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80789B - 配向膜及其制造方法、延迟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配向膜及其制造方法、延迟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80789B
CN103080789B CN201180040428.3A CN201180040428A CN103080789B CN 103080789 B CN103080789 B CN 103080789B CN 201180040428 A CN201180040428 A CN 201180040428A CN 103080789 B CN103080789 B CN 1030807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ase material
phase shift
fine groove
alignment lay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04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80789A (zh
Inventor
栗山晃人
大柳英树
井上纯一
小幡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80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07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807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078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3/00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3/12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6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having an anti-static effect, e.g.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8Coatings for keeping optical surfaces clean, e.g. hydrophobic or photo-catalytic fil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0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to keep optical surfaces clean, e.g. by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irt, stains, contamination, condens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2LCD, i.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323/00Functional layers of liquid crystal optical display excluding electroactive liquid crystal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2Alignment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479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variation in thickness
    • Y10T428/2457Parallel ribs and/or groov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方式减少配向混乱发生的配向膜、配向膜的制造方法、延迟膜、延迟膜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器。配向膜10由基材13上依次层叠的锚固层14及配向层15配置而成。所述配向层15包括表面具有多个微细凹槽V1的凹槽区域15A,以及表面具有多个微细凹槽V2的凹槽区域15B。设置在所述基材13与所述配向层15之间的所述锚固层14除了使所述配向层15与所述基材13密切接触的功能以外,还具有抗静电功能。

Description

配向膜及其制造方法、延迟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上具有纳米级尺寸的微细凹槽的配向膜及该配向膜的制造方法。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在上述配向膜的表面上包括延迟层的延迟膜及延迟膜的制造方法。再者,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延迟膜(相位差膜)的显示器。
背景技术
过去,作为使用偏光眼镜类型的立体图像显示器,包括以不同偏光状态下发光的左眼像素和右眼像素。在此种显示器中,当观察者佩戴偏光眼镜时,由各左眼像素发出的光仅入射至左眼,由右眼像素发出的光仅入射至右眼,以便观察到立体图像。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延迟膜用于允许左眼像素和右眼像素在不同偏光状态下发光。该延迟膜具有对应于左眼像素的延迟区域(其中每一个延迟区域在一个方向上具有慢轴或快轴),并具有对应于右眼像素的延迟区域(其中每一个延迟区域在与上述延迟区域不同的方向上具有慢轴或快轴)。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10/032540
发明内容
这里,上述延迟区域(例如)是通过在具有纳米(nm)级的微细凹凸的配向膜上涂布液晶等配向材料,并使涂布的配向材料固化而形成的。与通过摩擦形成的配向膜相比,此种配向膜具有较弱的配向规则。因此,例如,在制造工艺期间在(例如)配向膜上产生大量静电,从而在配向膜上的配向材料中发生配向混乱,这可能会不利地导致在显示图像中产生条纹和/或不均。
特别是,如专利文献1中所述,自辊送出基材,在利用导辊支撑基材的同时移动该送出的基材,在基材上涂布树脂,并将辊状母盘的反转图案转印至所涂布的树脂,藉此制作配向膜,因基材与导辊之间接触和/或分离,基材上容易产生大量静电。因此,在此制造工艺中,为减少配向混乱,必须采取诸如去除基材的静电的某些对策、并且引入防止在基材上产生静电的设备。然而,此种对策不利地耗费庞大人力和/或成本。
本发明鉴于此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方式减少配向混乱发生的配向膜、配向膜的制造方法、延迟膜、延迟膜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配向膜包括在基材上依次层叠的锚固层及配向层。所述配向层的表面上具有多个纳米级尺寸的微细凹槽,所述多个微细凹槽在特定方向上延伸。所述锚固层与所述基材及所述配向层接触,且具有1013Ω/cm2以下的表面电阻。应注意的是,可以在基材的背面或配向层的顶面设置某个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延迟膜包括在基材上依次层叠的锚固层、配向层及延迟层。所述配向层的表面上具有多个纳米级尺寸的微细凹槽,所述多个微细凹槽在特定方向上延伸。所述锚固层与所述基材及所述配向层接触,且具有1013Ω/cm2以下的表面电阻。应注意的是,可以在基材的背面或配向膜与延迟层之间设置某个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显示器,包括:光源;显示单元,基于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进行显示;第一偏光器,设置在所述显示单元的光源侧;第二偏光器,设置在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侧;以及延迟膜,布置在所述第一偏光器及所述第二偏光器中的至少一个的发光侧。安装在所述显示器上的延迟膜与上述第一延迟膜的配置相同。
在本发明的第一配向膜、本发明的第一延迟膜以及本发明的第一显示器中,设置在基材与配向层之间的锚固层的表面电阻为1013Ω/cm2以下。藉此,在第一配向膜及第一延迟膜的各制造工艺期间,膜上不太可能产生静电。
