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2913B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2913B
CN102472913B CN201080030815.4A CN201080030815A CN102472913B CN 102472913 B CN102472913 B CN 102472913B CN 201080030815 A CN201080030815 A CN 201080030815A CN 102472913 B CN102472913 B CN 1024729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allation base
base plate
support
otch
side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3081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2913A (zh
Inventor
吉川贵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729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29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29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291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支架(11)至少覆盖背光源底座(41)上的安装基板(21)的沿着短边方向的边缘(21S),并且使安装基板(21)固定于背光源底座(41)。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搭载非发光型液晶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还要对该液晶显示面板搭载提供光的背光源单元(照明装置)。背光源单元中的光源存在多个种类。例如,将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作为一个例子列举出来。 
通常,LED在发光的同时还发热。而且,该热成为LED发光率降低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如图18所示的背光源单元149中,安装有LED的安装基板121紧贴于具有散热性的背光源底座141。因为这样一来,LED上所带的热乃至安装基板121上所带的热将传递到背光源底座141(简而言之,LED及安装基板121上所带的热被散出)。 
再者,如图18所示,在背光源单元149中,使用固定螺钉191进行背光源底座141相对于安装基板121的固定。在这种固定螺钉191的情况下,各个安装基板121要使用至少1根以上的固定螺钉191。因此,背光源单元149的成本增加,而且背光源单元149的制造工序也繁琐。 
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背光源单元149中,如图19所示,将安装基板121固定于背光源底座141而不使用固定螺钉。详细而言,如图19、图20所示,具有开口的第一层的底座片141A覆盖第二层的底座片141B,由此,在背光源底座141中产生槽dh。然后,将安装基板121嵌入该槽dh(参照图19、图20)。这样一来,不仅LED 122及安装基板122的热将散到背光源底座141中去,而且即使没有固定螺钉,安装基板121也会固定于背光源底座141。因此,该背光源单元149不仅易于制造,而且散热性优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8-602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在安装基板121上还装配有需要接受来自外部电源等电路的电流的连接器。例如,如果是图21所示的安装基板121,多在安装面121U上的沿安装基板121的短边方向的边缘附近装配连接器。而且,如果是这种安装基板121的话,来自LED122的光通过连接器进行漫反射,因此,容易产生在来自背光源单元149的光中包含光量不均的问题。 
此外,为了消除该问题,也可以考虑在安装面121U的背面121B装配连接器。但是,即使将连接器装配于背面121B,连接于连接器的端子等露出到安装面121U,该端子也会成为漫反射的原因。此外,与LED122相邻的安装基板121的短边方向的边缘也易成为漫反射的原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而且,其目的是提供抑制光量不均的照明装置等。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照明装置包含:光源;安装基板,其上装配光源;以及底座,其上装配安装基板。而且,该照明装置包含支架,该支架至少覆盖底座上的安装基板的沿着短边方向的边缘,并且将安装基板固定于底座,在该底座上,将装配安装基板的面作为装配面,该支架包含第1卡合部,该第1卡合部通过与安装基板接触来限制安装基板在装配面的面内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的移动,该第1卡合部通过与安装基板的安装面接触来限制安装基板从装配面背离,在中空状的该支架的内部形成有至少与两个内侧面相连的加强部,该加强部也是该第1卡合部。 
这样一来,因接受来自光源的光而容易产生漫反射的安装基板的沿者短边方向的边缘被支架遮蔽。因此,不易在来自照明装置的光中包含起因于漫反射的光量不均。此外,如果用1个支架覆盖安装基板就能将安装基板固定于底座,则照明装置的制造效率提高,也能实现成本的降低。 
再者,也可以在被支架遮蔽的安装基板的一个面上装配有漫反射部(例如,连接器或端子)。这样一来,在来自照明装置的光中更不会包含光量不均。 
此外,理想的是,支架通过一并跨越具有多个的安装基板中的各安装基板的一端而卡合于多个安装基板,使这些安装基板相对于上述底座不动。 
这样一来,为了使多个安装基板相对于底座不动,例如在各安装基板中不需要用于向底座固定的螺丝等。简而言之,仅将支架固定于底座,多个安装基板便相对于底座固定。 
而且,当安装基板与底座接触时,可以散热的面积增大,因此,能够以低成本使安装基板所带的热散发。并且,支架将多个安装基板一并固定到底座,因此,照明装置的制造变得简单。 
再者,理想的是,在底座上,将装配安装基板的面作为装配面,支架包含第1卡合部,该卡合部通过与安装基板接触来限制安装基板在装配面的面内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的移动。 
而且,理想的是,该第1卡合部通过与安装基板的安装面接触来限制安装基板从装配面背离。 
再者,理想的是,在中空状的支架的内部形成有至少与两个内侧面相连的加强部。因为这样一来,支架的强度增加。 
并且,该加强部也可以是第1卡合部。 
此外,理想的是,如果支架为底部开口的中空状,则第1记卡合部为构成开口的周缘的侧壁和形成于该侧壁的第1切口中的至少一个。 
再有,理想的是,当将与第1卡合部接触的安装基板的一部分作为第2卡合部时,第2卡合部为安装基板的安装面、安装基板的边缘以及形成于边缘的第2切口中的至少一个。 
此外,理想的是,第2切口形成于安装基板上相对的一端和另一端,一端的第2切口和另一端的第2切口为相同形状。因为这样一来,第2切口的加工变得简单。 
再有,理想的是,安装基板为线状,安装基板的一端的第2切口形成于安装基板的沿着长边方向的两个长边中的一个,安装基板的另一端的第2切口则形成于安装基板的沿着长边方向的两个长边中的另一个。 
这样一来,包含与第2切口对应的第1切口的支架能够与线状的安装基板的一方和另一方卡合。因此,通过两个相同的支架使得安装基板不动,支架所花费的成本得到抑制。此外,当只使用相同的支架时,照明装置的制造也将变得简单。 
此外,也可以是,支架配置于安装基板上相对的一端和另一端,安装基板由于被支架夹着而不动。因为这样一来,安装基板确实不动。 
再者,理想的是,在中空状的支架的内部形成有至少与两个内侧面相连的加强部,加强部将中空状的支架的内部划分开,但划分开的空间之间相通。这样一来,支架内的空气不会滞留,安装基板易于冷却。 
此外,理想的是,在安装基板的安装面上形成有光反射性膜。再有,理想的是,第1反射片覆盖于安装基板的安装面。这样一来,朝安装面而来的光通过反射被引导到外部,能够防止光的损失。 
而且,理想的是,第2反射片介于安装基板与底座之间。此外,理想的是,底座由光反射性材料形成。这样一来,朝配置有安装基板的底座的一面而来的光通过反射被引导到外部,能够防止光的损失。 
