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7238A - 接口切换控制方法、便携终端、便携移动设备及输入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接口切换控制方法、便携终端、便携移动设备及输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67238A
CN102567238A CN2010105868830A CN201010586883A CN102567238A CN 102567238 A CN102567238 A CN 102567238A CN 2010105868830 A CN2010105868830 A CN 2010105868830A CN 201010586883 A CN201010586883 A CN 201010586883A CN 102567238 A CN102567238 A CN 1025672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equipment
state
portable terminal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868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67238B (zh
Inventor
黎广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58688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67238B/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83137 priority patent/WO2012079457A1/zh
Priority to US13/993,261 priority patent/US9588927B2/en
Publication of CN102567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72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672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72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04Coupling between buses
    • G06F13/4027Coupling between buses using bus brid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382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 G06F13/385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for adaptation of a particular data processing system to different peripheral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接口切换控制方法,应用于包含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便携终端,第一设备通过第一接口与共享设备连接,第二设备通过第二接口与所述共享设备连接,便携终端具有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连接的第一状态,以及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分离的第二状态,该方法包括:检测便携终端所处的状态;当检测结果表示所述便携终端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第一接口处于使能状态,以及控制第二接口处于非使能状态。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便携终端、便携移动设备及输入设备。本申请实现了对共享设备接口的实时切换控制,优化了混合***架构的便携终端的接口控制;通过根据便携终端所处状态的不同,将各个设备所需使用的接口进行使能,从而满足了不同设备的***性能。

Description

接口切换控制方法、便携终端、便携移动设备及输入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口切换控制方法、便携终端、便携移动设备及输入设备。
背景技术
混合***架构的便携终端,是在现有仅有一个***的PC(PersonalComputer,个人计算机)基础上,嵌入其它至少一个***的PC。不同***之间可以融合工作,发挥各自优势。现有常见的混合***架构的便携终端通常集成了一个主***(例如,X86***)和一个从***(例如,ARM***),主***和从***之间可以共用共享设备,如键盘、网卡、显示屏、存储设备、Audio等。以笔记本电脑为例,通常从***集成在显示屏所在的从设备上,而主***集成在键盘所在的主设备上,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可以组合在一起工作,也可以各自独立工作,当独立工作时,显示屏由从设备使用,当组合在一起工作时,显示屏可以由主设备或者从设备任意一方使用。
发明人在对现有混合架构的便携终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现有主设备和从设备在共用共享设备时,需要统一接口总线的设置,即每个设备都采用相同的接口总线挂载共享设备。因此,为了兼容其中一个设备的所有接口,必须要对另一个设备的接口进行扩展,以保持二者的一致性。但是,对于混合***的便携终端来说,根据各个设备的***性能需求不同,ARM***要求接口能够快速响应、功耗低,而X86***要求接口总线通用,以减少驱动挂载的数量,因此采用统一接口的方式将会降低便携终端的***性能,无法满足各个***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口切换控制方法、便携终端、便携移动设备及输入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统一接口设置,导致***性能降低,无法满足各个***需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接口切换控制方法,应用于包含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便携终端,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一接口与共享设备连接,所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接口与所述共享设备连接,所述便携终端具有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连接的第一状态,以及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分离的第二状态,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便携终端所处的状态,产生一检测结果;
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处于使能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非使能状态,以使所述第一设备响应所述共享设备输入的信息。
还包括:
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使能状态,以使所述第二设备响应所述共享设备输入的信息。
还包括:
在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使能状态的同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处于非使能状态。
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不同,所检测所述便携终端所处的状态包括:
接收接口连接器传输的电平信号;
当所述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确定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当所述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时,确定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一种便携终端,包括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共享设备,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一接口与共享设备连接,所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接口与所述共享设备连接,所述便携终端具有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连接的第一状态,以及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分离的第二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便携终端所处的状态,产生一检测结果;
