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1733B - 一种背光模组用光学反射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模组用光学反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1733B
CN103091733B CN201310024683.XA CN201310024683A CN103091733B CN 103091733 B CN103091733 B CN 103091733B CN 201310024683 A CN201310024683 A CN 201310024683A CN 103091733 B CN103091733 B CN 1030917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eflectance coating
resin
optical reflectance
reflection horiz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246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91733A (zh
Inventor
鲁若娜
孟亮
娄永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LEKAI JINFU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LEKAI JINFU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LEKAI JINFU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LEKAI JINFU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2468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917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91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17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917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17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haping By String And By Release Of Stress In Plastic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背光模组用光学反射膜,所述光学反射膜的膜系结构为:依次分为基材/反射层/H层/L层,其中,基材为内部不含有孔隙的聚酯层,反射层为内部含有孔隙的聚酯层,H层相对于L层具有较高的折射率。该反射膜结构简单,反射率在98%以上,在保持高反射率的同时,该反射膜还具有高的挺度,有利于反射膜的后期使用加工及提高液晶显示画面的光饱和度,可广泛应用于各类有光线反射需求的产品,如液晶显示屏的背光模组等。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模组用光学反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用光学反射膜。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平板显示器广泛应用于电视、电脑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相机、掌上电脑、GPS导航仪等。这些液晶显示器的画面光源由其中的背光模组所提供,背光源性能的好坏除了会直接影响LCD显像质量,特别是背光源的亮度,直接影响到LCD表面的亮度。
液晶背光源体系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各类光学膜片组成,具有亮度高,寿命长、发光均匀等特点。随着LCD模组不断向更亮、更轻、更薄方向发展,侧光式CCFL式背光源成为目前背光源发展的主流。
液晶背光源体系的主要光学膜片有扩散膜、增亮膜和反射膜。反射膜的主要作用是将漏出导光板底部的光线高效率且无损耗地反射,从而可以降低光损耗,减少用电量,提供液晶显示面光饱和度。
