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4854A - 基站、通信***、移动终端和中继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站、通信***、移动终端和中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4854A
CN102474854A CN2010800315158A CN201080031515A CN102474854A CN 102474854 A CN102474854 A CN 102474854A CN 2010800315158 A CN2010800315158 A CN 2010800315158A CN 201080031515 A CN201080031515 A CN 201080031515A CN 102474854 A CN102474854 A CN 1024748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block
link
block group
frequency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3151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野裕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74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48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6Cell enhancers or enhancement, e.g. for tunnels, building sha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站设置有分配单元,该分配单元将中继链路或接入链路的下行链路和直接链路的下行链路分配给包含在同一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并将中继链路或接入链路的上行链路和直接链路的上行链路分配给包含在同一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

Description

基站、通信***、移动终端和中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站、通信***、移动终端和中继装置。
背景技术
在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中,使用中继装置(中继站)来实现在小区边缘(cell edge)处提高吞吐量的技术正在被积极地考虑。
该中继装置在下行链路中接收从基站发送的信号,放大该信号,然后将放大的信号发送到移动终端。与直接从基站向移动终端发送信号时相比,通过执行这样的中继,中继装置可以提高信噪比。类似地,在上行链路中,中继装置可以通过对从移动终端向基站发送的信号进行中继来保持高信噪比。另外,中继装置的这样的中继在例如非专利文献1中被描述了。
此外,作为中继装置的中继方案,可以引用放大转发型(Amp-forward type)、解码转发型(decode-forward type)等。放大转发型是在保持接收到的信号作为模拟信号的同时放大和发送该信号的方案。根据该放大转发型,尽管信噪比没有被提高,但是具有通信协议不必被改进的优点。另外,中继装置在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具有反馈路径,并且被设计为使得反馈路径不会振荡。
解码转发型是这样一种方案:即,将接收到的信号通过AD转换转换为数字信号,对数字信号执行诸如误差校正的解码,对解码的数字信号再次编码,将数字信号通过DA转换转换为模拟信号,放大模拟信号并将其发送。根据解码转发型,信噪比可以通过编码增益而被提高。此外,通过将通过接收获得的数字信号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在下一个时隙发送该数字信号,中继装置可以避免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的反馈电路的振荡。另外,中继装置还能够通过改变频率而不是时隙来避免振荡。
引文列表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Panasonic,“Discussion on the TD relay and FDrelay for FDD system”,2008年11月10至14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但是,除了通过上述中继装置的通信路径以外,还有一个通信路径,在没有中继装置的情况下基站和移动终端通过该通信路径进行通信。因此,可以假定这样一种情况:即,其中,在通过中继装置的通信路径和不通过中继装置的通信路径之间产生干涉。
因此,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改进的基站、通信***、移动终端和中继装置,所述基站、通信***、移动终端和中继装置能够在通过中继装置的通信路径和不通过中继装置的通信路径之间共享通信资源。
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通信单元,用于经由基站和中继装置之间的中继链路以及中继装置和移动终端之间的接入链路或者经由基站和移动终端之间的直接链路来与移动终端通信;以及分配单元,用于将中继链路、接入链路和直接链路中的每一个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配给包含在多个资源块组中的任何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其中,该分配单元将中继链路或接入链路的下行链路和直接链路的下行链路分配给包含在同一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并且将中继链路或接入链路的上行链路和直接链路的上行链路分配给包含在同一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
用于中继链路的下行链路的第一资源块组、用于接入链路的下行链路的第二资源块组、用于接入链路的上行链路的第三资源块组和用于中继链路的上行链路的第四资源块组至少可以在时间或频率上不同。
第一资源块组与第二资源块组可以在频率上相同但在时间上不同,与第三资源块组可以在时间上相同但在频率上不同,并且第四资源块组与第二资源块组可以在时间上相同但在频率上不同,与第三资源块组可以在频率上相同但在时间上不同。
第一资源块组与第二资源块组可以在频率上相同但在时间上不同,与第四资源块组可以在时间上相同但在频率上不同,并且第三资源块组与第二资源块组可以在时间上相同但在频率上不同,与第四资源块组可以在频率上相同但在时间上不同。
第一资源块组与第四资源块组可以在频率上相同但在时间上不同,与第三资源块组可以在时间上相同但在频率上不同,并且第二资源块组与第四资源块组可以在时间上相同但在频率上不同,与第三资源块组可以在频率上相同但在时间上不同。
第一资源块组与第三资源块组可以在频率上相同但在时间上不同,与第四资源块组可以在时间上相同但在频率上不同,并且第二资源块组与第三资源块组可以在时间上相同但在频率上不同,与第四资源块组可以在频率上相同但在时间上不同。
第一资源块组与第三资源块组可以在频率上相同但在时间上不同,与第二资源块组可以在时间上相同但在频率上不同,并且第四资源块组与第三资源块组可以在时间上相同但在频率上不同,与第二资源块组可以在频率上相同但在时间上不同。
第一资源块组与第四资源块组可以在频率上相同但在时间上不同,与第二资源块组可以在时间上相同但在频率上不同,并且第三资源块组与第四资源块组可以在时间上相同但在频率上不同,与第二资源块组可以在频率上相同但在时间上不同。
第一资源块组、第二资源块组、第三资源块组和第四资源块组可以在时间上相同但在频率上不同。
第一资源块组、第二资源块组、第三资源块组和第四资源块组可以在频率上相同但在时间上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包括移动终端、中继装置和基站的通信***,该基站包括:通信单元,用于经由基站和中继装置之间的中继链路以及中继装置和移动终端之间的接入链路或者经由基站和移动终端之间的直接链路来与移动终端通信;以及分配单元,用于将中继链路、接入链路和直接链路中的每一个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配给包含在多个资源块组中的任何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其中,该分配单元将中继链路或接入链路的下行链路和直接链路的下行链路分配给包含在同一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并且将中继链路或接入链路的上行链路和直接链路的上行链路分配给包含在同一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使用由分配单元分配的资源块来与基站通信,该基站包括:通信单元,用于经由基站和中继装置之间的中继链路以及中继装置和移动终端之间的接入链路或者经由基站和移动终端之间的直接链路来与移动终端通信;以及分配单元,用于将中继链路、接入链路和直接链路中的每一个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配给包含在多个资源块组中的任何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其中,该分配单元将中继链路或接入链路的下行链路和直接链路的下行链路分配给包含在同一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并且将中继链路或接入链路的上行链路和直接链路的上行链路分配给包含在同一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中继装置。该中继装置使用由分配单元分配的资源块来对基站和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该基站包括:通信单元,用于经由基站和中继装置之间的中继链路以及中继装置和移动终端之间的接入链路或者经由基站和移动终端之间的直接链路来与移动终端通信;以及分配单元,用于将中继链路、接入链路和直接链路中的每一个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配给包含在多个资源块组中的任何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其中,该分配单元将中继链路或接入链路的下行链路和直接链路的下行链路分配给包含在同一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并且将中继链路或接入链路的上行链路和直接链路的上行链路分配给包含在同一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在通过中继装置的通信路径和不通过中继装置的通信路径之间共享通信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的配置的解释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的每一个链路的解释图。
