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16010A - 用于分离石油裂解乙烯副产碳五馏分中的双烯烃组分的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分离石油裂解乙烯副产碳五馏分中的双烯烃组分的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16010A
CN102516010A CN2011103806105A CN201110380610A CN102516010A CN 102516010 A CN102516010 A CN 102516010A CN 2011103806105 A CN2011103806105 A CN 2011103806105A CN 201110380610 A CN201110380610 A CN 201110380610A CN 102516010 A CN102516010 A CN 1025160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wer
reactor
nsc
cylinder body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806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16010B (zh
Inventor
万志强
王禹
张好宽
姜金堂
张贺东
郭文革
王威龙
周洪柱
杨玉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QING HUAK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QING HUAK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QING HUAK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QING HUAKE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1038061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160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16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16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16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160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现有后热二聚碳五分离双烯烃时,异戊二烯中环戊二烯的含量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碳五中双烯烃的分离方法,该方法包括两次热二聚反应、两次脱重以及使用特制热二聚反应器脱除碳五中环戊二烯的技术。采用该方法生产的异戊二烯中环戊二烯的含量在1%(wt)以下,同时生产的间戊二烯中环戊二烯的含量小于1%(wt),双环戊二烯中异戊二烯自聚或共聚物的含量可达到后热二聚碳五分离技术的水平。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一种实施上述分离方法的设备。

