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8535A - 控制设备、控制方法、程序和控制*** - Google Patents

控制设备、控制方法、程序和控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8535A
CN102668535A CN2010800431708A CN201080043170A CN102668535A CN 102668535 A CN102668535 A CN 102668535A CN 2010800431708 A CN2010800431708 A CN 2010800431708A CN 201080043170 A CN201080043170 A CN 201080043170A CN 102668535 A CN102668535 A CN 102668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graph
taken
quilt
situation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31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善积真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68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85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38Releasing-devices separate from shutt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7/00Panoramic or wide-screen photography; Photographing extended surfaces, e.g. for surveying; Photographing internal surfaces, e.g. of pi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132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in a digital photofinishing system, i.e. a system where digital photographic images undergo typical photofinishing processing, e.g. printing ordering
    • H04N1/00183Photography assistance, e.g. displaying suggestions to the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5Control of camera direction for changing a field of view, e.g. pan, tilt or based on tracking of objec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3/00Direction-find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nfrasonic, sonic, ultrasonic,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emission, not having a directional significance, are being received
    • G01S3/78Direction-find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nfrasonic, sonic, ultrasonic,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emission, not having a directional significance, are being received us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3/782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r deviation from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 G01S3/785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r deviation from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using adjustment of orientation of directivity characteristics of a detector or detector system to give a desired condition of signal derived from that detector or detector system
    • G01S3/786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r deviation from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using adjustment of orientation of directivity characteristics of a detector or detector system to give a desired condition of signal derived from that detector or detector system the desired condition being maintained automatically
    • G01S3/7864T.V. type track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Details Of Cameras Including Film Mechanisms (AREA)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控制设备、控制方法、程序和控制***,当执行图像捕获操作,特别是使用要捕获的图像内被摄体检测结果的自动图像捕获操作时,其能够实现新颖的、更智能的和对于用户更有价值的图像捕获操作。基于设置为图像框的边缘区域的边缘区域和在图像框内检测到被摄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控制图像捕获操作。可以基于新颖的和全新的准则控制自动图像捕获操作,该准则是边缘区域和检测到的被摄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可能实现新颖的、更智能的和对于用户更有价值的自动图像捕获操作。

Description

控制设备、控制方法、程序和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设备及其方法,并且还涉及该控制设备执行的程序,该控制设备使用利用成像单元成像的图像中的被摄体检测结果执行成像控制。
此外,本发明涉及控制***,配置该控制***以便包括具有成像单元的成像装置以及可移动的机械设备,该可移动的机械设备配置来利用成像单元改变视场。
背景技术
下面的专利文献1到4公开了与自动成像操作有关的各种技术,自动成像操作用于不依赖于用户的释放(release)指令,执行利用成像单元成像的图像的自动记录。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1: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5-99164
PTL2: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9-77143
PTL3: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9-100448
PTL4: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8-205838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申请中的发明取其主题为实现非传统的智能自动成像操作,特别在使用成像的图像内的被摄体检测结果执行自动成像操作作为自动成像操作的情况下,对于用户更加有用。
问题的解决方案
因此,在本发明的情况下,以以下方式配置控制设备。
具体地,控制设备包括被摄体检测单元,该被摄体检测单元配置为从利用成像单元成像的图像检测被摄体。
此外,控制设备还包括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配置为根据设为利用成像单元成像的图像的图像框中的至少一侧的边缘区域、和利用被摄体检测单元在成像的图像中检测到的被摄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执行与成像操作有关的控制。
根据本发明,可以根据设为图像框的边缘部分区域和图像框中检测到的被摄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执行与成像操作有关的控制。
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基于非传统的全新确定基准执行与成像操作有关的处理,该非传统的全新确定基准是设为图像框的边缘部分区域和图像框中检测到的被摄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因此,可以实现对于用户更有用的、非传统的智能自动成像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正视图和后视图,简单图示作为用作实施例的、成像控制设备(成像***)的组件的数字静态相机的外观的图。
图2是图示作为用作实施例的、成像控制设备(成像***)的组件的云台的外观示例的透视图。
图3是图示通过将数字静态相机附接到云台形成的、用作实施例的成像控制设备(成像***)的模式示例的正视图。
图4是图示连同摇动方向的移动模式示例一起,通过将数字静态相机附接到云台形成的、用作实施例的成像控制设备(成像***)的模式示例的俯视图。
图5是图示连同倾斜方向的移动模式示例一起,通过将数字静态相机附接到云台形成的、用作实施例的成像控制设备(成像***)的模式示例的侧视图。
图6是图示数字静态相机的内部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7是图示云台的内部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8是图示边缘部分的设置示例的图。
图9是示意性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技术的具体示例的图。
图10是图示用于实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技术的具体示例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1是示意性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技术的具体示例的图。
图12是图示用于实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技术的具体示例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3是示意性图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技术的具体示例的图。
图14是图示用于实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技术的具体示例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5是示意性图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技术的具体示例的图。
图16是图示用于实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技术的具体示例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7是示意性图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技术的具体示例的图。
图18是图示用于实现根据第五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技术的具体示例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根据以下顺序描述用于实现本申请的发明的模式(下文中,称为实施例)。
1.成像***的配置
1-1.整体***配置
1-2.数字静态相机
1-3.云台
1-4.根据自动构图(composition)调整的自动成像操作
2.用作第一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
2-1.对于单个检测到的被摄体的行为
2-2.处理过程
3.用作第二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
3-1.对于多个检测到的被摄体的行为
3-2.处理过程
4.用作第三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
4-1.对于设置的优选面部的行为
4-2.处理过程
5.用作第四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
5-1.使用边缘区域的变焦限制
5-2.处理过程
6.用作第五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
6-1.使用边缘区域的自身定时器激活控制
6-2.处理过程
7.修改
注意,在以下描述的情况下,将采用诸如“图像框”、“场角”、“成像视场”、“成像视场选择角”和“构图”的词语,并且每个词语的定义如下。
“图像框”代表当通过适配其中来观看图像时等价于一个屏幕的范围区域,并且通常具有用作人像或风景矩形的框形状。
“场角”将也称为变焦角,并且使用角代表由成像光学***中的变焦镜头的位置确定的图像框中容纳的范围。严格地,是说这是通过成像光学***的焦距和像平面(图像传感器、胶卷)的尺寸确定,但是像平面尺寸在此是固定的,并且根据焦距改变的要素将称为“场角”。场角的值在以下可以用焦距(例如,35mm转换)代表。
“成像视场”代表根据成像光学***的视场,并且等价于由图像框切割的范围。
“成像视场选择角”使用角代表用于确定从成像装置的周围景物切割哪个部分的要素,除了上面的场角外,其在此用摇动(水平)方向上的摆动角和倾斜(垂直)角上的摆动角(仰角、俯角)确定。
“构图”将也称为取景,其用成像视场选择角的设置(即,在此情况下摇动/倾斜角和场角(变焦)之间的设置)确定。
现在,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我们说这样的情况将示出为示例,其中根据本发明的成像控制设备配置为由数字静态相机和可拆卸地支撑该数字静态相机的云台配置的成像***。
1.成像***的配置
1-1.整体***配置
根据实施例的成像***由数字静态相机1和其上安装数字静态相机1的云台10配置。
首先,图1图示数字静态相机1的外观示例。图1中的(a)和图1中的(b)分别是数字静态相机1的正视图和后视图。