图3是示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中使用的无线电帧的示例配置的解释图。
图4是示出移动终端的配置的功能块图。
图5是示出中继装置的配置的功能块图。
图6是示出基站的配置的功能块图。
图7是示出用于每一个链路的分配模式1的解释图。
图8是示出其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以混合的方式存在于一个资源块组中的分配的例子的解释图。
图9是示出用于每一个链路的分配模式2的解释图。
图10是示出用于每一个链路的分配模式3的解释图。
图11是示出用于每一个链路的分配模式4的解释图。
图12是示出用于每一个链路的分配模式5的解释图。
图13是示出用于每一个链路的分配模式6的解释图。
图14是示出用于每一个链路的分配模式7的解释图。
图15是示出用于每一个链路的分配模式8的解释图。
图16是示出由基站进行的链路分配的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请注意,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基本上具有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重复的解释。
而且,在本说明和附图中,基本上具有相同功能配置的多个结构元件可以通过每一个结构元件具有被添加到相同的附图标记的不同字母来彼此区分。例如,基本上具有相同功能配置的多个元件在必要的时候作为移动终端20A、20B和20C被彼此区分。但是,如果不是特别需要区分基本上具有相同功能配置的多个结构元件中的每一个,那么将只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例如,如果不是特别需要在移动终端20A、20B和20C之间进行区分,那么它们将被简称为移动终端20。
此外,将按照下面的项目顺序描述“实施例的描述”。
1.通信***的概要
2.移动终端的配置
3.中继装置的配置
4.基站的配置
5.通信***的操作
6.总结
<1.通信***的概要>
首先,将参考图1到图3简略地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1。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1的配置的解释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1包括多个基站10A、10B和10C,主干网络12,多个移动终端20A、20B和20C,以及多个中继装置30A和30B。
多个基站10A、10B和10C管理用于与存在于其无线电波覆盖范围中的移动终端20进行通信的调度信息(schedule information)。多个基站10A、10B和10C根据调度信息与存在于其无线电波覆盖范围中的移动终端20进行通信。例如,基站10A管理用于与存在于基站10A的无线电波覆盖范围中的移动终端20C进行通信的关于频率-时间的调度信息。基站10A根据上述的调度信息与存在于基站10A的无线电波覆盖范围中的移动终端20C进行通信。
此外,多个基站10A、10B和10C还能够经由存在于其无线电波覆盖范围中的中继装置30与移动终端20进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多个基站10A、10B和10C管理用于与中继装置30进行通信的调度信息和用于中继装置30与移动终端20相互通信的调度信息。例如,基站10A管理用于与存在于基站10A的无线电波覆盖范围中的中继装置30A进行通信的关于频率-时间的调度信息,并且管理用于中继装置30A与移动终端20A和20B相互通信的关于频率-时间的调度信息。基站10A根据上述调度信息与中继装置30A进行通信。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着重于由基站10执行频率-时间调度管理的情况给出解释,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样的例子。例如,频率-时间调度管理可以由彼此协作工作的基站10和中继装置30执行,或者可以由彼此协作工作的基站10、中继装置30和移动终端20执行,或者可以由中继装置30执行。
此外,多个基站10A、10B和10C经由主干网络12连接。例如,多个基站10A、10B和10C能够经由该主干网络12交换每一个基站管理的调度信息。
中继装置30根据由基站10管理的关于频率-时间的调度信息对基站10和移动终端20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具体地说,在下行链路中,中继装置30接收从基站10发送的信号,并使用根据调度信息的频率-时间将放大的信号发送到移动终端20。与直接从基站10向小区边缘附近的移动终端20发送信号时相比,通过执行这样的中继,中继装置30可以提高信噪比。
类似地,此外,在上行链路中,中继装置30根据由基站10管理的关于频率-时间的调度信息对从移动终端20向基站10发送的信号进行中继,并由此保持高信噪比。另外,在图1中示出一个例子,其中,只有中继装置30A存在于由基站10A提供的小区中,但是,多个中继装置30可以存在于由基站10A提供的小区中。现在将参考图2来组织链路名。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1中的每一个链路的解释图。如图2所示,基站10和移动终端20之间的直接通信路径被称为直接链路。此外,该直接链路的下行链路被称为直接下行链路(D-d)该直接链路的上行链路被称为直接上行链路(D-u)。
此外,基站10和中继装置30之间的通信路径被称为中继链路,该中继链路的下行链路被称为中继下行链路(R-d),该中继链路的上行链路被称为中继上行链路(R-u)。此外,中继装置30和基站10之间的通信路径被称为接入链路,该接入链路的下行链路被称为接入下行链路(A-d),该中继链路的上行链路被称为接入上行链路(A-u)。
参考图1将再次描述通信***1。如上所述,包含在通信***1中的移动终端20根据由基站10管理的调度信息与基站10直接通信或经由中继装置30进行通信。另外,作为要由移动终端20发送/接收的数据,可以引用音频数据,诸如音乐、演讲、广播节目等的音乐数据,诸如照片、文档、绘画、图表等的静止图像数据,诸如电影、电视节目、视频节目、游戏图像等的视频数据。
现在,将参考图3描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1中使用的无线电帧的配置。图3是示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1中使用的无线电帧的配置的例子的解释图。如图3所示,每一个无线电帧的长度是10ms(毫秒)。此外,每一个无线电帧由长度为1ms的十个子帧#0到#9形成。此外,每一个子帧由两个0.5ms的时隙形成,并且每一个0.5ms的时隙由七个OFDM(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形成。
此外,包含在子帧#0和#5中的第一个0.5ms的时隙的第五个和第六个OFDM符号被用于发送用于同步的参考信号。移动终端20基于从基站10或中继站30发送的该参考信号执行小区搜索(cell search)和同步处理。
另外,基站10在每0.5ms时隙的基础上分配用于与移动终端20通信的时间。此外,为了分开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使用了FDD(频分双工)和TDD(时分双工)。在TDD的情况中,可以针对每一个子帧选择是否将该子帧用于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
<2.移动终端的配置>
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图1到图3简略地描述了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1。接下来,将参考图4描述包含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1中的移动终端20的配置。图4是示出移动终端20的配置的功能块图。如图4所示,移动终端20包括多个天线220a到220n、模拟处理单元224、AD/DA转换器228和数字处理单元230。
多个天线220a到220n中的每一个接收来自基站10或中继装置30的无线电信号,获取高频电信号,并将该高频信号供应给模拟处理单元224。此外,多个天线220a到220n中的每一个基于从模拟处理单元224供应的高频信号向基站10或中继装置30发送无线电信号。由于移动终端20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多个天线220a到220n,因此其能够执行MIMO(多输入多输出)通信或分集通信。
