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91548A - 旋转电机的定子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的定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91548A
CN102891548A CN2012102513347A CN201210251334A CN102891548A CN 102891548 A CN102891548 A CN 102891548A CN 2012102513347 A CN2012102513347 A CN 2012102513347A CN 201210251334 A CN201210251334 A CN 201210251334A CN 102891548 A CN102891548 A CN 1028915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outside
connecting coil
stator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513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91548B (zh
Inventor
壹岐友贵
贵志武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91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915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915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915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arranged in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windings, prior to mounting into machines
    • H02K15/0414Windings consisting of separate elements, e.g. bars, hairpins, segments, half coi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02K3/345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2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solid heat conducting material embedded in, or arranged in contact with, the stator or rotor, e.g. heat bridges
    • H02K9/227Heat sin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25Shaping or compacting conductors or winding heads after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winding in the core or machine ; Applying fastening means on winding hea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56Manufacturing winding connections
    • H02K15/0068Connecting winding sections; Forming leads; Connecting leads to terminals
    • H02K15/0081Connecting winding sections; Forming leads; Connecting leads to terminals for form-wound win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其能够抑制过渡部向轴向的伸出而实现定子(10)的小型化,且通过使过渡部长度变短来抑制铜损,从而能够实现性能的提高。定子(10)具备定子铁心(21)和分段化的多相线圈(50),多相线圈(50)具有分别***到定子铁心(21)的多个槽(23)中且呈大致直线状延伸的多个线圈杆(25)、将同相的线圈杆(25)彼此连接而构成过渡部的多个连接线圈(40)。各连接线圈(40)具备配置在轴向上不同的位置处的内侧连接线圈(42)及外侧连接线圈(41),各内侧连接线圈(42)与其它相的外侧连接线圈(41)在轴向上对置,各外侧连接线圈(41)与其它相的内侧连接线圈(42)在轴向上对置。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的定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在电动机动车、混合动力机动车等中的旋转电机的定子。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使用分段线圈来制作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已知有如下这样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将由成形为U字状的电导体构成的多段向定子铁心的槽***后,将腿部分弯曲,并将段的端部彼此接合而构成线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58840号公报
【专利文件2】美国专利第6894417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车辆用旋转电机的定子通过电导体的U字成形加工、腿部的弯曲加工及端部彼此的接合(焊接)加工而形成线圈。因此,电导体的端部彼此以向轴向伸出的状态接合,从而定子因过渡部而在轴向上变大,且过渡部的长度变长,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课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其抑制过渡部向轴向的伸出而能够实现定子的小型化,且通过使过渡部长度变短来抑制铜损,实现性能的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定子10),其具备:
具有多个槽(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槽23)的定子铁心(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定子铁心21);
分段化的多相线圈(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线圈50),所述旋转电机的定子的特征在于,
所述分段化的多相线圈具有分别***到所述定子铁心的多个槽中且呈大致直线状延伸的多个线圈杆(coil bar)(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线圈杆25)、将同相的所述线圈杆彼此连接而构成过渡部的多个连接线圈(connect coil)(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连接线圈40),
