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40652B - 两形真杆菌制剂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两形真杆菌制剂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40652B
CN102940652B CN201210228563.7A CN201210228563A CN102940652B CN 102940652 B CN102940652 B CN 102940652B CN 201210228563 A CN201210228563 A CN 201210228563A CN 102940652 B CN102940652 B CN 1029406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ubacterium
treatment
biforme
group
eubacterium bifor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285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40652A (zh
Inventor
崔云龙
李洪福
王发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Puerkang Medicine 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Eastsea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Puerkang Medicine 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Eastsea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Puerkang Medicine 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Eastsea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Puerkang Medic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2856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406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40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406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406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406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两形真杆菌制剂及其应用,具体涉及两形真杆菌作为主要活性成份制成微生态制剂,及该微生态制剂在治疗相关疾病中的应用,该微生态制剂包括药品组合物、保健品、饮品、兽药和饲料添加剂。

Description

两形真杆菌制剂及其应用
说明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日:2008年05月28日,原申请号:200810108889.X,原发明创造名称: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制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制剂及其应用,具体涉及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单独或组合作为主要活性成份制成微生态制剂,及该微生态制剂在治疗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属于生物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抗菌药在临床和养殖业等方面滥用的危害已引起重视,由于微生态制剂没有副作用,利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相关疾病、保健及作为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的微生态制剂主要成份包括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治疗相关疾病疗效不是非常理想。丁酸(酪酸)已经被证实是结肠能量的首选来源,提供肠粘膜70%的能量,促进肠粘膜细胞增殖生长及消化***发育成熟,同时丁酸也是调节免疫的重要物质。本发明微生态制剂进入肠道由于能够分泌大量酪酸,治疗相关疾病疗效显著,并可作为保健品、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应用,社会意义巨大,且未见相关研究报道,特申请此发明专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微生态制剂,该微生态制剂中的主要活性成份进入肠道能产生大量丁酸,修复肠粘膜,调节免疫,抑制炎症因子过度表达,同时该微生态制剂还能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和提高机体及粘膜免疫,有效治疗消化***疾病、营养吸收障碍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反应性疾病、手足口病及提高免疫和抗癌。其中所述消化***疾病包括腹泻、肠易激综合征、冷凉泻、喝酒泻、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伪膜性肠炎、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肠癌、肿瘤放化疗辅助治疗、腹胀和消化不良、便秘、便臭、便臭中毒综合征、肝胆疾病、病毒性腹泻、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黄疸、口腔溃疡、鹅口疮、促进小儿肠道发育成熟、 促进消化吸收、营养保健和生长发育;所述营养吸收障碍性疾病包括佝偻病;所述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所述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脑血栓、脑栓塞、脑缺血、心肌梗塞、冠心病、脑梗死、脑出血、心绞痛、心肌炎、动脉粥样硬化;所述***反应性疾病包括湿疹;所述提高免疫包括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
本发明的微生态制剂的制备优选是通过下述步骤实施的,但不局限于此制备工艺,公知的能实现的制备工艺均可以:采取含凸腹真杆菌或两形真杆菌的样本,优选人或动物粪便,更优选健康婴儿粪便,然后将样品置于灭菌厌氧瓶内,吹入氮气同时充分混合,迅速从中取2克样品加入18mL灭菌的稀释液中,吹入氮气同时充分混匀,在无菌操作台内,进行10-1、10-2、10-3、10-4,10-5,10-6,10-7梯度稀释,取10-5,10-6,10-7三个稀释梯度,分别涂布于凸腹真杆菌或两形真杆菌选择性单菌落分离固体培养基上,置于厌氧罐内,厌氧37℃下培养48小时,选择长势良好的单菌落分别接种于液体扩增培养基中,置于厌氧罐内,厌氧37℃下扩增培养48小时。将所得培养液离心(12000rpm)分离出菌体后,将菌体冷冻真空干燥,调制出各菌种的干燥菌粉,然后进行菌种鉴定、产丁酸实验和毒性试验,将鉴定的无毒性凸腹真杆菌或两形真杆菌干燥菌粉单独或组合按需要比例添加辅料制成片剂、胶囊和散剂等各种剂型或兽药、饲料添加剂。
凸腹真杆菌或两形真杆菌选择性单菌落分离固体培养基优选但不局限于:纯化水100mL,胰蛋白胨1g,酵母浸膏0.5g,磷酸氢二钠0.4g,葡萄糖0.15g,可溶性淀粉0.05g,L-半胱氨酸0.02g,L-半胱氨酸盐酸盐0.05g,琼脂1.5g,调pH值7.7,115℃,20分钟高压灭菌。灭菌后在冷却到60℃后加入5mL脱纤维马血,ES溶液4mL。
其中ES溶液:丙酸钠30%,硫酸链霉素4%,硫酸巴龙霉素2%,硫酸多粘菌素B0.02%。
凸腹真杆菌或两形真杆菌液体扩增培养基优选但不局限于:绞碎的牛肉500g,蒸馏水11,1N NaOH 25.0mL,用精牛肉或马肉,绞碎去除脂肪和连接组织,混合肉、水和氢氧化钠煮沸,同时搅拌,冷却至室温,略去表面的脂肪并过滤,保留滤液,补充足够的蒸馏水滤液恢复1升原体积。向每100mL滤液中添加:蛋白胨2.0g、葡萄糖0.5g、酵母浸膏1.0g、盐酸半胱氨酸0.05g、盐溶液4.0mL,维生素K1溶液0.1mL、5mg/mL氯化血红素溶液0.5mL,调pH至7.2士0.1,在厌氧管内通入97%的氮,3%的氢,盖紧丁基橡胶瓶塞帽,121℃高压灭菌15min。其中:1、盐溶液的配制:称取无水氯化钙0.2g,硫酸镁0.2g,磷酸氢二钾1g,磷酸二氢钾1g,碳酸氢钠10g,氯化钠2g,加蒸馏水至1000mL;2、氯 化血红素溶液(5mg/mL)的配制:称取氯化血红素0.5g溶于1mol/L氢氧化钠1mL中,加蒸馏水至100mL,121℃高压灭菌15min,冰箱保存;3、维生素K1溶液的配制:称取维生素K11g加无水乙醇99mL,过滤除菌,放冷暗处保存。
本发明优选使用的凸腹真杆菌的细菌学性质:
1、菌落形态 
显微镜观察:长1.5-2微米,宽0.5微米,短杆,革兰氏染色阳性。
平板形态:菌体呈圆形、凸起、周边整齐、光滑;颜色灰色,不透明。
2、生理生化鉴定
石蕊牛奶:-;脂酶:-;明胶液化:-;过氧化氢酶:-;精氨酸产氨:-;七叶苷水解:+;吲哚:-;硫化氢:-;乙酰甲基甲醇试验(V-P试验):-;是否需氧:厌氧性。
3、糖酵解实验鉴定
纤维二糖:-;D-果糖:+;D-半乳糖:+;葡萄糖:+;D-甘露糖:+;D-棉子糖:-;鼠李糖:-;山梨糖:-;松三糖:-;蔗糖:-;海藻糖:-;木糖:+;麦芽糖:+;淀粉:+;蜜二糖:+;核糖:+;甘油:-;七叶灵:+;***糖:-;果糖:+。
本发明优选使用的两形真杆菌的细菌学性质:
1、菌落形态 
显微镜观察:长2.0-5微米,宽1.0微米,中长杆,革兰氏染色阳性。
平板形态:菌体呈圆形、凸起、周边整齐、光滑;颜色灰色,不透明。
2、生理生化鉴定
石蕊牛奶:-;脂酶:-;明胶液化:-;过氧化氢酶:-;精氨酸产氨:-;七叶苷水解:+;吲哚:-;硫化氢:-;V-P试验:-;是否需氧:厌氧性。
3、糖酵解实验鉴定
纤维二糖:-;D-果糖:+;D-半乳糖:+;葡萄糖:+;D-甘露糖:+;D-棉子糖:-;鼠李糖:-;山梨糖:-;松三糖:-;蔗糖:-;海藻糖:+;木糖:-;麦芽糖:-;淀粉:-;蜜二糖:-;核糖:-;七叶灵:+;甘油:-;***糖:-。
发明人利用上述方法通过凸腹真杆菌或两形真杆菌选择性单菌落分离固体培养基分离鉴定出了凸腹真杆菌或两形真杆菌。
本发明所述凸腹真杆菌优选但不限于凸腹真杆菌(Eubacterium ventriosum)、CGMCC、保存编号2465。
本发明所述两形真杆菌优选但不限于两形真杆菌(Eubacterium biforme)、CGMCC、保存编号2466。
本发明所述的凸腹真杆菌或两形真杆菌指活生物个体。
本发明是以有效剂量的上述凸腹真杆菌或两形真杆菌单独或组合作为主要药物活性成份,按照一定的制剂工艺,加入常规的赋形剂、调味剂、崩解剂、防腐剂、润滑剂、湿润剂、黏合剂、溶剂、增稠剂、增溶剂等药物辅料,制成任何一种适合于临床上使用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液体制剂、灌肠剂等剂型。
本发明所述以有效剂量的上述凸腹真杆菌或两形真杆菌单独或组合作为主要药物活性成份制成活菌微生态制剂,也可以是上述凸腹真杆菌或两形真杆菌单独或组合与双歧杆菌、凝结芽孢杆菌、乳杆菌、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益生菌中的一种或几种或其他活性成份组合制成活菌微生态制剂,以起到协同治疗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本发明中的微生态制剂在临床上的用量,因患者年龄、体重及症状、用药目的所决定的用药方式和方法、治疗效果及用药时间等因素而不同,正确的用量应该由医师来决定,且应用剂量也是临床医生根据病情很容易掌握和调整的。
本发明所指有效剂量是指以上述凸腹真杆菌或两形真杆菌根据上面所述单独或组合作为主要药物活性成份制成的固体活菌制剂包含的总活菌数不能低于1×106CFU/g,一般在1×107CFU/g以上,最高可达到1×1012CFU/g或1×1012CFU/g以上。
本发明所指有效剂量是指以上述凸腹真杆菌或两形真杆菌根据上面所述单独或组合作为主要药物活性成份制成的液体活菌制剂包含的总活菌数不能低于1×106CFU/mL,一般在1×107CFU/mL以上,最高可达到1×1012CFU/mL或1×1012CFU/mL以上。
由于本发明首次公开了凸腹真杆菌或两形真杆菌在作为主要活性成份制成微生态制剂中的应用,因此含上述凸腹真杆菌或两形真杆菌的药剂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所述的凸腹真杆菌或两形真杆菌中的任何一个菌株,包括凸腹真杆菌CGMCC2465株和两形真杆菌CGMCC2466株,在制成任何一种剂型时,均具有治疗上述疾病的作用。任何药剂,如果其组份中含有上述凸腹真杆菌或两形真杆菌中的任何一个菌株成份制备成药,在其包装或说明书等标识上或者在其他任何宣传品上只要注明或提示具有治疗上述疾病的作用,则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所述的凸腹真杆菌或两形真杆菌中的任何一个菌株,包括凸腹真杆菌CGMCC2465株和两形真杆菌CGMCC2466株可以制成保健品或饮品。将上述凸腹真杆菌或两形真杆菌中的任何一个菌株制成的保健品或饮品,如果在其包装或说明书等标识上或者在其他任何宣传品上只要注明或提示具有治疗上述疾病的作用,则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所述的凸腹真杆菌或两形真杆菌中的任何一个菌株,包括凸腹真杆菌CGMCC2465株和两形真杆菌CGMCC2466株可以制成兽药或饲料添加剂。将上述凸腹真杆菌或两形真杆菌中的任何一个菌株制成兽药或饲料添加剂,则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实施方式
药物制备例说明:上述已经对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的制备进行说明,这里通过以凸腹真杆菌CGMCC2465株和两形真杆菌CGMCC2466株为例,说明凸腹真杆菌散剂、两形真杆菌散剂和凸腹真杆菌两形真杆菌二联活菌散剂(以下简称二联活菌)的制备方法,其他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菌株制剂的制备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本实施例很容易掌握,其他剂型的制备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本实施很容易掌握,在此不再一一叙述说明。制备方法并不局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公知的能够达到制备目的的方法均可以,实施例的制备说明只是对本发明的说明,并不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药物制备实施例1口服凸腹真杆菌活菌散剂、口服两形真杆菌活菌散剂和二联活菌散剂的制备
