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00296B - 一种壳层中包埋磁性纳米颗粒的介孔氧化硅空心微球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壳层中包埋磁性纳米颗粒的介孔氧化硅空心微球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00296B
CN102500296B CN 201110344263 CN201110344263A CN102500296B CN 102500296 B CN102500296 B CN 102500296B CN 201110344263 CN201110344263 CN 201110344263 CN 201110344263 A CN201110344263 A CN 201110344263A CN 102500296 B CN102500296 B CN 1025002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preparation
silicon oxide
deionized water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34426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00296A (zh
Inventor
王祎龙
唐玉霖
王方英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WIN-BI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j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111034426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002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00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002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002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002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Micro-Capsules (AREA)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壳层中包埋磁性纳米颗粒的介孔氧化硅空心微球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磁性纳米颗粒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经过油酸表面修饰后分散在正辛烷中,由苯乙烯单体、十六烷、磁性纳米颗粒的正辛烷分散液、正硅酸烷基酯和硅烷偶联剂组成的油相,和溶解了表面活性剂的水相混合,经过预乳化和细乳化过程得到细乳液液滴体系,在液滴进行自由基聚合时,通过加入碱催化剂来控制氧化硅的形成及体系中有机、无机组分的相分离,得到嵌套结构的模板;基于该模板,以长链烷基硅烷偶联剂与正硅酸烷基酯为介孔氧化硅生成原料,一步烧蚀去除聚合物内核及致孔剂,或者以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致孔剂,通过溶剂溶解的方法去除致孔剂和聚合物内核,也可得到磁性/介孔氧化硅空心复合微球。该复合微球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磁可操控性,可以用于生物医学、环境、水处理等应用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壳层中包埋磁性纳米颗粒的介孔氧化硅空心微球的制备方法
发明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壳层中包埋磁性纳米颗粒的介孔氧化硅空心微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介孔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材料在光化学、催化、环境水处理、生物分离及载药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是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介孔材料是指孔径为2.0-50 nm的多孔材料,如气凝胶、柱状黏土、M41S,SBA系列材料。由于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径极为均一、可调,并且具有维度有序的特点,因此与某些传统材料相比在应用时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介孔氧化硅材料的合成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介孔空心氧化硅相对于实心介孔材料,具有大小可控的空腔和内外相互贯通的介孔孔道,所以在物质的扩散或者传输方面有很大的优势。磁性纳米颗粒,如Fe3O4,由于在诸多生物医学领域,如核磁共振造影、药物传输体系的磁性载体,生物分离、标记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那么基于介孔氧化硅空心结构与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的复合材料,可以兼具介孔材料的表面特性和孔道结构以及磁性材料的可借助外加磁场进行定向移动和分离富集的特点,因此,介孔材料与磁性纳米颗粒的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种带有空心结构的复合材料也区别于磁性内核/介孔外壳的球形核壳结构材料,而具有更显著的载带效力。