各连接线圈具备配置在轴向上不同的位置的内侧连接线圈(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内侧连接线圈42)及外侧连接线圈(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外侧连接线圈41),
各所述内侧连接线圈与其它相的外侧连接线圈在轴向上对置,各所述外侧连接线圈与其它相的所述内侧连接线圈在轴向上对置。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以第一方面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子铁心的两侧设有一对基体板(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基体板31L、31R),
在所述基体板的对置的外侧面(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外侧面35)和内侧面(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内侧面36)上分别形成有多个槽(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外侧面槽37及内侧面槽38),
在所述外侧面上形成的槽(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外侧面槽37)中配置有所述外侧连接线圈,
在所述内侧面上形成的槽(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内侧面槽38)中配置所述内侧连接线圈。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涉及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以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
***到各所述槽内的线圈杆具备沿径向排列的外径侧线圈杆(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外径侧线圈杆26)和内径侧线圈杆(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内径侧线圈杆27),
所述外径侧线圈杆和所述内径侧线圈杆中的一方的一端侧与所述外侧连接线圈连接,另一端侧与所述内侧连接线圈连接,
所述外径侧线圈杆和所述内径侧线圈杆中的另一方的一端侧与所述内侧连接线圈连接,另一端侧与所述外侧连接线圈连接。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涉及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以第三方面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径侧线圈杆的一端侧连接的外侧连接线圈朝向径向外方且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的一方延伸而与同相的内侧连接线圈连接,
在所述外径侧线圈杆的另一端侧连接的内侧连接线圈朝向径向外方且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的另一方延伸而与同相的外侧连接线圈连接,
在所述内径侧线圈杆的一端侧连接的内侧连接线圈朝向径向外方且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的另一方延伸而与同相的外侧连接线圈连接,
在所述内径侧线圈杆的另一端侧连接的外侧连接线圈朝向径向外方且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的一方延伸而与同相的内侧连接线圈连接。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涉及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以第四方面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体板上,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同一槽内且供所述内径侧线圈杆及外径侧线圈杆分别***的内径侧贯通孔(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内径侧贯通孔33)和外径侧贯通孔(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外径侧贯通孔32)沿径向排列形成,
与各所述外径侧线圈杆分别连接的内侧连接线圈和外侧连接线圈沿着渐开线曲线形成,
与各所述内径侧线圈杆分别连接的内侧连接线圈和外侧连接线圈沿着渐开线曲线形成,且在该渐开线曲线的内径侧从所述内径侧贯通孔绕开所述外径侧贯通孔而向径向外方延伸。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涉及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以第三~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径侧线圈杆和所述内径侧线圈杆具有同一长度。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涉及的旋转电机的定子以第一~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结构为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连接线圈配置在将所述定子铁心向轴向投影而得到的区域内。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将同相的线圈杆彼此连接的过渡部由配置在轴向上不同的位置的内侧连接线圈和外侧连接线圈构成,由此能够抑制过渡部向轴向的伸出,从而能够实现定子的小型化。并且,通过使过渡部的长度变短来降低铜损,使旋转电机的效率得以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内侧连接线圈和外侧连接线圈在被基体板绝缘的状态下效率良好地配置在轴向上的不同位置,能够使定子小型化,且能够提高分段化的线圈的组装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能够将外侧及内侧连接线圈以波状卷绕的形式与从槽延伸出的两根线圈杆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能够将外侧及内侧连接线圈在径向外侧与从槽延伸出的线圈杆连接,能够容易在定子的内侧配置转子,并能够以波状卷绕的形式将连接线圈与线圈杆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内侧连接线圈和外侧连接线圈不会在基体板内彼此干涉,能够减小它们的占有面积。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外径侧线圈杆与内径侧线圈杆为同一长度,从而能够实现线圈杆的部件共用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能够实现定子的径向上的小型化,且能够容易在定子的内侧配置转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定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图2所示的一方的基体板组装体的分解立体图,(b)是另一方的基体板组装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线圈杆的立体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定子的纵剖视图,是图6的A-A线剖视图。
