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9144B - 采用两级喷射吸收热泵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的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采用两级喷射吸收热泵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的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9144B
CN102809144B CN201210276686.8A CN201210276686A CN102809144B CN 102809144 B CN102809144 B CN 102809144B CN 201210276686 A CN201210276686 A CN 201210276686A CN 102809144 B CN102809144 B CN 1028091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heat
absorber
condenser
evapori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766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09144A (zh
Inventor
刘小江
刘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blue Bao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CHUANGHUA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CHUANGHUA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CHUANGHUA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7668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091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09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9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091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91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14Combined heat and power generation [CHP]

Landscapes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采用两级喷射吸收热泵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凝汽器、蒸发器Ⅰ、冷凝器Ⅰ、射流泵Ⅰ、发生器Ⅰ、吸收器Ⅰ、蒸发器Ⅱ、冷凝器Ⅱ、射流泵Ⅱ、发生器Ⅱ、吸收器Ⅱ和热交换器Ⅱ,所述蒸发器Ⅱ的一侧与吸收器Ⅰ相连,另一侧通过管路分别与射流泵Ⅱ的引射端、热交换器Ⅱ相连,冷凝器Ⅱ的一侧通过管路分别与发生器Ⅱ、热交换器Ⅱ相连,另一侧通过管路分别与吸收器Ⅱ、冷凝器Ⅰ相连,发生器Ⅱ通过管路分别与射流泵Ⅱ的喷射出口端、吸收器Ⅱ相连,吸收器Ⅱ通过设有喷射吸收循环泵Ⅱ的管路与射流泵Ⅱ的进口端相连。本发明还包括采用两级喷射吸收热泵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的方法。利用本发明,可更好地提高热力循环效率。

Description

