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85500A - 一种电力电缆接头用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电缆接头用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85500A
CN102585500A CN2012100338470A CN201210033847A CN102585500A CN 102585500 A CN102585500 A CN 102585500A CN 2012100338470 A CN2012100338470 A CN 2012100338470A CN 201210033847 A CN201210033847 A CN 201210033847A CN 102585500 A CN102585500 A CN 1025855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imide
power cable
cable connector
preparation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3384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袭建军
赵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SEARCH ACADEMY OF TECHNICAL SKIL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RESEARCH ACADEMY OF TECHNICAL SKIL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SEARCH ACADEMY OF TECHNICAL SKIL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RESEARCH ACADEMY OF TECHNICAL SKIL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21003384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85500A/zh
Publication of CN102585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855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力电缆接头用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电力接头易发热、易腐蚀、接触电阻易变大的问题。本发明的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的制备方法如下:一、将导电微粒与聚酰亚胺前体溶液混合均匀,得混合液A;再将金属捕捉剂与有机分散剂混合均匀,得混合液B;再将混合液A与混合液B搅拌混合,得聚酰亚胺糊膏;二、将聚酰亚胺糊膏烘干,即得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本发明的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可以广泛运用于电力传输中各种电力接头的接触保护,可以有效减小接触电阻,有效防止电力接头的氧化腐蚀。本发明的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应用于电力传输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电缆接头用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线路中常用的母导线主要是铜母线和铝母线。当铜铝导体直接接触时,金属的接触表面在空气中水分和二氧化碳和其他杂质的作用下极易形成电解液,从而形成以铝为负极、铜为正极的原电池使铝产生电化腐蚀造成接触电阻增大。另由于铜铝的弹性模量和热膨胀系数相差很大,在运行过程中经过多次震动或通断电循环会使接触表面产生较大的接触缝隙也同样会增大接触电阻。接触电阻增大会导致电力接头的发热增大进而加剧电化学腐蚀,由此产生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电力接头损毁。
为解决电力接头易发热、易腐蚀、接触电阻易变大的问题,传统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对电力接头搭接表面进行搪锡处理,另一种是采用了涂覆技术,涂抹的是导电膏。然而这两种方法都有其明显的缺点与不足。
首先搪锡处理有如下不足:
(1)前处理工艺复杂,费时费料,又很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2)需专用设备,设备投资大,成本造价较高。
其次导电膏是以矿物油、合成脂类油、硅油作基础油,加入导电、抗氧化、抗腐蚀、抑弧等特殊添加剂,如铝、银、铜等金属导电粉末及硅、二氧化硅等抑弧粉末,经研磨、分散、等一系列生产工艺而制成的软状膏体。而在实际使用时,需要按使用温度、主要特点、应用范围、作用要求等综合因素来进行选用。
而且,一般导电膏普遍存在如下缺陷:
(1)导电膏与金属间的附着力差,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中容易***龟裂、脱落,失去油封作用;
(2)在接头压力的作用下,易造成工作面少、两边堆积的现象,当温度升高的时候易造成流失;
(3)机油分子本身存在不饱和双键,易受空气中的臭氧腐蚀氧化变酸,对金属部件造成腐蚀;
(4)导电膏的有效期与使用周期较短,一般为1-2年;
(5)导电膏极易吸附灰尘和有害物质,以至于降低或丧失对接头的保护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电力接头易发热、易腐蚀、接触电阻易变大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电力电缆接头用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电力电缆接头用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按质量百分比含量计算,是由40%~80%的聚酰亚胺前体溶液、10%~25%的有机分散剂、0.001%~10%的金属捕捉剂和3%~40%的导电微粒组成的。
