
图18A和18B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构造示例的剖视图,其中示出了来自光源装置的光线的发射状态,图18A示出了三维显示时光线的发射状态,图18B示出了二维显示时光线的发射状态;
图19A和19B是示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构造示例的剖视图,其中示出了来自光源装置的光线的发射状态,图19A示出了三维显示时光线的发射状态,图19B示出了二维显示时光线的发射状态;和
图20是示出电子设备的示例的外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另外,将按以下顺序进行描述。
1.第一实施例
使用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显示装置的示例
通过根据位置改变散射区的凸出和凹陷的密度分布使亮度分布均匀的构造的示例
2.第二实施例
通过根据位置改变散射区的光散射材料的浓度分布使亮度分布均匀的构造的示例
3.第三实施例
通过根据位置改变散射区的凸出和凹陷的密度分布给亮度分布赋予角度相关性的构造的示例
4.第四实施例
散射区在第一内反射表面的显示装置的示例
5.第五实施例
使用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显示装置的示例
6.第六实施例
使用第一光源和聚合物扩散板的显示装置的示例
7.其它实施例
电子设备等的构造的示例
<1.实施例>
显示装置的一般构造
图1和图2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构造的示例。显示装置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部1和用于向显示部1发射显示图像的光的光源装置,光源装置布置在显示部1的背面侧。光源装置包括第一光源2(用于2D/3D显示的光源)、导光板3和第二光源7(用于2D显示的光源)。导光板3具有:第一内反射表面3A,其布置为与显示部1那侧相对;第二内反射表面3B,其布置为与第二光源7那侧相对。另外,显示装置还包括用于显示部1的控制电路等,控制电路等对于显示部1的显示而言是必要的。然而,控制电路等的配置与用于显示的公知控制电路的配置相似,因此将省略其描述。此外,虽然未显示,但是光源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一光源2和第二光源7的开启(发光)/关闭(不发光)控制的控制电路。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假设与显示部1的显示面(排列了像素的表面)或导光板3的第二内反射表面3B平行的平面内的第一方向(垂直方向)为Y方向,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水平方向)为X方向。
显示装置可任意地并选择性地在整个屏幕上选择二维(2D)显示模式或三维(3D)显示模式。通过对显示部1上显示的图像数据执行选择控制以及对第一光源2和第二光源7执行开启/关闭选择控制,可以选择二维显示模式或三维显示模式。图1示意性地显示当只有第一光源2处于开启(发光)状态时来自光源装置的光线的发射状态。这与三维显示模式相对应。图2示意性地显示当只有第二光源7处于开启(发光)状态时来自光源装置的光线的发射状态。这与二维显示模式相对应。
显示部1是用透射式二维显示面板(例如透射式液晶显示面板)形成的。如图3所示,例如,显示部1具有多个像素,包括用于R(红色)的像素11R、用于G(绿色)的像素11G和用于B(蓝色)的像素11B。多个像素被排列为矩阵状。显示部1通过使像素针对每一种颜色根据图像数据调制来自光源装置的光来显示二维图像。基于三维图像数据的多个视点图像和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被任意地且选择性地选择并在显示部1上显示。另外,三维图像数据例如包括与三维显示中的多个视角方向相对应的多个视点图像。例如,当执行双视点***的三维显示时,三维图像数据是用于右眼显示的视点图像和用于左眼显示的视点图像的数据。例如,当在三维显示模式下显示时,在同一个屏幕内生成并显示包括多个条状视点图像的合成图像。
第一光源2例如用荧光灯(例如CCFL(冷阴极荧光灯)等)或LED(发光二极管)形成。第一光源2用第一照明光L1从导光板3的侧面方向照射导光板3的内部(图1)。在导光板3的侧面布置至少一个第一光源2。例如,当导光板3的平面形状为四角形时,其具有四个侧面。然而,在导光板3的至少一侧布置第一光源2即可。图1显示了第一光源2布置在导光板3相对的两侧的构造示例。根据二维显示模式和三维显示模式的选择,对第一光源2进行开启(发光)/关闭(不发光)控制。具体地,当基于三维图像数据的图像在显示部1显示时(处于三维显示模式),第一光源2被控制在发光状态,当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在显示部1显示时(处于二维显示模式),第一光源2被控制在不发光状态或发光状态。
第二光源7被布置为与导光板3的形成有第二内反射表面3B那侧相对。第二光源7用第二照明光L10从与第一光源2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照射导光板3。更具体地,第二光源7用第二照明光L10从外部(导光板3的背面侧)照射第二内反射表面3B(见图2)。第二光源7是能发出在平面内具有均匀亮度的光的平面光源即可。第二光源7的本身结构并不限于特定结构。商业上可获得的平面背光源可用作第二光源7。第二光源7例如可具有通过使用发光体(如CCFL、LED等)和用于使平面内亮度均匀的光扩散器所形成的结构。根据二维显示模式和三维显示模式的选择,对第二光源7进行开启(发光)/关闭(不发光)控制。具体地,当基于三维图像数据的图像在显示部1显示时(处于三维显示模式),第二光源7被控制在不发光状态,当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在显示部1显示时(处于二维显示模式),第二光源7被控制在发光状态。
导光板3例如由透明塑料板形成,例如丙烯酸树脂等。除第二内反射表面3B之外,导光板3的所有表面都是透明的。例如,当导光板3的平面形状为四角形时,导光板3的第一内反射表面3A和和四个侧面全都是透明的。
整个第一内反射表面3A已经过镜面处理。第一内反射表面3A使以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入射的光线在导光板3内发生全内反射,并将不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光线发射出去。
第二内反射表面3B具有散射区31和全反射区32。正如稍后将描述的,通过对导光板3的表面进行激光处理、喷沙处理等给散射区31增加光散射特性。在三维显示模式下,第二内反射表面3B的散射区31对于来自第一光源2的第一照明光L1起到视差屏障的开口部件(狭缝部件)的作用,第二内反射表面3B的全反射区32对于来自第一光源2的第一照明光L1起到视差屏障的遮挡部件的功能。第二内反射表面3B内的散射区31和全反射区32的布置图案形成与视差屏障相对应的结构。也就是说,全反射区32被布置为与视差屏障中的遮挡部件相对应的图案,散射区31被布置为与视差屏障中的开口部件相对应的图案。另外,各种类型的图案(例如下述条状图案:大量纵向长狭缝状开口部件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平行地排列并在这些开口部件之间***遮挡部件)可用作视差屏障的屏障图案。视差屏障的屏障图案并不局限于特定图案。
