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7595B - 一种双重作用自应力组合抗拔桩及成桩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重作用自应力组合抗拔桩及成桩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87595B
CN102787595B CN201210291723.2A CN201210291723A CN102787595B CN 102787595 B CN102787595 B CN 102787595B CN 201210291723 A CN201210291723 A CN 201210291723A CN 102787595 B CN102787595 B CN 1027875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concrete core
stake
steel plat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917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87595A (zh
Inventor
岳建伟
许刚
刘凤利
张大伟
顾丽华
陈旭
刘晓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e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29172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875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87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7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875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759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重作用自应力组合抗拔桩及成桩方法,可有效解决现有预应力混凝土抗拔桩易产生裂缝,影响桩体耐久性,钢筋用量大,工程造价高,施工周期长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水泥土搅拌桩和预制钢筋钢筋混凝土芯桩及其成桩方法,水泥土搅拌桩内有预制钢筋混凝土芯桩,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的上部与基础底板相连,钢绞线的一端经锚具与第一钢筋混凝土芯桩下部内的第一锚锭板相连,另一端基础底板内的第三连接钢板相连,本发明解决了混凝土抗裂问题,在底板浇筑混凝土前进行预应力张拉,降低了底板渗水的可能性,缩短了施工周期,减低了施工难度,节省成本,施工工期短,适用范围广,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双重作用自应力组合抗拔桩及成桩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地基基础桩及成桩方法,特别是一种双重作用自应力组合抗拔桩及成桩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基础埋置越来越深。同时,作为车库等功能的广场式建筑的纯地下室部分、裙房或相对独立的地下结构物如下沉式广场、地下车库、地下商城、人防工程、泵房等的开发与利用也越来越广泛,由此而产生的地下结构物的抗浮问题日益突出。对此,通常都采用加抗拔浮桩和抗浮锚杆的办法来解决.
目前的抗浮桩设计有的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这种抗浮桩的设计规范要求桩身裂缝宽度控制在0.2mm内,无法满足规范GB50010-2002中一、二级裂缝控制要求,由于抗浮桩位于地下水位之下,受拉区混凝土凝上开裂后,桩体一直处于带裂缝状态下工作,极易使钢筋受到地下水侵蚀而直接影响其耐久性,如按抗裂要求进行配筋的抗拔桩,其截面中的钢筋抗拉强度有较大富余,很不经济,同时普通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周期长、有环境污染、造价高。于是申请号200710065368.6和201010282550.9的发明专利提出了施工部分粘结预应力抗浮桩,该方法采用对水泥土施加预应力的方法起到抗浮的作用,但水泥土强度相对较低,钢绞线不容易锚固和不容易***,尤其在软土地区,水泥搅拌桩还存在缩颈的问题。