1菌粉的制备和菌种的鉴定
采取山东省胶南市一健康婴儿粪便,然后将粪便置于灭菌厌氧瓶内,吹入氮气同时充分混合,迅速从中取2克粪便加入18mL灭菌的稀释液中,吹入氮气同时充分混匀,在无菌操作台内,进行10-1、10-2、10-3、10-4、10-5、10-6、10-7梯度稀释,取10-5、10-6、10-7三个稀释梯度,涂布于凸腹真杆菌或两形真杆菌选择性单菌落分离固体培养基上,置于厌氧罐内,厌氧37℃下培养48小时,选择长势良好的两个单菌落分别接种到凸腹真杆菌或两形真杆菌液体扩增培养基中,置于厌氧罐内,厌氧37℃下扩增培养48小时。将所得培养液离心(12000rpm)分离出菌体后,将菌体冷冻真空干燥,调制出两个菌种的干燥菌粉,然后根据上述方法进行菌种鉴定,经鉴定为凸腹真杆菌CGMCC2465株和两形真杆菌CGMCC2466株。
2产丁酸实验 
将分离到的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分别接种到液体扩增培养基中,置于 厌氧罐内,厌氧37℃下扩增培养48小时,离心(12000rpm),取上清液用气相检测代谢产物丁酸含量分别为7.8mmol/L和8.2mmol/L,表明均能产丁酸。
3生理生化鉴定  经鉴定均不产生硫化氢、吲哚、氨等有害物质。
4毒性试验
4.1动物及分组  取30只SPF级别小鼠,6~8周龄,体重16~19g,随机分入凸腹真杆菌组、两形真杆菌组和未给药组,每组10只。
4.2制备菌液  将上述凸腹真杆菌菌粉和两形真杆菌菌粉用纯化水调制为含菌数均为1×1012CFU/mL的菌液。
4.3方法  凸腹真杆菌组、两形真杆菌组和未给药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饲料,且饲养条件均一致,凸腹真杆菌组每天灌服凸腹真杆菌菌液0.5mL,两形真杆菌组每天灌服两形真杆菌菌液0.5mL,未给药组每天灌服纯化水0.5mL,饲喂6个月,观察体重及毒性反应。
4.4结果
各组小鼠均未出现异常情况,未发生振颤、痉挛、运动失调、姿态异常,无眼球突出,排尿正常,皮肤、呼吸正常,无死亡情况,且凸腹真杆菌组、两形真杆菌组的体重增加显著高于未给药组(P<0.05),表明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有促进生长发育作用,说明两菌株效果良好,未见中毒反应,结果见表1。
表1小鼠体重增加情况
5制备成散剂等剂型
根据上述步骤和方法分离鉴定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后,经实验检验产丁酸、不产毒素、无毒性,就可制成菌粉,然后按照需要添加相关辅料制成各种剂型,优选据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菌粉的活菌数,按比例添加脱脂奶粉、葡萄糖制成散剂,使总活菌数不低于1×107CFU,然后将两菌的菌粉单独或组合装袋,制成口服凸腹真杆菌活菌散剂、口服两形真杆菌活菌散剂和二联活菌散 剂。
应用效果实施例说明:虽然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有许多菌株,但按上述方法分离的不同菌株具有相同的生物学特性,且作用机理相同,包括进入肠道分泌大量丁酸、补充肠道有益菌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和粘膜免疫等,因此本发明选用按上述方法分离的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菌株为研究对象,介绍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的应用效果。
实施例1、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对肠粘膜的修复作用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药物凸腹真杆菌菌液(107CFU/mL);两形真杆菌菌液(107CFU/mL);二联活菌菌液(107CFU/mL);双歧杆菌菌液(107CFU/mL);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10g/瓶,Sino-American Biotec);爱尔新蓝(1g/瓶,Sino-American Biotec)。
1.1.2动物SD雄性大白鼠70只,体重80~100g,标准2级,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实验动物中心。
1.2方法
1.2.1肠粘膜损伤造型和治疗
大鼠70只,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另60只大鼠用3%DSS溶液给空腹大鼠灌胃(1mL/100g),每天1次,共7天,最后一次从***加注DSS 1mL/只至直肠内。然后处死其中10只(模型对照组),剖腹取结直肠,测定结直肠湿重(g/100g.体重),甲醛固定,用爱尔新蓝溶液染色,肉眼观测溃疡和糜烂部分的点数,用卡尺测量蓝染点的蓝染面积(cm2),证实溃疡形成后,将其余5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凸腹真杆菌菌液(107CFU/mL)、两形真杆菌菌液(107CFU/mL)、二联活菌菌液(107CFU/mL)、双歧杆菌菌液(107CFU/mL),1mL/次,每天2次,共21天。21天后处死全部大鼠,按上法处理结直肠标本,检测相应指标。
1.2.2统计学分析各组间的数据差异的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用t-student’t检验,差异显著性界限为p<0.05。
2结果
2.1结直肠溃疡(或糜烂)点数与面积 
用DSS灌胃,加直肠给DSS后可在整个结直肠形成典型的大鼠肠粘膜损伤,尤其结肠下端和直肠的肠标本用爱尔新蓝染色后,肠粘膜可见明显深染的不规则的溃疡点或糜烂点。结直肠溃疡(糜烂)点数及溃疡面积凸腹真杆菌治疗组、两形真杆菌治疗组、二联活菌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或双 歧杆菌治疗组比较均有很显著性差异(P<0.01),而凸腹真杆菌治疗组、两形真杆菌治疗组、二联活菌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凸腹真杆菌治疗组、两形真杆菌治疗组、二联活菌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治疗前排稀便,偶尔带血,治疗后凸腹真杆菌治疗组、两形真杆菌治疗组、二联活菌治疗组均排正常便,模型对照组仍然排稀便。见表2。
表2各种菌对肠粘膜的修复作用
3结论
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由于能够分泌丁酸,提供肠粘膜细胞能量,对肠粘膜细胞具有很好的促进增殖作用,能修复受损伤的肠粘膜,改变肠粘膜通透性,促进肠粘膜发育成熟,促进消化吸收,疗效显著好于双歧杆菌等非产丁酸益生菌。因此,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可以单独或组合治疗腹泻、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伪膜性肠炎、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肿瘤放化疗辅助治疗、病毒性腹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肠粘膜损伤性疾病,促进肠道发育成熟,促进消化吸收,消除腹胀和消化不良及治疗喂养不耐受,促进生长发育和营养保健,对营养吸收障碍性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包括佝偻病。
实施例2、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调节免疫和炎症因子表达的研究
1实验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雄性SD大鼠,180-220g。
1.2实验药物:美沙拉嗪(200mg/mL);凸腹真杆菌菌液(107CFU/mL);两形真杆菌菌液(107CFU/mL);二联活菌菌液(107CFU/mL);双歧杆菌菌液(107CFU/mL)。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1.3实验试剂:弗氏完全佐剂(sigma),MTT(sigma);伴刀豆素球蛋白(ConA)(Sigma);脂多糖(LPS)(Sigma);MTT(Sigma),购自北京舒伯伟化工仪器有 限责任公司;1640培养液(Gibco);牛结肠粘膜蛋白冻干粉(自制);IL-8ELISA试剂盒(BD);TNF-αELISA试剂盒(Ebioscience);大鼠IgG参考血清;兔抗大鼠IgG抗血清,外购。
2实验方法
2.1牛结肠粘膜蛋白冻干粉的制备取新生小牛结肠,刮取牛结肠粘膜,反复冻溶法获取牛结肠粘膜蛋白,纯化浓缩,真空冻干后于4℃保存备用。
2.2免疫紊乱性疾病模型的建立取牛结肠粘膜蛋白与完全弗氏佐剂(1∶1)制成完全抗原,选用体重在200±20g的SD大鼠,造模大鼠首次每只足跖内注射抗原4mg,于第10、17、24、31天分别于足跖、背部、腹股沟、腹腔内注射抗原6mg,最后1次注射不加佐剂,至血清抗结肠抗体达到一定效价。第35天模型组大鼠用异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并分别进行下列处理(处理前禁食24h),先用2%的甲醛溶液1.5mL灌肠,留置1h,用生理盐水洗净后排去。再用抗原液(4mg/mL,不加佐剂)2mL灌肠,留置2h,然后洗净排去。3d后,随机抽取2只模型组大鼠处死,取其结肠标本(***向上10厘米),病理检查确认有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溃疡形成等一系列炎症性肠病的病理变化。
2.3动物分组及治疗设正常对照组(10只)。造模成功后,将造模大鼠随机分组,1)模型对照组(10只),给予生理盐水灌胃;2)阳性药(美沙拉嗪,200mg/mL)治疗组(10只);3)凸腹真杆菌(107CFU/mL)治疗组(10只);4)两形真杆菌(107CFU/mL)治疗组(10只);5)二联活菌(107CFU/mL)治疗组(10只);6)双歧杆菌(107CFU/mL)治疗组(10只)。每次1mL/100g·体重,1次/天,灌胃,连续给生理盐水或治疗药21天。期间每周称一次体重,并持续观察动物一般情况及粪便性状。
2.4指标测定给生理盐水或药物至第21天后,断头处死动物,测定模型对照组和5个治疗组结肠湿重指数、粘膜溃疡指数、粘膜损伤指数、肠系膜淋巴细胞转化率、IL-8、TNF-α和IgG等指标。
2.4.1结肠湿重指数结肠湿重指数=结肠湿重(g)/100g.体重。
2.4.2粘膜溃疡指数将新鲜结肠肠管纵行切开,清除肠内容物,将结肠中上段及结肠下段两部分分别编号,固定在硬纸板上,新鲜标本拍照后,在10%的甲醛液中固定,用卡尺测量结肠粘膜上细条索状或线形出血性病变,以全部病变总长度加以测量。溃疡指数的计算:病灶长度小于1mm为1分,1-2mm为两分,2-3mm为3分,3-4mm为4分,如病灶长度大于4mm,将其分为若干段,每段按上法计分,当病灶宽度大于2mm时,其得分加倍。一只动物全结肠各病灶得分的总和为其溃疡指数。
2.4.3肠系膜淋巴细胞转化率  无菌环境下取大鼠肠系膜淋巴细胞,过200目细胞筛,无菌PBS洗涤两次,1000rpm,5min。用完全1640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5×105个/mL,每孔100μl,接种于96孔圆底细胞板中,同时加ConA(终浓度为3μg/mL)或LPS(终浓度为5μg/mL),100μl/孔。另设定空白对照孔(未加诱导剂),37℃、5%CO2孵育72h,培养结束前4h,加MTT(5mg/ml)20μl,培养结束后,测定540nm处测定OD值,计算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刺激组OD值/未刺激组OD值药物。
2.4.4IL-8、TNF-α和IgG断头处死大鼠,取血,4℃静置过夜,3000rpm,20min离心,取上清,分装,放于-20℃待测。使用ELISA试剂盒,按照说明书,测定大鼠血清中大鼠IL-8及TNF-α的含量。使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清中IgG的含量。
2.5统计学处理  各组间的数据差异的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用t-student’t检验,差异显著性界限为p<0.05。
3实验结果
3.1粪便性状、结肠湿重指数
模型对照组大鼠在造型期间排白色粘液性稀便。治疗组大鼠在治疗前也排白色粘液性稀便,治疗21天后均排正常便。
美沙拉嗪治疗组、凸腹真杆菌治疗组、两形真杆菌治疗组、二联活菌治疗组治疗21天后结肠湿重指数与模型对照组和双歧杆菌治疗组比较呈显著性降低(P<0.05),但美沙拉嗪治疗组、凸腹真杆菌治疗组、两形真杆菌治疗组、二联活菌治疗组大鼠治疗后结肠湿重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表3。
表3免疫紊乱性模型大鼠结肠湿重指数变化情况 
3.2粘膜溃疡指数(积分)
美沙拉嗪治疗组、凸腹真杆菌治疗组、两形真杆菌治疗组、二联活菌治疗 组治疗21天后粘膜溃疡指数与模型对照组和双歧杆菌治疗组比较呈显著性减小(P<0.05),但美沙拉嗪治疗组、凸腹真杆菌治疗组、两形真杆菌治疗组、二联活菌治疗组大鼠治疗后粘膜溃疡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表4。
表4免疫紊乱性模型大鼠肠粘膜溃疡指数变化情况 
3.3肠系膜淋巴细胞转化率
建立免疫紊乱模型成功后,B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美沙拉嗪治疗组、凸腹真杆菌治疗组、两形真杆菌治疗组、二联活菌治疗组治疗21天后与模型对照组和双歧杆菌治疗组比较B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降低及T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升高(P<0.05),但凸腹真杆菌治疗组、两形真杆菌治疗组、二联活菌治疗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5。
表5免疫紊乱性模型大鼠肠系膜淋巴细胞转化率变化情况 
3.4血清IL-8和TNF-α含量
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中的IL-8和TNF-α含量比正常对照组的显著升高(P <0.05),美沙拉嗪治疗组、凸腹真杆菌治疗组、两形真杆菌治疗组、二联活菌治疗组治疗21天后血清IL-8和TNF-α含量与模型对照组和双歧杆菌治疗组比较呈显著性降低(P<0.05),但凸腹真杆菌治疗组、两形真杆菌治疗组、二联活菌治疗组大鼠治疗后血清IL-8含量和TNF-α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6。
表6免疫紊乱性模型大鼠血清IL-8和TNF-α含量变化情况 
3.5血清IgG含量
