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22839A - 植物病毒防治组合物及病毒防治农药 - Google Patents

植物病毒防治组合物及病毒防治农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22839A
CN102422839A CN201110343536XA CN201110343536A CN102422839A CN 102422839 A CN102422839 A CN 102422839A CN 201110343536X A CN201110343536X A CN 201110343536XA CN 201110343536 A CN201110343536 A CN 201110343536A CN 102422839 A CN102422839 A CN 1024228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ion
disease
controlling
plant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4353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22839B (zh
Inventor
吕嘉
冯永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Lier Crop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er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er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er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1034353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228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22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28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228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28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植物病毒防治组合物及病毒防治农药。该组合物由甲噻诱胺和盐酸吗啉胍以重量比例为1:50~50:1组成,优选的组成比例为1:30~30:1。该两种不同作用机制和作用方式的成分复配后,能产生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该组合物与农药中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可以共同组成多种常用剂型形式可供使用的病毒防治农药,适用于对包括烟草、辣椒、蕃茄、黄瓜等作物病毒性病害的防治,能有效降低各单剂的施用量,有利于扩大防治应用范围,延缓植物抗药性的产生,延长持效期,具有明显的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植物病毒防治组合物及病毒防治农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病毒防治组合物及相应的病毒防治农药,是一种包括但不限于可适用于防治烟草、辣椒、蕃茄、黄瓜等作物病毒性病害的病毒防治组合物及相应的农药。
背景技术
    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在我国各产烟区均有发生,以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河南、安徽、四川、广东等省受害较重。此病田间发病率一般在5~20%,而其邻近田块的烟株却往往保持健壮。幼苗期感染或大田初期感染,损失可达30~50%,但现蕾以后的感染对产量影响不显著。病叶经调制后颜色不均匀,吃味较差,品质下降。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烟株感病后,表现为整株***症状。在高温强光条件下,5~7天内就表现出症状。TMV寄主范围广,除烟草外,在自然条件下经常侵害的还有蕃茄、马铃薯、茄子、辣椒、龙葵等茄科作物,其寄主范围可多达350多种植物。
甲噻诱胺(SZG)是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和南开大学共同研制开发的一种噻二唑类植物防病激活剂,化学通用名为N-(5-甲基-1,3-噻唑-2-基)-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胺,其结构式如(Ⅰ)所示。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对病毒病害具有很好的诱导抗病效果,作用机制为诱导植物产生***、广谱的抗病活性。植物防病激活剂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类新颖农药,其本身并无明显的杀菌活性,但却能作为植物的免疫激活剂,诱导植物***获得抗性,从而达到抗病防病的目的。其中,BTH(苯并噻二唑  瑞士先正达公司生产)和TDL(噻酰菌胺  日本农药株式会社生产)为该类药剂的代表品种,目前已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盐酸吗啉胍是一种广谱、低毒病毒防治剂,其结构式如(Ⅱ)所示。稀释后的药液喷施到植物叶面后,药剂可通过水气孔进入植物体内,抑制或破坏核酸和脂蛋白的形成,阻止病毒的复制过程,起到防治病毒的作用。
Figure 387644DEST_PATH_IMAGE001
         