少数抗拔桩设计采用了预应力抗拔锚杆,其做法大都是在桩端设置反力盘,用锚具将全长无粘结钢绞线锁定在反力盘上,由此提供预应力反力。由于预应力抗拔锚杆成孔要采用冲击成孔或旋挖成孔等工艺,效率低,工期长,预应力抗拔锚杆质量不易保证,拉拔锁定预应力有限,有时锁定装置不可靠,钢绞线位移偏大,同时需要在基础底板上进行锚固和防水处理,工艺复杂,存在锚杆锚固不牢现象,致使锚杆杆体与浆体之间发生相对滑移,而且锚杆不能承受向下的压力。工程应用表明,锚杆体的粗糙程度及自身的强度对锚固力起着关键作用。
有的设计提出了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抗浮桩,改变了桩体轴向受拉的受力形态改变为轴向受压或接近零应力,使其裂缝控制等级满足一、二级的要求,但桩体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钢筋用量大,用钢量多,施工周期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双重作用自应力组合抗拔桩及成桩方法,可有效解决现有预应力混凝土抗拔桩易产生裂缝,影响桩体耐久性,钢筋用量大,工程造价高,施工周期长的问题。
本是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双重作用自应力组合抗拔桩,包括水泥土搅拌桩和预制钢筋钢筋混凝土芯桩,水泥土搅拌桩下部有圆形的扩大支盘,水泥土搅拌桩内有预制钢筋混凝土芯桩,预制钢筋混凝土芯桩由下部的第一钢筋混凝土芯桩和上部的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经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下端部的第一连接钢板相连组成,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的上部与基础底板相连,钢绞线的一端经锚具与第一钢筋混凝土芯桩下部内的第一锚锭板相连,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钢筋混凝土芯桩上部内的第二锚锭板、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内的钢管、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上端部的第二连接钢板,与基础底板内的第三连接钢板相连,第一连接钢板上有若干竖直向上的第一锚固钢筋,第二连接钢板上有若干竖直向下的第二锚固钢筋。
所述的双重作用自应力组合抗拔桩的成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将钢绞线一端经锚具固定在第一钢筋混凝土芯桩下端的第一锚锭板上,另一端经锚具固定在第一钢筋混凝土芯桩上部的第二锚锭板上,并通过第二锚锭板中心的圆孔伸出第二锚锭板,立模板后浇筑混凝土,制作成部分钢绞线与混凝土粘结在一起的第一钢筋混凝土芯桩;
二,将第一钢筋混凝土芯桩上伸出的钢绞线穿过钢管的中心与钢管上端的第二连接钢板相连并伸出第二连接钢板,立模板后浇筑混凝土,制作成由第一钢筋混凝土芯桩和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经第一连接钢板相连组成的整体预制钢筋混凝土芯桩,当预制钢筋混凝土芯桩较长时,制作若干段截面中心带圆孔的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浇筑混凝土时,在每段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的两端预埋中心带有圆孔的上端连接钢板和下端连接钢板,每段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经两端的上端连接钢板和下端连接钢板焊接相连,钢绞线从圆孔中穿过;
三,制作水泥土搅拌桩方法是:依次钻机就位、下钻喷浆、提升搅拌,再重复下钻喷浆、重复提升搅拌、重复下钻 1/3 桩长喷浆、重复提升搅拌,直至喷浆到设计标高后,停止注浆并拔出钻杆,在桩底和土层较好位置,保持钻机的钻杆上下位置不动,调节喷浆的水泥泵的喷浆压力,保持喷浆压力在3-6MPa之间,在桩底和桩体部位形成若干圆形的扩大支盘,所述的喷浆由重量百分比计的:土37%-50%、水泥7%-18%、Ⅰ级粉煤灰2%-7%、灰钙0.5%-1%、水35%-50%搅拌,凝结后制成;或将重量百分比为:土37%-50%、水泥9%-16%、Ⅰ级粉煤灰3%-6%、砂5%-9.2%、灰钙0.5%-1%和水35%-50%搅拌混合在一起,凝结后制成;
四,将第一、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作为整体的预制钢筋混凝土芯桩沿水泥土搅拌桩中心垂直***水泥土搅拌桩内,28天后,对钢绞线进行张拉,张拉的每次荷载分别为钢绞线设计拉力的0.25、0.5、0.75、1.0、1.1倍,张拉荷载为钢绞线设计拉力的1.1倍时稳定 10-20分钟,其余稳定5分钟 ,分别记录每一次钢绞线的伸长量,在每一次稳定时间里测量锚头位移三次,待钢绞线预应力没有明显衰减时完成张拉,将钢绞线经锚具固定在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上部的第二连接钢板上;
