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9254A - 通信***与移动台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与移动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9254A
CN102349254A CN2010800116417A CN201080011641A CN102349254A CN 102349254 A CN102349254 A CN 102349254A CN 2010800116417 A CN2010800116417 A CN 2010800116417A CN 201080011641 A CN201080011641 A CN 201080011641A CN 102349254 A CN102349254 A CN 1023492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station equipment
antenna ports
mobile station
logical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16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田升平
示泽寿之
野上智造
铃木翔一
平川功
加藤恭之
相羽立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49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92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6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sounding signals per 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35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 H04L2025/0342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using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777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2025/03802Signalling on the reverse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移动通信***由一个或多个基站设备和移动台设备组成,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基站设备将一个或多个逻辑天线端口参考信号定位到不同的子帧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逻辑天线端口参考信号分别位于一个或多个逻辑天线端口内;并且移动台设备使用一个或多个逻辑天线端的逻辑天线端口参考信号来进行信道状态测量。

Description

通信***与移动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和移动台设备,更具体地涉及包括不同阶次的多天线发送/接收的通信***和用于通信***的移动台设备。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是讨论/建立基于从宽带码分多址(W-CDMA)和全球移动通信***(GSM)发展而来的网络的便携式电话***的规范的计划。
3GPP已经将W-CDMA模式标准化为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模式并且继而启动了服务。具有较高通信速度的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也得到了标准化并且已经启动了服务。
3GPP目前正在讨论利用第三代无线接入技术(简称LTE(长期演进)或EUTRA(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的发展和更宽的***带宽以实现更快的数据发送/接收的移动通信***(以下简称LTE-A(长期演进-先进的)或先进的EUTRA)。
正交频分复用多址接入(OFDMA)模式是使用相互正交的子载波以进行用户多路复用的模式,被推荐为EUTRA中的下行链路通信模式。
适用于OFDMA模式的技术包括基于信道编码等的自适应无线链路控制(链路自适应)的自适应调制/解调纠错***(AMCS: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方案)。
AMCS是切换无线发送参数以便有效地进行高速分组数据发送的方案(也称为AMC模式),无线发送参数诸如纠错模式、纠错编码比率、以及取决于移动台设备的信道质量的数据调制多值数字。
各个移动台设备的信道质量通过使用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反馈至基站设备。
在OFDMA中,通信可用区域可以以对应于子载波的频率域和时间域物理地划分。这些划分的区域聚集成若干块,这些块称为物理资源块,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被分配给每个移动台设备以进行与多路复用的多个移动台设备的通信。要以取决于基站设备和各个移动台设备之间的要求的最佳质量/速度进行通信,所以必须在考虑到对应于各个移动台设备中的各个子载波的频带的信道质量的情况下确定物理资源块和发送模式的分配。由于发送模式和调度是由基站设备确定的,所以每个移动台设备反馈每个频率范围的信道质量至基站设备以实现这一要求。如果需要的话,进一步将信息反馈到基站设备以指示每个移动台设备所选择的(例如,具有良好的信道质量的)频率范围。
建议EUTRA利用发射机分集以便提高通信信道容量,发射机分集诸如空分多路复用(SDM)、空频块分集(SFBC)、以及利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循环延迟分集(CDD)。MIMO是多输入多输出***或技术的总称,其特征在于,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使用多个天线来进行利用电波的输入输出的多个分支的传输。可以空间多路复用的方式利用MIMO模式进行发送的信号序列单元称为流。考虑到信道状态,MIMO通信时的流数(秩)是通过基站设备来确定的。移动台设备所需的流数(秩)是通过使用秩指示符(RI)从移动台设备反馈到基站设备的。
还讨论了当在下行链路中使用SDM时,提前对发送信号序列进行预处理,以正确地多路解复用发送自天线的多个流的信息(这称为“预编码”)。预编码的信息可基于移动台设备估计的信道状态进行计算,预编码的信息通过使用矩阵指示符(PMI)从移动台设备反馈到基站设备。
为了以最佳质量实现通信,认为如上面所述的,每个移动台设备必须反馈指示信道状态的多条信息到基站设备。这种信道状态信息由CQI、PMI、RI等构成。这几条信道状态信息的位数和格式是由基站设备向移动台设备根据情况而指定的。
附图11是传统无线通信***中使用的信道配置图。这种信道配置在诸如EUTRA(见非专利文献1)的无线通信***中使用。图11中描述的无线通信***包括基站设备100,移动台设备200a、200b、和200c。R01表示基站设备100的可通信范围,基站设备100与位于此范围R01内的移动台设备进行通信。
在EUTRA中,将信号从基站设备100发送至移动台设备200a至200c的下行链路使用物理广播信道(PE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物理多播信道(PM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和物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ARQ)指示信道(PHICH)。
在EUTRA中,将信号从移动台设备200a至200c发送至基站设备100的上行链路使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另一方面,先进的EUTRA遵循EUTRA的基本***。虽然EUTRA使用带有1至4个逻辑天线端口的MIMO模式,但是先进的EUTRA实现了带有1至8个逻辑天线端口的高阶MIMO模式。还讨论了引入协作(CoMP)通信,这种通信不仅利用在一个小区中实现的MIMO模式,而且利用多个小区的逻辑天线端口以用于通信。
现有文件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技术规范)36.300,V8.7.0(2008-12),技术规范组无线接入网络,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UTRA)和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UTRAN);总体说明;第2阶段(第8版)。
发明内容
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如果将使用1至8个逻辑天线端口的MIMO模式引入传统已知的无线通信***中,那么将需要有效地添加用于测量信道状态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以及用于高阶MIMO的解调过程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在EUTRA***中进行操作的移动台设备的影响。如果在先进的EUTRA***中进行操作的移动台设备以高阶MIMO模式进行通信,那么将需要以有效方法产生用于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
针对这些情况,构思了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和移动台设备,当将以高阶MIMO模式进行通信的移动台设备引入到能够以低阶MIMO模式进行通信的***中时,能够以有效方法产生信道状态信息并且能够及时执行通信,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以低阶MIMO模式进行操作的移动台设备的影响。
本发明的第一个技术手段是由基站设备和移动台设备组成的移动通信***,其中一个或多个基站设备将一个或多个逻辑天线端口中的每个或多个逻辑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布置在不同子帧内,移动台设备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逻辑天线端口中的每个逻辑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来测量信道状态。
本发明的第二个技术手段是由基站设备和移动台设备组成的移动通信***,其中基站设备广播逻辑天线端口的数量,移动台设备根据广播的逻辑天线端口的数量识别布置有一个或多个逻辑天线端口中的每个逻辑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的子帧。
本发明的第三个技术手段是由基站设备和移动台设备组成的移动通信***中的移动台设备,其中在不同子帧内布置一个或多个逻辑天线端口中的每个或多个逻辑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移动台设备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逻辑天线端口中的每个逻辑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来测量信道状态。