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处于使能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非使能状态,以使所述第一设备响应所述共享设备输入的信息。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使能状态,以使所述第二设备响应所述共享设备输入的信息。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使能状态的同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处于非使能状态。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
电平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接口连接器传输的电平信号;
终端状态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确定所述便携终端处于第一状态,当所述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时,确定所述便携终端处于第二状态。
一种便携移动设备,所述便携移动设备包括一共享设备和一连接端口,所述共享设备具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其中,所述连接端口用于与一电子设备连接,当所述便携移动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时,所述第一接口通过所述连接端口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所述便携移动设备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便携移动设备所处的状态,产生一检测结果;
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便携移动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处于使能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非使能状态,以使所述电子设备响应所述共享设备输入的信息。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便携移动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断开连接时,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使能状态,以使所述便携移动设备响应所述共享设备输入的信息。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使能状态的同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处于非使能状态。
一种输入设备,所述输入设备包括:
第一接口,用于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
第二接口,用于与第二电子设备连接;
输入单元,用于提供给操作体进行操作;
获得单元,与所述输入单元连接,用于获得所述操作体对所述输入单元进行操作时的输入信息;
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获得单元、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连接,用于将所述获得单元获得的所述输入信息传输给所述第一接口以及所述第二接口,并按照预定的策略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中的一个处于使能状态,另一个处于非使能状态。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命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按键使能命令;
使能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按键使能命令的指示,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中的一个处于使能状态,另一个处于非使能状态。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消息接收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连或断开时,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中的任意一个电子设备发送的连接状态消息;
使能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连接状态消息表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连接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处于使能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非使能状态,以及当所述连接状态消息表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处于非使能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使能状态。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连接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状态,产生一检测结果;
状态使能单元,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连接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处于使能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非使能状态,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断开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处于非使能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使能状态。
由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中的便携终端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其中第一设备通过第一接口与共享设备连接,第二设备通过第二接口与共享设备连接,便携终端具有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连接的第一状态,以及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分离的第二状态,检测便携终端所处的状态,产生一检测结果,当检测结果表示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控制第一接口处于使能状态,以及控制第二接口处于非使能状态,以使第一设备响应共享设备输入的信息。以X86***、ARM为例,现有技术中对于混合***的便携终端来说,根据各个设备的***性能需求不同,ARM***要求接口能够快速响应、功耗低,而X86***要求接口总线通用,以减少驱动挂载的数量,因此采用统一接口的方式将会降低便携终端的***性能,无法满足各个***的需求。例如,若统一使用USB作为共享设备(如触摸屏)的接口,虽然满足了X86***可以减少驱动挂载的数目,但是在ARM***使用的时候,功耗较大且从休眠唤醒的时候由于USB驱动要重新挂载,必然使***响应变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为共享设备提供了至少两个接口,并且实现了对共享设备的接口的实时切换控制,优化了混合***架构的便携终端的接口控制;通过根据便携终端所处状态的不同,将各个设备所需使用的接口进行使能,从而满足了不同设备的***性能,降低了***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接口切换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接口切换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便携终端从设备内的检测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接口切换控制的一个从设备的整体架构示意图;
图4B为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接口切换控制的一个主设备的整体架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便携终端的实施例框图;
图6为本申请便携移动设备的实施例框图;
图7为本申请输入设备的实施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如下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中,有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口切换控制方法,有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终端、便携移动设备及输入设备。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口切换控制方法应用在包含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便携终端中,其中,第一设备通过第一接口与共享设备连接,所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接口与所述共享设备连接,所述便携终端具有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连接的第一状态,以及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分离的第二状态。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共享设备可以为一输入设备,更进一步,该输入设备可以为一触摸输入设备,例如,触摸屏。共享设备可以与第一设备集成一体,也可以与第二设备集成一体。