另外,包含接受来自如上的照明装置的光的显示面板(例如,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也可称为本发明。而且,搭载这样的显示装置的电视接收装置也可称为本发明。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支架遮住安装基板上的易于成为漫反射的原因的沿着短边方向的边缘,并且将该安装基板相对于底座固定。因此,在来自照明装置的光中不易包含光量不均。而且,通过将1个支架覆盖到安装基板,该安装基板便被固定到底座,所以,照明装置的制造变得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图16所示的背光源单元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2A是从安装基板的安装面侧观察的支架与安装基板的分解平面图。 
图2B是从安装基板的背面侧观察的支架与安装基板的分解平面图。 
图2C是表示通过支架使安装基板不动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3A是图2A~图2C中的A1-A1’线向视截面图。 
图3B是图2A~图2C中的A2-A2’线向视截面图。 
图3C是图2A~图2C中的A3-A3’线向视截面图。 
图4A是表示安装基板的一例的平面图。 
图4B是表示安装基板的一例的平面图。 
图5A是从安装基板的安装面侧观察的支架与安装基板的分解平面图。 
图5B是从安装基板的背面侧观察的支架与安装基板的分解平面图。 
图6A是图5A~图5C中的B1-B1’线向视截面图。 
图6B是图5A~图5C中的B2-B2’线向视截面图。 
图6C是图5A~图5C中的B3-B3’线向视截面图。 
图7A是表示安装基板的一例的平面图。 
图7B是表示安装基板的一例的平面图。 
图8A是从安装基板的安装面侧观察的支架与安装基板的分解平面图。 
图8B是从安装基板的背面侧观察的支架与安装基板的分解平面图。 
图8C是表示通过支架使安装基板不动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9A是图8A~图8C中的C1-C1’线向视截面图。 
图9B是图8A~图8C中的C2-C2’线向视截面图。 
图9A是图8A~图8C中的C3-C3’线向视截面图。 
图10A是表示通过支架使安装基板不动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0B是图10A所示支架的D-D’线向视截面图。 
图10C是表示图10B的其他例的截面图。 
图11A是表示通过支架使安装基板不动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1B是图11A所示支架的E-E’线向视截面图。 
图12A是表示通过支架使安装基板不动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2B是图12A所示支架的F-F’线向视截面图。 
图12C是表示图12B的其他例的截面图。 
图13是背光源底座的底面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直接***型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包含突起片的背光源底座的立体图。 
图16是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搭载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电视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以往的背光源单元的截面图。 
图19是以往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20是表示散热板的平面图。 
图21是表示装配有安装基板的散热板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一个实施方式。另外,为了方便,有时省略影线、部件附图标记,在这种情况下参照其他附图。反之,有时虽然不是截面图,但也使用影线。 
图17是搭载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69的液晶电视39。再者,这样的液晶电视89因其接收电视广播信号并显示图像,因此也称为电视接收装置。图16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如图所示,液晶显示装置69包含:液晶显示面板(显示面板)59、对该液晶显示面板59提供光的背光源单元(照明装置)49、夹持它们的壳体HG(表壳体HG1、里壳体HG2)。 
液晶显示面板59是将包含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等开关元件的有源矩阵基板51和与该有源矩阵基板51相对的相对基板52通过密封件(未图示)贴合。然后,在两基板51,52的间隙中注入液晶(未图示)。 
再者,在有源矩阵基板51的受光面侧、相对基板52的出射侧装配有偏振膜53。然后,如上的液晶显示面板59利用起因于液晶分子的倾斜的透射率的变化显示图像。 
接下来,对位于液晶显示面板59正下方的背光源单元49加以说明。背光源单元49包含LED模块(发光模块)MJ、背光源底座41、支架11、反射片42、扩散板43、棱镜片44以及微透镜片45。 
LED模块MJ包含安装基板21、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22以及透镜23。 
安装基板21为板状且矩形状的基板(简而言之,为线状基板),在安装面21U上排列未图示的多个电极。然后在这些电极上装配作为发光元件的LED22。再者,在安装基板的安装面21U上形成作为保护膜的抗蚀剂膜(未图示)。该抗蚀剂膜并未被特别限定,理想的是具有反射性的白色。 
这是因为,即使光入射到抗蚀剂膜,该光由抗蚀剂膜反射并射向外部,所以安装基板21对光的吸收这种光量不均的原因被消除。再者,在未形成抗蚀剂膜的情况下,当反射片(第1反射片)盖住安装面21U时,会产生与抗蚀剂膜同样的作用效果。不过,也可以将抗蚀剂膜与反射片并用。 
此外,安装基板21在相对于自身的长边方向(线状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列。因此,将该长边方向作为X方向,将并列方向作为Y方向,将与该X方向和Y方向交叉的方向作为Z方向。此外,将安装基板21的沿长边方向的边缘作为长边边缘21L,将安装基板21的沿短边方向(与Y方向同方向)的边缘作为短边边缘21S。 
LED22为光源,利用经由安装基板21的电极的电流来发光。而且,LED22的种类多,可列举出如下所述的LED22。例如,可列举出包含发蓝色光的LED芯片(发光芯片)和接受来自该LED芯片的光并发黄色荧光的荧光体的LED(再者,LED芯片的个数并不特别限定)。这样的LED22利用来自发蓝色光的LED芯片的光与荧光发光的光生成白色光。 
不过,内置于LED22的荧光体并不限于发黄色荧光的荧光体。 例如,LED22也可以包含发蓝色光的LED芯片和接受来自该LED芯片的光而发出绿色荧光及红色荧光的荧光体,利用来自LED芯片的蓝色光和荧光发光的光(绿色光、红色光)生成白色光。 
此外,内置于LED22的LED芯片并不限于发蓝色光的LED芯片。例如,LED22也可以包含发红色光的红色LED芯片、发蓝色光的蓝色LED芯片、和接受来自蓝色LED芯片的光并发出绿色荧光的荧光体。这是因为,只要是这样的LED22,就能够利用来自红色LED芯片的红色光、来自蓝色LED芯片的蓝色光和以荧光发光的绿色光生成白色光。 
此外,完全不包含荧光体的LED22也可。例如,包含发红色光的红色LED芯片、发绿色光的绿色LED芯片、发蓝色光的蓝色LED芯片,利用来自所有LED芯片的光生成白色光的LED22也可。 
再者,沿X方向排列的13个LED22串联电连接,而且,该串联的13个LED22与沿Y方向相邻的另外的13个串联连接的LED22并联电连接。而且,这些矩阵状排列的LED22被并联驱动。 
透镜23接受来自LED22的光,使该光透射(出射)。详细而言,透镜23在透镜面的背面(受光面)侧具有可以收纳LED22的收纳凹陷,该收纳凹陷与LED22的位置相对应,覆盖LED22。 
这样,在透镜23的内部埋入LED22,来自LED22的光确实地向透镜23内部提供。然后,该被提供的光的大部分通过透镜面向外部射出。再者,作为透镜23的材料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出丙烯酸树脂。 