Description

用于分离石油裂解乙烯副产碳五馏分中的双烯烃组分的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分离石油裂解乙烯副产碳五馏分中的双烯烃组分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石油裂解乙烯过程中副产相当多数量的碳五馏分,产量一般约为乙烯产量的10%~20%。碳五馏分中含有30多种烃类组分,其中最具利用价值的是三个双烯烃:间戊二烯、异戊二烯、环戊二烯。这些双烯烃,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活泼,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由于石油烃类裂解原料、裂解深度及分离程度上的差异,碳五馏分中双烯烃含量有所不同,但总量在40%~60%之间。因此,分离利用碳五馏分对于提高乙烯装置的经济效益,综合利用石油资源有深远的意义。
碳五馏分的主要组分沸点相近,加之彼此之间又易生成共沸物,从中分离出纯度符合要求的碳五双烯烃难度较高,方法较为复杂。碳五双烯烃分离过程的关键为异戊二烯与环戊二烯的分离,两者常压下的沸点差为7.45℃,并且与其它碳五烃共沸还会增加两者分离难度。
目前,工业上从裂解碳五馏分中分离出综合利用价值较高的碳五双烯烃,普遍采用萃取精馏方法,此法优点是可以脱除微量环戊二烯和炔烃,缺点是该方法流程长,设备投资大,操作困难,能耗较高,是人们尽量回避的途径。工业上简单分离双烯烃方法目前较多采用的是后热二聚分离方法,该方法是将裂解碳五原料送入脱异戊二烯塔,塔顶分离得到粗异戊二烯,塔釜物料进入热二聚反应器进行二聚反应,反应后物料进一步精制得到间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产品。此法的优点是解决了以往分离技术中原料先经热二聚反应器生产双环戊二烯以分离环戊二烯时,异戊二烯发生自聚以及与环戊二烯发生共聚,影响双环戊二烯纯度及后续应用的问题;但此法分离得到的异戊二烯中环戊二烯的含量较高,达到4%(wt)以上,影响了异戊二烯的后续应用。
目前工业上分离碳五馏分使用的热二聚反应器主要有卧式反应器和管式反应器,其中卧式反应器,内置折流板,并以管束换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物料出现走捷径以及物料流动时混扰,换热不均匀,造成部分环戊二烯聚合不好或者局部超温现象;而管式反应器则存在温度控制不易,操作、维护不方便。
综上所述,目前工业上需要开发一种更加简单的既能解决异戊二烯中环戊二烯含量高的问题,又能降低双环戊二烯中异戊二烯自聚或共聚物的分离碳五馏分的方法和设备。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分离方法复杂、分离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分离石油裂解乙烯副产碳五馏分中双烯烃组分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可大大降低所分离出的异戊二烯中的环戊二烯的含量,并可降低双环戊二烯中异戊二烯自聚或共聚物的生成。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一套实施本发明方法的专用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分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将石油裂解乙烯副产碳五馏分送入脱轻塔,从塔顶脱除碳四烃类轻组分;
(2)从脱轻塔塔釜出来的物料进入一段反应器进行热二聚反应,使其中的环戊二烯热二聚成双环戊二烯;
(3)一段反应器出来的物料进入第一脱重塔,塔顶得到富含异戊二烯和间戊二烯的物料,塔釜得到富含双环戊二烯的物料;
(4)第一脱重塔的塔顶物料经冷却后进入脱异戊二烯塔,塔顶得到环戊二烯含量小于1%(wt)的粗异戊二烯产品,塔釜得到含环戊二烯的富间戊二烯物料;
(5)脱异戊二烯塔的塔釜物料进入二段反应器,使物料中的环戊二烯进一步进行热二聚反应;
(6)二段反应器出来的物料进入第二脱重塔,塔顶得到富含间戊二烯的物料,塔釜得到富含双环戊二烯的物料;
(7)第二脱重塔的塔顶物料经冷却后进入脱间戊二烯塔进行精制,塔釜得到环戊二烯含量小于1%(wt)的间戊二烯产品;
