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6994B - 超轻型单人减速倾转式共轴直升机 - Google Patents

超轻型单人减速倾转式共轴直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6994B
CN102806994B CN201210187480.8A CN201210187480A CN102806994B CN 102806994 B CN102806994 B CN 102806994B CN 201210187480 A CN201210187480 A CN 201210187480A CN 102806994 B CN102806994 B CN 1028069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displacement
sides
sleeve
bo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8748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06994A (zh
Inventor
王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1018748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069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06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69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069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69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一种超轻型单人减速倾转式共轴直升机,包括机身、与机身的立柱连接的托架装置、固定在托架装置上的动力机构、与动力机构连接的旋翼变距机构、旋翼变距机构的控制机构、与旋翼变距机构连接的上、下旋翼组件,其特征在于,本设计在保持共轴机原有优点的基础上,省略传统直升机复杂的自动倾斜器控制机构和尾翼,简化其控制机构构造,面对个人飞行器市场,提供重量低于116kg配备双发动机的超轻型单人减速倾转式共轴直升机,可以规避航空法规的限制,减少昂贵的驾驶资格培训费以及免于升空申请许可的困难,可以为大多数心在蓝天却受经济和法规原因限制的直升机爱好者提供了一种飞上蓝天的捷径。

Description

超轻型单人减速倾转式共轴直升机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航空飞行器,特别是一种超轻型单人减速倾转式共轴直升机。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低空领域的逐渐开放,飞行器继汽车之后步入人们生活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但由于受到航空法规对飞行器重量、升空申请的限制,大部分飞行器在大部分时间都被这些障碍制约在地面上,直升机作为一种机动性能非常好而且对场地要求极低的飞行器深受广大爱好者欢迎,作为直升机的分支种类,共轴机具有旋翼效率高,稳定性好,发动机及旋翼可利用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常规直升机不可比拟的优点会占据更多的民用市场,常规的共轴机控制方式比常规直升机简单很多,但是其自动倾斜器控制机构的构造比常规直升机复杂很多,导致制造和维护上比较常规直升机麻烦不少,手足并用进行操控对驾驶者要求较高,采用尾翼偏转方式的共轴机,在停放时依然存在体积限制的问题,常规的单人直升机只具备一部发动机,一旦出现故障无法及时恢复,将不得不面临坠机的危险而采用自旋迫降的非安全降落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保留共轴机优点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结构简化、紧凑、造价和维护成本低廉、安全性能高、重量符合航空法规要求、具有双发动机的超轻型单人减速倾转式共轴直升机,该共轴直升机采用双手控制,而且凭借一只手就可以完成大部分飞行控制。本设计在保持共轴机原有优点的基础上,省略传统直升机复杂的自动倾斜器控制机构和尾翼,简化其控制机构构造,面对个人飞行器市场,提供重量低于116kg配备双发动机的超轻型单人减速倾转式共轴直升机,可以规避航空法规的限制,减少昂贵的驾驶资格培训费以及免于升空申请许可的困难,可以为大多数心在蓝天却受经济和法规原因限制的直升机爱好者提供了一种飞上蓝天的捷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轻型单人减速倾转式共轴直升机,包括机身、与机身的立柱连接的托架装置、固定在托架装置上的动力机构、与动力机构连接的旋翼变距机构、旋翼变距机构的控制机构、与旋翼变距机构连接的上、下旋翼组件,其特征在于,
1)该机身包括座架、与座架中心连接的立柱、由座架中心向下倾斜伸直的三个支撑杆、安装于座架前部的驾驶座、安装于立柱顶端的后倾转支架、前倾转支架通过连接臂与后倾转支架连接为一体;
2)支架和支架上端轴孔同轴心,通过螺栓、轴套、螺母连接托架和托架上方的轴孔,机身的支架与托架连接为一体使托架能够左右倾转,支架上端轴孔下方两侧安装两个左右倾转限位螺栓;
3)在托架和托架之间安装固定有动力机构,使其位于连接臂的正上方,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一级减速机构、发动机35和换向反转齿轮箱45,与一级减速机构一起固定在换向反转齿轮箱两侧的发动机自身携带有离心离合器甩块,在发动机启动后达到一定转速时,开始在离心力作用下涨开与一级减速机构的离心离合器结合套的结合,将动力传递到主动齿轮轴及与其相啮合的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带动换向反转伞齿轮,换向反转伞齿轮分别与下旋翼轴伞齿轮、上旋翼轴伞齿轮相啮合,使下旋翼轴伞齿轮、上旋翼轴伞齿轮产生反向旋转,从而将动力传递到互为反向旋转的下旋翼轴和上旋翼轴,最后带动上旋翼、下旋翼反向旋转,实现升起或者降落;