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中的IgG含量比正常对照组的显著升高(P<0.05),美沙拉嗪治疗组、凸腹真杆菌治疗组、两形真杆菌治疗组、二联活菌治疗组治疗21天后IgG含量与模型对照组和双歧杆菌治疗组比较呈显著性降低(P<0.05),但凸腹真杆菌治疗组、两形真杆菌治疗组、二联活菌治疗组大鼠治疗后血清IL-8和TNF-α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7。
表7免疫紊乱性模型大鼠血清IgG含量变化情况 
4结论
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紊乱及其炎症因子升高会引起各种疾病,使肠道敏感性增强、耐受力下降引起肠易激综合征、冷凉泻、喝酒泻;会使肠粘膜损伤, 引起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会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血液中炎症因子升高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脑血栓、脑栓塞、脑缺血、心肌梗塞、冠心病、脑梗死、脑出血、心绞痛、心肌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8(IL-8)、白介素1β(IL-1β)等炎症性细胞因子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中的TNF-α、IL-8、IL-1β等炎症性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会引发***反应性疾病,包括***反应性皮肤病,进一步包括湿疹。本研究表明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由于能够分泌丁酸,通过调节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调节免疫平衡、消除免疫异常及抑制TNF-α、IL-8等炎症因子过度表达,有效治疗上述各种免疫紊乱及其炎症因子升高引起的疾病,且效果好于双歧杆菌等非产丁酸益生菌。
实施例3、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促进肠道发育成熟的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择喂养不耐受小儿100例,诊断标准:临床出现呕吐、腹胀、胃潴留等胃肠动力障碍表现,喂奶前从胃管内抽出残留奶汁。所有患儿均排除胃肠道先天畸形、机械性肠梗阻、无脑肝肾功能不全及心肌损害。男60例,女4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100例小儿分为五组,A组(凸腹真杆菌治疗组)、B组(两形真杆菌治疗组)、C组(二联活菌治疗组)、D组(双歧杆菌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患儿,五组患儿胎龄、性别、体重、病情轻重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护理,输液泵补液,治疗原发病及胃肠外营养支持等常规综合治疗。
A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凸腹真杆菌活菌散剂(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500mg/袋,含凸腹真杆菌为1.0×107CFU/g)口服,1包/次,3次/天,喂奶后口服或鼻饲,疗程7天以上;
B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两形真杆菌活菌散剂(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500mg/袋,含两形真杆菌为1.0×107CFU/g)口服,1包/次,3次/天,喂奶后口服或鼻饲,疗程7天以上;
C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二联活菌散剂(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500mg/袋,含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活菌总数为1.0×107CFU/g)口服,1包/次,3次/天,喂奶后口服或鼻饲,疗程7天以上;
D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双歧杆菌活菌散剂(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500mg/袋,含双歧杆菌为1.0×107CFU/g)口服,1包/次,3次/ 天,喂奶后口服或鼻饲,疗程7天以上;
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疗程7天以上。
1.3观察指标观察五组腹胀、呕吐、胃潴留和肠鸣音等症状变化,生理性体重下降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奶量增加情况及记录停用静脉营养达到完全胃肠道营养的时间,有无黄疸并发症及黄疸持续时间,及有无不良反应。
1.4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治疗3~5天腹胀、呕吐症状消失,肠鸣音正常,鼻饲奶每隔2~3小时1次,能耐受,无胃内容物储留;好转:治疗5~7天腹胀、呕吐症状减轻,肠鸣音弱,鼻饲奶每隔2~3小时1次,胃内容物潴留<1/3;无效:治疗7天腹胀、呕吐症状无好转,肠鸣音弱,鼻饲奶每隔2~3小时1次,胃内容物储留>1/3。显效和好转合计为有效。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均以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六组疗效比较A组显效15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100%;B组显效16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100%;C组显效14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100%;D显效10例,好转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0%;对照组显效5例,好转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45%。经统计学检验,A组、B组、C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D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B组、C组之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观察指标比较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到完全胃肠道营养时间,呕吐和腹胀消失时间,黄疸持续时间,A组、B组、C组与D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8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3结论
本研究表明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由于能够分泌丁酸,提供肠粘膜细胞能量,促进肠粘膜增殖及肠道发育成熟,治疗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并有效治疗呕吐、腹胀。同时,分泌丁酸,降低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竞争性地阻止结合胆红素分解为非结合胆红素,减少肝肠循环;通过产生丁酸,促进肠蠕动,促进排便,增加胆红素的排出;丁酸能促进肠道内结合胆酸分解为游离胆酸,减少结合胆酸在肠壁的重吸收,有利于消除胆汁淤积,因此缩短黄疸持续时间,有效预防和治疗黄疸。同时,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分泌丁酸,促进肠道发育成熟,明显缩短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和达到完全胃肠道营养时间,表明能促进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具有营养保健作用。且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的上述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双歧杆菌等非产丁酸菌。
实施例4、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对肠癌的预防作用研究
1实验方法
选体重为18-20g的雌性昆明种小鼠100只,随机分为凸腹真杆菌治疗组、两形真杆菌治疗组、二联活菌治疗组、双歧杆菌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时间为20周。
致癌剂为1,2-二甲肼(symmetrical 1,1-dimethylhydrazine,DMH),为白色粉状结晶,每次临注射前以无菌生理盐水配成0.4%溶液,并用NaHCO3将其pH调至6.5。每周给小鼠腹腔注射DMH 20mg/kg(即0.4%DMH溶液0.05ml/10g)一次,连续20周。于腹腔注射DMH 1周后,饮水中添加右旋葡聚糖苷钠(DSS),浓度为20g/L,连续饮用7天。
腹腔注射DMH的同时,凸腹真杆菌菌液(107CFU/mL),两形真杆菌菌液(107CFU/mL),二联活菌菌液(107CFU/mL),双歧杆菌菌液(107CFU/mL),0.5mL/次,1次/天,连续20周。
对照组,腹腔注射DMH的同时,生理盐水灌胃,0.5mL/次,1次/天,连续20周。
2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的第20周后,用***将小鼠麻醉致死后,打开腹腔,观察肠道变化。结果表明对照组20只小鼠,大肠肠壁出现小结节,肠道皱褶减少或消失,肠道质地坚硬,100%生成了肠癌;双歧杆菌治疗组有14只小鼠大肠肠壁出现小结节,肠道皱褶减少或消失,肠道质地坚硬,70%生成了肠癌;凸腹真杆菌治疗组、两形真杆菌治疗组、二联活菌治疗组均有9只小鼠大肠肠壁出现小结节,肠道皱褶减少或消失,肠道质地坚硬,45%生成了肠癌,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双歧杆菌治疗组。
3结论
本实验表明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由于能够分泌丁酸,丁酸是一种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主要通过改变组蛋白的乙酰化程度来改变染色质结构,调控P21等多种基因的表达,终止肠癌细胞生长,诱导肠癌细胞成熟分化,诱导肠癌细胞凋亡,能有效预防癌变、防止肠癌复发和扩散转移,能明显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的癌变,预防率达到了55%,因此可以制成相关剂型,用于预防肠癌,尤其用于预防结或直肠息肉、血吸虫病、细菌性痢疾、阿米巴、克罗恩病及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慢性疾病发生癌变,维护人类肠道健康。大部分肠癌患者都死于手术后的复发和转移,因此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也可以用于肠癌手术后预防复发和转移,同时手术后服用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可以抑制有害菌、抗炎预防感染,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实施例5、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治疗肠癌的实验研究
1实验方法
BALB/c小鼠100只,取动物皮下传代的小鼠结肠癌C26瘤组织,以生理盐水按1∶3的比例稀释成悬液,按0.2ml/只接种于小鼠腋窝皮下,然后将小鼠随机分为凸腹真杆菌治疗组、两形真杆菌治疗组、二联活菌治疗组、双歧杆菌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20只)。
凸腹真杆菌治疗组、两形真杆菌治疗组、二联活菌治疗组、双歧杆菌治疗组分别在接种72小时、144小时后于瘤组织内注射菌液(107CFU/mL)0.1mL/只。对照组分别在接种72小时、144小时后于瘤组织内注射生理盐水0.1mL/只。实验第12天测量各组动物的肿瘤体积,观察抑瘤率。
2实验结果
凸腹真杆菌治疗组、两形真杆菌治疗组、二联活菌治疗组瘤重与模型对照组和双歧杆菌治疗组比较显著性降低(P<0.05),但凸腹真杆菌治疗组、两形真杆菌治疗组、二联活菌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9。
表9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的抗癌作用研究
3结论
本实验表明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由于能够分泌丁酸,具有显著的抗癌作用,目前研究表明丁酸是一种抗癌剂。因此,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可以单独或组合治疗或辅助治疗肠癌及其他癌症。
实施例6、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对实验性腹泻小鼠的止泻作用研究
1材料与方法 
BALB/C小鼠,雄性,体重(20±1)g,标准2级。凸腹真杆菌菌液(107CFU/mL);两形真杆菌菌液(107CFU/mL);二联活菌菌液(107CFU/mL);双歧杆菌菌液(107CFU/mL)。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将小鼠随机分为凸腹真杆菌治疗组、两形真杆菌治疗组、二联活菌治疗组和双歧杆菌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单笼饲养。造型前1天动物禁食给水,随后用氨苄青霉素钠(加生理盐水配制)0.15g灌胃,0.5mL/只,2次/天, 引起小鼠腹泻,排水样或糊状便。将小鼠分别用菌液灌胃,0.5mL/次,2次/天,空白对照组给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3天。造型前和治疗后取新鲜大便作粪便菌群分析。
2结果
2.1止泻作用
凸腹真杆菌治疗组、两形真杆菌治疗组、二联活菌治疗组的止泻作用显著好于模型对照组和双歧杆菌治疗组(P<0.05),但凸腹真杆菌治疗组、两形真杆菌治疗组、二联活菌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0。
表10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的止泻作用研究
2.2肠道菌群分析 