如图16所示,背光源底座41为例如箱状的部件,其底面(装配面)41B中铺有安装基板21(再者,将背光源底座41上装配LED模块MJ的封装件称为电子封装件PG)。由此,背光源底座41收纳多个LED模块MJ。此外,背光源底座41的底面41B上也可装配支撑扩散板43、棱镜片44、微透镜片45的支撑销。(图16中未图示)。 
再者,背光源底座41的材料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树脂。不过,在反射率较低的金属的情况下,背光源底座41的底面41B与安装基板21之间也可夹有未图示的反射片(具有85%以上,理想的是具有 95%以上的反射率的反射片)。 
这是因为,只要有这样的底面用反射片(第2反射片),即使来自透镜23的出射光射向背光源底座41的底面41B,该光也将通过反射片被反射而无损失地被作为背光源的光加以利用。再者,背光源底座41由具有与反射片相同程度的反射性的树脂形成的情况下,也可省略反射片(不过,背光源底座41为具有反射性的树脂,而且在背光源底座41的底面41B与安装基板21之间夹有反射片也可)。 
支架11通过覆盖到背光源底座41(详细而言是底面41B)上的安装基板21使安装基板21固定到背光源底座41。详细而言,支架11夹着安装基板21的一部分(例如,安装基板21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被固定到背光源底座41,由此,安装基板21被固定到背光源底座41的底面41B(详细内容稍后记述)。 
此外,在支架11被配置于安装基板21的长边方向的一端和另一端的情况下,只要扩散板43、棱镜片44以及微透镜片45以与这些支架11的顶部UW重叠的方式被层叠起来,它们也将受支架11支撑。 
再者,支架11与背光源底座41的固定(连接)方式并不被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使用螺丝将支架11与背光源底座41固定。此外,也可以在支架11与背光源底座41之间形成连结机构,通过该连结机构将二者连接起来。或者,用于连接液晶显示面板59与背光源底座41的固定件将液晶显示面板59固定于背光源底座41,并且固定支架11也可。 
反射片42是将反射面42U作为底面的箱状的光学片,反射面42U的背面朝向矩阵配置的多个LED模块MJ进行覆盖。不过,反射片42包含与LED模块MJ的透镜23的位置对应的通过开孔42H,使透镜23从反射面42U露出(再者,具有用于使上述支撑销等露出的开孔即可)。 
这样一来,即使从透镜23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向背光源底座41的底面41B侧行进,也会通过反射片42的反射面42U进行反射,以背离底面41B的方式行进。因此,由于反射片42的存在,LED22的光无损失地射向与反射面42U相对的扩散板43。 
扩散板43为与反射片42重叠的光学片,使从LED模块MJ发出的光以及来自反射片42的反射光扩散。即,扩散板43使通过多个LED模块MJ形成的面状光扩散,使光遍布液晶显示面板59全域。 
棱镜片44为与扩散板43重叠的光学片。而且,该棱镜片44将沿一方向(线状)延伸的例如三角棱镜在片的面内沿着与一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由此,棱镜片44使来自扩散板43的光的辐射特性偏转。再者,棱镜沿着作为安装基板21的并列方向的Y方向延伸,沿着作为安装基板21的延伸方向的X方向排列即可。 
微透镜片45为与棱镜片44重叠的光学片。而且,该微透镜片45在内部分散着使光折射散射的微粒子。由此,微透镜片45使来自棱镜片44的光不局部聚光,抑制明暗差(光量不均)。 
然后,如上所述的背光源单元49使由多个LED模块MJ形成的面状光通过多张光学片43~45,提供给液晶显示面板59。由此,非发光型液晶显示面板59接受来自背光源单元49的光(背光源光),提高显示功能。 
这里,使用图1、图2A~图2C以及图3A~图3C对支架11和LED模块MJ的安装基板21进行详细说明。{再者,将这些图中所示的背光源单元49作为实施例1(EX1)}。 
图1是图16所示的背光源单元49的部分分解立体图。再者,为了方便,在LED模块MJ中,主要对安装基板21进行图示。此外,为了方便,设定支架11具有能够将图示的3个安装基板21装配到背光源底座41的尺寸。 
图2A是从安装基板21的安装面21U侧观察的分解平面图(分解正面图),图2B是从安装基板21的安装面21U的背面21B侧观察的分解平面图(分解背面图),图2C是表示通过支架11使安装基板21不动的状态的平面图(不过,是从安装基板21的背面21B侧观察的图)。 
图3A是图2A~图2C中的A1-A1’线向视截面图。图3B是图2A~图2C中的A2-A2’线向视截面图。图3C是图2A~图2C中的A3-A3’线向视截面图(再者,各图中,同时记载了支架11的侧面图,对该侧面还图示对应的截面线)。 
如这些图所示,支架11为棒状而且中空的构造。详细而言,支架11包含4个侧壁SW1~SW4和顶部UW。4个侧壁SW1~SW4相对于背光源底座41的底面41B以立起的方式延伸且环状相连。顶部UW以堵住由4个侧壁SW1~SW4所形成中空的方式与环状的侧壁SW1~SW4的边缘相连。 
再者,4个侧壁SW1~SW4中,3个侧壁SW1~SW3的立起方向为相同方向,侧壁SW4的立起方向相对于3个侧壁SW1~SW3的立起方向倾斜。详细而言,侧壁SW4以倒向位于连接成串的3个侧壁SW1~SW3的中心的侧壁SW1的方式倾斜,由此,侧壁SW4的立起方向相对于3个侧壁SW1~SW3的立起方向倾斜(再者,由环状的4个侧壁SW1~SW4形成的形状为顶端变细状)。 
此外,顶部UW具有肋材RB。该肋材RB具有与侧壁SW1的外侧面的宽度相同长度的全长,并且具有与该外侧面平齐的面。此外,肋材RB的全长方向上的一端的肋材RB的面与侧壁SW2的外侧面平齐,肋材RB的全长方向上的另一端的肋材RB的面与侧壁SW3的外侧面平齐(再者,一端的肋材RB的面上各边的长度比侧壁SW2的外侧面的宽度短,另一端的肋材RB的面上各边的长度比侧壁SW3的外侧面的宽度短)。 
简而言之,肋材RB在顶部UW的表面沿与侧壁SW1相接的边缘***,由此,形成柱状。而且,该肋材RB限制载于顶部UW的光学片43~45的位置。 
此外,在这样的支架11中,未配置顶部UW的侧壁SW1~SW4的边缘成为开口HL。就是说,支架11成为底部形成开口HL的中空状的盖体。而且,在该开口HL的周缘(即,形成环状的侧壁SW1~SW4的边缘)形成与安装基板21卡合的支架切口(第1切口)15。 
支架切口15例如为矩形的括弧状(“[”状),形成于构成开口HL的一部分的侧壁SW4。详细而言,通过自成为开口HL的周缘的侧壁SW4的边缘面向顶部UW切入缺口来完成支架切口15(再者,该缺口的切入长度Ah比安装基板21的厚度Tb略长)。此外,该支架切口15的个数与将要固定于背光源底座41的安装基板21的个数相 对应。这样一来,如图3A~3C所示,侧壁SW4成为梳齿状。 
另一方面,在安装基板21中形成与支架切口15相卡合的基板切口(第2切口)25。该基板切口25例如为矩形的括弧状(“[”状),通过从安装基板21上的一方长边边缘21L向另一方长边边缘21L切入缺口来完成。再者,基板切口25的宽度Wb比支架11的侧壁4的厚度Th略长。 
另一方面,与从该基板切口25的底部到安装基板21中另一方长边边缘21L的最短长度相对应地确定支架切口15的宽度Wh。详细而言,支架切口15的宽度Wh比从安装基板21的短边长度(短边边缘21S的长度)减去基板切口25的切入长度Ab的长度略长。此外,支架11上的多个支架切口15的间隔Ih比基板切口25的切入长度Ab略长。 
而且,只要有这样的支架切口15和基板切口25,支架11和安装基板21(乃至LED模块MJ)便将彼此卡合。 
例如,使基板切口25与支架11上的支架切口15的配置相对应而将安装基板21排列于背光源底座41的底面41B。而且,在支架11覆盖于背光源底座41上的安装基板21的情况下,当支架切口15的底部的位置与沿着基板切口25的切入方向的安装面21U的位置一致时,支架切口15的周缘从基板切口25的底部到与该底部相对的安装基板21的长边方向上的边缘(长边边缘21L)进行包围、卡合(参照图2C)。然后,该支架11在覆盖(遮挡)安装基板21的短边边缘21S,并且使得该安装基板21固定于背光源底座41。 
即,支架11通过一并跨越具有多个的安装基板21中的各安装基板21的一端(例如,安装基板2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而卡合于多个安装基板21,使这些安装基板21相对于背光源底座41不动。 
这样一来,由于接受LED22的光而易于产生漫反射的安装基板21的短边边缘21S(沿着短边方向的边缘)被支架11遮蔽。因此,在来自背光源单元49的光中不包含起因于短边边缘21S的漫反射光,结果,在来自背光源单元49的光中不易包含光量不均。 