采用两级喷射吸收热泵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两级喷射吸收热泵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热电厂或核电厂为了提高热力循环效率,一般是从采用给水回热循环、提高蒸汽参数、采用中间再热循环、采用双工质联合循环、实行热电联产这五个方面来考虑的。实践表明,热电厂发电效率在39%左右,核电厂发电效率在35%左右,即使使用超超临界锅炉,其发电效率也很难突破45%。其中大部分热能散失到发电厂周围空气中或江海湖泊里,这样不仅造成热能源浪费,运行成本增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污染环境。为此,人们提出了对凝汽器乏汽热能加以利用的各种技术方案,其主要是利用乏汽潜热进行冬季采暖,或作为生产工艺所需热能。然而,这些技术由于受到采暖半径经济性限制,管网成本限制,以及季节天气变化限制,以致难以有效地得到应用。
迄今为止,人们还是停留在凝汽器以前流程的热能循环利用方式上,采取把冷端温度降得更低的方式的技术上还没有很好突破,提升蒸汽温度参数也受到很大技术条件限制。可以证明,以任何工作物质作卡诺循环,其效率都一致;还可以证明,所有实际循环的效率都低于同样条件下卡诺循环的效率,也就是说,如果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的温度确定之后,卡诺循环的效率是在它们之间工作的一切热机的最高效率界限。因此,提高热机的效率,应努力提高高温热源的温度和降低低温热源的温度,低温热源通常是周围环境,降低环境的温度难度大、成本高,是不足取的办法。囿于这一陈旧观点,人们鲜有想到把凝汽器凝结水温度降至比环境更低的温度来实现提高发电效率的措施。基于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人们努力尝试向高温方向发展,但还是受到耐高温金属材料成本过高限制和实现更高蒸汽温度技术条件限制。而寻求冷端更低温度实现,似乎难以实现比环境更低的温度,很难找到优良的低成本方式来实现降低冷端温度的目的,其实并不然,我们可以把热能循环利用范畴扩大,使乏汽也参与热能循环利用中来,有着50%以上热能蕴含量的乏汽,其乏汽焓值一般是在2300kJ/kg以上,而进入锅炉前凝结水温度一般是要提升到270℃以上,此温度此压力下凝结水焓值一般是在1230kJ/kg左右,这足以可以看出只要乏汽潜热能够向高温处转移,并移至280℃以上,并把该部分热量重新反馈给凝结水,使凝结水温度升至270℃左右,那么我们就可以实现把乏汽潜热超过50%以上热量又重新加以循环利用。这比之当今在凝汽器流程前所采用的给水回热循环以及中间再热循环的热能循环利用意义要大的多,因为该部分蒸汽还具有做功的潜力,而乏汽是不可以继续做功的。而这些热能循环利用技术只是使整个热能循环效率提高10%左右而已。
由于乏汽蕴含热能价值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开发利用乏汽潜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现有乏汽热能利用技术大都是基于采暖或用于供应生活热水,这是“热源技术”,就是“热、电、冷联产”。这样既利用能的数量,又利用能的质量,是符合总能***原则的。但是,这些措施实施在建电厂前须做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热供需双方切实可行的匹配方可得以保障。这种问题常常是跨行业、跨部门,难于单独解决,需要在能源管理体制及规划上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即便用作采暖,也只用了其中的少部分热能,大部分热能的还必须通过凉水塔散掉。此外,当今凝汽器采取错流换热方式,需要比凝结水循环量大32倍以上的冷却水来实现冷却。
CN102620478A于2012年8月1日公开了一种用于热电厂或核电厂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的方法及装置,其存在的缺陷是热力循环效率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两级喷射吸收热泵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的装置及方法,以更好地提高热力循环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之采用两级喷射吸收热泵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的装置,包括凝汽器、蒸发器Ⅰ、冷凝器