本发明的第四个技术手段是由基站设备和移动台设备组成的移动通信***中的移动台设备,其中在不同子帧内布置一个或多个逻辑天线端口中的每个或多个逻辑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移动台设备根据广播自基站设备的逻辑天线端口的数量识别布置有一个或多个逻辑天线端口中的每个逻辑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的子帧。
本发明的效果
当将以高阶MIMO模式进行通信的移动台设备引入能够以低阶MIMO模式进行通信的***中时,本发明的通信***与移动台设备能够以有效的方法产生信道状态信息,并且能够及时进行通信,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以低阶MIMO模式进行操作的移动台设备的影响。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通信***中使用的下行链路信道的配置图。
附图2是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通信***中使用的上行链路信道的配置图。
附图3是在根据本发明本的第一个实施例的下行链路中使用的无线帧的图示。
附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站设备的配置的总体框图。
附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移动台设备的配置的总体框图。
附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图示。
附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资源块中CQI-RS的布置示例的图示。
附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添加CQI-RS与DM-RS的概念图。
附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测量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的示例的图示。
附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测量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的另一个示例的图示。
附图11是传统无线通信***中使用的信道配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例的无线通信***包括一个或多个基站设备以及一个或多个移动台设备,并且在一个或多个基站设备与一个或多外移动台设备之间进行无线通信。一个基站设备构成一个或多个小区,一个小区可包含一个或多个移动台设备。
附图1是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通信***中使用的下行链路信道的配置图。附图2是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通信***中使用的上行链路信道的配置图。图1中描述的下行链路信道和图2中描述的上行链路信道均由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构成。
逻辑信道定义通过媒质接入控制(MAC)层发送的/接收的数据传输服务的类型。传输信道定义无线接口发送的数据具有什么特点以及数据是如何发送的。物理信道是承载传输信道的物理信道。
下行链路逻辑信道包括广播控制信道(BCCH)、寻呼控制信道(PCCH)、公共控制信道(CCCH)、专用控制信道(DCCH)、专用业务信道(DTCH)、多波控制信道(MCCH)和多播业务信道(MTCH)。上行链路逻辑信道包括公共控制频道(CCCH)、专用控制信道(DCCX)、专用业务信道(DTCH)。
下行链路传输信道包括广播信道(BCH)、寻呼信道(PCH)、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以及多播信道(MCH)。上行链路传输信道包括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和随机接入信道(RACH)。
下行链路物理信道包括物理广播信道(PB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物理多播信道(PM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以及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ICH)。上行链路物理信道包括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以及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
以在从传统技术角度描述的附图11中描述的方式,在基站设备和移动台设备之间发送/接收这些信道。
下面将描述逻辑信道。广播控制信道(BCCH)是用于广播***信息的下行链路信道。寻呼控制信道(PCCH)是用于发送寻呼信息的下行链路信道,以及在网络不知道移动台设备的小区位置时使用。
公共控制信道(CCCH)是用于在移动台设备和网络之间发送控制信息的信道,并且用于没有与网络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的移动台设备。
专用控制信道(DCCH)是点对点双向信道,并且是用于在移动台设备和网络之间发送单独控制信息的信道。专用控制信道(DCCH)用于具有RRC连接的移动台设备。
专用业务信道(DTCH)是专门用于一个移动台设备的点对点的双向信道,并且用于发送用户信息(单播数据)。
多播控制信道(MCCH)是下行链路信道,用于进行从网络到移动台设备的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MBMS)控制信息的点对多点发送。这被用于MBMS服务中用于以点对多点的方式提供服务。
MBMS服务发送方法包括单小区点对多点(SCPTM)发送和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单频网络(MBSFN)发送。MBSFN发送是通过同时从多个小区发送可识别的波形(信号)来实现的并行发送技术。另一方面,SCPTM发送是通过一个基站设备来发送MBMS服务的方法。
多播控制信道(MCCH)用于一个或多个多播业务信道(MTCH)。多播业务信道(MCCH)是下行链路信道,用于进行从网络到移动台设备的业务数据(MBMS发送数据)的点对多点发送。
多播控制信道(MCCH)和多播业务信道(MTCH)仅用于接收MBMS的移动台设备。
下面将描述传输信道。广播信道(ECH)被根据固定且预先定义的发送格式广播至整个小区。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支持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动态自适应无线链路控制、非连续接收(DRX)、以及MBMS发送,并且必须广播到整个小区。
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可利用波束成形,并且支持动态资源分配和准静态资源分配。寻呼信道(PCH)支持DRX,并且必须广播至整个小区。
寻呼信道(PCH)被映射至与业务信道或其他控制信道(即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一起动态使用的物理资源。
多播信道(MCH)必须广播到整个小区。多播信道(MCH)支持准静态资源分配,准静态资源分配包括诸如结合来自多个小区的MBMS发送、以及使用扩展循环前缀(CP)的时帧的MBMS单频网络(MBSFN)。
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支持HARQ和动态自适应无线链路控制。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可利用波束成形。支持动态资源分配和准静态资源分配。随机接入信道(RACH)发送有限的控制信息,并且有冲突的危险。
下面将描述物理信道。物理广播信道(PBCH)每隔40毫秒映射广播信道(BCH)。针对40毫秒的定时进行盲检测。因此,显性信令可能因出现定时而无法进行。包括物理广播信道(PBCH)的子帧可通过本身进行解码(自解码)。
下行链路物理控制信道(PDCCH)是用于向移动台设备通知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资源分配、下行链路数据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信息、以及上行链路发送权限(上行链路授权)的信道,上行链路发送权限是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资源分配。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是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或寻呼信息的信道。物理多播信道(PMCH)是用于发送多播信道(MCH)的信道,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以及物理下行链路同步信号被分离地布置。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是主要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UL-SCH)的信道。如果基站设备100调度移动台设备200,那么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也可用于发送信道状态信息(下行链路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以及秩指示符RI)和用于下行链路发送的HARQ确认(ACK)/否定确认(NACK)。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是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信道,并有保护时间。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用于发送信道状态信息(CQI、PMI和RI)、调度请求(SR)、以及用于下行链路发送的HARQ确认/否定确认。
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是用于向移动台设备通知用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OFDM符号数的信道,并且在各个子帧内发送。
物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指示符信道(PHICH)是用于发送用于上行链路发送的HARQ ACK/NACK的信道。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L-RS)是针对每个小区以预定的电功率发送的导频信号。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是以预定的时间间隔(例如,一个帧)定期重传的信号,移动台设备以预定的时间间隔接收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并测量和使用用于确定每个小区的信道状态的信道状态(接收质量)。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也可用作参考信号,该参考信号用于解调与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同时发送的下行链路数据。用于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序列可以是任何序列,只要序列对于每个小区来说是可唯一识别的。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通信***的映射信道。