(8)第一脱重塔塔釜和第二脱重塔塔釜的富含双环戊二烯的物料合并,进入脱双环戊二烯塔脱除轻组分,得到纯度大于85%(wt)的双环戊二烯产品,其中,双环戊二烯中X1含量小于8.5%(wt),X2含量小于5%(wt);所述的X1:异戊二烯自聚物+异戊二烯与环戊二烯的共聚物;X2:碳五馏分中比X1重的组分。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所述一段反应器由若干个热二聚反应器串联而成,其中,第一热二聚反应器前端设有预热器,各热二聚反应器的后端均设有冷却器,热二聚反应器的反应温度为70~120℃,反应压力为0.70~0.90MPa。
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所述第一脱重塔的操作条件为:理论塔板数优选范围为20~60,塔顶温度为40~60℃,塔底温度80~110℃,正压操作,回流比为1~10,从中部进料。
进一步,所述步骤(4)中的脱异戊二烯塔的操作条件为:理论塔板数优选范围为70~120,塔顶温度为40~60℃,塔底温度50~70℃,正压操作,回流比为10~20,从中部进料。
进一步,所述步骤(5)中,所述二段反应器由若干个热二聚反应器串联而成,其包含的热二聚反应器的数量小于所述一段反应器中热二聚反应器的数量;其中,第一热二聚反应器前端设有预热器,各热二聚反应器的后端均设有冷却器,热二聚反应器的反应温度为80~130℃,反应压力为0.80~1.00MPa。
进一步,所述步骤(6)中,所述第二脱重塔的操作条件为:理论塔板数范围为15~50,塔顶温度为40~70℃,塔底温度50~80℃,正压操作,回流比为1~8,从中上部进料。
进一步,所述步骤(7)中,所述脱间戊二烯塔的操作条件为:理论塔板数范围为80~120,塔顶温度为40~80℃,塔底温度60~90℃,正压操作,回流比为20~40,从中部进料。
进一步,所述步骤(8)中,所述脱双环戊二烯塔的操作条件为:理论塔板数优选范围为10~40,塔顶温度为60~130℃,塔底温度为90~150℃,压力为-0.05~-0.07MPa,回流比为1~10,从中部进料,
更进一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脱环戊二烯塔后设置双环戊二烯脱重塔,使脱双环戊二烯塔塔釜物料进入双环戊二烯脱重塔脱除重组分,得到双环戊二烯产品。双环戊二烯产品中X1含量小于7%(wt),X2含量小于0.6%(wt)。双环戊二烯脱重塔的操作条件:理论塔板数优选范围为20~50,塔顶温度为70~130℃,塔底温度90~150℃,压力优选为-0.07~-0.09MPa,回流比为0.5~5,从中部进料。
一种实施上述分离方法的设备,包括按上述分离方法中的工艺步骤相连的脱轻塔、一段反应器、第一脱重塔、脱异戊二烯塔、二段反应器、第二脱重塔、脱间戊二烯塔、脱双环戊二烯塔,其中的一段反应器和二段反应器均由若干个热二聚反应器串联而成。
进一步,在所述一段反应器和二段反应器中,还在第一个热二聚反应器前设置物料预热器,在每个热二聚反应器后设置有用于物料冷却的冷却器。
进一步,所述热二聚反应器包括:反应筒体,设置在反应筒体下端的进料口,设置在反应筒体下部且位于进料口上方的进料减震器,依次设置在进料减震器上方的若干级换热装置和设置在反应筒体上端的出料口;所述反应筒体的高径比20∶1~50∶1,所述进料减震器的外径与反应器筒体的内径相同。
进一步,所述换热装置为换热蛇管,所述换热蛇管通过管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反应筒体内,换热蛇管与反应筒体同轴设置,并且其外径为反应筒体内径的1/2~2/3,换热蛇管的螺距为300-500mm,换热管的布置高度为反应筒体高度的2/3~4/5,蛇管的直径为30-80mm。
进一步,所述减震器包括:设置在丝网支架中的多层多孔的丝网组成的丝网结构和迎物料流向设置的两级挡板;所述丝网结构由若干层均布有菱形网孔的丝网堆叠而成,相邻两层丝网的网孔的相位差为90度;所述丝网支架的外径与反应筒体内径相同;在丝网结构的下方400~1000mm空间内,沿反应筒体的轴向方向均布有一级挡板和二级挡板;所述二级挡板为与反应筒体同轴设置的环形挡板,其外径为反应筒体内径的1/2~4/5,内径为反应筒体的1/4~2/5;所述一级挡板为与反应筒体同轴设置的圆板,其直径为反应筒体直径的1/3~1/2;物料从热二聚反应器底部进料口进入反应器,由一级挡板的四周从下而上流入减震器;再通过二级挡板的内孔和外侧空间均匀流入减震器的丝网结构中,再经过丝网结构各层网孔所组成的孔道流出。
