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4823B - 标识终极接入节点的方法及*** - Google Patents

标识终极接入节点的方法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4823B
CN102404823B CN201010285347.7A CN201010285347A CN102404823B CN 102404823 B CN102404823 B CN 102404823B CN 201010285347 A CN201010285347 A CN 201010285347A CN 102404823 B CN102404823 B CN 1024048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node
ultimate access
higher level
described ultimate
ultim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853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04823A (zh
Inventor
陈思
奚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28534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0482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77873 priority patent/WO2012034457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4048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48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48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48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标识终极接入节点的方法,为终极接入节点配置内部标识以及外部标识;包括:利用为终极接入节点配置的内部标识与上级接入节点进行交互,利用为终极接入节点配置的外部标识与除所述上级接入节点之外的网络节点进行交互。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标识终极接入节点的***,包括:配置单元,用于为终极接入节点配置内部标识以及外部标识;交互单元,用于利用为终极接入节点配置的内部标识与上级接入节点的网络节点进行交互,利用为所述终极接入节点配置的外部标识与除所述上级接入节点之外的网络节点进行交互。本发明既可以解决目标基站是RN的S1切换过程中的寻址问题,又可以解决RN建立RN与DeNB之间的S1连接时的基站标识不明确的问题。

Description

标识终极接入节点的方法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极接入节点的标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标识终极接入节点的方法及***。
背景技术
图1为E-UTRAN***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第三代移动通信长期演进(LTE,LongTermEvolution)***由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UTRAN,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Network)、用户设备(UE,UserEquipment)、演进的分组核心网(EPC,EvolvedPacketCore)组成。其中,E-UTRAN由接入网网元基站eNB组成。eNB通过Uu接口与UE连接,通过S1接口与核心网网元(如移动性管理实体(MME,MobilityManagementEntity))连接。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带宽高速移动接入的需求,第三代伙伴组织计划(3GPP,Thi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s)推出高级长期演进(LTE-Advanced,LongTermEvolution-Advanced)标准。LTE-Advanced对于LTE***的演进保留了LTE的核心,在此基础上采用一系列技术对频域、空域进行扩充,以达到提高频谱利用率、增加***容量等目的。无线中继(Relay)技术即是LTE-Advanced中的技术之一,旨在扩展小区的覆盖范围,减少通信中的死角地区,平衡负载,转移热点地区的业务,节省UE的发射功率。
图2为支持终极接入节点(RN,RelayNode)的E-UTRAN***的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RN通过Uu接口与UE连接,提供基站的功能。此外,RN通过Un接口与基站连接,提供用户设备的功能。与RN连接的基站称为宿主基站(DeNB,DonoreNB),宿主基站通过S1接口与核心网网元(如MME)连接。RN通过宿主基站代理(proxy)S1接口与核心网网元(如MME)连接。从而实现在RN和基站之间、在RN和其自身管理的UE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中继功能,达到扩展小区的覆盖范围,减少通信中的死角地区,平衡负载,转移热点地区的业务,节省终端的发射功率等目的。
由于RN通过宿主基站代理S1接口与MME连接,因此MME无法从S1接口上获得RN的信息,换句话说,MME无法识别RN的eNBID。由此导致目标基站是RN的S1切换流程失败。图3为目标基站是RN的S1切换失败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RN的S1切换失败的流程具体如下:
源基站发送HANDOVERREQUIRED给MME,其中携带目标基站RN的eNBID。
由于MME无法识别RN的eNBID,因此反馈HANDOVERPREPARATIONFAILURE给源基站,其中携带失败的原因(Cause)是“UnknownTargetID”。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要求RN的eNBID与DeNB的eNBID一致,从而在S1切换过程中,MME把目标基站是RN的切换当作目标基站是DeNB的切换,并将切换信令发到DeNB上,路由成功。而DeNB从与RN之间建立的S1接口上继续转发该切换信令到RN,并完成切换流程。
但是,RN与DeNB的eNBID一致后,将导致S1流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在RN的S1建立的过程中,DeNB所辖小区内的所有RN都采用与DeNB一致的eNBID,DeNB无法区分与哪个RN建立S1连接,导致S1连接建立失败。
在目标基站是RN的S1切换过程中,MME根据eNBID将UE相关的信息发给DeNB,但DeNB在将UE相关的信息发送给目标RN时,由于目标RN的标识仅为eNBID,DeNB将无法将UE相关的信息发送给目标RN,导致切换失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标识终极接入节点的方法及***,能够对终极接入节点进行唯一标识,宿主基站能准确确定出属于自身的各终极接入节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标识终极接入节点的方法,为终极接入节点配置内部标识以及外部标识;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为所述终极接入节点配置的内部标识与上级接入节点进行交互,利用为所述终极接入节点配置的外部标识与除所述上级接入节点之外的网络节点进行交互。