如附图1所示,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在下行链路中进行如下映射。广播信道(BCH)映射至物理广播信道(PBCH)。
多播信道(MCH)映射至物理多播信道(PMCH)。寻呼信道(PCH)和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映射至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物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指示符信道(PHICH)、以及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在物理信道中被独立地使用。
另一方面,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在上行链路中进行如下映射。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映射至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
随机接入信道(RACH)映射至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在物理信道中被独立地使用。
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映射在下行链路中进行如下映射。寻呼控制信道(PCCH)映射至寻呼信道(PCH)。
广播控制信道(BCCH)映射至广播信道(BCH)和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公共控制信道(CCCH)、专用控制信道(DCCH)、专用业务信道(DTCH)映射至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
多播控制信道(MCCH)映射至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和多播信道(MCH)。多播业务信道(MTCH)映射至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和多播信道(MCH)。
从多播控制信道(MCCH)和多播业务信道(MTCH)到多播信道(MCH)的映射是在MBSFN发送时进行的,而这些信道在SCPTM发送时映射至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
另一方面,逻辑信道和物理信道在上行链路中进行如下映射。公共控制信道(CCCH)、专用控制信道(DCCH)、专用业务信道(DTCH)映射至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随机接入信道(RACH)不映射至逻辑信道。
附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通信***的下行链路中使用的帧配置图。在图3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频率。
无线帧是通过***帧号(SFN)识别的,并且由10毫秒(10ms)组成。一个子帧由一毫秒(1ms)组成,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F0至#F9。
如附图3所示,在下行链路中使用的无线帧布置有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物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指示符信道(PHI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PB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物理多播信道(PMCH)以及下行参考信号。
在上行链路中使用的无线帧布置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行链路解调参考信号以及上行链路探测参考信息。
一个子帧(例如,子帧#F0)被划分为两个时隙#S0和#S1。如果使用了正常循环前缀(正常CP),那么下行链路时隙由7个OFDM符号(见附图3)构成,上行链路时隙由7个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SC-FDMA)符号构成。
如果使用了长CP(也被称为扩展CP),那么下行链路时隙由6个OFDM符号构成,上行链路时隙由6个SC-FDMA符号构成。
一个时隙在频率方向上被划分成多个块。12个15-kHz子载波被定义为频率方向上的一个单元以构成一个物理资源块(PRB)。支持的物理资源块(PRB)的数量为6到110个,这取决于***带宽。附图3描述了物理资源块(PRB)的数量为25的情况。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可使用不同的各自的***带宽。聚集可用于在整个***带宽中形成110个或更多的物理资源块。分量载波通常由100个物理资源块构成,5个分量载波可与***在分量载波之间的保护带一起使用,以形成500个物理资源块的整个***带宽。从带宽的角度表示,例如,分量载波由20MHz组成,5个分量载波可与***在分量载波之间的保护带一起使用,以形成100MHz的整个***带宽。
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的资源分配是在时间方向上的子帧和频率方向上的物理资源块(PRB)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一个资源分配信号被分配给子帧中的两个时隙。
由子载波和OFDM符号或子载波和SC-FDMA符号构成的单元称为资源元素(RE)。物理层中的资源映射过程映射调制符号等到每个资源元素。
附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站设备100的配置的总体框图。基站设备100包括数据控制部分101、OFDM调制部分102、无线部分103、调度部分104、信道估计部分105、DFT-S-OFDM(DFT-Spread-OFDM)解调部分106、数据提取部分107、上层108、以及天线部分A1。
接收部分由无线部分103、调度部分104、信道估计部分105、DFT-S-OFDM解调部分106、数据提取部分107、上层108、以及天线部分A1构成。发送部分由数据控制部分101、OFDM调制部分102、无线部分103、调度部分104、上层108、以及天线部分A1构成。每个接收部分和发送部分被部分地配置以单独执行针对每个分量载波的过程,以及被部分地配置用于以执行分量载波之间的通用过程。
天线部分A1、无线部分103、信道估计部分105、DFT-S-OFDM解调部分106、数据提取部分107执行上行链路物理层的过程。天线部分A2、数据控制部分101、OFDM调制部分102、无线部分103执行下行链路物理层的过程。
数据控制部分101从调度部分104获取传输信道。数据控制部分101基于从调度部分104输入的调度信息,将传输信道以及基于从调度部分104输入的调度信息而产生的信号和信道映射至物理信道。按照上面的描述映射的数据输出至OFDM调制部分102。
OFDM调制部分102基于从调度部分104输入的调度信息(包括下行链路和物理资源块(PRB)分配信息(例如,诸如频率和时间的物理资源块位置信息),以及对应于每个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PRB)的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例如,16QAM调制,2/3编码速率)),执行编码、数据调制、输入信号并行/串行转换、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I)过程、以及循环前缀(CP)的***、以及OFDM信号过程,OFDM信号过程包括诸如对从数据控制部分101输入的数据进行滤波以生成OFDM信号并将其输出至无线部分103。
无线部分103将从OFDM调制部分102输入的已调制的数据上变频至无线频率,以生成无线信号并通过天线部分A1将其发送至移动台设备200。无数部分103通过天线部分A1接收来自移动台设备200的上行链路无线信号,并且将信号下变频至基带信号以输出接收数据至信道估计部分105和DFT-S-OFDM解调部分106。
调度部分104执行媒质接入控制(MAC)层的过程。调度部分104进行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的映射,以及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调度(例如HARQ过程和传输格式的选择)等。由于调度部分104整体地控制各个物理层的处理部分,所以接口存在于调度部分104与天线部分A1、无线部分103、信道估计部分105、DFT-S OFDM解调部分106、数据控制部分101、OFDM调制部分102、以及数据提取部分107之间。但是,这并未示出。
在下行链路的调度中,调度部分104基于接收自移动台设备200的反馈信息(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信道质量(CQI)、流数(RI)、预编码信息(PMI)等)、以及用于下行链路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各个移动台设备的可用的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PRB)的信息、缓冲器状态、从上层108输入的调度信息等,执行用于调制各个数据(物理资源块(PRB)的分配、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等)的下行链路传输格式(发送形式)的选择过程,以及生成用于HARQ中的重传控制和下行链路调度的调度信息。用于下行链路调度的调度信息输出至数据控制部分101和数据提取部分107。
在上行链路的调度中,调度部分104基于通过信道估计部分15输出的上行链路信状态(无线传播信道状态)的估计结果、来自各个移动台设备200的资源分配请求、移动台设备200的可用的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PRB)的信息、从上层108输入的调度信息等,执行用于调制各个数据(物理资源块(PRB)的分配、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等)的上行链路传输格式(发送形式)的选择过程,以及生成用于上行链路调度的调度信息。
用于上行链路调度的调度信息输出至数据控制部分101和数据提取部分107。
调度部分104将从上层108输入的下行链路逻辑信道在输出至数据控制部分101之前映射至传输信道。调度部分104处理通过上行链路获得的控制数据以及(根据需要)从数据提取部分107输入的传输信道,并且将控制数据和传输信道在输出至上层108之前映射至上行链路信道。