本发明的一种电力电缆接头用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的制备方法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将导电微粒与聚酰亚胺前体溶液按质量比为1∶1~13的比例混合均匀,用恒温磁力搅拌仪,在转速为100~1000rpm、温度为15℃~40℃的条件下,搅拌10~20min,得混合液A;将金属捕捉剂与有机分散剂的按质量比为1∶1~3000的比例混合均匀,得混合液B;然后将混合液A与混合液B按体积比1∶0.25~0.625的比例混合均匀,在转速为100~1000rpm,持续通入氩气的条件下搅拌8~10h,即得聚酰亚胺糊膏;
二、将步骤一得到的聚酰亚胺糊膏在玻璃板上流延或涂抹均匀,然后放入箱式电阻炉中,在120℃~350℃温度下,烘干30min,即得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与铜铝等金属的附着力强;
(2)膜剂为固化薄膜不会在压力作用下造成堆积和流失;
(3)耐油、一般酸和有机溶剂,并且长期使用不氧化;
(4)工作温度范围大,长期使用温度范围-40~300℃;
(5)高导电性,最低体积电阻率可达10-6Ωcm;
(6)导电性粒子不是单纯金属粒子,从而节约成本。
本发明的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可以广泛运用于电力传输中各种电力接头的接触保护,可以有效减小接触电阻,有效防止电力接头的氧化腐蚀。
附图说明
图1为电力接头试验测试模型;其中,1为铜块,2为铝块,3为长螺栓,4为螺帽,5为聚酰亚胺导电膜剂,6为短螺栓,7为绝缘电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一种电力电缆接头用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按质量百分比含量计算,主要包含40%~80%的聚酰亚胺前体溶液、10%~25%的有机分散剂、0.001%~10%的金属捕捉剂和3%~40%的导电微粒。
本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为:
(1)与铜铝等金属的附着力强;
(2)膜剂为固化薄膜不会在压力作用下造成堆积和流失;
(3)耐油、一般酸和有机溶剂,并且长期使用不氧化;
(4)工作温度范围大,长期使用温度范围-40~300℃;
(5)高导电性,最低体积电阻率可达10-6Ωcm;
(6)导电性粒子不是单纯金属粒子,从而节约成本。
本实施方式的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可以广泛运用于电力传输中各种电力接头的接触保护,可以有效减小接触电阻,有效防止电力接头的氧化腐蚀。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聚酰亚胺前体溶液为RC5019、RC5044、RC5075、RC5076、RC5063、RC5069、RK692、NR150A、NR150A2、NR150B、NR150B2、NR150AB、NR150AG或NR150B2G。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RC5019、RC5044、RC5075、RC5076、RC5063、RC5069、RK692、NR150A、NR150A2、NR150B、NR150B2、NR150AB、NR150AG或NR150B2G为市售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二不同的是:有机分散剂为N-甲基-2-吡咯烷酮(NMP)、r-丁内酯或丙烯酸。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金属捕捉剂为嘧啶硫醇、三嗪二硫醇、2-巯基苯并咪唑的一种或其中的几种按任意比混合。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导电微粒为银粉、铜粉、碳粉、铝粉、硅粉中的一种或其中的几种按任意比混合。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导电微粒直径大小为10μm~1nm。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的一种电力电缆接头用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的制备方法,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将导电微粒与聚酰亚胺前体溶液按质量比为1∶1~13的比例混合均匀,用恒温磁力搅拌仪,在转速为100~1000rpm、温度为15℃~40℃的条件下,搅拌10~20min,得混合液A;将金属捕捉剂与有机分散剂的按质量比为1∶1~3000的比例混合均匀,得混合液B;然后将混合液A与混合液B按体积比1∶0.25~0.625的比例混合均匀,在转速为100~1000rpm,持续通入氩气的条件下搅拌8~10h,即得聚酰亚胺糊膏;
二、将步骤一得到的聚酰亚胺糊膏在玻璃板上流延或涂抹均匀,然后放入箱式电阻炉中,在120℃~350℃温度下,烘干30min,即得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
本实施方式制得的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的电阻率为1×10-6Ωcm~1×102Ωcm。
本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为:
(7)与铜铝等金属的附着力强;
(8)膜剂为固化薄膜不会在压力作用下造成堆积和流失;
(9)耐油、一般酸和有机溶剂,并且长期使用不氧化;
(10)工作温度范围大,长期使用温度范围-40~300℃;
(11)高导电性,最低体积电阻率可达10-6Ωcm;
(12)导电性粒子不是单纯金属粒子,从而节约成本。
本实施方式的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可以广泛运用于电力传输中各种电力接头的接触保护,可以有效减小接触电阻,有效防止电力接头的氧化腐蚀。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七不同的是:步骤一所述的聚酰亚胺前体溶液为RC5019、RC5044、RC5075、RC5076、RC5063、RC5069、RK692、NR150A、NR150A2、NR150B、NR150B2、NR150AB、NR150AG或NR150B2G。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七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七至八不同的是:步骤一所述的有机分散剂为N-甲基-2-吡咯烷酮、r-丁内酯或丙烯酸。