Figure 348647DEST_PATH_IMAGE002
     (Ⅰ)                                 (Ⅱ)         。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能具有显著增效作用的植物病毒防治组合物。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进一步还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成本低、效果好的病毒防治农药。
    本发明的植物病毒防治组合物,由甲噻诱胺和盐酸吗啉胍以重量比例为1:50~50:1组成。
上述组合物中,甲噻诱胺和盐酸吗啉胍两成分的进一步优选重量比例为1:30~30:1。
以上述的植物病毒防治组合物为有效药物成分,按常规方式与农药中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可以共同组成为多种剂型形式可供使用的病毒防治农药。例如,包括但不限于常用的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等常用剂型的农药,以适应和满足不同使用需要或施用环境条件下的使用。
    这里所说的农药中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包括目前农药中已有广泛使用、且不会与本发明所涉及的两种有效药物成分产生化学作用或对其药效发挥有不利影响的各种助剂,可包括但不限于如分散剂、扩散剂、消泡剂、湿润剂、崩解剂等助剂、赋形剂等成分。例如,所说几种农药剂型的组成及其典型制备可如下述。
    A.可湿性粉剂(WP),是在水中可均匀分散的固体粉末制剂。本发明可湿性粉剂除了向原药中加如白炭黑、轻质碳酸钙、陶土、硅藻土、凹凸棒土等稀释剂或惰性物质外,还有离子型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润湿剂、分散剂),润湿剂例如,烷基苯磺酸盐(DBS-Na),烷基萘磺酸盐(拉开粉),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脂肪醇硫酸盐,脂肪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磺酸盐,烷酰胺基牛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JFC),含量0.1~30%;分散剂如萘磺酸盐,萘或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NO、NN 0、MF),木质素及其衍生物磺酸盐(M-9、POLYFON等),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SOPA), PVA、 CMC含量0.1~30%;还含有渗透剂JFC、氮酮、噻酮、渗透剂T之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含量0.3~30%;还可以含有稳定剂、抑泡剂、防结块剂等其它助剂。
    B.水分散粒剂(WDG),是能在水中较快崩解、分散形成高悬浮分散体系的颗粒剂。由活性成分,润湿剂、分散剂、隔离剂、崩解剂、稳定剂、黏结剂等助剂和载体等要素组成。其助剂与载体,以及前体(造粒前的预制物)的配制方法基本类同于可湿性粉剂和悬浮剂。
C. 悬浮剂(SC),是不水溶固体农药或不混溶液体农药在水或油中的分散体。由活性成分、助剂(润湿分散剂、增稠剂、稳定剂、pH调节剂、消泡剂、防冻剂)经湿法超微粉碎制得。润湿分散剂可以为萘或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NO、NN 0、MF)、木质素及其衍生物磺酸盐(M-9、POLYFON等)、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磺酸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羧甲基纤维素(CM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二醇(PEG)、缩合磷酸盐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含量0.1~12%;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为黄原酸胶(XG)、聚乙烯醇(PVA)、硅酸铝镁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含量0.05~0.5%;pH调节剂和消泡剂可视情况适量添加。
由于本发明上述植物病毒防治组合物中甲噻诱胺和盐酸吗啉胍两种成分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方式不同,实验结果表明,两者复配后能产生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以其作为有效药物成分,与农药中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共同组成的病毒防治农药,可以适用于对包括烟草、辣椒、蕃茄、黄瓜等作物病毒性病害的防治,能有效降低各单剂的施用量,有利于扩大防治应用范围,延缓植物抗药性的产生,延长持效期,具有明显的推广价值。
以下通过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再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病毒防治组合物的室内药效测定试验
以烟草病毒病为试验对象,采用室内盆栽方法进行甲噻诱胺与盐酸吗啉胍复配的药效测定。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YC/T-1996进行。供试作物为烟草感病品种,催芽后每盆播种2粒,选择其中长势一致的植株在3叶1心期备用。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根据药剂活性,设置5~7个系列质量浓度。将药液均匀喷施于叶面至全部润湿,以不滴水为宜,待药液自然风干备用。每处理10盆。并设只含溶剂和表面活性剂而不含有效成分的处理作空白对照。在烟苗2~3叶期喷雾一次,3~4叶期喷雾一次,5~6叶期喷雾一次。在最后一次药后7天接种病毒。
接种后移至大棚,26~28℃培养14天,调查病害发生情况。病害发生的分级标准:
    0级:整株无病;
    1级:明脉、轻花叶;
    3级:心叶及中部叶片花叶;
    5级:心叶及中部叶片花叶,少数叶片畸形、皱缩或植株轻度矮化;
    7级:重花叶、多数叶片畸形、皱缩或植株矮化;
    9级:重花叶、叶片明显畸形、线叶、植株严重矮化,甚至死亡。
药效计算方法:  
Figure 590272DEST_PATH_IMAGE003
 
