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36813A - 一种用于处理物探地震数据的动校正拉伸切除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处理物探地震数据的动校正拉伸切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36813A
CN102636813A CN2012101359116A CN201210135911A CN102636813A CN 102636813 A CN102636813 A CN 102636813A CN 2012101359116 A CN2012101359116 A CN 2012101359116A CN 201210135911 A CN201210135911 A CN 201210135911A CN 102636813 A CN102636813 A CN 1026368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cident angle
velocity
threshold value
excision
geophone off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3591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36813B (zh
Inventor
郭平
高树生
柳世光
邹洪学
张淑梅
高源�
季占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郭平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郭平 filed Critical 郭平
Priority to CN 20121013591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368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36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68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368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68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处理物探地震数据的动校正拉伸切除方法,该方法利用叠加速度场,计算平均速度,或对其平滑后计算层速度。进而,利用这一速度和炮检距信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射线(直射线或曲射线)理论进行入射角的近似计算,以1D或3D空变的入射角门槛值参数作为衡量标准,来确定每一个地震道的切除量。从而实现了动校正拉伸的更为精确的自动切除,既能切除净动校拉伸造成的干扰,又能最大限度保护有效波振幅,最终使叠加剖面的分辨率和信噪比得到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处理物探地震数据的动校正拉伸切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震数据处理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处理物探地震数据的动校正拉伸切除方法;该方法属于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尤其适用于使用地球物理手段对地下岩层的精确识别和地球物理勘探数据的处理。
背景技术
地震资料处理是石油地震勘探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整个地震资料处理过程,就是把野外地震采集来的原始地震资料经过一系列的去伪存真的处理,最终为综合解释提供能够反映地下地质构造的地震剖面。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为了保证足够高的信噪比,工业上必须采用多次覆盖技术,由此产生的动校正和水平叠加是地震资料处理的常规处理术手段。在反射波地震勘探中采用的是一点放炮多点接收的方法。接收点散布在包括炮点在内的地面上一个勘探目标区域范围的矩形网格点上。震源子波经过地下介质反射到达地面的接收点。由于各接收点与炮点的水平距离不同产生了各地震道到达时刻的差异。在时空域,子波中心点展布为双曲线(二维)或旋转双曲面(三维)。要实现同相叠加压制噪音的目的,必须要把双曲线(面)变换为水平线(面),称为动校正。动校正是一种非线性变换,它具有十分明显的拉伸效应,即炮检距越大的地震道拉伸得越严重。把这种具有十分明显拉伸效应即经过畸变的数据进行叠加的结果就使得信号的分辨率和信噪比大幅度降低。这种负面影响在工业上通常是不能接受的。地球物理界长期关注着这个问题,发表出来的研究成果也很多。但是一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中国专利申请CN101131435A公开了一种避免动校正拉伸的动校正叠加方法,其利用CMP叠加和不同到达时间的地震波叠加计算自激自收记录中的每一个采样时间的记录值,它主要是用CMP上的ti′=ti-mτ点对应的速度求各道自激自收时间ti′处的动校正量(ti表示地震道的记录时间;ti′表示地震波的自激自收到达时间;τ为以到达时间变量搜索子波分量的步长;m为向前搜索的最大步数)。该专利申请存在过分依赖于速度的解释的缺陷,若速度解释不准确,则会得到不准确的动校正量,结果不仅可能会产生拉伸,还可能产生动校不足或过量。迄今为止,此法并未真正投入生产。