五,在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上部的第二连接钢板上焊接竖直向上的底板锚固钢筋,把底板锚固钢筋和伸出的钢绞线与基础底板的结构钢筋绑扎在一起,浇筑混凝土后与基础底板形成一体结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使用钢绞线可以节省钢筋,钢绞线抗拉强度(1860MPa)远大于钢筋抗拉强度300MPa,节省成本;
2、本发明可以解决混凝土抗裂问题,在混凝土桩上施加预应力,桩受力着力点是在桩的下端,桩工作时混凝土受压,而不是受拉,有效减少钢筋混凝土芯桩内钢筋的拉应力,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发生,能满足一级抗裂缝设计要求,能用于重要建筑物抗拔桩,延长其上建筑物寿命;
3、本发明水泥土搅拌桩桩体周长较大且带有底部扩大支盘,提高了抗拔桩的侧面摩阻力,搅拌桩内部的预制桩芯桩与水泥土搅拌桩也有很大的接触面,可以把钢绞线受到的拉力沿桩体自下而上均匀的传给水泥土;
4、本发明是在底板浇筑混凝土前进行预应力张拉,降低了底板渗水的可能性,缩短了施工周期,减低了施工难度;
5、本发明可广泛适用于建筑物基础桩、护坡桩,适用范围广,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钢筋混凝土芯桩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水泥土搅拌桩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连接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的抗拔桩与基础底板连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7给出,所述的双重作用自应力组合抗拔桩,包括水泥土搅拌桩和预制钢筋混凝土芯桩,水泥土搅拌桩5下部有圆形的扩大支盘3,水泥土搅拌桩5内有预制钢筋混凝土芯桩,预制钢筋混凝土芯桩由下部的第一钢筋混凝土芯桩2和上部的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4经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4下端部的第一连接钢板13相连组成,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4的上部与基础底板6相连,钢绞线1的一端经锚具与第一钢筋混凝土芯桩2下部内的第一锚锭板8相连,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钢筋混凝土芯桩2上部内的第二锚锭板9、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4内的钢管10、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4上端部的第二连接钢板11,与基础底板6内的第三连接钢板16相连,第一连接钢板13上有若干竖直向上的第一锚固钢筋17,第二连接钢板11上有若干竖直向下的第二锚固钢筋15。
所述的水泥土搅拌桩5上有若干圆形的扩大支盘3,提高了抗拔桩的侧面摩阻力,搅拌桩内部的预制桩芯桩与水泥土搅拌桩也有很大的接触面,可以把钢绞线受到的拉力沿桩体自下而上均匀的传给水泥土;
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芯桩为柱形,截面为圆形或者方形,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4截面中心有圆孔,钢绞线1从圆孔中穿过;
所述的钢绞线1为预应力钢绞线涂抹油脂后穿皮套形成的无粘结钢绞线,抗拉强度为1860MPa,远大于钢筋抗拉强度300MPa,节省成本;
所述的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4为一段或相连的几段组成,每段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两端分别装有上端连接钢板7和下端连接钢板14,上端连接钢板7上有若干竖直向下的锚固钢筋,下端连接钢板14上有若干竖直向上的锚固钢筋;
所述的第一锚锭板8、第二锚锭板9、上端连接钢板7、下端连接钢板14、第一连接钢板13、第二连接钢板11和第三连接钢板16上分别均布有与钢绞线数量相同的圆孔。