本发明的第二配向膜在基材的主表面上包括配向层,所述基材包括背面上层压的保护层。所述配向层的表面上具有多个纳米级尺寸的微细凹槽,所述多个微细凹槽在特定方向上延伸。所述保护层具有1013Ω/cm2以下的表面电阻。应注意的是,可以在基材与配向层之间或配向层的顶面设置某个层。
本发明的第二延迟膜由基材、在基材的主表面上依次层叠的配向层及延迟层形成,其中,基材具有在其背面上层压的保护层。所述配向层在配向层的表面上具有多个纳米级尺寸的微细凹槽,每个凹槽在特定方向上延伸。所述保护层具有1013Ω/cm2以下的表面电阻。应注意的是,可以在基材与配向层之间或配向层与延迟层之间设置某个层。
本发明的第二显示器包括:光源;显示单元,基于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进行显示;第一偏光器,设置在所述显示单元的光源侧;第二偏光器,设置在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侧;以及延迟膜,布置在所述第一偏光器及所述第二偏光器中的至少一个的发光侧。安装在所述显示器上的延迟膜与上述第二延迟膜的配置相同。
在本发明的第二配向膜、本发明的第二延迟膜以及本发明的第二显示器中,设置在基材背面的保护层的表面电阻为1013Ω/cm2以下。藉此,在第二配向膜及第二延迟膜的各制造工艺期间,膜上不太可能产生静电。
本发明的第一配向膜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两个步骤。
(A1)第一步骤,在由辊可移动地支持的基材上形成具有1013Ω/cm2以下的表面电阻的锚固层,然后在所述锚固层上形成未固化或未完全固化的能量固化树脂层;以及
(A2)第二步骤,将表面具有多个纳米级尺寸的微细凹槽的模具抵压在所述能量固化树脂层上,在此状态下使所述能量固化树脂层固化,以便将所述模具的反转图案转印至所述能量固化树脂层的表面,所述多个微细凹槽在特定方向上延伸。
本发明的第一延迟膜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B1)第一步骤,在由辊可移动地支持的基材上形成具有1013Ω/cm2以下的表面电阻的锚固层,然后在所述锚固层上形成未固化或未完全固化的能量固化树脂层;
(B2)第二步骤,将表面具有多个纳米级尺寸的微细凹槽的模具抵压在所述能量固化树脂层上,在此状态下使所述能量固化树脂层固化,以便形成包括能量固化树脂层的配向层,其中,所述能量固化树脂层具有将所述模具的反转图案转印至其上的表面,所述多个微细凹槽在特定方向上延伸;
(B3)第三步骤,在所述配向层的表面上形成包含按照所述配向层的表面的凹凸进行配向的配向材料的层,从而形成延迟层。
在本发明的第一配向膜的制造方法以及本发明的第一延迟膜的制造方法中,设置在基材与配向层之间的锚固层的表面电阻为1013Ω/cm2以下。藉此,在制造工艺期间,膜上不太可能产生静电。
本发明的第二配向膜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两个步骤。
(C1)第一步骤,在由辊可移动地支持且在其更靠近辊的表面上包括层压的保护层的基材的主表面上形成未固化或未完全固化的能量固化树脂层,所述保护层具有1013Ω/cm2以下的表面电阻;
(C2)第二步骤,将表面具有多个纳米级尺寸的微细凹槽的模具抵压在所述能量固化树脂层上,在此状态下使所述能量固化树脂层固化,以便将所述模具的反转图案转印至所述能量固化树脂层的表面,所述多个微细凹槽在特定方向上延伸。
本发明的第二延迟膜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D1)第一步骤,在由辊可移动地支持且在其更靠近辊的表面上包括层压的保护层的基材的主表面上形成未固化或未完全固化的能量固化树脂层,所述保护层具有1013Ω/cm2以下的表面电阻;
(D2)第二步骤,将表面具有多个纳米级尺寸的微细凹槽的模具抵压在所述能量固化树脂层上,在此状态下使所述能量固化树脂层固化,以便将所述模具的反转图案转印至所述能量固化树脂层的表面,从而形成配向层,所述多个微细凹槽在特定方向上延伸;
(D3)第三步骤,在所述配向层的表面上形成包含按照所述配向层的表面的凹凸进行配向的配向材料的层,从而形成延迟层。
在本发明的第二配向膜的制造方法以及本发明的第二延迟膜的制造方法中,设置在基材背面的保护层的表面电阻为1013Ω/cm2以下。藉此,在制造工艺期间,膜上不太可能产生静电。
根据本发明的配向膜及配向膜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延迟膜及延迟膜的制造方法以及本发明的显示器,设置在基材与配向膜之间的锚固层、或设置在基材背面的保护层除了该层本身的基本功能以外,还具有抗静电功能。这使得无需在膜内设置用于防止静电荷的特殊层,或无需设置用于防止静电荷的特殊设备,便可防止制造工艺期间在膜上产生大量静电。结果,可以通过简单方式减少配向混乱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立体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延迟膜的示例性配置的示图。
图2是立体地示出图1中的配向膜的示例性配置的示图。
图3是示出用于图1中锚固层的材料与图1中延迟膜的特性之间的一种示例性关系及比较实例的示图。
图4是示出用于图1中锚固层的材料与延迟膜的特性之间的另一种示例性关系及比较实例的示图。
图5是阐述制造图1中的配向膜的示例性方法的示图。
图6是阐述制造图1中的延迟膜的示例性方法的示图。
图7是阐述图6之后的示例性步骤的示图。
图8是示出锚固层的表面电阻与延迟膜的特性之间的示例性关系的示图。
图9是示出锚固材料中添加的导电材料的种类与延迟膜的特性之间的示例性关系的示图。
图10是示出作为用于锚固材料的主要原料的丙烯酸酯单体的官能团数与延迟膜的特性之间的示例性关系的示图。
图11是示出锚固层的厚度与延迟膜的特性之间的示例性关系的示图。
图12是立体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延迟膜的示例性配置的示图。
图13是示出根据应用实例的显示器的示例性原理配置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应注意的是,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描述。
1.第一实施方式
带有抗静电功能的锚固层的实例
2.第二实施方式
带有抗静电功能的保护层的实例
3.应用实例
将延迟膜应用于3D显示器的实例
4.变形例
[1.第一实施方式]
[配置]
图1立体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延迟膜10的示例性配置。例如,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延迟膜10具有在配向膜11上的延迟层12。配向膜11(例如)包括在基材13上按最靠近基材13的顺序层叠的锚固层14及配向层15。
基材13确保作为整体的延迟膜10的刚度,例如由透明树脂膜形成。基材13优选由光学各向异性较小(即,双折射率较小)的材料形成。具有此种特性的透明树脂膜的实例包括TAC(triacetylcellulose,三醋酸纤维素)、COP(cycloolefin polymer,环烯烃聚合物)、COC(cycloolefincopolymer,环烯烃共聚物)、PMMA(polymethyl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COP的实例包括ZEONOR或ZEONEX(ZEON公司的注册商标)、ARTONE(JSR公司的注册商标)等。基材13的厚度(例如)为包括两端值在内的30μm至500μm。
此外,基材13优选由尺寸稳定性优异且几乎不会因外部环境而膨胀或收缩的材料形成。具有此种特性的材料的实例包括热塑性降冰片烯系树脂膜。市售的与热塑性降冰片烯系树脂膜对应的膜的示例包括上述ZEONOR。应注意的是,基材13可以具有单层结构,或可以具有多层结构。
锚固层14是使配向层15与基材13牢固地接触的粘接层,并与基材13及配向层15接触。锚固层14与基材13牢固地接触,且与配向层15的粘附力优异。锚固层14除了具有使配向层15与基材13牢固地接触的功能以外,还具有抗静电功能。抗静电功能是指通过物质内的电子的迁移顺利地进行而获得的功能。锚固层14的表面电阻成为1013Ω/cm2以下,优选1012Ω/cm2以下。
例如,如稍后详述描述的,锚固层14通过将包含50重量份以上且90重量份以下的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官能团的丙烯酸酯单体、导电材料以及用于分散所述导电材料的溶剂的锚固材涂布在基材13上,然后使锚固材干燥、固化(聚合)而形成。在锚固层14通过以上例示的材料制造的情况下,即便基材13由对配向层15的粘附性不太好的材料(例如,上述热塑性降冰片烯系树脂膜)形成时,也可使配向层15与基材13牢固地接触。由于上述导电材料,锚固层14表现出抗静电功能。
