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01185A - 一种碳纳米管的取向方法及取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纳米管的取向方法及取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01185A
CN102701185A CN2012102068353A CN201210206835A CN102701185A CN 102701185 A CN102701185 A CN 102701185A CN 2012102068353 A CN2012102068353 A CN 2012102068353A CN 201210206835 A CN201210206835 A CN 201210206835A CN 102701185 A CN102701185 A CN 1027011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nanotube
electric field
orientation
matrix
exp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0683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以蔚
郑志才
秦贞明
王丹勇
李树虎
徐井利
贾华敏
郭建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 53 Institute of 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o 53 Institute of 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 53 Institute of 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No 53 Institute of 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20683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01185A/zh
Publication of CN102701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011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取向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碳纳米管运动途中设置电场装置,让碳纳米管在覆盖到基体表面之前先在空中进行取向,这样碳纳米管取向过程中受到的阻力较小,取向程度较高,从而使取向所需电压变小;电场可以只施加在喷枪前端,也可以只施加在基体的周围空中,还可以既施加在喷枪前端又施加在基体的周围空中,碳纳米管经过两次取向后,其取向程度无疑会更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方法会使碳纳米管的取向阻力小、取向程度高并可大规模快速实现。

Description

一种碳纳米管的取向方法及取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质取向的方法,特别是一种碳纳米管取向的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纳米管如果是按一定方向有序排布在基体上,相比无序排布方式更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更有效地大幅提升基体在给定方向上力学、热学或电磁学等性能。
现有技术中,已有关于碳纳米管在液体分散剂环境中,通过电磁或拉拔等方式定向的报道。中国专利CN 200410009281.3公开了一种控制碳纳米管取向的方法,将含有碳纳米管的溶液滴于预制有电极的硅衬底上,按照碳纳米管取向排列要求设计电极形状和结构,在电极上施加交流电,通过控制交流电场的方位及施加交流电场的顺序,实现碳纳米管沿确定方向排列的目的。该专利方法中碳纳米管的取向是在滴于硅衬底上的液滴中完成的,取向排列过程中要克服液体内部的粘性阻力,需要施加很大的外部牵引力,难以实现大面积碳纳米管取向的材料的制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纳米管在非约束状态下取向的方法,同时提供实现碳纳米管非约束状态下取向的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以一定方式释放碳纳米管使之处于非约束状态,非约束状态的碳纳米管的运动轨迹穿过预设的电场装置,通过设计电场结构参数,实现非约束状态碳纳米管取向时间和运动时间的匹配;使非约束状态的碳纳米管在运动过程中、在电场作用下完成取向转动,在到达预期基体表面时形成定向排布,从而实现碳纳米管定向覆盖在基体表面的目的。
本发明涉及的碳纳米管取向方法,其特征在于:碳纳米管在非约束状态下取向,操作步骤包括:
(1)根据碳纳米管类型及尺寸、预期排布方式和释放方式,匹配碳纳米管取向轨迹和运动轨迹,设计电场结构参数、电学参数和碳纳米管释放装置、电场与预期基体的相对位置; 
(2)布设碳纳米管释放装置、电场和预期基体;
(3)电场通电,释放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在电场作用下完成取向,覆盖到预期基体表面,实现碳纳米管的定向排布。
本发明涉及的碳纳米管取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单壁碳纳米管,取向电场强度1.5×104v/m~9×105v/m。
本发明涉及的碳纳米管取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多壁碳纳米管,取向电场强度3.2×104v/m~9×105v/m。
       本发明涉及的碳纳米管取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纳米管均匀分散于液体中。
       本发明涉及的碳纳米管取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述的碳纳米管以干燥形式释放。
本发明涉及的碳纳米管取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释放方式选自喷射、吹扫或自由撒落中的一种。
本发明涉及的碳纳米管取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纳米管释放装置和电场装置,碳纳米管的运动轨迹穿过电场,结构如附图1所示。
       本发明涉及的碳纳米管取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纳米管释放装置和电场装置的相对位置固定。
本发明涉及的碳纳米管取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场装置设置于基体周围和释放装置前端。
本发明涉及的碳纳米管取向方法,碳纳米管在非约束状态下完成空中取向,取向阻力小,取向效果好,效率高,能耗低,适用基体表面碳纳米管取向,特别适用于大面积基体表面碳纳米管取向。
附图说明
附图1 表示的是本发明方法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2 表示的是本发明方法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3 表示的是本发明方法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4 表示的是本发明方法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其中:1-电极 ,2-喷枪,3-基体,4-喷枪前端的电场管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涉及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作为对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发明涉及的碳纳米管取向方法,是让非约束状态的碳纳米管在电场作用下、于空中完成取向。由于取向转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仅为空气粘性阻力,该作用力远小于碳纳米管在电场中的取向作用力,因此,在电场中只要碳纳米管取向后的势能与初始势能之差超过其周围环境介质布朗运动所产生的热能,就可以使其实现取向目的。
碳纳米管在电场中的势能表示为:
Figure 647808DEST_PATH_IMAGE001
                            (1)
  