针对上行链路数据的解调,信道估计部分105根据上行链路解调参考信号(DRS)来估计上行链路信道状态,并且将估计结果输出至DFT-S-OFDM解调部分106。针对上行链路的调度,信道估计部分105也根据上行链路探测参考信号(SRS)来估计上行链路信道状态,并且将估计结果输出至调度部分104。
虽然假定上行链路的通信模式是例如DFT-S-OFDM的单载波,但是也可能会用到例如OFDM模式的多载波模式。
基于从信道估计部分15输入的上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结果,DFT-S-OFDM解调部分106执行DFT-S-OFDM信息处理,例如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子载波映射、IFFT变换,以及对从无线部分103输入的已调制的数据进行滤波,以在输出至数据提取部分107之前执行解调过程。
数据提取部分107基于来自调度部分104的调度信息,确认从DFT-S-OFDM解调部分106输入的数据的正确性,并且将确认结果(确认信号ACK/否定确认信号NACK)输出至调度部分104。
在输出至调度部分104之前,数据提取部分107基于来自调度部分104的调度信息,将从DFT-S-OFDM解调部分106输入的数据划分成传输信道和物理层控制数据。
划分的控制数据包括移动台设备200提供的反馈信息(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CQI、PMI、RI)、用于下行链路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等。
上层108执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LC)层、以及无线资源控制(RRC)层的过程。由于上层108整体地控制下层的处理部分,所以接口存在于上层108与调度部分104、天线部分A1、无线部分103、信道估计部分105、DFT-S-OFDM解调部分106、数据控制部分101、OFDM调制部分102、以及数据提取部分107之间。但是,这并未示出。
上层108有无线资源控制部分109。无线资源控制部分109进行各种配置信息的管理、***信息的管理、测量配置和测量结果的管理、寻呼控制、各个移动台设备的通信状态的管理、例如切换的转移的管理、每个移动台设备的缓冲器状态的管理、单播和多播承载的连接设置的管理、移动台标识符(UEID)的管理等。上层108发送信息至另一个基站设备/接收来自另一个基站设备的信息,以及发送信息至更高结点/接收来自更高结点的信息。
附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移动台设备200的配置的总体框图。移动台设备200包括数据控制部分201、DFT-S-OFDM调制部分202、无线部分203、调度部分204、信道估计部分205、OFDM解调部分206、数据提取部分207、上层208、以及天线部分A2。
发送部分由数据控制部分201、DFT-S-OFDM调制部分202、无线部分203、调度部分204、上层208、以及天线部分A2构成。接收部分由无线部分203、调度部分204、信道估计部分205、OFDM解调部分206、数据提取部分207、上层208、以及天线部分A2构成。选择部分由调度部分204构成。
天线部分A2、数据控制部分201、DFT-S-OFDM调制部分202、以及无线部分203执行上行链路物理层的过程。天线部分A2、无线部分203、信道估计部分205、OFDM解调部分206、以及数据提取部分207执行下行链路物理层的过程。每个发送部分和接收部分被部分地配置以单独执行每个分量载波的过程,以及被部分地配置用于以执行分量载波之间的通用过程。
数据控制部分201从调度部分204获取传输信道。数据控制部分201基于从调度部分204输入的调度信息,将传输信道、以及基于从调度部分204输入的调度信息在物理层中生成的信号和信道映射至物理信道。按照上面的描述映射的数据输出至DFT-S-OFDM调制部分。
DFT-S-OFDM调制部分202执行DFT-S-OFDM信号过程,例如数据调制、DFT过程、子载波映射、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过程、循环前缀(CP)***、以及对从数据控制部分201输出的数据进行滤波以生成DFT-S-OFDM信号并将其输出至无线部分203。
虽然假定上行链路的通信模式是例如DFT-S-OFDM的单载波,但是也可能会用到例如OFDM模式的多载波模式。
无线部分203将从DFT-S-OFDM调制部分202输入的已调制的数据上变频至无线频率,以生成无线信号并通过天线部分A2将其发送至基站设备100。
无数部分203通过天线部分A2接收与来自基站设备100的下行链路数据一起调制的无线信号,并且将信号下变频至基带信号,以输出接收数据至信道估计部分205和OFDM解调部分206。
调度部分204执行媒质接入控制层的过程。调度部分104进行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的映射、以及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调度(例如HARQ过程和传输格式的选择)等。由于调度部分104整体地控制各个物理层的处理部分,所以接口存在于调度部分104与天线控制部分A2、数据控制部分201、DFT-S-OFDM调制部分202、信道估计部分205、OFDM解调部分206、数据提取部分207、以及无线部分203之间。但是,这并未示出。
在下行链路的调度中,调度端口204基于来自基站设备100和上层208的调度信息(传输格式与HARQ重传信息),执行用于传输信道、物理信号和物理信道的接收控制、HARQ重传控制、以及下行链路调度的调度信息的生成。用于下行链路调度的调度信息输出至数据控制部分201和数据提取部分207。
在上行链路的调度中,调度端口204基于从上层208输入的上行链路缓冲器状态、从数据提取部分207输入的来自基站设备100的上行链路调度信息(传输格式与HARQ重传信息)、以及从上层208输入的调度信息,执行用于将从上层208输入的上行链路逻辑信道映射至传输信道的调度过程的调度信息的生成以及上行链路调度。
对于上行链路传输格式,可以利用基站设备100提供的信息。调度信息输出至数据控制部分201和数据提取部分207。
调度部分204将从上层208输入的下行链路逻辑信道在输出至数据控制部分201之前映射至传输信道。调度部分204也将从信道估计部分205输入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CQI、PMI、RI)、以及从数据提取部分207输入的CRC确认结果输出至数据控制部分201。
调度部分204处理通过下行链路获得的控制数据以及(根据需要)从数据提取部分207输入的传输信道,并且将控制数据和传输信道在输出至上层208之前映射至下行链路逻辑信道。
针对下行链路数据的解调,信道估计部分205根据下行链路参考信号(RS)来估计下行链路信道状态,并且将估计结果输出至OFDM解调部分206。
信道估计部分205还根据下行链路参考信号(RS)来估计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以用于向基站设备100通知下行链路信道状态(无线传播信道状态),并且将估计结果在输出至调度部分204之前转换成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信息(例如信道质量信息)。信道估计部分205向无线电资源控制部分209输出下行链路参考信号(RS)的测量结果,以通知基站设备100下行链路测量结果。
OFDM解调部分206基于从信道估计部分205输入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结果,针对从无线部分203输入的已调制的数据执行OFDM解调过程,并且将数据输出至数据提取部分207。
数据提取部分207针对从OFDM解调部分206输入的数据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RC),以确认其正确性,并输出确认结果(ACK NACK反馈信息)至204调度部分。数据提取部分207基于来自调度部分204的调度信息,将从OFDM解调部分206输入的数据在输出至调度部分204之前划分成传输信道和物理层控制数据。划分的控制数据包括例如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的调度信息、以及上行链路HARQ控制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针对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号(PDCCH)的搜索空间(也称为搜索区域)执行解码过程,以提取用于其自身站的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等。
上层208执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LC)层、以及无线资源控制(RRC)层的过程。上层208有无线资源控制部分209。由于上层208整体地控制下层的处理部分,所以接口存在于上层208与调度部分204、天线部分A2、数据控制部分201、DFT-S-OFDM调制部分202、信道估计部分205、OFDM解调部分206、数据提取部分207、以及无线部分203之间。但是,这并未示出。
无线资源控制部分209进行各种配置信息的管理、***信息的管理、测量配置和测量结果的管理、寻呼控制、其自身站的通信状态的管理、例如切换的转移的管理、缓冲器状态的管理、单播和多播承载的连接设置的管理、和移动台标识符(UEID)的管理等。
附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在4个逻辑天线端口的情况下)的细节图。如附图中的描述,带有4个逻辑天线端口的EUTRA***在每个时隙的第一、第二和第五OFDM符号中布置了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每三个子载波(对于每个逻辑天线端口,每6个子载波)布置一个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但是,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子载波位置在子载波方向上位移,并且基于下行链路同步信号指定的物理小区ID,布置在针对小区特定的位置处。虽然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在正常子帧中以这种配置进行布置,但是另外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可能布置在例如用于MBMS的子帧的特殊子帧中。
在4个逻辑天线端口的情况下,第一和第二逻辑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布置在第一和第五OFDM符号处,第三和第四逻辑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布置在第二OFDM符号处。在2个逻辑天线端口的情况下,第一和第二逻辑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布置在第一和第五OFDM符号处。在1个逻辑天线端口的情况下,第一逻辑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布置在第一OFDM符号处,并且每6个子载波布置一个。逻辑天线端口的数量为一、二或四,并且是由物理广播信道(PBCH)指定的。构成逻辑天线端口的物理天线端口可能不相同,多个阵列天线等可能构成一个逻辑天线端口。
