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38726B - 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38726B
CN102938726B CN201210472107.7A CN201210472107A CN102938726B CN 102938726 B CN102938726 B CN 102938726B CN 201210472107 A CN201210472107 A CN 201210472107A CN 102938726 B CN102938726 B CN 1029387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module
raptor
jicq
receiv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7210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38726A (zh
Inventor
张伟
单冬
张春明
冯锡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aoda Microunion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aoda Microunion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aoda Microunion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aoda Microunion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7210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387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38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87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387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87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发端应用层Raptor编码器和收端应用层Raptor译码器之间所有模块,为具有一定丢包率的删除信道,该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1)将待发送文件数据进行打包封装成若干个数据包,在发送应用层以数据包为单位进行Raptor码编码,并加载循环冗余码CRC后传递至发送端运输层;1.2)运输层采用UDP协议转换后传递至物理层;1.3)物理层对数据包进行信道编码与调制后传递至网络信道。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接收方法、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发送接收方法及发送、接收装置及***。本发明较QQ等即时通信工具的在线文件传输速度提高30%或以上。

Description

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即时通信(InstantMessaging简称IM)是指通过即时通讯技术来实现在线双方聊天、交流并能够即时发送和接收互联网消息等业务的通信方式。自1996年Mirabilis公司发布的第一款即时通信软件ICQ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应用软件的迅速发展,即时通信的功能日益丰富,逐渐集成了电子邮件、文件传输、音乐、电视、电子商务、游戏和搜索等多种功能。
根据CNNIC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显示,中国网民即时通信服务使用率达到72.2%,成为继网络音乐、网络新闻服务之后,第三大网络服务。目前QQ在中国即时通信市场的用户规模和收入规模占有绝对优势,整体即时通信用户占有率高达97.4%,以MSNMessenger为代表的国外综合类即时通信软件也在中国较高学历群体和商务群体中占有较大比例。
2009年即时通信软件调查显示,文件传输的应用比例在50%以上。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利用即时通信软件进行文件传输已成为即时通信服务的重要内容。利用即时通信软件进行文件传输和电子邮箱相比,由于省去了大数据量文件的上传下载的步骤,因此更为方便快捷,但是,由于发送方和接收方都是在线等待数据传输的结束,因此更快更可靠的发送文件一直是IM软件所追求的目标。
一般来说,即时通信软件进行在线文件传输所采用的协议有TC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和UDP(UserDatagramProtocol用户数据包协议)协议,而不同的即时通信软件在这两种协议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的优化。
MSN在线文件传输技术采用的是TCP协议,TCP协议位于OSI模型的运输层,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流传送协议。其客户端和服务端建立通信链路都要经过三次握手,图1即为TCP协议建立连接时三次握手的示意图,当数据传输完毕,连接的断开也同样需要握手才可以完成,它的服务目标是为了向应用层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数据流。