其中,便携终端的第一设备可以具体为运行X86***的主设备,第二设备可以具体为运行ARM***的从设备,第一接口可以具体为USB接口,第二接口可以具体为UART接口。假设共享输入设备为与从设备集成一体的触摸屏,则当主设备和从设备处于第一状态,即X86***和ARM***组成混合***进行工作时,可以仅使能USB接口,以使主设备上的X86***可以响应触摸屏的输入信息,当主设备和从设备处于第二状态,即X86***和ARM***分别单独使用时,则可以仅使能UART接口,以使从设备的ARM***可以响应触摸屏的输入信息。通过在便携终端处于不同的连接状态时,使能不同的接口,以适应不同***的需求,节约***功耗。
所述第一接口符合第一设备的***要求/规范。所述第二接口符合第二设备的***要求/规范。更进一步,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不同。例如,运行了X86***的第一设备,USB接口为其通用接口,且***已自带驱动。因此,触摸屏以USB的方式接入***。无须额外挂载驱动。另外,运行了ARM***的第二设备,使用UART作为ARM***的接口,功耗较USB低,且UART在ARM***下无须额外挂载驱动,因此触摸屏响应速度比USB快
参见图1,为本申请接口切换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图,其中第一设备为主设备,第二设备为从设备:
步骤101:检测便携终端所处的状态,产生一检测结果。
以共享设备与从设备集成一体为例,在从设备和主设备上分别具有连接端口,通过连接端口可以使主设备和从设备在物理上实现连接或者断开。本实施例中,由从设备根据连接端口的连接情况检测便携终端是处于主设备和从设备相连的第一状态,还是主设备与从设备断开的第二状态。
其中,共享设备可以分别通过从设备内的控制单元与设置在从设备上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相连,或者也可以将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设置在共享设备上。主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接口与共享设备连接,从设备可以通过第二接口与共享设备连接。
步骤102:当检测结果表示便携终端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第一接口处于使能状态,以及控制第二接口处于非使能状态,以使第一设备响应共享设备输入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检测结果表示便携终端处于主设备和从设备相连的第一状态时,由从设备内的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接口使能,以及控制第二接口非使能,此时主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接口响应共享设备输入的信息。
参见图2,为本申请接口切换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图,其中第一设备为主设备,第二设备为从设备:
步骤201:检测便携终端所处的状态。
仍然以共享设备与从设备集成一体为例,在从设备和主设备上分别具有连接端口,通过连接端口可以使主设备和从设备在物理上实现连接或者断开。本实施例中,由从设备根据连接端口的连接情况检测便携终端是处于主设备和从设备相连的第一状态,还是主设备与从设备断开的第二状态。具体的,可以通过电平信号的高低指示进行状态检测,在接收到接口连接器传输的电平信号时,如果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则确定便携终端处于第一状态,如果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则确定便携终端处于第二状态。
其中,共享设备可以分别通过从设备内的控制单元与设置在从设备上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相连,或者也可以将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设置在共享设备上。主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接口与共享设备连接,从设备可以通过第二接口与共享设备连接。
步骤202:根据检测结果判断便携终端所处的状态,若为第一状态,则执行步骤203;若为第二状态,则执行步骤204。
步骤203: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处于使能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非使能状态,以使所述第一设备响应所述共享设备输入的信息,结束当前流程。
当检测结果表示便携终端处于主设备和从设备相连的第一状态时,由从设备内的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接口使能,以及控制第二接口非使能,此时主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接口响应共享设备输入的信息。
步骤204: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使能状态,以使所述第二设备响应所述共享设备输入的信息。
当检测结果表示便携终端处于主设备和从设备断开的第二状态时,此时与从设备集成为一体的共享设备可以在从设备***控制下工作,因此由从设备内的控制单元控制第二接口使能,从设备可以通过第二接口响应共享设备输入的信息。
此时,由于主设备和从设备在物理状态上已经断开,因此无论第一接口是否使能,主设备都无法通过第一接口响应共享设备的输入信息。但是,为了进一步节省第一接口的功耗,从设备的控制单元可以在控制第二接口处于使能状态的同时,控制第一接口处于非使能状态。
参见图3,为应用上述方法实施例进行接口切换控制的一种便携终端从设备内的检测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该便携终端的触摸屏与从设备集成为一体,由从设备内的控制单元EC对接口使能进行控制。
其中,假设运行X86***的主设备称为PE,运行ARM操作***的从设备称为SE。图3中示出了触摸屏检测控制模块中的控制单元MCU,该MCU与接口连接器CONNECTOR相连,两个接口USB和UART分别与CONNECTOR和MCU相连,触摸屏检测控制模块通过CONNECTOR对外与ARM***从设备SE相连。EC检测得到的检测信息可以通过CONNECTOR传输给MCU,并且当两个接口USB和UART中的任意一个使能时,TOUCHPANEL传输的输入信息可以通过使能的接口与CONNECTOR的连接供给PE或者SE响应。
具体来说,当SE***到PE时,SE和PE组成混合***工作:
SE内的EC检测到有PE接入,则将电平信号TP_SEL#拉高,生成高电平信号,MCU通过触摸屏检测控制模块CONNECTOR检测到TP_SEL#为高电平信号,于是将USB接口ENABLE(使能),并将UART接口DISABLE(非使能)。此时,触摸屏TOUCHPANEL的对外接口为USB,即由PE通过该USB接口响应触摸屏的输入信息。由于PE上运行X86***,而USB接口为通用接口,且X86***已自带USB接口的驱动,因此,无须再额外挂载驱动。
当SE从PE内拔出时,SE和PE分别独立工作:
SE内的EC检测到PE拔出,则将电平信号TP_SEL#拉低,生成低电平信号,MCU通过触摸屏检测控制模块CONNECTOR检测到TP_SEL#为低电平信号,于是将UART接口ENABLE(使能),并将USB接口DISABLE(非使能)。此时,触摸屏TOUCHPANEL的对外接口为UART,即由SE通过该UART接口响应触摸屏的输入信息。由于SE上运行ARM***,使用UART作为ARM***的接口,与使用USB作为ARM***的接口相比,可以降低功耗,并且UART在ARM***下无须额外挂载驱动,因此响应速度也比USB快。
进一步,参见图4A,示出了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接口切换控制的一个从设备的整体架构示意图;参见图4B,示出了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接口切换控制的一个主设备的整体架构示意图。
结合图4A和图4B可知,其中BASEDocking为从设备的连接端口,SLATEDocking为主设备的连接端口。主设备和从设备通过上述BASEDocking和SLATEDocking实现物理连接和物理断开。
在图4A所示的从设备中,多触摸模组Multi-Touch与显示屏LCD相连,Multi-Touch与控制单元MCU相连,Multi-Touch内包含接口连接器。根据BASEDocking和SLATEDocking之间的连接状态,若BASEDocking和SLATEDocking连接,则MCU通过Multi-Touch内的接口连接器检测到TP SEL#为高电平信号,此时MCU控制USB接口使能,UART接口非使能,则主设备可以通过USB接口响应显示屏LCD的输入信息,由于UART接口非使能,因此从设备无法通过该UART接口响应显示屏LCD的输入信息;若BASEDocking和SLATEDocking断开,则MCU通过Multi-Touch内的接口连接器检测到TP_SEL#为低电平信号,此时MCU控制USB接口非使能,UART接口使能,则从设备可以通过UART接口响应显示屏LCD的输入信息,而无论USB接口是否使能,由于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已经物理断开,因此主设备都无法通过USB接口响应LCD显示屏输入的信息,但是为了节约***功耗,可以由MCU控制USB接口非使能。