第一内反射表面3A和第二内反射表面3B内的全反射区32使以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θ1入射的光线发生全内反射(使以大于预定临界角α的入射角θ1入射的光线发生全内反射)。从而,来自第一光源2的以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θ1入射的第一照明光L1通过全内反射在第一内反射表面3A和第二内反射表面3B内的全反射区32之间在侧向上引导。如图2所示,全反射区32还透射来自第二光源7的第二照明光L10,并将第二照明光L10作为不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光线发射至第一内反射表面3A。
另外,以n1表示导光板3的折射率,n0(<n1)表示导光板3外部介质(空气层)的折射率,临界角α被表示为如下。假设α和θ1是相对于与导光板表面垂直的法线而言的。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θ1为θ1>α。
sinα=n0/n1
如图1所示,散射区31散射并反射来自第一光源2的第一照明光L1,并将第一照明光L1的至少一部分作为不符合全反射条件的光线(散射光线L20)发射到第一内反射表面3A。
另外,为了从空间上隔开图1中所示的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部1上显示的多个视点图像,需要将显示部1的像素部和导光板3的散射区31布置为彼此相对,且二者之间保持预定的距离。在图1中,显示部1和导光板3之间存在气隙。然而,可在显示部1和导光板3之间布置间隔件(spacer)以保持预定距离。在这种情况下,间隔件是无色透明、引起少量散射的材料即可,例如PMMA可用作间隔件。可将间隔件布置为覆盖显示部1背面侧的整个表面以及导光板3的表面,或按保持预定距离所需的最小量部分地布置间隔件。此外,可增大导光板3的整体厚度以消除空气间隔。
显示装置的基本操作
当显示装置在三维显示模式下显示时,显示部1基于三维图像数据显示图像,并针对三维显示执行对第一光源2和第二光源7的开启(发光)/关闭(不发光)控制。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光源2被设置在开启(发光)状态,第二光源7被控制在关闭(不发光)状态。在此状态下,来自第一光源2的第一照明光L1在导光板3的第一内反射表面3A和第二内反射表面3B的全反射区32之间被反复地全反射,从而第一照明光L1从布置第一光源2的一侧被投射至其对立侧,并从该对立侧射出。同时,由第一光源2产生的第一照明光L1的一部分被导光板3的散射区31散射并反射,从而第一照明光L1的该部分穿过导光板3的第一内反射表面3A,并射到导光板3的外部。从而导光板3本身可具有视差屏障的功能。也就是说,可使导光板3发挥与视差屏障等同的功效,使得散射区31可针对第一光源2产生的第一照明光L1形成开口部件(狭缝部件),全反射区32可针对第一光源2产生的第一照明光L1形成遮挡部件。从而,相当于通过视差屏障被布置在显示部1的背面侧的视差屏障***所进行的三维显示。
另一方面,当在二维显示模式下执行显示时,显示部1基于二维图像数据显示图像,并针对二维显示执行对第一光源2和第二光源7的开启(发光)/关闭(不发光)控制。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光源2被设置在关闭(不发光)状态,第二光源7被控制在开启(发光)状态。在此状态下,由第二光源7产生的第二照明光L10穿过第二内反射表面3B内的全反射区32,并像不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光线那样基本上从整个第一内反射表面3A被射出到导光板3的外部。也就是说,导光板3可起到与普通背光源类似的平面光源的作用。从而,相当于通过普通背光源被布置在显示部1的背面侧的视差屏障***所进行的二维显示。
另外,当只有第二光源7发光时,第二照明光L10基本上从导光板3的整个表面射出,但是也可根据需要使第一光源2发光。这可以通过下述方式优化整个表面的亮度分布:例如,在只有第二光源7发光、与散射区31和全反射区32相对应的部分之间的亮度分布存在差异时,适当地调整第一光源2的发光状态(对第一光源2执行开关控制或调整第一光源2的光线总量)来实现所述优化。然而,例如,在二维显示的情况下,当可以在显示部1那侧进行亮度校正时,只有第二光源7发光就够了。
散射区31的构造的具体示例
图4A至4D示出散射区31的构造的具体示例。下面,将以第一光源2在导光板3的Y方向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被布置为彼此相对的情况作为示例来进行描述,如图4A和4B所示。
如图4A所示,散射区31在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沿Y方向延伸,多个散射区31在X方向上被排列为彼此平行的条状。如图4C所示,一个散射区31作为整体具有凸面三维图案。例如,通过利用激光处理或喷沙处理在三维图案的表面(界面)形成多个凹陷和凸出形状41,在三维图案的表面(界面)上增加了光散射特性。另外,如图4D所示,凹陷和凸出形状41的密度根据离第一光源2的距离(离导光板3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距离)而改变。具体地,凹陷和凸出形状41的密度随着离第一光源2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由于第一光源2布置在Y方向上的两侧,因此凹陷和凸出形状41的密度在Y方向的中心部分最大。随着离第一光源2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凹陷和凸出形状41的密度可在光入射到散射区31时增大其照射凹陷和凸出形状41部分的可能性。当光照射凹陷和凸出形状部分41的可能性增加时,光被漫射、反射并被发射到导光板3的外部的可能性也会增大。也就是说,亮度被提高。
(亮度分布的考虑)
以上构造在三维显示时可实现均匀的面内亮度分布。接下来将考虑导光板3的亮度分布。另外,下文中将考虑的亮度分布指的是三维显示时的亮度分布,也就是当只有第一光源2被设置为开启(发光)状态时的亮度。
首先,参考图5A至5C,将考虑与散射区31的三维图案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X方向)上的亮度分布。如图6所示,当散射区31的三维图案被放大时所看到的亮度分布显示出光只是被部分三维图案散射和反射,并被发射到导光板3的外部。导光板3作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了如图5C所示的亮度分布。当与液晶面板等的显示部1相结合时,这些离散的光发射图案可实现三维显示。
接下来,参考图7A至10,将考虑散射区31的三维图案的延伸方向(Y方向)上的亮度分布。图7A至7C作为比较示例示出了亮度分布。在比较示例图7A至7C中,不论与第一光源2的距离如何,散射区31的凹陷和凸出形状41的密度分布在Y方向上为均匀分布。在当光照射三维图案时,散射区31的三维图案的表面(界面)具有按一定比率漫射和反射光的特性的情况下,在无论离第一光源2的距离如何漫射和反射的比率都是固定值时,通过使用模拟来计算面内亮度分布表明更多光在第一光源2的附近发出,如图7C所示。因此,不可能使面内亮度分布均匀。