由此可以看出,MSN采用的TCP协议在保证文件传输可靠性方面优势明显,MSN进行文件传输时,在较好的信道条件下,能够较快较好的完成文件传输的任务。但是衡量一个文件传输机制是否优良更多的是应考虑其在较差的信道条件下的表现,那么在较差的信道条件下,文件传输出现延时和线路因反馈造成的拥堵往往不可避免。同时,在使用TCP的广域网上两个远点之间的文件传输也不能最大化的利用可用带宽,产生冗长的传输时间在所难免。根据以上描述可以看出TCP协议本身也较为复杂,因此TCP帧结构也必然复杂。图2即为TCP的帧结构示意图,综上,对于MSN所采用的TCP协议来说并不能算是一个完美的传输方案。
同MSN在线传输文件只采用TCP协议有所不同,QQ采用了TCP和UDP两种协议。QQ进行在线文件传输时,发送端计算机首先通过消息服务器将登录时保留的IP地址发送给接收端计算机,接收端计算机的用户在确定接收此文件后将发出一个同意的反馈,并将确认接收消息发送到消息服务器,据此,消息服务器进行文件传输对话的设置。然后,发送端服务器和接收端服务器根据事先确定的端口建立UDP或TCP协议链接,开始文件的传输。在通常情况下,QQ首先默认采用UDP协议,其分配的端口为8000,8001。如果UDP的两个端口不通,会自动转换到TCP80端口或者TCP443端口进行通讯。
UDP协议是OSI参考模型中一种面向无连接的传输协议,在网络中它与TCP协议一样同处于OSI模型的第四层——运输层,被用于处理UDP数据包。相比较TCP协议,UDP协议由于是面向无连接,提供的是不可靠传输服务,因此UDP协议的原理和帧结构都较TCP简单很多。图3为UDP协议帧结构。
因此,用QQ进行文件传输的速度较其他的即时通信软件的传输速度更快,但是这也并不是说QQ的文件传输方式就是一个完美的方案,即使QQ在一定环境中可以将TCP协议切换为UDP协议,文件传输速度得以提高,但是由于UDP协议的不可靠性使得文件的传输没有可靠性的保证。
介于对以上传输协议的分析可知,传统的即时通信软件对于在线文件的传输并没有一个既能像TCP协议一样保证文件传输的可靠性,又能像UDP协议一样保证文件传输速率的传输协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采用喷泉码FEC跨层设计思路,进一步提升传统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传输的性能。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将待发送文件数据进行打包封装成若干个数据包,在发送应用层以数据包为单位进行Raptor码编码,并加载循环冗余码CRC后传递至发送端运输层;
1.2)运输层采用UDP协议转换后传递至物理层;
1.3)物理层对数据包进行信道编码与调制后传递至网络信道。
进一步,作为优选,Raptor码编码后的数据包根据接收端情况源源不断产生。
进一步,作为优选,在所述1.1)加载循环冗余码CRC之前,综合信道条件和/或CPU负载因素选择一个或以上Raptor码编码后的数据包合并为一个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接收方法,发端应用层Raptor编码器和收端应用层Raptor译码器之间所有模块,为具有一定丢包率的删除信道,包括以下步骤:
4.1)接收端物理层对接收数据包进行信道解调与解码后传递至接收端运输层;
4.2)接收端运输层根据UDP协议将报文头数据去除,并取出信息数据后传递至接收端应用层;
4.3))接收端应用层的CRC模块用以校验接收到的独立数据包是否损坏或不完整,若数据包损坏或者不完整,将数据包进行删除,若数据包完整且正确,则将完整且正确的数据包发送至Raptor码解码器进行译码;
4.4)接收端应用层Raptor译码器从等同的删除信道中接收到前后无关联、先后无次序的独立数据包,若接收到的数据包数量大于原数据包数量,Raptor译码器译码结束;若超过一定时限,Raptor码译码器仍未接收到足够多的编码数据包,根据事先设置向发送端发出继续发送指示或者提醒用户进行下一步动作的选择。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发送接收方法,包括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发送方法和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接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发送装置,包括顺序连接的发送端应用层、发送端运输层和发送端物理层;所述发送端应用层包括顺序连接的打包封装模块、Raptor编码模块和CRC编码模块,打包封装模块用于将待发送文件数据进行打包封装成若干个数据包,Raptor编码模块用于Raptor码编码,CRC编码模块用于加载循环冗余码CRC;所述发送端运输层包括UDP协议模块,UDP协议模块用于将数据包进行UDP协议转换;所述发送端物理层包括顺序连接的物理层编码模块和物理层调制模块,物理层编码模块用于对数据包进行信道编码,物理层调制模块用于对信道编码后的数据进行信道调制。