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3821A - 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63821A
CN102563821A CN2012100317258A CN201210031725A CN102563821A CN 102563821 A CN102563821 A CN 102563821A CN 2012100317258 A CN2012100317258 A CN 2012100317258A CN 201210031725 A CN201210031725 A CN 201210031725A CN 102563821 A CN102563821 A CN 1025638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voltage
relay
shunting
source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317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崎勘治
白石松夫
奥村康之
伊藤温元
石川晃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63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38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6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6/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ynchronous motors or other dynamo-electric motors using electronic commutation dependent on the rotor position; Electronic commutators therefor
    • H02P6/14Electronic commutators
    • H02P6/1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position
    • H02P6/18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position without separate position detecting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排除高频发生杂音电波连续放射、施工时的作业工时少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和该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设置有将从发热体收纳箱供给的商用交流电源(307)变压到规定的电压范围的商用电源变压器(311)。并且,具有自动切换设置在使标称电压200V~250V的大范围的商用交流电压处于规定的输出电压范围的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线圈上的多个分接抽头的第一继电器(210)和第二继电器(212)。

Description

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
本案是申请日为2006年8月31日、申请号为200680031846.5、发明名称为热交换型冷却装置和用于该装置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在收纳移动电话用基地站等发热机器的箱内的机器冷却中使用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和用于该装置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这种热交换型冷却装置具有内气风路,该内气风路引入发热体收纳箱内的空气,使引入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元件内进行热交换,再返回到发热体收纳箱内,进行循环。并且,热交换型冷却装置具有外气风路,该外气风路引入外部空气,使其通过热交换元件内进行热交换,然后再向外部空气排出。已知这两个风路由隔板分离相互独立设置、在各自的风路内设置有搬送各自的空气的送风机的装置(例如日本特开2001-156478号公报)。
通常这种结构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用于移动电话用基地站等的冷却,从移动电话用基地站本体侧向热交换型冷却装置供给从商用电源变换后的直流低压电源,驱动搭载有DC电动机的送风机等。
参照图17对现有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17所示,发热体收纳箱101内的被加热的空气(以下将其称为内气)通过搭载有室内侧DC无刷电动机103的室内侧送风机104,从热交换型冷却装置100的内气吸入口102吸入空气,使其通过热交换元件105,从内气喷出口106返回到发热体收纳箱101内的循环风路中循环。
另一方面,通过搭载有室外侧DC无刷电动机107的室外侧送风机108从外气吸入口109吸入的外部空气在通过热交换元件105之后,从外气喷出口110再次排出到外气中。通过隔板111两风路分离,内气风路和外气风路分隔成相互独立的大致气密状态,并且在内气风路和外气风路的交点上配置有交换外气和内气的显热的热交换元件105。热交换型冷却装置100,吸入低温外气,利用热交换元件105与发热体收纳箱101内部的温暖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排出变热的外气,向发热体收纳箱101供给变冷的空气。
另外,在室内侧DC无刷电动机103和室外侧DC无刷电动机107中内置有通常霍尔元件等的磁极传感器。将驱动、控制这些室内侧DC无刷电动机103和室外侧DC无刷电动机107的作为控制部的电子控制装置112设置在热交换型冷却装置100的内气风路内,使得其不受设置基地站的场所的低温外气或粉尘的影响,用长中继的动力导线114和传感器信号导线115与暴露在外气中的室外侧DC无刷电动机107连接。从设置在发热体收纳箱101内等的较低电压的直流电源116(参照后述的图20)向作为控制部的电子控制装置112供给驱动电力。
这种现有结构,配置在外气风路上的室外侧DC无刷电动机107在发热体收纳箱101内的发热少、外部空气温度低的情况下,通过热交换元件105的热交换率降低,因此存在直接暴露在低温的外气中的情况。因此,在DC无刷电动机107上搭载有霍尔元件等磁传感器的情况下,需要将设置热交换型冷却装置100的场所限定在例如周围温度为-30℃以上的区域,使得磁传感器可靠地工作。另外,由于用长的中继导线连接室外侧DC无刷电动机107和配置在内气风路侧的作为控制部的电子控制装置112,因此传感器信号的信号导线115有可能受到噪音的影响,导致错误工作。并且,热交换型冷却装置100内部的配线作业也很复杂费时,存在热交换型冷却装置100的成本增高的不足。
接着,对用于热交换型冷却装置100的现有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进行说明。
可知现有技术中这种电源电路驱动装置使用利用高频切换的切换电源。参照图18、图19和图20进行说明。
图18表示发热体收纳箱101和对发热体收纳箱101进行冷却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100。另外,图19表示热交换型冷却装置100、将内气温度向外部空气排出废热的作为热交换单元的热交换器105、搭载有作为控制部的微机的电子控制装置112、通过电子控制装置112控制驱动的直流风扇电动机119。并且,图中分别显示内气风路的流动N19、外气风路的流动G19。
另外,如图20所示,从发热体收纳箱101(参照图17、图18)供给的直流电源116,是热交换型冷却装置100的电压供给源,也向电子控制装置112和直流风扇电动机119供给直流电压。另外,从作为发热体收纳箱101供给的辅助电源的商用交流电源122向热交换型冷却装置100供给交流电压。供给的交流电压经由噪音滤波器(N/F)123与通过将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的高频切换的切换电源(AC/DC)124连接。从切换电源(AC/DC)124的输出侧输出转换成直流电压的规定的直流电压,将输出的直流电压供给到电子控制装置112和直流风扇电动机119。
根据以上结构,通过通常作为供给的主电源的直流电源116例如发热体收纳箱101的直流电源用电流断路器(图中未示)工作,即使在直流电源116不能供给的情况下,也能够从商用交流电源122供给电力。由此,通过由切换电源(AC/DC)124转换的规定的直流电压,根据电子控制装置112的指令,驱动直流风扇电动机119。这样使外气和内气循环,通过将内气温度向外气排放废热,冷却发热体收纳箱101。
并且,已知为了与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使用的标称电压为200V~250V的所谓200V系商用电源相对应,在用于这种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中,在选择器开关和商用电源变压器的一次侧设置有多个分接抽头(tap)。
下面,参照图21,对用于该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进行说明。如图21所示,在从发热体收纳箱101向热交换型冷却装置100供给的作为辅助电源的商用交流电源122上,连接有切换成标称电压(一般为200V、208V、220V、230V、240V、250V)的选择开关120。选择开关120具有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121的一次侧的标称电压的大小相对应的例如6个的多个分接抽头。在商用电源变压器121的二次侧输出产生通过第一二极管桥117和第一电容器118整流滤波后的直流电压。将该直流电压供给到电子控制装置104和直流风扇电动机119。
根据以上结构,在热交换型冷却装置100的施工时,如果为了使选择开关120与商用交流电源122的标称电压的大小一致旋转旋钮,通过手动使选择开关120的接点与适合商用电源变压器121的商用交流电源122的额定电压的分接抽头连接,产生规定的直流电压。在此,通常作为供给的主电源的直流电源116例如发热体收纳箱101的电流断路器(图中未示)工作,即使在不供给直流电压的情况下,也能够从商用交流电源122供给,因此,能够通过规定的直流电压V1,根据电子控制装置112的指令驱动直流风扇电动机119。由此,通过使外气和内气循环,将内气温度向外气排放废热,冷却发热体收纳箱101(参照图17、图18)。
在使用这种利用高频切换的切换电源的现有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中,在切换动作时,产生高频杂音电波连续放射的不足。在操作通信机器的发热体收纳箱内,必须将放射的连续高频杂音电波降低至不对通信产生恶劣影响的程度。例如,在移动电话通信频率的800MHz带中,根据CISPR(国际无线干扰特别委员会:International Special Committee on Radio Interference)22信息技术机器的干扰波界限值,如果以10m法超过37dBμV/m,则存在机器产生不良的可能性,因此要求至少大幅度低于该水平。
另外,在称为多电源对应的类型中,切换电源的输入电压范围一般在90V~264V的范围。考虑到标称电压为200V~250V的200V系商用电源的电压变动±10%左右,要求包含180V~275V。
另外,为了在商用电源变压器的一次侧进行多个分接抽头的切换,在使用选择开关的现有热交换型冷却装置上使用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中,与施工时施工者供给的商用交流电源的标称电压一致,必须操作选择开关,因此存在施工时的作业工时增加的不足。因此,要求减少作业工时。
另外,在将电源电路驱动装置安装到热交换型冷却装置上时,存在施工者将选择开关的设定弄错的不足,因此希望将人为错误防患于未然。
另外,在由于送配电设备等的故障,商用交流电源脱离标称电压的例如±10%范围供给的情况下,产生由固定的分接抽头连接输出的直流电压脱离规定范围的不足。因此,要求即使商用交流电源由于送配电设备等的故障等而脱离标称电压±10%,也不脱离规定的直流电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克服这种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将室外侧DC无刷电动机设为无传感器驱动的DC无刷电动机,排除设置场所的温度条件的影响,实现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可靠性的提高和低价格化。并且,提供减少施工时的作业工时并且低价格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