结果表明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对肠道有益菌具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P<0.05),能快速恢复肠道菌群平衡,见表11。
表11肠道菌群分析(Log10CFU·g-1,n=10)
3结论
本实验表明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对腹泻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效果好于双歧杆菌(P<0.05)。且能促进肠道有益菌增殖,快速恢复肠道菌群平衡,证明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伪膜性肠炎、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肿瘤放化疗辅助治疗、便秘、便臭等肠道菌群失调性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同时揭示对冷凉泻、喝酒泻和肠易激综合征也有显著治疗作用。
实施例7、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对实验性便秘小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1材料与方法 
BALB/C小鼠,雄性,体重(20±1)g,标准2级。凸腹真杆菌菌液(107CFU/mL);两形真杆菌菌液(107CFU/mL);二联活菌菌液(107CFU/mL)。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将小鼠随机分为凸腹真杆菌治疗组、两形真杆菌治疗组、二联活菌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单笼饲养。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造型前1天动物禁食给水,随后口服给予50mg/Kg复方地芬诺酯片诱发便秘。将小鼠分别用菌液灌胃,0.5mL/次,2次/天,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给等体积生理盐水,2次/天,连续3天。
2结果
凸腹真杆菌治疗组、两形真杆菌治疗组、二联活菌治疗组对便秘的治疗作用显著好于模型对照组(P<0.05),但凸腹真杆菌治疗组、两形真杆菌治疗组、二联活菌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2。
表12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对便秘的治疗作用研究
3结论
由于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进入肠道能够分泌大量丁酸,促进肠道蠕动,并能快速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微环境,恢复肠道正常功能,因此有效治疗便秘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实施例8、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对便臭和便臭中毒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1方法
用HP-6890气相色谱仪,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测定15例志愿者粪便中的吲哚及粪臭素含量。即取新鲜粪便0.5g精确称重后,置50mL三角瓶中,加乙醇20mL超声提取20分钟,滤过,加入内标液(0.1%p-Isopropylphenol)3mL,定容至25mL量瓶中,测定时,取4μl溶液注入色谱柱(HP-INNO WAX玻璃毛细管柱,30m×0.53mm、填充17%Silicone SE-30)进行分析。测定条件是,柱温度:200 ℃;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260℃,载气流量N290mL/min;H2流量:58mL/min;空气流量:60mL/min。
15例志愿者,男5,女10,年龄25-55岁,随机分为凸腹真杆菌治疗组(口服凸腹真杆菌活菌散剂,500mg/袋,含凸腹真杆菌为1.0×107CFU/g)、两形真杆菌治疗组(口服两形真杆菌活菌散剂,500mg/袋,含两形真杆菌为1.0×107CFU/g)、二联活菌治疗组(口服凸腹真杆菌两形真杆菌二联活菌散剂,500mg/袋,含总活菌数为1.0×107CFU/g),在相同正常饮食情况下,饭后分别服用各制剂,每次3袋,一天3次,连用14天。服药前后,采粪便测定吲哚和粪臭素的含量,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给药后人体粪便中的吲哚和粪臭素的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见表13。
表13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消除便臭的作用研究
3结论
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能明显降低吲哚和粪臭素等肠道毒素含量,有效消除便臭及便臭中毒综合征,养颜美容,并能减轻肝脏负担,可作为肝胆疾病的辅助治疗药物。
实施例9、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提高免疫力研究
1材料与方法 
BALB/C小鼠,雄性,体重(20±1)g,标准2级。凸腹真杆菌菌液(107CFU/mL);两形真杆菌菌液(107CFU/mL);二联活菌菌液(107CFU/mL);左旋咪唑(50mg/Kg)。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将小鼠随机分为凸腹真杆菌治疗组、两形真杆菌治疗组、二联活菌治疗组、左旋咪唑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单笼饲养。除正常对照组外,采用皮下注射25mg/Kg氢化可的松造模。将小鼠分别用菌液灌胃,0.5mL/次,2次/天,左旋咪唑治疗组,50mg/Kg,2次/天,模型对照组和正常 对照组给等体积生理盐水,2次/天,连续21天。末次给药后,印度墨汁法检测鼠血的碳粒廓清指数(K值)和吞噬指数(α值),同时考察鼠胸腺指数(g/10g.B.W)的变化。
2结果
凸腹真杆菌治疗组、两形真杆菌治疗组、二联活菌治疗组和左旋咪唑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免疫力(P<0.05),但凸腹真杆菌治疗组、两形真杆菌治疗组、二联活菌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4。
表14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3结论
本实验表明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能显著提高免疫力,因此肿瘤患者可以应用凸腹真杆菌或两形真杆菌提高免疫力,尤其放化疗免疫力降低时,作为辅助治疗药物;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能够修复肠粘膜,快速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并能提高免疫力抗病毒,因此能有效治疗病毒性腹泻;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通过提高免疫力,对口腔溃疡、鹅口疮、手足口病和反复呼吸道感染也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并可作为肝胆疾病的辅助治疗药物。
实施例10、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对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作用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观察对象  选择2006~2008年就诊的按1999年提出的罗马II诊断标准诊断明确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随机分入口服凸腹真杆菌活菌散剂治疗组、口服两形真杆菌活菌散剂治疗组、口服二联活菌散剂治疗组。
1.2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
1.3安全性评价 
治疗中认真观察可能与治疗药有关的不良反应,记录发生时间、症状及持续时间、处理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AS统计分析软件,数据分别用百分率或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的差异显著性测验,用χ2检验和精确概率法,或t检验,差异的显著性水平为P<0.05。
2结果
各组均30例患者,详细疗效观察结果如下:
2.1口服凸腹真杆菌活菌散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结果
2.1.1临床资料  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36.8岁,平均病程21.9月。IBS分型,腹泻为主型13例,便秘为主型14例,腹泻便秘交替型3例。
2.1.2给药方法  口服凸腹真杆菌活菌散剂,500mg/袋(含凸腹真杆菌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g)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袋/次,2次/天,疗程60天。
2.1.3疗效观察结果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比较  30例IBS患者的腹泻和便秘等症状,治疗后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见表15。
表15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比较
※用卡方检验或精确概率法
2.2口服两形真杆菌活菌散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结果
2.2.1临床资料  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0.2岁,平均病程19.5月。IBS分型,腹泻为主型20例,便秘为主型6例,腹泻便秘交替型4例。
2.2.2给药方法  口服两形真杆菌活菌散剂,500mg/袋(含两形真杆菌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g),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袋/次,2次/天,疗程60天。
2.2.3疗效观察结果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比较,30例IBS患者的腹泻和便秘等症状,治疗后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见表16。
表16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比较
※用卡方检验或精确概率法
2.3口服二联活菌散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结果
2.3.1临床资料  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5.6岁,平均病程26.2月。IBS分型,腹泻为主型16例,便秘为主型9例,腹泻便秘交替型5例。
2.3.2给药方法  口服二联活菌散剂,500mg/袋,(含总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g),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袋/次,2次/天,疗程60天。
2.3.3疗效观察结果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比较,30例IBS患者的腹泻和便秘等症状,治疗后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见表17。
表17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比较
※用卡方检验或精确概率法
3结论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包括腹痛、腹部不适、排便***衡,抑制炎症因子过度表达,增强肠道耐受力,降低敏感性,恢复肠道正常功能,有效治疗IBS、冷凉泻和喝酒泻。
实施例11、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对口腔溃疡的治疗作用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资料经常复发的口腔溃疡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35岁。溃疡复发史2~13年,每例患者平均每年复发6次以上。口腔溃疡发作时,随机分入口服凸腹真杆菌活菌散剂治疗组、口服两形真杆菌活菌散剂治疗组、口服二联活菌散剂治疗组,每组5例口腔溃疡患者,观察治疗口腔溃疡和预防口腔溃疡复发的疗效。
1.2给药方法
口服凸腹真杆菌活菌散剂,500mg/袋(含凸腹真杆菌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g),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袋/次,2次/天。
口服两形真杆菌活菌散剂,500mg/袋(含两形真杆菌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g),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袋/次,2次/天。
口服二联活菌散剂,500mg/袋(含总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g),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袋/次,2次/天。
以上疗程均为2周。
1.3观察方法设自身对照,观察治疗前后溃疡面积、疼痛程度和服用2周口腔溃疡的复发时间。
1.4治疗口腔溃疡疗效评定标准(周平秀,孟祥勇.联合用药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临床观察.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8:81-82)
显效:3天内溃疡愈合或明显缩小,疼痛消失;
有效:5天内溃疡愈合或明显缩小及疼痛消失;
无效:溃疡愈合或明显缩小均在7天后。
1.5预防口腔复发评定标准
显效:口腔溃疡发作,服用2周药物后,3个月内未复发。