Figure 865396DEST_PATH_IMAGE004
防治效果换算成几率值(Y),药液浓度(mg/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 ×100
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杭作用;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CTC ≥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药效测定的试验结果参见表1。
表1    甲噻诱胺和盐酸吗啉胍复配的室内盆栽药效测定
供试药剂 EC50 回归方程 CTC
甲噻诱胺(A) 51.4004 Y=2.0488+1.7249x
盐酸马啉胍(B) 22.0832 Y=4.0729+0.6898x
(A:B) 50:1 19.8821 Y=2.2332+2.1308x 251.96
25:1 20.0139 Y=2.2604+2.1052x 244.33
5:1 17.9486 Y=2.7933+1.7597x 237.05
1:1 11.5523 Y=3.4870+1.4238x 267.43
1:5 8.1812 Y=3.8587+1.2503x 298.25
1:25 7.7107 Y=4.0627+1.0566x 292.79
1:50 9.1820 Y=3.8498+1.1944x 243.21
表1 的室内药效测定试验结果显示,甲噻诱胺和盐酸吗啉胍复配对病有非常明显的增效作用,效果优于甲噻诱胺或盐酸吗啉胍两成分的单用效果。
实施例2
组成:甲噻诱胺                    50(wt%,以下均同此),
盐酸吗啉胍                   1,
羧酸盐                       4,
烷基硫酸钠                   5,
木质素磺酸钠               补余。
制备:按常规方式将各组分粉碎后均匀混合,制成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3
组成:甲噻诱胺                      1,
盐酸吗啉胍                   50,
烷基磺酸钠                    2,
烷基硫酸钠                    3,
木质素磺酸钠                  3,
碳酸钙                     补余。
制备:各组分粉碎后均匀混合,制成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4
组成:甲噻诱胺                      4,
盐酸吗啉胍                   20,
烷基磺酸钠                    5,
烷基硫酸钠                    6,
氯化钙                        3,
高岭土                      补余。
制备:各组分粉碎混合均匀后,经湿法造粒烘干,制成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5
组成:甲噻诱胺                       1,
盐酸吗啉胍                    25,
烷基磺酸盐甲醛缩合             5,
羧酸盐类                       4,
改性木质素                     4,
氯化钙                         2,
高岭土                       补余。
制备:各组分粉碎混合均匀后,经湿法造粒烘干,制成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6
组成:甲噻诱胺                       20,
盐酸吗啉胍                      4,
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          4,
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磺酸盐        2,
乙二醇                          5,
XG                            0.2,
有机硅消泡剂                   0.6,
苯甲酸钠                       0.4,
水                            补余。
制备:将各组分混匀后,经砂磨机循环砂磨,制成悬浮剂。
实施例7
组成: 甲噻诱胺                      25,
盐酸吗啉胍                     1,
磷酸酯聚醚类                   5,
烷基酚聚醚类                   2,
乙二醇                         6,
XG                           0.25,
有机硅消泡剂                  0.6,
苯甲酸钠                      0.4,
水                           补余。
制备:将各组分混匀,经砂磨机循环砂磨,制成悬浮剂。
实施例8
组成:甲噻诱胺                      10,
盐酸吗啉胍                    10,
羧酸盐                         3,
烷基硫酸钠                     3,
木质素磺酸钠                   2,
高岭土                       补余。
制备:各组分粉碎后均匀混合,制成可湿性粉剂。
以上述的病毒防治农药进行了相关的大田防治病毒性病害的应用试验。
试验1:防治烟草病毒病害。
试验处理: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本试验药剂用量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市售农药25%甲噻诱胺悬浮剂和20%盐酸马啉胍可湿性粉剂及空白清水试验。
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50 m2 ,重复4次,施药前调查及防治后的检查药效方法为每小区对角线取点,每点抽取10株调查。病害分级标准:
    0级:整株无病;
    1级:明脉、轻花叶;
    3级:心叶及中部叶片花叶;
    5级:心叶及中部叶片花叶,少数叶片畸形、皱缩或植株轻度矮化;
    7级:重花叶、多数叶片畸形、皱缩或植株矮化;
    9级:重花叶、叶片明显畸形、线叶、植株严重矮化,甚至死亡。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农药与有效成分单剂的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对比
Figure 40025DEST_PATH_IMAGE005
注:同列数据后具有不同小写字母者表示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具有一个相同字母
的防效即为差异不显著,不同字母为差异显著。
 
