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0160A - 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90160A
CN102590160A CN2011100201308A CN201110020130A CN102590160A CN 102590160 A CN102590160 A CN 102590160A CN 2011100201308 A CN2011100201308 A CN 2011100201308A CN 201110020130 A CN201110020130 A CN 201110020130A CN 102590160 A CN102590160 A CN 1025901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no
sequence
metal particle
fluorescence quantum
fluoresc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2013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强斌
徐冰
梶浦尚志
李勇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titute of Nano Tech and Nano Bion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titute of Nano Tech and Nano Bionics of CAS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titute of Nano Tech and Nano Bionics of CAS,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titute of Nano Tech and Nano Bion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11002013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90160A/zh
Publication of CN102590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01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其制备方法、含有该偶联物的组合物和试剂盒及其在检测目标物尤其是金属离子中的用途。

Description

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尤其是一种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其制备方法和其在检测金属离子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环境中(尤其是淡水中),金属离子如汞、铅、铜、锰、镉、铬等的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危害。因此,金属离子的检测(尤其是在现场进行实时和高灵敏度的金属离子检测)日益重要。然而,传统的金属离子检测方法,如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需要昂贵的仪器和冗长的样品准备、分析测试和数据处理步骤,难以做到对样品(如水体、食品、饮料等)进行实时的现场检测。
量子点(Quantum Dot,QD),又称为纳米晶或人造原子,是一种由II-VI族或III-V族元素组成的准零维(quasi-zero-dimensional)的纳米颗粒。通常,量子点在三个维度上的尺寸都在100纳米(nm)以下。由于量子限域效应(quantum confinement effect),量子点中的电子和空穴具有分立能级结构,受激后可以发射荧光。通过控制量子点的形状、结构和尺寸,可以方便地调节其能隙宽度、激子束缚能的大小以及激子的能量蓝移等电子状态。随着量子点尺寸的逐渐减小,量子点的光吸收谱出现蓝移现象。尺寸越小,则谱蓝移现象也越显著,即所谓的量子尺寸效应。由于量子点可吸收所有高于其带隙能量的光子,而发射的光波长(即颜色)具有尺寸依赖性,因此可用尺寸不同的同类量子点形成发光波长(即颜色)不同的一系列标记物。
量子点按其几何形状,可分为箱形量子点、球形量子点、四面体量子点、柱形量子点、立方量子点、盘形量子点和外场(电场和磁场)诱导量子点;按其电子与空穴的量子封闭作用,量子点可分为1型量子点和2型量子点;按其材料组成,量子点又可分为元素半导体量子点,化合物半导体量子点和异质结量子点。此外,原子及分子团簇、超微粒子和多空硅等也都属于量子点范畴。
金属纳米颗粒(Nanometer Particle,NP)可以作为一种通用的荧光湮灭基团。Maxwell等人(Dustin J.Maxwell,Jason R.Taylor,andShuming Nie.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 Probes for Recognitionand Detection of Biomolecule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Society.2002,124,9606-9612)在寡核甘酸探针分子的两端分别标记纳米金颗粒(AuNP)和荧光激发基团,探针由于碱基互补形成“发卡”结构,荧光激发基团和纳米金颗粒靠近,引起激发荧光湮灭;而当探针与特异性靶DNA结合后,其构象发生变化,纳米金颗粒和荧光激发基团分离,从而激发出荧光。该原理可用于核酸的实时荧光检测,以及单碱基突变多态性检测等。
中国专利申请CN101482508A公开了一种高灵敏检测痕量金属离子的方法,包括:将用单链DNA探针修饰的贵重金属与用单链DNA探针修饰的量子点通过作为对目标金属离子具有特异活性的DNA酶的底物的单链DNA连接形成偶联物,将所述偶联物在所述DNA酶的存在下与样品接触,当样品中无目标金属离子时,贵重金属淬灭荧光量子点的荧光从而检测到较弱的荧光强度,当样品中含有目标金属离子时,DNA酶被激活并切断底物DNA,使贵重金属与荧光量子点分离,贵重金属对荧光量子点荧光的淬灭效应消失,从而检测到增强的荧光强度,由此实现对金属离子的检测。
然而,仍然需要各种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以满足不同需求,特别是以更高的灵敏度检测金属离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包括:
-由第一单链DNA探针修饰的荧光量子点;
-由第二单链DNA探针修饰的纳米金属颗粒;和
-偶联所述纳米金属颗粒和所述荧光量子点的第三单链DNA,其中所述第三单链DNA包含与第一单链DNA探针的至少部分序列互补结合的第一序列、与第二单链DNA探针的至少部分序列互补结合的第二序列和位于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之间以单链形式存在的第三序列,
其中所述纳米金属颗粒和所述荧光量子点之间的距离使得所述纳米金属颗粒能够淬灭所述荧光量子点发出的荧光,所述第三序列能够在目标物存在并激活对该目标物具有特异活性的DNA酶时被所述DNA酶切断使得所述纳米金属颗粒离开所述荧光量子点从而不再淬灭所述荧光量子点发出的荧光,并且所述荧光量子点与所述纳米金属颗粒的摩尔比为约1∶10至约20∶1。
