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95427B - 一种基于隐式模型表达的界面感知射线追踪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隐式模型表达的界面感知射线追踪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95427B
CN102495427B CN 201110414879 CN201110414879A CN102495427B CN 102495427 B CN102495427 B CN 102495427B CN 201110414879 CN201110414879 CN 201110414879 CN 201110414879 A CN201110414879 A CN 201110414879A CN 102495427 B CN102495427 B CN 1024954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tum
ray
node
rule
tetrahedr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41487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95427A (zh
Inventor
李吉刚
孟宪海
张建兴
杨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rid world software technology Limite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111041487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954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95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954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954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954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隐式模型表达的界面感知射线追踪方法,用于地震数据反演、建模和偏移的***,步骤为:基于隐函数来表达地质界面;使用二叉树来描述地层沉积序列,并结合隐式表达的地质界面实现三维地质体构造模型的生成;在隐式表达的构造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指定的每个地层体的速度分布规则,为包含在地层体内或者与地层面相交的四面体单元顶点赋速度值,并以地层体为单位,组织和存储速度文件;在隐式表达的构造模型约束下,根据运动学方程和反射定律,基于界面感知的射线追踪在构造模型中分段迭代进行。本发明可对复杂地质构造模型的自动进行速度建模,并完成高精度和健壮的射线追踪,为地震反演、偏移成像和数值模拟获得重要参数。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隐式模型表达的界面感知射线追踪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隐式表达的地质构造模型约束下,自动进行速度建模和射线追踪的***与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隐式模型表达的界面感知射线追踪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射线携带着大量对于地震反演、建模和偏移十分有用的信息,因此射线追踪方法在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地下速度已知,射线路径、旅行时、振幅和出射角等参数都可以通过射线追踪的数值计算得到。
早在1977年Cerveny等人就提出了射线追踪方法,后来的Cerveny和Hron又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这些构成了经典的射线追踪理论。射线追踪从数学理论到计算机实现也非常直接,但直到近些年,三维射线追踪在实际地震反演和建模中的应用也非常有限,大多是科研领域进行模拟实例研究,例如为了实验新的处理方法生成三维合成地震记录,或者是检验某种假设和近似的合理性。这种方法在石油工业界所以不能够被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于真实的复杂地质构造区域三维地震勘探应用是非常耗费计算资源的,而且传统方法的误差也是很大的。国内外已有许多基于网格的速度建模方法用于射线追踪和层析反演。2004年Chapman也介绍了一种基于射线的速度建模算法,能够感知层面框架,当射线遇到层面时能沿射线传播物理属性。但是,这些传统方法通常基于四面体网格,网格的生成受断面和层面约束,包括不整合和上覆地层等,在复杂地下构造的地区,网格生成往往十分困难且生成网格质量不高。