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76783B - 一种具有表面自织构结构的氧化亚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表面自织构结构的氧化亚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76783B
CN102376783B CN2011103931069A CN201110393106A CN102376783B CN 102376783 B CN102376783 B CN 102376783B CN 2011103931069 A CN2011103931069 A CN 2011103931069A CN 201110393106 A CN201110393106 A CN 201110393106A CN 102376783 B CN102376783 B CN 1023767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rous oxide
oxide film
conductive glass
electro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9310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76783A (zh
Inventor
刘畅
曹丙强
胡夕伦
Original Assignee
Liu Chang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 Chang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u Chang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9310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767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76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6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767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67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Hybrid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一种具有表面自织构结构的氧化亚铜薄膜太阳能电池,在导电玻璃上沉积有一层n型氧化亚铜薄膜,在n型氧化亚铜薄膜上沉积一层表面形貌为金字塔形状的p型氧化亚铜薄膜,导电玻璃及p型氧化亚铜薄膜上有电极。制备方法:电解液pH值为4-5,电压为-0.01V到-0.1V时,将n型氧化亚铜薄膜沉积到导电玻璃上;在电解液pH值为11-12,电压为-0.1V到-0.3V时,将p型氧化亚铜薄膜沉积到n型氧化亚铜薄膜上;在导电玻璃和p型氧化亚铜薄膜上制备电极。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可以提供稳定的恒电流输出,具有较高的光电转化效率,实现了氧化亚铜太阳能电池的快速低成本无污染大批量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表面自织构结构的氧化亚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表面自织构结构的氧化亚铜薄膜太阳能电池,还涉及所述氧化亚铜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亚铜是一种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便宜、环境友好、对可见光吸收系数高、电子/载流子迁移率高、少数载流子扩散长度大等优点,在太阳能电池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氧化亚铜薄膜制备方法有热氧化法、磁控溅射法、脉冲激光沉积法等,这些制备方法能耗大、仪器昂贵、生产成本高,相对来说,电化学沉积法生产成本低、仪器简单、适合大批量生产。另一方面,目前基于氧化亚铜薄膜的肖特基太阳能电池和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效率较低。虽然已有人报道了氧化亚铜同质结太阳能电池[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 93(2009)153–157],但是较低的短路电流密度严重影响电池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氧化亚铜太阳能电池效率低、较低的短路电流密度严重影响氧化亚铜同质结太阳能电池性能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表面自织构结构的、可以提供稳定的恒电流输出且具有较高的光电转化效率的氧化亚铜薄膜太阳能电池。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的氧化亚铜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具有表面自织构结构的氧化亚铜薄膜太阳能电池,在导电玻璃上沉积有一层n型氧化亚铜薄膜,在n型氧化亚铜薄膜上沉积有一层表面形貌为金字塔形状的p型氧化亚铜薄膜,导电玻璃及p型氧化亚铜薄膜上设置有金属电极。
所述导电玻璃为FTO导电玻璃、ITO导电玻璃、ZAO导电玻璃,或者其它导电玻璃,只要能够用于太阳能电池中的导电玻璃都可以用在本发明的方案中,种类没有特别限制。
n型氧化亚铜的薄膜厚度为0.1-1μm,p型氧化亚铜的薄膜厚度为0.5-5μm,厚度与沉积条件有关系,但对氧化亚铜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电池性能影响不显著。
所述的具有表面自织构结构的氧化亚铜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导电玻璃放入电解槽中,所采用电解液为醋酸铜与醋酸的混合溶液,醋酸铜浓度为0.01-0.02mol/ L,醋酸浓度为0.04-0.08mol/ L,调节pH值范围在4-5之间,施加恒电压范围在-0.01V到-0.1V之间,在40-60℃温度下沉积30-60min,制备得到n型氧化亚铜薄膜;
