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4063A - 一种基于交通运行稳定性的互通立交桥整体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交通运行稳定性的互通立交桥整体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44063A
CN102444063A CN2011102792228A CN201110279222A CN102444063A CN 102444063 A CN102444063 A CN 102444063A CN 2011102792228 A CN2011102792228 A CN 2011102792228A CN 201110279222 A CN201110279222 A CN 201110279222A CN 102444063 A CN102444063 A CN 1024440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ffic
import
traffic capacity
interchange
ingred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792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长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11027922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44063A/zh
Publication of CN1024440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40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确定互通立交桥整体通行能力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互通立交桥各个组成部分适应交通量的分析,结合各个交通流向分布情况,计算出整个互通立交桥通行能力,为互通立交桥规划和互通立交桥选型以及交通管理提供依据。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首先对互通立交桥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确定各组成部分适应通行能力;确定互通立交桥各个进口不同流向的交通与立交桥其他进口流向的交通拓扑关系,在互通立交桥整体运行稳定性的原则下,根据上述关系以及各个组成部分的通行能力建立约束条件;进而通过优化各个进***通量计算出互通立交桥整体适应通行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交通运行稳定性的互通立交桥整体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规划与管理领域,涉及一种应用线性规划方法确定互通立桥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互通立交桥是高等级道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级道路的迅速发展,必然要修建大量互通立交桥,以实现道路之间空间交叉和行车方向的转换。作为高等道路***中重要的交通节点,互通立交桥通行能力配置是否合理对平衡路网交通十分重要。互通立交桥通行能力分析是互通立交桥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的重要依据,但由于目前研究成果缺乏,特别是缺少互通立交桥整体通行能力分析方法和工具,使互通立交桥在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中无法考虑整个***的交通需求特性,造成互通立交桥在选型方面以及匝道布设方面与需要的功能和通行能力不匹配,导致交通拥堵。已有的道路通行能力分析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把道路***割裂成不同的组成部分,然后对各个部分通行能力分别分析,其产生的后果是没有考虑***稳定运行的要求和交通量在各个流向分布非均衡的特性,导致分析结果与运营实际情况不符合。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互通立交桥整体运行稳定性和流向分布特性的互通立交桥整体通行能力计算方法。本发明从互通立交整体运行稳定性的角度提出互通立交整体通行能力概念:在通常的道路、交通条件下,互通立交各个组成部分一分流点、合流点、交织区、匝道、匝道与主线连接处,均能正常运行条件下,互通立交整体所能疏导的最大交通量。在上述定义下,互通立交整体的通行能力不仅受到***各个组成部分通行能力的制约,还受到***内交通运行特***通分布的影响。因此,本发明提出的互通立交整体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既考虑了立交整体设计对通行能力的制约,又考虑了实际交通特性对通行能力的影响。
本发明不同于已有的道路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它是以互通立交桥各进口不同流向的交通为输入、互通立交桥各个组成部分通行能力为约束条件,应用线性规划模型方法求解整个互通立交通行能力。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互通立交桥组成部分分为分流区、合流区、交织区和匝道4类,然后按类别对互通立交桥的各个组成部分编号,记为mn,其中m表示互通立交桥的组成部分所属类别,m∈{D、M、W、R},其中D、M、W,R分别表示互通立交桥的分流区、合流区、交织区和匝道;n为正整数,用mn表示互通立交桥m类中第n个组成部分的编号;