应注意的是,在锚固层14以上例示的丙烯酸酯单体作为主原料而制造的情况下,锚固层14几乎不含有作为原料的丙烯酸酯单体。其原因在于,单体在聚合过程中被消耗。然而,通过对锚固层14进行IR(infraredabsorption spectrometry,红外吸收光谱法)光谱分析,检测锚固层14内稍有残留的丙烯酸成分。应注意的是,针对锚固层14的原料在后文的锚固层制造方法的描述中进行详细叙述。
这里,导电材料的实例包括导电聚合物、离子液体、导电无机填料以及季铵盐。导电聚合物的实例包括聚噻吩系聚合物、聚苯胺系聚合物、或聚吡咯系聚合物。离子液体的实例包括CIL-312、CIL-512以及CIL-641(均为日本Carlit公司制造)。应注意的是,离子液体也包括离子导电聚合物。此外,上述溶剂例如包含乙酸丁酯及异丙醇。乙酸丁酯是具有使基材13的表面粗糙的性质且尤其适于使上述热塑性降冰片烯系树脂膜的表面粗糙的材料。异丙醇是适于使锚固材中添加的导电材料溶解(或分散)的材料。在导电材料为离子液体的情况下,溶剂中包含的乙酸丁酯及异丙醇的混合比优选是4:1。此外,在导电材料为以上例示的材料系中的导电聚合物的情况下,溶剂中包含的乙酸丁酯及异丙醇的混合比优选为1:1。
应注意的是,聚合引发剂优选包含在上述锚固材中。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括吸收波长位于紫外线范围且对紫外光产生反应的光聚合引发剂、或对热产生反应的热聚合引发剂。另外,可视需要在上述锚固材中包含各种添加剂。
配向层15在制造过程中用于对作为延迟层12的原料的配向材料(例如,液晶单体)进行配向。配向层15间隔锚固层14而形成于基材13上,且在配向层表面上具有两种凹槽区域15A及15B,如图2所示。各凹槽区域15A及15B(例如)具有带状的形状,且在与凹槽区域15A及15B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交替地排列。每个凹槽区域的条纹宽度例如与显示器(稍后描述)的像素间距相等。
每个凹槽区域15A在其表面上具有多个微细凹槽V1。每个微细凹槽V1的宽度(例如)为数百纳米,每个微细凹槽V1的深度(例如)为数百纳米。多个微细凹槽V1沿同一方向d1(未示出)延伸。各凹槽区域15B在其表面上具有多个微细凹槽V2。每个微细凹槽V2的宽度(例如)为数百纳米,每个微细凹槽V2的深度(例如)为数百纳米。多个微细凹槽V2沿同一方向d2(未示出)延伸。方向d1、d2(例如)相互正交。
延迟层12形成为与配向层15的凹槽区域15A及15B接触。延迟层12由交替排列的带状延迟区域12A及12B而形成。延迟区域12A形成为与凹槽区域15A接触。延迟区域12B形成为与凹槽区域15B接触。延迟区域12A及12B具有相互不同的延迟特性。具体而言,每个延迟区域12A在微细凹槽V1的延伸方向上具有光轴(慢轴AX1),每个延迟区域12B在微细凹槽V2的延伸方向上具有光轴(慢轴AX2)。
延迟层12包括(例如)聚合的高分子液晶材料。具体而言,在延迟层12中固定每个液晶分子(未示出)的配向状态。可以将根据(例如)相变温度(在液晶相与各向同性相之间)、液晶材料的折射率波长分散特性、黏性特性以及工艺温度等选定的材料作为高分子液晶材料。注意,就透明性的观点而言,高分子液晶材料优选具有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此外,优选使用在聚合性官能团与液晶骨架之间无亚甲基间隔基的材料,其原因在于可降低工艺中的配向处理温度。该延迟层12的厚度例如为0.1μm至10μm。应注意的是,在延迟层12包含聚合的高分子液晶材料的情况下,延迟层12无需仅由聚合的高分子液晶材料形成,也可部分包含未聚合的液晶单体。其原因在于,延迟层12中包含的未聚合的液晶单体会通过后述的配向处理(加热处理)而在与存在于未聚合的液晶单体周围的液晶分子(未示出)的配向方向相同的方向上配向,并具有与高分子液晶材料的配向特性相同的配向特性。
在凹槽区域15A与延迟区域12A的界面附近,液晶分子的长轴沿着微细凹槽V1的延伸方向伸展。此外,延迟区域12A上部的液晶分子也依照其下部的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进行配向。换句话说,通过在在凹槽区域15A中的在预定方向上延伸的微细凹槽V1的形状来控制液晶分子的配向,并由此设定延迟区域12A的光轴。同样地,在凹槽区域15B与延迟区域12B的界面附近,各液晶分子的长轴沿着微细凹槽V2的延伸方向伸展。此外,延迟区域12B的上部的液晶分子也依照其下部的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进行配向。换句话说,通过在凹槽区域15B中的在预定方向上延伸的微细凹槽V2的形状来控制液晶分子的配向,并由此设定延迟区域12B的光轴。
此外,通过调整延迟层12的各延迟区域12A及12B的构成材料和/或厚度来设定延迟层12的延迟值。在基材13具有延迟的情况下,该延迟层12的延迟值优选地也鉴于该基材13的延迟而设定。
[制造方法]
现在对本实施方式的延迟膜10的示例性制造方法进行描述。
首先,通过熔体挤出工艺来制备宽度为1350mm、厚度为100μm的热塑性降冰片烯系树脂膜(未示出)。此后,将制备的热塑性降冰片烯系树脂膜用作基材13。然后,制备用作锚固材14A的材料。具体而言,作为锚固材14A,使用包含50重量份以上且90重量份以下的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官能团的丙烯酸酯单体、导电材料以及用于分散导电材料的溶剂的树脂材料。更具体而言,作为锚固材14A,使用包含50重量份以上且90重量份以下的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官能团的丙烯酸酯单体、相溶性良好的酯系树脂以及提高树脂的硬度的胺基甲酸酯系树脂的树脂材料。如果包括作为其他材料的酯系树脂及胺基甲酸酯系树脂,则锚固材14A中包含的丙烯酸酯单体优选为50重量份以上且65重量份以下。作为对于热塑性降冰片烯系树脂膜的锚固材14A,最优选为以下材料:含有丙烯酸酯单体60重量份、酯系树脂20重量份以及胺基甲酸酯系树脂20重量份的塑性降冰片烯系树脂膜。
图3及图4示出了锚固材14A中包含的材料的具体实例。实例1、2、3以及比较实例1中描述的每种锚固材14A均包含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可从Toagosei有限公司获得的:Aronix M-305)60重量份、聚酯丙烯酸酯(可从Toagosei有限公司获得的:Aronix M-9050)20重量份以及UV丙烯酸胺基甲酸酯低聚物(可从Nippon Synthetic Chemical Industry有限公司获得的:UV7605B)20重量份。实例4、5、6以及比较实例2中描述的每种锚固材14A均包含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可从Toagosei有限公司获得的:Aronix M-306)60重量份、聚酯丙烯酸酯(可从Toagosei有限公司获得的:Aronix M-8060)20重量份以及UV丙烯酸胺基甲酸酯低聚物(可从Nippon Synthetic Chemical Industry有限公司获得的:UV7630B)20重量份。
实例1、4中描述的每种锚固材14A均包含作为添加剂的以下物质: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Irgacure-184D3.5重量份、调平剂0.01重量份、作为导电材料的离子液体(从日本Carlit有限公司可获得的:CIL-641)15重量份、乙酸丁酯150重量份以及异丙醇50重量份。实例2、5中描述的每种锚固材14A均包含作为添加剂的以下物质: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Irgacure-184D3.5重量份、调平剂0.01重量份、作为导电材料的聚噻吩系导电聚合物(SAS-PE-02)15重量份、乙酸丁酯100重量份以及异丙醇100重量份。实例3、6中描述的每种锚固材14A均包含作为添加剂的以下物质: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Irgacure-184D3.5重量份、调平剂0.01重量份、作为导电材料的聚吡咯系导电聚合物(CDP-310M)15重量份、乙酸丁酯100重量份以及异丙醇100重量份。比较实例1、2中描述的每种锚固材14A均包含作为添加剂的以下物质: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Irgacure-184D3.5重量份、调平剂0.01重量份以及乙酸丁酯100重量份。每个比较实例中描述的锚固材14A未添加如各实例描述的导电材料。
然后,在基材13上形成锚固层14。具体而言,首先,例如,如图5所示,自放卷辊100卷出基材13之后,例如自卸料器110将锚固材14A滴落至卷出的基材13的顶部,从而形成锚固层14B。然后,例如利用加热器120使锚固层14B干燥,然后通过使用紫外线辐射器130对锚固层14B照射例如约1000mJ/cm2强度的UV光,使锚固层14B固化。以此方式在基材13上形成锚固层14。此时,锚固层14与基材13的表面牢固地接触,不容易剥落。其后,将基材13卷在卷取辊140上。