有效:口腔溃疡发作,服用2周药物后,2个月内未复发。
无效:口腔溃疡发作,服用2周药物后,2个月内复发。 
2结果
2.1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均在5天内溃疡愈合、疼痛消失,三组治疗口腔溃疡有效率均为100%。
2.2预防口腔溃疡复发效果所有患者服药2周后,随访3个月,口腔溃疡均未复发,三组预防口腔溃疡复发有效率均达到了100%。且未发现任何副作用。
3结论
口腔溃疡是最常见的口腔粘膜疾病之一。有人偶尔发生,有人频繁发作,还有人从口腔溃疡开始,最终发展到***综合症并导致了口腔肿瘤,专家们在临床中发现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患者患口腔鳞癌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对口腔溃疡的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基本上都是对症治疗,目的主要是减轻疼痛,很难完全控制复发,传统医学认为要想完全避免其复发,可能性不大,而本发明的药物用途通过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增强粘膜免疫功能,使治疗和控制口腔溃疡复发成为现实。并通过口服治疗口腔溃疡,解决了大部分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是局部用药,用药不方便的难题,且没有任何副作用。
实施例12、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治疗克罗恩病疗效观察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资料经临床、结肠镜、组织学或X线钡餐等检查诊断为克罗恩病患者,共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35岁,均具有腹痛、腹泻等症状。随机分入口服凸腹真杆菌活菌散剂治疗组、口服两形真杆菌活菌散剂治疗组、口服二联活菌散剂治疗组,每组5例患者。
1.2给药方法
口服凸腹真杆菌活菌散剂,500mg/袋(含凸腹真杆菌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g),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袋/次,3~4次/天。
口服两形真杆菌活菌散剂,500mg/袋(含两形真杆菌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g),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袋/次,3~4次/天。
口服二联活菌散剂,500mg/袋(含总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g),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袋/次,3~4次/天。
以上疗程均为6~8周。
1.3观察方法设自身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和炎症的改善情况。
1.4治疗克罗恩病疗效评定标准(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修订的对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规范的建议)
临床缓解: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X线或结肠镜检查发现炎症趋于稳定;
有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X线或结肠镜检查发现炎症减轻;
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X线、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无改善。
2结果
治疗后,15例患者临床症状和炎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凸腹真杆菌组有4例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消失,达到了临床缓解;1例腹痛、腹泻、炎症减轻,治疗有效,总有效率100%。两形真杆菌组有3例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消失,达到了临床缓解;2例腹痛、腹泻、炎症减轻,治疗有效,总有效率100%。二联活菌组有3例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消失,达到了临床缓解;2例腹痛、腹泻、炎症减轻,治疗有效,总有效率100%。三组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结论
克罗恩病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属于过度免疫反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因子过度表达,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由于能够分泌免疫调节剂丁酸,调节免疫恢复正常,抑制炎症因子过度表达,并能修复肠粘膜,对克罗恩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且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实施例13、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资料经临床、结肠镜、组织学或X线钡餐等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30例,男18例,女12例,27~65岁,平均年龄46.4岁。病程最短的6个月,最长15年,平均4年。随机分入口服凸腹真杆菌活菌散剂治疗组、口服两形真杆菌活菌散剂治疗组、口服二联活菌散剂治疗组,每组10例患者。
1.2给药方法
口服凸腹真杆菌活菌散剂,500mg/袋(含凸腹真杆菌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g),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袋/次,3~4次/天。
口服两形真杆菌活菌散剂,500mg/袋(含两形真杆菌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g),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袋/次,3~4次/天。
口服二联活菌散剂,500mg/袋(含总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g),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袋/次,3~4次/天。
以上疗程均为8周。
1.3观察方法设自身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腹痛、腹泻、粘液便、血便等临床症状和肠粘膜的改善情况。
1.4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评定标准(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修订的对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规范的建议)
完全缓解: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发现粘膜大致正常;
有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发现粘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
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无改善。
2结果
治疗后,30例患者临床症状和炎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凸腹真杆菌组有6例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消失,达到了完全缓解;4例腹痛、腹泻、炎症减轻,治疗有效,总有效率100%。两形真杆菌组有5例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消失,达到了完全缓解;5例腹痛、腹泻、炎症减轻,治疗有效,总有效率100%。二联活菌组有7例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消失,达到了完全缓解;3例腹痛、腹泻、炎症减轻,治疗有效,总有效率100%。三组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3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3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病变主要局限于肠粘膜,属于过度免疫反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因子过度表达,使肠粘膜出现溃疡,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由于能够分泌免疫调节剂丁酸,调节免疫恢复正常,抑制炎症因子过度表达,并能修复肠粘膜,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且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实施例14、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经临床明确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共15例,平均年龄36岁,病史在2年~10年。临床症状为:关节肿胀、疼痛、晨僵或有关节摩擦音。随机分入口服凸腹真杆菌活菌散剂治疗组、口服两形真杆菌活菌散剂治疗组、口服二联活菌散剂治疗组,每组5例患者。
1.2给药方法
口服凸腹真杆菌活菌散剂,500mg/袋(含凸腹真杆菌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g),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袋/次,2次/天。
口服两形真杆菌活菌散剂,500mg/袋(含两形真杆菌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g),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袋/次,2次/天。
口服二联活菌散剂,500mg/袋(含总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g),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袋/次,2次/天。
以上疗程均为12~24周。
1.3观察方法设自身对照,观察治疗前后关节肿胀、疼痛、晨僵或关节摩擦音 的改善情况。
1.4疗效评定标准(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标准》)。
痊愈:关节疼痛肿胀消失、晨僵消除;
好转:关节疼痛肿胀消失,偶有痛感,晨起稍有僵硬;
无效: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同治疗前。
2结果
用口服凸腹真杆菌活菌散剂治疗5例中,痊愈2例,好转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且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用口服两形真杆菌活菌散剂治疗5例中,痊愈1例,好转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且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用二联活菌散剂治疗5例中,痊愈4例,好转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且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3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很多,但均存在各种副作用制约临床的应用,有的副作用甚至可以导致死亡,尤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需要长时间服药,病人很难耐受副作用。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通过调节免疫和炎症因子表达、预防感染等多个方面发挥作用,疗效显著,且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病人可以长时间服用,并且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除可以制成药品外,还可以制成保健品或饮品应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实施例15、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经临床明确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共15例,平均年龄37岁,病史在1年~13年。临床症状为:腰脊疼痛,遇寒加重,脊柱僵硬,俯仰不利,或有双髋部痛,双腿活动受限,畏寒肢冷,乏力多汗。随机分入口服凸腹真杆菌活菌散剂治疗组、口服两形真杆菌活菌散剂治疗组、口服二联活菌散剂治疗组,每组5例患者。
1.2给药方法
口服凸腹真杆菌活菌散剂,500mg/袋(含凸腹真杆菌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g),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袋/次,2次/天。
口服两形真杆菌活菌散剂,500mg/袋(含两形真杆菌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g),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袋/次,2次/天。
口服二联活菌散剂,500mg/袋(含总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g),由青岛 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袋/次,2次/天。
以上疗程均为12~24周。