2006年,Ruger等人提出一种从精细采样的均匀速度网格中自动生成地层速度结构网格的方法,该方法无需提供额外的约束信息(如断层和地层),速度网格在不连续区域被嵌入Delaunay细分的四面体网格中,但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约束网格生成的难题。传统的射线追踪通常将工作流分割成几个不同的阶段:拾取构造特征、生成速度模型和射线追踪,除了前一阶段的输出会作为下一阶段的输入外,各个阶段往往相互独立,没有其它必然联系。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隐式模型表达的界面感知射线追踪方法,射线追踪的三个主要阶段:构造建模、速度建模和射线追踪具有统一的方法基础——隐式表达方法,不仅能有效表达复杂地质构造,而且各阶段有机联系,除前一段为后一阶段的输入外,还为后一阶段提供结构支撑和计算方法支撑,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研究在复杂地质构造模型中自动进行速度建模和高精度射线追踪的方法,用于地震勘探数据反演、建模和偏移的***,以解决现有射线追踪方法在复杂地质构造中实施困难的问题,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精度不高、效率较低以及难以有效支撑地震反演、偏移和模拟的困难。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隐式模型表达的界面感知射线追踪方法,其在隐式模型表达的构造模型约束下,进行速度建模和界面感知射线追踪,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基于隐式的地质界面和地质体生成方法构造三维地质构造模型,包括符号距离场和地层二叉树;
步骤B,在隐式表达的三维构造模型基础上自动构造速度模型;
步骤C,根据构造模型和速度模型进行射线追踪。
步骤A中的符号距离场是构造模型的隐式表达形式,符号距离场的零等值面用以表示相应的地质层面;地层二叉树是描述地质层面和地质体空间拓扑关系的数据结构,具有以下性质:每一个非叶子节点代表一个层面,每一个叶子节点代表层面所分割的一个空间区域,即地层体;主地层总是相应辅地层的父或祖先节点;对任一地层二叉树节点,它的左节点、自己、它的右节点对应的层面总是成为层序或逆层序的子排列。
步骤B进一步包括:
步骤B1,根据地层二叉树和符号距离场为每个地层体指定四面体网格,这些四面体网格包括完全位于地层体内部和与地层体边界地层面相交的四面体网格,相交的四面体网格在与其相交的不同地层体中各保存一份复本;
步骤B2,根据速度生成规则为每个地层体指定的四面体网格顶点赋速度值,并以地层体为单位组织速度文件;速度生成规由地层面基速度函数和速度梯度共同决定,其中速度梯度来源于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的先验知识或者由偏移速度分析获取。
步骤C进一步包括:
步骤C1,根据运动学方程,采用等时分割的方法,对射线路径分段计算;每一计算分段称为一个射线步,对每个射线步,如果其与四面体单元的边界三角形相交,那么它将被该面截断,相交点成为该射线步新的终点。
步骤C2,检查射线步是否与断层相交:由于断层面采用四面体网格面显示表达,且取消了断层两侧四面体拓扑邻接关系,共享断层面的相邻四面体各自保留一份公共面复本,当射线步与四面体的边界三角形相交时,检查该面是否为断层面,如果是,则将该射线步终点标记为位于断层,即该射线步与断层相交;
步骤C3,检查射线步是否与地层面相交,由于地层面采用了隐示函数表达,不能直接判定相交,可使用判断空间点层位的规则在地层二叉树中确定:如果射线步的起点和终点位于地层二叉树同一叶节点,可以确定该射线步完全位于某地层体内而没有与地层面相交;否则,该射线步至少与一个地层面相交。进一步确定交点的确切位置:检查从该射线步起点所在地层体叶节点到根节点的溯祖路径上的每个节点,对于非叶节点,如果射线步的起点和终点在符号距离场中符号相反,则可以确定射线步与该地层面相交,射线步的起点和终点在符号距离场中的值的比例可以确定交点的确切位置。
步骤C4,当射线步与断层或地层相交时,将发生反射和折射,使用符号距离场,可迅速计算出射线与层面相交点处的法向量,以方便计算射线入射角与出射角。当射线步相交于断层时,反射射线步仍在当前地层体的当前四面体中进行,但具有新的射线方向;折射射线步将在与当前四面体共享断层面的相邻四面体中进行,根据判断空间点层位的规则可以确定新四面体所在地层体,如果不在当前地层体,需要加载相应地层体速度文件,并使用新地层体的速度生成规则为折射射线步起点插值出速度值。当射线步相交于地层时,反射射线步仍在当前地层体中进行,但具有新的射线方向;折射射线步将起始于新的地层体,新地层体使用修正的判断空间点层位的规则确定,并加载相应地层体速度文件,使用新四面体复本为折射射线步起点插值出速度值。
步骤C3及C4中的判断空间点层位的规则是指:从地层二叉树根节点开始选择性遍历,由当前二叉树节点对应的层面的符号距离场中插值出给定空间点的值,由该值的符号决定下一个遍历的子节点是左子节点还是右子节点,如此继续遍历,直至抵达叶子节点即给出了空间点所在层位;修正的判断空间点层位的规则的是指:当遍历至相交地层的非叶节点,如果当前地层***于左子树,则从右子树继续遍历,反之亦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
1、本发明由于采用的隐式方法表达构造模型,能直接服务于速度建模和射线追踪,适用于复杂地质构造环境;