根据本发明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的一些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荧光量子点选自CdSe量子点、CdS量子点、CdTe量子点、CdSe/ZnS量子点、CdTe/CdS/ZnS量子点、CdSe/CdS量子点和其任意组合。
根据本发明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的一些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纳米金属颗粒选自金纳米颗粒、银纳米颗粒和其任意组合。
根据本发明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的一些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荧光量子点的尺寸为1纳米至50纳米,优选为2纳米至10纳米。
根据本发明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的一些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纳米金属颗粒的尺寸为2纳米至100纳米,优选为5纳米至30纳米。
根据本发明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的一些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三序列是所述DNA酶的底物链。
根据本发明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的一些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目标物选自天然和合成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优选选自与所述纳米金属颗粒不同的金属及其离子和化合物,更优选选自汞、铅、铜、锰、镉、铬、铀及其离子和氧化物。
根据本发明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的一些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荧光量子点与所述纳米金属颗粒的摩尔比优选为约1∶10、约1∶5、约1∶2、约1∶1、约2∶1、约5∶1、约10∶1或约15∶1,更优选为约3.2∶1。
根据本发明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的一些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三单链DNA还包括位于第一序列和第三序列之间的第四序列和/或位于第二序列和第三序列之间的第五序列,所述第四序列和/或第五序列能够与所述DNA酶互补配对。
根据本发明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的一些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还包括与所述第四序列和/或第五序列互补结合的所述DNA酶。
根据本发明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的一些实施方式,其中纳米金属颗粒的粒径为5-100纳米,优选5-30纳米,更优选约13纳米;第一单链DNA探针与荧光量子点的摩尔比为10-200∶1,优选50∶1;由第一单链DNA探针修饰的荧光量子点的浓度为10-200nM,优选50-150nM,更优选80nM;第二单链DNA探针与纳米金属离子的摩尔比为10-200∶1,优选100∶1;由第二单链DNA探针修饰的纳米金属离子的浓度为5-100nM,优选25-50nM,更优选25nM;作为底物DNA的第三单链DNA的浓度为50-500nM,优选100-400nM,更优选200nM。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备前述根据本发明的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的方法,包括:
-提供由第一单链DNA探针修饰的荧光量子点;
-提供由第二单链DNA探针修饰的纳米金属颗粒;
-提供第三单链DNA,包含能够与第一单链DNA探针的至少部分序列互补结合的第一序列、能够与第二单链DNA探针的至少部分序列互补结合的第二序列、和位于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之间以单链形式存在的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能够在目标物存在并激活对该目标物具有特异活性的DNA酶时被所述DNA酶切断;
-将所述由第一单链DNA探针修饰的荧光量子点、所述由第二单链DNA探针修饰的纳米金属颗粒和所述第三单链DNA混合以得到所述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
其中所述由第一单链DNA探针修饰的荧光量子点与所述由第二单链DNA探针修饰的纳米金属颗粒的摩尔比是约1∶10至约20∶1,优选为约1∶10、约1∶5、约1∶2、约1∶1、约2∶1、约5∶1、约10∶1或约15∶1,更优选为约3.2∶1。
根据本发明的制备前述根据本发明的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的方法,其中在将所述荧光量子点和所述纳米金属颗粒混合以通过第三单链DNA偶联所述纳米金属颗粒和所述荧光量子点时,所用的DNA杂交的退火曲线是在80摄氏度下保持5分钟,然后冷却到室温。
本发明的再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前述根据本发明的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用于检测目标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再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组合物,含有前述根据本发明的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在需要时,所述组合物还含有能够在目标物存在时被激活并切断第三序列的对该目标物具有特异活性的DNA酶。
本发明的再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组合物,含有前述根据本发明的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所述偶联物包括与所述第四序列和/或第五序列互补结合的所述DNA酶。
在一些情况下,上述组合物还包括氯化钠,其浓度为0.01-0.3mM,优选0.15M。
本发明的再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试剂盒,含有根据本发明的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和能够在目标物存在时被激活并切断第三序列的对该目标物具有特异活性的DNA酶。
本发明的再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试剂盒,含有根据本发明的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所述偶联物包括与所述第四序列和/或第五序列互补结合的DNA酶,其中所述DNA酶对目标物具有特异活性从而在该目标物存在时被激活以切断第三序列。