(2)将得到的沉积有n型氧化亚铜薄膜的导电玻璃放入电解槽,采用的电解液为硫酸铜与乳酸的混合液,硫酸铜浓度0.2-0.4mol/L,乳酸浓度为3-5mol/ L,调节pH值范围在11-12之间,沉积电压范围在-0.1V到-0.3V之间,在40-60℃下沉积30-60min,得到一层表面形貌为金字塔形状的p型氧化亚铜薄膜;
(3)在导电玻璃和p型氧化亚铜薄膜上制备金属电极,得到具有表面自织构结构的氧化亚铜薄膜太阳能电池。
所述的制备方法,优选步骤(3)中以多孔的铜金属片为掩膜,通过直流溅射在导电玻璃和p型氧化亚铜薄膜上制备金属电极。
所述的制备方法,优选使用浓度为3-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也可以使用其他碱性溶液调节pH,在本发明中没有特别要求,只要能够实现将pH调整到所需的值就都可以使用。
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先将导电玻璃切成1cm×4cm的基片,在基片上沉积氧化亚铜薄膜。
所述的制备方法,电沉积时所用的对电极为石墨电极。
所谓织构是指多晶体在其形成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的力、热、电、磁等各种不同条件的影响,由择优取向生长而导致的组织结构及规则聚集排列状态。此处所谓自织构是指在氧化亚铜薄膜在电化学沉积生长过程中自发形成规则排列的金字塔形,这区别与传统硅太阳能电池中所采用的由后续腐蚀所得的织构结构。由于“金字塔”结构增大了光在p-n结内部的光程,使光子可以充分被同质结吸收,由此制备的氧化亚铜同质结太阳能电池短路电流密度、开路电压和效率明显提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该工艺制备的p型氧化亚铜薄膜具有表面自织构结构,表面形貌呈现“金字塔”结构;
(2)本发明的具有表面自织构结构的氧化亚铜薄膜太阳能电池,可以提供稳定的恒电流输出,且具有较高的光电转化效率,实现了氧化亚铜太阳能电池的快速、低成本、无污染、大批量生产;
(3)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无污染,原材料丰富、廉价,特别适合制备大批量、低成本太阳能电池。
附图说明   
图1 无表面自织构结构的p型氧化亚铜薄膜表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2 具有“金字塔”形状的表面自织构结构的p型氧化亚铜薄膜表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3 n型氧化亚铜薄膜的X射线衍射图谱,
图4 p型氧化亚铜薄膜的X射线衍射图谱,
图5 氧化亚铜薄膜太阳能电池结构示意图,
图 6两种氧化亚铜太阳能电池在1.5AM模拟太阳光谱辐照度下(100mW/cm2)的电流密度-电压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列举的特定例子。
实施例1
(1)n型氧化亚铜薄膜的生长
将导电玻璃放入电解槽中,所采用电解液为醋酸铜与醋酸的混合液,醋酸铜浓度为0.02mol/l,醋酸浓度为0.08mol/L,并通过滴加浓度为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4.9,施加-0.03V恒电压,在60℃下沉积60min,制备得到n型氧化亚铜薄膜,厚度为1μm,其X射线衍射图谱如图3所示,表明薄膜无明显择优取向生长方向;
(2) p型氧化亚铜薄膜的生长
将得到的n型氧化亚铜薄膜放入电解槽,采用的电解液为硫酸铜与乳酸的混合液,硫酸铜浓度0.4mol/L,乳酸浓度为5mol/L,并通过滴加浓度为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11,沉积电压为-0.1V,在60℃下沉积60min,得到一层具有“金字塔”形状的表面自织构结构的p型氧化亚铜薄膜,厚度为5μm,制备出氧化亚铜同质p-n结;
具有“金字塔”形状的表面自织构结构的p型氧化亚铜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如图2所示,同图1中无表面自织构结构的p型氧化亚铜薄膜表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相比,表面形貌有很大的区别;
制备的p型氧化亚铜薄膜的X射线衍射图谱如图4所示,表明薄膜具有明显的(111)择优生长方向,与立方结构的金字塔型织构结果相符;
(3)氧化亚铜同质结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组装
得到步骤(2)的氧化亚铜同质结薄膜之后,太阳能电池的组装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常用或者通用手段,只要是能够将沉积有氧化亚铜同质结薄膜的导电玻璃制成太阳能电池就可以,没有特殊要求,本实施例中以多孔的铜金属片为掩膜,通过直流溅射法,在导电玻璃和p型氧化亚铜薄膜上制备金电极,直径5~50mm,得到具有表面自织构结构的氧化亚铜薄膜太阳能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
实施例2
(1)n型氧化亚铜薄膜的生长
将FTO透明导电玻璃切成1×4 cm的基片,接着用光漂洗涤剂超声清洗30-60min,酒精超声清洗30-60min,再用用蒸馏水超声清洗10-30min,最后放入烘干箱干燥;将干燥的基片放入电解槽中,所采用电解液为醋酸铜与醋酸的混合液,醋酸铜浓度为0.02mol/L,醋酸浓度为0.04mol/L,调节pH值为4,施加-0.1V恒电压,在40℃下沉积30 min,制备得到n型氧化亚铜薄膜,厚度为0.1μm,其X射线衍射图谱同图3相似,表明薄膜无明显择优取向生长方向;
(2) p型氧化亚铜薄膜的生长
将得到的n型氧化亚铜薄膜放入电解槽,采用的电解液为硫酸铜与乳酸的混合液,硫酸铜浓度0.2mol/L,乳酸浓度为3mol/L,调节pH值为12,沉积电压为-0.2V,在40℃下沉积30min,得到一层具有“金字塔”形状的表面自织构结构的p型氧化亚铜薄膜,厚度为0.5μm,制备出氧化亚铜同质p-n结; 
具有“金字塔”形状的表面自织构结构的p型氧化亚铜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同图2相似,X射线衍射图谱同图4相似,表明薄膜具有明显的(111)择优生长方向,与立方结构的金字塔型织构结果相符;
(3)氧化亚铜同质结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组装
在导电玻璃和p型氧化亚铜薄膜上制备金电极,得到具有表面自织构结构的氧化亚铜薄膜太阳能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