如图1中的(a)所示,在该附图中示出的数字静态相机1首先包括在主单元2的前面侧的镜头单元21a。该镜头单元21a是暴露在主单元2的外侧的作为用于成像的光学***的单元。
此外,释放按钮31a提供到主单元2的顶面部分。在成像模式的情况下,由镜头单元21a成像的图像(成像图像)生成为图像信号。在该成像模式下执行对于释放按钮31a的操作时,在其定时的成像图像记录在记录介质中作为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也就是说,执行照片拍摄。
此外,如图1中的(b)所示,数字静态相机1包括在其后侧的显示屏幕单元33a。
在成像模式,通过镜头单元21a成像的图像(其也将称为直通图像等)此时显示在该显示屏幕单元33a上。此外,在回放模式时,播放和显示记录介质中记录的图像数据。此外,根据用户对于数字静态相机1执行的操作,显示用作GUI(图形用户界面)的操作图像。
现在,我们说根据本实施例的数字静态相机1已经组合有对于显示屏幕单元33a的触摸面板。因此,用户可以通过对于显示屏幕单元33a触摸手指执行希望的操作。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成像控制设备)由用作数字静态相机1的成像装置单元、和用作下面将描述的云台10的可移动机械设备配置,但是不用说即使仅以与普通数字静态相机相同的方式使用数字静态相机1,用户也可以执行照片拍摄。
图2是图示云台10的外观的透视图。此外,图3到图5图示这样的状态作为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的外观,其中以适当的状态对于云台10安装数字静态相机1。图3是正视图,图4是俯视图,并且图5是侧视图(特别使用图5中的(b)的侧视图图示倾斜机构的可移动范围)。
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云台10具有这样的主要配置,其中主单元11组合到底架(grounding rest)15,然后相机支座(stand seat)部分12进一步附接到主单元11。
当试图在云台10上安装数字静态相机1时,对于相机支座部分12的顶面侧布置数字静态相机1的底部侧。
如图2所示,在此情况下的相机支座部分12的顶面部分提供有突出部分13和连接器14。
尽管其附图将省略,但是利用数字静态相机1的主单元2的下面部分,形成与突出部分13啮合的孔部分13。在对于相机支座部分12适当地布置数字静态相机1的状态下,该孔部分与突出部分13处于啮合状态。在此状态下,在云台10的普通摇动/倾斜操作的情况下,配置数字静态相机1以便避免从云台10移动或偏离。
此外,在数字静态相机1的情况下,连接器提供到其下面部分的预定位置。以此方式,在数字静态相机1适当地安装在相机支座部分12上的状态下,数字静态相机1的连接器连接到云台10的连接器14,并且变为可以执行相互通信的状态。
注意到,实际上,配置连接器14和突出部分13,使得其在相机支座部分12中的位置例如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基于此,例如一同使用形状根据数字静态相机1的底部的形状的适配器等,从而不同类型的数字静态相机可以以可与云台10通信的状态安装在相机支座部分12上。
此外,可以在没有导线的情况下执行数字静态相机1和相机支座部分12之间的通信。
此外,例如,在数字静态相机1安装在云台10上的状态下,可以进行安排,使得可以执行从云台10到数字静态相机1的充电。此外,可以构思这样的安排,其中诸如正在数字静态相机1播放的图像等的视频信号也发送到云台10侧,并且经由线缆、无线通信等从云台10输出到外部监视设备。也就是说,云台10不但可以用于改变数字静态相机1的成像视场选择角,而且可以用于作为我们所称的支架(cradle)。
接下来,将描述利用云台10在数字静态相机1的摇动/倾斜方向的基本移动。
首先,摇动方向的基本移动如下。
在该云台10布置在底面等的状态下,底架15的底部接地。在此状态下,如图4所示,配置主单元11,以便在旋转轴11a作为旋转中心的情况下在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也就是说,因此,安装在云台10上的数字静态相机1在水平方向(横向)的成像视场选择角可以改变(所谓摇动)。
注意到,在此情况下的云台10的摇动机构具有这样的配置,其中可以在不存在对于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的任何限制的情况下,自由执行360°或更大的旋转。
此外,利用云台10的摇动构,已经确定摇动方向的基准位置。现在,如图4所示,我们说摇动基准位置设为0°(360°),那么遵循摇动方向的主单元11的旋转位置(即,摇动位置(摇动角))用0°到360°代表。
此外,云台10的倾斜方向的基本移动如下。
如图5的(a)和(b)所示,在旋转轴12a作为旋转中心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支座部分12在仰角和俯角两个方向摇摆的角,获得在倾斜方向的移动。
在此,图5中的(a)图示相机支座部分12在倾斜基准位置Y0(0°)的状态。在此状态下,根据镜头单元21a(光学***单元)的成像光轴的成像方向F1与底架15接地的地面部分GR平行。
基于此,如图5的(b)所示,首先,在仰角方向,在旋转轴12a作为旋转中心的情况下,相机支座部分12可以在从倾斜基准位置Y0(0°)到预定最大旋转角+f°的范围中移动。此外,即使在俯角方向上,在旋转轴12a作为旋转中心的情况下,相机支座部分12可以在从倾斜基准位置Y0(0°)到预定最大旋转角-g°的范围中移动。以此方式,在倾斜基准位置Y0(0°)作为基本点的情况下,相机支座部分12可以在从最大旋转角+f°到最大旋转角-g°的范围中移动,从而可以改变安装在云台10(相机支座部分12)上的数字静态相机1的倾斜方向(垂直方向)上成像视场选择角。也就是说,获得倾斜操作。
注意到,图2到图5所示的云台10的外观配置完全是示例,只要安装的数字静态相机1可以在摇动方向和倾斜方向移动,就可以采用另一物理配置和安排。
1-2.数字静态相机
图6是图示数字静态相机1的实际内部配置示例的框图。
在图6中,首先,光学***单元21由预定数目的成像透镜组和光圈(例如包括变焦透镜、聚焦透镜等)配置,并且利用作为成像光的入射光在图像传感器22的光接收面上形成图像。
此外,光学***单元21还包括用于驱动上述变焦透镜、聚焦透镜、光圈等的驱动机械单元。在这些驱动机械单元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单元27执行的、我们所称的相机控制(例如,诸如变焦(场角)控制、自动焦点调整控制、自动曝光控制等)控制其操作。
图像传感器22执行我们所称的光电转换,其中在光学***21获得的成像光转换为电信号。因此,图像传感器22在光电转换元件的光接收面接收来自光学***21的光,并且随后以预定时序输出根据接收光的强度累积的信号电荷。因此,输出对应于成像光的电信号(成像信号)。
注意到,采用作为图像传感器22的光电转换元件(成像器件)不限于任何特定一个,但是目前,例如可以采用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CCD(电荷耦合器件)等。此外,在采用CMOS传感器的情况下,CMOS传感器可以具有这样的配置,其包括等价于接下来将描述的A/D转换器23的模拟到数字转换器,作为等价于图像传感器22的器件(部分)。
从图像传感器22输出的成像信号输入A/D转换器23,从而被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且输入到信号处理单元24。
信号处理单元24由DSP(数字信号处理器)配置,并且使从A/D转换器23输出的数字成像信号经历根据程序的预定信号处理。例如,信号处理单元24对于从A/D转换器23输出的数字成像信号,以等价于一个静态图像(帧图像)的增量执行捕获,并且使以此方式捕获的静态的增量中的成像信号经历预定信号处理,从而生成作为等价于一个静态图像的图像信号数据的成像图像数据(成像静态图像数据)。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配置信号处理单元24,以便使用如此获得的成像图像数据执行稍后将描述的用作被摄体检测处理的图像处理,但是这点稍后将再次描述。
现在,在作为图像信息,将以上述方式在信号处理单元24生成的成像图像数据记录在作为记录介质的存储卡40中的情况下,例如对应于一个静态图像的成像图像数据从信号处理单元24输出到编码/解码单元25。
编码/解码单元25以从信号处理单元24输出的静态图像的增量,使用对于成像图像数据的预定静态图像压缩编码***,执行压缩编码,然后例如根据控制单元27的控制添加报头等,并且转换为以预定格式压缩的图像数据格式。如此生成的图像数据传送到介质控制器26。介质控制器26根据控制单元27的控制对于存储卡40写入和记录传送的图像数据。在此情况下的存储卡40是具有这样配置的记录介质,其具有例如根据预定标准的卡格式的外部形状,并且内部包括诸如闪速存储器等的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元件。注意到,记录图像数据的记录介质可能具有不同于上述存储卡的类型、格式等。
此外,数字静态相机1使用在信号处理单元24获得的成像图像数据,对于显示单元33执行图像显示,从而可以显示作为现在正在成像的图像的、我们所称的直通图像。例如,信号处理单元24捕获以上述方式从A/D转换器23输出的成像信号,以便生成等价于一个静态图像的成像图像数据,但是继续该操作,从而顺序生成等价于运动图像中的帧图像的成像图像数据。信号处理单元24根据控制单元27的控制,将如此顺序生成的成像图像数据传送到显示驱动器32。因此,执行直通图像的显示。
显示驱动器32基于以上述方式从信号处理单元24输入的成像图像数据,生成用于驱动显示单元33的驱动信号,并且输出到显示单元33。因此,基于以静态图像的增量的成像图像数据的图像顺序显示在显示单元33。如果用户观看这个,则以运动图像方式在显示单元33显示此时成像的图像。也就是说,显示直通图像。
此外,数字静态相机1可以播放存储卡40中记录的图像数据,并且在显示单元33上显示其图像。
为了实现这个,可以指定图像数据,并且可以指令介质控制器26从存储卡40读出数据。响应于该指令,介质控制器26访问其中记录指定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卡40上的地址,以便执行数据的读出,并且将读取的数据传送到编码/解码单元25。
编码/解码单元25例如根据控制单元27的控制,从自介质控制器26传送的成像图像数据提取用作压缩的静态图像数据的实体数据,对于该压缩的静态图像数据执行对应于压缩编码的解码处理,获得对应于一个静态图像的成像图像数据,然后将该成像图像数据传送到显示驱动器32。因此,在显示单元33播放和显示在存储卡40中记录的成像图像数据的图像。
此外,用户界面图像(操作图像)可以与上述直通图像、图像数据的播放图像等一起显示在显示单元33上。在此情况下,例如,控制单元27根据此时的操作状态生成用作必要的用户界面图像的显示图像数据,并且将其输出到显示驱动器32。因此,用户界面图像显示在显示单元33。注意到,该用户界面图像也可以与诸如特定的菜单屏幕等的监视器图像、和成像图像数据的播放图像分离地显示在显示单元33的显示屏幕上,或者也可以显示以便重叠或合成在监视器图像、成像图像数据的播放图像的部分上。
控制单元27由CPU(中央处理单元)配置,并且与ROM 28和RAM 29一起构成微计算机。例如,利用ROM 28,除了用作控制单元27的CPU应该执行的程序外,存储与数字静态相机1的操作有关的各种类型的设置信息等。RAM 29用作用于CPU的主存储设备。此外,在此情况下提供闪速存储器30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区域,其用于存储例如根据用户的操作或操作历史等改变(重写)所需的各种类型的设置信息等。注意到,对于ROM 28,例如,在采用包括闪速存储器等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该ROM 28中的部分存储区域替代闪速存储器30。
在此,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7执行用于实现被摄体搜索、最佳构图确定、利用作为目标构图由该最佳构图确定所获得的确定为最佳的构图的构图调整、以及在该构图调整之后的成像图像的自动记录的控制和处理,其中被摄体搜索用于在改变成像视场的同时通过信号处理单元24执行被摄体检测,以搜索数字静态相机1周围的被摄体,最佳构图确定用于根据预定算法确定根据伴随该被摄体搜索所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模式、确定为最佳的构图,但是这些稍后将描述。
操作单元31根据对提供到数字静态相机1的各种类型的操作符执行的操作生成操作信息信号,集体指示要输出到控制单元27的这些操作符和操作信息信号。控制单元27根据从操作单元31输入的操作信息信号,执行预定处理。因此,执行根据用户操作的数字静态相机1的操作。
云台处理通信单元34是用于根据云台10侧和数字静态相机1侧之间的预定通信方法,执行通信的单元,并且例如由物理层配置、和用于实现对应于用作比物理配置层更高层的预定层的通信处理的配置来配置,依靠该物理层在数字静态相机1附接到云台10的状态下,可以利用线缆或不利用线缆与云台10侧的通信单元执行通信信号的发送/接收。利用对于图2的对应,包括要连接到连接器14的连接器单元作为物理层配置。
1-3.云台
图7中的框图图示云台10的内部配置示例。
如上所述,云台10包括摇动和倾斜机构,并且包括摇动机械单元53、摇动电动机54、倾斜机械单元56和倾斜电动机57作为与其对应的单元。
摇动机械单元53由用于对于附接到云台10的数字静态相机1提供图4所示的摇动(水平、横向)方向的移动的机构配置,并且该机构的移动可以由在向前/向后方向旋转的摇动电动机54获得。类似地,倾斜机械单元56由用于对于附接到云台10的数字静态相机1提供图5所示的倾斜(垂直、纵向)方向的移动的机构配置,并且该机构的移动可以由在向前/向后方向旋转的倾斜电动机57获得。
控制单元51由例如通过组合CPU、ROM、RAM等形成的微计算机配置,并且控制摇动机械单元53和倾斜机械单元56的移动。例如,当控制单元51控制摇动机械单元53的移动时,控制单元51输出用于指定要移动的方向和移动速度的信号到摇动驱动单元55。摇动驱动单元55生成对应于输入信号的电动机驱动信号,并且输出到摇动电动机54。如果该电动机例如是步进电动机,则该电动机驱动信号是对应于PWM控制的脉冲信号。
根据该电动机驱动信号,摇动电动机54例如根据预定旋转方向和旋转速度旋转,并且作为其结果,还驱动摇动机械单元53,以便根据与其对应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移动。
类似地,当控制倾斜机械单元56的移动时,控制单元51输出用于指定倾斜机械单元56所需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的信号到倾斜驱动单元58。倾斜驱动单元58生成对应于输入信号的电动机驱动信号,并且输出到倾斜电动机57。根据该电动机驱动信号,倾斜电动机57例如根据预定旋转方向和旋转速度旋转,并且作为其结果,还驱动倾斜机械单元56,以便根据与其对应的移动方向和速度移动。
此外,摇动机械单元53包括旋转编码器(旋转检测器)53a。旋转编码器53a根据摇动机械单元53的旋转移动,输出指示其旋转角量的检测信号到控制单元51。类似地,倾斜机械单元56包括旋转编码器56a。该旋转编码器56a也根据倾斜机械单元56的旋转移动,输出指示其旋转角量的信号到控制单元51。
通信单元52是用于对于附接到云台10的数字静态相机1中的云台处理通信单元34,执行根据预定通信方法的通信的单元,并且以与云台处理通信单元34相同的方式,由物理层配置、和用于实现对应于用作比物理配置层更高层的预定层的通信处理的配置来配置,依靠该物理层可以利用线缆或不利用线缆与通信伙伴侧的通信单元执行通信信号的发送/接收。利用对于图2的对应,包括相机支座部分12的连接器14作为物理层配置。
1-4.根据自动构图调整的自动成像操作