优选地,所述为终极接入节点配置外部标识具体为:
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向所述终极接入节点发送携带外部标识的***信息或专用信令,所述终极接入节点接收所述***信息或专用信令,获取并配置外部标识;
或者,所述终极接入节点在预配置或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的一个以上外部标识中选取一个外部标识,为自身配置外部标识,并通知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
优选地,所述为终极接入节点配置内部标识具体为:
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向所述终极接入节点发送携带所述内部标识的专用信令;
或者,所述终极接入节点向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发送携带所述内部标识的专用信令之后,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向所述终极接入节点发送指示确认的专用信令;
或者,为所述终极接入节点预配置或通过OAM***为所述终极接入节点配置唯一的内部标识。
优选地,所述专用信令包括以下消息的至少之一:RRC连接建立流程消息、RRC连接重配流程消息,S1建立流程消息,X2建立流程消息。
优选地,所述专用信令中携带的内部标识为一个以上时,所述终极接入节点从中随机选择一个作为自身的内部标识,或者,所述终极接入节点根据所接收到的所述上级接入节点的其他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而选取区别于其他终极接入节点的一个作为自身的内部标识,并通知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
优选地,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外部标识为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的标识信息;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为所述终极接入节点自身的标识。
优选地,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外部标识包括以下标识的至少之一: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的标识、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的小区标识、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的位置区码。
优选地,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包括以下标识的至少之一: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标识、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小区标识、SPID、所述终极接入节点与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之间的连接链路的标识。
优选地,所述终极接入节点为RN,所述上级接入节点为DeNB;
或者,所述终极接入节点为HeNB,所述上级接入节点为HeNB-GW。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极接入节点向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源基站根据目标终极接入节点的外部标识向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
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根据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向所述终极接入节点转发切换请求消息。
一种标识终极接入节点的***,应用于包含终极接入节点的通信***中,所述***包括配置单元和交互单元,其中,
配置单元,用于为终极接入节点配置内部标识以及外部标识;
交互单元,用于利用为所述终极接入节点配置的内部标识与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进行交互,利用为所述终极接入节点配置的外部标识与除所述上级接入节点之外的网络节点进行交互。
优选地,所述配置单元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对终极接入节点外部标识的配置:
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向所述终极接入节点发送携带外部标识的***信息或专用信令,所述终极接入节点接收所述***信息或专用信令,获取并配置外部标识;或者,所述终极接入节点在预配置或OAM***配置的一个以上外部标识中选取一个外部标识,为自身配置外部标识,并通知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
所述配置单元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对终极接入节点内部标识的配置:
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向所述终极接入节点发送携带所述内部标识的专用信令;或者,所述终极接入节点向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发送携带所述内部标识的专用信令之后,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向所述终极接入节点发送指示确认的专用信令;或者,为所述终极接入节点预配置或通过OAM***为所述终极接入节点配置唯一的内部标识。
优选地,所述专用信令中携带的内部标识为一个以上时,所述终极接入节点从中随机选择一个作为自身的内部标识,或者,所述终极接入节点根据所接收到的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其他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而选取区别于其他终极接入节点的一个作为自身的内部标识,并通知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
优选地,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外部标识为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的标识信息;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为所述终极接入节点自身的标识;
其中,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外部标识包括以下标识的至少之一: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的标识、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的小区标识、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的位置区码;