图6是图3(a)所示的一方的基体板组装体的主视图。
图7是图3(a)所示的一方的基体板组装体的后视图。
图8是双槽型的分段化的多相线圈的立体图。
图9是从图8所示的多相线圈中取出一相的量的线圈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多相线圈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1(a)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b)是(a)的B-B线剖视图。
图12(a)是表示线圈杆与连接线圈通过铆接加工而接合的状态的示意图,(b)是表示端部形成为半球状的线圈杆被压入连接线圈而进行接合的状态的示意图,(c)是表示端部形成为半圆状的截面矩形的线圈杆被压入连接线圈的孔中而进行接合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3是在基体板组装体的侧面配设有冷却板的定子的立体图。
图14是具备图13所示的冷却板的定子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单槽型线圈的一相的量的线圈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三槽型线圈的一相的量的线圈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0    旋转电机的定子
20    定子铁心组装体
21    定子铁心
23    槽
25    线圈杆
26    外径侧线圈杆
27    内径侧线圈杆
28    绝缘材料
30L、30R  基体板组装体
31L、31R  基体板
32    外径侧贯通孔
33    内径侧贯通孔
35    外侧面
36    内侧面
37、37a    外侧面槽(槽)
38、38a    内侧面槽(槽)
40    连接线圈(过渡部)
41、41a、41b    外侧连接线圈(过渡部)
42、42a、42b    内侧连接线圈(过渡部)
50   线圈
50U  U相线圈
50V  V相线圈
50W  W相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附图沿着符号的方向观察。
如图1、图2及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定子10具备定子铁心组装体20、一对基体板组装体30L、30R,基体板组装体30L、30R配置而组装在定子铁心组装体20的两侧。在定子铁心组装体20与基体板组装体30L、30R之间例如配置有硅片等绝缘片65,来将定子铁心组装体20与基体板组装体30L、30R绝缘。
定子铁心组装体20具备定子铁心21、多个(在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为48个)线圈杆25。
定子铁心21例如通过将冲裁加工后的多张硅钢板层叠而构成,在定子铁心21的径向内侧具备48个齿22、形成在相邻的齿22、22之间的48个槽23。槽23沿定子铁心21的轴向贯通而形成,从轴向观察时形成为在定子铁心21的径向上长的大致长圆形状,开口部24向定子铁心21的内周面开口。
也参照图4,线圈杆25通过将具有同一形状及同一长度的外径侧线圈杆26与内径侧线圈杆27沿轴向错开后述的连接线圈40的厚度量而并列配置,且除两端以外的周围由注射模塑成形的树脂等绝缘材料28覆盖而一体地形成。具体而言,外径侧线圈杆26及内径侧线圈杆27的长度设定为与定子铁心21的轴向长度和三片连接线圈40的厚度的和大致相等的长度,在外径侧线圈杆26及内径侧线圈杆27各自的两端形成有与连接线圈40的厚度大致相等的长度的小径部26a、27a。
如图5所示,由外径侧线圈杆26及内径侧线圈杆27构成的多个(在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为48个)线圈杆25以外径侧线圈杆26成为径向外方的方式分别***到定子铁心21的48个槽23中而沿定子铁心21的周向排列,来构成定子铁心组装体20。
外径侧线圈杆26以如下方式***到槽23中,即,小径部26a从定子铁心21的一方的端面21a(在图5中为左端面)突出大约两片连接线圈40的厚度,且小径部26a从另一方的端面21b(在图5中为右端面)突出大约一片连接线圈40的厚度。
并且,内径侧线圈杆27以如下方式***到槽23中,即,小径部27a从定子铁心21的一方的端面21a突出大约一片连接线圈的厚度,且小径部27a从另一方的端面21b突出大约两片连接线圈的厚度。在外径侧线圈杆26及内径侧线圈杆27与定子铁心21的槽23之间夹有覆盖两线圈杆26、27的绝缘材料28,来确保外径侧线圈杆26及内径侧线圈杆27与定子铁心21的绝缘。从而,外径侧线圈杆26与内径侧线圈杆27在以各自的两端部的轴向位置不同的方式沿轴向错开的状态下由绝缘材料28覆盖。
覆盖外径侧线圈杆26及内径侧线圈杆27的绝缘材料28具有比槽23稍大且与槽23大致相同的形状,通过压入而能够容易向槽23固定。并且,外径侧线圈杆26及内径侧线圈杆27比现有的由卷绕的绕组构成的线圈粗,因此还具有提高向槽23的占空因数(日语:占積率)的效果。
如图1至图7所示,分别配置在定子铁心组装体20的两侧的基体板组装体30L、30R具备基体板31L、31R和多个连接线圈40。需要说明的是,基体板组装体30R除了不具备后述的连接端子部这一点以及槽和连接线圈的形状之外,其它结构与基体板组装体30L相同,因此以后主要对基体板组装体30L进行说明。
如图6及图7所示,基体板31L是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成形,且具有与定子铁心21大致相等的内外径的大致圆环状构件,在图中上方部分设有向径向外方呈扇状延伸的展开部31a。在展开部31a上形成有用于与外部设备等连接的连接端子部。
在基体板31L的内径侧以贯通基体板31L的方式形成有与***到定子铁心21的槽23中的各线圈杆25的外径侧线圈杆26及内径侧线圈杆27分别对应的48对外径侧贯通孔32及内径侧贯通孔33。
成对的外径侧贯通孔32和内径侧贯通孔33位于从基体板31L的中心O沿径向延伸的同一直线L上,并且,在该直线L上且基体板31L的外径侧还形成有外周侧孔34,来将基体板31L的外侧面35与内侧面36(参照图5)连通。并且,在形成有展开部31a的圆周方向位置处,在比外周侧孔34的位置更靠径向外方处形成有位于展开部31a的12个连接端子接合孔39。
如图5至图7所示,分别向外侧面35及内侧面36开口的截面大致コ型的多个(48个)外侧面槽37及内侧面槽38沿着渐开线曲线在圆周方向上接近地形成在基体板31L的外侧面35和内侧面36上。彼此相邻的各外侧面槽37之间及各内侧面槽38之间由从基体板31L竖立设置的壁31b隔离,并且,在轴向上对置的外侧面槽37与内侧面槽38由隔壁31c隔离,从而彼此电绝缘。
并且,基体板31L设定成如下这样的轴向宽度,该轴向宽度大致等于与后述的外侧连接线圈41的厚度对应的外侧面槽37的槽深度、与后述的内侧连接线圈42的厚度对应的内侧面槽38的槽深度及隔壁31c的厚度的总和。
如图6所示,在基体板组装体30L中,基体板31L的各外侧面槽37在主视观察下以连接外径侧贯通孔32与外周侧孔34的方式沿着渐开线曲线弯曲而形成,其中,所述外周侧孔34形成在通过从上述外径侧贯通孔32沿顺时针方向离开了三个间隔的外径侧贯通孔32的直线L上。其中,多个外侧面槽37中朝向展开部31a延伸的12个外侧面槽37a呈渐开线状地延伸至通过从外径侧贯通孔32沿顺时针方向离开了三个间隔的外径侧贯通孔32的直线L上为止,之后向径向弯曲而与连接端子接合孔39连接。
