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22590B -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加热***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加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22590B
CN103022590B CN201210362929.XA CN201210362929A CN103022590B CN 103022590 B CN103022590 B CN 103022590B CN 201210362929 A CN201210362929 A CN 201210362929A CN 103022590 B CN103022590 B CN 1030225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air inlet
air
lagging casing
mounting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6292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22590A (zh
Inventor
安淑展
吴旭峰
金启前
由毅
吴成明
赵福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angzhou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angzhou Branch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6292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225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22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225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225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225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加热***,旨在提供一种热量分布均匀,加热效率高,各电池模组加热一致性好的电池加热***。它包括若干安装盘,若干组电池模组,且各电池模组内具有若干电池单体;所述各电池模组分别设于对应的安装盘内,并通过安装盘固定在电池箱内,各电池模组内设有若干电加热片,且各电加热片分别设于相邻两电池单体之间;所述各安装盘与电池模组之间设有传热导热片,该传热导热片的上表面与电池模组的各电池单体底面相贴合,传热导热片的下表面与安装盘内底面相贴合;所述安装盘下方设有均热导热片,且各安装盘外底面与均热导热片上表面相贴合。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加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加热***。
背景技术
由于电池本身的特性,在电池温度低于零度的情况下,从安全角度考虑,禁止给电池充电;这导致了应用电池作为动力能源的电动汽车在低温地区使用受到局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的电池厂家多采用加热装置在电池模组外部给整个电池模组加热,该方案虽然能够对电池模组进行加热,但由于其设置在电池模组外部对整个电池模组加热,而电池模组通常由若干个电池单体组成;因而加热装置对电池模组内部的各电池单体的加热不均匀,靠近加热装置一侧的电池单体先受热,然后才能够将热量逐渐传导到位于内部的电池单体上;这就导致了加热装置对电池模组的加热效率低的问题。
进一步,为了解决上述加热装置对电池模组的加热效率低的问题,一些发明人对此进行了改进;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N102170032A,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电池冷却/加热结构及电池组件,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电池冷却/加热结构及电池组件,其将使介质配管及加热器一体化的板与电池抵接,通过向加热器通电来加热电池。虽然该申请案的加热器直接与电池单体的下端接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电池模组的加热效率;但由于各电池单体的下端与加热器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这使得加热器对整个电池模组的加热效率依旧不佳。