模拟处理单元224通过执行诸如放大、滤波、向下转换等之类的模拟处理将从多个天线220a到220n供应的高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此外,模拟处理单元224将从AD/DA转换器228供应的基带信号转换为高频信号。
AD/DA转换器228将从模拟处理单元224供应的模拟基带信号转换为数字格式,并将其供应给数字处理单元230。此外,AD/DA转换器228将从数字处理单元230供应的数字基带信号转换为模拟格式,并将其供应给模拟处理单元224。
数字处理单元230包括同步单元232、解码器234、SIN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获取单元236、发送数据产生单元238、编码器240、控制单元242和调度信息保持单元244。其中,同步单元232、解码器234、编码器240等与多个天线220a到220n、模拟处理单元224和AD/DA转换器228一同充当用于与基站10和中继装置30通信的通信单元。
从AD/DA转换器228向同步单元232供应从基站10或中继装置30发送的参考信号,并且同步单元232基于该参考信号执行无线电帧的同步处理。具体地说,同步单元232通过计算参考信号和已知序列模式之间的相关性并检测该相关性的峰值位置来执行无线电帧的同步。
解码器234对从AD/DA转换器228供应的基带信号进行解码并获得接收到的数据。另外,例如,解码可以包括MIMO接收处理和OFDM解调处理。
SINR获取单元236从由同步单元232获得的参考信号的相关性获取关于中继装置30的SINR的水平。这里,每一个中继装置30均发送具有多个序列模式中的任何序列模式的参考信号。因此,SINR获取单元236可以基于参考信号的序列模式之间的差获取每一个中继装置30的SINR。
从SINR获取单元236向发送数据产生单元238供应指示每一个中继装置30的SINR的信息,并且发送数据产生单元238产生包含该信息的发送数据并将其供应给编码器240。
编码器240对从发送数据产生单元238供应的发送数据进行编码,并将其供应给AD/DA转换器228。另外,例如,编码可以包括MIMO发送处理和OFDM调制处理。
控制单元242根据在调度信息保持单元244中保持的调度信息控制在移动终端20处的发送处理和接收处理。例如,移动终端20基于控制单元242的控制使用由调度信息指示的资源块来执行发送处理和接收处理。
调度信息保持单元244保持由基站10管理的调度信息。例如,该调度信息指示要被用于接入下行链路的资源块或要被用于接入上行链路的资源块。
另外,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调度信息包含在作为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PD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此外,使用无线电帧中的分配给下行链路的子帧的最前的一个到三个OFDM符号来发送该PDCH。
<3.中继装置的配置>
接下来,将参考图5描述中继装置30的配置。图5是示出中继装置30的配置的功能块图。如图5所示,中继装置30包括多个天线320a到320n、模拟处理单元324、AD/DA转换器328和数字处理单元330。
多个天线320a到320n中的每一个接收来自基站10或移动终端20的无线电信号,获取高频电信号,并将该高频信号供应给模拟处理单元324。此外,多个天线320a到320n中的每一个基于从模拟处理单元324供应的高频信号向基站10或移动终端20发送无线电信号。由于中继装置30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多个天线320a到320n,因此其能够执行MIMO通信或分集通信。
模拟处理单元324通过执行诸如放大、滤波、向下转换等之类的模拟处理将从多个天线320a到320n供应的高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此外,模拟处理单元324将从AD/DA转换器328供应的基带信号转换为高频信号。
AD/DA转换器328将从模拟处理单元324供应的模拟基带信号转换为数字格式,并将其供应给数字处理单元330。此外,AD/DA转换器328将从数字处理单元330供应的数字基带信号转换为模拟格式,并将其供应给模拟处理单元324。
数字处理单元330包括同步单元332、解码器334、缓冲器338、编码器340、控制单元342和调度信息保持单元344。其中,同步单元332、解码器334、编码器340等与多个天线320a到320n、模拟处理单元324和AD/DA转换器328一同充当用于与基站10和移动终端20通信的通信单元。
从AD/DA转换器328向同步单元332供应从基站10发送的参考信号,并且同步单元232基于该参考信号执行无线电帧的同步处理。具体地说,同步单元332通过计算参考信号和已知序列模式之间的相关性并检测该相关性的峰值位置来执行无线电帧的同步。
解码器334将从AD/DA转换器328供应的基带信号解码并获得用于基站10和移动终端20的中继数据。另外,例如,解码可以包括MIMO接收处理、OFDM解调处理、误差校正处理等。
缓冲器338临时性地保持用于基站10或移动终端20的由解码器334获得的中继数据。然后,用于移动终端20的中继数据通过控制单元342的控制在到移动终端20的接入下行链路的发送时间中从缓冲器338被读出到编码器340。同样地,用于基站10的中继数据通过控制单元342的控制在到基站10的中继上行链路的发送时间中从缓冲器338被读出到编码器340。
编码器340对从缓冲器338供应的数据进行编码,并将其供应给AD/DA转换器328。另外,例如,编码可以包括MIMO发送处理和OFDM调制处理。
控制单元342根据在调度信息保持单元344中保持的调度信息控制在中继装置30处的发送处理和接收处理。例如,中继装置30基于控制单元342的控制使用由调度信息指示的资源块来执行发送处理和接收处理。
调度信息保持单元344保持由基站10管理的调度信息。例如,该调度信息指示分别要被用于中继下行链路、接入下行链路、接入上行链路和中继上行链路的资源块。
<4.基站的配置>
接下来,将参考图6到图16描述基站10的配置。
图6示出基站10的配置的功能块图。如图6所示,基站10包括多个天线120a到120n、模拟处理单元124、AD/DA转换器128和数字处理单元130。
多个天线120a到120n中的每一个接收来自中继装置30或移动终端20的无线电信号,获取高频电信号,并将该高频信号供应给模拟处理单元124。此外,多个天线120a到120n中的每一个基于从模拟处理单元124供应的高频信号来向中继装置30或移动终端20发送无线电信号。由于基站10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多个天线120a到120n,因此其能够执行MIMO通信或分集通信。
模拟处理单元124通过执行诸如放大、滤波、向下转换等之类的模拟处理将从多个天线120a到120n供应的高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此外,模拟处理单元124将从AD/DA转换器128供应的基带信号转换为高频信号。
AD/DA转换器128将从模拟处理单元124供应的模拟基带信号转换为数字格式,并将其供应给数字处理单元130。此外,AD/DA转换器128将从数字处理单元130供应的数字基带信号转换为模拟格式,并将其供应给模拟处理单元124。
数字处理单元130包括解码器134、发送数据产生单元138、编码器140、控制单元142、调度信息保持单元144和调度器156。其中,解码器134、编码器140等与多个天线120a到120n、模拟处理单元124和AD/DA转换器128一同充当用于与中继装置30和移动终端20通信的通信单元。
解码器134对从AD/DA转换器128供应的基带信号进行解码并获得接收到的数据。另外,例如,解码可以包括MIMO接收处理、OFDM解调处理、误差校正处理等。
发送数据产生单元138产生包括由调度器156调度的调度信息的发送数据。另外,该调度信息包含在如上所述的布置在子帧的开始处的PDCH中。
编码器140对从发送数据产生单元138供应的发送数据进行编码,并将其供应给AD/DA转换器128。另外,例如,编码可以包括MIMO发送处理和OFDM调制处理。
控制单元142根据在调度信息保持单元144中保持的调度信息控制在基站10处的发送处理和接收处理。例如,基站10基于控制单元142的控制使用由调度信息指示的资源块来执行发送处理和接收处理。
调度信息保持单元144保持由调度器156确定的调度信息。
调度器156(分配单元)调度与中继装置30的中继链路通信、中继装置30和移动终端20之间的接入链路通信,以及与移动终端20的直接链路通信。
更特别地,调度器156根据多个分配模式之一执行用于中继下行链路、接入下行链路、接入上行链路、中继上行链路、直接下行链路和直接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
例如,调度器156给中继下行链路、接入下行链路、接入上行链路、中继上行链路分配包含在不同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此外,调度器156将直接上行链路分配给包含在与中继上行链路或接入上行链路相同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类似地,调度器156将直接下行链路分配给包含在与中继下行链路或接入下行链路相同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7和后续的附图具体地描述由调度器156执行的用于每个链路的分配模式。
(分配模式1)
图7是示出用于每一个链路的分配模式1的解释图。如图7所示根据分配模式1,中继下行链路(R-d)被分配给由频率F2-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接入下行链路(A-d)被分配给由频率F2-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接入上行链路(A-u)被分配给由频率F1-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继上行链路(R-u)被分配给由频率F1-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