Figure 689582DEST_PATH_IMAGE002
                      (2)
环境介质布朗运动所产生的热能可以用
Figure 531637DEST_PATH_IMAGE003
来表示。                
这样,非约束状态的碳纳米管要进行取向转动,必须满足下式:
   
Figure 113796DEST_PATH_IMAGE004
                                  (3)
则碳纳米管在电场中取向的最小电场强度可表示为:
   
Figure 195014DEST_PATH_IMAGE005
                        (4)
其中,
Figure 204428DEST_PATH_IMAGE006
为碳纳米管在电场中的势能,P是碳纳米管在电场中的偶极矩,E是电场强度,
Figure 720728DEST_PATH_IMAGE007
是真空介电常数,
Figure 106579DEST_PATH_IMAGE008
是碳纳米管轴向的体积极化率,
Figure 900092DEST_PATH_IMAGE009
是碳纳米管垂直于轴向的体积极化率,
Figure 955773DEST_PATH_IMAGE010
是碳纳米管轴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
Figure 834736DEST_PATH_IMAGE011
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介质的绝对温度。
碳纳米管在电场中进行取向转动需要时间,因此,为使碳纳米管在电场中完成取向,其在电场中的停留时间必须要大于取向转动时间。
碳纳米管在电场中的停留时间取决于其释放方向及方式,在释放方式一定的情况下,求出碳纳米管在电场中的最短停留时间。
       碳纳米管在电场中转动所需时间由以下公式算出:
                 (5)
其中,
Figure 474894DEST_PATH_IMAGE013
是空气运动粘度,
Figure 967055DEST_PATH_IMAGE014
是转动摩擦系数。
       由最短
Figure 270997DEST_PATH_IMAGE015
求出最小场强与电场高度的关系,确定了电场高度,从而得到相对该电场高度的最小电场强度,将该最小场强与式(4)得到的最小场强比较,取较大值作为本发明方法中相对该电场高度的最小电场强度;对本发明来说,场强越大,则碳纳米管的取向程度会越高,因此,电场强度小于空气介质的击穿场强即可。对于本发明方法的电场装置结构来说,当释放的是单壁碳纳米管时,所取电场强度范围为1.5×104v/m~9×105v/m;当释放的是多壁碳纳米管时,所取电场强度范围为3.2×104v/m~9×105v/m。
释放时,碳纳米管如果是干燥的,则既可以通过吹扫或自由撒落的方式释放,也可以通过装置,如喷枪来释放。优选的是,在释放之前先将碳纳米管分散于液体中,用超声波作用一段时间形成分散均匀的悬浮液,然后再通过喷枪来释放。另外,碳纳米管的释放方向可以与电场方向呈任意夹角,只需保证其能离开电场并完成取向转动即可。
在本发明中所用的喷枪可以选用普通喷枪,也可以选用喷嘴前端安装电场装置的喷枪,当选用后者时,只要喷枪前端的电场装置能实现本发明目的,则可以不用在基体周围安装电极,从而简化操作流程;当然,既在喷枪前端安装电场装置,又在基体周围安装电极时,碳纳米管在到达基体表面之前会经历两次电场取向,从而提高碳纳米管的取向程度。
碳纳米管完成取向转动离开电场后,覆盖到预先设置的基体表面。
实施例一
       以缠绕成型工艺中,外径3.79nm、内径2nm、长30μm的多壁碳纳米管在30cm宽玻璃纤维束表面90°排布为例对本发明涉及的碳纳米管取向方法的第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设置电场装置。在盛有酚醛树脂胶液的胶槽前方50cm处,纤维束表面上方垂直设置一对宽8cm、高10cm的金属电极1,如图1所示,两个金属电极1的间距为31cm,与纤维束方向平行,电极1下表面距离纤维束表面5cm。 
选取碳纳米管释放装置。本发明方法中选用的碳纳米管释放装置是V-3型喷枪2,其喷嘴口径为0.5mm,出口压力为0.3MPa。
配制碳纳米管悬浮液。将碳纳米管分散于水溶液中,然后使用功率为200w的超声波作用2小时,使之形成碳纳米管重量含量为0.1%的悬浮液。
准备就绪后,将分散有碳纳米管的悬浮液装入喷枪2储罐中。在用喷枪2释放悬浮液之前,先对金属电极1施加频率为5MHz、电压为 9.92千伏的交流电。释放碳纳米管悬浮液,并让玻璃纤维束在外力作用下缓慢向前移动。释放的液滴运动到金属电极1中后,其中碳纳米管表面出现感应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带动碳纳米管液滴进行取向转动。
释放含碳纳米管的悬浮液时,释放方向优选与电场方向垂直。