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包括以下标识的至少之一: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标识、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小区标识、SPID、所述终极接入节点与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之间的连接链路的标识。
优选地,所述终极接入节点为中继节点,所述上级接入节点为宿主基站;
或者,所述终极接入节点为家庭基站,所述上级接入节点为家庭基站网关。
本发明中,通过为终极接入节点配置外部标识以及内部标识,在与该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进行交互时,使用内部标识作为终极接入节点的标识信息,而在与除该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之外的网络节点进行交互时,使用外部标识。这样,对除该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之外的网络节点,隐去了终极接入节点的存在,而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却能通过内部标识对各终极接入节点进行识别。这样,在兼容现有的网络通信方式的同时,实现了对终极接入节点接入E-UTRAN***的支持。具体的,本发明既可以解决目标基站是RN的S1切换过程中的寻址问题,又可以解决RN建立RN与DeNB之间的S1连接时的基站标识不明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E-UTRAN***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支持RN的E-UTRAN***的架构示意图;
图3为目标基站是RN的S1切换失败的流程图;
图4为上级节点为终极节点配置内部标识的方法一示意图;
图5为上级节点为终极节点配置内部标识的方法二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RN与DeNB之间建立S1连接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目标基站是RN的S1切换准备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目标基站是RN的X2切换准备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标识终极接入节点的***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为,终极接入节点采用内部标识与上级接入节点交互,终极接入节点采用外部标识与除上级接入节点之外的接入节点交互。
外部标识是上级接入节点的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基站标识、小区标识,位置区码。
本发明中,对之间节点配置外部标识的方法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上级接入节点发送携带外部标识的***信息(SI,SystemInformation)或者专用信令(如RRC/S1/X2信令)给终极接入节点,为终极接入节点配置外部标识;
(2)终极接入节点根据预配置或者OAM配置的一个或多个外部标识为自身配置外部标识。
内部标识实质上就是终极接入节点的标识,包括以下标识信息的至少之一:终极接入节点的基站标识、终极接入节点的小区标识、SPID、终极接入节点与上级接入节点之间的S1连接的S1APID、终极接入节点与上级接入节点之间的X2连接的X2APID。
配置内部标识的方法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在上级接入节点获知接入的是终极接入节点之后(核心网通知或终极接入节点通知),上级接入节点发送携带内部标识的专用信令(如RRC/S1/X2信令)给终极接入节点,为终极接入节点配置内部标识;
(2)在收到终极接入节点发送的配置请求消息之后,上级接入节点发送携带内部标识的专用信令(如RRC/S1/X2信令)给终极接入节点,为终极接入节点配置内部标识;
(3)在收到上级接入节点发送的携带一个以上的内部标识的专用信令之后,终极接入节点从中随机选择其一作为自身的内部标识信息,并通过上行消息反馈通知上级接入节点;
(4)在终极接入节点的***信息中携带内部标识的情况下,终极接入节点接收上级接入节点的其他终极接入节点的***信息,从而获得所述其他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终极接入节点为自身选择有别于所述其他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并通过上行消息反馈通知上级接入节点;
(5)预配置或OAM配置全网唯一的内部标识给终极接入节点。
终极接入节点与上级接入节点的组合包括:终极接入节点是RN,上级接入节点是宿主基站;
或者,终极接入节点是家庭基站,上级接入节点是家庭基站的网关。
下面通过多个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
在以下实施例中,上级接入节点DeNB支持两个跟踪区(TA,TrackingArea):TA1和TA2。DeNB所辖小区内包括3个终极接入节点:RN1、RN2和RN3,其中RN1支持TA1,RN2、RN3支持TA2。
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用于终极接入节点与上级接入节点的交互过程,以及终极接入节点与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点所辖的终极接入节点的交互过程。终极接入节点的外部标识用于终极接入节点与除该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之外的节点的交互过程。
外部标识由上级接入节点或者终极接入节点自身配置。
上级接入节点为终极接入节点配置外部标识的过程包括:终极接入节点接收上级接入节点发送的***信息或者专用信令,其中携带外部标识。
例如,在RN所支持的TA的范围内,RN1的外部标识是DeNB的基站标识(eNBID)和TA1的跟踪区码(TAC,TrackingAreaCode),RN2和RN3的外部标识是DeNB的eNBID和TA2的TAC。RN1~RN3根据***信息块1(SIB1,SystemInformationBlock1)中携带的小区标识(CellIdentity)获得DeNB的eNBID(即CellIdentity的前20bits),根据SIB1中携带的跟踪区码获得DeNB的TAC。此外,RN1~RN3还可以根据X2建立过程(X2SETUPREQUEST/X2SETUPRESPONSE)和/或X2消息基站配置更新消息(ENBCONFIGURATIONUPDATE)获得DeNB的eNBID(根据GlobaleNBID信元或E-UTRANCellIdentifier的前20bits),以及DeNB的TAC。
再如,在DeNB所辖小区的范围内,RN1、RN2、RN3的外部标识是DeNB的eNBID。RN1~RN3根据SIB1获得DeNB的eNBID。此外,RN1~RN3还可以根据X2建立过程(X2SETUPREQUEST/X2SETUPRESPONSE)和/或X2消息基站配置更新消息获得DeNB的eNBID。
终极接入节点为自身配置外部标识的方式为:
方式一,预配置了终极接入节点可接入的一个或多个上级接入节点以及上级接入节点与外部标识的对应关系。终极接入节点根据小区选择/重选的原则选择其中的一个上级接入节点接入,并把相应的外部标识配置为终极接入节点的外部标识。例如,外部标识是上级接入节点的基站标识,预配置终极接入节点可接入的一个或多个上级接入节点(Node1,Node2,...,Noden)以及上级接入节点相应的基站标识(eNBID1,eNBID2,...,eNBIDn)。终极接入节点根据小区选择/重选的原则选择了上级接入节点Nodex接入,那么上级接入节点Nodex的基站标识eNBIDx配置为终极接入节点的外部标识。
方式二,终极接入节点的OAM***把终极接入节点可接入的一个或多个上级接入节点,以及上级接入节点与外部标识的对应关系发送给终极接入节点,终极接入节点根据小区选择/重选的原则选择其中的一个上级接入节点接入,并把相应的外部标识配置为终极接入节点的外部标识。例如,外部标识是上级接入节点的基站标识。
步骤1,终极接入节点通过接入网节点与终极接入节点的OAM连接。所述接入网节点可以是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
步骤2,终极接入节点从所述OAM下载数据,其中包括终极接入节点可接入的一个或多个上级接入节点(Node1,Node2,...,Noden)以及上级接入节点相应的基站标识(eNBID1,eNBID2,...,eNBIDn)。
步骤3,终极接入节点根据小区选择/重选的原则选择了上级接入节点Nodex接入。如果步骤1中的接入网节点不是所述Nodex,那么终极接入节点断开与所述接入网节点之间的连接,并与Nodex建立连接。如果步骤1中的接入网节点是所述Nodex,那么终极接入节点保持与上级接入节点之间的连接。那么上级接入节点Nodex的基站标识eNBIDx配置为终极接入节点的外部标识。
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由上级接入节点配置,或者由终极接入节点自身配置,或者预配置(如人为预先配置)。
上级接入节点为终极接入节点配置的内部标识是某设定范围内(如终极接入点所支持的TA或终极接入点的上级接入点所辖的小区)唯一的,配置的方式有:
方式一,在上级接入节点获知接入的是终极接入节点之后(核心网通知或终极接入节点通知),上级接入节点为终极接入节点配置内部标识。图4为上级接入节点为终极节点配置内部标识的方法一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终极接入节点与上级接入节点建立RRC连接,在此过程中终极接入节点可选的将自身的终极接入节点身份通知上级接入节点。
步骤2,终极接入节点发起非接入层(NAS,NonAccessStratum)流程(如附着(Attach)、跟踪区更新(TAU,TrackingAreaUpdate)、业务请求(SR,ServiceRequest))。
步骤3,核心网网元对终极接入节点进行安全认证。
步骤4,安全认证成功后,核心网网元MME与RN的上级接入节点之间进行终极接入节点的上下文建立。在此过程中,核心网可选的通知上级接入节点接入的是终极接入节点,例如核心网网元MME通过S1消息(INITIALCONTEXTSETUPREQUEST)通知上级接入节点,上级接入节点根据其中携带的SPID确认接入的节点是终极接入节点。
步骤5,通过步骤1或者步骤4中获得的信息,上级接入节点获知接入节点的终极接入节点身份,并发送专用信令(如RRC连接重配消息,S1建立消息,X2建立消息等)给终极接入节点,其中携带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
方式二,在收到终极接入节点发送的请求消息之后,上级接入节点根据所述请求消息为终极接入节点配置内部标识。图5为上级接入节点为终极节点配置内部标识的方法二示意图,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终极接入节点发送请求消息给上级接入节点,请求上级接入节点为终极接入节点配置内部标识。
所述请求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终极接入节点的类型,终极接入节点可接入的上级接入节点信息,终极接入节点的工作频段。终极接入节点支持的TA范围内,所述请求消息还包括终极接入节点支持的TA的TAC。
例如,RN的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Type1/1a/1b;带内(inband)/带外(outband);时分双工/非时分双工。
上级接入节点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基站标识(eNBID),小区标识(PCI(PhysicalCellIdentity)/CellIdentity/CellID/ECGI(E-UTRANCellGlobalIdentifier));工作频段;下行频点;上行频点。
步骤2,上级接入节点根据所述请求信息为终极接入节点配置内部标识。
在上级接入节点所辖小区的范围内,上级接入节点为终极接入节点配置所辖小区内唯一的标识。
在终极接入节点支持的TA的范围内,上级接入节点为终极接入节点配置TA范围内唯一的标识。
终极接入节点为自身配置的内部标识是某设定范围(如终极接入点所支持的TA或终极接入点的上级接入点所辖的小区)内唯一的,配置的方式有:
方式一,在收到上级接入节点发送的携带一个或多个内部标识的消息之后,终极接入节点从中随机选择其一,并通过上行消息反馈通知上级接入节点。
方法二,在终极接入节点的***信息中携带内部标识的情况下,终极接入节点接收某设定范围(如终极接入点所支持的TA或终极接入点的上级接入点所辖的小区)内的其他终极接入节点的***信息,从而获得所述其他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终极接入节点也可以通过与其他终极接入节点的直接接口消息获得所述其他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终极接入节点为自身选择有别于所述其他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并通过上行消息反馈通知上级接入节点。
可选地,上级接入节点收到所述上行消息反馈,如果所述内部标识没有被某设定范围(如终极接入点所支持的TA或终极接入点的上级接入点所辖的小区)内的其他终极接入节点占用,则上级接入节点反馈ACK,表示终极接入节点为自身分配所述内部标识成功。否则,如果所述内部标识被某设定范围(如终极接入点所支持的TA或终极接入点的上级接入点所辖的小区)内的其他终极接入节点占用,则上级接入节点反馈NACK,表示终极接入节点为自身分配所述内部标识失败。
终极接入节点为自身分配所述内部标识失败的情况下,终极接入节点重新选择直至分配成功,或者上级接入节点在反馈NACK的同时告知终极接入节点可用的内部标识(即上级接入节点选择的内部标识替代终极接入节点选择的内部标识),则终极接入节点采用所述内部标识。
预配置的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是全网唯一的,如SPID。终极接入节点与上级接入节点建立连接之后,终极接入节点将预配置的内部标识通知上级接入节点。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描述的是,在终极接入节点是RN、上级接入节点是宿主基站的情况下,终极接入节点与上级接入节点建立S1连接的过程。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RN与DeNB之间建立S1连接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终极接入节点发起S1连接建立流程,终极接入节点发送携带终极接入节点的外部标识的S1建立请求消息(S1SETUPREQUEST)给上级接入节点,用于请求S1连接的建立。