根据本分配模式1,基站10将数据经由中继下行链路在包含在由频率F2-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中发送到中继装置30。然后,中继装置30接收经由中继下行链路发送的数据,将其作为中继数据保持在缓冲器338中,然后将该中继数据经由接入下行链路在包含在由频率F2-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中发送到移动终端20。
此外,移动终端20将数据经由接入上行链路在包含在由频率F1-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中发送到中继装置30。然后,中继装置30接收经由接入上行链路发送的数据,将其作为中继数据保持在缓冲器338中,然后将该中继数据经由中继上行链路在包含在由频率F1-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中发送到基站10。
以这种方式,根据分配模式1,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通过频率分开,在相同方向的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通过时间分开,因此可以抑制每一个链路之间的干涉。
另外,如图7所示,一个资源块组由多个资源块形成。此外,例如,一个资源块由12个副载波和0.5ms的时隙(七个OFDM符号)形成。该资源块是用于每个信道的链路分配的单元。因此,可以在时间方向和频率方向上将多个信道复用在一个资源块组中。
此外,根据分配模式1,直接下行链路(D-d)被分配给与中继下行链路(R-d)相同的资源块组,并且被分配给与接入下行链路(A-d)相同的资源块组。另一方面,直接上行链路(D-u)被分配给与中继上行链路(R-u)相同的资源块组,并且被分配给与接入上行链路(A-u)相同的资源块组。
将直接下行链路分配给与另一个下行链路相同的资源块组并将直接上行链路分配给与另一个上行链路相同的资源块组的原因将被描述。
在LTE(长期演进)中,每一个移动终端20基于每一个资源块共享并使用通信资源。此外,根据基站10的调度器156的调度,每一个移动终端20共享用于下行链路的下行链路资源块组并共享用于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资源块组。
也就是说,在LTE中,相同的资源块组没有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两者之间共享。这是由于基站和移动终端通常具有不允许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以混合方式存在于相同的资源块组中的配置的缘故。
另一方面,当引入中继装置30时,优选地,在中继链路和直接链路之间或者在接入链路和直接链路之间共享资源。这里,如果以与LTE相同的方式操作,那么调度器156能够改变下行链路资源块组中的用于下行链路的资源分布和上行链路资源块组中的用于上行链路的资源分布。
因此,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直接下行链路被分配给与另一个下行链路相同的资源块组,并且直接上行链路被分配给与另一个上行链路相同的资源块组。另外,相反地,通过执行如图8所示的分配很难共享资源。
图8是示出其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以混合的方式存在于一个资源块组中的分配的例子的解释图。在图8中示出的例子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以混合方式存在于由频率F2-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由频率F2-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由频率F1-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和由频率F1-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每一个中。但是,共享这样的通信资源是困难的。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9到图15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其它分配模式2到8。
(分配模式2)
图9是示出用于每一个链路的分配模式2的解释图。如图9所示,根据分配模式2,接入下行链路(A-d)被分配给由频率F2-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继下行链路(R-d)被分配给由频率F2-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接入上行链路(A-u)被分配给由频率F1-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继上行链路(R-u)被分配给由频率F1-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
根据本分配模式2,中继装置30将保持在缓冲器338中的中继数据经由接入下行链路在包含在由频率F2-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中发送到移动终端20。此外,基站10将数据经由中继下行链路在包含在由频率F2-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中发送到中继装置30。
此外,移动终端20将数据经由接入上行链路在包含在由频率F1-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中发送到中继装置30。然后,中继装置30接收经由接入上行链路发送的数据,将其作为中继数据保持在缓冲器338中,并将该中继数据经由中继上行链路在包含在由频率F1-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中发送到基站10。
以这种方式,根据分配模式2,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通过频率分开,在相同方向上的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通过时间分开,因此可以抑制每一个链路之间的干涉。
此外,根据分配模式2,直接下行链路(D-d)被分配给与中继下行链路(R-d)相同的由频率F2-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并且被分配给与接入下行链路(A-d)相同的由频率F2-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
类似地,直接上行链路(D-u)被分配给与中继上行链路(R-u)相同的由频率F1-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以及与接入上行链路(A-u)相同的由频率F1-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
通过以这种方式根据分配模式2执行链路分配,可以在中继链路或接入链路与直接链路之间共享资源块组(通信资源)。
(分配模式3)
图10是示出用于每一个链路的分配模式3的解释图。如图10所示,根据分配模式3,中继下行链路(R-d)被分配给由频率F2-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接入下行链路(A-d)被分配给由频率F1-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接入上行链路(A-u)被分配给由频率F1-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继上行链路(R-u)被分配给由频率F2-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
根据本分配模式3,基站10将数据经由中继下行链路在包含在由频率F2-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中发送到中继装置30。然后,中继装置30接收经由中继下行链路发送的数据,将其作为中继数据保持在缓冲器338中,然后将该中继数据经由接入下行链路在包含在由频率F1-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中发送到移动终端20。
此外,移动终端20将数据经由接入上行链路在包含在由频率F1-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中发送到中继装置30。然后,中继装置30接收经由接入上行链路发送的数据,将其作为中继数据保持在缓冲器338中,然后将该中继数据经由中继上行链路在包含在由频率F2-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中发送到基站10。
以这种方式,根据分配模式3,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通过频率分开,在相同方向上的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通过频率和时间二者分开,因此可以抑制每一个链路之间的干涉。
此外,根据分配模式3,直接下行链路(D-d)被分配给与中继下行链路(R-d)相同的由频率F2-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以及与接入下行链路(A-d)相同的由频率F1-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