目前能够用来制备包埋有一定比例的磁性纳米颗粒的介孔氧化硅空心微球的方法还很少,主要是采用多层组装形成核壳结构后,再选择性的刻蚀核壳结构中的某一层,其合成过程为:首先制备表面带有羧基的聚苯乙烯微球,以及磁性纳米颗粒,然后通过静电作用,将磁性纳米颗粒吸附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以这种吸附后的复合结构为种子,加入氧化硅的前驱体以及长链烷烃致孔剂进行共缩聚反应,最后通过热烧蚀方法将聚苯乙烯内核除去。这种方法对制备中各个步骤的条件控制要求比较严格,不易操作且产量有限,或者磁性纳米颗粒在复合材料中的含量有限,分布不均匀。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基于嵌套核壳结构的氧化硅/磁性杂化壳层/聚合物内核的三元复合材料,结合简单可行的溶胶-凝胶方法,选用不同种类的致孔剂,通过热烧蚀或者溶剂溶解的方法一步除去致孔剂及聚合物内核,制备得到一种壳层中包埋磁性纳米颗粒的介孔氧化硅空心微球,该方法可以克服上述缺点;材料具有规则的孔道结构和空腔,无机介孔氧化硅材料中均匀包埋了很多磁性纳米颗粒,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类似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壳层中包埋磁性纳米颗粒的介孔氧化硅空心微球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具有嵌套核-壳结构(yolk-shell)的磁性氧化硅/高分子复合微球作为模板,结合溶胶-凝胶反应,以长链烷烃有机硅烷偶联剂或者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致孔剂,控制介孔层在模板的无机壳层上生长,通过一步热处理或者溶剂溶解的方法可以同时除去致孔剂和聚合物内核,得到这种均匀包埋了大量磁性颗粒的介孔二氧化硅空心微球。经过这种分步的制备过程,可以有效控制微球的结构及磁性物质含量,从而有效调控空心微球的性能。该磁性介孔氧化硅空心微球由于采用本发明中的模板,而具有较为独特的微观结构,即空心球的内、外表面都有较为有序的介孔结构,整个介孔氧化硅壳层中有一圈排列较为紧密的磁性纳米颗粒,将壳层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隔离的两部分;这种特殊的结构,由于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内外相对独立的介孔孔道,以及内含大量磁性纳米颗粒,而将在环境水处理,药物、基因载带及控制释放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方法比较适合进行放量实验。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磁性纳米颗粒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经过油酸表面修饰后分散在正辛烷中,待正辛烷挥发后得到块状固体;由苯乙烯单体、十六烷、磁性纳米颗粒的正辛烷分散液、正硅酸乙酯组成的油相,与溶解了表面活性剂的水相混合,经过机械搅拌预乳化和细乳化超声过程得到细乳液液滴体系,使用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在加热条件下进行苯乙烯的自由基聚合,可以得到氧化硅包被磁性颗粒作为壳层聚苯乙烯微球作为内核的嵌套核-壳结构(yolk-shell)微球;该复合微球经过磁分离洗涤纯化后,分散在一定比例的水/无水乙醇混合溶剂中,以碱作为催化剂,加入含有一定摩尔比的长碳链硅烷偶联剂的正硅酸烷基酯作为氧化硅的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反应,得到的产物,在550℃下烧蚀后,就可以得到磁性/二氧化硅介孔空心微球;或者,在含有碱催化剂的水/无水乙醇混合溶剂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致孔剂,再加入正硅酸烷基酯作为氧化硅的前驱体,经过溶胶-凝胶反应得到的产物,在含有酸的甲醇溶液中浸泡,除去致孔剂和模板,就可以得到磁性/二氧化硅介孔空心微球。通过改变硅源前驱体的用量,可以调节介孔氧化硅壳层的厚度。此外,通过调节硅烷偶联剂和正硅酸烷基酯的比例,可以调节介孔的孔径和孔道结构。
具体步骤如下:
(1) 使用共沉淀法制备磁性纳米颗粒,将摩尔比1.5-1.8:1的FeCl3 ·6H2O和FeCl2 ·7H2O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加入氨水,通N2气,在80℃下加热30 min, 然后加入油酸,继续加热搅拌反应1 h,然后停止通N2,挥发氨水,直至停止搅拌后有大量黑色沉淀物出现,则停止反应,磁分离下分别用去离子水将沉淀洗至中性,再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各洗3次,得到磁性纳米颗粒,将磁性纳米颗粒超声分散在适量正辛烷中,再旋转蒸发蒸干正辛烷,备用;
(2) 将适量表面活性剂溶解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水相,将苯乙烯单体、超疏水剂、正硅酸烷基酯和步骤(1)得到的磁性纳米颗粒混合超声制成均匀的油相,然后与水相混合,500W下超声细乳化5-10分钟;加入相对于苯乙烯单体质量1-2%的引发剂,室温搅拌通N2 30 min,然后将反应体系转入加热水浴中,引发聚合;当聚合反应90-100分钟后,加碱,将体系pH值调节到8.0-10.0之间;反应再在50-80℃下进行2-3小时,将得到的聚合产物在磁分离辅助下,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3次,即得到嵌套核-壳结构的模板材料;整个体系按照重量百分比计,无机磁性纳米颗粒占0.05-0.15 %,苯乙烯单体占12.5-15.0%,表面活性剂占0.19-0.43 %,超疏水剂占0.76-0.84 %,引发剂占0.1-0.3 %,正硅酸烷基酯占2.1-7.6 %,剩余为去离子水,其总重量满足100%;