从互通立交桥整体布局和设计,确定整个互通立交桥运行的组成部分,即分流区、合流区、交织区和匝道四类,按类别对互通立交桥的各个组成部分编号;
步骤二:根据各组成部分的几何条件和交通条件,计算互通立交桥各组成部分的通行能力;
1)计算分流区通行能力
当分流区单方向车道数为2时,分流区通行能力为3900pcu/h;当分流区单方向车道数为3时,分流区通行能力为6000pcu/h;当分流区单方向车道数为4时,分流区通行能力为8100pcu/h;
2)计算合流区通行能力
当合流区单方向车道数为2时,合流区通行能力为4100pcu/h;合流区单方向车道数为3时,合流区通行能力为6200pcu/h;当合流区单方向车道数为4时,合流区通行能力为8300pcu/h;
3)计算交织区的通行能力
互通立交桥交织区根据构造可以划分为2类:I类、II类。I类交织区的特征是:进出口之间用一条或两条辅助车道相连,交织区内具有完整的冠线,在出口处不设置车道平衡构造,如图5所示;
II类交织区的特征是:进出口之间有辅助车道相连,并且在出口处实行车道平衡措施,出口车道数总和比进口车道数总和大1,同时,交织区内没有完整和典型的冠线,如图6所示;
当互通立交桥交织区为第I类交织区时,其通行能力值如表1;
当互通立交桥交织区为第II类交织区时,其通行能力值如表2;
表1第I类交织区的通行能力值
Figure BDA0000092631260000031
表2第II类交织区的通行能力值
Figure BDA0000092631260000032
4)计算匝道通行能力
(1)左转半定向匝道:当匝道设计速度为40km/h时,其通行能力值为1700pcu/h;当匝道设计速度为50km/h时,其通行能力值为1900pcu/h;
(2)右转定向匝道:当匝道设计速度为40km/h时,其通行能力值为1700pcu/h;当匝道设计速度为50km/h时,其通行能力值为1900pcu/h;
(3)环形匝道:当匝道设计速度为30km/h时,其通行能力值为1600pcu/h;当匝道设计速度为40km/h时,其通行能力值为1700pcu/h;当匝道设计速度为50km/h时,其通行能力值为1900pcu/h;
步骤三:建立互通立交桥每个进口不同流向的交通在互通立交桥各个组成部分与其他进口各流向交通的拓扑关系
记qij——第i进口,第j流向的交通量,i=1,2,3,4,j=1,2,3,i1,i2,i3分别表示第i进口的右转、左转和直行流向;
rij——第i进口,第j流向的交通量占第i进口总交通量的百分比,i=1,2,3,4,j=1,2,3,i1,i2,i3分别表示第i进口的右转、左转和直行流向;
并且:
qij=qirij    (1)
qi=qi1+qi2+qi3    (2)
对互通立交桥第mn个组成部分,通过该组成部分的交通量为:
SSq mn = Σ i , j I mnij q ij - - - ( 3 )
其中,m∈{D、M、W、R},n为正整数,
D、M、W,R分别表示分流区、合流区、交织区与匝道;
mn表示互通立交桥的m类中第n个组成部分;
SSqmn为通过互通立交桥第mn个组成部分的交通量;
Figure BDA0000092631260000042
对互通立交桥每个进口,交通流向分为右转、左转和直行,当不同进口的不同流向的交通在互通立交桥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流、合流或交织,就产生了各个进口不同流向的交通在互通立交桥各个组成部分与其他进口不同流向的交通之间的拓扑关系。对每个进口而言,可按直行、左转、右转等建立一级关系;如果直行、左转、或右转再次分流,可考虑建立二级关系。为了分析不同流向分布,对互通立交桥整体运行稳定性的影响,引入流向比例系数rij
步骤四:建立每个进口不同流向的交通与其他进***通流向在各个组成部分的约束条件;
在第三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各个进口,每个流向的交通与其他流向交通满足的约束条件:
对互通立交桥的第mn个组成部分,建立约束条件如下:
Σ i , j I mnij q ij ≤ C mn - - - ( 4 )
其中,qij——第i进口,第j流向的交通量,i=1,2,3,4,j=1,2,3,i1,i2,i3分别表示第i进口的右转、左转和直行流向,并且满足:
Cmn为互通立交桥第mn个组成部分通行能力;当该组成部分为分流区时,Cmn为分流区通行能力;当该组成部分为合流区时,则Cmn为合流区通行能力;当该组成部分为交织区时,则Cmn为交织区通行能力;当该组成部分为匝道时,则Cmn为匝道通行能力;m∈{D、M、W、R},n为正整数,D、M、W,R分别表示分流区、合流区、交织区与匝道;
mn表示互通立交桥的m类中第n个组成部分;
步骤五:计算每个进口所适应的交通量和互通立交桥整体通行能力;
在已知第i进口,第j流向的交通量占第i进口总交通量的百分比rij(i=1,2,3,4,j=1,2,3)的条件下;
(1)计算每个进口适应交通量q1,q2,q3,q4
目标函数:C=Max(q1+q2+q3+q4)    (5)
C-为互通立交桥整体通行能力(pcu/h)
约束条件:
Figure BDA0000092631260000061
m∈{D、M、W、R},n为正整数
qi=qi1+qi2+qi3,i=1,2,3,4
qij=qirij,i=1,2,3,4,j=1,2,3
满足约束条件的q1,q2,q3,q4就是互通立交桥4个进口所适应的交通量,分别记为q′1,q′2,q′3,q′4
(2)计算互通立交整体的通行能力:
C=q′1+q′2+q′3+q′4    (6)
式中,C-为互通立交整体的通行能力(pcu/h);
q′1,q′2,q′3,q′4-分别为互通立交桥四个进口所适应的交通量(pcu/h);
根据上述步骤,每个互通立交进***通量为各个进口适应交通量;互通立交各个进口的适应交通量之和为整个互通立交通行能力。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发明是考虑了互通立交桥整体布局和各个进口不同流向的交通相互作用,相对传统的分析方法,此种方法考虑了互通立交桥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不同流向交通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计算方法和流程相对简单,能够满***通规划设计和交通运营管理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流程框图