与本申请接口切换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便携终端、便携移动设备及输入设备的实施例。
参见图5,为本申请便携终端的实施例框图:
该便携终端包括:第一设备510、第二设备520、共享设备530、第一接口540和第二接口550。第一设备510通过第一接口540与共享设备530连接,第二设备520通过第二接口550与共享设备530连接,便携终端具有第一设备510和第二设备520连接的第一状态,以及第一设备510和第二设备520分离的第二状态。在应用时,第一接口540和第二接口550可以设置在第二设备520内,也可以设置在共享设备530内;进一步,该共享设备530可以与第二设备集成一体。为了示例清楚,图5中将上述各个部分分开描述。
其中,第二设备520包括:
检测单元521,用于检测所述便携终端所处的状态,产生一检测结果;
控制单元522,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处于使能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非使能状态,以使所述第一设备响应所述共享设备输入的信息。
进一步,控制单元522,还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二接口550处于使能状态,以使所述第二设备520响应所述共享设备530输入的信息;以及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522,还用于在控制所述第二接口550处于使能状态的同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540处于非使能状态。
具体的,检测单元521可以包括(图5中未示出):电平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接口连接器传输的电平信号;终端状态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确定所述便携终端处于第一状态,当所述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时,确定所述便携终端处于第二状态。
参见图6,为本申请便携移动设备的实施例框图:
该便携移动设备包括:共享设备610、连接端口620、检测单元630和控制单元640。其中,共享设备610内包括第一接口611和第二接口612。连接端口620用于与一电子设备连接,当所述便携移动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时,所述第一接口611通过所述连接端口620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
其中,检测单元630,用于检测所述便携移动设备所处的状态,产生一检测结果;
控制单元640,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便携移动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接口611处于使能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接口612处于非使能状态,以使所述电子设备响应所述共享设备610输入的信息。
进一步,所述控制单元640,还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便携移动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断开连接时,控制所述第二接口612处于使能状态,以使所述便携移动设备响应所述共享设备610输入的信息;以及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640,还用于在控制所述第二接口612处于使能状态的同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611处于非使能状态。
参见图7,为本申请输入设备的实施例框图:
该输入设备包括:第一接口710、第二接口720、输入单元730、获得单元740、控制单元750。该输入设备优选的,为一触摸输入设备。
其中,第一接口710,用于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
第二接口720,用于与第二电子设备连接;
输入单元730,用于提供给操作体进行操作;
获得单元740,与所述输入单元730连接,用于获得所述操作体对所述输入单元进行操作时的输入信息;
控制单元750,分别与所述获得单元740、所述第一接口710和所述第二接口720连接,用于将所述获得单元730获得的所述输入信息传输给所述第一接口710以及所述第二接口720,并按照预定的策略控制所述第一接口710和所述第二接口720中的一个处于使能状态,另一个处于非使能状态。
具体的,控制单元750可以包括(图7中未示出):命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按键使能命令;使能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按键使能命令的指示,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中的一个处于使能状态,另一个处于非使能状态。
或者,控制单元750可以包括(图7中未示出):消息接收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连或断开时,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中的任意一个电子设备发送的连接状态消息;使能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连接状态消息表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连接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处于使能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非使能状态,以及当所述连接状态消息表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处于非使能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使能状态。
或者,控制单元750也可以包括(图7中未示出):连接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状态,产生一检测结果;状态使能单元,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连接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处于使能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非使能状态,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断开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处于非使能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使能状态。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申请中的便携终端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其中第一设备通过第一接口与共享设备连接,第二设备通过第二接口与共享设备连接,便携终端具有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连接的第一状态,以及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分离的第二状态,检测便携终端所处的状态,产生一检测结果,当检测结果表示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控制第一接口处于使能状态,以及控制第二接口处于非使能状态,以使第一设备响应共享设备输入的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实现了对共享设备接口的实时切换控制,优化了混合***架构的便携终端的接口控制;通过根据便携终端所处状态的不同,将各个设备所需使用的接口进行使能,从而满足了不同设备的***性能,降低了***功耗。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接口切换控制方法,应用于包含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便携终端,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一接口与共享设备连接,所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接口与所述共享设备连接,所述便携终端具有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连接的第一状态,以及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分离的第二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便携终端所处的状态,产生一检测结果;