如何提高反射膜的光学性能,提高反射率,减少光损耗,从而使得从光源发出的光线能被最大程度利用,是现在液晶显示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反射率,一般通过添加粒子或使反射膜产生微孔或气泡,利用粒子界面的反射或膜的基材树脂与微孔或气泡之间界面的反射来提高反射率,这些方法虽然能提高膜的反射率,但是,随着反射膜中的孔隙率的提高,使得反射膜***,导致反射膜在使用加工过程中易于划伤、折皱,影响背光源及显示器的亮度和画面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用光学反射膜,所述光学反射膜具有高挺度高反射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背光模组用光学反射膜,所述光学反射膜的膜系结构为:依次分为基材/反射层/H层/L层,其中,基材为内部不含有孔隙的聚酯层,反射层为内部含有孔隙的聚酯层,H层相对于L层具有较高的折射率。
上述光学反射膜中,所述反射层的孔隙率为10%~40%,所述孔隙由微泡、无机粒子、微泡和无机粒子形成。
上述光学反射膜中,所述微泡的泡空直径为0.5~4微米。
上述光学反射膜中,所述的无机粒子选自粒径为0.5~3微米的硫酸钡、碳酸钙、硫酸钙、氧化镁、氧化锌、氧化铝、氧化钛或二氧化硅。
上述光学反射膜中,所述的微泡与无机粒子的体积比为:1:9~9:1。
上述光学反射膜中,所述H层的折射率与L层的折射率的差值大于0.6。
上述光学反射膜中,所述H层由涂布液涂覆固化而得到,H层的厚度为4~60微米;所述涂布液是将树脂加入丁酮和甲苯,将树脂溶解,再将二氧化钛粒子加入其中,再加入流平剂和引发剂,搅拌均匀制得的。
上述光学反射膜中,所述的树脂选自联苯树脂、硫醇树脂、双芴树脂、异硫氰酸酯型聚氨酯树脂、二苯硫醚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光学反射膜中,所述二氧化钛的粒子的粒径为3~50微米。
上述光学反射膜中,所述L层为含氟树脂层,L层的厚度为3~10微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反射膜结构简单。
2.由于采用内部没有孔隙的聚酯层作为基材,明显提高了反射膜的挺度,同时通过对反射层中空隙的调整,在获得高挺度的同时提高了反射率;.通过进一步设置H层和L层,对H层、L层的厚度和折射率差值的控制,并通过它们与反射层之间的组合,获得了98%以上的高反射率。
3.本发明在保持高挺度的同时,有利于反射膜的后期使用加工及提高液晶显示画面的光饱和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基材;2、反射层;3、H层;4、L层;5、微泡或无机粒子;6、二氧化钛粒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作为反射膜的基材是主体材料为聚酯的聚酯层,聚酯可以选自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对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基材的内部没有孔隙,起支撑层的作用以提高膜的挺度。本发明对基材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基材的厚度可以为反射膜总厚度的25~60%。
本发明的反射层的主体材料是聚酯,聚酯可以选自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对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反射层起阻光和反射作用,反射层的内部含有孔隙,这些孔隙由添加在反射层内的微泡、无机粒子或两者的混合物所形成,利用孔隙界面对光线的反射来提高反射率,但是,孔隙的孔径和密度不能太大,否则,反射膜容易***、撕裂,影响后期的加工使用,本发明的反射层的孔隙率控制在10%~40%。所述的微泡由液态二氧化碳气化产生,微泡的泡空直径为0.5~4微米;所述的无机粒子可以选自硫酸钡、碳酸钙、硫酸钙、氧化镁、氧化锌、氧化铝、氧化钛或二氧化硅,其粒径为0.5~3微米;如果微泡和无机粒子混合使用,则微泡与无机粒子的体积比控制在1:9~9:1的范围;
反射层中含有微泡、粒子或两者混合添加的聚酯构成,所述微泡为二氧化碳微泡,微泡大小为0.5-4微米,所述粒子为硫酸钡、碳酸钙、硫酸钙、氧化镁、氧化锌、氧化铝、氧化钛、二氧化硅等无机粒子,大小为0.5-3微米,所述反射层的孔隙率为10%-40%。进一步的,所述微泡与粒子两者混合添加型的反射层,其微泡与粒子的体积比为:1:9~9:1。本发明对反射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反射膜总厚度的20~70%。
为了进一步提高反射膜的反射率,本发明在反射层的表面设置H层和L层,H层位于反射层和L层之间,并且H层相对于L层具有较高的折射率,优选H层的折射率与L层的折射率的差值在0.6以上。其中,H层由含有树脂和二氧化钛粒子的涂布液涂覆固化而得到,树脂为高折树脂,具体品种可以选自市售的联苯树脂、硫醇树脂、双芴树脂、异硫氰酸酯型聚氨酯树脂、二苯硫醚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H层中添加二氧化钛粒子的目的是进一步提供H层的折射率,二氧化钛的粒子的粒径控制在3~50微米;H层的厚度为4~60微米。L层为含氟树脂层,L层的厚度为3~10微米。.