EUTRA中的移动台设备使用这些参考信号用于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和下行链路数据解调。信号干扰比(SI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信号噪声比(SNR)、载波干扰比(CIR)、块错误率(BLER)、路径损耗等被用作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指示符。当测量信道状态信息时,移动台设备根据逻辑天线端口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指示符,确定并发送RI。移动台设备基于发送的RI,识别可选择的预编码矩阵的码本的子集,并且选择根据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子集最大程度地改进了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指示符的PMI。当测量CQI时,移动台设备选择CQI值,使得由调制模式和传输块大小取决于CQI值所指定的传输块中的错误概率不超过0.1。如果移动台设备进行RI反馈和/或PMI反馈,那么移动台设备在假定数据与RI和/或PMI一起发送的情况下测量CQI。当基于为避免在测量RI、PMI和CQI时错误概率超过0.1的传输块的解释而占用资源时,该资源被称为CQI参考资源。CQI参考资源是由频率方向上的PRB组和时间方向上的一个子帧定义的,PRB组与用于测量CQI的频率带宽有关。
另一方面,如果高阶MIMO的参考信号新添加到如上所述的配有1至4个逻辑天线端口的***中,那么参考信号添加到布置有数据的资源元素中。EUTRA中的移动台设备或不识别高阶MIMO的进入的移动台设备认为布置了数据,并且不考虑添加的参考信号来解调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添加有参考信号的资源元素的数据不能被正确地解调,并且必须通过错误检测、纠错过程、以及HARQ过程进行补偿。但是,如果添加的参考信号的数量不大,可通过纠错过程对数据进行恢复。
如果使用高阶MIMO的移动台设备仅限于具有低移动性和较少传播信道波动的移动台设备,那么不需要高时间密度来测量信道状态信息。对于频率密度,假定对每个子带测量CQI,则不需要与EUTRA参考信号相当的密度。只有当移动台设备解调下行链路数据时,才可能添加高密度参考信号。因此,用于测量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将在下文中称为CQI-RS,以及用于解调下行链路数据的参考信号将在下文中称为DM-RS。对于EUTRA中的移动台设备,CQI-RS与DM-RS两者是相同的参考信号(但是,EUTRA中的逻辑天线端口5专用于移动台设备,并且仅用于DM-RS)
为了让CQI-RS的时间/频率密度稀疏,各个逻辑天线端口布置在有限的子帧内。CQI-RS的子载波间隔被设置成每个PRB 2个(每6个子载波1个),每个PRB 1个(每12个子载波1个),或每3个PRB1个(每36个子载波1个)。只向使用高阶MIMO的移动台设备、能够使用高阶MIMO的移动台设备、或先进的EUTRA的移动台设备告知添加的CQI-RS的位置。假定在布置有添加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元素处没有布置数据,则识别添加的参考信号的移动台设备进行解码。当在资源元素处布置数据时,基站设备在布置有添加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元素处不布置数据。因为各个资源块被调度用于每个移动台设备,所以该数据布置方法可因识别添加的参考信号的移动台设备和不识别信号的移动台设备的不同而不同。作为一种选择,为了简化设计,识别添加的参考信号的移动台设备认为布置了数据,并且不区分布置有添加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元素来进行解码,就像EUTRA中的移动台设备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当在资源元素中布置数据时,基站设备随着添加的参考信号对待布置的数据进行打孔。
另一方面,可使用针对每个移动台设备特定的方法对DM-RS进行布置,并且根据调度时的流数(秩)在必要数量的资源元素中对DM-RS进行布置。
移动台设备使用在各个子帧内布置的附图6中的参考信号,用于测量逻辑天线端口1、逻辑天线端口2、逻辑天线端口3、逻辑天线端口4(在这个示例中,逻辑天线端口1至逻辑天线端口4被假定为第一逻辑天线端口)的信道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使用广播信息信道(BCCH)对布置有用于逻辑天线端口5、逻辑天线端口6、逻辑天线端口7、逻辑天线端口8(在这个示例中,逻辑天线端口5至逻辑天线端口8被假定为第二逻辑天线端口)的高阶MIMO的参考信号的子帧进行广播,或通过公共控制信道(CCCH)和/或专用控制信道(DCCH)的RRC信令将子帧从基站设备提供给各个移动台设备。因为进行高阶MIMO的所有的基站设备基本上使用同样的CQI-RS,所以期望广播布置有用于高阶MIMO的参考信息的子帧。通过广播信息信道(BCCH)广播的***信息包括在***信息的扩展区(保留区)中并且在其中被发送,以便EUTRA中现有的移动台设备不会读取它。但是,如果移动台设备在切换时被事先通知,或者如果进行高阶MIMO的移动台设备的数量极少,那么RRC信令也可有效地使用。RRC信令也用于基站设备向移动台设备通知是否进行高阶MIMO。
存在几种方法用于通知布置有用于高阶MIMO的参考信号的子帧。当始终使用高阶MIMO时,如果逻辑天线端口的数量被定义为8个,那么待添加的逻辑天线端口(第二逻辑天线端口)的数量为8-n。其中n是通过物理广播信道(PBCH)识别的用于EUTRA的逻辑天线端口(第一逻辑天线端口)的数量。因此,移动台设备根据用于EUTRA的逻辑天线端口的数量来识别待添加的逻辑天线端口的数量。如果当使用了高阶MIMO时逻辑天线端口的数量是可变的,那么会给出关于待添加的逻辑天线端口的数量或在使用高阶MIMO情况下的逻辑天线端口的数量的通知。因此,移动台设备可识别待添加的逻辑天线端口的数量。
当识别待添加的逻辑天线端口的数量或在使用高阶MIMO情况下的逻辑天线端口的数量时,被基站设备设置为使用高阶MIMO的移动台设备通过应用规则来确定布置有CQI-RS的子帧,规则包括诸如以从一开始起的顺序开始一个10ms无线帧中的子帧中的布置,直至待添加的逻辑天线端口的数量。例如,如果待添加的逻辑天线端口的数量为6,那么移动台设备确定分别在子帧#0、子帧#1、子帧#2、子帧#3、子帧#4、子帧#5中布置了逻辑天线端口3、逻辑天线端口4、逻辑天线端口5、逻辑天线端口6、逻辑天线端口7、以及逻辑天线端口8。通过这种方式,以10ms每次的速率对各个逻辑天线端口3至8进行布置。作为一种选择,多个逻辑天线端口可添加到一个子帧中。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如果待添加的逻辑天线端口的数量为6,那么移动台设备确定分别在子帧#0、子帧#1、子帧#2中布置逻辑天线端口3、逻辑天线端口4、逻辑天线端口5、逻辑天线端口6、逻辑天线端口7、以及逻辑天线端口8。
作为一种选择,可每两个无线帧布置一个CQI-RS。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应用规则,使得在偶数编号的无线帧中布置CQI-RS。可应用规则,使得每3个子帧而不是在连续的子帧中布置CQI-RS。布置有CQI-RS的子帧可通过位映射来表示。例如,如果子帧0至9的位映射表示为0101010111,那么子帧1、3、5、7、8和9为特定的子帧。例如,当通过位映射识别布置有CQI-RS的子帧时,那么从一开始起的顺序在各个子帧中布置待添加的逻辑天线端口。可提供指示逻辑天线端口与布置有逻辑天线端口的CQI-RS的子帧之间的关系的识别信息。
通过按照上面的描述配置***信息,CQI-RS的位置可由移动台设备通过较小的开销来识别。基站设备在由移动台设备识别的位置中布置并发送CQI-RS。如果在另一个***信息中设置了MBMS子帧或基站设备保留的子帧,那么移动台设备确定在那个子帧中并未布置CQI-RS。换句话说,MBMS子帧或基站设备保留的子帧被优先化。
用于识别用于高阶MIMO的CQI-RS的这些安排适用于CoMP中的CQI-RS。换句话说,当设置为CoMP模式的移动台设备识别待添加的逻辑天线端口的数量或在使用CoMP情况下的逻辑天线端口的数量时,移动台设备应用上面描述的规则来确定布置有CQI-RS的子帧。如上面的描述,利用与高阶MIMO的情况相同的安排,能够减少***信息以及简化移动台设备的实现。此外,对于CoMP的CQI-RS,可设置与用于高阶MIMO的CQI-RS相同的子帧。
附图7描述了资源块中CQI-RS的布置示例。在这个示例中,在每个PRB的第三OFDM符号的第一子载波处布置逻辑天线端口6的CQI-RS。因为第三OFDM符号是没有布置第一逻辑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的符号,所以第三OFDM符号不会受到与相邻小区的参考信号的竞争以及第一逻辑天线端口的功率增加的影响。仅在偶数编号的PRB中的时隙0中,并且仅在奇数编号的PPB中的时隙1中,布置逻辑天线端口6的CQI-RS。对现有移动台设备的影响可得到抑制,从时隙之间和PRB之间的时间和频率的角度来讲,可通过稀疏地布置CQI-RS,减少因参考信号导致的开销(在资源元素中布置第二逻辑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的间隙宽于布置有第一逻辑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元素的频率/时间间隔。作为一种选择,在子帧中布置第二逻辑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的间隔长于布置有第一逻辑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的子帧的间隔)。因为进行高阶MIMO的移动台设备被认为是处于具有较少时间波动环境中的移动台设备,所以专门用于频率波动的测量的布置通过在时隙之间的不同的子载波中布置CQI-RS来实现。很明显其它配置也可利用,例如在每个PRB中的时隙0的第一子载波中以及在每个PRB中的时隙1的第七子载波中布置CQI-RS,或在3的倍数的PRB中的时隙0中、以及在3的倍数加1的PRB的时隙1中布置CQI-RS。
图8是添加CQI-RS和DM-RS的概念图。每个子帧布置有EUTRA的参考信号。在不同的子帧中每隔10毫秒布置逻辑天线端口6和逻辑天线端口7的CQI-RS。DM-RS也添加到调度用于高阶MIMO的移动台设备的PRB中。如上所述,虽然不识别添加的参考信号的移动台设备也被调度用于添加有CQI-RS的子帧,但是被打孔的数据是通过纠错或HARQ得到解析的。这个问题也可通过诸如如下方法得到解决:针对布置有添加的参考信号的子帧,基站设备不调度不识别添加的参考信号的移动台设备。
图9是测量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的示例图。在EUTRA中,考虑到移动台设备的处理时间,前面有至少4个或更多个子帧的参考信号用于CQI-RS,以测量信道状态信息。换句话说,对于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的子帧n,待使用的参考信号是有效的子帧的参考信号,有效的子帧是子帧(N-4)或位于子帧(N-4)之前的子帧。有效的子帧是指非为小区中的MBSFN保留的子帧、非设置为移动台设备的测量间隙的子帧、设置为TDD情况下的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等。这种假定用于测量信道状态的子帧用作在时间方向上的CQI参考资源。但是,并不在所有的子帧中布置为高阶MIMO或CoMP而添加的CQI-RS,并且针对每个逻辑天线端口在不同子帧中布置CQI-RS。因此,能够利用高阶MIMO或CoMP的移动台设备包括保留CQI-RS的接收信号的机制(存储接收到的CQI-RS的缓冲器),并且设置为高阶MIMO或CoMP的移动台设备为每个逻辑天线端口保留CQI-RS的接收信号。