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根据上述被摄体搜索、最佳构图确定和构图调整的操作,利用作为目标构图、根据伴随被摄体搜索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模式确定为最佳的构图,执行自动构图调整操作。
下面将进行关于伴随这种自动构图调整操作、用作本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操作的具体示例的描述。
首先,在执行这种自动构图调整时,使用根据图6所示的信号处理单元24的被摄体检测结果。
信号处理单元24执行以下处理作为被摄体检测处理。
具体地,信号处理单元24从等价于以上述方式获得的一个静态图像的图像信号数据检测等价于人的面部的图像部分。具体地,在根据本示例情况的被摄体检测处理的情况下,使用我们所称的面部检测技术,并且对于图像内检测到的每个被摄体,设置对应于其面部的图像部分的区域的面部框。基于此,从面部框的数目、大小和位置的信息获得每个被摄体的每个图像框中的大小和位置。
注意到,对于面部检测技术,一些技术已知,但是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采用何种检测技术不限于特定技术,并且应该采用通过考虑检测精度和设计难度水平适当地确定为合适的方法。
此外,信号处理单元24诸如对于等价于一个静态图像的每个图像信号数据(即,对于每个帧)等,以预定数目的帧为增量执行如上所述的被摄体检测处理。
在执行自动构图调整时,首先,使用根据这样的被摄体检测处理的检测信息,执行对于数字静态相机1周围存在的被摄体的搜索。
具体地,作为该被摄体搜索,数字静态相机1中的控制单元27执行对于云台10的摇动和倾斜控制,或者对于光学***单元21的变焦控制,从而在改变成像视场选择角的同时执行根据信号处理单元24的被摄体检测。响应于获得通过根据信号处理单元24的被摄体检测处理的图像框中检测到被摄体的状态,结束这种被摄体搜索处理。
在完成被摄体搜索处理之后,基于根据信号处理单元24的被摄体检测结果,控制单元27执行图像结构的确定(在此情况下图像框中的被摄体数目、被摄体大小和被摄***置的确定),然后执行最佳构图确定处理。具体地,作为该最佳构图确定处理,基于根据图像结构确定确定的图像结构的信息,根据预定算法确定要确定为最佳的构图。在此,如还可以从上面描述理解的,根据摇动、倾斜和变焦的成像视场选择角,确定在此情况下的构图,并且因此,取决于该最佳构图确定处理,获得根据被摄体检测结果(图像框中被摄体的模式)确定为最佳的摇动、倾斜和变焦的成像视场选择角的信息,作为其确定结果。
在执行这样的最佳构图确定处理之后,控制单元27利用作为目标构图的最佳构图,执行构图调整控制,即摇动、倾斜和变焦控制。
具体地,控制单元27将通过最佳构图确定处理获得的摇动和倾斜的成像视场选择角的信息指令给云台10侧的控制单元51,作为该构图调整控制。
响应于此,控制单元51获得关于摇动机械单元53和倾斜机械单元56的移动量,用于将数字静态相机1指引到获得指定的摇动和倾斜的成像视场选择角的成像方向,并且执行对于摇动电动机54的摇动控制信号的提供和对于倾斜电动机57的倾斜控制信号的提供,以便根据获得的移动量执行摇动驱动和倾斜驱动。
此外,控制单元27将通过最佳构图确定处理获得的关于变焦的成像视场选择角的信息(即,场角的信息)指令给光学***单元21,从而根据光学***单元21执行变焦操作以便获得指定的场角。
在已经完成基于构图调整控制的构图调整操作,并且已经获得确定为最佳的构图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7执行对于编码/解码单元25和介质控制器26的控制,以便执行到存储卡40的成像图像数据的记录。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的情况下,基于通过控制单元27的控制和处理,实现根据自动构图调整的自动成像操作。
2.用作第一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
2-1.对于单个检测到的被摄体的行为
现在,作为用于根据如上所述的自动构图调整执行自动成像操作的成像***,利用用于驱动各机构的***作为在本示例情况下执行构图调整,从开始构图调整控制到获得目标构图出现合适的时间延迟。从该观点看,在开始构图调整控制和获得目标构图之间,检测到的被摄体可能从图像框丢失(消失),诸如在最佳构图确定时移出图像框的图像框中检测到的被摄体,或者即使没有移动,被摄体的方向可能改变,并且不能执行面部检测。
响应于在以此方式的构图调整下被摄体从图像框丢失,通常可能构思再次执行被摄体搜索。
实际上,本申请人目前已经采用了对于现在正在研发的成像***再次执行被摄体搜索的技术。
然而,作为重复实验的结果,已经发现这样的传统技术包括以下问题。
具体地,当考虑根据由于如上所述的移出图像框(即,出框(out-of-frame))而丢失的被摄体,执行重新搜索的情况时,执行其中摇动和倾斜角以预定方向和顺序摇摆的被摄体搜索处理以搜索被摄体,并且因此,可能出现其中被摄体实际已经移动的方向与摇动和倾斜角在搜索时摇摆的方向不匹配的情况。具体地,可能在与被摄体出框的方向不同的方向执行重新搜索。
可替代地,作为被摄体已经在图像框中丢失的情况,实际上,可能存在许多情况,其中被摄体简单地向下看或者向后转,并且在短时间之后,将方向改变为向前。也就是说,如果基于此,在采用上述传统技术的情况下,不管被摄体频繁改变方向为向前,响应于被摄体丢失,立即执行重新搜索,并且结果尽管存在可能利用最佳构图(即,拍摄时机)执行成像和记录的情况,但是其时机也将错过。
在采用传统技术的情况下,其中响应于被摄体在构图调整期间从图像框的内部丢失,以此方式再次搜索被摄体,作为成像***的智能极度缺乏,并且结果用户的可用性劣化。
因此,利用本实施例,在被摄体在构图调整到最佳构图期间已经从图像框的内部丢失的情况下,采用这样的技术,其中根据其丢失模式追踪被摄体,或者执行一定时段的待命(standby)。
首先,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下,将对于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数目是单个的情况下的行为进行描述。
图8和图9是用于描述作为第一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技术的图,图8图示要设为图像框的边缘区域的示例,并且图9示意性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技术的具体示例。
首先,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设置边缘区域EDG,以便对应于通过图6所示的光学***单元21成像和获得的成像图像的图像框G的边缘部分。
在本示例的情况下,设置该边缘区域EDG,以便包括图像框G的全部四边的边缘区域。具体地,在此情况下的边缘区域EDG,位于图像框G的横向方向的两个边缘部分中的区域的宽度设为x/10,并且位于图像框G的纵向方向的两个边缘部分中的区域的宽度设为y/10。
在此,如也可以从附图明确的,上述x代表在成像图像的横向方向(水平方向)的有效像素的数目,并且上述y代表在成像图像的纵向方向(垂直方向)的有效像素的数目
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下,使用如此在图像框G中设置的边缘区域EDG,执行如图9所示的控制操作。
首先,图9的(a)图示在构图调整期间到达边缘区域EDG之后被摄体已经丢失的情况下的行为。
注意到,在以下描述的情况下,将用被摄体HF代表在图像框G中检测到的被摄体。
如图9的(a)所示,到达边缘区域EDG之后被摄体HF已经丢失的情况可以视为该被摄体HF已经移动并且面部已经消失的情况。此外,此时可以通过紧接在丢失之前该被摄体HF已经到达的边缘区域EDG中的位置,知道被摄体HF的移动方向(出框出现的方向)。具体地,在被摄体HF已经到达如图9的(a)中的示例所示的边缘区域EDG中的右边缘部分的区域的情况下,可以推定被摄体HF已经在右方向移动并且已经出框。
在此,如果我们说边缘区域EDG由分别对应于图像框G的四边的四个区域构成,那么可以通过确定这四个边缘区域中紧接在丢失之前被摄体HF已经到达的边缘区域,推定被摄体HF的出框方向。
以此方式,在使用边缘区域EDG确定被摄体丢失的原因是出框的情况下,执行成像视场选择角的控制,以便追踪(跟随)出框的被摄体HF。具体地,在图9的(a)中的示例的情况下,可以推定被摄体HF已经在右方向移动,并且因此,在此情况下,执行控制以便在一定时段执行在右方向的摇动驱动,从而追踪出框的被摄体HF。
在本示例的情况下,例如,我们说如上所述执行三秒的“一定时段”的追踪。
另一方面,图9的(b)图示丢失的被摄体HF出现在边缘区域EDG更内侧区域中的情况下的行为。
在被摄体HF丢失时,如果被摄体HF在其消失之前还没有到达边缘区域EDG,那么可以认为被摄体HF已经在边缘区域EDG更内侧区域中丢失(下文中,也称为框内丢失)。已经出现框内丢失的情况可以视为由于诸如被摄体HF(面部)的方向已经改变等的原因,不能检测到被摄体HF的情况,并且因此,响应于此,执行一定时段的待命。也就是说,在由于诸如被摄体HF的方向已经改变等的原因,不能检测到被摄体HF的情况下,执行一定时段的待命,希望在短时间之后被摄体HF将改变方向为前面。
在本示例的情况下,也对于这种待命,将三秒设为其时段。
在此,尽管在图9中省略绘制,但是在图9的(a)所示的一定时段的追踪之后,或者在图9的(b)所示的一定时段的待命之后,执行用于确认是否再次检测到用作目标的被摄体HF的处理。具体地,控制单元27在执行一定时段的追踪之后或者一定时段的待命之后,从信号处理单元24获得被摄体检测结果信息,并且基于其信息的内容,执行关于是否已经再次检测到被摄体HF的确定。
在进行已经再次检测到被摄体HF的确定的情况下,利用在执行上述最佳构图确定之后通过该最佳构图确定被确定为最佳的构图作为目标构图,执行构图调整控制。
另一方面,在进行没有再次检测到被摄体HF的确定的情况下,执行控制以便执行被摄体搜索。也就是说,在此情况下,用作对象的被摄体HF确定为已经丢失,并且将从被摄体搜索起再次执行处理。
执行用作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从而即使在被摄体丢失之前、通过原始最佳构图确定被确定为对象的被摄体HF在构图调整期间已经丢失,也可以避免响应于此立即执行被摄体的重新搜索。
具体地,在被摄体HF已经由于出框丢失的情况下,执行出框方向的追踪,从而可以实现更迅速的重新检测用作目标的被摄体HF,而不再次执行被摄体搜索。
此外,在被摄体HF已经在框内变为丢失的情况下,通过待命预定时间量,可以实现更迅速的重新检测用作目标的被摄体HF,而不再次执行被摄体搜索。
根据用作第一实施例的控制技术,与响应于在构图调整期间被摄体变为丢失立即进入被摄体搜索的传统技术相比,可以实现这样的成像***,实现该成像***以便执行更多成像和记录而不错过成像和记录时机。也就是说,从该观点看,根据本实施例,可以执行比采用传统技术的情况更智能的自动成像操作,并且结果,可以提供对于用户具有更大可用性的成像***。
顺便提及,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通过确定丢失之前已经出现出框的被摄体HF已经到达的边缘区域EDG的区域,检测(确定)被摄体HF的出框方向,但是可以通过使用这样的技术,通过非常简单的处理实现被摄体HF的出框方向的确定。
在此,用于检测出框方向的技术的示例包括这样的技术,其中从被摄体HF丢失之前检测到的位置的转变估计其移动方向,并且将该估计的方向取为出框方向。
然而,在构图调整期间执行摇动、倾斜、变焦等的成像视场选择角的调整,因此,非常难以辨别从被摄体检测信息获得的被摄体HF的位置的改变伴随被摄体HF本身的移动,还是伴随摇动、倾斜和变焦的调整,结果,存在高可能性将错过被摄体HF的移动方向的确定。
可替代地,还可以构思采用这样的移动方向估计处理,其中添加用于抵消伴随用于构图调整的摇动、倾斜和变焦的移动的被摄体HF的位置改变值的计算处理,以提高被摄体HF的移动方向的确定精度,但是此情况导致处理负担增加。
另一方面,根据上述本实施例的技术,可以利用用于确定消失时该被摄体HF已经到达的边缘区域EDG的哪个区域的非常简单的处理,精确确定被摄体HF出框时的移动方向。
2-2.处理过程
图10中的流程图图示执行来实现用作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技术的具体处理过程。
注意到,图10图示执行来实现用作第一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技术的处理过程,作为图6所示的控制单元27例如根据ROM 28中存储的程序执行的处理过程。
首先,在步骤S101中,执行被摄体搜索处理。具体地,对于云台10侧的控制单元51给出摇动/倾斜指令,或者给出对于光学***21的变焦控制,作为用于搜索数字静态相机1周围的被摄体的处理,从而在改变成像视场选择角的同时执行根据信号处理单元24的被摄体检测。
在接下来的步骤S102中,对于是否已经检测到被摄体进行确定。具体地,根据通过信号处理单元24的被摄体检测处理,对于是否已经在图像框G内检测到被摄体HF进行确定。
在步骤S102中已经获得没有检测到被摄体的否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返回步骤S101以再次执行被摄体搜索处理。
另一方面,在上面步骤S102中已经获得检测到被摄体的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进到步骤S103以执行图像结构确定处理。具体地,基于从信号处理单元24获得的被摄体检测信息,对于取为被摄体元素的被摄体HF(人物)的图像结构(诸如图像框G中检测到的被摄体HF的数目、位置、大小)进行确定。
在接下来的步骤S104中,基于在上面的步骤S102中的处理中确定的图像结构的信息,根据预定算法进行对于要确定为最佳的构图的确定,作为最佳构图确定处理。也就是说,进行对于要确定为最佳的摇动、倾斜和变焦的成像视场选择角的信息的确定。
在接下来的步骤S105中,给出构图调整指令。具体地,对于云台10侧的控制单元51给出关于摇动和倾斜角的指令,并且对于光学***单元21给出变焦角的指令,以便获得在上面步骤S104中获得的确定为最佳的摇动、倾斜和变焦的成像场角选择角。
利用从执行上面步骤S105中的构图调整指令(即,从开始构图调整控制)到构图调整完成的时段,根据图中步骤S106到S113的处理,以及步骤S120到S126的处理,执行用于确定是否存在丢失的被摄体HF的处理,或者用于确定丢失模式的处理,或者在已经出现丢失的情况下,根据丢失模式用于追踪/待命的处理。
首先,在步骤S106中,执行用于设置标记=0的处理。在此,该标记用作用于标识被摄体HF由于出框而已经丢失,还是已经变为框内丢失的标识符。
在接下来的步骤S107中,作为被摄体检测信息获得处理从信号处理单元24获得被摄体检测信息。
在接下来的步骤S108中,基于如此获得的被摄体检测信息,对于被摄体HF是否已经丢失进行确定。
在步骤S108中已经获得被摄体HF还没有丢失的否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进到步骤S109,并且对于被摄体HF是否已经到达边缘区域EDG进行确定。具体地,对于从上面步骤S107中获得的被摄体检测信息确定的被摄体HF在图像框G中的位置是否已经到达预定边缘区域EDG进行确定。
在上面的步骤S109中已经获得被摄体HF已经到达边缘区域的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进到步骤S110以便执行用于更新以设置标记=1的处理。
基于此,在接下来的步骤S111中,执行方向确定处理。具体地,从关于被摄体HF是否已经到达边缘区域EDG的左侧和右侧区域的至少一个的确定结果,获得右或左的方向信息,以便获得代表用于根据稍后描述的步骤S123执行追踪处理所需的被摄体HF的出框方向的信息。
在执行步骤S111中的处理之后,流程进到步骤S113。
另一方面,在上面的步骤S109中已经获得被摄体HF还没有到达边缘区域EDG的否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进到步骤S112,设置标记=0,然后进到步骤S113中的处理。
在步骤S113中,对于是否已经完成构图调整进行确定。具体地,对于是否已经完成步骤S105中指定的摇动、倾斜和变焦的成像视场选择角的设置进行确定。