并且,用于本发明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通过自动进行设置在电源变压器上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切换,减少施工时的作业工时,并且实现可靠性的提高和低价格化。
本发明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为将驱动室外侧送风机的室外侧DC无刷电动机设为无传感器驱动的DC无刷电动机的装置。为在电动机内没有作为电子部件的霍尔元件等磁传感器的结构,所以可以将室外侧DC无刷电动机设置在低温外气中,排除由设置场所的温度条件所带来的影响。
另外,由于不需要用于与设置在内气风路侧的控制部连接的传感器信号的中继导线,所以能够排除噪音侵入传感器信号线的不足,能够提供排除错误操作、可靠性高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并且,由于不需要导线,因而不需要连接中继线的操作。因此,能够降低施工时的作业工时,所以能够提供低价格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为也将室内侧电动机设为与室外侧同样的无传感器DC无刷电动机的装置。因此,能够使室外侧和室内侧的无传感器DC无刷电动机的驱动装置的控制方法相同,所以能够得到低价格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为检测流经逆变电路的电流,构成无传感器DC无刷电动机的位置检测部的装置。由此,即使用长的动力导线连接无传感器DC无刷电动机和控制部,也能够排除产生导线中的电压下降的不足,能够可靠地进行无传感器DC无刷电动机的位置检测,得到可靠性高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检测流经连接在三相全桥逆变电路的下臂晶体管的负电位侧端子上的分流(shunt)电阻的电流,构成无传感器DC无刷电动机的位置检测部。由此,能够以低价格构成电流检测单元,因此能够得到低价格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在驱动室外侧风扇的DC无刷电动机上采用无传感器驱动型的DC无刷电动机。由此,排除由设置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场所的温度条件所带来的影响。另外,提供也不需要使用长的传感器信号线、可靠性高、低成本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
另外,用于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本发明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作为将从发热体收纳箱供给的交流电压变压到规定的电压范围的变压单元,设置有商用电源变压器。另外,作为使商用交流电压处于规定的输出电压范围内的单元,设置有自动切换商用电源变压器的线圈上设置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分接抽头切换单元。
通过使用以商用电源频率进行变压的商用电源变压器,排除高频杂音电波连续放射的不足。另外,通过自动地进行设置在电源变压器上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切换,减少施工时的作业工时,排除施工时的操作失误。另外,能够得到自动调整成与变动的商用交流电源对应的规定的输出电压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在自动切换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的线圈上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分接抽头切换单元,设置有检测商用电源变压器的输出电压的输出电压检测单元。
另外,本发明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通过输出电压检测单元,对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的一次侧线圈上的多个分接抽头连接的分接抽头切换单元的多个开关元件进行操作、控制。
另外,本发明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通过输出电压检测单元,对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的二次侧线圈上的多个分接抽头连接的分接抽头切换单元的开关元件进行操作、控制。
另外,本发明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通过输出电压检测单元,对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的一次侧线圈和二次侧线圈上的多个分接抽头连接的分接抽头切换单元的开关元件进行操作、控制。
另外,本发明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在自动切换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的线圈上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分接抽头切换单元,设置有对从发热体收纳箱供给的标称电压为200V~250V的较大范围的商用交流电压大小进行检测的输入交流电压检测单元。
另外,本发明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通过输入交流电压检测单元,由多个开关元件构成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的一次侧线圈上的多个分接抽头连接的分接抽头切换单元。
另外,本发明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通过输入交流电压检测单元,由开关元件构成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的二次侧线圈上的多个分接抽头连接的分接抽头切换单元。
另外,本发明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通过输入交流电压检测单元,对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的一次侧线圈和二次侧线圈上的多个分接抽头连接的分接抽头切换单元的开关元件进行操作、控制。
另外,本发明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在自动切换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的线圈所具备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分接抽头切换单元,具备检测从发热体收纳箱供给的标称电压为200V~250V的比较大范围的商用交流电压大小的输入交流电压检测单元和检测商用电源变压器的输出电压的输出电压检测单元。
另外,本发明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通过输入交流电压检测单元和输出交流电压检测单元,对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的一次侧线圈上的多个分接抽头连接的分接抽头切换单元的多个开关元件进行操作、控制。
另外,本发明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通过输入交流电压检测单元和输出交流电压检测单元,对构成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的二次侧线圈上的多个分接抽头连接的分接抽头切换单元的多个开关元件进行操作、控制。
另外,本发明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通过输入交流电压检测单元和输出电压检测单元,对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的一次侧线圈和二次侧线圈上的多个分接抽头连接的分接抽头切换单元的开关元件进行操作、控制。
本发明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特别是能够排除高频杂音电波的连续放射。并且,能够减少施工时的作业工时,排除作业、操作失误。另外,能够广泛地与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使用的电源的标称电压相对应,电源变动也能够迅速自动地对输出电压进行调整。
另外,本发明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能够排除高频杂音电波连续放射的不足。并且,减少施工时的作业工时,排除作业、操作失误。由此,提供能够自动调整成与变动的商用交流电源对应的规定的输出电压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
上述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通过使用以商用电源频率进行变压的商用电源变压器,排除高频杂音电波连续放射的不足。并且,通过自动进行设置在电源变压器上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切换,减少施工时的作业工时,排除施工时的操作失误。并且,提供能够在与变动的商用交流电源对应自动调整成规定的输出电压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上使用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用于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风扇电动机驱动装置的逆变电路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位置检测部和控制部的详细框图。
图4A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电流检测,说明无传感器位置检测方法的说明图。
图4B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电流检测,说明无传感器位置检测方法的说明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用于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的框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输出电压检测单元结构的电路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用于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的框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用于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的框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用于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的框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输入电压检测单元结构的电路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7的用于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的框图。
图12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8的用于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的框图。
图13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9的用于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的框图。
图14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9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的输入电压检测单元和输出电压检测单元的电路图。