因此,用于测量信道状态的多个逻辑天线端口的每个逻辑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被定义为:位于被指定用于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的子帧之前一定数量子帧的子帧中、布置有每个逻辑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的最近有效子帧的参考信号。但是,对于EUTRA的参考信号,用于测量信道状态的多个逻辑天线端口的每个逻辑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被定义为:位于被指定用于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的子帧之前一定数量子帧的子帧中、最近有效子帧的参考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时间方向上假定的CQI参考资源被定义为:位于被指定用于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的子帧之前一定数量子帧的子帧中、最近有效子帧,就像EUTRA的情况一样。移动台设备通过使用时间方向上假定的CQI参考资源来测量信道状态,以基于在时间方向上的CQI参考资源之前的逻辑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的信号状态,假定用于信道状态测量的传输块。
例如,如附图9中的描述,用于EUTRA的参考信号设置为逻辑天线端口1和逻辑天线端口2,分别在子帧0、子帧1、子帧2、子帧3、子帧4、子帧5中添加逻辑天线端口3、逻辑天线端口4、逻辑天线端口5、逻辑天线端口6、逻辑天线端口7、以及逻辑天线端口8的CQI-RS。如果在无线帧1的子帧1中发送信道状态信息,那么移动台设备通过使用在无线帧0的子帧7(前面有四个子帧的子帧)中布置的逻辑天线端口1和逻辑天线端口2、以及在无线帧0的子帧7中布置的CQI-RS、或位于无线帧0的子帧7之前的子帧中的布置有每个逻辑天线端口的最近有效子帧(即逻辑天线端口3、逻辑天线端口4、逻辑天线端口5、逻辑天线端口6、逻辑天线端口7、以及逻辑天线端口8分别布置在无线帧0的子帧0、子帧1、子帧2、子帧3、子帧4、子帧5中),来测量信道状态信息。移动台设备将测量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给基站设备。
如果无线帧2的子帧2不是有效子帧,并且如果在无线帧2的子帧6中发送信道状态信息,那么移动台设备通过使用在无线帧2的子帧1(前面有4个或更多的子帧的最近有效子帧)中布置的逻辑天线端口1和逻辑天线端口2、在无线帧2的子帧2中布置的CQI-RS、或位于无线帧0的子帧2之前的子帧中的布置有每个逻辑天线端口的最近有效子帧,来测量信道状态信息(即逻辑天线端口3、逻辑天线端口4、逻辑天线端口5、逻辑天线端口6、逻辑天线端口7、以及逻辑天线端口8分别布置在无线帧2的子帧0、无线帧2的子帧1、无线帧1的子帧2、无线帧1的子帧3、无线帧1的子帧4、无线帧1的子帧5中)。移动台设备将测量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给基站设备。
图10是测量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的另一示例图。例如,如附图10中的描述,用于EUTRA的参考信号设置为逻辑天线端口1和逻辑天线端口2,逻辑天线端口3和4、逻辑天线端口5和6、以及逻辑天线端口7和8的CQI-RS分别添加到子帧0、子帧1、以及子帧2中。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在一个子帧中布置多个逻辑天线端口的CQI-RS,移动台设备可基于多个逻辑天线端口保留CQI-RS的接收信号,而不是针对每个逻辑天线端口保留CQI-RS的接收信号。
虽然结合附图9和10描述了定期报告的情况,但是在非定期报告的情况下也执行类似的过程。当移动台设备通过在子帧n中接收到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检测到CQI请求时,移动台设备通过子帧n+k中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向基站设备发送CQI和/或RI和/或PMI的非定期报告。虽然k在FDD的情况下是4,但是K在TDD情况下是变化的,取决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子帧设置。在这种情况下,用于测量信道状态的多个逻辑天线端口的每个逻辑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被定义为:布置有每个逻辑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的最近有效子帧的参考信号,该最近有效子帧是在其中检测到请求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的CQI请求的子帧n或前面的子帧n-j。
当测量RI反馈和/或PMI和/或CQI时,设置为高阶MIMO或CoMP的移动台设备可被控制为使用滤波器,从而取决于布置有各个逻辑天线端口的子帧的位置,增加在最接近子帧中布置的逻辑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的效果(诸如增加在时间上较近的逻辑天线端口的电功率和SN,以及降低在时间上较远的逻辑天线端口的电功率和SN)。因此,虽然移动台设备通过使用CQI参考资源来测量信道状态,基于在时间方向上的CQI参考资源之前的逻辑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的信号状态以假定用于信道状态测量的传输块,但是考虑到当基于在时间方向上的CQI参考资源之前的逻辑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的信号状态以假定用于信道状态测量的传输块时的时间影响,作出了这个假定。
例如,将在逻辑天线端口的数量是8个并且码字的数量是2个的情况下作出说明。当任意资源元素(RE)的8个逻辑天线端口的各个接收信号为s1、s2、s3、s4、s5、s6、s7、以及s8时;接收信号矢量s是s=[s1s2s3s4s5s6s7s8]T(其中T表示转置矩阵);R表示预编码矩阵;以及W表示接收加权矩阵,此RE内的2个码字的接收信号c1和c2可通过c=[c1c2]T计算为c=R-1WAs。“A”表示利用各个端口的系数(α1至α8)作为对角分量的对角矩阵,并且定义了各个系数,使得在时间上较近的逻辑端口的系数变得较大,而在时间上较远的逻辑端口的系数变得较小。可对噪声矢量执行与接收信号矢量相同的过程,以获得这个RE中两个码字的噪声信号功率。考虑到时间方向上的波动,当针对多个RE计算出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两个码字的接收信号功率(接收信号的绝对值的平方)和噪声功率,并且加起来以用于计算接收信号功率总和以及噪声功率的总和(用于对应于各个码字的传输块的CQI参考资源)时,可测量RI反馈和/或PMI和/或CQI。这提高了获得精确的测量结果的概率,即使子帧在时间上是遥远的。
通过这种方式,移动台设备可自动识别CQI-RS而无需从基站设备发出指示,并且视情况使用最新的CQI-RS,测量信道状态信息以及反馈信道状态信息。因为基站设备可理解被移动台设备用于报告测量结果的参考信号的时间点,所以当在内部使用滤波或预测信道波动时,基站设备可提前知道重要信息。
在上述每个实施例中,可存在多个基站设备和移动台设备。移动台设备并不仅限于移动终端,并且可通过在信息终端、基站设备、或固定终端等中执行移动台设备的功能来实现。
在上述每个实施例中,用于执行基站设备中的各个功能或移动台设备中的各个功能的程序可记录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并且可通过计算机***读取并执行记录在该记录介质中的程序,以控制基站设备或移动台设备。假定本文中所使用的“计算机***”包括操作***(OS)和诸如***设备的硬件。
“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是指诸如软盘、磁光盘、ROM、或CD-ROM的便携式介质,以及诸如内置于计算机***的硬盘的存储设备。假定“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包括那些当通过诸如电话线的通信线发送程序时像网络(诸如因特网和通信电线)一样动态地将程序保留很短一段时间的介质,以及那些像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服务器或客户机的计算机***内的易失性存储器一样将程序保留一定时间的介质。上述程序可用于执行上述功能的一部分的目的,并且可以是结合已经记录在计算机***中的程序能够执行上述功能的程序。
虽然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出详细的介绍,但是具体的配置并不仅限于实施例,并且权利要求包括未偏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的设计等。
参考符号的解释
100...基站设备;101...数据控制部分;102.....OFDM调制部分;103...无线部分;104...调度部分;105...信道估计部分;106.....DFT-S-OFDM解调部分;107...数据提取部分;108...上层;200...移动台设备;201...数据控制部分;202.....DFT-S-OFDM调制部分;203...无线部分;204...调度部分;205...信道估计部分;206.....OFDM解调部分;207...数据提取部分;208...上层;A1,A2...天线部分;10001...基站设备;10002...基站设备;11...发送部分;21...发送部分;22...发送部分;300...控制站。

Claims (4)

1.一种由基站设备和移动台设备组成的移动通信***,其中
一个或多个基站设备在不同子帧内布置一个或多个逻辑天线端口中的每个或多个逻辑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
移动台设备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逻辑天线端口中的每个逻辑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来测量信道状态。
2.一种由基站设备和移动台设备组成的移动通信***,其中
基站设备传播逻辑天线端口的数量,
移动台设备根据所广播的逻辑天线端口的数量来识别布置有一个或多个逻辑天线端口中的每个逻辑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的子帧。
3.一种由基站设备和移动台设备组成的移动通信***中的移动台设备,其中
一个或多个逻辑天线端口中的每个或多个逻辑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布置在不同子帧内,
移动台设备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逻辑天线端口中的每个逻辑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来测量信道状态。
4.一种由基站设备和移动台设备组成的移动通信***中的移动台设备,其中
一个或多个逻辑天线端口中的每个或多个逻辑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布置在不同子帧内,
移动台设备根据基站设备所广播的逻辑天线端口的数量,来识别布置有一个或多个逻辑天线端口中的每个逻辑天线端口的参考信号的子帧。