另一方面,图8C显示了当散射区31的凹陷和凸出形状41的密度随着离第一光源2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时的亮度分布。当增大凹陷和凸出形状41的密度以随着离第一光源2的距离的增大而提高漫射和反射率时,面内亮度分布可因此变得均匀,如图8C所示。
图9和图10显示了亮度分布的模拟结果。图9显示了密度分布的示例,用于在散射区31内凹陷和凸出形状41的密度分布为均匀的情况与散射区31内凹陷和凸出形状41的密度分布发生改变的情况之间的比较。图10示出了用于在密度分布为均匀的情况与密度分布发生变化(如图9中所示)的情况的亮度分布之间进行比较的示例。如图10所示,在凹陷和凸出形状41的密度分布被改变的情况下,可使亮度分布均匀。
另外,已通过将第一光源2被布置为与导光板3的Y方向上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的情况作为示例,进行了上述描述。在第一光源2被布置为与导光板3的X方向上的第三侧和第四侧相对的情况下,类似地只要改变凹陷和凸出形状41的密度分布便可。在第一光源2被布置在X方向的情况下,可根据离第一光源2的距离通过改变X方向上的密度分布使三维显示时的亮度分布均匀。
[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导光板3的第二内反射表面3B上提供有散射区31和全反射区32,第一光源2产生的第一照明光和第二光源7产生的第二照明光L10可被选择性地发射到导光板3的外部。因此,导光板3本身相当于可具有视差屏障的功能。与传统视差屏障***的立体显示装置相比,这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并节省空间。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散射区31的凹陷和凸出形状41的密度分布是根据离第一光源2的距离改变的。因此,可以在三维显示中改善亮度分布,并使面内亮度分布均匀化。
<2.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另外,与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基本相同的组成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因此将适当地省略其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将描述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的散射区31的构造的变型的示例。
散射区31的变型的示例
图11A至11D示出散射区31的变型的示例。下面,将以第一光源2被布置为与导光板3的Y方向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的情况作为示例来进行描述,如图11A和11B所示。
在本变型示例中,散射区31的大体形状与以上描述的图4A的形状相似。散射区31在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沿Y方向延伸,且多个散射区31在X方向上被排列为彼此平行的条状。一个散射区31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凸面三维图案。在该变型示例中,如图11C所示,散射区31的三维图案的内部填充有光散射材料42。例如,通过将光散射材料42散布在树脂中,给散射区31增加光散射特性。在该变型示例中,如图4C中所示的凹陷和凸出形状41不是必需的。如图11D所示,通过改变光散射材料42的浓度而非改变三维图案表面凹陷和凸出形状41的密度,本变型示例可调整面内亮度分布。具体地,光散射材料42的浓度随着离第一光源2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由于第一光源沿Y方向布置在两侧,因此Y方向上的中心部分浓度最高。当光入射到散射区31时,随着离第一光源2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浓度就增加了光被漫射、反射并被发射到导光板3外部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亮度被提高。
接下来将考虑散射区31的三维图案的延伸方向(Y方向)上的亮度分布。图12C示出作为比较示例的亮度分布。在比较示例图12A至12C中,不论与第一光源2的距离如何,散射区31的光散射材料42的浓度分布在Y方向上为均匀分布。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2C所示,更多光在第一光源2的附近发出。因此,不可能使面内亮度分布均匀。
另一方面,图13C显示了当散射区31的光散射材料42的浓度随着离第一光源2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时的亮度分布。当增大浓度以随着离第一光源2的距离的增大而提高漫射和反射率时,面内亮度分布可因此变得均匀,如图13C所示。
另外,已通过将第一光源2布置为与导光板3的Y方向上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的情况作为示例,进行了上述描述。在第一光源2被布置为与导光板3的X方向上的第三侧和第四侧相对的情况下,类似地,只要改变光散射材料42的浓度分布便可。在第一光源2被布置在X方向的情况下,可根据离第一光源2的距离通过改变X方向上的浓度分布使三维显示时的亮度分布均匀。
<3.第三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另外,与根据上述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基本相同的组成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因此将适当地省略其描述。
上述第一实施例代表这样的示例:散射区31的凹陷和凸出形状41的密度分布被改变以使亮度分布均匀。然而,如在下文中的构造示例中那样,可改变凹陷和凸出形状41的密度分布以给亮度分布赋予角度相关性。
[构造的第一示例]
图14A至14E示出散射区31的构造的第一示例。在本变型示例中,散射区31的大体形状与以上描述的图4A的形状相似。散射区31在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沿Y方向延伸,且多个散射区31在X方向上被排列为彼此平行的条状。一个散射区31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凸面三维图案。通过在三维图案的表面(界面)形成多个很小的凹陷和凸出形状41,可给散射区31增加光散射特性。另外,如图14C至14E所示,根据在X方向的位置改变凹陷和凸出形状41的密度。具体地,凹陷和凸出形状41在X方向上的中心部分方向上的密度要相对高于***部分方向上的密度。例如,如图14C和14E所示,对于X方向两侧部分的散射区31而言,凹陷和凸出形状41的密度在三维图案X方向上的中心部分方向上变得相对较高。如图14D中所示,对于位于X方向的中心部分的散射区31而言,凹陷和凸出形状41的密度基本上是均匀的。如此便可赋予角度相关性,这样当从导光板3的发光表面的法线方向看时,亮度相对较高,当从与法线成一定角度的左或右方向看时,亮度相对较低。
[构造的第二示例]