图2半定向+环行匝道组合型互通立交桥组成示意图
图3半定向+环行匝道组合型互通立交桥各进口不同流向的交通拓扑关系示意图
图4苜蓿叶互通立交桥组成与各进口不同流向的交通拓扑关系示意图
图5互通立交第I类交织区示意图
图6互通立交第II类交织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以下示例
示例一:如图2为半定向+环行匝道组合型互通立交桥示意图,
该立交桥主线为3车道,设计速度为80km/h,匝道为1车道,设计速度为40km/h;分流区、合流区单方向车道数为3条车道;下面给出半定向+环行匝道组合型互通立交桥通行能力计算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步,将该立交桥组成部分分为分流区、合流区、交织区和匝道4类,本实施例中的立交桥共有6个分流区、6个合流区与6个匝道,然后按类别对互通立交桥的各个组成部分编号,如图2所示。
第二步,计算互通立交桥各个进口及各组成部分的通行能力;
1)计算分流区通行能力;由图2所示,整个半定向+环行匝道组合型互通立交桥共有6个分流区,即D1、D2 D3、D4、D5、D6,分流区D5的通行能力受到其下游匝道R2和R6的通行能力约束;分流区D6的通行能力受到其下游匝道R1和R4通行能力约束;因此,只计算分流D1、D2 D3、D4的通行能力;由于分流区D1、D2 D3、D4单方向车道数为3,所以分流区通行能力为6000pcu/h,即CD1=CD2=CD3=CD4=6000pcu/h;
2)计算合流区通行能力;同样图2所示,整个半定向+环行匝道组合型互通立交桥共有6个合流区,即M1、M2 M3、M4、M5、M6;合流区M6的通行能力受到匝道R1和R3的通行能力约束,故不考虑其通行能力;由于合流区单方向车道数为3,所以合流区通行能力为6200pcu/h,即CM1=CM2=CM3=CM4=CM5=6200;
3)计算交织区通行能力;由于图2所示意的半定向+环行匝道组合型互通立交桥没有交织区,故不用计算交织区通行能力;
4)计算匝道通行能力;如图2所示意,整个半定向+环行匝道组合型互通立交桥共有6个匝道,即R1、R2 R3、R4、R5、R6;其中,R1、R2为右转匝道,R3、R6为左转匝道,R4、R5为环行匝道;由于匝道设计速度为40km/h,故其通行能力值为1700pcu/h/车道,即
CR1=CR2=CR3=CR4=CR5=CR6=1700pcu/h
第三步,建立互通立交桥每个进口不同流向的交通在互通立交桥各个组成部分与其他进口各流向交通的拓扑关系,如图3所示;a)进口1:其右转交通q11和左转交通q12在分流区D1与直行交通q13分流;所以,在分流区D1上游进口1处交通量满足:q1=q11+q12+q13,由于q11、q12和q13在分流区D1处分流,故q11+q12+q13不超过分流区D1的通行能力6000pcu/h,即q11+q12+q13≤6000;右转交通q11、进口3的左转交通q32与进口4的直行流q43在合流区M4处合流,并且合流后的交通量不超过M4的通行能力,q11+q32+q43≤6200;进口1的左转交通q12与进口2的直行交通在合流区M1处合流,合流后的交通量应不超过M1的通行能力,即q12+q23≤6200;进口1的直行交通q13与进口4的左转交通q42在合流区M1处合流,合流交通量不超过合流区M1的通行能力,即q13+q42≤6200;进口1的直行交通q13与进口4的左转交通q42在合流区M1处合流后,与进口2右转交通q21在合流区M5处合流,汇合后的交通量应不超过合流区M5的通行能力,即q13+q42+q21≤6200;b)进口2:其右转交通q21和左转交通q22在分流区D2与直行交通q23分流;所以,在分流区D2上游进口2处交通量满足:q2=q21+q22+q23,其不超过分流区D2的通行能力6000pcu/h,即q2=q21+q22+q23≤6000;c)进口3:其没有右转交通,左转交通q32在分流区D3与直行交通q33分流;所以,在分流区D3上游进口3处交通量满足:q3=q32+q33,并且不超过分流区D3的通行能力6000pcu/h,即q32+q33≤6000;其直行交通q33与进口2的左转交通q22在合流区M3合流,合流后的交通量不超过合流区M3的通行能力:q33+q22≤6200;
d)进口4:其没有右转交通,左转交通q42在分流区D4与直行交通q43分流,所以,在分流区D4上游进口4处交通量满足:q4=q42+q43,其不能超过分流区D4的通行能力6000,即,q4=q42+q43≤6000;直行交通q43与进口3的左转交通q32、进口1的右转交通q11在合流区M4处合流,合流后的交通量不超过合流区M4的通行能力:q43+q32+q11≤6200;
e)匝道R1、R2R3、R4、R5、R6:
匝道R1其上的交通量q11应不大于其通行能力1700pcu/h,即q11≤1700;
匝道R2其上的交通量q21应不大于其通行能力1700pcu/h,即q21≤1700;
匝道R3其上的交通量q32应不大于其通行能力1700pcu/h,即q32≤1700;
匝道R4其上的交通量q12应不大于其通行能力1700pcu/h,即q12≤1700;
匝道R5其上的交通量q42应不大于其通行能力1700pcu/h,即q42≤1700;
匝道R6其上的交通量q22应不大于其通行能力1700pcu/h,即q22≤1700;
第四步,由上述过程,得到互通立交桥每个进口不同流向的交通在互通立交桥各个组成部分与其他进口各流向交通的拓扑关系和约束条件问题:
如上分析,分流区D5的通行能力受到其下游匝道R2和R6的通行能力约束;分流区D6的通行能力受到其下游匝道R1和R4通行能力约束;合流区M6的通行能力受到匝道R1和R3的通行能力约束;因此,上述分流区和合流区不构成对整个互通立交整体运行的实际约束;故共有约束条件如下:
(A)分流约束条件