应注意的是,虽然在上述各实例及各比较实例中使用乙酸丁酯作为溶剂,但也可代替乙酸丁酯而使用对基材13不造成影响的其他溶剂。在此情况下,也可使锚固层14与基材13的表面牢固地接触。应注意的是,在使用乙酸丁酯之类的使基材13表面粗糙的溶剂作为溶剂的情况下,通过该面粗糙,可使锚固层14与基材13表面更加牢固地接触。
使基材13表面粗糙的溶剂的实例包括:丙酮、异丁醇、异丙醇、异戊醇、二***、乙二醇、乙二醇单***、乙二醇单***乙酸酯、乙二醇单正丁醚、乙二醇单甲醚、乙酸异丁酯、乙酸异丙酯、乙酸异戊酯、乙酸乙酯、环己酮、1,4-二氧杂环己烷、四氢呋喃、甲苯、1-丁醇、甲醇、甲基异丁基酮、甲基乙基酮等典型的有机溶剂、或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然后,通过在锚固层14上形成配向层15,制成配向膜11。尽管可使用板状母盘及辊状母盘中的任何一种用于形成配向层15,但现在将对使用辊状母盘的情况进行描述。
图6示出了通过辊状母盘制造配向层15的制造单元的示例性配置。图6中所示的制造装置包括放卷辊200,导辊220、230、250、260,夹辊240、辊状母盘210、卷取辊270、卸料器280以及紫外线辐射器290。放卷辊200包括同心卷取的膜11A(其具有设置在基材13上的锚固层14),并用于供给该膜11A。自放卷辊200卷出的膜11A,并且沿着顺序地包括导辊220、导辊230、夹辊240、辊状母盘210、导辊250、导辊260的路径行进,最终卷取在卷取辊270上。导辊220、230均用于将自放卷辊200供给的膜11A导引至夹辊240。夹辊240将自导辊230供给的膜11A抵压在辊状母盘210上。辊状母盘210与夹辊240间隔特定间隙地布置。在辊状母盘210的周面上设置有多个微细凹槽V1及多个微细凹槽V2的反转图案。导辊250用于使卷附在辊状母盘210上的膜11A剥离。此外,导辊260用于将通过导辊250剥离的膜11A导引至卷取辊270。卸料器280与自放卷辊200供给的膜11A中的与导辊230接触的部分间隔预定间隙而设置。卸料器280将(例如)包含UV固化丙烯酸系树脂液的UV固化树脂液15C滴落至膜11A上。紫外线辐射器290对自放卷辊200供给的膜11A中的通过夹辊240之后与辊状母盘210接触的部分照射紫外线。
使用此种配置的制造单元形成配向膜11。具体而言,首先,自放卷辊200卷出的膜11A然后经由导辊220将该膜导引至导辊230,然后将未固化或未完全固化的UV固化树脂液15C(未固化或未完全固化的能量固化树脂层)自(例如)卸料器280滴落至膜11A上,从而形成UV固化树脂层15D。通过夹辊240在间隔了膜11A的状态下将膜11A上的UV固化树脂层15D抵压在辊状母盘210的周面。结果,使UV固化树脂层15D与辊状母盘210的周面接触,并将形成在辊状母盘210的周面上的凹凸图案转印至UV固化树脂层15D。
随后,紫外线辐射器290对UV固化树脂层15D照射紫外线,使UV固化树脂层15D固化。随后,通过导辊250使膜11A自辊状母盘210剥离,然后经由导辊260将其卷取在卷取辊270上。以此方式形成配向膜11。
随后,在配向膜11上形成延迟层12从而形成延迟膜10。具体而言,例如,如图7所示,自放卷辊300卷出配向膜11,然后使包含液晶单体的液晶12C自卸料器310滴落至卷出的配向膜11的多个微细凹槽V1、V2的表面,从而形成液晶层12D。在该工艺中,作为液晶12C,优选使用在聚合性官能团与液晶骨架之间无亚甲基间隔基的高分子化合物。在此情况下,在室温附近显示出向列相。因此可降低后续步骤中的配向处理的加热温度。
在该工艺中,针对液晶层,可视需要使用用于溶解液晶单体的溶剂、聚合引发剂、聚合抑制剂、表面活性剂、调平剂、和/或其他材料。溶剂不受特别限定,但优选使用液晶单体的溶解性较高、室温下的蒸气压较低、且在室温下难以蒸发的溶剂。作为在室温下难以蒸发的溶剂的实例包括1-甲氧基-2-乙酰氧基丙烷(PGMEA)、甲苯、甲基乙基酮(MEK)、甲基异丁基酮(MIBK)等。
随后,使用加热器320对于涂布在配向膜11的表面上的液晶层12D中的液晶单体进行配向处理(加热处理)。该加热处理在液晶单体的相变温度(液晶相与各向同性相之间的相变温度)以上进行。在使用溶剂的情况下,在该溶剂干燥的温度以上的温度、例如包括两端值的50℃至130℃下进行。注意,控制升温速度及保持温度、时间、降温速度等较为重要。例如,在使用固形物成分为30重量%的方式将相变温度52℃的液晶单体溶解在1-甲氧基-2-乙酰氧基丙烷(PGMEA)中的液晶层12D的情况下,首先,将液晶单体加热至液晶单体的相变温度(52℃)以上且使溶剂干燥的温度,例如70℃左右,并保持数分钟左右。
这里,由于前步骤中的液晶单体的涂覆,剪应力在液晶单体与基板的界面发挥作用,这将导致因流动所引起的配向(流动配向)和/或因力所引起的配向(外力配向),从而导致液晶分子在计划外的方向上配向。执行上述加热处理以使在计划外的方向上配向的液晶单体的配向状态暂时消失。结果,溶剂干燥,且液晶层可仅包括在各向同性相的状态下的液晶单体。
随后,使液晶层12D冷却至较相变温度稍低的温度。结果,液晶单体按照形成在配向膜11的表面上的多个微细凹槽V1和V2的图案而配向。换句话说,液晶单体沿多个微细凹槽V1和V2的延伸方向进行配向。
随后,紫外线辐射器330对配向处理后的液晶层12D照射紫外线,使液晶层12D内的液晶单体聚合。此时,虽然工艺温度通常多为室温附近,但也可使温度上升至相变温度以下的温度以便调整延迟值。藉此,沿多个微细凹槽V1、V2的延伸方向固定各液晶分子的配向状态,形成延迟层12(延迟区域12A及12B)。因此,完成延迟膜10。随后,将延迟膜10卷在卷取辊340上。
[效果]
现在将对本实施方式的延迟膜10的效果进行描述。
首先,对锚固层14的表面电阻与延迟膜10的特性(配向缺陷和密接性)的关系进行描述。图8总体示出了根据图3及图4示出的实例的各延迟膜的密接性、表面电阻及液晶配向,并示出了根据比较实例的各延迟膜的密接性、表面电阻及液晶配向。应注意的是,图8还示出了图3及图4中未示出的延迟膜的结果。在图3、图4、图8中,液晶配向为“白色圆圈(○)”是指在制备100片延迟膜10并安装在显示器上的情况下,没有一个显示出条纹或不均。此外,在图8中,液晶配向为“白色三角(△)”是指在制备了100片延迟膜10并将其安装在显示器上时,有些稍微显示出条纹和/或不均。此外,在图3、图4、图8中,液晶配向为“叉(×)”是指在制备了100片延迟膜10并将其安装在显示器上时,有些明显地显示出条纹和/或不均。此外,在图3、图4、图8中,密接性为“白色圆圈”是指在制备了100片延迟膜10的情况下,没有一片发生脱落。此外,在图8中,密接性为“白色三角”是指在制备了100片延迟膜10的情况下,有少许延迟膜10发生脱落。
由图3、图4、图8可知,在锚固层14具有抗静电功能且表面电阻为1013(Ω/cm2)以下的情况下,配向缺陷得到改善。此外,由图3、图4、图8可知,在锚固层14具有抗静电功能且表面电阻为1012(Ω/cm2)以下的情况下,基本上不会发生配向缺陷。因此,由图3、图4、图8可知,就配向缺陷的减少方面而言,锚固层14的表面电阻为1013(Ω/cm2)以下是优选的,就配向缺陷的减少方面而言,锚固层14的表面电阻为1012(Ω/cm2)以下是更优选的。
应注意的是,由图3、图4、图8也可知,锚固层14内的导电材料对与基材13的密接性以及透射率并不会造成不良影响。然而,由图8也可知,如果在锚固材14A中添加大量导电材料,使锚固层14的表面电阻显著地减小至1010(Ω/cm2)左右,则会对与配向层15的密接性造成少许不良影响。
随后,参照图9对添加至锚固层14中的导电材料的种类与锚固层14的表面电阻的关系、进而对添加至锚固层14中的导电材料的种类与延迟膜10的特性(光学特性和密接性)的关系进行描述。应注意的是,图9的密接性一栏中的“白色圆圈”与图3、图4、图8中的密接性一栏中的“白色圆圈”的含义相同。
如图9所示,与其他材料相比,离子液体具有较高的透明度。这表示溶剂对离子液体的溶解性较高。因此,可以将离子液体视为最适合作为添加至锚固层14中的导电材料。
此外,参照图10对作为锚固材14A的主要原料的丙烯酸酯单体的官能团数与延迟膜10的特性(密接性和尺寸变化率)的关系进行描述。图10示出了作为锚固材14A的主要原料的丙烯酸酯单体的官能团数(图3、图4的各树脂1一栏中所示的树脂的官能团数)与延迟膜10的特性(密接性和尺寸变化率)的关系。在图10中,密接性为“叉”是指制成100片延迟膜10时,大部分会发生脱落。应注意的是,图10的密接性一栏的“白色圆圈”表示与图3、图4、图8中的密接性一栏的“白色圆圈”相同的含义。此外,在图10中,尺寸变化率为“白色圆圈”是指完全不发生卷曲,或发生实际使用上完全不成问题的程度的轻微卷曲。此外,在图10中,尺寸变化率为“叉”是指发生对于实际使用而言过大的卷曲。