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接收装置,发端应用层Raptor编码器和收端应用层Raptor译码器之间所有模块,为具有一定丢包率的删除信道,包括顺序连接的接收端物理层、接收端运输层和接收端应用层;所述接收端物理层包括顺序连接的物理层解调模块和物理层译码模块,物理层解调模块用于对数据包进行信道解调,物理层译码模块用于对信道解调后的数据进行信道译码;所述接收端运输层包括UDP协议模块,UDP协议模块用于根据UDP协议将报文头数据去除,并取出信息数据后传递至接收端应用层;所述接收端应用层包括顺序连接的CRC校验模块、删除模块、Raptor译码器模块和Raptor译码模块,CRC校验模块用于检测接收到的独立数据包是否完整且正确,若数据包损坏或者不完整,送入删除模块将数据包进行删除,若数据包完整且正确,将完整且正确的数据包再分包发送至Raptor码译码器模块进行译码;Raptor译码模块用于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包数量和译码,完成等同删除信道条件下原发送文件的恢复,若Raptor译码器模块接收到完整且正确的数据包数量大于原数据包数量,译码结束;若超过一定时限,Raptor码译码器仍未接收到足够多完整且正确的编码数据包,根据事先设置向发端发出继续发送指示或者提醒用户进行下一步动作的选择。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发送接收***,包括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发送装置、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接收装置以及连接它们的网络。
本发明通过利用喷泉码(Raptor码)FEC技术的跨层设计方案,可以在文件传输中兼获UDP协议的无连接快速性和TCP的可靠性,本发明克服在线文件传输选用TCP协议的效率低下或选用UDP协议的数据不可靠的缺点,同时保证文件传输的可靠性与快速性。按照本发明的方案比较QQ等即时通信工具的文件传输性能,比较测试结果显示本发明方案在多种网络(有线局域网、有线广域网、WiFi、3G等网络)上传输文件(文件大小10MB以上)的速度较QQ等即时通信工具的传输速度提高30%或以上。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TCP协议建立连接的握手过程示意图。
图2是TCP协议帧结构示意图。
图3是UDP协议帧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Raptor码FEC结合UDP协议的跨层设计示意图。
图5是发送端应用层Raptor编码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4-5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为使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数字喷泉码(Raptor码)的概念最早由M.Luby于1998年提出,所谓数字喷泉码的概念就是指将不断编码发送码字的过程可以看成一个喷泉,无穷无尽地向外喷水滴。接收端则类似一个接水的水杯。由于各码字的独立随机性,每块码字均包含信源信息,接收端并不关心接收到的是“哪滴水”。所以经过删除信道时,删除编码信息的任意部分,不会影响其他符号信息参与译码。LT码和Raptor码最早都是基于LDPC码的原理,为删除信道而设计的,适合于计算机网络广播。随着喷泉码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采用软译码解码并结合CRC等校验技术的喷泉码几乎可以在各种信道下提升***的通信性能。
Luby于2002年提出了第一种高效现实可行的喷泉码——LT码。其后,为了解决LT码解码时空不固定等缺点,Shokrollahi等人在LT码编译码时间方面做了进一步改进,这种经过改进的新型喷泉码被命名为Raptor码,实现了近乎理想的编译码性能。
本发明以较为先进的Raptor码为例,阐述采用喷泉码FEC技术结合跨层设计思路来进一步提高即时通信软件的传输性能。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发送接收方法,发端应用层Raptor编码器和收端应用层Raptor译码器之间所有模块,包含发收端CRC编译码器、OSI中间各层、传输信道及删除模块可视为具有一定丢包率的删除信道,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发送文件数据进行打包封装成若干个数据包,在发送端应用层以数据包为单位进行Raptor码编码,Raptor编码后的数据包根据接收端情况源源不断产生;综合信道条件、CPU负载等因素选择多个(可以为一个)喷泉码编码后的数据包进行合并为一个数据包,并加载循环冗余码CRC,将发送端应用层最终生成的编码数据包经发送端表示层、会话层等层传递至发送端运输层。
2)数据包传递至发送端运输层,运输层选用面向无连接的不可靠的UDP协议;采用这种吞吐量不受拥挤控制算法的协议,并考虑应用层编码数据包的产生速率、传输带宽等因素的限制,最大化文件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将数据包传递至发送端物理层。
3)数据包传递至发送端物理层,发送端物理层根据信道特征选用适当的调制方式与信道编码。将数据包传递至网络信道。在网络信道传递,有的由于信道的删除特性丢失,有数据包因为信道噪声导致发送的数据包包含错误或损坏。
4)部分包含错误的数据包传递至接收端物理层进行解调与解码,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接收端物理层信道编码的选择纠错部分包含错误数据的数据包,降低包含错误数据包占总接收到数据包的比例。将经过接收端物理层解调与解码的数据包经多层传递至接收端运输层。
5)接收端运输层根据UDP协议将报文头数据去除,并取出信息数据传递至接收端应用层。
6)数据包传递至接收端应用层,接收端应用层CRC校验模块用于检测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否完整且正确,若数据包损坏或者不完整,送入删除模块将数据包进行删除,若数据包中完整且正确,将完整且正确的数据包发送至Raptor码解码器模块进行译码。