1.3观察方法设自身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腰脊疼痛、双髋部痛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1.4疗效评定标准根据全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1987年8月讨论修订的疗效标准制定。
显著好转:经治疗后受累部位疼痛消失,活动功能改善或恢复正常,血沉恢复正常,X线示骨质病变有改善或无发展,恢复日常劳动;
好转:受累部位疼痛减轻,活动范围增大,血沉降低;
无效:经治疗3个疗程(90天)以上,受累部位症状无改善。
2结果
用口服凸腹真杆菌活菌散剂治疗5例中,显著好转3例,好转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且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用口服两形真杆菌活菌散剂治疗5例中,显著好转3例,好转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且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用口服二联活菌散剂治疗5例中,显著好转1例,好转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且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3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病程长、病情重,需要长时间吃药,尚无根治的办法,目前治疗主要缓解症状,保持良好姿势和减缓病情进展。目前治疗药物虽很多,但均存在各种副作用制约临床的应用,有的副作用甚至可以导致死亡,因此目前疗效好和没有副作用的药物是临床最需要的。目前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遗传因素和肠道因素相互作用所致,是肠道感染和肠粘膜通透性增加等因素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引起免疫异常诱发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和使病情进展。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一方面,调节免疫恢复正常和下调炎症因子表达,缓解症状;另一方面,分泌丁酸修复肠粘膜,改变肠粘膜通透性,恢复肠道健康,消除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和病情进展的诱发因素。疗效显著,且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病人可以长时间服用,并且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除可以制成药品外,还可以制成保健品或饮品应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实施例16、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治疗与预防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按手足口病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手足口病的30例患者,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1.6周岁,最大3周岁。病例均发热,37.5~40℃。手 足口均有米粒至绿豆大小的圆形、椭圆形的疱疹。随机分入口服凸腹真杆菌活菌散剂治疗组、口服两形真杆菌活菌散剂治疗组、口服二联活菌散剂治疗组,每组10例患者,观察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对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
1.2给药方法
口服凸腹真杆菌活菌散剂,500mg/袋(含凸腹真杆菌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g),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袋/次,3次/天。
口服两形真杆菌活菌散剂,500mg/袋(含两形真杆菌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g),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袋/次,3次/天。
口服二联活菌散剂,500mg/袋(含总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g),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袋/次,3次/天。
以上疗程均为7天。
1.3观察方法设自身对照,观察治疗前后体温、皮疹和饮食情况。
1.4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评定标准(刘素琴.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4):1731-1732)
显效:体温正常,皮疹基本消退,饮食正常;
好转:体温下降,皮疹部分消失,能少量进食;
无效:体温、皮疹或饮食无改善。
显效及好转为有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
2结果
2.1治疗效果
凸腹真杆菌组,显效6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100%。
两形真杆菌组,显效5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100%。
二联活菌组,显效7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100%。
各组间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不良反应临床观察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3结论
由于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婴幼儿,这与婴幼儿肠粘膜未发育成熟,通透性高,肠道菌群屏障也不完善和免疫力低等有关,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进入肠道能分泌大量丁酸,修复肠粘膜,促进肠粘膜发育成熟,同时建立完善的肠道菌群屏障和提高机体、粘膜免疫,在治疗和预防感染手足口病方面疗效显著,本次选择病例都是婴幼儿,但可以预见到治疗3周岁以上的儿童或成人手足口病同样有效,所需要的剂量是临床医生根据病情和年龄能很容易掌握的。同时,根据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可以很容易预见到手足 口病暴发流行时,口服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制剂可以预防感染手足口病,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实施例17、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治疗伪膜性肠炎疗效观察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按伪膜性肠炎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伪膜性肠炎的15例患者,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38周岁。随机分入口服凸腹真杆菌活菌散剂治疗组、口服两形真杆菌活菌散剂治疗组、口服二联活菌散剂治疗组,每组5例患者,观察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对伪膜性肠炎的治疗效果。
1.2给药方法
口服凸腹真杆菌活菌散剂,500mg/袋(含凸腹真杆菌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g),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袋/次,3次/天。
口服两形真杆菌活菌散剂,500mg/袋(含两形真杆菌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g),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袋/次,3次/天。
口服二联活菌散剂,500mg/袋(含总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g),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袋/次,3次/天。
以上疗程15天。
1.3观察方法设自身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腹泻、肠粘膜修复、病菌消失情况。
2结果
2.1经15天治疗后,15例患者全部治愈,症状消失,便检艰难梭菌转阴,肠镜检查粘膜病灶消失。
2.2不良反应临床观察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3结论
伪膜性肠炎是由于大量使用抗菌药后,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合并艰难梭菌感染后导致肠粘膜损伤,引起伪膜。本发明所述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由于能够分泌大量丁酸,修复受损肠粘膜,及抑制有害菌,促进有益菌生长,快速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并能提高免疫力,因此对伪膜性肠炎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实施例18、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对鹅口疮治疗作用疗效观察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按鹅口疮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鹅口疮的40例患者,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龄1.5周岁。随机分入口服凸腹真杆菌活菌散剂治疗组、口服两形真杆菌活菌散剂治疗组、口服二联活菌散剂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患者,观察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对鹅口疮的治疗效果。
1.2给药方法
口服凸腹真杆菌活菌散剂,500mg/袋(含凸腹真杆菌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g),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袋/次,3次/天。
口服两形真杆菌活菌散剂,500mg/袋(含两形真杆菌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g),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袋/次,3次/天。
口服二联活菌散剂,500mg/袋(含总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g),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袋/次,3次/天。
对照组予局部涂抹10~20万U/mL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液,2次/天。
以上疗程均为15天。
1.3疗效判定:症状消失,口腔白膜消失,粘膜恢复正常。
2结果  各个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8。
表18鹅口疮疗效比较
3结论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所致的口腔粘膜炎症。白色念珠菌可在健康人消化道寄生,当腹泻、使用广谱抗生索或激素、营养不良和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使正常菌群失调而发病,本发明所述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由于能够提高免疫力、恢复菌群平衡、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和抗炎,对鹅口疮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实施例19、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对湿疹的治疗作用疗效观察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按湿疹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湿疹的40例患者,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1.5周岁。随机分入口服凸腹真杆菌活菌散剂治疗组、口服两形真杆菌活菌散剂治疗组、口服二联活菌散剂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患者,观察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对湿疹的治疗效果。
1.2给药方法
对照组用尿素软膏涂患处,每日3次,10天为一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
口服凸腹真杆菌活菌散剂,500mg/袋,(含凸腹真杆菌活菌数不低于1.0× 107CFU/g),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袋/次,3次/天。
口服两形真杆菌活菌散剂,500mg/袋,(含两形真杆菌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g),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袋/次,3次/天。
口服二联活菌散剂,500mg/袋,(含总活菌数不低于1.0×107CFU/g),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提供。3袋/次,3次/天。
以上疗程均为10天。
1.3疗效判定:显效:用药10天内皮疹治愈;有效:用药10天内皮疹大部分消退;无效:用药10天皮疹未消退或增多。