此外,在安装基板21中包含用于向LED22提供电流的配线(未 图示),用于接收来自外部电源的电流的连接器28连接于该配线。因此,该支架28也如图2C所示被支架11遮蔽即可。这是因为该支架28也易于使LED22的光漫反射(此外,在以具有光吸收性的材料形成连接器28的情况下也是有效的)。 
此外,如果是如上所述的背光源单元49,则在各安装基板上不需要为了使多个安装基板21相对于背光源底座41不动的例如用于向背光源底座41固定的螺丝等。简而言之,仅通过用于将支架11固定于背光源底座41的螺丝等,多个安装基板21便相对于背光源底座41被固定。 
因此,只要背光源底座41由散热性较高的材料(例如金属)形成,该背光源单元49便无需使用螺丝等地低成本地使LED模块MJ(即,LED22及安装基板21)所带的热散出。而且,因为支架11将多个安装基板21一并固定到背光源底座41,所以背光源单元49的制造变得简单。 
再者,在如上的安装基板21通过支架11相对于背光源底座41不动的情况下,限制安装基板在X方向的移动是通过侧壁SW4(详细而言,是侧壁SW4的外侧面及内侧面)与基板切口25的括弧状周缘的相对的边缘的接触。此外,限制安装基板在Y方向的移动是通过支架切口15周缘的相对的边缘与基板切口25的底部及与该底部相对的安装基板21的长边边缘21L的接触。 
即,通过侧壁SW4的外侧面及内侧面和支架切口15的周缘的相对的边缘与安装基板21的接触,在背光源底座41的底面41B的面内方向中的X方向及Y方向限制安装基板21的移动。因此,将构成开口HL的周缘的侧壁SW4和形成于该侧壁SW4的支架切口15作为第1卡合部。 
再有,在包含作为第1卡合部的支架切口15的侧壁SW4上,支架切口15的底部与安装面21U接触,以此来限制安装基板21在Z方向的移动。因此,该安装面21U、安装基板21的边缘(例如长边边缘21L)和形成于该边缘的基板切口25与侧壁SW4接触,由此,安装基板21并不限于在背光源底座41的底面41B的面内方向不动,而 是在与该面内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也不动(再者,将安装面21U、安装基板21的边缘和形成于该边缘的基板切口25作为第2卡合部)。 
另外,在上述情况中,在安装基板21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和另一端配置有支架11。因此,安装基板21通过2个支架11的夹持更加稳定不动。但是并不仅限于此。 
例如,只要是如图1所示的支架11,即使是1个支架11,也会如上所述使多个安装基板21同时在包含X方向、Y方向、Z方向的所有方向不动。而且,只要通过1个支架对安装基板21进行覆盖,使得该安装基板21固定于背光源底座41,则背光源单元49的制造效率将提高(例如,与在安装基板21的两端装配固定螺钉的情况相比,制造效率提高)。 
再有,使用固定螺钉等将安装基板21固定到背光源底座41的情况下,需要多个固定螺钉等,成本容易变高,而用支架11将安装基板121固定到背光源底座41的情况下,固定螺钉等被削减,所以可以实现成本的降低。 
此外,通过2个支架11使多个安装基板21不动的情况下,形成于安装基板21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和另一端的基板切口25,如图4A所示,为相同形状。这样一来,对于安装基板21来说,用于形成基板切口25的加工变得简单。 
而且,如图4A所示,安装基板21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的基板切口25形成于两个长边边缘21L中的一个,安装基板21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端的基板切口25形成于另一个长边边缘21L。 
这样一来,如图1所示,配置于安装基板21一端的支架11与配置于安装基板21的另一端的支架11完全相同也可(简而言之,可以通过单一的支架11来固定安装基板21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但是,并不限于此,如图4B所示,在一方长边边缘21L上的两端分别形成基板切口25也可。 
再者,支架11的侧壁SW4相对于相对的侧壁SW1倾斜,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侧壁SW4与侧壁SW1平行也可。不过,在支架11由具有光反射性的材料形成的情况下,当侧壁SW4的外侧面向液晶显 示面板59倾斜(以仰视的方式倾斜)时,LED22的光在该外侧面反射,易于向液晶显示面板59行进。 
[实施方式2] 
对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再者,对与实施方式1中所使用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附以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在实施方式1中,基板切口25通过仅从安装基板21的长边边缘21L切入的缺口来形成。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5A~图5C所示,基板切口25也可以通过从安装基板21的长边边缘21L和短边边缘21S切入的缺口来形成。详细而言,基板切口25的周缘也可成为L字状。 
使用图5A~图5C以及图6A~图6C对这样的基板切口25进行说明。{再者,将这些图所示的背光源单元49作为实施例2(EX2)}。再者,图5A~图5C的图示方法与图2A~图2C的相同。 
此外,图6A是图5A~图5C中的B1-B1’线向视截面图,图6B是图5A~图5C中的B2-B2’线向视截面图,图6C是图5A~图5C中的B3-B3’线向视截面图(再者,在各图中,同时也记载了支架的侧面图,在该侧面也图示对应的截面线)。 
如图5A~图5C以及图6A~图6C所示,两者的支架11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支架11相同。此外,形成于安装基板21的长边方向的一端的基板切口25也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基板切口25相同。 
但是,形成于安装基板21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的基板切口25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基板切口25不同。具体而言,如上所述,基板切口25的周缘为L字状。 
在形成这样的基板切口25的情况下,将L字状的周缘中的短边的长度设为Sb,将长边的长度设为Lb。该短边长度Sb与基板切口25的括弧状的周缘的切入长度Ab相同。因此,与该L字状的基板切口25相接的短边边缘21S的长度比支架切口15的宽度Wh略短。另一方面,长边长度Lb比基板切口25的括弧状的周缘的宽度Wb长,但是比支架11的侧壁SW4与侧壁SW1之间的间隔的长度短。 
而且,只要有这种具有L字状周缘的基板切口25和支架切口15, 支架11与安装基板21便会卡合。详细而言,在支架11覆盖到背光源底座41上的安装基板21的情况下,当支架切口15的底部的位置与因基板切口25而变小的安装面21U的位置一致时,支架切口15的周缘从基板切口25的L字状周缘的长边开始到与该长边相对的安装基板21的长边边缘21L进行包围、卡合。然后,该支架11相对于背光源底座41被固定。 
就是说,即使是具有这种L字状周缘的基板切口25,支架11通过一并跨越具有多个的安装基板21的各安装基板21的一端而卡合于多个安装基板21,也将使这些安装基板21相对于背光源底座41不动。 
因此,通过该实施方式2也能获得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作用效果。即,该背光源单元49使背光源光中不包含光量不均。并且,背光源单元49无需对每个安装单元21使用螺丝等,也能够将LED模块MJ固定于背光源底座41,使LED模块MJ所带的热低成本地散出。再有,因为支架11将多个安装基板21一并固定于背光源底座41,所以背光源单元49的制造变得简单。 
再者,包含具有L字状周缘的基板切口25的安装基板21通过支架11相对于背光源底座41不动的情况下,限制安装基板21在X方向的移动是通过侧壁SW4(详细而言是侧壁SW4的外侧面)与L字状的基板切口25的周缘的短边的接触。此外,限制安装基板21在Y方向的移动是通过支架切口15的周缘的相对的边缘和L字状的基板切口25的周缘的长边以及与该长边相对的安装基板21的长边边缘21L的接触。 
即,侧壁SW4的外侧面与支架切口15的周缘的相对的边缘通过与安装基板21接触,在背光源底座41的底面41B的面内方向中的X方向及Y方向限制安装基板21的移动。因此,与实施方式1同样,构成开口HL的周缘的侧壁SW4和形成于该侧壁SW4的支架切口15成为第1卡合部。 