另一方面,由于加热器位于电池底部,且各电池单体紧密排列,这使得加热器在对电池加热过程中的热量分布不均匀;***的电池单体受热快,而内部的电池单体受热慢,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加热器对各电池单体的加热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电池加热***对电池模组的加热效率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加热效率高,热量分布均匀,各电池模组加热一致性好的电动汽车的电池加热***。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加热***,包括若干安装盘,若干组电池模组,且各电池模组内具有若干电池单体;所述各电池模组分别设于对应的安装盘内,并通过安装盘固定在电池箱内,各电池模组内设有若干电加热片,且各电加热片分别设于相邻两电池单体之间;所述各安装盘与电池模组之间设有传热导热片,该传热导热片的上表面与电池模组的各电池单体底面相贴合,传热导热片的下表面与安装盘内底面相贴合;所述安装盘下方设有均热导热片,且各安装盘外底面与均热导热片上表面相贴合。
本方案将电加热片设于相邻两电池单体之间,不仅增大了电加热片与电池单体的接触面积,可以直接通过电加热片对电池单体进行加热,提高对电池单体的加热效率;而且可以提高电加热片过热过程中的热量分布均匀性,进一步提高对电池模组的加热效率。另一方面,在各电池模组加热的过程中,由于各安装盘与电池模组之间设有传热导热片,且各安装盘下方设有均热导热片;各电池模组的热量会通过传热导热片,传递到安装盘下方的均热导热片上,并通过均热导热片将热量传递到热量较低的电池模组内,从而实现各电池模组之间的热量传递,使各电池模组间温度均衡;提高整个电池组的加热效率。
作为优选,电加热片与电池单体之间设有间隙,并在电加热片与电池单体之间形成导热风道。由于电加热片与电池单体之间设有间隙,使得电加热片在加热过程中不会因电加热片的温度过高而对电池造成损失;更重要的是电加热片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由电加热片与电池单体之间形成导热风道传递到电池模组的各部分,使热量分布更加均匀。
作为优选,电加热片上与电池单体相对的侧面上设有若干横向设置的纳热凹槽;所述电池单体上与电加热片相对的侧面上也设有若干横向设置的纳热凹槽。由于电加热片在加热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容易往上流动,这会使得电池模组下部的热量容易流失,导致电池模组下部的受热效率降低;因而在电加热片和电池单体侧面上设置横向的纳热凹槽,将电加热片在加热过程中所产生一部分热量收纳在纳热凹槽内,使电池模组下部的热量不易流失,从而有效的提高电池模组下部的受热效率,进而提高整个电池模组的加热效率。
作为优选,纳热凹槽截面呈矩形状,所述纳热凹槽的槽深大于纳热凹槽的槽宽,且纳热凹槽的槽深还大于电加热片与电池单体之间的间隙宽度。由于纳热凹槽的槽深大于纳热凹槽的槽宽,且纳热凹槽的槽深大于电加热片与电池单体之间的间隙宽度,这样可以有利于将电加热片产生一部分热量收纳在纳热凹槽内。另外,纳热凹槽截面呈矩形状,也有利于热量的收纳,不易流失。
作为优选,电加热片上的纳热凹槽与电池单体上纳热凹槽错开分布。本方案结构可以进一步加大对热量往上流动的阻碍,使更多的热量能够保留在电池模组下部。
作为优选,传热导热片与安装盘内底面之间设有导热硅胶,所述各安装盘外底面与均热导热片之间也设有导热硅胶,所述均热导热片下方设有铝质反射膜。导热硅胶的设置,可以提高各电池模组之间的均热效果,有利于使热量分布均匀;而铝质反射膜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小热量往下流失。
作为优选,各安装盘上相对应设有保温外壳,各电池模组对应的设于由安装盘和保温外壳形成的密封腔体内;各保温外壳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进风口,相对的另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出风口,且第一进风口靠近保温外壳顶面,第一出风口靠近安装盘底面;所述由安装盘和保温外壳形成的各密封腔体之间通过若干第一连接管道连通形成一封闭的循环通道;且各第一连接管道的一端与一保温外壳上的第一进风口相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保温外壳上的第一出风口相连接;所述各第一连接管道内位于第一进风口处设有风扇;所述保温外壳的顶面下方设有一隔层,并在该隔层与保温外壳顶面之间形成进风通道,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隔层上方;所述隔层上设有若干导风口,且各导风口上远离第一进风口所在侧面的侧边处设有导风板。
本方案结构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电池箱的空间较大,通过将各电池模组对应的设于由安装盘和保温外壳形成的密封腔体内,这样可以可以使热量跟好的分布于电池模组附件,有利于提高电池模组的加热效率。其二,由于各密封腔体之间通过若干第一连接管道连通形成一封闭的循环通道,且各第一连接管道内位于第一进风口处设有风扇,这样由安装盘和保温外壳形成的各密封腔体内的热量可以随着空气流通在各密封腔体内循环流动,使各密封腔体热量分布均匀;使电池单体的各个部位均匀受热,从而提高电池整体的加热效率。其三,由于电加热片在加热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容易往上流动,因而本方案的第一进风口靠近保温外壳顶面,第一出风口靠近安装盘底面。在风扇工作时,气流由第一进风口进入进风通道,然后气流在导风板的作用下由上往下进入到密封腔体内;由于气流是由上往下流动的,这与热量本身的流动方向恰好相反,因而热量会被气流搅乱、打散分布到密封腔体的各个部位,而不会顺着气流一同流通,这有利于热量均匀分布,从而提高电池整体的加热效率。