类似地,直接上行链路(D-u)被分配给与中继上行链路(R-u)相同的由频率F2-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以及与接入上行链路(A-u)相同的由频率F1-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
通过以这种方式根据分配模式3执行链路分配,可以在中继链路或接入链路与直接链路之间共享资源块组。
(分配模式4)
图11是示出用于每一个链路的分配模式4的解释图。如图11所示,根据分配模式4,中继下行链路(R-d)被分配给由频率F2-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接入下行链路(A-d)被分配给由频率F1-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接入上行链路(A-u)被分配给由频率F2-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继上行链路(R-u)被分配给由频率F1-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
根据本分配模式4,基站10将数据经由中继下行链路在包含在由频率F2-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中发送到中继装置30。然后,中继装置30接收经由中继下行链路发送的数据,将其作为中继数据保持在缓冲器338中,然后将该中继数据经由接入下行链路在包含在由频率F1-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中发送到移动终端20。
此外,中继装置30将保持在缓冲器338中的中继数据经由中继上行链路在包含在由频率F1-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中发送到基站10。此外,移动终端20将数据经由接入上行链路在包含在由频率F2-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中发送到中继装置30。
以这种方式,同样地,根据分配模式4,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通过频率分开,在相同方向上的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通过频率和时间二者分开,因此可以抑制每一个链路之间的干涉。
此外,根据分配模式4,直接下行链路(D-d)被分配给与中继下行链路(R-d)相同的由频率F2-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以及与接入下行链路(A-d)相同的由频率F1-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
类似地,直接上行链路(D-u)被分配给与中继上行链路(R-u)相同的由频率F1-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以及与接入上行链路(A-u)相同的由频率F2-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
通过以这种方式根据分配模式4执行链路分配,可以在中继链路或接入链路与直接链路之间共享资源块组。
(分配模式5)
图12是示出用于每一个链路的分配模式5的解释图。如图12所示,根据分配模式5,中继下行链路(R-d)被分配给由频率F1-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接入下行链路(A-d)被分配给由频率F2-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接入上行链路(A-u)被分配给由频率F1-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继上行链路(R-u)被分配给由频率F2-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
如上所述,与分配模式1到4不同,根据分配模式5,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通过频率分开。因此,可以将在中继链路的下行链路和接入链路的下行链路之间发生的延迟从每个时隙单位减少到每个OFDM符号单位。同样地,可以将在接入链路的上行链路和中继链路的上行链路之间发生的延迟从每个时隙单位减少到每个OFDM符号单位。
具体地说,基站10将数据经由中继下行链路在包含在由频率F1-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中发送到中继装置30。然后,中继装置30使用包含在由频率F2-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以来自接收的每个OFDM符号单位的延迟量,经由接入下行链路对经由中继下行链路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缓冲、编码,并将其发送到移动终端20。另外,延迟量可以在一个OFDM符号到多个OFDM符号之间变化。
此外,移动终端20将数据经由接入上行链路在包含在由频率F1-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中发送到中继装置30。然后,中继装置30使用包含在由频率F2-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以来自接收的每个OFDM符号单位的延迟量,经由中继上行链路对经由接入上行链路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缓冲、编码并将其发送到基站10。
如上所述,根据分配模式5,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通过频率(FDD)分开,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通过时间(TDD)分开。因此,与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通过时间分开的分配模式1到4相比较,根据分配模式5,在基站10和移动终端20之间发生的延迟可以被减少,同时抑制每一个链路之间的干涉。
此外,根据分配模式5,直接下行链路(D-d)被分配给与中继下行链路(R-d)相同的由频率F1-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以及与接入下行链路(A-d)相同的由频率F2-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
类似地,直接上行链路(D-u)被分配给与中继上行链路(R-u)相同的由频率F2-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以及与接入上行链路(A-u)相同的由频率F1-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
通过以这种方式根据分配模式5执行链路分配,可以在中继链路或接入链路与直接链路之间共享资源块组。
(分配模式6)
图13是示出用于每一个链路的分配模式6的解释图。如图13所示,根据分配模式6,中继下行链路(R-d)被分配给由频率F1-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接入下行链路(A-d)被分配给由频率F2-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接入上行链路(A-u)被分配给由频率F2-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继上行链路(R-u)被分配给由频率F1-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
以这种方式,同样地,对于分配模式6,与分配模式5一样,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通过频率分开。因此,可以将在中继链路的下行链路和接入链路的下行链路之间发生的延迟从每个时隙单位减少到每个OFDM符号单位。同样地,可以将在中继链路的上行链路和接入链路的上行链路之间发生的延迟从每个时隙单位减少到每个OFDM符号单位。
具体地说,基站10将数据经由中继下行链路在包含在由频率F1-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中发送到中继装置30。然后,中继装置30使用包含在由频率F2-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以来自接收的每个OFDM符号单位的延迟量,经由接入下行链路对经由中继下行链路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缓冲、编码并将其发送到移动终端20。另外,延迟量可以在一个OFDM符号到多个OFDM符号之间变化。
此外,移动终端20将数据经由接入上行链路在包含在由频率F2-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中发送到中继装置30。然后,中继装置30使用包含在由频率F1-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以来自接收的每个OFDM符号单位的延迟量,经由中继上行链路对经由接入上行链路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缓冲、编码并将其发送到基站10。
如上所述,根据分配模式6,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通过频率(FDD)分开,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通过时间和频率二者(TDD)分开。因此,与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通过时间分开的分配模式1到4相比较,根据分配模式6,可以减少在基站10和移动终端20之间发生的延迟,同时抑制每一个链路之间的干涉。