另外,如图7所示,基体板31L的各内侧面槽38在主视观察下以将内径侧贯通孔33与外周侧孔34避开外径侧贯通孔32而弯曲连接的方式形成,其中所述外周侧孔34形成在通过从上述内径侧贯通孔33沿顺时针方向(从图6侧观察为逆时针方向)离开了三个间隔的内径侧贯通孔33的直线L上。其中,多个内侧面槽38中朝向展开部31a延伸的12个内侧面槽38a同样地弯曲延伸至通过从内径侧贯通孔33沿顺时针方向(从图6侧观察为逆时针方向)离开了三个间隔的内径侧贯通孔33的直线L上为止,之后向径向弯曲而与连接端子接合孔39连接。
即,如图6所示,位于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离开了六个间隔的位置的外径侧贯通孔32与内径侧贯通孔33经由外侧面槽37及内侧面槽38共用连续的外周侧孔34而连接。并且,与共用的连接端子接合孔39连接的一对外侧面槽37a和内侧面槽38a将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离开了六个间隔的外径侧贯通孔32与内径侧贯通孔33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基体板组装体30R中,基体板31R的各外侧面槽37具有与上述的基体板31L的各内侧面槽38同样的形状,基体板31R的各内侧面槽38具有与上述的基体板31L的各外侧面槽37同样的形状。
连接线圈40由铜等导电材料形成为板状,可以分为分别***到外侧面槽37、37a中的外侧连接线圈41(41a、41b)、分别***到内侧面槽38、38a中的内侧连接线圈42(42a、42b)。需要说明的是,在这里所说的连接线圈41是指在组装好定子铁心组装体20与基体板组装体30时成为定子10的轴向外侧的连接线圈40,内侧连接线圈42是指成为定子10的轴向内侧的连接线圈40。
如图6所示,外侧连接线圈41a沿着与外侧面槽37相同形状的渐开线曲线而形成,在其两端部形成有结合孔43a、43b。结合孔43a具有与外径侧线圈杆26的小径部26a大致相等的直径,结合孔43b具有与后述的将外侧连接线圈41a与内侧连接线圈42a连接的连接销45大致相等的直径。并且,外侧连接线圈41b以与外侧面槽37a相同的形状弯曲形成,在其两端部形成有结合孔43a和连接端子孔43c。
如图7所示,内侧连接线圈42a沿着与内侧面槽38相同形状的渐开线曲线而形成,在其两端部形成有结合孔44a、44b。结合孔44a具有与内径侧线圈杆27的小径部27a大致相等的直径,结合孔44b具有与连接销45大致相等的直径。并且,内侧连接线圈42b以与内侧面槽38a相同的形状弯曲形成,在其两端部形成有结合孔44a和连接端子孔44c。
从而,除基体板31L的连接端子接合孔39的部分之外,与各外径侧线圈杆26分别连接的内侧连接线圈42a和外侧连接线圈41a、41b沿着渐开线曲线形成,与各内径侧线圈杆27分别连接的内侧连接线圈42a、42b和外侧连接线圈41a沿着渐开线曲线形成,且在该渐开线曲线的内径侧,从内径侧贯通孔33绕开外径侧贯通孔32而向径向外方延伸。
外侧连接线圈41a、41b分别***到外侧面槽37、37a中,并且,内侧连接线圈42a、42b分别***到内侧面槽38、38a中。并且,在各外周侧孔34中***由铜、铝等构成的导电性的连接销45来将外侧连接线圈41a与内侧连接线圈42a电连接。
由此,在位于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离开了六个间隔的位置的外侧连接线圈41a的结合孔43a与内侧连接线圈42a的结合孔44a经由外侧连接线圈41a、连接销45及内侧连接线圈42a电连接的状态下构成基体板组装体30L、30R。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取代设置本实施方式那样的连接销45,而在外侧连接线圈41a和内侧连接线圈42a中的任一方上一体地形成与连接销45同等形状的突出部,并将该突出部***到在外侧连接线圈41a和内侧连接线圈42a中的另一方上设置的结合孔43b、44b中,由此将外侧连接线圈41a与内侧连接线圈42a电连接。
这样构成的一对基体板组装体30L、30R定位配置到定子铁心组装体20的两侧的规定位置而进行组装。如图5所示,在定子铁心21的一方的端面21a侧(图中左侧)配置的基体板组装体30L中,在外径侧线圈杆26的小径部26a***到外侧连接线圈41a、41b的结合孔43a中,且内径侧线圈杆27的小径部27a***到内侧连接线圈42a、42b的结合孔44a中后,分别铆接固定。即,外侧连接线圈41a、41b及内侧连接线圈42a、42b将同相(例如U相)的线圈杆25彼此连接而构成线圈50的过渡部。
并且,在定子铁心21的另一方的端面21b侧(图中右侧)配置的基体板组装体30R中,在外径侧线圈杆26的小径部26a***到内侧连接线圈42a的结合孔44a中,且内径侧线圈杆27的小径部27a***到外侧连接线圈41a的结合孔43a中后,分别铆接固定。即,外侧连接线圈41a、41b及内侧连接线圈42a、42b将同相(例如U相)的线圈杆25彼此连接而构成线圈50的过渡部。
因此,对于配置在同一槽23中的外径侧线圈杆26及内径侧线圈杆27而言,在外径侧线圈杆26的一端侧(图中左侧)连接的外侧连接线圈41a朝向径向外方且沿顺时针方向延伸而与同相的内侧连接线圈42a连接,在外径侧线圈杆26的另一端侧(图中右侧)连接的内侧连接线圈42a朝向径向外方且沿逆时针方向延伸而与同相的外侧连接线圈41a连接。并且,在内径侧线圈杆27的一端侧(图中左侧)连接的内侧连接线圈朝向径向外方且沿逆时针方向延伸而与同相的外侧连接线圈41a连接,在内径侧线圈杆27的另一端侧(图中右侧)连接的外侧连接线圈41a朝向径向外方且沿顺时针方向延伸而与同相的内侧连接线圈42a连接。
这样,定子10通过在定子铁心组装体20的两侧组装一对基体板组装体30L、30R而构成,由此分段化的线圈50形成具有同一结构的各相四个的线圈环(U相线圈50U、V相线圈50V及W相线圈50W)。这各相四个的线圈环(U相线圈50U、V相线圈50V及W相线圈50W)以两个线圈环为一组,两组U相线圈50U、两组V相线圈50V及两组W相线圈50W沿逆时针方向依次波形卷绕(参照图8及图10)。需要说明的是,配置在一个槽23内且由绝缘材料28覆盖的外径侧线圈杆26及内径侧线圈杆27由构成一组的两个线圈环构成。图8是为了便于理解从定子取出分段化的多相(U、V、W相)线圈而示出的立体图,图9是进一步取出一相的量(例如U相)的线圈而示出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构成多相线圈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1(a)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图11(b)是(a)的B-B线剖视图。
并且,在这样构成的定子10中,外侧连接线圈41a、41b和内侧连接线圈42a、42b配置在将定子铁心21向轴向投影而得到的区域内,且配置在轴向上不同的位置处。
在图11(a)所示的基体板组装体30L的B-B线剖面处,如图11(b)所示,在基体板31L的外侧面上,在U相的外径侧线圈杆26的小径部26a的径向外方,两个V相的外侧连接线圈41b和一个W相的外侧连接线圈41b从径向内侧依次排列,在基体板31L的内侧面上,一个U相的内侧连接线圈42b和两个W相的内侧连接线圈42b从径向内侧依次排列。从而,从图11(a)明确可知,各内侧连接线圈42a、42b与其它相的外侧连接线圈41a、41b在轴向上对置,且各外侧连接线圈41a、41b与其它相的内侧连接线圈42a、42b在轴向上对置。
并且,配置在定子10的轴向外侧的多个外侧连接线圈41a、41b的外侧面与基体板31L、31R的端面成为同一面。