作为优选,各保温外壳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隔层与保温外壳顶面之间的保温外壳侧面上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且第二进风口与第一进风口位于同一侧面上,第二出风口与第一出风口位于同一侧面上;所述各进风通道之间通过若干第二连接管道连通形成一封闭的循环通道;且各第二连接管道的一端与一保温外壳上的第二进风口相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保温外壳上的第二出风口相连接;所述各进风通道内位于第二出风口处设有挡风板,该挡风板的一侧设有转轴,挡风板通过该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隔层上;所述导风口呈长条形,且各导风口由第二进风口往第二出风口方向并排等距设置;各导风板也相应的呈长条状,各导风板一侧也设有转轴,导风板通过该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导风口上远离第一进风口所在侧面的侧边处;所述隔层上表面一侧设有由第二进风口往第二出风口方向延伸的导向滑槽,导向滑槽内可滑动的设有齿条;所述各转轴的端部均设有齿轮,且各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所述挡风板转轴上的齿轮分度圆周长小于导风板转轴上的齿轮分度圆周长;所述各保温外壳上分别设有电机,电机的转子上也设有齿轮,该齿轮与对应的齿条相啮合。
当本方案的电池模组在其环境温度高于设定下限值时,相对应的保温外壳上的第二出风口处于导通状态,即第二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处于相通状态;而对应的保温外壳的隔层上的各导风口处于关闭状态,即导风板处于水平状态将对应的导风口关闭。
当只有某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电池模组所处的密封腔体内的环境温度低于设定下限值时,控制器将自动控制相应的电池模组内的电加热片开始工作,单独对该电池模组加热;而与该电池模组相对应的电机和风扇则不工作。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电池模组所处的密封腔体内的环境温度低于设定下限值时,与该电池模组相对应的保温外壳上电机工作。电机工作时通过齿轮齿条机构,使导风板和挡风板一同旋转,当挡风板由水平旋转至竖直位置并将第二出风口关闭后电机停止工作;此时,第二出风口处于关闭状态,而对应的隔层上的各导风口处于开启状态。由于挡风板转轴上的齿轮分度圆周长小于导风板转轴上的齿轮分度圆周长,因而当挡风板由水平旋转至竖直位置时,导风板还处于倾斜状态,有利于导风板对气流的导向。
由于电池箱内的温度可能存在差异,例如,靠近风口位置的电池模组温度明显低于其他部位的电池模组温度;另外,一个大的电池箱体内布置多个模组,风道的走向、导风板的布置设计等,难免使得箱体内存在着部分死角,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电池箱内各电池模组的实际温度存在差异;因而本方案的各密封腔体内均设有一个温度传感器,并通过温度传感器对各电池模组所处的密封腔体内的环境温度进行检测。
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某一电池模组所处的密封腔体内的环境温度低于设定下限值时,控制器将自动控制相应的电池模组内的电加热片开始工作,单独对该电池模组加热;而与该电池模组相对应的电机和风扇则不工作,并且其余电池模组内的电加热片和对应的风扇及电机也不工作。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加热,可以节约电源。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池模组所处的密封腔体内的环境温度低于设定下限值时,控制器将自动控制相应的电池模组内的电加热片开始工作,同时还控制相对应的风扇和电机工作。电机工作时将第二出风口关闭;并将导风口打开,使导风板处于倾斜状态;这样这些环境温度低于设定下限值的密封腔体之间,在电加热片工作时热量同样可以相互流通,并且在热量流通过程中不会进入到环境温度高于设定下限值的密封腔体内,这样可以提高这些环境温度低于设定下限值的密封腔体内的电池模组的加热效率。当某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该电池模组所处的密封腔体内的环境温度高于设定上限值时,控制器将自动控制相应的电池模组内的电加热片停止工作,以及相对应的风扇停止工作;同时还控制相对应的电机工作,并通过齿轮齿条机构,使导风板和挡风板一同旋转,当挡风板由竖直位置旋转至水平位置后电机停止工作;此时,第二出风口处于打开状态,而相对应的导风板也同样水平位置将隔层上的各导风口关闭;这样其余的环境温度未达到要求的密封腔体之间的热量同样可以相互流通,并且在热量流通过程中不会进入到环境温度达到要求的密封腔体内,这样可以提高这些环境温度未达到要求的密封腔体内的电池模组的加热效率。