分流区D1:q11+q12+q13≤6000;分流区D2:q21+q22+q23≤6000
分流区D3:q32+q33≤6000;分流区D4:q42+q43≤6000
(B)合流约束条件
合流区M1:q13+q42≤6200;合流区M2:q23+q12≤6200;
合流区M3:q33+q22≤6200;合流区M4:q43+q11+q32≤6200;
合流区M5:q13+q42+q21≤6200;
(C)匝道约束条件
匝道R1:q11≤1700;匝道R2:q21≤1700;匝道R3:q32≤1700;
匝道R4:q12≤1700;匝道R5:q42≤1700;匝道R6:q22≤1700;
为了分析不同流向交通分布对通行能力影响,引入进口流向交通约束条件,
(D)流向交通约束条件:
进口1:q1=q11+q12+q13,r11q1-q11=0,r12q1-q12=0,r13q1-q13=0,r11+r12+r13=1.0
进口2:q2=q21+q22+q23,r21q2-q21=0,r22q2-q22=0,r23q2-q23=0,r21+r22+r23=1.0
进口3:q3=q32+q33,r32q3-q32=0,r33q3-q33=0,r32+r33=1.0
进口4:q4=q42+q43,r42q4-q42=0,r43q4-q43=0,r42+r43=1.0
rij为第i进口,第j流向的交通量占第i进口总交通量的百分比,i=1,2,3,4,j=1,2,3
第五步,计算每个进口适应交通量q1,q2,q3,q4,确定目标函数为:C=Max(q1+q2+q3+q4),约束条件为(A)、(B)、(C)、(D),满足上述约束条件的q1,q2,q3,q4就是互通立交桥4个进口所适应的交通量,分别记为q′1,q′2,q′3,q′4
第六步,计算互通立交整体的通行能力:C=q′1+q′2+q′3+q′4
对本算例,假设各进口流向比为:r12=r21=r22=r31=r32=r42=0.10,r11=r41=0.0,r13=0.90,r23=0.80,r33=0.80,r43=0.90
则计算得到q′1=5560,q′2=6000,q′3=6000,q′4=6000pcu/h,因此,整个互通立交通行能力为:C=q′1+q′2+q′3+q′4=23560pcu/h;
(上述半定向+环行匝道组合型互通立交桥整体通行能力计算模型整理结果见附录1)
实施例二:如图4为苜蓿叶互通立交桥组成与各进口不同流向的交通拓扑关系示意图,该立交桥主线为南北方向主线为3车道,东西方向主线为2车道,设计速度为80km/h,匝道为1车道,其中右转匝道设计速度为50km/h,环行匝道设计速度为40km/h,;分流区、合流区单方向车道数为4条车道,交织区类型为第I类交织区,交织区车道数为5,交织长度为300米;下面给出图4所示苜蓿叶互通立交桥通行能力计算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步,将该立交桥组成部分分为分流区、合流区、交织区和匝道4类,本实施例中的立交桥共有4个分流区、4个合流区、4个交织区和8个匝道组成,如图4所示,并按类别编号,记为mn,其中m表示互通立交桥的组成部分所属类别,m∈{D、M、W、R}D、M、W,R,分别表示互通立交桥的分流区、合流区、交织区和匝道;n为正整数,用mn表示互通立交桥m类中第n个组成部分的编号;
第二步:计算互通立交桥各个组成部分通行能力;
1)计算分流区通行能力;由图4所示意,整个苜蓿叶型互通立交桥共有4个分流区,即D1、D2 D3、D4,由于分流区D1、D3单方向车道数为3,确定分流区通行能力为6000pcu/h,即CD1=CD3=6000;D2与D4单方向车道数为2,确定分流区通行能力为3900pcu/h,即CD2=CD4=3900pcu/h;
2)计算合流区通行能力;同样图4所示意,整个苜蓿叶型互通立交桥共有4个合流区,即M1和M3合流区主线车道数为2,所以确定合流区通行能力CM1=CM3=4100pcu/h;M2与M4合流区主线车道数为3,确定合流区通行能力为6200pcu/h,即CM2=CM4=6200pcu/h;
3)计算交织区的通行能力
图4所示意互通立交桥有4个交织区W1、W2、W3与W4,已知交织区类型为第I类交织区,交织区车道数只有两种情况,南北方向交织区车道数为4,东西方向交织区车道数为3。交织长度为300米。因此,查表1,确定交织区通行能力如表3:
表3交织区通行能力
Figure BDA0000092631260000111
其中,交织流量比定义为参与交织流量和通过交织区的总的流量之比。
由于交织区W1与W3为4条车道交织区,W2与W4为3车道交织区,所以交织区W1与W3的通行能力CW1、CW3按照表3中下半部分值确定,CW2与CW4按照表3中上半部分值确定。当交织流量比在表中给出的取值范围内,而表中没有给出情况,采用线性插值计算。
4)计算匝道通行能力;如图4所示意,整个互通立交桥共有8匝道,即R1、R2 R3、R4、R5、R6、R6,R7、R8,其中匝道,R1、R2 R3、R4为右转匝道,R5、R6、R6,R7、R8为环行匝道;由于R1、R2 R3、R4设计速度为50km/h,故其通行能力值为1900pcu/h/车道,即CR1=CR2=CR3=CR4=1900pcu/h;环行匝道R5、R6、R6,R7、R8的设计速度为40km/h,故其通行能力值为1700pcu/h/车道,即CR5=CR6=CR7=CR8=1700;
第三步:建立互通立交桥每个进口不同流向的交通在互通立交桥各个组成部分与其他进口各流向交通的拓扑关系;如图4所示,a)进口1:右转交通q11与左转交通q12、直行交通q13在分流区D1分流;所以,在分流区D1上游进口1处交通量满足:q1=q11+q12+q13,并且不超过分流区D1的通行能力6000pcu/h,即q11+q12+q13≤6000;右转交通q11、进口4的直行流q43与进口3的左转交通q32在合流区M1处合流,并且合流后的交通量不超过M1的通行能力4100pcu/h,即q11+q32+q43≤4100;进口1的左转交通q12、直行交通q13与进口4的左转交通q42在交织区W2交织,所以q12+q13+q42不超过交织区W2的通行能力(交织区交织流量比为
Figure BDA0000092631260000121
