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27839B - 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27839B
CN102927839B CN201210466374.3A CN201210466374A CN102927839B CN 102927839 B CN102927839 B CN 102927839B CN 201210466374 A CN201210466374 A CN 201210466374A CN 102927839 B CN102927839 B CN 1029278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r water
sewage
dividing plate
surface water
adjac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6637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27839A (zh
Inventor
吴荣华
迟芳
王刚
苏笑星
郭飞
严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Nuod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Kc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Kc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Kc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6637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278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27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278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278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278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本发明属于能源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污水换热装置的侧面有清水门,相邻两个设备之间要留检修空间,占地大,上下层换热管的转弯连接需要设置在侧面,加工难度大,转弯处连接可靠性差,换热装置的流动阻力大、水泵能耗高等问题。每层换热管包括多根并列并焊接为一体的换热直管,多层换热管沿壳体的一条对角线方向固定在壳体内,壳体的四个棱角均通过立切面切割成四个倒棱角,两个倒棱角切口端面与两个清水封头可拆卸密封连接,另两个倒棱角切口与两个污水或地表水封头可拆卸密封连接,壳体上分别设有清水进口或出口、清水出口或进口、污水或地表水进口或出口以及污水或地表水出口或进口。本发明用于提取污水或地表水中的冷热量时,污水或地表水与清水无堵塞、高效换热。

Description

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污水或地表水中的冷热量时污水或地表水与清水的换热装置,属于能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利用污水或地表水等低品位可再生清洁能源中的冷热量为建筑物供热与空调,一般基于热泵技术,是建筑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其节能幅度可达45%以上。这些低位可再生清洁冷热源包括:大气、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城市污水等等,利用这些冷热能源时,一方面需要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另一方面需要有效解决一些共性与关键技术问题。关于污水和地表水冷热源,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杂质堵塞和提高换热效率问题,如不妥善处理,则运行时换热设备的流量急剧下降,以及换热设备的效率大幅度降低,造成换热设备严重达不到使用要求。所述污水包括城市未处理污水、污水厂已处理污水和工业污水,地表水包括江、河、湖、海水。
为解决堵塞问题,有两种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第一种技术方案是在换热设备前加设防堵装置,先过滤再换热,例如:发明专利公开号为CN1474125A、公开日为2004年2月11日、名称为“城市污水冷热源的应用方法和装置”以及发明专利公开号为CN1920447A、公开日为2007年2月28日、名称为“污水及地表水源热泵无阻塞压力平衡防阻装置及其***”等等;第二种技术方案是加大换热设备的过流断面,使含杂质的污水或地表水直接进入换热设备,杂质顺利地通过,称之为“疏导型换热”。