在步骤S113中已经获得还没有完成步骤S105中指定的摇动、倾斜和变焦的成像视场选择角的每个的设置,并且因此还没有完成构图调整的否定结果的情况下,如图所示流程返回步骤S107。也就是说,因此,直到完成构图调整,以预定循环重复执行获得被摄体检测信息的处理(S107),对于是否存在已经变得丢失的被摄体的确定(S108),被摄体HF和边缘区域EDG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确认(S109),根据被摄体HF和边缘区域EDG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标记更新,或者在标记=1的情况下的方向确定(S110、S112、S111)。
另一方面,在步骤S113中已经获得已经完成构图调整的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进到步骤S114,并且对于是否已经获得希望的构图进行确定。具体地,对于当前获得的构图(在此情况下,从步骤S107中获得的被摄体检测信息确定的构图)是否是处于视为与之前步骤S104中确定构图相同构图的状态(例如,获得一定程度或更大近似的状态)进行确定。
在步骤S114中已经获得不满意构图的否定结果的情况下,如图所示流程返回步骤S105,并且执行构图调整指令。
此外,在以上步骤S114中已经获得满意构图的肯定结果的情况下,使用步骤S115到S121中的处理执行用于释放的最终处理。
现在,在本示例的自动成像操作的情况下,我们说在最终条件的情况下执行释放,最终条件为被摄体HF处于预定特定状态(例如,笑脸),而不响应于构图满意立即执行释放。
首先,在步骤S115中,开始时间的计数。
在接下来的步骤S116中,执行用于确定检测到的被摄体的状态是否符合预定特定状态的处理,作为释放定时确定处理。例如,在笑脸取为如上所述的最终条件的情况下,该步骤S116中的处理变为用于确定从步骤S107中获得的被摄体检测信息确定的被摄体HF的状态是否符合用作笑脸的状态的处理。
在接下来的步骤S117中,基于在上面步骤S116中的确定处理的结果,对于定时是否合适进行确定。具体地,在上面步骤S116中的确定处理的结果代表检测到的被摄体的状态符合预定特定状态的情况下,获得定时合适的肯定结果。此外,在上面步骤S116中的确定处理的结果代表检测到的被摄体的状态不符合预定特定状态的情况下,获得定时不合适的否定结果。
在上面步骤S117中已经获得定时不合适的否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进到步骤S118,并且对于是否到时间进行确定。具体地,对于在步骤S115开始的时间计数的值是否已经到达预定的一定值进行确定。
在以上步骤S118中已经获得没有到定时的否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进到步骤S119以执行被摄体检测信息的获得处理,然后返回步骤S116。
因此形成步骤S116→S117→S118→S119的循环处理,并且流程使用该循环处理等待释放定时合适的状态或到时间的状态的出现。
在上面步骤S118中已经获得到时间的肯定结果的情况下,在步骤S120中重置时间的计数,然后流程返回步骤S101。也就是说,在不满足最终条件并且到时间的情况下,再次执行被摄体搜索。
此外,在上面步骤S117中已经获得定时合适的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进到步骤S121以执行释放处理。具体地,控制编码/解码单元25和介质控制器26以执行成像图像数据在存储卡40中的记录。
在此,目前基于构图调整期间被摄体HF没有丢失的情况描述处理流程。
在构图调整期间被摄体HF已经丢失的情况下,将执行下面将描述的处理。
在上面步骤S108中已经获得被摄体HF已经丢失的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进到步骤S122。
在步骤S122中,对于丢失的被摄体HF是否已经在到达边缘区域EDG之后丢失进行确定。具体地,对于是否设置标记=1进行确定。
在步骤S122中已经获得满足标记=1,并且被摄体HF已经在到达边缘区域EDG之后已经丢失的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进到步骤S123以执行用于追踪(跟随)的处理一定时段。具体地,对于云台10侧的控制单元51给出指令,使得在根据由之前步骤S111中的方向确定处理确定的方向的方向上执行摇动驱动一定时段。注意到,如上所述,在此情况下的被摄体HF的追踪时段设为三秒。
另一方面,在上面步骤S122中已经获得不满足标记=1的否定结果的情况下(即,标记=0),流程进到步骤S124以执行用于待命的处理一定时段。注意到,在此情况下,待命时段也是三秒。
在执行上面步骤S123或上面步骤S124中的处理之后,在步骤S 125中,执行被摄体检测信息获得处理,然后在步骤S126中,对于是否已经检测到被摄体HF进行确定。
在上面步骤S126中已经获得已经检测到被摄体HF的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返回步骤S103。具体地,在追踪一定时段或待命一定时段之后,已经重新检测到丢失的被摄体HF的情况下,执行利用重新检测到的被摄体HF作为对象的最佳构图确定,并且再次执行构图调整。
另一方面,在上面步骤S126中已经获得还没有检测到被摄体的否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返回步骤S101,并且从被摄体搜索起再次执行处理。
在此,在本示例的情况下,已经示出强加不同于构图合适的条件(步骤S115到S120)作为用于释放的条件的情况作为示例,但是不用说可以在不强加这样的分离条件的情况下响应于构图合适立即执行释放。
3.用作第二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
3-1.对于多个检测到的被摄体的行为
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下,已经在图像框G中检测到的被摄体HF的数目是单个的前提下进行了描述。
在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下,将对于响应于在图像框G中检测到的被摄体HF的数目大于1的情况要执行的操作进行描述。
注意到,在包括下面将描述的第二实施例的实施例的情况下,成像***(数字静态相机1和云台10)的配置与在之前图1到图7中描述的相同,并且因此,将省略参照附图的冗余描述。
图11示意性图示在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数目大于1的情况下采用的、用作第二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技术的具体示例。
图11的(a)图示在图像框G中检测到两个被摄体(两个人)HF1和HF2,一个被摄体HF2由于出框已经丢失的情况下的行为。
如也可以从附图明确的,在被摄体HF之一由于出框已经丢失的情况下,不追踪(即,忽视)关于出框已经出现的该被摄体HF,并且在图像框G中检测到的被摄体HF作为对象的情况下执行构图调整。也就是说,存在丢失的被摄体,并且因此,再次执行最佳构图确定,但是不执行通过追踪关于出框已经出现该被摄体HF的最佳构图确定。
此外,图11的(b)图示在图像框G中检测到两个被摄体HF1和HF2,一个被摄体HF1已经变得在框内丢失的情况下(即,在紧接在变为丢失之前还没有到达边缘区域EDG的情况下)的行为。
如图所示,在此情况下,执行一定时段的待命,期望已经变得在框内丢失的被摄体HF1在短时间之后将改变方向为前面。
尽管省略绘制,但是在如此执行待命一定时段之后,同样在此情况下,执行被摄体检测以确认在图像框G内已经重新检测到被摄体HF,然后执行最佳构图确定和构图调整。
注意到,同样在此情况下,在待命一定时段之后通过被摄体检测没有重新检测到被摄体HF的情况下,将再次从被摄体搜索起执行处理。
顺便提及,尽管可以被构想为罕见情况,但是可以假设这样的情形,其中在图像框G中检测到的所有被摄体HF在构图调整期间由于出框已经丢失。
尽管省略绘制,在图像框G中的所有被摄体HF由于出框已经丢失的情况下,将再次从被摄体搜索起执行处理。
在此,为了简化作为示例的描述,图11图示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数目为2的情况,但是在假设被摄体的数目大于1(包括3或更大的情况)来概括该情况的情况下,用作第二实施例的控制技术可以定义如下。
具体地,
·在关于出框已经出现所有丢失的被摄体HF,并且图像框G中还存在未丢失的被摄体HF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在丢失的被摄体HF不包括已经框内丢失的被摄体,并且此外丢失的被摄体不是所有被摄体的情况下),在图像框G中检测到的被摄体作为对象的情况下,执行最佳构图确定和构图调整。
·在丢失的被摄体HF包括已经变得在框内丢失的被摄体HF的情况下,执行待命一定时段。在待命一定时段之后,进行在图像框G中是否已经重新检测到被摄体HF的确定,并且在已经重新检测到被摄体HF的情况下,执行最佳构图确定和构图调整,并且在还没有重新检测到被摄体HF的情况下,将再次从被摄体搜索起执行处理。
·在所有被摄体HF由于出框已经丢失的情况下,将再次执行用于被摄体搜索的处理。
根据用作第二实施例的上述控制技术,即使在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数目大于1的情况下,与用于响应于在构图调整期间被摄体变为丢失立即进入被摄体搜索的传统技术相比,可以实现更多成像和记录而不错过成像和记录时机。
3-2.处理过程
图12中的流程图图示执行来实现用作上述第二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技术的具体处理过程。
注意到,图12也图示执行来实现用作第二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技术的处理过程,作为图6所示的控制单元27例如根据ROM 28中存储的程序执行的处理过程。
此外,在以下描述的情况下,与已经描述的处理具有相同内容的处理用相同的步骤号表示,并且将省略其描述。
首先,同样在图12所示的处理的情况下,首先,根据步骤S 101到S103,执行被摄体搜索、以及在已经通过该被摄体搜索检测到被摄体HF的情况下的图像结构确定。
在此情况下,在执行上面步骤S103中的图像结构确定之后,在步骤S201中,对于被摄体HF的数目是否大于1进行确定。
作为图像结构确定的结果,在步骤S201中已经获得在图像框G中检测到的被摄体HF的数目不大于1(即,单个)的否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进到单个时的处理。具体地,在之前图10所示的步骤S104到S126的范围中执行处理。
因此,在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数目是单个的情况下,可以执行在之前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下描述的对应于单个时的处理。
现在,对于作为对应于单个时的处理要执行的图10所示步骤S104到S126中的处理,在步骤S126中已经获得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进到图12所示的步骤S103中的处理(参见图10所示的用圆圈围绕的1的标记与图12所示的用圆圈围绕的1的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
因此,可以执行适当的切换,使得响应于被摄体的数目原来是单个,在追踪一定时段或待命一定时段之后增加到多个,执行下面将描述的多个时的处理。
此外,在作为步骤S103中图像结构确定的结果,在上面步骤S201中已经获得在图像框G中检测到的被摄体HF的数目是多个的情况下,执行图12中步骤S104和此后的处理作为多个时的处理。
首先,在上面步骤S104中的最佳构图确定、和随后步骤S105中的构图调整指令与图10中描述的那些相同。
在此情况下,在执行上面步骤S105中的构图调整指令之后,在步骤S202中执行用于对于每个被摄体HF设置标记=0的处理。
以此方式,在对于每个被摄体HF设置标记=0之后,在步骤S107中获得被摄体检测信息,然后在步骤S203中对于是否存在丢失的被摄体HF进行确定。
在步骤S203中已经获得不存在丢失的被摄体HF的否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进到步骤S204以确定是否存在已经到达边缘区域EDG的被摄体HF。
在步骤S204中已经获得存在已经到达边缘区域EDG的被摄体HF的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进到步骤S205以执行用于设置相应的被摄体为标记=1的处理。也就是说,将已经到达边缘区域EDG的被摄体HF的标记更新为1。
在执行该步骤S205中的标记更新处理之后,流程进到步骤S113。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4中已经获得不存在已经到达边缘区域EDG的被摄体HF的否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进到步骤S206以设置相应的被摄体为标记=0,然后处理进到步骤S113。
在此情况下,在上面步骤S113中的确定处理中已经获得还没有完成构图调整的否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返回到图12所示的步骤S107(被摄体检测信息获得处理)。
此外,在上面步骤S113中已经获得已经完成构图调整的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114和其后的处理(在S114到S121的范围内)。因此,同样在此情况下,在构图调整完成之后,执行构图合适情况下的最终释放定时确定处理、对应于释放定时合适的释放处理、在释放定时不合适和到时间情况下的被摄体搜索、或者构图不合适情况下的构图调整指令。
如也可以从上面描述理解的,即使在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数目是多个的情况下,在构图调整期间还没有出现被摄体丢失的情况下,响应于对于构图是否合适的确定、对于最终释放定时是否合适的确定的结果,执行释放处理(自动成像和记录)或被摄体的重新搜索。
另一方面,在构图调整期间已经出现被摄体变为丢失,并且在上面步骤S203中已经获得存在丢失的被摄体HF的肯定结果的情况下,处理进到步骤S207和其后的处理。
首先,在步骤S207中对于是否所有丢失的被摄体HF具有标记=1进行确定。也就是说,对于关于出框是否已经出现所有的丢失的被摄体HF进行确定。
在步骤S207中已经获得所有的丢失的被摄体HF具有标记=1的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进到步骤S208以确定是否所有已经丢失。具体地,对于是否图像框G内检测到的(在步骤S104的最佳构图确定之前检测到的)所有被摄体HF已经丢失进行确定。
在对于确认进行描述时,在步骤S208中已经获得不是所有已经丢失的否定结果的情况意味着所有丢失的被摄体HF已经出框,并且此外在图像框G中存在未丢失的被摄体HF(等价于图11中的情况(a))。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8中已经获得所有已经丢失的肯定结果的情况下,图像框G内检测到的所有被摄体HF已经由于出框而丢失。
基于这点,在上面步骤S208中已经获得不是所有已经丢失的否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返回如图所示的步骤S103中的图像结构确定处理。具体地,在所有丢失的被摄体HF已经出框,并且图像框G内还存在未丢失的被摄体HF的情况下(在丢失的被摄体HF中,不存在已经变得框内丢失的被摄体,并且此外不是所有的已经丢失的情况下),在图像框G内检测到的被摄体作为对象的情况下,执行最佳构图确定和构图调整。