W2通行能力根据计算r2,参照表3用插值法确定);b)进口2:右转交通q21和左转交通q22、直行交通q23在分流区D2分流,所以在分流区D2上游进口2处交通量满足:q2=q21+q22+q23,并且不超过分流区D2的通行能力3900pcu/h,即q2=q21+q22+q23≤3900;右转交通q21与进口1直行交通q13、进口4的左转交通q42在合流区M2处合流,应满足q13+q21+q42小于合流区M2的通行能力6200pcu/h,即q13+q21+q42≤6200;进口2的左转交通q22、直行交通q23与进口1的左转交通q12在交织区W3交织,所以q12+q22+q23不超过交织区W3的通行能力(交织区交织流量比为的W3通行能力根据计算r3,参照表3用插值法确定);c)进口3:右转交通q31和左转交通q32、直行交通q33在分流区D3分流;所以,在分流区D3上游进口3处交通量满足:q3=q31+q32+q33,并且不超过D3的通行能力6000pcu/h,即q3=q31+q32+q33≤6000;右转交通q31与进口2直行交通q23、进口1的左转交通q12在合流区M3处合流,应满足q12+q31+q23小于合流区M3的通行能力4100pcu/h,即q12+q31+q23≤4100;进口3的左转交通q32、直行交通q33与进口2的左转交通q22在交织区W4交织,所以q32+q33+q22不超过交织区W4的通行能力(交织区W4交织流量比为
Figure BDA0000092631260000131
W4的通行能力根据计算r4,参照表3用插值法确定);d)进口4:右转交通q41和左转交通q42、直行交通q43在分流区D4分流;所以,在分流区D4上游进口4处交通量满足:q4=q41+q42+q43,并且不超过分流区D4的通行能力3900pcu/h,即q4=q41+q42+q43≤3900;右转交通q41与进口3直行交通q33、进口2的左转交通q22在合流区M4处合流,应满足q41+q33+q22小于合流区M4的通行能力6200pcu/h,即q41+q33+q22≤6200;进口4的左转交通q42、直行交通q43与进口3的左转交通q32在交织区W1交织,所以q42+q43+q32不超过交织区W1的通行能力(交织区W1的交织流量比为
Figure BDA0000092631260000132
W1的通行能力根据计算r1,参照表3用插值法确定);e)匝道R1、R2 R3、R4、R5、R6、R6,R7、R8:匝道R1其上的交通量q11应不大于其通行能力1900pcu/h,即q11≤1900;
匝道R2其上的交通量q21应不大于其通行能力1900pcu/h,即q21≤1900;
匝道R3其上的交通量q31应不大于其通行能力1900pcu/h,即q31≤1900;
匝道R4其上的交通量q41应不大于其通行能力1900pcu/h,即q41≤1900;
匝道R5其上的交通量q12应不大于其通行能力1700pcu/h,即q12≤1700;
匝道R6其上的交通量q22应不大于其通行能力1700pcu/h,即q22≤1700;
匝道R7其上的交通量q32应不大于其通行能力1700pcu/h,即q32≤1700;
匝道R8其上的交通量q42应不大于其通行能力1700pcu/h,即q42≤1700;
第四步:由上述过程,得到苜蓿野互通立交桥每个进口不同流向的交通在互通立交桥各个组成部分与其他进口各流向交通的拓扑关系和约束条件问题:
(A)分流约束条件
分流区D1:q11+q12+q13≤6000;分流区D2:q21+q22+q23≤3900
分流区D3:q31+q32+q33≤6000;分流区D4:q41+q42+q43≤3900
(B)合流约束条件
合流区M1:q11+q32+q43≤4100;合流区M2:q13+q21+q42≤6200
合流区M3:q12+q31+q23≤4100;合流区M4:q41+q33+q22≤6200
(C)交织区约束条件
交织区W1:q42+q43+q32≤CW1;W1交织流量比:
交织区W2:q12+q13+q42≤CW2;W2交织流量比:
Figure BDA0000092631260000142
交织区W3:q22+q23+q12≤CW3;W3交织流量比:
交织区W4:q32+q33+q22≤CW4;W4交织流量比:
Figure BDA0000092631260000144
其中,CW1、CW2、CW3与CW4按照计算的交织比参照表3数值确定。
(D)匝道约束条件
匝道R1:q11≤1900;匝道R2:q21≤1900;
匝道R3:q31≤1900;匝道R4:q41≤1900;
匝道R5:q12≤1700;匝道R6:q22≤1700;
匝道R7:q32≤1700;匝道R8:q42≤1700;
为了分析不同流向交通分布对通行能力影响,引入进口流向交通约束条件,
(E)流向交通约束条件:
进口1:q1=q11+q12+q13,r11q1-q11=0,r12q1-q12=0,r13q1-q13=0,r11+r12+r13=1.0
进口2:q2=q21+q22+q23,r21q2-q21=0,r22q2-q22=0,r23q2-q23=0,r21+r22+r23=1.0
进口3:q3=q31+q32+q33,r31q3-q31=0,r32q3-q32=0,r33q3-q33=0,r32+r33=1.0
进口4:q4=q41+q42+q43,r41q4-q41=0,r42q4-q42=0,r43q4-q43=0,r42+r43=1.0
rij为第i进口,第j流向的交通量占第i进口总交通量的百分比,i=1,2,3,4,j=1,2,3
第五步,计算每个进口适应交通量q1,q2,q3,q4,确定目标函数为:C=Max(q1+q2+q3+q4),约束条件为(A)、(B)、(C)、(D)、(E),满足上述约束条件的q1,q2,q3,q4就是互通立交桥4个进口所适应的交通量,分别记为q′1,q′2,q′3,q′4
第六步,计算互通立交整体的通行能力:C=q′1+q′2+q′3+q′4
(上述苜蓿叶互通立交桥整体通行能力计算模型整理结果见附录2)
对本算例,假设各进口流向比为:r11=r21=r31=r41=0.15,r12=r22=r32=r42=0.15,r13=r23=r33=r43=0.70,则计算交织比为r1=r2=r3=r4=0.30,查表3,CW1=CW3=5200pcu/h,CW2=CW4=7060pcu/h