4)旋翼变距机构包括环状下旋翼变距环,其前后端都设有连接爪,后端连接爪与下旋翼轴承座的连接爪连接,搬动右手手柄上的小把,通过拉动变距拉线末端的接头及其连接的变距爪的两只变距爪,该两只变距爪以变距爪轴为中心作弧线运动,挤压回位弹簧;变距环以其后端连接螺栓为中心沿弧线向下做变距动作;环状上旋翼变距环左右凸台的上面和侧面分别设有螺栓孔,凸台上面和侧面的螺栓孔相通,侧面螺栓孔用于安装拨叉杆螺栓,拨叉杆螺栓螺纹部位加工有限位凹槽,限位螺栓拧入凸台上面螺纹孔压住拨叉杆螺栓的限位凹槽使其定位,拨叉杆螺栓前端光杆部分***上旋翼变距环外套两侧连接耳的长槽孔内,外套两侧连接耳上的长槽形孔为其自身因发生变距而上下移动时产生的偏移提供了间隙,上旋翼变距环内套的内径与上旋翼轴的外径相同,其上端设有上旋翼变距环轴承的限位台阶,内套中段两侧开有销子孔,销子轴的长度与上旋翼变距环内套直径相同,销子轴穿入变距环内套,并穿过上旋翼轴以及安装其内部的变距推杆,将变距环内套安装在上旋翼轴底部,上旋翼轴的长槽形孔使得变距环内套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沿着轴上下滑动,以便与上旋翼变距行程相适应;
5)旋翼变距机构的控制机构是并列式手柄控制机构,包括控制杆基座,其杆状部分***换向反转齿轮箱前部的安装孔内,其前部套管安装有控制杆,顶部设有横向轴孔,通过轴固定下旋翼L型变距爪、上旋翼L型变距爪;手柄基座上固定有手柄轴,手柄轴连接双联动油门拨叉;左手柄、右手柄的小把,控制变距爪、变距爪的变距拉线;V形的双联动油门拨叉上方的拨叉臂连接油门拉线,双联动油门拨叉的侧下方拨叉臂位于左手手柄、右手手柄内侧,处在驾驶者双手握住左、右手柄时双手拇指的前下方,双手拇指同时或单独下压拨动双联动油门拨叉控制油门,能够控制两侧的发动机以及上、下旋翼的转速来实现升降;手柄基座上安装有油门调节螺栓,油门调节螺栓设有空心台阶,能够限制和固定油门拉线的套管,从而上下调节油门拉线的松紧度;
6)桨毂呈十字形,桨毂中心纵向通孔用来套装上旋翼轴和下旋翼轴,下旋翼轴上部安装有四棱形桨毂,该桨毂侧面设置有6个螺丝孔,用于连接螺栓,该6个螺丝孔为外圆内方的销接孔,销接孔内设有圆形台阶段和四棱形销接孔段,四棱形销接孔段与桨毂纵向通孔相交,六个螺栓以键销形式将桨毂固定在上旋翼轴和下旋翼轴上,螺栓的前端压在上旋翼轴和下旋翼轴的预定凹槽上实现准确定位,桨毂纵向通孔两侧设有两个横向套管,该套管用来固定桨叶夹轴以及桨叶夹轴连接的上旋翼或下旋翼,桨毂两侧套管内部设有凹球形槽和螺纹,凹球形轴套内部设有凹球形槽,其中心设有通孔而外壁设有螺纹,该外壁螺纹中部设有凹槽,螺栓压着该外壁螺纹凹槽使轴套定位,轴套与桨毂两侧的套管螺接,凸球形轴套外部为半凸球状,其外径与轴套内部的凹球形槽内径相同,因此两者装配构成一个可以转动的球形结合面,轴套108内部设有安装轴承105的孔和安装桨叶夹轴的通孔,桨叶夹轴两端末梢都加工有螺纹,其中一个螺纹部位设有纵向孔,轴中段设有限位台阶,轴承位于限位台阶左侧,被螺母压紧,开口销穿过螺母和轴纵向孔,将螺母限位,轴承安装于轴套被台阶限位,轴穿过轴承、轴套及轴套的凹球面的中心通孔,装入桨毂两侧套管,轴套的一端设有隔离台阶,桨叶夹轴伸出轴套后,穿过轴套以及套在轴套外壁上的减震胶套,与桨叶夹内螺纹孔相连接,减震胶套安装在桨毂两侧套管内,减震胶套外径与桨毂两侧套管内径相同,其内径与轴套外径相同,减震胶套用来缓冲和限制桨叶夹轴在工作状态时的上下左右舞动,轴套前端的隔离台阶,隔开减震胶套与桨叶夹,
7)桨叶夹轴末端带有螺纹的轴头端加工有限位凹面,桨叶夹用来连接固定旋翼,前部设有横向和纵向螺丝孔,后部为夹板座,用于连接上旋翼球头拉杆、下旋翼球头拉杆,轴与桨叶夹螺接,螺栓压进轴螺纹凹面实现定位,轴承安装在桨叶夹轴上,螺母与桨叶夹轴后端末梢螺纹连接,开口销子穿过螺母和桨叶夹轴后端头,将轴承内套固定在桨叶夹轴的台阶前实现限位,轴承外套安装进桨毂凹球形轴套内台阶前实现限位,桨叶夹轴穿过轴承、轴套以及与轴套凸球形面结合的轴套,凹球形轴套与桨毂两侧套管螺纹连接,螺栓安装进桨毂两侧套管,压紧轴套实现限位,螺母顶部顶住桨毂两侧套管的球形凹槽,桨毂两侧套管内的球形凹槽和轴套的凹球面,分别与螺母顶部和轴套的凸球面相结合,使得桨叶夹轴能够在桨毂两侧套管里进行上下左右活动灵活自如,桨叶夹轴伸出桨叶夹凹球形轴套后,穿过轴套以及套在轴套外壁的减震胶套,轴套保证了桨叶夹轴和桨叶夹在不与桨叶夹轴减震胶套接触的状态下,桨叶夹轴可以在上、下旋翼球头拉杆、提拉桨叶夹连接爪过程里自如转动实现变距动作,并且桨叶夹轴减震胶套可以缓冲和限制桨叶夹轴在旋翼工作状态时候的上下左右舞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减速倾转式共轴机,将旋翼换向反转机构、减速器与倾转控制结构结合成一体,结构极其简单紧凑,造价及维护成本低廉低廉,重量较常规单人直升机大幅减小,由于采用重量极轻动力伞发动机作为动力,可把整机重量控制在法定超轻型飞行器重量界限116kg以内,不需要任何适航证,受航空规则限制较小。
2.本发明减速倾转式共轴机,驾驶控制极其简单,仅仅通过调节旋翼转速就可以实现升降。在保留常规直升机所有操控特性的基础上,将所有控制都集中在一个并列式手柄控制机构中,采用上、下旋翼各自独立的桨距控制机构,通过单独或同时控制上下旋翼桨距来完成升力改变,并可以通过单独调整上旋翼或下旋翼的桨距,使得上、下旋翼之间产生反向的扭力差,完成原地转向动作,正常驾驶过程中,由于采用双联动油门拨叉,双手从任意一侧都可以独立操作控制旋翼的转速,使得任意一只手就可以完成飞行的大部分控制,使另一只手能够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
3.本发明配备有双发动机,即使一部发动机出现故障,依靠另一部发动机也可以完成安全降落,即使双发动机同时发生故障,仍然可以依靠共轴机本身具备的旋翼变距功能来实现自旋迫降,因此本发明的安全系数较高。本设计在保持共轴机原有优点的基础上,省略传统直升机复杂的自动倾斜器控制机构和尾翼,简化其控制机构构造,面对个人飞行器市场,提供重量低于116kg配备双发动机的超轻型单人减速倾转式共轴直升机,可以规避航空法规的限制,减少昂贵的驾驶资格培训费以及免于升空申请许可的困难,可以为大多数心在蓝天却受经济和法规原因限制的直升机爱好者提供了一种飞上蓝天的捷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驾驶状态下整机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机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所示减速倾转机构的零部件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5是沿图4中B-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所示减速器的零部件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7是图4中所示换向反转齿轮箱与上、下旋翼变距机构之间的零部件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8是图4中所示换向反转齿轮箱与下旋翼轴承座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9是图4中所示换向反转齿轮箱与上、下旋翼变距机构的连接关系剖视示意图;