实施例3
(1)n型氧化亚铜薄膜的生长
将导电玻璃用光漂洗涤剂超声清洗30-60min,酒精超声清洗30-60min,再用用蒸馏水超声清洗10-30min,最后放入烘干箱干燥,然后放入电解槽中,所采用电解液为醋酸铜与醋酸的混合液,醋酸铜浓度为0.015mol/L,醋酸浓度为0.06mol/L,并通过滴加浓度为3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4.5,施加-0.01V恒电压,在50℃下沉积45min,制备得到n型氧化亚铜薄膜,厚度为0.6μm,其X射线衍射图谱同图3相似,表明薄膜无明显择优取向生长方向;
(2) p型氧化亚铜薄膜的生长
将得到的n型氧化亚铜薄膜放入电解槽,采用的电解液为硫酸铜与乳酸的混合液,硫酸铜浓度0.3mol/L,乳酸浓度为4mol/L,并通过滴加浓度为3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11.5,沉积电压为-0.3V,在50℃下沉积45min,得到一层具有“金字塔”形状的表面自织构结构的p型氧化亚铜薄膜,厚度为3μm,制备出氧化亚铜同质p-n结; 
具有“金字塔”形状的表面自织构结构的p型氧化亚铜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同图2相似,制备的p型氧化亚铜薄膜的X射线衍射图谱同图4相似,表明薄膜具有明显的(111)择优生长方向,与立方结构的金字塔型织构结果相符;
(3)氧化亚铜同质结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组装
以多孔的铜金属片为掩膜,通过直流溅射法,在导电玻璃和p型氧化亚铜薄膜上制备圆形金电极,直径5mm,得到具有表面自织构结构的氧化亚铜薄膜太阳能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
以上电解时使用的对电极可以为电化学中一般使用的电极,比方说石墨电极等。
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
采用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具有表面自织构结构的氧化亚铜薄膜太阳能电池进行测试,无表面自织构结构的氧化亚铜薄膜太阳能电池作为对比。此测试是在标准测试条件下进行的,所述标准条件为:测试温度25±2℃,光源的光谱辐照度100mW/cm2,并具有标准的AM1.5太阳光谱辐照度分布。
测试结果为:在光照下可作为电池持续输出电流,采用具有表面自织构结构技术制备的氧化亚铜同质结太阳能电池输出电流更高,光电转化效率也更高,因而性能更好。具体参数见表1。
表1 两种电池性能参数测试结果

Claims (6)

1.一种具有表面自织构结构的氧化亚铜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将导电玻璃放入电解槽中,所采用电解液为醋酸铜与醋酸的混合溶液,醋酸铜浓度为0.01-0.02mol/L,醋酸浓度为0.04-0.08mol/L,调节pH值范围在4-5之间,施加恒电压范围在-0.01V到-0.1V之间,在40-60℃温度下沉积30-60min,制备得到n型氧化亚铜薄膜;
(2)将得到的沉积有n型氧化亚铜薄膜的导电玻璃放入电解槽,采用的电解液为硫酸铜与乳酸的混合液,硫酸铜浓度0.2-0.4mol/L,乳酸浓度为3-5mol/L,调节pH值范围在11-12之间,沉积电压范围在-0.1V到-0.3V之间,在40-60℃下沉积30-60min,得到一层表面形貌为金字塔形状的p型氧化亚铜薄膜;
(3)在导电玻璃和p型氧化亚铜薄膜上制备金属电极,得到具有表面自织构结构的氧化亚铜薄膜太阳能电池;
所述的氧化亚铜薄膜太阳能电池结构为在导电玻璃上沉积有一层n型氧化亚铜薄膜,在n型氧化亚铜薄膜上沉积有一层表面形貌为金字塔形状的p型氧化亚铜薄膜,导电玻璃及p型氧化亚铜薄膜上设置有金属电极;
步骤(3)中以多孔的铜金属片为掩膜,通过直流溅射在导电玻璃和p型氧化亚铜薄膜上制备金属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玻璃为FTO导电玻璃、ITO导电玻璃或ZAO导电玻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n型氧化亚铜的薄膜厚度为0.1-1μm,p型氧化亚铜的薄膜厚度为0.5-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浓度为3-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先将导电玻璃切成1cm×4cm的基片,在基片上沉积氧化亚铜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沉积时所用的对电极为石墨电极。
CN2011103931069A 2011-12-02 2011-12-02 一种具有表面自织构结构的氧化亚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767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931069A CN102376783B (zh) 2011-12-02 2011-12-02 一种具有表面自织构结构的氧化亚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931069A CN102376783B (zh) 2011-12-02 2011-12-02 一种具有表面自织构结构的氧化亚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6783A CN102376783A (zh) 2012-03-14
CN102376783B true CN102376783B (zh) 2013-08-14

Family