图15A至15D示出散射区31的构造的第二示例。在该变型示例中,如图15A所示,散射区31相对于Y方向倾斜延伸。多个倾斜延伸的散射区31在X方向上被排列为彼此平行的条状。一个散射区31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凸面三维图案。通过在三维图案的表面(界面)形成多个很小的凹陷和凸出形状41,散射区31便可增加光散射特性。另外,如图15C和15D所示,根据在X方向的位置改变凹陷和凸出形状41的密度。具体地,凹陷和凸出形状41在X方向上的中心部分方向上的密度要相对高于***部分方向上的密度。例如,如图15C所示,对于位于左侧部分的散射区31,三维图案的X方向的中心部分方向为右侧,凹陷和凸出形状41的密度在右侧方向变得相对较高。如图15D所示,对于位于右侧部分的散射区31,三维图案的X方向的中心部分方向为左侧,凹陷和凸出形状41的密度在左侧方向变得相对较高。如此便可赋予角度相关性,这样当从导光板3的发光表面的法线方向看时,亮度相对较高,当从与法线成一定角度的左或右方向看时,亮度相对较低。
图16A示出与图15C相对应的部分内的亮度分布的示例。图16B示出与图15D相对应的部分内的亮度分布的示例。因此可给亮度分布赋予角度相关性。
另外,还可通过改变光散射材料42的浓度分布(如在第二实施例中那样),而非改变凹陷和凸出形状41的密度分布来赋予相似的角度相关性。
<4.第四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另外,与根据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基本相同的组成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因此将适当地省略其描述。
[显示装置的大体构造]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已描述了这样的构造示例:导光板3的散射区31和全反射区32布置在第二内反射表面3B上。然而,可将导光板3的散射区31和全反射区32布置在第一内反射表面3A上。
图17A和17B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构造的示例。与图1中所示显示装置一样,该显示装置能任意地并选择性地选择二维显示模式和三维显示模式。图17A与三维显示模式下的构造相对应。图17B与二维显示模式下的构造相对应。图17A和17B也示意性示出来自各个显示模式下的光源装置的光线的发射状态。
已对整个第二内反射表面进行了镜面处理。第二内反射表面3B使以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入射的第一照明光L1发生全内反射。第一内反射表面3A具有散射区31和全反射区32。如在上述第一或第二实施例中那样,第一内反射表面3A上的散射区31和全反射区32被布置为形成与视差屏障相对应的结构。具体地,在三维显示模式下,散射区31起到视差屏障的开口部件(狭缝部件)的作用,全反射区32起到视差屏障的遮挡部件的作用。
全反射区32使以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θ1入射的第一照明光L1发生全内反射(使以大于预定临界角α的入射角θ1入射的第一照明光L1发生全内反射)。散射区31将包括在入射光线L2之内且以与满足全反射区32内预定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θ1相对应的角度入射的光线的至少一部分发射到外部(将以与大于预定临界角α的入射角θ1相对应的角度入射的光线的至少一部分发射到外部)。散射区31还可使入射光线L2的另一部分光线发生内反射。
为了从空间上隔开图17A和17B中所示的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部1上显示的多个视点图像,需要将显示部1的像素部和导光板3的散射区31布置为彼此相对,且二者之间保持预定的距离。在图17A和17B中,显示部1和导光板3之间存在气隙。然而,可在显示部1和导光板3之间布置间隔件以保持预定距离。
[显示装置的基本操作]
当显示装置在三维显示模式下显示时(图17A),显示部1基于三维图像数据显示图像,第二光源7的整个表面被设置为关闭(不发光)状态。布置在导光板3侧面的第一光源2被设置为开启(发光)状态。在此状态下,来自第一光源2的第一照明光L1在导光板3的第一内反射表面3A的全反射区32和第二内反射表面3B之间被反复地全反射,从而第一照明光L1从布置第一光源2的一侧被投射至其对立侧,然后从该对立侧射出。同时,包括在射入到导光板3的第一内反射表面3A的散射区31的光线L2中的且不符合全反射条件的光线的一部分从散射区31被发射到外部。散射区31还使光线的另一部分发生内反射。然而,光线通过导光板3的第二内反射表面3B被发射到外部,且对图像的显示没有帮助。结果,光线只从导光板3的第一内反射表面3A的散射区31发出。也就是说,可使导光板3的表面发挥与视差屏障等同的功能,这样散射区31可形成开口部件(狭缝部件),全反射区32形成遮挡部件。从而,相当于通过视差屏障被布置在显示部1的背面侧的视差屏障***所进行的三维显示。
另一方面,当显示装置在二维显示模式下显示时(图17B),显示部1基于二维图像数据显示图像,第二光源的整个表面被设置为开启(发光)状态。例如,布置在导光板3侧面的第一光源2被设置为不发光状态。在此状态下,来自第二光源7的第二照明光L10以基本上接近垂直方向的状态通过第二内反射表面3B入射到导光板3上。因此,第二照明光L10的光线的入射角不符合全反射区32内的全反射条件,光线不仅从散射区31而且从全反射区32被发射到外部。结果,光线从导光板3的整个第一内反射表面3A被射出。也就是说,导光板3可起到与普通背光源类似的平面光源的作用。从而,相当于通过普通背光源被布置在显示部1的背面侧的视差屏障***所进行的二维显示。
另外,当在二维显示模式下进行显示时,可控制布置在导光板3的侧面的第一光源2使其与第二光源7一起处于开启(发光)状态。此外,当在二维显示模式下进行显示时,必要时可将第一光源2切换至不发光状态或发光状态。例如,当只有第二光源7发光时,当与散射区31和全反射区32之间存在亮度分布差异时,这使得通过适当地调整第一光源2的发光状态(对第一光源2执行开关控制或调整第一光源2的光线总量)来优化整个表面的亮度分布成为可能。
[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导光板3的第一内反射表面3A上提供有散射区31和全反射区32,且第一光源2产生的第一照明光和第二光源7产生的第二照明光L10可被选择性地发射到导光板3的外部。因此,导光板3本身相当于可具有视差屏障的功能。与传统视差屏障***的立体显示装置相比,这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并节省空间。
此外,同样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散射区31的结构构造与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其中之一的结构构造相似,可使三维显示中的亮度分布变成所希望的那样。
<5.第五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另外,与根据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基本相同的组成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因此将适当地省略其描述。
[显示装置的大体构造]
图18A和18B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构造的示例。在图17A和17B所示的显示装置的第二光源7的位置设置有电子纸4。