图15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0的用于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的框图。
图16为表示用于本发明实施方式11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的框图。
图17为表示现有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18表示现有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表示现有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结构图。
图20为表示用于现有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的框图。
图21为表示用于现有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的框图。
符号说明
1:室外侧无传感器DC无刷电动机;2:室外侧送风机;3:室内侧DC无刷电动机;4:室内侧送风机;5:位置检测部;6:控制部;7:逆变电路;8:分流电阻;9:控制盒;10:DC电源;11:驱动用导线;12:热交换元件;13、302:热交换型冷却装置;14:外气吸入口;15:外气喷出口;16:内气吸入口;17:内气喷出口;18:发热体收纳箱;20:运算放大器;21:AD变换部;22:波形存储部;23:比较部;24:通电切换时刻决定部;25:驱动电路;201:微机;210:第一继电器;212:第二继电器;203:第一电阻器;204:第二电阻器;205:继电器驱动电路;206:输入电压检测装置;207:电压变压器;208:第二晶体管桥;209:第二电容器;300:热交换型冷却装置;304:电子控制装置;305:直流风扇电动机;306:直流电源;307:商用交流电源;311:商用电源变压器;312:第一晶体管桥;313:第一电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13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室外侧无传感器DC无刷电动机1驱动室外侧送风机2。如果室外侧送风机2转动,就会从热交换型冷却装置13下部的外气吸入口14吸入设置有移动电话交换基地站等的发热体收纳箱18的周围的外部空气。
吸入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元件12,从热交换型冷却装置13上部的外气喷出口15喷出。室内侧送风机4通过室内侧DC无刷电动机3驱动,从热交换型冷却装置13上部的内气吸入口16吸入发热体收纳箱18内部的被加热的内气。吸入的内气通过热交换元件12后,从设置在热交换型冷却装置13下部的内气喷出口17喷出。
分别以流动F2表示室外侧送风机2的转动所引起的外气的变动,以流动F4表示室内侧送风机4的转动所引起的室内空气的变动。冷却的外气和加热的室内空气在热交换元件12的内部流通时进行热交换。通过外气被加热并排出到大气中,室内空气被冷却回流到室内侧,可以进行发热体收纳箱18内的冷却。在热交换元件12的内部隔断外气风路和内气风路,排除外气风路的空气流入热交换型冷却装置13的内气风路内。
控制盒9设置在热交换型冷却装置13的内气风路内。控制盒9具有后述的图2所示的室外侧无传感器DC无刷电动机1的转子的位置检测部5;和根据由转子的位置检测部5检测出的转子位置,向逆变电路7输出驱动信号的控制部6。另外,从设置在发热体收纳箱18内的DC电源10向逆变电路7供给较低的电源电压,根据来自控制部6的驱动信号切换晶体管,通过驱动用导线11驱动室外侧无传感器DC无刷电动机1。另外,在控制盒9内具备驱动室内侧DC无刷电动机3的室内侧控制部和室内侧逆变电路,运转、控制室内侧送风机4。
通过这种结构,即使将热交换型冷却装置13设置在低温的外部空气中,设置在低温的外气风路内的室外侧无传感器DC无刷电动机1在不搭载在低温下动作不稳定的霍尔元件等的磁传感器的状态下,也会根据由无传感器的位置检测部5检测出的转子位置而运转。因此,可以排除设置场所的外部空气温度的影响,稳定地运转。另外,因为不需要连接设置在内气风路侧的控制盒9内的控制部6和电动机之间的磁传感器的信号线,所以能够排除噪音的影响,可靠性高的电动机驱动成为可能。因此,不需要信号线的引出作业,能够提供低价格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
在实施方式1中,室内侧DC无刷电动机3采用通常的磁传感器内置的DC无刷电动机。但是,也可以采用与室外侧相同的电动机,即不搭载磁传感器的无传感器DC无刷电动机。在该情况下,能够使位置检测部和控制部以及逆变电路的结构与室外侧相同。由此,能够减少设计开发工时,因此能够进一步地提供低价格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
(实施方式2)
图2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用于实施方式1的电源驱动电路装置,特别是逆变电路7的结构示意图。逆变电路7由具有切换功能的晶体管TR1~TR6、与这些的晶体管反并联连接的由二极管D1~D6构成的三相全桥逆变电路构成。晶体管TR1(TR3、TR5)与二极管D1(D3、D5)一起构成上臂。晶体管TR2(TR4、TR6)与二极管D2(D4、D6)一起构成下臂。在逆变电路7下臂的负电位侧端子GND1和DC电源10的负电位侧端子GND2之间连接有分流电阻8。根据流经逆变电路7的电流,即流经电动机的电流,通过位置检测部5检测出在分流电阻8上产生的电压。由此,检测出电动机的转子位置,并根据检测的转子位置,控制部6向逆变电路7输出电动机的驱动信号。
图3为实施方式2的位置检测部5和控制部6的框图。位置检测部5,在以运算放大器20放大分流电阻8两端的电压并利用AD变换部21进行AD(模拟-数字)变换之后,由比较部23将其与预先存储在波形存储部22内的规定的通电相位时的电流波形进行比较。接着,根据比较结果,控制部6的通电切换时刻决定部24判断切换时刻的好坏,进行时刻变换,使得在最佳通电切换时刻进行通电切换。通电切换时刻决定部24,向驱动电路25输出驱动信号,并切换逆变电路7的通电。由此,可以进行在规定的通电相位的无传感器位置检测运转。
图4A和图4B为表示利用电流检测的无传感器位置检测方法的说明图。特别是表示在120度通电方式的情况下确保电角60度并进行通电切换时的电流波形。在图4A、图4B中,电流波形40a、40b表示在规定的通电相位运转时的理想的电流,电流波形42a、42b表示用AD变换部21检测出的实际运转时的电流。
图4A所示的电流波形42a表示与规定的通电相位相比通电切换晚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将通电切换时刻提前,可以接近电流波形40a,在规定的通电相位运转。
图4B所示的电流波形42b表示与规定的通电相位相比通电切换早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将通电切换时刻推迟,可以接近电流波形40b,在规定的通电相位运转。
通过进行上述控制,可以进行利用电流检测的无传感器的位置检测。另外,因为电动机和控制部的位置分离,所以即使连接电动机和位置检测部的驱动用导线11增长,也能够排除在导线中产生的电压下降的影响,可以进行可靠性高的位置检测运转。另外,在发热体在移动基地站等情况下,多数情况下DC电源使用24V或48V等较低的直流(DC)电源电压。在该情况下,与以141V那样的高电压的DC电源驱动电动机的情况相比,因为在大电流流动的状态下进行驱动,因此电流检测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位置检测运转的可靠性也进一步地提高。另外,可以使用一个分流电阻进行电流检测,所以能够实现控制装置的小型化,以低价格构成。
其中,在实施方式1、2中,对120度通电方式中的通过电流波形的比较进行的位置检测进行了说明。但是,通电方式不必须为120度通电,也可以为150度、180度或其它的通电方式。另外,位置检测的方法也可以不是通过电流波形的比较进行的位置检测的方法,例如也可以是解电压方程式检测位置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也可以不采用利用感应电压的无传感器的位置检测,而为利用电流检测的方式。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3~11涉及用于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电源电流驱动装置。另外,实施方式3~11所示的发热体收纳箱(图中未示)和热交换型冷却装置302分别与实施方式1所述的发热体收纳箱18和热交换型冷却装置13对应。
其次,实施方式3如图5和图6所示,从作为主电源的直流电源306和作为辅助电源的商用交流电源307分别向对发热体收纳箱(图中未示)(相当于图1中的发热体收纳箱18)进行冷却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302(相当于图1中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13)供给电力。直流电源306向设置在热交换型冷却装置302上的具有作为循环送风单元功能的直流风扇电动机305和搭载有具有作为冷却装置控制部功能的微机201的电子控制装置304供给电力。
商用交流电源307的一相307a与第一继电器210的公用(common)端子210c连接。第一继电器210具有作为自动切换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上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分接抽头切换单元的功能。第一继电器210可以使用1C接点型的开关元件。第一继电器210的常(normal)闭端子210a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上的多个分接抽头之一连接。
第一继电器210的常开端子210b与作为分接抽头切换单元设置的第二继电器212的公用端子212c连接。第二继电器212与第一继电器210相同,可以使用1C接点型的开关元件。第二继电器212的常闭端子212a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上的多个其它的分接抽头的一个连接。第二继电器212的常开端子212b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上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剩余的一个连接。
商用交流电源307的另一相307b与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公用端子311pc连接。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线圈311s与用于对输出电压进行全波整流的第一二极管桥312连接。在第一二极管桥312上连接有第一电容器313,在第一电容器313上产生已被滤波的直流电压V1。为了驱动直流风扇电动机305和电子控制装置304,供给直流电压V1。
电子控制装置304具有作为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输出电压检测单元的功能,包括图6所示的第一电阻器203、第二电阻器204和微机201。
在图5、图6中,如果从商用交流电源307向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施加交流电压,则在与其二次侧线圈311s连接的第一二极管桥312和第一电容器313的共用连接点上产生直流电压V1。直流电压V1通过第一电阻器203和第二电阻器204分压,施加到微机201的模拟输入端子AIN上。在模拟输入端子AIN的电压超过第一阈值,例如直流电压V1超过29V的情况下,微机201向继电器驱动电路205输送指令信号,使第一继电器210立即接通。此时,如果将第一继电器210的公用端子210c切换成常开端子210b,切换成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圈数增多的分接抽头,则由于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的电压依赖于分接抽头的圈数比,所以输出下降。
直流电压V1的大小随着商用交流电源307电压大小的变化。在模拟输入端子AIN的电压超过上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微机201(电子控制装置304)向继电器驱动电路205输送指令信号,使第二继电器212立即接通。此时,如果将第二继电器212的公用端子212c切换成常开端子212b,则由于将电路切换成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圈数更多的分接抽头,所以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的电压依赖于圈数比,输出下降。