ID=45795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9310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76783B (zh) 2011-12-02 2011-12-02 一种具有表面自织构结构的氧化亚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767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5859B (zh) * 2015-06-15 2018-06-26 华南师范大学 高效率异质结无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5154985B (zh) * 2015-08-24 2017-12-01 常州大学 一种双结构绒面Cu2O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29174B (zh) * 2016-07-07 2017-08-29 深圳大学 一种掺氟氧化亚铜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27476B (zh) * 2017-05-27 2019-03-01 浙江大学 一种核壳结构氧化亚铜纳米pn同质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57832B (zh) * 2017-08-28 2019-03-22 济南大学 一种三维铂-n型氧化亚铜复合纳米纸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8702B1 (en) * 1997-11-12 2001-07-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the formation of a cuprous oxide film and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said method
CN102214734A (zh) * 2011-06-07 2011-10-12 济南大学 一种氧化锌/氧化亚铜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68003B2 (en) * 2007-09-14 2010-08-03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Formation of p-n homogeneous junction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8702B1 (en) * 1997-11-12 2001-07-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the formation of a cuprous oxide film and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said method
CN102214734A (zh) * 2011-06-07 2011-10-12 济南大学 一种氧化锌/氧化亚铜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6783A (zh) 2012-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31450B (zh) 一种基于p型硅光阴极的自偏压光电化学电池及制备方法
CN102376783B (zh) 一种具有表面自织构结构的氧化亚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14734A (zh) 一种氧化锌/氧化亚铜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6128772B (zh) 一种硫化铅量子点光伏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1894674A (zh) 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复合光阳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99316B (zh) 一种PbS量子点敏化TiO2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332522A (zh) 一种石墨烯双结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91964A (zh) 一种柔性双面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19565B (zh) 逆光电化学电池
CN100479196C (zh) 一种染料太阳能电池阴极材料的热氧化制备方法
CN101882653B (zh) 基于纳米CdS薄膜的太阳能电池制备方法
CN202373597U (zh) 一种具有表面自织构结构的氧化亚铜太阳能电池
CN101707219B (zh) 本征隔离结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59206A (zh) 高效多结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02148279A (zh) 基于ⅱ-ⅵ族化合物半导体/硅纳米孔柱阵列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31820B (zh) 适用于hit电池的石墨烯电极制备方法、石墨烯电极及hit电池
CN202977494U (zh) 一种晶体硅\非晶硅双节双面电池
CN210390448U (zh) 晶硅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栅线网版
CN101807611B (zh) 一种具有光伏效应的钯掺杂碳薄膜材料
CN206878022U (zh) 一种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CN102332358A (zh) 一种海胆状Zn/ZnO微纳结构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72644B (zh) 一种磷掺杂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3236470B (zh) 一种晶体硅太阳电池二氧化硅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10578176A (zh) 小绒面的单晶高阻密栅太阳电池制绒促进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6910792A (zh) 一种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14

Termination date: 201912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