由图10可知,在具有一个或两个官能团的丙烯酸酯单体主要包含在锚固材14A中的情况下,锚固层14的固化收缩率较小,因此延迟膜10的尺寸变化率也较小,但锚固层14与基材13之间的密接性较差。另一方面,在具有五个或五个以上官能团的丙烯酸酯单体主要包含在锚固材14A中的情况下,锚固层14与基材13之间的密接性良好,但锚固层14的固化收缩率变大,从而延迟膜10的尺寸变化率也变大。因此,由图10可知,就密接性及尺寸变化率的方面而言,在锚固材14A中主要包含具有三个或四个官能团的丙烯酸酯单体是优选的。
现在对锚固层14的厚度与延迟膜10的特性(密接性和尺寸变化率)的关系进行描述。图11示出了锚固层14的厚度与延迟膜10的特性(密接性和尺寸变化率)的关系。在图11中,尺寸变化率为“白色三角”是指发生对于实际使用而言几乎不成问题的程度的卷曲。应注意的是,图11的密接性一栏的“白色圆圈”、“白色三角”及“叉”与图3、图4、图8以及图10中的密接性一栏的“白色圆圈”、“白色三角”及“叉”具有相同含义。另外,图11的尺寸变化率一栏的“白色圆圈”及“叉”与图10中的尺寸变化率一栏的“白色圆圈”及“叉”具有相同含义。
由图11可知,在锚固层14的厚度为0.5μm以上且7.5μm以下的情况下,密接性及尺寸变化率分别在容许范围内。此外,在锚固层14的厚度为0.5μm以上且3.5μm以下的情况下,密接性及尺寸变化率分别极为优异。
综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基材13与配向层15之间的锚固层14除了该层本身的基本功能以外,还具有抗静电功能。因此无需在膜内设置用于防止静电荷的特殊层、或设置用于防止静电荷的特殊设备,便可防止制造工艺期间在膜上产生较大的静电。结果,通过简单方式减少配向混乱的发生。
[2.第二实施方式]
[配置]
图12立体地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延迟膜20的示例性配置。例如,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延迟膜20包括基材13背面上的保护层16,基材13正面(主表面)上按靠近基材13的顺序层叠的配向层15及延迟层12。应注意的是,延迟膜20可在基材13与配向层15之间具有使配向层15与基材13密切接触的锚固层。应注意的是,该锚固层既可对应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锚固层14,也可为仅具有使配向层15与基材13密切接触的功能的层。
保护层16(例如)层压在基材13的背面,以使保护层16脱落下来。应注意的是,保护层16可通过层压以外的方式固定在基材13的背面,以使保护层16脱落下来。保护层16不仅具有保护基材13的背面远离(例如)灰尘和/或污垢的功能,也具有抗静电功能。也就是说,保护层16也充当抗静电层。保护层16的表面电阻为1013Ω/cm2以下,优选为1012Ω/cm2以下。
[制造方法]
现在对本实施方式的延迟膜20的示例性制造方法进行描述。首先,制备基材13。随后,例如使用与图6中所示的制造单元相似的单元,在基材13上形成配向层15。因此,形成配向膜21。随后,例如使用与图7中所示的制造单元相同的单元,在配向膜21上形成延迟层12。因此,产生延迟膜20。
[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基材13的背面的保护层16除了该层本身的基本功能以外,还具有抗静电功能。因此无需在膜内设置用于防止静电荷的特殊层、或设置用于防止静电荷的特殊设备,便可防止制造工艺期间在膜上产生大量的静电。结果,通过简单方式减少配向混乱的发生。
[3.应用实例]
图13示出了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延迟膜10(或延迟膜20)的应用实例的显示器1的示例性配置。显示器1是对将偏光眼镜2(稍后描述)佩戴在眼球前方的观察者(未示出)显示立体图像的偏光眼镜类型的显示器。该显示器1由依次层叠的背光单元3、显示面板4及延迟膜10(或延迟膜20)形成。在该显示器1中,将延迟膜10(或延迟膜20)粘合在显示面板4的发光侧的表面上。延迟膜10(或延迟膜20)的表面为图像显示面,且朝向观察者。
应注意的是,在本应用实例中,以图像显示面与垂直面(铅垂面)平行的方式布置显示器1。图像显示面具有长方形状,并且图像显示面的长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观察者将偏光眼镜2佩戴在其眼球前方的同时观察图像显示面。偏光眼镜2为圆偏光类型,显示器1为针对圆偏光眼镜的显示器。
[背光单元3]
背光单元3(例如)包括反射器、光源及光学片材(均未示出)。反射器使光源发出的光返回至光学片材,且具有反射、散射以及漫射等功能。该反射器由发泡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形成。因此,可有效利用光源发出的光。自背后照明显示面板4的光源由以等间隔并列布置而成的多个线性光源,或二维排列而成的多个点光源形成。应注意的是,线性光源的实例包括热阴极荧光灯(HCFL)、冷阴极荧光灯(CCFL)等。此外,点光源的实例包括发光二极管(LED)。光学片材使来自光源的光的面内亮度分布均匀化,或将来自光源的光的发散角或偏光状态调整为所需的范围内,并且该片材(例如)包含扩散板、扩散片、棱镜片、反射偏光器以及延迟膜等。
[显示面板4]
显示面板4是包括在列方向及行方向上二维排列的多个像素的透射型显示面板,并且通过响应于图像信号来驱动各像素从而显示图像。例如,如图13所示,该显示面板4按靠近背光单元3的顺序包括偏光器41A、透明基板42、像素电极43、配向层44、液晶层45、配向层46、共用电极47、彩色滤光片48、透明基板49及偏光器41B。
这里,偏光器41A布置在显示面板4的光入射侧,偏光器41B布置在显示面板4的发光侧。各偏光器41A、41B为光闸的一种,并沿某个振动方向传输光(偏光)。例如,偏光器41A、41B布置为其偏光轴彼此相差预定角度(例如90度),以便背光单元3发出的光被液晶层传输或阻断。
偏光器41A的透射轴(未示出)的方向设定在可使背光单元3发出的光透射的范围内。例如在背光单元3发出的光的偏光轴为垂直方向的情况下,偏光器41A的透射轴也在该垂直方向上。此外,例如在背光单元3发出的光的偏光轴为水平方向的情况下,偏光器41A的透射轴也在该水平方向上。应注意的是,背光单元3发出的光并不限于线性偏光的情况,也可为圆偏光、或椭圆偏光、非偏光。
偏光器41B的偏光轴(未示出)的方向设定在可使穿透显示面板4的光透射的范围内。例如,在偏光器41A的偏光轴在水平方向的情况下,偏光器41B的偏光轴在与该水平方向正交的方向(垂直方向)上。在偏光器41A的偏光轴在垂直方向的情况下,偏光器41B的偏光轴在与该垂直方向正交的方向(水平方向)上。
透明基板42、49通常为对于可见光透明的基板。应注意的是,更靠近背光单元3的透明基板42具有包括以下各项的有源驱动电路:与透明像素电极电连接的作为驱动器件的TFT(薄膜晶体管)及配线。多个像素电极43例如在透明基板42的面内呈矩阵状排列。该像素电极43例如由氧化铟锡(ITO)形成,并用作针对每个像素的电极。配向层44例如由聚酰亚胺的高分子材料形成,并对液晶进行配向处理。液晶层45例如由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配向)模式的液晶形成。该液晶层45具有响应于未示出的驱动电路施加的电压,针对每一像素透射或阻断背光单元3发出的光的功能。共用电极47例如由ITO形成,并用作共用的对向电极。彩色滤光片48通过排列滤光片部48A来形成,该滤光片部用于将背光单元3发出的光色分离为例如红(R)、绿(G)及蓝(B)的三原色。在该彩色滤光片48中,滤光片部48A是在与像素间的边界对应的区域设置有具有遮光功能的黑矩阵部48B。
[延迟膜10或20]
现在对延迟膜10(或延迟膜20)进行描述。延迟膜10(或延迟膜20)使透过显示面板4的偏光器41B的光的偏光状态发生变化。延迟膜10(或延迟膜20)例如以基材13朝向发光侧的方式进行配置。
基材13的慢轴例如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上。延迟层12是具有光学各向异性的薄层。该延迟层12具有两种延迟区域(延迟区域12A及12B),这两种延迟区域具有不同的慢轴方向。
例如,各延迟区域12A及12B具有在共同方向(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带状形状。该延迟区域12A及12B在基材13的面内方向上邻接且规则地配置。具体而言,延迟区域12A及12B在延迟区域12A及12B的短边方向(垂直方向)上交替地布置。另外,延迟区域12A及12B按照多个像素电极43的排列进行布置。