关于第二种“疏导型换热”涉及到的相关专利及其主要缺陷如下:
1、发明专利公开号为CN101149233A、公开日为2008年3月26日、名称为“污水或地表水源热泵流道式换热***”;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1096463Y、授权公告日为2008年8月6日、名称为“污水及地表水冷热源单流道壳板式换热装置”;发明专利公开号为CN101893395A、公开日为2010年11月24日以及名称为“城市污水源热泵***过流式换热装置”,上述专利的污水门在端头,但清水转弯换向在侧面,加工难度大,流动阻力大。
2、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02288053A、公开日为2011年12月21日、名称为“一种壳管式污水换热器”,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02620485A、公开日为2012年8月1日、名称为“污水等冷热源流体与制冷剂热交换用可拆卸的板式换热器”,其上下层换热管的转弯连接设置在侧面,相邻两个设备之间要留检修空间,占地大,且加工难度大,转弯处连接可靠性差,换热装置的流动阻力大。
现有污水换热装置都将污水门设置在端头以便于打开清洗,因此,清水侧如不设门,则面临漏水故障后不能处理,如设门则需要设在侧面,而设在侧面后,面临加工难度大,且需要有检修空间,占地大,同时清水侧的局部阻力将明显增加,增大水泵能耗。本专利申请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为解决现有污水换热装置的侧面有清水门,相邻两个设备之间要留检修空间,占地大,上下层换热管的转弯连接需要设置在侧面,加工难度大,转弯处连接可靠性差,换热装置的流动阻力大、水泵能耗高等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所述的换热装置包括壳体、两个清水封头、多层换热管、两个管板及两个污水或地表水封头,壳体为四棱柱体,每层换热管包括多根换热直管,多根换热直管并列设置并焊接为一体,多层换热管沿壳体的一条对角线方向固定在壳体内,多层换热管水平或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多层换热管的倾斜方向一致,壳体的四个棱角均通过立切面切割成四个倒棱角,多层换热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应的管板上,两个管板设置在多层换热管两端管口所对应的两个倒棱角的切口处,两个清水封头与两个管板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清水封头与所述的两个倒棱角的切口端面可拆卸密封连接;余下的两个倒棱角的两个切口与两个污水或地表水封头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污水或地表水封头与所述的余下的两个倒棱角的两个切口可拆卸密封连接,位于多层换热管左端的管板与该管板相对应的清水封头之间围成的腔室由上至下分隔成N个左清水过渡腔室,设定位于最上端的左清水过渡腔室为第一左清水过渡腔室,位于最下端的左清水过渡腔室为第N左清水过渡腔室;位于多层换热管右端的管板与该管板相对应的清水封头之间围成的腔室由上至下分隔成N个右清水过渡腔室,N=3~13,设定位于最上端的右清水过渡腔室为第一右清水过渡腔室,位于最下端的右清水过渡腔室为第N右清水过渡腔室,第一左清水过渡腔室通过相通的换热管与第一右清水过渡腔室相通,第一右清水过渡腔室通过相通的换热管与第二左清水过渡腔室相通,第二左清水过渡腔室通过相通的换热管与第二右清水过渡腔室相通,以此类推至第N左清水过渡腔室通过相通的换热管与第N右清水过渡腔室相通,壳体上设有与第一左清水过渡腔室相通的清水进口或出口,壳体上设有与第N右清水过渡腔室相通的清水出口或进口;壳体与多层换热管之间形成的空间由上至下设有多个第一换热区域及多个第二换热区域,多个第一换热区域与多个第二换热区域交替且部分重合设置,位于最上端的第一换热区域与设置在壳体上的污水或地表水进口或出口相通,位于最下端的第二换热区域与设置在壳体上的污水或地表水出口或进口相通。
所述的换热直管为正方形管,正方形管的管口呈菱形设置,每层正方形管中的相邻两根呈菱形设置的正方形管的相邻棱边焊接。
所述的换热直管为长方形管,每层长方形管中的相邻两根长方形管的窄侧面焊接。
所述的换热直管为圆管,每层圆管中的相邻两根圆管之间的中部沿圆管的长度方向设有连接板条,连接板条与相邻的两个圆管焊接。
倾斜固定在壳体内的多层换热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0°<α≤15°。
两个清水封头的端面上各设有一个清水封头法兰,与所述的两个清水封头相对应的两个倒棱角的切口端面上各设有一个壳体连接法兰一,壳体连接法兰一与清水封头法兰之间设有密封圈一,所述的两个倒棱角的切口端面与两个清水封头分别通过清水封头法兰、密封圈一及壳体连接法兰一可拆卸密封连接。