如果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已配置,那么所述S1建立请求消息中还需要携带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
上级接入节点根据外部标识是自身的标识判断是终极接入节点请求建立S1连接。
如果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已配置,即所述S1建立请求消息携带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上级接入节点还根据所述内部标识判断是具体的某个终极接入节点请求建立S1连接。
如果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未配置,即所述S1建立请求消息没有携带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上级接入节点判断是未配置内部标识的RN请求建立S1连接。
步骤102,若上级接入节点允许与终极接入节点建立S1连接,则发送S1建立响应消息(S1SETUPRESPONSE)给终极接入节点。否则,若上级接入节点不允许与终极接入节点建立S1连接,则发送S1建立失败消息(S1SETUPFAILURE)给终极接入节点。
如果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未配置,上级接入节点在S1建立响应消息中携带为终极接入节点配置的内部标识。
所述内部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基站标识(eNBID),小区标识(PCI(PhysicalCellIdentity)/CellIdentity/CellID/ECGI(E-UTRANCellGlobalIdentifier)),SPID,X2APID(如果终极接入节点与上级接入节点之间已经建立X2连接的情况下)。
其中,内部标识是终极接入节点的基站标识的情况下,终极接入节点的基站标识的高20bits与上级接入节点的基站标识一致,其余bits在某设定范围(如终极接入点所支持的TA或终极接入点的上级接入点所辖的小区)内唯一。如果终极接入节点的内外部标识都为基站标识,且外部标识为内部标识的前20bits,则终极接入节点可以只携带内部标识,并由上级接入节点截取前20bits保留用作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描述的是目标基站是终极接入节点的S1切换流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目标基站是RN的S1切换准备流程图,如图7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上级接入节点与终极接入节点之间已经建立了S1连接,源基站与上级接入节点之间没有建立X2连接。
步骤201,源基站根据无线资源管理(RRM,RadioResourceManagement)以及UE上报的测量报告判断将UE切换到目标小区(终极接入节点所辖小区)。源基站发起S1切换准备流程。源基站发送携带终极接入节点的外部标识和内部标识的切换要求消息(HANDOVERREQUIRED)给MME。
源基站获得终极接入节点的外部标识和内部标识的方法是:终极接入节点广播自身的外部标识和内部标识,UE通过测量获得终极接入节点的外部标识和内部标识并将其上报给源基站。
源基站根据终极接入节点的外部标识判断源基站与上级网络节点之间是否存在X2连接,因为源基站与上级网络节点之间不存在X2连接,因此源基站发起S1切换准备流程。
所述外部标识是上级接入节点的基站标识。所述内部标识为以下标识信息的至少之一:终极接入节点的基站标识,终极接入节点的小区标识,终极接入节点的SPID,上级接入节点与终极接入节点之间X2连接的X2APID,上级接入节点与终极接入节点之间S1连接的S1APID。
例如,切换要求消息中携带的TargetID中的eNBID是上级接入节点的基站标识(外部标识)。切换要求消息中携带的SourceToTargetTransparentContainer中携带终极接入节点的小区标识(内部标识)。所述小区标识是CellIdentity。在终极接入节点是RN的情况下,所述小区标识还可以是PCI。
步骤202,MME收到所述切换要求消息,根据外部标识是上级接入节点的基站标识寻址上级接入节点,发送S1切换请求消息(HANDOVERREQUEST)给上级接入节点。
步骤203,上级接入节点收到所述切换请求消息,根据内部标识是终极接入节点的小区标识寻址终极接入节点,发送S1切换请求消息(HANDOVERREQUEST)给终极接入节点。
步骤204,如果终极接入节点允许UE接入所辖小区,则发送切换请求确认消息(HANDOVERREQUESTACKNOWLEDGE)给上级接入节点。否则,如果终极接入节点不允许UE接入所辖小区,则发送切换失败消息(HANDOVERFAILURE)给上级接入节点。
上级接入节点根据步骤204中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或者切换失败消息对步骤203中收到的切换请求消息反馈(即如果上级接入节点收到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则反馈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如果上级接入节点收到切换失败消息则反馈切换失败消息),或者直接对步骤203中收到的切换请求消息反馈。
MME根据上级接入节点对步骤203中的切换请求消息的反馈消息对步骤201中的切换要求消息反馈,如果上级接入节点反馈的是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则MME发送切换命令(HANDOVERCOMMAND)给源基站,如果上级接入节点反馈的是切换失败消息,则MME发送切换准备失败消息(HANDOVERPREPARATIONFAILURE)给源基站。
在切换准备成功的情况下,源基站将切换命令中的相关信息转发给UE,UE开始切换到终极接入节点所辖小区的流程。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描述的是目标基站是终极接入节点的X2切换流程。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目标基站是RN的X2切换准备流程图,如图8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上级接入节点与终极接入节点之间已经建立了X2连接,源基站与上级网络节点之间已经建立X2连接。
步骤301,源基站根据RRM以及UE上报的测量报告判断将UE切换到目标小区(终极接入节点所辖小区)。源基站发起X2切换准备流程。源基站发送携带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的切换请求消息(HANDOVERREQUIRED)给上级网络节点。
源基站获得终极接入节点的外部标识和内部标识的方法是:终极接入节点广播自身的外部标识和内部标识,UE通过测量获得终极接入节点的外部标识和内部标识并将其上报给源基站。
源基站根据终极接入节点的外部标识判断源基站与上级接入节点之间是否存在X2连接,因为源基站与上级接入节点之间存在X2连接,因此源基站发起X2切换准备流程。
所述外部标识是上级接入节点的基站标识。所述内部标识是指以下至少之一:终极接入节点的基站标识,终极接入节点的小区标识,终极接入节点的SPID,上级接入节点与终极接入节点之间X2连接的X2APID,上级接入节点与终极接入节点之间S1连接的S1APID。
例如: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的TargetCellID是终极接入节点的小区标识(内部标识)。所述小区标识是ECGI。