2、本发明速度建模中,采用多重复本方法,以地层体为单位生成速度文件,能嵌入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对地质规律的认识,能实现地层界面处速度的间断表达,为射线追踪有供有力支撑;
3、本发明利用符号距离场和地层二叉树,形成了一整套合理的射线相交、反射和折射规则,有效提高了射线追踪的精度与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地质构造剖面和对应生成的地层二叉树;
图2为与地层面相交的四面体示意图;
图3为具有双重复本的速度模型表达示意图;
图4为带有多个断层的复杂地质构造模型;
图5为单射线在复杂构造模型中的反射、折射示意图;
图6为复杂构造模型中内部任意点源射线到某剖面的传播示意图;
图7为带有蘑菇体的复杂地质构造模型;
图8为内部任意点源射线在带有蘑菇体的复杂地质构造模型的传播(只考虑反射)示意图;
图9为射线在蘑菇体边界具有高对比速度的构造模型中传播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实际地震勘探地质构造模型对应的速度模型;
图11为内部任意点源射线在实际地震勘探地质构造模型中的传播(只考虑折射)示意图;
图12为内部任意点源射线在实际地震勘探地质构造模型中传播的构造波前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基于隐式模型表达的界面感知射线追踪方法包含三个步骤,包括:
步骤A,基于隐式的地质界面和地质体生成方法构造三维地质构造模型,包括符号距离场和地层二叉树;
其中,步骤A中基于隐式的地质界面和地质体生成方法,可采用“一种基于水平集的地层面及地质体生成方法”(已获得国家专利,专利授权号为ZL200810112263.6),也可采取其它的数学方法为每个层面生成相应的符号数据场(如Frank,T.,Tertois,A.L.,Mallet,J.L.,2007.3D-reconstruction of complex geological interfaces from irregularly distributed and noisypoint data.Computer&Geosciences 33:932-943;Calcagno,P.,Chiles,J.,Courrioux,G.,Guillen,A.,2008,Geological modeling from field data and geological knowledge-part I:Modellingmethod coupling 3D potential-field interpolation and geological rules:Physics of the Earth andPlanetary Interiors 171(1-4),147-157.)层面作为符号数据场的零等值面。
隐式表达方法采用符号距离场作为表示形式,用符号距离场的零等值面来表达隐式曲面。在本发明中,为每一个地层面构造符号距离场,符号距离场的零等值面用以表达地质层面。同时,定义了一种描述地质层面和地质体空间拓扑关系的数据结构——地层二叉树,它具有以下性质:每一个非叶子节点代表一个层面,每一个叶子节点代表层面所分割的一个空间区域,即地层体;主地层总是相应辅地层的父或祖先节点;对任一地层二叉树节点,它的左节点、自己、它的右节点对应的层面总是成为层序或逆层序的子排列。图1为地质构造剖面和其对应生成的地层二叉树的示意图,其中,Si(i=1,2,3,4)代表地层面,对应于地层体的上表面,Ti(i=1,2,...,9)代表被地层划分的空间子区域,图中地层S2将空间区域划分成T1和T2两子区域,两个子区域又分别被划分。
步骤B,在隐式表达的三维构造模型基础上自动构造速度模型;
步骤B1,根据地层二叉树和符号距离场为每个地层体指定四面体网格,这些四面体网格包括完全位于地层体内部和与地层体边界地层面相交的四面体网格,相交的四面体网格在与其相交的不同地层体中各保存一份复本;
步骤B2,根据速度生成规则为每个地层体指定的四面体网格顶点赋速度值,并以地层体为单位组织速度文件;速度生成规由地层面基速度函数和速度梯度共同决定,其中速度梯度来源于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的先验知识或者由偏移速度分析获取。
速度建模本质上是一种属性建模,当速度模型应用于界面感知的射线追踪时,对速度模型精度要求很高,特别是在断层、地层等界面处的速度表达。已有许多基于网格的速度建模方法用于层面感知的射线追踪,但是这些基于网格的界面感知速度建模算法的主要困难在于复杂构造模型约束下的网格生成。基于隐式表达的速度建模的一个主要挑战在于隐式地层并不是四面体网格界面,没有网格顶点对应于地层面。要查找每一个网格顶点所属的地层并为它们赋值,通过列举或与所有层面进行比较是一种耗时且笨拙的做法。对那些与层面相交的网格,如何为各顶点赋速度值有不同解决方法。因为不是所有四个顶点都来自同一地层体,通过直接线性插值的方法为内部点赋速度值会导致错误的结果。2007年Bargteil等人在解决地质体重建中一类相似问题时提出了一种方法,该方法将完全位于地层上方或下方的四面体设置为常数,对于与层面相交的四面体则根据两种材料之间的比例采用一种体近似策略。对于塑性变形的固体材料来说,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并不适合用于射线追踪的速度建模。因为在射线追踪过程中,有大量的射线与层面的相交计算,层面相邻的速度的不准确会影响射线方向的计算。