此外,根据分配模式6,直接下行链路(D-d)被分配给与中继下行链路(R-d)相同的由频率F1-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以及与接入下行链路(A-d)相同的由频率F2-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
类似地,直接上行链路(D-u)被分配给与中继上行链路(R-u)相同的由频率F1-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以及与接入上行链路(A-u)相同的由频率F2-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
通过以这种方式根据分配模式6执行链路分配,可以在中继链路或接入链路与直接链路之间共享资源块组。
(分配模式7)
图14是示出用于每一个链路的分配模式7的解释图。如图14所示,根据分配模式7,中继下行链路(R-d)被分配给由频率F1-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接入下行链路(A-d)被分配给由频率F2-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接入上行链路(A-u)被分配给由频率F3-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继上行链路(R-u)被分配给由频率F4-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
以这种方式,根据分配模式7,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通过频率分开,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也通过频率分开。因此,根据分配模式7,与分配模式5和6一样,在中继装置30处的延迟可以被减少到每个OFDM符号的单位,此外,为了使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之一,不必等待其它链路的完成。
具体地说,基站10将数据经由中继下行链路在包含在由频率F1-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中发送到中继装置30。然后,中继装置30使用包含在由频率F2-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以来自接收的每个OFDM符号单位的延迟量,经由接入下行链路对经由中继下行链路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缓冲、编码并将其发送到移动终端20。另外,延迟量可以在一个OFDM符号到多个OFDM符号之间变化。
此外,移动终端20将数据经由接入上行链路在包含在由频率F3-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中发送到中继装置30。然后,中继装置30使用包含在由频率F4-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以来自接收的每个OFDM符号单位的延迟量,经由中继上行链路对经由接入上行链路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缓冲、编码并将其发送到基站10。
此外,根据分配模式7,直接下行链路(D-d)被分配给与中继下行链路(R-d)相同的由频率F1-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以及与接入下行链路(A-d)相同的由频率F2-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
类似地,直接上行链路(D-u)被分配给与中继上行链路(R-u)相同的由频率F3-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以及与接入上行链路(A-u)相同的由频率F4-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
通过以这种方式根据分配模式7执行链路分配,可以在中继链路或接入链路与直接链路之间共享资源块组。
(分配模式8)
图15是示出用于每一个链路的分配模式8的解释图。如图15所示,根据分配模式8,中继下行链路(R-d)被分配给由频率F1-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接入下行链路(A-d)被分配给由频率F1-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接入上行链路(A-u)被分配给由频率F1-时间T3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继上行链路(R-u)被分配给由频率F1-时间T4定义的资源块组。
以这种方式,根据分配模式8,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通过时间分开,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也通过时间分开。因此,根据分配模式8,要使用的频率的数目小,但是与其它分配模式相比,延迟特性劣化。
具体地说,根据分配模式8,基站10将数据经由中继下行链路在包含在由频率F1-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中发送到中继装置30。然后,中继装置30接收经由中继下行链路发送的数据,将其作为中继数据保持在缓冲器338中,然后将该中继数据经由接入下行链路在包含在由频率F1-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中发送到移动终端20。
此外,移动终端20将数据经由接入上行链路在包含在由频率F1-时间T3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中发送到中继装置30。然后,中继装置30接收经由接入上行链路发送的数据,将其作为中继数据保持在缓冲器338中,然后将该中继数据经由中继上行链路在包含在由频率F1-时间T4定义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中发送到基站10。
此外,根据分配模式8,直接下行链路(D-d)被分配给与中继下行链路(R-d)相同的由频率F1-时间T1定义的资源块组,以及与接入下行链路(A-d)相同的由频率F1-时间T2定义的资源块组。
类似地,直接上行链路(D-u)被分配给与中继上行链路(R-u)相同的由频率F1-时间T3定义的资源块组,以及与接入上行链路(A-u)相同的由频率F1-时间T4定义的资源块组。
通过以这种方式根据分配模式8执行链路分配,可以在中继链路或接入链路与直接链路之间共享资源块组。
<5.基站的操作>
在上文中,已经描述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基站10的配置。接下来,将参考图16作为基站10的操作描述由基站10进行的链路分配的流程。
图16是示出由基站10进行的链路分配的流程的流程图。首先,基站10的调度器156选择将分配直接链路的资源块组(S404)。接下来,调度器156决定所选资源块组是否用于接入链路或者中继链路(S408)。
然后,在所选资源块组用于中继链路并进一步用于中继下行链路的情况下(S412),调度器156将直接下行链路分配给所选资源块组(S416)。另一方面,在所选资源块组用于中继链路并进一步用于中继上行链路的情况下(S412),调度器156将直接上行链路分配给所选资源块组(S420)。
此外,在所选资源块组用于接入链路并进一步用于接入下行链路的情况下(S424),调度器156将直接下行链路分配给所选资源块组(S428)。另一方面,在所选资源块组用于中继链路并进一步用于接入上行链路的情况下(S424),调度器156将直接上行链路分配给所选资源块组(S432)。
<6.总结>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基站10的调度器156将直接上行链路分配给包含在与中继上行链路或接入上行链路相同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类似地,调度器156将直接下行链路分配给包含在与中继下行链路或接入下行链路相同的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根据这样的配置,可以在中继链路或接入链路与直接链路之间共享资源块组。
虽然已经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当然并不局限于上述例子。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找到各种替换和修改,并且,应该明白,这些替换和修改自然地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例如,本说明书的基站10的处理的步骤不必一定根据如时序图所描述的顺序以时间顺序处理。例如,基站10的处理的步骤可以根据与流程图所示的顺序不同的顺序处理或者可以并行地处理。

Claims (13)

1.一种基站,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经由基站和中继装置之间的中继链路以及中继装置和移动终端之间的接入链路或者经由基站和移动终端之间的直接链路来与移动终端通信;以及
分配单元,用于将中继链路、接入链路和直接链路中的每一个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配给包含在多个资源块组中的任何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
其中,该分配单元