(3) 将步骤(2)反应中得到的模板材料分散在水的体积百分比在20-40%的去离子水/无水乙醇混合溶剂中,加入相对于混合溶剂3.0-7.0%的碱作为溶胶-凝胶反应催化剂,再加入相对于模板材料质量的2.7-3.8倍的长碳链硅烷偶联剂/正硅酸烷基酯混合物,长碳链硅烷偶联剂与正硅酸烷基酯的摩尔比为3.5-6.0:1,室温下机械搅拌反应后,将产物进行磁分离反复洗涤若干次,在450-650℃下进行3-5小时的烧蚀,得到均匀包埋磁性纳米颗粒的二氧化硅介孔空心微球;
或者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长链烷基铵盐作为致孔剂,在水的体积百分比为40-60%的去离子水/无水乙醇混合溶剂中,加入相对于混合溶剂3.0-7.0%的碱作为溶胶-凝胶反应催化剂,加入相对于混合溶剂0.15-0.3%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长链烷基铵盐作为致孔剂,再加入相对于模板材料质量的2.0-5.0倍的正硅酸烷基酯作为氧化硅的前驱体,经过溶胶-凝胶反应得到的产物,在含有酸的甲醇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除去致孔剂和模板,就可以得到磁性/二氧化硅介孔空心微球。
本发明中,所用的磁性纳米颗粒可以是Fe3O4颗粒、γ-Fe2O3颗粒或者掺杂过渡金属元素锰、铬、钴、锌或/和镍的纳米铁氧体颗粒中任一种。最适合的是超顺磁性的纳米Fe3O4颗粒、γ-Fe2O3颗粒,最好经油酸分子修饰。
本发明中,步骤(2)中所用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是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等中任一种。
本发明中,所用的超疏水剂可以是十六烷长链烷烃或者十六醇带长链的醇等中任一种。
本发明中,步骤(2)中所用的碱可以是氨水、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或四甲基氢氧化铵等中的一种。
本发明中,步骤(3)中所用的碱可以是氨水、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中任一种。
本发明中,所用的引发剂可以是偶氮二异丁腈或过硫酸钾等中的一种。
本发明中,所用的醇可以是甲醇、乙醇或异丙醇等中一至几种。
本发明中,所用的正硅酸烷基酯可以是正硅酸甲酯或者正硅酸乙酯等中任一种。
本发明中,所用的长链硅烷偶联剂是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或十六烷基三乙氧基硅烷等中任一种。
本发明中,所用的长链烷基铵盐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或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等中任一种。
本发明制备的磁性介孔氧化硅空心微球,其粒径可以在180-500 nm间变化,通过控制嵌套核-壳结构的模板材料的粒径,可以调节空心微球的整体尺寸;此外空心微球的介孔氧化硅壁厚可以在15-60 nm范围内变化,通过控制TEOS与长碳链硅烷偶联剂的用量,可以调节空心微球的壁厚;通过改变TEOS与长碳链硅烷偶联剂的比例,可以调节介孔氧化硅里孔道的结构和尺寸;通过改变磁性纳米颗粒的用量,可以调节空心微球的磁性物质含量。本发明方法简单,原料成本低、易得。所制得的介孔氧化硅磁性空心复合微球的粒径分布较窄,且具有高的磁性物质含量,且空心微球的内、外表面均有介孔氧化硅结构,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比表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四氧化三铁/介孔氧化硅复合空心微球的透射电镜照片,使用的正硅酸乙酯和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相对于嵌套结构模板的质量份数为410%, A为低放大倍数电镜照片,B为高放大倍数电镜照片。
图2为四氧化三铁/介孔氧化硅复合空心微球的磁性能曲线。
图3为四氧化三铁/介孔氧化硅复合空心微球的BET曲线。
图4为四氧化三铁/介孔氧化硅复合空心微球的透射电镜照片,使用的正硅酸乙酯和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相对于嵌套结构模板的质量份数为590%,A为低放大倍数电镜照片,B为高放大倍数电镜照片。
图5为四氧化三铁/介孔氧化硅复合空心微球的扫描电镜照片,使用的正硅酸乙酯和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相对于嵌套结构模板的质量份数为59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将24 g FeCl3 ·6H2O和9.82 g FeCl2 ·7H2O溶解在适量水中,加入适量氨水,通N2气,在80℃下加热30min, 然后加入3.86 g油酸,继续加热搅拌反应1h,然后停止通N2,挥发氨水,直至停止搅拌后有大量黑色沉淀物出现,则反应可停止,磁分离下分别用去离子水将沉淀洗至中性,再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各洗3次,得到的磁性纳米颗粒,将磁性颗粒超声分散在适量正辛烷中,再旋转蒸发蒸干正辛烷,备用; 将0.104 g SDS溶解于40 g去离子水中,将9 g 苯乙烯单体、0.4 g 十六烷、1 g TEOS、和55 mg 磁性颗粒的分散液混合超声制成均匀的油相,然后与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混合,500 W下超声细乳化10 min。加入相对于苯乙烯单体1.0 %的AIBN,室温搅拌通N2 30 min,然后将反应体系转入70℃温度范围的水浴,开始引发聚合,聚合进行90 min后,加入0.05 mL的氨水,反应再在70℃下进行6 h;产物在磁分离辅助下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2-3次。将洗涤后得到的模板材料分散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再加入0.08 g正硅酸四乙酯和0.029 g的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室温条件下进行18 h机械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磁分离下去离子水反复充分洗涤去体系中各种未充分反应的试剂,在550℃马弗炉中烧蚀,一步去除聚苯乙烯的内核,同时除去致孔剂,得到介孔空心微球(图1);微球总尺寸360 nm,介孔氧化硅壳层平均厚度约为22 nm,其比饱和磁化强度为9.2 emu/g(图2)。典型材料的BET比表面积为200m2/g左右(图3)。