试验2:防治辣椒病毒病害
试验处理: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本试验药剂用量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空白清水试验。
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50 m,重复4次,施药前调查及防治后的检查药效方法为每小区对角线取样,每点选20株。病害分级标准为:
    0级:整株无病;                                                           
    1级:心叶明脉、轻花叶;
    3级:心叶及中部叶片花叶;
    5级:心叶及中重花叶、多数叶片畸形、皱缩或植株矮部叶片花叶,少数叶片畸形、皱缩或植株轻度矮化;
    7级:重花叶、多数叶片畸形、皱缩或植株矮化;
    9级:重花叶、叶片明显畸形、线叶、植株严重矮化,甚至死亡。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农药与有效成分单剂的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对辣椒病毒性病害的防治效果对比
Figure 375191DEST_PATH_IMAGE006
注:同列数据后具有不同小写字母者表示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具有一个相同字母
的防效即为差异不显著,不同字母为差异显著。
试验3: 防治番茄病毒病害
试验处理: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本试验药剂用量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空白清水试验。
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50 m,重复4次,施药前调查及防治后的检查药效方法为每小区对角线取样,每点选20株。病害分级标准为:
    0级:整株无病;                                                           
    1级:明脉、轻花叶;
    3级:心叶及中部叶片花叶;
    5级:心叶及中重花叶、多数叶片畸形、皱缩或植株矮部叶片花叶,少数叶片畸形、皱缩或植株轻度矮化;
    7级:多数叶片畸形、细长,或茎杆、叶脉产生***坏死,植株矮化;
    9级:植株严重***花叶、畸形,或有时严重***坏死,植株明显矮化,甚至坏死。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农药与有效成分单剂的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见表4。
      表4  对番茄病毒性病害的防治效果对比
注:同列数据后a、b、c的含义同前。
 
试验4: 防治茄子病毒病害
试验处理: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本试验药剂用量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空白清水试验。
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50 m,重复4次,施药前调查及防治后的检查药效方法为每小区对角线取样,每点选20株。病害分级标准为:
    0级:整株无病;                                                           
    1级:明脉、轻花叶;
    3级:心叶及中部叶片花叶;
    5级:心叶及中重花叶、多数叶片畸形、皱缩或植株矮部叶片花叶,少数叶片畸形、皱缩或植株轻度矮化;
    7级:重花叶、多数叶片畸形、皱缩或植株矮化;
    9级:重花叶、叶片明显畸形、线叶、植株严重矮化,甚至死亡。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农药与有效成分单剂的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见表5。
表5    对茄子病毒性病害的防治效果对比
Figure 714086DEST_PATH_IMAGE008
 注:同列数据后a、b、c的含义同前。
试验5: 防治黄瓜病毒病害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农药与有效成分单剂的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见表表6。
表6   对黄瓜病毒性病害的防治效果对比
Figure 212063DEST_PATH_IMAGE009
注:同列数据后a、b、c的含义同前。
表6的田间药效结果显示,甲噻诱胺与盐酸吗啉胍组合物对黄瓜病毒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
上述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以甲噻诱胺和盐酸吗啉胍组合物为有效成分的农药,对不同作物的病毒性病害都能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且具有优于两有效成分单剂品种的增效效果。

Claims (5)

1.植物病毒防治组合物,其特征是由甲噻诱胺和盐酸吗啉胍以重量比例为1:50~50:1组成。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病毒防治组合物,其特征是甲噻诱胺与盐酸吗啉胍的重量比例为1:30~30: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甲噻诱胺和盐酸吗啉胍与已知的助剂和赋形剂复配成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剂型是粉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微乳剂、乳油剂、颗粒剂或水乳剂。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病毒组合物在防治作物病毒病方面的应用。
CN 201110343536 2011-11-04 2011-11-04 植物病毒防治组合物及病毒防治农药 Active CN1024228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43536 CN102422839B (zh) 2011-11-04 2011-11-04 植物病毒防治组合物及病毒防治农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43536 CN102422839B (zh) 2011-11-04 2011-11-04 植物病毒防治组合物及病毒防治农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2839A true CN102422839A (zh) 2012-04-25
CN102422839B CN102422839B (zh) 2013-05-29