各向同性介质中,速度可以被定义具有常量梯度、指数函数、圆锥函数或是可分析的特征。由于地层的沉积特性使得地质构造具有横向各向同性的对称特征,在垂向深度方向,速度可能不再是常量梯度。然而,在动态构造区域,经过长期构造演化,地层可能发生倾斜,从而导致横向对称轴的倾斜。大多数的地震勘探研究都是基于层状地质模型,由于沉积特性,层内速度呈线性变化。然而随垂向深度增大,速度的变化可能并不总是连续的,特别是遇到地层时。因此,需要构造一种符合地学认识的速度模型,使得速度在层内连续变化,而在层面交接处可能发生间断。
基于以上地质认识,用于射线追踪和反演的速度模型必须与地层介质的分布一致。因此,速度建模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为地层体指定四面体网格,以及根据倾斜横向各向同性原理为网格顶点赋速度值。本发明采用了一种速度梯度方法来计算每个地层体内网格顶点的速度。首先,为每个地层体底层面指定一个2D基速度函数v(x,y),根据地层界面上的基速度值和速度梯度(通常为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的先验知识或由偏移速度分析获取),使用下式计算地层体内的速度:
v(P)=v0(P)+g*h(P)
式中,v(P)表示要求取的四面体网格顶点P的速度值,v0(P)为指定地层界面的基速度值,g为地层体的速度梯度,h(P)表示顶点P到地层的法向距离。显然,h(P)可以直接由地层构造模型的符号距离场计算得到,同样按照符号距离场负梯度方向从P追踪到地层面,可以得到地层基速度v0(P)。
速度模型被细分成四面体网格,在射线追踪过程中,需要使用射线所经过的每个网格顶点的速度值。四面体单元内部点的速度值由四个顶点的速度值线性插值而得,但对于与层面相交的四面体网格,这种插值方法就不再合适了。因为地层界面并没有显式地定义为四面体网格的约束信息,而用隐式方法表达的地层面不能由四面体的三角网格面所表达。因此,如果仅使用简单插值方法,网格与层面相交处的速度值就可能不正确或无法解释。如图2a所示,四面体网格单元与地层相交,顶点A位于地层面之上,其它三个顶点B、C和D位于地层面之下,现在要计算内部点E的速度值。如果直接使用四个顶点的速度值进行线性插值,那么得到的E点速度值可能不正确或令人无法解释,因为A点和B、C、D三点速度值使用不同的速度梯度计算而得。错误的速度值将导致的错误的射线追踪,而这些地层界面处是射线追踪极为敏感的区域,对射线追踪十分重要,它将决定射线的方向。
本发明采用了双重复本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为了计算层面之上的相交网格单元内的点的速度值,将层面之上的地层体速度生成规则延伸到该相交网格单元的所有顶点(包括层面之上和之下),并将这些顶点的速度值记录在层面上地层体速度文件中。对于相交网格单元的位于层面之下的顶点,使用同样的方法,将层面之下的地层体速度生成规则延伸到该相交网格单元的所有顶点,并将这些顶点的速度值记录在层面下地层体的速度文件中。对于更为复杂多层面与网格单元相交的情形,如图2b,该方法也很容易扩展为多重复本的方法,为每个地层体生成有不同复本的速度文件,即,如果四面体与多个地层体相交,则会有多个该四面体的不同速度值复本存在,并记录在相应地层体的速度文件中,图3描述速度赋值的方法。
因此,速度建模过程也需要相应扩展。对每一个地层体,需要查找位于地层体内以及与其地层面相交的四面体网格,并使用该地层体的速度生成规则为四面体网格顶点赋值。实现中的主要困难在于如何查找这些四面体。具体做法是:对每一地层体,遍历所有四面体网格,使用符号距离场和地层二叉树,确定四面体是否包含在地层体内或与地层面相交,通常,在地层二叉树中的查找路径为从表示该地层体的叶节点追溯到根节点的路径。例如,要检查四面体C是否包含在地层体S内或与其相交,在地层二叉树中的遍历过程从表示地层体S的叶节点开始,定义一个迭代器指示其遍历的过程。首先,迭代器指向该叶节点的父节点(地层二叉树中非叶节点表示地质层面),如果地层体S位于迭代器所指示地层的一侧,而四面体C的所有顶点位于另一侧,则可以确定该四面体不包含在地层体S中或与其相交,遍历终止;否则更新迭代器的位置,沿祖先路径追溯,直至根节点,如果追溯过程一直没有违反判断条件,则可确定四面体S包含在地层体S中或与其相交。当找到所有包含在地层体S或与其相交的四面体后,根据速度生成规则为该地层体赋速度值,并生成其相应的速度文件。
步骤C,根据构造模型和速度模型进行射线追踪。
步骤C1,根据运动学方程,采用等时分割的方法,对射线路径分段计算;每一计算分段称为一个射线步,对每个射线步,如果其与四面体单元的边界三角形相交,那么它将被该面截断,相交点成为该射线步新的终点。
光线追踪的运动学方程属于程函方程,Cerveny使用特征法描述了其具体形式,如下式:
du=vn
dx i du = p i 1 v n - 2
dp i du = - 1 v n + 1 ∂ v ∂ x i
从上述方程可以看出,沿射线轨迹xi及其分布pi是单调递增独立变量u的函数。xi(u)被称为射线路径,使用这组方程可以得到射线路径的迭代计算公式。射线追踪从源点开始,模拟波前构造方法发射一组呈常增量角近似分布的射线。无论何时,当拓扑相邻射线相距超过一定距离时,一条新的射线会被***以维护波前形状。射线路径采用等时分割分段迭代计算,每一计算分段称为一个射线步。对每个射线步,如果其与四面体单元的某面相交,那么它将被该面截断,相交点成为该射线步新的终点。同时,要对该交点进行标记,看其相交面是否位于断层,因为射线在断层处要发生折射或反射。