2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本发明所述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治疗湿疹有效,见表19。
表19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治疗湿疹疗效比较
3结论
湿疹属于***反应性疾病,是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免疫紊乱,导致的皮肤损伤。本发明所述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由于能够分泌丁酸,调节免疫平衡,并能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对***反应性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尤其对***反应性皮肤病,包括湿疹疗效显著。
实施例20、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细胞因子和血脂的调节作用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药品和试剂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180-220g。凸腹真杆菌菌液(107CFU/mL);两形真杆菌菌液(107CFU/mL);二联活菌菌液(107CFU/mL);双歧杆菌菌液(107CFU/mL),由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大鼠TNF-α、IL-1β、IL-10ELISA试剂盒。
1.2大鼠AS模型的建立  大鼠在腹腔注射维生素D3(60万单位/Kg)后,给予高脂饲料(3%胆固醇,0.5%胆酸钠,0.2%丙基硫氧嘧啶,5%的白糖,10%猪油,81.3%基本饲料)喂养8周,可形成典型的AS病变。
1.3分组及给药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双歧杆菌治疗组、凸腹真杆菌治疗组、两形真杆菌治疗组、二联活菌治疗组,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喂饲基础饲料外,其余各组均在腹腔注射维生素D3后给予高脂饲料,同时药物治疗组给予菌液灌胃,每次1mL/100g(体重),1次/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水。8周后,腹腔注射水合氯醛麻醉,取主动脉血进行指标测定。
1.4指标测定
1.4.1TNF-α、IL-1β、IL-10测定按4mL/g组织的比例加入生理盐水,用玻璃匀浆器匀浆,匀浆液3000r/min离心10min后吸取上清,采用ELISA法测定,按试剂盒说明进行。
1.4.2按常规方法测定血清血脂参数,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2结果
2.1TNF-α、IL-1β、IL-1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动脉中TNF-α、IL-1β、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本发明所述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可显著降低动脉中TNF-α、IL-1β水平,显著增加IL-10水平(P<0.01),且效果好于双歧杆菌(P<0.05)见表20。
表20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对AS大鼠TNF-α、IL-1β、IL-10的影响 
2.2血清血脂参数  模型对照组TC、TG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模型对照组HDL-C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本发明所述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TC、TG显著降低(P<0.05),HDL-C显著升高(P<0.05),且效果好于双歧杆菌(P<0.05),见表21。
表21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对AS大鼠TC、TG、HDL-C的影响 
3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而高血脂症又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诱因。AS与其他的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哮喘和炎症性肠疾病相似,伴有炎症免疫反应异常,TNF-α、IL-8、IL-1β等炎症性细胞因子过度表达,加速了AS的发生和发展,进而加速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研究表明高脂血症、高血压、脑血栓、脑栓塞、脑缺血、心肌梗塞、冠心病、脑梗死、脑出血、心绞痛、心肌炎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TNF-α、IL-1β等炎症性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升高。TNF-α作为一个细胞凋亡的胞内信号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促进血浆内皮素(ET-1)的产生而加重血管壁的损伤,并且有促进白介素6(IL-6)分泌的作用,还可控制脂溶酶活性,抑制脂蛋白酶(LPL)活性,抑制斑块局部LPL的产生,从而不利于脂质溶解,而易于沉积在血管壁,促进动脉硬化形成,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TNF-α能诱发心肌炎,减低心功能和通过坏死或凋亡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引起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IL-1β的阳性检测率随着TNF-α检测率的升高也相应升高,TNF-α、IL-1β两种细胞因子通过相互诱导、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高脂血症、高血压、脑血栓、脑栓塞、脑缺血、心肌梗塞、冠心病、脑梗死、脑出血、心绞痛、心肌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IL-10是一种具有强免疫调节作用的抗炎细胞因子,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发挥保护作用。本发明所述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通过分泌丁酸,能使异常的细 胞因子表达恢复正常或得到改善,对阻止炎症性细胞因子对心脑血管及细胞的损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能有效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血脂主要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论是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脂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皆增高,统称为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及微循环障碍的重要因素。临床资料表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随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升高而增加。降血脂可以明显减少冠心病危险是无可置疑的事实,血清胆固醇降低1%,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因此,高脂血症的及早发现和积极治疗对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功能之一是运输内源性胆固醇至肝脏处理,故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在检查中,通过检查HDL-C的含量间接反映HDL的水平。动脉粥样硬化时HDL-C降低,表明HDL降低。本发明所述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通过降低TC、TG和升高HDL达到降低血脂的作用,并能降低TNF-α、IL-1β等炎症性细胞因子过度表达,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及微循环障碍。
本发明在实施过程中所使用的微生物菌种已分别于2008年04年25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共两个下述微生物菌种,但本发明所述的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并不局限于这两种微生物菌株。
(1)分类命名:凸腹真杆菌Eubacterium ventriosum,保存编号2465。
(2)分类命名:两形真杆菌Eubacterium biforme,保存编号2466。
上述两个微生物菌种经该微生物中心检测,检测结果均为存活。

Claims (8)

1.一种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微生态制剂的活性成分为两形真杆菌,所述两形真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246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两形真杆菌指活的生物个体。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有效剂量的两形真杆菌作为活性成份制成药品组合物、保健品、饮品、兽药或饲料添加剂。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态制剂在制备提高免疫力、养颜美容、营养保健、促进消化吸收、促进小儿肠道发育成熟用组合物中的用途。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态制剂在制备治疗腹泻用组合物中的用途。
6.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态制剂在制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冷凉泻、喝酒泻、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伪膜性肠炎、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肠癌、辅助***放化疗引起的肠粘膜损伤性疾病、便秘、便臭、便臭中毒综合征、病毒性腹泻、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口腔溃疡、鹅口疮用组合物中的用途。
7.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态制剂在制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高脂血症、湿疹、手足口病用组合物中的用途。
8.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态制剂在制备预防肠癌用组合物中的用途。
CN201210228563.7A 2008-05-28 2008-05-28 两形真杆菌制剂及其应用 Active CN1029406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28563.7A CN102940652B (zh) 2008-05-28 2008-05-28 两形真杆菌制剂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28563.7A CN102940652B (zh) 2008-05-28 2008-05-28 两形真杆菌制剂及其应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08889XA Division CN101590081A (zh) 2008-05-28 2008-05-28 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制剂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40652A CN102940652A (zh) 2013-02-27
CN102940652B true CN102940652B (zh) 2015-03-25

Family

ID=47723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28563.7A Active CN102940652B (zh) 2008-05-28 2008-05-28 两形真杆菌制剂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4065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89795A1 (en) * 2015-11-23 2017-06-01 4D Pharma Research Limited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bacterial strains
EP3344072A4 (en) * 2015-09-04 2019-08-28 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DETECTING A RISK OF CANCER RECHUT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112091D0 (en) 2011-07-14 2011-08-31 Gt Biolog Ltd Bacterial strains isolated from pigs
GB201117313D0 (en) 2011-10-07 2011-11-16 Gt Biolog Ltd Bacterium for use in medicine
US8906668B2 (en) 2012-11-23 2014-12-09 Seres Health, Inc. Synergistic bacterial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production and use thereof