为让碳纳米管均匀地覆盖更多区域,所述喷枪2优选固定在装置上,由仪器控制其沿电场方向前后匀速移动。所述金属电极1和喷枪2更优选以位置相对固定的方式放置到装置上,由仪器控制其沿垂直于连续玻璃纤维束的方向匀速移动,这样可以大大缩小两个电极1间的距离,从而降低施加在其上面的交流电压,例如,两个电极1间的距离为5cm,对其施加1.6千伏交流电压。
经过电场取向后,分散有碳纳米管的液滴覆盖到浸有酚醛树脂胶液的玻璃纤维束表面,并随着酚醛树脂胶液的固化固定在玻璃纤维束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本实施例中所用喷枪2也可以在其前端设置电场管段4,该电场管段4由锥角150度的锥形管段和长5cm、内径4cm的平直管段组成。平直管段由长4cm、弧度2/3π的两侧相对弧形金属电极,和其周围的绝缘材料构成,对该电场管段4施加频率为5MHZ、电压为1.28千伏的交流电。这样,碳纳米管会首先在喷枪2前端电场管段4形成的电场中进行第一次取向,然后再运动到由金属电极1形成的电场中进行第二次取向,从而有效提高碳纳米管的取向程度。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对金属电极施加了频率为5MHz的31万伏交流电压,对喷枪前端电场管段施加了频率为5MHz的4.5万伏交流电压。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对金属电极施加了频率为5MHz的5万伏交流电压,对喷枪前端电场管段施加了频率为5MHz的1.5万伏交流电压。
实施例4
       以外径2nm、长5μm的单壁碳纳米管在预浸料上90°排布为例对本发明涉及的碳纳米管取向方法的第二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设置电场装置。在工作台平面上固定放置一30cm×50cm的预浸料,在该预浸料的前后两端安装一组金属电极1,如图2所示,该金属电极1与预浸料平面呈一定夹角,该夹角优选30°-60°,其设计宽度为52cm,高度为5cm,两个电极1的间距为31cm,该金属电极1的最低位置处距离预浸料上表面5cm。
选取碳纳米管释放装置。本发明方法中选用的碳纳米管释放装置同实施例1一样,也是V-3型喷枪2,其喷嘴口径为0.5mm,出口压力为0.3MPa。
       配制碳纳米管悬浮液。将碳纳米管分散于氯仿中,然后使用功率为200w的超声波作用2小时,使之形成浓度为0.1mg/ml分散均匀的悬浮液。
       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将分散有碳纳米管的氯仿悬浮液装入喷枪2储罐中。释放悬浮液之前,先对金属电极1施加频率为5MHz、电压为27.9万伏的交流电。释放碳纳米管悬浮液,让液滴运动到金属电极1形成的电场中进行取向转动。
释放含碳纳米管的氯仿悬浮液时,释放方向优选与电场方向垂直。
为让碳纳米管均匀地覆盖更多区域,所述喷枪2优选固定在装置上,由仪器控制其沿电场方向前后匀速移动。所述金属电极1和喷枪2更优选以位置相对固定的方式放置到装置上,由仪器控制其沿垂直于连续玻璃纤维束的方向匀速移动,这样可以大大缩小两个电极1间的距离,从而降低施加在其上面的交流电压。
经过电场取向后,分散有碳纳米管的液滴覆盖到预浸料表面,在氯仿挥发后,随着胶液的固化固定在预浸料表面。
       同实施例1一样,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喷枪2前端设置电场管段4,对其施加频率为5MHz的4.5万伏交流电压,使碳纳米管进行二次取向,提高碳纳米管的取向程度。
实施例5
       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没有在预浸料周围设置金属电极1,只依靠喷枪2前端的电场管段4实现碳纳米管的取向转动。
       首先,对喷枪2前端的电场管段4施加频率为5MHZ、电压为1.8千伏的交流电。
       然后,让喷枪2喷嘴以垂直于预浸料表面的方向匀速移动,移动过程中释放悬浮液,如图3所示,单壁碳纳米管在喷枪前端的电场中进行取向,电场取向后覆盖在预浸料表面,氯仿挥发,单壁碳纳米管随树脂的固化固定在预浸料上。
       实施例6
       以外径2nm、长8μm的干燥碳纳米管管束垂直排布在预浸料表面为例对本发明涉及的碳纳米管取向方法的第四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设置电场装置。在30cm×50cm×6cm预浸料上方及底面安装一对金属电极1,如图4所示,该金属电极1的设计宽度为50cm,高度为30cm,两个金属电极1间的距为50cm,下方电极紧贴着预浸料下表面。
       准备就绪后,对金属电极1施加频率为5MHz的7.5千伏交流电压。然后在电场中以自由撒落方式释放干燥碳纳米管管束,碳纳米管在沿电场方向完成取向后,最终以垂直方式落到预浸料表面上。
       当然,本实施例中的干燥碳纳米管还可以以吹扫或喷枪喷射的方式释放到电场中。