此外,在上面步骤S208中已经获得所有已经丢失的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返回步骤S101以从被摄体搜索起再次执行处理。具体地,如上所述,响应于图像框G内检测到的所有被摄体HF由于出框已经丢失的情况下,从被摄体搜索起再次执行处理。
此外,在上面步骤S207中已经获得不是所有丢失的被摄体HF具有标记=1的否定结果的情况下,这意味着丢失的被摄体HF包括已经变得框内丢失的被摄体(等价于图11的(b)的情况)。
因此,在上面步骤S207中已经获得否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进到步骤S209,并且待命一定时段。
在通过上面步骤S209中的处理待命一定时段之后,在步骤S210中获得被摄体检测结果,然后在步骤S211中对于是否已经检测到被摄体HF进行确定。
在上面步骤S211中已经获得已经检测到被摄体HF的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返回步骤S103。因此,可以在待命一定时代之后重新检测到的被摄体HF作为对象的情况下,执行最佳构图确定。
另一方面,在上面步骤S211中已经获得还没有检测到被摄体HF的否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返回步骤S101,并且因此,在待命一定时段之后没有重新检测到被摄体HF的情况下,流程从被摄体搜索起再次执行处理。
4.用作第三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
4-1.对于设置的优选面部的行为
现在,一些最近的数字静态相机通过应用面部识别技术执行我们可能称为“优选面部”的设置。具体地,例如,对于预先注册的特定面部(被摄体),这种数字静态相机优选地启用诸如适合于其被摄体的聚焦、曝光等的成像参数的自动调整。
同样对于根据本示例中的自动构图调整的自动成像操作,可以采用这种优选面部的概念,并且可以采用控制技术,从而例如可以记录设为优选面板的被摄体的更多成像图像。
第三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适于这样的情况的自动成像控制技术,该情况中已经设置使得能够记录用作优选面部的被摄体的更多成像图像的优选面部模式。
注意到,在本示例的情况下,要设为优选面部的被摄体可以定义为“满足特定条件的被摄体HF”。这个的具体示例包括设置预先注册的被摄体作为优选面部,或者自动设置具有诸如儿童等的特定特征的被摄体作为优选面部。
用于预先注册被摄体作为优选面部的技术的示例包括:允许用户通过操作触摸面板等在过去成像和记录的图像上突出的被摄体中,指定要注册为优选面部的被摄体的技术;以及允许用户成像要注册为优选面部的被摄体,并且将该成像的被摄体注册为优选面部的技术。
此外,用于自动设置具有诸如儿童等的特定特征的被摄体作为优选面部的技术的示例包括这样的技术,其用于执行处理,以确认在图像结构确定处理中在图像框G内是否存在具有诸如儿童的面部等的预定特定特征的被摄体,并且在作为其结果存在相应的被摄体的情况下,自动设置该被摄体作为优选面部。
我们说为了简化以下描述,用作优选面部的被摄体是预先注册的被摄体。
响应于此,在本实施例情况下的控制单元27执行用于允许用户使用上述关于“预先注册被摄体”的两种技术的至少一个技术,注册被摄体作为优选面部。
基于上述前提,将对于用作第三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技术进行描述。
图13示意性图示用作对应于设置优选面部的情况的第三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的具体示例。
注意到,该图13还图示图像框G内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数目为2的情况,以便简化作为示例的描述。在此,示出两个检测到的被摄体HF中,一个被摄体HF是用作优选面部(下文中,称为“优选被摄体HFp”)的被摄体的情况作为示例。注意到,如图所示,不是优选被摄体HFp的被摄体HF将称为“被摄体HF1”。
如该图13所示,在图像框G内已经检测到优选被摄体HFp的情况下,当该优选被摄体HFp在构图调整期间由于出框而丢失时,追踪已经出框的该优选被摄体HFp。
具体地,在之前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数目大于1的情况下,并且对于关于出框已经出现被摄体HF,不执行其追踪,但是在第三实施例的情况下,在关于出框已经出现的被摄体HF是优选被摄体HFp的情况下,追踪该被摄体一定时段,使得优选地执行对于该优选被摄体HFp的成像和记录。
在此,图13图示这样的示例作为最简单的情况,其中在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数目是“2”,并且此外其中一个是优选被摄体HFp,并且该优选被摄体HFp已经单独出框,但是作为实际情况,可能出现各种情况,诸如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数目是3或更大的情况,已经出现框内丢失而不是出框的情况,还没有检测到优选被摄体HFp的情况等。
此时,为了执行对于优选被摄体HFp的更多成像和记录,在优选被摄体HFp由于出框而丢失时,应该持续追踪该优选被摄体HFp。
可替代地,当优选被摄体HFp包括在图像框G中时,即使存在已经出框的另一被摄体HF,也避免追踪该另一被摄体HF。
此外,如上所述,在图像框G内已经检测到优选被摄体HFp的情况下,还可以构思这样的情况,其中另一被摄体HF已经变得框内丢失而不是出框。
在此,在图像框G内已经检测到优选被摄体HFp,并且还存在已经变得框内丢失的另一被摄体HF的情况下,如果仅始终优先优选被摄体HFp的成像和记录,则可以构思响应于如上所述在图像框G内检测到优选被摄体HFp,不执行对应于存在已经变得框内丢失的被摄体HF的情况的一定时段的待命。也就是说,这是实现只为其价值迅速执行对于优选被摄体HFp的成像和记录的技术。
然而,在本示例的情况下,响应于在图像框G内已经检测到优选被摄体HFp,但是存在如上所述的已经变得框内丢失的另一被摄体HF的情况,采用执行待命一定时段的技术。
注意到,应该根据实际实施例适当地选择采用上述技术中的哪一个。
此外,在图像框G内已经检测到优选被摄体HFp的情况下,该优选被摄体HFp可能变得框内丢失。
如上所述,响应于优选被摄体HFp已经变得框内丢失的情况,执行待命一定时段。
此外,如上所述,可能存在还没有检测到优选被摄体HFp作为要经历最佳构图确定的被摄体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的对应与之前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相同。
具体地,在以此方式还没有检测到优选被摄体HFp的情况下:
·在所有丢失的被摄体HF已经出框,并且图像框G内还存在未丢失的被摄体HF的情况下,在图像框G内检测到的被摄体HF作为对象的情况下执行最佳构图确定和构图调整。
·在所有被摄体HF已经由于出框而丢失的情况下,将从被摄体搜索起再次执行处理。
·在丢失的被摄体HF包括已经变得框内丢失的被摄体HF的情况下,执行待命一定时段,然后进行图像框G内是否已经重新检测到被摄体的确定,并且在已经重新检测到被摄体的情况下,执行最佳构图确定和构图调整,并且在还没有重新检测到被摄体的情况下,将从被摄体搜索起再次执行处理。
在此,为了实现上述操作,具体地,在第三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构图调整期间已经出现被摄体丢失的情况下,执行如下对于每个情况分类的对应处理。
·在丢失的被摄体HF包括关于出框已经出现被摄体HF,并且此外关于出框已经出现的被摄体HF包括优选被摄体HFp的情况下,
→在优选被摄体HFp的出框方向追踪一定时段之后,进行是否已经重新检测到被摄体的确定,并且在已经重新检测到被摄体的情况下,在该重新检测到的被摄体作为对象的情况下,执行最佳构图确定和构图调整,并且在还没有重新检测到被摄体的情况下,从被摄体搜索起再次执行处理。
·在存在已经变得框内丢失的被摄体HF,并且还存在由于出框已经丢失的被摄体HF,但是由于出框已经丢失的被摄体HF不包括优选被摄体HFp的情况下,
→在待命一定时段之后进行是否已经重新检测到被摄体的确定,并且在已经重新检测到被摄体的情况下,在该重新检测到的被摄体作为对象的情况下,执行最佳构图确定和构图调整,并且在还没有重新检测到被摄体的情况下,从被摄体搜索起再次执行处理。
·在所有丢失的被摄体HF已经出框,并且此外由于出框已经丢失的被摄体HF不包括优选被摄体HFp,并且此外图像框G内存在未丢失的被摄体HF的情况下,
→在该图像框G内检测到的被摄体作为对象的情况下,执行最佳构图确定和构图调整。
·在所有丢失的被摄体HF已经出框,并且此外由于出框已经丢失的被摄体HF不包括优选被摄体HFp,并且此外所有已经丢失的情况下,
→从被摄体搜索起再次执行处理。
执行如上所述对于每个情况分类的对应处理,从而可以实现对于关于出框已经出现的优选被摄体HFp的一定时段的追踪,或者对于已经变得框内丢失的优选被摄体HFp的一定时段的待命,并且因此,可以执行对于优选被摄体HFp的更多成像和记录。
此外,同时,响应于还没有检测到优选被摄体HFp的情况,可以执行与第二实施例的情况相同的操作。
4-2.处理过程
图14中的流程图图示执行来实现用作上述第三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技术的具体处理过程。
注意到,图14也图示执行来实现用作第三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技术的处理过程,作为图6所示的控制单元27例如根据ROM 28中存储的程序执行的处理过程。
如可以通过比较该图14和之前的图12理解的,在第三实施例的情况下的处理过程不同于在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下的处理过程在于:当在步骤S204中进行存在已经到达边缘区域的被摄体HF的确定时,执行用于设置相应的被摄体HF为标记=0的处理(S205),并且此外步骤S301中的方向确定处理。
具体地,在之前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数目大于1的情况下,不执行自身“追踪”,并且因此,不需要在已经检测到多个被摄体HF情况下的方向确定处理,但是在第三实施例的情况下,可以执行对于优选被摄体HFp的追踪,并且因此,执行上面步骤S301中的方向确定处理。
具体地,在步骤S205中的标记更新处理执行之后、以及此外步骤S113中的确定处理执行之前的定时,执行该步骤S301中的方向确定处理,如图所示。
注意到,在进行对于确定的描述时,在已经到达边缘区域EDG的被摄体HF的数目大于1的情况下,上面步骤S301中的处理用作用于对于已经到达边缘区域EDG的每个被摄体HF获得方向信息的处理。
在此,在已经到达边缘区域EDG的被摄体HF包括优选被摄体HFp的情况下,可以对于该优选被摄体HFp单独执行这种方向确定处理。
此外,在与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下的处理过程相比的情况下,利用第三实施例的情况下的处理过程,在步骤S203中获得存在丢失的被摄体的肯定结果时以及此后的处理内容不同。
此外,尽管省略绘制,但是在此情况下的控制单元27执行用于接受用作上述优选面部的被摄体的注册的处理,这也不同于第二实施例的情况。
现在,在第三实施例的情况下,在上面步骤S203中已经获得存在丢失的被摄体的肯定结果的情况下,通过图中步骤S302中处理进行是否存在具有标记=1的已经丢失的被摄体HF的确定。具体地,首先,进行丢失的被摄体中是否存在已经由于出框丢失的被摄体HF的确定。
在步骤S302中已经获得存在具有标记=1的已经丢失的被摄体HF的肯定结果的情况下,在步骤S303中进行对于是否存在具有标记=1的已经丢失的被摄体HF的确定,该被摄体HF拥有具有标记=1的已经丢失的被摄体HF的优选面部。
在步骤S303中已经获得存在具有标记=1的已经丢失的被摄体HF的肯定结果的情况下,该被摄体HF拥有具有标记=1的已经丢失的被摄体HF的优选面部,流程进到步骤S304以执行用于追踪一定时段的处理。具体地,该处理允许对于具有标记=1的已经丢失(由于出框而丢失)的优选被摄体HFp,在与其出框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执行摇动驱动一定时段。
在上面步骤S304中执行追踪处理一定时段之后,流程进到步骤S210以获得被摄体检测信息,然后在步骤S211中对于是否已经检测到被摄体HF进行确定。
在该步骤S211中已经获得肯定结果或否定结果的每个情况的行为与之前图12描述的相同。
此外,在上面步骤S303中已经获得不存在拥有具有标记=1的已经丢失的被摄体HF的优选面部的否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进到步骤S305以确定是否存在具有标记=0的已经丢失的被摄体HF。
在此,在对于确定进行描述时,在该步骤S305中确定存在具有标记=0的已经丢失的被摄体HF的情况意味着这样的情况:存在已经变得框内丢失的被摄体HF,并且还存在已经由于出框而丢失的被摄体HF,但是不存在已经由于出框而丢失的被摄体HF的优选被摄体HFp。
另一方面,在上面步骤S305中确定不存在具有标记=0的已经丢失的被摄体HF的情况意味着这样的情况:丢失的被摄体HF已经全部出框,并且此外不存在已经出框的这些被摄体HF的优选被摄体HFp。
基于这点,在上面步骤S305中已经获得存在具有标记=0的已经丢失的被摄体HF的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进到步骤S209以待命一定时段。
具体地,在此情况下,框内已经变得框内丢失或未丢失的被摄体HF的被摄体HF可能包括优选被摄体HFp,并且因此,执行待命一定时段,而不是进入被摄体HF追踪或搜索。
注意到,即使优选被摄体HFp不包括在框内丢失或框内未丢失的被摄体HF中,在此情况下,也确定至少存在框内丢失被摄体HF,并且在这种意义上讲,执行待命一定时段是有用的。
此外,在对于确定进行描述时,同样在此情况下,在上面步骤S209中执行待命处理之后,以与第二实施例的情况相同的方式执行步骤S210→S211的处理,并且因此,执行对于是否已经重新检测到被摄体HF的确定,以及在已经重新检测到被摄体HF情况下的最佳构图确定和构图调整,或者在没有重新检测到被摄体HF情况下的被摄体搜索。
此外,在上面步骤S305中已经获得不存在具有标记=0的已经丢失的被摄体HF的否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进到步骤S208以确定是否所有已经丢失。
在此,在该步骤S208中已经获得所有已经丢失的确定结果的情况意味着所有被摄体HF已经由于出框而丢失,并且此外不包括优选被摄体HFp的情况。因此,在步骤S208中已经获得所有已经丢失的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返回步骤S101以从被摄体搜索起再次执行处理。
此外,在上面步骤S208中已经获得不是所有已经丢失的确定结果的情况下,所有丢失的被摄体HF已经出框(然而,不包括优选被摄体HFp),并且还存在未丢失的被摄体HF。因此,在步骤S208中已经获得不是所有已经丢失的否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进到步骤S103以便在图像框G内检测到的被摄体作为对象的情况下执行最佳构图确定和构图调整。
5.用作第四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
5-1.使用边缘区域的变焦限制
现在,如也可以从上述描述理解的,第一到第三实施例根据变为丢失之前被摄体HF和边缘区域EDG之间的位置关系,执行被摄体HF的非追踪/追踪的操作切换(待命/追踪的操作切换)。
另一方面,下面将描述的第四实施例根据被摄体HF和边缘区域EDG之间的位置关系,执行变焦操作的继续/停止的操作切换。具体地,第四实施例对于要作为构图调整的一个成分执行的变焦操作,根据被摄体HF和边缘区域EDG之间的位置关系,执行变焦操作的继续/停止的操作切换。
图15是示意性图示用作用于使用这种边缘区域EDG执行变焦的继续/停止的切换的第四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技术的具体示例。