再有,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包含作为第1卡合部的支架切口15的侧壁SW4中,支架切口15的底部通过与安装面21U接触,限制安 装基板21在Z方向的移动。因此,该安装面21U、安装基板21的边缘和形成于该边缘的基板切口25通过与侧壁SW4接触,使安装基板21不仅在背光源底座41的底面41B的面内方向不动,在相对于该面内方向交叉的方向也不动(再者,与实施方式1同样,将安装面21U、安装基板21的边缘和形成于该边缘的基板切口25作为第2卡合部)。 
不过,在具有L字状周缘的基板切口25的情况下,仅通过与该基板切口25卡合的支架11,安装基板21可能在沿X方向的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移动。但是,如图5C所示,具有括弧状周缘的基板切口25位于安装基板21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支架11卡合于该基板切口25。另一方面,具有L字状周缘的基板切口25位于安装基板21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端,支架11卡合于该基板切口25。 
就是说,安装基板21被两个支架11夹持,由此,沿X方向的两个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结果,该安装基板21更加稳定不动。 
此外,如图7A所示,图5A~图5C所示的安装基板21中,在安装基板21的一端,在一方长边边缘21L形成具有括弧状周缘的基板切口25,在安装基板21的另一端,在另一方长边边缘21L形成具有L字状周缘的基板切口25。 
但是,并不限于此,如图7B所示,在一方长边边缘21L的两端中的一方,在一方长边边缘21L形成具有括弧状周缘的基板切口25,在另一方,形成具有L字状周缘的基板切口25也可。 
[实施方式3] 
对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再者,对于与实施方式1、2中使用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附以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在实施方式1、2中,基板切口25形成于安装基板21的长边边缘21L上。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基板切口25也可以通过从安装基板21的短边边缘21S切入的缺口来形成。 
使用图8A~图8C以及图9A~图9C对这样的基板切口25进行说明{再者,将这些图中所示的背光源单元49作为实施例3(EX3)}。再者,图8A~图8C的图示方法与图2A~图2C相同。 
此外,图9A是图8A~图8C中的C1-C1’线向视截面图。图9B是 图8A~图8C中的C2-C2’线向视截面图。图9A是图8A~图8C中的C3-C3’线向视截面图。(再者,各图中同时也记载了支架的侧面图,在该侧面也图示对应的截面线)。 
如图8A~图8C以及图9A~图9C所示,形成于安装基板21的一个基板切口25为例如矩形的括弧状(“[”状),通过从安装基板21的一方短边边缘21S向另一方短边边缘21S切入缺口来完成(再者,该基板切口25的宽度Wb当然比安装基板21的短边边缘21S的长度短)。 
另一方面,支架切口15与实施方式1、2中说明的支架切口15同样为例如矩形的括弧状,形成于构成开口HL的一部分的侧壁SW4。而且,该缺口的切入长度Ah与实施方式1、2同样,比安装基板21的厚度Tb略长,但支架切口15的宽度Wh与实施方式1、2不同,比安装基板21的短边边缘21S的长度略长。 
此外,如图8B所示,支架11包含从侧壁SW1的内侧面上与支架切口15相对的位置向支架切口15***的***片BG。该***片B G的前端具有比基板切口25的宽度Wb略短的粗细,以便收入基板切口25内。 
然后,包含这种支架切口15及***片BG的支架11与安装基板21(乃至LED模块MJ)相卡合。 
详细而言,在支架11覆盖背光源底座41上的安装基板21的情况下,当***片BG的前端的位置与基板切口25的底部的位置一致时,***片BG的前端通过嵌入基板切口25的周缘进行卡合,而且,支架切口15的周缘包围安装面21U以及两长边边缘21L并进行卡合。于是,该支架11相对于背光源底座41被固定。 
就是说,即使是具有这种形成于短边边缘21S的基板切口25的基板切口25,支架11通过一并跨越具有多个的安装基板21中的各安装基板21的一端而卡合于多个安装基板21,也将使这些安装基板21相对于背光源底座41不动。因此,通过实施方式3也能获得与实施方式1、2同样的作用效果。 
再者,在短边边缘21S包含基板切口25的安装基板21通过支架 11相对于背光源底座41不动的情况下,限制安装基板21在X方向的移动是通过***片BG(特别是***片BG的前端)与括弧状基板切口25的底部的接触。此外,限制安装基板21在Y方向的移动是通过***片BG(特别是***片BG的周缘)和括弧状基板切口25的周缘的相对的边缘的接触,还通过支架切口15的周缘的相对的边缘与安装基板21的两个长边边缘21L的接触。 
即,***片BG与支架切口15的周缘的相对的边缘通过与安装基板21接触,在背光源底座41的底面41B的面内方向中的X方向及Y方向限制安装基板21的移动(再者,将构成开口HL的周缘的侧壁SW4、形成于该侧壁SW4的支架切口15和***片BG作为第1卡合部)。 
再有,与实施方式1、2同样,在包含作为第1卡合部的支架切口15的侧壁SW4,支架切口15的底部通过与安装面21U接触,限制安装基板21在Z方向的移动。因此,通过该安装面21U及长边边缘21L与支架切口15的接触,以及形成于安装基板21的边缘的基板切口25与***片BG的接触,安装基板21不仅在背光源底座41的底面41B的面内方向不动,在相对于该面内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也不动(再者,与实施方式1、2同样,将安装面21U、安装基板21的边缘和形成于该边缘的基板切口25作为第2卡合部)。 
但是,在形成于短边边缘21S的基板切口25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2同样,仅通过与该基板切口25卡合的支架11,安装基板21可能在沿X方向的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移动。但是,如图8C所示,具有括弧状周缘的基板切口25位于安装基板21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支架11卡合于该基板切口25。另一方面,形成于短边边缘21S的基板切口25位于安装基板21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端,支架11(特别是***片BG)卡合于该基板切口25。 
就是说,安装基板21被两个支架11夹持,由此,在沿X方向的两个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结果,该安装基板21更加稳定不动。 
此外,也可以考虑在支架11上没有***片BG,在短边边缘21S也没有基板切口25。这是因为,即使没有***片BG及基板切口25, 只要在支架11上具有支架切口15,该支架切口15的周缘便与安装基板21的安装面21U和长边边缘21L卡合{这种情况下,支架切口15为第1卡合部,安装面21U和安装基板21的边缘(短边边缘21S)为第2卡合部}。 
而且,也可以通过支架11的侧壁SW1的内侧面与没有基板切口25的安装基板21的短边边缘21S的接触阻挡安装基板21的X方向上的移动{这种情况下,支架切口15与侧壁SW1为第1卡合部,安装面21U与安装基板21的边缘(短边边缘21S及长边边缘21L)为第2卡合部}。 
[其他实施方式] 
再者,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超出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有各种变更。 
以上对于支架11与安装基板21卡合的部分记载了各种,但并不限于此。例如,构成开口HL的周缘的侧壁SW和形成于该侧壁SW的支架切口15中的至少一个与安装基板21的某个位置卡合即可。相反,例如,安装基板21的安装面21U、安装基板21的边缘(21L、21S)以及形成于边缘的基板切口25中的至少一个与支架11的某个位置卡合即可。 
此外,在实施方式1~3中,支架11通过包含侧壁SW1~SW4以及顶部UW而成为具有一个中空空间的盖状。但是并不限于此,支架11也可以如图10A的部分平面图(表示安装基板21不动的状态的平面图)以及图10B的截面图(图10A的D-D’线向视截面图)所示,包含加强件17。 