几十年来,国内外通用的主流动校正软件产品,一直未能实现无拉伸效应的动校正处理,克服动校正拉伸效应的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把这一拉伸部分切掉,这就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动校正拉伸切除。能否恰到好处地切掉这一动校正拉伸部分是事关叠加剖面质量的重要因素,这也一直是地震资料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以往的一贯做法是手工切除,即由资料处理人员选定一些控制点,目视确定出切除量,再由处理程序按照这些切除量内插出任何一点的切除量,进而实现动校正拉伸切除处理。手工切除一直是一个资料处理人员必备的处理技能。这种手工确定切除量的做法,显然要耗费处理人员的大量精力。而且,由于通常所选的控制点比较稀疏,不一定具有代表性,所以很难得到所期望的切除结果,往往从资料预处理开始直到最终叠加之前,需要反复修改切除参数才能得到合理的结果。特别是,对于很多人参与的大面积的3D地震资料处理,每个人负责一个区块的切除,由于个人观念、经验等因素不同所致,切除结果更是五花八门。
最近几年,推出了一种按入射角切除的方法,该方法仅须用户提供一个动校正所使用的叠加速度场和一个入射角门槛值参数,由程序利用叠加速度函数和炮检距信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射线(直射线或曲射线)理论进行入射角的近似计算,以入射角门槛值参数作为衡量标准,来确定每一个地震道的切除量。这一方法对一个作业中所处理的所有地震道都遵循一个入射角门槛值,因此,我们把它叫做常数门槛值入射角切除方法。根据程序设计简介,这一方法的首要好处是可以使处理人员摆脱繁琐的手工切除操作。其次,由于是利用动校正速度逐道计算的切除量,一般来说,速度场都具有足够多的控制点,而且是比较规则的,从而,使切除结果更为精确。
然而,在实际资料处理应用中却发现,如果近道(浅层)切除合理,那么,远道(中、深层)就不合理;反之,如果远道(中、深层)切除合理,近道(浅层)切除就不合理。这种结果的表现形式如图1a、1b所示。可见,仅有的一个入射角门槛值参数不能同时兼顾近道和远道的切除需要。为了能在实际处理中用得上这一方法,我们曾经采用按近道和远道分组的方式分别应用大入射角和小入射角门槛值参数进行切除。这样切除的结果从表面上看,似乎兼顾了近道和远道的切除需要,克服了如图1a和图1b所示的那种弊病(效果见图1c)。
但这样人为地把具有相近炮检距的两个相邻的道划分为近道和远道显然是不合理的,由此导致具有相近炮检距的道的切除量的差距过大,(见图1c),这实质上切掉了很多的有效波,因此,仍然未能从根本上克服此切除方法的致命缺陷。因此,这种切除方法仍然远远达不到实用的目的,或者说,这一按入射角切除方法还不能投入地震资料实际处理应用之中。
为了更好更准确地提高地震数据的处理质量,急需一种用于处理物探地震数据的动校正拉伸切除方法。
发明概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处理物探地震数据的动校正拉伸切除方法
一种用于处理物探地震数据的动校正拉伸切除方法,该动校正拉伸切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利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得到地下不同反射点对应的一组组反射记录,形成CMP道集,每组道集中包含有不同炮检距的数据;
(ii)以用户提供的一系列空间时间变化的炮检距——入射角门槛值数据对为控制点,按照射线原理进行内插,建立每个控制点的炮检距——入射角门槛值对参数表;
(iii)对每一个CMP道集,根据用户提供的叠加速度场,得到一个速度函数,并把所得到的速度函数作为均方根速度函数;
(iv)如果采用直射线法计算入射角,则根据所得到的速度函数计算平均速度;如果采用曲射线法计算入射角,则根据所得到的速度函数计算层速度;
(v)对输入的每一个地震道,从道头取出炮检距信息,并从炮检距——入射角门槛值参数表中取得相应的入射角门槛值参数;
(vi)对该输入的每一个地震道的每一个采样时间,利用速度和炮检距信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射线理论近似计算入射角,以入射角门槛值参数作为衡量准则,求取切除时间;把所求取的切除时间应用到该输入的每一个地震道上,即完成动校正拉伸切除处理;
(vii)基于所完成动校正拉伸切除处理的数据,可以得到反映地下地层结构的图像;基于反映地下地层结构的图像,可以识别地下岩层的状况,进而甄别地下油气藏的分布情况。
其中,CMP道集是共中心点道集。在步骤(ii)中,内插建立各个控制点的炮检距——入射角门槛值对参数表,是按等炮检距间隔且线性内插建立各个控制点的炮检距——入射角门槛值参数表。优选地,等炮检距间隔为1米。
其中在步骤(iii)中,实现根据用户提供的速度场得到一个速度函数的方法为:对于任何一个CMP,如果该点属于速度场中的控制点,则将该点的速度函数的结束时间予以适当延长;否则,就内插出一个新的速度函数。在步骤(iv)中,当采用曲射线法计算入射角时,计算层速度分为如下两个步骤完成:
(1)为避免计算的层速度发生跳跃,对在在步骤(iii)中得到的速度函数进行多项式拟合平滑处理;
(2)基于下面的Dix公式计算层速度:
V int , n 2 = V rms , n 2 t 0 , n - V rms , n - 1 2 t 0 , n - 1 t 0 , n - t 0 , n - 1 - - - ( 1 )
式中,Vint,n为第n层的层速度,Vrms,n为前n层的均方根速度,t0,n为第n层的t0时间。
如果公式(1)在计算第n层出现了层速度Vint的奇异值,与实际情况有显著差异,就将该层与相邻的下一层合并为一层,即将第n层和第n+1层合并,消除奇异值;如果还有奇异值出现,则进一步向下层合并,直到计算结果稳定。
其中在步骤(iv)中,直射线计算所用的速度是平均速度,所基于的公式为:
sin ( θ ) = x / 2 V avg t / 2 = x V avg t - - - ( 2 )
式中:
x为炮检距,Vavg为平均速度,