显示装置可任意地并选择性地选择在整个屏幕上上二维(2D)显示模式或在整个屏幕上三维(3D)显示模式。图18A与三维显示模式下的构造相对应。图18B与二维显示模式下的构造相对应。图18A和18B也示意性示出来自各个显示模式下的光源装置的光线的发射状态。
电子纸4布置在与第一照明光L1发射到外部的方向相反的一侧(形成第二内反射表面3B的一侧)以与导光板3相对。电子纸4是一种光学装置,能够选择性地将对入射光线所执行的动作切换到两个状态,即光吸收状态以及散射和反射状态。例如,电子纸4是由电泳***或电子液态粉末***的微粒迁移型显示而形成的。微粒迁移型显示通过在一对彼此相对的衬底之间分散例如带正电荷的黑色微粒和例如带负电荷的白色微粒,并根据衬底之间施加的电压使微粒移动来进行黑色显示或白色显示。具体地,电泳***在溶液中分散微粒,而电子液态粉末***在空气中分散微粒。上述光吸收状态与电子纸4的整个显示面41的黑色显示状态对应,如图18A所示。散射和反射状态与电子纸4的整个显示面41的白色显示状态对应,如图18B所示。当多个基于三维图像数据的视点图像在显示部1显示时(在三维显示模式的情况下),电子纸4将对入射光线的动作设置为光吸收状态。当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在显示部1显示时(在二维显示模式的情况下),电子纸4将对入射光线的动作设置为散射和反射状态。
为了从空间上隔开图18A和18B中所示的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部1上显示的多个视点图像,需要将显示部1的像素部和导光板3的散射区31布置为彼此相对,且二者之间保持预定的距离。在图18A和18B中,显示部1和导光板3之间存在气隙。然而,可在显示部1和导光板3之间布置间隔件以保持预定距离。
[显示装置的操作]
当显示装置在三维显示模式下显示时(图18A),显示部1基于三维图像数据显示图像,电子纸4的整个显示面41被设置为黑色显示状态(光吸收状态)。在此状态下,来自第一光源2的第一照明光L1在导光板3的第一内反射表面3A的全反射区32和第二内反射表面3B之间被反复地全反射,从而第一照明光L1从布置第一光源2的一侧被投射至其对立侧,然后从该对立侧射出。同时,包括在射入到导光板3的第一内反射表面3A的散射区31的光线L2中且不符合全反射条件的光线的一部分从散射区31被发射到外部。散射区31还使光线L3的另一部分发生内反射。然而,可使光线L3通过导光板3的第二内反射表面3B入射到电子纸4的显示面41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电子纸4的整个显示面41处于黑色显示状态,因此光线L3被显示面41吸收。结果,光线只从导光板3的第一内反射表面3A的散射区31射出。也就是说,可使导光板3的表面发挥与视差屏障等同的功能,这样散射区31可形成开口部件(狭缝部件),全反射区32形成遮挡部件。从而,相当于通过视差屏障被布置在显示部1的背面侧的视差屏障***所进行的三维显示。
另一方面,当在二维显示模式下执行显示时(图18B),显示部1基于二维图像数据显示图像,电子纸4的整个显示面41被设置为白色显示状态(散射和反射状态)。在此状态下,来自第一光源2的第一照明光L1在导光板3的第一内反射表面3A的全反射区32和第二内反射表面3B之间被反复地全反射,从而第一照明光L1从布置第一光源2的一侧被投射至其对立侧,然后从该对立侧射出。同时,包括在射入到导光板3的第一内反射表面3A的散射区31的光线L2中且不符合全反射条件的光线的一部分从散射区31被发射到外部。散射区31还使光线L3的另一部分发生内反射。然而,光线L3也通过导光板3的第二内反射表面3B入射到电子纸4的显示面41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电子纸4的整个显示面41处于白色显示状态,因此光线L3被显示面41散射和反射。可使散射和反射光线再次通过第二内反射表面3B入射到导光板3上。该光线的入射角不符合全反射区32内的全反射条件,光线不仅从散射区31而且从全反射区32被发射到外部。结果,光线从导光板3的整个第一内反射表面3A被射出。也就是说,导光板3可起到与普通背光源类似的平面光源的作用。从而,相当于通过普通背光源被布置在显示部1的背面侧的视差屏障***所进行的二维显示。
[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导光板3的第一内反射表面3A设置有散射区31和全反射区32。因此,导光板3本身相当于具有视差屏障的功能。与传统视差屏障***的立体显示装置相比,这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并节省空间。此外,仅通过改变电子纸4的显示状态便可很容易地在二维显示模式和三维显示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此外,同样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散射区31的结构构造与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其中之一的结构构造相似,可使三维显示中的亮度分布变成所希望的那样。
<6.第六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另外,与根据上述第一至第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基本相同的组成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因此将适当地省略其描述。
[显示装置的大体构造]
图19A和19B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构造的示例。与图18A和18B中所示显示装置一样,该显示装置能任意地并选择性地选择二维显示模式和三维显示模式。图19A与三维显示模式下的构造相对应。图19B与二维显示模式下的构造相对应。图19A和19B也示意性示出来自各个显示模式下的光源装置的光线的发射状态。
显示装置的光源装置具有聚合物扩散板5,以取代图18A和18B所示的显示装置中的电子纸4。该显示装置的其它构造与图18A和18B中所示的显示装置相似。聚合物扩散板5是通过采用聚合物分散液晶而形成的。聚合物扩散板5布置在第一照明光L1被发射到外部的方向侧(形成第二内反射表面3B的一侧)以与导光板3相对。聚合物扩散板5是一种光学装置,其根据施加到液晶层的电压可选择性地将对入射光线的动作切换到两个状态,即透明状态以及扩散和透射状态。
[显示装置的基本操作]
当显示装置在三维显示模式下显示时(图19A),显示部1基于三维图像数据显示图像,聚合物扩散板5的整个表面被设置为透明状态。在此状态下,来自第一光源2的第一照明光L1在导光板3的第一内反射表面3A的全反射区32和第二内反射表面3B之间被反复地全反射,从而第一照明光L1从布置第一光源2的一侧被投射至其对立侧,然后从该对立侧射出。同时,包括在射入到导光板3的第一内反射表面3A的散射区31的光线L2中且不符合全反射条件的光线的一部分从散射区31被发射到外部。使通过散射区31发射到外部的光线入射到聚合物扩散板5上。由于聚合物扩散板5的整个表面都处于透明状态,因此光线以保持发射角的状态从散射区31穿过聚合物扩散板5,并进入显示部1。散射区31还使光线L3的另一部分发生内反射。然而,光线L3通过导光板3的第二内反射表面3B被发射到外部,且对图像的显示没有帮助。结果,光线只从导光板3的第一内反射表面3A的散射区31射出。也就是说,可使导光板3的表面发挥与视差屏障等同的功能,这样散射区31可形成开口部件(狭缝部件),全反射区32形成遮挡部件。从而,相当于通过视差屏障被布置在显示部1的背面侧的视差屏障***所进行的三维显示。