本发明的再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试剂盒,含有:
-由第一单链DNA探针修饰的荧光量子点;
-由第二单链DNA探针修饰的纳米金属颗粒;和
-第三单链DNA,包含能够与第一单链DNA探针的至少部分序列互补结合的第一序列、能够与第二单链DNA探针的至少部分序列互补结合的第二序列、和位于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之间以单链形式存在的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能够在目标物存在并激活对该目标物具有特异活性的DNA酶时被所述DNA酶切断;和
-以所述第三序列为底物的DNA酶,其中所述DNA酶对目标物具有特异活性从而在该目标物存在时被激活以切断第三序列,
其中所述由第一单链DNA探针修饰的荧光量子点与所述由第二单链DNA探针修饰的纳米金属颗粒的摩尔比是约1∶10至约20∶1,优选为约1∶10、约1∶5、约1∶2、约1∶1、约2∶1、约5∶1、约10∶1或约15∶1,更优选为约3.2∶1。
本发明的再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检测样品中目标物的方法,包括:
-提供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或其组合物;
-提供能够在所述目标物存在时被激活并切断第三序列的对该目标物具有特异活性的DNA酶;
-使所述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和所述DNA酶与所述样品接触;
-测量接触前后的荧光强度;
-当接触后的荧光强度大于接触前的荧光强度时确定所述样品中存在目标物和/或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目标物的浓度。
本发明的再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检测样品中目标物的方法,包括:
-提供根据本发明的含有DNA酶的上述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或其组合物,其中所述DNA酶对所述目标物具有特异活性并在所述目标物存在时能够被激活并切断第三序列;
-使所述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与所述样品接触;
-测量接触前后的荧光强度;
-当接触后的荧光强度大于接触前的荧光强度时确定所述样品中存在目标物和/或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目标物的浓度。
意外地发现,根据本发明的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当其中的荧光量子点与纳米金属颗粒的摩尔比在特定的范围内时,例如约1∶10至约20∶1,优选为约1∶10、约1∶5、约1∶2、约1∶1、约2∶1、约5∶1、约10∶1或约15∶1,更优选为约3.2∶1时,能够降低检测前(即与样品接触前)的荧光强度,并改善检测后(即与样品接触后)荧光强度的恢复,由此显著地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介绍,但并非意欲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下以金纳米粒子(AuNP)为例说明制备具有特定的荧光量子点(QD)与纳米金属颗粒(NP)摩尔比的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QD-NP)偶联物的一般方法。
QD-AuNP偶联物的构建是通过单链DNA互补配对、杂交形成的,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QD表面的羧基基团和第一单链DNA探针末端的氨基反应形成酰胺键而得到由第一单链DNA探针修饰的荧光量子点(QD-DNA);
-通过第二单链DNA探针末端的巯基和AuNP表面强的配位键合的作用获得由第二单链DNA探针修饰的金纳米粒子(Au-DNA);
-加入第三单链DNA,通过第三单链DNA与第一单链DNA探针和第二单链DNA探针的互补配对得到QD-AuNP偶联物。
在制备QD-AuNP偶联物时,也可以加入相应的DNA酶。在一些情况下,所述DNA酶能够与第三单链DNA的部分序列互补结合。
在制备QD-DNA和Au-DNA的过程中,可以在反应中加入过量的DNA,反应后通过测量游离在溶液的DNA浓度来计算QD和AuNP表面的DNA探针数目。在形成QD-AuNP偶联物时,可将QD与NP的摩尔比(例如摩尔比)调节为:例如20∶1、15∶1、10∶1、5∶1、3.2∶1、2∶1、1∶1、1∶2、1∶5、1∶10、1∶15、1∶20等,然后与作为底物的第三单链DNA和任选的DNA酶的连接。QD-AuNP偶联物的形成可以通过测定荧光强度来确定。
实施例1:制备单链DNA探针修饰的金纳米粒子
金纳米粒子的合成可参见现有技术中的方法(J.J.Storhoff,R.Elghanian,R.C.Mucic,C.A.Mirkin,R.L.Letsinger.J.Am.Chem.Soc.,1998,120,1959-1964)。将98毫升水加入两口瓶中。加入2毫升50mM的HAuCl4溶液使得瓶中HAuCl4的浓度为1mM,在搅拌下加热至回流,然后迅速加入10毫升38.8mM的柠檬酸钠溶液,颜色在1分钟内从浅黄变为深红。继续回流20分钟,停止加热并在搅拌下冷却至室温(23-25摄氏度)。所得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3纳米,浓度为10nM。透射电镜(TEM)表明所得纳米颗粒为球形。
由于柠檬酸钠修饰的金纳米粒子在高盐浓度下不稳定,进一步用BSPP(C6H5P(C6H4SO3K)2)处理金纳米粒子的表面以增强稳定性。具体而言,在新合成的100mL纳米金溶液中加入0.1gBSPP粉末,室温下温和振荡过夜。随后,通过配基交换用亲和性更强的巯基化的单链DNA探针(5’-TTTTTTTTTACGCGTACTAGC,浓度为25nM,DNA∶AuNP=100∶1)修饰的金纳米粒子。动态激光散射仪测得粒径为13纳米。采用类似方法还制备了其它粒径例如16纳米、25纳米和35纳米的金纳米粒子。所有这些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都小于10%。
实施例2:制备单链DNA探针修饰的荧光量子点
通过一步法反应制备了荧光量子点(参见:Q.B.Wang,D.K.Seo.JMater Sci.,2009,44,816;Q.B.Wang,Y.Liu,Y.Ke,H.Yan.Angew.Chem.,Int.Ed.,2008,47,316;Q.B.Wang,N.Iancu,D.K.Seo.Chem.Mater.,2005,17:4762;和Q.B.Wang,Y.Xu,X.Zhao,Y.Chang,Y.Liu,L.Jiang,J.Sharma,D.K.Seo,H.Yan.J.Am.Chem.Soc.,2007,129,6380)。