Ⅰ、射流泵Ⅰ、发生器Ⅰ和吸收器Ⅰ,所述凝汽器的一侧通过设有冷媒水循环泵Ⅰ的管路与蒸发器Ⅰ相连,另一侧通过设有凝结水循环泵的管路与冷凝器Ⅰ相连,所述蒸发器Ⅰ通过管路分别与冷凝器Ⅰ、射流泵Ⅰ的引射端相连,所述冷凝器Ⅰ通过管路与发生器Ⅰ相连,所述发生器Ⅰ通过管路分别与吸收器Ⅰ、射流泵Ⅰ的喷射出口端相连,所述吸收器Ⅰ通过设有喷射吸收循环泵Ⅰ的管路与射流泵Ⅰ的进口端相连,构成第一级热泵循环***,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蒸发器Ⅱ、冷凝器Ⅱ、射流泵Ⅱ、发生器Ⅱ、吸收器Ⅱ和热交换器Ⅱ,所述蒸发器Ⅱ的一侧通过设有冷媒水循环泵Ⅱ的管路与吸收器Ⅰ相连,另一侧通过管路分别与射流泵Ⅱ的引射端、热交换器Ⅱ相连,所述冷凝器Ⅱ的一侧通过管路分别与发生器Ⅱ、热交换器Ⅱ相连,另一侧通过管路分别与吸收器Ⅱ、冷凝器Ⅰ相连,所述发生器Ⅱ通过管路分别与射流泵Ⅱ的喷射出口端、吸收器Ⅱ相连,所述吸收器Ⅱ通过设有喷射吸收循环泵Ⅱ的管路与射流泵Ⅱ的进口端相连,构成第二级热泵循环***。
进一步,所述吸收器Ⅱ与喷射吸收循环泵Ⅱ之间设有热交换器Ⅰ,所述热交换器Ⅰ通过循环泵及管路与用户末端或冷却装置相连。
进一步,所述热交换器Ⅱ通过循环泵及管路与用户末端或冷却装置相连。
本发明之采用两级喷射吸收热泵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以进入凝汽器中的乏汽作为热源,在冷媒水循环泵Ⅰ的作用下,冷媒水把凝汽器中乏汽潜热及部分显热带入蒸发器Ⅰ内,蒸发器Ⅰ内的制冷剂蒸发吸热后,在喷射吸收循环泵Ⅰ及射流泵Ⅰ的作用下,与吸收器Ⅰ内的吸收液一起喷射到发生器Ⅰ内,经热能补偿使制冷剂发生,发生了的制冷剂流进冷凝器Ⅰ内释放潜热给凝结水,完成凝结水第一次升温过程,所得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Ⅰ内去吸收由冷媒水转接而来的乏汽潜热,这样就完成第一级热泵循环***制冷剂的循环;而发生后的浓吸收液流进吸收器Ⅰ内,再由喷射吸收循环泵Ⅰ带动射流泵Ⅰ进行喷射吸收从蒸发器Ⅰ出来的制冷剂蒸汽,并一同进入发生器Ⅰ内,这样就完成第一级热泵循环***吸收液的循环;
然后,以吸收器Ⅰ内的浓吸收液作为第二级热泵循环***的热源,在冷媒水循环泵Ⅱ的作用下,冷媒水把浓吸收液所含热量带入蒸发器Ⅱ内,蒸发器Ⅱ内的制冷剂蒸发吸热后,在喷射吸收循环泵Ⅱ及射流泵Ⅱ的作用下,与吸收器Ⅱ内的吸收液一起喷射到发生器Ⅱ内,经热能补偿使制冷剂发生,发生了的制冷剂流进冷凝器Ⅱ内释放潜热给凝结水,完成凝结水第二次升温过程,所得气液态混合制冷剂经热交换器Ⅱ中冷却流体冷却后,所得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Ⅱ内去吸收由冷媒水转接而来的浓吸收液所含热量,这样就完成第二级热泵循环***制冷剂的循环;而发生后的浓吸收液流进吸收器Ⅱ内,再由喷射吸收循环泵Ⅱ带动射流泵Ⅱ进行喷射吸收从蒸发器Ⅱ出来的制冷剂蒸汽,并一同进入发生器Ⅱ内,这样就完成第二级热泵循环***吸收液的循环;
最后,使从冷凝器Ⅱ出来的凝结水进入吸收器Ⅱ内,从吸收器Ⅱ中浓吸收液获得热量,完成凝结水第三次升温过程,温度达到270℃以上后流入锅炉或蒸汽发生器。
进一步,所述吸收器Ⅰ与吸收器Ⅱ内的吸收液为溴化锂溶液。
本发明采用喷射吸收方式进行热泵循环,喷射吸收循环可以在发生器压力高于冷凝器压力的条件下运行。如果有高温热源,可以通过喷射器的调压作用,使发生器温度提升,而溶液浓度可以保持不变。该复合***最大的特点就是,结构简单、循环泵少、中品位热能温升高且转化率较高,发生器可以产生高压高温蒸汽,同时也会使吸收器的温度和压力相应提高,并使之吸收液浓度提高,从而使该吸收热泵循环总体温度向上大大提高,喷射吸收在喷射过程中不仅在传质,同时也在传热,它可以把吸收循环热100%传入发生器内,而不像现行溴化锂吸收技术在循环过程中必须要把大部分吸收热散到周围空气中去,即便是当今GAX吸收式热泵,对吸收热也不是100%加以利用,它是通过换热器来获取三分之一吸收热而已。吸收热被100%利用,并且使乏汽潜热通过该喷射吸收热泵方式把温度提升到100℃以上,再采用二级喷射吸收,把这一百多温度的浓吸收液作为热源,进行二次热能向高温处转移,使它温度提高到200℃以上。此外,本发明很好地将郎肯循环与逆卡若循环有机结合在一起,它把朗肯循环里的冷却水当做热泵***里的冷媒水,而热泵循环***所需要的冷源来自凝结水,该凝结水可以低于10℃,这是比环境温度要低的温度,是可以提高发电效率的。