进一步,所述丝网厚度为1~2mm,所述各网孔的长轴间距为20~24mm,短轴间距为8~12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采用两段热二聚反应、二级脱重,使二聚反应条件更加温和,反应更容易稳定控制,不仅降低了异戊二烯、间戊二烯中环戊二烯的含量,而且减少了异戊二烯在热二聚反应器中的自聚或共聚。
2、采用脱双环戊二烯塔后设置双环戊二烯脱重塔的方法,降低了双环戊二烯中重组分(X2)的含量。
3、利用本发明生产的粗异戊二烯中环戊二烯的含量小于1%(wt),满足其后续应用需求;间戊二烯中环戊二烯的含量小于1%(wt),满足了生产高档间戊二烯石油树脂原料时对其中环戊二烯含量的控制要求,双环戊二烯中的异戊二烯自聚及共聚物的含量达到后热二聚碳五馏分分离的技术水平,并且降低了其中的重组分(X2)含量,拓宽了双环戊二烯的应用范围。本发明解决了后热二聚碳五馏分分离方法存在的异戊二烯中环戊二烯含量高的问题。
4、本发明中的用于分离石油裂解乙烯副产碳五馏分中的双烯烃组分的设备中所使用的一段反应器和二段反应器中的热二聚反应器反应筒体设计大高径比、使用特殊进料减震器以及使用设置在反应器中心蛇管进行换热,减少了物料流体的扰动和返混现象,增强了换热效果,使反应操作、控制更容易,使环戊二烯转化率更高,并有效降低了异戊二烯自聚物或共聚物的生成,避免了以往热二聚反应器物料返混、走捷径,换热不均匀,造成部分环戊二烯聚合不好或者局部超温现象。
5、本发明所公开的分离石油裂解乙烯副产碳五馏分中的双烯烃组分的方法所使用的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建设投资和生产成本均较低,对于以生产碳五树脂为主的企业是更加经济适用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
图2为一段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热二聚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减震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的分离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用于分离石油裂解乙烯副产碳五馏分中的双烯烃组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裂解碳五馏分进入脱轻塔1,从脱轻塔1的塔顶脱除碳四烃类轻组分,其余物料组分留存在脱轻塔1的塔釜中;
(2)从脱轻塔1的塔釜出来的物料进入一段反应器2进行热二聚反应,使其中的环戊二烯热二聚成双环戊二烯;一段反应器为三到五个热二聚反应器串联而成,在第一热二聚反应器前设有物料预热器,各热二聚反应器后均设有冷却器,用于冷却物料。各热二聚反应器反应温度为70~120℃,反应压力为0.70~0.90MPa,各热二聚反应器反应温度优选为80~100℃。反应压力优选为0.80~0.90MPa。
(3)步骤(2)中产生的富含双环戊二烯的物料进入第一脱重塔3,将其中的轻物料与双环戊二烯分离;在第一脱重塔3的塔顶得到富含异戊二烯和间戊二烯物料;塔釜得到富含双环戊二烯的物料;第一脱重塔3的操作条件:理论塔板数优选范围为20~60,塔顶温度为40~60℃,塔底温度80~110℃,正压操作,从中部进料。回流比为1~10,优选为1~5。
(4)第一脱重塔3的塔顶物料经冷却后进入脱异戊二烯塔4,脱异戊二烯塔4的塔顶得到环戊二烯含量小于1%(wt)的粗异戊二烯产品,脱异戊二烯塔4的塔釜得到含环戊二烯的富间戊二烯物料;脱异戊二烯塔操作条件:理论塔板数优选范围为70~120,塔顶温度为40~60℃,塔底温度50~70℃,正压操作,回流比为10~20,优选为15~20,从中部进料。
(5)脱异戊二烯塔4的塔釜物料进入二段反应器5中,使其中的环戊二烯进一步进行热二聚反应;二段反应器5为二个或三个热二聚反应器串联而成,在第一反应器前设有预热器,各反应器后均设有冷却器。各反应器反应温度为80~130℃,反应压力为0.80~1.00MPa。反应器反应温度优选为为90~110℃,反应压力优选为0.90~1.00MPa。
(6)由步骤(5)得到的物料进入第二脱重塔6,第二脱重塔6的塔顶得到富含间戊二烯的物料,第二脱重塔6的塔釜得到富含双环戊二烯的物料;第二脱重塔的操作条件:理论塔板数优选范围为15~50,塔顶温度为40~70℃,塔底温度50~80℃,正压操作,回流比为1~8,优选为4~8。从中上部进料。