Claims (9)

1.一种碳纳米管取向的方法,步骤包括:
(1)根据碳纳米管类型及尺寸、预期排布方式和释放方式,匹配碳纳米管取向轨迹和运动轨迹,设计电场结构参数、电学参数和碳纳米管释放装置、电场与预期基体(3)的相对位置; 
(2)布设碳纳米管释放装置、电场和预期基体(3);
(3)电场通电,释放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在电场作用下完成取向,覆盖到预期基体(3)表面,实现碳纳米管的定向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纳米管取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单壁碳纳米管,其取向电场强度范围为1.5×104v/m~9×105v/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纳米管取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多壁碳纳米管,其取向电场强度范围为3.2×104v/m~9×105v/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碳纳米管取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纳米管均匀分散于液体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碳纳米管取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纳米管以干燥形式释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碳纳米管取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纳米管释放方式选自喷射、吹扫或自由撒落中的一种。
7.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碳纳米管取向方法的取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纳米管释放装置和电场装置,所述释放装置所释放碳纳米管的运动轨迹穿过所述电场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纳米管释放装置和电场装置的相对位置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任一项所述的取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场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预期基体(3)周围的金属电极(1)以及设置在释放装置前端的电场管段(4)。
CN2012102068353A 2012-06-21 2012-06-21 一种碳纳米管的取向方法及取向装置 Pending CN1027011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068353A CN102701185A (zh) 2012-06-21 2012-06-21 一种碳纳米管的取向方法及取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068353A CN102701185A (zh) 2012-06-21 2012-06-21 一种碳纳米管的取向方法及取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01185A true CN102701185A (zh) 2012-10-03