而凝结水低温是取决于热泵循环***的蒸发器里的冷媒水温度的,这种相互借用,相互依托的关系使朗肯循环效率提高同时,又把热泵循环***效率大大提高,因为朗肯循环需要更低凝结水温度来提高发电效率;而热泵需要更低的冷凝温度来提高热泵循环效率的,尤其第二类吸收热泵是需要更低的冷凝温度,才会使发生器耗较少的热能,获去更多蒸汽发生效果,因为第二类吸收热泵的蒸发器与吸收器是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的,而发生器与冷凝器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它们驱动热源是中温废热,而蒸发器与冷凝器有一个较大的温度落差,这个落差就是热量向高温处转移的基础,转移的温差越大其落差就越大,所以用低温凝结水去冷凝制冷剂蒸汽可以大大提高热泵循环效率;反之亦然,它可以使凝结水温度降低,更有利于提高机组发电效率,而且可以使第二级吸收热泵循环***得到更高温度的热源,这种相得益彰机巧结合方式使整个循环***热效率大大提高。
本发明采用两级喷射吸收热泵方式使得中温热源的热能得以循环利用,这是因为热泵能效比高,且采用喷射方式可以使吸收循环热得到充分利用,尤其低温热源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能获得较大的利用价值。而乏汽是过热蒸汽,是一个非常稳定的热源,虽然只是略高于环境温度的低品位能源,但它有很大一部分潜热可利用,再加上它部分显热,其里面蕴含有巨大能源。
本发明采用溴化锂溶液作为吸收液,溴化锂溶液有其优良的特性:在用于热泵产热过程中特别适宜,尤其是把中温热源移向高温处时会有很强优势,它可以采取提高发生器温度办法,提高浓度差,同时也增大了放汽范围,提高了浓吸收液的吸收温度和吸收过程的压力来获取较高的使用温度。溴化锂的比热很小,有利于提高制冷机的效率,因为在发生过程中所需加给溶液的热量较小,而吸收过程从溶液中带走的热量也较小。溴化锂溶液的饱和蒸汽压很小,其对水吸收性强。因此溴化锂溶液具有吸收温度比它低得多的水蒸气的能力。这对于吸收式制冷机的运行特别有利。结合本发明所采用的喷射吸收方式可以把40℃的乏汽热源温度的热量进行高温处转移,通过制冷剂吸热而蒸发,并把转接而来潜热由水汽(制冷剂蒸汽)携带一起进入到溴化锂吸收液里,并使溴化锂溶液温度升至一百度以上,只要少许补偿一些尖峰段热量就可以发生了。其实只要冷凝温度够低,也无需补偿这部分热量就可以发生了,而补偿热量是来自汽轮机低压缸的抽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两级喷射吸收热泵循环,对凝结水进行逐级升温,温度可达270℃以上,可实现乏汽热能50%以上的热量重新反馈到锅炉内,可节能40%以上,使得汽轮机抽汽量大大减少,让蒸汽更充分做功发电。
(2)剩下无法反馈到锅炉里去得到循环利用的那部分热量,无需通过凉水塔来实现冷却,因为该部分热量只占整个热力循环***30%左右,且温度已经转移到较高温度处了,它是比环境温度高得多了,其散热成本可以降低许多,无需设置大功率冷却循环泵,其冷却风机功率也减少许多,因为需要散去的热量减少了60%以上,且是采用较高温度,较大温差散热,这不仅从成本上划得来,也容易得多;若有用户需求,可以用作采暖及企业热能所需。
(3)第二级喷射吸收热泵的热源来自第一级喷射吸收热泵的吸收器Ⅰ内的高温浓吸收液,本来吸收器Ⅰ内的浓吸收液是需要降温才可以高效喷射吸收制冷剂蒸汽的,正好该浓溶液的热量用作第二级吸收热泵的热源,自己又实现了降温目的,这也是一举两得,即降低设备投资成本,又节约能源。
(4)通过引入射流泵,在制冷剂吸收由乏汽转接而来的冷媒水的热量得以蒸发后,把吸收热一道被吸收液带入发生器,也就是说射流泵在传质过程中同时也在传热,把吸收热一道传入发生器内,而这些液体在发生器里正好处于临界发生状态,只需从锅炉排污装置里或汽轮机抽出少量高温蒸汽就可以进行发生。
(5)在此过程中所消耗的电能非常少,甚至比现有发电热力循环过程中所消耗的电能还要少,而用作热力驱动的蒸汽,是做了功之后从汽轮机里抽出来的或是锅炉排污过程的废气。