图10是图2中所示并列式手柄控制装置的零部件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11是图2中所示并列式手柄控制装置与上、下旋翼变距环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所示下旋翼变距环的零部件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13是图10中所示右手柄控制装置与下旋翼变距环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4是图11中所示上旋翼变距环的零部件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15是图10中所示左手柄控制装置与上旋翼变距环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6是图2中所示桨叶夹的零部件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所示桨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座架;2.立柱;3.支撑杆;4.驾驶座;5.前倾转支架;6.后倾转支架;7.连接臂;8.脚踏杆支架;9.脚踏杆;10.支撑轮;11.前支撑轮轴;12.左右倾转限位螺栓;13.前倾转托架;14.后倾转托架;15.螺栓;16.轴套;17.螺母;18.油箱;19.齿轮箱;20.齿轮箱盖板;21.主动齿轮轴;22.轴承;23.轴承;24.离合器结合套;25.螺栓;26.轴承;27.从动齿轮;28.单向轴承;29.支架轴承;30.盖板;31.轴承支架环;32.小支撑轴承;33.轴承支架环;34.锁紧螺母;35.发动机;36.下旋翼轴承座;360.连接爪;37.圆锥滚子轴承;38.轴承;39.轴承支架;40.下旋翼轴;41.伞齿轮;42.上旋翼轴;43.伞齿轮;44.柱销螺栓;45.换向反转齿轮箱;450.连接爪;46.伞齿轮;47.轴承座;48.轴承;49.轴承;50.轴承座;51.轴承;52.弹簧卡;53.变距推杆;54.推杆座;55.变距横杆;56.限位螺栓;57.控制杆基座;58.L型变距爪;59.L型变距爪;60.变距爪轴;61.变距爪连杆接头;62.变距爪连杆;63.变距爪连杆球头;64.变距拉线;65.控制杆;66.手柄基座;67.手柄轴;68.左手柄;69.右手柄;70.双联动油门拨叉;71.手柄螺母;72.定位螺栓;73.油门调节螺栓;74.油门拉线;75.变距爪回位弹簧;76.限位接头;77.调节螺栓;78.调节螺母;79.下旋翼变距环;80.螺栓;81.限位螺栓;82.外套;83.弹簧卡;84.轴承;85.内套;86.弹簧卡;87.上旋翼变距环;88.螺栓;89.限位螺栓;90.外套;91.弹簧卡;92.轴承;93.内套;94.销子轴;95.弹簧卡;96.上旋翼;97.拉杆;98.下旋翼;99.球头拉杆;100.桨叶夹;101.桨毂;102.定位螺栓;103.螺栓;104.开口销子;105.轴承;106.盖形螺母;107.桨叶夹轴;108.凸球形轴套;109.凹球形轴套;110.减震胶套;111.轴套;112.限位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超轻型单人减速倾转式共轴直升机,包括机身、与机身的立柱连接的托架装置、固定在托架装置上的动力机构(包括发动机及减速器和换向反转齿轮箱)、与动力机构连接的旋翼变距机构、旋翼变距机构的控制机构、与旋翼变距机构连接的上、下旋翼组件。
图3给出了机身的结构。如图3所示,该机身包括座架1、与座架中心连接的立柱2、由座架中心向下倾斜伸直的三个支撑杆3、安装于座架前部的驾驶座4、安装于立柱顶端的后倾转支架6、前倾转支架5通过连接臂7与后倾转支架6连接为一体。在驾驶座4正前方的支撑杆3上安装有脚踏杆支架8,该脚踏杆支架8上安装有前支撑轮轴11,在前支撑轮轴11的两端安装有脚踏杆9,在每一个支撑杆前端安装有支撑轮10。在后倾转支架6上部两侧安装有左右倾转限位螺栓12。
图4和图9给出了托架装置与机身中支架的连接关系,如图4、图9所示,支架5和支架6上端轴孔同轴心,通过螺栓15、轴套16、螺母17连接托架13和托架14上方的轴孔,一使机身的支架与托架连接为一体。在托架13和托架14之间安装固定有动力机构,使其位于连接臂7的正上方。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一级减速机构、发动机35和换向反转齿轮箱45。由于托架13、托架14与支架5、支架6上方的轴孔同轴心,因此,托架及动力机构能够沿轴心线A-A’左右倾转。如图3所示,支架6上端轴孔下方两侧安装两个左右倾转限位螺栓12,用于限制托架14的左右倾转幅度。
图4至图9给出了动力机构的结构。如图4所示,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一级减速机构、发动机35和换向反转齿轮箱45。与一级减速机构一起固定在换向反转齿轮箱两侧的发动机35自身携带有离心离合器甩块,在发动机35启动后达到一定转速时,开始在离心力作用下涨开与一级减速机构的离心离合器结合套24结合(见图4),将动力传递到主动齿轮轴21及与其相啮合的从动齿轮27(见图5),从动齿轮27带动换向反转伞齿轮46,换向反转伞齿轮46分别与下旋翼轴伞齿轮41、上旋翼轴伞齿轮43相啮合,使下旋翼轴伞齿轮41、上旋翼轴伞齿轮43产生反向旋转,从而将动力传递到互为反向旋转的下旋翼轴40和上旋翼轴42(见图5),最后带动上旋翼96、下旋翼98反向旋转(见图2)。
如图4、图5所示,在换向反转齿轮箱45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套结构相同的一级减速器,该减速器由减速齿轮箱19与齿轮箱盖板20扣合且通过螺栓连接构成,通过螺栓固定在托架13和托架14的卡槽上。该减速器侧面安装有发动机35。发动机输出功率通过减速器传递给换向反转伞齿轮46,换向反转伞齿轮46通过上旋翼轴42、下旋翼轴40去带动上、下旋翼旋转,实现升起或者降落。另外,换向反转齿轮箱45上方的轴承座36外部设有一个连接爪360(见图7),用于连接下旋翼变距环79。换向反转齿轮箱45下方外部也设有一个连接爪450(见图7),用于连接上旋翼变距环87。