通过进对H层、L层的厚度和折射率差值的控制,并通过它们与反射层之间的组合,使本发明得到的反射膜的反射率达到了98%以上,
本发明提供的反射膜,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而得到,如单轴拉伸或双向拉伸。如下面描述的方法:
本发明中,混合好的反射膜的基材层的聚酯原料切片在150~180℃进行结晶干燥处理,然后送入单螺杆挤出机,在260℃~300℃下熔融挤出;优选在265℃~285℃下熔融挤出;混合好的反射膜的反射层的聚酯原料切片在150~180℃进行结晶干燥处理,送入单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或者不进行干燥处理,送入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优选在265℃~285℃下熔融挤出;经过拉伸后,在210℃~240℃下热定型;反射层和基材层经过挤出机挤出,熔融的基材层和反射层聚酯熔体经过计量和过滤从双腔T型模头中流出共挤到骤冷的辊筒上,骤冷成无定型厚片;无定型的厚片经过系列辊筒预热后纵向拉伸2.5~3.5倍;冷却后进入横拉机进行横向拉伸3.0~4.0倍;经过热定型处理切边收卷,根据使用要求制成厚度为100微米~350微米的半成品薄膜。
在半成品薄膜的表面涂覆H层涂布液,固化后再在H层的表面涂覆的L层涂布液,固化后得到本发明所述的背光模组用光学反射膜。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1.H层涂布液的配置:
将联苯树脂中加入丁酮和甲苯,将树脂溶解,再将10微米的二氧化钛粒子加入到已溶解好的树脂中,再加入流平剂和引发剂(或固化剂),高搅分散均匀,得到二氧化钛的重量含量为40%的H层涂布液,备用。
2.L层涂布液的配置:
将含氟树脂用丁酮和甲苯进行稀释,再加入流平剂和引发剂(或固化剂),高搅分散均匀,得到.L层涂布液,备用。
3.反射膜的制备:
将特性粘度为0.65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切片在170℃结晶,干燥,然后将结晶好的物料送入基材层挤出机中在275℃下熔融挤出;将特性粘度为0.65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切片和含有粒径为1.5微米的二氧化硅添加剂的母料切片混合均匀,使最终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为15%,将混合好的切片在170℃结晶,干燥,然后将结晶好的物料送入反射层挤出机中在275℃下熔融挤出,使最终空隙率为20%;基材层和反射层的熔体经过滤后进入双腔模头流到铸片辊上铸成无定形厚片。反射层与聚酯层厚度比为40/60,铸片经过纵向预热纵向拉伸2.9倍,横向拉伸3.5倍,收卷成半成品;在半成品的反射层上涂布上述H层涂布液,固化后,再在H层上涂布上述L层涂布液,固化后得到反射膜,测其性能。
实施例2:
1.H层涂布液的配置:
将联苯树脂中加入丁酮和甲苯,将树脂溶解,再将25微米的二氧化钛粒子加入到已溶解好的树脂中,再加入流平剂和引发剂(或固化剂),高搅分散均匀,得到二氧化钛的重量含量为50%的H层涂布液,备用。
2.L层涂布液的配置:
将含氟树脂用丁酮和甲苯进行稀释,再加入流平剂和引发剂(或固化剂),高搅分散均匀,得到.L层涂布液,备用。
3.反射膜的制备:
将特性粘度为0.65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切片在170℃结晶,干燥,然后将结晶好的物料送入基材层挤出机中在275℃下熔融挤出;将特性粘度为0.65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切片和含有粒径为3.0微米的硫酸钡添加剂的母料切片混合均匀,使最终硫酸钡粒子的含量为25%,将混合好的切片在170℃结晶,干燥,然后将结晶好的物料送入反射层挤出机中在275℃下熔融挤出,使最终空隙率为30%;基材层和反射层的熔体经过滤后进入双腔模头流到铸片辊上铸成无定形厚片。反射层与聚酯层厚度比为50/50,铸片经过纵向预热纵向拉伸2.9倍,横向拉伸3.5倍,收卷成半成品;在半成品的反射层上涂布上述H层涂布液,固化后,再在H层上涂布上述L层涂布液,固化后得到反射膜,测其性能。
实施例3:
1.H层涂布液的配置:
将联苯树脂中加入丁酮和甲苯,将树脂溶解,再将40微米的二氧化钛粒子加入到已溶解好的树脂中,再加入流平剂和引发剂(或固化剂),高搅分散均匀,得到二氧化钛的重量含量为50%的H层涂布液,备用。
2.L层涂布液的配置:
将含氟树脂用丁酮和甲苯进行稀释,再加入流平剂和引发剂(或固化剂),高搅分散均匀,得到.L层涂布液,备用。
3.反射膜的制备:
将特性粘度为0.65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切片在170℃结晶,干燥,然后将结晶好的物料送入基材层挤出机中在275℃下熔融挤出;将特性粘度为0.65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切片和含有粒径为0.5微米的硫酸钡添加剂的母料切片混合均匀,使最终硫酸钡粒子的含量为35%,将混合好的切片在170℃结晶,干燥,然后将结晶好的物料送入反射层挤出机中在275℃下熔融挤出,使最终空隙率为40%;基材层和反射层的熔体经过滤后进入双腔模头流到铸片辊上铸成无定形厚片。反射层与聚酯层厚度比为60/40,铸片经过纵向预热纵向拉伸2.9倍,横向拉伸3.5倍,收卷成半成品;在半成品的反射层上涂布上述H层涂布液,固化后,再在H层上涂布上述L层涂布液,固化后得到反射膜,测其性能。
实施例4:
1.H层涂布液的配置:
将联苯树脂中加入丁酮和甲苯,将树脂溶解,再将50微米的二氧化钛粒子加入到已溶解好的树脂中,再加入流平剂和引发剂(或固化剂),高搅分散均匀,得到二氧化钛的重量含量为60%的H层涂布液,备用。
2.L层涂布液的配置:
将含氟树脂用丁酮和甲苯进行稀释,再加入流平剂和引发剂(或固化剂),高搅分散均匀,得到.L层涂布液,备用。
3.反射膜的制备:
将特性粘度为0.65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切片在170℃结晶,干燥,然后将结晶好的物料送入基材层挤出机中在275℃下熔融挤出;将特性粘度为0.65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切片和含有粒径为2.0微米的二氧化硅添加剂的母料切片混合均匀,使最终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为35%,将混合好的切片在170℃结晶,干燥,然后将结晶好的物料送入反射层挤出机中在275℃下熔融挤出,使最终空隙率为40%;基材层和反射层的熔体经过滤后进入双腔模头流到铸片辊上铸成无定形厚片。反射层与聚酯层厚度比为70/30,铸片经过纵向预热纵向拉伸2.9倍,横向拉伸3.5倍,收卷成半成品;在半成品的反射层上涂布上述H层涂布液,固化后,再在H层上涂布上述L层涂布液,固化后得到反射膜,测其性能。
实施例5
1.H层涂布液的配置:
将联苯树脂中加入丁酮和甲苯,将树脂溶解,再将10微米的二氧化钛粒子加入到已溶解好的树脂中,再加入流平剂和引发剂(或固化剂),高搅分散均匀,得到二氧化钛的重量含量为40%的H层涂布液,备用。
2.L层涂布液的配置:
将含氟树脂用丁酮和甲苯进行稀释,再加入流平剂和引发剂(或固化剂),高搅分散均匀,得到.L层涂布液,备用。
3.反射膜的制备:
将特性粘度为0.65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切片在170℃结晶,干燥,然后将结晶好的物料送入基材层挤出机中在275℃下熔融挤出;将特性粘度为0.65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内均匀混有液态二氧化碳,使最终二氧化碳的含量为15%,将混合好的物料在170℃结晶,干燥,然后将结晶好的物料送入反射层挤出机中在275℃下熔融挤出,在加热过程中液态二氧化碳气化产生微孔,使最终空隙率为20%;基材层和反射层的熔体经过滤后进入双腔模头流到铸片辊上铸成无定形厚片。反射层与聚酯层厚度比为40/60,铸片经过纵向预热纵向拉伸2.9倍,横向拉伸3.5倍,收卷成半成品;在半成品的反射层上涂布上述H层涂布液,固化后,再在H层上涂布上述L层涂布液,固化后得到反射膜,测其性能。
实施例6
1.H层涂布液的配置:
将联苯树脂中加入丁酮和甲苯,将树脂溶解,再将10微米的二氧化钛粒子加入到已溶解好的树脂中,再加入流平剂和引发剂(或固化剂),高搅分散均匀,得到二氧化钛的重量含量为40%的H层涂布液,备用。
2.L层涂布液的配置:
将含氟树脂用丁酮和甲苯进行稀释,再加入流平剂和引发剂(或固化剂),高搅分散均匀,得到.L层涂布液,备用。
3.反射膜的制备:
将特性粘度为0.65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切片在170℃结晶,干燥,然后将结晶好的物料送入基材层挤出机中在275℃下熔融挤出;将特性粘度为0.65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内均匀混有液态二氧化碳和二氧化钛添加剂,使最终液态二氧化碳的含量为1.5%,二氧化钛的含量为13.5%,将混合好的物料在170℃结晶,干燥,然后将结晶好的物料送入反射层挤出机中在275℃下熔融挤出,在加热过程中液态二氧化碳气化产生微孔,使最终空隙率为20%,微泡与二氧化钛的体积比为1:9;基材层和反射层的熔体经过滤后进入双腔模头流到铸片辊上铸成无定形厚片。反射层与聚酯层厚度比为50/50,铸片经过纵向预热纵向拉伸2.9倍,横向拉伸3.5倍,收卷成半成品;在半成品的反射层上涂布上述H层涂布液,固化后,再在H层上涂布上述L层涂布液,固化后得到反射膜,测其性能。
实施例7
1.H层涂布液的配置:
将联苯树脂中加入丁酮和甲苯,将树脂溶解,再将10微米的二氧化钛粒子加入到已溶解好的树脂中,再加入流平剂和引发剂(或固化剂),高搅分散均匀,得到二氧化钛的重量含量为40%的H层涂布液,备用。