7)若Raptor译码器接收到得数据包数量略大于原数据包数量,Raptor码译码器能以极高的成功率进行译码;若超过一定时限,
Raptor码译码器仍未接收到足够多的编码数据包,可以根据事先设择。置向发送端发出继续发送指示或者提醒用户进行下一步动作的选
如图5所示,为发送端的应用层Raptor编码流程图,将包含K×a个bit的待发送源文件分割成K个源符号,每个源符号包含a个bit,然后以包为单位对K个源符号进行喷泉码编码,源源不断的产生编码符号,但根据实际需要不断的产生编码符号是没有必要且不现实的,因此将产生的编码数据符号数量设定为最多K'个,K'=K+overhead,其中overhead为实际设定的译码开销。
经过喷泉码编码后不断产生的K'Raptor编码数据包,以N(N为正整数,且N≥1)个数据包为单位组合并进行CRC编码,加载CRC校验,服务端应用层的编码结束。
编码数据包经过网络信道最终到达接收端应用层,假设接收端的应用层接收到的编码数据包数量为W个,经过CRC校验后将损坏或不完整的E个数据包丢弃,实际喷泉码解码器接收到的数据包数量为R=W-E。当满足R略大于源符号数量K时,喷泉码解码器基本就可以成功译码并输出复原的数据文件,此时,接收端发送一个反馈告知接收端整个在线文件发送过程成功;当发送端将K'个数据包全部发送完毕,此时R少于源符号的数量K时,或虽然满足R略大于源符号数量K无法译码成功时(不同的喷泉码设计会有不同的译码失败的概率,但此概率极低),发送端也将发送一个反馈告知接收端继续发送编码数据包或继续进行下一步程序的规定动作。
如图4所示,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发送接收***,包括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及连接它们的网络4,发送装置包括顺序连接的发送端应用层1、发送端运输层2和发送端物理层3;所述发送端应用层1包括顺序连接的打包封装模块11、Raptor编码模块12和CRC编码模块13,打包封装模块11用于将待发送文件数据进行打包封装成若干个数据包,Raptor编码模块12用于Raptor码编码,CRC编码模块13用于加载循环冗余码CRC;所述发送端运输层2包括UDP协议模块21,UDP协议模块21用于将数据包进行UDP协议转换;所述发送端物理层3包括顺序连接的物理层编码模块31和物理层调制模块32,物理层编码模块31用于对数据包进行信道编码,物理层调制模块32用于对信道编码后的数据进行信道调制。
接收装置包括顺序连接的接收端物理层5、接收端运输层6和接收端应用层7;所述接收端物理层5包括顺序连接的物理层解调模块51和物理层译码模块52,物理层解调模块51用于对数据包进行信道解调,物理层译码模块52用于对信道解调后的数据进行信道译码;所述接收端运输层6包括UDP协议模块61,UDP协议模块61用于根据UDP协议将报文头数据去除,并取出信息数据后传递至接收端应用层7;所述接收端应用层7包括顺序连接的CRC校验模块71、删除模块73、Raptor译码器模块72和Raptor译码模块74,CRC校验模块71用于检测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否完整且正确,经过校验检测判断,若数据包损坏或者不完整,送入删除模块73将数据包进行删除,若数据包中完整且正确,将完整且正确的数据包发送至Raptor码译码器模块72进行译码,Raptor译码模块74用于判断若Raptor译码器模块72接收到得数据包数量大于原数据包数量,译码结束;若超过一定时限,Raptor译码器72仍未接收到足够多的编码数据包,根据事先设置向发送端发出继续发送指示或者提醒用户进行下一步动作的选择。
利用喷泉码FEC技术的跨层设计方案可以在文件传输中兼获UDP协议的无连接快速性和TCP的可靠性。本发明和QQ在线文件传输协议比较具有如下优点:
(1)喷泉码FEC技术的跨层设计可以免去QQ在文件传输时选择传输协议的过程:
QQ在文件传输服务进行前,首先要根据不同的网络性质和文件的可靠性级别进行TCP和UDP协议的选择,而使用喷泉码技术可以省去这一过程。作为一种普适性好码,喷泉码技术优势之一在于不论何种网络,采用应用层喷泉码编码结合运输层的UDP协议的跨层设计,都能达到几近理想的性能。
(2)喷泉码FEC技术的跨层设计比较QQ文件传输中TCP协议的优势:
QQ文件传输所用的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端对端可靠传输协议,它在两个通信终端建立会话。为了保证可靠性,TCP使用序列号、确定应答、超时设定和重发等手段。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TCP的数据传输控制和阻塞避免机制用来监视往返时间,此协议假设过长的往返时间是由于网络阻塞的原因造成的,而不是由于实际的传输时间造成的。TCP需要接收端应答成功收到数据包,如果在超时期限内发送端没有接收应答,TCP会通过将发送端降低数据包发送速度以应对这一问题。因此,在使用TCP的广域网上两个远点之间的文件传输不能利用可用带宽,并产生了冗长的传输时间。
所以,对于TCP来说,其可靠性的保证是以带宽低效为代价取得的。喷泉码FEC技术的跨层设计和TCP相比,在确保可靠性的同时,仍然允许充分利用所有可用的带宽。根据喷泉码技术的原理可知,接收端计算机通过接收足够多数量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在确定了所得到数据文件的完整性与正确性以后,才将反馈给发送端一个确定文件传输成功的应答,那么在文件传输过程中,省去了TCP对每一个数据包的反馈应答,这在网络信道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其优势更为突出。
综上可知,如果利用喷泉码FEC技术的跨层设计替代TCP协议进行QQ文件的传输,可以在保证文件传输的可靠性同时可以加速文件的传输时间,并更好的利用网络资源以实现高效的宽带利用率。