具体而言,如下制备了MPA修饰的CdSe/ZnS核/壳型量子点。将0.1毫摩尔P2S5、0.5克3-巯基丙酸(MPA)以及0.3毫升丁胺在10毫升N-甲基-2-比咯烷酮(NMP)中混合并加热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加入0.01克油胺修饰的CdSe核粒子(由北京中科物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荧光峰为525nm),然后与0.05克ZnCl2的溶液混合。混合溶液在70摄氏度下加热1小时得到MPA修饰的CdSe/ZnS核/壳型量子点。所得CdSe/ZnS核/壳型量子点分散于pH为7.5的磷酸缓冲液中。
单链DNA修饰的荧光量子点(QD-DNA)可通过QD表面的羧基与DNA末端的氨基反应而得到,其中1-乙基-3-(3-二甲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作为偶联剂(参见:Q.B.Wang,H.Wang,C.Lin,J.Sharma,S.Zou;Y.Liu.Chem.Commum.,2010,46,240)。
具体而言,将50微升1M的EDC溶液和50微升1M的N-羟基磺基琥珀酰亚胺(Sulfo-NHS)溶液加入200微升的上述MPA修饰的CdSe/ZnS核/壳型量子点的缓冲液中,然后加入80nM的DNA(5’-TCA CAG ATGAGT-amine-3’,DNA∶QD=50∶1)。在搅拌下室温孵育过夜。所得DNA修饰的CdSe/ZnS核/壳型量子点(QD-DNA)经过滤纯化后在4摄氏度下储存。
实施例3:制备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
在QD浓度为200nM的来自实施例2的QD-DNA溶液中,加入Au的浓度为8nM的来自实施例1的粒径为13纳米Au-DNA溶液,其中保持QD-Au结构中QD∶Au=5∶1,即QD-DNA溶液2微升,Au-DNA溶液10微升,然后再在体系中加入对目标物具有特异性的DNA酶(40μM,0.1微升)和相应底物DNA(40μM,0.1微升)以及氯化钠溶液使氯化钠的浓度为0.15mM,过夜退火杂交。DNA杂交的退火曲线是在80摄氏度下保持5分钟,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
当目标物是铅时,所述DNA酶是5’-CAT CTC TTC TCC GAG CCGGTC GAA ATA GTG AGT-3’,所述底物DNA是3’-GTG CTC AAC TGTGTA GAG AAG GrA TAT CAC TCA AGT GTC TAC TCA-5’。
当目标物是铜时,所述DNA酶是5’-GGT AAG CCT GGG CCT CTTTCT TTT TAA GAA AGA AC-3’,所述底物DNA是3’-GTG CTC AACTGT CCA TTC GGC ATA ATC TTT CTT CGA AGT GTC TAC TCA-5’。
以上序列均购自IDT(Integrated DNA Technologies)公司。
实施例4:用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检测金属离子
根据实施例3,用针对铅的DNA酶和底物DNA制备了QD-AuNP偶联物,然后加入将0.2μM的铅离子,其中测定了加入铅离子之前和之后的荧光强度。此外,作为参照还测定了QD-DNA的荧光强度以及不含底物DNA和DNA酶的Au-DNA与QD-DNA的混合物的荧光强调。在所有的样品中QD的浓度都保持一致。
结果表明,QD-DNA作为游离QD的荧光强度为约500,Au-DNA与QD-DNA的混合物的荧光强度为约480,这说明是否含有Au-DNA对QD的荧光强度影响不大;QD-AuNP的初始荧光强度为约100(约为游离QD的荧光强度的20%),相比游离QD的荧光强度有显著下降,说明偶联在一起的AuNP对QD发出的荧光有淬灭效果;当0.2μM的铅离子加入后,铅离子激活了DNA酶从而切断了底物DNA,导致QD-AuNP中QD与AuNP之间的分离,AuNP对QD发出的荧光的淬灭效果下降,使得荧光强度恢复至游离QD的荧光强度的85%。
对根据实施例3用针对铜的DNA酶和底物DNA制备的QD-AuNP偶联物也进行了类似实验。结果表明,QD-AuNP的初始荧光强度为约50(约为游离QD的10%),同样说明偶联在一起的AuNP对QD发出的荧光有淬灭效果;当加入0.2μM的铜离子后,荧光强度恢复至游离QD的荧光强度的56%。
实施例5:荧光量子点与纳米金属颗粒的比例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采用实施例3的相同方法和针对铅的DNA酶和底物DNA,通过改变QD-DNA溶液和Au-DNA溶液的用量比例,制备了一系列QD-AuNP偶联物,其中QD:AuNP的值分别为1∶10、3.2∶1和25∶1。分别测定其初始荧光强度和加入1μM Pb2+后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当QD∶AuNP=25∶1时,初始荧光强度为300左右,加入1μM Pb2+后荧光强度增大到约350;当QD∶AuNP=3.2∶1时,初始荧光强度为约50,加入0.2μM Pb2+后荧光强度增大到约450;当QD∶AuNP=1∶10时,初始荧光强度为约100,加入1μM Pb2+后荧光强度增大到150左右。以上结果表明,当QD∶AuNP=3.2∶1时,偶联物在金属离子检测中显示了最佳的灵敏度,而QD∶AuNP过高或过低都将使检测的灵敏度下降。
不受任何理论约束,认为在QD-DNA中加入不同比例的Au-DNA会产生不同的淬灭效果。如果QD/NP比例太低的话,即使加入金属离子使NP和QD实现了分离,过多的分散在溶液中的NP也会淬灭QD的荧光,使得读出的检测信号不明显,灵敏度下降。如果QD/NP比例太高的话,NP即使和QD通过DNA底物链和DNA酶实现了连接,由于NP的个数太少,不能对QD的荧光进行有效地淬灭,相当于提高了检测的本底噪音,同样使灵敏度下降。因此,适当选择QD∶NP的比例为约1∶10至约20∶1,例如约3.2∶1时,可以使QD-NP偶联物在检测前的荧光强度较低,而在检测后荧光强度恢复的程度较大,从而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以上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绝不仅仅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或变动,而这些修改和变动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包括:
-由第一单链DNA探针修饰的荧光量子点;
-由第二单链DNA探针修饰的纳米金属颗粒;和
-偶联所述纳米金属颗粒和所述荧光量子点的第三单链DNA,其中所述第三单链DNA包含与第一单链DNA探针的至少部分序列互补结合的第一序列、与第二单链DNA探针的至少部分序列互补结合的第二序列、和位于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之间以单链形式存在的第三序列,
其中所述纳米金属颗粒和所述荧光量子点之间的距离使得所述纳米金属颗粒能够淬灭所述荧光量子点发出的荧光,所述第三序列能够在目标物存在并激活对该目标物具有特异活性的DNA酶时被所述DNA酶切断使得所述纳米金属颗粒离开所述荧光量子点从而不再淬灭所述荧光量子点发出的荧光,并且所述荧光量子点与所述纳米金属颗粒的摩尔比为约1∶10至约20∶1。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其中所述荧光量子点选自CdSe量子点、CdS量子点、CdTe量子点、CdSe/ZnS量子点、CdTe/CdS/ZnS量子点、CdSe/CdS量子点和其任意组合。
3.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的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其中所述纳米金属颗粒选自金纳米颗粒、银纳米颗粒和其任意组合。