t=t(x)=(t0 2+x2/Vavg 2)1/2                       (3)
即,双程旅行时间。
此外,在步骤(iv)中,曲射线计算所用的速度是Dix层速度,所基于的公式为:
sin ( θ ) = V int x V rms 2 t 0 2 + x 2 / V rms 2 - - - ( 4 )
式中,
x为炮检距,Vrms为均方根速度,Vint为Dix层速度。
更优选地,在步骤(iv)中,将从第一个采样点开始逐点计算入射角,当计算的入射角θ小于给定门槛值时,停止计算,此时的样点时间就是要求取的切除时间t0
本发明利用叠加速度场,计算平均速度,或对其平滑后计算层速度。进而,利用这一速度和炮检距信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射线(直射线或曲射线)理论进行入射角的近似计算,以1D或3D空变的入射角门槛值参数作为衡量标准,来确定每一个地震道的切除量。从而实现了动校正拉伸的更为精确的自动切除,既能切净除动校拉伸造成的干扰,又能最大限度保护有效波振幅,最终使叠加剖面的分辨率和信噪比得到提高。
附图描述
图1a~图1c分别为按不同常数入射角门槛值切除的CMP道集,图1a为40°门槛值切除结果,切除太轻;图1b为25°门槛值切除结果,切除太重;图1c为近道25°门槛值、远道40°门槛值切除结果,中间出现跳跃现象。
图2是直射线近似原理示意图。
图3是曲射线近似原理示意图
图4a~图4d是叠加速度和层速度平滑前后示意图,图4a为原始的叠加速度曲线;图4b为原始的层速度曲线;图4c为平滑后的叠加速度曲线;图4d为平滑后的层速度曲线。
图5a~图5d是辽河东部凹陷某三维资料不同切除方法的CMP道集及叠加剖面对比图,图5a为常数门槛值入射角切除CMP道集;图5b为图5a对应的叠加剖面;图5c为1D空变门槛值入射角切除CMP道集;图5d为图5c对应的叠加剖面。
图6a~图6b是辽河东部凹陷某三维资料不同切除方法对比图,图6a为常数门槛值入射角切除叠加剖面;图6b为1D空变门槛值入射角切除叠加剖面。
图7a~图7d是辽河中央潜山带某三维资料不同切除方法对比图,图7a为1D空变门槛值入射角切除CRP道集;图7b为a对应的叠加剖面;图7c为3D空变门槛值入射角切除CRP道集;图7d为c对应的叠加剖面。
图8a~图8b是某二维资料1D空变门槛值入射角切除效果图,图8a为1D空变门槛值入射角切除叠加剖面;图8b为图8a对应的动校正道集。
图9a~图9b是某二维资料3D空变门槛值入射角切除效果图,图9a为3D空变门槛值入射角切除叠加剖面;图9b为图9a对应的动校正道集。
图10a~图10b是某二维资料两种空变门槛值入射角切除方法对比图,图10a为1D空变门槛值入射角切除叠加剖面;图10b为3D空变门槛值入射角切除叠加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依据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处理物探地震数据的动校正拉伸切除方法来识别地下岩层,提高地震数据处理的准确性的优点。该用于处理物探地震数据的动校正拉伸切除方法主要基于以下事实而进行研究来获得的。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处理物探地震数据的动校正拉伸切除方法是对常数门槛值、按入射角切除技术的改进,把原来的常数入射角门槛值改成为随炮检距变化的入射角门槛值,我们把这种切除方法叫做1D空变门槛值、按入射角切除技术。在此技术研发过程中发现,由于地下地质条件和构造形态的差异所致,叠加速度场的横向变化很剧烈,这导致计算得到的入射角的横向差异也很大,从而造成1D空变门槛值不能够适合于工区内各处的切除需要。这促使我们进一步研发出3D空变门槛值、按入射角切除方法,这就是真正实用的可变门槛值、按入射角切除技术。
计算入射角可以选择直射线法,也可以选择曲射线法。直射线法是从地震数据估计入射角的最简单的方法。这一方法假设所研究的同相轴是平坦的界面,在界面以上具有以一个平均速度为特征的一个地层(见图2)。直射线计算所用的速度是平均速度。曲射线法假设输入的速度拾取是在地质界面上的,从而根据这一拾取建立起一个水平层状层位模型。于是,穿过这些界面的射线路径发生了弯曲,而在其它情况下则是直的(见图3)。所用的速度是Dix层速度。
在本发明的用于处理物探地震数据的动校正拉伸切除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骤:
(i)利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得到地下不同反射点对应的一组组反射记录,形成CMP道集,每组道集中包含有不同炮检距的数据,为了使包含有不同炮检距的数据能叠加在一起增加信号、压制噪音,必须要消除炮检距的影响,这个消除过程就是动校正。在动校正过程中,由于距离和时间的非线性关系,导致校正量不一致现象,从而产生动校正拉伸,影响叠加精度。将对用户提供的一些空间控制点的炮检距——入射角门槛值对,内插建立各个控制点的炮检距——入射角门槛值对参数表。
(ii)常规的做法是手工切除,即由目视来确定切除量,实现动校正拉伸切除处理;另一种方法就是常入射角门槛值自动切除方法,无法实现切除的时间空间变化。本方法以用户提供的一系列空间时间变化的炮检距——入射角门槛值数据对为控制点,按照射线原理进行内插,建立每个控制点的炮检距——入射角门槛值对参数表。
(iii)对每一个CMP道集,根据用户提供的叠加速度场,得到一个速度函数,并把它作为均方根速度函数。
(iv)如果采用直射线法计算入射角,则根据这一速度函数计算平均速度。如果采用曲射线法计算入射角,则计算层速度。
(v)对输入的每一个地震道,从道头取出炮检距信息,并从炮检距——入射角门槛值参数表中取得相应的入射角门槛值参数。
(vi)对该道的每一个采样时间,利用上述速度和炮检距信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射线理论近似计算入射角,以入射角门槛值参数作为衡量准则,求取切除时间。把这一切除时间应用到地震道上,即完成动校正拉伸切除处理。