并且,如图5所示,线圈50以在定子铁心21的一方的端面21a侧,与外径侧线圈杆26连接的外侧连接线圈41a、41b位于轴向外侧,而在定子铁心21的另一方的端面21b侧,与内径侧线圈杆27连接的外侧连接线圈41a位于轴向外侧的方式来组装定子10。
图12是表示线圈杆与连接线圈的连接结构的概念图,以下以外径侧线圈杆26为例进行说明,但对于内径侧线圈杆27也同样能够适用。图12(a)所示的外径侧线圈杆26在其两端部形成有朝向前端的尖头锥状的锥部26b,且外侧连接线圈41a、41b的结合孔43a和内侧连接线圈42a的结合孔44a为具有与外径侧线圈杆26大致相等的斜度的锥孔。外径侧线圈杆26与连接线圈40通过如下方式连接:在定子铁心21上组装基体板31L、31R,并在弹簧64的弹力的作用下由夹具的按压构件61将连接线圈40相对于外径侧线圈杆26沿轴向按压,由此使连接线圈40的结合孔43a、44a与外径侧线圈杆26的两锥部26嵌合。然后,利用冲头62将外径侧线圈杆26的两端部压溃而进行铆接,由此将线圈杆26与连接线圈40固定。
此时,外径侧线圈杆26与连接线圈40的嵌合部形成为锥状,因此即使在外径侧线圈杆26与连接线圈40之间稍微存在偏芯,通过按压构件61的按压也能使外径侧线圈杆26与连接线圈40对心,从而在锥部26b可靠地接合并导通。并且,能够利用一次冲压工序进行多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96处)的接合,能够有效地进行接合加工,使生产效率大幅地提高。需要说明的是,线圈杆25与连接线圈40未必一定要通过压入及铆接来连接,也可以通过压入或铆接来连接。以下,说明通过压入进行的连接。
图12(b)所示的外径侧线圈杆26的两端部形成为半球状,且连接线圈40的结合孔43a、44a为半球状凹部,将外径侧线圈杆26的半球状两端部压入到连接线圈40的结合孔43a、44a中而将外径侧线圈杆26与连接线圈40接合。在该结构中,外径侧线圈杆26与连接线圈40能够通过对心来进行对芯。并且,能够利用一次冲压工序进行多处的接合,能够极其有效地进行接合。
图12(c)所示的外径侧线圈杆26形成为截面矩形形状,其两端部形成为半圆状。并且,连接线圈40的结合孔43a、44a也为同样的半圆状凹部,在该半圆状凹部的结合孔43a、44a压入外径侧线圈杆26的端部而进行接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外径侧线圈杆26形成为截面矩形形状,为近似于槽23的方型形状,因此还能够提高槽23的占空因数。
图13是在基体板组装体的侧面配设有冷却板的定子的立体图,图14是定子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图13及图14所示的定子10中,一对冷却板60与设置在定子10的两侧面上的基体板组装体30接触配置。在冷却板60的内部形成有用于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通路63,通过使从未图示的制冷剂供给装置压力输送来的制冷剂例如沿箭头C方向(参照图13)循环,由此能够经由与一对冷却板60接触的定子10的外侧连接线圈41a、41b(过渡部)而积极地冷却定子10。
并且,由于外侧连接线圈41a、41b的侧面为平面,因此外侧连接线圈41a、41b与冷却板60面接触。因此,与现有的卷绕有绕组的线圈相比,与冷却板60的接触面积即传热面积大,能够有效地冷却。
并且,线圈50中,在定子铁心21的一方的端面21a侧,与外径侧线圈杆26连接的外侧连接线圈41a、41b位于轴向外侧,而在定子铁心21的另一方的端面21b侧,与内径侧线圈杆27连接的外侧连接线圈41a位于轴向外侧,因此经由外侧连接线圈41a、41b将外径侧线圈杆26及内径侧线圈杆27均匀地冷却,从而抑制线圈的热分布。并且,不存在将ATF油等向线圈喷射来进行冷却的油冷却的情况下所担心的油对线圈或绝缘材料造成的影响,可靠性、耐久性得以提高。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子10具备定子铁心21和分段化的多相线圈50,多相线圈50具有分别***到定子铁心21的多个槽23中且呈大致直线状延伸的多个线圈杆25和将同相的线圈杆25彼此连接而构成过渡部的多个连接线圈40。各连接线圈40具备配置在轴向上不同的位置的内侧连接线圈42及外侧连接线圈41,各内侧连接线圈42与其它相的外侧连接线圈41在轴向上对置,各外侧连接线圈41与其它相的内侧连接线圈42在轴向上对置,因此将同相的线圈杆25彼此连接的过渡部配置在轴向上不同的位置处,从而能够抑制过渡部向轴向的伸出,能够实现定子10的小型化。并且,通过缩短过渡部长度而能够抑制铜损,使旋转电机的性能得以提高。
并且,在定子铁心21的两侧设有一对基体板31L、31R,在基体板31L、31R的对置的外侧面35和内侧面上分别形成多个槽37、38。在外侧面35上形成的外侧面槽37中配置有外侧连接线圈41,在内侧面36上形成的内侧面槽38中配置有内侧连接线圈42,因此过渡部在被基体板31L、31R绝缘的状态下效率良好地配置在轴向上不同的位置处,能够使定子10小型化,且能够提高分段化的线圈50的组装性。
并且,***到各槽23中的线圈杆25具备沿径向配列的外径侧线圈杆26和内径侧线圈杆27,外径侧线圈杆26的一端侧与外侧连接线圈41连接,另一端侧与内侧连接线圈42连接,内径侧线圈杆27的一端侧与内侧连接线圈42连接,另一端侧与外侧连接线圈41连接,因此能够将外径侧及内侧连接线圈41、42以波状卷绕的形式与从槽23延伸出的两根线圈杆26、27连接。
另外,外径侧线圈杆26及内径侧线圈杆27在定子铁心21的任一方的侧面与位于定子10的轴向外侧的外侧连接线圈41连接。由此,定子10所产生的热量经由外侧连接线圈41而散热,从而能够均匀地冷却外径侧线圈26及内径侧线圈杆27。需要说明的是,若使冷却板60与位于定子10的轴向外侧的外侧连接线圈41接触配置,则能够更有效地冷却定子10。
并且,在外径侧线圈杆26的一端侧连接的外侧连接线圈41朝向径向外方且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的一方延伸而与同相的内侧连接线圈42连接,在外径侧线圈杆26的另一端侧连接的内侧连接线圈42朝向径向外方且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的另一方延伸而与同相的外侧连接线圈41连接。并且,在内径侧线圈杆27的一端侧连接的内侧连接线圈42朝向径向外方且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的另一方延伸而与同相的外侧连接线圈41连接,在内径侧线圈杆27的另一端侧连接的外侧连接线圈41朝向径向外方且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的一方延伸而与同相的内侧连接线圈42连接。由此,能够在径向外侧将外侧及内侧连接线圈41、42与从槽23延伸出的线圈杆26、27连接,能够容易在定子10的内侧配置转子,能够以波状卷绕的形式将连接线圈40与线圈杆25连接。
并且,在基体板31L、31R上,在定子铁心21的同一槽23内配置且供内径侧线圈杆27及外径侧线圈杆26分别***的内径侧贯通孔33和外径侧贯通孔32沿径向排列形成,与各外径侧线圈杆26分别连接的内侧连接线圈42和外侧连接线圈41沿着渐开线曲线形成。并且,与各内径侧线圈杆27分别连接的内侧连接线圈42和外侧连接线圈41沿着渐开线曲线形成,且在该渐开线曲线的内径侧从内径侧贯通孔33绕开外径侧贯通孔32而向径向外方延伸,因此内侧连接线圈42和外侧连接线圈41不会在基体板31L、31R内互相干涉,能够减少它们的占有面积。
并且,外径侧线圈杆26及内径侧线圈杆27为同一长度,从而能够实现线圈杆25的部件共用化。