US11185562B2 (en) 2013-02-04 2021-11-30 Seres Therapeutics,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inhibi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l growth
AU2014232370B2 (en) 2013-03-15 2018-11-01 Seres Therapeutics, Inc. Network-based microbial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GB201306536D0 (en) 2013-04-10 2013-05-22 Gt Biolog Ltd Polypeptide and immune modulation
CN116370507A (zh) 2013-11-25 2023-07-04 赛里斯治疗公司 协同细菌组合物以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
CN113862175A (zh) 2014-12-23 2021-12-31 4D制药研究有限公司 免疫调控
MX2017008449A (es) 2014-12-23 2017-10-12 4D Pharma Res Ltd Polipeptido de pirina y modulacion inmune.
CN114984057A (zh) 2015-06-15 2022-09-02 4D制药研究有限公司 包含细菌菌株的组合物
MA41010B1 (fr) 2015-06-15 2020-01-31 4D Pharma Res Ltd Compositions comprenant des souches bactériennes
CA2988695A1 (en) 2015-06-15 2016-12-22 4D Pharma Research Limited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bacterial strains
MA41060B1 (fr) 2015-06-15 2019-11-29 4D Pharma Res Ltd Compositions comprenant des souches bactériennes
AU2016278067B2 (en) 2015-06-15 2022-09-22 Cj Bioscience, Inc.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bacterial strains
GB201520497D0 (en) 2015-11-20 2016-01-06 4D Pharma Res Ltd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bacterial strains
PT3209310T (pt) 2015-11-20 2018-04-20 4D Pharma Res Ltd Composições compreendendo estirpes bacterianas
GB201520631D0 (en) 2015-11-23 2016-01-06 4D Pharma Res Ltd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bacterial strains
GB201612191D0 (en) 2016-07-13 2016-08-24 4D Pharma Plc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bacterial strains
CA3016179C (en) 2016-03-04 2019-08-13 4D Pharma Plc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bacterial blautia strains for treating 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
TWI802545B (zh) 2016-07-13 2023-05-21 英商4D製藥有限公司 包含細菌菌株之組合物
GB201621123D0 (en) 2016-12-12 2017-01-25 4D Pharma Plc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bacterial strains
PL3630136T3 (pl) 2017-05-22 2021-09-13 4D Pharma Research Limited Kompozycje zawierające szczepy bakteryjne
WO2018215782A1 (en) 2017-05-24 2018-11-29 4D Pharma Research Limited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bacterial strain
WO2018229188A1 (en) 2017-06-14 2018-12-20 4D Pharma Research Limited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bacterial strains
DK3600364T3 (da) 2017-06-14 2020-08-31 4D Pharma Res Ltd Sammensætninger omfattende en bakteriestamme af slægten megasphaera og anvendelser deraf
CA3072206A1 (en) 2017-08-14 2019-02-21 Seres Therapeutics,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cholestatic disease
ES2769628B2 (es) * 2018-12-26 2020-11-25 Consejo Superior Investigacion Bacteria de Holdemanella sp. y uso de la misma
US20230201276A1 (en) * 2020-05-21 2023-06-29 Superbrewed Food, Inc. Method of treating or preventing an infection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46063A (ja) * 1999-08-10 2001-02-20 Yakult Bio-Science Foundation ユーバクテリウム属及びフソバクテリウム・バリウムグループ細菌用プライマ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33299B1 (en) * 1988-08-02 1998-05-06 Gastro Services Pty. Limited (ACN 002 994 890)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UPQ899700A0 (en) * 2000-07-25 2000-08-17 Borody, Thomas Julius Probiotic recolonisation therapy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46063A (ja) * 1999-08-10 2001-02-20 Yakult Bio-Science Foundation ユーバクテリウム属及びフソバクテリウム・バリウムグループ細菌用プライマー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益生素及其在儿科的临床应用;段明霞;《儿科药学杂志》;20011231;第7卷(第03期);6-7 *
肠道产丁酸细菌及其丁酸产生机制的研究进展;于卓腾等;《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0908;第14卷(第25期);2531-2534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44072A4 (en) * 2015-09-04 2019-08-28 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DETECTING A RISK OF CANCER RECHUTE
EP4242328A3 (en) * 2015-09-04 2024-02-21 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 Methods for detecting risk of cancer relapse using eubacterium limosum
WO2017089795A1 (en) * 2015-11-23 2017-06-01 4D Pharma Research Limited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bacterial strains
EP3209309B1 (en) 2015-11-23 2018-03-14 4D Pharma Research Limited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bacterial strains
GB2560139A (en) * 2015-11-23 2018-08-29 4D Pharma Res Ltd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bacterial strains
EP3659613A1 (en) * 2015-11-23 2020-06-03 4D Pharma Research Limited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bacterial strains
CN112353821A (zh) * 2015-11-23 2021-02-12 4D制药研究有限公司 包含细菌菌株的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40652A (zh) 2013-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40652B (zh) 两形真杆菌制剂及其应用
CN101590081A (zh) 凸腹真杆菌和两形真杆菌制剂及其应用
CN102670663B (zh) 梭菌制剂及其应用
CN101496819A (zh) 真杆菌、梭菌制剂及其应用
Abrahamsson et al. Probiotics in prevention of IgE-associated eczema: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Lomax et al. Prebiotics, immune function, infection and inflammation: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Kolida et al. Synbiotics in health and disease
Huang et al. Interaction between gut immunity and polysaccharides
Delgado et al. The putative effects of prebiotics as immunomodulatory agents
Mcfarland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of health claims for biotherapeutic agents
Markowitz et al. Probiotics in health and disease in the pediatric patient
Ogden et al. Probiotics: a complementary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pediatric atopic disease
JP7126004B2 (ja) 組成物及びその使用
Nova et al. Beneficial effects of a synbiotic supplement on self-perceived gastrointestinal well-being and immunoinflammatory status of healthy adults
Stoidis et al. Potential benefits of pro-and prebiotics on intestinal mucosal immunity and intestinal barrier in short bowel syndrome
Rigo-Adrover et al. A fermented milk concentrate and a combination of short-chain galacto-oligosaccharides/long-chain fructo-oligosaccharides/pectin-derived acidic oligosaccharides protect suckling rats from rotavirus gastroenteritis
CN102091099A (zh) 凝结芽孢杆菌制备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中的应用
Uchida et al. Immunonutritional effects during synbiotics therapy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short bowel syndrome
US20240156881A1 (en) Lactococcus Bacteria and Uses Thereof
CN101138573A (zh) 酪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制备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中的应用
Penna et al. Probiotics and mucosal barrier in children
Tannis Probiotic Rescue: how you can use probiotics to fight cholesterol, cancer, superbugs, digestive complaints and more
Dekker et al. Comparison of two probiotics in follow-on formula: 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lactis HN019 reduced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Chinese infants
CN112889967A (zh) 一种普洱熟茶提取物制备方法及在肠道药物保健品中的应用
Kumar Korada et al. Can probiotics cur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