例如,延迟区域12A及12B的各慢轴AX1、AX2在与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中的每一个交叉的方向,且在与基材13的慢轴交叉的方向。延迟区域12A及12B的慢轴AX1、AX2中的每一个也在与显示面板4的偏光器41B的偏光轴交叉的方向。进而,延迟区域12A的慢轴AX1在与后述的偏光眼镜2的右眼延迟膜51B的慢轴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或与该方向对应的方向上,且在与左眼延迟膜52B的慢轴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另一方面,延迟区域12B的慢轴AX2在与后述的偏光眼镜2的左眼延迟膜52B的慢轴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或与该方向对应的方向上,且在与右眼延迟膜51B的慢轴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
[偏光眼镜2]
现在对偏光眼镜2进行描述。偏光眼镜2佩戴在观察者(未示出)的眼球前方,并由观察者在观察出现在图像显示面上的图像时使用。例如,如图13所示,偏光眼镜2包括右眼用眼镜51及左眼用眼镜52。
右眼用眼镜51及左眼用眼镜52设置为与显示器1的图像显示面相对。应注意的是,虽然该右眼用眼镜51及左眼用眼镜52优选地是尽可能布置在一水平面内,如图13所示,但也可将右眼用眼镜51及左眼用眼镜52布置在稍微倾斜的平面内。
右眼用眼镜51例如包括偏光板51A及右眼延迟膜51B。另一方面,左眼用眼镜52例如包括偏光板52A及左眼延迟膜52B。右眼延迟膜51B设置在偏光板51A的光入射侧的表面上。左眼延迟膜52B设置在偏光板52A的光入射侧的表面上。
每个偏光板51A、52A布置在偏光眼镜2的发光侧,且仅在某个振动方向传输光(偏光)。偏光板51A、52A的各偏光轴分别在与偏光器41B的偏光轴正交的方向上。例如,在偏光器41B的偏光轴在该垂直方向上的情况下,偏光板51A、52A的各偏光轴在水平方向上。在偏光器41B的偏光轴在水平方向上的情况下,偏光板51A、52A的各偏光轴在该垂直方向上。
各右眼延迟膜51B及左眼延迟膜52B为具有光学各向异性的薄层。右眼延迟膜51B的慢轴及左眼延迟膜52B的慢轴中的每一个在与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中的每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且在与偏光板51A、52A的偏光轴交叉的方向上。此外,偏光板51A的偏光轴在与延迟区域12A的慢轴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或与该方向对应的方向,且在与延迟区域12B的慢轴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另一方面,偏光板52A的慢轴在与延迟区域12B的慢轴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或与该方向对应的方向,且在与延迟区域12A的慢轴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
[显示器1的制造方法]
现在对显示器1的示例性制造方法进行描述。首先,制备层压体(未示出),该层压体包括依次层叠的透明基板42、像素电极43、配向层44、液晶层45、配向层46、共用电极47、彩色滤光片48及透明基板49。接下来,在该层压体的背面(更靠近透明基板42的表面)上粘合偏光器41A,并且在该层压体的表面(更靠近透明基板49的表面)上粘合偏光器41B。以此方式完成显示面板4。随后,在偏光器41B上粘合延迟膜10(或延迟膜20),然后在显示面板4的背面(偏光器41A侧)附接背光单元3。以此方式完成显示器1。
应注意的是,在显示器1中使用延迟膜20的情况下,对于通过显示器1显示图像,可视需要去除设置在延迟膜20上的保护膜16。应注意的是,以下为方便起见,也将自延迟膜20去除保护膜16之后得到的延迟膜称为延迟膜20。
[操作]
在根据本应用实例的显示器1中,首先,在自背光单元3照射的光入射至显示面板4的同时,将包括右眼用图像及左眼用图像的视差信号作为图像信号输入至显示面板4。响应于此,自奇数行的像素发出右眼用图像光,自偶数列的像素发出左眼用图像光。其后,右眼用图像光及左眼用图像光通过延迟膜10(或延迟膜20)的延迟区域12A及12B转换为椭圆偏光。然后,转换的椭圆偏光通过显示器1的图像显示面输出至外部。
随后,输出至显示器1的外部的光L1入射至偏光眼镜2,通过右眼延迟膜51B及左眼延迟膜52B自椭圆偏光恢复至线性偏光,然后入射至偏光眼镜2的偏光板51A、52A。此时,在入射到偏光板51A、52A上的光中,与右眼用图像光对应的光的偏光轴与偏光板51A的偏光轴平行,且与偏光板52A的偏光轴正交。因此,在入射到偏光板51A、52A上的光中,与右眼用图像光对应的光仅穿透偏光板51A而到达观察者的右眼。另一方面,在入射到偏光板51A、52A上的光中,与左眼用图像光对应的光的偏光轴与偏光板51A的偏光轴正交,且与偏光板52A的偏光轴平行。因此,在入射到偏光板51A、52A上的光中,与左眼用图像光对应的光仅穿透偏光板52A而到达观察者的左眼。
以此方式,与右眼用图像光对应的光到达观察者的右眼,与左眼用图像光对应的光到达观察者的左眼。结果,观察者可认识到仿佛在显示器1的图像显示面立体显示的图像。
[效果]
在本应用实例中,在显示器1中使用延迟膜10的情况下,在该延迟膜10中,设置在基材13与配向层15之间的锚固层14除了该层本身的基本功能以外,还具有抗静电功能。此外,在显示器1中使用延迟膜20的情况下,在该延迟膜20中,设置在基材13的背面的保护膜16除了该层本身的基本功能以外,还具有抗静电功能。藉此,无需在膜内设置用于防止静电荷的特殊层、或设置用于防止静电荷的特殊设备,便可防止制造工艺期间在膜上产生大量的静电。结果,通过简单方式减少配向混乱的发生,因此可减少在图像显示面产生条纹和/或不均的情况。
[4.变形例]
[第一变形例]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延迟层12与配向层15直接接触的情况,但也可在延迟层12与配向层15之间设置某个层。例如,也可在延迟层12与配向层15之间设置具有根据配向层15的凹凸的形状的非配向薄膜(未示出)。非配向薄膜是指位于该非配向薄膜的表面上的多个分子不具有配向性(即,以随机方向配向)的薄膜。非配向薄膜缓和作为基底的配向层15的表面(尤其是微细凹槽V1、V2的表面)的分子配向对延迟层12的影响。非配向薄膜例如由UV固化树脂形成。UV固化树脂的实例包括UV固化丙烯酸系树脂。在非配向薄膜是通过使UV固化丙烯酸系树脂固化而形成的情况下,作为非配向薄膜的原料的未固化或未完全固化的UV固化丙烯酸系树脂优选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官能团。非配向薄膜例如通过涂布或溅射等不使分子产生配向性的工艺而制成。非配向薄膜按照微细凹槽V1、V2的表面而形成,并具有大致均匀的厚度。就消除基底的分子配向的影响而言,非配向薄膜的厚度优选为20nm以上。非配向薄膜的厚度的上限优选为非配向薄膜的顶面不变得平坦的程度的厚度。
[第二变形例]
虽然在应用实例中将延迟膜10(或延迟膜20)设置在显示器1的图像显示面侧,但延迟膜也可设置在其他部位。例如,虽未示出,但延迟膜10(或延迟膜20)也可设置在偏光器41A与透明基板42之间。本变形例的显示器1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制造。首先,制备层压体(未示出),该层压体包括依次层叠的透明基板42、像素电极43、配向层44、液晶层45、配向层46、共用电极47、彩色滤光片48及透明基板49。随后,在该层压体的背面(更靠近透明基板42的表面)上粘合延迟膜10(或延迟膜20),然后在延迟膜10(或延迟膜20)上粘合偏光器41A。随后,在层压体的表面(更靠近透明基板49的表面)上粘合偏光器41B。以此方式完成包括延迟膜10(或延迟膜20)的显示面板4。其后,在显示面板4的背面(偏光器41A侧)附接背光单元3。以此方式完成本变形例的显示器1。
在本变形例的显示器1中,当自背光单元3发出的光向偏光器41A入射时,仅水平方向上的偏光分量透射,并入射至延迟膜10(或延迟膜20)。光透过延迟膜10(或延迟膜20),然后依次穿过所述层压体及偏光器41B,然后作为垂直方向的偏光分量射出。藉此,实现二维显示。这里,由于配置有延迟膜10(或延迟膜20),而自倾斜方向观察时的液晶的延迟得到补偿,可减少黑色显示时的倾斜方向的漏光和/或色差。换句话说,可将延迟膜10(或延迟膜20)用作诸如A板或C板的视角补偿膜。
[第三变形例]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延迟膜10(或延迟膜20)的每个延迟区域12A及12B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情况,但延迟区域也可在其他方向上延伸。
[第四变形例]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例示了延迟膜10(或延迟膜20)的每个延迟区域12A及12B在作为整体的延迟膜10(或延迟膜20)上以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延伸的情况,但延迟区域也可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二维地配置。