2.L层涂布液的配置:
将含氟树脂用丁酮和甲苯进行稀释,再加入流平剂和引发剂(或固化剂),高搅分散均匀,得到.L层涂布液,备用。
3.反射膜的制备:
将特性粘度为0.65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切片在170℃结晶,干燥,然后将结晶好的物料送入基材层挤出机中在275℃下熔融挤出;将特性粘度为0.65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内均匀混有液态二氧化碳和二氧化钛添加剂,使最终液态二氧化碳的含量为13.5%,二氧化钛的含量为1.5%,将混合好的物料在170℃结晶,干燥,然后将结晶好的物料送入反射层挤出机中在275℃下熔融挤出,在加热过程中液态二氧化碳气化产生微孔,使最终空隙率为20%,微泡与二氧化钛的体积比为9:1;基材层和反射层的熔体经过滤后进入双腔模头流到铸片辊上铸成无定形厚片。反射层与聚酯层厚度比为40/60,铸片经过纵向预热纵向拉伸2.9倍,横向拉伸3.5倍,收卷成半成品;在半成品的反射层上涂布上述H层涂布液,固化后,再在H层上涂布上述L层涂布液,固化后得到反射膜,测其性能。
实施例8
1.H层涂布液的配置:
将联苯树脂中加入丁酮和甲苯,将树脂溶解,再将10微米的二氧化钛粒子加入到已溶解好的树脂中,再加入流平剂和引发剂(或固化剂),高搅分散均匀,得到二氧化钛的重量含量为40%的H层涂布液,备用。
2.L层涂布液的配置:
将含氟树脂用丁酮和甲苯进行稀释,再加入流平剂和引发剂(或固化剂),高搅分散均匀,得到.L层涂布液,备用。
3.反射膜的制备:
将特性粘度为0.65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切片在170℃结晶,干燥,然后将结晶好的物料送入基材层挤出机中在275℃下熔融挤出;将特性粘度为0.65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内均匀混有液态二氧化碳和二氧化钛添加剂,使最终液态二氧化碳的含量为10%,二氧化钛的含量为10%,将混合好的物料在170℃结晶,干燥,然后将结晶好的物料送入反射层挤出机中在275℃下熔融挤出,在加热过程中液态二氧化碳气化产生微孔,使最终空隙率为25%,微泡与二氧化钛的体积比为1:1;基材层和反射层的熔体经过滤后进入双腔模头流到铸片辊上铸成无定形厚片。反射层与聚酯层厚度比为60/40,铸片经过纵向预热纵向拉伸2.9倍,横向拉伸3.5倍,收卷成半成品;在半成品的反射层上涂布上述H层涂布液,固化后,再在H层上涂布上述L层涂布液,固化后得到反射膜,测其性能。
对比例
将特性粘度为0.65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切片在170℃结晶,干燥,然后将结晶好的物料送入基材层挤出机中在275℃下熔融挤出;将特性粘度为0.65dl/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切片和含有粒径为2.0微米的二氧化硅添加剂的母料切片混合均匀,使最终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为15%,将混合好的切片在170℃结晶,干燥,然后将结晶好的物料送入反射层挤出机中在275℃下熔融挤出,使最终空隙率为20%;基材层和反射层的熔体经过滤后进入双腔模头流到铸片辊上铸成无定形厚片。反射层与聚酯层厚度比为40/60,铸片经过纵向预热纵向拉伸2.9倍,横向拉伸3.5倍,收卷成半成品,测其性能。
表1:各实施例的性能测试数据表
。表中各项性能的测试方法如下:
1.厚度测量
取整幅宽度的反射薄膜在全宽范围内测量15个点的厚度,计算平均值。使用仪器千分台式薄膜测厚仪(CH-1-ST)上海六菱仪器厂。
2.反射率的测定:
将反射膜样片置于分光测色仪(Konica-Minolta 2500d)中测试9个点在550nm出的反射率计算平均值。
3.挺度
取20mmX200mm的长条形薄膜样片,水平放置,夹持长度20mm,以自由端与夹持端的水平位差作为挺度的评价标准。
4.卷曲度
薄膜平面内沿弯曲方向最大的方向为长度方向,取薄膜长形样片150mmX600mm,薄膜水平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记下薄膜长度两端与水平桌面的高度差,以高度差最大的作为卷曲度的评价标准。
5.整理性能
取薄膜样片长度4000m进行裁切,收集切刀处产生的粉末量,作为试样后期整理性能的评价依据。
>5g 为后期整理性差
<5g 且>1g 为后期整理性较好
<1g 为后期整理性良好
6.孔隙率的测量:
取1cmX1cm大小的薄膜样片质量1克左右用精度为0.1mg的天平准确称量质量。使用量程为10ml盛适量水的量筒测量样片的体积,从而计算反射薄膜的密度ρ与聚酯薄膜的标准密按ρ0=1.395计算.
孔隙率=(ρ0-ρ)/ρ0

Claims (9)