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处于使能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非使能状态,以使所述第一设备响应所述共享设备输入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使能状态,以使所述第二设备响应所述共享设备输入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使能状态的同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处于非使能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检测所述便携终端所处的状态包括:
接收接口连接器传输的电平信号;
当所述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确定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当所述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时,确定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5.一种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共享设备,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第一接口与共享设备连接,所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接口与所述共享设备连接,所述便携终端具有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连接的第一状态,以及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分离的第二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便携终端所处的状态,产生一检测结果;
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处于使能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非使能状态,以使所述第一设备响应所述共享设备输入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便携终端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使能状态,以使所述第二设备响应所述共享设备输入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使能状态的同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处于非使能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
电平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接口连接器传输的电平信号;
终端状态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确定所述便携终端处于第一状态,当所述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时,确定所述便携终端处于第二状态。
9.一种便携移动设备,其特在在于,所述便携移动设备包括一共享设备和一连接端口,所述共享设备具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其中,所述连接端口用于与一电子设备连接,当所述便携移动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时,所述第一接口通过所述连接端口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所述便携移动设备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便携移动设备所处的状态,产生一检测结果;
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便携移动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连接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处于使能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非使能状态,以使所述电子设备响应所述共享设备输入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便携移动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断开连接时,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使能状态,以使所述便携移动设备响应所述共享设备输入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使能状态的同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处于非使能状态。
12.一种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设备包括:
第一接口,用于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
第二接口,用于与第二电子设备连接;
输入单元,用于提供给操作体进行操作;
获得单元,与所述输入单元连接,用于获得所述操作体对所述输入单元进行操作时的输入信息;
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获得单元、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连接,用于将所述获得单元获得的所述输入信息传输给所述第一接口以及所述第二接口,并按照预定的策略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中的一个处于使能状态,另一个处于非使能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命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按键使能命令;
使能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按键使能命令的指示,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中的一个处于使能状态,另一个处于非使能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消息接收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连或断开时,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中的任意一个电子设备发送的连接状态消息;
使能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连接状态消息表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连接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处于使能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非使能状态,以及当所述连接状态消息表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处于非使能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使能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连接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状态,产生一检测结果;
状态使能单元,用于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连接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处于使能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非使能状态,当所述检测结果表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断开时,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处于非使能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处于使能状态。
CN201010586883.0A 2010-12-13 2010-12-13 接口切换控制方法、便携终端、便携移动设备及输入设备 Active CN1025672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86883.0A CN102567238B (zh) 2010-12-13 2010-12-13 接口切换控制方法、便携终端、便携移动设备及输入设备
PCT/CN2011/083137 WO2012079457A1 (zh) 2010-12-13 2011-11-29 接口切换控制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便携终端和便携移动设备