两个污水或地表水封头的端面上各设有一个污水或地表水封头法兰,与所述的两个污水或地表水封头相对应的两个倒棱角的切口端面上各设有一个壳体连接法兰二,壳体连接法兰二与污水或地表水封头法兰之间设有密封圈二,所述的两个倒棱角的切口端面与两个污水或地表水封头分别通过污水或地表水封头法兰、密封圈二及壳体连接法兰二可拆卸密封连接。
相邻两个左清水过渡腔室之间通过左清水腔室分隔板分隔,左清水腔室分隔板由相对设置的清水隔板一和清水隔板二组成,清水隔板一与设置在多层换热管左侧的清水封头固连,清水隔板二与设置在多层换热管左端的管板固连;相邻两个右清水过渡腔室之间通过右清水腔室分隔板分隔,右清水腔室分隔板由相对设置的清水隔板三和清水隔板四组成,清水隔板三与设置在多层换热管右侧的清水封头固连,清水隔板四与设置在多层换热管右端的管板固连;清水隔板一和清水隔板二二者的两个相邻侧面上分别设有加强板条一,清水隔板一和清水隔板二二者的相邻两个加强板条一压紧设置在该相邻两个加强板条一之间的密封圈三上;清水隔板三和清水隔板四二者的两个相邻侧面上分别设有加强板条一,清水隔板三和清水隔板四二者的相邻两个加强板条一压紧设置在该相邻两个加强板条一之间的密封圈三上。
与设置在多层换热管左侧的清水封头相邻的污水或地表水封头设定为污水或地表水封头一,两个污水或地表水封头余下的另一个污水或地表水封头设定为污水或地表水封头二,多层换热管与污水或地表水封头一相邻的一侧面至污水或地表水封头一之间的空间由上至下设有多个污水或地表水换向区域一,污水或地表水换向区域一与相对应的第一换热区域相通;多层换热管与污水或地表水封头二相邻的一侧面至污水或地表水封头二之间的空间由上至下设有多个污水或地表水换向区域二,污水或地表水换向区域二与相对应的第二换热区域相通。
相邻两个污水或地表水换向区域一之间通过换向区域一隔板分隔,换向区域一隔板由换向隔板一和换向隔板二构成,换向隔板一与污水或地表水封头一固连,换向隔板二与多层换热管的相应换热管外侧面固连,换向隔板一与换向隔板二相对设置;相邻两个污水或地表水换向区域二之间通过换向区域二隔板分隔,换向区域二隔板由换向隔板三和换向隔板四构成,换向隔板三与污水或地表水封头二固连,换向隔板四与多层换热管的相应换热管外侧面固连,换向隔板三与换向隔板四相对设置;换向隔板一和换向隔板二两者的相邻侧面上分别固连一个加强板条二,换向隔板一和换向隔板二二者的相邻两个加强板条二压紧设置在该相邻两个加强板条二之间的密封圈四上;换向隔板三和换向隔板四两者的相邻侧面上分别固连一个加强板条二,换向隔板三和换向隔板四二者的相邻两个加强板条二压紧设置在该相邻两个加强板条二之间的密封圈四上。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对角门形式,四个门都在端头,侧面无门,相邻两个设备之间可不留检修空间,间距缩短,明显减少间距占地50%以上;
(2)现有技术的清水门在侧面,上下层换热管的转弯连接需要设置在侧面,分四个90度转弯,加工难度大,转弯处连接可靠性极差,是出现漏水事故的薄弱环节,采用对角门形式后,只有两个90度转弯,且易加工,可靠性高。
(3)本发明采用对角门后,清水在清水门处的转弯为180度,较现有技术的360度转弯,可减少局部阻力50%以上,换热设备的流动阻力显著减小。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的是本发明的换热装置的俯视剖视图;
图2表示的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表示的是图1的C-C剖面图;
图4表示的是图1的B-B剖面图,换热直管为正方形管;
图5表示的是图1的D-D剖面图;
图6表示的是图2的a处放大图;
图7表示的是图2的b处放大图;
图8表示的是图3的c处放大图;
图9表示的是图5的d处放大图;
图10表示的是多层换热管的横截面剖面图,换热直管为长方形管;
图11表示的是多层换热管的横截面剖面图,换热直管为圆管。
图中:壳体1、换热直管2、管板3、清水封头4、污水或地表水封头5、左清水过渡腔室6、右清水过渡腔室7、清水进口或出口8、清水出口或进口9、第一换热区域10、第二换热区域11、污水或地表水进口或出口12、污水或地表水出口或进口13、清水封头法兰14、壳体连接法兰一15、密封圈一16、污水或地表水封头法兰17、壳体连接法兰二18、密封圈二19、清水隔板一20、清水隔板二21、清水隔板三22、清水隔板四23、加强板条一24、污水或地表水换向区域一25、污水或地表水换向区域二26、换向隔板一27、换向隔板二28、换向隔板三29、换向隔板四30、加强板条二31、污水或地表水封头一32、污水或地表水封头二33、连接板条34、支脚35。