如图5、图9所示,轴承座36内部上端安装轴承38,下端安装圆锥滚子轴承37以固定下旋翼轴40,下旋翼轴40向下穿过伞齿轮41的内套,拧紧柱销螺栓44使其进入伞齿轮41内套和下旋翼轴40壁内,将二者连接为一体。圆锥滚子轴承37内套安装在下旋翼轴伞齿轮41轴套外,将柱销螺栓44限位。圆锥滚子轴承37外套与下旋翼轴轴承38外套之间设有轴承支架39。下旋翼轴40穿过下旋翼轴伞齿轮41内套和下旋翼轴轴承38内套向上伸出轴承座36。轴承座36内安装有轴承38和圆锥滚子轴承37用于固定下旋翼轴40。下旋翼轴40穿过下旋翼伞齿轮41的内套,柱销螺栓44安装进下旋翼轴伞齿轮41的内套和下旋翼轴40壁内,将二者连接为一体。圆锥滚子轴承37内套安装在下旋翼轴伞齿轮41轴套外,将柱销螺栓44限位。圆锥滚子轴承37外套与下旋翼轴轴承38外套之间,安装有一个内轴承支架39。下旋翼轴40穿过伞齿轮41内套和轴承38内套向上伸出。轴承座36和下方的换向反转齿轮箱45之间由螺栓连接,换向反转齿轮箱45下部设有上旋翼轴伞齿轮的轴承49,上旋翼轴42与上旋翼轴伞齿轮43同样用柱销螺栓44连接为一体。轴承49内套安装在伞齿轮43轴套外壁上,轴承49外套安装在换向反转齿轮箱45底部。上旋翼轴42向上穿出下旋翼轴40,上旋翼变距推杆53安装在上旋翼轴42内,变距推杆53顶部螺纹杆头从上旋翼轴42内向上伸出,换向反转齿轮箱45下部外侧连接爪450用于通过螺栓连接上旋翼变距环87后端连接爪,上旋翼变距环内套93为一个上端带有限位台阶的轴套。销子轴94穿入变距环内套93、上旋翼轴42的长槽孔以及变距推杆53,将变距环内套93连接在上旋翼轴42底部上。上旋翼轴42的长槽孔使变距环内套93沿着上旋翼轴42上下滑动的范围与上旋翼96的变距范围相适应。
如图6所示,主动齿轮轴21的两端装有轴承22和大轴承23,离心离合器结合套24的花键轴套穿过安装在盖板20上的大轴承23,与主动齿轮轴21的花键轴头结合,螺栓25与主动齿轮轴21花键轴头端孔螺纹连接,从而将离心离合器结合套24固定在主动齿轮轴21上。
如图6所示,从动齿轮27内安装有一个单向轴承28和一个支架轴承29,从动齿轮27与盖板30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从动齿轮27两端的大支撑轴承26、小支撑轴承32分别安装在齿轮箱19和盖板20上。
如图5、图6所示,换向反转伞齿轮46,顺序穿过齿轮箱19外的轴承支架环33、大支撑轴承26、从动齿轮27、单向轴承28、支架轴承29、盖板20、支架环31、小支撑轴承32且伸出盖板20,该换向反转齿轮轴46的轴头与螺母34螺接固定。将一级减速箱19和换向反转齿轮箱45连接成一体,轴承支架环33被卡在大支撑轴承26和换向反转伞齿轮轴轴承48之间,使得减速齿轮箱19和换向反转齿轮箱45两侧的两个换向反转伞齿轮轴承座47保持一定间隙,以换向反转伞齿轮46轴为轴心,搬动控制杆基座装置,换向反转齿轮箱45与两侧的减速器可以在传动状态下相互扭转,换向反转伞齿轮46与上旋翼轴伞齿轮43、下旋翼轴伞齿轮41可以在扭转的状态下始终保持啮合状态,扭转过程中的转速差,利用单向轴承28内部的楔形块装置的单向超越分离功能来协调。这样,可以使得换向反转齿轮箱和两个减速器之间,以两个呈同轴心线排列的换向反转伞齿轮46轴为轴心(图4、图5中的B-B线),实现前后倾转功能。单向轴承28可以协调两个减速器的转速差,飞行状态中因发动机35故障产生停机时,该单向轴承28可以瞬间切断与故障发动机35的动力连接。
如图7、图8所示,轴承座36和其下方的换向反转齿轮箱45之间由螺栓连接。换向反转齿轮箱45左右两侧安装有轴承座47,该轴承座47内安装有换向反转伞齿轮46。上旋翼轴42与伞齿轮43通过柱销螺栓44连接为一体。轴承49安装在伞齿轮43轴套外壁上,轴承49外套安装在换向反转齿轮箱45底部轴承位上(见图5)。下旋翼轴40顶部带有螺纹,用于安装支撑轴承座50,轴承51安装在轴承座50内,弹簧卡52将轴承50卡在轴承座50内。上旋翼轴42向上穿出下旋翼轴40和轴承座50内的轴承51后,上旋翼轴42上部与桨毂101(见图2、图5)连接。变距推杆53安装在上旋翼轴42内,变距推杆53顶部螺纹杆头伸出上旋翼轴42,与变距推杆座54螺接。伞齿轮46前端穿过轴承48和轴承座47***换向反转齿轮箱45内,与上旋翼轴伞齿轮43、下旋翼轴伞齿轮41啮合(见图5)。换向反转伞齿轮与上、下旋翼轴伞齿轮的齿数差使得换向反转伞齿轮在驱动上、下旋翼轴伞齿轮时产生互为反向的旋转同时兼具了二级减速器的功能。
如图9所示,换向反转齿轮箱45前部设有控制杆基座57的安装孔,控制杆基座57左侧,上下各设有两个同轴心的定位孔,用来安装上旋翼变距爪连杆62(见图4),并保障在变距状态下上旋翼变距爪连杆62在定位孔内上下滑动不会偏移。
图10至图17给出了与动力机构连接的旋翼变距机构、旋翼变距机构的控制机构、与旋翼变距机构连接的上、下旋翼组件的结构以及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其中,图10给出了控制机构的结构;图11、图13、图15给出了控制机构与旋翼变距机构之间的连接关系。
如图10所示,控制杆基座57呈L状,前部设有套管,用来安装控制杆65,控制杆基座57下部呈杆状,向下***换向反转齿轮箱45前部的安装孔内(见图9),控制杆基座57顶部设有横向轴孔,用来通过轴60固定下旋翼L型变距爪58、上旋翼L型变距爪59。
如图10所示,手柄基座66上方圆形套管安装固定控制杆65,该圆形套管下部为四楞形的底座,该四楞形底座的下部开有一个横向螺纹孔,用来固定手柄轴67,手柄轴67中间螺纹段加工有定位用的平面凹槽,定位螺栓72拧入手柄基座66,对手柄轴67中间平面凹槽卡紧限位。手柄轴67的光杆部分连接双联动油门拨叉70。手柄基座66的台阶上开有两个向上的螺孔,用来安装空心的油门调节螺栓73,油门调节螺栓73设有空心台阶,用于限制和固定油门拉线74(见图11)的套管,从而上下调节油门拉线74的松紧度。手柄轴67的四棱形段,用于安装左手手柄68、右手手柄69且采用螺母71固定。左、右手柄的小把,用来控制与左、右手柄连接的下旋翼L形变距爪58、上旋翼L形变距爪59的变距拉线64,V形的双联动油门拨叉70上方拨叉臂用来连接油门拉线74,双联动油门拨叉70的侧下方拨叉臂位于左手手柄68、右手手柄69内侧,处在驾驶者双手握住左、右手柄时双手拇指的前下方,便于双手拇指用来同时或单独下压拨动双联动油门拨叉70控制油门,控制两侧的发动机35以及上、下旋翼96、98转速来实现升降。
如图10、图11所示,并列式手柄控制机构中的控制杆65上端安装在控制杆基座57里,控制杆65向前方延伸并向下弯曲,下端安装在手柄基座66里。下旋翼L型变距爪58与上旋翼L型变距爪59通过变距爪轴60分别安装在控制杆基座57顶部的两侧。左手手柄68和右手手柄69小把上的两根变距拉线64(见图11),分别穿过控制杆基座57两侧变距爪回位弹簧挡板上的变距拉线调节螺栓77和变距拉线调节螺母78,并穿过控制杆基座57两侧的变距爪回位弹簧75以及变距爪弹簧限位接头76后,分别与下旋翼L型变距爪58与上旋翼L型变距爪59向下的变距爪相连接,下旋翼L型变距爪58朝向后端的变距爪与下旋翼变距环79右侧前方的连接爪相连接。