US13/993,261 US9588927B2 (en) 2010-12-13 2011-11-29 Interface switching control methods, and portable terminals and portable mobile devices us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86883.0A CN102567238B (zh) 2010-12-13 2010-12-13 接口切换控制方法、便携终端、便携移动设备及输入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7238A true CN102567238A (zh) 2012-07-11
CN102567238B CN102567238B (zh) 2015-12-16

Family

ID=46244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86883.0A Active CN102567238B (zh) 2010-12-13 2010-12-13 接口切换控制方法、便携终端、便携移动设备及输入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88927B2 (zh)
CN (1) CN102567238B (zh)
WO (1) WO2012079457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8300A (zh) * 2013-05-17 2013-08-28 浙江正泰中自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串行通讯管理服务器串行接口电路
CN104932613A (zh) * 2014-03-21 2015-09-23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7436768A (zh) * 2017-08-01 2017-12-05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总线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062846A (zh) * 2018-01-29 2018-12-21 威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通用串行总线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9991866A (zh) * 2019-03-31 2019-07-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2134774A (zh) * 2020-09-22 2020-12-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客户前置设备、客户前置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US10955888B2 (en) 2018-01-29 2021-03-23 Via Labs, Inc. Universal serial bus device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defining a power source or sink status for downstream facing ports
CN112905117A (zh) * 2021-02-08 2021-06-04 青岛九日软件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双接口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02743A1 (en) * 2013-07-01 2015-01-01 Mediatek Inc. Video data displaying system and video data displaying method
US10860366B2 (en) 2014-04-30 2020-12-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ulti architecture manager
US9471201B1 (en) * 2014-05-20 2016-10-18 Google Inc. Laptop-to-tablet mode adaptation
US20160147259A1 (en) * 2014-11-21 2016-05-2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Electronic device
US20170220069A1 (en) * 2016-01-28 2017-08-03 Hong Fu 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Dock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9316A (zh) * 2007-08-03 2009-02-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通用串行总线usb otg的方法及装置
CN101403936A (zh) * 2007-10-05 2009-04-08 Lg电子株式会社 具备辅助输入/输出设备的便携式计算机及其***设置方法
CN201628880U (zh) * 2010-01-25 2010-11-10 张菊 笔记本电脑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68261B2 (ja) * 1988-11-21 1996-12-25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接続回路
GB2283596B (en) * 1993-11-01 1998-07-01 Ericsson Ge Mobile Communicat Multiprocessor data memory sharing
US6470284B1 (en) * 1999-08-05 2002-10-22 02 Micro International Limited Integrated PC card host controller for the detection and operation of a plurality of expansion cards
US7197584B2 (en) * 2001-01-26 2007-03-27 Dell Products L.P. Removable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in a dual personal computer/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computer architecture
US20030112585A1 (en) * 2001-12-13 2003-06-19 Silvester Kelan Craig Multiprocessor notebook computer with a tablet PC conversion capability
CN2672715Y (zh) * 2003-11-27 2005-01-19 岳文祥 复合式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US20050185364A1 (en) * 2004-01-05 2005-08-25 Jory Bell Docking station for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US20090197641A1 (en) * 2008-02-06 2009-08-06 Broadcom Corporation Computing device with handheld and extended computing units
US20090196280A1 (en) * 2008-02-06 2009-08-06 Broadcom Corporation Extension unit and handheld computing unit
US20090198989A1 (en) * 2008-02-06 2009-08-06 Broadcom Corporation Bios for a computing device with handheld and extended computing units
US8117370B2 (en) * 2008-02-06 2012-02-14 Broadcom Corporation IC for handheld computing unit of a computing device
US8862904B2 (en) 2008-06-25 2014-10-14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distributed management of wireless devices with shared resources between wireless components
US20100037072A1 (en) * 2008-08-06 2010-02-11 Sunman Engineering, Inc. Detachable Vehicle Computing Device
CN101847043B (zh) * 2009-03-25 2012-11-2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共用存储设备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TW201042466A (en) * 2009-05-28 2010-12-01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Hybrid computer systems