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所述的换热装置包括壳体1、两个清水封头4、多层换热管、两个管板3及两个污水或地表水封头5,壳体1为四棱柱体,每层换热管包括多根换热直管2,多根换热直管2并列设置并焊接为一体,多层换热管沿壳体1的一条对角线方向固定在壳体1内,即与壳体1焊接,多层换热管水平或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多层换热管的倾斜方向一致,壳体1的四个棱角均通过立切面切割成四个倒棱角,多层换热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应的管板3上,即与管板3焊接,两个管板3设置在多层换热管两端管口所对应的两个倒棱角的切口处,两个清水封头4与两个管板3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清水封头4与所述的两个倒棱角的切口端面可拆卸密封连接(利用螺栓);余下的两个倒棱角的两个切口与两个污水或地表水封头5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污水或地表水封头5与所述的余下的两个倒棱角的两个切口可拆卸密封连接(利用螺栓),位于多层换热管左端的管板3与该管板3相对应的清水封头4之间围成的腔室由上至下分隔成N个左清水过渡腔室6,设定位于最上端的左清水过渡腔室6为第一左清水过渡腔室,位于最下端的左清水过渡腔室6为第N左清水过渡腔室;位于多层换热管右端的管板3与该管板3相对应的清水封头4之间围成的腔室由上至下分隔成N个右清水过渡腔室7,N=3~13,设定位于最上端的右清水过渡腔室7为第一右清水过渡腔室,位于最下端的右清水过渡腔室7为第N右清水过渡腔室,第一左清水过渡腔室通过相通的换热管与第一右清水过渡腔室相通,第一右清水过渡腔室通过相通的换热管与第二左清水过渡腔室相通,第二左清水过渡腔室通过相通的换热管与第二右清水过渡腔室相通,以此类推至第N左清水过渡腔室通过相通的换热管与第N右清水过渡腔室相通,壳体1上设有与第一左清水过渡腔室相通的清水进口或出口8,壳体1上设有与第N右清水过渡腔室相通的清水出口或进口9;壳体1与多层换热管之间形成的空间由上至下设有多个第一换热区域10及多个第二换热区域11,多个第一换热区域10与多个第二换热区域11交替且部分重合设置,位于最上端的第一换热区域10与设置在壳体1上的污水或地表水出口或进口13相通,位于最下端的第二换热区域11与设置在壳体1上的污水或地表水进口或出口12相通。壳体1的底部设有两个支脚35,用于支撑换热装置。壳体1采用的四棱柱体卧式放置。
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4所示,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所述的换热直管2为正方形管,正方形管的管口呈菱形设置,每层正方形管中的相邻两根呈菱形设置的正方形管的相邻棱边焊接。该实施方式的优点是换热管的四个面受力均匀,换热管全部处于换热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三:如图10所示,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所述的换热直管2为长方形管,每层长方形管中的相邻两根长方形管的窄侧面焊接。该实施方式的优点是污水侧换热面表面平整,利于清污。
具体实施方式四:如图11所示,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所述的换热直管2为圆管,每层圆管中的相邻两根圆管之间的中部沿圆管的长度方向设有连接板条34,连接板条34与相邻的两个圆管焊接。该实施方式的优点是圆管承压能力大。
具体实施方式五:如图2所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四所述的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倾斜固定在壳体1内的多层换热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0°<α≤15°。该实施方式的优点是污垢不易积聚,清洗时污水往低侧流动,利于清洗。
具体实施方式六:如图1、图2及图6所示,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两个清水封头4的端面上各设有一个清水封头法兰14,与所述的两个清水封头4相对应的两个倒棱角的切口端面上各设有一个壳体连接法兰一15,壳体连接法兰一15与清水封头法兰14之间设有密封圈一16,所述的两个倒棱角的切口端面与两个清水封头4分别通过清水封头法兰14、密封圈一16及壳体连接法兰一15可拆卸密封连接(通过螺栓相连)。清水封头4与清水封头法兰14可以采用焊接形式连为一体。上述的倒棱角的切口端面与壳体连接法兰一15可以采用焊接形式连为一体。该实施方式的优点是清水转弯连接处采用法兰连接,当清水侧管板或管头出现故障后,可以开门进行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七:如图1-图3及图9所示,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两个污水或地表水封头5的端面上各设有一个污水或地表水封头法兰17,与所述的两个污水或地表水封头5相对应的两个倒棱角的切口端面上各设有一个壳体连接法兰二18,壳体连接法兰二18与污水或地表水封头法兰17之间设有密封圈二19,所述的两个倒棱角的切口端面与两个污水或地表水封头5分别通过污水或地表水封头法兰17、密封圈二19及壳体连接法兰二18可拆卸密封连接(通过螺栓相连)。污水或地表水封头5与污水或地表水封头法兰17可以采用焊接形式连为一体。上述的倒棱角的切口端面与壳体连接法兰二18可以采用焊接形式连为一体。该实施方式的优点是污水或地表水侧可很容易拆开清洗。