并且,多个连接线圈40配置在将定子铁心21向轴向投影而得到的区域内,因此能够实现定子10的径向的小型化,并且,能够容易在定子10的内侧配置转子。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适当变形、改良等。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有12个连接端子接合孔39,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形成六个连接端子接合孔39,来将相邻的同相的连接线圈彼此连接。
并且,可以在一对基体板组装体30L、30R的轴向外侧配置绝缘性的罩,也可以用树脂等覆盖。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定子10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双槽型,也可以是图15中示出一相的量的线圈形状的单槽型的定子,或者还可以是图16中示出一相的量的线圈形状的三槽型的定子。在三相八极波形绕组定子中,在单槽型的定子的情况下,定子铁心21的槽数为24个,在三槽型的定子的情况下,定子铁心21的槽数为72个。

Claims (7)

1.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其具备:
具有多个槽的定子铁心;
分段化的多相线圈,
所述旋转电机的定子的特征在于,
所述分段化的多相线圈具有分别***到所述定子铁心的多个槽中且呈大致直线状延伸的多个线圈杆、将同相的所述线圈杆彼此连接而构成过渡部的多个连接线圈,
各所述连接线圈具备配置在轴向上不同的位置的内侧连接线圈及外侧连接线圈,
各所述内侧连接线圈与其它相的外侧连接线圈在轴向上对置,各所述外侧连接线圈与其它相的所述内侧连接线圈在轴向上对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子铁心的两侧设有一对基体板,
在所述基体板的对置的外侧面和内侧面上分别形成有多个槽,
在所述外侧面上形成的槽中配置有所述外侧连接线圈,
在所述内侧面上形成的槽中配置所述内侧连接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到各所述槽内的线圈杆具备沿径向排列的外径侧线圈杆和内径侧线圈杆,
所述外径侧线圈杆和所述内径侧线圈杆中的一方的一端侧与所述外侧连接线圈连接,另一端侧与所述内侧连接线圈连接,
所述外径侧线圈杆和所述内径侧线圈杆中的另一方的一端侧与所述内侧连接线圈连接,另一端侧与所述外侧连接线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径侧线圈杆的一端侧连接的外侧连接线圈朝向径向外方且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的一方延伸而与同相的内侧连接线圈连接,
在所述外径侧线圈杆的另一端侧连接的内侧连接线圈朝向径向外方且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的另一方延伸而与同相的外侧连接线圈连接,
在所述内径侧线圈杆的一端侧连接的内侧连接线圈朝向径向外方且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的另一方延伸而与同相的外侧连接线圈连接,
在所述内径侧线圈杆的另一端侧连接的外侧连接线圈朝向径向外方且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的一方延伸而与同相的内侧连接线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体板上,配置在所述定子铁心的同一槽内且供所述内径侧线圈杆及外径侧线圈杆分别***的内径侧贯通孔和外径侧贯通孔沿径向排列形成,
与各所述外径侧线圈杆分别连接的内侧连接线圈和外侧连接线圈沿着渐开线曲线形成,
与各所述内径侧线圈杆分别连接的内侧连接线圈和外侧连接线圈沿着渐开线曲线形成,且在该渐开线曲线的内径侧从所述内径侧贯通孔绕开所述外径侧贯通孔而向径向外方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径侧线圈杆和所述内径侧线圈杆具有同一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连接线圈配置在将所述定子铁心向轴向投影而得到的区域内。
CN201210251334.7A 2011-07-21 2012-07-19 旋转电机的定子 Active CN1028915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60221 2011-07-21
JP2011160221A JP5389109B2 (ja) 2011-07-21 2011-07-21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91548A true CN102891548A (zh) 2013-01-23
CN102891548B CN102891548B (zh) 2015-08-26

Family

ID=47502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51334.7A Active CN102891548B (zh) 2011-07-21 2012-07-19 旋转电机的定子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62793B2 (zh)
JP (1) JP5389109B2 (zh)
CN (1) CN102891548B (zh)
DE (1) DE102012212701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3729A (zh) * 2014-03-31 2015-09-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
CN105409097A (zh) * 2013-07-23 2016-03-1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06104977A (zh) * 2014-03-31 2016-11-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
CN108631478A (zh) * 2017-03-15 2018-10-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导体的接合方法
CN112583166A (zh) * 2020-11-26 2021-03-30 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定子绕组及使用其的定子、电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26897B2 (ja) * 2013-04-24 2017-05-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12015001569T5 (de) * 2014-03-31 2017-02-16 Honda Motor Co., Ltd. Stator für eiektrische rotierende 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Stators
JP6307326B2 (ja) * 2014-03-31 2018-04-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DE102015220112A1 (de) 2015-10-15 2017-04-20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Elektrische Maschine umfassend einen Stator mit reduziertem Wicklungsüberhang