作为优选,各导风板转轴上的齿轮大小相同,所述挡风板转轴上的齿轮分度圆周长C1与导风板转轴上的齿轮分度圆周长C2的比值:C1/C2为2/5至4/7之间。由于挡风板转轴上的齿轮分度圆周长C1与导风板转轴上的齿轮分度圆周长C2的比值:C1/C2为2/5至4/7之间,这样当挡风板由水平旋转至竖直位置时,导风板还处于倾斜状态,有利于导风板对气流的导向。
作为优选,各导风板上靠近第一进风口的侧边与远离第一进风口的侧边之间的宽度由第二进风口往第二出风口方向逐渐增大。当电机工作使各导风板旋转至倾斜状态时,远离第一进风口的导风板斜向上延伸的长度大于靠近第一进风口的导风板斜向上延伸的长度,这样可以使得各导风板的导风量比较均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热量分布均匀,加热效率高,各电池模组加热一致性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电池模组处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保温外壳的一种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A处的局部发大图。
图中:保温外壳1、安装盘2、第一连接管道3、第二连接管4、风扇5、第一进风口6、电池模组7、电池单体8、电加热片9、第二出风口10、第一出风口11、传热导热片12、均热导热片13、隔层14、进风通道15、导风口16、导风板17、挡风板18、导向滑槽19、齿条20、转轴21、齿轮22、电机23、第二进风口24、纳热凹槽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加热***,包括控制器,四个安装盘2,四个组电池模组7。各电池模组7通过安装盘2固定在电池箱内。各电池模组7内具有若干电池单体8。各安装盘2上相对应设有保温外壳1。保温外壳1呈矩形状。各电池模组7对应的设于由安装盘2和保温外壳1形成的密封腔体内。各保温外壳1内设有温度传感器。
如图3、图5所示,各电池模组内设有若干电加热片9,且各电加热片9分别设于相邻两电池单体8之间。电加热片9与电池单体8之间设有间隙,并在电加热片9与电池单体8之间形成导热风道。电加热片9上与电池单体8相对的侧面上设有若干横向设置的纳热凹槽25。电池单体8上与电加热片9相对的侧面上也设有若干横向设置的纳热凹槽25。该纳热凹槽25为横向设置的凹槽,即纳热凹槽25呈水平设置。电加热片9上的纳热凹槽25与电池单体8上纳热凹槽25错开分布。纳热凹槽25截面呈矩形状。纳热凹槽25的槽深大于纳热凹槽的槽宽,且纳热凹槽25的槽深还大于电加热片9与电池单体8之间的间隙宽度。
如图1、图2、图3所示,各安装盘2与电池模组7之间设有传热导热片12。该传热导热片12的上表面与电池模组7的各电池单体8底面相贴合,传热导热片12的下表面与安装盘2内底面相贴合。传热导热片12与安装盘2内底面之间设有导热硅胶。安装盘2下方设有均热导热片13,且各安装盘2外底面与均热导热片13上表面相贴合。各安装盘外底面与均热导热片之间也设有导热硅胶。均热导热片下方设有铝质反射膜。
如图1、图2、图3所示,各保温外壳1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进风口6,相对的另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出风口11;且第一进风口6靠近保温外壳1顶面,第一出风口11靠近安装盘2底面。保温外壳1的顶面下方设有一隔层14,并在该隔层14与保温外壳1顶面之间形成进风通道15,第一进风口6位于隔层14上方。由安装盘2和保温外壳1形成的各密封腔体之间通过四根第一连接管3道连通形成一封闭的循环通道;且各第一连接管道3的一端与一保温外壳1上的第一进风口6相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保温外壳1上的第一出风口11相连接。各第一连接管道6内位于第一进风口6处设有风扇5。
    如图2、图3、图4所示,隔层14与保温外壳1顶面之间的保温外壳1侧面上设有第二进风口24和第二出风口10,且第二进风口24与第一进风口6位于同一侧面上,第二出风口10与第一出风口11位于同一侧面上。第二出风口10端面上设有环形密封垫。各进风通道15之间通过四根第二连接管道4连通形成一封闭的循环通道;且各第二连接管道4的一端与一保温外壳1上的第二进风口24相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保温外壳1上的第二出风口10相连接。各进风通道15内位于第二出风口10处设有挡风板18。该挡风板18的一侧设有转轴,挡风板18通过该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隔层14上。
如图3、图4所示,隔层14上设有若干导风口16。导风口16呈长条形,且各导风口16由第二进风口24往第二出风口10方向并排等距设置。各导风口16上远离第一进风口6所在侧面的侧边处设有导风板17。各导风板17也相应的呈长条状。各导风板17上靠近第一进风口6的侧边与远离第一进风口6的侧边之间的宽度由第二进风口24往第二出风口10方向逐渐增大。各导风板17一侧设有转轴21,导风板17通过该转轴21可转动的设置在导风口16上远离第一进风口6所在侧面的侧边处。