(7)第二脱重塔2的塔顶物料经冷却后进入脱间戊二烯塔7中进行精制,在脱间戊二烯塔7的塔釜得到环戊二烯的含量小于1%(wt)的间戊二烯产品;脱间戊二烯塔的操作条件:理论塔板数优选范围为80~120,塔顶温度为40~80℃,塔底温度60~90℃,正压操作,回流比为20~40,优选为20~30。从中部进料。
(8)将由第一脱重塔1的塔釜和第二脱重塔6的塔釜得到的两部分富含双环戊二烯的物料合并,进入脱双环戊二烯塔脱除轻组分,即可得到纯度大于85%(WT)的双环戊二烯产品。该双环戊二烯中X1含量小于8.5%(wt),X2含量小于5%(wt),其中X1:异戊二烯自聚物加上异戊二烯与环戊二烯的共聚物;X2:碳五馏分中比X1重的组分。脱环戊二烯塔的操作条件:理论塔板数优选范围为10~40,塔顶温度为60~130℃,塔底温度90~150℃,压力优选为-0.05~-0.07MPa,回流比为1~10,从中部进料。优选的,在脱环戊二烯塔后还设置双环戊二烯脱重塔,经过该塔脱重后得到的双环戊二烯中X1含量小于7%(wt),X2含量小于0.6%(wt),环戊二烯脱重塔的操作条件:理论塔板数优选范围为20~50,塔顶温度为70~130℃,塔底温度90~150℃,压力优选为-0.07~-0.09Mpa,回流比为0.5~5,从中部进料。
由图1中本发明中的裂解碳五双烯烃的分离设备主要包括:依次串联连接在一起的脱轻塔1、一段反应器2、一段脱重塔3、脱异戊二烯塔4、二段反应器5、二段脱重塔6、脱间戊二烯塔7、脱双环戊二烯塔8、和环戊二烯脱重塔9。其中一段反应器2和二段反应器5均为多个热二聚反应器串联而成的反应器组,其中,一段反应器2通常由三到五个热二聚反应器串联而成;二段反应器5通常由二个或三个热二聚反应器串联而成,一段反应器2和二段反应器5除了串联在一起的热二聚反应器的数量不同外,其它组成的结构形式基本相同。以一段反应器装置为例说明两个反应器组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一段反应器2包括:进料预热器201、第一热二聚反应器202、第一反应物料冷却器203、第二热二聚反应器204、第二反应物料冷却器205、第三热二聚反应器206、第三反应物料冷却器207、第四热二聚反应器208、第四反应物料冷却器209、第五热二聚反应器210、第五反应物料冷却器211。其中,进料换热器201用于在物料进行热二聚反应前,即进入到第一热二聚反应器202之前对物料预热,使物料达到环戊二烯二聚反应最佳温度。设置在每个热二聚反应器后的反应物料冷却器,用于为反应后的物料降温,控制后续反应器的最佳进料温度。二段反应器5的结构与一段反应器2基本相同,在其第一热二聚反应器前也设置有进料换热器对进入的物料进行预热,在每个热二聚反应器后也设置有反应物料换热器用于为反应后的物料降温。第一、第二段反应器装置中包括的热二聚反应器为二~四级换热装置和进料减震器的热二聚反应器。其具体结构为图3所示,包括:反应筒体311,反应筒体311的高径比20∶1~50∶1,优选为25∶1~35∶1。设置在反应筒体311下端的进料口301和顶端的出料口308,设置在反应筒体311的下部,位于进料口301上方的进料减震器302、依次设置在进料减震器302上方的第一换热装置312和第二换热装置309;进料减震器302的外径与反应器筒体311的直径相同。第一和第二换热装置均为换热蛇管,分别通过第一和第二支撑装置313、310设置在反应筒体311内,两个换热蛇管均设置有冷媒入口304、306和冷媒出口305、307。两个换热装置的外径应为反应筒体311内径的1/2~2/3;换热蛇管的螺距为300-500mm,换热蛇管的直径通常为30-80mm。根据反应筒体311的具体高度设置换热装置的级数,通常设置二~四级换热装置。换热装置的总高度应为反应筒体311高度的2/3~4/5。
如图4所示,进料减震器302由设置在丝网支架中多层多孔的丝网结构和迎物料流向设置的两级挡板组成。丝网结构中的丝网层数可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设定,优选为20~30层;各层丝网堆叠在一起或沿其轴向等间距的布置,构成丝网结构。每层丝网403厚1~2mm,通常由厚不锈钢板拉制而成,其上的网孔为均布的菱形孔,各网孔的长轴间距为20~24mm,短轴间距8~12mm,相邻两层丝网403上的网孔的呈相位90度布置,即相邻两层丝网网孔的长轴相互垂直设置,多层丝网403的四周和底部设置用于支撑各层丝网403的丝网支架404。丝网支架404的外径与反应筒体311内径相同。