另一方面,当在二维显示模式下执行显示时(图19B),显示部1基于二维图像数据显示图像,聚合物扩散板5的整个表面被设置为扩散和透射状态。在此状态下,来自第一光源2的第一照明光L1在导光板3的第一内反射表面3A的全反射区32和第二内反射表面3B之间被反复地全反射,从而第一照明光L1从布置第一光源2的一侧被投射至其对立侧,然后从该对立侧射出。同时,包括在射入到导光板3的第一内反射表面3A的散射区31的光线L2中且不符合全反射条件的光线的一部分从散射区31被发射到外部。使通过散射区31发射到外部的光线入射到聚合物扩散板5上。由于聚合物扩散板5在其整个表面上都处于扩散和透射状态,因此入射到显示部1的光线在整个表面上被聚合物扩散板5漫射。结果,整个光源装置可起到与普通背光源类似的平面光源的作用。从而,相当于通过普通背光源被布置在显示部1的背面侧的视差屏障***所进行的二维显示。
此外,同样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散射区31的结构构造与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其中之一的结构构造相似,可使三维显示中的亮度分布变成所希望的那样。
<7.其它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每一个实施例的描述,而是允许各种修改实施例。
例如,根据上述各个实施例的每一种显示装置适用于具有显示功能的各种电子设备。图20示出作为这种电子设备的示例的电视机的外部构造。该电视机设备具有视频显示屏幕部200,视频显示屏幕部包括面板210和滤光玻璃220。
此外,例如,本发明可采用以下构造。
(1)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部,其被配置为显示图像;和
光源装置,其向显示部发出用于显示图像的光;
其中,光源装置包括:
第一光源,其用于施加第一照明光,和
导光板,其具有多个散射区,通过将第一照明光在多个散射区散射,导光板将从导光板一侧的方向施加的第一照明光发射到外部,和
通过在散射区的表面形成多个凹陷和凸出形状或在散射区内散布光散射材料来给散射区增加光散射特性,散射区内的凹陷和凸出形状的密度或光散射材料的浓度根据位置而改变。
(2)根据上述(1)的显示装置,
其中,散射区内凹陷和凸出形状的密度或光散射材料的浓度根据离第一光源的距离改变。
(3)根据上述(2)的显示装置,
其中,散射区内凹陷和凸出形状的密度或光散射材料的浓度随着离第一光源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4)根据上述(1)的显示装置,
其中,散射区内凹陷和凸出形状的密度或光散射材料的浓度在水平方向上的中心部分方向要相对高于***部分的方向。
(5)根据上述(1)的显示装置,
其中,第一光源被布置为与导光板的预定侧相对,凹陷和凸出形状的密度或光散射材料的浓度根据离预定侧的距离改变。
(6)根据(1)至(5)中任何一个的显示装置,
其中,多个散射区在水平方向被排列为相互平行的条状。
(7)根据上述(1)至(6)任何一个的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光源,第二光源被布置为与导光板相对,第二光源从与第一光源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向导光板施加第二照明光。
(8)根据上述(7)的显示装置,
其中,显示部选择性地选择并显示基于三维图像数据的多个视点图像和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和
当显示部显示多个视点图像时,第二光源被控制在不发光状态,而当显示部显示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时,第二光源被控制为发光状态。
(9)根据上述(8)的显示装置,
其中,当显示部显示多个视点图像时,第一光源被控制在发光状态,而当显示部显示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时,第一光源被控制在不发光状态或者发光状态。
(10)根据上述(1)至(6)任何一个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光学装置,光学装置布置在与第一照明光的发射方向相反那侧以与导光板相对,并能够选择性地将对入射光线所执行的动作切换到两个状态,即光吸收状态以及散射和反射状态。
(11)根据上述(1)至(6)任何一个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光学装置,光学装置布置在第一照明光的发射方向以与导光板相对,并能够选择性地将对入射光线所执行的动作切换到两个状态,即透明状态以及漫射和透射状态。
(12)光源装置,包括:
第一光源,其用于施加第一照明光;和
导光板,其具有多个散射区,通过将第一照明光在多个散射区散射,导光板将从导光板一侧方向施加的第一照明光发射到外部;
其中,通过在散射区的表面形成多个凹陷和凸出形状或在散射区内散布光散射材料来给散射区增加光散射特性,散射区内的凹陷和凸出形状的密度或光散射材料的浓度根据位置而改变。
(13)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装置;
其中,该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部,其被配置为显示图像,和
光源装置,其用于向显示部发出用于显示图像的光,
该光源装置包括:
第一光源,其用于施加第一照明光,和
导光板,其具有多个散射区,通过将第一照明光在多个散射区散射,导光板将从导光板的一侧的方向施加的第一照明光发射到外部,和
通过在散射区的表面形成多个凹陷和凸出形状或在散射区内散布光散射材料来给散射区增加光散射特性,且散射区内的凹陷和凸出形状的密度或光散射材料的浓度可根据位置而改变。
本发明包含主题与2011年11月10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2011-246806所公开的主题有关,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由于设计需要以及其他因素,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改变都可能发生,只要它们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或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部,其被配置为显示图像;和
光源装置,其用于向所述显示部发出用于显示所述图像的光;
其中,所述光源装置包括:
第一光源,其用于施加第一照明光,和
导光板,其具有多个散射区,通过在所述多个散射区中散射从所述导光板侧面的方向施加的所述第一照明光,所述导光板将所述第一照明光发射到外部,并且