CN2010800116417A 2009-03-12 2010-02-12 通信***与移动台设备 Pending CN1023492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58810 2009-03-12
JP2009058810 2009-03-12
PCT/JP2010/052030 WO2010103886A1 (ja) 2009-03-12 2010-02-12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9254A true CN102349254A (zh) 2012-02-08

Family

ID=42728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16417A Pending CN102349254A (zh) 2009-03-12 2010-02-12 通信***与移动台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09959A1 (zh)
EP (1) EP2408131A4 (zh)
JP (1) JPWO2010103886A1 (zh)
CN (1) CN102349254A (zh)
WO (1) WO201010388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5820A (zh) * 2012-08-03 2015-06-0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信道估计的准同定位天线端口
CN109479311A (zh) * 2016-07-22 2019-03-1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dl子带调度的增强型控制信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695529C (en) * 2007-09-26 2016-05-1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US8412222B2 (en) * 2008-06-27 2013-04-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Broadcast-multicast transmission with rate adaption
JP5487294B2 (ja) * 2009-03-18 2014-05-07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アンド テレ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リサーチ インスチチュート 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を有するレファレンス信号を送信するシステム
CN101873615A (zh) * 2009-04-27 2010-10-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及其下行链路接收功率检测方法
US9307431B2 (en) 2010-04-13 2016-04-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orting of channel propertie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20110250919A1 (en) 2010-04-13 2011-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qi esti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350475B2 (en) 2010-07-26 2016-05-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layer signaling to user equip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515773B2 (en) 2010-04-13 2016-1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5073779B2 (ja) * 2010-04-30 2012-11-1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及びユーザ端末
WO2011160100A1 (en) 2010-06-18 2011-12-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for different types of subframes
US9136953B2 (en) 2010-08-03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9014024B2 (en) 2010-10-04 2015-04-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vices for determining a reference subframe and determining a mode
CN105228193B (zh) 2010-10-05 2019-08-06 蜂窝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测量和报告
CN102457349B (zh) 2010-10-22 2015-0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点协作传输接收***测量上报方法及***
US8681651B2 (en) 2010-11-05 2014-03-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 reception an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determination for multiple nod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649423B2 (en) 2010-11-12 2014-02-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ecoder selection assisted by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DM-RS)
JP5886207B2 (ja) * 2010-12-10 2016-03-16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信号生成方法及び信号生成装置
CN102612056B (zh) * 2011-01-19 2015-04-01 ***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下行信道质量信息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2611536A (zh) * 2011-01-20 2012-07-25 夏普株式会社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
US9559820B2 (en) 2011-02-18 2017-01-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reporting based o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CSI-RS) groups
US9673945B2 (en) 2011-02-18 2017-06-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mplicitly linking a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CSI) reports to CSI-reference signal (CSI-RS) resources
US8849354B2 (en) * 2011-02-25 2014-09-30 Fujitsu Limited Transceiver set assignment scheme for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JP5991572B2 (ja) 2011-02-28 2016-09-14 サン パテント トラスト 送信方法および送信装置
US8855000B2 (en) 2011-04-28 2014-10-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using data traffic power and reference signal power
WO2012148337A1 (en) * 2011-04-29 2012-11-0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assisting a network management unit
US9210606B2 (en) * 2011-07-31 2015-12-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measuring channel quality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8731477B2 (en) * 2011-10-26 2014-05-20 Blackberry Limited Performing inter-frequency measurements in a mobile network
EP2769517B1 (en) 2011-11-03 2020-03-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reference signals
WO2013110218A1 (en) * 2012-01-29 2013-08-01 Alcatel Lucent A high interference indicator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2013211749A (ja) * 2012-03-30 2013-10-10 Ntt Docomo Inc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6053324B2 (ja) * 2012-05-18 2016-12-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パスロス算出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集積回路
JP5926613B2 (ja) * 2012-05-23 2016-05-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測定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KR102021590B1 (ko) 2012-06-04 2019-09-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184889B2 (en) * 2012-08-08 2015-11-10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having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for new carrier types