如图4所示,隔层14上表面一侧设有由第二进风口24往第二出风口10方向延伸的导向滑槽19。导向滑槽19内可滑动的设有齿条20。各挡风板18的转轴和各导风板17的转轴的端部均设有齿轮22,且各齿轮22与齿条20相啮合。挡风板18的转轴上的齿轮分度圆周长小于导风板17的转轴上的齿轮分度圆周长;具体说是,各导风板17转轴上的齿轮22大小相同,挡风板18的转轴上的齿轮分度圆周长C1与导风板17的转轴上的齿轮分度圆周长C2的比值:C1/C2为2/3。各保温外壳1上分别设有电机23。电机23的转子上也设有齿轮,该齿轮与对应的齿条相啮合。
本发明的电动汽车的电池加热***的控制***中设有两个环境温度设定值,分别为设定下限值C1和设定上限值C2,且C1小于C2。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电池模组7所处的密封腔体内的环境温度高于设定下限值C1时,电加热片9不工作。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电池模组7所处的密封腔体内的环境温度低于设定下限值C1时,控制器将自动控制相应的电池模组内的电加热片9开始工作;直至该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电池模组7所处的密封腔体内的环境温度高于设定上限值C2时,对应的电加热片9停止工作。
当电池模组7在其环境温度高于设定下限值C1时,相对应的保温外壳1上的第二出风口10处于导通状态,即挡风板18处于水平状态,使第二进风口24与第二出风口10处于相通状态,使空气流可以通过第二进风口24与第二出风口10之间的进风通道15保持循环流通;而相对应的保温外壳1的隔层14上的各导风口16处于关闭状态,即导风板17处于水平状态将对应的导风口16关闭,使对应的第一进风口6与第一出风口11之间不连通。
当只有某一电池模组7所处的密封腔体内的环境温度低于设定下限值时,控制器将自动控制相应的电池模组内的电加热片9开始工作,单独对该电池模组加热;而与该电池模组相对应的电机23和风扇5则不工作。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池模组7所处的密封腔体内的环境温度低于设定下限值时,控制器将自动控制相应的电池模组内的电加热片9开始工作,同时控制相对应的电机23和风扇5工作。电机23通过齿轮齿条机构,使导风板17和挡风板18一同旋转,当挡风板18由水平位置旋转至竖直位置并将第二出风口10关闭后,电机停止工作;此时,第二出风口10处于关闭状态,而对应的隔层14上的各导风口16处于开启状态,如图3所示。由于挡风板18转轴上的齿轮分度圆周长小于导风板17转轴上的齿轮分度圆周长,因而当挡风板18由水平旋转至竖直位置时,导风板17还处于倾斜状态,有利于导风板17对气流的导向;使气流通过导风口16由上往下流通。
本发明的电动汽车的电池加热***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当只有某一个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对应的电池模组7所处的密封腔体内的环境温度低于设定下限值C1时,控制器将自动控制相应的电池模组7内的电加热片9开始工作,单独对该电池模组加热;而与该电池模组相对应的保温外壳1上的电机23和相对应的第一进风口6处的风扇5则不工作。直至该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电池模组7所处的密封腔体内的环境温度高于设定上限值C2后,对应的电加热片9停止工作。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对应的电池模组7所处的密封腔体内的环境温度低于设定下限值C1时,控制器将自动控制相应的电池模组内的电加热片9开始工作;同时控制相对应的电机23和风扇5工作。电机23工作时通过齿轮齿条机构,将第二出风口10关闭,并打开对应的导风口16,如图3所示。
如图1所示,风扇5工作所形成的空气流将由第一连接管3流经第一进风口6进入进风通道15,并在导风板17的导向作用下将空气流通过导风口16由上往下流通入保温外壳1内;接着由第一出风口11流出,并通过第一连接管3流通到下一保温外壳1内进风通道15;以此,使空气流带动电加热片散发的热量在这些环境温度低于设定下限值C1的密封腔体之间形成循环流通,使热量均匀分布与这些环境温度低于设定下限值C1的密封腔体内。另外,如图1所示,对于环境温度高于设定下限值C1的电池模组7,其对应的第二进风口24与第二出风口10处于相通状态,而导风口16处于关闭状态;因而热量会随着空气流由第一进风口6进入进风通道15,然后直接由第二出风口10流出,通过第二连接管4流经第二进风口24,再次进入下一进风通道15内;这样热量就不会进入到环境温度高于设定下限值C1的密封腔体内,可以提高这些环境温度低于设定下限值C1的密封腔体内的电池模组的加热效率。
当某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对应的电池模组7所处的密封腔体内的环境温度高于设定上限值C2时,控制器将自动控制相应的电池模组内的电加热片9停止工作,以及相对应的风扇5停止工作;同时还控制相对应的电机23工作,并通过齿轮齿条机构使导风板和挡风板一同旋转,从而打开第二出风口10,并关闭导风口16;使进入进风通道15的空气流直接由第二出风口10流出,通过第二连接管4流经第二进风口24,再次进入下一进风通道15内;使其余环境温度低于设定下限值C1的密封腔体之间还能够形成循环流通,以此来节约电源,提高对环境温度低于设定下限值C1的密封腔体内电池模组7的加热效率。