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七至八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七至九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所述的金属捕捉剂为嘧啶硫醇、三嗪二硫醇、2-巯基苯并咪唑中的一种或其中的几种按任意比混合。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七至九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一: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七至十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所述的导电微粒为银粉、铜粉、碳粉、铝粉、硅粉中的一种或其中的几种按任意比混合。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七至十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七至十一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所述的导电微粒直径大小为10μm~1nm。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七至十一之一相同。
通过以下试验验证本发明的效果:
试验1
本试验的一种电力电缆接头用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的制备方法,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在2.5g的RC5019中加入2g的银粉,用恒温磁力搅拌仪,在20℃温度,300rpm速度的条件下搅拌15min,得混合液A;再将0.001g的2-氨基-1,3,5-三嗪-4,6-二硫醇(ATDT)与1.25g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混合均匀,得混合液B;然后将1mL混合液A与0.26mL混合液B混合均匀,在通入氩气的密封环境中搅拌8h,得聚酰亚胺糊膏;
二、将步骤一得到的聚酰亚胺糊膏均匀涂抹于铜块表面,再放入箱式电阻炉中,在120℃温度下烘干30min,即得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其中,铜块表面用80#耐水砂纸打磨3min,再放入丙酮中清洗处理干净。
本实施方式的RC5019是购买自东莞大田化工有限公司。
将本试验得到的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与另一经过80#耐水砂纸打磨3min的铝块采用搭接方式,组装成电力接头试验测试模型(如图1所示)。
试验2
本试验的一种电力电缆接头用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的制备方法,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在2.5g的RC5019中加入2g的银粉,用恒温磁力搅拌仪,在20℃温度,400rpm速度的条件下搅拌15min,得混合液A;再将0.001g的2-氨基-1,3,5-三嗪-4,6-二硫醇(ATDT)与1.25g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混合均匀,得混合液B;然后将1mL混合液A与0.4mL混合液B混合均匀,在通入氩气的密封环境中搅拌8h,得聚酰亚胺糊膏;
二、将步骤一得到的聚酰亚胺糊膏均匀涂抹于铜块表面,再放入箱式电阻炉中,在200℃温度下烘干30min,即得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其中,铜块表面用80#耐水砂纸打磨3min,再放入丙酮中清洗处理干净。
将本试验得到的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分割成30×30mm,取经80#耐水砂纸打磨3min后的铝块与铜块,将分割后30×30mm的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均匀涂抹在打磨处理后的铝块与铜块表面,用搭接方式固定,然后用螺母加紧固定,组装成电力接头试验测试模型(如图1所示)。
试验3
本试验的一种电力电缆接头用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的制备方法,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在2.5g的RC5019中加入2g的银粉,用恒温磁力搅拌仪,在30℃温度,600rpm速度的条件下搅拌15min,得混合液A;再将0.001g的2-氨基-1,3,5-三嗪-4,6-二硫醇(ATDT)与1.25g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混合均匀,得混合液B;然后将1mL混合液A与0.5mL混合液B混合均匀,在通入氩气的密封环境中搅拌8h,得聚酰亚胺糊膏;
二、将步骤一得到的聚酰亚胺糊膏均匀涂抹于铜块表面,再放入箱式电阻炉中,在250℃温度下烘干30min,即得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其中,铜块表面用80#耐水砂纸打磨3min,再放入丙酮中清洗处理干净。
将本试验得到的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与另一经过80#耐水砂纸打磨3min的铝块采用搭接方式,组装成电力接头试验测试模型(如图1所示)。
试验4
本试验的一种电力电缆接头用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的制备方法,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在2.5g的RC5019中加入2g的银粉,用恒温磁力搅拌仪,在30℃温度,300rpm速度的条件下搅拌15min,得混合液A;再将0.001g的2-氨基-1,3,5-三嗪-4,6-二硫醇(ATDT)与1.25g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混合均匀,得混合液B;然后将1mL混合液A与0.35mL混合液B混合均匀,在通入氩气的密封环境中搅拌8h,得聚酰亚胺糊膏;
二、将步骤一得到的聚酰亚胺糊膏均匀涂抹于铜块表面,再放入箱式电阻炉中,在300℃温度下烘干30min,即得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其中,铜块表面用80#耐水砂纸打磨3min,再放入丙酮中清洗处理干净。