4.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的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其中所述荧光量子点的尺寸为1纳米至50纳米,优选为2纳米至10纳米。
5.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的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其中所述纳米金属颗粒的尺寸为2纳米至100纳米,优选为5纳米至30纳米。
6.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的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其中所述第三序列是所述DNA酶的底物链。
7.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的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其中所述目标物选自天然和合成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优选选自与所述纳米金属颗粒不同的金属及其离子和化合物,更优选选自汞、铅、铜、锰、镉、铬、铀及其离子和氧化物。
8.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的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其中所述荧光量子点与所述纳米金属颗粒的摩尔比优选为约1∶10、约1∶5、约1∶2、约1∶1、约2∶1、约5∶1、约10∶1或约15∶1,更优选为约3.2∶1。
9.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的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其中所述第三单链DNA还包括位于第一序列和第三序列之间的第四序列和/或位于第二序列和第三序列之间的第五序列,所述第四序列和/或第五序列能够与所述DNA酶互补配对。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其中所述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还包括与所述第四序列和/或第五序列互补结合的所述DNA酶。
11.一种制备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的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的方法,包括:
-提供由第一单链DNA探针修饰的荧光量子点;
-提供由第二单链DNA探针修饰的纳米金属颗粒;
-提供第三单链DNA,包含能够与第一单链DNA探针的至少部分序列互补结合的第一序列、能够与第二单链DNA探针的至少部分序列互补结合的第二序列、和位于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之间以单链形式存在的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能够在目标物存在并激活对该目标物具有特异活性的DNA酶时被所述DNA酶切断;
-将所述由第一单链DNA探针修饰的荧光量子点、所述由第二单链DNA探针修饰的纳米金属颗粒和所述第三单链DNA混合以得到所述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
其中所述由第一单链DNA探针修饰的荧光量子点与所述由第二单链DNA探针修饰的纳米金属颗粒的摩尔比是约1∶10至约20∶1,优选为约1∶10、约1∶5、约1∶2、约1∶1、约2∶1、约5∶1、约10∶1或约15∶1,更优选为约3.2∶1。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的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用于检测目标物的用途。
13.一种组合物,含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的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和能够在目标物存在时被激活并切断第三序列的对该目标物具有特异活性的DNA酶。
14.一种组合物,含有根据权利要求10的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
15.一种试剂盒,含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的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和能够在目标物存在时被激活并切断第三序列的对该目标物具有特异活性的DNA酶。
16.一种试剂盒,含有根据权利要求10的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
17.一种试剂盒,含有:
-由第一单链DNA探针修饰的荧光量子点;
-由第二单链DNA探针修饰的纳米金属颗粒;
-第三单链DNA,包含能够与第一单链DNA探针的至少部分序列互补结合的第一序列、能够与第二单链DNA探针的至少部分序列互补结合的第二序列、和位于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之间以单链形式存在的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能够在目标物存在并激活对该目标物具有特异活性的DNA酶时被所述DNA酶切断;和
-以所述第三序列为底物的DNA酶,其中所述DNA酶对目标物具有特异活性从而在该目标物存在时被激活以切断第三序列,
其中所述由第一单链DNA探针修饰的荧光量子点与所述由第二单链DNA探针修饰的纳米金属颗粒的摩尔比是约1∶10至约20∶1,优选为约1∶10、约1∶5、约1∶2、约1∶1、约2∶1、约5∶1、约10∶1或约15∶1,更优选为约3.2∶1。
18.一种检测样品中目标物的方法,包括:
-提供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的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
-提供能够在所述目标物存在时被激活并切断第三序列的对该目标物具有特异活性的DNA酶;
-使所述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和所述DNA酶与所述样品接触;
-测量接触前后的荧光强度;
-当接触后的荧光强度大于接触前的荧光强度时确定所述样品中存在目标物和/或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目标物的浓度。
19.一种检测样品中目标物的方法,包括:
-提供根据权利要求10的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其中所述DNA酶对所述目标物具有特异活性并在所述目标物存在时能够被激活并切断第三序列;
-使所述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与所述样品接触;
-测量接触前后的荧光强度;