Claims (9)

1.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加热***,包括若干安装盘(2),若干组电池模组(7),且各电池模组内具有若干电池单体(8);所述各电池模组分别设于对应的安装盘内,并通过安装盘固定在电池箱内,其特征是,各电池模组内设有若干电加热片(9),且各电加热片分别设于相邻两电池单体(8)之间;所述各安装盘(2)与电池模组(7)之间设有传热导热片(12),该传热导热片的上表面与电池模组的各电池单体底面相贴合,传热导热片的下表面与安装盘内底面相贴合;所述安装盘(2)下方设有均热导热片(13),且各安装盘外底面与均热导热片上表面相贴合;
各安装盘(2)上相对应设有保温外壳(1),各电池模组(7)对应的设于由安装盘和保温外壳形成的密封腔体内;各保温外壳(1)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进风口(6),相对的另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出风口(11),且第一进风口靠近保温外壳顶面,第一出风口靠近安装盘底面;所述由安装盘(2)和保温外壳(1)形成的各密封腔体之间通过若干第一连接管道(3)连通形成一封闭的循环通道;且各第一连接管道(3)的一端与一保温外壳上的第一进风口(6)相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保温外壳上的第一出风口(11)相连接;所述各第一连接管道(3)内位于第一进风口处设有风扇(5);所述保温外壳(1)的顶面下方设有一隔层(14),并在该隔层与保温外壳顶面之间形成进风通道(15),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隔层上方;所述隔层上设有若干导风口(16),且各导风口上远离第一进风口所在侧面的侧边处设有导风板(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加热***,其特征是,所述电加热片(9)与电池单体(8)之间设有间隙,并在电加热片与电池单体之间形成导热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加热***,其特征是,电加热片(9)上与电池单体相对的侧面上设有若干横向设置的纳热凹槽(25);所述电池单体(8)上与电加热片相对的侧面上也设有若干横向设置的纳热凹槽(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加热***,其特征是,所述纳热凹槽(25)截面呈矩形状,所述纳热凹槽的槽深大于纳热凹槽的槽宽,且纳热凹槽的槽深还大于电加热片(9)与电池单体(8)之间的间隙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加热***,其特征是,电加热片上的纳热凹槽与电池单体上纳热凹槽错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加热***,其特征是,传热导热片与安装盘内底面之间设有导热硅胶,所述各安装盘外底面与均热导热片之间也设有导热硅胶,所述均热导热片下方设有铝质反射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加热***,其特征是,各保温外壳(1)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隔层(14)与保温外壳(1)顶面之间的保温外壳侧面上设有第二进风口(24)和第二出风口(10),且第二进风口(24)与第一进风口(6)位于同一侧面上,第二出风口(10)与第一出风口(11)位于同一侧面上;所述各进风通道(15)之间通过若干第二连接管道(4)连通形成一封闭的循环通道;且各第二连接管道(4)的一端与一保温外壳上的第二进风口(24)相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保温外壳上的第二出风口(10)相连接;所述各进风通道(15)内位于第二出风口(10)处设有挡风板(18),该挡风板的一侧设有转轴(21),挡风板通过该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隔层(14)上;所述导风口(16)呈长条形,且各导风口由第二进风口往第二出风口方向并排等距设置;各导风板(17)也相应的呈长条状,各导风板一侧也设有转轴(21),导风板通过该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导风口上远离第一进风口所在侧面的侧边处;所述隔层(14)上表面一侧设有由第二进风口往第二出风口方向延伸的导向滑槽(19),导向滑槽内可滑动的设有齿条(20);所述各转轴的端部均设有齿轮(22),且各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所述挡风板(18)转轴上的齿轮分度圆周长小于导风板(17)转轴上的齿轮分度圆周长;所述各保温外壳(1)上分别设有电机(23),电机的转子上也设有齿轮,该齿轮与对应的齿条相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加热***,其特征是,所述各导风板(17)转轴上的齿轮(22)大小相同,所述挡风板(18)转轴上的齿轮分度圆周长C1与导风板(17)转轴上的齿轮分度圆周长C2的比值:C1/C2为2/5至4/7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加热***,其特征是,所述各导风板(17)上靠近第一进风口的侧边与远离第一进风口的侧边之间的宽度由第二进风口(24)往第二出风口(10)方向逐渐增大。