具体实施方式八:如图1及图2所示,具体实施方式六所述的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相邻两个左清水过渡腔室6之间通过左清水腔室分隔板分隔,左清水腔室分隔板由相对设置的清水隔板一20和清水隔板二21组成,清水隔板一20与设置在多层换热管左侧的清水封头4利用焊接工艺固连,清水隔板二21与设置在多层换热管左端的管板3利用焊接工艺固连;相邻两个右清水过渡腔室7之间通过右清水腔室分隔板分隔,右清水腔室分隔板由相对设置的清水隔板三22和清水隔板四23组成,清水隔板三22与设置在多层换热管右侧的清水封头4利用焊接工艺固连,清水隔板四23与设置在多层换热管右端的管板3利用焊接工艺固连;清水隔板一20和清水隔板二21二者的两个相邻侧面上以及清水隔板三22和清水隔板四23二者的两个相邻侧面上分别设有加强板条一24,清水隔板一20、清水隔板二21、清水隔板三22和清水隔板四23分别与加强板条一24利用焊接工艺固连,相邻两个加强板条一24压紧设置在二者之间的密封圈三上。该实施方式的优点是保证清水侧密封的严密性,以及清水封头具有足够的承压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九:如图1-图3及图5所示,具体实施方式七所述的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与设置在多层换热管左侧的清水封头4相邻的污水或地表水封头5设定为污水或地表水封头一32,两个污水或地表水封头5余下的另一个污水或地表水封头设定为污水或地表水封头二33,多层换热管与污水或地表水封头一32相邻的一侧面至污水或地表水封头一32之间的空间由上至下设有多个污水或地表水换向区域一25,污水或地表水换向区域一25与相对应的第一换热区域10相通;多层换热管与污水或地表水封头二33相邻的一侧面至污水或地表水封头二33之间的空间由上至下设有多个污水或地表水换向区域二26,污水或地表水换向区域二26与相对应的第二换热区域11相通。该实施方式的优点是保证了污水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顺畅地在壳体内管外流动,并与管内清水进行换热。
具体实施方式十:如图1、图3及图5所示,具体实施方式九所述的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相邻两个污水或地表水换向区域一25之间通过换向区域一隔板分隔,换向区域一隔板由换向隔板一27和换向隔板二28构成,换向隔板一27与污水或地表水封头一32利用焊接工艺固连,换向隔板二28与多层换热管的相应换热管外侧面利用焊接工艺固连,换向隔板一27与换向隔板二28相对设置;相邻两个污水或地表水换向区域二26之间通过换向区域二隔板分隔,换向区域二隔板由换向隔板三29和换向隔板四30构成,换向隔板三29与污水或地表水封头二33利用焊接工艺固连,换向隔板四30与多层换热管的相应换热管外侧面利用焊接工艺固连,换向隔板三29与换向隔板四30相对设置;换向隔板一27和换向隔板二28两者的相邻侧面上以及换向隔板三29和换向隔板四30两者的相邻侧面上分别利用焊接工艺固连一个加强板条二31,相邻两个加强板条二31压紧在设置在二者之间的密封圈四上。该实施方式的优点是保证了污水侧密封严密性,以及污水或地表水封头有足够的承压能力。
工作原理:
污水或地表水从污水或地表水进口或出口12进入并流向污水或地表水换向区域一25,污水或地表水流动过程中与管内清水换热,经污水或地表水换向区域一25换向后再流向污水或地表水换向区域二26,同时与管内清水换热,经污水或地表水换向区域二26换向后再流往下一个污水或地表水换热区域一25,如此往复来回流动,并最终从污水或地表水出口或进口13流出,流动过程中与清水换热。
清水则从清水进口或出口8进入左清水过渡腔室6,从左清水过渡腔室6经管内流向右清水过渡腔室7,在管内与管外污水或地表水换热,再从右清水过渡腔室7经管内流向下一个左清水过渡腔室6,如此往复左右来回流动,并最终从污水或地表水出口或进口9流出,流动过程中与管外污水或地表水换热。
其中,污水或地表水可以反向流动,即从污水或地表水出口或进口13进入,从污水或地表水进口或出口12流出,此时清水则从清水出口或进口9流入,从清水进口或出口8流出。污水或地表水与清水逆向流动。

Claims (10)

1.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所述的换热装置包括壳体(1)、两个清水封头(4)、多层换热管、两个管板(3)及两个污水或地表水封头(5),壳体(1)为四棱柱体,其特征是:每层换热管包括多根换热直管(2),多根换热直管(2)并列设置并焊接为一体,多层换热管沿壳体(1)的一条对角线方向固定在壳体(1)内,多层换热管水平或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多层换热管的倾斜方向一致,壳体(1)的四个棱角均通过立切面切割成四个倒棱角,多层换热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应的管板(3)上,两个管板(3)设置在多层换热管两端管口所对应的两个倒棱角的切口处,两个清水封头(4)与两个管板(3)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