丝网403的网孔除了上述的菱形外,还可以采用其他形状,例如:椭圆等。但相邻丝网403上的网孔之间需错位设置或如上述的在相位上呈设定角度布置等方式布置,使进入到丝网结构中的物料需在各层丝网403之间蛇形穿行,使由减震器302中排出的物料接近于平推流。一级挡板401和二级挡板402沿反应筒体的轴向方向均布在丝网结构的下方400~1000mm空间内。其中,二级挡板402为与反应筒体311同轴设置的不锈钢环形挡板,其外径为反应筒体内径的1/2~4/5,内径为反应筒体的1/4~2/5。一级挡板401设置在二级挡板402的下方,为与反应筒体311同轴设置的不锈钢圆板,其直径为反应筒体311的内径的1/3~1/2。一级挡板401通过一级挡板连接装置406与二级挡板402固定连接。二级挡板402通过二级挡板固定装置405与丝网支架404相连。
物料从热二聚反应器底部进料口301进入反应器,从一级挡板401的四周从下而上进入到减震器302中,并继续向上,通过二级挡板402的内孔和外侧空间均匀流入减震器302的丝网结构中,再经过丝网结构的各层丝网网孔之间蛇形穿过,这样进入热二聚反应器的物料经过减震器302后,物料的流动接近于平推流,有利于热二聚反应的进行。物料经过减震器302后再经过多级换热装置换热,完成热二聚反应。上述热二聚反应器的结构,更加有利于物料的均匀推进和物料在热二聚反应中的反应热的及时撤出,使反应操作、控制更加平稳。
需要注意的是,一段和二段反应器中的热二聚反应器的数量可根据生产的具体情况等因素进行调整,并不仅限于上面所提到的数量。另外,热二聚反应器内的换热器级数等具体参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也不限于上面描述的数量。
以下是使用上述的方法和设备分离石油裂解乙烯副产碳五馏分中的双烯烃组分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5所示,裂解碳五馏分进入脱轻塔1,含碳四烃类轻组分经由脱轻塔1的塔顶脱除,脱轻塔釜分离得到的物料进入一段反应器,在反应温度85-100℃,反应压力0.75-0.90MPa下进行热二聚反应,使物料中的环戊二烯二聚成双环戊二烯,然后物料进入第一脱重塔,塔顶分离得到富异戊二烯和间戊二烯的物料,塔釜分离得到富含双环戊二烯的物料。第一脱重塔顶分离得到物料经冷却后进入脱异戊二烯塔,在塔顶分离得到粗异戊二烯产品出厂,在塔釜分离得到含环戊二烯的富间戊二烯物料进入二段反应器,在反应温度90-110℃,压力0.90-1.0Mpa的反应条件下,使物料中的环戊二烯进行热二聚反应,反应后的物料进入第二脱重塔,在第二脱重塔釜分离得到富含双环戊二烯的物料;在第二脱重塔顶分离得到富含间戊二烯的物料,经冷却后进入脱间戊二烯塔进行精制,塔釜得到间戊二烯产品;将第一脱重塔釜和第二脱重塔釜中的富含双环戊二烯的物料合并,一起进入脱双环戊二烯塔进行精制,得到双环戊二烯产品。
其中,一段反应器是由五台反应器串联而成,在第一反应器前设有预热器,每台反应器后设置一台冷却器进行换热,各反应器的设计两级蛇管换热,高径比为30∶1。二段反应器是由三台反应器串联而成,在第一反应器前设有预热器,每台反应器后设置一台冷却器进行换热,各反应器的设计两级蛇管换热,高径比为20∶1。
异戊二烯产品中环戊二烯含量为0.83%(wt);间戊二烯产品中环戊二烯的含量为0.86%(wt);双环戊二烯产品的纯度85.25%,双环戊二烯中X1含量为8.09%(wt),X2含量4.75%(wt)。
各步骤反应条件见表3,物料组成见表4。
表3:
Figure BDA0000112502330000101
表4
Figure BDA000011250233000010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中所用设备和方法基本相同,其区别是在脱双环戊二烯塔后还设置有双环戊二烯脱重塔,将脱双环戊二烯塔的塔釜物料进入双环戊二烯脱重塔中进行脱重,在塔顶分离得到双环戊二烯产品,塔釜分离出重组分。该双环戊二烯脱重塔的理论塔板数为40,塔顶温度97℃,塔釜温度120℃,塔内压力控制在-0.08到-0.09MPa之间,回流比为5。另外,本实施例中的一段反应器设置有三台热二聚反应器串联而成,每个热二聚反应器内部均设置三级换热蛇管装置,高径比为50∶1,二段反应器设置两台热二聚反应器串联,热二聚反应器内部设置四级换热蛇管装置,热二聚反应器的高径比为40∶1,其它操作条件及物料组成与实施例1相同。
双环戊二烯产品的纯度为87.35%,双环戊二烯中X1含量为6.52%,X2含量为0.56%。