JP6226938B2 (ja) * 2015-11-24 2017-11-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WO2017143328A1 (en) * 2016-02-18 2017-08-24 Abb Schweiz Ag Windings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JP6609373B2 (ja) * 2016-05-11 2019-11-20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6397852B2 (ja) * 2016-05-30 2018-09-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DE102017207885B4 (de) * 2017-05-10 2021-05-12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Stator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und elektrische Maschine
DE102017129134A1 (de) * 2017-12-07 2019-06-13 Aumann A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Anordnung für eine Steckspule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und Anordnung
JP7067458B2 (ja) 2018-12-25 2022-05-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コイ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1557941B2 (en) * 2019-03-14 2023-01-17 Robert C. Hendricks Electronically commutated axial conductor motor
US11545866B2 (en) * 2020-12-28 2023-01-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tator for electric machine with multi-part conductor assembly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75288A (ja) * 2000-03-27 2001-10-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モータの固定子
JP2006158044A (ja) * 2004-11-26 2006-06-15 Toyota Motor Corp ステータ構造
WO2010067710A1 (en) * 2008-12-12 2010-06-17 Honda Motor Co., Ltd. Stator coil for axial gap electrical rotating ma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21497A (en) * 1980-04-10 1982-03-23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Peripheral connector ring stator end winding for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DE4125044A1 (de) * 1991-07-29 1993-02-04 Wolfgang Hill Als scheibenlaeufer ausgebildeter elektromotor mit radial zur rotationsachse angeordnetem rotor und blechpaket
JPH08504557A (ja) * 1992-10-09 1996-05-14 ヒル,ヴォルフガンク 共軸スロットバー付き多相電気機械
JPH06209535A (ja) * 1993-01-07 1994-07-26 Toyota Motor Corp モータのコイル構造
US5864193A (en) * 1993-10-15 1999-01-26 Denso Corporation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having improved insulation for an armature coil
US5804902A (en) * 1994-04-06 1998-09-08 Hill; Wolfgang Multi-phase electric machine with joined conductor lanes
JP2000270506A (ja) * 1999-03-19 2000-09-29 Honda Motor Co Ltd モータのステータ構造
US6313560B1 (en) * 1999-12-20 2001-11-06 Pratt & Whitney Canada Corp. Thermally protected electric machine
WO2001095461A1 (de) * 2000-06-08 2001-12-13 Continental Isad Electronic Systems Gmbh & Co. Ohg Wicklung mit formteilen, verfahren und formteilsatz für elektrische maschinen
US6538356B1 (en) * 2000-06-28 2003-03-25 Robert M. Jones Electric machine using composite blade structure
US6674203B2 (en) * 2001-04-24 2004-01-06 Denso Corporation Vehicle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2003158840A (ja) 2001-11-16 2003-05-30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3740421B2 (ja) * 2002-01-10 2006-02-0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回転電機と固定子導線の接続方法
US6894417B2 (en) 2002-05-15 2005-05-17 Remy Inc. Multi-set rectangular copper hairpin windings for electric machines
US6768239B1 (en) * 2003-06-23 2004-07-27 Magnetic Power-Motion, Llc Electromotive devices using notched ribbon windings
US6958561B2 (en) * 2004-02-27 2005-10-25 Unique Product & Design Co., Ltd. Stator winding structure of a motor or a generator