由于商用电源307的电压的变化等,直流电压V1发生变化,如果模拟输入端子AIN的电压低于第二阈值,例如直流电压V1低于20V,则微机201向继电器驱动电路205输送指令信号,使第二继电器212立即断开。
此时,如果将第二继电器212的公用端子212c切换成常闭端子212b,则电路切换成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圈数减少的分接抽头,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电压依赖于圈数比,输出提高。微机201内置有程序,该程序监视直流电压V1的分压电压,在超过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以依次接通第一继电器210和第二继电器212的方式进行驱动、控制,直至低于第一阈值;在低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以依次断开第二继电器212和第一继电器210的方式进行驱动、控制,直至超过第二阈值为止。
通过使用如此以商用电源频率进行变压的商用电源变压器311,排除高频杂音电波连续放射的不足。此外,随着商用交流电源307的输入电压的变化,直流电压V1的大小发生变化,但通过根据直流电压V1的大小控制第一继电器210和第二继电器212,自动进行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上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切换,能够使直流电压V1处于决定的规定输出电压的范围内,例如20~29V。
其中,在实施方式3中,为了说明简便,将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分接抽头设为3个进行说明,但也可以为4个以上。这同样适用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4)
与现有例、实施方式3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如图7所示,直流电源306与设置在热交换型冷却装置302上的具有作为循环送风单元功能的直流风扇电动机305和搭载有具有作为冷却装置控制部功能的微机201的电子控制装置304连接。此外,商用交流电源307与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连接,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线圈311s上准备有自动切换多个分接抽头的分接抽头切换单元。
分接抽头切换单元包括例如具备1C接点型开关元件的第一继电器210。上述分接抽头之一与第一继电器210的常闭端子210a连接,第二继电器212的公用端子212c与第一继电器210的常开端子210b连接。第二继电器212与第一继电器210相同,具备1C接点型的开关元件,具有自动切换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线圈311s侧的多个分接抽头的作为分接抽头切换单元的功能。
第二继电器212的常闭端子212a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线圈311s的多个其它分接抽头的一个连接。第二继电器212的常开端子212b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线圈311s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剩余的一个连接。第一继电器210的公用端子210c和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线圈的公用端子311sc与第一二极管桥312连接。在第一二极管桥312的输出侧连接有第一电容器313,在第一电容器313上产生已被滤波的直流电压V1。将该直流电压V1供给到直流风扇电动机305和电子控制装置304。
从商用交流电源307向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施加的交流电压从其二次侧产生直流电压V1。直流电压V1由第一电阻器203和第二电阻器204分压,施加到微机201的模拟输入端子AIN。在模拟输入端子AIN的电压超过第一阈值,例如直流电压V1的电压超过29V的情况下,微机201(电子控制装置304)向继电器驱动电路205输送指令信号,使第一继电器210立即接通。
如果将第一继电器210的公用端子210c切换成常开端子210b,则电路切换成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圈数增多的分接抽头,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的电压依赖于圈数比,输出下降。
其后,由于商用交流电源307的电压变化等,直流电压V1发生变化,在模拟输入端子AIN的电压超过上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微机201向继电器驱动电路205输送指令信号,使第二继电器212立即接通。
如果将第二继电器212的公用端子212c切换成常开端子212b,则电路切换成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圈数更多的分接抽头,所以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的电压依赖于圈数比而下降。
其后,由于商用交流电源307的电压变化等,直流电压V1发生变化,在模拟输入端子AIN的电压低于第二阈值,例如直流电压V1低于20V的情况下,微机201向继电器驱动电路205输送指令信号,使第二继电器212立即断开。此时,如果将第二继电器212的接点切换成常闭端子212b,则电路切换成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圈数减少的分接抽头,所以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的电压依赖于圈数比而提高。
如果使用如此以商用电源频率进行变压的商用电源变压器311,则能够排除高频杂音电波连续放射的不足。其中,随着商用交流电源307的输入电压的变化,直流电压V1发生变化。但通过根据直流电压V1的大小,操作、控制第一继电器210和第二继电器212,能够自动进行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上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切换。由此,能够使作为规定输出电压的直流电压V1处于决定的范围内,例如20~29V。
(实施方式5)
与现有例、实施方式3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如图8所示,商用交流电源307的一相307a与第一继电器210的公用端子210c连接。
第一继电器210是作为自动切换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分接抽头切换单元准备的,例如可以由1C接点型的开关元件构成。第一继电器210的常闭端子210a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多个分接抽头之一连接。第一继电器210的常开端子210b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剩余的一个连接。商用交流电源307的另一相307b与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的公用端子311pc连接。
第二继电器212具有自动切换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线圈311s的多个分接抽头的作为分接抽头切换单元的功能,例如由1C接点型的开关元件构成。第二继电器212的常闭端子212a与上述分接抽头之一连接。第二继电器212的常开端子212b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线圈311s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剩余的一个连接。
第二继电器212的公用端子212c和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线圈的公用端子311sc与第一二极管桥312连接。将交流电压引出至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线圈311s,由第一二极管桥312进行全波整流,进一步由第一电容器313进行滤波,则产生直流电压V1。将直流电压V1供给到直流风扇电动机305和电子控制装置304。
在上述结构中,由从商用交流电源307向商用电源变压器311施加的交流电压产生直流电压V1,直流电压V1通过第一电阻器203和第二电阻器204分压,施加到微机201的模拟输入端子AIN。
在模拟输入端子AIN的电压超过第一阈值,例如直流电压V1超过29V的情况下,微机201向继电器驱动电路205输送指令信号,使第一继电器210立即接通。此时,如果将第一继电器210的公用端子210c切换成常开端子210b,则电路切换成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圈数增多的分接抽头,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的电压依赖于圈数比而下降。
其后,由于商用交流电源307的电压的变化等,直流电压V1发生变化,在模拟输入端子AIN的电压超过上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微机201(电子控制装置304)向继电器驱动电路205输送指令信号,使第二继电器212立即接通。此时,如果将第二继电器212公用端子212c切换成常开端子212b,则电路切换成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线圈311s的圈数增多的分接抽头,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的电压依赖于圈数比而提高。
其后,由于商用交流电源307的电压的变化等,直流电压V1发生变化,在模拟输入端子AIN的电压低于第二阈值,例如直流电压V1低于20V的情况下,微机201向继电器驱动电路205输送指令信号,使第二继电器212立即断开。此时,如果将第二继电器212的公用端子212c切换成常闭端子212a,则电路切换成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圈数减少的分接抽头,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的电压依赖于圈数比而降低。
如果使用如此以商用电源频率进行变压的商用电源变压器311,能够排除高频杂音电波连续放射的不足。其中,随着商用交流电源307的输入电压的变化,直流电压V1发生变化。但如果根据直流电压V1的大小控制第一继电器210和第二继电器212,则能够自动进行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上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切换,所以,能够使作为规定的输出电压的直流电压V1处于决定的范围内,例如20~29V。
(实施方式6)
与现有例、实施方式3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如图9和图10所示,供给的商用交流电源307的一相307a与第一继电器210的公用端子210c连接。第一继电器210具有自动切换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多个分接抽头的作为分接抽头切换单元的功能。第一继电器210具有作为开关元件的功能,例如可以采用1C接点型的继电器。
第一继电器210的常闭端子210a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多个分接抽头之一连接。第一继电器210的常开端子210b与第二继电器212的公用端子212c连接。第二继电器212与第一继电器210相同,具有切换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功能。第二继电器212具有作为开关元件的功能,例如可以采用1C接点型的继电器。
第二继电器212的常闭端子212a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多个其它分接抽头的一个连接。第二继电器212的常开端子212b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剩余的一个连接。