实施例2. 采用同上方法制备共沉淀法制备出油酸修饰的磁性纳米颗粒,并制备得到经过正辛烷分散再蒸干的磁性颗粒。将0.12 g SDBS溶解于40 g去离子水中,将8 g 苯乙烯单体、0.4 g 十六烷、2 g 正硅酸甲酯、和80 mg 磁性颗粒的分散液混合超声制成均匀的油相,然后与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混合,500 W下超声细乳化10 min。加入相对于苯乙烯单体1.0 %的过硫酸钾,室温搅拌通N2 30 min,然后将反应体系转入70℃温度范围的水浴,开始引发聚合,聚合进行90 min后,加入0.1 mL的氨水,反应再在70℃下进行6 h;产物在磁分离辅助下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2-3次。将洗涤后得到的模板材料分散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再加入0.114 g正硅酸四乙酯和0.041 g的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室温条件下进行18 h机械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磁分离下去离子水反复充分洗涤去体系中各种未充分反应的试剂,在550℃马弗炉中烧蚀,一步去除聚苯乙烯的内核,同时除去致孔剂,得到介孔空心微球(图4,5);微球总尺寸340 nm,介孔氧化硅壳层平均厚度约为41 nm。
实施例3. 采用同上方法制备共沉淀法制备出油酸修饰的磁性纳米颗粒,并制备得到经过正辛烷分散再蒸干的磁性颗粒。将0.23 g SDS溶解于40 g去离子水中,将8 g 苯乙烯单体、0.4 g 十六醇、1 g TEOS、和55 mg 磁性颗粒的分散液混合超声制成均匀的油相,然后与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混合,500 W下超声细乳化10 min。加入相对于苯乙烯单体1.0 %的AIBN,室温搅拌通N2 30 min,然后将反应体系转入70℃温度范围的水浴,开始引发聚合,聚合进行60 min后,加入0.05 mL1%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再在70℃下进行6 h;产物在磁分离辅助下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2-3次。将洗涤后得到的模板材料分散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再加入0.08 g正硅酸四乙酯和0.029 g的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室温条件下进行18 h机械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磁分离下去离子水反复充分洗涤去体系中各种未充分反应的试剂,在550℃马弗炉中烧蚀,一步去除聚苯乙烯的内核,同时除去致孔剂,得到介孔空心微球,微球总尺寸260 nm,介孔氧化硅平均壳层厚度23 nm。
实施例4. 采用同上方法制备共沉淀法制备出油酸修饰的磁性纳米颗粒,并制备得到经过正辛烷分散再蒸干的磁性颗粒。将0.08 g CTAB溶解于40 g去离子水中,将8 g 苯乙烯单体、0.4 g 十六烷、2 g 正硅酸甲酯、和20 mg 磁性颗粒的分散液混合超声制成均匀的油相,然后与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混合,500 W下超声细乳化10 min。加入相对于苯乙烯单体1.0 %的过硫酸钾,室温搅拌通N2 30 min,然后将反应体系转入70℃温度范围的水浴,开始引发聚合,聚合进行60 min后,加入0.1 mL的氨水,反应再在70℃下进行6 h;产物在磁分离辅助下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2-3次。将洗涤后得到的模板材料分散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再加入0.16 g正硅酸四甲酯和0.12 g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室温条件下进行6 h机械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磁分离下去离子水反复充分洗涤去体系中各种未充分反应的试剂,产物在盐酸/乙醇体系中75℃回流搅拌2 h,60度真空干燥12 h,得到介孔空心微球;微球总尺寸400 nm,介孔氧化硅壳层平均厚度约为36 nm。

Claims (10)

1.一种壳层中包埋磁性纳米颗粒的介孔氧化硅空心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具体步骤如下:
(1) 使用共沉淀法制备磁性纳米颗粒,将摩尔比1.5-1.8:1的FeCl3·6H2O和FeCl2·7H2O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加入氨水,通N2气,在80℃下加热30 min, 然后加入油酸,继续加热搅拌反应1 h,然后停止通N2,挥发氨水,直至停止搅拌后有大量黑色沉淀物出现,则停止反应,磁分离下分别用去离子水将沉淀洗至中性,再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各洗3次,得到磁性纳米颗粒,将磁性纳米颗粒超声分散在适量正辛烷中,再旋转蒸发蒸干正辛烷,备用;