现在,如也可以从上述描述理解的,在根据本示例的自动构图调整的自动成像操作的情况下,包括用作用于执行构图调整的调整项目的变焦角的调整。换句话说,连同构图调整一起执行变焦操作(放大操作)。
在第四实施例的情况下,在连同这种构图调整的放大操作期间,如图所示在图像框G内检测到的被摄体HF已经到达(重叠)边缘区域EDG的情况下,停止变焦操作。
附图图示了在图像框G内检测到的被摄体HF1和被摄体HF2的两个被摄体HF中,被摄体HF1已经到达边缘区域EDG的情况作为示例。以此方式,在图像框G内已经检测到多个被摄体HF的情况下,根据至少其任一已经到达边缘区域EDG,停止变焦操作。
根据如上所述用作第四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技术,可以使用边缘区域EDG避免被摄体HF由于伴随构图调整的变焦操作而出框。
具体地,同样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技术,基于称为边缘区域EDG和被摄体HF之间位置关系的非传统的全新确定基准,执行与自动成像操作有关的操作切换,从而可以实现对于用户有用的非传统智能自动成像操作。
5-2.处理过程
图16中的流程图图示执行来实现用作上述第四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技术的具体处理过程。
注意到,图16还图示执行来实现用作第四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技术的处理过程作为图6所示的控制单元27例如根据ROM 28中存储的程序执行的处理过程。
现在,在本示例的情况下,尽管伴随作为用于构图调整的调整项目的变焦存在摇动和倾斜,但是在根据这三个方向的调整执行构图调整时,通常首先执行摇动和倾斜的调整,并且在其完成之后,最后执行变焦调整。
在其前提下,图16假设摇动和倾斜方向的构图调整已经完成,图示此后执行变焦指令的处理过程。
首先,在步骤S401中,执行用于构图调整的变焦指令。具体地,在该附图中,指示光学***单元21关于变焦角的信息以开始变焦机构的驱动,从通过该附图中省略的最佳构图确定处理确定为最佳的构图(成像视场选择角)的信息确定该变焦角的信息。
在随后的步骤S402中,获得被摄体检测信息,并且在进一步随后的步骤S403中,对于是否存在已经到达边缘区域的被摄体HF进行确定。
在上面步骤S403中已经获得不存在已经到达边缘区域EDG的被摄体HF的否地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进到步骤S404以确定是否已经完成变焦操作。在该步骤S404中已经获得还没有完成变焦的否定结果的情况下,如图所示流程返回步骤S402。
如也可以从上述描述理解的,在图16中,形成根据步骤S402→S403→S404→S402的循环处理。根据该循环处理,流程等待已经检测到已经到达边缘区域的被摄体HF的状态或已经完成变焦操作的状态的任一的出现。
在上面步骤S404中已经获得已经完成变焦的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进到步骤S405以确定构图是否合适。该步骤S405中的处理内容与在之前图10中描述的步骤S114中的处理内容相同。
在上面步骤S405中已经获得构图不合适的否定结果的情况下,如图所示执行构图调整指令(等价于之前图10中步骤S105中的处理)。
此外,在上面步骤S405中已经获得构图合适的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执行在之前图10中描述的步骤S115及其后(在S115到S121的范围中)的处理。具体地,同样在此情况下,在作出构图合适的确定的情况下,诸如对于笑脸等执行最终释放定时确定处理,以及响应于释放定时确定为合适的释放处理,以及在释放定时不合适和到时间情况下的被摄体重新搜索。
此外,在上面步骤S403中已经获得被摄体HF已经到达边缘区域的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进到步骤S406以执行变焦停止指令。也就是说,对于光学***单元21给出变焦停止指令。
在此,在上面步骤S406中执行变焦停止指令之后,流程进到如图所示的步骤S115。具体地,在被摄体HF已经到达边缘区域EDG并且停止变焦的情况下,流程直接进到最终释放定时确定处理,而不执行步骤S405中构图是否合适的确定。
注意到,不用说可以执行在上面步骤S406的处理之后,执行步骤S405中对于构图是否合适的确定处理。
对于采用作为停止变焦之后的行为的上述行为,应该根据实际实施例等适当地选择合适的一个。
6.用作第五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
6-1.使用边缘区域的自身定时器激活控制
接下来,将对于第五实施例进行描述。
在第五实施例的情况下,作为前提采用的自动成像控制的内容不同于上述每个实施例中的。具体地,第五实施例采用根据自身定时器的自动成像操作作为前提。
在此,根据自身定时器的自动成像操作传统上等价于用于在自从检测到释放按钮31a的操作以来过去预定时间之后,自动执行释放处理(成像图像的记录)的操作。具体地,当执行这种根据自身定时器的自动成像时,用户预先指令执行到自身定时器模式的切换指令,并且在已经执行这种到自身定时器模式的切换指令的情况下,数字静态相机根据释放按钮31a的按压操作在待命一定时段之后执行释放处理。
然而,根据这种传统的自身定时器自动成像操作,根据释放操作之后过去预定时间连贯地执行释放处理,而不管图像框G内被摄体HF的情况,因此,例如可能在被摄体HF突出图像框G的情况下记录失败照片。
因此,在第五实施例的情况下,对于自身定时器自动成像操作提出实现考虑图像框G内被摄体HF的情况的更智能的自动成像操作。
图17是示意性图示用作第五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技术的具体示例的图。
首先,作为前提,在本示例的自身定时器自动成像的情况下,允许用户设置用作自动成像对象的被摄体HF的数目(人数)。在图17所示的示例的情况下,我们假设“2”已经设为这种要自动成像的人的数目。
作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以如从图17的(a)到图17的(b)的转变所示的方式,响应于设为要自动成像的人数的被摄体HF的数目容纳在用作比图像框G内边缘区域EDG更内侧的区域,激活自身定时器。
具体地,在此情况下,响应于执行到自身定时器模式的切换指令,流程停留直到在比边缘区域EDG更内侧的区域内检测到设置数目的被摄体HF,并且根据在比边缘区域EDG更内侧的区域内检测到设置数目的被摄体HF,激活自身定时器。响应于根据如此激活的自身定时器的时间计数值到达预定值,执行释放处理。
根据用作如上所述的第五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技术,响应于在比边缘区域EDG更内侧的区域内检测到要自动成像的被摄体HF,可以激活自身定时器。也就是说,因此,可以有效地避免记录如上所述的失败照片。
此外,根据用作第五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技术,可以使自身定时器的激活自动化。具体地,在传统的自身定时器自动成像的情况下,在执行到自身定时器模式的切换指令之后,已经要求可以视为定时器激活操作的释放按钮31a的操作,但是根据第五实施例,可以消除使用这种对于定时器的操作。
到目前,已经频繁观察到在执行定时器激活操作之后,操作者以惊慌的方式移动到容纳在图像框G内的位置,但是在第五实施例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响应于设置人数容纳在该区域内,自动激活定时器,并且因此,正是由于其价值,操作者可以在有余地的情况下行动,并且在此观点上看,与传统方式相比可以改进可用性。
以此方式,根据第五实施例,对于自身定时器自动成像操作,与传统方式相比,可以实现考虑图像框G内被摄体HF的情况的更智能的自动成像操作。
注意到,在对于确认进行描述时,用作如上所述的第五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技术可以视为这样的技术,其用于根据被摄体HF和边缘区域EDG之间的位置关系执行自身定时器的停用/激活的操作切换。
6-2.处理过程
图18中的流程图图示执行来实现用作上述第五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技术的具体处理过程。
注意到,图16还图示执行来实现用作第五实施例的自动成像控制技术的处理过程作为图6所示的控制单元27例如根据ROM 28中存储的程序执行的处理过程。
首先,根据步骤S501中的处理,流程停留直到执行到自身定时器模式的切换指令。在本示例的情况下,通过用户使用在显示单元33上显示的GUI执行操作输入,执行到自身定时器模式的切换指令。
例如,在如上所述通过使用GUI的操作输入执行上述到自身定时器模式的切换指令的情况下,在步骤S502中,执行人数信息输入接受处理。具体地,允许用户显示单元33上执行用于执行人数信息的输入的人数信息输入屏幕的显示,并且执行人数信息的输入。响应于用于结束正在执行的人数信息的输入的操作,结束在该步骤S502中的处理。
在接受使用上面步骤S502中的处理通过用户的人数信息的输入之后(即,在设置人数信息之后),在步骤S503中,获得被摄体检测信息,然后在步骤S504中对于框内的人数是否符合设置的人数进行确定。具体地,对于是否已经在比边缘部分EDG更内侧的区域内检测到等价于通过上面步骤S502中的输入接受处理输入(设置)的人数的被摄体进行确定。
在上面步骤S504中已经获得框内的人数不符合设置人数的否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返回步骤S503。也就是说,因此,重复步骤S503中的信息获得处理→步骤S504中的确定处理,直到在框内检测到设置的人数。
另一方面,在上面步骤S504中已经获得框内的人数符合设置人数的肯定结果的情况下,流程进到步骤S505以开始时间的计数,然后在步骤S506中停留直到过去预定时间。具体地,流程停留,直到在上面步骤S505中开始的时间计数的值到达预定值。
在已经过去预定时间的情况下,在步骤S507中执行释放处理。
在以此方式执行释放处理之后,在步骤S508中重置时间计数。根据在该步骤S508中执行的处理,结束在此附图中示出的一系列处理。
现在,在上面描述的情况下,仅强加了在比边缘区域EDG更内侧的区域内检测到的设置数目的被摄体HF作为用于激活自身定时器的条件,但是此外,还可以添加另外条件。
例如,可以进行这样的安排,其中在设置人数的接受时一起接受特定面部的指定,并且仅在满足在比边缘区域EDG更内侧区域中检测到设置数目的HF,并且此外检测到的被摄体HF包括上面指定的特定面部的条件的情况下,开始自身定时器的激活。
例如,当旨在在大量人聚集的环境(诸如著名旅游点等)下执行成像时,除了操作者外的非故意的被摄体HF可能紧接在操作者执行到自身定时器模式的切换后进入图像框G。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仅响应于如上所述在比边缘区域EDG更内侧的区域内检测到设置的人数,执行定时器激活,则可能记录诸如其中作为操作者的被摄体HF没有出现或者即使出现但是突出框外的照片的失败照片。
如上所述,如果采用还强加面部条件的技术,则避免在特定面部(在上面情况下设置操作者的面部)没有在照片中出现的情况下执行定时器激活和释放,从而即使在如上面示例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地记录想要成像的图像。
可替代地,可以采用与被摄体HF的大小(面部大小)有关的条件作为与关于设置的人数的条件一起强加的条件。作为示例,可以构思强加条件到设置的人数的全部被摄体HF的面部大小是相同大小的效果。
例如,在使用自动定时器的自动成像时,要成像的被摄体HF很可能排列在作为与数字静态相机1通常等距的位置,并且另一方面,非故意的被摄体HF很可能横穿很可能以此方式排列在作为通常等距的位置的要成像的被摄体HF的前面或后面。因此,如果强加被摄体HF的面部大小是如上所述相同的条件,那么可以避免根据不想要的被摄体HF的检测在不想要的定时的自动定时器激活,并且结果,同样在此情况下,可以适当地记录想要的成像图像。
此外,可以允许操作者(可以视为构图决定者)在显示单元33上执行代表边缘区域EDG的显示,意图允许操作者容易识别图像框G内边缘区域EDG的位置。
7.修改
目前已经对于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目前描述的具体示例。
例如,对于边缘区域EDG的区域宽度描述的数值,以及用于执行追踪/待命的时间长度(一定时段)仅是示例,并且不限于这些数值。此外,用于执行追踪/待命的时间长度可以不固定。
此外,在第一到第三实施例的情况下,已经示出了这样的情况作为示例,其中单独在摇动方向(水平方向:横向方向)执行被摄体HF的追踪,但是当然,也可以一起执行在倾斜方向(垂直方向:纵向方向)的追踪,或者还可以单独执行在倾斜方向的追踪。同样对于倾斜方向,通过确定在变得丢失之前丢失的被摄体HF到达边缘区域EDG的哪一侧(即,该情况确定丢失的被摄体HF已经到达上边侧/下边侧的哪一侧),执行出框方向的检测。
此外,已经设置边缘区域EDG,以便覆盖图像框G的四边的每一个,但是例如,在假设单独摇动方向(水平方向)作为如作为第一到第三实施例情况下的示例描述的被摄体HF的出框方向,并且单独在摇动方向执行被摄体HF的追踪的情况下,边缘区域EDG应该设为至少单独图像框G的右侧和左侧。
可替代地,在单独在倾斜方向执行追踪的情况下,边缘区域EDG应该设为至少单独图像框G的上侧和下侧。
可替代地,可以单独执行特定一个方向的追踪,并且在此情况下,边缘区域EDG应该设为图像框G的特定一侧。
此外,在第一到第三实施例的情况下,已经通过摇动(倾斜)执行被摄体HF的追踪,但是被摄体HF的追踪原本具有使得在图像框G内重新检测到要追踪的被摄体HF的目的,并且鉴于该点,可以通过变焦执行被摄体HF的追踪。具体地,响应于在到达存在的边缘区域EDG之后被摄体HF丢失,执行缩小(zoom-out),从而使得在图像框G内重新检测到被摄体HF。
注意到,在对于确认进行描述时,在执行这种使用缩小的追踪时,可以消除出框方向的确定的使用。
此外,不用说可以进行这样的安排,其中组合这种使用缩小的追踪,以及使用如在第一到第三实施例的情况下描述的摇动/倾斜驱动的追踪,从而可以以更确定的方式执行对于已经出现出框的被摄体HF的追踪。
此外,在第一到第三实施例的情况下,关于是否追踪被摄体HF的条件已经包括对于其被摄体HF已经丢失的效果的条件,但是可以进行这样的安排,其中被摄体HF丢失不包括在条件中,并且响应于被摄体HF已经到达边缘区域EDG,追踪该被摄体HF。换句话说,这可以视为用于避免出现出框的技术。
在对于确认进行描述时,即使在采用这种技术的情况下,这与根据被摄体HF和边缘区域EDG之间的位置关系执行被摄体追踪/非追踪的切换没有不同。
此外,目前已经进行这样的描述,其中在作为流程图的每个附图中示出的处理过程由数字静态相机1的控制单元27根据程序执行。
然而,可以进行这样的安排,其中在作为流程图的附图中示出的处理过程的至少一个由信号处理单元24或云台10侧的控制单元51执行。然而,对于主要被摄体搜索、构图确定和自动成像和记录的控制功能提供到数字静态相机1侧,从而可以组合各种类型的数字静态相机1和云台10,这在多功能性方面是有利的。
此外,作为根据本发明的成像控制设备,不必定需要如在实施例的情况下以可拆卸/可安装方式(即,可以变为分离设备的状态)配置数字静态相机1和云台10,数字静态相机1和云台10可以以整体方式配置。然而,如果如在实施例的情况下以可拆卸/可安装方式配置数字静态相机1和云台10,则数字静态相机1通常可以用作相机。
此外,目前已经进行了要自动成像和记录的图像是静态图像的描述,但是可以是从通过成像获得的图像生成的运动图像。
此外,基于本发明的配置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通过使得CPU或DSP执行程序来实现。
可以构思这样的程序通过在制造时写入例如ROM等存储,或者首先此次在可移除存储介质中,然后从该存储介质安装(包括更新)到对应于DSP的非易失性存储区域或闪速存储器30等。此外,还可以构思使得程序能够基于经由诸如USB(通用串行总线)或IEEE1394等的数据接口来自用作主机的另一设备的控制来安装。此外,可以进行这样的安排,其中程序预先通过网络存储在服务器等的存储设备中,然后为数字静态相机1提供网络功能,从而可以通过从服务器下载来获得程序。