(3)应用层喷泉码FEC技术结合运输层UDP协议较单独使用UDP协议的优势:
QQ文件传输所用的UDP协议是位于OSI参考模型传输层的一种无连接型协议。因其不需要像TCP协议那样在数据发送前要事先握手和发送时的反馈应答,而具有资源消耗小,处理速度快的优点,所以通常音频、视频和普通数据在传送时使用UDP较多,因为它们即使偶尔丢失一两个数据包,也不会对接收结果产生太大影响。但在网络质量比较差的环境下,UDP协议数据的包丢失会比较严重,这会使得客户体验感受大大降低。将应用层的喷泉码技术结合UDP协议的无连接特性,其文件传输的可靠性可由喷泉码的纠删技术得以保证。喷泉码技术本身由于众多的科研人员对其算法的不断优化,其编译码的计算复杂度和对计算机cpu的处理速度要求已经很低了,喷泉码的编译码所消耗的时间同文件传输的时间相比几乎可以忽
略,特别是在网络信道条件较差的情况下,由于喷泉码技术所带来的巨大优势(文件发送速度和文件传输可靠性)和其编译码所需的时间和资源来说是偿远大于失的。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具体实施方式仅是举例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方法和***的细节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和改变。例如,合并上述方法步骤,从而按照实质相同的方法执行实质相同的功能以实现实质相同的结果则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Claims (8)

1.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1)将待发送文件数据进行打包封装成若干个数据包,在发送端应用层以数据包为单位进行Raptor码编码,编码后的数据包之间相互独立,性能等同,其后加载循环冗余码CRC后传递至发送端运输层;
1.2)运输层采用UDP协议转换后传递至物理层;
1.3)物理层对数据包进行信道编码与调制后传递至网络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aptor码编码后的数据包根据接收端情况源源不断产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1.1)加载循环冗余码CRC之前,综合信道条件和/或CPU负载因素选择一个或以上Raptor码编码后的数据包合并为一个数据包。
4.一种与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发送方法配合使用的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接收方法,发送端应用层Raptor编码器和接收端应用层Raptor译码器之间所有模块,为具有一定丢包率的删除信道;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4.1)接收端物理层对接收数据包进行信道解调与解码后传递至接收端运输层;
4.2)接收端运输层根据UDP协议将报文头数据去除,并取出信息数据后传递至接收端应用层;
4.3)接收端应用层的CRC模块用以校验接收到的独立数据包是否损坏或不完整,若数据包损坏或不完整,将数据包进行删除,若数据包完整且正确,则将完整且正确的数据包发送至Raptor码解码器;
4.4)接收端应用层Raptor译码器从等同的删除信道中接收到前后无关联、先后无次序的独立数据包,若接收到的数据包数量大于原数据包数量,Raptor译码器译码结束;若超过一定时限,Raptor码译码器仍未接收到足够多的编码数据包,根据事先设置向发送端发出继续发送指示或者提醒用户进行下一步动作的选择。
5.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发送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发送方法和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接收方法。
6.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连接的发送端应用层、发送端运输层和发送端物理层;所述发送端应用层包括顺序连接的打包封装模块、Raptor编码模块和CRC编码模块,打包封装模块用于将待发送文件数据进行打包封装成若干个数据包,Raptor编码模块用于Raptor码编码,CRC编码模块用于加载循环冗余码CRC;所述发送端运输层包括UDP协议模块,UDP协议模块用于将数据包进行UDP协议转换;所述发送端物理层包括顺序连接的物理层编码模块和物理层调制模块,物理层编码模块用于对数据包进行信道编码,物理层调制模块用于对信道编码后的数据进行信道调制。
7.一种与权利要求6所述的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发送装置配合使用的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接收装置,发送端应用层Raptor编码器和接收端应用层Raptor译码器之间所有模块,为具有一定丢包率的删除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连接的接收端物理层、接收端运输层和接收端应用层;所述接收端物理层包括顺序连接的物理层解调模块和物理层译码模块,物理层解调模块用于对数据包进行信道解调,物理层译码模块用于对信道解调后的数据进行信道译码;所述接收端运输层包括UDP协议模块,UDP协议模块用于根据UDP协议将报文头数据去除,并取出信息数据后传递至接收端应用层;所述接收端应用层包括顺序连接的CRC校验模块、删除模块、Raptor译码器模块和Raptor译码模块,CRC校验模块用于检测接收到的独立数据包是否完整且正确,若数据包损坏或者不完整,送入删除模块将数据包进行删除,若数据包完整且正确,将完整且正确的数据包再分包发送至Raptor码译码器模块进行译码;Raptor译码模块用于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包数量和译码,完成等同删除信道条件下原发送文件的恢复,若Raptor译码器模块接收到完整且正确的数据包数量大于原数据包数量,译码结束;若超过一定时限,Raptor码译码器仍未接收到足够多完整且正确的编码数据包,根据事先设置向发送端发出继续发送指示或者提醒用户进行下一步动作的选择。