清水封头(4)与所述的两个倒棱角的切口端面可拆卸密封连接;余下的两个倒棱角的两个切口与两个污水或地表水封头(5)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污水或地表水封头(5)与所述的余下的两个倒棱角的两个切口可拆卸密封连接,位于多层换热管左端的管板(3)与该管板(3)相对应的清水封头(4)之间围成的腔室由上至下分隔成N个左清水过渡腔室(6),设定位于最上端的左清水过渡腔室(6)为第一左清水过渡腔室,位于最下端的左清水过渡腔室(6)为第N左清水过渡腔室;位于多层换热管右端的管板(3)与该管板(3)相对应的清水封头(4)之间围成的腔室由上至下分隔成N个右清水过渡腔室(7),N=3~13,设定位于最上端的右清水过渡腔室(7)为第一右清水过渡腔室,位于最下端的右清水过渡腔室(7)为第N右清水过渡腔室,第一左清水过渡腔室通过相通的换热管与第一右清水过渡腔室相通,第一右清水过渡腔室通过相通的换热管与第二左清水过渡腔室相通,第二左清水过渡腔室通过相通的换热管与第二右清水过渡腔室相通,以此类推至第N左清水过渡腔室通过相通的换热管与第N右清水过渡腔室相通,壳体(1)上设有与第一左清水过渡腔室相通的清水进口或出口(8),壳体(1)上设有与第N右清水过渡腔室相通的清水出口或进口(9);壳体(1)与多层换热管之间形成的空间由上至下设有多个第一换热区域(10)及多个第二换热区域(11),多个第一换热区域(10)与多个第二换热区域(11)交替且部分重合设置,位于最上端的第一换热区域(10)与设置在壳体(1)上的污水或地表水出口或进口(13)相通,位于最下端的第二换热区域(11)与设置在壳体(1)上的污水或地表水进口或出口(12)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换热直管(2)为正方形管,正方形管的管口呈菱形设置,每层正方形管中的相邻两根呈菱形设置的正方形管的相邻棱边焊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换热直管(2)为长方形管,每层长方形管中的相邻两根长方形管的窄侧面焊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换热直管(2)为圆管,每层圆管中的相邻两根圆管之间的中部沿圆管的长度方向设有连接板条(34),连接板条(34)与相邻的两个圆管焊接。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其特征是:倾斜固定在壳体(1)内的多层换热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0°<α≤1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其特征是:两个清水封头(4)的端面上各设有一个清水封头法兰(14),与所述的两个清水封头(4)相对应的两个倒棱角的切口端面上各设有一个壳体连接法兰一(15),壳体连接法兰一(15)与清水封头法兰(14)之间设有密封圈一(16),所述的两个倒棱角的切口端面与两个清水封头(4)分别通过清水封头法兰(14)、密封圈一(16)及壳体连接法兰一(15)可拆卸密封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其特征是:两个污水或地表水封头(5)的端面上各设有一个污水或地表水封头法兰(17),与所述的两个污水或地表水封头(5)相对应的两个倒棱角的切口端面上各设有一个壳体连接法兰二(18),壳体连接法兰二(18)与污水或地表水封头法兰(17)之间设有密封圈二(19),所述的两个倒棱角的切口端面与两个污水或地表水封头(5)分别通过污水或地表水封头法兰(17)、密封圈二(19)及壳体连接法兰二(18)可拆卸密封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其特征是:相邻两个左清水过渡腔室(6)之间通过左清水腔室分隔板分隔,左清水腔室分隔板由相对设置的清水隔板一(20)和清水隔板二(21)组成,清水隔板一(20)与设置在多层换热管左侧的清水封头(4)固连,清水隔板二(21)与设置在多层换热管左端的管板(3)固连;相邻两个右清水过渡腔室(7)之间通过右清水腔室分隔板分隔,右清水腔室分隔板由相对设置的清水隔板三(22)和清水隔板四(23)组成,清水隔板三(22)与设置在多层换热管右侧的清水封头(4)固连,清水隔板四(23)与设置在多层换热管右端的管板(3)固连;清水隔板一(20)和清水隔板二(21)二者的两个相邻侧面上分别设有加强板条一(24),清水隔板一(20)和清水隔板二(21)二者的相邻两个加强板条一(24)压紧设置在该相邻两个加强板条一(24)之间的密封圈三上;清水隔板三(22)和清水隔板四(23)二者的两个相邻侧面上分别设有加强板条一(24),清水隔板三(22)和清水隔板四(23)二者的相邻两个加强板条一(24)压紧设置在该相邻两个加强板条一(24)之间的密封圈三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其特征是:与设置在多层换热管左侧的清水封头(4)相邻的污水或地表水封头(5)设定为污水或地表水封头一(32),两个污水或地表水封头(5)余下的另一个污水或地表水封