(6)热污染和噪音显著减少,又节约了大量水资源,因为它无须采用凉水塔冷却了,完全可以采用内封闭循环风冷的冷却方式来实现较高温度冷却。其制冷剂吸收液无须降至接近环境温度了,这种冷却成本是相当低的。而且无须过多频繁进行散热冷却装置的清洗了,这不仅节约许多清洗费用,而且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实施例1之采用两级喷射吸收热泵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发明实施例2之采用两级喷射吸收热泵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本实施例之采用两级喷射吸收热泵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的装置,包括凝汽器4、蒸发器Ⅰ3、冷凝器Ⅰ6、射流泵Ⅰ7、发生器Ⅰ8和吸收器Ⅰ20,所述凝汽器4的一侧通过设有冷媒水循环泵Ⅰ2的管路与蒸发器Ⅰ3相连,另一侧通过设有凝结水循环泵1的管路与冷凝器Ⅰ6相连,所述蒸发器Ⅰ3通过管路分别与冷凝器Ⅰ6、射流泵Ⅰ7的引射端相连,所述冷凝器Ⅰ6通过管路与发生器Ⅰ8相连,所述发生器Ⅰ8通过管路分别与吸收器Ⅰ20、射流泵Ⅰ7的喷射出口端相连,所述吸收器Ⅰ20通过设有喷射吸收循环泵Ⅰ9的管路与射流泵Ⅰ7的进口端相连,构成第一级热泵循环***,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蒸发器Ⅱ11、冷凝器Ⅱ14、射流泵Ⅱ13、发生器Ⅱ15、吸收器Ⅱ18和热交换器Ⅱ12,所述蒸发器Ⅱ11的一侧通过设有冷媒水循环泵Ⅱ10的管路与吸收器Ⅰ20相连,另一侧通过管路分别与射流泵Ⅱ13的引射端、热交换器Ⅱ12相连,所述冷凝器Ⅱ14的一侧通过管路分别与发生器Ⅱ15、热交换器Ⅱ12相连,另一侧通过管路分别与吸收器Ⅱ18、冷凝器Ⅰ6相连,所述发生器Ⅱ15通过管路分别与射流泵Ⅱ13的喷射出口端、吸收器Ⅱ18相连,所述吸收器Ⅱ18通过设有喷射吸收循环泵Ⅱ16的管路与射流泵Ⅱ13的进口端相连,构成第二级热泵循环***。
所述热交换器Ⅱ12通过循环泵及管路与冷却装置相连。当然,也可与用户末端相连,或者与下一级热泵循环***相连,作为下一级热泵提供热源。
本实施例之采用两级喷射吸收热泵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以进入凝汽器4中的乏汽所含热量作为热源,在冷媒水循环泵Ⅰ2的作用下,冷媒水把凝汽器4中乏汽潜热及部分显热带入蒸发器Ⅰ3内,蒸发器Ⅰ3内的制冷剂蒸发吸热后,在喷射吸收循环泵Ⅰ9及射流泵Ⅰ7的作用下,与吸收器Ⅰ20内的吸收液一起喷射到发生器Ⅰ8内,经热能补偿使制冷剂发生,发生了的制冷剂流进冷凝器Ⅰ6内释放潜热给凝结水,完成凝结水第一次升温过程,所得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Ⅰ3内去吸收由冷媒水转接而来的乏汽潜热,这样就完成第一级热泵循环***制冷剂的循环;而发生后的浓吸收液流进吸收器Ⅰ20内,再由喷射吸收循环泵Ⅰ9带动射流泵Ⅰ7进行喷射吸收从蒸发器Ⅰ3出来的制冷剂蒸汽,并一同进入发生器Ⅰ8内,这样就完成第一级热泵循环***吸收液的循环;
然后,以吸收器Ⅰ20内浓吸收液所含热量作为第二级热泵循环***的热源,在冷媒水循环泵Ⅱ10的作用下,冷媒水把浓吸收液所含热量带入蒸发器Ⅱ11内,蒸发器Ⅱ11内的制冷剂蒸发吸热后,在喷射吸收循环泵Ⅱ16及射流泵Ⅱ13的作用下,与吸收器Ⅱ18内的吸收液一起喷射到发生器Ⅱ15内,经热能补偿使制冷剂发生,发生了的制冷剂流进冷凝器Ⅱ14内释放潜热给凝结水,完成凝结水第二次升温过程,所得气液态混合制冷剂经热交换器Ⅱ12中冷却流体冷却后,所得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Ⅱ11内去吸收由冷媒水转接而来的浓吸收液所含热量,这样就完成第二级热泵循环***制冷剂的循环;而发生后的浓吸收液流进吸收器Ⅱ18内,再由喷射吸收循环泵Ⅱ16带动射流泵Ⅱ13进行喷射吸收从蒸发器Ⅱ11出来的制冷剂蒸汽,并一同进入发生器Ⅱ15内,这样就完成第二级热泵循环***吸收液的循环;
最后,使从冷凝器Ⅱ14出来的凝结水进入吸收器Ⅱ18内,从吸收器Ⅱ18中浓吸收液获得热量,完成凝结水第三次升温过程,温度达到270℃以上后,流入锅炉或蒸汽发生器。
实施例2
参照图2,本实施例之采用两级喷射吸收热泵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的装置,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吸收器Ⅱ18与喷射吸收循环泵Ⅱ16之间设有热交换器Ⅰ17,所述热交换器Ⅰ17通过循环泵及管路与用户末端相连。
当然,所述热交换器Ⅰ17也可通过循环泵及管路与冷却装置相连,或者与下一级热泵循环***相连,作为下一级热泵提供热源。