所述的双重作用自应力组合抗拔桩的成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将钢绞线1一端经锚具固定在第一钢筋混凝土芯桩2下端的第一锚锭板8上,另一端经锚具固定在第一钢筋混凝土芯桩2上部的第二锚锭板9上,并通过第二锚锭板9中心的圆孔伸出第二锚锭板9,立模板后浇筑混凝土,制作成部分钢绞线1与混凝土粘结在一起的第一钢筋混凝土芯桩2;
二,将第一钢筋混凝土芯桩2上伸出的钢绞线1穿过钢管10的中心与钢管10上端的第二连接钢板11相连并伸出第二连接钢板11,立模板后浇筑混凝土,制作成由第一钢筋混凝土芯桩2和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4经第一连接钢板13相连组成的整体预制钢筋混凝土芯桩,当预制钢筋混凝土芯桩较长时,制作若干段截面中心带圆孔的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4,浇筑混凝土时,在每段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4的两端预埋中心带有圆孔的上端连接钢板7和下端连接钢板14,每段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4经两端的上端连接钢板7和下端连接钢板14焊接相连,钢绞线1从圆孔中穿过;
三,制作水泥土搅拌桩5方法是:依次钻机就位、下钻喷浆、提升搅拌,再重复下钻喷浆、重复提升搅拌、重复下钻 1/3 桩长喷浆、重复提升搅拌,直至喷浆到设计标高后,停止注浆并拔出钻杆,在桩底和土层较好位置,保持钻机的钻杆上下位置不动,调节喷浆的水泥泵的喷浆压力,保持喷浆压力在3-6MPa之间,在桩底和桩体部位形成若干圆形的扩大支盘3,所述的喷浆由重量百分比计的:土37%-50%、水泥7%-18%、Ⅰ级粉煤灰2%-7%、灰钙0.5%-1%、水35%-50%搅拌,凝结后制成;或将重量百分比为:土37%-50%、水泥9%-16%、Ⅰ级粉煤灰3%-6%、砂5%-9.2%、灰钙0.5%-1%和水35%-50%搅拌混合在一起,凝结后制成;
四,将第一、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作为整体的预制钢筋混凝土芯桩沿水泥土搅拌桩5中心垂直***水泥土搅拌桩5内,28天后,对钢绞线1进行张拉,张拉的每次荷载分别为钢绞线设计拉力的0.25、0.5、0.75、1.0、1.1倍,张拉荷载为钢绞线设计拉力的1.1倍时稳定 10-20分钟,其余稳定5分钟 ,分别记录每一次钢绞线1的伸长量,在每一次稳定时间里测量锚头位移三次,待钢绞线1预应力没有明显衰减时完成张拉,将钢绞线1经锚具固定在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4上部的第二连接钢板11上;
五,在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4上部的第二连接钢板11上焊接竖直向上的底板锚固钢筋12,把底板锚固钢筋12和伸出的钢绞线1与基础底板6的结构钢筋绑扎在一起,浇筑混凝土后与基础底板6形成一体结构。
所述的步骤一中,钢绞线1与混凝土粘结部分长度为预制钢筋混凝土芯桩总长的1/6-1/5;
所述的钢绞线1与混凝土粘结部分长度为≥1.5m。
以下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将钢绞线1一端经锚具固定在第一钢筋混凝土芯桩2下端的第一锚锭板8上,另一端经锚具固定在第一钢筋混凝土芯桩2上部的第二锚锭板9上,并通过第二锚锭板9中心的圆孔伸出第二锚锭板9,立模板后浇筑混凝土,制作成部分钢绞线1与混凝土粘结在一起的第一钢筋混凝土芯桩2;
将第一钢筋混凝土芯桩2上伸出的钢绞线1穿过钢管10的中心与钢管10上端的第二连接钢板11相连并伸出第二连接钢板11,立模板后浇筑混凝土,制作成由第一钢筋混凝土芯桩2和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4经第一连接钢板13相连组成的整体预制钢筋混凝土芯桩,制作2段截面中心带圆孔的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浇筑混凝土时,在第一段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的上端预埋中心带有圆孔的上端连接钢板7,在第二段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的下端预埋中心带有圆孔的下端连接钢板14,两段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4经上端连接钢板7和下端连接钢板14焊接相连,钢绞线1从圆孔中穿过;
制作水泥土搅拌桩5方法是:依次钻机就位、下钻喷浆、提升搅拌,再重复下钻喷浆、重复提升搅拌、重复下钻 1/3 桩长喷浆、重复提升搅拌,直至喷浆到设计标高后,停止注浆并拔出钻杆,在桩底和土层较好位置,保持钻机的钻杆上下位置不动,调节喷浆的水泥泵的喷浆压力,保持喷浆压力在5MPa,在桩底和桩体部位形成若干圆形的扩大支盘3,所述的钻机采用高压旋喷桩机,所述的喷浆浆液采用重量百分比为:土37.5%、水泥13%、Ⅰ级粉煤灰5.6%、砂7.5%、灰钙0.7%、水35.7%搅拌混合在一起,凝结后制成;