WO2011038686A1 (zh) * 2009-09-29 2011-04-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便携终端及其控制方法,便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01628885U (zh) * 2010-02-03 2010-11-10 张菊 双模电子装置
CN102207748B (zh) * 2010-03-31 2015-03-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和输入方法
US8909838B2 (en) * 2010-06-24 2014-12-09 Microsoft Corporation Detachable computer with variable performance computing environment
US9507558B2 (en) * 2010-12-24 2016-11-29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hared display in a hybrid environment
US8682962B2 (en) * 2010-12-24 2014-03-25 Levono (Singapore) Pte.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and switching between components in a hybrid computing environment
US9594711B2 (en) * 2010-12-24 2017-03-14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chieving continuation of experience between components in a hybrid environment
US8566489B2 (en) * 2010-12-24 2013-10-22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haring a wireless antenna in a hybrid environment
US9002925B2 (en) * 2010-12-24 2015-04-07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between components in a hybrid environment
CN102567103B (zh) * 2010-12-27 2015-03-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切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9316A (zh) * 2007-08-03 2009-02-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通用串行总线usb otg的方法及装置
CN101403936A (zh) * 2007-10-05 2009-04-08 Lg电子株式会社 具备辅助输入/输出设备的便携式计算机及其***设置方法
CN201628880U (zh) * 2010-01-25 2010-11-10 张菊 笔记本电脑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8300A (zh) * 2013-05-17 2013-08-28 浙江正泰中自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串行通讯管理服务器串行接口电路
CN103268300B (zh) * 2013-05-17 2016-04-20 浙江正泰中自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串行通讯管理服务器串行接口电路
CN104932613A (zh) * 2014-03-21 2015-09-23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7436768A (zh) * 2017-08-01 2017-12-05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总线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062846A (zh) * 2018-01-29 2018-12-21 威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通用串行总线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9062846B (zh) * 2018-01-29 2020-08-25 威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通用串行总线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US10955888B2 (en) 2018-01-29 2021-03-23 Via Labs, Inc. Universal serial bus device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defining a power source or sink status for downstream facing ports
CN109991866A (zh) * 2019-03-31 2019-07-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09991866B (zh) * 2019-03-31 2021-02-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2134774A (zh) * 2020-09-22 2020-12-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客户前置设备、客户前置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2905117A (zh) * 2021-02-08 2021-06-04 青岛九日软件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双接口存储器的数据存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7238B (zh) 2015-12-16
US20130282947A1 (en) 2013-10-24
WO2012079457A1 (zh) 2012-06-21
US9588927B2 (en) 2017-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67238A (zh) 接口切换控制方法、便携终端、便携移动设备及输入设备
US750294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graphics controller
EP3138016B1 (en) Port disconnect charging function for usb hub
CN102104936B (zh) ***状态切换方法及便携终端
CN102778943B (zh) 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便携终端
TWI544337B (zh) 共用通用串列匯流排(usb)裝置之雙作業系統架構,以及雙作業系統架構共用通用串列匯流排(usb)裝置之方法
CN102033850A (zh) 便携终端及其控制方法、便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1790225A (zh) 上网模块电源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71855A (zh) 基于USB Type-C接口的DVR***及方法
CN104461992A (zh) 电子装置
CN102033591B (zh) 便携通信***、便携设备及其电源管理控制方法
US9652254B2 (en) System status control method and portable terminal
CN104462010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状态控制方法
CN104850512B (zh) 无ID pin做USB OTG功能的方法及装置
CN102236374B (zh) 主机板
CN107402898B (zh)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1681383U (zh) Usb隔离控制器
CN104282293A (zh) 具有同步控制亮度的显示装置的电子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CN204360371U (zh) 一种USBKey
CN103853572A (zh) 一种开机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KR20120106480A (ko) 외부 디바이스와 결합하는 휴대 단말 및 그 구동 방법
CN201860003U (zh) 一种usb端口复用装置
CN214278919U (zh) 一种23.8英寸一体化智能终端
CN103049420A (zh) 内存复用方法及便携终端
CN103034645B (zh) 文件呈现方法、设备及便携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