本实施例之采用两级喷射吸收热泵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的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以吸收器Ⅱ18内的浓吸收液作为热源,用作采暖。当然,也可用作企业烘干工艺之所需等。

Claims (4)

1. 一种采用两级喷射吸收热泵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的装置,包括凝汽器、蒸发器Ⅰ、冷凝器Ⅰ、射流泵Ⅰ、发生器Ⅰ和吸收器Ⅰ,所述凝汽器的一侧通过设有冷媒水循环泵Ⅰ的管路与蒸发器Ⅰ相连,另一侧通过设有凝结水循环泵的管路与冷凝器Ⅰ相连,所述蒸发器Ⅰ通过管路分别与冷凝器Ⅰ、射流泵Ⅰ的引射端相连,所述冷凝器Ⅰ通过管路与发生器Ⅰ相连,所述发生器Ⅰ通过管路分别与吸收器Ⅰ、射流泵Ⅰ的喷射出口端相连,所述吸收器Ⅰ通过设有喷射吸收循环泵Ⅰ的管路与射流泵Ⅰ的进口端相连,构成第一级热泵循环***,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蒸发器Ⅱ、冷凝器Ⅱ、射流泵Ⅱ、发生器Ⅱ、吸收器Ⅱ和热交换器Ⅱ,所述蒸发器Ⅱ的一侧通过设有冷媒水循环泵Ⅱ的管路与吸收器Ⅰ相连,另一侧通过管路分别与射流泵Ⅱ的引射端、热交换器Ⅱ相连,所述冷凝器Ⅱ的一侧通过管路分别与发生器Ⅱ、热交换器Ⅱ相连,另一侧通过管路分别与吸收器Ⅱ、冷凝器Ⅰ相连,所述发生器Ⅱ通过管路分别与射流泵Ⅱ的喷射出口端、吸收器Ⅱ相连,所述吸收器Ⅱ通过设有喷射吸收循环泵Ⅱ的管路与射流泵Ⅱ的进口端相连,构成第二级热泵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两级喷射吸收热泵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器Ⅱ与喷射吸收循环泵Ⅱ之间设有热交换器Ⅰ,所述热交换器Ⅰ通过循环泵及管路与用户末端或冷却装置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采用两级喷射吸收热泵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Ⅱ通过循环泵及管路与用户末端或冷却装置相连。
4.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以进入凝汽器中的乏汽作为热源,在冷媒水循环泵Ⅰ的作用下,冷媒水把凝汽器中乏汽潜热及部分显热带入蒸发器Ⅰ内,蒸发器Ⅰ内的制冷剂蒸发吸热后,在喷射吸收循环泵Ⅰ及射流泵Ⅰ的作用下,与吸收器Ⅰ内的吸收液一起喷射到发生器Ⅰ内,经热能补偿使制冷剂发生,发生了的制冷剂流进冷凝器Ⅰ内释放潜热给凝结水,完成凝结水第一次升温过程,所得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Ⅰ内去吸收由冷媒水转接而来的乏汽潜热,这样就完成第一级热泵循环***制冷剂的循环;而发生后的浓吸收液流进吸收器Ⅰ内,再由喷射吸收循环泵Ⅰ带动射流泵Ⅰ进行喷射吸收从蒸发器Ⅰ出来的制冷剂蒸汽,并一同进入发生器Ⅰ内,这样就完成第一级热泵循环***吸收液的循环;
然后,以吸收器Ⅰ内的浓吸收液作为第二级热泵循环***的热源,在冷媒水循环泵Ⅱ的作用下,冷媒水把浓吸收液所含热量带入蒸发器Ⅱ内,蒸发器Ⅱ内的制冷剂蒸发吸热后,在喷射吸收循环泵Ⅱ及射流泵Ⅱ的作用下,与吸收器Ⅱ内的吸收液一起喷射到发生器Ⅱ内,经热能补偿使制冷剂发生,发生了的制冷剂流进冷凝器Ⅱ内释放潜热给凝结水,完成凝结水第二次升温过程,所得气液态混合制冷剂经热交换器Ⅱ中冷却流体冷却后,所得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Ⅱ内去吸收由冷媒水转接而来的浓吸收液所含热量,这样就完成第二级热泵循环***制冷剂的循环;而发生后的浓吸收液流进吸收器Ⅱ内,再由喷射吸收循环泵Ⅱ带动射流泵Ⅱ进行喷射吸收从蒸发器Ⅱ出来的制冷剂蒸汽,并一同进入发生器Ⅱ内,这样就完成第二级热泵循环***吸收液的循环;
最后,使从冷凝器Ⅱ出来的凝结水进入吸收器Ⅱ内,从吸收器Ⅱ中浓吸收液获得热量,完成凝结水第三次升温过程,温度达到270℃以上后流入锅炉或蒸汽发生器。