水泥土搅拌桩5施工完毕后,通过卷扬机把预制钢筋混凝土芯桩吊起,用振动锤沿整体的预制钢筋混凝土芯桩沿水泥土搅拌桩5中心***水泥土搅拌桩5内;
水泥搅拌桩施工完成28天后,对钢绞线1进行张拉,张拉的每次荷载分别为钢绞线设计拉力的0.25、0.5、0.75、1.0、1.1倍,张拉荷载为钢绞线设计拉力的1.1倍时稳定 15分钟,其余稳定5分钟 ,分别记录每一次钢绞线1的伸长量,在每一次稳定时间里测量锚头位移三次,钢绞线1预应力没有明显衰减时完成张拉,将钢绞线1经锚具固定在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4上部的第二连接钢板11上;
在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4上部的第二连接钢板11上焊接竖直向上的底板锚固钢筋12,把底板锚固钢筋12和伸出的钢绞线1与基础底板6的结构钢筋绑扎在一起,浇筑混凝土后与基础底板6形成一体结构,完成双重作用自应力组合抗拔桩。
申请人要指出的是,上述指出的仅仅是一种实施例,并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用等同或等同替代手段所做出与本申请技术方案本质上相同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双重作用自应力组合抗拔桩,包括水泥土搅拌桩和预制钢筋混凝土芯桩,其特征在于,水泥土搅拌桩(5)下部有圆形的扩大支盘(3),水泥土搅拌桩(5)内有预制钢筋混凝土芯桩,预制钢筋混凝土芯桩由下部的第一钢筋混凝土芯桩(2)和上部的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4)经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4)下端部的第一连接钢板(13)相连组成,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4)的上部与基础底板(6)相连,钢绞线(1)的一端经锚具与第一钢筋混凝土芯桩(2)下部内的第一锚锭板(8)相连,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钢筋混凝土芯桩(2)上部内的第二锚锭板(9)、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4)内的钢管(10)、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4)上端部的第二连接钢板(11),与基础底板(6)内的第三连接钢板(16)相连,第一连接钢板(13)上有若干竖直向上的第一锚固钢筋(17),第二连接钢板(11)上有若干竖直向下的第二锚固钢筋(15),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芯桩为柱形,截面为圆形或者方形,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4)截面中心有圆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作用自应力组合抗拔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土搅拌桩(5)上有若干圆形的扩大支盘(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作用自应力组合抗拔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绞线(1)为预应力钢绞线涂抹油脂后穿皮套形成的无粘结钢绞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作用自应力组合抗拔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4)为一段或相连的几段组成,每段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两端分别装有上端连接钢板(7)和下端连接钢板(14),上端连接钢板(7)上有若干竖直向下的锚固钢筋,下端连接钢板(14)上有若干竖直向上的锚固钢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重作用自应力组合抗拔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锚锭板(8)、第二锚锭板(9)、上端连接钢板(7)、下端连接钢板(14)、第一连接钢板(13)、第二连接钢板(11)和第三连接钢板(16)上分别均布有与钢绞线数量相同的圆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5任意一项所述的双重作用自应力组合抗拔桩的成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将钢绞线(1)一端经锚具固定在第一钢筋混凝土芯桩(2)下端的第一锚锭板(8)上,另一端经锚具固定在第一钢筋混凝土芯桩(2)上部的第二锚锭板(9)上,并通过第二锚锭板(9)中心的圆孔伸出第二锚锭板(9),立模板后浇筑混凝土,制作成部分钢绞线(1)与混凝土粘结在一起的第一钢筋混凝土芯桩(2);