(vii)基于所完成动校正拉伸切除处理的数据,可以得到反映地下地层结构的图像;基于反映地下地层结构的图像,可以识别地下岩层的状况,进而甄别地下油气藏的分布情况。
在步骤(iv)中所述,当采用曲射线法时,计算层速度分为如下两个步骤完成:
为避免计算的层速度发生跳跃,须对得到的叠加速度函数进行多项式拟合平滑处理(见图4a~图4d)。
这里的层速度计算所基于的公式就是Dix公式:
V int , n 2 = V rms , n 2 t 0 , n - V rms , n - 1 2 t 0 , n - 1 t 0 , n - t 0 , n - 1 - - - ( 1 )
式中,Vint,n为第n层的层速度,Vrms,n为前n层的均方根速度,t0,n为第n层的t0时间。
如果公式(1)在计算第n层出现了层速度Vint的奇异值,与实际情况有显著差异,就将该层与相邻的下一层合并为一层,即将第n层和第n+1层合并,消除奇异值;如果还有奇异值出现,则进一步向下层合并,直到结果稳定。这样,就保证了算法的稳定性和本发明在生产中的兼容能力。
在步骤(iv)中所述,计算入射角可以选择直射线法,也可以选择曲射线法。
直射线计算所用的速度是平均速度,所基于的公式为:
sin ( θ ) = x / 2 V avg t / 2 = x V avg t - - - ( 2 )
式中:
x为炮检距,Vavg为平均速度,
t=t(x)=(t0 2+x2/Vavg 2)1/2                      (3)
即,双程旅行时间。
曲射线计算所用的速度是Dix层速度,所基于的公式为:
sin ( θ ) = V int x V rms 2 t 0 2 + x 2 / V rms 2 - - - ( 4 )
式中,
x为炮检距,Vrms为均方根速度,Vint为Dix层速度。
不管利用哪一种算法,都将从第一个采样点开始逐点计算入射角,当计算的入射角θ小于给定门槛值时,停止计算,此时的样点时间就是要求取的切除时间t0
使用本发明的地震数据的动校正拉伸切除方法,能够对动校后产生的拉伸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切除。
与CGGVerita公司提供给我们的常数门槛值、按入射角切除方法相比,由于本方法的切除的入射角门槛值参数是1D或3D空变的,这从根本上克服了常数门槛值、按入射角切除方法不能兼顾近道和远道切除的弊病,从而使按入射角切除的这一新技术能够真正地在实际资料处理中得到应用。
与以往的手工切除相比,由于本方法是属于自动切除处理,这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它使资料处理人员终于摆脱了耗时费力的手工操作。特别是,对于中浅层信噪比太低、以致在CMP道集上看不到明显同相轴的山地资料,用手工切除很难得到期望的结果。但用本发明的方法,则是很简单的事情,因为它可以不用参照CMP道集,而仅须参照叠加结果,适当修改入射角门槛值即可。可见,这里的按入射角切除处理能够实现手工切除难以实现的操作。
3D空变门槛值切除,允许在3D空间的任何一点采用不同于其它点的切除门槛值,因此,可适于***的地震资料的切除,切除精度更高。从而使叠加剖面的信噪比得到明显的提高。
工业实用性
使用本发明的用于地震数据的动校正拉伸切除方法,具体的可变门槛值、按入射角切除方法,能够对动校后产生的拉伸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切除。
与CGGVerita公司(法国地球物理服务公司)提供给我们的常数门槛值、按入射角切除方法相比:从效率上讲,CGGVerita公司的常数门槛值、按入射角切除方法在具体实现过程中采用了调用隐模块的方式,因此运行速度很慢;而本发明的可变门槛值、按入射角切除方法,则没有采用这一方式,因此,速度提高了9~10倍。
参见图5a-图10b来说明可变门槛值、按入射角切除的处理效果实例。
图5a~图5d是某三维资料常数门槛值入射角切除的CMP道集及其叠加剖面与1D空变门槛值入射角切除的CMP道集及其叠加剖面对比图。图5a所示的是采用远、近道分组,分别应用常规切除方法进行切除的CMP道集,由于浅层切掉了过多的有效波,导致切除量跳跃。在叠加剖面上可见到一处同相轴明显被切断现象。而在如图5c、图5d所示本发明的1D空变门槛值入射角切除的CMP道集、叠加剖面则克服了上述缺陷。
图6a~图6b是某三维资料常数门槛值入射角切除叠加剖面与1D空变门槛值入射角切除叠加剖面对比图。从图中可见,后者避免了前者把连续同相轴切断的缺陷。
图7a~图7d是某三维资料1D空变门槛值入射角切除CRP道集及其叠加剖面与3D空变门槛值入射角切除CRP道集及其叠加剖面对比图。这里是关于CRP道集的切除。从图中可见,图7a的中间那个道集的强振幅噪音未切净,导致叠加剖面(图7b)上出现一个有点像多次波似的条带状同相轴。由于1D空变门槛值不能3D空变,所以,不可能在不损害其它地方有效波的情况下把这里的噪音切干净。但应用3D空变门槛值入射角切除技术切除,实现了在不损害其它地方有效波的情况下,切掉了这种噪音(见图7c、7d)。
图8a~图8b是某二维资料1D空变门槛值入射角切除叠加剖面及其动校正后道集。图中所示的叠加剖面是整条测线信噪比最高的一段,图8b是该段的一个速度点上的动校正后的CMP道集。从道集上,看不到明显的同相轴,这给依赖道集的手工切除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按处理要求,要尽可能保留住近地表和浅层的仅有的同相轴,为此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应用1D空变门槛值入射角切除技术,因为它不依赖道集,只需给出若干对炮检距-入射角门槛值参数,用这些参数进行切除、叠加扫描,根据叠加扫描结果,进行参数取舍、组合即可,而叠加剖面上的同相轴总比道集上要明显得多。因此,这一难题得到了轻而易举的解决。
图9a~图9b是某二维资料3D空变门槛值切除入射角叠加剖面及其动校正后道集。图9a、图9b所示的分别是叠加剖面及其一个控制点的动校正后的CMP道集。在叠前动校正道集上,几乎看不到明显的同相轴。这跟图8所示的情况类似,同样给依赖道集的手工切除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为此,我们应用1D空变门槛值入射角切除技术(曲射线法)进行切除。这使问题变得很简单。