(2) 将适量表面活性剂溶解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得到水相,将苯乙烯单体、超疏水剂、正硅酸烷基酯和步骤(1)得到的无机磁性纳米颗粒混合超声制成均匀的油相,然后与水相混合,500 W下超声细乳化5-10分钟;加入相对于苯乙烯单体质量1-2%的引发剂,室温搅拌通N2 30 min,然后将反应体系转入加热水浴中,引发聚合;当聚合90-100分钟后,加碱,将体系pH值调节到8.0-10.0之间;反应再在50-80℃下进行2-3小时,将得到的聚合产物在磁分离辅助下,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3次,即得到嵌套核-壳结构的模板材料;整个体系按照重量百分比计,无机磁性纳米颗粒占0.05-0.15 %,苯乙烯单体占12.5-15.0%,表面活性剂占0.19-0.43 %,超疏水剂占0.76-0.84 %,引发剂占0.1-0.3 %,正硅酸烷基酯占2.1-7.6 %,剩余为去离子水,其总重量满足100%;超疏水剂是十六烷长链烷烃或者十六醇带长链的醇中任一种;
(3) 将步骤(2)反应中得到的模板材料分散在水的体积百分比在20-40%的去离子水/无水乙醇混合溶剂中,加入相对于混合溶剂3.0-7.0%的碱作为溶胶-凝胶反应催化剂,再加入相对于模板材料质量的2.7-3.8倍的长碳链硅烷偶联剂/正硅酸烷基酯混合物,长碳链硅烷偶联剂与正硅酸烷基酯的摩尔比在3.5-6.0:1,室温下机械搅拌反应后,将产物进行磁分离反复洗涤若干次,在450-650℃下进行3-5小时的烧蚀,得到均匀包埋磁性纳米颗粒的二氧化硅介孔空心微球;
或者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长链烷基铵盐作为致孔剂,在水的体积百分比为40-60%去离子水/无水乙醇混合溶剂中,加入相对于混合溶剂3.0-7.0%的碱作为溶胶-凝胶反应催化剂,加入相对于混合溶剂0.15-0.3%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长链烷基铵盐作为致孔剂,再加入相对于模板质量的2.0-5.0倍的正硅酸烷基酯作为氧化硅的前驱体,经过溶胶-凝胶反应得到的产物,在含有酸的醇溶液中回流一段时间,除去致孔剂和模板,得到磁性/二氧化硅介孔空心微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磁性纳米颗粒是Fe3O4颗粒、γ-Fe2O3颗粒或者掺杂过渡金属元素锰、铬、钴、锌或/和镍的纳米铁氧体颗粒中任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表面活性剂是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中任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用的碱是氨水、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或四甲基氢氧化铵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用的碱是氨水、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引发剂是偶氮二异丁腈或过硫酸钾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醇是甲醇、乙醇或异丙醇中一至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正硅酸烷基酯是正硅酸甲酯或者正硅酸乙酯中任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长链硅烷偶联剂是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或十六烷基三乙氧基硅烷中任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长链烷基季铵盐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或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中任一种。
CN 201110344263 2011-11-04 2011-11-04 一种壳层中包埋磁性纳米颗粒的介孔氧化硅空心微球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5002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44263 CN102500296B (zh) 2011-11-04 2011-11-04 一种壳层中包埋磁性纳米颗粒的介孔氧化硅空心微球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44263 CN102500296B (zh) 2011-11-04 2011-11-04 一种壳层中包埋磁性纳米颗粒的介孔氧化硅空心微球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00296A CN102500296A (zh) 2012-06-20
CN102500296B true CN102500296B (zh) 2013-10-30

Family