头设定为污水或地表水封头二(33),多层换热管与污水或地表水封头一(32)相邻的一侧面至污水或地表水封头一(32)之间的空间由上至下设有多个污水或地表水换向区域一(25),污水或地表水换向区域一(25)与相对应的第一换热区域(10)相通;多层换热管与污水或地表水封头二(33)相邻的一侧面至污水或地表水封头二(33)之间的空间由上至下设有多个污水或地表水换向区域二(26),污水或地表水换向区域二(26)与相对应的第二换热区域(11)相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其特征是:相邻两个污水或地表水换向区域一(25)之间通过换向区域一隔板分隔,换向区域一隔板由换向隔板一(27)和换向隔板二(28)构成,换向隔板一(27)与污水或地表水封头一(32)固连,换向隔板二(28)与多层换热管的相应换热管外侧面固连,换向隔板一(27)与换向隔板二(28)相对设置;相邻两个污水或地表水换向区域二(26)之间通过换向区域二隔板分隔,换向区域二隔板由换向隔板三(29)和换向隔板四(30)构成,换向隔板三(29)与污水或地表水封头二(33)固连,换向隔板四(30)与多层换热管的相应换热管外侧面固连,换向隔板三(29)与换向隔板四(30)相对设置;换向隔板一(27)和换向隔板二(28)两者的相邻侧面上分别固连一个加强板条二(31),换向隔板一(27)和换向隔板二(28)二者的相邻两个加强板条二(31)压紧设置在该相邻两个加强板条二(31)之间的密封圈四上;换向隔板三(29)和换向隔板四(30)两者的相邻侧面上分别固连一个加强板条二(31),换向隔板三(29)和换向隔板四(30)二者的相邻两个加强板条二(31)压紧设置在该相邻两个加强板条二(31)之间的密封圈四上。
CN201210466374.3A 2012-11-17 2012-11-17 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 Active CN1029278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66374.3A CN102927839B (zh) 2012-11-17 2012-11-17 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66374.3A CN102927839B (zh) 2012-11-17 2012-11-17 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27839A CN102927839A (zh) 2013-02-13
CN102927839B true CN102927839B (zh) 2014-08-27

Family

ID=47642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66374.3A Active CN102927839B (zh) 2012-11-17 2012-11-17 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2783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42055A (en) * 1987-08-04 1989-06-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Heat exchanger
CN201096463Y (zh) * 2007-10-30 2008-08-06 吴荣华 污水及地表水冷热源单流道壳板式换热装置
CN202902946U (zh) * 2012-11-17 2013-04-24 青岛科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42055A (en) * 1987-08-04 1989-06-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Heat exchanger
CN201096463Y (zh) * 2007-10-30 2008-08-06 吴荣华 污水及地表水冷热源单流道壳板式换热装置
CN202902946U (zh) * 2012-11-17 2013-04-24 青岛科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27839A (zh) 2013-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94314U (zh) 一种高能效水力模块
CN108061471B (zh) 一种多单元复合螺旋板式换热器
CN102322757B (zh) 一种多次分流和汇流的蜂窝式换热器
CN103940264B (zh) 一种设有内置流道分离结构的非清洁水疏导式换热装置
CN103017577B (zh) 设置疏导结构的污水或地表水用管式换热装置
CN202902946U (zh) 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
CN101915511B (zh) 污水或地表水源热泵大管径换热装置及其***