图10a~图10b是某二维资料1D空变门槛值入射角切除叠加剖面与3D空变门槛值入射角切除叠加剖面对比。不难看出,在构造形态和信噪比方面,后者都优于前者。由此可见,3D空变门槛值的切除确实要比1D空变门槛值的切除更为合理。
地震资料处理实践证明,与常数门槛值入射角切除相比,本发明的用于地震数据的动校正拉伸切除方法中的可变门槛值入射角切除技术主要有两点优越之处:
(1)、切除门槛值参数是可变的,从而切除量是连续变化的,克服了以前不能兼顾浅层与深层或切除量跳跃的弊病。最根本的一点是,本发明的方法使得按入射角自动切除的这一新技术能够真正地在实际资料处理中得到应用。这是我们研发的主要动因。
(2)、特别是,3D空变切除门槛值切除,允许在3D空间的任何一点采用不同于其它点的切除门槛值,因此,可适于***的地震资料的切除,切除精度更高。
(3)、与以往的手工切除相比,由于本发明方法是属于自动切除处理,这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它使资料处理人员终于摆脱了耗时费力的手工操作。特别是,对于中浅层信噪比太低、以致在CMP道集上看不到明显同相轴的山地资料,用手工切除很难得到期望的结果。但用本发明的方法,则是很简单的事情,因为它可以不用参照CMP道集,而仅须参照叠加结果,适当地修改入射角门槛值即可。可见,本发明的可变门槛值入射角切除处理能够实现以往手工切除难以实现的切除效果。
概括地,本发明利用叠加速度场,计算平均速度,或对其平滑后计算层速度。进而,利用这一速度和炮检距信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射线(直射线或曲射线)理论进行入射角的近似计算,以1D或3D空变的入射角门槛值参数作为衡量标准,来确定每一个地震道的切除量。从而实现了动校正拉伸的更为精确的自动切除,既能切净除动校拉伸造成的干扰,又能最大限度保护有效波振幅。最终使叠加剖面的分辨率和信噪比得到提高。
如上述,已经清楚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提出的用于处理物探地震数据的动校正拉伸切除方法来识别地下岩层。尽管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详细描述并解释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中做出多种修改。

Claims (9)

1.一种用于处理物探地震数据的动校正拉伸切除方法,该动校正拉伸切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利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得到地下不同反射点对应的一组组反射记录,形成CMP道集,每组道集中包含有不同炮检距的数据;
(ii)以用户提供的一系列空间时间变化的炮检距——入射角门槛值数据对为控制点,按照射线原理进行内插,建立每个控制点的炮检距——入射角门槛值对参数表;
(iii)对每一个CMP道集,根据用户提供的叠加速度场,得到一个速度函数,并把所得到的速度函数作为均方根速度函数;
(iv)如果采用直射线法计算入射角,则根据所得到的速度函数计算平均速度;如果采用曲射线法计算入射角,则根据所得到的速度函数计算层速度;
(v)对输入的每一个地震道,从道头取出炮检距信息,并从炮检距——入射角门槛值参数表中取得相应的入射角门槛值参数;
(vi)对该输入的每一个地震道的每一个采样时间,利用速度和炮检距信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射线理论近似计算入射角,以入射角门槛值参数作为衡量准则,求取切除时间;把所求取的切除时间应用到该输入的每一个地震道上,即完成动校正拉伸切除处理;
(vii)基于所完成动校正拉伸切除处理的数据,可以得到反映地下地层结构的图像;基于反映地下地层结构的图像,可以识别地下岩层的状况,进而甄别地下油气藏的分布情况。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CMP道集是共中心点道集。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ii)中,内插建立各个控制点的炮检距——入射角门槛值对参数表,是按等炮检距间隔且线性内插建立各个控制点的炮检距——入射角门槛值参数表。
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等炮检距间隔为1米。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iii)中,实现根据用户提供的速度场得到一个速度函数的方法为:对于任何一个CMP,如果该点属于速度场中的控制点,则将该点的速度函数的结束时间予以适当延长;否则,就内插出一个新的速度函数。
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iv)中,当采用曲射线法计算入射角时,计算层速度分为如下两个步骤完成:
(1)为避免计算的层速度发生跳跃,对在在步骤(iii)中得到的速度函数进行多项式拟合平滑处理;
(2)基于下面的Dix公式计算层速度:
V int , n 2 = V rms , n 2 t 0 , n - V rms , n - 1 2 t 0 , n - 1 t 0 , n - t 0 , n - 1 - - - ( 1 )
式中,Vint,n为第n层的层速度,Vrms,n为前n层的均方根速度,t0,n为第n层的t0时间。
如果公式(1)在计算第n层出现了层速度Vint,n的奇异值,与实际情况有显著差异,就将该层与相邻的下一层合并为一层,即将第n层和第n+1层合并,消除奇异值;
如果还有奇异值出现,则进一步向下层合并,直到计算结果稳定。
7.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iv)中,直射线计算所用的速度是平均速度,所基于的公式为:
sin ( θ ) = x / 2 V avg t / 2 = x V avg t - - - ( 2 )
式中:
x为炮检距,Vavg为平均速度,
t=t(x)=(t0 2+x2/Vavg 2)1/2                           (3)
即,双程旅行时间。
8.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iv)中,曲射线计算所用的速度是Dix层速度,所基于的公式为:
sin ( θ ) = V int x V rms 2 t 0 2 + x 2 / V rms 2 - - - ( 4 )
式中,
x为炮检距,Vrms为均方根速度,Vint为Dix层速度。
9.依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从第一个采样点开始逐点计算入射角,当计算的入射角θ小于给定门槛值时,停止计算,此时的样点时间就是要求取的切除时间t0
CN 201210135911 2012-05-04 2012-05-04 一种用于处理物探地震数据的动校正拉伸切除方法 Active CN1026368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135911 CN102636813B (zh) 2012-05-04 2012-05-04 一种用于处理物探地震数据的动校正拉伸切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135911 CN102636813B (zh) 2012-05-04 2012-05-04 一种用于处理物探地震数据的动校正拉伸切除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6813A true CN102636813A (zh) 2012-08-15
CN102636813B CN102636813B (zh) 2013-03-20

Family

ID=46621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10135911 Active CN102636813B (zh) 2012-05-04 2012-05-04 一种用于处理物探地震数据的动校正拉伸切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36813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6048A (zh) * 2014-07-08 2015-04-22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自动切除地震波波至的方法
CN105182420A (zh) * 2015-10-13 2015-12-2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动态匹配动校正方法
CN105425295A (zh) * 2015-12-18 2016-03-23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地震数据分阶段叠加权值获取方法及分阶段叠加方法
CN107065007A (zh) * 2017-05-24 2017-08-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震资料振幅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07065013A (zh) * 2016-12-27 2017-08-1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地震尺度下的层速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8957553A (zh) * 2018-08-30 2018-12-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动校正量递推修正的无拉伸畸变动校正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4754A (en) * 1995-12-13 1997-11-04 Atlantic Richfield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rrecting seismic traces for normal move-out stretch effects
US6798714B1 (en) * 2003-04-30 2004-09-28 Kelma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performing stretch-free normal moveout (NMO) and stacking of seismic traces
US20060193205A1 (en) * 2005-02-12 2006-08-31 Chevron U.S.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ue relative amplitude correction of seismic data for normal moveout stretch effects
CN101131435A (zh) * 2006-08-23 2008-02-27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避免动校拉伸的动校正叠加方法
CN101776768A (zh) * 2009-01-09 2010-07-1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各向异性速度分析和动校正方法