CN201210276686.8A 2012-08-06 2012-08-06 采用两级喷射吸收热泵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的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28091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76686.8A CN102809144B (zh) 2012-08-06 2012-08-06 采用两级喷射吸收热泵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的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76686.8A CN102809144B (zh) 2012-08-06 2012-08-06 采用两级喷射吸收热泵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的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9144A CN102809144A (zh) 2012-12-05
CN102809144B true CN102809144B (zh) 2014-05-07

Family

ID=47232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76686.8A Active CN102809144B (zh) 2012-08-06 2012-08-06 采用两级喷射吸收热泵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的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091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0863B (zh) * 2013-11-21 2017-11-24 孟宁 一种卡诺-有机朗肯双循环混合高效发电***
CN103673396B (zh) * 2013-12-20 2015-11-18 湖南创化低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热交换***
CN104196583B (zh) * 2014-08-22 2016-04-06 苟仲武 一种利用涡流原理的蒸汽动力循环装置及工作方法
CN108534208A (zh) * 2018-05-15 2018-09-14 济南金孚瑞供热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大温差换热***
CN113203222B (zh) * 2021-05-20 2024-06-04 江苏河海新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式热泵发生循环***及梯级发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906A (ja) * 1989-05-26 1991-01-07 Kawasaki Heavy Ind Ltd 蒸気発電プラントにおける給水予熱方法及び装置
US5367884B1 (en) * 1991-03-12 1996-12-31 Phillips Eng Co Generator-absorber-heat exchange heat transfer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use thereof in a heat pump
CN2821492Y (zh) * 2005-05-10 2006-09-27 刘小江 一种减压发生喷射吸收复合制冷装置
CN200982768Y (zh) * 2006-12-11 2007-11-28 上海海事大学 循环射流膨胀蒸汽喷射式制冷装置
CN102435015B (zh) * 2011-09-29 2013-11-27 浙江工商大学 发电厂凝结热回收装置
CN102620478A (zh) * 2012-04-16 2012-08-01 刘小江 用于热电厂或核电厂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9144A (zh) 2012-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69835B (zh) 基于吸收式热泵和蓄热设备的热电解耦***及运行方法