商用交流电源307的另一相307b与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公用端子311pc连接。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线圈311s与用于进行全波整流的第一二极管桥312连接。在第一二极管桥312上连接有第一电容器313,在第一电容器313上产生已被滤波的直流电压V1。将直流电压V1供给到直流风扇电动机305和电子控制装置304。
实施方式6与以往的实施方式不同,设置有输入电压检测装置206。输入电压检测装置206是用于检测例如标称电压200V~250V的较大范围的商用交流电压的大小而准备的。
输入电压检测装置206的输入侧与商用交流电源307连接,其输出侧与电子控制装置304连接。另外,如图10所示,输入电压检测装置206具有与商用交流电源307连接的电压变压器207和对电压变压器207的二次侧的输出电压进行整流的第二二极管桥208和第二电容器209。将由第二电容器209滤波后的直流电压V2施加到设置在电子控制装置304上的微机201的模拟输入端子AIN。
在上述结构中,在微机201的模拟输入端子AIN的电压超过第一阈值,例如商用交流电源307的输入电压大小超过220V的情况下,微机201(电子控制装置304)向继电器驱动电路205输送指令信号,使第一继电器210立即接通。此时,如果将第一继电器210的公用端子210c切换成常开端子210b,则电路切换成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圈数增多的分接抽头,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的电压依赖于圈数比而下降。其后,随着商用交流电源307的电压大小的变化,直流电压V1发生变化,如果模拟输入端子AIN的电压超过上述第一阈值,电子控制装置304(微机201)向继电器驱动电路205输送指令信号,使第二继电器212立即接通。此时,如果将第二继电器212的公用端子212c切换成常开端子212b,则电路切换成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圈数更多的分接抽头,所以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的电压依赖于圈数比而下降。
其后,随着商用交流电源307电压大小的变化,直流电压V2发生变化,在模拟输入端子AIN的电压低于第二阈值,例如商用交流电源307的输入电压的大小低于例如AC240V的情况下,电子控制装置304向继电器驱动电路205输送指令信号,使第二继电器212断开。
此时,如果将第二继电器212的公用端子212c切换成常闭端子212a,则电路切换成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圈数减少的分接抽头,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的电压依赖于圈数比而提高。
如果使用如此以商用电源频率进行变压的商用电源变压器311,能够排除高频杂音电波连续放射的不足。在此,随着商用交流电源307的输入电压大小的变化,直流电压V1发生变化。但如果将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和二次侧线圈311s的线圈比设定为规定的输出电压,根据直流电压V2的大小,操作、控制第一继电器210和第二继电器212,能够自动进行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上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切换。由此,能够使决定的作为规定的输出电压的直流电压V1处于决定的范围内,例如20~29V。
(实施方式7)
与现有例、实施方式3、6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如图11所示,将直流电源306供给到设置在热交换型冷却装置302上的作为循环送风单元的直流风扇电动机305和具有冷却装置控制部功能的搭载有微机201的电子控制装置304。商用交流电源307与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连接。
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线圈311s上连接有自动切换多个分接抽头的作为分接抽头切换单元的第一继电器210和第二继电器212。这两个继电器可以采用1C接点型的开关元件。
第一继电器210的常闭端子210a与上述分接抽头之一连接,第一继电器210的常开端子210b与第二继电器212的公用端子212c连接。第二继电器212的常闭端子212a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线圈311s的多个其它分接抽头的一个连接。第二继电器212的常开端子212b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线圈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剩余的一个连接。第一继电器210的公用端子210c和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线圈311s的公用端子311sc与用于进行全波整流的第一二极管桥312连接。
第一电容器313与第一二极管桥312连接,在第一电容器313上产生已被滤波的直流电压V1。将直流电压V1供给到直流风扇电动机305和电子控制装置304。
另外,实施方式7具有与实施方式6相同的输入电压检测装置206。输入电压检测装置206如上所述,检测标称电压200V~250V的较大范围的商用交流电压的大小。在输入电压检测装置206的输入侧连接有商用交流电源307,在其输出侧连接有电子控制装置304。
另外,输入电压检测装置206具有与商用交流电源307连接的电压变压器207、对电压变压器207的二次侧的输出电压进行整流的第二二极管桥208和第二电容器209。将由第二电容器209滤波后的直流电压V2施加到设置在电子控制装置304上的微机201的模拟输入端子AIN。
在上述结构中,在微机201的模拟输入端子AIN的电压超过第一阈值,例如商用交流电源307的输入电压超过220V的情况下,电子控制装置304向继电器驱动电路205输送指令信号,使第一继电器210接通。此时,如果将第一继电器210的公用端子210c切换成常开端子210b,则电路切换成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的圈数增多的分接抽头,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的电压依赖于圈数比而下降。
其后,随着商用交流电源307的电压大小的变化,直流电压V1发生变化,在模拟输入端子AIN的电压超过上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电子控制装置304向继电器驱动电路205输送指令信号,使第二继电器212接通。此时,如果将第二继电器212的公用端子212c切换成常开端子212b,则电路切换成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圈数更多的分接抽头,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的电压依赖于圈数比而下降。
其后,随着商用交流电源307的电压大小的变化,直流电压V2发生变化,在模拟输入端子AIN的电压低于第二阈值,例如商用交流电源307的输入电压低于AC240V的情况下,电子控制装置304(微机201)向继电器驱动电路205输送指令信号,使第二继电器212断开。此时,如果将第二继电器212的公用端子212c切换成常闭端子212a,则电路切换成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的圈数减少的分接抽头,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的电压依赖于圈数比而提高。
通过使用如此以商用电源频率进行变压的商用电源变压器311,排除高频杂音电波连续放射的不足。其中,随着商用交流电源307的输入电压大小的变化,直流电压V1发生变化。但如果将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和二次侧线圈311s的线圈比设定为规定的输出电压,根据直流电压V2的值,操作、控制第一继电器210和第二继电器212,能够自动进行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上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切换,能够使决定的规定的直流电压V1处于决定的范围内,例如20~29V。
(实施方式8)
与现有例、实施方式3、6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如图12所示,供给的商用交流电源307的一相307a为自动切换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分接抽头切换单元,例如连接在由1C接点型的开关元件构成的第一继电器210的公用端子210c上。第一继电器210的常闭端子210a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多个分接抽头之一连接。第一继电器210的常开端子210b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剩余的一个连接。
商用交流电源307的另一相307b与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公用端子311ps连接。第二继电器212是作为自动切换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线圈311s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分接抽头切换单元而准备的,上述分接抽头之一与例如由1C接点型的开关元件构成的第二继电器212的常闭端子212a连接。
第二继电器212的常开端子212b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线圈311s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剩余的一个连接。第二继电器212的公用端子212c和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线圈311s的公用端子311sc与第一二极管桥312连接。如果交流电压由第一二极管桥312进行全波整流,由第一电容器313进行滤波,则产生直流电压V1。将直流电压V1供给到直流风扇电动机305和电子控制装置304。
另外,在检测标称电压200V~250V的较大范围的商用交流电压大小的作为输入交流电压检测单元的输入电压检测装置206上,将电压变压器207与商用交流电源307连接。由第二二极管桥208和第二电容器209对电压变压器207的二次侧输出电压进行滤波。将该滤波产生的直流电压V2施加到设置在电子控制装置304上的微机201的模拟输入端子AIN。
在上述结构中,在微机201的模拟输入端子AIN的电压超过第一阈值,例如商用交流电源307的输入电压超过220V的情况下,微机201向继电器驱动电路205输送指令信号,使第一继电器210立即接通。
此时,如果将第一继电器210的公用端子210c切换成常开端子210b,则电路切换成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的圈数增多的分接抽头,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的电压依赖于圈数比而下降。
其后,由于商用交流电源307的电压大小的变化等,直流电压V1发生变化,在模拟输入端子AIN的电压超过上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微机201向继电器驱动电路205输送指令信号,使第二继电器212立即接通。此时,如果将第二继电器212的公用端子212c切换成常开端子212b,则电路切换成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圈数更多的分接抽头,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的电压依赖于圈数比而下降。
其后,由于商用交流电源307的电压变化等,直流电压V2发生变化,在模拟输入端子AIN的电压低于第二阈值,例如商用交流电源307的输入电压低于AC240V的情况下,向继电器驱动电路205输送指令信号,使第二继电器212立即断开。此时,如果将第二继电器212的公用端子212c切换成常闭端子212a,则电路切换成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圈数减少的分接抽头,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的电压依赖于圈数比而提高。