[第五变形例]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例示了将延迟膜10(或延迟膜20)应用于显示器1中的情况,但毋庸置疑延迟膜也可应用于其他设备中。
[第六变形例]
虽然以上对偏光眼镜2为圆偏光类型、显示器1为用于圆偏光眼镜的显示器的情况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偏光眼镜2为线性偏光类型、显示器1为用于线性偏光眼镜的显示器的情况。

Claims (16)

1.一种配向膜,包括:
在基材上依次堆叠的锚固层及配向层,其中,
所述配向层的表面上具有多个纳米级尺寸的微细凹槽,所述多个微细凹槽在特定方向上延伸,以及
所述锚固层与所述基材及所述配向层接触,且所述锚固层具有1013Ω/cm2以下的表面电阻,
其中,通过将锚固材涂布在所述基材上,然后使所涂布的所述锚固材干燥、固化来形成所述锚固层,所述锚固材包括50重量份以上且90重量份以下的、具有三个以上官能团的丙烯酸酯单体,导电材料以及分散所述导电材料的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向膜,其中:
所述基材为热塑性降冰片烯系树脂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向膜,其中,所述导电材料为导电聚合物及离子液体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配向膜,其中,所述溶剂含有乙酸丁酯及异丙醇。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配向膜,其中,所述锚固层是通过将作为所述锚固材的含有所述丙烯酸酯单体、酯系树脂、胺基甲酸酯系树脂、所述导电材料以及所述溶剂的材料涂布在所述基材上,然后使涂布的所述材料干燥、固化而形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配向膜,其中,所述锚固层具有1011Ω/cm2以上且1012Ω/cm2以下的表面电阻。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向膜,其中,所述溶剂使所述基材的表面粗糙化。
8.一种配向膜,包括:
在基材的主表面上依次堆叠的锚固层及配向层,所述基材包括在其背面上层压的抗静电层,其中
所述配向层的表面上具有多个纳米级尺寸的微细凹槽,所述多个微细凹槽在特定方向上延伸,以及
所述抗静电层具有1013Ω/cm2以下的表面电阻,
其中,通过将锚固材涂布在所述基材上,然后使所涂布的所述锚固材干燥、固化来形成所述锚固层,所述锚固材包括50重量份以上且90重量份以下的、具有三个以上官能团的丙烯酸酯单体,导电材料以及分散所述导电材料的溶剂。
9.一种延迟膜,包括:
在基材上依次堆叠的锚固层、配向层及延迟层,其中
所述配向层的表面上具有多个纳米级尺寸的微细凹槽,所述多个微细凹槽在特定方向上延伸,以及
所述锚固层与所述基材及所述配向层接触,且所述锚固层具有1013Ω/cm2以下的表面电阻,
其中,通过将锚固材涂布在所述基材上,然后使所涂布的所述锚固材干燥、固化来形成所述锚固层,所述锚固材包括50重量份以上且90重量份以下的、具有三个以上官能团的丙烯酸酯单体,导电材料以及分散所述导电材料的溶剂。
10.一种延迟膜,包括:
在基材的主表面上依次堆叠的锚固层、配向层及延迟层,所述基材包括其背面上层压的抗静电层,其中
所述配向层的表面上具有多个纳米级尺寸的微细凹槽,所述多个微细凹槽在特定方向上延伸,以及
所述抗静电层具有1013Ω/cm2以下的表面电阻,
其中,通过将锚固材涂布在所述基材上,然后使所涂布的所述锚固材干燥、固化来形成所述锚固层,所述锚固材包括50重量份以上且90重量份以下的、具有三个以上官能团的丙烯酸酯单体,导电材料以及分散所述导电材料的溶剂。
11.一种显示器,包括:
光源;
显示单元,基于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进行显示;
第一偏光器,设置在所述显示单元的光源侧;
第二偏光器,设置在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侧;以及
延迟膜,布置于所述第一偏光器及所述第二偏光器中的至少一个偏光器的发光侧,其中
所述延迟膜包括:
在基材的主表面上的配向层,所述基材包括在其背面上层压的抗静电层,
所述配向层的表面上具有多个纳米级尺寸的微细凹槽,所述多个微细凹槽在特定方向上延伸,以及
所述抗静电层具有1013Ω/cm2以下的表面电阻。
12.一种显示器,包括:
光源;
显示单元,基于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进行显示;
第一偏光器,布置在所述显示单元的光源侧;
第二偏光器,布置在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侧;以及
延迟膜,布置在所述第一偏光器及所述第二偏光器中的至少一个偏光器的发光侧,其中
所述延迟膜包括:
在基材的主表面上依次堆叠的配向层及延迟层,所述基材包括在其背面上层压的抗静电层,其中
所述配向层的表面上具有多个纳米级尺寸的微细凹槽,所述多个微细凹槽在特定方向上延伸,以及
所述抗静电层具有1013Ω/cm2以下的表面电阻。
13.一种配向膜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步骤,在基材上形成具有1013Ω/cm2以下的表面电阻的锚固层,然后在所述锚固层上形成未固化或未完全固化的能量固化树脂层;以及
第二步骤,将表面上具有多个纳米级尺寸的微细凹槽的模具抵压在所述能量固化树脂层上,在此状态下使所述能量固化树脂层固化,以便将所述模具的反转图案转印至所述能量固化树脂层的表面,所述多个微细凹槽在特定方向上延伸。
14.一种配向膜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步骤,在更靠近辊的表面上包括层压的抗静电层的基材的主表面上形成未固化或未完全固化的能量固化树脂层,所述抗静电层具有1013Ω/cm2以下的表面电阻;以及
第二步骤,将表面上具有多个纳米级尺寸的微细凹槽的模具抵压在所述能量固化树脂层上,在此状态下使所述能量固化树脂层固化,以便将所述模具的反转图案转印至所述能量固化树脂层的表面,所述多个微细凹槽在特定方向上延伸。
15.一种延迟膜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步骤,在基材上形成具有1013Ω/cm2以下的表面电阻的锚固层,然后在所述锚固层上形成未固化或未完全固化的能量固化树脂层;
第二步骤,将表面上具有多个纳米级尺寸的微细凹槽的模具抵压在所述能量固化树脂层上,在此状态下使所述能量固化树脂层固化,以便将所述模具的反转图案转印至所述能量固化树脂层的表面,从而形成配向层,所述多个微细凹槽在特定方向上延伸;以及
第三步骤,在所述配向层的表面上形成包含依照所述配向层的表面的凹凸进行配向的配向材料的层,从而形成延迟层。
16.一种延迟膜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步骤,在更靠近辊的表面上包括层压的抗静电层的基材的主表面上形成未固化或未完全固化的能量固化树脂层,所述抗静电层具有1013Ω/cm2以下的表面电阻;
第二步骤,将表面上具有多个纳米级尺寸的微细凹槽的模具抵压在所述能量固化树脂层上,在此状态下使所述能量固化树脂层固化,以便将所述模具的反转图案转印至所述能量固化树脂层的表面,从而形成配向层,所述多个微细凹槽在特定方向上延伸;以及
第三步骤,在所述配向层的表面上形成包含依照所述配向层的表面的凹凸进行配向的配向材料的层,从而形成延迟层。
CN201180040428.3A 2010-08-27 2011-08-17 配向膜及其制造方法、延迟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807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90766 2010-08-27
JP2010190766 2010-08-27
PCT/JP2011/068594 WO2012026371A1 (ja) 2010-08-27 2011-08-17 配向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位相差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80789A CN103080789A (zh) 2013-05-01
CN103080789B true CN103080789B (zh) 2015-07-22

Family