ATE377280T1 (de) * 2005-05-23 2007-11-15 Ebm Papst Mulfingen Gmbh & Co Stator für einen elektromotor
US7928625B2 (en) * 2009-02-19 2011-04-1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tator bar with end arm involute-on-cone bend substantially aligned with stator core slot
JP4996712B2 (ja) * 2010-04-26 2012-08-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コイル
JP5653072B2 (ja) * 2010-05-19 2015-01-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コイルアッセンブリ
US8736127B2 (en) * 2011-02-17 2014-05-27 Innerpoint Energy Corporation Dynamoelectric devic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JP6126897B2 (ja) * 2013-04-24 2017-05-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75288A (ja) * 2000-03-27 2001-10-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モータの固定子
JP2006158044A (ja) * 2004-11-26 2006-06-15 Toyota Motor Corp ステータ構造
WO2010067710A1 (en) * 2008-12-12 2010-06-17 Honda Motor Co., Ltd. Stator coil for axial gap electrical rotating machine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9097A (zh) * 2013-07-23 2016-03-1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09097B (zh) * 2013-07-23 2018-02-2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04953729A (zh) * 2014-03-31 2015-09-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
CN106104977A (zh) * 2014-03-31 2016-11-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
CN104953729B (zh) * 2014-03-31 2018-04-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
CN106104977B (zh) * 2014-03-31 2019-05-1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
CN108631478A (zh) * 2017-03-15 2018-10-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导体的接合方法
CN108631478B (zh) * 2017-03-15 2020-05-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导体的接合方法
CN112583166A (zh) * 2020-11-26 2021-03-30 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定子绕组及使用其的定子、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362793B2 (en) 2016-06-07
DE102012212701A1 (de) 2013-01-24
US20130020890A1 (en) 2013-01-24
JP5389109B2 (ja) 2014-01-15
JP2013027175A (ja) 2013-02-04
CN102891548B (zh) 2015-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91547B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
CN102891548A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
CN102891543B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06233582B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该定子的制造方法
JP6196928B2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US8704420B2 (en) Stator for electric machine
EP2555389B1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EP3128648A1 (en) Stator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5745358B2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JP5389108B2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574121B2 (en) Stator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6040680B2 (ja) 複数相のステータコイルの接続構造
CN114467244A (zh) 用于电机的绕线方案
JP6140632B2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KR20230034943A (ko) 전기 기계용 스테이터 및 전기 기계
CN111478485A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4467243A (zh) 用于电机的线圈元件
JP6307326B2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JP5745359B2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CN212033857U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JP2018182784A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JP6830848B2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CN118285041A (zh) 用于电机的定子以及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