Claims (14)

1.一种用于分离石油裂解乙烯副产碳五馏分中的双烯烃组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将石油裂解乙烯副产碳五馏分送入脱轻塔,从塔顶脱除碳四烃类轻组分;
(2)从脱轻塔塔釜出来的物料进入一段反应器进行热二聚反应,使其中的环戊二烯热二聚成双环戊二烯;
(3)一段反应器出来的物料进入第一脱重塔,塔顶得到富含异戊二烯和间戊二烯的物料,塔釜得到富含双环戊二烯的物料;
(4)第一脱重塔的塔顶物料经冷却后进入脱异戊二烯塔,塔顶得到环戊二烯含量小于1%(wt)的粗异戊二烯产品,塔釜得到含环戊二烯的富间戊二烯物料;
(5)脱异戊二烯塔的塔釜物料进入二段反应器,使物料中的环戊二烯进一步进行热二聚反应;
(6)二段反应器出来的物料进入第二脱重塔,塔顶得到富含间戊二烯的物料,塔釜得到富含双环戊二烯的物料;
(7)第二脱重塔的塔顶物料经冷却后进入脱间戊二烯塔进行精制,塔釜得到环戊二烯含量小于1%(wt)的间戊二烯产品;
(8) 第一脱重塔塔釜和第二脱重塔塔釜的富含双环戊二烯的物料合并,进入脱双环戊二烯塔脱除轻组分,得到纯度大于85%(wt)的双环戊二烯产品;双环戊二烯中X1含量小于8.5%(wt),X2含量小于5%(wt)];所述的X1:异戊二烯自聚物+异戊二烯与环戊二烯的共聚物;X2:碳五馏分中比X1重的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一段反应器由若干个热二聚反应器串联而成,其中,第一热二聚反应器前端设有预热器,各热二聚反应器的后端均设有冷却器,热二聚反应器的反应温度为70~120℃,反应压力为0.70~0.90MP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第一脱重塔的操作条件为:理论塔板数优选范围为20~60,塔顶温度为40~60℃,塔底温度80~110℃,正压操作,回流比为1~10,从中部进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脱异戊二烯塔的操作条件为:理论塔板数优选范围为70~120,塔顶温度为40~60℃,塔底温度 50~70℃,正压操作,回流比为10~20,从中部进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所述二段反应器由若干个热二聚反应器串联而成,其包含的热二聚反应器的数量小于所述一段反应器中热二聚反应器的数量;其中,第一热二聚反应器前端设有预热器,各热二聚反应器的后端均设有冷却器,热二聚反应器的反应温度为80~130℃,反应压力为0.80~1.00MP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所述第二脱重塔的操作条件为:理论塔板数优选范围为15~50,塔顶温度为40~70℃,塔底温度50~80℃,正压操作,回流比为1~8,从中上部进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所述脱间戊二烯塔的操作条件为:理论塔板数优选范围为80~120,塔顶温度为40~80℃,塔底温度60~90℃,正压操作,回流比为20~40,从中部进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中,所述脱双环戊二烯塔的操作条件为:理论塔板数优选范围为10~40,塔顶温度为60~130℃,塔底温度为90~150℃,压力为-0.05~-0.07MPa,回流比为1~10,从中部进料;在脱环戊二烯塔后设置双环戊二烯脱重塔,使脱双环戊二烯塔塔釜物料进入双环戊二烯脱重塔脱除重组分,得到的双环戊二烯产品,双环戊二烯产品中X1含量小于7%(wt),X2含量小于0.6%(wt);双环戊二烯脱重塔的操作条件:理论塔板数优选范围为20~50,塔顶温度为70~130℃,塔底温度90~150℃,压力为-0.07~-0.09MPa,回流比为0.5~5,从中部进料。
9.一种实施上述分离方法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按上述分离方法中的工艺步骤相连的脱轻塔、一段反应器、第一脱重塔、脱异戊二烯塔、二段反应器、第二脱重塔、脱间戊二烯塔、脱双环戊二烯塔,其中的一段反应器和二段反应器均由若干个热二聚反应器串联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段反应器和二段反应器中,还在第一个热二聚反应器前设置物料预热器,在每个热二聚反应器后设置有用于物料冷却的冷却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中所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二聚反应器包括:反应筒体,设置在反应筒体下端的进料口,设置在反应筒体下部且位于进料口上方的进料减震器,依次设置在进料减震器上方的若干级换热装置和设置在反应筒体上端的出料口;所述反应筒体的高径比20:1~50:1,所述进料减震器的外径与反应器筒体的内径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中所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为换热蛇管,所述换热蛇管通过管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反应筒体内,换热蛇管与反应筒体同轴设置,并且其外径为反应筒体内径的1/2~2/3,换热蛇管的螺距为300-500mm,换热管的布置高度为反应筒体高度的2/3~4/5,蛇管直径为30-80mm。
13.根据权利要求11中所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包括:设置在丝网支架中的多层多孔的丝网组成的丝网结构和迎物料流向设置的两级挡板;所述丝网结构由若干层均布有菱形网孔的丝网堆叠而成,相邻两层丝网的网孔的相位差为90度;所述丝网支架的外径与反应筒体内径相同;在丝网结构的下方400~1000mm空间内,沿反应筒体的轴向方向均布有一级挡板和二级挡板;所述二级挡板为与反应筒体同轴设置的环形挡板,其外径为反应筒体内径的1/2~4/5,内径为反应筒体的1/4~2/5;所述一级挡板为与反应筒体同轴设置的圆板,其直径为反应筒体直径的1/3~1/2。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网厚度为1~2mm,所述各网孔的长轴间距为20~24mm,短轴间距为8~12mm。
CN 201110380610 2011-11-25 2011-11-25 用于分离石油裂解乙烯副产碳五馏分中的双烯烃组分的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25160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80610 CN102516010B (zh) 2011-11-25 2011-11-25 用于分离石油裂解乙烯副产碳五馏分中的双烯烃组分的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80610 CN102516010B (zh) 2011-11-25 2011-11-25 用于分离石油裂解乙烯副产碳五馏分中的双烯烃组分的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16010A true CN102516010A (zh) 2012-06-27
CN102516010B CN102516010B (zh) 2013-10-09