通过在所述散射区的表面形成多个凹陷和凸出形状或在所述散射区中散布光散射材料来给所述散射区增加光散射特性,所述散射区内的凹陷和凸出形状的密度或光散射材料的浓度根据位置而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散射区内的所述凹陷和凸出形状的密度或所述光散射材料的浓度根据离所述第一光源的距离而改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散射区内的所述凹陷和凸出形状的密度或所述光散射材料的浓度随着离所述第一光源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凹陷和凸出形状的密度或所述光散射材料的浓度在水平方向上的中心部分方向相对高于***部分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光源被布置为与所述导光板的预定侧相对,所述凹陷和凸出形状的密度或所述光散射材料的浓度根据离所述预定侧的距离而改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多个所述散射区在水平方向被排列为相互平行的条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被布置为与所述导光板相对并从与第一光源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向所述导光板施加第二照明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显示部选择性地选择和显示基于三维图像数据的多个视点图像和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并且
当所述显示部显示所述多个视点图像时,所述第二光源被控制为不发光状态,而当所述显示部显示所述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时,所述第二光源被控制在发光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当所述显示部显示所述多个视点图像时,所述第一光源被控制为发光状态,而当所述显示部显示所述基于二维图像数据的图像时,所述第一光源被控制为不发光状态或者发光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光学装置,所述光学装置相对于所述导光板被布置在与所述第一照明光的发射方向相反的一侧,所述光学装置能够选择性地将对入射光线所执行的动作切换到两个状态,即光吸收状态以及散射和反射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光学装置,所述光学装置相对于所述导光板被布置在所述第一照明光的发射方向,所述光学装置能够选择性地将对入射光线所执行的动作切换到两个状态,即透明状态以及散射和透射状态。
12.一种光源装置,包括:
第一光源,其用于施加第一照明光;和
导光板,其具有多个散射区,通过在所述多个散射区中散射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的方向施加的所述第一照明光,所述导光板将所述第一照明光发射到外部;
其中,通过在所述散射区的表面形成多个凹陷和凸出形状或在所述散射区中散布光散射材料来给所述散射区增加光散射特性,所述散射区内的所述凹陷和凸出形状的密度或所述光散射材料的浓度根据位置而改变。
13.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
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部,其被配置为显示图像,和
光源装置,其用于向所述显示部发出用于显示所述图像的光,
所述光源装置包括:
第一光源,其用于施加第一照明光,和
导光板,其具有多个散射区,通过在所述多个散射区中散射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的方向施加的所述第一照明光,所述导光板将所述第一照明光发射到外部,并且
通过在所述散射区的表面形成多个凹陷和凸出形状或在所述散射区中散布光散射材料来给所述散射区增加光散射特性,所述散射区内的所述凹陷和凸出形状的密度或所述光散射材料的浓度根据位置而改变。
CN2012104469438A 2011-11-10 2012-11-05 光源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31056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6806 2011-11-10
JP2011246806A JP2013104917A (ja) 2011-11-10 2011-11-10 光源デバイスおよび表示装置、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05697A true CN103105697A (zh) 2013-05-15

Family

ID=48280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469438A Pending CN103105697A (zh) 2011-11-10 2012-11-05 光源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20474A1 (zh)
JP (1) JP2013104917A (zh)
CN (1) CN103105697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94636A1 (zh) * 2013-06-04 2014-12-11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6680927A (zh) * 2015-11-05 2017-05-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导光板和包括导光板的背光装置
CN106918021A (zh) * 2015-12-28 2017-07-04 黄·霍华德·睿骐林 光能传输控制***
TWI645235B (zh) * 2016-01-30 2018-12-21 美商雷亞有限公司 具有匯聚視像的多光束元件式背光板、顯示器及方法
CN110012285A (zh) * 2019-04-19 2019-07-12 成都工业学院 一种多视点立体显示装置
CN110622050A (zh) * 2017-07-31 2019-12-27 欧姆龙株式会社 导光板、面光源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0678692A (zh) * 2017-05-14 2020-01-10 镭亚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有源发射器的多视图背光体、显示器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81463B2 (ja) * 2011-11-29 2014-04-2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TWI499802B (zh) * 2013-05-28 2015-09-11 Innolux Corp 顯示裝置及其發光模組