CN102176053A (zh) * 2011-01-27 2011-09-07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提升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4754A (en) * 1995-12-13 1997-11-04 Atlantic Richfield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rrecting seismic traces for normal move-out stretch effects
US6798714B1 (en) * 2003-04-30 2004-09-28 Kelma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performing stretch-free normal moveout (NMO) and stacking of seismic traces
US20060193205A1 (en) * 2005-02-12 2006-08-31 Chevron U.S.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ue relative amplitude correction of seismic data for normal moveout stretch effects
CN101131435A (zh) * 2006-08-23 2008-02-27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避免动校拉伸的动校正叠加方法
CN101776768A (zh) * 2009-01-09 2010-07-1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各向异性速度分析和动校正方法
CN102176053A (zh) * 2011-01-27 2011-09-07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提升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吕公河等: "滩海浅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vol. 43, no. 06, 15 December 2008 (2008-12-15), pages 613 - 622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6048A (zh) * 2014-07-08 2015-04-22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自动切除地震波波至的方法
CN104536048B (zh) * 2014-07-08 2017-04-05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自动切除地震波波至的方法
CN105182420A (zh) * 2015-10-13 2015-12-2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动态匹配动校正方法
CN105182420B (zh) * 2015-10-13 2018-01-0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动态匹配动校正方法
CN105425295A (zh) * 2015-12-18 2016-03-23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地震数据分阶段叠加权值获取方法及分阶段叠加方法
CN107065013A (zh) * 2016-12-27 2017-08-1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地震尺度下的层速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7065007A (zh) * 2017-05-24 2017-08-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震资料振幅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07065007B (zh) * 2017-05-24 2019-02-1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震资料振幅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08957553A (zh) * 2018-08-30 2018-12-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动校正量递推修正的无拉伸畸变动校正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6813B (zh) 2013-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26101B (zh) 一种获取地震反射波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CN100501449C (zh) 一种地震数据拆分处理方法
CN102636813B (zh) 一种用于处理物探地震数据的动校正拉伸切除方法
CN102998704B (zh) 一种地球物理勘探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CN102841379B (zh) 一种基于共散射点道集的叠前时间偏移与速度分析方法