通过使用如此以商用电源频率进行变压的商用电源变压器311,排除高频杂音电波的连续放射。此外,随着商用交流电源307的输入电压的变化,直流电压V1发生变化。但通过将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和二次侧线圈311s的线圈比设定为规定的输出电压,根据直流电压V2的值,操作、控制第一继电器210和第二继电器212,能够自动进行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上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切换。由此,能够使决定的作为规定输出电压的直流电压V1处于决定的范围内,例如20~29V。
(实施方式9)
与现有例、实施方式3、6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如图13和图14所示,将作为主电源的直流电源306和作为辅助电源的商用交流电源307供给到对发热体收纳箱(图中未示)进行冷却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302。将直流电源306供给到设置在热交换型冷却装置302上的作为循环送风单元的直流风扇电动机305和作为冷却装置控制部的搭载有微机201的电子控制装置304。
商用交流电源307的一相307a与第一继电器210的公用端子210c连接。第一继电器210与此前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继电器相同,具有自动切换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的多个分接抽头的作为分接抽头切换单元的功能。另外,第一继电器210可以由1C接点型的开关元件构成。
第一继电器210的常闭端子210a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上的多个分接抽头之一连接。第一继电器210的常开端子210b与第二继电器212的公用端子212c连接。第二继电器212的功能及其结构与第一继电器210相同。第二继电器212的常闭端子212a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多个其它分接抽头的一个连接。第二继电器212的常开端子212b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剩余的一个连接。
商用交流电源307的另一相307b与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公用端子311pc连接。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线圈311s上连接有用于对输出电压进行全波整流的第一二极管桥312,在第一二极管桥312上连接有第一电容器313。这种结构与此前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在第一电容器313上产生已被滤波的直流电压V1。将直流电压V1供给到直流风扇电动机305和电子控制装置304。
电子控制装置304具有作为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输出电压检测单元的第一电阻器203、第二电阻器204和微机201。另外,作为用于检测标称电压200V~250V的较大范围的商用交流电压大小的输入交流电压检测单元,准备有输入电压检测装置206。
如上所述,输入电压检测装置206是用于检测例如标称电压200V~250V的较大范围的商用交流电压的大小而准备的。输入电压检测装置206的输入侧与商用交流电源307连接,其输出侧与电子控制装置304连接。另外,输入电压检测装置206具有与商用交流电源307连接的电压变压器207、对电压变压器207的二次侧的输出电压进行整流的第二二极管桥208和第二电容器209。将由第二电容器209滤波后的直流电压V2施加到设置在电子控制装置304上的微机201的模拟输入端子AIN。
在上述结构中,将直流电压V1的分压电压和直流电压V2施加到微机201的模拟输入端子AIN1和AIN2。在微机201的模拟输入端子AIN2的电压超过第一阈值,例如商用交流电源307的输入电压超过220V的情况下,微机201向继电器驱动电路205输送指令信号,使第一继电器210立即接通。
此时,如果将第一继电器210的公用端子210c切换成常开端子210b,则电路切换成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的圈数增多的分接抽头,所以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的电压依赖于圈数比而下降。
其后,由于商用交流电源307的电压的变化等,直流电压V2发生变化,在模拟输入端子AIN2的电压超过上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微机201向继电器驱动电路205输送指令信号,使第二继电器212立即接通。
此时,如果将第二继电器212的公用端子212c切换成常开端子212b,则电路切换成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圈数更多的分接抽头,所以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的电压依赖于圈数比而下降。
其后,由于商用交流电源307的电压的变化等,直流电压V2发生变化,在模拟输入端子AIN2的电压低于第二阈值,例如商用交流电源307的输入电压低于AC240V的情况下,微机201向继电器驱动电路205输送指令信号,使第二继电器212立即断开。
此时,如果将第二继电器212的公用端子212c切换成常闭端子212a,则电路切换成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圈数减少的分接抽头,所以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的电压依赖于圈数比而提高。接着,在该状态下,直流电压V1发生变化,在模拟输入端子AIN1的电压超过第三阈值,例如直流电压V1超过29V的情况下,微机201向继电器驱动电路205输送指令信号,使第二继电器212立即接通。
另外,此时,如果将第二继电器212的公用端子212c切换成常开端子212b,则电路切换成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线圈311s的圈数增多的分接抽头,所以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的电压依赖于圈数比而下降。
其后,由于商用电源307的电压的变化等,直流电压V1发生变化,在模拟输入端子AIN1的电压低于第四阈值,例如直流电压V1的电压低于20V的情况下,微机201向继电器驱动电路205输送指令信号,使第二继电器212立即断开。此时,如果将第二继电器212的公用端子212c切换成常闭端子212a,则电路切换成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圈数减少的分接抽头,所以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的电压依赖于圈数比,因而输出提高。
通过使用如此以商用电源频率进行变压的商用电源变压器311,排除高频杂音电波的连续放射。此外,如果根据商用交流电源307的输入电压的变化,使第一继电器210和第二继电器212工作,进一步根据直流电压V1的变化,迅速操作、控制第一继电器210和第二继电器212,则能够自动进行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上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切换,因此能够使作为规定的输出电压的直流电压V1处于决定的范围内,例如20~29V。
(实施方式10)
与现有例、实施方式3、6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如图15所示,商用交流电源307与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连接。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线圈311s的分接抽头之一上连接有第一继电器210的常闭端子210a。第一继电器210的常开端子210b与第二继电器212的公用端子212c连接。第一继电器210和第二继电器212均是作为切换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线圈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单元而准备的。此外,这两个继电器可以由1C接点型的开关元件构成。
第二继电器212的常闭端子212a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线圈311p上的多个其它分接抽头的一个连接。第二继电器212的常开端子212b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线圈上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剩余的一个连接。
第一继电器210的公用端子210c和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线圈311s的公用端子311sc与第一二极管桥312连接。将由第一二极管桥312进行全波整流后的电压,由第一电容器313进行滤波,产生直流电压V1。将直流电压V1供给到直流风扇电动机305和电子控制装置304。
另外,实施方式10具有输入电压检测装置206。输入电压检测装置206是检测标称电压200V~250V的较大范围的商用交流电压的大小的作为输入交流电压检测单元而准备的。输入电压检测装置206的输入侧与商用交流电源307连接,其输出侧与电子控制装置304连接。
另外,输入电压检测装置206具有与商用交流电源307连接的电压变压器207、对电压变压器207的二次侧的输出电压进行整流的第二二极管桥208和第二电容器209。将由第二电容器209滤波后的直流电压V2施加到设置在电子控制装置304上的微机201的模拟输入端子AIN。
在上述结构中,将直流电压V1的分压电压和直流电压V2分别施加到微机201的模拟输入端子AIN1和模拟输入端子AIN2。在微机201的模拟输入端子AIN2的电压超过第一阈值,例如商用交流电源307的输入电压超过220V的情况下,微机201向继电器驱动电路205输送指令信号,使第一继电器210立即接通。
如果将第一继电器210的公用端子210c切换成常开端子210b,则电路切换成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圈数增多的分接抽头,所以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的电压依赖于圈数比而下降。其后,由于商用交流电源307的电压的变化等,直流电压V1发生变化,在模拟输入端子AIN2的电压超过上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微机201向继电器驱动电路205输送指令信号,使第二继电器212立即接通。
另外,如果将第二继电器212的公用端子212c切换成常开端子212b,则电路切换成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圈数更多的分接抽头,所以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的电压依赖于圈数比而下降。
其后,由于商用交流电源307的电压的变化等,直流电压V2发生变化,在模拟输入端子AIN2的电压低于第二阈值,例如商用交流电源307的输入电压低于AC240V的情况下,向继电器驱动电路205输送指令信号,使第二继电器212立即断开。此时,如果将第二继电器212的公用端子212c切换成常闭端子212a,则电路切换成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的圈数减少的分接抽头,所以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的电压由于圈数比而输出提高。
接着,在该状态下,直流电压V1发生变化,在模拟输入端子AIN1的电压超过第三阈值,例如直流电压V1的电压超过29V的情况下,微机201向继电器驱动电路205输送指令信号,使第二继电器212立即接通。