Family

ID=46287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380610 Active CN102516010B (zh) 2011-11-25 2011-11-25 用于分离石油裂解乙烯副产碳五馏分中的双烯烃组分的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16010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3135A (zh) * 2013-09-02 2014-01-01 浙江恒河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纯度乙叉降冰片烯的制备方法
CN104591949A (zh) * 2013-10-30 2015-05-06 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从石油裂解c5馏份中分离间戊二烯的方法
CN104591948A (zh) * 2013-10-30 2015-05-06 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从石油裂解c5馏份中分离间戊二烯工艺能耗的方法
KR20160015248A (ko) * 2013-06-05 2016-02-12 쥐티씨 테크놀로지 유에스,엘엘씨 열분해 가솔린으로부터 c5 디올레핀을 분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9665934A (zh) * 2017-10-16 2019-04-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双环戊二烯的方法
CN111747821A (zh) * 2019-03-27 2020-10-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甲烷氧化偶联制烯烃工艺
CN111747820A (zh) * 2019-03-27 2020-10-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烃类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0286A (zh) * 2002-10-16 2004-04-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裂解碳五馏分的分离方法
CN100999434A (zh) * 2006-01-11 2007-07-18 北京化工大学 乙腈溶剂法的碳五馏分分离与综合利用
CN200988827Y (zh) * 2006-12-31 2007-12-12 淄博齐鲁乙烯鲁华化工有限公司 环戊二烯热二聚反应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0286A (zh) * 2002-10-16 2004-04-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裂解碳五馏分的分离方法
CN100999434A (zh) * 2006-01-11 2007-07-18 北京化工大学 乙腈溶剂法的碳五馏分分离与综合利用
CN200988827Y (zh) * 2006-12-31 2007-12-12 淄博齐鲁乙烯鲁华化工有限公司 环戊二烯热二聚反应器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56614B1 (ko) 2013-06-05 2021-05-27 술저 매니지멘트 에이지 열분해 가솔린으로부터 c5 디올레핀을 분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160015248A (ko) * 2013-06-05 2016-02-12 쥐티씨 테크놀로지 유에스,엘엘씨 열분해 가솔린으로부터 c5 디올레핀을 분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3483135A (zh) * 2013-09-02 2014-01-01 浙江恒河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纯度乙叉降冰片烯的制备方法
CN104591949A (zh) * 2013-10-30 2015-05-06 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从石油裂解c5馏份中分离间戊二烯的方法
CN104591948A (zh) * 2013-10-30 2015-05-06 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从石油裂解c5馏份中分离间戊二烯工艺能耗的方法
CN104591949B (zh) * 2013-10-30 2018-04-24 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从石油裂解c5馏份中分离间戊二烯的方法
CN104591948B (zh) * 2013-10-30 2018-04-24 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从石油裂解c5馏份中分离间戊二烯工艺能耗的方法
CN109665934A (zh) * 2017-10-16 2019-04-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双环戊二烯的方法
CN109665934B (zh) * 2017-10-16 2021-10-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双环戊二烯的方法
CN111747821A (zh) * 2019-03-27 2020-10-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甲烷氧化偶联制烯烃工艺
CN111747820A (zh) * 2019-03-27 2020-10-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烃类的方法
CN111747821B (zh) * 2019-03-27 2023-03-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甲烷氧化偶联制烯烃工艺
CN111747820B (zh) * 2019-03-27 2023-03-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烃类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16010B (zh) 2013-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16010B (zh) 用于分离石油裂解乙烯副产碳五馏分中的双烯烃组分的方法及设备
RU2632905C1 (ru) Метод получения легких олефинов при помощи кислородсодержащего соединения
CN102942953B (zh) 一种反应区催化剂控制和再生剂取热冷却方法
CN102659498B (zh) 甲醇转化为低碳烯烃的装置及方法
CN102989187B (zh) 一种反应蒸馏设备
CN109554190B (zh) 一种用于流化催化转化的反应器和催化转化方法
CN105419844A (zh) 下行床热解反应器
CN210065594U (zh) 一种用于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流化床反应装置
CN110893335B (zh) 液体酸烷基化反应器及烷基化反应方法
CN1309465C (zh) 一种烃类流化催化转化提升管反应器
CN103664460B (zh) 一种制备间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的***及方法
CN214937248U (zh) 一种气液逆流式反应器
CN214457791U (zh) 一种重油加工***
CN210736669U (zh) 一种裂解气化反应器
CN106966848B (zh) 乙醇脱水生产乙烯的方法
CN102500285A (zh) 一种硫化氢合成装置
CN101711962A (zh) 一种催化转化汽提器
CN111943800A (zh) 一种对轻烃进行热裂解生产丙烯及乙烯的方法
CN102659499B (zh) 甲醇转化为低碳烯烃的装置及方法
CN110283628A (zh) 一种裂解气化反应器
CN101768054B (zh) 甲醇在加压条件下气相脱水生成二甲醚的方法和装置
CN201086009Y (zh) 一种立式二聚反应器
CN105037070A (zh) 一种甲醇催化脱水制丙烯的反应装置和方法
CN104923130A (zh) 一种径向固定床反应器及其在含氧化合物制烃中应用
CN111892475B (zh) 一种丙烷脱氢装置增产丙烯乙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 Zhiqiang

Inventor after: Lu Jianwei

Inventor after: Ma Yunlan

Inventor after: Liang Shujuan

Inventor after: Yang Yumei

Inventor after: Wang Yu

Inventor after: Zhang Haokuan

Inventor after: Jiang Jintang

Inventor after: Zhang Hedong

Inventor after: Guo Wenge

Inventor after: Wang Weilong

Inventor after: Zhou Hongzhu

Inventor after: Ran Longbo

Inventor before: Wan Zhiqi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Yu

Inventor before: Zhang Haokuan

Inventor before: Jiang Jinta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Hedong

Inventor before: Guo Wenge

Inventor before: Wang Weilong

Inventor before: Zhou Hongzhu

Inventor before: Yang Yume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