步骤C2,检查射线步是否与断层相交:由于断层面采用四面体网格面显示表达,且取消了断层两侧四面体拓扑邻接关系,共享断层面的相邻四面体各自保留一份公共面复本,当射线步与四面体的边界三角形相交时,检查该面是否为断层面,如果是,则将该射线步终点标记为位于断层,即该射线步与断层相交;
步骤C3,检查射线步是否与地层面相交,由于地层面采用了隐示函数表达,不能直接判定相交,可使用判断空间点层位的规则在地层二叉树中确定:如果射线步的起点和终点位于地层二叉树同一叶节点,可以确定该射线步完全位于某地层体内而没有与地层面相交;否则,该射线步至少与一个地层面相交。进一步确定交点的确切位置:检查从该射线步起点所在地层体叶节点到根节点的溯祖路径上的每个节点,对于非叶节点,如果射线步的起点和终点在符号距离场中符号相反,则可以确定射线步与该地层面相交,射线步的起点和终点在符号距离场中的值的比例可以确定交点的确切位置。
由于地层面并没有显式地表达成网格面,因此需要进一步检查射线步是否与某一地层面相交,判断空间点层位的规则可以帮助实现。如果射线步的起点和终点位于地层二叉树同一叶节点,可以确定该射线步完全位于某地层体内而没有与地层面相交;否则,该射线步至少与一个地层面相交。为了确定交点的确切位置,首先需要查找出该射线步终点所在位置。因此,在地层二叉树中,从该射线步起点所在地层体叶节点到根节点的溯祖路径上的每个节点都可能成为被检查的对象。对于每个非叶节点(地层面),如果射线步的起点和终点在符号距离场中符号相反,则可以确定射线步与该地层面相交,同时由于射线步的起点和终点在符号距离场中的值表示点到层面的符号法向距离,因此由距离值的比例可以确定交点的确切位置。一旦确定交点后,射线步将被截断,交点将成为射线步新的终点。
步骤C4,当射线步与断层或地层相交时,将发生反射和折射,使用符号距离场,可迅速计算出射线与层面相交点处的法向量,以方便计算射线入射角与出射角。当射线步相交于断层时,反射射线步仍在当前地层体的当前四面体中进行,但具有新的射线方向;折射射线步将在与当前四面体共享断层面的相邻四面体中进行,根据判断空间点层位的规则可以确定新四面体所在地层体,如果不在当前地层体,需要加载相应地层体速度文件,并使用新地层体的速度生成规则为折射射线步起点插值出速度值。当射线步相交于地层时,反射射线步仍在当前地层体中进行,但具有新的射线方向;折射射线步将起始于新的地层体,新地层体使用修正的判断空间点层位的规则确定,并加载相应地层体速度文件,使用新四面体复本为折射射线步起点插值出速度值。
步骤C3及C4中的判断空间点层位的规则是指:从地层二叉树根节点开始选择性遍历,由当前二叉树节点对应的层面的符号距离场中插值出给定空间点的值,由该值的符号决定下一个遍历的子节点是左子节点还是右子节点,如此继续遍历,直至抵达叶子节点即给出了空间点所在层位;修正的判断空间点层位的规则的是指:当遍历至相交地层的非叶节点,如果当前地层***于左子树,则从右子树继续遍历,反之亦然。
如果射线步的有效终点位于地层面,射线将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射线步仍起始于当前地层体但具有了不同的方向,而折射射线步将起始于新的地层体,起点为上一射线步的终点,需要加载新地层体的速度文件进行计算。那么,如何发现折射射线步所在的新地层体呢?直接使用判断空间点层位的规则会遇到一些小困难,因为起点直接位于地层面上。为此,对判断空间点层位的规则进行简单修正:当遍历至相交地层的非叶节点,如果当前地层***于左子树,则从右子树继续遍历,反之亦然。
使用修正后的判断空间点层位的规则,能迅速确定折射射线步所在的地层体,并加载相应的速度文件进行计算。由于与层面相交四面体单元具有双重复本,折射射线步的新起点的速度值将按照新地层体速度文件中的四面体复本进行插值。
如果射线步没有与任何地层相交,需要检查射线步终点是否被标记为位于断层,如果位于断层,那么射线步也将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前所述,由于取消了断层两侧四面体拓扑邻接关系,断层共享面的四面体各自保留一份复本,因此反射射线步仍在当前地层体的当前四面体中进行,只不过具有了新的射线方向,而折射射线步将在与当前四面体共享断层面的四面体中进行,根据判断空间点层位的规则可以确定新四面体所在地层体,如果不在当前地层体,则需要加载相应地层体速度文件,并使用新四面体复本为折射射线步起点插值出速度值。
当射线遇到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Snell定律描述了这一规律。根据Snell定律,本发明使用下式计算射线在p点处的参数:
p = sin ( i ) v ( r )
式中v(r)射线在深度r处传播速度,i为射线在深度r处入射角度。
传统射线追踪方法在计算射线在某一交点处的出射方向时往往是非常困难,特别是在构造复杂的地下区域。本发明中,由于采用隐式方法表达地层面,引入了符号距离场和地层二叉树,能够方便且容易地计算出射线与层面相交点处的法向量,从而快速计算出射线步的出射方向,这对于大规模相交计算尤为有利。并且,在每一次射线与层面相交运算时,都能得到诸如相交点空间位置、界面法向量以及相应局部坐标的界面曲率矩阵等参数,这些都是对于射线反射和折射以及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计算十分重要和充分的信息。