计算得到q′1=6000,q′2=3290,q′3=6000,q′4=3290pcu/h,因此,整个互通立交通行能力为:C=q′1+q′2+q′3+q′4=18580pcu/h;
附录1半定向+环行匝道组合型互通立交桥整体通行能力计算模型(主线3车道,匝道为1车道,主线自由流速度为80km/h,匝道自由流速度为50km/h)
目标函数:C=Max(q1+q2+q3+q4)
约束条件:
q11+q12+q13≤6000,q21+q22+q23≤6000,q32+q33≤6000,
q42+q43≤6000,q13+q42≤6200,q23+q12≤6200,q33+q22≤6200
q43+q11+q32≤6200,q13+q42+q21≤6200,q11≤1700,q21≤1700,q32≤1700,q12≤1700,q42≤1700,q22≤1700,r11q1-q11=0,r12q1-q12=0,r13q1-q13=0,r11+r12+r13=1.0,r21q2-q21=0,r22q2-q22=0,r23q2-q23=0,r21+r22+r23=1.0,r32q3-q32=0,r33q3-q33=0,r32+r33=1.0,r42q4-q42=0,r43q4-q43=0,r42+r43=1.0,
r12、r21、r22、r31、r32、r42为交通流向分布值为已知的,其取值由设计人员给定或由实际观测确定;对于半定向+环行匝道组合型互通立交桥,由于进口1、进口4没有右转,所以两进口右转比例r11,r41取值为0;
附录2苜蓿叶互通立交桥互通立交整体通行能力计算模型
目标函数:C=Max(q1+q2+q3+q4)
约束条件:
q11+q12+q13≤6000,q21+q22+q23≤3900,q31+q32+q33≤6000
q41+q42+q43≤3900,q11+q32+q43≤4100,q13+q21+q42≤6200
q12+q31+q23≤4100,q41+q33+q22≤6200,q42+q43+q32≤CW1
q12+q13+q42≤CW2,q22+q23+q12≤CW3,q32+q33+q22≤CW4
q11≤1900,q21≤1900,q31≤1900,q41≤1900,q12≤1700,q22≤1700,q32≤1700,q42≤1700,q1=q11+q12+q13,r11q1-q11=0,r12q1-q12=0,r13q1-q13=0,r11+r12+r13=1.0,q2=q21+q22+q23,r21q2-q21=0,r22q2-q22=0,r23q2-q23=0,r21+r22+r23=1.0,q3=q31+q32+q33,r31q3-q31=0,r32q3-q32=0,r33q3-q33=0,r32+r33=1.0,q4=q41+q42+q43,r41q4-q41=0,r42q4-q42=0,r43q4-q43=0,r42+r43=1.0,
其中,rij为第i进口,第j流向的交通量占第i进口总交通量的百分比,i=1,2,3,4,j=1,2,3,r11、r21、r31、r41分别为进口1、进口2、进口3和进口4的右转交通量所站的比例;r12、r22、r32、r42分别为进口1、进口2、进口3和进口4的左转交通量所站的比例;它们的取信由设计人员给定或由实际观测确定。

Claims (1)

1.一种基于交通运行稳定性的互通立交桥整体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互通立交桥组成部分分为分流区、合流区、交织区和匝道4类,然后按类别对互通立交桥的各个组成部分编号,记为mn,其中m表示互通立交桥的组成部分所属类别,m∈{D、M、W、R},D、M、W、R分别表示互通立交桥的分流区、合流区、交织区和匝道;n为正整数,用mn表示互通立交桥第m类中第n个组成部分的编号;
步骤二:计算互通立交桥各组成部分的通行能力;
1)计算分流区通行能力
当分流区单方向车道数为2时,分流区通行能力为3900pcu/h;当分流区单方向车道数为3时,分流区通行能力为6000pcu/h;当分流区单方向车道数为4时,分流区通行能力为8100pcu/h;
2)计算合流区通行能力
当合流区单方向车道数为2时,合流区通行能力为4100pcu/h;当合流区单方向车道数为3时,分流区通行能力为6200pcu/h;当合流区单方向车道数为4时,合流区通行能力为8300pcu/h;
3)计算交织区的通行能力
当互通立交桥交织区为第I类交织区时,其通行能力值如表1;
当互通立交桥交织区为第II类交织区时,其通行能力值如表2;
表1第I类交织区的通行能力值
Figure FDA0000092631250000011
Figure FDA0000092631250000021
表2第II类交织区的通行能力值
Figure FDA0000092631250000022
4)计算匝道通行能力
(1)左转半定向匝道:当匝道设计速度为40km/h时,其通行能力值为1700pcu/h;当匝道设计速度为50km/h时,其通行能力值为1900pcu/h;
(2)右转定向匝道:当匝道设计速度为40km/h时,其通行能力值为1700pcu/h;当匝道设计速度为50km/h时,其通行能力值为1900pcu/h;
(3)环形匝道:当匝道设计速度为30km/h时,其通行能力值为1600pcu/h;当匝道设计速度为40km/h时,其通行能力值为1700pcu/h;当匝道设计速度为50km/h时,其通行能力值为1900pcu/h;
步骤三:建立互通立交桥每个进口各个交通流向的交通在互通立交桥各个组成部分与其他进口各流向交通的拓扑关系
记qij——第i进口,第j流向的交通量,i=1,2,3,4,j=1,2,3,i1,i2,i3分别表示第i进口的右转、左转和直行流向;
rij——第i进口,第j流向的交通量占第i进口总交通量的百分比,i=1,2,3,4,j=1,2,3,i1,i2,i3分别表示第i进口的右转、左转和直行流向;
并且:
qij=qirij    (1)
qi=qi1+qi2+qi3    (2)
对互通立交桥第mn个组成部分,通过该组成部分的交通量为:
SSq mn = Σ i , j I mnij q ij - - - ( 3 )