该加强件(加强部)17为在中空状的支架11内部与相对的侧壁SW1的内侧面和侧壁SW4的内侧面相连,并且连接到顶部UW的内侧面的板状部件。 
当具有这种加强件17时,支架11的强度增加。尤其是当在支架11的内部与相对的侧壁SW1的内侧面和侧壁SW4的内侧面相连时,加强件17承受侧壁SW1及侧壁SW4上的负荷。因此,当两个支架11夹持安装基板21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和另一端且使其与侧壁SW4 卡合的情况下,即使向侧壁SW4施加过度的负荷,该侧壁SW4也不会破损。 
此外,换言之,当在支架11的内部与侧壁SW4的内侧面和顶部UW的内侧面相连时,加强件17承受侧壁SW4及顶部UW上的负荷。因此,当两个支架11夹持安装基板21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和另一端且使其与侧壁SW4卡合的情况下,即使向侧壁SW4施加过度的负荷,该侧壁SW4也不会破损。 
简而言之,只要加强件17在中空状的支架11的内部与至少两个内侧面(侧壁SW1~SW4及顶部UW的至少两个)相连,该内侧面上的负荷也将传递到加强件。结果,与该内侧面相对应的侧壁S W等不易破损,进而支架11的强度也将增加。 
再者,如图10B所示,加强件17与侧壁SW1的内侧面、侧壁SW4的内侧面、顶部UW的内侧面相连,且延伸到未配置顶部UW的侧壁SW1、SW4的边缘。因此,当支架11的开口HL与安装基板21的安装面21U相接的情况下,在支架11内部通过加强件17划分的空间之间并不相通而是完全划分开。 
但是,加强件17也可以如图10C所示不延伸到未配置顶部UW的侧壁SW1、侧壁SW4的边缘。就是说,加强件17虽然划分了中空状的支架11的内部,但是也可以使被划分的空间之间相通。这样一来,支架11内的空气不易滞留。再有,当支架11在侧壁SW1~SW4以及顶部UW的任一处包含与外部相通的开孔等时,支架11内的空气更不易滞留。 
再者,加强件17可以考虑有多种形状。例如图11A、图11B所示的加强件17也可(再者,图11A与图10A的图示方式相同,图11B是图11A的E-E’线向视截面图)。 
即,与侧壁SW1的内侧面、侧壁SW4的内侧面、以及顶部UW的内侧面相连的加强件17与侧壁SW4的支架切口15的位置重叠(详细而言,在XZ截面方向上,加强件17与支架切口15重叠)。而且,当支架11覆盖到背光源底座41上的安装基板21的情况下,加强件17不先于支架切口15的底部与安装面21U接触,以便支架切口15的底 部与安装基板21的安装面21U能够接触(不过,加强件17与支架切口15的底部同时与安装面21U接触也可)。 
即,如图11B所示,支架切口15附近(接近侧壁SW4)的加强件17的一部分虽然从顶部UW等的内侧面延伸出来,但是并不延伸到超过支架切口15的底部的程度。 
另一方面,如图11B所示,从支架切口15背离(接近侧壁SW1)的加强件17的一部分也可以到达未配置顶部UW的侧壁SW1的边缘。但是,该加强件17的一部分不与收纳于支架11的内部的安装基板21的安装面21U接触。因为,如不这样,支架切口15的周缘与安装基板21的安装面21U不能接触。 
再者,接近侧壁SW1的加强件17的一部分也可如图11A所示与收纳于支架11的内部的安装基板21的短边边缘21S接触。因为这样一来,将确实地阻挡安装基板21的X方向上的移动。此外,只要接近侧壁SW4的加强件17的一部分包含与支架切口15的底部平齐的部分,该平齐部分将确实地阻挡安装基板21的Z方向上的移动。 
就是说,加强件17通过与安装基板21卡合,使该安装基板21不动(因此,加强件17也可以说成是通过与安装基板21卡合而使安装基板21不动的第1卡合部)。 
此外,加强件17也可如图12A及图12B所示包含嵌入基板切口25的嵌合片17T。详细而言,如图12A所示,嵌入基板切口25的一个片材如图12B所示与加强件17相连即可(再者,图12A的图示方式与图10A相同,图12B是图12A的F-F’线向视截面图)。 
如果是这种加强件17,在支架11覆盖到背光源底座41上的安装基板21的情况下,当嵌合片17T的位置与基板切口25的位置一致时,嵌合片17T通过嵌入基板切口25而卡合,支架切口15的周缘包围安装面21U及两长边边缘21L而进行卡合。于是,该支架11相对于背光源底座41被固定。 
即,即使是该支架11,通过一并跨越具有多个的安装基板21的各安装基板21的一端(例如,安装基板21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而卡合于多个安装基板21,也将使这些安装基板21相对于背光源底座 41不动。因此,该支架11也具有与实施方式1~3相同的作用效果。 
再者,在通过该支架11使包含基板切口25的安装基板21相对于背光源底座41不动的情况下,限制安装基板在X方向的移动是通过嵌合片17T和基板切口25的周缘的相对的边缘的接触。此外,限制安装基板在Y方向的移动是通过嵌合片17T和基板切口25的底部的接触,还通过支架切口15的周缘的相对的边缘和安装基板21的两个长边边缘21L的接触。 
即,嵌合片17T和支架切口15的周缘的相对的边缘通过与安装基板21接触,限制安装基板在背光源底座41的底面41B的面内方向中的X方向及Y方向上的移动{再者,将构成开口HL的周缘的侧壁SW4、形成于该侧壁S W4的支架切口15和嵌合片17T(进而加强件17)作为第1卡合部}。 
而且,与实施方式1~3同样,在包含作为第1卡合部的支架切口15的侧壁S W4中,支架切口15的底部通过与安装面21U接触限制安装基板在Z方向的移动。因此,通过该安装面21U与支架切口15的接触,以及形成于安装基板21的边缘的基板切口25与嵌合片17T的接触,安装基板21并不仅在背光源底座41的底面41B的面内方向不动,在相对于该面内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也不动。 
再者,在图12A中,安装基板21的短边边缘21S与侧壁SW1的内侧面相背离,但也可以接触。那样一来,欲在X方向移动的安装基板21被侧壁SW1确实地阻挡。 
此外,为了在实现加强件17的成本降低并且防止由加强件17划分的支架11内部的空间之间的空气滞留,如图12C所示,加强件17可以仅与侧壁SW4的内侧面和顶部UW的内侧面相连,不与侧壁SW1的内侧面相连。 
另外,在上述情况中,在安装基板21的安装面21U上装配有连接器28,不过,其装配位置并不仅限于安装面21U。例如,如图13所示,连接器28可以装配到安装基板21的安装面21U的背面21B。而且,如图13所示,这种连接器28从形成于背光源底座41的底面41B的连接器用开孔41H向外部露出。 
这样一来,在背光源单元49的制造工序中,不必将安装基板21翻转,制造效率提高(简而言之,背光源单元49成为堆垛构造,组装型及再加工性提高)。 
再者,这样在安装基板21的背面21B装配连接器28的情况下,与该连接器28相连的端子(漫反射部)会从安装面21U突出。而且,虽然该突出的端子容易成为漫反射或光吸收的原因,但被支架11隐藏。因此,在背光源单元49的光中不包含光量不均。 
此外,连接器28不仅限于配置于安装基板21的安装面21U上的类型,如图14所示,嵌入安装基板21的边缘(例如,短边边缘21S)的直接***型连接器也可(部件附图标记LN是安装于安装基板21的配线)。这样一来,使用于背光源单元49的部件数量减少,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再者,在图14中,在每个安装基板21装配直接***型的连接器28,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将三个连接器28形成一体,同时装配到三个安装基板21也可。 
此外,为了安装基板21的配线从外部电源接收电流所使用的连接部并不仅限于连接器28。例如,从降低成本的观点,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柔性印刷电路)基板也可以通过压接而装配于安装基板21。 
此外,在以上情况中,与安装基板21的个数相同的支架切口15形成于支架11。但是,并不限于此,如图15所示,也可以是一个支架切口15通过一并跨越具有多个的安装基板21的各安装基板21的一端而卡合于多个安装基板21而卡合于多个安装基板21,使这些安装基板21相对于背光源底座41不动。 
不过,这种情况下,安装基板在Z方向的移动能够通过支架切口15的周缘的底部和安装面21U的接触来阻挡。但是,安装基板21的在X方向或Y方向等的移动不能通过支架切口15的周缘的底部和安装面21U的接触来阻挡。因此,如图15所示,形成从背光源底座41的底面41B突起并与基板切口25卡合的突起片41T。 