US9402256B2 (en) 2012-08-08 2016-07-26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having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for new carrier types
KR101971079B1 (ko) * 2012-09-20 2019-08-1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드백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3716120B (zh) * 2012-09-29 2018-06-01 索尼公司 基站、无线通信终端、无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5340193B (zh) * 2013-06-25 2018-07-20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中执行针对自适应天线缩放的预编码的方法及其装置
WO2015115706A1 (en) * 2014-01-28 2015-08-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based on adaptive antenna sca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JP6512642B2 (ja) * 2014-11-07 2019-05-15 ノキア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オーユー マルチキャストチャネルのブロックエラー率報告のためのパケット数表現
EP3371911B1 (en) * 2015-11-06 2020-05-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si report for mtc operation
US10419244B2 (en) 2016-09-30 2019-09-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management in new radio
US11006376B2 (en) * 2017-04-21 2021-05-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to encode or decode a self-decodable portion of a 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in a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0778A (zh) * 2001-04-09 2002-11-20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Ofdm信号传输***、ofdm信号发送装置及ofdm信号接收装置
CN1692593A (zh) * 2002-12-05 2005-11-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方法及无线通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90008B2 (ja) * 2001-08-15 2004-11-1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Ofdm信号送信装置およびofdm信号受信装置
JP4350491B2 (ja) * 2002-12-05 2009-10-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TR201904500T4 (tr) * 2005-09-27 2019-05-21 Nokia Technologies Oy Çok taşıyıcılı iletimler için pilot yapısı.
JP5069296B2 (ja) * 2007-06-19 2012-11-0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WO2010085909A1 (en) * 2009-02-01 2010-08-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0778A (zh) * 2001-04-09 2002-11-20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Ofdm信号传输***、ofdm信号发送装置及ofdm信号接收装置
CN1692593A (zh) * 2002-12-05 2005-11-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方法及无线通信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TRI: "CDM-based CRS structure for 8 transmit antenna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5BIS》, 16 January 2009 (2009-01-16)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5820A (zh) * 2012-08-03 2015-06-0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信道估计的准同定位天线端口
CN104685820B (zh) * 2012-08-03 2017-09-2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信道估计的准同定位天线端口
US11937249B2 (en) 2012-08-03 2024-03-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Quasi co-located antenna ports for channel estimation
CN109479311A (zh) * 2016-07-22 2019-03-1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dl子带调度的增强型控制信道
CN109479311B (zh) * 2016-07-22 2022-04-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dl子带调度的增强型控制信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09959A1 (en) 2012-01-12
EP2408131A4 (en) 2014-01-15
EP2408131A1 (en) 2012-01-18
JPWO2010103886A1 (ja) 2012-09-13
WO2010103886A1 (ja) 2010-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9254A (zh) 通信***与移动台设备
US9379865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a CoMP reference signal
CN111245561B (zh) 一种处理灵活子帧的上下行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3733586B (zh) 在无线接入***中发送/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用户设备
CN106059740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KR101799273B1 (ko) Harq 프로세스 수행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장치
CN104737479B (zh) 通信***中接收或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EP3462799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847601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処理方法、移動局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集積回路
KR101530138B1 (ko) Csi-rs 송신 방법, 검출 방법 및 장치
KR101652216B1 (ko) 간섭층들의 표시를 위한 다운링크 제어 시그널링
CN102076098B (zh) 获取mbsfn子帧中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
CN109417815A (zh) 在无线通信***中在基站与终端之间发送/接收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以及支持该方法的设备
US2015011729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flexibly changing duplex directions of subframe in tdd system
CN114710239A (zh) 在无线通信***中发送或接收下行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5122680A (zh) 在无线通信***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5210311A (zh) 用于通过位于小区覆盖范围扩展区域中的mtc装置接收***信息的方法
CN104025484A (zh) 在无线接入***中测量无线通信状态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4604166A (zh) 在无线通信***中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3988456A (zh) 无线接入***中测量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US1105791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latency based on pre-configured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436892A (zh) 在无线网络中选择天线的方法
CN103703706A (zh) 无线通信***中分配资源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12740596A (zh) Lte/nr共存中的解调参考信令
CN111373810A (zh) 用于无线电接入网络中的控制信令的资源选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8