CN201210362929.XA 2012-09-26 2012-09-26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加热*** Active CN1030225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62929.XA CN103022590B (zh) 2012-09-26 2012-09-26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加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62929.XA CN103022590B (zh) 2012-09-26 2012-09-26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加热***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22590A CN103022590A (zh) 2013-04-03
CN103022590B true CN103022590B (zh) 2015-03-25

Family

ID=47970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62929.XA Active CN103022590B (zh) 2012-09-26 2012-09-26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加热***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225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1480B (zh) * 2013-06-18 2015-08-19 辽宁工业大学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用加热保温箱
CN104835993B (zh) * 2014-07-14 2017-08-11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充电加热控制方法及***
CN105870540A (zh) * 2016-06-07 2016-08-17 普天新能源车辆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包散热***
CN106863676B (zh) * 2017-02-10 2018-11-30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硅胶导热件制备方法、硅胶导热件及电池模组
CN107039132B (zh) * 2017-05-27 2019-01-15 广东福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导风散热的电阻箱
CN109244300A (zh) * 2018-10-12 2019-01-18 武汉理工大学 锂电池热管理装置
CN110049662A (zh) * 2019-05-22 2019-07-23 河南世通电气自动化控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超低温环境中的组合电器的自动控温***
CN112117516B (zh) * 2019-06-20 2022-02-11 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加热***
CN110329100A (zh) * 2019-07-06 2019-10-15 深圳市华海联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直流充电桩
CN111628249A (zh) * 2020-06-03 2020-09-04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方形电池模组及其加热方法和加热可靠性测试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72797Y (zh) * 2007-07-12 2008-06-11 新乡太行电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加热功能的镉镍碱性蓄电池组
CN201688489U (zh) * 2010-03-10 2010-12-29 刘正明 一种电热地板