ID=46212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344263 Active CN102500296B (zh) 2011-11-04 2011-11-04 一种壳层中包埋磁性纳米颗粒的介孔氧化硅空心微球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002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4831B (zh) * 2012-11-28 2014-07-16 安徽大学 一种磁性二氧化硅/聚苯乙烯复合壳层结构的纳米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00360B (zh) * 2012-12-30 2015-04-01 杭州师范大学 一种中空无机亚微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CN103285793B (zh) * 2013-06-14 2015-03-04 复旦大学 一种用于包覆相变材料的聚合物空心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3474190B (zh) * 2013-08-26 2016-09-07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纳米磁性高分子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52238A (zh) * 2014-01-17 2014-04-30 东华大学 一种立方晶型铁酸锰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4971671B (zh) * 2014-04-01 2017-08-11 上海师范大学 单分散磁性二氧化硅复合微球及其制备工艺
CN104692401B (zh) * 2015-03-11 2017-04-12 江苏视客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二氧化硅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27472B (zh) * 2015-12-30 2018-12-07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一种类红细胞形状的介孔氧化硅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36750A (zh) * 2016-04-21 2016-08-10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纳米磁性二氧化硅空心球的制备方法
CN107399741A (zh) * 2017-08-18 2017-11-28 江西师范大学 一种尺寸较小的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9045285B (zh) * 2018-11-01 2021-12-10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载药磁性微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11207348B2 (en) 2019-04-25 2021-12-28 Imam Abdulrahman Bin Faisal University Spinel ferrite impregnated mesoporous silica containing a platinum complex
CN110028072B (zh) * 2019-05-06 2021-03-02 浙江大学 一种锰掺杂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CN110508222B (zh) * 2019-08-02 2022-03-18 复旦大学 具有介孔二氧化硅壳层的单分散核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08259B (zh) * 2019-09-03 2022-02-15 晋江瑞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铜离子印迹复合磁性中空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11430783B (zh) * 2020-05-08 2021-11-16 衡阳力赛储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
CN112007035B (zh) * 2020-09-02 2022-04-22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用于靶向药物的磁性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67799B (zh) * 2020-09-03 2022-06-14 南昌大学 基于苯硼酸定向偶联抗体的免疫磁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58576B (zh) * 2021-03-08 2024-01-26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镂空核壳结构纳米磁性微球、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3355788A (zh) * 2021-06-17 2021-09-07 章瑞阳 一种抗静电环保高弹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39601B (zh) * 2021-06-18 2023-08-01 复旦大学 一种具有软性外壳的磁性介孔高分子复合囊泡及制备方法
CN114130317A (zh) * 2021-12-01 2022-03-04 北京吾星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芳香剂亚微米空心微球