如图10、图11所示,下旋翼变距环79呈环状,前后端都设有连接爪,后端连接爪用来与下旋翼轴承座36后部上方外侧的连接爪360连接。搬动右手手柄69上的小把,通过拉动变距拉线64末端的变距爪弹簧限位接头76及其连接的下旋翼L型变距爪58的两只变距爪,下旋翼L型变距爪58的两只变距爪以变距爪轴60为中心弧线运动,朝向下方的变距爪向后挤压变距爪回位弹簧75,朝向后方的变距爪下压同样以弧线向下运动的下旋翼变距环79以其后端连接爪连接螺栓为中心沿弧线向下做变距动作,
如图10、图11所示,上旋翼L型变距爪59朝向后端的变距爪与连杆62上端的连杆接头61连接,并通过连杆62下端的连杆球头63,与上旋翼变距环87前侧方的连接爪相连接。上旋翼变距环87呈环状,其后端也设有连接爪,上旋翼变距环87后端连接爪与换向反转齿轮箱45下部后面外侧的连接爪450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见图9)。搬动左手手柄68上的小把,通过拉动变距拉线64末端的变距爪弹簧限位接头76及其连接的上旋翼L形变距爪59的两只变距爪,上旋翼L形变距爪59以变距爪轴60为中心弧线运动,变距爪59朝向下方的变距爪向后挤压变距爪回位弹簧75,变距爪59朝向后方的变距爪以弧线运动下压连杆接头61和连杆62使其沿着换向反转齿轮箱45前部的定位孔上下直线运动,带动连杆球头63及其连接的上旋翼变距环87,以其后端连接爪连接螺栓为中心沿弧线向下做变距运动(见图4、图9)。
如图10、图11所示,并列式手柄控制机构中的控制杆基座57呈L状,一端朝下呈杆状,***换向反转齿轮箱体45前部的安装孔内固定(见图9),控制杆基座57朝前的一端设有套管,用来连接控制杆65,控制杆基座57后部顶端设有横向轴孔,用来安装变距爪轴60,将下旋翼L型变距爪58、上旋翼L型变距爪59固定在控制杆基座57两侧,控制杆基座57两侧设有挡板,该挡板用来支撑限制变距爪回位弹簧75,空心的变距拉线调节螺栓77与挡板螺接,变距拉线调节螺栓77后部外面呈台阶状,和变距爪回位弹簧75内径一致,用来将变距爪回位弹簧75中心限位,调节螺栓77穿过挡板与调节螺母78连接,调节螺母78内部呈台阶状空心,在限制和固定变距拉线64套管前端的同时,前后调节变距拉线64的松紧度,两侧的变距拉线64芯则穿过调节螺栓77后部变距爪回位弹簧75,连接在两侧的变距爪弹簧限位接头76前端上,两侧的变距爪回位弹簧75后端套接在变距弹簧爪限位接头76前端台阶上,两侧的变距弹簧爪限位接头76后端连接爪通过螺栓分别与下旋翼L型变距爪58、上旋翼L型变距爪59朝向下方的变距爪相连接,将两侧的变距爪回位弹簧75限制在两侧的变距爪回位弹簧75挡板和下旋翼L形变距爪58、上旋翼L形变距爪59之间,下旋翼L型变距爪58向后水平方向的连接爪与下旋翼变距环79前侧方的连接爪连接,两侧的变距爪回位弹簧75常态下保持足够压缩力,使上旋翼96、下旋翼98在工作状态时候,支撑和保持预设定10度的迎角。
如图12所示,下旋翼变距环79呈环状,前后端设有连接爪,后端连接爪与下旋翼轴承座36的连接爪360连接(见图9)。下旋翼变距环79前端连接爪通过螺栓与下旋翼L型变距爪58连接(见图11)。下旋翼变距环79左右凸台的上方和侧面分别设有螺栓孔,且上方和侧面的螺栓孔相通,侧面的螺栓孔用于安装下旋翼变距环拨叉杆螺栓80,螺栓80前端略细为光杆状,后端带有螺纹且有限位凹槽。螺栓80从侧面安装在变距环79上,螺栓80后端螺纹与变距环79的侧面螺栓孔螺接,限位螺栓81与变距环79的上方螺纹孔连接并压紧螺栓80的限位凹槽实现定位,螺栓80前端光杆部分***下旋翼变距环外套82两侧连接耳的长槽形孔内,下压下旋翼变距环外套82进行变距时,即螺栓80前端光杆部分呈弧线移动下压时,由于下旋翼变距环外套82两侧连接耳上的孔呈长槽形,为其自身因发生变距而上下移动时产生的偏移提供了间隙。
如图12所示,下旋翼变距环内套85内径与下旋翼轴40外径相同,以滑动连接方式安装在下旋翼轴40上,可以沿着下旋翼轴上下滑动。下旋翼变距环内套85上端加工有水平伸展的下旋翼变距横杆,下旋翼变距横杆两个端头各带有一个纵向螺纹孔,用于连接下旋翼变距球头拉杆99(见图13),下旋翼变距环内套85安装进入轴承84的内套,下旋翼变距横杆下部台阶卡在轴承84内套上方,下旋翼变距环内套85下端穿出轴承84的内套,由弹簧卡86卡紧限位。下旋翼变距环轴承84外套由上向下安装在下旋翼变距环外套82内,下旋翼变距环轴承84外套下部被由下旋翼变距环外套82下部的内台阶限位,下旋翼变距环轴承84外套的上部由下旋翼变距环外套弹簧卡83限位。
如图13所示,搬动右手手柄69上的小把,拉动变距拉线64末端的两只变距爪58,变距爪58以连接轴为中心作弧线运动,在挤压回位弹簧75的同时,下压变距环79使其作弧线变距动作。下旋翼变距环外套82两侧连接耳上的孔呈长槽形(见图12),为其自身因发生变距而上下移动时产生的偏移提供了间隙。下旋翼变距环内套85以滑动连接方式套在下旋翼轴40上,可以沿着下旋翼轴40上下滑动(见图5、图9),下旋翼变距环内套85上端向两侧伸出的端头加工有螺纹孔,用来连接球头拉杆99。当变距环外套82向下滑动,带动变距环内套85及其球头拉杆99,从而下压球头拉杆99上端连接的下旋翼98的桨叶夹100,调整和减小下旋翼98的桨距。当松开右手手柄69的小把,被压缩的回位弹簧75将推动变距爪58作弧线运动,向上提拉变距环79以及变距环外套82、变距环内套85,向上带动球头拉杆99,提拉下旋翼98的桨叶夹100,恢复下旋翼98原来桨距迎角。
如图14所示,变距环内套93向下安装进入变距环轴承92,变距环内套93上端的限位台阶卡住变距环轴承92内套上端,变距环内套93下端伸出变距环轴承92内套的部分,由弹簧卡95限位,变距环轴承92外套向下安装进入上旋翼变距环外套90,上旋翼变距环轴承92底部被上旋翼变距环外套90内台阶卡住,上旋翼变距环轴承92上端被上旋翼变距环外套弹簧卡91限位在上旋翼变距环外套90内。
如图14所示,变距环87呈环状,变距环87左右凸台的上面和侧面分别设有螺栓孔,凸台上面和侧面的螺栓孔相通,侧面螺栓孔用于安装拨叉杆螺栓88,拨叉杆螺栓88螺纹部位加工有限位凹槽,限位螺栓89拧入凸台上面螺纹孔压住拨叉杆螺栓88的限位凹槽使其定位。拨叉杆螺栓88前端光杆部分***上旋翼变距环外套90两侧连接耳的长槽孔内,外套90两侧连接耳上的长槽形孔为其自身因发生变距而上下移动时产生的偏移提供了间隙。上旋翼变距环内套93的内径与上旋翼轴42的外径相同,其上端设有上旋翼变距环轴承的限位台阶,内套93中段两侧开有销子孔,销子轴94的长度与上旋翼变距环内套93直径相同,销子轴94穿入变距环内套93,并穿过上旋翼轴42以及安装其内部的变距推杆53,将变距环内套93安装在上旋翼轴42底部(见图5),上旋翼轴42的长槽形孔使得变距环内套93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沿着轴上下滑动,以便与上旋翼96变距行程相适应。