-当接触后的荧光强度大于接触前的荧光强度时确定所述样品中存在目标物和/或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目标物的浓度。
CN2011100201308A 2011-01-13 2011-01-13 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Pending CN1025901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201308A CN102590160A (zh) 2011-01-13 2011-01-13 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201308A CN102590160A (zh) 2011-01-13 2011-01-13 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0160A true CN102590160A (zh) 2012-07-18

Family

ID=46479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201308A Pending CN102590160A (zh) 2011-01-13 2011-01-13 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90160A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8395A (zh) * 2012-11-28 2014-06-11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一种杂合纳米结构构建方法
CN103913573A (zh) * 2013-01-05 2014-07-09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纳米金和氧化石墨烯的双信号放大elisa检测方法
CN104707150A (zh) * 2013-12-11 2015-06-17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肿瘤酶激活的量子点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5158221A (zh) * 2015-07-31 2015-12-16 天津医科大学 一种用于检测微核糖核酸的荧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695452A (zh) * 2014-11-26 2016-06-22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一种新的纳米金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23934A (zh) * 2016-11-18 2017-01-11 重庆工商大学 一种同时检测Cu2+、Mg2+和Pb2+三种离子的荧光生物探针及其检测方法
CN106662580A (zh) * 2014-08-06 2017-05-10 健康与环境慕尼黑德国研究中心赫姆霍茨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检测分析物的新聚簇
CN107505367A (zh) * 2016-06-14 2017-12-22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用于铅离子检测的dna四面体探针及检测铅离子的方法
CN107607501A (zh) * 2017-08-21 2018-01-19 樊之雄 一种基于荧光淬灭的生物标志物多重检测方法
CN108254343A (zh) * 2017-12-29 2018-07-06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检测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655439A (zh) * 2019-01-16 2019-04-19 南华大学 一种含铕(iii)配合物表面荧光传感器测铀的方法
US11674901B2 (en) 2017-06-16 2023-06-13 Duke University Resonator networks for improved label detection, computation, analyte sensing, and tunable random number generation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7867A (ja) * 1990-05-23 1992-01-30 Mochida Pharmaceut Co Ltd 蛍光標識された物質
CN101482508A (zh) * 2009-01-21 2009-07-15 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高灵敏检测痕量金属离子的方法
US20090200486A1 (en) * 2008-02-13 2009-08-13 Nianqiang Wu Quantum dot-DNA-metallic nanoparticle ensemble as fluorescent nanosensor system for multiplexed detection of heavy metals
CN101525668A (zh) * 2009-03-11 2009-09-0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量子点标记核酸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666805A (zh) * 2009-07-15 2010-03-10 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特异性蛋白检测芯片的制备方法
WO2010134685A1 (ko) * 2009-05-19 2010-11-25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양자점의 선택적 응집을 이용한 표적 물질의 탐지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7867A (ja) * 1990-05-23 1992-01-30 Mochida Pharmaceut Co Ltd 蛍光標識された物質
US20090200486A1 (en) * 2008-02-13 2009-08-13 Nianqiang Wu Quantum dot-DNA-metallic nanoparticle ensemble as fluorescent nanosensor system for multiplexed detection of heavy metals
CN101482508A (zh) * 2009-01-21 2009-07-15 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高灵敏检测痕量金属离子的方法