步骤302,上级网络节点收到所述切换请求消息,根据内部标识是终极接入节点的小区标识寻址终极接入节点,发送切换请求消息(HANDOVERREQUEST)给终极接入节点。
步骤303,如果终极接入节点允许UE接入所辖小区,则发送切换请求确认消息(HANDOVERREQUESTACKNOWLEDGE)给上级接入节点。否则,如果终极接入节点不允许UE接入所辖小区,则发送切换准备失败消息(HANDOVERPREPARATIONFAILURE)给上级接入节点。
上级接入节点根据步骤303中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或者切换准备失败消息对步骤301中收到的切换请求消息反馈(即如果上级接入节点收到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则反馈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如果上级接入节点收到切换失败消息则反馈切换失败消息),或者直接对步骤301中收到的切换请求消息反馈。
本发明中,虽然是以RN和宿主基站为例进行说明的,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家庭基站和家庭基站网关的情形。二者的技术方案的实现方式完全相同。只是,其中的内部标识及外部标识的信息对应有所不同而已。
本发明标识终极接入节点的***适用于包含终极接入节点的通信***中,图9为本发明标识终极接入节点的***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发明标识终极接入节点的***包括配置单元90和交互单元91,其中,
配置单元90,用于为终极接入节点配置内部标识以及外部标识;
交互单元91,用于利用为所述终极接入节点配置的内部标识与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进行交互,利用为所述终极接入节点配置的外部标识与除所述上级接入节点之外的网络节点进行交互。
配置单元90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对终极接入节点外部标识的配置:
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向所述终极接入节点发送携带外部标识的***信息或专用信令,所述终极接入节点接收所述***信息或专用信令,获取并配置外部标识;或者,所述终极接入节点在预配置或OAM***配置的一个以上外部标识中选取一个外部标识,为自身配置外部标识,并通知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
上述配置单元90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对终极接入节点内部标识的配置:
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向所述终极接入节点发送携带所述内部标识的专用信令;或者,所述终极接入节点向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发送携带所述内部标识的专用信令之后,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向所述终极接入节点发送指示确认的专用信令;或者,为所述终极接入节点预配置或通过OAM***为所述终极接入节点配置唯一的内部标识。
所述专用信令中携带的内部标识为一个以上时,所述终极接入节点从中随机选择一个作为自身的内部标识,或者,所述终极接入节点根据所接收到的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点的其他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而选取区别于其他终极接入节点的一个作为自身的内部标识,并通知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
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外部标识为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的标识信息;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为所述终极接入节点自身的标识;
其中,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外部标识包括以下标识的至少之一: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的标识、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的小区标识、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的位置区码;
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包括以下标识的至少之一: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标识、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小区标识、SPID、所述终极接入节点与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之间的连接链路的标识。
所述终极接入节点为RN,所述上级接入节点为宿主基站;
或者,所述终极接入节点为家庭基站,所述上级接入节点为家庭基站网关。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图9所示的标识终极接入节点的***是为实现前述的标识终极接入节点的方法而设计的,上述各处理单元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图中的各处理单元的功能可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而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标识终极接入节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终极接入节点配置内部标识以及外部标识;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为所述终极接入节点配置的内部标识与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进行交互,利用为所述终极接入节点配置的外部标识与除所述上级接入节点之外的网络节点进行交互;
所述为终极接入节点配置内部标识具体为:
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向所述终极接入节点发送携带所述内部标识的专用信令;
或者,所述终极接入节点向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发送携带所述内部标识的专用信令之后,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向所述终极接入节点发送指示确认的专用信令;
或者,为所述终极接入节点预配置或通过OAM***为所述终极接入节点配置唯一的内部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终极接入节点配置外部标识具体为:
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向所述终极接入节点发送携带外部标识的***信息或专用信令,所述终极接入节点接收所述***信息或专用信令,获取并配置外部标识;