如图14所示,变距环内套93向下安装进入轴承92,变距环内套93上端的台阶卡住轴承92内套,轴承92内套将内套销子轴94限位,变距环内套93下端伸出轴承92内套并由弹簧卡95限位,轴承92外套向下安装进入变距环外套90,轴承92外套底部被变距环外套90的台阶限位,轴承92上端被弹簧卡91限位在变距环外套90内,变距推杆53顶部与推杆座54底部螺纹连接,推杆座54上部呈圆柱台阶状,下部安装在上旋翼轴42内,台阶部分设有螺纹孔,横向安装有变距横杆55,变距横杆55中间螺纹部分开有一个限位凹槽,安装进推杆座54后,限位螺栓56端头卡进变距横杆55螺纹段限位凹槽实现限位,变距横杆55两端与变距球头拉杆97螺纹连接(见图15)。
如图10、图14、图15所示,搬动左手手柄68上的小把,拉动变距拉线64末端的接头76及其连接的两只变距爪59,上旋翼L形变距爪59以变距爪轴60为中心弧线运动,上旋翼L形变距爪59朝向下方的变距爪在挤压变距爪回位弹簧75的同时,上旋翼L形变距爪59朝向后方的变距爪以弧线摆动下压连杆接头61和连杆62沿着换向反转齿轮箱45前部的定位孔上下直线运动,带动下端的连杆球头63及其连接的上旋翼变距环87,以其后端连接螺栓为中心,以弧线向下做变距运动。上旋翼变距环87通过两侧与上旋翼变距环外套90相连接的拨叉杆螺栓88,带动上旋翼变距环内套93以及上旋翼变距环外套90下滑,内套93里的销子轴94同步拨动上旋翼轴42内的变距推杆53,沿上旋翼轴42上开出的长槽形孔下滑,推杆53和连接在上旋翼变距推杆座54顶部上的变距横杆55,同步带动两侧的变距球头拉杆97下压上旋翼96的桨叶夹100,调整和减小上旋翼96桨距,当松开左手手柄68上的小把,被压缩的回位弹簧75将推动上旋翼L形变距爪59两只变距爪,通过提拉连杆球头63及其连接的上旋翼变距环87,以上旋翼变距环87后端连接爪连接螺栓为中心以弧线向上拉起上旋翼变距环87并带动上旋翼变距环外套90以及内套93内的上旋翼变距环内套销子轴94上移,上旋翼变距环内套销子轴94上移过程中向上推动上旋翼变距推杆53顶部连接的上旋翼变距推杆座54上的上旋翼变距横杆55,同步带动两侧的上旋翼变距球头拉杆97提拉与上旋翼变距球头拉杆97下端连接的上旋翼96的桨叶夹100,恢复上旋翼96原来桨距迎角。
如图16所示,桨毂101呈十字形,桨毂101中心纵向通孔用来套装上旋翼轴42和下旋翼轴40。如图2所示,下旋翼轴40上部安装有四棱形桨毂101,该桨毂101侧面设置有6个螺丝孔,用于连接螺栓103。该6个螺丝孔为外圆内方的销接孔,销接孔内设有圆形台阶段和四棱形销接孔段,四棱形销接孔段与桨毂101纵向通孔相交。六个螺栓103以键销形式将桨毂101固定在上旋翼轴42和下旋翼轴40上。螺栓103的前端压在上旋翼轴42和下旋翼轴40的预定凹槽(见图7)上实现准确定位。
如图16所示,桨毂101纵向通孔两侧设有两个横向套管,该套管用来固定桨叶夹轴107以及桨叶夹轴107连接的上旋翼96(见图15)或下旋翼98(见图13)。桨毂101两侧套管内部设有凹球形槽和螺纹,凹球形轴套109内部设有凹球形槽,其中心设有通孔而外壁设有螺纹,该外壁螺纹中部设有凹槽,螺栓102压着该外壁螺纹凹槽使轴套109定位。轴套109与桨毂101两侧的套管螺接,凸球形轴套108外部为半凸球状,其外径与轴套109内部的凹球形槽内径相同,因此两者装配构成一个可以转动的球形结合面。轴套108内部设有安装轴承105的孔和安装桨叶夹轴107的通孔,桨叶夹轴107两端末梢都加工有螺纹,其中一个螺纹部位设有纵向孔,轴107中段设有限位台阶,轴承105位于限位台阶左侧,被螺母106压紧。开口销104穿过螺母106和轴107纵向孔,将螺母106限位。轴承105安装于轴套109被台阶限位,轴107穿过轴承105、轴套108及轴套109的凹球面的中心通孔,装入桨毂101两侧套管。轴套111的一端设有隔离台阶,桨叶夹轴107伸出轴套109后,穿过轴套111以及套在轴套111外壁上的减震胶套110,与桨叶夹100内螺纹孔相连接。减震胶套110安装在桨毂101两侧套管内,减震胶套110外径与桨毂101两侧套管内径相同,其内径与轴套111外径相同,减震胶套110用来缓冲和限制桨叶夹轴107在工作状态时的上下左右舞动。轴套111前端的隔离台阶,隔开减震胶套110与桨叶夹100。
如图16所示,桨叶夹轴107末端带有螺纹的轴头端加工有限位凹面,桨叶夹100用来连接固定旋翼,前部设有横向和纵向螺丝孔,后部为夹板座,用于连接上旋翼球头拉杆97(见图15)、下旋翼球头拉杆99(见图13),轴107与桨叶夹100螺接,螺栓112压进轴107螺纹凹面实现定位。
如图17所示,轴承105安装在桨叶夹轴107上,螺母106与桨叶夹轴107后端末梢螺纹连接,开口销子104穿过螺母106和桨叶夹轴107后端头,将轴承105内套固定在桨叶夹轴107的台阶前实现限位,轴承105外套安装进桨毂凹球形轴套109内台阶前实现限位,桨叶夹轴107穿过轴承105、轴套108以及与轴套108凸球形面结合的轴套109。
如图17所示,凹球形轴套109与桨毂101两侧套管螺纹连接,螺栓102安装进桨毂101两侧套管,压紧轴套109实现限位。螺母106顶部顶住桨毂101两侧套管的球形凹槽,桨毂101两侧套管内的球形凹槽和轴套109的凹球面,分别与螺母106顶部和轴套108的凸球面相结合,使得桨叶夹轴107能够在桨毂101两侧套管里进行上下左右活动灵活自如。桨叶夹轴107伸出桨叶夹凹球形轴套109后,穿过轴套111以及套在轴套111外壁的减震胶套110。轴套111保证了桨叶夹轴107和桨叶夹100在不与桨叶夹轴减震胶套110接触的状态下,桨叶夹轴107可以在上、下旋翼球头拉杆97、99提拉桨叶夹100连接爪过程里自如转动实现变距动作,并且桨叶夹轴减震胶套110可以缓冲和限制桨叶夹轴107在旋翼工作状态时候的上下左右舞动。

Claims (1)

1.一种超轻型单人减速倾转式共轴直升机,包括机身、与机身的立柱连接的托架装置、固定在托架装置上的动力机构、与动力机构连接的旋翼变距机构、旋翼变距机构的控制机构、与旋翼变距机构连接的上、下旋翼组件,其特征在于,
1)该机身包括座架、与座架中心连接的立柱、由座架中心向下倾斜伸直的三个支撑杆、安装于座架前部的驾驶座、安装于立柱顶端的后倾转支架、前倾转支架通过连接臂与后倾转支架连接为一体;
2)后倾转支架和前倾转支架上端轴孔同轴心,通过螺栓、轴套、螺母连接前倾转托架和后倾转托架上方的轴孔,机身的支架与托架连接为一体使托架能够左右倾转,支架上端轴孔下方两侧安装两个左右倾转限位螺栓;