综上所述,给出如下实施例。图4~图1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射线追踪示意图。图4~图6为射线在具有多断层的复杂地质构造模型追踪示意图,其中,图4是输入的三维复杂地质构造模型;图5显示了单条射线在该模型中传播的具体情形,包括反射情形与折射情形;图6为该模型内部的任意点源呈扇状发射射线到达某一剖面的传播示意图。图7~图9为射线在具有蘑菇体的复杂地质构造模型追踪示意图,其中,图7是带有蘑菇体的三维复杂地质构造模型;图8为模型内部的任意点源呈扇状发射射线的传播示意图,该示意图只考虑的射线反射的情形;图9为射线在蘑菇体边界具有高对比速度的情形下传播的剖面示意图。图10~图12为在实际地震勘探中的复杂地质构造模型中实施本发明实例射线追踪方法的示意图,其中,图10为实际地震勘探中使用隐式表达方法构造的复杂地质构造模型对应的速度模型;图11为模型内部任意点源呈扇状发射射线的传播示意图,该示意图只考虑的折线反射的情形;图12为在该实际地质模型中的构造波前面示意图。
当然,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基于隐式模型表达的界面感知射线追踪方法,在隐式方法表达的三维地质构造模型约束下,自动构造速度模型,进行射线追踪,用于地震勘探数据反演、建模和偏移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基于隐式的地质界面和地质体生成方法构造三维地质构造模型,包括符号距离场和地层二叉树;
步骤B,在隐式表达的三维构造模型基础上自动构造速度模型;
步骤C,根据构造模型和速度模型进行射线追踪;
其中,步骤A中的符号距离场是构造模型的隐式表达形式,符号距离场的零等值面用以表示相应的地质层面;地层二叉树是描述地质层面和地质体空间拓扑关系的数据结构,具有以下性质:每一个非叶子节点代表一个层面,每一个叶子节点代表层面所分割的一个空间区域,即地层体;主地层总是相应辅地层的父或祖先节点;对任一地层二叉树节点,它的左节点、自己、它的右节点对应的层面总是成为层序或逆层序的子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隐式模型表达的界面感知射线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进一步包括:
步骤B1,根据地层二叉树和符号距离场为每个地层体指定四面体网格,这些四面体网格包括完全位于地层体内部和与地层体边界地层面相交的四面体网格,相交的四面体网格在与其相交的不同地层体中各保存一份复本;
步骤B2,根据速度生成规则为每个地层体指定的四面体网格顶点赋速度值,并以地层体为单位组织速度文件;速度生成规由地层面基速度函数和速度梯度共同决定,其中速度梯度来源于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的先验知识或者由偏移速度分析获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隐式模型表达的界面感知射线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进一步包括:
步骤C1,根据运动学方程,采用等时分割的方法,对射线路径分段计算;每一计算分段称为一个射线步,对每个射线步,如果其与四面体单元的边界三角形相交,那么它将被该面截断,相交点成为该射线步新的终点;
步骤C2,检查射线步是否与断层相交:由于断层面采用四面体网格面显示表达,且取消了断层两侧四面体拓扑邻接关系,共享断层面的相邻四面体各自保留一份公共面复本,当射线步与四面体的边界三角形相交时,检查该面是否为断层面,如果是,则将该射线步终点标记为位于断层,即该射线步与断层相交;
步骤C3,检查射线步是否与地层面相交,由于地层面采用了隐示函数表达,不能直接判定相交,可使用判断空间点层位的规则在地层二叉树中确定:如果射线步的起点和终点位于地层二叉树同一叶节点,可以确定该射线步完全位于某地层体内而没有与地层面相交;否则,该射线步至少与一个地层面相交;进一步确定交点的确切位置:检查从该射线步起点所在地层体叶节点到根节点的溯祖路径上的每个节点,对于非叶节点,如果射线步的起点和终点在符号距离场中符号相反,则可以确定射线步与该地层面相交,射线步的起点和终点在符号距离场中的值的比例可以确定交点的确切位置;
步骤C4,当射线步与断层或地层相交时,将发生反射和折射,使用符号距离场,可迅速计算出射线与层面相交点处的法向量,以方便计算射线入射角与出射角;当射线步相交于断层时,反射射线步仍在当前地层体的当前四面体中进行,但具有新的射线方向;折射射线步将在与当前四面体共享断层面的相邻四面体中进行,根据判断空间点层位的规则可以确定新四面体所在地层体,如果不在当前地层体,需要加载相应地层体速度文件,并使用新地层体的速度生成规则为折射射线步起点插值出速度值;当射线步相交于地层时,反射射线步仍在当前地层体中进行,但具有新的射线方向;折射射线步将起始于新的地层体,新地层体使用修正的判断空间点层位的规则确定,并加载相应地层体速度文件,使用新四面体复本为折射射线步起点插值出速度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隐式模型表达的界面感知射线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3及C4中的判断空间点层位的规则和修正的判断空间点层位的规则中:
判断空间点层位的规则是指:从地层二叉树根节点开始选择性遍历,由当前二叉树节点对应的层面的符号距离场中插值出给定空间点的值,由该值的符号决定下一个遍历的子节点是左子节点还是右子节点,如此继续遍历,直至抵达叶子节点即给出了空间点所在层位;
修正的判断空间点层位的规则的是指:当遍历至相交地层的非叶节点,如果当前地层***于左子树,则从右子树继续遍历,反之亦然。
CN 201110414879 2011-12-10 2011-12-10 一种基于隐式模型表达的界面感知射线追踪方法 Active CN1024954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414879 CN102495427B (zh) 2011-12-10 2011-12-10 一种基于隐式模型表达的界面感知射线追踪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414879 CN102495427B (zh) 2011-12-10 2011-12-10 一种基于隐式模型表达的界面感知射线追踪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95427A CN102495427A (zh) 2012-06-13
CN102495427B true CN102495427B (zh) 2013-06-19

Family

ID=46187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414879 Active CN102495427B (zh) 2011-12-10 2011-12-10 一种基于隐式模型表达的界面感知射线追踪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954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42539B1 (ko) 2012-07-24 2019-11-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레이 트레이싱 방법 및 장치
CN104077469B (zh) * 2014-05-28 2017-09-01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基于速度预测的分段迭代剩余时间估计方法
US10267934B2 (en) * 2015-01-13 2019-04-23 Chevron U.S.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depositional sequence volume from seismic data
CN104834005B (zh) * 2015-04-28 2017-07-0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确定地质界面的方法
CN105068133A (zh) * 2015-07-21 2015-11-18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用于复杂的地质构造模型的射线追踪方法
EP3510564B1 (en) * 2016-09-06 2022-11-02 Virtamed AG Ray-tracing methods for realistic interactive ultrasound simulation
US11471702B2 (en) * 2016-12-23 2022-10-18 Koninklijke Philips N.V. Ray tracing for a detection and avoidance of collisions between radiotherapy devices and patient
CN106980139B (zh) * 2017-03-29 2018-10-30 安徽建筑大学 一种基于方向矢量的地震射线追踪方法
CN111210522B (zh) * 2020-01-14 2021-03-19 西南石油大学 利用fem在三维非结构网格流场内追踪流线分布的方法
CN111968227B (zh) * 2020-06-02 2022-09-16 中南大学 三维地质断层网络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3626894B (zh) * 2021-08-27 2024-01-1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复合隐式边界的实体运动界面追踪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7011390A2 (en) * 1995-09-19 1997-03-27 Exxon Production Research Company Multiple suppression in geophysical data
CN1712991A (zh) * 2004-06-25 2005-12-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震勘探中射线追踪的方法