CN201463656U (zh) 节能高效防腐蚀组合式换热器
CN102927839B (zh) 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对角门换热装置
CN102914185B (zh) 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宽流道换热装置
CN105403083B (zh) 一种具备蜂巢式海水换热器的海水源热泵***
CN202902935U (zh) 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单宽流道式换热装置
CN202902938U (zh) 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宽流道换热装置
CN102997725B (zh) 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管式换热装置
CN102914183B (zh) 污水或地表水用疏导型单宽流道式换热装置
CN103063063B (zh) 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强制疏导型管式换热装置
CN214469474U (zh) 一体式双源换热器的热泵机组
CN203810982U (zh) 一种设有内置流道分离结构的非清洁水疏导式换热装置
CN203011204U (zh) 设置疏导结构的污水或地表水用管式换热装置
CN203011203U (zh) 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强制疏导型管式换热装置
CN204881286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
CN106322764A (zh) 一种板管换热器式淋浴房
CN103033073B (zh) 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管式疏导型换热方法
CN206291473U (zh) 一种板管换热器式淋浴房
CN212253766U (zh) 一种矿用清污串联式换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XI AN WATER SUPPLY GROUP NEW ENER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QINGDAO K.C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60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66300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TO: 710065 XI AN, SHAANXI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603

Address after: Tong Yuan Road No. 2755 third sewage treatment plant of Shaanxi Province in 710065 Chanba Ecological District of Xi'an City

Patentee after: Xi'an water affair Group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300 Jiaozhou international times center, No. 203, Beijing East Road, Shandong, Qingdao, 2-2-301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Kechua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2755 Tongyuan Road, Chanba Ecological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0065, Third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Patentee after: Xi'an Nuod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2755 Tongyuan Road, Chanba Ecological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0065, Third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Patentee before: Xi'an water affair Group New Ener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