或者,所述终极接入节点在预配置或操作管理维护(OAM)***配置的一个以上外部标识中选取一个外部标识,为自身配置外部标识,并通知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信令包括以下消息的至少之一:RRC连接建立流程消息、RRC连接重配流程消息,S1建立流程消息,X2建立流程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信令中携带的内部标识为一个以上时,所述终极接入节点从中随机选择一个作为自身的内部标识,或者,所述终极接入节点根据所接收到的所述上级接入节点的其他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而选取区别于其他终极接入节点的一个作为自身的内部标识,并通知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外部标识为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的标识信息;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为所述终极接入节点自身的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外部标识包括以下标识的至少之一: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的标识、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的小区标识、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的位置区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包括以下标识的至少之一: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标识、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小区标识、服务配置文件标识(SPID)、所述终极接入节点与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之间的连接链路的标识。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极接入节点为中继节点(RN),所述上级接入节点为宿主基站(DeNB);
或者,所述终极接入节点为家庭基站(HeNB),所述上级接入节点为家庭基站网关(HeNB-GW)。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极接入节点向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源基站根据目标终极接入节点的外部标识向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
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根据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向所述终极接入节点转发切换请求消息。
11.一种标识终极接入节点的***,应用于包含终极接入节点的通信***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配置单元和交互单元,其中,
配置单元,用于为终极接入节点配置内部标识以及外部标识;
交互单元,用于利用为所述终极接入节点配置的内部标识与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进行交互,利用为所述终极接入节点配置的外部标识与除所述上级接入节点之外的网络节点进行交互;
所述配置单元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对终极接入节点内部标识的配置:
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向所述终极接入节点发送携带所述内部标识的专用信令;或者,所述终极接入节点向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发送携带所述内部标识的专用信令之后,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向所述终极接入节点发送指示确认的专用信令;或者,为所述终极接入节点预配置或通过OAM***为所述终极接入节点配置唯一的内部标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单元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对终极接入节点外部标识的配置:
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向所述终极接入节点发送携带外部标识的***信息或专用信令,所述终极接入节点接收所述***信息或专用信令,获取并配置外部标识;或者,所述终极接入节点在预配置或OAM***配置的一个以上外部标识中选取一个外部标识,为自身配置外部标识,并通知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信令中携带的内部标识为一个以上时,所述终极接入节点从中随机选择一个作为自身的内部标识,或者,所述终极接入节点根据所接收到的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其他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而选取区别于其他终极接入节点的一个作为自身的内部标识,并通知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任一项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外部标识为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的标识信息;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为所述终极接入节点自身的标识;
其中,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外部标识包括以下标识的至少之一: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的标识、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的小区标识、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的位置区码;
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内部标识包括以下标识的至少之一: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标识、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小区标识、SPID、所述终极接入节点与所述终极接入节点的上级接入节点之间的连接链路的标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终极接入节点为中继节点,所述上级接入节点为宿主基站;
或者,所述终极接入节点为家庭基站,所述上级接入节点为家庭基站网关。