另外,此时,如果将第二继电器212的公用端子212c切换成常开端子212b,则电路切换成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线圈311s的圈数增多的分接抽头,所以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的电压依赖于圈数比而下降。其后,由于商用交流电源307的电压的变化等,直流电压V1发生变化,在模拟输入端子AIN1的电压低于第四阈值,例如直流电压V1的电压低于20V的情况下,微机201向继电器驱动电路205输送指令信号,使第二继电器212断开。
另外,如果将第二继电器212的公用端子212c切换成常闭端子212a,则电路切换成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圈数减少的分接抽头,所以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的电压依赖于圈数比而提高。
通过使用如此以商用电源频率进行变压的商用电源变压器311,排除高频杂音电波连续放射的不足。此外,如果根据商用交流电源307的输入电压的变化,操作、控制第一继电器210和第二继电器212,进一步根据直流电压V1的变化,迅速操作、控制第一继电器210和第二继电器212,则能够自动进行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上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切换。因此,能够使作为规定的输出电压的直流电压V1处于决定的范围内,例如20~29V。
(实施方式11)
与现有例、实施方式3~10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如图16所示,商用交流电源307的一相307a与第一继电器210的公用端子210c连接。第一继电器210具有自动切换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上的多个分接抽头的作为分接抽头切换单元的功能。第一继电器210与此前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继电器相同,可以由1C接点型的开关元件构成。
第一继电器210的常闭端子210a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多个分接抽头之一连接。第一继电器210的常开端子210b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剩余的一个连接。
商用交流电源307的另一相307b与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公用端子311pc连接。第二继电器212是作为自动切换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线圈311s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分接抽头切换单元而准备的。第二继电器212与第一继电器210相同,由1C接点型的开关元件构成。
第二继电器212的常开端子212b与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线圈311s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剩余的一个连接。第二继电器212的公用端子212c和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线圈311s的公用端子311sc与第一二极管桥312连接。在第一二极管桥312上连接有第一电容器313。如果交流电压由第一二极管桥312进行全波整流,由第一电容器313进行滤波,就会产生直流电压V1。将直流电压V1供给到直流风扇电动机305和电子控制装置304。
实施方式11与此前的实施方式相同,设置有输入电压检测装置206。输入电压检测装置206是用于检测例如标称电压200V~250V的较大范围的商用交流电压的大小而准备的。
输入电压检测装置206的输入侧与商用交流电源307连接,其输出侧与电子控制装置304连接。另外,输入电压检测装置206具有与商用交流电源307连接的电压变压器207、对电压变压器207的二次侧的输出电压进行整流的第二二极管桥208和第二电容器209。将由第二电容器209滤波后的直流电压V2施加到设置在电子控制装置304上的微机201的模拟输入端子AIN。
在上述结构中,将直流电压V1的分压电压和直流电压V2施加到微机201的模拟输入端子AIN1和模拟输入端子AIN2。在微机201的模拟输入端子AIN2的电压超过第一阈值,例如商用交流电源307的输入电压超过220V的情况下,微机201向继电器驱动电路205输送指令信号,使第一继电器210立即接通。
此时,如果将第一继电器210的公用端子210c切换成常开端子210b,则电路切换成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的圈数增多的分接抽头,所以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的电压依赖于圈数比而下降,直流电压V1发生变化,在模拟输入端子AIN1的电压低于第二阈值,例如直流电压V1的电压低于20V的情况下,微机201向继电器驱动电路205输送指令信号,使第二继电器212立即接通。
另外,如果将第二继电器212的公用端子212c切换成常开端子212b,则电路切换成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线圈311s的圈数增多的分接抽头,所以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的电压依赖于圈数比而提高。其后,由于商用交流电源307的电压的变化等,直流电压V2发生变化,在模拟输入端子AIN的电压低于第二阈值,例如商用交流电源307的输入电压低于AC240V的情况下,微机201向继电器驱动电路205输送指令信号,使第一继电器210立即断开。
如果将第一继电器210的公用端子210c切换成常闭端子210a,则电路切换成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一次侧线圈311p的圈数减少的分接抽头,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的电压由于圈数比而输出提高。在该状态下,直流电压V1发生变化,在模拟输入端子AIN1的电压超过第四阈值,例如直流电压V1的电压超过29V的情况下,微机201向继电器驱动电路205输送指令信号,使第二继电器212立即断开。如果将第二继电器212的公用端子212c切换成常闭端子212a,则电路切换成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线圈的圈数减少的分接抽头,所以商用电源变压器311的二次侧的电压依赖于圈数比而降低。
通过使用如此以商用电源频率进行变压的商用电源变压器311,排除高频杂音电波连续放射的不足。此外,通过根据商用交流电源307的输入电压的变化,迅速操作、控制第一继电器210和第二继电器212,进一步根据直流电压V1的变化,操作、控制第一继电器210和第二继电器212,能够自动进行设置在商用电源变压器311上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切换。由此,能够使作为规定的输出电压的直流电压V1处于决定的范围内,例如20~29V。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使用信号搬送部,该信号搬送部由安装在冷却装置本体或控制器上的电源线搬送电力线搬送通信用的信号,容易实现省配线、省空间化,也能够适用于航空器的密封舱或货物集装箱等具有密封性的收纳箱等的空调设备等。
另外,由于用于本发明的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自动进行设置在电源变压器上的多个分接抽头的切换,能够减少施工时的作业工时,实现可靠性的提高和低价格化,因此其产业上的可利用性高。

Claims (13)

1.一种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型冷却装置包括:
发热体收纳箱;
将DC电源的输出变换成交流的逆变电路;
分别设置在室内侧和室外侧的DC无刷电动机,配置在室外侧的所述DC无刷电动机为室外侧无传感器DC无刷电动机;
位置检测部,其对所述室外侧无传感器DC无刷电动机的转子位置进行检测;和
控制部,其根据所述位置检测部的输出,驱动所述室外侧无传感器DC无刷电动机,
所述电源电路驱动装置设置有将从所述发热体收纳箱供给的交流电压变压到规定的电压范围的商用电源变压器,具备分接抽头切换单元,该分接抽头切换单元自动切换设置在所述商用电源变压器的线圈上的多个分接抽头,使得商用交流电压处于规定的输出电压范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接抽头切换单元还包括对所述商用电源变压器的输出电压进行检测的输出电压检测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输出电压检测单元,使与设置在所述商用电源变压器的一次侧线圈上的多个分接抽头连接的所述分接抽头切换单元的多个开关元件动作。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输出电压检测单元,使与设置在所述商用电源变压器的二次侧线圈上的多个分接抽头连接的所述分接抽头切换单元的开关元件动作。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输出电压检测单元,使与设置在所述商用电源变压器的一次侧线圈和二次侧线圈上的多个分接抽头连接的所述分接抽头切换单元的开关元件动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接抽头切换单元还包括对从所述发热体收纳箱供给的商用交流电压大小进行检测的输入交流电压检测单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输入交流电压检测单元,使与设置在所述商用电源变压器的一次侧线圈上的多个分接抽头连接的所述分接抽头切换单元的多个开关元件动作。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输入交流电压检测单元,使与设置在所述商用电源变压器的二次侧线圈上的多个分接抽头连接的所述分接抽头切换单元的开关元件动作。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输入交流电压检测单元,使与设置在所述商用电源变压器的一次侧线圈和二次侧线圈上的多个分接抽头连接的所述分接抽头切换单元的开关元件动作。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接抽头切换单元还包括对从所述发热体收纳箱供给的商用交流电压大小进行检测的输入交流电压检测单元和对所述商用电源变压器的输出电压进行检测的输出电压检测单元。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输入交流电压检测单元和输出电压检测单元,使与设置在所述商用电源变压器的一次侧线圈上的多个分接抽头连接的所述分接抽头切换单元的多个开关元件动作。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输入交流电压检测单元和输出电压检测单元,使与设置在所述商用电源变压器的二次侧线圈上的多个分接抽头连接的所述分接抽头切换单元的多个开关元件动作。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输入交流电压检测单元和输出电压检测单元,使与设置在所述商用电源变压器的一次侧线圈和二次侧线圈上的多个分接抽头连接的所述分接抽头切换单元的开关元件动作。
CN2012100317258A 2005-08-31 2006-08-31 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 Pending CN1025638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51172 2005-08-31
JP2005251172A JP2007064552A (ja) 2005-08-31 2005-08-31 熱交換型冷却機用ファンモータ駆動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318465A Division CN101253372B (zh) 2005-08-31 2006-08-31 热交换型冷却装置和用于该装置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3821A true CN102563821A (zh) 2012-07-11

Family

ID=3780887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318465A Active CN101253372B (zh) 2005-08-31 2006-08-31 热交换型冷却装置和用于该装置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