将中继链路或接入链路的下行链路和直接链路的下行链路分配给包含在同一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并且
将中继链路或接入链路的上行链路和直接链路的上行链路分配给包含在同一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
其中,用于中继链路的下行链路的第一资源块组、用于接入链路的下行链路的第二资源块组、用于接入链路的上行链路的第三资源块组和用于中继链路的上行链路的第四资源块组至少在时间或频率上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
其中,第一资源块组与第二资源块组在频率上相同但在时间上不同,与第三资源块组在时间上相同但在频率上不同,并且
其中,第四资源块组与第二资源块组在时间上相同但在频率上不同,与第三资源块组在频率上相同但在时间上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
其中,第一资源块组与第二资源块组在频率上相同但在时间上不同,与第四资源块组在时间上相同但在频率上不同,并且
其中,第三资源块组与第二资源块组在时间上相同但在频率上不同,与第四资源块组在频率上相同但在时间上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
其中,第一资源块组与第四资源块组在频率上相同但在时间上不同,与第三资源块组在时间上相同但在频率上不同,并且
其中,第二资源块组与第四资源块组在时间上相同但在频率上不同,与第三资源块组在频率上相同但在时间上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
其中,第一资源块组与第三资源块组在频率上相同但在时间上不同,与第四资源块组在时间上相同但在频率上不同,并且
其中,第二资源块组与第三资源块组在时间上相同但在频率上不同,与第四资源块组在频率上相同但在时间上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
其中,第一资源块组与第三资源块组在频率上相同但在时间上不同,与第二资源块组在时间上相同但在频率上不同,并且
其中,第四资源块组与第三资源块组在时间上相同但在频率上不同,与第二资源块组在频率上相同但在时间上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
其中,第一资源块组与第四资源块组在频率上相同但在时间上不同,与第二资源块组在时间上相同但在频率上不同,并且
其中,第三资源块组与第四资源块组在时间上相同但在频率上不同,与第二资源块组在频率上相同但在时间上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
其中,第一资源块组、第二资源块组、第三资源块组和第四资源块组在时间上相同但在频率上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
其中,第一资源块、第二资源块、第三资源块和第四资源块在频率上相同但在时间上不同。
11.一种通信***,包括:
移动终端;
中继装置;以及
基站,该基站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经由基站和中继装置之间的中继链路以及中继装置和移动终端之间的接入链路或者经由基站和移动终端之间的直接链路来与移动终端通信,以及
分配单元,用于将中继链路、接入链路和直接链路中的每一个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配给包含在多个资源块组中的任何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
其中,该分配单元
将中继链路或接入链路的下行链路和直接链路的下行链路分配给包含在同一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并且
将中继链路或接入链路的上行链路和直接链路的上行链路分配给包含在同一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
12.一种移动终端,
其中,移动终端使用由分配单元分配的资源块来与基站通信,该基站包括:通信单元,用于经由基站和中继装置之间的中继链路以及中继装置和移动终端之间的接入链路或者经由基站和移动终端之间的直接链路来与移动终端通信;以及分配单元,用于将中继链路、接入链路和直接链路中的每一个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配给包含在多个资源块组中的任何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其中,该分配单元将中继链路或接入链路的下行链路和直接链路的下行链路分配给包含在同一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并且将中继链路或接入链路的上行链路和直接链路的上行链路分配给包含在同一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
13.一种中继装置,
其中,中继装置使用由分配单元分配的资源块来对基站和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该基站包括:通信单元,用于经由基站和中继装置之间的中继链路以及中继装置和移动终端之间的接入链路或者经由基站和移动终端之间的直接链路来与移动终端通信;以及分配单元,用于将中继链路、接入链路和直接链路中的每一个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配给包含在多个资源块组中的任何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其中,该分配单元将中继链路或接入链路的下行链路和直接链路的下行链路分配给包含在同一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并且将中继链路或接入链路的上行链路和直接链路的上行链路分配给包含在同一资源块组中的资源块。
CN2010800315158A 2009-07-23 2010-06-10 基站、通信***、移动终端和中继装置 Pending CN1024748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72491A JP5310354B2 (ja) 2009-07-23 2009-07-23 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移動端末および中継装置
JP2009-172491 2009-07-23
PCT/JP2010/059851 WO2011010514A1 (ja) 2009-07-23 2010-06-10 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移動端末および中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4854A true CN102474854A (zh) 2012-05-23

Family

ID=43498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315158A Pending CN102474854A (zh) 2009-07-23 2010-06-10 基站、通信***、移动终端和中继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982864B2 (zh)
EP (1) EP2458926B1 (zh)
JP (1) JP5310354B2 (zh)
KR (1) KR20120050966A (zh)
CN (1) CN102474854A (zh)
BR (1) BR112012000842A2 (zh)
IN (1) IN2012DN00425A (zh)
RU (1) RU2012101417A (zh)
WO (1) WO20110105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51776B2 (ja) 2009-07-27 2013-07-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移動端末および中継装置
US9432105B2 (en) * 2011-06-13 2016-08-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ub-carrier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relays
GB2493784B (en) 2011-08-19 2016-04-20 Sca Ipla Holding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GB2493785B (en) 2011-08-19 2016-04-20 Sca Ipla Holding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US9019841B2 (en) * 2012-10-19 2015-04-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rchitecture for relays in LTE using D2D
KR102166184B1 (ko) * 2012-11-30 2020-10-1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의 자원 할당 방법, 무선랜 시스템
US9287964B2 (en) * 2013-03-11 2016-03-15 Intel Corporation Millimeter-wave relay device with bounded delay and method for retransmission of symbols