CN101907725A (zh) 裂缝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03605157B (zh) 衰减近地表散射波的方法
CN101329407A (zh) 一种快速转换波直接模拟以确定地层岩性、岩相变化的方法
CN100349006C (zh) 一种用波阻抗反演技术确定岩性和流体分布的方法
CN102854526B (zh) 一种多分量地震资料的处理方法
CN104459794A (zh) 共反射点道集时变时间差值的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07817526A (zh) 叠前地震道集分段式振幅能量补偿方法及***
Sopher et al.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seismic source performance: Feasibility of small and affordable seismic sources for long term monitoring at the Ketzin CO2 storage site, Germany
CN105866833A (zh) Vsp-cdp叠加方法及三维vsp覆盖次数计算方法
CN103592682A (zh) 一种地震波场能量均衡方法及处理装置
Chapman et al. On the geologic structure at the epicenter of the 1886 Charleston, South Carolina, earthquake
CN107656308B (zh) 一种基于时间深度扫描的共散射点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方法
CN101852864B (zh) 一种利用地表一致性统计频谱分析技术处理海量地震数据的方法
CN101551464B (zh) 一种复杂地表三维勘探初至波时间确定方法
CN104536041B (zh) 一种地震观测***参数的优化方法
CN103605158A (zh) 一种最大炮检距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5093318A (zh) 一种自适应波动方程波场延拓静校正方法
Campbell et al. Processing and preliminary interpretation of noisy high-resolution seismic reflection/refraction data across the active Ostler Fault zone, South Island, New Zealand
Shiuly et al. Computation of ground motion amplification in Kolkata megacity (India) using finite-difference method for seismic microzonation
CN105487106A (zh) 一种基于高斯射线束目的层能量照明的补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HINA PETROLEUM LIAOHE OILFIELD EXPLORATION AND DE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GUO PING

Effective date: 201306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604

Address after: 124010 No. 95, oil street, Xinglongtai District, Liaoning, Panjin

Patentee afte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LIAOHE OILFIELD, PETROCHINA

Address before: 124010 Liaohe oil field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Xinglongtai District, Liaoning, Panjin

Patentee before: Guo Ping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HINA PETROLEUM +. NATURAL GA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INA PETROLEUM LIAOHE OILFIELD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Effective date: 2013102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24010 PANJIN, LIAONING PROVINCE TO: 100007 DONGCHENG,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021

Address after: 100007 Beijing, Dongzhimen, North Street, No. 9, No.

Patentee after: 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124010 No. 95, oil street, Xinglongtai District, Liaoning, Panjin

Patentee befor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LIAOHE OILFIELD, PETRO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