Family

ID=45956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343536 Active CN102422839B (zh) 2011-11-04 2011-11-04 植物病毒防治组合物及病毒防治农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22839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3246A (zh) * 2013-03-18 2013-06-19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采用spe-hplc/uv检测烟叶和果蔬中甲噻诱胺残留的方法
CN105191950A (zh) * 2014-05-30 2015-12-30 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230635A (zh) * 2014-05-30 2016-01-13 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918329A (zh) * 2016-04-25 2016-09-07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甲噻诱胺和嘧肽霉素的农药组合物
CN106614642A (zh) * 2015-11-02 2017-05-10 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种子处理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9452292A (zh) * 2014-04-17 2019-03-12 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82906A (en) * 1981-03-16 1986-04-15 Stauffer Chemical Company 4-phenyl-1,2,3-thiadiazoles as herbicide extenders
CN1810808A (zh) * 2006-02-20 2006-08-02 南开大学 新型[1,2,3]噻二唑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
CN101265241A (zh) * 2008-05-12 2008-09-17 南开大学 利用提高植物免疫力防治植物病毒害的方法及其用途
CN101544633A (zh) * 2008-03-28 2009-09-30 南开大学 甲噻酰胺的合成工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82906A (en) * 1981-03-16 1986-04-15 Stauffer Chemical Company 4-phenyl-1,2,3-thiadiazoles as herbicide extenders
CN1810808A (zh) * 2006-02-20 2006-08-02 南开大学 新型[1,2,3]噻二唑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
CN101544633A (zh) * 2008-03-28 2009-09-30 南开大学 甲噻酰胺的合成工艺
CN101265241A (zh) * 2008-05-12 2008-09-17 南开大学 利用提高植物免疫力防治植物病毒害的方法及其用途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3246A (zh) * 2013-03-18 2013-06-19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采用spe-hplc/uv检测烟叶和果蔬中甲噻诱胺残留的方法
CN103163246B (zh) * 2013-03-18 2014-07-23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采用spe-hplc/uv检测烟叶和果蔬中甲噻诱胺残留的方法
CN109452292A (zh) * 2014-04-17 2019-03-12 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9452292B (zh) * 2014-04-17 2021-04-16 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191950A (zh) * 2014-05-30 2015-12-30 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230635A (zh) * 2014-05-30 2016-01-13 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191950B (zh) * 2014-05-30 2017-07-14 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230635B (zh) * 2014-05-30 2017-08-11 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614642A (zh) * 2015-11-02 2017-05-10 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种子处理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614642B (zh) * 2015-11-02 2020-04-21 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种子处理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918329A (zh) * 2016-04-25 2016-09-07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甲噻诱胺和嘧肽霉素的农药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2839B (zh) 2013-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22839B (zh) 植物病毒防治组合物及病毒防治农药
CN105432620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WO2018086633A1 (zh) 一种包含苯并异噻唑啉酮类和乙蒜素的杀菌剂组合物
CN101983565A (zh) 一种含有氟吡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6719711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211075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WO2015196951A1 (zh)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杀螨剂组合物
CN102239845A (zh) 一种含有嘧肽霉素与葡聚烯糖的农药组合物
CN104186520B (zh) 一种含烟嘧磺隆的玉米田除草剂组合物
CN102524269A (zh) 杀菌组合物、农药及其应用
CN104920381A (zh) 一种含氨唑草酮的三元除草组合物
WO2018068773A2 (zh) 含苯并异噻唑啉酮类和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的杀菌组合物
CN102217638B (zh) 一种用于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农药组合物
WO2018024067A1 (zh)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
CN105028448B (zh) 一种含双氟磺草胺的三元除草组合物
WO2018001152A1 (zh)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
CN102835396A (zh) 杀菌组合物、农药及应用
CN106879608A (zh) 含双环磺草酮、丙草胺和五氟磺草胺的除草组合物
CN102228025A (zh) 一种含有嘧肽霉素与香菇多糖的农药组合物
CN102696654B (zh) 具有抗病毒功能的组合物、农药及其应用
CN104938495A (zh) 一种含氨唑草酮的三元除草组合物
CN104823982A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WO2018036288A1 (zh) 一种农药组合物
WO2018001189A1 (zh)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
WO2015196950A1 (zh)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杀螨剂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15

Address after: 621000 South Section of Mianzhou Avenue, Mian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329

Patentee after: SICHUAN LIER CROP SCIENCES CO., LTD.

Address before: 621000 Miany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er Chemical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