将本试验得到的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与另一经过80#耐水砂纸打磨3min的铝块采用搭接方式,组装成电力接头试验测试模型(如图1所示)。
试验5
本试验的一种电力电缆接头用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的制备方法,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在2.5g的RC5019中加入2g的银粉,用恒温磁力搅拌仪,在35℃温度,700rpm速度的条件下搅拌15min,得混合液A;再将0.001g的2-氨基-1,3,5-三嗪-4,6-二硫醇(ATDT)与1.25g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混合均匀,得混合液B;然后将1mL混合液A与0.6mL混合液B混合均匀,在通入氩气的密封环境中搅拌8h,得聚酰亚胺糊膏;
二、将步骤一得到的聚酰亚胺糊膏均匀涂抹于铜块表面,再放入箱式电阻炉中,在350℃温度下烘干30min,即得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其中,铜块表面用80#耐水砂纸打磨3min,再放入丙酮中清洗处理干净。
将本试验得到的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与另一经过80#耐水砂纸打磨3min的铝块采用搭接方式,组装成电力接头试验测试模型(如图1所示)。
对试验1至5制得的电力接头试验测试模型进行试验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本发明制得的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可有效减少接触电阻。
对试验1至5制得的电力接头试验测试模型进行盐雾试验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本发明制得的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经过盐雾腐蚀后接触电阻并没有明显增加。
表1膜剂涂抹前后接触电阻的测试数据
Figure BDA0000135937650000061
Figure BDA0000135937650000071
表2盐雾试验前后膜剂接触电阻的测试数据
Figure BDA0000135937650000072

Claims (10)

1.一种电力电缆接头用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其特征在于电力电缆接头用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按质量百分比含量计算,是由40%~80%的聚酰亚胺前体溶液、10%~25%的有机分散剂、0.001%~10%的金属捕捉剂和3%~40%的导电微粒组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接头用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酰亚胺前体溶液为RC5019、RC5044、RC5075、RC5076、RC5063、RC5069、RK692、NR150A、NR150A2、NR150B、NR150B2、NR150AB、NR150AG或NR150B2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接头用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分散剂为N-甲基-2-吡咯烷酮、r-丁内酯或丙烯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接头用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捕捉剂为嘧啶硫醇、三嗪二硫醇、2-巯基苯并咪唑中的一种或其中的几种按任意比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接头用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微粒为银粉、铜粉、碳粉、铝粉、硅粉中的一种或其中的几种按任意比混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接头用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种电力电缆接头用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的制备方法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将导电微粒与聚酰亚胺前体溶液按质量比为1∶1~13的比例混合均匀,用恒温磁力搅拌仪,在转速为100~1000rpm、温度为15℃~40℃的条件下,搅拌10~20min,得混合液A;将金属捕捉剂与有机分散剂的按质量比为1∶1~3000的比例混合均匀,得混合液B;然后将混合液A与混合液B按体积比1∶0.25~0.625的比例混合均匀,在转速为100~1000rpm,持续通入氩气的条件下搅拌8~10h,即得聚酰亚胺糊膏;
二、将步骤一得到的聚酰亚胺糊膏在玻璃板上流延或涂抹均匀,然后放入箱式电阻炉中,在120℃~350℃温度下,烘干30min,即得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接头用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的聚酰亚胺前体溶液为RC5019、RC5044、RC5075、RC5076、RC5063、RC5069、RK692、NR150A、NR150A2、NR150B、NR150B2、NR150AB、NR150AG或NR150B2G。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接头用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的有机分散剂为N-甲基-2-吡咯烷酮、r-丁内酯或丙烯酸。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接头用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的金属捕捉剂为嘧啶硫醇、三嗪二硫醇、2-巯基苯并咪唑中的一种或其中的几种按任意比混合。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接头用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的导电微粒为银粉、铜粉、碳粉、铝粉、硅粉中的一种或其中的几种按任意比混合。