CN101630014A (zh) * 2008-07-16 2010-01-2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利用垂直地震剖面数据对各向异性介质成像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7011390A2 (en) * 1995-09-19 1997-03-27 Exxon Production Research Company Multiple suppression in geophysical data
CN1712991A (zh) * 2004-06-25 2005-12-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震勘探中射线追踪的方法
CN101630014A (zh) * 2008-07-16 2010-01-2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利用垂直地震剖面数据对各向异性介质成像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95427A (zh) 2012-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95427B (zh) 一种基于隐式模型表达的界面感知射线追踪方法
Jacquemyn et al. Surface-based geological reservoir modelling using grid-free NURBS curves and surfaces
CN101303414B (zh) 一种基于水平集的地层面及地质体生成方法
EP3293552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diting geological models by switching between volume-based models and surface-based structural models augmented with stratigraphic fiber bundles
CN101582173B (zh) 复杂地质构造块状模型构建方法
CN102867330B (zh) 基于区域划分的空间复杂层位重构方法
CN104635262B (zh) 一种基于增强型矩形网格的正逆断层等值线自动生成方法
CN106934860A (zh) 一种基于t样条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CN106981093A (zh) 一种分区约束耦合的三维地层并行建模方法
CN103413297A (zh) 基于一体化三维gis模型的切割方法
CN101533102B (zh) 二维复杂结构三角网射线追踪全局方法
CN103245972B (zh) 一种在二维空间内确定复杂地质构造的方法
CN102194252A (zh) 一种基于地质层面结构的三角形格架网格生成方法
CN102867332B (zh) 基于复杂边界约束的多级细分网格曲面拟合方法
CN112394404B (zh) 一种渐进式储层精细表征方法
CN101915088A (zh) 一种油气运移路径生成方法与装置
Wu et al. A 3D modeling approach to complex faults with multi-source data
CN103698810A (zh) 混合网最小走时射线追踪层析成像方法
US20210396897A1 (en) Computer implemented method for correcting a reservoir model of a reservoir geological formation based on seismic images
CN103543478A (zh) 地质形态插值的km方法
CN106814392B (zh) 三维次级封闭地质体融合面的速度建模方法
Shen et al.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of loose layers based on stratum development law
CN106846481B (zh) 一种地质剖面图的生成方法
Gao et al. Mathematical Interpolation and Corre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Modelling of High-Speed Railway.
CN1825139B (zh) 一种基于变形场的地层面计算机图形生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721

Address after: 100191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Zhichun Road Jinqiu International Building No. 6 A block 1501

Patentee after: Beijing grid world software technology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37,

Patentee before: Beiha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