参考符号列表
1数字静态相机
2主单元
21a镜头单元
31a释放按钮
10云台
11主单元
12相机支座部分
13突出部分
14连接器
21光学***
22图像传感器
23A/D转换器
24信号处理单元
25编码/解码单元
26介质控制器
27控制单元
28ROM
29RAM
30闪速存储器
31操作单元
32显示驱动器
33显示单元
34云台处理通信单元
40存储卡
51控制单元
52通信单元
53摇动机械单元
54摇动电动机
55摇动驱动单元
56倾斜机械单元
57倾斜电动机
58倾斜驱动单元
EDG边缘区域

Claims (18)

1.一种控制设备,包括:
被摄体检测单元,配置为从利用成像单元成像的图像检测被摄体;以及
控制单元,配置为根据位置关系执行与成像操作有关的控制,所述位置关系是设为利用所述成像单元成像的图像的图像框中的至少一侧的边缘区域、和通过所述被摄体检测单元在所述成像的图像内检测到的被摄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由所述成像单元连续获得的成像图像,确定是否存在从所述图像框的内部消失的被摄体,并且在存在从所述图像框的内部消失的被摄体的情况下,根据该消失的被摄体在其消失之前是否已经到达所述边缘区域,执行与所述成像操作有关的控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设备,还包括:
成像视场改变单元,配置为驱动所述成像单元到摇动或倾斜方向,以改变利用所述成像单元的视场;
其中在所述消失的被摄体在其消失之前已经到达所述边缘区域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成像视场改变单元,以改变利用所述成像单元的视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在所述消失的被摄体在其消失之前已经到达所述边缘区域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成像视场改变单元,以便驱动所述成像单元到提供所述消失的被摄体已经到达的边缘区域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在所述消失的被摄体在其消失之前还没有到达所述边缘区域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待命。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在所述成像的图像内存在多个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根据多个被摄体中的消失之前的位置已经到达所述边缘区域的被摄体,执行与所述成像操作有关的控制。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确定所述成像的图像内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数目是否大于1,并且在存在在所述消失之前已经到达所述边缘区域的被摄体,并且此外所述成像的图像内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数目不大于1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成像视场改变单元,以便驱动所述成像单元到提供所述消失的被摄体已经到达的边缘区域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和处理,用于实现被摄体搜索、最佳构图确定、构图调整和自动记录,所述被摄体搜索用于在改变利用所述成像单元的视场的同时,利用所述被摄体检测单元执行被摄体的检测以搜索被摄体,所述最优构图确定用于根据预定算法确定根据连同该被摄体搜索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模式、确定为最佳的构图,所述构图调整将通过该最佳构图确定获得的确定为最佳的构图设为目标构图,以及所述自动记录将在该构图调整之后成像的图像记录到记录介质,
并且此外,在所述构图调整操作期间,执行所述消失的被摄体存在确定处理,用于确定是否存在从所述图像框的内部消失的被摄体,
并且在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执行所述最佳构图确定和所述构图调整的执行控制,在所述第一条件中,在所述成像的图像内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数目大于1的情况下,并且此外在由于所述消失的被摄体存在确定处理作出存在消失的被摄体的确定的情况下,所有的消失的被摄体是在消失之前已经到达所述边缘区域的被摄体,并且在所述图像框内还存在未消失的被摄体。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和处理,用于实现被摄体搜索、最佳构图确定、构图调整和自动记录,所述被摄体搜索用于在改变利用所述成像单元的视场的同时,利用所述被摄体检测单元执行被摄体的检测以搜索被摄体,所述最优构图确定用于根据预定算法确定根据连同该被摄体搜索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模式、确定为最佳的构图,所述构图调整将通过该最佳构图确定获得的确定为最佳的构图设为目标构图,以及所述自动记录将在该构图调整之后成像的图像记录到记录介质,
并且此外,在所述构图调整操作期间,执行所述消失的被摄体存在确定处理,用于确定是否存在从所述图像框的内部消失的被摄体,
并且在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待命,在所述第二条件中,在所述成像的图像内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数目大于1的情况下,并且此外在由于所述消失的被摄体存在确定处理作出存在消失的被摄体的确定的情况下,在消失的被摄体中存在在没有到达所述边缘区域的情况下消失的被摄体,并且然后确定在所述图像框内是否已经检测到被摄体,并且作为在作出在所述图像框内已经检测到被摄体的确定的情况下的该确定的结果,执行所述最佳构图确定和所述构图调整的执行控制,并且作为在作出在所述图像框内还没有检测到被摄体的确定的情况下的该确定的结果,执行所述被摄体搜索的执行控制。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和处理,用于实现被摄体搜索、最佳构图确定、构图调整和自动记录,所述被摄体搜索用于在改变利用所述成像单元的视场的同时,利用所述被摄体检测单元执行被摄体的检测以搜索被摄体,所述最优构图确定用于根据预定算法确定根据连同该被摄体搜索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模式、确定为最佳的构图,所述构图调整将通过该最佳构图确定获得的确定为最佳的构图设为目标构图,以及所述自动记录将在该构图调整之后成像的图像记录到记录介质,
并且此外,在所述构图调整操作期间,执行所述消失的被摄体存在确定处理,用于确定是否存在从所述图像框的内部消失的被摄体,
并且此外在满足第三条件的情况下执行所述被摄体搜索的执行控制,在所述第三条件中,在所述成像的图像内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数目大于1的情况下,并且此外在由于所述消失的被摄体存在确定处理作出存在消失的被摄体的确定的情况下,所有被摄体已经在其消失之前到达所述边缘区域。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确定所述成像的图像内是否存在等价于检测到的被摄体的优选被摄体的被摄体,
并且在所述成像的图像内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数目大于1的情况下,并且在存在已经在所述消失之前已经到达所述边缘区域的被摄体,并且还存在等价于所述优选被摄体的被摄体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成像视场改变单元,以便驱动所述成像单元到提供该优选的被摄体在其消失之前已经到达的所述边缘区域的一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和处理,用于实现被摄体搜索、最佳构图确定、构图调整和自动记录,所述被摄体搜索用于在改变利用所述成像单元的视场的同时,利用所述被摄体检测单元执行被摄体的检测以搜索被摄体,所述最优构图确定用于根据预定算法确定根据连同该被摄体搜索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模式、确定为最佳的构图,所述构图调整将通过该最佳构图确定获得的确定为最佳的构图设为目标构图,以及所述自动记录将在该构图调整之后成像的图像记录到记录介质,
并且此外,在所述构图调整操作期间,执行所述消失的被摄体存在确定处理,用于确定是否存在从所述图像框的内部消失的被摄体,
在满足第四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成像视场改变单元,以便驱动所述成像单元到提供该优选的被摄体在其消失之前已经到达的所述边缘区域的一侧,在所述第四条件中,在所述成像的图像内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数目大于1的情况下,并且此外在由于所述消失的被摄体存在确定处理作出存在消失的被摄体的确定的情况下,存在已经在所述消失之前到达所述边缘区域的被摄体,并且还存在等价于其所述优选被摄体的被摄体,
在满足第五条件的情况下待命,在所述第五条件中,消失的被摄体中存在在还没有到达所述边缘区域的情况下还没有消失的被摄体,并且还存在在消失之前已经到达所述边缘区域的被摄体,但是不存在等价于在该消失之前已经到达所述边缘区域的被摄体的所述优选被摄体的被摄体,
并且此外,在连同满足所述第四条件执行控制以便执行所述成像单元的驱动之后,以及连同满足所述第五条件的待命之后,确定在所述图像框内是否已经检测到被摄体,并且作为该确定的结果,在所述图像框内已经检测到被摄体的情况下,执行所述最佳构图确定和所述构图调整的执行控制,并且在所述图像框内还没有检测到被摄体的情况下,执行所述被摄体搜索的执行控制。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设备,还包括:
变焦单元,配置来改变利用所述成像单元成像的图像的场角;
其中在作出所述消失的被摄体在其消失之前已经到达所述边缘区域的确定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变焦单元以执行缩小操作,
并且在作出所述消失的被摄体在其消失之前还没有到达所述边缘区域的确定的情况下,待命。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设备,还包括:
变焦单元,配置来改变利用所述成像单元成像的图像的场角;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确定是否存在在对于所述变焦单元执行放大指令之后,已经到达所述边缘区域的被摄体,并且在由于该确定存在已经到达所述边缘区域的被摄体的情况下,执行对于所述变焦单元的变焦停止指令。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便根据到自身定时器模式的切换指令,确定是否在比所述图像框内的所述边缘区域更内侧的区域内已经检测到预定数目的被摄体,并且作为其结果,在作出在所述更内侧的区域内已经检测到所述预定数目的被摄体的确定的情况下,根据获得该确定结果时的定时激活自身定时器,并且根据该自身定时器激活之后已经过去预定时间,执行利用所述成像单元成像的图像到记录介质的自动记录。
16.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被摄体检测步骤,安排来从利用成像单元成像的图像检测被摄体;以及
控制步骤,安排来根据位置关系执行与成像操作有关的控制,该位置关系是设为利用所述成像单元成像的图像的图像框中的至少一侧的边缘区域、和在所述被摄体检测步骤中在所述成像的图像内检测到的被摄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17.一种程序,使得包括配置为从利用成像单元成像的图像检测被摄体的被摄体检测单元的控制设备执行以下处理:
根据位置关系执行与成像操作有关的控制,该位置关系是设为利用所述成像单元成像的图像的图像框中的至少一侧的边缘区域、和利用所述被摄体检测单元在所述成像的图像中检测到的被摄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18.一种控制***,包括
成像设备,其包括成像单元,以及
可移动机械设备,配置为改变利用所述成像单元的视场,
包括:
被摄体检测单元,配置为从利用所述成像单元成像的图像检测被摄体;以及
控制单元,配置为根据位置关系执行对于所述可移动机械设备的控制,该位置关系是设为利用所述成像单元成像的图像的图像框中的至少一侧的边缘区域、和利用所述被摄体检测单元在所述成像的图像中检测到的被摄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CN2010800431708A 2009-07-28 2010-07-21 控制设备、控制方法、程序和控制*** Pending CN1026685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75041 2009-07-28
JP2009175041A JP5446546B2 (ja) 2009-07-28 2009-07-28 撮像制御装置、撮像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撮像システム
PCT/JP2010/062209 WO2011013544A1 (ja) 2009-07-28 2010-07-21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制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8535A true CN102668535A (zh) 2012-09-12

Family

ID=43529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31708A Pending CN102668535A (zh) 2009-07-28 2010-07-21 控制设备、控制方法、程序和控制***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05647A1 (zh)
EP (1) EP2461567A4 (zh)
JP (1) JP5446546B2 (zh)
KR (1) KR20120038451A (zh)
CN (1) CN102668535A (zh)
IN (1) IN2012DN00589A (zh)
RU (1) RU2012102038A (zh)
TW (1) TW201121307A (zh)
WO (1) WO2011013544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4863A (zh) * 2013-04-15 2014-10-15 欧姆龙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4994292A (zh) * 2015-06-30 2015-10-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广角摄像头的控制方法及电子终端
CN104994284A (zh) * 2015-06-30 2015-10-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广角摄像头的控制方法及电子终端