只要该突起片41T能与基板切口25的周缘卡合,并没有特别限制。而且,通过两侧的基板切口25的周缘的相对的边缘和与其卡合 的突起片41T的接触,安装基板21在X方向的移动被阻挡。再有,通过一方基板切口25的底部和与其卡合的突起片41T的接触,安装基板21的在沿Y方向的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的移动被阻挡,通过另一方基板切口25的底部和与其卡合的突起片41T的接触,安装基板21的在沿Y方向的两个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上的移动被阻挡。 
即,通过与支架11和背光源底座41的突起片41T卡合,安装基板21在包含X方向、Y方向、Z方向的所有方向上的移动被阻挡。而且,这样一来,在安装基板21不动的情况下,支架11的支架切口15的个数只需一个,形状得到简化。因此,能够实现支架11的成本降低,而且支架11的合格率也将提高。此外,背光源底座41的突起片41T作为安装基板21的定位部件发挥作用,因此背光源单元49的制造效率也提高。 
再者,只要是安装基板21的一部分(例如,短边边缘21S)或者连接器28等不易成为背光源光的光量不均的原因,也可以用小型化的支架11不遮蔽安装基板21的短边边缘21S地将该安装基板21装配于背光源底座41。 
附图标记说明
11 支架 
SW1~SW4 侧壁 
UW 顶部 
15 支架切口(第1切口) 
BG 突起片 
17 加强件(加强部) 
17T 嵌合片 
MJ LED模块 
21 安装基板 
21U 安装面 
21B 安装面的背面 
22 LED(光源,发光元件) 
25 基板切口(第2切口) 
28 连接器(漫反射部) 
41 背光源底座 
41B 背光源底座的底面(装配面) 
PG 电子封装件 
42 反射片 
43 扩散板 
44 棱镜片 
45 微透镜片 
49 背光源单元(照明装置) 
59 液晶显示面板(显示面板) 
69 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 
89 液晶电视(电视接收装置) 

Claims (19)

1.一种照明装置,具有:
光源;
安装基板,其上装配所述光源;以及
底座,其上装配所述安装基板,
所述照明装置包含支架,所述支架至少覆盖所述底座上的所述安装基板的沿着短边方向的边缘,并且将所述安装基板固定于所述底座,
在所述底座上,将装配所述安装基板的面作为装配面,
所述支架包含第1卡合部,该第1卡合部通过与所述安装基板接触来限制所述安装基板在所述装配面的面内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的移动,
所述第1卡合部通过与所述安装基板的安装面接触来限制所述安装基板从所述装配面背离,
在中空状的所述支架的内部形成有至少与两个内侧面相连的加强部,
所述加强部也是所述第1卡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
在被所述支架遮蔽的所述安装基板的一个面上装配有漫反射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
所述漫反射部为连接器或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
所述支架通过一并跨越具有多个的所述安装基板中的各安装基板的一端而卡合于多个所述安装基板,使这些安装基板相对于所述底座不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
所述支架通过一并跨越具有多个的所述安装基板中的各安装基板的一端而卡合于多个所述安装基板,使这些安装基板相对于所述底座不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
所述支架通过一并跨越具有多个的所述安装基板中的各安装基板的一端而卡合于多个所述安装基板,使这些安装基板相对于所述底座不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
所述支架为底部开口的中空状,
所述第1卡合部为构成所述开口的周缘的侧壁和形成于该侧壁的第1切口中的至少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装置,
当将与所述第1卡合部接触的所述安装基板的一部分作为第2卡合部时,
所述第2卡合部为所述安装基板的安装面、所述安装基板的边缘以及形成于所述边缘的第2切口中的至少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装置,
所述第2切口形成于所述安装基板中相对的一端和另一端,
所述一端的所述第2切口和所述另一端的所述第2切口为相同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
所述一端的所述第2切口形成于所述安装基板的沿着长边方向的两个长边中的一个,
所述另一端的所述第2切口形成于所述安装基板的沿着长边方向的两个长边中的另一个。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所述支架配置于所述安装基板中相对的一端和另一端,
所述安装基板由于被支架夹着而不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在中空状的所述支架的内部形成有至少与两个内侧面相连的加强部,
所述加强部将中空状的所述支架的内部划分开,但划分开的空间之间相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在所述安装基板的安装面上形成有光反射性膜。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第1反射片覆盖于所述安装基板的安装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第2反射片介于所述安装基板与所述底座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所述底座由光反射性材料形成。
17.一种显示装置,包含接受来自权利要求1至16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的光的显示面板。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
19.一种电视接收装置,
搭载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1080030815.4A 2009-07-10 2010-03-29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29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64102 2009-07-10
JP2009-164102 2009-07-10
PCT/JP2010/055523 WO2011004643A1 (ja) 2009-07-10 2010-03-29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受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2913A CN102472913A (zh) 2012-05-23
CN102472913B true CN102472913B (zh) 2014-12-17

Family

ID=43429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3081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2913B (zh) 2009-07-10 2010-03-29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92588A1 (zh)
EP (1) EP2453300A4 (zh)
JP (1) JP5347025B2 (zh)
CN (1) CN102472913B (zh)
BR (1) BR112012000651A2 (zh)
RU (1) RU2501055C2 (zh)
WO (1) WO20110046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8227B (zh) * 2012-08-29 2014-01-22 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灯条固定结构