二,将第一钢筋混凝土芯桩(2)上伸出的钢绞线(1)穿过钢管(10)的中心与钢管(10)上端的第二连接钢板(11)相连并伸出第二连接钢板(11),立模板后浇筑混凝土,制作成由第一钢筋混凝土芯桩(2)和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4)经第一连接钢板(13)相连组成的整体预制钢筋混凝土芯桩,当预制钢筋混凝土芯桩较长时,制作若干段截面中心带圆孔的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4),浇筑混凝土时,在每段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4)的两端预埋中心带有圆孔的上端连接钢板(7)和下端连接钢板(14),每段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4)经两端的上端连接钢板(7)和下端连接钢板(14)焊接相连,钢绞线(1)从圆孔中穿过;
三,制作水泥土搅拌桩(5)方法是:依次钻机就位、下钻喷浆、提升搅拌,再重复下钻喷浆、重复提升搅拌、重复下钻 1/3 桩长喷浆、重复提升搅拌,直至喷浆到设计标高后,停止注浆并拔出钻杆,在桩底和土层较好位置,保持钻机的钻杆上下位置不动,调节喷浆的水泥泵的喷浆压力,保持喷浆压力在3-6MPa之间,在桩底和桩体部位形成若干圆形的扩大支盘(3),所述的喷浆由重量百分比计的:土37%-50%、水泥7%-18%、Ⅰ级粉煤灰2%-7%、灰钙0.5%-1%、水35%-50%搅拌,凝结后制成;或将重量百分比为:土37%-50%、水泥9%-16%、Ⅰ级粉煤灰3%-6%、砂5%-9.2%、灰钙0.5%-1%和水35%-50%搅拌混合在一起,凝结后制成;
四,将第一、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作为整体的预制钢筋混凝土芯桩沿水泥土搅拌桩(5)中心垂直***水泥土搅拌桩(5)内,28天后,对钢绞线(1)进行张拉,张拉的每次荷载分别为钢绞线设计拉力的0.25、0.5、0.75、1.0、1.1倍,张拉荷载为钢绞线设计拉力的1.1倍时稳定 10-20分钟,其余稳定5分钟 ,分别记录每一次钢绞线(1)的伸长量,在每一次稳定时间里测量锚头位移三次,待钢绞线(1)预应力没有明显衰减时完成张拉,将钢绞线(1)经锚具固定在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4)上部的第二连接钢板(11)上;
五,在第二钢筋混凝土芯桩(4)上部的第二连接钢板(11)上焊接竖直向上的底板锚固钢筋(12),把底板锚固钢筋(12)和伸出的钢绞线(1)与基础底板(6)的结构钢筋绑扎在一起,浇筑混凝土后与基础底板(6)形成一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重作用自应力组合抗拔桩的成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一中,钢绞线(1)与混凝土粘结部分长度为预制钢筋混凝土芯桩总长的1/6-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重作用自应力组合抗拔桩的成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绞线(1)与混凝土粘结部分长度为≥1.5m。
CN201210291723.2A 2012-08-16 2012-08-16 一种双重作用自应力组合抗拔桩及成桩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875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91723.2A CN102787595B (zh) 2012-08-16 2012-08-16 一种双重作用自应力组合抗拔桩及成桩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91723.2A CN102787595B (zh) 2012-08-16 2012-08-16 一种双重作用自应力组合抗拔桩及成桩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7595A CN102787595A (zh) 2012-11-21
CN102787595B true CN102787595B (zh) 2014-06-04