8.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发送接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发送装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接收装置以及连接它们的网络。
CN201210472107.7A 2012-11-20 2012-11-20 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29387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72107.7A CN102938726B (zh) 2012-11-20 2012-11-20 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72107.7A CN102938726B (zh) 2012-11-20 2012-11-20 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8726A CN102938726A (zh) 2013-02-20
CN102938726B true CN102938726B (zh) 2016-02-17

Family

ID=47697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72107.7A Active CN102938726B (zh) 2012-11-20 2012-11-20 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387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6974B (zh) * 2013-12-27 2017-04-12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即时通信软件的安全通信***及其方法
CN106453233A (zh) * 2016-08-10 2017-02-22 深圳市中兴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dp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1237398A1 (en) * 2020-05-25 2021-1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flexible coding rate
WO2021248343A1 (en) * 2020-06-10 2021-1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ecting a network coding scheme
CN114422615A (zh) * 2021-12-16 2022-04-29 山东众阳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影像文件传输方法及***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2606A (zh) * 2008-03-21 2008-08-27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深空通信中基于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喷泉码的编译方法
CN102164026A (zh) * 2011-05-20 2011-08-24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基于深空通信环境下的喷泉码编译方法
CN102694636A (zh) * 2012-06-15 2012-09-26 北京交大微联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喷泉码的harq技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
CN102710385A (zh) * 2012-06-13 2012-10-03 北京交大微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接触网电力线通信的发送端、接收端、***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78024A (ja) * 2000-09-01 2002-03-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ータ送信装置とデータ受信装置及びデータ送信方法とデータ受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2606A (zh) * 2008-03-21 2008-08-27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深空通信中基于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喷泉码的编译方法