1.一种背光模组用光学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反射膜的膜系结构为:依次分为基材/反射层/H层/L层,其中,基材为内部不含有孔隙的聚酯层,反射层为内部含有孔隙的聚酯层,H层相对于L层具有较高的折射率;
所述反射层的孔隙率为10%~40%,所述孔隙由微泡、无机粒子、微泡和无机粒子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泡的泡空直径为0.5~4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机粒子为硫酸钡、碳酸钙、硫酸钙、氧化镁、氧化锌、氧化铝、氧化钛或二氧化硅,其粒径为0.5~3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泡与无机粒子的体积比为:1:9~9: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H层的折射率与L层的折射率的差值大于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H层由涂布液涂覆固化而得到,H层的厚度为4~60微米;所述涂布液是将树脂加入丁酮和甲苯,将树脂溶解,再将二氧化钛粒子加入其中,再加入流平剂和引发剂,搅拌均匀制得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选自联苯树脂、硫醇树脂、双芴树脂、异硫氰酸酯型聚氨酯树脂、二苯硫醚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钛的粒子的粒径为3~50微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L层为含氟树脂层,L层的厚度为3~10微米。
CN201310024683.XA 2013-01-23 2013-01-23 一种背光模组用光学反射膜 Active CN1030917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24683.XA CN103091733B (zh) 2013-01-23 2013-01-23 一种背光模组用光学反射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24683.XA CN103091733B (zh) 2013-01-23 2013-01-23 一种背光模组用光学反射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1733A CN103091733A (zh) 2013-05-08
CN103091733B true CN103091733B (zh) 2015-03-18

Family

ID=48204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24683.XA Active CN103091733B (zh) 2013-01-23 2013-01-23 一种背光模组用光学反射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917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4701B (zh) * 2013-09-16 2016-04-06 宁波东旭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挺度复合反射膜
CN105322433B (zh) * 2014-05-28 2020-02-04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波长转换装置及其相关发光装置
KR101813707B1 (ko) 2015-11-04 2017-12-2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반사 방지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TWI663063B (zh) 2016-03-09 2019-06-21 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抗反射膜
CN109206648A (zh) * 2018-04-20 2019-01-15 苏州科技大学 一种反射型炫彩膜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5841A (zh) * 2007-01-31 2009-12-16 东丽株式会社 白色聚酯薄膜和反射片
JP4498273B2 (ja) * 2003-02-21 2010-07-07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反射体及びその用途