其中,m∈{D、M、W、R},n为正整数,
D、M、W,R分别表示分流区、合流区、交织区与匝道;
mn表示互通立交桥的m类中第n个组成部分;
其中,SSqmn为通过互通立交桥第mn个组成部分的交通量;
Figure FDA0000092631250000032
步骤四:建立每个进***通流向与其他进***通流向在各个组成部分的约束条件;
对互通立交桥的第mn个组成部分,m∈{D、M、W、R},n为正整数,建立约束条件如下:
Σ i , j I mnij q ij ≤ C mn m∈{D、M、W、R},n为正整数    (4)
其中,qij——第i进口,第j流向的交通量,i=1,2,3,4,j=1,2,3,i1,i2,i3分别表示第i进口的右转、左转和直行流向,并且满足:
Figure FDA0000092631250000034
Cmn为互通立交桥第mn个组成部分通行能力;当该组成部分为分流区时,Cmn为分流区通行能力;当该组成部分为合流区时,则Cmn为合流区通行能力;当该组成部分为交织区时,则Cmn为交织区通行能力;当该组成部分为匝道时,则Cmn为匝道通行能力;
步骤五:计算每个进口所适应的交通量和互通立交桥整体通行能力;
在已知第i进口第j流向的交通量占第i进口总交通量的百分比rij,i=1,2,3,4,j=1,2,3的条件下;
(1)计算每个进口适应交通量q1,q2,q3,q4
目标函数:C=Max(q1+q2+q3+q4)    (5)
C-为互通立交整体的通行能力(pcu/h)
约束条件:
Figure FDA0000092631250000041
m∈{D、M、W、R},n为正整数
qi=qi1+qi2+qi3,i=1,2,3,4
qij=qirij,i=1,2,3,4,j=1,2,3
满足约束条件的q1,q2,q3,q4就是互通立交桥4个进口所适应的交通量,分别记为q′1,q′2,q′3,q′4
(2)计算互通立交整体的通行能力:
C=q′1+q′2+q′3+q′4    (6)
式中,C-为互通立交整体的通行能力(pcu/h);
q′1,q′2,q′3,q′4-分别为互通立交桥四个进口所适应的交通量(pcu/h)。
CN2011102792228A 2011-09-20 2011-09-20 一种基于交通运行稳定性的互通立交桥整体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Pending CN1024440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792228A CN102444063A (zh) 2011-09-20 2011-09-20 一种基于交通运行稳定性的互通立交桥整体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792228A CN102444063A (zh) 2011-09-20 2011-09-20 一种基于交通运行稳定性的互通立交桥整体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4063A true CN102444063A (zh) 2012-05-09

Family

ID=46006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792228A Pending CN102444063A (zh) 2011-09-20 2011-09-20 一种基于交通运行稳定性的互通立交桥整体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44063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3448A (zh) * 2013-08-30 2013-12-25 金诚信矿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评估单车道斜坡道通过能力及确定错车道间距的方法
CN105303838A (zh) * 2015-12-01 2016-02-03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确定道路流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3473448B (zh) * 2013-08-30 2016-11-30 金诚信矿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评估单车道斜坡道通过能力及确定错车道间距的方法
CN109098056A (zh) * 2018-09-18 2018-12-28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智能化互通立交***及设计方法
CN110782704A (zh) * 2019-11-01 2020-02-11 北京星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车路协同的交通引导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85847A (zh) * 2020-12-30 2021-05-11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立交基本段通行能力评估模型建模方法
CN115547057A (zh) * 2022-12-01 2022-12-30 南京大学 一种借助导航数据的道路交织行为识别及合理性分析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3448A (zh) * 2013-08-30 2013-12-25 金诚信矿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评估单车道斜坡道通过能力及确定错车道间距的方法