CN201700975U (zh) * 2010-03-10 2011-01-12 刘正明 一种新型电热地毯
CN102376997A (zh) * 2011-11-25 2012-03-14 上海航天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温度调节装置的电池***
CN102496751A (zh) * 2011-12-27 2012-06-13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热量管理功能的电池包及其控制***和控制方法
CN202405392U (zh) * 2011-12-27 2012-08-29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热量管理功能的电池包及其控制***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72797Y (zh) * 2007-07-12 2008-06-11 新乡太行电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加热功能的镉镍碱性蓄电池组
CN201688489U (zh) * 2010-03-10 2010-12-29 刘正明 一种电热地板
CN201700975U (zh) * 2010-03-10 2011-01-12 刘正明 一种新型电热地毯
CN102376997A (zh) * 2011-11-25 2012-03-14 上海航天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温度调节装置的电池***
CN102496751A (zh) * 2011-12-27 2012-06-13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热量管理功能的电池包及其控制***和控制方法
CN202405392U (zh) * 2011-12-27 2012-08-29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热量管理功能的电池包及其控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22590A (zh) 2013-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22590B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加热***
CN205646058U (zh) 液冷与风冷相结合的电动汽车电池包散热装置
CN106450572A (zh) 一种基于锂离子电池组分区域热管理的***及方法
CN102723446B (zh) 一种电池内箱及使用该电池内箱的电池温控箱
CN103413790B (zh) 一种集成功率控制单元的封装结构
CN206532827U (zh)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温度管理***
CN106288754A (zh) 一种多能互补烘干装置
CN208939116U (zh) 一种车用动力电池组双向均衡散热装置
CN202839778U (zh) 电池内箱及使用该电池内箱的电池温控箱
CN103996548A (zh) 电源箱体及使用该电源箱体的电源箱和车辆
CN109572489A (zh) 一种燃料电池动力***的温度控制***
CN202852771U (zh) 一种固体电储热蒸汽锅炉
CN204301355U (zh) 一种食品打印机的冷却***
CN202712288U (zh) 电池内箱及使用该电池内箱的温控箱
CN206792290U (zh) 烤箱用散热***通道
CN107732348A (zh) 动力电池模组及其散热***
CN203277589U (zh) 一种电动客车动力电池的成组热控箱体
CN216774343U (zh) 一种具有蓄电池过热保护功能的充电器
CN208098035U (zh) 一种远红外辐射加热装置
WO2022262524A1 (zh) 太阳能采集存储装置
CN202742647U (zh) 射出机节能***
CN202648155U (zh) 一种电加热装置的壳体、电加热装置以及电动车
CN202520560U (zh) 一种真空泵转子冷却元件
CN214501909U (zh) 烘干装置
CN208920083U (zh) 一种跃层式冷渣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321

Address after: 317000 east gate of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1228 No. 206 Farmer's Second House in Linjiang Industrial Park,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Co-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Branch,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