ID=45723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042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80789B (zh) 2010-08-27 2011-08-17 配向膜及其制造方法、延迟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921347B2 (zh)
JP (1) JP5915530B2 (zh)
KR (1) KR101834586B1 (zh)
CN (1) CN103080789B (zh)
TW (1) TWI472812B (zh)
WO (1) WO20120263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140960A (ko) 2012-05-22 2013-12-2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티브 리타더 역할을 하는 패널과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한 입체 영상 구현 시스템
JP2018155795A (ja) * 2017-03-15 2018-10-04 Jxtgエネルギー株式会社 光学位相差部材、偏光変換素子、テンプレート及び光学位相差部材の製造方法
JP6789381B2 (ja) 2017-03-28 2020-11-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インセル型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US11216127B2 (en) 2017-03-28 2022-01-04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In-cell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11630330B2 (en) 2018-09-04 2023-04-18 Lg Chem, Ltd. Transmittance-variable device
CN209148998U (zh) * 2019-01-21 2019-07-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4755A (en) * 1998-01-22 2000-03-0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540372A (zh) * 2003-04-21 2004-10-27 �ն��繤��ʽ���� 抗静电光学薄膜,其制备方法和图像显示器
CN101201423A (zh) * 2003-06-25 2008-06-1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学补偿片、偏光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42682B2 (ja) * 1996-02-27 2004-07-14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
JP2002122741A (ja) * 2000-08-01 2002-04-26 Konica Corp 光学補償シート、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7327422B2 (en) * 2004-03-09 2008-02-05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Optical compensation film, display, and process
US7087351B2 (en) * 2004-09-29 2006-08-08 Eastman Kodak Company Antistatic layer for electrically modulated display
JP4923754B2 (ja) 2006-03-31 2012-04-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
WO2007116831A1 (ja) * 2006-03-31 2007-10-18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学積層体
JP5157350B2 (ja) * 2007-09-28 2013-03-06 Tdk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4547641B2 (ja) * 2008-09-22 2010-09-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位相差板の製造方法
TWI467251B (zh) 2008-11-07 2015-01-01 Teijin Chemicals Ltd Phase difference film
JP2010139823A (ja) 2008-12-12 2010-06-24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光学補償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ips(インプレーンスイッチング)モード型液晶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4755A (en) * 1998-01-22 2000-03-0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540372A (zh) * 2003-04-21 2004-10-27 �ն��繤��ʽ���� 抗静电光学薄膜,其制备方法和图像显示器
CN101201423A (zh) * 2003-06-25 2008-06-1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学补偿片、偏光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72812B (zh) 2015-02-11
US9921347B2 (en) 2018-03-20
JP5915530B2 (ja) 2016-05-11
JPWO2012026371A1 (ja) 2013-10-28
WO2012026371A1 (ja) 2012-03-01
KR20140006763A (ko) 2014-01-16
KR101834586B1 (ko) 2018-03-05
US20130335942A1 (en) 2013-12-19
CN103080789A (zh) 2013-05-01
TW201219933A (en) 2012-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96842B (zh) 相差元件和显示设备
KR101689780B1 (ko) 위상차 소자 및 표시 장치
US8493526B2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080789B (zh) 配向膜及其制造方法、延迟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器
CN102313922B (zh) 相位差元件以及显示单元
CN102213786B (zh) 延迟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KR101328109B1 (ko) 광학필름, 그의 제조방법, 그를 포함하는 입체안경 및 입체표시장치
US9259906B2 (en) Optical laminated body,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unit
JP5828204B2 (ja) 塗料、位相差素子、表示装置、位相差素子の製造方法
WO2015008850A1 (ja) 光学フィルム、円偏光フィルム、3d画像表示装置
KR20160090285A (ko) 광학 부재 및 표시 장치
JP2013101262A (ja) 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JP2012247664A (ja)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
JP2012247519A (ja)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

Termination date: 202008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