WO2015194648A1 (ja) * 2014-06-18 2015-12-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シャーシ、バックライトシャーシ、表示装置、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及び、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US11016339B2 (en) 2019-08-28 2021-05-25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in vehicle display device
CN110632792A (zh) * 2019-08-28 2019-12-3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2326A (zh) * 2005-06-30 2007-01-10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底框架、背光组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1441362A (zh) * 2007-11-22 2009-05-27 索尼株式会社 背光元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178588C1 (ru) * 2000-05-03 2002-01-20 Марков Валер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Световая панель
RU2202731C2 (ru) * 2000-12-13 2003-04-20 Ооо Нпц "Оптэл" Световой прибор на светодиодах
JP2002372918A (ja) * 2001-06-15 2002-12-26 Advanced Display Inc 面状光源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JP2008060204A (ja) 2006-08-30 2008-03-13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Led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KR20080054179A (ko) * 2006-12-12 2008-06-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RU63905U1 (ru) * 2007-01-16 2007-06-10 Илья Борисович Наличаев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ая опора
KR100875703B1 (ko) * 2007-06-29 2008-12-23 알티전자 주식회사 직하형 백라이트 유닛
KR101385205B1 (ko) * 2007-07-25 2014-04-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의 구조를 개선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5056372B2 (ja) * 2007-11-22 2012-10-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1519331B1 (ko) * 2008-02-18 2015-05-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KR101236892B1 (ko) * 2008-07-08 2013-02-2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스크류 풀림방지기능을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2326A (zh) * 2005-06-30 2007-01-10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底框架、背光组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1441362A (zh) * 2007-11-22 2009-05-27 索尼株式会社 背光元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53300A4 (en) 2013-02-20
JPWO2011004643A1 (ja) 2012-12-20
BR112012000651A2 (pt) 2016-02-10
JP5347025B2 (ja) 2013-11-20
US20120092588A1 (en) 2012-04-19
CN102472913A (zh) 2012-05-23
WO2011004643A1 (ja) 2011-01-13
EP2453300A1 (en) 2012-05-16
RU2501055C2 (ru) 2013-12-10
RU2012104605A (ru) 2013-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18932B1 (ko) 표시 장치, 상부 수납 용기 및 표시 장치의 조립 방법
CN101625480B (zh) 液晶显示模块
KR101571919B1 (ko) 시준 광 엔진
CN102459992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1098063B (zh) 灯座、包括灯座的背光组件和包括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
CN102472441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US20110128721A1 (en) Display device using diffusive light guide plate
CN102472447A (zh) 透镜单元、发光模块、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2472448A (zh) 支撑销、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2803823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KR20150092392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0443983C (zh) 液晶显示装置
EP2327923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02472913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US8342731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20110205451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KR102032753B1 (ko) 베젤이 최소화된 액정표시소자
CN101910711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US20080151572A1 (en) Light guide plate with light diffusing structure,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same
KR102591775B1 (ko) 백라이트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10242433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KR101920760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CN102947640B (zh) 背光源单元和液晶显示装置
US11294116B2 (en) Display device based on diffusion fil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445026B (zh) 背光模块及具有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