CN112119627A (zh) * 2019-08-14 2020-12-2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云台的目标跟随方法、装置、云台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06095B2 (ja) 2008-04-25 2013-06-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構図判定装置、構図判定方法、プログラム
JP5646582B2 (ja) * 2012-12-05 2014-12-24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9942460B2 (en) * 2013-01-09 2018-04-10 Sony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EP2847983A1 (en) * 2013-04-09 2015-03-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rotatable camera
US9253410B2 (en) * 2013-04-25 2016-02-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bject detec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06688228B (zh) 2014-09-10 2019-06-1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控制装置、摄像控制方法、相机、及相机***
US9665804B2 (en) * 2014-11-12 2017-05-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cking an object
US10042031B2 (en) 2015-02-11 2018-08-07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that an object of interest has re-entered a field of view of an imaging device
EP3350499A4 (en) * 2015-09-16 2018-08-01 SZ DJI Osmo Technology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photography with different effects
CN113875225A (zh) * 2019-06-04 2021-12-31 索尼集团公司 成像设备和成像控制方法
EP4097963A1 (en) * 2020-01-31 2022-12-07 Hover Inc. Techniques for enhanced image capture using a computer-vision network
JP7421534B2 (ja) * 2021-12-10 2024-01-24 株式会社モリタ製作所 クレードルおよび撮像セット
JP2024071823A (ja) * 2022-11-15 2024-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7528262B (zh) * 2023-12-29 2024-04-05 江西赛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设备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及***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23898B1 (en) * 1995-12-28 2001-11-27 Sony Corporation Tracking apparatus and tracking method
EP1311123A1 (en) * 2001-10-29 2003-05-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trolling a video camera
US20070274703A1 (en) * 2006-05-23 2007-11-29 Fujifilm Corporation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nd photographing method
US20080068466A1 (en) * 2006-09-19 2008-03-20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program
US20090015658A1 (en) * 2007-07-13 2009-01-15 Tandberg Telecom As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 camera contro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65197A (ja) * 1995-08-18 1997-03-07 Sony Corp 自動ズーム制御装置、自動ズーム制御方法、及び撮像装置
JP2005065265A (ja) * 2003-07-31 2005-03-10 Omron Corp フレーム調節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JP2005099164A (ja) 2003-09-22 2005-04-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自動撮影システム
JP4378636B2 (ja) * 2005-02-28 2009-12-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US20070115351A1 (en) * 2005-11-18 2007-05-24 Mccormack Kenneth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nhanced motion detection
JP4572815B2 (ja) * 2005-11-18 2010-11-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JP4789825B2 (ja) 2007-02-20 2011-10-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309490B2 (ja) * 2007-07-26 2013-10-0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被写体追尾ズーミング方法及び被写体追尾ズーミングプログラム
JP2009077143A (ja) 2007-09-20 2009-04-09 Fujifilm Corp 自動撮影装置
JP5144422B2 (ja) 2007-09-28 2013-02-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及び撮影方法
US20090097704A1 (en) * 2007-10-10 2009-04-16 Micron Technology, Inc. On-chip camera system for multiple object tracking and identification
JP4894712B2 (ja) * 2007-10-17 2012-03-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構図判定装置、構図判定方法、プログラム
US7855737B2 (en) * 2008-03-26 2010-12-21 Fotonation Ireland Limited Method of making a digital camera image of a scene including the camera us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23898B1 (en) * 1995-12-28 2001-11-27 Sony Corporation Tracking apparatus and tracking method
EP1311123A1 (en) * 2001-10-29 2003-05-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trolling a video camera
US20070274703A1 (en) * 2006-05-23 2007-11-29 Fujifilm Corporation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nd photographing method
US20080068466A1 (en) * 2006-09-19 2008-03-20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program
US20090015658A1 (en) * 2007-07-13 2009-01-15 Tandberg Telecom As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 camera control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4863A (zh) * 2013-04-15 2014-10-15 欧姆龙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US9621813B2 (en) 2013-04-15 2017-04-11 Omron Corporatio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image display program,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the same
CN104104863B (zh) * 2013-04-15 2017-12-12 欧姆龙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4994292A (zh) * 2015-06-30 2015-10-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广角摄像头的控制方法及电子终端
CN104994284A (zh) * 2015-06-30 2015-10-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广角摄像头的控制方法及电子终端
CN112119627A (zh) * 2019-08-14 2020-12-2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云台的目标跟随方法、装置、云台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1026804A1 (zh) * 2019-08-14 2021-02-18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云台的目标跟随方法、装置、云台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61567A4 (en) 2013-06-05
KR20120038451A (ko) 2012-04-23
JP5446546B2 (ja) 2014-03-19
IN2012DN00589A (zh) 2015-06-12
WO2011013544A1 (ja) 2011-02-03
JP2011030040A (ja) 2011-02-10
RU2012102038A (ru) 2013-07-27
US20120105647A1 (en) 2012-05-03
EP2461567A1 (en) 2012-06-06
TW201121307A (en) 2011-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8535A (zh) 控制设备、控制方法、程序和控制***
CN110012228B (zh) 显示控制设备和显示控制设备的控制方法
JP5537044B2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9338362B2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image capturing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for capturing a subject to be recorded with intended timing
CN101616261B (zh) 图像记录设备和方法、图像处理设备和方法
CN101964872A (zh) 构图确定器件、成像***、构图确定方法以及程序
JP6618255B2 (ja) ズーム制御装置、撮像装置、ズーム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ズーム制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5251779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撮像システム
CN101990064A (zh) 控制设备、操作设置方法和程序
CN102196173A (zh) 成像控制设备与成像控制方法
CN102316266A (zh) 显示控制装置、显示控制方法和程序
CN101834992A (zh) 图像捕捉***、图像呈现方法和程序
CN102498712A (zh) 控制设备、成像***、控制方法和程序
CN102111540A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JP2013048361A (ja) 携帯機器
CN102668536A (zh) 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图像捕获装置、程序和图像捕获***
JP2001141423A (ja) 画像撮像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CN103454746A (zh) 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和成像装置
JP6312460B2 (ja)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CN103856701A (zh) 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20140104377A1 (en) Imaging apparatus
JP6639832B2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撮像プログラム
US2005000746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tting an image capture device to an operational mode
JP2010041076A (ja) カメラ
JP7362440B2 (ja) 駆動装置、撮像装置、駆動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