CN101525668A (zh) * 2009-03-11 2009-09-0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量子点标记核酸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0134685A1 (ko) * 2009-05-19 2010-11-25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양자점의 선택적 응집을 이용한 표적 물질의 탐지 방법
CN101666805A (zh) * 2009-07-15 2010-03-10 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特异性蛋白检测芯片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建华 等: "《量子点探针测定痕量金属离子》", 《化学工程师》 *
赖艳 等: ""新型量子点的合成及荧光法测定痕量Cu(Ⅱ)"", 《化学试剂》 *
闫玉禧 等: ""一种新型C d T e 量子点关于测定铜离子的研究"", 《生命科学仪器》 *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8395A (zh) * 2012-11-28 2014-06-11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一种杂合纳米结构构建方法
CN103913573A (zh) * 2013-01-05 2014-07-09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纳米金和氧化石墨烯的双信号放大elisa检测方法
CN104707150A (zh) * 2013-12-11 2015-06-17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肿瘤酶激活的量子点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4707150B (zh) * 2013-12-11 2017-10-31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肿瘤酶激活的量子点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6662580B (zh) * 2014-08-06 2018-11-27 健康与环境慕尼黑德国研究中心赫姆霍茨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检测分析物的新聚簇
CN106662580A (zh) * 2014-08-06 2017-05-10 健康与环境慕尼黑德国研究中心赫姆霍茨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检测分析物的新聚簇
CN105695452A (zh) * 2014-11-26 2016-06-22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一种新的纳米金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58221A (zh) * 2015-07-31 2015-12-16 天津医科大学 一种用于检测微核糖核酸的荧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7505367A (zh) * 2016-06-14 2017-12-22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用于铅离子检测的dna四面体探针及检测铅离子的方法
CN106323934A (zh) * 2016-11-18 2017-01-11 重庆工商大学 一种同时检测Cu2+、Mg2+和Pb2+三种离子的荧光生物探针及其检测方法
CN106323934B (zh) * 2016-11-18 2019-06-14 重庆工商大学 一种同时检测Cu2+、Mg2+和Pb2+三种离子的荧光生物探针及其检测方法
US11674901B2 (en) 2017-06-16 2023-06-13 Duke University Resonator networks for improved label detection, computation, analyte sensing, and tunable random number generation
US11959855B2 (en) 2017-06-16 2024-04-16 Duke University Resonator networks for improved label detection, computation, analyte sensing, and tunable random number generation
US11959854B2 (en) 2017-06-16 2024-04-16 Duke University Resonator networks for improved label detection, computation, analyte sensing, and tunable random number generation
CN107607501A (zh) * 2017-08-21 2018-01-19 樊之雄 一种基于荧光淬灭的生物标志物多重检测方法
CN108254343A (zh) * 2017-12-29 2018-07-06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检测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655439A (zh) * 2019-01-16 2019-04-19 南华大学 一种含铕(iii)配合物表面荧光传感器测铀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90160A (zh) 荧光量子点/纳米金属颗粒偶联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Oliveira et al. Revisiting the use of gold and silver functionalised nanoparticles as colorimetric and fluorometric chemosensors for metal ions
Zhu et al. Detection of Hg2+ based on the selective inhibition of peroxidase mimetic activity of BSA-Au clusters
Mohammadpour et al. A new label free colorimetric chemosensor for detection of mercury ion with tunable dynamic range using carbon nanodots as enzyme mimics
Sun et al. Fluorescent Au nanoclusters: recent progress and sensing applications
Bhamore et al. Amylase protected gold nanoclusters as chemo-and bio-sensor for nanomolar detection of deltamethrin and glutathione
Li et al.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from gold nanoclusters for use as a luminescence-enhanced nanosensor to detect trace amounts of silver ions