CN2012100317258A Pending CN102563821A (zh) 2005-08-31 2006-08-31 热交换型冷却装置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318465A Active CN101253372B (zh) 2005-08-31 2006-08-31 热交换型冷却装置和用于该装置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7863854B2 (zh)
EP (1) EP1921391B1 (zh)
JP (1) JP2007064552A (zh)
KR (2) KR20080039952A (zh)
CN (2) CN101253372B (zh)
DK (1) DK1921391T3 (zh)
WO (1) WO200702679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7143A (zh) * 2018-09-27 2019-02-12 段志刚 一种提高llc拓扑电源输出参数及合理利用的方法及电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64820A (en) * 2008-10-28 2010-05-05 Champion Aerospace Inc Regulation of aircraft power supply
GB2483095A (en) * 2010-08-26 2012-02-29 Laing O Rourke Plc Air handling unit
JP5632257B2 (ja) * 2010-10-29 2014-11-26 ローム株式会社 センサレスファンモータの駆動装置、それを用いた冷却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ならびにセンサレスファンモータの起動方法
US8436566B2 (en) * 2011-02-02 2013-05-07 Cooler Master Co., Ltd. Multi-speed control apparatus for fan motor
US9048777B2 (en) * 2012-12-31 2015-06-02 Silicon Laboratories Inc. Apparatus for integrated circuit interfac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DE102013211323A1 (de) * 2013-06-17 2014-12-18 Leica Biosystems Nussloch Gmbh Probenkühlgerät für histologische Proben
JP6485718B2 (ja) * 2015-07-31 2019-03-20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CN107168287A (zh) * 2017-05-26 2017-09-15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贵阳局 一种基于plc变压器冷却器控制***的plc故障应急模块
JP2019062450A (ja) * 2017-09-27 2019-04-1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演算回路、制御回路及び表示装置姿勢検出システム
CN107912004A (zh) * 2017-12-14 2018-04-13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变压器冷却控制柜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02462A (en) * 1995-02-21 1997-02-11 Best Power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
JP2001156478A (ja) * 1999-09-17 2001-06-08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発熱体収納箱冷却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
WO2004054085A1 (ja) * 2002-12-09 2004-06-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インバータ装置およびインバータ装置を適用した空調装置
US20050184593A1 (en) * 1994-03-03 2005-08-25 American Power Conversion Corporation Battery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82150A (ja) * 1990-03-30 1991-12-12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その制御方式
JP2646937B2 (ja) * 1992-05-20 1997-08-27 日本電池株式会社 イオン水生成器の電解制御装置
JP2815284B2 (ja) * 1993-06-10 1998-10-27 川崎製鉄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系統の電圧制御方法
JPH08149818A (ja) * 1994-11-16 1996-06-07 Sansei Denki Kk 整流方法および整流装置
JP3324439B2 (ja) * 1997-04-08 2002-09-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装置
US6078148A (en) * 1998-10-09 2000-06-20 Relume Corporation Transformer tap switching power supply for LED traffic signal
US6612365B1 (en) 1999-09-17 2003-09-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Heating-element accommodating-box coo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JP2001128361A (ja) * 1999-10-22 2001-05-11 Tokyo Electron Ltd 電源装置、加熱処理装置、電圧制御方法及び温度制御方法
US6417651B1 (en) * 2000-05-02 2002-07-09 James W. Kronberg Digitally-controlled AC voltage stabilizer
JP4416486B2 (ja) * 2002-12-12 2010-02-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モータ制御装置
JP4239643B2 (ja) * 2003-03-27 2009-03-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装置
KR100695581B1 (ko) * 2003-04-30 2007-03-14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모터 구동 장치, 압축기, 공기 조화기, 냉장고, 송풍기,전기 청소기, 전기 건조기, 히트 펌프 급탕기 및하이브리드 자동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84593A1 (en) * 1994-03-03 2005-08-25 American Power Conversion Corporation Battery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602462A (en) * 1995-02-21 1997-02-11 Best Power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
JP2001156478A (ja) * 1999-09-17 2001-06-08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発熱体収納箱冷却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
WO2004054085A1 (ja) * 2002-12-09 2004-06-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インバータ装置およびインバータ装置を適用した空調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7143A (zh) * 2018-09-27 2019-02-12 段志刚 一种提高llc拓扑电源输出参数及合理利用的方法及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21391A1 (en) 2008-05-14
WO2007026793A1 (ja) 2007-03-08
CN101253372A (zh) 2008-08-27
CN101253372B (zh) 2012-04-25
KR101011600B1 (ko) 2011-01-27
EP1921391A4 (en) 2010-07-07
KR20080039952A (ko) 2008-05-07
US20110012572A1 (en) 2011-01-20
EP1921391B1 (en) 2012-10-03
US7863854B2 (en) 2011-01-04
KR20100037642A (ko) 2010-04-09
US20090224712A1 (en) 2009-09-10
DK1921391T3 (da) 2012-11-12
JP2007064552A (ja) 2007-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53372B (zh) 热交换型冷却装置和用于该装置的电源电路驱动装置
KR970006064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장치
US5835383A (en) System-interconnected generator for converting solar energy to AC power
US20160363338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EP2418433A1 (en) Air conditioner
EP0427486B1 (en) Air conditioner apparatus
EP0792002A2 (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generator
CN101351648A (zh) 用于机动车的冷却风扇模块
US6369544B1 (en) Furnace and air conditioner blower motor speed control
EP3367559B1 (en) Air conditioner
JPH0642802A (ja)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JP4899358B2 (ja) 発熱体収納函冷却装置の電源安定化回路
JP2011041471A (ja) モータ駆動装置、モータ、ファン駆動モータ、ルームエアコン、給湯器、空気清浄機
KR100687989B1 (ko) 분리형 공기 조화기
JP4548360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1432577B (zh) 空气调节器
JP2859066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9883025A (zh) 智能功率模块和空调器
JP4221401B2 (ja) 空気調和機
JPH05168172A (ja) 空気調和機の電源装置
KR970006057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장치
JPH1183116A (ja) 空気調和機の保護装置
JPH05256485A (ja) 熱交換換気装置
JPH07212843A (ja) インバータ用通信回路
JPH10126862A (ja) 電流検出によるシステム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