CN2012100338470A 2012-02-15 2012-02-15 一种电力电缆接头用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25855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338470A CN102585500A (zh) 2012-02-15 2012-02-15 一种电力电缆接头用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338470A CN102585500A (zh) 2012-02-15 2012-02-15 一种电力电缆接头用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85500A true CN102585500A (zh) 2012-07-18

Family

ID=46474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338470A Pending CN102585500A (zh) 2012-02-15 2012-02-15 一种电力电缆接头用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8550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94708A (zh) * 2016-03-18 2016-06-22 江苏亚宝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传输专用聚酰亚胺导电膜剂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3510A (zh) * 2006-08-04 2009-09-02 株式会社I.S.T. 导电糊膏以及用它制成的导电涂膜和导电薄膜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3510A (zh) * 2006-08-04 2009-09-02 株式会社I.S.T. 导电糊膏以及用它制成的导电涂膜和导电薄膜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94708A (zh) * 2016-03-18 2016-06-22 江苏亚宝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传输专用聚酰亚胺导电膜剂
CN105694708B (zh) * 2016-03-18 2018-05-11 江苏亚宝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传输专用聚酰亚胺导电膜剂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2392A (zh) 一种集流体覆碳铝箔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28256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60283A (zh) 石墨烯浆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130719A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导电粘结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4787751A (zh) 一种石墨烯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95728A (zh) 涂银铜粉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37277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用导电银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93796A (zh) 一种导电复合材料聚苯胺/石墨烯/铜的制备及应用
CN104036875B (zh) 石墨烯结构的碳层包覆的铜复合导电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37947A (zh) 一种铝硼共掺的硅太阳电池背场及其制作方法
CN108677048A (zh) 一种掺氮石墨烯的银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74568A (zh) 石墨相c3n4/碳纳米管复合对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2585500A (zh) 一种电力电缆接头用聚酰亚胺类导电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21882B (zh) 一种低温铜电子浆料的制备方法
CN104409699A (zh) 一种石墨烯包覆磷化亚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824653A (zh) 一种高性能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背场浆料的制备方法
CN104167237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用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太阳能电池片
CN103722262B (zh) 超导电缆附件中超导带的焊接方法及其产品
CN106128552B (zh) 一种晶硅太阳能电池用银铝搭接无收缩背银浆料
JP2016145404A (ja) 導電性ペースト用銅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825010A (zh) 一种材料表面静电自组装包覆方法
CN107033607A (zh) 一种防腐耐高温高分子电力复合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34092A (zh) 一种纳米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78175A (zh) 一种超级电容器电极片制备方法
CN104599742B (zh) 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用导电浆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