Chen et al. Bovine serum albumin‐confined silver nanoclusters as fluorometric probe for detection of biothiols
Zhang et al. Glutathione-protected fluorescent gold nanoclusters for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detection of Cu2+
Chen et al. Glutathione capped silver nanoclusters-based fluorescent probe for highly sensitive detection of Fe3+
Xavier et al. Protein-protected luminescent noble metal quantum clusters: an emerging trend in atomic cluster nanoscience
He et al. A SERS-Fluorescence dual-signal aptasensor for sensitive and robust determination of AFB1 in nut samples based on Apt-Cy5 and MNP@ Ag-PEI
Liu et al. Recent Progress on Gold‐Nanocluster‐Based Fluorescent Probe for Environmental Analysis and Biological Sensing
Qiao et al. Water-soluble gold nanoclusters-based fluorescence probe for highly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detection of Hg2+
Dai et al. One-pot synthesis of bovine serum albumin protected gold/silver bimetallic nanoclusters for ratiometric and visual detection of mercury
Liu et al. Structural effects of amphiphilic protein/gold nanoparticle hybrid based nanozyme on peroxidase-like activity and silver-mediated inhibition
Li et al. Selective chemiluminescent sensor for detection of mercury (II) ions using non-aggregated luminol-capped gold nanoparticles
Fu et al.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iodide and bromide using a novel LSPR fluorescent Ag nanocluster probe
Xu et al. Novel dual ligand co-functionalized fluorescent gold nanoclusters as a versatile probe for sensitive analysis of Hg 2+ and oxytetracycline
Wang et al. Highly sensitive fluorescence detection of copper ion based on its catalytic oxidation to cysteine indicated by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unctionalized gold nanoparticles
Ngamdee et al. L-cysteine modified luminescence nanomaterials as fluorescence sensor for Co2+: effects of core nanomaterials in detection selectivity
Dai et al. Label-free fluorescence detection of mercury ions based on the regulation of the Ag autocatalytic reaction
Wang et al. A dual-model SERS and RRS analytical platform for Pb (II) based on Ag-doped carbon dot catalytic amplification and aptamer regulation
Feng et al. Dual-modal light scattering and fluorometric detection of lead ion by stimuli-responsive aggregation of BSA-stabilized copper nanoclusters
Gao et al. An “on–off–on” fluorescent nanoprobe for recognition of Cu 2+ and GSH based on nitrogen co-doped carbon quantum dots, and its logic gate oper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UZHOU INSTITUTE OF NANO-TECH AND BIONICS (SINAN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ONY CORP

Effective date: 20140318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UZHOU INSTITUTE OF NANO-TECH AND BIONICS (SINANO),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Effective date: 201403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TO: 215123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318

Address after: 215123, Jiangsu Suzhou Industrial Park, Lake Villa higher education zone, if the waterway 398

Applicant after: Suzhou Institute of Nano-Tech and Bionics (SINANO),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ony Corp

Applicant before: Suzhou Institute of Nano-Tech and Bionics (SINANO),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