3)在前倾转托架和后倾转托架之间安装固定有动力机构,使其位于连接臂的正上方,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一级减速机构、发动机和换向反转齿轮箱,与一级减速机构一起固定在换向反转齿轮箱两侧的发动机自身携带有离心离合器甩块,在发动机启动后达到一定转速时,开始在离心力作用下涨开与一级减速机构的离心离合器结合套的结合,将动力传递到主动齿轮轴及与其相啮合的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带动换向反转伞齿轮,换向反转伞齿轮分别与下旋翼轴伞齿轮、上旋翼轴伞齿轮相啮合,使下旋翼轴伞齿轮、上旋翼轴伞齿轮产生反向旋转,从而将动力传递到互为反向旋转的下旋翼轴和上旋翼轴,最后带动上旋翼、下旋翼反向旋转,实现升起或者降落;
4)旋翼变距机构包括环状下旋翼变距环,其前后端都设有连接爪,后端连接爪与下旋翼轴承座的连接爪连接,搬动右手手柄上的小把,通过拉动变距拉线末端的接头及其连接的变距爪的两只变距爪,该两只变距爪以变距爪轴为中心作弧线运动,挤压回位弹簧;变距环以其后端连接螺栓为中心沿弧线向下做变距动作;环状上旋翼变距环左右凸台的上面和侧面分别设有螺栓孔,凸台上面和侧面的螺栓孔相通,侧面螺栓孔用于安装拨叉杆螺栓,拨叉杆螺栓螺纹部位加工有限位凹槽,限位螺栓拧入凸台上面螺纹孔压住拨叉杆螺栓的限位凹槽使其定位,拨叉杆螺栓前端光杆部分***上旋翼变距环外套两侧连接耳的长槽孔内,外套两侧连接耳上的长槽形孔为其自身因发生变距而上下移动时产生的偏移提供了间隙,上旋翼变距环内套的内径与上旋翼轴的外径相同,其上端设有上旋翼变距环轴承的限位台阶,内套中段两侧开有销子孔,销子轴的长度与上旋翼变距环内套直径相同,销子轴穿入变距环内套,并穿过上旋翼轴以及安装其内部的变距推杆,将变距环内套安装在上旋翼轴底部,上旋翼轴的长槽形孔使得变距环内套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沿着轴上下滑动,以便与上旋翼变距行程相适应;
5)旋翼变距机构的控制机构是并列式手柄控制机构,包括控制杆基座,其杆状部分***换向反转齿轮箱前部的安装孔内,其前部套管安装有控制杆,顶部设有横向轴孔,通过轴固定下旋翼L型变距爪、上旋翼L型变距爪;手柄基座上固定有手柄轴,手柄轴连接双联动油门拨叉;左手柄、右手柄的小把,控制变距爪、变距爪的变距拉线;V形的双联动油门拨叉上方的拨叉臂连接油门拉线,双联动油门拨叉的侧下方拨叉臂位于左手手柄、右手手柄内侧,处在驾驶者双手握住左、右手柄时双手拇指的前下方,双手拇指同时或单独下压拨动双联动油门拨叉控制油门,能够控制两侧的发动机以及上、下旋翼的转速来实现升降;手柄基座上安装有油门调节螺栓,油门调节螺栓设有空心台阶,能够限制和固定油门拉线的套管,从而上下调节油门拉线的松紧度;
6)桨毂呈十字形,桨毂中心纵向通孔用来套装上旋翼轴和下旋翼轴,下旋翼轴上部安装有四棱形桨毂,该桨毂侧面设置有6个螺丝孔,用于连接螺栓,该6个螺丝孔为外圆内方的销接孔,销接孔内设有圆形台阶段和四棱形销接孔段,四棱形销接孔段与桨毂纵向通孔相交,六个螺栓以键销形式将桨毂固定在上旋翼轴和下旋翼轴上,螺栓的前端压在上旋翼轴和下旋翼轴的预定凹槽上实现准确定位,桨毂纵向通孔两侧设有两个横向套管,该套管用来固定桨叶夹轴以及桨叶夹轴连接的上旋翼或下旋翼,桨毂两侧套管内部设有凹球形槽和螺纹,凹球形轴套内部设有凹球形槽,其中心设有通孔而外壁设有螺纹,该外壁螺纹中部设有凹槽,螺栓压着该外壁螺纹凹槽使轴套定位,轴套与桨毂两侧的套管螺接,凸球形轴套外部为半凸球状,其外径与轴套内部的凹球形槽内径相同,因此两者装配构成一个可以转动的球形结合面,轴套内部设有安装轴承的孔和安装桨叶夹轴的通孔,桨叶夹轴两端末梢都加工有螺纹,其中一个螺纹部位设有纵向孔,轴中段设有限位台阶,轴承位于限位台阶左侧,被螺母压紧,开口销穿过螺母和轴纵向孔,将螺母限位,轴承安装于轴套被台阶限位,轴穿过轴承、轴套及轴套的凹球面的中心通孔,装入桨毂两侧套管,轴套的一端设有隔离台阶,桨叶夹轴伸出轴套后,穿过轴套以及套在轴套外壁上的减震胶套,与桨叶夹内螺纹孔相连接,减震胶套安装在桨毂两侧套管内,减震胶套外径与桨毂两侧套管内径相同,其内径与轴套外径相同,减震胶套用来缓冲和限制桨叶夹轴在工作状态时的上下左右舞动,轴套前端的隔离台阶,隔开减震胶套与桨叶夹;
7)桨叶夹轴末端带有螺纹的轴头端加工有限位凹面,桨叶夹用来连接固定旋翼,前部设有横向和纵向螺丝孔,后部为夹板座,用于连接上旋翼球头拉杆、下旋翼球头拉杆,轴与桨叶夹螺接,螺栓压进轴螺纹凹面实现定位,轴承安装在桨叶夹轴上,螺母与桨叶夹轴后端末梢螺纹连接,开口销子穿过螺母和桨叶夹轴后端头,将轴承内套固定在桨叶夹轴的台阶前实现限位,轴承外套安装进桨毂凹球形轴套内台阶前实现限位,桨叶夹轴穿过轴承、轴套以及与轴套凸球形面结合的轴套,凹球形轴套与桨毂两侧套管螺纹连接,螺栓安装进桨毂两侧套管,压紧轴套实现限位,螺母顶部顶住桨毂两侧套管的球形凹槽,桨毂两侧套管内的球形凹槽和轴套的凹球面,分别与螺母顶部和轴套的凸球面相结合,使得桨叶夹轴能够在桨毂两侧套管里进行上下左右活动灵活自如,桨叶夹轴伸出桨叶夹凹球形轴套后,穿过轴套以及套在轴套外壁的减震胶套,轴套保证了桨叶夹轴和桨叶夹在不与桨叶夹轴减震胶套接触的状态下,桨叶夹轴可以在上、下旋翼球头拉杆、提拉桨叶夹连接爪过程里自如转动实现变距动作,并且桨叶夹轴减震胶套可以缓冲和限制桨叶夹轴在旋翼工作状态时候的上下左右舞动。
CN201210187480.8A 2011-05-31 2012-05-31 超轻型单人减速倾转式共轴直升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069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87480.8A CN102806994B (zh) 2011-05-31 2012-05-31 超轻型单人减速倾转式共轴直升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57100.1 2011-05-31
CN2011101571001 2011-05-31
CN201110157100 2011-05-31
CN201210187480.8A CN102806994B (zh) 2011-05-31 2012-05-31 超轻型单人减速倾转式共轴直升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6994A CN102806994A (zh) 2012-12-05
CN102806994B true CN102806994B (zh) 2016-12-14

Family

ID=47230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8748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06994B (zh) 2011-05-31 2012-05-31 超轻型单人减速倾转式共轴直升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069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3219B (zh) * 2013-09-13 2016-05-18 任孝忠 一种载人无尾桨垂直起降飞行器