CN103473448B (zh) * 2013-08-30 2016-11-30 金诚信矿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评估单车道斜坡道通过能力及确定错车道间距的方法
CN105303838A (zh) * 2015-12-01 2016-02-03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确定道路流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9098056A (zh) * 2018-09-18 2018-12-28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智能化互通立交***及设计方法
CN110782704A (zh) * 2019-11-01 2020-02-11 北京星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车路协同的交通引导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82704B (zh) * 2019-11-01 2021-02-02 北京星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车路协同的交通引导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85847A (zh) * 2020-12-30 2021-05-11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立交基本段通行能力评估模型建模方法
CN115547057A (zh) * 2022-12-01 2022-12-30 南京大学 一种借助导航数据的道路交织行为识别及合理性分析方法
CN115547057B (zh) * 2022-12-01 2023-03-07 南京大学 一种借助导航数据的道路交织行为识别及合理性分析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46514A (zh) 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仿真设计***及建立设计模型的方法
CN101246513A (zh) 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仿真设计***及选型方法
CN104866654B (zh) 一种一体化城市动态交通仿真平台的构建方法
CN104101353B (zh) 一种导航方法、装置和实时导航***
Ding et al. Complex network theory applied to the growth of Kuala Lumpur’s public urban rail transit network
CN102444063A (zh) 一种基于交通运行稳定性的互通立交桥整体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CN107563139A (zh) 一种点源突发性水污染源事故溯源贡献程度计算方法
CN103456163B (zh) 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通行能力和运行状态判别方法与***
CN105786895B (zh) 道路交叉口的排放量的测算方法和装置
CN105390004B (zh) 一种左转短车道影响的成对交叉口时空资源分配方法
CN107945510A (zh) 一种考虑交通需求和道路网络运行效率的路段检测方法
CN106446281A (zh) 一种结合陆域因素和水体因素进行流域四级分区的方法
CN107436977A (zh) 复杂河网分流的数值模拟方法
Ratrout et al. Comparison of optimal signal plans by Synchro & TRANSYT-7F using PARAMICS–A case study
Tanwanichkul et al. Determining the optimum distance of continuous flow intersection using traffic micro-simulation
Pang et al. Bilevel mixed land use–transportation model based on urban road network balance
CN104376712A (zh) 缺失交通信息补全装置及其方法
CN106203887A (zh) 一种基于交叉分类法的公路网特性分析方法及装置
Meng et al. A simulation-based dynamic traffic assignment model with combined modes
Ring et al. Predicting lane utilization and merge behavior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with auxiliary lanes in Buffalo, New York
CN107256313B (zh) 一种道路平面线形连续均衡性评价方法及装置
Bie et al. Development of correlation degree model between adjacent signal intersections for subarea partition
CN107845257A (zh) 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及分析方法
Baohua et al. Trend analysis of 2009 integrated transport systems of China
CN114333363A (zh) 一种考虑上下游协同的瓶颈路口信号优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