Family

ID=47153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9172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87595B (zh) 2012-08-16 2012-08-16 一种双重作用自应力组合抗拔桩及成桩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875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5967B (zh) * 2013-03-14 2015-02-25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筏板抗浮锚杆结构
CN103711123B (zh) * 2013-12-17 2016-01-27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竹节式砂浆桩的施工方法
CN105887873B (zh) * 2015-01-26 2018-02-23 王庆伟 预制桩载体式灌注桩的成桩方法
CN104929117B (zh) * 2015-06-26 2016-10-26 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混凝土杆身复合锚杆的施工方法
CN107023002A (zh) * 2016-08-30 2017-08-08 北京荣创岩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潜孔冲击旋喷复合桩成桩方法
CN108179664A (zh) * 2017-12-01 2018-06-19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防止无砟轨道基底***的加固构造
CN110847167A (zh) * 2019-11-27 2020-02-28 研建创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增强型抗拔锚杆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13152535B (zh) * 2021-04-23 2022-02-11 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后插无粘结钢绞线承压型抗拔桩工法及使用的组合体
CN113737796A (zh) * 2021-09-07 2021-12-03 江苏兴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钢板桩高压水冲辅助打桩与拔桩同步注浆施工工法
CN114525781A (zh) * 2021-12-28 2022-05-24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预应力杆芯囊袋注浆组合抗浮构件及施工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54135A (ja) * 2000-08-07 2002-02-20 Asahi Kasei Corp 複合構造体
JP4219210B2 (ja) * 2003-05-01 2009-02-04 ジャパンパイル株式会社 先端地盤改良杭およびその施工方法
CN101748728A (zh) * 2008-10-10 2010-06-23 上海强劲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水泥土扩径抗拔桩
CN101798810A (zh) * 2009-02-20 2010-08-11 上海强劲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混凝土芯材的水泥土复合桩
CN102251520A (zh) * 2011-05-27 2011-11-23 岳建伟 一种新型水泥土复合搅拌桩及其成桩方法
CN202194130U (zh) * 2011-07-21 2012-04-18 从卫民 一种带有扩大头的复合预应力抗拔桩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54135A (ja) * 2000-08-07 2002-02-20 Asahi Kasei Corp 複合構造体
JP4219210B2 (ja) * 2003-05-01 2009-02-04 ジャパンパイル株式会社 先端地盤改良杭およびその施工方法
CN101748728A (zh) * 2008-10-10 2010-06-23 上海强劲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水泥土扩径抗拔桩
CN101798810A (zh) * 2009-02-20 2010-08-11 上海强劲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混凝土芯材的水泥土复合桩
CN102251520A (zh) * 2011-05-27 2011-11-23 岳建伟 一种新型水泥土复合搅拌桩及其成桩方法
CN202194130U (zh) * 2011-07-21 2012-04-18 从卫民 一种带有扩大头的复合预应力抗拔桩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岳建伟等.组合桩的竖向承载力特性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08,第41卷(第05期),
组合桩的竖向承载力特性研究;岳建伟等;《土木工程学报》;20080515;第41卷(第05期);59,6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7595A (zh) 2012-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7595B (zh) 一种双重作用自应力组合抗拔桩及成桩方法
CN102518135B (zh) 水平旋喷土锚和灌注桩复合基坑支护施工工法
CN202559345U (zh) 扩底预应力抗浮锚杆
CN203741868U (zh) 一种带组合锚索的钢筋混凝土挡墙结构
CN201459716U (zh) 缓粘结或无粘结后张预应力灌注桩
CN101629418A (zh) 后张预应力灌注桩及施工方法
CN103215952A (zh) 高聚物锚固注浆方法
CN105604340B (zh) 一种能提高抗震能力和安全寿命的旧房屋加楼层改造方法
CN109505297A (zh) 一种抗压抗拔变直径钢筋笼扩底桩
CN111894045A (zh) 地下室底板抗浮锚固构造及抗浮锚固施工方法
CN108914945A (zh) 一种深基坑预应力管桩、预应力锚索联合支护施工方法
CN107034894A (zh) 预应力后张拉应力束可回收式基坑支护预制桩及其制作方法和施工方法
CN113123373A (zh) 后插无粘结钢绞线u型管承压型抗拔桩及其施工方法
CN210263075U (zh) 一种排栅式管桩后注浆内锚外止水支护体系
CN108643215B (zh) 一种旋喷压入变截面后锚墩式基础施工方法
CN201605588U (zh) 预应力锚固框架梁坡面加固及固定结构
CN101545255B (zh) 制作软土地区扩孔灌浆phc管桩的方法
CN205776152U (zh) 预应力锚杆波形板桩支挡结构
CN207714300U (zh) 一种装配式的海洋工程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
CN213952209U (zh) 一种psb精轧螺纹钢管桩预应力抗浮桩结构
CN213897088U (zh) 一种psb精轧螺纹钢预应力砼支护桩结构
CN105064411A (zh) 一种地下构筑物墙板后浇膨胀加强带的构筑方法
CN107859017A (zh) 一种装配式的海洋工程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
CN101845851A (zh) 无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CN102121248A (zh) 预应力锚固构件坡面加固及固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ENAN UNIVERSIT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YUE JIANWEI

Effective date: 2014042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ue Jianwei

Inventor after: Xu Gang

Inventor after: Liu Fengli

Inventor after: Zhang Dawei

Inventor after: Gu Lihua

Inventor after: Chen Xu

Inventor after: Liu Xiaotong

Inventor before: Yue Jianwe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YUE JIANWEI TO: YUE JIANWEI XU GANG LIU FENGLI ZHANG DAWEI GU LIHUA CHEN XU LIU XIAOTO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425

Address after: Minglun Street Shunhe Hui District in Henan province 475001 City No. 1

Applicant after: Henan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Minglun Street Shunhe Hui District in Henan province 475001 city Henan University No. 1

Applicant before: Yue Jianwei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04

Termination date: 2018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