CN202381129U (zh) 动力供给***
CN103727703B (zh) 一种再利用冷热电三联供***
CN101509716A (zh) 利用余热制冷方式提高冷却效率的电厂冷却***
CN102809144B (zh) 采用两级喷射吸收热泵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的装置及方法
CN202851099U (zh) 改进型吸收式热泵型抽汽式汽轮发电***
CN202868822U (zh) 利用喷射式热泵回收电厂烟气余热的装置
CN203518324U (zh) 一种余热回收利用***
CN202452758U (zh) 余热回收利用提高电厂冷却效率的***
CN102620478A (zh) 用于热电厂或核电厂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的方法及装置
CN104236161A (zh) 一种余热回收利用***
CN203067045U (zh) 改进型凝汽式热泵辅助冷却汽轮发电***
CN201760225U (zh) 天然气烟气就地处理和利用***
CN111271898A (zh) 一种基于地热能的冷热电联供***及其工作方法
CN103775140A (zh) 改进型热泵辅助凝汽冷却发电***及其发电方法
CN202361696U (zh) 热泵循环***及蒸发***
CN214199238U (zh) 一种应用太阳能与溴化锂热泵的油田余热回收***
CN206016979U (zh) 海水冷却、混合冷源的高效燃机进气冷却装置
CN204555420U (zh) 热电厂废热综合梯级利用***
CN204730508U (zh) 一种应用溴化锂节能的装置
CN202055874U (zh) 一种吸收式热泵给水回热循环***
CN202521950U (zh) 用于热电厂或核电厂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的装置
CN203067039U (zh) 改进型热泵辅助凝汽冷却发电***
CN104807237A (zh) 一种应用溴化锂的节能装置
CN202382482U (zh) 热泵循环***及蒸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Zihan

Inventor before: Liu Xiaojiang

Inventor before: Liu Bi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714

Address after: 056000, No. 6, beautiful road, Hand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bei

Patentee after: Hebei blu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Quan Lu and Lu Lu 410013 high-tech zones in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Pine Road interchange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business building 14 floor No. 1462

Patentee before: Hunan Chuanghua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056000 6 Mei Road, Hand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bei

Patentee after: Hebei blue Bao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056000 6 Mei Road, Hand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bei

Patentee before: Hebei blu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