CN201010285347.7A 2010-09-16 2010-09-16 标识终极接入节点的方法及*** Active CN1024048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85347.7A CN102404823B (zh) 2010-09-16 2010-09-16 标识终极接入节点的方法及***
PCT/CN2011/077873 WO2012034457A1 (zh) 2010-09-16 2011-08-01 标识终极接入节点的方法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85347.7A CN102404823B (zh) 2010-09-16 2010-09-16 标识终极接入节点的方法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4823A CN102404823A (zh) 2012-04-04
CN102404823B true CN102404823B (zh) 2016-03-30

Family

ID=45830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85347.7A Active CN102404823B (zh) 2010-09-16 2010-09-16 标识终极接入节点的方法及***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04823B (zh)
WO (1) WO2012034457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1383A (zh) * 2007-06-05 2008-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和方法、家用基站网关及归属用户服务器
CN101631400A (zh) * 2008-07-14 2010-0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家用基站的管理方法和***
CN101754317A (zh) * 2008-12-15 2010-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切换消息的路由方法、装置和***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20594B2 (en) * 2009-01-30 2013-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ectively including allowed closed subscriber group list in page messag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1383A (zh) * 2007-06-05 2008-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和方法、家用基站网关及归属用户服务器
CN101631400A (zh) * 2008-07-14 2010-0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家用基站的管理方法和***
CN101754317A (zh) * 2008-12-15 2010-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切换消息的路由方法、装置和***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34457A1 (zh) 2012-03-22
CN102404823A (zh) 2012-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55492B2 (en) Method and a network node for sharing information over an interface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2291789B (zh) 获取相邻小区信息方法、用户设备的小区切换方法及网络
CN107432047B (zh) 在基站之间建立连接的方法、存储介质、基站和cpe
WO2011016560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無線局、制御局、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1867985B (zh) 长期演进增强***中的切换方法、中继节点和施主基站
JP5168408B2 (ja) 基地局装置が中継装置の識別情報をブロードキャストす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20150022240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고립 사용자 단말기에 대한 디바이스-투-디바이스 통신 기반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WO2014000128A1 (en) Method and relay node for implementing multiple wireless backhauls
US2013009443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network attach of relay node
WO2012107986A1 (ja) 無線通信端末、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測定方法
WO2013189310A1 (zh) 认知无线电***、基站及邻区关系的控制方法
WO2012158094A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378301B (zh) 获取控制节点信息的方法、设备及***
CN102056113A (zh) 一种紧急业务切换的处理方法及基站
US1023704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f-configuration and self-optimiz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2142823A1 (zh) 小区切换方法、设备及***
CN102960051B (zh) 中继节点、施主无线电基站以及其中的方法
EP2789207B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755801B2 (en) Method and access node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CN102378313A (zh) 移动性管理实体的选择方法及中继节点
CN102958118A (zh) 参数更新方法及装置
EP328694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f-configuration and self-optimiz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404823B (zh) 标识终极接入节点的方法及***
CN102300280B (zh) 获取传输层地址的方法和装置
KR20110124710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 연결을 설정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