CN105314099B (zh) * 2014-05-30 2018-10-12 王略 单人手控旋翼机
CN105799925B (zh) * 2016-03-14 2018-01-16 石玉玉 一种无人机
CN105836142A (zh) * 2016-04-29 2016-08-10 芜湖万户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动力伞发动机的无人驾驶直升机
CN106438663A (zh) * 2016-11-08 2017-02-22 芜湖万户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桨夹轴组件
CN106938695B (zh) * 2017-01-19 2023-08-15 飞灵智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旋翼桨毂及无人直升机
CN107117302A (zh) * 2017-05-27 2017-09-01 济宁市圣泽低温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连体双驱共轴直升机动力装置
CN108238247A (zh) * 2018-02-11 2018-07-03 桂艳春 一种油电混合动力主动旋翼垂直起降飞行器
CN110127036A (zh) * 2019-05-22 2019-08-16 安徽卓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距螺旋桨桨叶与桨毂连接装置
CN110963035A (zh) * 2019-12-18 2020-04-07 王力丰 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的个人飞行器及其运行方法
CN115871968B (zh) * 2023-01-28 2023-05-30 江苏新扬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倾转旋翼无人机旋翼桨毂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73373Y (zh) * 2002-09-01 2003-09-17 黄晓平 用人体控制飞行的背包式直升飞机
CN100503365C (zh) * 2003-12-30 2009-06-24 何主能 共轴式无人起吊直升机
CN2717814Y (zh) * 2004-08-23 2005-08-17 沈安平 共轴双旋翼遥控直升机
CN2748384Y (zh) * 2004-10-12 2005-12-28 王忠信 涵道伞桨共轴式单人飞行器
CN101108654B (zh) * 2007-06-27 2012-04-25 东莞市龙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双涵道单人垂直起降飞行器
CN201520409U (zh) * 2009-10-26 2010-07-07 张歌笑 一种正反向双旋翼式单人飞行器
CN102211663B (zh) * 2011-05-11 2013-05-01 王略 齿轮倾转式共轴机
CN202609081U (zh) * 2011-05-31 2012-12-19 王略 超轻型单人减速倾转式共轴直升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6994A (zh) 2012-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06994B (zh) 超轻型单人减速倾转式共轴直升机
CN102211663B (zh) 齿轮倾转式共轴机
US2110563A (en) Aircraft of the autogyro type
CN106314785A (zh) 一种共轴双旋翼飞行器
CN101870358A (zh) 扭力臂式前轮转弯机构及工作方法
CN106628155A (zh) 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
CN105314099B (zh) 单人手控旋翼机
US2461348A (en) Helicopter of the coaxial wing type
CN101177167A (zh) 飞行器的动力驱动***
CN113212747A (zh) 一种固定翼飞行器的螺旋桨倾转机构
CN112224431A (zh) 一种电力巡检无人机的起降平台装置
CN106143884A (zh) 全手控旋翼机
CN208665533U (zh) 一种小型无人机起落架锁定机构
CN107337140A (zh) 一种电动可调式千斤顶
CN105216657B (zh) 汽车座椅座框前提升机构
CN202609081U (zh) 超轻型单人减速倾转式共轴直升机
CN206050067U (zh) 一种共轴直升机
CN202201168U (zh) 齿轮倾转式共轴机
CN111069441A (zh) 一种端头板与板裙旋转升降铆压组装设备
CN103350753A (zh) 活动翼飞机
CN206485568U (zh) 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
CN202046380U (zh) 双扭杆驾驶室翻转机构
CN100427169C (zh) 航模的转向机构组件
CN107323662B (zh) 直升机主旋翼柔性并联驱动装置
CN220298744U (zh) 一种带有防护机构的自旋翼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64100 Xinyang City, Pingqiao District, Xinyang, Henan, No. 23 Xinyang City non-metallic materials research institute

Patentee after: Wang Lue

Address before: 464000 Xinyang c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reau, No. 87, Xinhua West Road, Xinyang, Henan

Patentee before: Wang Lu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