CN114213809B (zh) * 2022-01-21 2024-02-09 广州华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双绞线用耐磨绝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16776B (zh) * 2022-01-27 2022-10-14 山东扬名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stp单组分湿固化无溶剂聚氨酯跑道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91404B (zh) * 2022-07-13 2022-09-30 佛山慧氟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防静电铁氟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793111A (zh) * 2022-11-28 2023-03-14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减反膜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5420B (zh) * 2007-12-06 2012-01-18 复旦大学 一种磁性无机纳米粒/有序介孔二氧化硅核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21964A (zh) * 2009-11-12 2010-06-09 同济大学 一种防功能性物质泄露的核壳微/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00296A (zh) 2012-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00296B (zh) 一种壳层中包埋磁性纳米颗粒的介孔氧化硅空心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3738969B (zh) 介孔二氧化硅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049965A1 (zh) 一种以微乳液为前体快速制备气凝胶的方法
CN101337171B (zh) 含硅磁性中空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710773B (zh) 一种单分散磁性多孔二氧化硅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99889B (zh) 一种相变储能材料的杂化壁材纳米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98385A (zh) 一种磁性荧光双功能氧化硅空心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5923636B (zh) 单分散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10075770A (zh) 磁性有序介孔碳基或高分子基核壳结构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88920B (zh) 单分散多孔聚合物纳米微囊的新型制备方法
CN106782986A (zh) 一种介孔双壳层核壳结构的磁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60985A (zh) 具有核壳结构及表面各向异性双功能团的磁性二氧化硅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51527B (zh) 用于核酸纯化、蛋白分离的单分散氧化硅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3012828A (zh) 一种聚合物氧化铁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4746178B (zh) 一种具有多级结构的硅酸盐双层空心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3495368A (zh) 一种热磁双重响应介孔硅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3467678B (zh) 一种石榴状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6430222B (zh) 一种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31871A (zh) 无机粒子诱导相分离制备超疏水混合基质膜的方法
CN114436272A (zh) 一种高比表面积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15801B (zh) 一种树莓型pH值/温度敏感性聚合物微囊的制备方法
CN103272541B (zh) 具有非对称结构及表面各向异性双功能基团的磁性氧化硅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6082248B (zh) 一种不同形貌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
WO2024001298A1 (zh) 一种形貌、尺寸可调控的羟基磷灰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5941A (zh) 一种介孔二氧化硅包覆纳米金颗粒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601

Address after: Mudu Wuzhong District Jin Feng Road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No. 198 Building 2

Patentee after: SUZHOU WIN-BIO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0092 Shanghai City, Yangpu District Siping Road No. 1239

Patentee before: Tongj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