KR20150122341A (ko) * 2014-04-23 2015-1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3d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60041235A (ko) * 2014-10-07 2016-04-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투명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582192B2 (en) * 2014-11-24 2020-03-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KR102436727B1 (ko) * 2014-11-24 2022-08-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4536080B (zh) * 2015-01-06 2017-03-08 京东方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及显示装置
KR102508368B1 (ko) * 2015-12-29 2023-03-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과 그를 포함하는 무안경 3d 표시장치
KR20170079443A (ko) * 2015-12-30 2017-07-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과 그를 포함하는 무안경 3d 표시장치
TWI649592B (zh) * 2018-01-15 2019-02-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25531B2 (en) * 2000-07-31 2009-04-28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ing device, image display, liquid crystal monitor, liquid crystal television, liquid crystal information terminal, and light guide plate
KR101243827B1 (ko) * 2010-07-16 2013-03-1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도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유닛
TW201224515A (en) * 2010-12-13 2012-06-16 Ind Tech Res Inst Display with dimension switchable function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94636A1 (zh) * 2013-06-04 2014-12-11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6680927A (zh) * 2015-11-05 2017-05-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导光板和包括导光板的背光装置
CN106680927B (zh) * 2015-11-05 2021-01-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导光板和包括导光板的背光装置
CN106918021A (zh) * 2015-12-28 2017-07-04 黄·霍华德·睿骐林 光能传输控制***
TWI645235B (zh) * 2016-01-30 2018-12-21 美商雷亞有限公司 具有匯聚視像的多光束元件式背光板、顯示器及方法
CN110678692A (zh) * 2017-05-14 2020-01-10 镭亚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有源发射器的多视图背光体、显示器和方法
CN110678692B (zh) * 2017-05-14 2021-11-05 镭亚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有源发射器的多视图背光体、显示器和方法
CN110622050A (zh) * 2017-07-31 2019-12-27 欧姆龙株式会社 导光板、面光源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0012285A (zh) * 2019-04-19 2019-07-12 成都工业学院 一种多视点立体显示装置
CN110012285B (zh) * 2019-04-19 2023-11-10 成都工业学院 一种多视点立体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20474A1 (en) 2013-05-16
JP2013104917A (ja) 2013-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05697A (zh) 光源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2207576B (zh) 光源装置和立体显示设备
US8821001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CN103032758A (zh) 光源装置、显示设备和电子设备
US9285597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stereoscopic display
CN203658677U (zh) 光源装置、显示单元和电子设备
US20120256974A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display, and electronic unit
US20140036529A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display un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2759803A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2297350A (zh) 光源装置和立体显示设备
JP2006511844A (ja) 二次元または三次元表示のための装置
JP2012252249A (ja) 光源デバイス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8803053A (zh) 三维光场显示***
US20130162694A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display un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3032761A (zh) 光源装置、显示设备和电子装置
US20130088891A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display un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8469684B (zh) 一种透明显示器及一种显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