JP2015139178A (ja) * 2014-01-24 2015-07-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中継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US10750558B2 (en) * 2014-08-07 2020-08-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reliable communications using neighboring device-to-device assistance
JP6459579B2 (ja) * 2015-02-06 2019-01-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
CN106304352B (zh) * 2015-05-29 2019-01-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无线链路共享资源的配置方法、信号传输方法及节点
WO2017024569A1 (zh) * 2015-08-12 2017-0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8633055B (zh) * 2017-03-24 2022-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8811097B (zh) * 2017-05-02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指示方法及通信设备
US11825485B2 (en) * 2021-02-20 2023-11-21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uplink resource grants in wireless network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71845A (ja) * 2001-03-12 2002-09-20 Toshiba Digital Media Engineering Corp レピータ装置および中継方法
CN1964225A (zh) * 2005-11-11 2007-05-16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接入控制方法、中继站和基站
US20080159217A1 (en) * 2006-12-27 2008-07-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athering and reporting interference signal information between relay stations in multi-hop relay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8177969A (ja) * 2007-01-22 2008-07-31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Ofdma無線システム及び中継局
CN101248632A (zh) * 2005-08-24 2008-08-20 Ip无线有限公司 在增强上行链路移动通信***内的资源分配
WO2009072191A1 (ja) * 2007-12-05 2009-06-11 Fujitsu Limited パラメータ収集方法、無線基地局、及び、中継局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01374B1 (ko) * 2005-10-06 2009-06-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홉 릴레이 셀룰러 네트워크에서 셀 내 간섭 없이 다중링크를 지원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0893832B1 (ko) * 2005-10-18 2009-04-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두 개의 주파수 대역을 사용하는 다중 홉 릴레이 방식의셀룰러 네트워크에서 다중 링크를 지원하기 위한 장치 및방법
KR101485977B1 (ko) * 2007-11-21 2015-01-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이중 중계방식을 기반으로 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자원할당을 위한 프레임 구조,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71845A (ja) * 2001-03-12 2002-09-20 Toshiba Digital Media Engineering Corp レピータ装置および中継方法
CN101248632A (zh) * 2005-08-24 2008-08-20 Ip无线有限公司 在增强上行链路移动通信***内的资源分配
CN1964225A (zh) * 2005-11-11 2007-05-16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接入控制方法、中继站和基站
US20080159217A1 (en) * 2006-12-27 2008-07-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athering and reporting interference signal information between relay stations in multi-hop relay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8177969A (ja) * 2007-01-22 2008-07-31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Ofdma無線システム及び中継局
WO2009072191A1 (ja) * 2007-12-05 2009-06-11 Fujitsu Limited パラメータ収集方法、無線基地局、及び、中継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29850A (ja) 2011-02-10
EP2458926A4 (en) 2015-10-14
US8982864B2 (en) 2015-03-17
US20120076070A1 (en) 2012-03-29
BR112012000842A2 (pt) 2016-02-23
EP2458926A1 (en) 2012-05-30
KR20120050966A (ko) 2012-05-21
JP5310354B2 (ja) 2013-10-09
EP2458926B1 (en) 2018-02-21
RU2012101417A (ru) 2013-07-27
WO2011010514A1 (ja) 2011-01-27
IN2012DN00425A (zh) 2015-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4854A (zh) 基站、通信***、移动终端和中继装置
US11211995B2 (en) Allocating time-frequency blocks for a relay link and an access link
CN101690063B (zh) 基站装置和广播信道发送方法
CN103636254B (zh)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02511194B (zh) 通信***、中继装置、通信终端和基站
CN102511192B (zh) 通信***,通信方法,基站和通信设备
US926413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frame information in multi-hop relay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239659B (zh) 用于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网元
CN106850150A (zh) 用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5262532A (zh) 通信***,通信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和中继设备
CN102598524A (zh) 在协作多天线收发器***中收发组特有消息的方法和***
WO2007039494A1 (en) Method for improving service performance of a trunk broadcasting service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421068A (zh) 基于分组的无线通信
KR20080065206A (ko) 다중 홉 중계방식의 광대역 무선접속 통신시스템에서프레임 정보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Ashwini et al. Co-operative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etworks: a survey
CN102611484A (zh) 一种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的调度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203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