CN102164026A (zh) * 2011-05-20 2011-08-24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基于深空通信环境下的喷泉码编译方法
CN102710385A (zh) * 2012-06-13 2012-10-03 北京交大微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接触网电力线通信的发送端、接收端、***及方法
CN102694636A (zh) * 2012-06-15 2012-09-26 北京交大微联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喷泉码的harq技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8726A (zh) 2013-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8726B (zh) 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在线文件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US8996946B2 (en) Application of fountain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codes in multi-link multi-path mobile networks
Hamdoun et al. Performance benefits of network coding for HEVC video communications in satellite networks
CN101651519A (zh) 自适应动态前向纠错编码方法、装置及***
CN101091347A (zh) 用于数据链路层的前向纠错和自动重复请求联合操作
CN107209713B (zh) 按需文件修复的方法和***
Ali et al. Bandwidth efficient adaptive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mechanism with feedback channel
CN106686410B (zh) Hls流媒体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CN104753630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
CN102098132B (zh) 基于无线协作中继网络的分级随机网络编码方法
CN111273998B (zh) 一种基于喷泉码与网络编码的虚拟机动态迁移方法及***
CN102075292A (zh) 一种喷泉网络编码方法
Shi et al. Effective capacity for renewal service processes with applications to HARQ systems
CN114401208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e Alwis et al. Robust video communication using random linear network coding with pre-coding and interleaving
Cabrera et al. Do not waste the waste: Packetized rateless algebraic consistency for ieee 802.11 networks
US9549330B2 (en) Service quality measurement and indication for multicast broadcast in a wireless network
Sanger et al. Reliable data delivery mechanism on irrigation monitoring system
Li et al. Fountain coded streaming for SAGIN with learning-based pause-and-listen
Feres et al. A Markovian ROHC control mechanism based on transport block link model in LTE networks
Bouras et al. Al-fec application on ngmn-edge computing integrated systems
Lin et al. Efficient frame aggregation transmission using random linear network coding
WO2011157200A1 (zh) 一种多用户联合校验中继协作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Lei et al. Reliable data transmission based on erasure-resilient code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Gasiba et al. Enhanced system design for download and streaming services using Raptor cod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