CN102362217A (zh) * 2009-03-25 2012-02-22 帝人杜邦薄膜日本有限公司 反射板用白色膜
CN102649882A (zh) * 2011-02-23 2012-08-29 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增反射透明膜用组合物、发光元件及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45239A (ja) * 2002-08-29 2004-05-20 Mitsui Chemicals Inc 反射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リフレクター、サイドライト型バックライト装置、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039960A (ja) * 2006-08-03 2008-02-21 Oike Ind Co Ltd 積層フィル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98273B2 (ja) * 2003-02-21 2010-07-07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反射体及びその用途
CN101605841A (zh) * 2007-01-31 2009-12-16 东丽株式会社 白色聚酯薄膜和反射片
CN102362217A (zh) * 2009-03-25 2012-02-22 帝人杜邦薄膜日本有限公司 反射板用白色膜
CN102649882A (zh) * 2011-02-23 2012-08-29 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增反射透明膜用组合物、发光元件及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1733A (zh) 2013-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1733B (zh) 一种背光模组用光学反射膜
CN103176229B (zh) 一种复合光学反射膜
CN103753920B (zh) 多层共挤双向拉伸光反射聚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KR20120085920A (ko) 편광성 확산 필름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편광성 확산 필름을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TWI629172B (zh) 白色反射膜之製造方法
CN103345011B (zh) 一种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组的扩散膜
CN101611335B (zh) 长条光学层压体的制造方法及液晶面板
WO2005096036A1 (ja) 反射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961229A (zh) 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带有无定型聚合物的多层光学补偿膜
CN1576901A (zh) 光漫射剂、光漫射片和防眩光片
JP2011025473A (ja) 光反射板用白色フィルム
CN102333813A (zh) 具有由带角度的连接的液晶原组成的向列型液晶的混合排列的光学补偿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37142B (zh) 一种白色反射聚酯薄膜
CN102267268A (zh) 一种高反射率的反射膜及其制造方法
JP2008129546A (ja) 光拡散フィルム、光拡散積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光学部材
CN103042740B (zh) 一种高挺度高反射率反射膜
CN112297553A (zh) 一种高光泽度白色反射聚酯薄膜
CN104965245A (zh) 一种导热反射膜及背光模组
JP2008158462A (ja) 拡散偏光子及びそれを含む光学素子
JPWO2018212347A1 (ja) 加飾シート、光学デバイス、画像表示装置
TW201333596A (zh) 液晶顯示裝置
CN110429210A (zh) 一种锂电池软包装用的聚酰胺薄膜及其制备工艺
CN102257409B (zh) 光反射体以及面光源装置
CN105190368A (zh) 光扩散元件的制造方法及光扩散元件
CN104267453A (zh) 一种高反射率的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