Family

ID=46894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068353A Pending CN102701185A (zh) 2012-06-21 2012-06-21 一种碳纳米管的取向方法及取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01185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58563A (zh) * 2013-07-25 2013-10-23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 一种缠绕成型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成型方法与装置
CN103818877A (zh) * 2013-12-19 2014-05-28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 一种借助运动手段取向碳纳米管的方法及装置
CN104513486A (zh) * 2013-10-01 2015-04-15 三星Sdi株式会社 导电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CN104724670A (zh) * 2014-09-03 2015-06-24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掺杂定向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CN106115661A (zh) * 2016-06-20 2016-11-16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碳纳米管分散体的收集装置
CN108609434A (zh) * 2018-03-26 2018-10-02 苏州捷迪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收集装置及制备***
CN112606566A (zh) * 2020-12-15 2021-04-06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喷头、量子棒偏光膜的制备方法以及显示面板
CN112652819A (zh) * 2020-09-07 2021-04-13 上海大学 电场诱导取向制备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的模具及方法
CN113825720A (zh) * 2019-04-24 2021-12-21 卡纳图有限公司 用于定向沉积的设备和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23513A1 (en) * 2000-07-21 2004-02-05 Shintaro Aoyam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substrate treater, and substrate treatment system
CN1715181A (zh) * 2004-06-30 2006-01-04 北京大学 控制碳纳米管取向排列、分布及密度的方法
CN1966395A (zh) * 2006-07-14 2007-05-23 上海兰度科技有限公司 定向排列碳纳米管复合材料、高速制备方法及制备设备
CN101254895A (zh) * 2007-07-02 2008-09-03 兰州理工大学 碳纳米管的定向排列方法及制备装置
CN102320592A (zh) * 2011-08-26 2012-01-18 复旦大学 一种分离不同导电性能的碳纳米管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23513A1 (en) * 2000-07-21 2004-02-05 Shintaro Aoyam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substrate treater, and substrate treatment system
CN1715181A (zh) * 2004-06-30 2006-01-04 北京大学 控制碳纳米管取向排列、分布及密度的方法
CN1966395A (zh) * 2006-07-14 2007-05-23 上海兰度科技有限公司 定向排列碳纳米管复合材料、高速制备方法及制备设备
CN101254895A (zh) * 2007-07-02 2008-09-03 兰州理工大学 碳纳米管的定向排列方法及制备装置
CN102320592A (zh) * 2011-08-26 2012-01-18 复旦大学 一种分离不同导电性能的碳纳米管的方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58563B (zh) * 2013-07-25 2016-03-23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 一种缠绕成型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成型方法
CN103358563A (zh) * 2013-07-25 2013-10-23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 一种缠绕成型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成型方法与装置
CN104513486B (zh) * 2013-10-01 2017-04-12 乐天尖端材料株式会社 导电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CN104513486A (zh) * 2013-10-01 2015-04-15 三星Sdi株式会社 导电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CN103818877A (zh) * 2013-12-19 2014-05-28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 一种借助运动手段取向碳纳米管的方法及装置
CN103818877B (zh) * 2013-12-19 2016-03-02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 一种借助运动手段取向碳纳米管的方法
CN104724670A (zh) * 2014-09-03 2015-06-24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掺杂定向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CN106115661A (zh) * 2016-06-20 2016-11-16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碳纳米管分散体的收集装置
CN106115661B (zh) * 2016-06-20 2019-02-19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碳纳米管分散体的收集装置
CN108609434A (zh) * 2018-03-26 2018-10-02 苏州捷迪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收集装置及制备***
CN113825720A (zh) * 2019-04-24 2021-12-21 卡纳图有限公司 用于定向沉积的设备和方法
CN113825720B (zh) * 2019-04-24 2022-12-27 卡纳图有限公司 用于定向沉积的设备和方法
CN112652819A (zh) * 2020-09-07 2021-04-13 上海大学 电场诱导取向制备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的模具及方法
CN112606566A (zh) * 2020-12-15 2021-04-06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喷头、量子棒偏光膜的制备方法以及显示面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01185A (zh) 一种碳纳米管的取向方法及取向装置
Park et al. Near-field electrospinning for three-dimensional stacked nanoarchitectures with high aspect ratios
Lee et al. Optimization of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to determine the jetting regimes in electrohydrodynamic printing
KR101893178B1 (ko) 공기 제어식 전자분무 제조 및 그 생성물
JP4948538B2 (ja) 改良されたエレクトロブロー繊維紡糸法
US20130316172A1 (en) Carbon nanotube elongat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CN110290971B (zh) 车辆连接设备以及车辆连接***
EP2218513A1 (en) Fixing machine
CN105489394B (zh) 基于电磁场强化的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的石墨烯纳米墙制作方法
CN105734695B (zh) 一种纳米无机盐纤维熔融静电纺丝制备方法
CN103052740B (zh) 支承结构、使用了支承结构的纳米纤维制造装置以及使用了支承结构的纳米纤维制造方法
KR20180071147A (ko) 고성능 전극
WO2011058708A1 (ja) ナノファイバ製造装置、ナノファイバ製造方法
HK1129642A1 (en) Wingless hovering of micro air vehicle
CN203683813U (zh) 粉末涂层法制备预浸纱***
CN104646249B (zh) 静电涂敷方法与静电涂敷装置
Hwang et al. Fabrication of aligned nanofibers by electric-field-controlled electrospinning: insulating-block method
KR20040052685A (ko) 감압회전형 방사체를 이용한 정전방사 장치
CN107779842A (zh) 静电调控在超疏水基底上的液滴弹道发射的方法及装置
US20230088349A1 (en) Method for applying a functional compound on sulphur particles
KR101278493B1 (ko) 전기폭발에 의한 나노 분말 제조장치
CN207013185U (zh) 一种制备涂层用液体静电喷涂喷嘴结构及静电喷涂装置
CN103015152A (zh) 一种碳纤维抗拉强度改善方法
KR101787479B1 (ko) 전기방사 방식 패턴 형성 장치
CN106611637A (zh) 一种连续规模化制备透明导电薄膜的装置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